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语文习作二(精选6篇)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力求体现“自主、合作、创新”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长处或本领,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地方写自己。
2.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
通过
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现自己的闪光之处。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谈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谁来说说(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
2.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
3.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揭示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1.同学们,既然要写下来,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作文的要求,那么,谁知道本次的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
2.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1)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2)重点写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3)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三、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1.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要有具体的内容。如一位同学说自己力气大,他就写自己“把大西瓜搬回了家”这件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阅读范文《我真棒》。(画出好词好句,细细体会)
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可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
2.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如一位同学说自己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就写了自己由胆小到喜悦,由失败到成功的学舞过程,让人不仅赞美她的舞姿,更钦佩她的毅力。
阅读范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
《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所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3.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用你的笔老告诉大家吧。
四、起草作文,完成习作 1.出示题目:请为我竖起大拇指 埋在心底的自豪 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2.从以上三个给定的题目中选取一个进行习作,也可自由命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五、修改评议
六、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反复朗读 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 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
请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们听,看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3.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 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6 外貌 动作
语言 写人
神态 心理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讲评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出诗一般的画卷
透过亲切平和、新鲜活泼的语言, 我们不经意间就可以捕捉到诗一般的画面。开篇聚焦“荷兰”, 让“水之国”“花之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突出“牧场之国”, 奠定了全文田园生活的基调。“极目远眺”, 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这时“黑白两色的奶牛”尽收眼底, 那“低头吃草”的牛、“站立不动”的牛、“活泼顽皮”的牛、“仪态端庄”的牛在大背景“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和“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的映衬下令人心驰神往。空间转换, 将镜头拉近后对准“骠悍强壮”的骏马群, 那如桩的粗腿和随风飞扬的鬃毛在作者的笔下如细细描摹的工笔画。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头脑中立刻就会浮现“它们自由驰骋”释放心情的场景。局部特写后将视角转向群像描写, 那“悠然自得”的绵羊、不停呼噜的猪群、安闲自在的小鸡和长毛山羊与“自由驰骋”的骏马相映成趣, 构成了自由幸福的生命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作者“意脉”出现变化。傍晚时分, 牧民出现, 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可丝毫没有咱们生活经验中那种杂乱、喧闹的感觉。“驾着小船过来, 坐上小板凳”, 挤奶“不叫喊吆喝”“默默无言”。“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 不停地开往城市”, 牧民们在静默中井然有序地忙碌, 是冷漠无情还是不愿叨扰这诗一样的环境、天堂般的和谐?“严肃沉默”的奶牛连“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其实已经作出了最美的解答。
随着“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 牧场进入夜幕。“漆黑的夜晚”向来伴随着孤独、寂寞与思念, 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种让人羡慕的温馨与安详———“狗不叫了, 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 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二、辨出诗一般的言说
作者笔下的荷兰似有一种强磁魔力, 让读者魂为之所牵、梦为之所绕。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文本诗一般的言语表现魅力。层次分明的结构和寓情于景的描述自不必说, 单是那活泼、超越常规的言语表达就足以让我们破译作者心灵, 探寻作者深层潜在的情感世界。
“极目远眺,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一句中的“碧绿”指鲜艳的青绿色, “丝绒般”指丝织品的质感柔软、平整、光亮。“碧绿如丝绒般”就形成一种错位搭配, 其精妙在于跨越空间发现不同事物间隐蔽的一致性, 凸显了作者对草原的惊叹与喜爱。
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 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于中, 按事实逻辑应该是一条条运河镶嵌在碧绿色的低地上, 而作者说成“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细细品读这种逻辑变异的句子, 就可以悟出语义的微妙之处。一方面, 这样写更突出运河之多, 与前文“水之国”和下文牧民“驾着小船过来”挤奶的事实本然趋于一致;另一方面, 自由奔腾是骏马的天性, 但是有了运河的阻隔, 骏马群的奔驰范围就有所限制, 草原就始终保持相对的宁静, 与作者的情感逻辑又趋于一致。
傍晚时分, 牧民挤奶本是繁忙的景象, 作者却极力铺陈寂静。奶牛“严肃沉默”“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 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为何有这种化“忙”为“静”的诗意效果?其根本在于作者把自己的主体情感投射在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客体———“奶牛”和“挤奶的人”身上, 有了形态的感觉变异。同时, 这样的感觉变异又赋予精神层面的东西———“奶牛”将挤奶看做神圣的使命而“严肃沉默”地对待;“挤奶的人”与奶牛内心默契, 无需“叫喊吆喝”, 只有“默默无言”才是对默默奉献的“奶牛”乃至宁静悠远的绿色草原最为人性化的尊重。
三、教出诗一般的滋味
基于以上解读, 笔者觉得教学此文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多维诵读, 想象一幅幅静美的场景, 感受“牧场之国”的诗画韵味;品味语言, 凭借一处处“不讲理”的表达, 探秘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情思;迁移写作, 模仿第二节的结构层次和句式写法, 描写某一特定场合中的人或物。根据以上教学内容, 笔者设计了大致的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 找准起点
1. 读了《田园诗情》一文后, 荷兰的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 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荷兰的田园风光? (画画、朗读、拍专题片……)
3. 原文的作者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
如果哪位小导演能把《田园诗情》拍成一部专题片, 对作者来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板块二:品读诗意, 立体感受
1.大家都有“聪明牌摄像机”吧?各位小导演一边读课文, 一边用你那“聪明牌摄像机”拍摄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
2.描述拍摄到的镜头内容, 抓关键处点拨引导。
情形预设如下:
▲奶牛群镜头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拍摄是有顺序的,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镜头中的背景是草原和郁金香, 文中是怎么写的? (抓住“碧绿如丝绒般”感受草原之美及作者之惊喜;抓住郁金香描写感受花之多、之美, 体会“花之国”所指)
○由镜头中的主角你能联想到什么?
○这样的镜头如果能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就更好了, 导演可以挑选一个同学为你拍摄到的镜头解说。 (毛遂自荐也可以)
▲骏马群镜头
○你是个奇怪的导演, 把镜头偏偏对准骏马的腿和鬃毛, 有什么意图呢?
○如果你是这镜头里的一匹骏马, 请把最幸福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骏马奔腾应该是热闹的情形, 从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感受草原相对宁静功在运河之多以及“水之国”所指)
○指名学生为镜头解说。
▲群畜镜头
○如果你是镜头里的绵羊、小鸡或者长毛山羊, 请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告诉观众。
○指名学生解说镜头。
▲傍晚镜头
○挤奶、装奶、运奶应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 作为导演, 你想通过这样的镜头向大家传递什么呢? (相机抓住“偶尔传来汽笛声”“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体会在镜头里的作用)
○出示采访问题, 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稍作准备接受采访。
(尊敬的奶牛女士, 您为什么这么严肃沉默, 连脖子上的铃铛也不发出响声?尊敬的牧民朋友, 您为什么总是这么默默无言?亲爱的狗先生, 您可是总喜欢叫的, 怎么晚上不叫了呢?亲爱的马先生, 您的蹄子可是最有力的, 为什么忘记踢马房的挡板呢?)
○挑选学生 (或自荐) 后解说镜头。
板块三:从读到写, 模仿迁移
最近学校也要拍摄一个专题片, 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展现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形。你觉得应该用刚才哪个镜头的拍摄方法比较合适?请再次打开你的“聪明牌摄像机”, 把以前拍摄到的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情形用笔描述一下。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卡通人物,瞧,深受你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来了。课件逐一出示下列卡通人物图像:
2. 你还知道哪些卡通人物,请你以“( )的( )”的句式说一说。
3. 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幽默滑稽,有的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有的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谁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讲一讲他(她)的故事。
4. 我就选择“××的故事”作为题目,行不行?请大家看《习作6》的第2自然段。(学生看书、交流后, 在原来的板书“卡通人物”前后,教师红笔增添板书:“新编、故事”,即“新编卡通人物故事”)
二、 比素材,感悟方法
1. (课件出示图片:兔巴哥、秃鹫)同学们,请你们展开想象,这只兔巴哥和秃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1) 学生即时创编,2~3位学生交流。
(2) 接下来,我再请一位同学读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也给他打分,并谈谈读后感受。
一天,免巴哥坐在洞口津津有味地啃着美味的胡萝卜,天空中忽然飞来一只秃鹫。秃鹫长着镰刀似的嘴巴,光秃秃的脑袋和灰而无神的眼睛。它对准兔巴哥俯冲了下来,但兔巴哥继续啃着它的胡萝卜,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儿。这只秃鹫冲到洞口对兔巴哥说:“我要把你带回家煮着吃。”兔巴哥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说:“好啊,不过你先等一等,我进去冲个澡再出来。”秃鹫想:“反正它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不如我就在上面等它出来直接抓回家煮着吃,不用再洗了,嘻嘻。”就这样,秃鹫在洞口等呀等,迟迟不见兔巴哥上来。突然,它听见兔巴哥在洞里唱道:“我正在舒舒服服地洗澡,上面有只笨秃鹫在等着我……”秃鹫被激怒了,气得掉转脑袋“嗖”的一声钻入了兔洞,只听“咚”的一声,秃鹫被兔巴哥后腿一脚踢断翅膀,踹到半空,摔了个半死,半天回不过神来,兔巴哥趁机逃走了。
2. 同学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藏在文中的写人“四要素”被你们一一道破,如果你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你的文章就会非常具体、生动,吸引读者。
三、 编故事,指导构思
1. 你打算为哪个卡通人物新编故事呢?你可选择原有的卡通人物,也可选择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来新编故事。需要帮助的,可看一看老师的大屏幕和自己的预习表格,以此给你带来灵感和帮助。
2. 学生交流,当众点评。
3. 小组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
1.古典音乐《出水莲》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
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
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
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
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
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
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生读)
师:苏轼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过这个中秋节,那该有多好啊!
生:不知道弟弟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好吗?
生:弟弟你在那里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
师: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
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
师:苏轼为何苦苦思念自己的弟弟?
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师: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
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
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
三.读悟“埋怨”,咀嚼词味
过渡:此时此刻——师范读第四节(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这一节找一找,哪个词可以概括他这时的心情。
生:——埋怨
师:读读这个词(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责的意思(教师可点拨)
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
1.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
生:因为月亮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所以苏轼要埋怨月亮。师: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个小苏轼,埋怨的语气表现得那么好)
师:注意这个词——“偏偏”(点击出示),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师:那么换个说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就这么圆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离的时候又不圆不亮了。
师:是啊!月亮真是无情,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苏轼的知音,能体会到苏轼此时此刻的心情)
师:月亮这么无情,苏轼只能(引读:出示句子:眼睁睁------埋怨)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时的苏轼心里很(无奈、无可奈何)
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出示句子读)
师:他埋怨:
2.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
生:齐声朗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看着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
怨起来——(生再读这句。)
师: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
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读这句。)
3.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师:读完这句,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省略号表示苏轼还在埋怨,还想了很多。
师: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
生:弟弟,如果现在能和在你一起赏月,和别人一样说说笑笑那该有多好啊!为
什么就办不到呢?
四.读悟“宽慰”,品味理趣
过渡: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苏轼埋怨月亮也是万般无奈,那么苏轼是不是一
直这样埋怨下去呢?读读下面几节
1.自读理解,抓关键词,会词意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
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变了想法。
师:苏轼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2.劝慰苏轼,诵中心句,悟哲理
师: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
生:苏轼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师:那我和弟弟为什么分离得多,悲伤的多,总是悲,总是离呢?
生: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
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不会十全十美的,你和弟弟分离是很正常的,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合总会有离的,你和弟弟分开了,总会有见面的那一天的!)
师:哦,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哪)”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师:谢谢你!谢谢你的劝解,我现在觉得好多了!宽慰很多!所谓(出示引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读读课文,这篇课文哪几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这样诗词和句子对照的课文,同学们觉不觉得很亲切?(是的,这样的课文叫“文包诗”)这里出现的是词,可以把这样的课文叫作(文包词)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
腹牢骚的苏轼吗?
生:不是,他宽慰了许多。
五.读悟“祝愿”,升华情感
过渡:师: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品读祝福
师:这就是:(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那么婵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满的月光
师:你理解得很对请你把这婵娟之美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
起把这份祝福的美好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
生:送给所有人,分别的,团聚的师: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一
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们大声朗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拓展延伸
师:这首词还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朱老师把它完整地吟诵
出来?(点击出示全词)(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苏轼的这首词饱含深情、富于理趣,又寄托着美好祝愿自写成以后广为传诵。
尤其是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它流传了将近1000年,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把这句话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同学们,你们想把着句话送给谁呢?
生:我要把它送给„„
师:谢谢同学们的祝福
3.点题收尾
师:让我们回到课文,为什么课文要以这句词为题呢?
生:因为它是词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师:只要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都会把它作为一份祝福送给亲
人、朋友和其他需要关心的人。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指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写词(人有„„)
3.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附板书:
2但愿人长久祝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根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着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谈话导入,引起学习兴趣。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渗透理想无贵贱)你们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那你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吗?通往理想的桥梁又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说勤奋
解题:“说”就是谈的意思。这是一般说理的文章。说理性的文章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不同,它要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去用事例证明,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
2、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勤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2)读顺句子,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正音。
(2)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哪种方式解释。
(3)检查课文是否读顺。指名读、正音。
3、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疏通课文引导分段
作者通过哪2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说明观点、列举事例、总结观点 再次快速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记忆生字。讲解难写字。
惯:右边笔画较难写上面不要写成“母”,不是两点而是一竖。末:上横长,下横短,注意“未”区分。
2、学生描红仿影。作业设计:
1、了解一些名人勤奋的故事
2、书写生字、形近字组词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童第周、司马光等的勤学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投影出示: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认识设问句——自问自答。
(3)理解通往理想的桥梁是指“实现理想的途径”。
(4)将这句设问句换一种说法:勤奋是通向理想的桥梁。
(5)小结:是啊,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6)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艰辛的劳动。说说读了这句话之后的感受
古今中外指:中国外国古代今天,就是说所有的
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作者说得对不对哪?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中作者给我们举了那两个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勤奋是通向理想的桥梁。(2)出示自学要求:A、认真朗读2、3 自然段,看作者主要写了谁的勤学故事?B、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他们的勤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C、有感情地朗读你最感兴趣的人的故事。
(3)交流:A、围绕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材的故事。
B、我认为司马光是个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的人,从他小时侯砸缸救人,从他在别人玩的时候专心读书可看出。“警枕”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C、有感情地朗读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司马光
天资聪明
勤奋成材
编成《资治通鉴》)
(4)出示句子: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听完了这个小故事,我想你对这两句话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6)小结并过渡:司马光从小聪明过人,加上他的勤奋学习,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而童第周的情况并不与他相同,谁来说说童第周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童第周 起步晚
基础差 勤能补拙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7)交流:A、认为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B、从“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可看出他的基础很差;从“终于”可看出他的成绩得来不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都可以看出他的成功来之不易。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C有感情地朗读童第周的故事。
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背诵2、3自然段。
4、小结:勤奋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材,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作者通过古今两个人的生动事例证明了勤奋是成功的秘诀,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5、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名人勤奋的故事,那你知道哪些外国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引述:难怪说: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导学习第三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____,才能____。
(3)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交流:这一段主要讲了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在文中起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出示第一节中心句。那你看到我们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你想把那句话送给他? 积累有关名人名言。作业设计:
1、抄写一句名人名言勉励自己。
2、准备一个名人勤奋的小故事,故事会。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
天资聪明
编写《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练习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只有一生勤奋,才能____,才能____。
2、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二、感情朗读课文。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四.讲故事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不论是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能成才。今后,希望同学们以司马光和童第周为榜样,勤奋刻苦学习,相信你们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通过资料拓展,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为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了解李时珍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感知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老师简介李时珍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引导写好“珍、宿”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
2、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破败、断垣残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3、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再次读文,从文中找到一句能体现全文的句子。(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就更好了。(生读文)
2、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特点读出他们的艰辛。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厚厚的蜘蛛网。”
对比感悟: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旧的古寺。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
学生交流,师点拨:(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
引导理解环境的苦:理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3、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前面课文,找原因。引出:
“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哪个好,为什么?联系生活用“一心”说句话。“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4、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鸟儿都飞回到树林中,他们怎样?引导读句子,读出他们的焦急心情。小结:原来,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5、你认为当时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引导从“就”字,你读出“随便、毫不犹豫”)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吃的是一点点苦吗?从中你看到什么?
三、拓展延伸
自学课文,思考: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下节课交流。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他们吃了那些苦呢?
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联系“找枯枝、生火、舀水、煮水、啃干粮”等动作体会)你还可以想像,他们还吃了什么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理解“长年累月”和“50岁”
补充资料: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4、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明白李时珍所吃的苦)
学生写话
5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6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听了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人。
1、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1)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对比感悟:李时珍端详了一阵。
李时珍看了一阵。随文理解“端详”,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感受他的“不尝尝,怎么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
(2)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3)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照在李时珍的脸上,只见见他......(学生想像——叙写)(4)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2、认识《本草》
(1)读到这儿,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2)出示:《本草》是李时珍花30多年的时间写成的,全书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李时珍对旧书上的错误记载加以纠正,如旧书上记载穿山甲是靠鳞甲来诱捕蚂蚁的,李时珍就去捉了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后,发现穿山甲是用舌头吃蚂蚁的。《本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你知道哪些中药?知道它有什么用嘛? 三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 月下记录 认真严谨
18、维生素C的故事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些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的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经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简介维生素C。
同学们,你吃过维生素C吗?那你知道你身边的人谁吃过?为什么要吃?课前,让同学们了解了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知识。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导入。
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2)指名认读,齐读。
3、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哥伦布是16世纪意在得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课文。
2、学生自读思考。
指名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被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板书设计
18维生素C的故事 拖累 艰苦 浑身无力 神秘 危险 不治而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复述课文主要意思 二阅读理解
(一)品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反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事)2、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也常常有不速之客到来,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呢?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读后讨论。
4、指导朗读。
5、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其实种怪病就是坏血病,是船员们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乏维生素C呢?(船上生活,吃的是黑面包和咸鱼,很少、甚至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这就导致了船员体内严重缺少维生素C。)根据回答,出示句子,结果船员就会慢慢死去。
6、小结:仅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不知有多少船员葬身于茫茫大海,真是太可悲了。
(二)品读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小组交流。(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茺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这时有个奇迹发生了,是什么奇迹哪?请同学们自由朗读6到8节,找到答案。
(三)品读课文6—8自然段
1、什么奇迹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使哥伦布知道他们的病愈和他们天天吃野果子联系在了一起。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2)改为陈述句。
3、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读课文7、8自然段。
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总结课文
1、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实际,劝导大家要均衡饮食。)
2、总结:是啊,《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方面的。老师祝福你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调查生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板书设计
18、维生素c的故事 沉重
海上凶神 擒着眼泪 更沉重
又惊又喜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教学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语言叙述,导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背了很多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进行一次赛诗会,我说上半句,你接下半句,敢接受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指导朗读,用上关联词语说句话,一会转折关联词语突出的重点。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过渡:真是没想到呀!同学们家中都有电脑,也会上网,那就来说说你对电脑的认识吧!
二、学生质疑,自学课文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学生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
蜘蛛 跨越 熟悉 邮递
付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看见的电缆、光缆,看不见的无线电波)(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我们以前也见过这样的,你还记得哪些?我们在写作文时,我班同学写自己跑的快时就用上了双引号,来形容自己。同学们以后在文章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用一用。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找出答案画出来)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引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作业设计: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速度快
近在咫尺
息息相关
无所不有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习作5 教学目标:
从两个习作片段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教学重点、难点:
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教学准备:
课件、例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感受它每天的生活,体会它的喜怒哀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两天我们同学都把自己介绍了一下 这就是自述。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你们通过自述让别人了解自己。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2..投影出示:书包 黑板 文具盒 钢笔 台灯 小闹钟 布袋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交流。3、感知学法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范读例文《小闹钟》,老师最好把例文背下来。)拟人,想象他们的想法、语言。
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教师小结:象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二、学习范文1
1、小闹钟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我是小闹钟,我很()。”
2、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爱。”……
3、过渡这只小闹钟会说话,会唱歌,多么特别啊!(板书:我很特别。)深化主题:
4、读例文《小闹钟》,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文并思考。
出示;并板书:形状色彩 结构 功能
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像小闹钟一样想介绍自己,你们愿意帮他们说说吗?在教室里找一找,你想帮谁介绍。
三、学习范文2
1、同学们,这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 “心理”),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 “愿望”)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2、人有快乐、烦恼,这些事物他们虽然不会说话,同样也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读读《小溪流的自述》,体会一下小溪流的快乐、烦恼是什么?
3、你看,事物有快乐也有烦恼,我们用心去感受它,你是快乐的,这个事物就是快乐的,你用烦恼的眼光看他,他也是烦恼的。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事。
出示:课桌 书本 小花 蔬菜 水果
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
四、总结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要求;
1、用“ XX 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2、要求写具体、生动。
看来有些事物还真烦恼呢,其实不是样样事物都这样的,播放《小草》看,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过渡:这棵小草从来没有寂寞,没有烦恼,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们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把他们的快乐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这样的事物吗?让我们也替他们说一说。
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五、开拓题材
其实像小草一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看蜡烛、绿叶、泥土、无名的小花还有很多。尤其是我们同学使用的文具,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他们写个自我介绍吧。
如果你不想写这些,也可以写你喜欢的其他的事物。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3、修改。4、誊写。板书设计:习作5 形状色彩 结构 功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自主修改
1、修改的途径;同学们,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
现在我们就进行写作文的下一项——修改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修改这一项内容,古代的诗人在修改的自己写的诗的时候,有时能用几十个字进行修改。最后直到用的词最准确才罢休。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就修改了几十次。那么修改我们的作文应该从哪几方面开始呢?把你们的想法会说一说。
错别字
不通顺的句子
病句
不恰当的词语
1、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2、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把你们最中肯的建议说一说。互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
在誊写的时候注意:要认真书写每一个字。
练习5 教学目标:
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熟记成语和鲁迅的名言。练习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短文内容来把故事补充完整。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处处留心”这一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读读背背,积累8个成语和一则名人名言。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出示电脑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及作用?(1学生介绍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导入新课。自读《争功》。
(2)你能说说这则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小主人会说些什么呢?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故事。
4、把故事补充完整。
5、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话写下来。
6、把划线的部分用成语代替。
7、师评议。
二、教学成语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本单元相关的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3)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
练习说话:用上一两句成语说一段完整的话。
一、教学名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言?它是什么意思?
1、指导。
(1)让学生自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名言的含意。(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5)集体齐读。
2、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反馈。
(1)指名试背。(2)集体背诵。(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5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功成名就 著作等身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钢笔字,指导写好“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一、指导
1、指名读字。
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
3、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捺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二、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三、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四、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二)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说说看图的要求
2、揭题:帮他出主意。
3、指导。
(1)创设情境:过几天,我班要举行“神6”的主题班队活动,中队委员们正犯愁呢!你能帮他们出点子,想想办法吗?(2)指名说。
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说话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4、集体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把注意说明白)
5、刚才小朋友们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做法,对于这些做法,你们都同意吗?为什么?
帮助别人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办法有简单有效才行。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1、当别人遇到难题时,你是怎样帮别人出注意的,那个注意管用吗?自由谈一谈。
2、假设别人遇到什么难题,你会怎样帮他?
三、面对班级实际谈谈
1、班级最近正在选“我与奥运”美文征文,大家都觉得是一个表现自己文采的好机会,但却没有人将文章写好,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2、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自由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抑扬顿挫 (很短时间的停止) 2.一岁除(去掉) 3.点缀(装饰) 4.词类相当(相近)
5.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 6。揣摩(体会研究)7。讲究对仗(重视)
九、填空。
1、樱花(烂漫)的时节,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
2、十六岁,是一个(浪漫)的诗意的年龄。
3、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4、《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辞旧迎新)的意思。
5、《元日》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能动动脑筋,删改必要的字词,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6、《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你感受到(雪天的寂静、清冷和凄凉),对于后两句诗,如果结合诗人写作此诗时的贬谪生活,就会发现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的人格化身。
7、(只要)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8、(因为)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9、(如果)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10.(既使)天气很冷,爷爷(也)要坚持早晨锻炼。
11、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2、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13.、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14.、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近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15、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你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时,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元日)这一天看到的有趣风俗,如:(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16、《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你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这雪景,如(大雪纷飞、漫天雪花、鹅毛大雪)。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寂寞、孤独和坚毅孤傲)的心情。
17、古人常说“诗中有画”。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苏教版四上语文习作二】推荐阅读:
苏教版四上语文单元09-14
苏教版四上语文各单元09-22
苏教版语文四上教案09-09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九寨沟第二课时07-26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古诗09-1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03
小学语文:习作五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07-0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六教学设计06-08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复习09-1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2教学设计 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