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发展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口与经济发展(精选9篇)

人口与经济发展 篇1

摘要: 马寅初在经济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如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问题和人口问题,都有他的独到见解,有的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它的正确性。他为维护学术尊严,坚持真理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文此外还讲述了人口和经济之同的关系及相互制约,以及对现阶段就业压力。并附上了一些解决方法,只有协调人口.经济发展,就业三者之同的关系,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马寅初 经济发展综合平衡 人口经济增长就业

1.马寅初和他的人口论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逝世已经32周年了。他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救国救民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他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维护学术尊严,坚持真理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马老先生在经济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如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问题和人口问题,都有他的独到见解,的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它的正确性。但当时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他被批判为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中国的马尔萨斯”、“一贯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战线上经过拨乱反正,对马老的错误批判,已作了平反,特别对马老先生的“新人口论”已逐渐为我国广大干部与群众所传诵和赞扬。

马老关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理论中,正确地阐明了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工业是主导的思想。马老针对我国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较慢的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人口太多,本来有限的国民收入,被六亿多人口吃掉一大半,以致影响积累,影晌工业化。因此,中国人口如继续这样无限制发展下去, 就一定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他竭力主张:“要提高农民分动生产力, 一面要积累资金, 一面要控制人口, ”努力“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入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他说:“人多固是一个极大的资源, 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我的新人口论主张保留它的好处,去掉它的坏处;保存这个大资源,但去掉这个大负担,方法是提高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数量。”马老这些科学论断和有力措她的建议,由子左倾思潮的干扰,使这些建议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而且对他进行了错

误的批判,致使我国的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958年下半年以后,马老被点名批判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文字围剿和政治压力,马老却胸怀坦荡,无所畏惧。马老坚持真理的这一付铮铮铁骨和掷地有声的誓言, 将激励着我们后一代人。

2.我国人口与经济、就业的现状

人口与经济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一个生存问题。

2.1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制约关系

在社会中,消费者的数量总会超过生产者的数量。人口学将还没进入或已经退出生产领域的那部分人口称为从属年龄人口。中国人口结构现状如下。总人口:l,421,90,000,年龄结构:O—14岁:19.4%(256,600,000),15-59岁:69%(9ll,290,000)60岁或以上:11.6%(153,400,000)其中65岁或以上:8.1%(106360000)。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从属年龄人口比重大,社会负担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有:1)速度快,从成年型结构到老年型结构的转变,西方国家50~100年的时间,而中国仅用了20年时间;2)加速推进,2010年后老年人口的增加速度会越来越快。3)达到水平高,至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将比世界平均水平大6岁,4)是绝对量大,未来半个世纪我国将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总之,寻求新的筹资渠道不断充实社保基金,还要以企业和私人养老金计划、家庭养老和老年人自养等多种养老方式作补充。

2.2我国人口与就业形势

在就业市场主要是由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校的毕业生这三类群体组成。1)下岗职工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由于劳动保障部颁发了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人员有关工作的通知,基本上使国有企业由改制和主辅分离产生的下岗职工得到有效控制。2)农民工状况将得到缓解。虽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趋缓,但农民工的供给不会出现明显的短缺.主要有:第一。各级政府加大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力度。第二,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将被城镇医疗保险覆盖,优化了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第三,健全了劳动协调机制,强化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大幅增加,虽然每年硕士招生数量都有增加,能够使部分大学生推迟就业,但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仍然增长明显.

3和谐就业的对策建议

尽管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至6‰,但人口仍要持续增长10多年,人口将要增加2亿以上,2亿多人口对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经济发展在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上应该有所改变,构建人口、经济、就业三方和谐的发展有这样几个方面。1)加强社会培训。使居民都能够有机会参加培训确保不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2)发展第三产业,积极疏导服务业就业领域。3)开放劳动力市场。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上途径多管齐下,可望将失业率控制在尽量低的水平。通过大幅度提高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的补助金标准,来确保现有的劳动者福利水平不致显得过低而导致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参考文献

[1]周梅妮.张振威.我国劳动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9

[2] 胡子诚正确评价马寅初的综合平衡理论[J] 《探索》 1987年03月

[3] 周学馨 人口发展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人口管理创新[J]-理论月刊2009(6)

人口与经济发展 篇2

窗口服务行业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形象建设。许多地方的窗口服务行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差,服务不规范,服务乱收费,车站、港口、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服务秩序差和治安状况不理想,部分银行网点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出租车拒载、宰客、不打表,公交车、出租车车内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到当地软环境建设的总体成效和对外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必需把窗口服务行业服务秩序的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作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七、做好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工作

划分城市功能区,对于合理引导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城市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宜该区域的功能定位。各类城市功能区之间要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一般情况下,城市主城区范围内应定位于以发展服务业为主,不宜新上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城市附近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应严禁新建冶金、建材、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已经建成的要有计划地逐步实施搬迁;城市工业发展应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新上的工业项目应尽量安排到各类工业园区或工业基地进行集中发展。城市功能区科学、合理的划分与定位,能够显示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是当地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经济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八、建设诚信政府,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政府在诚信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一个诚信的社会,首先必须建设一个诚信的政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如办事程序不透明、承诺不兑现、执法随意、朝令夕改、政出多门、拖欠工程款、“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政府失信的问题,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以依法行政为基本要求,社会管理的公平、公开、公正为中心内容,大力推进诚信政府的建设,通过诚信政府的建设,带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丁:如何理解“主体功能区”[EB/OL].http://www.zjol.

[2]云南省人民政府.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文[EB/OL].http://

[3]陈国琦武卫政:打造“诚信政府”[EB/OL].http://www.

程芸彭尚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西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

人既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和经济开始了快速增长的过程,因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形成流派纷呈、见解各异的多种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

1.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悲观论

悲观主义的人口经济理论的奠基人马尔萨斯,在197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运用“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种抑制”等研究了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开创性地建立了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框架,使人口经济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而推动了人口学的发展。他认为人口的增值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一国财富的增加丝毫无助于改善贫苦劳动者的境况。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均收入将永远处于户口水平。这种悲观的人口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颇具世界影响的理论流派。这其中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维·莱宾期坦和R·纳尔逊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口学家安理斯·科尔和埃勘加·胡佛的“人口增长制约经济增长”理论和保罗·埃利奇的“人口爆炸”理论为代表。

悲观的人口经济发展理论至今仍有争议,但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悲观论的意义在于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使我们将人口问题作为经济问题研究的核心变量对待。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那种对人口增长危言耸听或相关无事的论调都是错误的。

2.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乐观论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世界人口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口锐减,人口增长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面对这种情况,欧美各国担心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会影响发达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便相应产生了一系列与悲观主义人口经济发展论相反或相对的乐观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A·H·汉森的“长期停滞”理论;美国朱利安·西蒙教授和英国农业经济学家格林·克拉克为代表的“人口推拉”理论;美国未来学家A·托夫勒和经济学家S·S·库兹涅茨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理论是乐观论的主要代表。

与悲观论相对,乐观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具体分析起来,我们需要对悲观论和乐观论进行科学的整合,形成一种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全方位评价的综合理论,用以正确指导我们的实践。

3.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是一种联系社会经济发展,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19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人口转变理论一般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理论,它不仅被用于研究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也广泛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没有出现突然性的“人口爆炸”。由于出生率无法脱离经济水平,而使得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能进入第三阶段,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

4. 经济适度人口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此为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理论之—,它的初创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埃德温·坎南和威克赛尔。坎南以报酬递减律为根据,将产业最大收益当作达到适度人口的标准;其后,威克赛尔引入边际分析方祛研究适度人口。索维确立了现代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地位,拓展了研究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1)为适度人口设立包括非经济因素在内的9个指标,使确定适度人口的标准趋于多元化;(2)将技术进步引入到适度入口的分析中,创立了动态适度人口理论;(3)将稳定人口应用于适度增长率的研究中,探讨了人口总量同经济总量的最优关系,因而获得更加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思路。在索维之后,还有斯彭格勒所著《面对零增长》一书对经济适度人口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比适度人口论更为人口经济理论开拓了研究领域,明确表达了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的发展及其良性循环,这在—定意义上更加完整、科学地确立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将人力、人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资本的一种形态即人力资本,认为它的形成是对教育、卫生、健康、劳动力迁移等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它能更大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从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后,贝克尔又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培训等对于人力资本形成重要作用,并对人力资本投资、生育率、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许多新的人力资本分析力祛。舒尔茨和贝克尔利用自己创立的理论对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比较合理的理解,强化了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认识。

西方学者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典理论是西方和世界人口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些经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尽管这些经典理论中也存在不足甚至包含—些错误,但它们为我们探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提供了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尤其对正确认识、把握和解决我国人口经济问题、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二、国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发展和完善,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也随着走向恢复、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学术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运行的机理、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入剖析与探讨,在许多关键的人口经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的引入,学者普遍感到,研究中国人口经济问题不仅要探讨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还要考虑资源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制约关系。

蒋正华认为影响中国最大人口容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食物供给现状和前景限制着着人口的过快增长;二是人口增长过快可从报酬递减和资源过度两方面影响经济的发展。田雪原则认为,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此外,于学军对人口老化与生产、人口老化与分配、人口老化与消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叶文振关于孩子成本与效应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张纯元对贫困地区人口特征与消除贫困的研究等,均属于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

综观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视角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也不局限于简单地探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是将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科学地结合起来;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选题则更加突出其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给我们研究的启示

人口与经济发展这一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只是从经济学或环境学的角度,简单地理解为人口的增长或下降,带来经济收入的增加或减少、物质生活用品消费量的充裕或稀缺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或下降。这种单纯从一两个学科视角的认识,仅仅反映了其本质的部分侧面,并未反映其深刻内涵。要深入了解和认识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然全方位、多视角、多学科地加以研究分析,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其深刻内涵。

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刻影响,积极促进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机结合。中国人口日益膨胀,超规模的人口老龄化、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及文化素质低下的人口群等,已构成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而解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确立经济发展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依托的人口经济战略。我们应当警醒,自觉认识到我国是在人口多、科技、教育尚不发达、人口素质低下、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金缺乏的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而人力资源开发却严重滞后,因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提高人力资本效益改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扭转人力资源开发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被动局面。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和国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几点启示,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2]刘纯元等:人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温军等:发展的理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西北人口,1999年1期

[4]李仲生:中国经济与人口发展趋势展望.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2期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篇3

我国政府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在过去2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这项政策将继续积极有效。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博士就曾提醒我们: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因人口增长减缓而在经济上获益 ,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因人口增长减缓而导致人口老龄化,致使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从而拖累了经济发展,使其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发展优势。日本如今缺乏有技能和受过高水平训练的人口,且人口严重老龄化, 经济发展裹足不前。克莱因博士认为,日本因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不曾预见五十年后的情景而面临人口问题,中国如果稍有不慎也会在新世纪中叶重蹈覆辙。

从人口战略的角度来说,目前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总人口负担系数或被称为社会抚养系数,即:全国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之和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研究员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总人口负担系数呈现一个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而谷底就在今后的20年。日本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时,利用人口负担系数比较低,劳动力资源较为充分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规模,加速经济的发展,从而跻身世界经濟大国的行列。因此,人口学家往往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间”,或称之为“人口红利”。

日本著名学者黑田俊夫在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年龄结构转化模式后指出,中国在今后几十年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化与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时的情景酷似。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滞后日本25~30年,如果中国也能及时有效地抓住本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从日本手中接过经济发展的接力棒,成为世界的生产中心,就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从而使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不是空想,而是正在发展中的事实。因此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使经济高速发展并尽量延长这个时期,避免在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由于人口增长缓慢而导致的经济停滞不前的窘境。当然,这需要我们提前对人口战略和策略进行相关调整。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在人口转型上也领先全国。早在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上海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早于全国21年。相应的,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结构的“黄金时间”也早于全国20年左右,上海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当然,这都是就上海本地人口的发展形势而言的。目前,尽管有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员补充上海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但上海的总人口负担系数已经开始逐步回升。根据这一发展趋势,上海已经开始对有关人口、教育、就业、保障等政策作出调整。

人口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当我们评论一个社会的人口增长方式是否适当时,要把它放在特定的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的、自然的、技术的诸多环境中来考查,单就人口自身的状况而言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会看到人口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我们既要看到人口控制政策的胜利成果,也要看到人口结构有没有朝着头重脚轻的不和谐方向发展。所以说,在人口发展方向和战略上不能一味地追求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那样的话,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不仅会丧失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而且人口问题将再一次从另一个方向成为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解决人口问题最终还是落在经济发展上,只有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才能扩大市场、刺激消费,才能加大经济规模,带来经济效益,从而长期稳定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篇4

2012-06-17

自1985年实行计划生育开始,中国人口得到了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的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相比之下,年轻人相比之下有所减少,随着人们晚婚晚育的意识逐渐的增长,年轻人就业问题,中年人的压力降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偏远地方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己不但要养活一家人,夫妻双方的2对老人,再加上还有小孩的问题,平均每个人需要养活4个人,如果正常的夫妻每月工资为4000元,这样的工资平均家庭收入每人每月也只有500,去掉正常日常开支,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加上农民工外出打工,医疗费和消费水平,面对这样的窘境,辛辛苦苦挣到的血汗钱,也花费殆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让农民工没有歧视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当前世界处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面对电子行业纷纷裁员下,中国应该加快科技的步伐,构建更加和谐的电子信息社会。各行业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科学有序的去发展。政府工作,更应该面向每个百姓,应该把服务面向基层群众,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政府积极的工作,和化解、减少政府与百姓的矛盾,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共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可以在手机中增加应用程序的方式,更加合理的搭建政府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让百姓有话有地方说,有倾听的对象。

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由原来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4------1.7个孩子,这样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不至于阶段性的就业潮,婴儿潮,和老龄潮,稳步推进,更加合理稳健的人口控制机制。当人口低于一定的数量时改为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2.3个孩子,有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紧张。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更会的解决,势必在以后25-40年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突出。希望尽早处理,妥善解决这些关系到中国13亿发展方向中来。

上海人口变迁与上海郊区发展研究 篇5

上海人口变迁与上海郊区发展研究

上海是人口众多的国际大都市.人口的`变迁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近几年来,上海人口变迁的一个明显趋势,由市中心城市向郊区新建城区转移,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逐步下降.这一趋势已经并且将在很长时期内影响着上海郊区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揭示上海人口变迁与上海郊区发展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对上海郊区应如何调整发展战略、赢得先发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上海农村经济英文刊名:SHANGHAI RURAL ECONOMICS年,卷(期):“”(8)分类号:F2关键词: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论文 篇6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早在几百年前,中国著名人口思想家洪亮吉、汪士铎等人便根据当时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上探讨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代表学者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角度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提出控制人口的现实必要性,这是建国以后学术界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遗憾地是,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学术研究便就此中断了20余年。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发展和完善,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也随着走向恢复、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在过去的中,国内外学术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运行的机理、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入剖析与探讨,在许多关键的.人口经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综观过去20多年的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过程,学术界在不同阶段中对问题研究的内容、手段、视野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将其主要研究成果划分为改革初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进行文献的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重点作一展望。

一、改革初期的研究成果回顾与评述(1979~1986年)

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客观上急需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因此带动了当时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学者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李竞能),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人口经济研究得以恢复的催化剂,这突出反映在三件事上:一是从思想上把原有的禁锢逐步打破,提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人口压力沉重,突出表现在失业问题极其严重,物质供应非常紧张,住房短缺,建设资金不足,使人们再也无法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人口问题。三是在纠正以往政策偏差和冤假错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为马寅初、陈达和吴景超等人口学者平反的举措,引发了对社会主义人口问题的研究。①由于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恢复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正全面致力经济建设,其工作的重心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上,因此,改革初期阶段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主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中国人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矛盾有哪些,控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又是什么,等等?在这一阶段,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关注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两种生产理论

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控制人口的战略,但当时实行计划生育却缺少必要的理论作为指导。改革开放以后,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控制人口的理论基础便成为人口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人口学界突破过去的理论禁区,对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的重大成果是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的核心,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论述中不难看出两种生产理论的思想。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还应当包括人类自身生产,二者构成了社会生产内部的矛盾对立体,社会生产正是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中发展(张纯元1983;冯立天1982;李竞能等1982;梁文达1980;曹明国1982)。

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篇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洲腹地。位于我国西北边疆, 面积165.95km2。占我国土地总面积六分之一, 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省区。新疆人口增长一直比较快。在经过长期的自然因素、人口增加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下, 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阻碍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新疆经济、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与问题, 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 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是我们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

二、新疆人口增长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1. 人口总量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总量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与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的增长及自身生存环境相适应, 使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协调一致, 否则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总量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第二, 当人口的数量适合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时, 就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 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人口总量与人口素质的改善以及人口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反比。

2. 人口素质与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低下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但因工业不发达、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 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导致民族聚居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

从年龄结构看, 少数民族年龄结构较轻, 抚养比偏高, 直接影响人口未来的发展变化。人口普查结果看, 新疆10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中, 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的少儿人口比重大, 表明少数民族未来人口增长压力较大, 还说明少数民族所承担的经济负担比较重。从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来看, 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中智力型职业人口比重很低, 而体力型职业人口比重很高, 特别是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且主要分布在农村。

3. 经济发展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除经济因素, 还有政治、法律、宗教、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和生理因素等等。但在众多的因素中, 只有经济因素是根本的因素, 经济发展的变化最终影响和调节人口数量与质量。历史人口统计资料表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由于科技进步, 生产越来越趋向于高度技术化, 现代化的生产对就业人口的要求逐步从数量上的增加转移到素质上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开始按相反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适度人口发展对策

1.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对策。

新疆未来的人口增长速度依然会相当高;人口增长对于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能源资源的压力不会很大,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考虑新疆人口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口总量增长过快、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总体较低、人口就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问题。首先, 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新疆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总体较低, 政府应该主导下实施一些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以促进新疆社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 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优化人口结构, 新疆地广人稀, 而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带, 但新疆的城市体系整体发育不完善,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2. 合理,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新疆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控制政策至今, 人口生产类型总体上已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累积少出生人口近300多万人,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新疆人口实现了逐步向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转变;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由七十年代的下降;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 全区家庭人口规模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受教育人口大量增加, 文盲人口继续减少。

3. 提高适度人口容量。

人口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达到目的, 提高适度人口容量就成了我们当前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大于经济对人口的承载力, 这与新疆资源丰富的省情相符;同时也说明新疆人口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即经济人口承载力较低。而且, 资源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 提高适度人口容量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适度人口容量。

四、结语与建议

本论文对新疆人口的发展环境及人口的相关因素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并对控制人口与提高人口素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的选择作了一定探讨。研究发现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复杂, 既包括国家人口因素与社会层面的各种制度、体制、政策、社会偏见等宏观环境因素, 也包括农民内部层面的经济状况、人力资本投资、家庭债务、文化传统、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社会性因素, 还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低效率的生产经营、劳动技能、健康状况、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等因素。只有对这些因素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并在消除这些因素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我们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控制人口过度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政府公正地宣传计划生育, 加大人民计划生育的知识, 大力发展地区经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 消除一切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歧视性体制障碍;对贫困地区进行直接帮扶, 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负担;减少因极度贫困和贫富差距过大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与震荡, 真正构建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新疆。

摘要: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新疆的人口发展状况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着关键的影响。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适度的人口规模是经济, 社会, 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强力保障。因此,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章对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人口,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2]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

余姚人口与城镇协调发展 篇8

关键词:余姚人口城镇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8-02

1余姚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1要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系统工程。因此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如何等人口发展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小康和现代化的实现。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内部对人口的支撑。区域的人口规模是外部需求和内部容量的函数关系。与世界和中国著名大都市带相比,余姚区域人口规模明显偏小,大都市带的集聚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此外,在并不平衡的地区发展中,有条件的地区承载更多人口对全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需要长三角充分发挥它吸引农业人口的无形而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区域的人口规模增长变化,很大程度上是更大宏观层面上的人口城市化和再分布的结果。研究制定区域或城市未来人口目标,不能只考虑区域或城市本身的一系列内生变量或一厢情愿。事实上,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和城市间加剧竞争、城市人口自然变动将趋于负增长的新形势下,区域和城市带的人口规模增长变化很多情况下并不主要取决于内生变量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外生变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集聚扩散运动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跳出余姚看余姚,要兼顾全国现代化发展要求和长三角都市带发展内在需求来考虑,兼顾区域外部对余姚人口规模的要求以及区域内部对余姚人口规模的支撑两个方面来考虑,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确定好余姚人口规模。

1.2余姚未来迁移人口变动趋势与实现“小康和现代化”。根据刘易斯理论模型对余姚人口容纳力的测算,同时考虑人口增量和减量因素,将2010年余姚人口总量预测为123万,2020年138万人口总量则给出3个预测数值,以此作为基本参数,余姚要在2010年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只须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就可;而要在202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则只要保持年均10%或9%的经济增速。

1.3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的互动。首先迁移人口不断增长是区域经济活力和繁荣的重要表现。余姚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断增长的迁移人口充分说明余姚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市外人口迁入也意味着余姚经济社会发展的扩展效果。其次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对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就余姚而言,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越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长的速度,造成就业困难。

1.4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余姚现在人口和未来的人口规模仍将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要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就要使余姚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而在此转变中,劳动力的数量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劳动者的素质则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关键要素。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是余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不容忽视。

1.5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互动。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就业和保障。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快到来,余姚老龄化问题也显得非常严峻,老年人口已达14.7598万,占全市总人口(83.1062万)的17.76%。余姚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负担系数在2055年左右达到高峰,为68%,即约3个劳动年龄的人负担2个老年人。而且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负担系数的变动与老年人口的变动同步。老龄化不仅影响生产力,还意味着未来赡养率将大大提高。人口城市化与人口市民化。城市能产生显著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目前余姚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城镇常住总人口已达到80万,201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预测到2020年时将提升到75%。人口阶层结构与社会和谐。现代型的人口阶层结构应是橄榄形结构,即有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这样的社会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是20%左右,近年余姚农村中等收入家庭占全市农村居民家庭的比重在逐年增大,2010年达到了35%左右。但与国际上中等收入国家比较,还是低水平的。因此,余姚应努力争取每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收入人群就将提高到60%左右,才能达到现代型人口阶层结构水平。

2余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1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只有做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才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余姚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不够协调,其中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最为突出。从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来看,一是需求压力的增长,二是供给情势的异常严峻。从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看,人为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经济发展制约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2.2人口规模与环境容量。人口规模取决于环境负荷,但环境负荷是变化的,可变意味着可能衰退或发展。我们应该使之发展,即通过提高余姚城镇的环境容量来提高余姚的人口容量。发展环境承载力的路径大致是三条。一是大力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二是通过优化区域规划和空间结构,利用大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三是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健全的法律法规,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扩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力。

2.3人口素质与资源环境。人口素质会对资源环境发生重要的影响,其本身也包括了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人口素质与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态环境意识同人口素质密切相关。二是人口素质影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目前余姚人口消费方式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已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篇9

(2012年10月30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具有深圳市(以下简称本市)户籍的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将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应当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负责本辖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 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规划和国土、住房和建设、出租屋租赁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街道办)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具体负责本辖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工作站协助街道办在本社区内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区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街道办征收社会抚养费以及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居民委员会可以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自治公约,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之一。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第九条本市户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依法享有国家、广东省和本市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待遇,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检查,配合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在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管理和服务

第十一条市、区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并督促、落实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

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出生缺陷预防和监测制度。

医疗机构、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提供出生缺陷预防技术服务。

第十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婚前、孕前检查等免费优生健康服务制度。

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本市户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按照规定享受免费婚前、孕前检查、咨询指导和随访跟踪等优生健康服务。

第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新生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和终止妊娠统计制度。

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应当定期向所在地主管部门报告新生儿出生、死亡个案信息和终止妊娠的统计信息。

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应当对上述个案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第一胎子女经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为病残儿,按照规定符合再生育条件且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再生育的,应当接受产前医学检查。

第十六条不得利用B超、染色体监测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鼓励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经依法批准并取得相应资质,按照有关规定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妻提供服务。

不得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三胎或者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第十八条育龄夫妻应当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不符合生育政策规定怀孕的妇女,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计划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

本市户籍已婚育龄妇女,应当向户籍所在地(以下简称户籍地)街道办申领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

前往广东省外工作、生活的,应当向户籍地街道办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办理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所列事项的,应当提交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女方为本市户籍的,执行广东省的生育政策。

本市户籍已婚育龄妇女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生育第一胎的,应当在生育前到女方现居住地街道办进行生育登记。

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申请再生育的,夫妻双方应当在怀孕前共同向女方户籍地街道办申请。

第二十一条女方为流动人口的,执行其户籍地的生育政策。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市生育第一胎的,应当在生育前向现居住地街道办办理生育登记。

第二十二条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本市居住的,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现居住地街道办交验其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者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

第二十三条已怀孕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户籍迁入本市时,应当向户籍迁入地街道办交验准予生育计划生育证明;符合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户籍迁入地街道办换发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

第二十四条违反生育政策规定生育的,主管部门应当核查其户籍地出具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和票据。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拒绝接受处理的,不予办理有关计划生育证明。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主管部门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超生的;

(二)本条例规定按超生处理的;

(三)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胎且自生育之日起六十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所称的超生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生育政策规定,超出准予生育胎次而生育子女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超生处理:

(一)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以上的;

(二)未依法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子女,经责令一百二十日内补办收养手续而逾期未补办的;

(三)有配偶一方与他人生育子女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生育子女的;

(四)再生育时,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但未经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的;

(五)夫妻双方为本市户籍,或者一方为本市户籍另一方为非本市户籍的中国内地公民,违反女方户籍地生育政策在境外生育子女且其子女在本市办理入户或者两年内在境内累计居留满十八个月的;

(六)有证据证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本人拒绝接受、配合主管部门调查且不能提供其与子女的非亲子关系鉴定结论或者非亲子关系证据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综合治理

第二十七条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责任制。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与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计划生育的各项职责及奖惩规定,并接受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市主管部门和公安、统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本市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常规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分析数据。

第二十九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

发展和改革、公安、卫生、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出租屋租赁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主管部门相互提供人口管理相关数据,实现人口信息共享,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第三十条市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人口出生变动趋势,向社会公布人口出生预报信息。

夫妻可以根据人口出生预报信息,结合家庭实际,选择生育时间和生育间隔。

第三十一条有关部门办理下列事项时应当核查申请人的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

(一)公安部门办理出生入户登记;

(二)公安部门办理已生育、已怀孕人员入户手续;

(三)公安部门办理随迁入户手续;

(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已生育、已怀孕人员的调动、录(聘)用手续;

(五)民政部门办理深圳户籍人员收养子女手续;

(六)住房和建设部门销售或者租赁保障性住房;

申请人未能提供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前款规定事项。

第三十二条有关单位办理下列事项时应当核查申请人的相关计划生育证明:

(一)公安部门办理居住证,应当核查已婚育龄妇女的广东省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报告单;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应当核查用人单位与其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或者查验用人单位聘用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证明;

(三)房屋租赁管理部门办理住宅租赁合同登记,应当核查出租人与所在地街道办签订的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责任书,同时核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承租人经出租屋所在地街道办查验的计划生育证明;

(四)幼儿园、学校办理流动人口新生入园、入学、转学、少儿医保等手续,应当核查其父母的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

(五)医疗、保健机构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接生,应当核查其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

申请人未能提供相关证明的,有关单位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其所在地街道办,街道办应当依照规定跟踪处理。

第三十三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配合所在地街道办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每月向所在地街道社区工作站书面告知其所服务的物业小区内住户人口信息变动情况。

住房和建设部门应当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前款规定。

第三十四条业主或者出租屋管理人应当与所在地街道办签订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责任书,提供承租人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

第四章奖励与保障

第三十五条职工实行晚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除按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享受假期优待外,女方增加产假十五天。

第三十六条独生子女父母可以在子女出生后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本市户籍人口,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由市、区人民政府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保健费的标准、具体发放方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具有本市户籍且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没有生育只收养一个子女的,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五周岁时,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给予计划生育奖励。

第三十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并将有关扶助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区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个案信息档案和日常管理工作。市、区财政、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共同做好各项扶助政策措施的衔接工作。

第三十九条本市户籍育龄夫妻或者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且纳入实际管理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的,凭手术证明,由所在单位给予休假,并由现居住地的区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三天,手术后七天内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并给予不低于二百元的补助;

(二)输精管结扎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七天并给予不低于六百元的补助;

(三)输卵管结扎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二十一天并给予不低于六百元的补助;

(四)妊娠十四周以内落实补救措施终止妊娠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十五天并给予不低于三百元的补助;

(五)妊娠满十四周(含十四周)以上落实补救措施终止妊娠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四十二天并给予不低于五百元的补助。

同时施行两种避孕节育手术的,合并计算假期和补助。

第四十条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接受节育手术的,其配偶可以享受五天看护假。

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的本人及其配偶,在规定的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实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机构,由区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实施人工终止妊娠的机构,由区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前款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除按照前款给予处罚外,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五万元的罚款,对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未按照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终止妊娠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落实补救措施;逾期不落实的,处以一万元罚款;导致生育的,按照超生处理。

第四十四条虚报、瞒报本人生育状况骗取计划生育证明或者提供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区主管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虚报、瞒报本人生育状况导致超生的,按超生处理,并由区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隐瞒超生事实迁入本市的,按照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并由区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街道办责令限期补办生育登记手续。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符合再生育政策规定,未经批准怀孕第二胎的,由街道办责令限期补办审批手续;生育时仍未补办审批手续的,由区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计征基数征收百分之二的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办理生育登记的,由街道办责令限期补办生育登记手续;逾期未补办的,由现居住地区主管部门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未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者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的,由现居住地街道办责令限期交验;逾期未交验的,由现居住地区主管部门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未交验准予生育计划生育证明的,由现居住地区主管部门处以二千元罚款。

第五十条区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超生一个子女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当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对每个超生子女以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以生育行为发生时本市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征收的计征基数。被征收人上实际收入高于本市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的,对其超出部分应当按照超出部分的两倍加征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一条对超生的男女双方,有关单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工作人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二)隐瞒超生事实调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三)自依法处理完毕之日起未满五年的,超生人员及其子女户口不得迁入本市;

(四)自依法接受处理之日起未满五年的,不得申请廉租房及公共租赁住房;

(五)自依法接受处理之日起未满十五年的,不得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

(六)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还所领取的独生子女保健费。

第五十二条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三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有违法所得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六)不按照规定办理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四条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未完成管理目标以及不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分工的,对有关部门及其主要责任人,按照责任制进行追究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履行有关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不执行相关优待奖励规定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缴纳义务的,作出征收决定的区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所称独生子女是指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该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与其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所称的区,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等管理区。

第五十九条本条例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的,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

上一篇:在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优秀青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