提升机理论考试试题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升机理论考试试题(通用8篇)

提升机理论考试试题 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一、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增强问题意识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准确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目标、道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才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问题,才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才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使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展示出光明前景。可以说,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特点,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应当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要解决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

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就会使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领导干部就要在发现问题上领先。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

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现在,国际国内的联系互动日益加深,国内问题中的国际因素和国际问题中的中国因素都在增加。中央反复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联系起来全面考察、整体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战略,也才能找到解决面临问题、推进事业发展的科学方法。要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的新情况,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向,从而发现需要抓紧破解的新矛盾新问题。要注意从世界格局变化中,看到维护我国主权和安全的风险与挑战;从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中,既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又看到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从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看到我国科技创新的差距和潜力;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中,看到壮大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之,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就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有人说,中国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所有问题都当作更上一层楼的机遇。改革就是问题倒逼出来的,当年一些地方率先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解决吃不饱肚子的问题。经过30多年不懈奋斗,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在更高水平上攻坚克难的新阶段。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遇到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中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如何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问题,做到既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当中的核心问题,做到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处理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做到既抑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又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经济增长,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总之,在各种困难和复杂因素面前,只有在认识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积极应对,才能实现改革的顺利推进,确保发展的持续平稳。

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我们党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吸取历史智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后作出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深刻总结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党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经历的失误与挫折,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在对照现实问题中得到新的认识,就能够在未来征程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特别是在国内外各种条件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一定要对照历史这面镜子,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又增加了哪些新因素;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又有了哪些新苗头;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实际工作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努力做到不诿过、不贰过。

三、问题纷繁复杂,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现实世界的问题错综复杂,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的;有曾经经历过的,也有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许多问题相互纠结、连锁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问题分析、研究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任何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基础。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同地区遇到的问题,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必然差别很大,这就需要很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弄清楚问题的多与少、大与小、轻与重、缓与急、易与难,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麻痹大意,也不能以偏概全、任意夸大;既不能把可能影响全局的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问题来对待,也不能把特殊的某个方面问题作为全局性问题来处理。通过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政治原则问题,哪些是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许多问题并不是一眼能看穿识透的。这就需要见微知著、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在分析问题时,如果只观一隅、只察一面,就可能会一叶障目、盲人摸象,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各级领导干部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具体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令人头痛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千万不能迷失在现象的迷宫之中,不能让表象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根本方法,对问题的本质作出正确判断。比如,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确实是客观现实,国际上随之出现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衰退论”,但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了这样一个科学的判断,才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人们信心。所以,分析问题要善于研机析理、察形见势,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努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点,才能牵住牛鼻子,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要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比如: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就要紧紧抓住坚定理想信念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固本培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经济建设方面,就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深入研究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抗风险能力;政治建设方面,就要紧紧抓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文化建设方面,就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建设方面,就要紧紧抓住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方面,就要紧紧抓住“四风”问题,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等等。总之,只要抓住和解决了关键问题,就能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四、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应当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

领导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检验。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勇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应有的自信,是有力量的表现。应当肯定,大多数领导干部问题意识是强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问题意识淡薄。有的忽视问题,对矛盾熟视无睹,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措手不及;有的逃避问题,搞鸵鸟政策、选择性失明,把一些本来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拖成了老大难;有的不注重解决问题,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真正遇到棘手问题就捉襟见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各项工作的推进,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落实。淡漠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在解决问题中集聚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增强问题意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思想变为行动,重要的是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导向。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要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碰到难题敢于触及,遇到矛盾主动解决,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决不能敷衍了事、上交矛盾。要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坚决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应当说,许多问题解决起来确实有难度,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韧劲。事实常常是这样,面对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对待,问题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强化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担当,就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为创新的支点而不是退缩的借口。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五、问题源于实践,要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如果只是空洞地谈问题,只是坐在机关闭门造车,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的了解也更详细、更透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前头去了。改革开放的很多方针政策都是来自群众的创造,我们所做的就是把群众的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推广开来。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中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难题。

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必须做到走进去、沉下去、融进去。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增强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多到基层接地气,多到现场摸实情,加深对民心民意的感悟,加深对客观情况的了解,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基层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从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丰厚营养。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问题,要认真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包括掌握网情民意,这样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六、有真本领就不怕有问题,关键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说,“政善治,事善能”。我们讲发现问题的敏锐,讲直面问题的担当,讲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养。现在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难程度远远超过以往,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领导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十分突出。正如总书记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由于缺乏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候也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认识好、解决好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本领。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克服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不断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不是固有的,本领也不是天生的,必须切实加强学习。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只有持续学习、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才能敏锐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要大兴学习之风,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多想一想自己以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工作之余应该干些什么,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要带着问题学习,对照遇到的问题找知识上的不足、找能力上的差距,不熟悉的东西要努力去掌握,通过学习缩小差距、补齐短板,提高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带着问题思考,对工作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举一反三,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多想一想怎么看、怎么办,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实现从看到问题到洞悉问题转变,把学习成果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上。要带着问题调研,搞调查研究既要到那些有成绩、有经验的地方,也要到那些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对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望闻问切”“解剖麻雀”,从基层一线的实践创造中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提升机理论考试试题 篇2

在矿井提升系统中,钢丝绳是井上和井下的重要构件。钢丝绳作为一个柔性体,在提升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振动着。为了确保整个提升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有必要对提升钢丝绳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1,2]。

1 钢丝绳张力的理论分析

一般而言,在提升机上提罐笼的过程中,钢丝绳依次经历了加速、匀速、减速、爬行和停车5个阶段(图1),由钢丝绳的力学模型(图2),结合基本的力学理论和公式,考虑钢丝绳作为一个柔性体所具有的特征,得到对应于速度图中加速、匀速、减速三段罐笼侧与天轮相切处悬垂钢丝绳张力F的微分方程[2]。

式中:E———钢丝绳的弹性模量;

S———钢丝绳的横截面积;

m———与钢丝绳相连的货载质量;

ρ———钢丝绳的每米质量;

g———重力加速度;

a1———加速段的加速度;

a2———减速段的减速度;

v———匀速段的速度;

L(t)———钢丝绳从天轮侧算起的悬垂长度;

t1———加速终了的时间;

t2———匀速终了的时间;

t3———减速终了的时间[24~27]。

爬行段和停车段,由于制动转矩的引入,使得相关的力学模型发生了变化,考虑制动控制实施的理想化状况,即假设制动转矩作用下爬行段为匀速,停车段为匀减速,则爬行段的钢丝绳张力方程可以参照匀速段的张力方程写出,停车段的张力方程可以参照减速段的张力方程写出。

式中:a3———停车时的减速度;

a3———与制动转矩有关的量;

v0———爬行段的速度;

t4———爬行终了的时间;

t5———提升机运行终止的时间。

通过对提升机提升罐笼全过程各阶段公式的分析,可以把提升机提升过程中罐笼侧与天轮相切处悬垂钢丝绳的张力公式归纳如下:

2井筒中风阻力的影响

在井筒中,罐笼以某一速度向上或向下运行。按照相对的观点,如果把罐笼看成是静止的,那么,空气就以相应速度流向罐笼,速度能变成阻力能,对罐笼产生阻力。

阻力的大小用能量原理计算,以此导出的阻力与风速的关系如下:

式中:P———风阻力;

v———风速;

ρ0———空气密度。

当环境的温度为15℃时,空气密度ρ0=1.225 5kg/m 3,代入式(7)得:

可以认定,风阻力的大小与罐笼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比例。罐笼运动速度与卷筒的圆周速度相等,由于卷筒的直径一定,所以风阻力与卷筒角速度的平方成比例[3]。

提升机在启动时速度为零,此时的风阻力也为零。在匀速阶段,罐笼受到的阻滞其沿运动方向运动的风阻力为0.2mg(该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公式),以此为参考,则罐笼在升降过程中受到的风阻力可表示如下:

式中:;

ω———卷筒的实时角速度;

ω0———匀速段卷筒的角速度。

对于风载荷的影响,可以把它作为货载载重的补充载荷来看待。考虑其影响,得到上提过程中钢丝绳的张力公式,如下所示:

同理,可以得到提升机下放罐笼过程中与天轮相切处悬垂钢丝绳的张力公式,如下所示:

3钢丝绳张力的建模

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通过对钢丝绳张力的相关公式进行建模,得到具体模型如图3所示[4]。

4 钢丝绳张力的仿真

a) 具体工况:罐笼质量为200kg;货载质量为4000kg;钢丝绳的弹性模量为1×105N/S2;钢丝绳质量为6.63kg/m;钢丝绳的横截面积为701.6mm2。在井口时钢丝绳悬垂长度为50m,在井底时钢丝绳悬垂长度为500m,卷筒直径1m。

b) 运行要求:加速段(或减速段)加速度(或减速度)均为0.75m/s2。匀速段速度为9m/s,匀速时间为38s。爬行段:爬行一段的速度为0.9m/s;爬行二段的速度为0.2m/s,时间为5s。停车段:减速度为1m/s2,耗时0.2s。

在MATLAB工作区输入相应参数值,按Enter键,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从总体来看,上提过程中钢丝绳的张力逐渐减小,而下放过程中钢丝绳的张力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受钢丝绳绳重影响的结果。但是上提过程中钢丝绳张力减小的程度远没有下放过程中钢丝绳张力增大的程度大,这主要是物料上提和空罐下放不同的缘故。在上提过程中,由于载重很大,因钢丝绳绳长的减小造成力的变化对整个受力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而在下放过程中,空罐笼的质量很小,在这种情形下,钢丝绳绳长的伸长极大地影响着张力的变化。从变化幅度上看,上提过程中张力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而下放过程中张力变化幅度逐渐增大。这主要是钢丝绳绳长变化下相应受力变化产生的影响。

5 结论

通过对矿井提升中钢丝绳在不同运动阶段所受张力的详尽分析,考虑井筒中风阻力的影响,归纳总结出钢丝绳在上提和下放过程中与天轮相切处钢丝绳的张力理论公式,并通过相关软件的建模和仿真,得到了具体工况下的仿真结果。所得数据与实际情形基本吻合,表明所推导的公式是正确的。期望推导的理论结果和具体的建模及仿真能够对相关钢丝绳的理论分析和实际的钢丝绳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依据矿井提升各阶段钢丝绳的张力公式,考虑井筒中风阻力的影响,推导出钢丝绳在整个上提和下放罐笼过程中的张力公式。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提升和下放罐笼过程中钢丝绳的张力模型,通过具体工况参数下的仿真,得到了相应有关张力变化规律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钢丝绳,张力,风阻力,仿真

参考文献

[1]《矿井提升机故障处理和技术改造》编委会.矿井提升机故障处理和技术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严世榕,闻邦宪.竖井提升容器在提升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及计算机仿真[J].矿山机械,1998(9):38-40.

[3]胡宗武,顾迪民.起重机设计计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反思提升 篇3

关键词: 弗兰德斯分析系统 理论引领 实践操作 反思提升

2014年笔者负责的课题——《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的操作实践研究》在市级立项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理论和专家领导的引领下,立足小学数学课堂,经过两年的实践操作研究摸索,对课堂观察有了新的认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好地提升了教研品质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下面笔者就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我县黄克研老师执教的一堂数学课例《长方体的认识》的课堂活动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理论引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概要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提出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是一种定量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技术系统,用于记载和分析课堂教学中师生语言互动过程及互动情境事件的影响。它是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实现的,以可行的操作性,易行的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而出名,能够有效克服平常定性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观倾向和偏颇,是观察法在教育领域实践中一种较好的操作方法。

弗兰德斯互动系统组成部分包含三个:一是描述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主要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行为活动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言语活动分成10大种类(如表1所示);二是用来观察和记录编码的一套规定标准;三是矩阵表格,主要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

笔者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编码记录的操作规定,对石斋小学黄克研老师执教的录像课——《长方体的认识》进行课堂观察并记录编码。在课堂观察时,按照操作编码系统规定每隔三秒中记录一次,并把每三秒钟的师生课堂语言活动的意义给予一个编码号数。笔者对这堂录像课大约记录830多个编码。

按照时间顺序,对相邻编码进行配对,即将每一个编码与后一个编码组合成一个坐标即序列对(填写矩阵的规则是:在编码号数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要各加一个10,依次提取并使用编码,每个编码号都要使用到两次,每一对的前后数字分别表示行数和列数),经过组合和统计,将全部的序列对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形成弗兰德斯矩阵(见表2)。

二、实践操作——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观察分析

1.课堂结构

在黄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中:

依据上面表2矩阵图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本节的课堂结构(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教师语言比率、学生语言比率和课堂沉寂的比率,最后得出):

教师语言比率=1至7列次数÷总次数=464÷834=55.63%

学生语言比率=8至9列次数÷总次数=304÷834=36.45%

课堂沉寂率=第10列次数÷总次数=66÷834=7.91%

上面计算得到的数据结果分析这节数学课的基本结构。从教师语言比率占55.63、学生语言比率占36.45%、课堂沉寂率占7.91%,可以看出这节课教师语言大约占课堂语言的一半多一点,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反映出教师活动在课堂中的比重减小,教师避免“满堂灌”的讲述教学,更注重学生课堂活动交流,将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如在课堂上黄老师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等,是一节比较民主开放的课堂。

2.教师倾向

教师的课堂语言包括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它们之间的比率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倾向。

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1至4列次数/5至7列次数=267÷197=135.53%

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率=1-3列次数/6-7次数=89÷22=404.54%

根据上面计算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节数学课中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的比率是135.53%比1大,这说黄老师比较倾向于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更重视用语言鼓励、表扬、认同、提问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间接指导,善于使用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语言。从本节课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比率看,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比率达404.54%,从中可看出黄老师在课堂中更倾向对学生的期望、鼓励和赞同,对学生的意见多采取表扬接受鼓励为主,更注重积极的强化学生学习,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欲望。

3.稳定格、积极整合格和缺陷格(见表3)

下面从表3中稳定格、积极整合格和缺陷格进一步分析各个编码在矩阵中出现的分布情况,表3中对角线上的各个单元格(1.1)(2.2)至(10.10)叫做稳定格。编码如果集中在这些单元格里,表明持续地在做某件事情超过三秒钟的时间。从矩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4-4稳态格有密集分布,数字“4”代表提问(问学生问题),因此4-4这个稳态格表明这段时间教师里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稳态格5-5出现136,“5”这个数字代表的是“讲授、讲解”,也就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在进行持续讲授、讲解;8-8稳定格也有较多分布(167),数字“8”代表学生对教师讲话作出反应,因此课堂中这段时间教师注重构建对话情境,是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数字“10”代表课堂中的沉默或混乱现象,有52次,但10-10稳定格在本节课中我们发现并不表明在这段时间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的语言或行动,而是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实验操作占用的时间。矩阵中积极整合格是指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此区域记录次数的多少,代表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积极整合的表现。从表3可知,这个区域中记录的次数较密集,占6.24%,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气氛较融洽。缺陷格是在矩阵中6-7列与7-8行相交的区域。此区域记录次数的多少,代表的是课堂是否注意避免的不足,反映师生间情感交流是否有阻碍。但从表3矩阵图可以看出,在这个区域中记录的次数只有3,仅占0.03%,表明教师与学生在这节课上语言交流互动上是非常融洽的。

三、反思提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评价反馈

我们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记录和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语互动的行为,可以根据信息反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参考指标。它用量化的方法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之是语言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统计,用统计得到的数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剖析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倾向,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大大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随意性与主观性,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借助弗兰德斯分析系统的分析,我把对黄克研老师这节《长方体的认识》的课例所记录的数据,经过统计和分析处理,最终量化得到的数据——课堂结构(教师语言比率、学生语言比率和课堂沉寂比率)和教师倾向(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之间的关系)及稳定格、积极整合格和缺陷格所占的情况向黄老师做了反馈,黄老师听后在为自己作教学反思时,真心意识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可取之处和存在不足: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语言情感交流融洽,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操作时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就是在问题设置和引领学生辨析讨论上、学生的质疑问题能力上及整堂课时间点的分配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运用弗兰德斯分析系统的分析,依据量化的数据,黄克研老师执教的这节《长方体的认识》课例,在整个课堂上(如创设情境、探索交流、反馈总结等环节)虽还有些许不完美,但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的交流思考、动手实验,自主探究等操作活动时间占据了课堂的半壁江山,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一节开放、激励、民主、朴实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时丽莉.“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04(6):163-164.

[2]王萍华.学生引领开放互动[J].化学教与学,2014(9).

[3]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J].教育研究,2003(5).

[4]张斌,钟志贤.《基于“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视角分析:专家型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特色》[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新兵理论考试试题答案 篇4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是指 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

2、人民军队成立的标志是 南昌起义。

3、水枪按照射流可分为开花水枪、直流水枪、喷雾水枪、多功能水枪

4、国歌的全称是 义勇军进行曲。

5、人民军队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三大民主是 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7、干粉的灭火原理是 化学抑制。

8、灭火的基本方法具体说来有 冷却、窒息、抑制、隔离 四种。

9、射水的姿势有:立射姿势、跪射姿势、卧射姿势、肩射姿势。

10、灭火战斗的指导思想是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11、消防水带按材料可分为有衬里消防水带和无衬里消防水带两大类。

12、每条水带的长度规定为 20米。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怎样疏导抑郁心理(ABCDE)。

A.确立人生目标 B.克服孤独自卑 C.保持乐观态度 D.善于兴趣调节 E.合理适当宣泄

2、急躁心理的危害(A B C)。

A.容易诱发案件 B.容易危害身心健康 C.容易导致失败后果

3、我军的三大纪律是(A B C)。

A.一切行动听指挥 B.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C.一切缴获要归公

4、实施奖励的原则(A B C)。

A.严格标准,按绩施奖 B.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 C.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5、火情侦察方法有(A B C D)。A.外部侦察 B.调查询问 C.内部侦察 D.仪器检测

6、战斗展开可分为(A B C)。

A.准备展开 B.预先展开 C.全面展开

7、燃烧并不是随便就会发生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A B C)。

A.要有可燃物 B.要有助燃物 C.要有着火源

8、火场供水的原则(ABC)。

A.加强第一出动,快速灵活的向火场供水B.占用最近的水源 C.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9、军人在下列时机和场合的礼节(A B C)。

A.每天第一次遇见首长或者上级时应当敬礼,首长、上级应当还礼。

B.进入首长室内前,应当喊报告或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并向首长敬礼;进入同级或者其他人员室内前,应当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C.同级因事接触时通常互相敬礼。

10、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内容:(ABC)

A忠诚可靠 B赴汤蹈火 C 服务人民 D 竭诚奉献

11、消防队由接警到火场的过程,称接警出动。它包括(ABC)三个方面。

A.受理火警 B.调集力量 C.向火场行驶 D、向上级报告

12、灭火战斗结束后应当(ABC)。

A.检查火场 B.集合战斗人员,整理器材装备,准备归队 C.恢复执勤状态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2、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人民军队要坚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

4、对义务兵实施的奖励权限:嘉奖由连、营批准;三等功由团、旅批准;二等功由旅、师批准;一等功由集团军批准;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5、一氧化碳属于完全燃烧产物(X)

6、空气呼吸器可以在水下使用(X)

7、灭火出动,是指公安消防队接到出动命令,执勤消防人员迅速着装登车,乘消防车驶向火场的过程。(∨)

8、按平时存在状态,灭火剂可分为三类,即液体灭火剂,气体灭火剂和固体灭火剂。(∨)

9、水带按直径可分为50mm、65mm、80mm、90mm、100mm、120mm等六类。(∨)

10、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完全燃烧。(X)

1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不助燃。比重比空气重。(∨)

12、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三级战备、二级战备和一级战备。(X)

13、灭火战斗行动,系指消防人员从受理火警至灭火战斗结束整个过程的活动。由接警出动、火情侦察、战斗展开、战斗进行、战斗结束等主要环节组成(∨)

14、破拆的主要方法有:砸撬法、拉拽法、切扩法、冲撞法、爆破法(∨)

15、《执勤条例》规定,接警出动时,从发出出动信号到第一台消防车驶出车库的时间白天和晚上都是一分钟(X)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

2、什么叫灭火剂?水的作用有哪些? 答:能够在燃烧区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而达到抑制或中止燃烧的物质,称作灭火剂。水的灭火作用有:

1、水能冷却燃烧物质。

2、水能隔绝空气,使燃烧窒息。

3、水能稀释某些液体。

4、水能乳化可燃液体。

5、水有冲击作用。

3、武警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我宣誓: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武警部队。

4、对士兵的处分项目有哪些 ?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记大过;

(五)降职或者降衔(衔级工资档次);

(六)撤职或者取消士官资格;

(七)除名;

大学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篇5

中国的南海有哪些挑战以及怎么解决南海问题?130

美国在1995年以前对南海的基本政策是“中立”和“不介入”,表示“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提醒有关国家不要轻举妄动。《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了南沙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目前,菲律宾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其中,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律宾设为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此外,马来西亚还占领了3个岛礁,在所占岛礁上有驻军和简易的飞机跑道。“六国七方”中,文莱虽未派兵进占,但对南沙油气资源的掠夺不甘人后。目前已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对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享有“主权”。而我国目前实际控制岛礁仅9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

中国的对策

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友好的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单方面地开发南海。中国希望能够和有关国家根据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的原则和精神,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议。(1)增强海权实力,掌握制海制空权。要改变南海小国自持地利优势军事占领南沙的局面,必须解决南海空中支援问题。解决空中支援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建立南海军事基地;二是建造航空母舰。目前两个方案都是可行的,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2)加强对南海的管控力量。在中国海军尚未有完全控制南海的能力之前,多建造渔政船,通过渔政船巡航护渔强化对南海的控制。为配合渔政船的巡航,中国海军应密切关注南海周边国家的动态,一旦渔政船遭遇非法侵害,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3)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增强政治互信,阻止域外大国参与。近年来南海争端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积极涉入南海问题。面对美国的涉入,我国应加强与东盟的沟通与协商,争取在南海问题上达成一个新的协议,劝阻东盟不要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并声明拒绝域外大国涉入。

(4)加快开发南海资源。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有一个开采年限,我国应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又能够宣誓我国的主权。

问答题:

1.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32

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63

先写出新军事变革的定义163,再写出主要特征是什么163

3.国防法规当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27和义务25。

九月份第几个星期天是国防教育日

(三)4.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入伍的形式有哪些?20

1.2.3.4.5.6.我国最近一次航天飞行是什么?兵役法规定的兵役制度是什么?(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20 国防领导体制29 全民国防教育55 《武经七书》具体内容63 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人民战争思想83、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84)

7.胡锦涛军队指导方针是什么?(科学发展观)94

8.新世纪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稳而不定)102

9.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睦邻、安邻、富邻)122

10.精确制导武器武器分为哪几种?138

A.导弹B.精确制导弹药: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制导鱼类

制导地雷(自主式、寻觅式、半寻觅式)139

11.国防动员50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国防交通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全民国防教育)

12.五维战争(陆、海、空、天、电)135

13.航天技术分为(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地面测控技术)150

14.印阿马岛战争中那颗导弹的名字(飞鱼)

15.现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系统、欧洲

“伽利略”系统)152

16.北方四岛是指哪四个岛?(泽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是哪两个国家之间引

起的纷争?(俄罗斯、日本)

17.大国的防御政策(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111

18.中国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

警察部队、民兵)

19.有哪些战机的机种属于隐形战机?(141 美F117A、F-117、F-

22、X-47B)世界上先进的隐形战机有哪些?(俄罗斯T-50战机、美国F-35 “闪电”、YF-

23、B-2战略隐形轰炸机)

20.中国的战斗机群是什么?(米格

29、米格30、米格31国没有隐形飞机,包括隐形战机、隐形轰炸机、隐形侦察机。

21.侦察监视技术包括哪些?(红外、无线电、雷达、微波、多光谱等)146

2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盟)109 23.射程导弹(2500公里 中程、远程、战略导弹、战术导弹)47

《孙子兵法》里面的阐述“主不可努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全选)

24.下列属于载人航天器的有?153

航天飞机、空间站、空天飞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

足球理论课考试试题 篇6

一、选择题

1、现在足球起源于()。

A、德国 B、巴西 C、英国 D、荷兰

2、国际足球比赛的场地长度和宽度应为()。

A、90-100米60-70米B、100-110米64-75米C、105-120米55-65米

3、在由国际足联、各联合会或各国足协主办的正式比赛中,每队允许替补()队员。

A、5名 B、4名 C、3名 D、2名

4、足球比赛中,每队上场人数最少应为()人。A、10名 B、9名 C、8名 D、7名

5、当攻方在守方罚球区附近踢任意球时,守方人墙的合法距离应为()。A、9.12米 B、9.13米 C、9.5米 D、9.15米

6、队员在越位位置直接接得()为越位。A、角球 B、球门球 C、任意球 D、界外球

7、在足球比赛中,以下哪种犯规应判罚间接任意球。()A、故意手球 B、危险动作 C、踢对方队员 D、冲撞对方队员

8、在足球比赛中,以下哪种犯规应判罚直接任意球。()A、推对方队员 B、危险动作 C、阻挡对方队员

D、守门员接同队队友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9、判断球出界和进门的标准是()。

A、球的一半 B、球的整体C、球的大部分

10、在室内足球比赛中,()可以直接射门得分。A、开球 B、踢界外球 C、守门员抛球 D、角球

二、是非题

1、中点开球,只要裁判员鸣哨后比赛即为开始。()

2、裁判员鸣哨吹判后,发现是错判,不可以改判。()

3、中点开球时,某队员直接将球踢入对方球门,进球无效。()

4、罚任意球时,防守队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退出距球9.15米的距离。()

5、一场正式比赛,上下半场中间休息时间,除经裁判员同意外,不得超过十分钟。()

6、比赛进行中一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殴打裁判员,应将队员罚出场,并判罚点球恢复比赛。()

7、当发间接任意球时,球未触及场上任何队员进门,不算胜一球。()

8、在本方半场内,队员在越位位置接球,不应判罚越位。()

9、互踢点球决胜负时,求进入比赛并击中横木弹回时,主踢队员跑上补踢入网,算胜一球。()

10、踢脚球时,球击中裁判员或门柱弹回场内,踢角球对员将球直接踢入对方球门,进球无效。()

11、比赛中发生秩序混乱,裁判员有权暂停、推迟或终止比赛,有权决定比赛胜负后取消任何一队的比赛资格。()

12、比赛时,裁判员在判罚队员犯规后,单臂举平,表示为直接任意球,单臂上举,表示为间接任意球。()

13、比赛中,对员使用无礼的、侮辱的或辱骂性的语言时,裁判员应出示黄牌警告。()

14、比赛进行中,球偶然击中裁判员弹入球门,应判对方胜一球。()

15、一名防守队员可以退出场外不参加比赛,致使攻方对员越位。()

16、如双方队员同时犯规,一方属罚直接任意球,一方属罚间接任意球,裁判员可以不判或鸣笛坠球恢复比赛。()

17、十个队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制,比赛十轮,共四十五场球。()

18、守门员踢球门球借助风大,直接踢入对方球门内,应判胜一球。(19、踢球门球,求出罚球区比赛才算开始,否则应重踢。()20、在比赛中,队员应无条件的服从裁判的判罚。()

三、简答题

1、踢球技术动作结构有哪几个环节?

2、脚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要领是什么?

3、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要领是什么?

4、头顶球技术动作结构有哪几个环节?

5、什么叫做挺胸式接球?

6、你知道哪些大规模的国际性足球赛事?

7、在哪些情况下判罚直接任意球?

8、在哪些情况下判罚间接任意球?

9、越位的概念是什么?

10、掷界外球的技术动作是什么?

四、论述

1、比赛阵型的演变与发展

提升研究水平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篇7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自2002年创立, 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10年来, 中国物流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 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并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策不断落实的推动下, 10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 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3~2011年, 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 2011年达3.2万亿元, 比2002年翻了两番。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DP的比率从2002年的18.9%下降为2011年的17.8%, 相当于当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10年来, 在物流实践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在各位会员积极参与下, 中国物流学会不断发展壮大。会员规模由100多人发展到3500余人, 设立产学研基地100多个, 聘任特约研究员200余名。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参与物流规划和政策的研究起草工作, 先后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研究课题100多项, 自主设立并完成研究课题800多个, 编辑出版《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和《中国物流年鉴》等系列出版物50余册。在推动实施物流教育与培训工程方面, 到目前, 全国已有417所本科院校、903所高等职业学校和867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10年间累计培养各层级物流专业毕业生近250万人。另有31.4万人参加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21.1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规模逐步扩大, 质量稳步提升, 已成为“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年度盛会。10年来, 累计超过8000人次参加了会议, 到会演讲的国内外、台港澳专家超过200人次, 产学研单位自主设立分论坛近100场, 提交年会评审的论文、课题、案例和图书等各类研究成果累计5000多项。

10年来, 中国物流学会围绕物流业发展大局, 整合各方面力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引导物流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努力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为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撑。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学会工作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与我国物流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比如, 对于决定行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缺乏全局思考;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原创性的,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仍不多见;符合我国物流发展实际的方法论尚未形成, 学术创新缺乏科学指导和研究手段;产学研合作体制, 人才培养和科研转化机制还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会员规模与行业从业人员相比仍然不相匹配, 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 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着力改进提高。物流实践的发展,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物流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从2010年下半为学术理论研究提年开始, 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 G DP增速已由2011年1季度的9.8%下降为2012出了新的课题。

年3季度的7.4%。有研究机构指出,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逐步放缓, 有可能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或者叫“适度增长”阶段。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必然受此影响,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六个季度放缓, 今年前三季度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8个和5.1个百分点。物流企业效益下滑, 市场经营风险加大。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物流行业转型发展的严重障碍。

当前,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物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业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是拉动消费、搞活流通、促进生产的重要保障,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持续稳健增长的需要, 更要通过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减少消耗, 来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流实践的发展, 为学术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问题;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路径规划及方法论问题;经济增速放缓趋稳对物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问题;制造业、商贸业和物流业跨界经营、融合渗透、联动发展问题;物流企业系统整合、兼并重组与转型升级问题;物流市场体系建设和行业管理问题;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一体化、东中西部物流协调发展问题;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问题;经营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问题;农产品物流、社区物流、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等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物流系统建设问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技术与物流业深度结合和产业变革问题;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推进体制和政策体系问题;中国物流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等等。这些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探索, 对于我们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转型升级, 实现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产业的发展要求我们研究的课题很多, 需要不断深入, 更需要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创新, 努力提高质量。需要认真总结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需要研究新问题, 提出新思路, 也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做法与经验;我们需要产学研结合, 团结和组织各方面力量, 也需要高素质的专家团队;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深入研究, 也需要提供机会, 搭建平台。中国物流学会就是推动中国物流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学术年会就是学习交流、提升研究水平、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好机会。

把物理教学提升到理论高度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33-02

我们不能只是立足教课,还要对教学方法和理论有所研究,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要保证能有效开展,又不能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情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当然,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能脱离教师的自觉性,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大多是隐含的,如果教师不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没有对物理科学方法比较系统的理解,科学方法教育就很难顺利开展。

1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隐性方式是“用反映科学认识基本过程的科学方法的一般程式去组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但教学过程中并不明确地去揭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一般程式的原理、各阶段具体方法的名称和有关知识。”显性方式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这种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說明原理。教师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科学方法知识的状态”.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所包含的科学方法

由于科学方法和方法教育的层次性,在初中阶段物理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等,其中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3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方式

3.1 在学生亲自体验中培养科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就是实验多,极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过去初中“九义”人教社教材规定了17个学生必做实验,新课标人教社教材把学生探究的实验增加到36个,许多过去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还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践13个,新教材的这些变化都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学生通过体验可以很好的感受知识体系内的科学方法。例如水沸腾实验,学生没有实验前总认为只在100摄氏度时,水才“内部与表面”同时“剧烈”的汽化,亲身做了实验后才发现实际没到100摄氏度时,水“内部与表面”就开始汽化,只是“剧烈”的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自身体验使学生真实的看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感受相对与绝对的区别。

3.2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科学方法。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教学体现师生平等,课堂教学中废除“一言堂”,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动力得到释放,大脑皮层容易达到最活跃程度,对物理知识学习理解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他们不再满足物理一些概念和规律的结论,而对为何要引出这些概念,为何这样引出而不那样引出,那样引出会得到什么结论等新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体系中内含的科学方法就会在学生自己的问题中,在学生激烈的心智活动中伴随着大脑中知识结构的生成,慢慢构建出科学方法的结构。

4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基本原则

4.1 与物理知识教学紧密联系的原则。物理学整体是由物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的方法论组成的,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的,而物理学的知识和体系则是体现和学习物理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最好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用的实例,例如,通过物理学史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出某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怎样提出的,这个概念提出后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紧密相联,知识与方法是血肉相联的整体。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3分钟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