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心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幸福樟州少有所欢老有所安”
2.项目背景概述:车田镇樟州村是我县人口较多的村之一,现有„..人口,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有„..人,占总人口的„.。孩童约„.人,占总人口的„.。近年来,在全村人民以及外出乡贤的共同努力下,我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道路、通信、学校、村委会等逐渐完善。目前我村缺少老年人人文体活动场所,一些村级基础设施还有待改善。
晨星幼儿园是我村唯一一间幼儿园,自成立以来,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受到乡里向外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基础条件有限,离县一级幼儿园还有很大的距离,明年就要立项了,按现今的情况来看不具备立项的条件,存在教学规模小、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内部管理缺精细等问题。并且我村还有部分适龄学前儿童未入园就学、零星地在家接受家长管理。3.重建幼儿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按照国务院、广东省《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县政府《关于加快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及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建设标准,制定樟州村幼儿园重建工作方案。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建造老年人活动场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
5.项目投资单位:樟州村外出乡贤所在单位
6.承办单位:晨星幼儿园
二、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概况
1.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拟建地点:晨星幼儿园
2.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规模:总面积270平方米,空地170平方米
3.建造老年人活动中心设备内容:
(1)在晨星幼儿园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将活动场所重新装修,大厅上装上37寸彩
色电视以供老年人观看;
(2)开设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办公室、电脑室,专门聘请熟练计算机的人员教老年人学电脑。
(3)原幼儿园活动场所改造为老人健身锻炼器材使用场所,供老人们休闲、聊天、健身、娱乐之用。
(4)原幼儿园屋背后建造棒球场,林荫小路供老年人人晨跑,茶水由老年人活动中心免费提供。
(5)拓展功能内涵。以老年人活动中心为阵地,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开设民间纠纷调解组、义务卫生保洁组、水电技工组等,通过为民义务服务来回报我村。义务保洁组定期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村里打扫卫生。拥有一技之长的水电工技术组成员为村民义务修理水龙头及电器等。
(6)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使活动中心生机勃勃。老年人活动中心除了开展日常各类活动之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举办两次老年人运动会,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观光一次。
(7)创设医疗服务室,从而确保老年人活动需要。同时,定期请保健医生为老年人讲解保健知识,寒暑假组织大学生为我村老年人义诊等。4.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1)基础条件有利:项目利用原晨星幼儿园的土地和改建部分民用土地为该项目建设的基础,一期工程不需要征用大量土地,装修工程量和投资也不大,建设工期较短,很快能建好。
(2)“五通”条件具备:项目所在地有完善的路、水、电、气、通讯等设施。(3)发展前景广阔;
(4)交通便利;
5.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预计投入总资金:20万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为规范发展我村学前教育,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同时,为丰富我村老人们的生活内涵,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我村文明和谐。主张把原幼儿园改造为我村老年人人活动中心,幼儿园另选址重做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经过前几次我村村貌改变大事显示出公家征地比较困难;
2、资金来源问题亟待解决;
建议:向外出乡贤借资金90万元新建幼儿园,10年归还,在这10年内,新
幼儿园每年拿出1万元资金给老年人活动中心,幼儿园房地产权永久交给老年人活动中心。
五、资源条件评价
1、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资源可利用量:可以不必征用公家用地,节约资源
2、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资源品质情况:交通便利,方位适宜
3、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资源赋存条件:永久赋存
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所应注意的问题:
1.村委对活动站的每项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制。
2.重视活动站的整体装饰和布置有统一,将关爱老年人健康的文化烘托出来。
3.注重形象。活动中心的整体布置各个细节都必须注意。
4.扩大宣传。除了加强活动中心周围宣传外,还应加强与邻村老年人的合作和宣传,通过共同举办活动,吸引更多的老人参与。
5.活动的连续性。各项活动的开展要连贯为老人的服务要持续,即长期性。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
2011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框架,提出要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构建符合我国特点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针对老年人而设立的日间照料中心是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机构之一。
1 目前日间照料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01年民政部制定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以来,各地逐步建立起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活动室、医疗室、健身场等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但由于资金、人员以及管理的问题,设施普遍闲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也出现了停滞。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人照料问题的凸显,各级政府又相继颁发了支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政策和实施意见。我国内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逐渐得到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关注。
1)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培训,缺乏医疗护理专业人员,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2)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内容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导致社区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选择率较低。
3)缺乏对服务对象的评估及准人机制,无法根据老人的自理能力及健康状况提供不同水平的照顾服务。目前日间照料中心只适合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的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这部分最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人反而无法使用该服务。
4)缺乏有效的机构评价体系,无法对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统一评价。
2 解决措施与方案
2.1 与大型信息中心联合,构建物联网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养老院建设很滞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其实养老院最需要IT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管理更加细化。物联网技术可以提升养老院的管理水平。通过易家康家庭医生平台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可以维护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身体状况100项、动态心电图、心率、血氧、血压、脂肪率、体重等指标),为高龄、失能老人配备电子服务装置,提供无线定位、健康监测、信息提醒和舒适家居等智慧养老服务,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居家日常活动的连续监测。
2)查询安全用药、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同样可查询常见病、多发病科普知识、常用药品处方集、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精神慰藉、康复保健医疗器械、养生餐(药膳)、文体活动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及养老院的老年人,实现日间照料中心高效、低成本科学化管理,从而惠及更多的社区民众,辐射更大的区域。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不少养老院使用,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纠纷,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2.2 与社会资本融合,建立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医养康复中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都有了很大改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以社区和家庭为主。
我国的医疗模式正朝着以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流,社区医院为分支,家庭医疗、康复、预防为补充的方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群体需要在出院后到社区日间照料所,社区医养康复中心具有社区全科门诊的基础服务功能,同时也可以对慢性病、老年痴呆、癌症术后康复等进行病后康复、理疗、护理照护,可减轻家庭负担,可以白天照料,晚上回家休息,同时还可以设置养老院实现对半失能以上老人的照护与帮助。
华龄集团信息中心通过物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了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和中医药预防保健等医药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健康大平台,服务于一方百姓。
就服务区域而言,不仅要立足于本社区,还要辐射到其他社区;就服务对象而言,不仅要满足于老年人的需求,还要满足于老年人之外的其他群体,包括成年人、青少年和婴幼儿;就服务种类而言,不仅要承担对内服务,还要承接对外服务,真正实现以日间照料中心为突破口,带动社区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新时代智慧社区的社会功能。
2.2.1 智慧养老
以现代通信、智能呼叫、物联网及电子商务为技术依托,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增值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见图1)。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对服务对象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类服务方式。服务项目涵盖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体娱乐、法律维权等多种项目。
1)用户老人通过手机或呼叫器采用一键通或拨打电话提出服务要求。
2)服务中心根据老人服务要求进行分区和项目归类,同时联系社区服务站或服务人员进行服务对接和派单。
3)终端服务店接单,联系客户确认信息及服务时间,并安排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4)服务中心24小时内按流程回访老人,了解老人对本次服务的意见及满意度。
5)此次服务及信息自动进入会员服务数据库备份,做为客户资料永久保存。
6)终端服务店或服务人员根据此次服务获得相应记录和评级。
2.2.2 健康服务
建立基本信息及健康档案,将(血压、血氧、血糖、心电图等)通过“身体状况初步诊断专家系统”自行查询健康状况进行初步健康提醒,根据医疗知识库,逐步完善个人医疗基础数据,定期为个人量身定制健康服务报告。
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养老物联网示范项目
3.1 项目介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养老物联网示范项目为《国家民政部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作为公益性的民生项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2 实施内容
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智能手机终端,高龄、失能老人配备可戴式电子服务装置,提供无线定位、健康监测、信息提醒和舒适家居、家政保姆、订餐、送货等智慧养老服务(见图2)。
可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居家日常活动连续的监测。以社区智慧养老作为示范及突破口,并可推广到广泛的街道社区与养老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中。采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及个性化。
3.3 受益对象
社区(居家)、机构(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等)的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
3.4 系统构成
由一个养老服务软硬件集成平台(数据服务中心),一个社区老人服务活动中心(或养老家庭),多台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手机,一套物联网应用环境(含WiFi、zigBee、RFID等)组成。
3.5 相关设备
计算机数据服务中心设备,适用于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托老所、家庭的物联网家居型设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手机型的电子服务装置。
3.6 对受益方的要求
1)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或设备用于养老照顾。
2)受益方必须是老人或者是照顾老人的亲属或社区及养老院服务人员。
3)需要填写民政部受益对象受益书。
4)可以对实施地点授牌。
3.7 实施方式
受益方接受本条款对受益方的要求,确定实施地点和受益对象后进行安装实施,安装工期为1个月,安装后进行民政部项目授牌。
涉及客户主要涵盖养老衍生行业全生态链,包括:政府机构、养老地产、战略投资、险资银行、VC投资、PE投资、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疗养院、健康服务业、会销企业转型、大型连锁药店升级、大型家政公司升级、大型快餐企业升级、大型养生馆、养生基地及旅居基地的产业升级。
3.8 智慧社区全响应体验中心
体验中心是按照统一的形象标准和管理制度,设立在各个小区内的一个具有高效运维能力的产品客服与社区服务运营管理的服务实体机构。分15,50、150及500mm2以上旗舰店,按照智慧社区职责要求配备站长和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实时的智能产品客服、排除解决智能产品日常使用故障的同时,建立高标准、高要求、切实可行的社区服务质量保障与督促机制,长期在当地拓展与维系社区服务商关系,快速反应并有效落实符合居民需要的各种社区服务,保障社区服务运营的稳定运行。
智能体验中心是在科普中心的基础上,持续引进与居民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并认识智慧社区带给居民生活的便利,并进行实际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后,适合居民自身需要的技次术或产品就可以不断进行推广。因此,智能体验中心除了一般的科普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智慧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智慧社区展示区,让民众充分了解整个智慧社区的框架以及各个系统的运行状况等。
屋子里面重点是物联网视频安防监控、健康体验、智能居家服务,在外屋放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展示后台的内容。将健康服务产业的老人消费者、社区体验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以及健康产品整合到养老产业中,创立了集居家照护、旅游养生、寿乡养老、老年再教育、老年服务超市、老人社区托老、社区义工平台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
3.9 智慧社区物联网管理系统
该系统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物联的实际情况,自动组网、统一管理。主要由移动终端设备、智能网关控制器、数据通信接口、系统平台构成,实现了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两大功能。
3.1 0 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设施智能集成,创造一个完美舒适且节能环保的个性化智能生活空间,让民众享受到更为轻松自在、体贴安心的家居生活。通过智能家居控制网关能控制电灯、空调、电视、背景音乐、空气净化器、窗帘等(见图3)。
3.11智能安防报警系统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水平之余,家居安全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事情,于是各种防盗、警戒、安保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类传感器并不具备报警通知功能,智能安防报警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门磁、窗磁、红外视频摄像头激活设置,使出门在外的用户了解到报警触发时的现场情况(见图4)。
3.12远程健康服务系统
简单身体状况指标参数自检系统。住户每天可通过网络上传或者通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输入相关参数(血压、血糖等),系统通过“老年身体状况初步诊断专家系统”自行查询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诊断。
3.13智慧社区全响应电子沙盘
全响应电子沙盘是在体验中心建一个实体声、光、电沙盘模型,辅助一个三维全高清立体图像和社区三维视频语音全景,背后汇集了本社区的相关数据;利用高德三维地图,图层数据库部署在居委会本地,居民能从“图”上找到和衣食住行有关的所有信息,而政府部门也将可以从这张社区电子沙盘上调取为抢险、救援等服务的翔实数据。其实就是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它把居民地、绿地、道路交通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容纳在同一平台上,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的在线服务。本地信息不仅能显示建筑立体图形,还能显示建筑名称、归属人等信息。外网信息将为市民的吃喝游乐、衣食住行提供基于位置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如果叠加其他专题数据,未来各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都可以上传到这张图上,市民上网就可以查阅。
3.14手机移动客户端
智慧社区移动管理平板终端是根据社区工作需要开发的平板客户端,能够访问并查询智慧社区全响应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采集、更新、比对、查询,调用社区电子地图基于LBS实现周边商铺等数据的采集、更新、比对、查询;实现对所管楼门内的居民智能服务管理、智能安防报警、远程健康服务查询、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查询。
3.15智慧社区移动应用手机终端
关键词:规划环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环境目标
中图分类号:X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75-01
进行规划环评的意义主要在于使环境的规划更加的科学,科学的规划环评可以从根源上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的出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规划环评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对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规划,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现,从而使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可以在最弱的环境损坏和影响下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的建议是在规划环评工作进行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对规划环评工作的认识还比较浅,这主要是因为规划环评是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所以现今我国规划环评实际工作开展时经常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1规划环评的思路
通常情况下,规划环评的步骤都是按照一条固定的流程实现的,根据相关经验可得出这条流程主要是指“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承载力分析→规划环评结论”。首先,对规划方案包含的规划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具体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调查和研究的结果进行具体和全面的分析,得出该区域环境因规划所形成的环境影响,再将社会发展与环境承受力两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具体的对该区域规划环评工作进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将分析出来的结果与环境影响及区域评价的指标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之后,提出相应的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的建议;最后,在综合考虑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的基础上,综合该区域的规划规模、结构、布局等三方面因素对规划方案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因此,在规划环评中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必须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通过结合相关案例,从规划环评的规划协调性和周围环境的承载力上对整个规划环评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2结合案例来分析规划环评的协调性
2.1从规划环评的规划协调性来进行分析
从规划环评的规划协调性进行分析有助于规划师更快的了解当地规划环评所处的环境背景,避免在进行规划工作时对不同部门与层次进行规划时出现冲突或者断链情况的出现,所以对规划协调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不仅是规划环评中不能缺少的过程,还是对规划环评中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我们可以将规划环评中的规划协调性理解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领域之内,不同规划内容一致和互相促进的程度”,主要包含了规划的相容性和互动性等两个方面,其中规划的相容性主要反映的不同规划之间存在的静态关系,而规划的互动性则体现了在通过一定的协调手段之后,根据需要将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各个规划之间能够互相适应,并达到相容形成一种和谐的动态关系。对规划环评中的规划协调性进行分析的过程分别包含了对规划所处的政策背景信息进行整合与筛选、对规划协调性进行评价以及对规划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进行协调等三方面。在规划环评调查所得的生态环境报告中,需要将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规划环评方案的影响重点考虑进来,故而在设计规划环评的方案并对规划环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注意对规划与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位规划之间的符合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还需要规划和同为有关规划的协调性,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功能区域的整体规划、周边环境保护的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周围城市或城镇的整体规划、土地的利用规划以及能源和资源利用的整体规划等各方面规划因素之间的协调性。整理和归纳之后从规划的协调性来进行整体的分析,关键是要突出不同的规划之间产生的各项矛盾与冲突,然后再对规划方案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
2.2案例分析
以我国某工业园区作为案例对象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对该工业园区所在地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规划方案的影响以及规划的协调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工业园区规划中的有一部分使用的土地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出现了较大的矛盾与冲突。在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区域是属于不能用于建设的,更不用说用于修建工业园区等极易破坏生态环境的工程,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用地。而因为该工业园区与生态环境功能区域规划产生冲突的区域主要属于围垦区,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围垦的滩涂作为建设用地应该要划入重点准入区。因此,可以看出通过规划环评的规划方案提出了调整该地生态环境区域的建议,有效的协调了双方的矛盾与冲突。
3环境承载力分析
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在一段时间之内,在其它条件不变且周围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规划环评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够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规划环评对环境的承载力进行分析,是建立在对规划环评区域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的基础上的,然后在对规划环评工作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经讨论和研究之后,对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情况等方面因素进行明确的评价,并在测算出周围环境纳污能力的基础上,对规划开发会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符合性进行相应的明确。然后,对制约规划环评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4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规划环评所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在范围上明显更加的宽广且包含的内容也更多,所以就需要综合周围环境各方面因素信息,整体的对规划环评的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进行规划环评的目标并不只是为了能够提出一些减少环境危害的建议,而且还需要对规划环评的具体方案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这也是一项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自己对规划环评的理解,结合某工业园区的实例,从规划环评的规划协调性来对规划环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供相关的规划环评工作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晓红,吕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环评工作实践[J].环境保护,2009,(2).
[2] 黄川友.规划环评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9,(18).
[3] 佘春娇,陈伟亚.工业开发区规划环评水环境总量控制指标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2).
[4] 池金萍,周利萍,马树海,等.规划环评中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和案例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
[5] 李慧明,王磊,刘倩,等.环境经济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4).
[6] 麦方代,周鹏.规划环评助力绿色矿区发展——山西阳泉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实践[J].环境保护,2009,(20).
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好学校的德育沙龙活动,定期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调研。
本学期继续实行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在原有的年级组长、班主任考核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出台实施了新的《年级组长、班主任考核条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拉大差距,充分调动了德育队伍的积极性;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将布置工作与理论学习、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相结合,组织班主任学习德育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建立了班主任电子档案袋制度,记录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作为其工作考核、评优、晋升职称的依据,同时记录其成长的轨迹,帮助其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训,开展“老青帮带”活动;重视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研讨与交流,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形成工作合力。
二、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
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进一步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着校服,师生齐唱国歌,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宣传国内外大事。
2、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月,学校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将组织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
3、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
4、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5、积极开展阳光健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增强健康意识,打造人人会健体的阳光校园。
三、狠抓基础,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狠抓养成教育。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启航”思想行为规范教育。
2、狠抓常规管理。继续推行教师护导值日、优秀学生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
3、发挥德育阵地作用。校园广播每周播放,各个板块安排合理,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4、规范升旗仪式。开学第一天及重大节假日由校长亲自组织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平时由各班轮流进行,讲话稿由德育处审阅并收集存档,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使学生自己教育了自己。
5、组织学生向灾区献爱心活动。
--局认真落实省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融入--市“3+1”地主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之中,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捕捉市场发展先机,抓住了对--邮政长远发展影响深远的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彭泽模式”的创新完善和在全市的推广工作。经多方努力,--邮政服务三农及“彭泽模式”已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认可,并已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之中。目前,--市委及市政府两办已下发了《关于构建新农村惠民物流通道的意见》的通知,该文件及后续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彻底解决了邮政服务“三农”、开展商品分销配送的外部环境问题,而且争取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和强势推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邮政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动抓住--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良机,积极争取中邮物流江西--邮政物流基地(仓储集散配送中心)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并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和初步可研分析论证,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后,不仅对--邮政的发展而且对江西邮政及物流业务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市政府发展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已出台,该项目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局领导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和关心。现在,我局正在与--市大物流办及相关部门协商项目的选址用地问题,以争取省局尽快立项建设。
(二)全力打造“千个”分销连锁网点,夯实基础,提升渠道能力。
我局认真贯彻省局罗桂林局长在第八次邮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使80%的农村支局所在剔除金融业务效益外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和“做大分销业务规模,促使90%的县局物流收入达50万元以上,消灭30万元以下县”的指示要求,在县以下农村邮政工作中,重点抓商品分配送业务,而在抓分销配送业务中,又把网络渠道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在网点渠道建设中,重点推广“彭泽模式”151平台建设,并积极争取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现已累计建成连锁分销自办网点152个,加盟店460个,申报“万村千乡”网点87个。初步建成了邮政分销配送网络体系,邮政分销网络渠道能力得以提高。
(3)重点分销“十大”分销产品,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
根据--本地实际,我局确定在分销中重点抓好“十个”市场潜力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分销产品:先农牌系列种子、棉种、化肥、正邦、中邦等系列农药、迪种宝液肥、汉高、贝珠等系列日用品、蒙牛友芝友(维雀)牛奶及酒类产品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业已实现和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先农牌种子、蒙牛友芝友牛奶和正邦农药3个,50万元以上的产品有中邦农药、维雀牛奶等。在日用品批销试点中,继9月份都昌局首场日用品批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21余万元后,10月28日,彭泽局在在马镇日用品批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19余万元,创新了日用商品批销新的模式。1-10月,在全省分销晋级联赛中,--局排名第4,其中,日用商品分销收入占全省四分之一。
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火星大道,芙蓉区政府西南侧。项目用地属城市商业建筑用地。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4431,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189.02,其余为代征城市道路及绿化用地。
二、项目定位
本项目的定位为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当我们面对城市大型建筑时,往往会发现其产生和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
首先,现实意义上肆意膨胀的大型综合体建筑往往造成对传统城市格局的颠覆:巨大的尺度难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体验,步行交通成为一种磨难;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成为无法企及的奢求,高容量的开发强度带来难以解决的交通和环境问题。这成为我们在本项目开发中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其次,随着社会公众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质疑之声日渐,大型商业项目唯我独尊、缺失明确目的的开发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大型集中式购物中心开发热度的有所降温,寻求更为理性的大型商业项目开发模式,成为我们在本项目开发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第三,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土地——这一至关重要的稀缺性资源,其利用方式和开发效率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和日渐重视。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和配置,达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第三个问题。
由上述三个问题出发,我们期望通过本项目的开发,达成三个明确定位,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1.对城市空间的积极有效参与:
在城市发展版图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空间的构成,为日趋庞大的城市空间提供尺度宜人的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意义
2.对市场定位的灵活机动应对:
合理控制项目规模和分期形态,以更为灵活的策略、符合商业地产发展规律和特征的运营理念应对更为成熟的市场挑战。
3.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
通过大型集中式项目的开发,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物尽其用,同时有效避免带来使城市不堪重负的过大压力。
三、项目设计 1.基本概念
从项目实际定位出发,在设计中贯彻以下思路:
1)
设计体系标准化:
? ? 采用标准跨度柱网设计,在充分考虑平面户型分隔可能性的前提下,为项目的灵活运作提户型的高度标准化设计,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大大降低配套结构和设备方面设计及施工供充分的空间; 的难度,同时为装修房提供标准化运作的充足空间;
2)
空间配置集中化:
? ? 完全放开共享空间的尺度,包括大尺度的公共绿地、入口门厅及大堂、主楼多层面共享空集约的套内空间设计,在保证套内生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利于控制销售总价,降低产品间等,深刻切入项目开发特性定位,提升空间使用效率,提高项目附加值;
销售和市场推广的难度;
3)
细部设计集成化:
? ? ? 延续标准化设计体系,在建筑构件细部设计中强调标准化集成式设计,强化建筑物公共性相关设备用房集中式设置,简化管线配置,提高管线配置效率,缩减工程成本;
主楼分户空调机位标准化暗藏设置,为保证主楼立面的完整性和建成效果提供全面的考虑。外观的同时,实现细部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
2.项目组成及功能概况
1)
A栋(办公式公寓主楼):
? ? ? ? ? ?
由商业裙房及一幢办公式公寓主楼组成。地上建筑面积约 27594 ;
主楼高 28 层,最大建筑高度 88.35 米;主楼标准层每层分隔为 8~9 户套型式办主楼为核心筒框架结构,柱网采用 8000X8400,层高 3 米; 主楼每层共配置 4 台电梯,其中包含 1 台消防电梯;
商业裙房高 5 层,建筑高度 25.2 米,拟作为小规模集中性服务型商务功能使用; 商业裙房为框架结构,便于商业布置,柱网采用 8400X8400,层高 公公寓;
5.1~5.1~4.5~4.5~4.5 米;
?
商业裙房配置 3 台专用电梯,以保障商业客运及货运需要。电梯载重量为1150kg,载客15人,货梯载重量为2000kg。
2)
B、C栋:
?
由商业裙房及两幢单身公寓主楼组成。地上建筑面积约 54264 ;
?
两幢主楼均高 22 层,最大建筑高度 72.45 米,主楼标准层每层分隔为 17 户单身公寓,套型建筑面积 52~86 ;每层共配置 4 台电梯;
?
主楼为核心筒框架结构,柱网采用 8000X8400,层高 3 米; ?
商业裙房
局部4层,建筑高度 21.3 米;
?
商业裙房为框架结构,便于商业布置,柱网采用 8400X8400,层高
5.1~5.1~5.1~4.5 米;
?
商业裙房电梯配置 4 台客梯、4 组(8)台扶梯及 1 台货梯,以保障商业客运及货运需要。电梯载重量为1150kg,载客15人货梯载重量为2000kg。
3)
场地设计:
? 前置景观广场: 沿火星大道西侧北部区域设置集中型城市公共景观广场,总面积达 3500,通过硬质铺地和绿化景观的结合,在商业裙房的围合中形成适宜人群停留集散的开敞公共空间,同时与沿城市道路景观带及A栋、B栋之间的绿化广场呼应,形成完好延续。
? 地面交通:
地面总停车数 79 辆;消防车道宽 4 米,转弯半径 6 米;
4)
地下空间:
? ? ? 地下整体设置二层地下室,总地下建筑面积约 28554。主要为项目提供停车、设备用房及人防功能配套;
地下车库设置 3 处出入口,分别位于北部东侧、中部西侧、南部东侧,尽量避免出入口其中 坡道对于商业空间出入口的不利影响;
北部及南部出入口坡道宽度为净宽4米,为单向出入口,中部出入口坡道宽度为净宽7米,为双向出入口 ;
?
地下停车库总停车数 595 辆,其中地下一层停车数 296 辆,地下二层停车数 299
辆;
3.设计风格
整体设计思路以空间和造型的高效性为出发点,依据形态简洁完整的平面构图,形成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建筑造型。
1)
商业裙房:
? 在商业裙房的造型上,着重突出商业裙房沿南北向展开的整体体量感。运用大尺度折板型构架在空间立面之间形成连续的造型元素,突出表现商业建筑的个性化特征,与屋面绿化也形成良好呼应; ? ? 折板型构架同时成为与主要城市景观面相匹配的,具有标志性特色的特色巨幅广告位,从在有限的外立面展开上,对于数量众多的商家广告位进行规范统一设置,完好的保证立面而表现出本商业项目的强烈个性特征; 的实际完成效果。
2)
主楼建筑:
?
A、B、C三幢主楼外观均为大面积实体墙面和局部连续玻璃幕墙构成;
? 实体墙面部分由黑白灰三色有机穿插,强调具有体量感的构成关系:
白色:考虑为略带温暖色调的外墙涂料,用以表达主楼方形体量的四角部位及南北立面的顶部线角处理,以强调主楼整体体现的简洁明确、肯定大气的风格定位;
灰色:运用于主楼方形体量中部并在顶端部分形成较强的横向联系感,可采用灰色涂料,与窗口细部形成较强的整体性效果,表达对城市的谦逊和尊重;
黑色:同样略带温暖色调,但因为用于主要外凸框架线条部位,成为白/灰色块的分隔线条,拟采用深色釉面方形外墙面砖,在小面积尺度上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和对于环境的积极反映,加强立面层次感的丰富性。? ? ? 局部连续的玻璃幕墙与黑色框架线条构成严谨的对位呼应关系,鲜明且层次丰富的立面对黑白灰三色外墙饰面及局部连续的玻璃幕墙的穿插构成,与西侧西子花园的外观形成协调建筑细部:注重建筑细部对于建筑整体构成的影响,对于项目细部的控制和把握,成为强比由此而生,期望能够籍此对于城市界面产生积极且有成效的呼应;
和呼应,为项目的提供了完好的整体性保证。
武汉市长江食品厂片旧城改造地块位于汉江北岸, 处在汉正街传统商贸区范围内, 是武汉市“两江四岸”综合改造的核心区域。该用地紧临城市内环线重要交通节点之一的汉江一桥, 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其毗邻汉江, 与龟山风景区、月湖文化艺术中心隔江相望, 景观地位非常重要。位于连接汉口、汉阳的门户位置,
项目用地分布在武胜路东西两侧,被城市规划道路长堤街、大夹街、汉正街等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地块,规划净用地面积为9.33公顷。用地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层数多在3—4层,拆迁建筑面积约24.4万平方米,现状容积率为2.4,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约4000户。现状用地存在商住功能混杂、环境质量恶化、道路不畅等诸多问题。
为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汉江两岸建设进展的号召,尽快改变汉江北岸城市环境面貌,促进区域城市发展,启动了该片区旧城改造工作,在通过土地市场公开出让后,成功开展了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较既往国际征集活动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规划咨询引导模式:即在前期用地规划咨询基础上,由规划咨询引导规划方案设计,从而使得设计机构规划既结合实际,又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同时具有较高国际水平。
2. 规划咨询研究
2.1 规划咨询研究的作用
对于具体项目用地而言,规划咨询主要作用在于:一是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处理,落实上位规划的原则,结合土地市场配置,合理确定规划设计条件,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二是结合多思路、多手段分析论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确定规划控制要求,有序引导下步建筑方案设计;三是通过落实“完善区域景观形态,保留地区历史传统元素,创造人行观江公共空间和引进先进商业业态”的规划理念,实现“更新商业业态,传承历史文化,创造节点景观,提升城市功能”的规划目标。
2.2 规划咨询方式
项目用地位于汉正街繁华闹市区,景观地位重要。规划咨询研究非常重视现状调研工作,扩大范围对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建筑功能、商业业态、景观及交通状况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作为规划方案国际征集的基础资料之一。
在商业业态定位研究方面,规划咨询采用区域分析、地段构造分析、可比市场分析和市场组合研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从汉正街整体商业布局着手,结合用地特征,提出项目用地商业发展策略及规划设计建议。
在空间景观形态研究方面,规划咨询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沿江立面和道路界面分析、三维体块模拟,以及重要视点实景模拟等手法,通过多方案比较分析,明确景观控制要求。
为实现项目用地改造的经济平衡,规划咨询采用经济测算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土地及各物业市场调查,结合项目土地单价和楼面地价测算,论证用地合理的强度。
同时,规划咨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等形式征求项目改造意见,收集到“优化沿江及桥头景观、疏解区域交通、保护基督教堂、延续汉正街区街巷肌理”等若干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在规划控制中予以落实。
2.3 规划咨询的主要内容
规划咨询主要就景观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退界、历史建筑保护及城市肌理、建设强度等方面内容提出了规划控制要求。
(1)景观形态:规划形成“一点两轴”的景观结构,一点为桥头景观节点,两轴分别为汉江沿江绿化轴和武胜路干道景观轴线。空间形态上要求该地区与城市整体、相邻地区及内部各部分相协调,塑造具有武汉地方特色的整体空间形象,注重江汉一桥桥头空间形态的开敞性以及武胜路两侧、汉江沿线高层建筑的通透性,强化绿化景观和空间形态向汉江江滩的导向性,并充分考虑行人室外活动空间和江汉一桥及武胜路高架桥上由南至北、由北至南两个方向的直观感受,注重空间尺度和屋顶造型及附属设施的形式、材质、色彩,营造宜人的室内外整体空间,同时要求桥头处建筑裙房采取退层形式形成公共观江平台,并注意规划用地垂江方向景观的连续性。
(2)交通组织:一是要求研究区域道路系统的交通组织,处理好用地内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形成便捷、安全的交通系统;二是合理组织用地内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流及区域交通流,创造良好的通行环境;三是重视人行系统的安排,组织好人流的集散,人行系统设计必须与整体空间景观布局相一致,同时考虑武胜路东西两侧用地地下空间及地下通道联系。
(3)建筑退界:为形成桥头较为开敞的空间形态,要求武胜路、沿河大道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少于20—25米,交叉口处不少于40米,其余道路后退距离不少于5米。
(4)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肌理:要求严格保护现状基督教堂,优化周边环境,新建建筑应考虑与之协调,用地建筑布局应考虑与汉正街区域城市肌理相协调。
(5)建设强度:规划容积率平均控制在5.5以内,公建建筑高度控制在140米以内,住宅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内。
3. 国际方案征集活动简介
3.1 征集活动概况
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受委托承担了此次规划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征集信息发布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多家国内外设计机构应征,经认真评选,最终选定了香港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武汉莱斯贝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五合国际建筑设计公司等三家设计机构参与此次征集活动。此次国际征集在充分利用已完成规划咨询成果基础上,采取“规划咨询引导设计方案征集”的模式。在提供项目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等刚性控制要求同时,将规划咨询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退界等控制内容也作为方案设计的附件,从而保证规划咨询阶段控制要求的延续。征集过程中,注重与征集机构的技术沟通,避免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要求出现较大偏差。
3.2 国际征集应征方案评析
3.2.1 香港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方案——动感时尚
规划方案以“汉正新翼”为设计目标,注重“城市门户”景观的塑造和汉正街地方特色的延续。以现代式的“城墙”和优美的建筑天际线创造“城市门户”景观。同时,通过建设“教堂广场”,延续传统元素,为老汉正街注入新的生命力。
规划方案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体现了“动感时尚”的特点, 江汉一桥桥头两侧分别布置五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等超高层建筑, 通过景观建筑和观光连廊相互连通形成圆形围合空间, 并以此加强与汉江江滩的联系, 极具视觉冲击力, 形成区域标志性地标建筑。在临江二线区域, 临城市干道布置造型独特的公寓、办公楼, 从而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城市景观界面。
3.2.2 武汉莱斯贝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规划方案——传统务实
规划方案注重场地区位及特性分析,以现状存在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创造强烈感知的窗口形象,增加依河观景的机遇,塑造沿江生动景观风景线,保护和延续历史遗存,展现汉正街文化品位,组织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等六大规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解决措施,如增设桥头观景平台、充分利用建筑裙房屋顶为公共活动空间、维护基督教堂原貌、提供全天候四季皆宜的步行通道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规划方案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体现了“传统务实”的特点, 在江汉一桥东侧布置40层超高层宾馆, 西侧布置4栋30—32层高层住宅, 通过桥头两侧公建和住宅在高度、材质、形态等方面的对比, 塑造出感知强烈的桥头景观形象。临江二线区域则采用传统的围合式布局形式, 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观景等要求。
3.2.3 北京五合国际建筑设计公司规划方案——现代开放
规划方案从区域城市肌理出发,基于规划条件和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吸引力,自然形成地段有机的布局结构。规划注重桥头门户形象,提出“门户形象,商业繁荣,自然生活”的规划愿景。在总体思路上,以平行于道路的垂直网格将各地块整齐划分,用绿化带分隔闹与静,功能分区独立明确。五个地块在构思上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通过对“连”、“圈”、“带”的运用,解决了地块的“散”、“闹”、“混”的难题,形成和谐的街道空间和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
规划方案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体现了“现代开放”的特点, 将办公及商业沿武胜路两侧布置, 有利于形成完整的, 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形象。在武胜路东侧, 自南向北以140米高的酒店为建筑系列的开端, 跟随其后的是三栋形式相同而略有微差的办公楼, 延续着城市的节奏。在沿江立面上, 建筑以较大尺度凸显城市形象, 住宅采用了类似共建的建筑手法, 具有完整、简洁的建筑形象, 与隔武胜路相望的140米高五星级酒店共同形成了进入汉口的门户形象。
4. 规划咨询引导下方案征集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各种规模的城市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日益增多,这是规划专业领域一场值得肯定的、积极的嬗变,但传统国际征集由于语言交流障碍、规划设计任务书不明确、征集者自身思路和目标尚不清晰、缺少中期沟通环节、缺乏有效评审机制和后期贯彻衔接机制等诸多原因,普遍存在征集方案与国情偏离或不符,中标方案与国家法定规划未能有效衔接从而无法贯彻落实等问题。规划咨询引导下的方案征集模式有效地发挥了本地规划咨询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构建有效交流平台,引导国际征集按照创新又不失合理的方向发展,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1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规划咨询研究成果要求
因境内外设计机构对地方实际情况的了解比较欠缺,往往会出现较好的规划理念在本地却难以实施的情况,因此,本地规划咨询机构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咨询机构、设计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咨询机构基于对城市和基地现状的深刻认识而完成规划咨询成果内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境外设计机构先进规划思路和理念的优势,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4.2 相互沟通,避免设计思路与规划要求不符
规划方案设计属城市微观项目,但需与上位规划有效衔接。咨询机构和设计机构互动,可以使设计机构避免由于对规划要求了解不清、相关背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一些明显错误,保证设计构思与规划要求的合理衔接。同时,通过本地规划咨询与境外设计机构的合作,可学习境外设计机构先进的专业理念和技术方法,领悟其独到的设计创意。
4.3 公众参与,有效落实市民合理建议
规划咨询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事业,不仅要站在建设方立场考虑问题,更是代表着城市和公众利益。由规划咨询引导的方案征集,首先考虑的是有效保证公众权益,通过舆论宣传来扩大公众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重大决策的了解,通过问卷走访调查、规划展览等多渠道来了解市民的需求,使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为城市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将合理建议通过规划控制要素落实到方案征集及方案设计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促进城市规划成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利益兼顾的全面性。
4.4 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建筑规划审批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规划咨询始终以城市整体利益为首要出发点,规划咨询的过程,就是落实城市整体利益,协调城市利益与建设单位利益的过程。因此,规划咨询引导的国际方案征集成果是以城市整体利益为基础,融入了设计机构先进的规划思路和理念后,形成具有可操作性、高质量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成果,指导下一步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有利于提高建筑规划管理审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5. 结语
1948年12月13日早晨,保姆刘妈从成府村匆匆赶到清华园,向梁思成一家讲述了她所见到的“八路”(实为解放军):他们是半夜悄悄开进村里的,连一条狗都没惊动。大冷天的,战士们竟然在胡同里挤成堆睡了一夜。清早乡亲们给“八路”送开水,也是谢了又谢才接过去喝的。刘妈止不住地感叹:“我活了六十多岁了,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人家都说八路好,我就不信。今儿个我可瞧见了!”
解放军真有这么好吗?梁思成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事实很快就印证了刘妈的话。梁思成亲眼看见一位解放军战士拿着一个破柳条筐走了三里路去还给老乡。回想起前两天撤退时把一位女职员的旗袍全部带走了的国民党团长,梁思成一下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清华解放后,解放军战士在清华园里绑扎云梯、演习巷战。看到这种场面,梁思成寝食难安,他知道这意味着一场残酷的攻城战役随时可能展开。而他最关心的是,这场战斗会给这座古都带来怎样的破坏。
正当梁思成为北京城的保护寝食难安时,让他激动不已的事情发生了。清华解放第三天的晚上,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张奚若带着一名解放军干部叩响了梁思成的房门。那位干部明确表示共产党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北京,如果迫不得已必须攻城,他希望梁思成能为解放军绘制一幅北平古建筑地图,便于在战斗中尽力保护文物。那一刻,梁思成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共产党竟然如此珍视文物,做了他一直想做却又根本做不了的事情。
幸运的是,共产党争取和平的努力取得了成功。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梁思成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5月,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由市长叶剑英兼任主任,梁思成任副主任,开始研究和编制首都城市规划。
民国时期的北京规划
摆在梁思成面前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定都北平,意味着这座古老的帝都即将完成一个地方城市向新中国首都的转变。从清朝灭亡到北平解放,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也在缓慢地走向城市现代化的历程。
1915年6月16日,时任内务部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相当于市长)的朱启钤在正阳门瓮城上,手持大总统袁世凯颁发的银镐,刨下了第一块城砖,由此开始了对北京城的现代化改造。尽管阻力重重,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朱启钤仍然在其任上完成了正阳门的改造,开辟了中央公园(今天的中山公园),新修了总统府(中南海)的新华门,并且打通了府右街,南、北长街,南、北池子等南北干道,不仅为市民开辟了休息活动的公共空间,而且大大便捷了京城南北的往来,使古老的北京城透出一股现代化气息。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改造北京第一人自始至终都十分注重古建筑的保护,经他改造后的正阳门箭楼、中央公园至今仍是北京城内十分亮丽的风景。
然而好景不长,朱启钤尚未完成的全面改造北京的计划随着袁世凯的倒台而流产了。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北京改名北平,由中华民国首都降格为特别市。此后,由于城市地位和功能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平的城市建设都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影响深远,朱启钤对北京的局部规划和改造还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都市规划。自辛亥革命至1949年北平解放,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只有两次。一次是日伪时期日本主持编制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另一次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北平工务局在日本规划方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北平都市规划”。
日本学者佐藤俊久与山崎桂主持编制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将北京市定位为华北地区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鉴于城内再开发需要巨额的费用,而中国传统住宅又无法满足日本人的居住要求,于是决定在西郊五棵松一带兴建日本人居住的新市区。
日伪《北京都市计划大纲》比较重视对北京古建筑的整体保护,甚至准备恢复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目的在于“保持中国文化”。但这些大都是纸面上的构想而已。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伪北京市政府除在五棵松建起了部分新市区并打通了连接复兴门和新市区的道路以外,城市建设几乎毫无建树。
抗战胜利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古都北平,北平市政府四处招贤纳士,成立了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会几经探讨在日伪《北京都市计划大纲》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北平市都市计划》。再度重申了北京作为旅游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试图通过“整理旧有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建设游览区,使之成为游览城市”,而另一方面“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使之成为文化城”,在不改变北京旧城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
遗憾的是,在内战的炮火声中诞生的这份“北平都市规划”最终未能付诸实施,到梁思成接手规划工作时,北平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旧帝都,并不具备作为现代国家首都的条件。此时,渡江南下的解放大军正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横扫国民党残余势力,新政治协商会议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一旦政协召开,建国大计议定,北平就会涌入大约60万的中央行政人员及家属。已经人满为患的北京城怎能容下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北京城的古建筑又该怎样才能得到保护?作为建筑师的梁思成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规划方案,他迫切需要一个真正专业的城市规划师。这个人很快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迟到的规划师
1946年,北平市政府建设局局长谭炳训发给陈占祥一封聘书,邀请这位杰出的城市规划师回国编制北平都市计划。然而,内战的爆发使陈占祥滞留南方整整三年,遗憾地与新一轮的北平都市规划失之交臂。
滞留南方的陈占祥在南京主持完成了国民党政府“行政中心”规划方案。随后,他又被借调到上海市建设局,参与编制上海都市计划,提出了开发浦东新区的建议。尽管一直在从事都市规划工作,也做出了一些不错的方案,但是内战打乱了城市的建设,陈占祥的理想不过是一张张被束之高阁的图纸罢了。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国统区经济的凋敝,陈占祥感到无比的绝望和痛苦。
1949年5月27日清晨,当陈占祥给冒雨露宿街头的解放军送牛肉汤时,被一一谢绝,回到寓所便忍不住嚎啕大哭,随即将当天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撕成了碎片。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北平正式更名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此时,陈占祥得知梁思成正在领导北平都市规划工作,心系北平的他主动写信给梁思成,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愿意参加北京城市规划工作。求贤若渴的梁思成欣喜万分,他立即给北京市市长聂荣臻写推荐信,盛赞:“陈占祥先生在英国随名师研究都市计划学,这在中国是极少有的。”获准后,他立即复信陈占祥,邀请他立即北上,共襄新中国建设盛举。
10月底,陈占祥举家来到北京,在清华园里,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前辈梁思成和林徽因。虽是初次见面,但彼此志趣相投,都有欧美留学的经历,谈话非常投机,真是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很快,陈占祥被任命为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企划处处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规划调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梁思成和陈占祥在规划思路上逐渐达成一致。
梁思成认为北京是中世纪最伟大的首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因而主张对古都北京实施整体保护。早在这年3月,梁思成就在北平市建设局召开的第一次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在西郊五棵松一带集中建设中央行政区的建议。陈占祥对北京的建筑遗产抱有同样的认识,也认为北京城应该全面保护。唯一不同在于他认为五棵松离旧城太远,不方便居住在旧城的政府工作人员上下班。因此,他主张在西郊三里河一带集中建设中央行政区。梁思成对陈占祥的修正欣然接受。
一个异地建城,整体保护北京旧城的规划方案正在梁陈二人的头脑里逐渐清晰起来。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北京的都市规划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消费城市与生产城市
梁思成异地建城的方案一开始就遭到了著名土木工程师华南圭的批判。华南圭认为北京的皇家建筑是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但普通的民宅,甚至城墙都算不得文化遗产,没有必要刻意保护。他甚至认为应该拆毁北京城墙,用城墙砖来砌下水道。尽管,观点不同,梁思成和华南圭的争论仍然保持在学术探讨的范围内,既不会影响双方的私谊,更不会干扰彼此的工作。
然而,正当梁思成、陈占祥埋头研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种新的力量正在影响着他们的都市规划。
按照梁思成的设想,北京应该建设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旅游中心,但并不适合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然而,梁思成和陈占祥在做北京规划时,显然太过“书生气”了,只考虑到了技术层面,而忽略的政治上的考量。
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新生中国,中共中央高层发展工业的心情是迫切的。毛泽东认为,“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他甚至浪漫地构想:“从天安门上望出去,要看到到处都是烟囱。”一句话,北平必须由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性城市。
在梁思成眼中,城市规划还停留在“战术”层面,如何符合规划科学的规律,如何符合经济和美学的标准,但毛泽东则更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在建国初期,梁思成还浪漫地想,“北京很可以建设成一个环境幽美、生活舒适的‘行政中心’,像华盛顿那样。”然而,现实的境遇很快让他打消了这些念头,北京每天都在按照政治的要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事实上,不同原因拧成的矛盾很难用谁对谁错加以评判。尽管时隔多年以后,人们更多地认为梁思成的观点更趋近科学,但事实上,毛泽东也有自己的考量。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他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就是工人阶级。因此,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行政中心包围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建国之初,北京市的工人阶级仅占总人口的4%,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莫斯科则是25%。可想而知,当毛泽东看到这两组数据时会是怎样的心境。梁思成只是一介书生,而毛泽东则代表着一个刚刚打下江山的执政党。
一边倒的苏联方案
陈占祥的到来让梁思成如虎添翼,正当他们满怀壮志要为古都北京绘制最美好的蓝图时,却发现自己正在失去脚下的位置。
早在建国前夕的9月16日,以阿布拉莫夫为首的十七人苏联专家小组抵达北京,立即受到党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隆重接待。
1949年12月,经过短短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苏联专家组就正式提出了《关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报告人巴兰尼克夫完全按照莫斯科为样板,认为北京的工人阶级仅占全市人口的4%,莫斯科为25%,因此,北京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而中央行政中心则应该模仿莫斯科,集中建设于旧城之内。为了论证行政中心建于旧城的合理性,苏联专家引用所谓的“苏联经验”,用一堆数据“证明”旧城改造确实比在郊区新市区要廉价得多。
面对这些完全政治化的逻辑和一大串经不起推敲的数据,梁思成、陈占祥与苏联专家展开了争论。面对梁陈的质问,阿布拉莫夫搬出了毛泽东,明确表示毛主张政府机关在城内,只有次要机关才设在新市区。甚至认为梁陈主张把城市中心区移出城外,就是“承认市内130万的人口对政府是没有益处的”,却并没有阐明这个推理的逻辑。
事实上,与会的北京政府官员似乎没有理会梁陈的争辩。会后,北京市建设局局长曹言行、副局长赵鹏飞表示“完全同意苏联专家的意见”,一边倒的状况已经十分明显了。
苏联专家的报告结束后,梁思成和陈占祥决定立即起草一份具体的方案,试图纠正苏联方案的错误。
1950年2月,梁思成、陈占祥完成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并由梁思成自费刊印,报送相关领导。
在方案中,梁陈建议在月坛以西的三里河地区建设首都行政中心。考虑到党中央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的需要,提出了在东郊和南郊设置建设工业区的计划。同时详细论证了旧城改造的费用要比建造新城高得多。
这份方案显然是一种妥协,梁思成和陈占祥没有继续坚持反对北京工业化。但是,书生意气的他们完全没有意料到,即使是经过妥协的方案也会引来一场轩然大波。他们并不知道,毛泽东已经认可了苏联方案,并指示聂荣臻市长:照此方针。据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林洙的回忆,文革时期曾传出毛泽东对梁陈方案的批评 “有的教授要把我们赶出北京城”。足见得毛泽东对梁陈方案很不以为然。
方案发出却久无回音,而北京城内已经开始出现国家机关乱占地、乱建设的情况。情急之下,梁思成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恳请总理于百忙之中阅读其方案并听取他的当面汇报。而信发出后第10天,北京市建设局工程师朱兆雪和建筑师赵冬日便发表了《对首都建设计划的意见》,重申了苏联专家将行政中心区设在旧城的意见。
事情远不是梁思成、陈占祥想象的纯粹学术争论那么简单。时隔不久,就有人指责梁陈方案是与苏联专家“分庭抗礼”,与“一边倒”方针“背道而驰”。甚至无端指责在城外兴建行政中心就是企图否定天安门作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政治中心。
又是一次技术与政治的较量。
遗憾的是,梁思成和陈占祥依然未能听出谣言背后的弦外之音。梁思成不断撰写文章,呼吁全面保护北京的建筑遗产。
1953年6月,北京市委单独成立一个规划小组,聘请苏联专家做指导。梁思成、陈占祥被“请”到了规划小组之外。同年11月,该小组公布了一份《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明确提出要把行政中心设在旧城区,并且批评梁思成等人对古建筑采取一概保留的态度,认为这是束缚发展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梁陈方案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消失的老北京
异地建城,整体保护已然行不通,面对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不得不逐一诤谏,希望以一己之力为北京保留下更多的古建筑。他们为城墙苦苦呼告,为城门牌楼而落泪,唯一可聊以自慰的是经过上书周恩来保住了北海团城。然而,像团城这样成功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有趣的是,北京的城市规划也未能完全按照苏联方案得到执行。因为拆迁费用过高,不少机关单位宁肯建到郊外,结果是新建筑大约三分之二建到了城外。苏联专家所谓的旧城改造费用低于建造新城的“苏联经验”一下子不攻自破了。
1972年1月,备受政治斗争煎熬的梁思成因病逝世。此时,尽管北京城市规划已经完全乱了章法,但因为人口密度大,拆迁困难,北京城内的大片胡同民宅竟于私搭乱建中得以苟延残喘。
【活动中心规划方案】推荐阅读:
疾控中心体育活动方案12-30
老年活动中心翻新方案10-14
中心学校庆元旦活动方案06-06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6-15
中心一改双优活动方案09-16
龙王镇中心小学师德活动月活动方案10-29
职教中心法规学习活动实施方案06-02
陈涛镇中心小学学习雷锋活动方案07-10
花甲乡中心学校“六一 ”活动方案07-12
中心学校家长会的活动方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