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同行青春无悔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法同行青春无悔(精选8篇)

与法同行青春无悔 篇1

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丽却很短暂;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也有人说,青春这首歌太长太悠远,缠绵的语调萦绕在我们心里的梦里。徐志摩说,一生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就是美丽的青春。我们正踏着成长的节拍,伴着欢快的旋律,怀揣成才的梦想,走进了青春的大门。每当我们想起青春的时候,就会想起我们青少年朋友,想到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最美丽的春天。然而,当我们赞美青春、祝福青春的时候,却有许多青少年朋友不知道珍惜青春、爱护青春 ;当许多青少年同学青春之花鲜艳盛开的时候,有的人的青春之花却过早的凋谢了。当我们在校园接受着优质的教育,享受着青春幸福的时候,许多青少年、中学生却因违法犯罪而走进了工读学校、少管所和监狱的大门,甚至失去了生命,令人多么遗憾和惋惜!

一面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另一面,青少年又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的主要对象。青少年吸毒、网络被骗、校园暴力、校园侵害、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青少年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我们痛心,我们担忧!到底是什么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呢?

归根到底的根源则是法律知识的欠缺和法制意识的淡薄。正是他们不懂法,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深渊;正是他们不懂法,遇到不法侵害时才会束手无策。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需要懂得法律,需要学习法律。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起,就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既充分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无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法律都随时陪伴我们左右。懂法,让我们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守法,让我们不会坠下违法的深渊,不是剪剪的飞燕,却衔来春的泥丸;不是翩跹的蝴蝶,却播下爱的花粉.晨钟暮鼓,送一段人间的往事;沧桑轮回,写一曲梦幻的诗篇.青春就像身带双翼的精灵,悄悄驻足在我们身边,伫立在人生这个神奇而又多彩的季节,同学们,我们正处花季的妙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宛如初升的太阳,恰似祖国的花朵,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俗话说的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这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兴亡。因此,我们这一代:

应该点燃知识的圣火,照亮前进的路途!应该展开奋斗的翅膀,在理想的蓝天翱翔!应该坚持执著的步伐,向人生的目标迈进!但是在追逐梦想的人生路上,必需与法同行:

因为与法同行,让我们走出冲动与鲁莽,变得沉稳而理智; 因为与法同行,让我们摒弃脆弱和懵懂,变得茁壮和坚强; 因为与法同行,让我们懂得岁月之短暂、生命之宝贵。法如灯塔,为成才的航船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大喊:我的青春无悔!

与法同行青春无悔 篇2

28 日, 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河南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的——全省首届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文艺汇演, 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音乐厅圆满落下帷幕。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司法厅副厅长刘帮胜、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贾修国等领导, 与500 多名高校师生一同观看了演出。

青春与法治同行

11 个节目, 150 余名参演师生。节目类型包括小品、哑剧、朗诵、舞蹈、歌舞剧、短剧等。内容涉及刑法、民法以及校园安全、青少年成长、防盗、防骗、防止传销等方面。大学生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编自演, 开展法治教育和自我教育, 反映出我省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蔚为风气。

清如秋菊何妨瘦, 廉似梅花不畏寒。信阳师院的朗诵《青莲赋》催人泪下。朗诵取材于民间故事——包拯大义灭亲, 怒铡违法乱纪的亲侄子包勉。它告诫大家清正廉明是自古以来平民百姓向往的社会风尚。人们在追求公正的时候, 都渴望能碰到一位“包青天”。但是, 依赖好官来追求正义仅仅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只有完善、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才能为社会和公众带来安全感。

经过一次一次雾霾侵袭后, 我们越来越渴望雾霾天越来越少, 蓝天白云时时相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有法律重拳出击, 有人人爱护珍惜, 相信咱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周口师范学院的舞蹈《我的天空》, 学子们用舞姿来积极回应新环保法, 来迎接更加澄澈的蓝天。

当下, 高校校园已经不是净土, 师生们要时常面对各种诱惑。但他们面临诱惑能坚守底线吗?河南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表演的小品《觉》, 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疑问:那就是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 坚持依法治教, 建设法治校园、和谐校园。

考试作弊是小事吗?有人说, 法律是道德最底线的基准, 只要不触犯法律, 我也可以为了多考几分去违背道德、破坏公平竞争。所以, 高校考试作弊好像习以为常。但随着高校对作弊行为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也明文规定, 一些重大考试中作弊和帮助作弊都属于违法行为。河南城建学院学生表演的哑剧《作弊》告诉我们,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我们身在法治校园, 就必须遵守法纪、坚守诚信的底线。

河南大学学生表演的短剧《诚信的天平》, 艺术地再现了“诚取天地正气, 法引规矩方圆”。因为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法治校园建设的践行者, 要做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事。每个人心中都要有种诚信意识, 还要保证它的平衡, 一旦这个天平有所倾斜, 那就不知道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波了。

青春的旋律, 与法治教育同行。90 分钟的演出, 不断赢得观众的欢声笑语和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知难而进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 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依法治国。为了抓好落实工作, 让法治教育走进高校校园, 河南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决定联合开展全省大学生法治教育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分为三大块:“微电影大赛”“动漫大赛”“首届大学生法治教育文艺汇演”。

为此, 河南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先后联合下发了三个文件, 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2015 年春天, 三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持召开了活动启动仪式, 全省100 多所高校的宣传部、团委和学生处的负责同志与会。

此后, 河南省教育厅把2015 年确立为“依法治教年”。省司法厅、省普法办把“法治教育进高校”, 确立为2015 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法治教育系列活动, 得到各高校的积极响应, 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大学生们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利用手中的“武器”, 很快进入状态, 截至2015年10 月底, 组委会共收到微电影、动漫参赛作品600 余件, 内容涉及防盗、防骗、防止传销, 婚恋、助人、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 妙趣横生。有些虽略显稚嫩, 但能反映出参赛大学生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法治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苦用心, 反映出中原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品质。

特别是《关于举办全省首届大学生法治教育文艺汇演的通知》下发后, 条件较好的学校行动迅速, 办学条件稍差的高校也不甘落后, 知难而进。从近80 所各高校所报送的100 多个节目来看, 绝大多数属于独立创作, 贴近文件要求。

《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迅速组织专家、学者成立评委会, 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选。微电影共评出一等奖6 个、二等奖10 个、三等奖18 个;动漫共评出一等奖6 个、二等奖20 个、三等奖24 个;文艺节目共评出一等奖10 个、二等奖20 个、三等奖30 个。

同时, 省司法厅、省普法办以《河南省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为题, 编发了一期简报。评选结束后, 文艺汇演摆上了议事日程。

为把文艺汇演工作做好, 《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特聘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文艺晚会、开封市近五届菊花花会文艺晚会导演谷小龙同志为总导演, 邀请河南大学有关专家为总撰稿人。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同志还与《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的记者、导演一起, 先后到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等高校, 对他们选送的参演节目进行了审定。

正当文艺汇演准备工作就绪, 即将举办演出之时, 北京的一所知名高校在举办演出活动时, 搭建的舞台突然坍塌, 导致数十名同学受伤。有关主管部门叫停了类似活动。同时, 正值冬天, 高校演出场地没有供暖设施, 舞蹈类节目, 参演学生衣着单薄, 容易冻着, 加之临近年假, 高校学生要进行期末考试, 多种不利因素致使文艺演出搁浅。

期待再相逢

2016 年春节后, 新学期开学, 大学生法治教育文艺汇演再次提上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普法办有关领导的议事日程。

转眼人间三月天, 春风送暖, 杨柳吐絮, 百花争艳, 万紫千红。

三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将首届大学生法治教育文艺汇演的时间、地点敲定:五一节前夕,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礼堂。

然而, 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河南大学、许昌学院、河南警察学院等高校的参演节目, 或因主演毕业实习, 或因领舞在外地参加类似活动, 或因指导教师调整等, 不得不退出。

十一个节目, 有三个“临阵脱逃”、一个节目要替换。只剩下两周时间, 怎么办?

承办单位——《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的同志着实捏了一把汗。好在准备充分, 替补及时。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舞蹈《青春的步伐》、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舞蹈《映山红》等优秀节目迎难而上。

《青春的步伐》传达出:校园不仅教给大学生知识, 更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法治教育赋予他们的不只是法律知识, 更是追求光明和蓬勃向上的人生梦想。

《映山红》舞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火映红星星更亮, 血洒红旗旗更红。舞出了青年大学生对红军的热爱。节目以青春的旋律教育大学生, 如今, 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 仍然离不开红军精神。

4 月28 日,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郑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 月季盛开, 一派祥和景象。

上午九点走台, 下午一点带妆彩排, 四点, 法治教育文艺汇演大幕准时徐徐拉开。五点半, 圆满落幕。

演出结束后, 许多大学生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走或上舞台, 或在礼堂门口的台阶上留下倩影, 以作纪念。

尹洪斌副厅长对《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记者说:“整台演出内容和形式都很好, 你们下了功夫!”刘帮胜副厅长握住尹洪斌的手说:“这次演出质量很高, 出乎我们的意料。期待与教育厅《、河南教育》 (高教) 杂志再次合作!”

周口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李伟处长对记者说:“为了这次演出, 我校为演员购买了新的演出服。还克服了主要演员新老交替等困难, 力求全面展示周师学子的风采和学校法治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信阳师院领队雷老师说:“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 今后, 类似活动, 我们还要积极参加!”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节目指导老师、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系毕业的李玉昆, 从专家的眼光评价本台节目:“节目内容紧贴法治教育主题, 丰富多彩, 节目类型形式多样, 清新活泼, 演员准备充分, 演出严谨认真, 是一次成功的汇演。”

关怀义工,与法同行 篇3

2007年9月,一则山东省寿光市义工组织(志愿者)因未合法注册、登记,当地民政局临时中断其组织的“爱心演出”,进而以“非法团体”为由将其依法解散的新闻,引起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关注。然而事隔不久,该义工组织又发表声明,称“最近网络和各媒体流传的‘寿光义工被非法取缔’消息,纯属子虚乌有。寿光爱心义工一直在活动,并且政府和民政部门各领导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请大家不要被那些谣言所蒙蔽。”

无论寿光义工组织是否被取缔,而类似于寿光义工这样“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合法地位的义工组织在我国十分普遍,由于国家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不少义工组织处境十分尴尬。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可以说,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义工行为正是社会所提倡的。因此,如何寻求一条两全之道,给义工组织一个合法的名分,已成为义工组织管理的当务之急。

注册难是最大的问题

寿光市义工组织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源于一场“爱心义演”。

去年6月23日,为了给6名或聋哑或父母双亡的失学儿童进行募捐,寿光市义工组织准备了30多个节目,当晚6时30分在寿光人民广场上开始义演。当时广场上人很多,至少有数百人。演出进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寿光市民政局协同城管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出现并禁止募捐,随后演出被迫中止,演出中止时只有几个市民捐了几十元的善款。

对于此事,负责此次募捐的于明效认为,作为普通人,他们原来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这样的活动可能会受阻,只觉得自己是在献爱心,做好事。

寿光义工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义工活动群体。于明效原来曾在潍坊参加过三年的义工活动。回到寿光后,去年3月,他和几位从未谋面的网友在谈论寿光一个得病的孩子需要救助时聊起义工的事,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提议在寿光也搞一个义工活动。这个提议很快得到网友的支持,通过寿光爱心义工网注册的会员有260多名,现场填写报名表的有150多人,近半年内组织了慰问孤寡老人、救助失学儿童、给交警送水、暑假巡河防学生溺水等活动,先后有近100人参与了活动。

然而,令于明效和他的同伴们没有想到的是,8月9日在《寿光日报》上,市民政局发布了一条特别声明称:自行组建的“寿光市爱心义工”和“寿光市吉他协会”未经登记,擅自开展活动,且在个别刊物上刊发招生广告,严重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5条的规定。现责令其自行解散,否则将依法追究举办人的法律责任。

无独有偶,在广州市越秀区,一个名为“大塘义工发展中心”的义工组织成立至今已将近7年时间,至今仍没有合法的身份。

该中心于2001年4月14日成立,是广州首个义工组织,目前拥有6千多名在册义工,成员遍布广州城区,从10岁的小学生到80多岁的阿婆都有,其中还产生过“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成为广州义工的金字招牌。其服务有八大主题:帮老、助残、青少年辅导、环保、居委会援支、社会调研、热线、宣传。然而大塘义工组织作为一个民间组织至今未能合法注册,备受无合法身份的困扰。大塘街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军介绍,由于不是独立、合法的社团组织,“大塘义工”至今无法接受社会公众及单位的慈善捐赠以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更加令人可叹的是,一个名叫董坚的天津人,为给自己牵头的“爱心组织”——“中国爱眼协会”争个“名分”,竟与卫生部对簿公堂。

20年多前,董坚在《大众医学》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抢救1000万儿童的眼睛》的文章,让他萌发了为国人的眼睛做点事情的想法。他开始自学光学知识,改行修眼镜,而成立一个民间协会一直是他的梦想。2000年起,董坚联合国内眼科医学权威——中华眼科学会主委、协和医院眼科主任赵家良,同仁医院副院长、北京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北京大学医院眼科主任黎晓新,教育部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徐广第等眼科界专家、人大代表共计164人书面发起筹备“中国爱眼协会”。其宗旨是宣传、普及爱眼知识,开展爱眼活动,树立爱眼意识,积极开展眼病的社会性的防治工作。按他本人的说法是:“50多岁的人了,我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好事。”

按照我国社团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董坚成立“爱眼协会”,首先必须征得卫生部同意。2000年2月起,他先后向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人事司等申请成立“爱眼协会”。卫生部相关官员也告诉他要“递交报告”、“补充有办公场所、启动资金的证明”等。他也多次应卫生部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了修改、补充。“直到2004年1月,我们先后递交了8份修改的申请报告,历时5年,卫生部仍未作出明确答复。”董坚称,2004年12月,他再次致电有关官员,“如确实不同意成立‘爱眼协会’,必须得给我一个书面理由,否则我没法向其他发起人交代,但被对方婉拒。”

于是2005年2月3日,董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讼状。2006年3月,北京市一中院受理了此案。经过3次庭审,2006年12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了董坚的诉讼请求。

虽然董坚的官司以败诉告终,但是一些民间爱心组织渴求合法身份的愿望可见一斑。

遭遇解散的无奈

我国政府对于社团的管理实行的是民政局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办法,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社会团体要想在民政局注册,必须要有业务主管单位。该条例第六条中是这样定义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显然,条例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业务主管单位到底是谁。

而且,目前我国相关法规中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都有明确的定义。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义工既不属于社会团体,也算不上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也是造成义工难以注册的原因之一。

从立法技术出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审批、管理的不完善设计,导致实践中大量组织因无法找到业务主管单位而难以合法化,或者因业务主管单位退出而非法化。一方面,除非存在可期待的利益,依法具有业务主管单位资格的部门或者组织,大多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害怕承担管理责任的心理,不愿担任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另一方面,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也可能因其业务主管单位终止、退出,找不到新的业务主管单位,而变成“非法团体”。如此一来,公民奉献爱心的志愿者组织、公益组织,也就往往因双重管理这一制度设计而成为“应予取缔的非法组织”了。

而寿光义工组织没有在民政局注册,显然是一非法组织,自然“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它的出局恰也是必然的结局。不过,民政部门对义工组织的解散,并非对于公民作为义工,奉献爱心的否定,而是对于作为一个民间社会团体应予以遵守的法律要求。因此,我们说,民政部门的做法,只是在解散了一个未经合法注册、登记的“非法组织”,并没有解散人们担当义工的爱心。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因此,民政部门的做法在法律上并无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寿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也非常支持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但作为政府的公务人员,我们只能依法行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义工是文明爱心的播种机,更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其爱心、热情、奉献有目共睹,已成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风貌的表征。对他们的善举,人们充满敬意。另一方面,民政部门依法加强管理的出发点和良苦用心也应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田曾佩早在200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中国志愿(义工)服务事业深入、持久的发展,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和保障。比如,承认志愿服务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规定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对志愿组织在筹集社会资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等等。

据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透露,中国的注册义工规模占不到总人数的2%,而美国为40%左右,北欧国家为35%左右。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义工统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由此导致义工事业发展的无序和没有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牵头义工工作的责任主体多头,有民政、共青团、妇联、文明办等部门,还有红十字协会等机构,这导致义工工作体制不顺,管理混乱;另一方面,基层义工工作以自发性为多,尚未纳入规范化的社团注册或备案管理。这样的义工没有完善的组织契约,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也没有相应的经费来源和必要的造血机制。”

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教授认为,现在义工组织的内部管理还比较落后,没有正常的运作机制。因此,一个正式的主管单位应该是这类组织所需要的,这样不但能够解决他们的“黑户”问题,对他们的发展也有利。

山东海瑞达律师事务所王建华说:“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规,对义工有个明确的指导和管理,毕竟他们的精神是很值得宣扬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这群有爱心的人。”

呼唤义工的春天

义工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毫无疑问,义工人数越众多,义工组织越发达,社会的善意就越多,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

“义工”原本是香港和台湾的说法,又叫“志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翻译,而Volunteer在内地也被译为“志愿者”。所以,“义工”尽管听起来是一个新鲜词汇,义工群体却不是“外来户”,他们为弱势人群提供帮助,为他人奉献爱心,与长期以来国家倡导的学雷锋活动并没有根本的不同。那么,对于那些尚未取得合法身份,因而在开展义务服务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夭折”的义工组织,有关方面如果能够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他们是不难取得合法身份的。浙江永嘉义工组织就是一个民间义工组织合法化的标本。

2006年5月,当地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倡议成立永嘉义工QQ群。当年8月,义工QQ群在当地一个轮渡码头搞一次募捐活动。附近派出所有人质疑这项活动为非法募捐,当时经过义工中的民警出面解释,募捐活动得以照常进行。后来,当地县级新闻媒体报道了此事,县领导对此进行了批示,认为“永嘉义工群”值得倡导、鼓励和支持,建议相关单位给予帮助。有了领导的支持,成立合法的组织的想法就出现了。把这一民间组织走向合法,最大的障碍就是寻找主管单位。义工们找过好几家单位,最终县文明办热情答应作他们的主管部门。

“我想,他们是做义工的,为别人献爱心;我们作主管单位,也算是为义工们做一个义工。”文明办王澄荣主任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王澄荣说,义工活动与整个社会倡导文明、与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环境是一致的。既然与时代潮流合拍,自然容易得到党政部门的重视。

于是,2007年4月15日,永嘉义工QQ群终于有了合法身份——“永嘉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而永嘉义工就成了国内第一个获得政府注册的民间义工组织,被称为“一个民间义工组织合法化的标本”。取得合法身份后,永嘉义工联已经举办过10多次社会公益活动,包括联合温州各义工团体捐款8万元拯救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每月一次的福利院行动、为盲童送收音机等活动。现在,义工联拥有100位会员,还有不少团体会员也纷纷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中。

而作为中国最早开展社会义工服务的深圳,目前正式注册的义工有5.1万名左右。早在2000年,深圳市民对义工的知晓率就高达88%,84%的市民认为义工是值得自己尊敬的人,42%的市民参加过义务服务工作,有91%的市民表示愿意加入义工,义工组织是深圳民众心目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团体。

2005年2月25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3月30日批准公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可以说深圳市出台的义工服务条例还是全国独一例。该条例对义工活动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义工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是自愿、平等、非牟利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义工服务遵循诚信、公正、及时和节约的服务原则等。条例还确保义工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服务,对一些利用义工服务组织或者义工的名义、标志和有关资料进行非法活动的,将限期整改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范立法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的义工服务,与国际和世界接轨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目标。”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巫景钦信心十足。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在破解义工尴尬难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据了解,寿光义工正式注册的步伐正积极进行中。为了达到注册所需要的验资要求,义工们内部集资了一部分,还有义工将汽车开过来参与验资。现在正在找一个合适的主管部门,他们希望能从寿光宣传部、日报社、共青团等部门中找到一家愿作他们主管的单位。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新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也日益增多,相形之下,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难免显得落伍。很多义工组织成为“非法组织”便是典型一例。解决义工组织“黑户”的尴尬,需要坚持方便工作、促进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完善法规,尽快立法,并成立相关组织机构以统一进行义工注册、申请、培训,做到既严格管理,又有效鼓励、支持义工队伍发展,让义工组织的运转更有效率。■

编辑:曹参 朱军

国外借鉴:义工的“三化”

当前,义工服务正因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的义工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三化”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参加义工服务活动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美国:志愿服务率世界领先

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美国成立了负责志愿活动的全国协调机构,目的在于培养民众的责任感,使大家紧密联系起来,并为那些对社会公益服务有所贡献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青年们积极参加对国家有利的服务活动,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及工作技能,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机会,主要有这样几个组织:一个是“和平队”。该组织成立于1961年,志愿者年龄为18-33岁,多为大学毕业生,主要到发展中国家服务两年。二是“美国志愿服务队”。该组织成立于1965年,当初的宗旨是“向贫困开战”,参加者为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到印第安保留区、季节工人营地和市内贫民区服务。现在参加者多为中年人,主要为城市社区服务。另外还有“城市志愿队”和“环保队”。各类青年服务项目的经费由全国协助机构拨款,主要来源包括联邦政府、州、市政府及个人的资助,以及从服务中提取部分服务费。美国是世界上志愿服务率最高的国家,参与率为50%。公民参与意识非常普遍,80%以上的人承认自己是某种组织的成员。成年人平均每周从事4.2小时的志愿服务。

加拿大:义工也有孩子的份

加拿大的小学一般只有上午课,下午则由家长自由安排。于是很多孩子也想当义工,为大家服务。在加拿大,只要年满5周岁,就可以申请在图书馆当义工。英文水平不过关的,可帮助“儿童馆”更小的孩子整理玩具和图书,引导他们上洗手间等。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则会在父母的帮助下,为儿童馆的图书编写母语与英文对照的“检索目录”。加拿大的公益性图书馆还有针对高龄读者的一项特殊服务:馆方定期送书去老年公寓,为老人送上“精神食粮”。由儿童义工组成的“业余朗诵小队”,为老人带去了欢声笑语,让他们重新体验到久远的温暖。孩子的年龄通常在8~12岁之间,除了为孤独的老人们朗读书刊外,还为老人们表演小魔术、小话剧和歌舞。移民的孩子还会带来展示自己国家人文特色的图书和礼物。

孩子也能当义工,是加拿大的一个传统,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回馈社会的习惯。“慈善不是富人的事,也不是闲人的事,慈善是每个人的事”,这是加拿大社会形成的一个共识。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从小有当义工的经历,会为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好处。

英国:鼓励青年参加志愿服务

“社区服务志愿人员”是英国的一个有影响的机构,1962年由艾勒克·迪克林博士创建。参加者为16-35岁的志愿服务人员,包括不同种族、肤色、学历、社会阶层的男女青年。所有的志愿人员都要直接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他们帮助无家可归者、年老体衰者、犯罪的青少年以及精神和生理不健全者。工作场所包括学校、医院、监狱等,其中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帮助严重的残疾人使他们能独立生活。每位志愿人员要离家4-12个月,平均时间是6个半月,每周可领取服务项目提供的21英镑的食宿费。

而安置每位志愿者约需550英镑,中央政府提供一半的经费。1900-1991年该项目的财政预算为4113万英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信托公司、基金会、公司以及志愿人员每人为此捐助410英镑。

与法同行征文 篇4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读了《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法制故事》。这本书中精选了100多个经典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法制故事,每篇故事后还有简洁而富有法学智慧的故事启示,让我们在感受故事乐趣的过程中就能得到法制教育,获得丰富的法律知识,比起枯燥的法律条款,可强多了。读了这本书,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法--曾经离我们那么遥远,如今却又真真切切地就在我们身边。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张小帅毁在了“朋友”手里》。张小帅,曾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当过班长呢,可是因为交友不慎,渐渐变得虚荣,在朋友狗子的教唆下,竟然为了买个手机去偷窃,而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读了这个故事,我真为张小帅觉得惋惜,他本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可是却亲手粉碎了理想;我也为他觉得痛心,因为他毁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程,还有一个家庭的希望,他的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养育他,可他回报父母的是什么?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但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呢?老师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选择自己的朋友,因为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张小帅就是一个例子。假如当时他交的朋友不是狗子,或者现在的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少年犯,而应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吧。

有时,和妈妈一起逛街,看到可爱的HELLO KITTY,漂亮的芭比娃娃,还有憨态可掬的多啦A梦,我也会爱不释手,心想:“要是我有很多很多钱,一定要买下,让它每天陪着我,那该多好哇!”每当这时,妈妈总能看出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每一样都占为已有,有时能够看上一眼,就应该觉得幸福了……”在妈妈的劝导下,我会收拾起自己的不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

与法同行作文 篇5

在美丽的蓝天下,生活着聪明而有智慧的人们,然而,是什么让他们保持着善良的本性,是什么让他们尊重他人?是法律。如果没有法律,这将是多门可怕的世界——到处都是鲜血的海洋,到处都是受骗的人们,到处都是垃圾成山……知道法律的重要了吧。

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说法律它吧,似乎离我们很近,向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见什么某某某杀人了,被判死刑;某某某贩卖几千克,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某某某肇事逃跑,被判十年有期徒刑……。这类事件多得数不胜数;说法律它吧,又似乎离我们很远,因为我们不曾杀过什么人,犯过什么罪。其实,法律离我们很近,甚至就在我们身边。远的不说,就说我吧。有一次,和爸爸妈妈过马路的时候,绿灯亮了,我悠闲自在的走过去,突然一辆大货车冲了过来,那位司机还边打电话,根本看不见前面有人,还好爸爸及时冲过来,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知法、懂法、守法,否则,一朵盛开的生命之花,就会在一瞬间凋落,枯萎。

与法同行,让我们懂得生命的宝贵;与法同行,让我们拥有理智;与法同行,让我们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让我们在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与法同行作文 篇6

有一次我和家人乘坐飞机外出,飞机上的公告一直重复着,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在飞机上使用任何手机、电脑。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在我们的旁边,有一个年轻人似乎没听见飞机上那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照样自顾自地玩着手机。我原以为他在飞机要起飞之前是一定会关机的,但是,离飞机起飞时间越来越近,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坐在他旁边的人劝他赶紧把手机关机,飞机要起飞了。他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等一下就关机。”但是他说的这等一下,说不定还要等到飞机降落时才想到要收呢。过了一会,他旁边的人见他还是这样,连忙叫了服务员。在服务员的劝导下,说了种种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安全隐患后,他才不情愿地把手机关机收进口袋。

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怎能让犯罪率逐年增长呢,让祖国未来的花朵受到摧残呢?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保护,也要学着自我保护,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做一个真正的接班人。

张涵:与青春梦想同行 篇7

热情, 在青春的日子里播洒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 一场场精彩的晚会、运动赛事, 一次次激烈的辩论赛、讲座, 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大家享受着文艺节目的美好, 感受着体育赛事的激情, 领略着辩手的唇枪舌剑与智慧火花的碰撞。然而, 在华丽的舞台背后, 总能看到张涵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不辞辛劳。

从张涵身上, 记者感受到了从心底散发出来的自信与力量, 那种蓬勃的精神感动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事一定成, 没问题!”自信的气势与坚定的承诺使所有和他共事的人都无比信服。当然, 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

刚上大学时, 张涵最初的梦想就是加入校学生会——一个既能为大家服务又能锻炼自己的组织, 很可惜, 刚开始他落选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 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对新闻同样有着兴趣爱好的他选择了加入文学院南风通讯社。从此, 张涵踏实努力地工作, 不论活动有多复杂, 他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万事难全人意, 只求无愧我心”是他常在心里默念的一句话。正是朴实的态度和出色的能力让他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社团成员成长为社长。可以说, 张涵用努力博得了大家的信任, 取得了属于他的那份成功。

由于能力突出, 大二下学期时, 张涵成功竞选上了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助理。社团是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意味着张涵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需要投入更高的热情。他要转变的不仅仅是角色, 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也需要慢慢去调整, 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要协调的关系也很多, 各学院、各部门、老师与同学的关系都要恰当处理, 既要有适当的强度, 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要有足够的融洽度, 以利于关系的和谐。他激情中带着严谨, 热情中含着理性, 从摸索中积极探寻改善的办法, 从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中努力向前, 让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接受洗礼与挑战。渐渐地, 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 张涵对学生工作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誉, 他先后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后来, 他不负众望地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省学联副主席……他继续为学生工作忙碌着、付出着。

张涵非常敬佩《把信送给加西亚》里的罗文将军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的品质, 在学生工作中他努力实践着罗文将军的精神。他说, 学生干部是一个锻炼的平台, 在付出许多的同时也会收获很多。

理想, 在执著追求中绽放

《南方周末》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你看见我们的时候, 我们和新闻在报纸上;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 我们和新闻在路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师生中, 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印, 书写着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校园新闻人”, 而张涵是其中的佼佼者。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张涵在用新闻文字记录着学校发展变化的同时, 也让自己的理想之花在执著追求中绚烂绽放。

在谈及自己做校园新闻人的经历时, 他丝毫不掩饰对当初选择并一直坚持下来的欣慰。从小就有记者梦的他, 抱着对新闻写作的兴趣, 凭借着一份热情和韧劲, 在进入大学时就成为南风通讯社的一名学生记者, 从此开始了校园新闻人的生活。“都说新闻很枯燥, 很无聊, 但是在我看来, 缜密的逻辑思维、严密的语言结构比瑰丽的文学作品更具吸引力。”从一开始, 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刻在他的心里。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同学加入校园新闻人的队伍, 而真正坚持下来的却很少, 张涵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由于学校的许多活动都选择晚上举行, 上完一天的课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奔赴校园各个地方采访, 无疑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的。有时为了能早点把稿子写完发出去, 甚至需要通宵达旦。“熬夜是家常便饭, 但学生记者们早已习惯, 为了赶稿子, 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哪怕是一篇短小的简讯, 字字句句都凝结着我们的汗水。”这并不夸张, 它真实地反映出校园记者光环下的另一面———辛苦,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辛苦”, 更多的是思考和写作的“辛苦”。张涵说:“这种辛苦不算什么, 我们不怕, 我们怕的是做不到最好!”

为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他几年来一直在积极写稿、投稿。凭着这份毅力, 他的新闻作品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发表数百篇。当被问及写新闻的感受时, 张涵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新闻, 在日常的观察和捕捉中, 它让我看问题更加有深度, 更加成熟。当我的新闻作品被印成铅字时, 那种被肯定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 再辛苦也值得。”

正是这份执著, 使他的新闻写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距离自己的记者梦想也愈来愈近。2010年6月, 张涵参加了“中华绿色小记者”博文大赛, 他的作品从全国7500余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获得了大学组第一名, 并赴上海参加了“中华绿色小记者”夏令营和颁奖典礼;2011年, 他报名参加了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记者的选拔活动, 并以优异成绩进入大运会大学生记者选拔河南赛区十强。此外, 他撰写的时评也开始陆续被《天府早报》《生活晨报》《河南商报》等媒体采用。

张涵的每一次努力都能换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而这“意料之外”又何尝不是他的执著追求所理应得到的硕果呢?

精神, 在奉献锻炼中升华

从去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到为乡村小学募捐钱物建“向阳花图书角”;从在学校组织策划大学生志愿活动到暑期“三下乡”奔赴新县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从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志愿者到成为河南省首届“金牌志愿者”……张涵在奉献中不断成长。

4年来, 张涵和同学利用假期, 先后在新县、罗山县、商城县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他们的脚步走遍了2000余公里的老区山山水水。在罗山县竹竿镇进行服务农业生产时, 他每天累计工作10小时之久, 几天下来, 黑了、瘦了, 但收获了村民的称赞。期间, 他先后走访12个乡镇, 参考了近500名同学的调查总结, 撰写的《河南农村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受到了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为信阳师院学生会主席, 张涵不断积极策划大学生志愿活动, “5·15一所乡村小学……

张涵还曾经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 他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河南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汗水。上海世博会检票口处一天上千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同一句话语, 面对观众的不理解, 他还要报以微笑耐心解释。亚运会赛程后半程, 张涵在摔跤馆负责运动员体检称重, 早晨5点半就要进入忙碌状态, 贴重量牌、标签, 检查电脑和称重器。尽管苦点、累点, 但他心中的信念丝毫未曾改变:只要坚守在服务岗位, 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微笑和友谊……

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期间, 他因志愿服务突出, 被大运会组委会评选为河南省唯一的大学生火炬手, 参与了大运会“城市梦想大运线”火炬传递。60米的距离, 每一步都令他激动万分, 都让他更加坚守志愿服务梦想, 感动于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所付出的辛勤、所收获的欢笑与泪水……在2011年12月举行的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上, 张涵获得全国助残日校内公益活动”“普法宣传周活动”等形成了该校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扎实阵地;“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救助尿毒症校友大型募捐”等活动也成了他难忘的志愿记忆。他与志愿者们发起的“为乡村小学图书角募捐”活动, 共募集到现金3256.5元以及一些图书捐赠物, 利用募集的资金和书籍建起了乡村“向阳花图书角”,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 胡围孜小学、土桥小学、罗庄小学、赵楼小学等都收到了爱心书籍。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容, 张涵与志愿者们暗下决心, 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向阳花图书角”开遍信阳的每了“河南省首届金牌志愿者”荣誉称号, 并作为全省20名“金牌志愿者”中唯一的学生志愿者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青春与国家开放同行 篇8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迈进大学校门之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起步之年。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的创业经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都与这个伟大的时代息息相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些年,无论身处何地,我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关注自己,有一种信任和期待在激励自己,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在呼唤自己。怀有感恩之心,恐言鸿鹄之志,只是为每一天辛勤的工作和每一份应尽的责任感到充实和欣慰。

超越平淡

在武大中文系勤学四年,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了国家广播电视部(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属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兴奋期过去之后,接下来面对的是单调、枯燥、琐碎的日常工作。国际部是台内中心发稿部门,编辑人员每天分成早、中、晚三班轮流转,数十年如一日。最初几年间,我在国际部做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把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稿件改编成二三百字的广播新闻稿。那时还没有电脑和网络,编稿得用笔在纸上画改,有时连剪刀和浆糊也得用上。

工作单调乏味,生活也很艰苦。我和同伴们先是栖息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旅馆,后来才搬进拥挤不堪的集体宿舍。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一多半都交给了食堂。由于常年倒班,我一度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服用多种维生素、谷维素、维磷补脑汁等成为家常便饭,苦恼不堪。

平淡、艰苦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年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和修炼。不过还好,虽然苦闷、彷徨,但我并未消极、消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以读书和写作来安慰和充实自己,坚持每天收听英语广播,翻译英文报刊文章,甚至还翻譯了一部中篇小说。

我曾经尝试改变环境。本想报考社科院新闻所研究生,但因人事方面的规定限制,于1987年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班。我也曾经争取出国留学,向美、加多所大学投寄了申请信,托福考试也有不错的成绩。但在1991年夏天收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大众传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已在申办前往埃及记者站工作的签证。几经考虑,最终选择了放弃。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最终选择留在国际台,完全是因为国际台长期以来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文化:事业留人,情感留人。而且改革开放为国际台注入了活力,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

虽然长期以来这家在国外有着广泛影响的国家电台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它始终凝聚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事一项卓有意义的工作。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无悔地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才华。

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让我看到了一种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价值,一种勇于承担使命和责任的精神。

走进中东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台驻外记者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众多年轻人因此获得在国外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1991年9月,我在30岁之际被派往埃及首都开罗,负责报道中东地区的新闻事件。

从飞机上看,中东地区土黄一片。这片缺少植被的土地,充满血雨腥风、刀光剑影。阿(拉伯国家)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暴力冲突接连不断,报道任务异常繁重,工作环境更是艰苦危险。

从北京飞抵开罗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发稿工作。在随后的两年里,我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十几个小时,还经常通宵达旦。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晚上写稿时饿了困了,常以啤酒、咖啡充饥提神。

全天候工作的习惯,使我能对各利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1992年4月的一个深夜,接收埃及中东社稿件的电传机“嘀嘀哒哒”吐出一行小字: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座机在利比亚南部沙漠上空失踪。

我立刻意识到,这将是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事件。阿拉法特的安危对于巴勒斯坦人民、对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确认消息可靠之后,我以最快速度向北京发回了《阿拉法特总统座机失踪》的消息。

在随后的30多个小时中,我一刻也没有合眼,通过当地通讯社、广播、电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发回了数干字的后续报道。阿拉法特最终大难不死、安然无恙值得庆幸,但我在发回最后一条稿件后两腿软得都站不住了,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在中东工作除了要有敬业精神,还要敢于面对各种危险。

1993年9月,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奥斯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之际,以色列军队占领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局势紧张,暴力冲突不断发生。

我和同事马为公长途跋涉奔赴巴勒斯坦,通过以军的层层关卡,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城镇、农村和难民营之间日夜奔波,多次经历巴勒斯坦民众向以军士兵投掷石块或燃烧瓶、以军士兵开枪还击的流血场面。在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我们完成了对巴方官员和民众以及以色列士兵和犹太定居者的系列采访。

对一名记者来说,采访报道巴以流血冲突,是一件既幸运而又痛苦的事情。一方面有机会亲临现场,目睹暴力冲突、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另一方面眼看两个民族兵戈相见、血流不止,心灵震颤,深感痛心。

在中东,一次看似轻松的采访旅行也可能暗藏危险。1992年夏天,我和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前往埃及南部采访。烈日下,在沙漠公路上高述行驶的老旧奔驰出租车左前轮突然爆胎,汽车在可怕的声响中蛇行几百米后一头冲进沙漠,接着是三百六十度的旋转。

所幸车祸有惊无险,但那种惊险得近乎恐怖的感觉刻骨铭心。事隔数年后我的一位年轻同事就没有这样幸运,他在从埃及赶往巴以冲突地区采访途中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

对于记者来说,捕捉重要采访机会,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

1993年3月,我作为特派记者从开罗前往亚的斯亚贝巴,采访索马里全国和解大会。索马里内战的两个核心人物临时总统迈赫迪和联合大会主席艾迪德,成为100多名各国记者追踪的目标。两巨头表示在和解大会达成协议之前,不接受媒体采访。

但我想试试运气。一连几天,我寻找一切机会与两人的秘书和保镖“套近乎”,并得到了一位曾在北京留学的迈赫迪派代表的鼎力帮助,得到了独家采访迈赫迪的机会。

接着,我又背着录音机来到艾迪德的住处,向其秘书回放了一小节采访录音,对他说如果艾迪德将军不肯接受我的采访,我的报道中将会只有迈赫迪的声音。见此情景,等候会见的艾迪德派代表也纷纷替我说情,表示愿把他们的会见时间缩短几分钟给我。用了个雕虫小技,我又得到了独家采访艾迪德的机会。

在会议结束前,我还争取到了采访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和埃塞俄比业总统泽拉维的机会,圆满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

感悟生活

赶上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社会,人生因此有了很多的机遇和很大的舞台。我以满腔热情来迎接每一天的生活,生活也给了我无数的教诲、启迪和感悟。有许多值得回忆和珍视的东西,也有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我时时告诫自己,做人要诚实、守信、大度,做事要勤奋、认真、持久。顺境中切记平和谦虚,逆境中保持乐观自信。勤于学习思考,常怀感恩之心。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面对工作和事业,我从未考虑或计较过个人的利益得失,对名利也始终保持淡泊之心。不过,生活还是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当选过国际台首届十杰青年,2002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成绩并未令我沾沾自喜,只是让我相信:耕耘才会有收获,做老实人并不吃亏。

上一篇:初中数学名师教案设计下一篇:游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