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丈量时间》的教学反思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水丈量时间》的教学反思(共5篇)

《用水丈量时间》的教学反思 篇1

课前,我自身先做了实验,用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子,在杯底打一个小洞,倒入100毫升的水,用一个量筒接住,当量筒里的水达到10毫升时,我记录一下时间,当量筒里的水达到50毫升时,我又记录一下时间,最后当量筒里的水达到100毫升时,可是杯子里的水漏不下来了,我没方法,等不到100毫升,只能在接近100毫升时,记录时间。我认为,这样测出来的时间误差比较大,我估计当同学做这个实验时也要碰到这个问题。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课堂上每个组在做这个实验时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杯子中最后几滴水漏不下来,因此,在得到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组与组之间误差相当大,有的组用了150秒左右,有的组用了200多秒。我问同学:“为什么测10毫升、5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不大而测10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大?”有同学说:“刚开始实验时杯子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压力,滴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均匀,到了实验结束时,杯子中水的高度低压力小,滴水的速度比较慢。”我褒扬了这位同学分析的原因。我让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坚持杯子中水的高度不变的方法?能不能发现更好的方法解决误差问题?同学们又开始实验了,在实验中同学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有的组里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具体做法:一位同学负责在杯子中加水,让杯子中的水始终处在同一高度,一位同学负责观察量筒里的水达到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时给另一位负责记时的同学提醒和时记录。有的组让100毫升的水滴到滴不下为止,把杯子中剩下的水丈量一下,大约有6毫升的水滴不下来,接着在杯子中加入106毫升的水重新再做一次实验,这样当杯子中的水滴不下来时,滴完的水正好是100毫升。

《用水丈量时间》的教学反思 篇2

鉴于此, 对于本文的教学, 我设计了朗读感知、整体把握、朗读品味三个板块, 在这些板块的学习中, 我将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 让他们发挥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 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 完成教学。

纵观这堂课的教学, 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导入的创新

传统的新课导入几乎都是老师的表演或导演开始, 学生处于一种观看者、参与者的地位, 师生位置区分明显, 而本课导入, 我则从视频欣赏开始, 我和同学们坐在一起, 共同欣赏。安塞腰鼓表演的宏大场面, 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 形象直观, 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欣赏后我又让学生谈感受, 为把学生引入文本作好了铺垫。这种导入法, 打破了传统导入的局限, 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事实证明, 这样设计十分有效。

二、反复诵读, 读通文本

文本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 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加之《安塞腰鼓》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 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 我就让学生课前、课中都反复地朗读。朗读是感情的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通过教授本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朗读, 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 更重要的是, 它让学生在充分地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并体会到文中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让学生发现、认识、感受和欣赏到文本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乃至情感美, 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审美的光辉。

三、注重评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 对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促进学生交流, 相互了解, 取长补短的学习手段。学生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信, 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本课的教学中, 师评、互评、自评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也许, 合理科学的即时评价和过程评价正是这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吧。我想, 我今后还应当在学生评价方面多作一些研究。

四、拓展性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

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所以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感悟了安塞腰鼓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场面及作者那独具匠心的布局和气势磅礴的语言后, 要求学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自己亲见或亲身经历的一个场面, 让他们能把作品和自己周边的生活紧紧结合起来, 学会从自己身边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我觉得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师适时的介入, 必要的提示, 给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以支撑

本课的框架是在和语文备课组教师经过多次反思、多次讨论下逐渐清晰起来的,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 我遭遇到的学生无法合作、互助、探究及盲目合作、互助、探究的情况, 是由于学生固有的知识与探究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差距造成的, 所以, 作为教师的我的适时介入, 适当提示, 能给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以支撑, 使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这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由于时间的关系, 课堂上的朗读训练还是只落实到了少数学生的身上

应在给予指导后让该生再读, 然后让学生自己比较前后不同的效果或者让别的学生评价比较, 最后全班学生再齐读。但因为怕时间不够, 因此只是简单点评并给予朗读指导后就让全班分角色朗读, 而且, 因为是从文章中选取的部分内容, 学生是第一次朗读, 内容还不太熟悉, 所以, 第一遍后应要求再读, 这样略作熟悉后气势会更足, 朗读教学的效果才能体现地更明显。

二、部分地方教师的介入和给学生的提示还不到位

我导入本课后, 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互助、探索, 只是适时介入和提示。但还是过高地估计了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合作、互助、探究中产生了困难, 造成了盲目性。

三、由于时间关系, 对语言的品味还不到位

虽然教学的安排是将大量的语言品味放在下节课, 本堂课的目的只是给大家做个示范, 但学生的品味示范还是不够到位, 对修辞的作用阐释还不是很到位。一名学生还在品味的时候发生了知识性的错误, 把排比的作用说成比喻的作用。

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篇3

西河乡中心学校

李朝霞

本次活动围绕着孩子们“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美化我们的家园,造福下一代的实际困惑,层层深入,一步一步递进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意识到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在向我们逼来,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觉节约用水的行为。在活动中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在选择主题时,应该灵敏地捕捉学生的兴趣,寻找合适的研究主题。水,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就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深入生活实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以前总以为学生年龄还小,还不会制订什么计划,于是一 厢情愿地自作主张,替学生设计出“完美”的计划。现在却发现学生的方案,很新颖,也很实用,让我很受感动,虽然,实施方案还不够详尽,但这是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思考的结果,让人叹服!

第三,小课题研究的指导,以后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定方案,引导学生针对本组的研究课题,组员们共同讨论,确定活动的步骤,制订好本组的活动计划。虽然,可能学生制订的研究计划从根本上谈不上是什么计划,但那是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具体的行动步骤,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附:班级主题规划表:

主题分类

小组任务

组长

人数

指导教师

活动形式

了解水所起的大作用 信息收集

李婉莹

查阅、上网、采访

调查自己家中、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 信息收集 郭捷彤

上网、查书查报

地球上存在的水污染、水破坏情况

信息鉴别

上网、采访、如何保护节约、保护水资源

信息整理分析

调查、统计、上网

节水宣传

信息整理分

访问、考察、上网

3.各小组成员讨论实践活动分工,填写好小组成员分工表:

负责工作

梁梓浩、吴乔森

收集水对人的作用

梁颖斌

收集水与工业的关系

陈维锋

收集水与农业的关系

何洁仪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通用) 篇4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1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课前:为了解决节约用水问题,我把教学内容渗透至课前,给学生提出导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先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再指导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提出针对性问题,主要是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然后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展开活动。首先是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或请教家长等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如: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地球水资源和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分组实施调查,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并商讨设计出合理的调查表,把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各组还组织到社会上实地考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开始,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水资源实在太匮乏了!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的用水情况如何呢?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统计的家庭生活、社区用水情况,观察统计图表,对比分析人均日用水量的多与少,引导发现浪费水的现象。最后,看看算算,体会一滴水的重要性。提出一滴水究竟有多大的用处?你准备怎样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索,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算一算,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参考部分数据,借助计算器算出一些惊人的数据后,学生不仅从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道理中体会了一滴水的重要性,明白了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整个探索过程把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有机地融合,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课后:课后,让学生成为小小监督员,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这是全课总结阶段,是学生理性认识上的一次新收获。着重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体验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就是掘取生活中的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片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学会用环保的眼光关注社会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课外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把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出去,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联系紧密。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2

在“节约用水”的教学活动后,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教材重组,课堂收效好。

本单元有三个主题活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变来变去的水”和“保护水、节约水”。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后,进而顺势引出第三个活动主题“保护水、节约水”,联系自然紧密,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收到较好实效。

二、以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活动。

本节课上,我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如:“现场调查”这一环节,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生活用水调查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水的作用。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直观地认识到水的重要。在“情境表演” 中,使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身临其境,体会没有水的不方便。在“讨论交流”这一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交流中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始终参与全过程,学习热情积极高涨。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护水行动计划”没有来得及上完。但我认为教学目标已达到。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3

上周,在学校举行的赛课活动中,我大胆尝试,讲了一节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现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数学实践活动,应重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去。这是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回忆整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早准备,早动手。对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进行了充分的指导。我提前2周的时间对《节约用水》中需要学生调查实践的部分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调查逐步走行正规。例如:如何在家庭中节约用水?许多学生只知道把洗菜水用来冲马桶等,却不知道能节约多少水。我就指导:测量菜盆的各项数据,然后用数据求出圆柱的体积,再统计每天大约要用多少盆水等。通过细致的指导,学生得出了准确的数据,并把调查的过程以照片的形式保留资料,为课堂上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2、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节约用水》是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的问题,通过调查学校的水龙头、在家中的实践活动等拉近了数学与学活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利用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节约用水的动力。我从网络上搜集中国西南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用事实感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课前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数据填写统计表;课上指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制成统计图。

当然,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课堂时间的制约,可以让学生把制条形统计图,改成画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省出一部分时间。

2、由于计算数据时,用时间较多,所以课堂上计算的数据相对少。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加大计算量,例如:计算每个水龙头每天的漏水量;1年的漏水量;全学校的1年漏水量等。如果笔算很费时的话,可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4

本册书最后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主题是《节约用水》,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同时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为加深对节约用水的理解,学完后我分小组安排了“我与水”主题活动,小组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1、交流话题:我与周围世界中水的关系。

2、延伸范围: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点、历史文化中的水、艺术中的水、节约保护水资源。认识水中的沉浮现象;

(1)了解周围生活中水污染的现状,初步了解一些水净化方法;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3)了解并欣赏大禹治水的故事;

(4)创作水贴画;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要求,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在确定合作学习主题后,我指导学生分好小组,确定学习活动的专题,安排好分工,思考主题内容。在学生的主持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了解水活动的成果。同时我也指导学生展示其活动成果和学习活动中的历程体验,其中包括如何思考问题,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如何与别人合作交流开展活动、解决困难,使活动进行顺利等等。不断激发关于水问题的学习兴趣。以上综合性学习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节约水,爱护水资源。我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探索,自我表达和社会性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让他们围绕感兴趣的水问题展开合作讨论,去发现水问题,去寻求解决水问题的办法。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5

《节约用水》一课,从以下几个环节逐步入手:

第一环节,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同时结合调查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由于调查的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深入触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类环境正遭到各种污染,缺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可以说,自我教育已伴随着实践活动先于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这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课前调查实践中,有许多学生已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如果说在调查实践中,学生只局限于对自己的调查项目感到难以置信外,那么课堂上学生共享了这次的所有资料后,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极大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个环节,重点在课堂上注重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公益性广告片等,而后,让学生设计一段“宣传节约用水的广告语”,以此深化教学效果,并在知行之间搭起一座可行的桥梁,通过良好的课中实践,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二是养成性的实践践行。养成性实践活动就是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节约用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后的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加强实践,以不断强化后续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我认为,品德课上教师不应是与学生对立的道德权威者和道德完善者的形象,学生也不再是道德无知的代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表现为一群平等的个性在平等地探讨有关道德话题,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在具体的实践情景中相互影响,以实现师生角色的相互转化。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我之间的.心灵对话、真诚沟通,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再以《节约用水》一课,其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能真正称之为教学。真正的师生交往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并在课堂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人道的师生关系。从教育内容来说,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不断创设教育的情境,发现教育的内容。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作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个体不断探索解决道德问题。他们从生活中的用水经验谈起,到逐步认识到淡水的严重缺乏,再到制订节约用水的措施。这里没有老师的说教,没有规范的灌输,有的只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学生要节约用水则是发自对水资源缺乏的深层认识,节约用水也不再是一条抽象的规范,它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他们道德践行的心中的道德标准。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6

1、这节实践活动,我在课前让学生大量收集、有关节约用水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学生投入的时间少、收集到的信息量不够丰富,也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交流的面还不够广,我计划在课后分小组以小报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学中出现一个问题:究竟用中位数还是用平均数来反映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由于数据差别不大,她认为用平均数表示更准确。我稍一楞,应该说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问题出在她不明确怎样的差距算大,怎样的差距算小。联系到后面我们要计算的是30万所学校漏水总量,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建议还是用中位数表示差距要更小些,学生基本同意了我的观点。

2、为什么要节约用水以及怎样节约用水呢?学生课堂气氛还未高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完全调动起来。像这样的课,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做到充分的全身心的投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我想:在编排上如果更紧凑些,学生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些,就能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

3、在进行有关计算时,我发现由于数据较大,学生计算时花费的时间较多,挤占了交流节约用水金点子和提节约用水倡议的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估算知识来计算,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估算能力。

反思这节课,我意识到实践活动课要放飞课堂,让课堂活动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实际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参与收集多种信息,使知识的呈现具有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收获成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7

《节约用水》要求学生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水资源的宝贵。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本节课我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首先在课前给学生提出导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地球水资源和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响应的节水措施。其次是在课中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 “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水资源实在太缺乏了!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的用水情况如何呢?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发现浪费水的现象。再向学生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懂得自来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它。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做个“滴水实验”,用桶接滴水一天,看看有多少水,使学生直观了解到,几滴水看似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滴的人多了,滴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许多水白白浪费。并向家长宣传节约用水的知识,让学生成为小小监督员,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主题教学反思8

《节约用水》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展示和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首先,我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本节内容的有关资料,如:水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水浪费的事例、家庭用水调查和生活中节水知识等等。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6人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搜集、调查工作。上课前由小组长组织整理各组员所收集的资料,由于是几个同学共同努力来做这件事,虽然所花时间不多,但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挺全面的。学生搜集到的有:各个家庭每月用水量、每吨水的水费,学校一共有多少个水龙头;有的小组还测量洗一次手大约要用多少水,洗一次澡大约要用多少水,模拟一个损坏的水龙头10分钟滴了多少水,以及附近地区的水浪费情况等等。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测量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动手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又让他们在与人合作中发展了交往与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

《用水丈量时间》的教学反思 篇5

读书学习可以让教师更富有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通过读书学习的方式能唤醒教师省察的智慧与探究的勇气, 从而让其在个人专业发展中积淀内力。

1.学师德, 重师风。自2009年暑期起, 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教师暑期集中学习讨论周”活动, 统一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学习情况检测, 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市教育局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建设月”, 深入实施“师德建设月”活动, 着重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大反思, 并签订教师个人“师德承诺书”, 全面规范教师行为。

2.学专业, 促发展。2011年, 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要求全市中小学45周岁以下的教师要全员参与。既有学科专业知识与新课程理论考核, 又有教学技能比赛和课堂教学评比等环节, 通过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 不断锤炼教师个人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学管理, 提能力。市教育局2009年出台了《关于金坛市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建设实施意见》, 就我市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并在全市对校级后备干部岗位进行公开竞聘。2010年春, 市教育局依托省教院和省师培中心对我市全体校级后备干部开始进行为期两年的专题培训, 在努力提高后备干部培训实效的同时建立后备干部年度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 落实有效管理和长效管理。

4.学清华, 强素质。自2011年7月20日起, 市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校长书记、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共90人赴清华园参加“清华大学———金坛教育系统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 进行了为期7天的脱产学习, 精彩的讲座、多样的视角、鲜明的主题不断激励着校长的深层次思考, 使他们在感悟学习成果的同时, 能从新的视角审视过去的工作, 用变革和创新的思维规划学校的未来。2012年, 教育局还给全市中小学校长下发了《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等教育专著, 让学校管理者能够从抚松教育奇迹中体验教育的温度, 从而促进对自身学校管理的思考和变革。

二、师资队伍建设关键词:“合作”与“分享”———促进 师资队伍建设合力

我们提倡教师之间和学校之间实行专业合作和智慧分享。合作, 可以让专业底蕴生成;分享, 可以让管理思想勃发。

1.城乡结对, 岗位交流。我市在总结下乡支教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2007年, 下发了“关于开展百名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工作的通知”, 建立了城乡学校结对, 双方互派教师, 长期合作交流的制度, 城乡学校之间也由原来单一的教学交流变成多角度、全方位合作交流, 变原来的单向支教为学校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四年的努力, 至2010年, 全市城区所有骨干教师已实现一次交流, 赢得了社会、学校和家长好评。

2.周末讲坛, 智慧分享。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提升“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师资队伍水平, 自2009年5月起, 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利用周末时间开设“周末教育讲坛”活动, 实施分层培训, 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班主任、骨干教师、校长 (园长) 开讲, 讲坛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领域。迄今为止共举办了73期“周末教育讲坛”, 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极大充实了教师的专业内涵与素养。

3.学校联盟, 联片研训。我们以市教师教育培训中心为核心, 成立了以片为中心的研训一体化培训基地, 进行农村学校“联片研训”教学活动, 全方位地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习资源和有效支持。2011年, 市教育局新成立了小学、初中各4个教育联盟, 54名教师参加对口交流, 组建了华罗庚实验学校、金城镇中心小学2个教育集团, 充分放大优质学校的引领和辐射功能,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4.名师引路, 同步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1年, 我们按照学科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以省特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为内核, 成立了22个“名教师工作室”, 形成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团队。为促进学校管理内涵发展, 我们组织部分有思想、有学力的校长组成学习共同体, 充分发挥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彰显我市校长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力! 2011年10月15日, 省特级教师陈耀方校长作为市名校长学习共同体的名校长, 代表长江以南实验区在第二届全国“新学校论坛”活动中, 面向全国各地学校管理者做了题为《大量阅读, 语文教学的革命》的专题讲座, 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我市“名校长学习共同体”的这种创新培养模式得到常州教育局领导和同行高度肯定, 专题介绍于2011年底在常州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会上做大会交流发言。

三、师资队伍建设关键词:“评比”与“激励”———增强 师资队伍建设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 是人格的发育, 是精神的拔节, 是前行的姿态。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积极创设多元平台, 不断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1.表彰优秀, 树立典型。我们组织每年一次的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每两年一次的市“十佳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学校”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模徐乐益、全国模范教师潘建明、全国优秀教师谭瑞军、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于敏、省师德标兵史兰春等一大批师德优秀典型。

2.搭建平台, 梯队发展。我市先后开展了省、市、县三级十个平台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激励教师不同层次的专业追求, 最大限度让教师收获专业成长的快乐, 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得到了最优化, 成长了一批省级特级教师, 教师学术魅力引领得到了最大化, 学校骨干教师队伍梯队不断得以强化。

3. 按需设岗, 竞聘上岗。为进一步规范学校中层管理, 2010年6月, 市教育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中层干部管理的意见”, 对各学校中层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职数按学校规模和办学特色重新进行核编, 做到按需设岗、公平竞争、规范管理。

上一篇:教学楼消防疏散演练方案下一篇:从自我管理走向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