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写作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学社写作

文学社写作 篇1

二活动目的:一次展现青春梦想的舞台,一次情感宣泄的写作,一场坚定信念的大赛。为了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倡导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的良好学习风尚,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给那些想写、能写、会写的同学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并为城建发掘更多的写作人才。

三活动对象:面向全校同学。

四报名方式:1二楼取款机旁(11号至15号,中午11:40到12:30,下午16:10到17:00)

2.向各班班长报名

3.到团委办公室报名

4.发送短信到***报名

5.报名需注明班级,课室号,.姓名

五参赛地点:b栋b201(团委办公室旁)

六参赛时间:xx年4月21号(星期四下午14:30到16:00 限时90分钟)

七活动单位:策划主办方:校团委 新蕾文学社

赞助单位:、okjingying网

九 比赛流程:1.通过海报宣传。一张贴在二楼,一张帖在饭堂

2.通过广播站,记协,校编辑部宣传报道

3.通过宣传单到各个班级宣传

十 比赛规则的说明

(一)参赛者 1 参赛者提起十分钟进赛场,进赛场后需保持赛场安静和整洁,不可随意动赛场内物品稿纸,草稿统一发放,笔自备参赛者有问题可举手提问,请求解决,不可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参赛者

4、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参赛者如果多次无理取闹,有意打乱比赛进程,取消参赛资格

5、参赛者进入考场请将手机关静音;切忌用手机搜索相关资料

6、参赛者不可中途离开考场,除非已完成比赛,离场后不可再考场外逗留比赛过程中团委纪检部成员会巡查纪律

(二)评审文学社成员初审,社长处再审,最后专业指导老师终审审稿时将会封闭参赛者的班级姓名以及相关资料本次比赛绝对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性质进行

十一 奖项

一等奖1名80元+证书

二等奖2名各50元+证书

三等奖3名各20元+证书

十三 经费预算:

1.稿纸+草稿以及其他费用80元

2奖金:240

3合计:320

十四 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细节

1活动负责人要维持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维持活动秩序

2比赛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要在比赛开始之前说明

3接待服务工作要细致到位

4活动会场的布置要清晰了然

5活动过程要互相配合团结合作

十五 活动负责人以及主要参与者

新蕾文学社所有成员 参赛者 其他协助社团

十六 后期总结及相关事项 比赛结束后,清洁赛场干净,保证赛场物品不流失各个部门做好总结,并建档留作资料保存下来,望各部门干事接此通知后积极准备,积极动员身边爱好写作的朋友同学参加进来,争取把活动办好办拍照做纪念留档以备校刊资料

十七 比赛需要的题目保密

文学社写作 篇2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文学写作,差异

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精神创造行为, 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社会作用。它包括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 这两种形式的写作都是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思维的产物, 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世界的领悟, 都是一种创造精神产品的活动, 都有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们有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面, 同时, 作为两种不同的写作系统,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表现在写作目的、思维特征、作者特点、对真实性的要求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两种写作的差异性进行阐述。

一、写作目的不同

应用文写作是指为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传递某种信息的一种写作活动, 它直接为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服务。应用文写作追求文章的实用性和功效性, 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比如, 公文阅读, 阅文是为了办文, 办文是为了办事, 主要在于行动, 在于立见成效。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工作运转的过程中, 公务应用文可以起到组织、指挥、协调、沟通的作用。

文学写作的冲动来源于作家对自然、宇宙、人生和社会的体验、认识和感受。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深刻的体会, 激发了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 有再现生活、创造语言艺术作品的需要, 这便有了文学写作。在文学写作的时候, 作家们并不期许从文学本身获得某种直接的现实利益,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审美创造的满足。如果说文学写作也具有某种社会功利的话, 那么, 这种功利目的也是宏观的、久远的、非直接性的。文学有一种“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思维特征不同

应用文写作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 是以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为特征的思维活动。应用文写作讲究事实为依据, 法规为准绳;讲究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讲究材料观点相宜, 因果对应。在应用文写作中, 无论是写公文、计划、总结, 还是写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 都要围绕说明具体情况——分析客观实际——提出解决问题, 这个逻辑思维过程来展开。所以, 应用文写作是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

文学写作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的大脑自觉反映客观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运用观念形象 (意象) 加工感性形象, 从而能动地指导实践, 创造物化形态的思维活动。在文学写作的形象思维过程中, 作者经过形象感受、形象摄像、形象储存的初级阶段和判断加工、形成意象的过渡阶段, 最后进入联想、想象、造象的高级阶段。文学写作以情感人, 通常采用象征、拟人、比喻等手法, 创造出一个个意象, 形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意境。如在《离骚》中, 诗人屈原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象征他高洁的人格和追求美政的理想, 诗人还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 运用神话传说, 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

三、作者特点不同

应用文写作的作者具有群体意识的特点。应用文的写作主旨常常不是作者主观意志或情感的流露, 它会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要符合领导决策部门或约稿单位的要求;其次要受到政府现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约, 受到具体情况、群众意愿及行为规则的制约。在应用文的写作中, 简单的毋需采访与体验, 可跟据需要随时 (填) 写, 复杂的则要深入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和图片, 只有在充分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才可动笔。比如一篇公文的写作通常要经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诸多环节的斟酌、推敲、检验才可完成。所以应用文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较少渗入个人感情色彩, 它客观地反映事物本质规律, 代表着一定部门或一定范围的群众意见。应用文写作, 除了其中的私人文书之外, 一般是代表群体, 即单位和组织写作。公务文书要加盖公章就是例证。

文学写作的作者具有个体意识的特点。文学写作是自觉性与自发性需要的统一, 是创作主体追求情感形态的自我实现的结果。文学作品大都是作家个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的反映, 熔铸着作家个人的主观情感, 主观色彩较浓。作者的主观因素, 诸如世界观、理论水平、思想深度、基本修养等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风格及艺术价值。文学写作是一种创作, 十分强调独创, 重视作品的艺术特质、个性特征, 不能“千篇一律”。

四、对真实性的要求不同

应用文写作讲究生活真实, 即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据等, 都必须精确无误、真实可靠。如果所写的文章依据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 引用和表述时不得发生出入和偏离。应用文的写作决不允许丝毫的想象和虚构, 否则不仅涉及到作者的道德品格, 影响其声誉, 而且作者本人还可能因此而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应用文中所使用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不得从利害关系出发对事实真相加以改变和隐瞒。因此, 应用文写作在反映生活方面要求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文学写作追求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真实, 作家可以根据一定的创作思想, 调动一切生活经验, 遵循生活情感逻辑, 运用形象思维, 通过虚构和想象塑造艺术形象。文学作品可以不受历史真实的束缚, 它讲究的是思想、情感和心灵的真实。郭沫若曾说过, 科学要“实事求是”, 文学则要“失事求似”。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里有一段《雷电颂》, 作者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 写得激情饱满, 塑造了屈原爱国者的完美形象, 演出时感动过成千上万的观众, 但却决不可能出自历史上的屈原之口。所以, 文学允许虚构和想象, 没有虚构和想象, 文学作品则会黯然失色, 缺乏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红.应用写作和文学创作构思的差异[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8) .

文学评论的写作 篇3

文学评论的对象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出来的文章。文学评论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深刻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文学评论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议论文,它必须是在读的基础上发表评论。

技法指导

写文学评论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研读原作,把握丰富的材料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深广,必须认真反复地研读作品,才能把握丰富的材料。把握丰富的材料还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观点、写作动机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别人对该作品的评价等。

二、要有真知灼见

我们写文学评论时,应力求入木三分,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对作品要有自己深刻的独到的见解或感受。评价时,我们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三、分析与评论结合

在写文学评论时,我们要对原作进行严谨、细致深入的分析(包括鉴别、比较、探寻、阐发等),进行准确判断,进行合理引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而评论就是对作品的全部或局部的成败、优劣及其实质的意义发表明确的意见。

四、重视写作技巧,讲究语言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范畴,往往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作的总的看法。概述文字时要简练,并显示出强调之处,使之与后面的评论相照应,相配合。

五、布局要巧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篇完整的文学评论应由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1.引论,又叫引言、引题。引论或说明选题的背景、理由、目的、意义,或引出论点。

2.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写作时要调动必要的论证方法,采用必要的表现技巧,对论点进行严密的、科学的论证。本论一定要有理有据,层次井然,富有逻辑性。

3.结论,是文学评论的结尾部分。通常有两种写法:一是对本论的论证结果进行科学概括总结;一是对论证的有关问题进行必要说明或补充。

现场文题

请细细赏析下面的诗歌,谈谈你读后的感想。可以从品析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角度着手,写一篇赏析性文字;也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扩展开去,写一篇小评论性文章;300字左右。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范文示例一

一棵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松”,最终成长为“凌云大树”。时人的“不识”,其实就是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的写照。综观历史,有多少不为人注意的“小松”差点被埋没!出身卑微的蔺相如,若不是赵国无“可使报秦者”,又怎能有完璧归赵、位列上卿、与名将出身的廉颇“为刎颈之交”的机会?世人若仅将目光投向鼠目所能望见之处,则思想必将禁锢,思路必将堵塞,良材必将埋没。待到凌云大树长成,方愕然惊呼:“咦!哦!……”殊不知,出身蓬蒿中的轻微卑贱身份并不能阻止大树的茁壮成长。同理,英雄不问出处,重要的是坚强,坚持,坚忍!而目光浅陋者,可以赧然矣!

点评

读诗歌,写感想。题目给了考生选择的机会,而作者选择了相对更难写的拓展性的小评论文。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的精神内涵,而作者抓住两个“凌云”及“不识”“始道”,准确把握住了杜荀鹤要托的“志”,从而由物及人,由自然而社会,并以出身卑微的战国名相蔺相如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体现作者深刻的思想认识。

范文示例二

凌云的巨松,也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瘦小可怜,被埋没在“深草里”。但它不低头,而是“刺头”。这一“刺”字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而今渐觉出蓬蒿”,“出”字显示了小松由小变大发展变化的情景,是未来“凌云”的先兆。至此,诗人不禁感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能说明有眼力;小松尚小,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远见。然而世俗之人又有多少具有这种“识”的能力呢!诗人杜荀鹤出身卑微,少有才华,然無人赏识,怀才不遇。这首小诗体验深切,精练传神,充满理趣,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读之意味深长。

点评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 篇4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部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两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文学剧本的写作格式 样本 篇5

文学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础,由剧作者完成,是未来电视剧的框架,对未来电视剧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等作出明确规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况下每集电视剧的长度加上片头片尾播映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写成剧本大约一万五千字到两万字之间,包含的场景多则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则十几个乃至几个场景。也有较长的,如最近播映的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每集长度达九十分钟以上。有些系列短剧,每集长度不过二十多分钟,写成剧本也不过六七千字左右。

在对剧本的要求上,剧作者与导演视角总是有所区别,剧作者往往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剧本有更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导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剧本的情节和结构,讲究视觉效果,其文学色彩在拍摄中往往会被剥离开去,剧作者与导演对剧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两种文学剧本样式,一种偏重文学性,另一种则偏重镜头感。

1、偏重文学性的剧本

特点:

(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阅读的文字读物。

(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3)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内容暗示出来。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后。

伦敦,泰唔士河畔,码头上。

冬天的伦敦,细雨中,浓雾渐渐散开,但湿气还是时时扑面而来。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着深灰色长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着礼帽,衣领也都翻立起来。他右手挎着一把长柄雨伞,左手捧着一束鲜花。一旁,站着刘叔和,也是一身御寒的衣着。

一会儿,一辆黑色小车驶近,停下,陈西滢从车窗内探出头来,抬手向徐志摩打了个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车停好。”说完,小车慢慢向停车场驶去。

停好了车,陈西滢向着徐志摩、刘叔和走来。

徐志摩: “来,来,西滢兄!叔和,这位就是陈西滢先生,说好了今天介绍你们见面的。”

刘叔和走向陈西滢:“久仰,久仰!志摩早就说了,您是大名鼎鼎的吴稚老、吴稚晖老先生的外甥!”

陈西滢: “叔和兄的大名,我陈西滢也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相识,十分荣幸。”

徐志摩: “好了好了,都那么客气做什么?以后,大家还要互相关照才是。”

刘椒和: “我们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 了。

不,这话不对,志摩的家眷一会儿就到,他不算沦落人了,不与我们为伍了!”

2、偏重于镜头的剧本

特点:

(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无可读性。

(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

[示例二]

(1)校园(外 日)

俯看,浓郁的树木,古色古香的建筑。

越过大片树林,看见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杨柳依依。

湖畔的长椅上,相依相偎的恋人,埋头读书的学生。

对面,几幢红砖大楼,由远而近。

(2)机房(内 日)

齐雪竹坐在电脑前,专注地看着着电脑屏幕。

细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跳动着。

屏幕上出现一行行英文字母。

齐雪竹看着屏幕低声念着。

字幕:齐小姐:我们已于4月16日收到您寄的电子邮件,您在信中回绝了我校给您提供的入学机会及奖学金,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祝您好运……

齐雪竹呆呆地看着屏幕,抬起双手,插进自己头发里,摇着头,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语:天啦,这到底怎么回事……

声音越来越大,在大楼里回响。

(3)教室(内 日)

萧锋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在我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包含了中国人全部的道德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别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说……

呼机的响声。萧锋住口,皱着眉头往下看着。

台下,学生们回头看着,目光集中一个学生身上。

学生满脸通红,低头把呼机关上。

萧锋淡然一笑:譬如说,假如你是个老师,此刻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是你,那你肯定不希望听到这种声音。

教室里又响起了呼机声。

萧锋停住嘴,皱起眉头,看着底下的学生:谁的呼机?肯不能关掉?

学生相互看着,有人摸出呼机来看着。

萧锋神色严厉:把呼机都给我关掉!

有学生笑着:老师,是您的呼机!

萧锋伸手往腰间一摸,把呼机拿出来看了看,尴尬地笑了笑:哦,对不起!

学生们看着萧锋,哄笑。

(3)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作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风在尖声呼啸,宛如鬼啸。远景。小男孩匹普沿着河口岸边跑来,他沿着弯曲的小道跑向摄影机,摄影机用跟摇镜头拍摄。小道旁边竖着一个把犯人尸体示众的绞架,匹普经过绞架时抬头看了一眼。渐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着一束冬青枝,爬过倒塌的石墙。当他从墓地和老坟旁边走过时,摄影机跟着他摇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块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摄影机继续摇拍——现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坟前,风还在呼啸。匹普拔掉一棵凋谢的蔷薇丢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后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坟顶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树枝的折裂声。

(二)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

亦称导演剧本或导演台本,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将电视剧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的一种剧本。

导演对文学剧本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将未来电视剧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诉诸文字,就成为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项目。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电视剧全面设计和构思的篮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它有利于保证摄制工作的计划性。

我们把[示例二]改写成分镜头剧本,从中体验一下两种剧本的不同差异,也可看出编剧与导演不同的视角。

(三)完成台本

关怀底层弱势群体文学写作 篇6

-----被贫穷扭曲的人格

在我们都没有注意的角落,活着那么一群人,他们终日为贫穷所迫,他们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他们敏感,脆弱的好像一张薄薄的纸,一捅就破。他们用过度的自尊来掩盖自己的自卑,最终,难逃人格扭曲的惨剧。不幸的是,肖冰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梁晓声笔下的肖冰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的贫乏令人发指,几十年来只有肖冰一人考入大学。有着那样的家乡,他上大学后的贫苦生活也可想而知,为了赚钱,他去黄山背过客,为了省钱,他去学校图书馆偷过书······贫苦的环境,人生的际遇使他变的性格古怪,愤世嫉俗,包括像作家自己这样见识广经验丰富的人都难以对付他的咄咄逼人,只好小心的避开。而作为肖冰女朋友的索瑶,她钦慕肖冰的才气,对有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的肖冰有种特别的感情。她同情他,崇拜他,她为了他不惜失去了自己,她委曲求全,一次降低自己的姿态,竭力帮助他。她把同情误以为爱情,用一条爱的枷锁把自己束缚,在不知不觉间把肖冰当做自己的责任背在身上。而肖冰,人格已经扭曲的肖冰,因为索瑶始终处于比他高的阶级,他便把自己内心对社会的不公与不满发泄到这个一直守护他的女生身上,他会在索瑶生日聚会时突然失踪,享受使索瑶担心尴尬的快感,他把自己的就业责任完全交给索瑶,并把自己找不到工作的现状怪在索瑶身上。他自杀了,索瑶也在内心深深地自责中疯了,毁掉了自己本来一片光明的人生。故事的结尾令人唏嘘,在梁晓声无声的注视下,肖冰的骨灰被朋友护送回了贫瘠的家乡,也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卧铺。

文学社写作 篇7

所谓细节, 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 或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也是文学的底蕴。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细节”上多做文章。这是因为细节是有力量的, 它不是浮光掠影的浏览, 是流连忘返的关注;不是空洞虚无的说教, 是盈盈可握的真实。细节让肤浅走向深刻, 让枯燥走向生动, 写人则如见其人, 写景则如临其境。

一、细节创造典型

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文学首先是一种“感官的艺术”, 作者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必须借助于形象思维和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还是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形象, 其共同特点都是具体性与可感性的和谐统一, 其典型价值都是在“细节经营”中得以凸显。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典型的细节描写, 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学习。例如,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啪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文中描述了儿童眼中生机勃勃的百草园, 所呈现的景物全都是具体可感的细节,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愉悦。

出色的作家奉献于读者的形象, 即使是极平凡的细节, 都具备魅力张扬的典型性。如孔乙己穿着长衫却是站着喝酒的, 奥楚蔑洛夫“变色”之前要先摆弄一下大衣, 鲁提辖给镇关西的三拳各具风味, 高老头每吃一块面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等, 无须面面俱到的大笔渲染, 寥寥数个细节就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

二、细节凝练个性

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时对文学典型的敏感性。它是以“鲜明的个性描写”作为前提, 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 而非“那一个”。最能体现“这一个”的还是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往往能揭示人物的灵魂, 刻画出鲜明的个性。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 对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一细节颇有代表性:

自此, 严监生的病, 一日重似一日, 再不回头, 诸亲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 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走近上前道:‘爷, 别人都说的不相干, 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 忙走过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 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 总不断气, 直至挑去一茎才放心死去。这一典型细节深刻具体地展现了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爱钱如命的个性特点。

婴宁也许是《聊斋志异》众多狐女中最让人喜爱的一个。蒲松龄这样描写婴宁:

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 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 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 犹掩其口, 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 咤咤叱叱, 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曰:“此王郎, 汝姨子, 一家尚不相识, 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 女复笑, 不可仰视。……生无语, 目注婴宁, 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 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 以袖掩口, 细碎步而出。至门外, 笑声始纵。

蒲松龄对婴宁的外貌并未做大篇幅的描述, 但牢牢把握住了笑态细节:“隐有笑声”, “嗤嗤笑不已”, “笑不可遏”, “忍笑而立”、“复笑, 不可仰视”, “女又大笑”, “笑声始纵”。一路笑来, 一路笑去, 一个可爱迷人的妙龄女郎形象已跃然纸上, 笑吟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三、细节催发想象

中小学生不乏想象力, 但生活想象力还须提炼为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的形成总是由细节发端, 衍生出更多和更大的细节, 从而撑起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巴尔扎克提出:“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大量的思想。”具体可感的细节虽然“袖珍”, 但可以积聚大量的能量——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能量。

例如, 一篇题目为《枯树·世界》的考场作文写道:“窗外那棵枯树已不知挺立了几个春秋。焦黑的树干, 扭曲的树枝却无一例外地指着苍茫的天空, 我常会想:也许是一场大火烧焦了它的躯干, 或许一道闪电夺走了它的青春……”“我浮躁的心开始沉淀。那棵树, 它从未逃离, 那些指向天空的树干, 就是它的坚强。春天, 周围的花为它带来芬芳;夏天, 火辣的太阳向它挑战;秋天, 它不必经历落叶时的哀伤;冬天, 洁白的雪为它换上新装。这棵树, 它从未想过追求新的事物, 却拥有了整个世界。”文中描绘的事物无不打上想象的印痕。因想象的神奇, 枯树似乎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因细节的渲染, 枯树才有动人的力量。任何好作品都是想象与细节结合的产物, 所谓“半爿花上说人情, 一粒沙里看世界”。

因此, 想象离不开细节, 想象因细节而精彩, 细节因想象而丰富。当学生的想象力与恰当的细节有机结合, 就有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细节孕育真情

学生习作不乏矫情和虚情现象, 重要原因便是细节的缺失。人物内心细微的感情变化, 须借助于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特征, 情感的抒写才显得自然生动, 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一篇文章如果拥有几处细腻描绘的细节, 就能激起读者感情的潮涨潮落。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两个细节: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 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 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 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 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

曾有过好多回, 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 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 她就悄悄转身回去, 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母亲对残疾儿子的忧虑、担心和牵挂, 在这两个细节里得到充分表现, 母爱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又如, 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的女人月夜在院中编织苇席, 水生回来对她说:“明天我到大部队上去了。”此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震动了一下”, 这一细节暴露了水生女人的心灵震动。她虽然不是那种扯后腿的女人, 但听到丈夫要到大部队去打仗, 内心感情的激荡也是难免的。她对丈夫的爱、依恋、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 尽在这一“震动”的不言中。

五、细节决定成败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 一切情节都已加工, 这时, 再前进一步, 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古往今来, 作家们总是潜心捕捉各种美妙的细节, 熔铸成一篇篇作品, 细节决定了它们的得失成败。

咸亨酒店里, 孩子笑声中, 他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不多也”。通过细节, 鲁迅把孔乙己的穷酸气和迂腐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刑场上, 面对同胞惨遭杀戮, “老栓也向那边看, 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 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 向上提着。”通过细节, 鲁迅把一群“麻木的国民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屡遭不幸, 走投无路, 她捧着手中的空碗, 拄着开裂的竹竿, 垂着木刻似的脸, 转着间或一轮的眼珠。还是通过细节,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仿佛就愣愣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车站送别, 为儿买橘, 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细节的雕琢, 朱自清创造了一个读者心中永恒的父爱“背影”;马车上, 她拿出了一个大提篮, 把两只子鸡、好些点心、好些梨子和四瓶鄱尔它名产红葡萄酒, 慷慨地分给大家吃。可没隔多久, 其他的旅客都在大吃大喝, 她却独自坐在一边。通过细节的对比, 莫泊桑让身份卑贱的羊脂球反衬出那些贵族们的灵魂卑贱……

直觉、塔布与文学写作 篇8

不知是不是因为直觉和本能愈晚近愈被推重,梦越来越成为文学几近公开的隐秘来源,甚至有人奢望,梦可以直接就是一个作品——“如果能有一种梦,梦中的我写好一首诗、一篇文字或者一篇小说,那么有多好,我只要醒来时一字一字抄下来就行了”a。声称能够把梦平移到纸上的写作者,也几乎立即会被认定为某种特别的天才。不必知道莎士比亚说过,“我们是用与我们的梦相同的材料做成的”b,写作者在某些时刻可能都会暗暗期盼,不用经过艰难的思考、时常的中断和反复的修改,作品便已自动完成——使用的仍然是我们自身的材料,跟来于现实的没什么不同不是?

不管梦是对日常精神压抑的释放,还是对清醒时思想冗余的消化,我们大体上都容易相信,“梦是人对自己的松手,一种彻底的松手,大概正因为这样,我们往往相信,梦暴现出某个,或某些‘更真实的我,赋予它一个深向的意义,一个诸如认识我自己的睿智意义”c。随着弗洛伊德的流行,如下的判断几乎被确认为常识: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被可恶的理性强行管制,只好在梦里流露出自己更本质更率真的一面,从而接近了某种更原始、更具活力、更不受拘束甚至更有时间来历的东西。现时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变形的怪兽,残缺的人体,黑暗的人心,无序的生长,失控的欲望,放纵的狂欢……差不多都跟梦的释放有关,“这也许才是梦最富意义的地方,我指的是,一种几近不可能的自由,一种取消白天世界种种界线的自由”d。

不管取消了多少界线,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莎士比亚说的相同材料,到底包括哪些呢?是不是梦和现实都来于心灵的图景,如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所说?人的心灵塑像,是多头怪兽、狮子和人三种形体长在一起,人们外在能看到的,只是这一联合体“人形的外壳,看不到里面的任何东西,似乎这纯粹是一个人的像”e。诸多写作者缺乏洞察,是因只看到人形的人心,看不到塑像里面的幽微,等于抽去了其中本有的怪兽和狮子,人难免平面刻板,缺了特殊的精气神儿。说到这里,有人或许要迫不及待地断言,只有把多头怪兽和狮子释放到纸上,艺术和文学才可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些能把在梦中释放出狮子和怪兽、并落于纸上的人们,将被指认为时代英雄。

原始的、野性的、未经调理的人性姿态,有益于让文学作品保持活力,把过于柔腻的优美变换为某种庄重的崇高,涤除现代人身上趋于病态的孱弱。不过,这种未经约束的人性原始状态,仍然有其风险,一不小心,原始的兽性将露出可怕的獠牙。一味放纵和加强多头怪兽和狮子的力量,会“让人忍饥受渴,直到人变得十分虚弱,以致那两个可以对人为所欲为而无须顾忌”,或者“任其相互吞并残杀而同归于尽”f。是心灵塑像中的人与两个精怪,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活力,而照现代过度思路经营的作品,释放出来的,往往是多头怪兽和狮子,那个看不太清晰的人形,只是现实里的行尸走肉,梦境里的浅淡阴影。我们从不少现代作品中感受到的气息奄奄,或者阳亢的反抗挣扎,差不多都可以看成对两个精怪的屈从或放纵。

未经驯服的多头怪兽和狮子,最终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横冲直撞的鲁莽,不管不顾的欲望。只是因为现时代对原始活力的过度赞许,才将这不加节制的欲望认定为人的内在本质。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身上会有两个趋向不同的自我,“一个是天生的对诸快乐的欲望,另一个是习得的、趋向最好的东西的意见。这两种型相在我们身上有时一心一意,有时又反目内讧;有时这个掌权,有时那个掌权。当趋向最好的东西的意见凭靠理性引领和掌权时,这种权力的名称就叫节制。可是,若欲望毫无理性地拖曳我们追求种种快乐,并在我们身上施行统治,这种统治就被叫做肆心”g。肆心会让人忘记属人的艰辛和荣耀,不是诱导人变得沉溺,就是刺激人变得残暴。

在苏格拉底看来,正确对待精神中三种力量的方式,是“让我们内部的人性能够完全主宰整个的人,管好那个多头的怪兽,像一个农夫栽培浇灌驯化的禾苗而铲除野草一样。他还要把狮性变成自己的盟友,一视同仁地照顾好大家的利益,使各个成分之间和睦相处,从而促进它们生长”h。“所谓美好的和可敬的事物乃是那些能使我们天性中兽性部分受制于人性部分(或可更确切地说受制于神性部分的事物),而丑恶和卑下的事物乃是那些使我们天性中的温驯部分受役于野性部分的事物”i。

或许有个问题需要提示,所谓“内部的人性”,显然区分于心灵塑像中的那个人形,是“人性中之人”,英文翻为“the man in man”,或“the human being within this human being”j。那个人性中的人,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反省中的人,从而赢得了对心灵塑像的培养权,自反而缩,几乎接通神性(感受到神性的限制,不正是对神性的接通?)。只有经由自省和教化而生的人性中之人,才有可能让心灵中的三种力量抟而归一,裁断狂简,归于彬彬,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如《庄子·人间世》说的那样,“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

这奇妙的隐喻另有个以显现的方式深藏的部分,即不管人、多头怪兽和狮子多么醒目多么耀眼,最终必然投射在人形的心灵塑像上。通过梦,人们释放了被文明抑制的活力,变化成各种动人或吓人的花样,如振奋时的攘臂或忧郁时的啸歌。那些活跃在人形塑像上的一切,跟梦一样,不会有“多出来的东西”,“最多,只是某些我们以为已遗忘的东西,乃至于某个更原初、更幼稚、更未经改善处理、更接近生物性的我”k。再怪诞的梦,也没有为那个本来完备的自己添减些什么,梦的意义,原不在内容的增加,“而是一个对白天森严界线的纠正和解放,通过相同材料的组合,以一种示范的模样、一种启示的模样,告诉我们,我们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可以不必然只此一途”l。

文学社写作 篇9

第十五届现场写作大赛

及校际文学交流会

及十四届写作大赛颁奖典礼

院社联天心阁文学社主办

2012年5月

卷首语

近期来,各高校活动井然有序,交流心得,感悟颇多,文以联盟结志友,谈笑风生论文章。五月,文昌阁文化苦旅一行拉开五月书香的帷幕,借此之际,我校将举行第一十五届现场写作大赛及文学交流会,特邀请各文学爱好者同聚一堂。

天心阁文学社自成立以来便以“文化不死,精神不灭,文

学永存,生生不息!”为宗旨。由此成为了一块荟萃校园写作爱好者、培育文学新人、传播文学知识的沃土。而社刊《为了》更是一本集文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杂志,二十六年来,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经历了十余次改版。此外,社内还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如:校内的写作大赛,文学讲座;校外与数十家文学社团的联谊等。

第十五届现场写作大赛及校际交流会和十四届写作大赛颁奖典礼

一、活动名称

“文学爱好者的处世姿态”——第十五届现场写作大赛及文学交流会。

二、活动目的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倡导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的良好学习风尚,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给那些想写、能写、会写的同学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并加强与外校文学社的交流合作。

三、活动宗旨

文化不死,精神不灭,文学永存,生生不息!

四、活动时间以及地点

2012年5月13号上午10点在一教202教室(写作大赛地点)和会议厅(文学交流会地点)

五、活动对象

工院全体学生以及外校文学社代表

六、主办单位

院社联天心阁文学社

七、活动流程

1、比赛前期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宣传部的作用,利用海报(2张)、横幅为主要宣传形式, 同时还要利用电子宣传栏全校展开宣传工作,做好动员参赛的工作,鼓励成员发动同学参加比赛。并且由文学社外联部、宣传部成员通知长沙市各大高校文学社邀请前来参加比赛及交流会。

2、校内报名时间于5月12日截止。通知邀请外校文学社参赛时间与校内报名时间同步,将由文学社发出邀请函通知。(摆台人员安排由李权负责,联系外校文学社由文学社刘丹负责)。

3、比赛之前由毛灿月老师拟定题目,题目不得外泄,由负责人谭玉姣严格保密及打印考卷。试卷在比赛前由文学社准备好,比赛时发放。参赛者最好自备用笔,(我文学社会准备备用笔,以防止参赛者未自备笔的情况发生。)另外,参赛者要写好姓名、系别、联系方式(外校参赛者要写好所在学校名),我们将密封装订评选作品。

4、比赛时限为2个小时,比赛时不得中途离场,但已完成作品的同学可以交给工作人员并离场,离场后不要在比赛场附近逗留、喧哗,以免影响其他选手进行比赛。比赛时请各位参赛者把手机关机或调成振动或静音。

5、文学交流会与写作大赛同时进行,地点在学院办公楼。由文学社负责人刘益新主持,并请文学社成员做好对外校文学社参加交流会的接待工作。交流会主题为:“大学里文学爱好者的处世姿态。”望各文友做好准备。

6、本次交流会增加第一十四届写作大赛颁奖仪式,各高校获奖人员及社团务必参加此次活动。由外联部刘丹联系十四届写作大赛获奖人员。

7、交流会结束时,请各高校文友在我社留言本上写下真心的留言以及合影作为留念。

八、工作安排

1、设点摆台人员、时间安排由天心阁文学社李权负责。

2、宣传横幅、海报由文学社宣传部负责。同时,天心阁文学社宣传部应做

好宣传动员工作。申请活动资金由文学社李权负责。

3、摆台所需要的帐篷、桌子由院社联准备。报名表、笔等物品由文学社准

备。报名时间结束后,将名单交给文学社李权,再由其将参赛名单整理出来。

4、文学社外联部须在校内报名结束前一天做好通知外校文学社参加比赛及

交流会的工作。

5、比赛开始时,由文学社编辑部登记各个高校参赛人员信息,记者站成员

负责比赛及交流会现场拍摄和新闻采写工作,并派人维持秩序。

6、比赛结束后,评审作品的人员、时间安排由文学社编辑部部长谭玉娇负

责。评选结果出来后,由天心阁文学社宣传部张贴喜报,外联部通知外校获奖人员,并于下一届写作大赛及文学交流会结尾时举行颁奖典礼。

7、外校文学社人员来校接待,由本文学社安排四个小组(每组两人)。

8、文学社交流会场地申请、摆台申请以及横幅申请由李权负责。

九、奖项及奖品设置

一等奖一名200

二等奖二名100

三等奖三名50

优胜奖五名

语言文学类个人简历写作 篇10

姓 名: 性 别 :
民 族:壮族出生年月:1988-11-25
婚姻状况:未婚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身份证  :语言文学类个人简历写作
居 住 地:广西 百色市
户 口:广西 -大新县
 语言文学类个人简历写作
身 高 :158体 重 :45
视力状况: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学 历 :本科目前月薪: 
毕业院校:百色学院毕业年份:
专业类别: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联系方式
求职性质 :全职薪金要求 :1600-元
职位类别1 :文职职位名称1: 
职位类别2 : 职位名称2: 
职位类别3 : 职位名称3: 
工作地点1 :广西 南宁市要求住房 :不提供
工作地点2 :广西 百色市离职所需时间: 0 天
行业要求 :不限
公司性质 :不限
9月至7月 在百色市红鼓摇健身中心工作,职务:舞蹈助教
工作描述:该工作是我在校的兼职工作,主要协助舞蹈主教进行教学

209月至年10月 在百色市靖西县新圩中学工作,职务:语文教师、代理班主任
工作描述:主要进行语文教学和管理班级,在生活、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此期间,因为积极向老师学习,积极锻炼自己,对工作、学生负责,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个人评价
本人为人处事一贯以诚实守信、勤奋努力、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为原则,具有团队精神,并敢于接受新的挑战。

诗歌文学或非理性写作 篇11

我认为:诗歌是文学之源,诗歌是文学体载的母体。

由诗发展到词,由词发展到曲。诗词曲里的故事,又演变成小说。而故事之外那些感叹的部分、抒发的部分又演化成散文(这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渊源)。诗歌是文学之源:在有这么多文学形式的今天,应该看作诗歌不是减弱了,而是扩大了。

诗歌文学包括了诗人写的小说、散文、随笔等等。诗人的这些东西不同于那些日常所见的东西。因为,一个小说家写的小说、一个散文家写的散文里面含有过多的理性的东西,而一个诗人写出的小说散文,里面含有很多非理性的成分,这就是诗人与作家所写作品的不同之处。“非理性写作”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使小说、散文等文体得到延伸。比如,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他把短篇小说写成了史诗,如果没有非理性(即诗歌)他不会做到,这是他对小说的贡献,也是诗歌对小说的贡献。德国作家康拉德,他写的《黑暗的心脏》,应该也可以看作非理性(即诗歌)对小说的拯救,使小说达到极致之美。这部小说就犹如神的作品一样堪称完美。你可能读过很多小说,但那些小说并没有让你感到震撼,这是因为它们缺乏一种非理性的意料之外的东西,无法带给阅读者足够冲击力。

所以一个作家写作太理性了,未必是一件好事。他需要诗歌的营养。

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技巧的手法 篇12

一、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技巧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首先, 对于日益增多的各类新闻媒体来说, 如果不能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 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 运用文学技巧也可以使新闻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便于读者和观众了解新闻事件, 这也是新闻工作人士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当适当借鉴文学方面的技巧, 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抓住读者的视线, 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 进而提高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闻写作脱胎于文学写作, 并且有着其自己的特点, 因此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新闻写作注重的是对于事实、信息的传递, 文学作品注重的是情感的交流;新闻作品对于语言要求简洁干练, 文学作品则要注重语言美的塑造;新闻作品要求对事物的严谨叙述, 文学作品却可以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加工。因此在新闻写作中也要注意不能强行照搬文学写作的手法, 灵活活用才能发挥文学写作技巧的优点, 使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二、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借鉴文学手法

1. 标题对文学手法的借鉴

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新闻标题就是要概括出事件的主要内容, 引导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事件, 因此, 我们可以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使标题更加生动, 更加具有吸引力。

近来的新闻标题相对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 例如关于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兰考考察的新闻, 在腾讯网的标题是“兰考村民请习大大吃花生”, 成功勾起人们好奇心,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 新闻标题已经由原来的“新华体”改变的更具形象化, 更加吸引观众的阅读兴趣, 这正是运用文学手法所带来的新闻作品的生动性和可读性的增强。

2. 新闻主体对文学技巧的借鉴

2.1设置悬念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设置悬念的地方, 在侦探小说中经常可见悬念的设置, 新闻作品同侦探小说类似, 均是将读者欲知而未知的事件告知读者, 抓紧读者的心理, 在矛盾冲突之中设下悬念, 从而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引人入胜。但是在文学作品当中, 由于文章需要可以对事件进行艺术加工, 制造悬念。而新闻写作却不能对事件本身进行修改, 只能够抓住事件本身矛盾设下悬念, 对于新闻写作的悬念, 只要能够使事件的表述更加清楚鲜明, 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就可以了。

2.2抓住特点

新闻写作如果只注重写事件的“共性”, 就会失去自身的“个性”, 从而使文章千篇一律, 毫无特色。新闻作品要想抓住特点, 就要捕捉事件所独有的信息, 并且准确地转达给读者。因此, 如果能在繁杂的事实材料中, 找到那些特点鲜明, 形象生动, 能够准确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事物, 并且在写作中将其表现出来, 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新闻写作中, 抓紧细节描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些地方如果能够进行良好的运用, 也可以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例如在近期腾讯网国内新闻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兰考考察的报道中, 抓住老人在门口请总书记吃花生这一细节, 通过老人的回忆中语言的描述, 生动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情形, 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 使读者身临其境, 有一种极强的艺术魅力。

2.3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在文学中, 要想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修辞是不可少的。同样, 在新闻写作中,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使读者对事物印象更加鲜明, 使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现场感, 引人遐想。要想在新闻作品中运用好恰当的修辞手法, 就要对新闻工作者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首先, 新闻工作者要注重语言文学上的学习, 在遣词造句上力求简练准确, 同时又要求生动形象;其次要在生活中注意寻找灵感, 生活中的语言应用更加贴合群众的意愿;最后, 新闻工作者对文学修辞要注意综合运用, 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

同样在上文总书记兰考考察的新闻中, 有这样一段话“刚下过一场春雨, 兰考县张庄村的麦地绿油油的。村头黄河大堤旁, 柳树已吐出嫩芽。”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 表达了当时村民的心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三、结语

新闻作品要想获得读者的好评, 就要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运用文学技巧。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 在生活中注意对语言的运用, 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学修养, 才可以使新闻作品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刁康.突破新闻写作的思维定势[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6)

[2]艾丰.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简笔[J].新闻与写作.2012 (02)

[3]张源正.新闻转轨与新闻写作的改革[J].新闻知识.2011 (10)

上一篇:调入人员自我介绍下一篇:团工作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