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调研(精选9篇)
一、基本情况
诸城市辖13处镇(街),208个社区(1329个自然村),总人口10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7.34万人。我市从2005年进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10处,其中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8处(其中水质净化处理的5处),联村供水工程17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885处,受益人口87.34万人,其中水质净化处理的受益人口29.2万人。2011年主要是扩大已建的农村水质净化处理的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规模,重点抓好新建墙夼水库、松原水库集中供水工程,扩大吴家楼水库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同时,抓好其他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解决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逐步实现新建农村供水工程在水质、水量、保证率各方面与城市自来水标准同样,逐步探索“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逐步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二、2011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城乡供水工作目标是:扩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完成吴家楼水库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开工建设墙夼水库、松原水库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全市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探索农村供水 “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良性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截至目前,20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待省发改委、水利厅和潍坊市发改委、水利局批复后即可实施。市政府设立诸城市农村自来水管理处为专管机
构,出台了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细则和农村供水工程维修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
三、存在问题
(一)供水管理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
我市目前城乡供水呈多元化格局,管理体制各异。城区供水由市政管理局管理,农村供水由市水利水产局管理。各自为战的供水体制和管理体制,导致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还难以做到资源的合理配臵。
(二)供水价格低,亏本运行
据调查,潍坊市所有县市区生活供水价格都在2.0-4.0元/方之间,我市的供水价格是全潍坊市最低的。致使供水企业亏本运行,很难形成良性运行机制。而且城乡供水价格不统一,阻碍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
(三)后续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水厂建设到一级管网、二级管网、三级供水管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瓶颈的制约,影响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四、下步打算
(一)搞好工程规划、建设及资金筹措
1、在工程建设上,采取“一延、二建、三改”的办法。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立足农村供水城市化、集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新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一延,即对我市已建成的八大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延伸主管网,辐射城郊农村。二建,即按规模效益要求,新建适度规模水厂。三改,对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镇处中心水厂进行改造,扩网辐射
解决周边农村。
2、在工程建设管理上,严把“五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管。二是严把项目审批关。三是严把设备材料采购关。四是严把工程质量监督关。五是严把工程验收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3、在建设资金筹措上,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坚持走“国家投入、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社会融资”的路子,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筹资、融资新格局。
(二)立足长效运行,强化供水工程建后管理
1、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实行市、镇、供水企业三级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各司其职的部门协调机制。由市政府落实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物价、电力、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起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大力支持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三是落实管理制度。搞好《诸城市农村供水实施细则》、《诸城市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和《诸城市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实施,做到依法管理。
2、完善经营体制。对农村供水工程通过采取拍卖经营权、承包租赁经营权等形式,将水厂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由企业法人,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实行企业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强化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增强水厂发展活力。
(二)强化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划定农村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建立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定期检测制度,确保水源安全、供水安全。三是抓好“两费”计提。所有
规模化集中供水单位都应按规定提取折旧和大修费用,保证工程维修和良性运行。四是强化人员、技术保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五是完善设施功能。确保新入户设施都具备方便管理功能,即“一个水表箱、一块防滴漏水表、一个加密阀、一个表后阀”,降低管理负担,确保水费的收取率。
1 内容和方法
1.1 调查方法
联合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办公室,对全市所有的14个乡镇4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状况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制作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消毒方式及设备运行、工程建设及人口覆盖状况、管理运营状况等5个方面,同时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
1.2 水样的采集与检测
水样采集与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要求进行,由专业人员按要求采集样品,水质检测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
1.3 检测项目
检测指标按照卫生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共检测分析19个指标,分别是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1.4 评价标准
地表水水源评价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Ⅲ类水质标准执行,地下水水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3]Ⅲ类水质标准执行,出厂水和末梢水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中《小型集中式供水利分散式供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所检18项指标中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水样为不合格水样。
1.5 质量控制
检测质量控制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要求进行。
2 结 果
2.1 水质监测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共检测44点的135份样品,包括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指标超标情况见表2。
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检测指标至少有1项不合格的样品有89份,占65.9%。不同类型水样检测结果中,地表水源水合格率最高,而地表水源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极低。地下水源与地面水源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1,P<0.05)。
依据表2不合格指标情况分析,所有不合格指标中微生物指标占62.9%,其中地表水源的出厂水与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中微生物指标高达87.3%,说明农村安全工程这种小型集中式供水存在2次污染的可能,必须加强消毒设施的安装和正常使用。此次调查中发现44个供水工程中完全处理的只有9个供水工程,消毒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偶尔使用。大部分供水工程已经配备二氧化氯自动加氯设备,但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重要理化指标的检测情况是:氟化物含量超标样品7份,偏高样品9份。锰含量超标14份,铁含量超标11份。硫酸盐含量超标的样品有10份。氨氮含量超标的样品有4份,含量偏高的有5份。说明工程选址时,一是没有考虑我市地下水矿物质含量较高的情况(由于应城市地下矿产和地热资源丰富,部分地方地下水源存在氟化物、铁、锰超标的情况),二是没有考虑工程周围的水源污染因素(部分工程周围存在养猪场、化工厂以及存在矿场污水直排的现象)。
2.2 水源保护情况
此次共调查工程水源取水点44处,调查结果表明,应城市安全工程水源主要有河水(漳河、富水河)、水库水(渔子河、短港水库、龙赛湖)、井水。地面水水源取水点均有初级过滤设施,周边植被零乱;地下水水源井口基本密封或在水厂厂房内,但周围环境还是较差,无有效管理,存在水源污染隐患。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多处水源地根本没有设立保护区及警示标志,部分水源地周围杂草丛生,水源地50 m之内存在建有厕所及畜禽养殖现象,极有可能对水源造成粪便污染。
2.3 工程运营管理
2.3.1 费用管理
截至调查日期,应城市已经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4处,设计受益人口19万人,现实际使用人口15.7万。工程管理方式主要有镇自来水厂统一管理、个人承包管理、镇村代管。运行费用的获得有3种方式:①收取水费能维持工程日常运营,水费构成有抽水电费+人员工资+维修基金;②收取一定水费,不能维持工程日常运营,由镇村补助或社会赞助保证日常运行;③不收取水费,完全由镇村补助或社会赞助保证日常运行。水费一般为每月1~2元/m3,人均年交水费130~250元左右。
2.3.2 管理人员结构
工程日常管理人员有村镇干部代管(15人)和专职承包管理(27人)2种形式。文化程度偏低,初高中学历的有29人,小学及以下学历7人,共有36人,占85.7%,大中专学历的只有6人。有专业培训经历的仅9人,占21.4%。设备设施运行及水质卫生的专业知识欠缺,运营能盈利的有17家,亏损的25家。
2.3.3 管理运营现状
44个工程目前运营的有43个,其中通过收取水费能正常运营的有17家,通过镇村补贴获社会赞助能正常运营的有12家,其他水厂的运营均存在不稳定因素,主要因素有:出厂水质不好导致水费难以收取或用户减少,管网系统覆盖人口太少致运营成本过高,管网系统铺设过浅致使破损严重。
2.3.4 项目持续性评估
44个已经建设完毕的工程,已经交接的有44个,工程交接后只有1/3的工程运行情况良好,1/3靠社会赞助或补贴运营,有1/3明显存在不稳定因素。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明显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
3 讨 论
3.1 完善工程卫生风险性评价
严格落实卫生部、发改委、水利部文件精神,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办法》对全市已建和在建的饮水工程开展全面卫生学评价与日常性管理。主要针对工程覆盖的范围和病区类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的卫生安全要求的落实情况,即工程卫生风险性评价;对建成前水源及建成后运行性水质进行检测分析。卫生学评价中的水质检测包括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
3.2 明确管理主体、制定饮水工程项目持续性运行可行性方案
由水利部门具体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卫生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为了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利用,开始实施时,建议明确管理主体,将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纳入管理组织,使之在工程建设与评价、可持续运行管理、人员安排、经费运作等有充分的权力协调与实施,严格按照规范,制定适用于应城地区饮水工程项目持续性运行的可行性方案。首先对水源水量和水质进行测定,对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评估,能满足规范要求时才开始实施。做到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经济技术可行,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
3.3 建立供水管理的长效机制
完善水处理设备和消毒设施,对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定人定岗,确保水处理设备和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转,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稳定而且符合要求。将饮水安全工程的有效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效绩考核中,保证制定有效地运行机制。
3.4 建立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网络
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文件要求,建议落实人员和经费,由疾病预防控制控制部门负责,不仅保证供水监测点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2次水质监测工作,而且保证有正常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期间的随机监测。
3.5 加强水源地保护
市政府在市发展规划中应该明确水源环境保护与改善的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障我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进步。特别是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的工程,建议由卫生部门做技术指导,工程所在地政府把饮用水水源划分为保护区,并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一切污染水源地水质的行为。
摘要:目的 了解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方法 对应城市14个乡镇4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及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测和调查,水质检验按GB/T 5750-2006方法,检测结果评价按GB 5749-2006、GB 3838-2002、GB 14848-1993执行。结果 检测样品135份,总合格率仅为34.1%。不合格主要指标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和锰。地下水源与地面水源样品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1,P<0.05)。结论 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令人担忧,引起介水传染病可能性大,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卫生监管是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调查,水质检测
参考文献
[1]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2]GB/T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3]GB/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S].
【关键词】管理经费;专业知识;技术
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了针对运行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随着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各地也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还扔面临诸多难题。例如,仍有部分地区对于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程建设标准低;部分地区水质也达不到饮用水安全标准;缺少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等方面等方面。加上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单个工程规模小、面广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要求仍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模式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分布广、形式多样、管理复杂,规模大小不一等重要特点。这些特点也据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总体而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根据供水工程特点、资金筹集方式和受益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第一,专管模式。专管模式即从供水源头到用户龙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这种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由县级或乡镇的自来水公司负责,专业化管理主要是由专门供水机构负责。第二,群管模式。群管模式主要管理对象是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采取单村或联村组织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方式具有产权明晰、管理主体实 、经营机制灵活与水费计收到位等特点。因此,较好地解决了供水工程管理 “缺位”及保证工程维修费等问题。第三,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分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总表以下人村人户的管道由村级供水协会或供水管理小组管理,而人村总表以上的工程及集中供水工程主管道由专业机构负责管理。这种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有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的优势。第四,自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户自建、有、管 、用体制,主要运用于几户或单户人家分散式供水工程,水利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指导,村民自己负责建设与管理,国家或村集体将给予一些资金或管材补贴。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建设标准较低、工程简易、维护管理较简单,因此,有效解决了小型饮水工程维修运行等问题。
2.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还不适应农村水利发展要求。例如,还有相当部分供水工程(尤其是小型村级供水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在工程运行管理期间各级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管理效益难以发挥,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有些工程配套维修频繁,重复建设现象较多, 造成较大浪费。
其次,运行管理經费不足。目前,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有专职管护人员与固定的维修经费,但建设资金问题缺少前期投入。水费到位率偏低,补偿机制也未形成,年运行维护资金争取不够及时造成运行,造成工程维护经费短缺,维护资金长期在财政部门滞留的现象,供水工程效益难以发挥。这些都与民生工程的要求不相符合。
第三,管理队伍比较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绝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管理中管理队伍也比较薄弱,而且多数只配有兼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较少,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力量不足。此外,村级供水工程相当部分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村民管理,缺乏专业管理养护和运营知识,而且这些管理人员大多数年纪较大并且文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不强,不能熟练地使用净化与消毒设备,导致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到位,低效运行。
第四,村级供水工程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从大多数地区情况看,多数工程尚未制订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有相当部分小型村级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够规范,水资源论证、现场勘测等前期工作不到位,运行管理中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的设施简陋,未按规程要求操作;有的未按规定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影响供水水质的稳定性。
3.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策略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水费财政补贴制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上都是争取国家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农民自筹资金建设。建议国家出台有关要求地方,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督促地方政府尽快建立农村供水公共服务体系及水费财政补贴制度,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真正做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让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大优惠政策力度,降低供水成本。制定优惠政策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小水厂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及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专项资金。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税费减免等方面按照“多予、少取、 放活”的原则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推行管网延伸扩户,提高经营收入降低供水成本。
第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基层管水队伍服务水平。增加基层供水管理人员,开展管水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发挥乡镇配置的专职水利人员作用,使农村管水员逐步熟练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基层供水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地水务部门组织成立管理机构负责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的专业化管理,建立一支技术力量过硬的管理队伍,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农村供水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使管理人员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去,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饮水安全氛围。通过宣传学习不断提高农村村民的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自觉维护饮水工程。另一方面,水利、卫生、环保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开展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宣传等多元渠道和手段不断提高使农民群众自觉保护水源的观念。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营造良好的饮水安全氛围。
农村饮水安全工是一项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取、水质不洁、水量不足和供水保证率低等状况的益性系统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而其运行管理成为广大农民群众饮水是否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不断提高现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良性机制,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实现建成的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科]
【参考文献】
[1]邓沐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
[2]裴志华,徐成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J].宁夏农林科技,2012,(05).
告
7月底,市政协副主席xx带领提案委员会和经济企业界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视察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石梁、汊涧、釜山等地自来水厂和自来水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以及釜山水库备用水源地,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情况的介绍。在实地察看、听取通报的基础上,与会委员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之前,我市农户供水以分散式为主,普遍存在苦咸水、水质污染严重、供水量不足等问题,根据XX年普查结果,全市农村不安全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80%。自XX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到XX年底,全市共完成各类供水工程81处,其中:新建地表水厂6处、机井集中供水工程27处、管网延伸工程计48处;新增供水能力3.9万m3/d,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1.65万人,完成总投资1.78亿元。
XX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基本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关键一年。本,我市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8.16万,涉及7个镇、32个行政村、449个自然村及集中居民点;计划新建管网延伸工程6处14个供水片,投资4080万元。目前,6处管网延伸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总工程量的80%,基本达到省、xx市的序时进度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缺乏合理规划。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期是以上级每年计划解决的不安全饮水人口为依据,各镇街大多是通过集镇小型水厂,实施管道延伸,完成下达任务。目前,全市农村共有水厂58个且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致使工程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相差很大。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先实施的工程,很难与新一轮规划相衔接。
2、饮水安全难以保障。农村及集镇的大小水厂主要由个人承包或买断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不同程度存在水质不达标、水压低、水量小和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水质检测不够规范,虽有自检设备,但检测能力有限,且没能全部按要求使用。安全生产漏洞大,一些水厂厂区、生活区没按标准隔离,有的甚至没有围墙。水源水质存在隐患,大部分饮用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地附近的农业、工业污染也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饮用水源质量。同时,县市级水质监测中心没有成立,水质监测缺乏常态化。
3、工程运行投入不足。目前,依靠收取水费能正常运 转的水厂仅有几家,且主要是依靠企业用水弥补。其他大多数水厂,由于入户率低、售水量少,基本处于亏损状况。一些水厂能勉强维持运营,主要依托收取的新增入户材料费,但随着工程延续,新增入户不断减少,这些水厂终将难以为继。
4、水质监管主体不明。目前,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住建部门负责农村水厂的规划与日常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源监测,卫生部门负责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价格部门负责制定管网配套费和水费价格指导政策,而入户安装和管理则由乡镇人民政府与水厂共同负责。这些部门和镇街政府看似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遇事容易推诿扯皮,水质监管常态化机制难以形成。
三、意见和建议
市委、市政府已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全市“十大工程”项目,提出力争到XX年底,实现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工作难度较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工程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镇街也要 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做好行政区域内农户安全饮水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针对农村饮水入户率低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要根据我市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和各镇街实际,做好规划。依据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分类分批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议全面整合水利资源,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农村现有自来水厂进行整合,可采取由政府按市场价收购或统一并入管网作为供水网点保留使用的方式。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依托城镇管网向农村幅射,逐步形成集中连片供水体系,尽可能实现农村饮水与城市同网、同质、同价。
3、多措并举,保护水源。建议各镇要将大中型水库作为水源地。对作为水源地的水库,要建设铁丝网、监控探头等保护设施,安排专人看护。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保护水源水质制度;对工业相对集中地区的供水要考虑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染水源的畜禽养殖要重点整治;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把好水库水面集中开发准入关。加强水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对造成危害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卫生防疫部门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饮用水质的日常监管,定时公布水质数据。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乱倒垃圾、不随 便处理人畜粪便。
4、多元筹资、加大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公益事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尤其对大型饮水工程,要多方争取国家、省市惠农政策和资金。各镇街可以通过土地出让等形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予以支持。要尽可能降低门槛,在征地、青苗补偿、入户费、管网对接、电费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做好工程建设的后续投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做好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前的各项工作,7月21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0mm,蒸发量达2000mm。尽管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被誉为“塞上江南”,可是仍有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质差,浅层地下水含氟、砷、细菌超标,不能作为饮用水。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发挥了良好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按照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等四项饮水安全指标评判,2009年底,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50.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65.2万人的77%。就目前看,我市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网体系,推行了农村规模化供水,试行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供水入户。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管理体系,由各县市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人饮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供水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据测算,平均水价在2元/立方米,户均月水费支出在1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中资公司开展的饮水安全中期评估显示,我市农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6%。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四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提出了年内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以显示市委政府“保障民生、惠及群众”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今年确定了9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批复解决24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5万人,改善提高饮水标准9万人。已下达批复开工建设的四项工程是贺兰洪广常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宁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灵武梧桐树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灵武郝家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2万人,饮水受益人口18.9 万人。批复总投资88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75万元,自治区财政投资1062万元,剩余4309万元由银川市和各县市区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目前,贺兰、永宁、灵武的4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三区和贺兰县习岗人饮项目也在积极协调下达批复,8月5日前全部开工建设。
兴庆区大兴镇塔桥村饮水安全工程被列为市政协今年的1号提案,在市水务局、市自来水公司、市建设局、兴庆区的 共同努力下,目前,从六盘山路延伸至长塔路的管道埋设基本完成,往东由兴庆区水务局负责的长塔路至塔桥村管线铺设工作,待人饮方案批复后,即可招标实施,预计9月底完工。市自来水公司承诺,该工程完成后,村民用水实现同网同水质,并给予一年的优惠水价。一年后实行同网同价,按照供水标准服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项目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一是饮水安全项目解决的人口从15万人增加辐射受益人口到24万人,这其中增加的资金不仅有国拨资金的缺口,还有市、县两级配套的资金缺口和农户自筹资金,这笔缺口资金在预算中是没有的。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移民吊庄地区群众拿不出足额的自筹资金,其它县市区的贫困户、特困户的自筹资金难以落实,成为自筹资金缺口的重点。同时,吊庄群众和贫困户今后的水费也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工程的不可预见费较大。管沟开挖时需要占青苗,破坏现有的柏油(水泥)路面,挖断部分地埋电线光缆,恢复路面、线路以及青苗补偿的资金无处落实。
(二)工程建设保障方面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复杂。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且前期需要协调供电、公路、铁路、园林、通讯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二是宣传动员难度大。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为自家手压井(地表水)使用方便,对集中安装自来水,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等靠要”的想法,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三是有的县市区政府财政困难,自筹资金难以落实。
(三)运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供水电价不统一。有的县市区执行0.478元/千瓦时的电价,没有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因电价高,导致水费高、水费难收缴等连锁反应。二是技术力量匮乏,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深入实施,三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工作需求,人员和技术力量成为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农民饮水安全,维护农民生命健康刻不容缓。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当前和今后,应着力解决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问题。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和声势,争取项目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让农民群众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力争年内完成市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大领导责任力度。各县市区应成立工作领导班子,具体落实领导、技术、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实施。三是加大水利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县乡水利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县市区水务局应利用农村供水管理总站成立之机,选配水利技术人员,同时,加强水利技术人员、供水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四是做好项 目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切实做好水质水量的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要严把“三关”,严格“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项目工程应开展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立项,更不能开工建设。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工程建设各个关口。三是严把交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之后报请项目法人单位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或返工。严格“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
(三)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一是改进资金管理方式。应实行工程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审签程序。二是加强资金统筹使用。由各县市区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三是实行定期审计。审计部门应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责其整改。
(四)妥善解决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的2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其中一部分是属 于改善型的。从以往情况看,饮水安全人口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不断涌现,有关部门应做好监测工作,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专题调研报告
武乡县水利水保局
赵 伟
武乡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调研
报
告
根据武学组发(2009)10号文件通知精神和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日程安排,4月1日至15日我对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目的
农村饮水工程是与广大农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0年以来,全县大规模开展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全县农村的饮水条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饮水工程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情况总结经验,寻找问题,为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效借鉴,拟对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地调研,重点对2000-2008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剖析,并根据剖析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基本情况
武乡县地处太行、太岳山脉之间,全县地形东西两侧高峻,中间低凹,境内峰峦重叠,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东部山区海拔多在1400m以上,西部地区海拔多在1300m左右,—
— 北部和西部海拔平均800-1300m之间,最低处800m。
县城内有蟠洪河、马牧河、涅河、浊漳北源干流四条水系,均属暴雨性山区河流,由于暴雨集中,河川径流多以洪水出现,暴涨暴落,季节性变化极为显著,洪枯流量相差甚为悬殊,清水流量小,常出现春旱和连续枯水年。全县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大体可分为丘陵平川区、土石山区、石山区和灰岩区四种类型。其中丘陵区面积为1390平方公里,平川区为200平方公里,蟠洪河以东的石山区和东岩区石裸露,很少有第四系地层覆盖,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6%。
全县14个乡镇,1个开发区,376个行政村,781个自然村,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572万人,农村人口密度118人/平方公里,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6.23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
武乡县属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气候寒冷,时间较长,1月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6.8℃,极端最低气温为-26.2℃,夏季较短,为时1个多月,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37.7℃,年平均降雨量549.8mm,但是年际间降雨量变化大,降水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冬季降水稀少,而夏秋二季则集中全年降水的大半,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4%左右,即使春季四、五月份,相对湿度也达5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较
—
— 少,霜冻期为9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为150-160天。
我县水资源总量为3.34亿m,拥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53亿m,其中:清水流量0.26亿m,地下水可利用率为90%,可开采量0.11亿m。现状开采量为400多万m,占可开采量的36%,其特点是西部地下水位浅,资源丰富,易开采,东部地下水位埋藏深,难以开采,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由于其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使我县十年九旱,水源奇缺,地表水少,地下水深,导致农村饮水十分困难,特别是蟠洪河地区的石山区和灰岩区石裸露,很少有第四系地层覆盖,加之近年来由于煤炭超采造成漏水严重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污水排放,致使该流域的近4万人畜饮水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当地农村的饮用水质量。
三、供水现状
经过详细的调查统计,2008年底,全县农村供水人数为154353人普及率为83%,吃上自来水的人口为151475人普及率为81%,其中集中供水解决107007人,单村提水解决47346人。
集中式供水现状
全县共兴建各类集中式供水工程91处,解决受益人口11.8万人,按工程类型,引水工程7处,解决0.286万人,提水工程84处,解决11.773万人,全县所有集中式供水工程均无水
—
—
333
33源净化设施。
全县共兴建大型集中供水工程7处,分别为:蟠洪河集中供水工程、墨镫集中供水工程、上司集中供水工程、广有集中供水工程、漳河集中供水工程、故城集中供水工程、窑湾集中供水工程,受益村庄达到397个,受益人口10.7万人,人均日供水量为30升,工程供水能力为1355.8吨/日,水价为2.4元/立米,除蟠洪河、窑湾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受到污染外,其它水源水质良好,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单村提水工程77处,受益人口4.7346万人,水源大部分为浅层地下水,水费由各村自行负担。
分散式供水现状
全县分散式供水人口共计53774口人,供水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为我县东部山区水源奇缺,人畜饮水基本为旱井集雨主要分布在韩北、蟠龙、洪水、墨镫4个乡镇,共41个自然村,4032口人饮用旱井水,水质较差,有不同程度的细菌超标。二种为我县中西部地区水源比较丰富,人畜饮水主要为大口井,大部分村一村共用一眼或二眼井,水质较好,无污染,但大部分村庄饮水不方便,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大有和丰州镇等乡镇大部分村民居住于山脊上,饮水大口井一般位于沟底的小溪旁。这类人口共有224个自然村,48627口人。三是无设施供水的村
—
— 庄,我县这几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溪水、山泉水大部分断流,而且许多山庄窝铺通过移民等都已迁出,因此我县直接饮用溪水坑塘水、山泉水的人口很少,只有4个自然村1115人,其水质直观较好。
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情况
面对全县特别是东部山区缺水的严重形势,历届县委、政府从解决生存危机,以水安民着手;从发展经济,以水富县着眼。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采取多种形式解决缺水困难。建国50多年来,国家平均每年用于人畜吃水解困的投资就达700多万元,到1999年底共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1037处,累计解决了6.99万人,1.21万头大畜的饮水困难,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0年武乡首批被省政府列为饮水解困重点县,广有集中供水工程为全县解困工程的重点项目。工程于2000年6月动工兴建,历时6个月,11月20日完工,2002年又进行了二期工程,两期工程总投资772.56万元,其中省补386万元,市、县、乡村自筹资金386.56万元。完成总工程量46.75万立米,投工36.42万个,解决了原广志、洪水、大有、贾豁、东沟等5个乡镇,108个村庄,2947万口人,8756头大畜,43319只猪羊的饮水困难。同年还建设了43处小型提水工程,共投入资金
—
— 866.67万元,解决了27037口人的饮水困难。
2002年是省政府实施三年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最后一年,我县又被省、市列为解困重点县,漳河集中供水工程为我县2002年的解困重点项目。该工程为一级提水,总工程量12.15万立米,总投资8.2万个,总投资393.42万元,其中省初197万元,市、县、乡级配套及自筹196.42万元。工程包括水源工程一年,提水站工程一处,压力管道11.1公里,配水管道60公里,调蓄水池4座,共计容积1600立米。同年还兴建了小提水工程30处,共投入资金590.42万元,其中国补资金289万元,该年共计解决19200人吃水困难。
2003年兴建了上司集中供水延伸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1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05万元,共铺设上水管道19700米,修建蓄水池4座,共1200立米,同年还兴建了小型提水工程27处,该年共解决了54个村,11466人的饮水困难。
2004年我县兴建了故城集中供水工程,该工程包括管理站一处,蓄水池1座,1000立米、输水管道32.8公里,工程总投资125万元,其中:省补资金90万元,同年兴建了小型吃水工程13处,该年共解决20个村,7850口人的饮水困难。
2005年共兴建各类小型吃水工程32处,总投资16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18万元,共解决35个村,6700口人的饮水困难。
—
— 2006年共兴建各类小型吃水工程35处,总投入资金38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70万元,共解决75个村,13100口人的饮水困难。
2000-2008年共兴建集中供水工程九处,各类小提水工程180处,共投入资金2573.09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332万元,共解决85353人,11774头大畜的饮水困难。
五、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情况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向管理要效益,是各项饮水工程达到长久受益的必由之路。在供水工程的经营管理上,我县基本上做到了产权明晰,主体明确,坚持“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做到了竣工一处,完善一处经营管理合同,国家补助农户为单位兴建的旱井饮水工程,由县政府统一发放井权证,受益户负责管理。单村兴建的提、引、蓄水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管理。集中供水工程企业管理,由县水利局设立农村供水总站,统一管理各集中供水站,各站通过竞争上岗,由水利员负责供水站运行,各供水站市场运作,供水收费,解决运行费和设备维修费。通过调查除集中式供水工程,水价统一核定外,其它工程均无统一水价,其水价只能负担电费,不能提取大修折旧费用。水费支出和水价当地群众都能接受。
—
—
六、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
1、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 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中,县委、政府为了把这千载难逢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依据这一宗旨,结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想办法尽量降低工程费用,使工程建设投资能减一点就减一点,能少一点就少一点,在工程建设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利用市场经济杠杆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一是在水源条件好且有保障、经济基础比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不单村解决。二是在人口居住分散、偏僻、边远、交通不便利的地区,以打旱井工程和单村提引解决吃水困难。
2、加大力度,严把质量,营造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市场氛围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广大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希望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效益,武乡县成立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领导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技术负责制,加强建设期的各项管理,达到营造饮水工程供水市场氛围的目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期间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择优选用造价合理的专业施工队伍,坚持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的完成一般性的土石方开挖,不花国家投资。严格执行施工合同制,所有饮水解困工程特别是集中供水工程开工前必须有完
—
— 善的施工合同及法人代表,特别是机房、蓄水池等关键部位要求更严,对一些隐蔽工程质量问题要求分段、分部位认真验收。严格执行管理制,工程建设中县水利局成立了技术组,对全县饮水解困工作进行指导并由一名领导专抓此项工作,每个乡也同时确立有专门技术责任人,特别是集中供水工程建立了有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三人施工的监理跟班组,一但发现工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责成施工队立即返工,并建立了工程质量追究制和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各个环节完善的工程技术档案,从而增强了领导、技术员和建设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把材料设备关,需要外采的机电设备和管道器材,则从厂家直接调运到工地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费用,能够就地取材的砖、石、沙子等,决不从外地拉运,从而规范了饮水解困工程的采供方式。
武乡县在实施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工程材料批量采购,加大农民投劳折资,公开招聘工队,合计可节省投资100多万元,不仅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相应减轻了农民负担。
3、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把饮水工程管理推向市场 一是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新水新价。每处集中供水工程竣工后,都由水利部门和物价部门核定了水价,明确了计
—
— 量收费,增强了水费透明度并公示上墙,让群众明白,接受群众监督,树立用水缴费新观念。变过去“福利水”为“商品水”,使饮水解困工程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提高工程自我更新能力。
二是制定和完善了供水站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收水费制度并醒目地写在墙上。明确告诉群众水管人员的具体职责和各项制度,将整个供水站的管理工作都臵于群众监督之下,堵塞了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同时县政府出台了《供水工程分级管理意见》,使饮水解困工程管护都建立在了有章可循的基础上,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是向管理要效益,扩大了供水市场,以市场经济推进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上武乡坚持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并重。实施饮水与产品配套开发,扶贫解困相结合,向厂矿企业延伸,向调产区域倾斜。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加大对工矿企业、乡村企业供水力度,实行供水商品化,完善有偿供水,通过多供生产性用水的办法来提高设备运行率,达到以水养水。如墨镫集中供水工程、窑湾集中供水工程、蟠洪河集中供水工程都分别承担煤矿、铁厂、镁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不仅增加了供水收入,而且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武乡县把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用于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从工程规划、建设到供水运行管理全部推向市场化管
—
— 理,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供水市场,实现了农村由“福利水”向“商品水”的转变,闯出了一条向管理体制要效益,向管理要稳定解困,以市场经济推行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七、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较少。近几年的工程建设表明,只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二是项目报批程序多且报批花用的时间较长,再加之工程都是当年批复、当年实施、当年验收,致使项目建设单位任务重、时间紧。建议在今后的项目中,加快项目报批进度,缩短报批时间,使工程批复尽可能下达的早一些,同时适当加大工程实施与验收的时间差。
三是工程设计受资金限制,工程设计标准低,自动化水平较低,对水源保护和入户设施投入不足,给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四是缺乏对管水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轮训、外出考察学习。管水人员综合素质等能力较低,分析管网明漏、暗漏的能力及处理管道一般故障、突发故障的技能不高,不能定
—
— 期聘请专家指导管理人员学习管网运行、水压监测、水质处理等技术措施及管理知识。
五是由于供水工程数量多,管网设施辐射村村庄庄,管理维护任务相当繁重。根据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进行定岗管理,而水费收入有限,因此形成了人员的大量需求与有限的水费收入之间的巨大矛盾。
六是用水户都安装了水表,但科技含量不高,有的群众长期扯条滴点用水,水表无法计量,有的采取多种方式窃水,多用水,少缴费,致使水表对口率较低,供水损失增大,供水成本高,管理单位运营管理难,亏损严重。
七是还有一大部分单村吃水工程体制不清,产权不明,使水费收入在支付电费和工作人员工资后,基本没有积累和盈余,提取不出大修折旧费。
八、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供水管理工作,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本着“管建一体化,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设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具体措施为:
一是以县供水总站、抗旱服务队为依托,成立农村供水管
—
— 理服务中心,下设规划设计组、施工维修组、督查组、收费组、财务组。今后凡是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之初,就让管理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竣工后,负责工程运行管理,把管理和建设融为一体;在水费征收上,实行供水总站统一征收,在水站管理费用,维修期支出上实行统一报销。逐步实现建设维修专业化;检查考核标准化,财务管理规范化,确保供水工程的良性运营。
二是把供水总站纳入事业单位。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把农村集供管理站纳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定岗、定编、定人、定工资,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稳定管理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现供水规范化管理。
三是建立村级小提水工程折旧费管理制度。把全县128处小提水工程按乡镇划片,在乡镇建立折旧费专户,由乡镇水利员监管,把小提水工程承包费、租赁管理费等资金纳入专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小提水工程能及时得到维修、养护。同时,要将收支帐目定期公布,接受村委、用水户及社会监督。
二00九年四月二十日
—
农村饮水安全关系着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直接关系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把甘肃建设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民乐县供水区饮用水现状
民乐县人饮供水工程于1997年建成, 水源为机井, 经民乐县疾控中心多次取水化验, 水质分析表明除感官性状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超标外, 其余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一级水质标准。该工程采用水塔供水、树枝状管网供水到户, 使得民乐县213个行政村均受益,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运行, 管网不同程度受损, 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㈠水量不达标 由于当时民乐县人口少, 原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增长情况。随着时间推移, 目前人均用水量标准较低、供水管网管径设计偏小, 同时随着民乐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专业养殖户的逐年增加, 目前水资源量已无法满足居民现状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㈡管网漏水严重 管网漏水是水损失的主要原因, 当时原设计主管均为胶粘式UPVC管, 随着多年运行, 接头多处漏水, 支管及街面管及入户管均为PE管, 钢制接头、承插安装, 现已锈蚀严重。近年来管网带病运行, 损失水量严重, 虽然经过多次维修,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网漏水问题。
㈢调蓄能力不足 调蓄能力是满足人口需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以民乐县民联乡张明村为例, 按照最高370立方米/天用水量的40%计算, 蓄水池容积应不小于148.0立方米, 但是目前水厂内仅现有容积50立方米水塔1座, 远远不能满足调蓄要求。
㈣计量设施配套不全, 不能按量收费 计量设施是饮水工程中最后一步, 也是最关键一步。良好的计量设施可以使得群众公平用水, 对制约浪费水至关重要。目前民乐县计量设施仍然配套不全, 不能满足按量收费的标准, 致使城乡居民节水意识差, 水量浪费大, 导致无法均衡分水。
二、民乐县供水区工程措施
㈠加大水源开发力度
工程设计以原水厂人饮机井为水源。成井时间为1998年, 成井深度300米, 成井时地下水位埋深240米, 含水层岩性为砂卵砾石, 富水性好, 透水性强, 渗透系数30米/天~50米/天, 影响半径80米~100米, 水位年变幅1米左右。安装32立方米/小时深井泵24小时抽水, 水位降深13.5米。地下水接受南部地下径流的侧向补给, 自东南向西北径流, 排泄以侧向流出为主, 其次为少量的人工开采。水源水质按季按月定期由民乐县疾病控制中心化验室检测检验。水质分析表明, 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一级水要求。
㈡提高供水压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住宅均按双层建筑设计, 最不利点用户的最小服务水头以12米计算, 用户水龙头的静水头按不宜超过40米控制。工程为集中式联片供水工程, 管材选用公称压力1.0兆帕的PE管, 满足水压要求。经实测, 水塔高程均满足用户需水水压要求。
㈢改善供水方式
由于乡村住户居住相对集中, 为满足居民用水安全, 实现有偿供水、节约用水。工程设计在村头供水主管检查井处架设计量精度较高的总表计量, 管理到村头, 按总表计量收费。由于工程水源水质良好, 调蓄设施充足, 计量准确, 居民基本能承受现行水价。故工程设计以24小时供水。
㈣供水工程方案选择
工程设计以原有机井为水源, 采用水泵提水, 水塔调蓄加压, 树枝状管网供水到户的供水方案。
㈤增强水源保护
农村饮水安全, 水质是关键, 保护饮水水源是保证。根据《水法》相关规定及以往饮用水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特制定以下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一是以机井半径100米的范围为卫生防护地带, 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知牌。二是在卫生防护地带内, 供水管理单位依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 加强管理, 确保水源的水质不受污染。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珍惜水的意识和保护水源的自觉性, 防止人为对水源的污染。四是加大机井周边区域植树种草的力度, 设置禁牧区, 保护和改善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三、民乐县饮水安全工程综合评价
㈠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吃水难、用水难问题 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后, 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农村饮水工程被当地群众称为“德政工程”“爱民工程”, 把饮用水称为“致富水”“幸福水”, 为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战略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㈡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逐步解决, 将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出贡献。将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 节省了人民群众为饮水而花费的劳动力, 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减少了群众饮用不安全水带来的危害, 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有效改善了民乐县生态环境, 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监理工作总结 一 工程项目概况
中和镇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位于扎兰屯市西南部45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22°36″,北纬47°36″,供水覆盖整个镇所在地。
该供水项目工程,可改善当地群众饮水条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该项目设计供水:4600口人,大小牲畜4000多头只。最高日供水量330m³/日,最高时供水量31.65m³/小时。二 工程项目组成: 水源工程:新打机井两眼,井径300mm,井深80m,配套深井潜水泵两台。2个单位工程,9个分部工程,145个单元工程。井泵房建筑两座,分别建设30m²,60 m²两座,设有办公室,工作间,消毒间等配套系统。
输配水管网总长约2700m。附属设施,闸门井,进排气阀门井,泄气排泥井15座。
电力配套工程:变压器1台(S11-50KVA-10/0.45KV),及相应配套设备。
三 工程项目主要目标
中和镇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285310.00元。单元工程为基础进行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工程质量应达到施工承包合同条件,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争创优质工程。四 工程建设综述工程项目组织
(1)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扎兰屯市水务局。
(2)工程建设单位:扎兰屯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处。(3)质量监督机构:和伦贝尔市水务局工程质量监督组。(4)设计单位:齐齐哈尔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5)承包单位:大庆丰富水利建安工程公司。
(6)监理单位:吉林松辽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扎兰屯市水利工程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李殿林
监理工程师:单富
中和镇饮水安全工程,以省际大通道为界,分为东西两个供水压。东侧:镇政府所在地,西侧:良种场。工程于2010年7月15日开工。(1)水源工程:钻水源机井两眼,施工方法为泥浆护壁,取完整岩心,下护壁管,白土密封。8月1日两眼全部完工。东侧井深80.24m,静水位30m,动水位45m,水量约18吨/小时。潜水泵20吨。扬程80m。西侧井深82.70m,静水位35m,动水位50m,水量约15吨/小时,潜水泵8吨,扬程100m。水质合格。
(2)建设水井房两座,东侧面积60 m²,西侧30 m²。建筑结构为砖混,彩钢,塑窗,防盗门,前面瓷砖,外墙刷粉红色涂料,铺地板砖。室内分别是暖气和火墙取暖。设有办公室,值班室,泵房,消毒间。变频控制器,照明,机电系统设备等安装完毕。(3)管道工程
管道工程于8月12日开始施工,三台挖掘机施工,四轮车一台送料。采取入户和干道分别施工同时进行的方法。当日开挖的土方当日回填,沟槽深度为3.1m,管材:主干道为PE管φ110,干道为PE管φ90,支道为PE管φ50.63,入户为PE管φ32φ25。管道总长:28454m,入户740户,楼房163户,土方量:143123m³,砌阀门井:12座。管材及所用材料均有生产合格证。五 监理工作内容:
监理人员对工程实施直至工程竣工及缺陷责任期结束各阶段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对所有相关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理。对施工阶段(含各类设计变更,工程变更与施工等),竣工验收阶段及缺陷责任阶段等的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及安全实施控制。对合同、信息、安全和文明施工进行管理,在工程实施各方面对内外的协调,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要求完善监理档案。
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理办法:审查工程计划和施工方案,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控制规范,标准施工,审查技术变更,控制工程进展和质量,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检测原材料采购,构配件质量,认定工程质量和数量,验收工程和签发付款凭证,审查工程价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提交竣工报告,处理质量事故等。六 监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现场记录,完整记录每日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2 发布文件。采取通知、指示、批复,签认等文件形式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旁站监理。按合同约定,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
巡视检查。对所监理的工程项目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跟踪检测平行检测
协调,对参加工程建设各方之间的关系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进行协调。七 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监理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采取巡视,监督、检查,重点部位实施监理旁站。
(1)水源井的深度,取完整岩心,下护壁管,水量,水位的检测。(2)水房建筑重点抓好基础建设,砼的浇筑。
(3)管道安装,看好管件的热熔焊接质量管件的生产合格证,重点检查沟槽的深度3.1m平整度,入户管道的深度,垂直度,距离,保暖。
(4)回填注重土方量,平整,夯实。八 进度控制:
供水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百姓的认识不同,难免要对施工造成障碍,要损坏百姓院墙和菜园,硬化地面等,关系到个人的小利益,因此针对群众思想觉悟不高,认识程度不同现象,采用了发放传单,广泛宣传人饮安全工程的好处和前景,使百姓懂得此项工程是党和政府惠民工程,造福于民,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和人畜饮水的困难,群众思想提高了,认识上去了,扫除了障碍,施工进行顺利。因雨季施工,地下水位高,塌方严重,街道窄,涉及到群众的园子和院墙,地面硬化,水泥路面等建筑物,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针对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千方百计的保质保量的加快施工进度。九 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工作制度。施工时必须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帽,不喝酒,不打闹,工地要设警示牌,标志物,确保施工的安全。
施工队必须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尽量少损坏地面,院墙等小型建筑物,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不破坏生态资源和地理自然环境,损坏的路面要及时恢复,保障交通畅通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十 合同管理和资金控制
认真执行合同所规范的各项条款,必须按合同的要求,办法,规定,设计施工。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做好监日记日志的记录,做好工程量的计量,工程价款的标准,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该款必须用到工程上不得它用,确保工程价款的有效利用,保证该工程保质保量圆满完工。
大事记
经水务局会议研究,形成会议纪要,对中和镇安全饮水工程有所变更。详见:会议纪要。
西侧供水区(良种场),自2010年11月8日供水至今供水运行正常。
成功穿越6处水泥路面,最宽处12米。
2011年6月1日呼伦贝尔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来检查情况,很满意。
杨继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背景和意义
第一个方面,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有关的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于饮水不安全和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的,其中妇女、儿童受害最为严重。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中的一个大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以及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方面的制约,农村供水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饮水困难长期存在。饮水安全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国家从1974年到2004年这段期间重点解决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我们国家通过的以工代赈、扶贫区改水、扶贫攻坚,还有专项的财政资金等措施累计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结束了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的没水吃和取水困难的历史。
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工程建设标准比较低。技术与设施比较落后,很少考虑水质净化,不能满足饮水安全的需要。例如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标准低,规定农村的人取水,到取水点的距离,如果不超过一两公里,就不算困难。即要求往返距离是很耗时间的。山丘区的取水,如果上一百米以上的高度去取水,这个也不算困难,实际上这种标准很难满足目前我们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农村建设的需要。根据这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从2005年就转入到了农村饮水安全的新阶段。即从2004年结束了饮水困难的历史,转入了饮水安全新阶段。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含义
什么叫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即农民能够及时方便的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用水。
农村供水有时候也称村镇用水。范围只是向县城以外的乡镇,还有农庄供水,以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用水的需要。县城作为城市不作考虑,县城所在的镇,不作为农村。除了这 1 镇以外,其他的镇那都作为农村。饮水安全不仅仅是喝的问题,还有用的问题,例如洗衣服,日常的养殖,例如养猪。还有例如事业单位、机关、乡镇政府,还有学校、医院,这些单位的需水也属于饮水安全,是农村供水需要解决的。发展农村供水,保证饮水安全,是改善农村居民生存条件的基本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对减少疾病、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说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饮水安全基本状况
农村饮水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过去饮水解困阶段,对饮水解困进行了评估,到2004年解决完饮水解困之后。为了全面掌握我们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存在什么问题,所以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跟卫生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当时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是3.23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4%。在饮水不安全的3.23亿人口当中,有饮水的水质不安全人口一共是2.27亿,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另外还有水量不足,取不到多水,还有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保证率低那有时候有水,有时候没水,取水不方便。这种人口一共确定的是9558万人,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水质问题是占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的方面是占30%。这样来讲,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还是一个水质问题。
(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34%的人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危害到广大农村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下一步水利部有关部门跟国务院做汇报,把这个问题反应出来之后,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这也是对水利工作者的一个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把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解决一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和污染水问题,和血吸虫病,以及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 题。
(四)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首先水利部明确提出要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水利的首要任务。从2004年开始会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组织编制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简称应急规划,这个规划总投资要78亿,解决2120万人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在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还有卫生部共同编制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规划解决1.6亿人,总投资655亿元,明确提出力争用十年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解决的人口由我们原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定的1亿人,现在提到1.6亿。这反映了国家在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步伐。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也标志着我们全国大规模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由2005年开始进入到农村饮水安全的新阶段,在2004年以前是饮水解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问题
(一)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在评估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农村饮水安全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饮水安全,为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做准备。2004年水利部、卫生部联合制定和发布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指标规定当中明确了什么叫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指标,定了两个档。四项指标当中有一项指标低于基本安全的最低值,就确定为不安全。具体的,例如饮水的水质,规定了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跟城市一样,就叫安全。符合在农村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在农村指标低一些,这叫基本安全。在用水量当中规定了,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不低于40到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到40升为基本安全,这是水质和水量方面。方便程度即人力,例如取水的往返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为安全,不超过二十分钟为基本安全。实际上现在目前这个标准还没有实现自来水到户,有的可能到供水点,所以这个标准应该还是考虑当时的实际,目前来看还是偏低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 3 为基本安全。保证率例如一年到头,90%或95%能取到水,如果经常取不到水,就达不到用水安全的要求。
(二)农村供水状况
水利部和卫生部对饮水安全的问题有了一个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个指标体系确定完之后,从2004年的11月到2005年的6月,水利部、发改委还有卫生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这个工作非常细,首先由各县调查,有调查提纲,调查要求。然后各省对调查结果评估,最后卫生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再组织专家复核,把情况核实。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一个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的报告。把整个饮水安全情况的供水情况摸清,然后这样为下一步规划和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个评估结果反应,到2004年底,全国农村有3.7万个乡镇,65.27万个村,2.5亿户,一共农村人口一共是9.43亿,当时占全国总人口的72.5%,另外还有1928个国营农场,1244万人分布在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范围还限于农村。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时全国有集中供水人口一共是3.6亿。当时规定供水工程如果能供200人以上,或者是日供水能力能够达到20吨以上的,称为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的受益的人口,这样全国目前讲,应当是3.6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8%。即总人口一共9.43亿,有38%实现了集中供水。分散供水人口5.8亿,占农村总人口的62%,即农村有62%还没有集中供水设施,这是一个现状。
1、集中供水情况
农村集中供水38%的状况从整个的调查评估情况来看,这些工程明显供水规模普遍偏小,普遍缺少水净化措施,很难保证饮水安全。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到2004年底,全国的集中供水工程约有30万处,其中在乡镇或者是跨乡镇,稍微大一点的规模,一共有2.15万处,仅占7%。例如单村工程,一个村就建一个供水工程,打一个井,有一个泵,有管道,然后就直接供水了,占91%。即91%的工程都是一村一个工程,后面有很多问题,很难管理。很难达到饮水安全的要求。
从供水规模,每天大于200吨作为一个界限。超过200吨的供水工程,它所供水的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占13%。即大部分还是小工程,这跟单村工程的小规模的应当说是一致的。4 多数的集中供水工程设施简陋,只有水源,例如井,例如从河里,或者池塘取水。只有水源跟管道,在集中供水工程当中有处理设施的仅占8%。这种状况就很难保证饮水安全。因为特别是目前的水质状况,有些地方的水质好,可以不处理,但是有很多的地方的水质由于污染,地下水,包括地表水,还有劣质水,不处理就很难达到饮水安全要求。集中供水工程状况也不能保障饮水安全。从分散供水情况来看,5.8亿人分散供水,这些多数是户建,即自己建,户建、户管、户用的,几乎普遍没有水质净化和水质检测,就更不能保障饮水安全。
2、分散供水情况
5.8亿人分散供水量,有67%,三分之二的人采用这种浅井,例如在院里打一个十几米、几米、二十几米的浅井,有的是稍微大一点,有的是直径很小的浅井。过去的浅水泵的取水采用例如真空泵,还有筒井,手动泵,甚至用辘轳。有3%采用集雨水窖,可能有些山丘区,或者有些水池来蓄水。9%为引泉,可能南方的比较多,因为南方山丘区比较多。剩余的21%就根本没有供水设施,从周边的河、溪水,小溪,还有,坑塘水,以及从山泉水取水,或到别的村去取水。
(三)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
根据2004到2005年的调查评估结果,下面就说农村饮水的不安全的状况。到2004年底,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为3.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4%。其中水质不安全的是2.27亿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70%。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不达标人口是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30%。饮用水质超标是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达标的分类情况大概有五个方面。一个是氟超标,有5085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15.8%,还有砷超标,有289万人,占整个的0.9%,另外还有苦咸水,3855万人,污染水包括地下水跟地表水污染有7084万人,还有其他的铁、锰超标的水,超标的人口一共有4410万人,加方便程度整个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一共是3.23亿人。
饮水不安全的3.23亿人的分布状况,从整个来看,东部地区大概是6985万人,占整个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总数的22%,有五分之一。中部占了42%,有1.38亿人,有40%左右在中部。西部有1.15亿人,大概占36%,三分之一左右。2004年水利部跟卫生部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当时的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即致病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同时也考虑国家需要纳入规划,近期需要解决。对于一些水质虽然超标,但 是超标的不高,也没有大的发病,或者近期实施了饮水解困,建了工程,但是可能不达标,就没有列入规划,这是当时的一个评估,或者当时复核的时候来定的。实际上在2005年调查评估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即使按照1991年全国爱卫会跟卫生部颁布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二级指标测算,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也要远远大于3.23亿。如果再详细说,例如到2004年全国有分散人口5.28亿。这些人口很难说它的饮水安全。例如已经实现集中供水的3.26亿人,大部分没有水净化措施,所以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根据当时的评价指标,根据中国平衡分析,确定的3.2亿。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成因
综合分析原因应当是多方面,包括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也包括社会经济和人为的原因。归纳有五个方面。
1、我们国家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供水投入的比较少。致使到2004年有62%的农村,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的取水方式。已建的这些集中供水设施多数是由乡村的集体和群众投资投劳兴建的,地方政府投入的很少。例如饮水解困标准很低,投入的很少。例如工程简陋,老化失修,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这样,造成饮水安全问题。这个作为饮水安全的一个首要的形成的原因,一个首要问题。
2、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矿等原因形成的饮用劣质水问题。劣质水问题不是说,农村这些地区自然就水不达标。例如由于开矿,有些含氟水、含砷水,或者苦咸水,铁、锰超标物质的流失,污染造成水质性的超标。这属于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例如在沿海地区,还有湖区、河套、古河套,还有洪泛区,还有矿区等等地区,劣质水的问题就存在了。高氟、高砷,还有这些铁、锰超标的水,苦咸水,都是属于这种原因形成的。
再详尽讲讲高氟水的问题,到2004年底,全国高氟水的人口统计已经是5085万人,当时确定的标准是水中的氟含量每升1.5毫克。实际上现在我们的卫生标准定的是每升水1.1毫克。评估的时候采用了比较低的标准。高氟水还是遍布于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例如饮用水当中氟含量大于每毫升2.0毫克的人口有三千多万。
由于饮用高氟水的危害:引起慢性的中毒,产生氟白牙、氟骨症,严重的损失劳动能力,6 失去生活的自理的能力。特别是骨质疏松,还有牙,例如氟白牙的问题,所以国家这么多年一直在对扶贫区进行改水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问题到2004年底应当说还是比较突出的。
高砷水的问题,当时统计的全国高砷水的人口有289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0.9%。尽管人口比较低,但是,砷是一种有毒的非金属元素,危害很大,长期饮用会导致皮肤的色素脱失,严重的会发生皮肤癌,同时还损害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所以是非常严重的。也是作为十一五,要重点要解决的。它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分布范围也比较广。
苦咸水问题,当时统计全国有3855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12%。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华北、西北,还有华东地区。饮用苦咸水,一个是口感不好,同时长期饮用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它还能够对肠胃、肾、消化系统也造成疾病。输水当中也容易腐蚀出水管道等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
此外劣质水问题,还有铁、锰超标。这个问题也有4410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14%。铁、锰供水过程当中有颜色,例如铁的超标呈红色,锰的超标呈黄褐色,如果洗衣服,或者有些器具,一个是染色,一个有异味。也容易造成供水过程当中,产生水质变黑,就影响整个的身体健康。我们在调查当中看到,例如用碗从自来水放出这种铁、锰超标水,水颜色是非常明显的。
3、干旱缺水和山丘区取水困难。受气侯变化影响,我们国家的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分布不均。一年到头,雨水季节水比较多,等到没有雨的季节,水就比较缺乏。例如冬季、春季干旱就缺水。所以,这是属于自然气侯影响的。例如北方的干旱、半干旱,降水量不足,十年九旱,就有些地方既缺地表水,也缺地下水。
再一个原因即我们这些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例如地下水下降,很多的泉水、溪水、河水断流,造成饮水安全问题。你例如原来在80年代,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那有些地方农村,周边的河流就有水,或者地下水也比较浅,比较好取得。你现在,例如这河流一断流了,或者降雨少了,没有补充了。所以你就取不到水,这样的即我们问题既有干旱方面的原因,也有水资源,我们利用。即开发过度,造成水资源取不到水,形成了没有水的话,可能那很难保证饮水安全。
再一个我们国家70%的国土面积是山丘区,这些山丘区地形复杂、居住分散。老百姓或者农村,一般都住在高处,防止洪水。这样人在高处,水在低处,取水困难。自然就形成了 这么一个状况。南方山丘区都是一些工程性的缺水,例如有水拦不住,都渗到下边去了。如果说有蓄水设施,可能就能截一部分,所以就需要采用工程措施。北方,山丘区多数还是属于没有水,水比较少,资源性缺水。所以,这种山丘区取水困难,也是造成我们国家饮水不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
干旱和缺水,取水不方便,咱们已经讲到了,你例如有的农村,由于缺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到其他地方去找水,去拉水,去买水,这肯定是花时间,花精力的。有时候在电视上也都看得到,最近特别是,西南山丘区干旱季节找水的问题,拉水的问题很突出。再有例如山丘区没有供水设施,居民可能要到比较远的地方,还有或者是比较高,或者比较深的地方,去挑水、背水、拉水。目前的农村,有很多的劳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力都到外边打工,这些拉水、挑水,取水的任务,就只能是由家里的妇女、儿童,甚至老年人来承担。这样的状况就影响了妇女、儿童和老人的身心健康,增加了很多的负担,这些问题,其实在调研评
4、第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80年代,在农村居住的时候也都看到,例如,包括北方地区也是一样。农村周边的一些地下水,例如打浅井,水质也比较好。南方周边的一些河流水,直接取也比较干净,也能够作为饮用水源。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这肯定是必然的一个过程,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负面的影响。例如城镇生活的排水,还有工业的废水大量增加。因为工业用水增加之后,排水的处理达标率还是比较低的,不仅仅是城市,农村目前生活污水几乎大部分没有处理,城市跟工业用水也通过河流排到农村。由于没有处理,污染了河流周边地下水。还有农村,例如现在都用化肥农药,这些也污染了地下水,有降雨的时候它流到河里、水库里,也污染了地表水。这种水污染的状况大家都比较清楚,由于污染的问题,加剧了我们农村的饮水安全的问题。
全国现在农村的饮用污染水的人口一共是9084万人,占农村的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38%,比例也比较大。也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区,其中饮用污染的地表水人口是4403万人,主要分布在南方。饮用污染地下水的人口,有4681万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华北、中南地区。饮用污染水的危害,例如细菌超标,肯定要导致肠道疾病,甚至造成急性的传染病爆发。免疫力下降,造成畸形、致癌,还有突变。有的地方还有一些癌症村,有的根本就不能当兵,身体不合格,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分布,在调查当中也有很多鲜活的例子。
5、科技投入不足,缺乏适合农村特点的水处理技术,也是造成饮水安全的一个方面的原 8 因。饮水安全问题应当通过技术解决,但是2005年以前,国家有关行业对农村供水投入比较少,技术积累不足,例如有些农村地区的周边都是高氟水或苦咸水,一个县或一个范围都是。找不到好水就只能处理。但是现在由于处理高氟水问题的技术还不过关,已有的东西,一个是成本高,或者是很难操作运行。这些村的问题,如果找不到好水源,饮水安全问题就没法解决。
三、“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行动与进展
这么多农村饮水安全这些状况和成因分析完之后,下面介绍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在饮水安全方面的行动与进展。
(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进展
由于2006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要解决1.6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是655亿元,也明确了,人均是400多块钱。还提出要利用两个五年计划,解决3.2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当时定的是五年1.6亿人,从2009年赶上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加大的投资。实际上十一五期间,是超额完成了1.6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进展
水利部统计,整个十一五期间,实际上投资了1053亿,其中中央投资590亿,地方政府投资和群众自筹一共是493亿,还有一些社会融资,共计解决了19万个村,2.12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比1.6亿增加了五千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计划。
解决这2.12亿人口当中,首先是重点解决了中重度的高氟水,例如氟含量大于每升两毫克。还有高砷水的问题,高砷水问题289万全部解决,高砷水跟高氟水,一共解决了4160万人。另外溶解性总固体也是一个苦咸水的一个指标。每升当中两克,是超标比较严重的,解决了2743万人。此外还有解决血吸虫病,南方的血吸虫病区的人口832万人。还有严重污染的水,还有微生物致病比较严重的,铁、锰超标比较严重的。以及水量不足,水量保证率低,取水极不方便,解决了1.34亿人。解决了4.5亿所农村学校,1870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再有实际上2005年应急规划还解决了一千多万的人口,这样整个加起来从 2005年到2010年,一共六年,全国累计解决了2.21亿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从2004年的3.23亿人减少到1.02亿,大幅改善了农村的饮水安全状况,成效十分显著。
三、“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行动与进展
(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进展
2、农村供水工程进展
统计初步结果是,十一五期间一共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2.1万处。这些工程的受益人口是2.02亿。就是占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集中供水工程来解决的。另外有的地方没法建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不够,或者说在山丘区住的分散。建了66.1万处这种分散的供水,受益人口是1040万人。从工程建设情况看,到2010年底,全国农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的总量,达到了52.5万处,2004年底是30万处左右,就增加了20多万。受益人口是5.57亿,原来是3.6亿,增加了两亿多人口。从集中供水人口的比例,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58%。集中供水将来目标还是村中村自来水,但是这种集中供水,还没达到全部供水到户,有的还到供水点,所以标准还是偏低的。东部集中供水比例达到了77%,中部集中供水比例达到了47%,西部达到了54%。有些新建工程,有一些建的还是不错的。
集中供水工程,具体来分类:从水源类型分类,到2010年底,地表水供水占了是2.61亿人,占47%。地下水就占53%,有2.96亿人。国家从目前现状来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为水源的比例基本上是相当的。按供水范围分,跨乡镇的或者是连村的工程一共是5.2万处,占集中供水总数的10%。90%是单村工程,单村工程是47.3万人,占绝大部分。单村工程,一个村建一个工程,这个问题将来管理起来比较麻烦。按供水规模分,供水规模超过一千吨的,能够达到受益人口的数量比较少,共9565万处。但是供水人口能够达到集中供水的32.6%。数量少,但是供水的规模大。供水规模日供水在两百吨到一千吨的,一共是有4.34万处,受益人口是1.29亿,占23.2%。这两项合起来,每天供水规模大于二百吨的占集中供水比例的55.8%。有一半以上的供水规模就在每天供水二百吨以上,这个比较好。其余的44.2%,都是二百吨以下的,也有一部分小于20吨的供水,涉及供水规模小于20吨的,有17.58万处,受益人口是0.4亿人,占7.2%,就是供水规模还比较小。
到2010年底,分散供水,尽管人口数量由原来的5.8亿,2012年减少到4.09亿人。但还是占农村总人口的42%,比例下降了。但是人口还有4亿多,这些人还是没有稳定的供水设施。例如有浅井取水是2.67亿。引用泉水的有4001万人。还有用水窖或者是水池子来蓄水,有1510万人。另外还有8572万人就直接从河、小溪或者池塘里取水,没有供水设施。
(二)“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科技行动与进展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村安全供水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
实际上到2010年,国家的农村饮水安全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较高兴的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还有科技部,为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一五期间批准了两项国家科技支撑的重点计划项目。其中一项是《农村安全供水集中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从2006年到2010年一共五年的时间,科技部批准完之后,由水利部来组织,牵头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员,参加单位有清华大学、中国灌排发展中心、中国卫生提供中心、还有中国地调局、水文地质研究所、重庆亚太公司等六十多家单位参加。这个项目一共分为九个课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总经费是8700万,国拨经费4300万。这个项目是在农村供水领域第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非常珍惜,进行了很好的实施。
这个农村这个项目一共是九个课题。课题一是饮用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课题二是劣质地下水的处理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针对高氟水、苦咸水,还有高砷水,来开展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课题三是污染水处理,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装置开发。针对的一些有机物的污染或氨氮污染水进行研究。课题四针对农村特点,雨水安全积蓄与利用技术研究开发。针对山丘区没有好的水源,只能用雨水或者海岛,也开发出适宜的技术,这是一个技术方面的。课题六是农村安全供水水质检测与水源饮用疾病监控技术及设备开发。水的安全需要检测,大部分的检测设备是国外的,价格比较昂贵。农村供水就很少应用。所以要开发适合农村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设备。课题七是农村供水管网优化设计与标准化、信息化集中技术。大的工程建设肯定要有设计,如何设计,怎么提高标准化设计水平,还有信息化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单独列了课题七。
课题八,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活排水处理技术,水源怎么保护,农村生活排水怎么处理开展了初步的研究。最后课题九就是农村安全供水技术集成与示范,怎么把这些技术集成,组合起来进行应用也单独设了一个课题,这几个课题研究完之后就形成成套的技术跟设备,并进行试点示范,最后要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的支撑体系。
这个项目,经过五年的研发与试点示范,到2010年全部完成了任务,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在贫水区找水,高氟水与污染水处理,消毒与水质检测,雨水安全积蓄利用,供水工程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等方面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整个形成了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68项,获得国家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有36项,取得科技成果32项,归纳凝练出9项重大成果。另外还建立了试点示范工程118处。
科技支撑不能够仅仅是在实验室内研究,要把研究的一些技术设备拿到实际工程,进行应用考核,然后进行改建完善,要突出适用性,所以建了118处的试点示范工程。受益人口超过十万人。使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在农村实际工程当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有力的支持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实施 再一个就是科技部在城镇化领域也批准立项了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小城镇饮用水成立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发。这个项目是由教育部来组织,牵头单位是同济大学,参加单位有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等十九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整个设了十个课题,总经费是8319万。其中国拨配经费也是4559万元。在城镇化领域,实际上小城镇大部分应当也是属于农村的范围,开展了这个技术研究与攻关。
从课题的整个的研究的设置来看,关键技术一共是六个方面。应用示范一共针对的是东部、中部和西部、东北部,开展了不同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例如小城镇受污染水源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还有小城镇饮用水质保障关键技术处理工艺研究及设备开发,小城镇饮用水输水系统水质保障技术,还有苦咸水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技术,还有饮用水的处理药剂,还有有关的标准跟应急处理,这些工艺进一步开展研究。例如东部重点针对东部小城镇的污染水的技术,中部除砷的技术,西部的小城镇的高浊度水的处理技术,东北部就是低温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开展了有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也形成了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有80多项。然后获得国家专利一共是66项,形成了各项科技成果有42项,其中也有一些重大科技成果。
四、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饮水安全还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
实际上到2010年,从十一五来看。第一个讲的是农村饮水安全还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尽管十一五期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科技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总体上看农村供水设施依然薄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科技开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个就是目前总的评价。具体来看,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第一个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仍然繁重
到2010年底,全国还有4亿多农民采用分散供水,占农村总人口的42%,还需要进行工程建设。解决了2.2亿,原来列入规划的3.2亿中有1亿多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同时根据国家2006年制定发布的新的饮水安全标准,要求指标提高了。2006年以来,饮用水水源变化了。原来有的水源水污染,以及过去建一些工程的标准低,还有移民、搬迁,以及农林场需要纳入到饮水安全规划头,需要解决。当时定3.2亿的时候,确实还有些不安全的人口没有纳入,再加上水质标准提高和新的变化。所以经过综合的调查、评估,要确定的是还要增加两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这样,原来规划有一亿,2012年要增长近两亿,一共加起来近三亿的农村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需要解决,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建设的任务还是十分繁重的,十分巨大的。
2、已建工程可持续、规范化管理任务十分艰巨
十一五期间,建了22万集中供水工程,加起来到2010年底,全国有52万处集中供水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持续的、规范化的管理很难。特别是单村工程,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因为是收水费,有的也收不到位。工资很低或者是委托村干部代管。例如规定处理、检修,都很难,影响正常供水。所以工作的管理难度特别大,不像城市,供水规模比较大,税费也比较到位,人员也比较到位,能够保证正常的管理。所以建有时候还相对容易,管理不好,最后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运行的水质,该处理不处理,水质不合格,实际上也没有达到工程建设要实现饮水安全的目标,所以这部分工作十分艰巨。
统计的结果,目前农村,集中供水平均水价每吨水是1.63元,但是简易的运行成本,例如电费、人员工资、日常维修,就1.45元每吨水,如果有些东西到期了,需要大修,或者是设备需要更新。如果把这都算上的话,成本要达到到每吨水2.3元。所以目前很难实现,国家规定保本微利,现在实际上是属于亏损运行。亏损运行如果不解决,运行方面没法维修、没法更新,人员开不了工资,也管理不了。所以就很难实现可持续,是非常艰巨的。
3、水源保护和水质安全保障能力低
由于农村的水源,类型复杂,点多面广,保护难度大。从客观形势来看,一些工业的废水,城乡的生活污水在不断的增加。近些年还没有一个大的改善。农业污染还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同样也是加大了农村水源保护的难度。水源污染了,再处理也比较麻烦。所以这也是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工程多了需要保护。
水质安全保证能力低,现在建工程,特别是单村工程。普遍缺乏净化措施跟消毒措施,有些净化的,或者有些消毒的东西有,但是形同虚设。一检测达不到效果,最近也在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由于这种状况,造成了农村的供水现在已经建了的工程,但是它的水质合格率还是比较低的。这种状况也是不能保证饮水安全。目前由于缺乏水质检查这方面的专项经费,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没有经费买设备,建简单实验室,没有专业检测人员,这工作也很难实施。
4、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十分薄弱
从整个水利行业调查或者实际工作当中来看,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投资和工程建设的规模成倍的增加,有的增加到三到五倍,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地方从省到县,还有一些地级市,从事农村供水的管理规划设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大部分的还没有一个,没有增加,或者增加的很少。这种状况,就影响实际上的工作。影响管理工作的实施,也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农村供水这么大,城市供水有自来水厂,有自来水公司,有自来水集团。一个县,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再有就是下面基层,到实际工程,又没有专业的人员。工作就不适应目前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如果没有人员,有时候工程建了也达不到目的,这个也是面临的一个问题。
5、科技能力支撑不足,缺乏适合在农村特点的水质净化与消毒技术
十一五期间确实启动了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因为十一五期间刚刚开发,这些成果还需要熟化和产业化。就是能形成设备,形成实用的,成批量生产应用。再一个,确实也研究了高氟水跟苦咸水处理技术,还有消毒与检测技术。但是目前用的这些技术成本高。原来的高氟水、苦咸水处理技术,消毒检测技术,这些成本高、操作复杂,难以推广应用,所以还是制约的。例如在河北地区,沧州一些地方,没有合格的水源,都是高氟水和苦咸水,不处理就解决不了。消毒跟设备,在实际调研中,确实有一些工程配备了一些消毒设备,但是这些消毒设备大部分不合格,达不到消毒的要求。这是技术开发的一个现状。
面临的新情况,从2012年开始要实施2006年颁布的国家新的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提高了,水源污染再加剧,在技术方面需要攻关。所以急需加强水源污染防治技术开发,急需突破劣质水与污染水处理关键技术,急需强化和升级常规的净水工艺。有些处理工艺不适应,需要强化跟升级。近些年来,例如地震、干旱还有冰冻。这些自然灾害频发对农村饮水安全威胁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也需要建立农村用水的技术体系,也需要研究。这样整个归纳起来就是农村目前的饮水安全还面临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二)加强工程建设,加强工程管理
首先要加强工程建设。水利系统经过分析报告,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对已有的饮水安全问题和新增的一些饮水安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中央的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门讲水利改革跟发展。明确要求到2013年要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剩余1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基本解决新增的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2011年人代会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就明确说,把这个农村饮水按照工程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明确提出要“采用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管网延伸的方式,全面解决近3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1号文件要求,还有国家十二五整个规划。水利部跟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共同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规划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另外还有415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规划总投资是1700多亿元。把这个工程建设完之后,预计到2015年底,全国农村这块集中供水人口的比例要提高到80%。就由2010年的58%提高到80%。供水的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是明显提高的。
这个规划,在2012年的3月份已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已经正在实施。五年解决近3个亿,实际上每年应当解决六千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所以工程的规模难度,比十一五大幅的增加。
1、工程建设目标
从具体的建设目标来看,十二五期间要兴建集中供水工程22.2万处,解决2.98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占这个规划,总人口,就是2.98亿人口的97%。实际上讲,就是国家现在目前讲,就提倡搞集中供水工程了。你看解决这饮水安全问题,都要通过建97%的人口都要通过建集中供水工程解决。这个提倡的,这也是国家要求的。因为你分散的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但确实有的地方,农村,跟城市不一样,它确实就没法集中。也要建设,建设例如要规划建设64万处,分散供水工程。结果86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总人口的3%,就是这些问题也需要兼顾和统筹考虑的。
具体解决问题归纳成两大类,一个是解决水质不安全的人口一共是1.68亿人,占规划总人口的56%。其中包括高氟水和苦咸水人口,6687万人,铁、锰、碘超标,以及微生物超标人口有1亿人。还有解决缺水问题,目前这些人口的比例也在提高。解决缺水,即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人口是1.3亿人,占规划总人口的44%。所以现在从“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水质,“十二五”对缺水问题的问题,现在逐渐在纳入到议事日程,这个比例也在增加。同时还要解决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一共是4152万。这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划和目标。资金实际上已经落实,这样工程建设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工程管理目标
同时这次规划在管理方面也明确提出了目标要求,例如规模比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每天供水一千吨以上的,还有二百吨以上,要划定水源保护区。这些工程要建立水质检测化验室,国家有一定的补助。按补偿的成本的原则确定水价。要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县里要建供水工程公司或管理总站。
对单村要专业化的,探讨可持续型管理模式。要求,所有的县都要建立专业的县级供水管理机构。建立农村供水技术服务体系。一个是管理,一个是服务,有问题要有人指导。百分之百的县要建立起农村供水卫生检测,水质卫生检测与检测体系。不仅仅水厂要建实验室,县里要把检测能力要建起来。然后百分之百的县要编制农村供水应急保证预案。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科技支撑
实际上在做十一五项目的同时,也在通过水利部向科技部提出一些建议。因为根据十二五工程建设,科技支撑已有的基础,还有哪些需要熟化、需要加强,还有些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需要研究。水利部跟科技部进行立项申请。到目前,通过2010年开始到2011年的策划,这样目前就是预期科技部,就是将启动实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把十一五期间两个项目,合为一个项目。这样就是叫村镇饮用水安全保证重大科技工程,这个项目,目前,就是科技部预计在2012年启动。前期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该项目包括十个课题,国家的总经费预算可能是达到1个亿左右。
这个项目定的重点,大概有四个方面的目标。一个就是要重点攻克饮用水源开发与污染防治,劣质水与污染水高效净化,饮用水安全消毒与水质检测,输备水水质维护,安全供水管理与信息化,村镇既有水厂改造,农村应急供水等于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要取得技术突破。第二个目标,就是要研发一批适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先进实用的成套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要先进,但是还要实用,所以你可别看这个,也比较难。有利提升,就是农村供水技术,就是农村饮水安全的技术研发水平,要形成产业化能力。你得能够形成产品,能够销售推广。第三个目标,要建立一批适合不同地区和水质特征的农村安全供水新技术、新模式、新试点及是工程。这个受益人口的目标,要达到50到80万人。第四个目标还想通过这个项目形成集技术研究、设备研制、产业化开发与实验示范为一体的村镇饮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体系与产业化队伍。要解决问题才能培养这方面的开发的产学研,这方面的这些队伍。这样能够持续有力的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为了提高科技支撑,十二五2012年将启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就是村镇饮用水安全保证,重大科技工程,一共有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个项目与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同步实施。研究内容为工程建设与管理所急需,这个内容设计在将来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当中,发挥科技示范与技术带头作用。对促进农村供水领域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该项目认为,将来把这个十一五的已有的成果进行熟化,也可以为国内的相关企业升级与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对促进企业提高立场竞争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相信这十二五的科技支撑,再加上十一五的基础,将有力提升国家、行业农村饮水安全的科技支撑。
(四)结论与展望
从以上讲的这些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国家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是长期以来,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严重危害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此,从2005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共计解决了2.2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的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0年的58%。大幅改善了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供水状况,但是与此同时看到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农村供水设施依然薄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还十分突出。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幅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证能力和水平。农村供水将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诸城市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调研】推荐阅读:
诸城市招投标工作调研情况总结10-18
诸城历史小典故11-17
二线城市青年创业现状调研报告10-11
平安城市调研06-11
调查宜宾城市交通现状12-01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06-03
白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10-14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10-17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现状综述11-04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