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精选8篇)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1

1.1 论文研究背景

从世界范围看,企业信息化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大范围使用时期,但真正的企业信息化热潮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程要略慢一些,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启动,但其整个发展进程受到了国家和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国将不再重复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进入信息化的传统模式,而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1]。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力度。最新公布的 xx-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显示,自 xx 年以来,政府部门在打造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为引领,军队、公安、消防、金融、保险、电力、矿业能源、质检、工商税务、农业以及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行业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运营不足 4 年的移动业务现已成为中国电信第一大业务,从而推动中国三大运营商手机用户总量近10 亿。尤其是 3g 智能手机已到了井喷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xx 年二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 亿户,环比增长 15.1%。

随着通信技术和经济活动的提高,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引起重视。因此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密钥管理、网络信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础信息网络和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等关键因素逐步推进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2]。目前国内各电信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都不约而同的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结合企业的战略变革,开始建设和完善企业内的信息系统。电信企业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有效支持和促进实现企业自身业务和组织的变革,协助企业理顺业务流程,实现一流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组织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电信企业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同时还要服务于其他行业,带动、推进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几年,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和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

中国电信业经过多年的分拆、重组后,电信运营市场逐步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由于各企业存在业务同质、目标客户群重叠等诸多市场交叉,导致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动荡多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逐步向世界范围扩展。这种多变的竞争环境使各电信企业面临更加紧迫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只有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新格局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利器,是国内各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

山东电信公司作为省内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个技术先进、功能丰富的基础电信网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网络规模、网络质量、业务品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企业竞争优势,再创新的辉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决策层的重视。随后山东电信实施了电子政务、平安城市、数字医院、海洋 e 通、智慧矿山、数字校园等 30 大类 256 个信息化项目的推进,逐步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公共领域等信息化应用方面形成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在城市应急联动、煤矿安全监控、海洋救援、森林防火、综合办公、数字集群调度以及物流、销售等 20 多个项目上得到优势应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发展,无疑对现代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了企业业务运作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转变到以信息技术运用为基础的现代业务运作模式。在基础通信业务市场份额不占优势的背景下,立足自身专业的专业优势,本着提高有效竞争力的原则,瞄准企业信息化强大需求,在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将项目管理的概念融入到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的细节中,是山东电信的突破常规发展的战略措施。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目前尚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思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提高山东电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山东电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qq、微博、微信等)的多样性、3g 智能终端的丰富,由于固网语音业务不断被移动业务、即时通信业务替代和分流,收入下滑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固网电信运行商正在经历一场全新转型的挑战,即拓展 ict 市常

固网运营商只有创新经营模式、业务产品,才能找到新的出路。在转型模式的探索中,ict无疑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国际上很多运营商,如 bt、德国电信,其 ict 业务都己经占到了 20%左右,而中国电信刚刚达到 3.7%,中国联通也刚刚起步。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虽然有国外运营商提供了很多成熟的模式,但 it 项目的成功率不容乐观。根据斯坦迪什国际集团(chaos)报告收集和公布的现实中 it 项目的有关信息,it 项目的成功率在 1994 年仅为 16%,在 xx 年虽然提高到了 34%,但 it 项目的成功率还是相对较低的。xx 年的资料显示,项目失败的原因 71.4%来自于项目的实施阶段,28.6%来自于营销阶段。其中,实施阶段的主要失败原因占比例最高的就是项目管理,达 34.2%,其次才是技能 20.0%和产品 17.1%。因此重视 it 项目的成功率,并致力于不断提升 it 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应是 it 行业从业者和项目管理研究者的共同目标。鉴于我国的电信市尝电信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山东市场上的企业也有着自身的特性,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方法和文章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企业方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从项目实施的角度讨论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还不多。国外的模式未必适用。山东电信作为一个传统固网运营企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如果想成功开拓这块市场,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转折与挑战。因此,通过对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适合山东电信拓展企业信息化业务的成功之路,其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将项目管理理论与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研究分析山东电信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现状、山东电信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了解目前山东电信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案例分析论证项目管理在山东电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通过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实施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2

1知识管理相关内容

1.1知识

1.1.1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指能协助个人、团体或企业创造价值的有用信息。

从图1可以看出, 信息被人们理解、提炼而变为有用的结论, 形成知识, 实现知识的增值过程, 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1.1.2知识的特性

(1) 双重性。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2) 分布性。知识常常是以不完全的知识片断的形式分散地被个人所占有。在企业, 知识不仅存在于文件或数据库中, 也根植于企业的日常工作、程序及规范之中, 或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或存在于企业外部。

(3) 共享性。与其他资产不同, 知识不具独占性, 知识不因共享而减少或损耗, 通过互动, 知识反而会增值。

(4) 可转移性。可实现外部知识向内部知识的转移,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移。

1.1.3知识的层次

从图2中可以看出, 从数据到信息, 到知识, 最后到智慧是一个不断汲取、关联、应用、升华的过程。

1.1.4知识的表现形式

如表1所示, 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知识。

1.2.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1.2.2知识管理的目的

从图3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知识管理的两个目的, 一是对知识的管理, 另一个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中的进一步体现, 知识管理注重知识与人的结合, 在实现知识共享的基础上, 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赢得竞争的优势, 有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的结合。

1.2.3知识管理推行中存在的难点

(1) 知识分散难以获取。

企业的大量知识, 分散保存于各个系统, 个人电脑, 甚至个人的头脑中。知识缺乏全局的、系统的视图, 缺少关联, 难以获取,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出现重复劳动。

(2) 地域分布难以协同。

企业中有的部门、办事处或子公司在地理上分散, 导致沟通、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困难, 流程运转不畅, 工作效率低下。

(3) 知识易流失、难以积累。

一些重要的知识, 还处于隐性 (特别是一些解决方案) 形态, 仅仅位于少数员工的头脑中, 没有显性化沉淀下来。员工的流失, 将导致企业知识的流失。

(4) 知识资产难保护。

知识的共享和保密是一个冲突。如何让知识被发现、被正确的人获取, 同时减少管理的复杂性, 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难题。

(5) 大量知识不容易组织和查找。

当企业内部的知识沉淀到一定量时, 员工查找到正确的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阻碍了知识在办事、决策过程中的重复利用。

1.2.4知识管理发展历程

1.2.5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情况

20世纪6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知识管理研究, 90年代末, 知识管理概念引入中国。从单纯理念认识, 到一些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实践, 再到知识管理咨询服务和IT平台建设与应用, 知识管理的发展已经历了许多摸索、思考与实践。

现阶段,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作用, 开始利用IT手段建立知识共享、发布、审批的工具平台。有少数企业处于知识管理整合阶段, 他们通过不断优化平台功能, 调整知识管理组织, 落实知识管理制度, 使业务流程与知识关联来实现员工知识化。目前, 烟草行业内已有部分企业开展了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

借鉴知识管理在国内外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对于提高学习绩效、决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等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终身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 以科学、系统、人性化的知识管理理念指导人们的工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烟草行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2.1知识管理是当今全球管理实践的主旋律之一, 是未来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知识管理已成为当今全球管理实践的主旋律之一, 知识经济的蓝图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崭新的管理模式, 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依靠资本积累的传统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更新。各种形式的知识被公认带来了经济的前进与增长, 创造并持续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并使企业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实现目标。如何管理好企业知识这一无形资产, 更快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 已成为未来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现阶段各企业已对原材料、生产设备、资金等企业资源的获取、组织、使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但在对企业发展中日趋重要的知识资源的管理和实践仍需进一步的深化与探索。

2.2知识管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前提

烟草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 在专卖体制下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的一种行政垄断行业。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比较领先和有特点的。当今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 只有适应变化、迎接挑战、以变应变,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 我国烟草行业在传统的专卖管理模式中注入了信息化的内涵, 大力打造“数字专卖”、“数字烟草”。

目前, 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已成为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 并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的全国烟草行业工作会议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科学发展、突出应用、信息共享”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明确要求, 将知识管理所倡导的应用与共享提上了日程。同时,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要求, 部分企业已开始了知识管理的研究, 通过知识管理的实践, 分析烟草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内容, 研究应用知识管理促进烟草行业企业发展的策略, 提出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工程技术实现烟草行业企业知识管理, 进一步推动烟草行业的发展。

3烟草行业企业信息化之知识管理的开展

针对烟草行业企业的特性, 依靠知识管理理念推动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的改革与在其它行业推行相比相对容易一些。

3.1认识知识管理的误区

现在, 知识管理的理念已经开始为企业所接受, 但是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值得我们注意。

(1)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识并不等于信息, 如前所述, 信息只是知识的一部分, 知识是有用的信息。信息管理只注重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只重视信息本身和信息技术的管理, 而知识管理注重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管理, 重视知识活动过程和人员的管理, 追求知识增值。

(2)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系统。有效的知识管理仅仅依靠优秀的知识管理软件是不够的, 它只是提供了辅助的便捷的工具, 知识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建立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 然后, 在此基础上, 结合企业业务, 制定知识管理制度, 之后以知识管理软件为技术支撑来展现。

(3) 认为知识管理只需要几个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有些企业选择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由专门的少数人员完成知识管理的工作, 实际上, 知识管理遍及企业业务的全过程, 涉及全员的每一个人, 需要全员参与, 孤岛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是无法完成知识管理任务的。可以说, 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4) 认为知识管理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知识管理是一项长期的, 循序渐进的工作, 因而不能够在短时间马上看到效益, 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如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的销售人员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制作出营销方案, 可以帮助企业的维修人员更快了解别人的解决方案而提高维修效率……

3.2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与实施建议

烟草行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 应引入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2.1设立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归口管理部门

随着企业的发展, 成立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归口管理部门是必须的。其职责就是要带动企业的内外部知识的流转, 在分离的知识孤岛之间铺路架桥, 通过企业的内部网络和知识管理软件建立起良好的流通渠道, 协助企业全体人员整理知识并设计知识运转的流程, 以便使企业成员顺利的获取所需知识。可以说, 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归口管理部门是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 通盘考虑企业知识效能的。

3.2.2宣传知识管理理念, 营造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建立学习型企业

对知识管理理念、方法进行宣传学习, 使企业各部门及员工意识到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明确知识管理并不只是知识管理部门的事, 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的, 需要企业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贡献。知识的获取、选择、生成、内化、外化直到效能的产出, 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所以, 在知识运转的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3.2.3对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规划设计

在避免以上提出的知识管理误区的基础上, 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做长远的规划和布局, 确立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规划目标。从多个角度出发, 考虑企业管理决策、员工岗位技能、企业知识规范、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从多个层面出发, 考虑战略规划、业务、技术等多个方面。

3.2.4建立企业知识分类编码体系标准

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是正确识别知识对象的特征并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 而对知识进行清晰分类是知识管理实践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 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 从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和过程分析着手, 构建科学的知识分类管理模式, 形成相应的编码标准。

3.2.5构建知识管理系统, 形成知识库

在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实际,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 形成知识库, 满足企业对文档管理、隐性知识有效转换为显性知识, 知识在企业工作流程中流动、知识的决策支持等需求。实现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与应用、知识创新过程的循环。建立知识地图, 员工可以通过知识库进行学习, 知识推荐、知识订阅、知识搜索等。

3.2.6建立并落实知识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业绩评价和奖励等) 促进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过程。实施知识管理关键在于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为了让知识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价值, 需将知识贡献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 最终实现知识管理建设的全员参与, 建立一个知识型管理的企业, 让知识管理真正落地!

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利于烟草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对于全行业建立“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学习型企业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摘要:21世纪, 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知识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 实现企业对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通过分析, 探索知识管理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并提出了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烟草,信息化,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庆海, 夏敬华.知识化生存[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5.

[2]张俊明.浅谈知识管理, 煤矿现代化[J].2006 (1) .

[3]奚建清.知识管理教材[M].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4]王振强.知识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 http://www.jy90.com/html/2008-02-22/IA02229177.html.

[5]郭强, 叶继红.论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 http://www.chinacv.net/web/lw/13/yulew_9599.htm.

[6] (英) 萨尔坦.科马里.有效的知识管理[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4.

[7]夏敬华, 金昕.知识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

[8]陈先来, 杜方冬, 李后卿.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J].现代情报, 2002 (7) .

[9]罗川.论现代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 (4) .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3

一、典型案例回放

2013年12月,某企业就其2012版企业信用报告关联企业的信息问题向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提出异议申请,否认与其信用报告中“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一栏中3家关联企业的关联关系,称这种关联关系或从未存在或早已结束。我部在受理了该企业的异议后,对这3家关联企业进行了逐一核查,发现这3家关联企业均为高管人员关联,其中2家为财务负责人关联,1家为法人代表关联。由于该企业无专职的财务负责人,其财务处理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账,因此,在其贷款卡申请表中填报的财务负责人为所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同一注册会计师做账的另2家企业展示在“关联企业”信息列表中。而法人代表关联主要是由于该企业法人曾担任另一家企业总经理,后虽已辞掉总经理一职,但由于这家企业多年未进行贷款卡年审也没有更改信息,所以仍表现为关联信息。

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部主动告知企业可选择的异议处理渠道、方式与结果,妥善解决了相关问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当前关联企业的信息来源、展示及存在问题

(一)关联企业信息来源

目前,企业征信系统中关联企业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征信中心采集的、借款人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贷款卡发放、年审或信息变更时所提交的借款人基本信息。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上报的信贷业务数据。三是征信中心采集的诉讼信息等其他信息。

(二)企业信用报告中关联企业信息的展示情况

目前企业信用报告中关联企业信息的展示分为高管人员关联、投资关联、出资人关联、相互担保、担保人关联、集团母子关联和家族关联7大类关联关系。在每一大类的关联关系下,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关联关系,如高管人员关联包括法人代表关联、总经理关联和财务负责人关联3种不同的关联关系。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关联企业信息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征信系统中,借款人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贷款卡发放、年审或信息变更时所提交的部分借款人基本信息无法得到有效验证,如高管人员中法定代表人信息可以通过法人企业营业执照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来验证,但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信息却只能依据借款人填写的申请表内容。另外,部分企业在不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的时间段内不办理贷款卡年审或信息变更业务,这些贷款卡状态为“暂停使用”的企业信息其准确性更是大打折扣。

2.关联企业认定标准不尽合理,可能引起风险提示预警过度。辖内商业银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报告显示的高管人员关联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与本文前面的典型案例基本一致,由于中小企业无专门财务负责人,只要是由同一注册会计师做账,即显示为高管人员关联。这种将财务负责人作为企业间关联标准的设置不尽合理,容易造成关联企业风险提示预警过度。

3.企业信用报告中的关联企业信息展示较为模糊,增加了基层人民银行异议处理的工作量。2012版企业信用报告中关联企业信息只展示到大类关联关系,如法人代表关联、总经理关联和财务负责人关联在企业信用报告中都展示为“高管人员关联”。因此,当客户对关联企业信息提出异议时,基层人民银行首先需开展调查工作,明确其关联类型,才能开展异议处理工作,不仅增加了异议处理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4.关联企业信息不够全面,还需进行深层次挖掘。目前,关联企业信息来源有限,仅限企业征信系统内部信息,还不包括中小企业子系统中的中小企业企业主信息。辖内商业银行反映,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后,部分企业虽在“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一栏中未显示关联关系,但其经营地址、电话、传真等信息相同,进一步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关联关系。关联企业信息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优化新版企业信用報告关联企业信息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管理,构建数据质量保障机制

建议不断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相关功能,关注中小企业子系统建设,加强与工商、税务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与实时联动,建立数据验证反馈长效机制,达到推进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一方面有效发挥企业信用报告在促进信贷业务发展、防范信贷风险等方面作用,另一方面从源头减少或避免企业征信异议的发生,切实维护信息主体权益。

(二)细化关联企业信息展示,进一步增强企业信用报告关联查询效果

建议在企业信用报告中的关联企业“关系”一栏展示基础关系,使关联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可在对相关企业关联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一目了然的树形结构图展示其关系,并对结构图内存在不良信贷业务、欠息、资产剥离的关联企业进行标注,提高商业银行关联企业风险识别度,增强企业信用报告应用成效。

(三)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完善关联企业信息

企业信息化应用调查报告 篇4

一、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并通过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使各层次的人们了解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效益。

今天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也越来越多的被各型企业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以达到一个有竞争力,有效率的信息化企业目标。

二、现状

国内企业的飞速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助力,现如今已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已过半数,企业信息化满足了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扩大销售能力、保留并发现客户的企业需求。与此同时,政府也为企业营造信息化的良好气氛。不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还有较大差距,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希望每一笔投资都带来收益或效率方面的提升,对于信息化的投资来讲,因担心投入过高,收效却与预期落差过大,尽管在有贷款的情况下而不愿意投入。

三、企业信息化应用

如今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已十分广泛,且不说国外如沃尔玛一类的超大型企业,我国几家国际化大的型企业就早已成功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应用,为各企业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如:联想1984年开始,一个仅有十一个人,二十万投资的小平房。一步步改善和进步,这是从基础发展到高端的过程。从对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到ERP应用以及对该系统的创新和改善,再到电子商务核心部分(CRM、SCM、PDM)的设计和创新。联想的进步是惊人的,净利润比信息化之前同期增长了136%,高于当年净利润的涨幅近一倍;平均交货时间从十一天缩短为5·7天,存货周期大大缩减,财务结账日也由二十天缩短到了1天。联想走在了一条企业信息化的道路上。他没有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发展成了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国际化企业。

上海百联,国内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形成了相对稳健的、以超市零售、建材、电子商务流通行业为基础的产业群,物流产业链以及企业外延产业。借助互联网办公室imo提供的企业即时通讯、协同办公软件,百联集团成功建立了专属管理的内部沟通、通讯和协作平台。实施两个月,取得了有效提高内部员工之间工作效率(近20%),大幅降低话费(近40%)、出差费用(每月减少30人/次),加强内部沟通管理(人员流动率减少5%)的显著效益,其借助互联网打造了产业链高效沟通平台,实现了对合作伙伴沟通和协作的整合,提升了百联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

再如: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之一,一级开发资质。为实现集团和下属分公司、项目公司的高效协同工作环境,复地集团引进泛微e-cology协同办公系统,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电子一体化的、覆盖复地集团的、统一的现代化办公协同平台和企业信息门户,以满足复地集团跨时间、跨区域、跨部门的集团化协同办公要求。应用的两年内,取得了行政事务、合同审批周期缩短80%、项目成本节省10%以上、工程效率提高23%、售楼处理周期减少18%等一系列明显的效益。

无疑的,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好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了设计的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也保证了设计质量;降低了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能及时的获取客户的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同时加速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更实现了二者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这些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样,有很多的大公司也由于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失策而受到损失。失败之处却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系统与产品的不匹配,有的是因为软件公司的失误殃及池鱼,也有的是因为各公司的内部原因造成的结果。

就如:双汇集团,在面对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就理所应当的想到了要用企业信息化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于是当时双汇的老总毅然决然的决定了与一家知名的EPR公司签约。系统安装工程正要进行时,却遇到了巨大的阻挠。因为这公司的系统虽好,却与双汇的经营模式很是不匹配,强行安装会造成很大的一笔开销不说,还会使系统升级等操作变得十分繁琐,于是这使工程继续下去变成了不现实的事。

所以如果产品不匹配,再好的系统也无法获得成功的信息化,投资大不说还无法带来收效。

如:哈尔滨医药集团(简称哈药)下除了上市公司哈药股份所包括的9个生产工厂和两个商业公司外,还有13家非主体企业。偌大的摊子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按照基层员工的讲法是“老板信息化决心已下”。哈药决定立马上ERP项目,哈药ERP项目首期工程计划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像哈药这样还没有开始上ERP系统的大企业,1000万元投资计划只是一个起点,厂商们更加看重的是后面的利益,因此,竞争异常激烈。2001年10月,利玛击败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承包商。哈药与利玛正式签订的协议总金额高达700万元,项目实施服务费用为370万元左右。协议还规定,利玛除参与哈药ERP实施服务之外,还将负责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半年之后,该项目正处于敏感时期。哈药的ERP实施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利玛和大股东光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实施方利玛副总经理蒋明炜与60多名同事集体哗变,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奈之下,整个哈药ERP项目也被迫彻底停顿下来。我想,这不正如诗中所说的:“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再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于成立不久时,开始着手MRPII项目的设备,目标是实现全公司订单、生产、库存、销售、人事、财务等的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益,增进企业经济效益。投资计划开始后,由于中法合资的性质,法方总经理和专家在决策层中起决定作用。他们照搬法国标致的模式,决定搞MRPII,设计网络使用20年。早年企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企业信息网,又已实施了比利时MSG公司的MACH7财务系统,也开始实施零配件销售管理系统SMS。总投入在2000多万法郎。假如路子走对了,网络应该发展得很成熟。令人遗憾的是,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的企业信息网事实上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主系统十几个功能模块,已经启用的仅有非生产件的库存管理模块MHF,不到该软件内涵的十分之一,1993年后就没有多大进展;MACH7财务系统仅完成凭证录入、过帐、对帐、关帐等功能,报表只能用微机处理;PMS人事系统准确地说只是一个数据库,只有输入、修改、删除功能(没有查询),报表及各种统计均靠微机进行。整个来看,投下巨额资金,网络的效益却与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甚远。

这也说明了,企业信息化固然是好,却不要盲目的去应用,一定要适合自己的状况。成功的例子也许无法模仿,但一定要借鉴他人的失败之处,来增加自己的筹码。

四、展望

我认为当前的企业实施ERP是否成功,不完全决定于技术。现在无法规避软件公司方导致的项目风险,而在软件企业的并购时,被并购公司曾实施过的项目又无人负责与继续维护,这是迫切需要改进的。政府应该加强管理。

政府同时也应当更加积极地多鼓励中小企业,消除其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顾虑,以使经济更加的发展,也更便于管理。

还有由于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广,需求各异,厂商的很多通用方案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需求与供给错位。还需软件公司的个性化开发设置。

五、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神速,其技术日新月异,以目前趋势看来,企业信息化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将在企业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存储、显示、分析、处理各个环节和信息技术装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企业信息化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将直接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2)设计开发和试制过程虚拟化

实现虚拟产品研制,避免实际图纸设计与印制、实际模具试加工以及各种高成本的试验投入,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研制成功率,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

(3)生产和服务柔性化、敏捷化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先进智能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的动态重组,从而实现完全按订单和用户要求的柔性化、敏捷化生产和服务,提高企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利润。

(4)电子商务将得到全面普及应用

(5)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并行化

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有先进的企业理念、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与之相配套。企业正朝着扁平化组织、并行化运作的方向发展。

(6)企业决策支持系统高级化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5

目录

一、业务发展现状——业务发展停滞..........2

产品整合不紧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解决方案........2

产品功能欠缺,缺乏真正能切入企业工作流程的核心应用..........2

二、业务症结所在——整合松散,产品乏力............2

目前的整合方式并不适合.................2

产品急需加强................3

三、业务发展道路.....................3

短期策略——使用STK卡工具整合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3

长期策略——等待省公司开发ADC标准化产品.........3一、业务发展现状——业务发展停滞

产品整合不紧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无限商机仅仅是通过一个网站的形式来对集团标准信息化产品进行整合,旗下的信息化产品仍然是单独受理、单独计费、单独使用,这种松散的整合并不能给予标准信息化产品以更高的使用价值。因此目前无限商机所提出的行业解决方案并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所接受并使用

产品功能欠缺,缺乏真正能切入企业工作流程的核心应用

综观小区短信的主打产品,移动办公助理、掌上通讯录、会议通、小区

短信等产品的业务功能,我们会发现在大多数产品的使用中,移动公司依旧扮演的是通道提供商的角色而非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从业务功能来看,目前无限商机项目有整合的集团产品功能都还在企业日常事物通知、企业日常沟通等企业外围应用上,真正的企业核心应用如企业销售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的方面却没有一个信息化产品可以较深入的涉及,这种在产品功能上的欠缺直接导致了企业,特别是占漳州企业多数的制造类企业对无限商机产品使用热情低下。

二、业务症结所在——整合松散,产品乏力

目前的整合方式并不适合目前无限商机的整合方式无论从产品的业务逻辑还是从企业的使用感受上都不是最适合的方案,为了能更完善的提出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整体应用于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去,必须寻找一种以实物为依托的整合载体,在方便企业使用的通过业务的互相补充影响在现有产品条件下给用户更良好的使用效果。

产品急需加强

为了更能结合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以及集团公司ADC体系的建设思路,无限商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必须开发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如移动OA、移动进销存、移动财务等产品。

三、业务发展道路

短期策略——使用STK卡工具整合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

对于目前发展不利、新产品开发又遥遥无期的情况来说,首先应该要做的就是对整合方式进行整顿,对标准信息化产品来说,STK卡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工具,通过它可以将一些基于短信与WAP技术的信息化业务加以整合,如移动办公助理、行业信息发布平台、掌上通讯录、手机邮箱、甚至是企业版飞信整合在STK卡内,根据每家申请企业的行业特性而企业需求设计不同的动态菜单,以STK卡作为一个使用媒介与一个行业解决方案载体来推广标准化产品,同时为之后将要推出的ADC标准化产品的整合打下技术基础。

长期策略——等待省公司开发ADC标准化产品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6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总体上来看,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规模、层次和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认识不足和操作乏力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两大难点。因此,消除误解、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是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我们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研究。其间,组织参加了多次研讨、座谈会,组织了两次问卷调查(分别以专家和企业领导为调查对象),实地考察了北京、天津、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十多个省市、数十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调查报告。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上市、服务节奏日趋加快,导致产品生命周期大幅度缩短,企业生命周期也随之发生变化,时间成本成为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成本要素。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任何一个企业都将面对来自本行业、本地域以至世界级企业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也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自己的潜在客户。从竞争内容看,客户需求决定企业生存,以最好的质量、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完善的服务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分析、转化、开发、引导、实现用户需求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竞争焦点看,信息资源在战略意义上比物质、能量资源更加重要,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信息竞争力,即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最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竞争手段,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当前,大力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时期,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可以说,没有企业的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

----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许多已经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规划自己的信息化蓝图,我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细胞,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国民经济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信息化建设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反过来也要求企业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深层次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差距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而我国企业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的特性使企业超越某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可能。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一般企业与先进企业使用同等水平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缩短工业化过程。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为标志,我国企业信息化从7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有个高潮,90年代进入了新的阶段。发展过程中,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原国家科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及各产业部门做了不少推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实践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基本认识普遍提高,重视程度相差较大。随着体制转轨,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

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使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新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效益好的企业、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的模式各异。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中,MIS、MRPⅡ、CIMS、JIT、Intranet/Extranet等在我国不同类型企业中均有表现;从开发利用手段看,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全套引进等多种形式并存。

----信息化成效反差较大。由于存在认识水平、重视程度、管理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效存在很大区别,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调查表明,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

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从实践看,我国许多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竞争力,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确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从企业实际出发,利用成熟技术,一把手原则、上下齐动员,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企业为主、多方支持,重视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等等。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限制了信息化功能的发挥,有的直接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这些问题主要有: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欠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服务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成本太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企业得不到应有的信息资源支持;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薄弱,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改制跟不上;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等等。

汇报人:XXX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7

4月29日, 广东省档案局在广州召开企业档案信息化学术报告会暨建设项目和企业档案信息化应用技术演示会。

国家档案局经科司王岚副司长作了题为“必须跨越的巅峰”的档案信息化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省档案局副局长、省档案学会理事长李士智主持。王岚副司长的报告以大量翔实的资料阐述了长期以来人们在电子档案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国外对电子档案的态度和观点, 还列举了许多外国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具体事例及案例, 指出了应对电子档案管理挑战的思路, 他强调档案信息化任重道远, 但是面对的是无法回避的挑战, 也是档案事业中必须跨越的巅峰, 只有主动应对, 接受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档案、整合信息资源, 跨越信息化巅峰, 档案工作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在企业和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应用技术演示会上, 《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彭万里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 对课题的目的、内容及创新、成果形式等做了图文并茂的介绍。随后, 广州市微柏软件有限公司、清华紫光、珠海泰坦等软件开发公司演示了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云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演示了本单位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情况。

企业信息化行业报告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防范

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财务报告信息非常重要。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财务报告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了解,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假如财务报告信息难以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生产的真实情况,就会造成企业管理者不能真实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财务报告信息失真是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的一种现象,主要控制措施还是企业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分析

下文将从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等8个方面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一)内部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内部环境,同时,内部环境也是避免财务报告失真的的核心因素,对实现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是内部人在实施控制管理。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对会计人员进行施压,对财务报告弄虚作假,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失真;另外,企业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也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的失真。

(二)目标设定。企业管理者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必须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目标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企业管理者对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进行识别之前,就必须制定好发展目标。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包含在内,目标使命与风险偏好基本一致。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在制定目标时就没有做好科学分析。

(三)事项识别。在企业完成设定的发展目标时,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复杂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就要认真分析识别哪些内部与外部事件能够影响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对风险和机遇进行区分。风险是指具有潜在的对企业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企业管理者就要对其评价同时科学决策,机会是指具有潜在的对企业有积极影响的事件。企业管理者要把机遇设定到企业发展目标或企业发展战略中。

(四)风险评估。企业为掌握自身所存在的生产经营风险,并及时进行解决,务必要建立风险可辨认机制和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风险发生的如何发生及产生多大的影响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前提,必须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存在审计风险和会计风险,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错误的信息,影响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导致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损失,这就是因为对风险没有进行科学评估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五)风险反应。企业管理者完成风险评估后,就要制定不同的方案以应对不同的风险,一定要把风险、企业能够承担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强的风险反应方案,保证企业没有偏离设定的发展目标,进而有效的杜绝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政策与程序两个要素,其中政策是对应该做什么进行了规定,政策所产生效果就是程序。企业一定要制定生成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内部控制活动政策与程序,同时要严格实施,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处理依据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了企业的原始凭证,但是同样也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这是由于我国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财务规范等存在某些缺点,会计人员可以自由选择财务报告方式,就会导致财务报告在某些方面失真;在财务报告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为了别的目的,会在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不一样的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在客观方面存在失真现象。

(七)信息沟通。构建沟通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流程的全面和畅通。如果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混乱繁杂,就会影响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客观审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影响企业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影响正确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进一步发展。

(八)监督。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完整系统,是对企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无论在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在制度的执行及评估环节,必须进行科学的监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程序不断完善与发展,效果更加明显。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通过持续监督,保证在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各级管理者之间有效落实风险管理。

为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合适的进行了设计、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企业管理者就要依据相关标准定期评估本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管理者提供评估报告。投资者依据评估评价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效性有多大。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有权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能够持续良好进行,因此来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很多实践表明,企业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财务报告信息失真,有效减少财务报告信息失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莉萍.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舞弊防范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09(01)

[2]李世双.浅谈财务信息化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产业.2011(05)

[3]徐耀琪,杨洪洲.浅议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4]曹慧杰,任廷武.浅谈会计监督中的内部控制[J].黑龙江财会.2002(09)

[5]周光俊.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J]. 四川会计.2003(04)

上一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调研分析下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及名著导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