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安全规程(通用8篇)
一、车辆和设备基本要求
(一)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必须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二)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符合规定的二级车况标准。(三)车辆必须配置符合安全行驶的标志,并按规定使用。(四)车辆车厢地板必须平整完好,周围栏板要牢固,(五)各种装卸机械、工具,要有可靠的安全系数;卸货物的机械及工具,要消除产生火花的措施。
(六)根据装运货物性质的需要,必须配备相应的捆扎、防水和防散失等用具。(七)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二、运输规则
(一)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严禁超范围运输。严禁超载、超限。(二)运输不同性质货物,其配装必须按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三)运输货物必须根据货物性质,采取对应的遮阳、控温、防爆。防静电、防火、防震、防水、防冻、防撒漏等措施。
(四)运输货物时,必须采取防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的管理规定。(五)运输货物的车厢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得任意排弃车上残留物;运输结束后被污染过的车辆及工具,必须按规范性的方法到具备条件的地点进行车辆清洗消毒处理。(六)夏季高温期间限制运输的货物,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运输货物的车辆不得在居民聚集点、行人稠密地段、政府机关、名胜古迹、风景浏览区停车。如需在上述地区进行装卸作业或临时停车,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八)运输货物的车辆禁止搭乘无关入员。
三、具体作业要求
(一)通则
1.汽车运输必须符合汽车运输普通货物规则的规定。2.货物的装卸必须在装卸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3.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装卸作业区。
4.进入货物装卸作业区必须遵守作业区规定。
5.雷雨天气装卸时,必须确认雷电、防湿潮措施有效。
6.运输普通货物车辆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必须确认足够的安会距离。如遇雨天、雷天、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最高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并打开指示灯,警示后车防止追尾。7.运输过程中,要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若发现货损,必须及时联系当地有关部门予以处理。8.驾驶员一次连续驾驶4小时要休息20分钟以上,24小时内实际驾驶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
9.运输普通货物的车辆发生故障需修理时、必须选择在安全地点和具有相关资质的汽车修理企业进行。
10.禁止在装卸作业区内进行维修货物运输的车辆作业
(二)出车前
1.运输普通贷物车辆的有关证件、标志应齐全有效,技术状况必须为良好,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车辆安全技术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故障必须立即排除。
2.检查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配备的消防器材,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更换或修理。3.根据所运货物的特性,随车携带好遮盖、捆扎等防失散工具,并检查随车灭火器是否完好,车辆货箱内不得有与易燃液体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
4.装车完毕后,驾驶员要对货物的堆码、遮盖,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对影响车辆启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后,确认无安全因素后方可起步。(三)运输
1.驾驶员必须根据道路交通控制车速,禁止超速和强行超车、会车。2.运输途中尽量不进行紧急制动,转弯时车辆应该减速。3.通过隧道、涵洞、立交桥时,要注意标高、限速。
4.运输过程中需要停车住宿或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要向当地相关部门报告。
5.运输普通货物时,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普通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6.夏季高温期间限制运输的货物,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7.驾驶人员不得擅自改变运输作业计划。(四)装卸
1.装卸作业前,车辆发动机熄火,并切断总电源。在有坡度的场地装卸货物时必须采取防止车辆溜坡的有效措施。
2.货物的装卸作业必须当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
3.货物装卸完毕,作业现场要清扫干净。受到货物污染的车辆、工具必须按JT617-2004中附录E车辆清洗消毒方法洗刷和除污。货物的撒漏物和污染物必须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4.装卸作业现场必须远离火种、热源。操作时货物不准撞击、摩擦、拖拉;装车堆码时桶口,箱盖一律向上,不得倒置;集装货物,堆码整齐。装卸完毕,要罩好网罩,捆扎牢固。
四、从业人员
(一)运输普通货物驾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从业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货物的物的特征、包括使用特性、防护要求和发生事故和应急措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三)驾驶人员在运输途中应经常检查货物装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驾驶人员不得擅自改变运输作业计划。
五、劳动保护
(一)必须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现场急救用具;特殊的防护用品和急救用具由托运人提供。
(二)货物装卸作业时,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并采取相应的人身机体保护措施;防护用具使用后,要按照要求集中清洗、处理。
(三)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事故预防、急救知识的培训。
(四)货物一旦对人体造成伤害,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六、事故应急处理
有的低速货车驾驶员家里自备了大大小小好几个油桶, 为了保证油料的清洁和防火安全, 在使用桶装燃油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以下7个问题。
(1) 燃油存放地点要远离火源和生活区。夜间加油时, 如果没有电灯照明, 只能使用手电筒, 严禁用蜡烛、马灯、打火机之类明火探视油桶的存油量。加油时, 绝对禁止吸烟。
(2) 从车箱上卸下200 L油桶时, 要小心谨慎, 避免直接滚到水泥地上。最好用橡胶轮胎等弹性物质铺垫, 这样能够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可以减少油桶的破损。
(3) 不能用塑料桶运输燃油, 因为在运输过程中, 燃油与桶壁剧烈碰撞和摩擦, 容易产生静电, 加上塑料本身不导电, 所以容易形成静电积蓄, 一遇火星可能发生爆燃。
另外, 油桶要接地。将汽油从一个铁桶倒入另一个铁桶时, 应当使两只铁桶接触, 一只铁桶着地, 防止在倾倒汽油过程中产生静电火星而引燃汽油。
(4) 注意油桶的容量。油桶不能罐装太满, 以达到85%~90%罐装容积为宜, 防止油料受热膨胀后胀裂油桶。
(5) 注意妥善保管。桶装燃油应当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房内, 避免风吹、日晒和雨淋。如果桶装燃油长时间暴晒在太阳下, 会增加燃油的挥发和变质;如果长时间遭雨淋, 水分容易混入油料中, 促使油料变质, 同时油桶容易锈蚀。
(6) 注意沉淀过滤。在运输过程中, 油料中的沉渣泛起, 如果不经过48 h以上沉淀而直接加入发动机油箱, 将加大燃油系统精密偶件的磨损。另外, 要定期清洗油桶, 清除积存在桶内的杂质和水分。
(7) 注意保持密封。开启油桶盖时要注意方法, 只能使用桶盖扳手等专用工具, 禁止使用錾子、铁锤和石块等, 以免产生火花。要保持桶盖橡胶垫圈完好, 以防油料挥发。加完油之后, 油桶要及时加盖, 否则灰尘、杂质很容易进入桶内, 还增加油料的损耗。
2. 在加油站如何防范火险
低速货车需要经常到加油站补充油料。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 弥漫着大量的燃油气体, 即使有一点火星, 就可能引发重大火灾, 所以在加油站加油要特别当心, 关键问题是杜绝火种、火星以及预防静电的产生。
(1) 驾驶员身上不能携带打火机、火柴之类的物品进入加油站。
(2) 如果车厢内装载了鞭炮、炸药、电石等易燃易爆品, 该车不得进入加油站, 应当停在加油站之外加油。
(3) 客车加油时, 驾驶员应当督促乘员在加油站外下车。
(4) 不得穿着钉有铁后掌的皮鞋在加油站内行走, 以免铁后跟与地面碰撞产生火星。
(5) 往油箱注油时, 由于燃油快速流过管子会产生静电荷, 所以应当使加油枪紧挨着油箱口, 设法让电荷流入地下。
(6) 禁止在加油站使用手机, 以免手机信号破坏加油站的防爆系统, 同时减少火花。
(7) 在加油时, 不要修理电气设备 (例如电喇叭等) , 以防在修理过程中产生电火花, 并引燃燃油。
(8) 在启动发动机之前, 应在排气管口戴上火星熄灭罩, 出库时再卸去。
3. 运输危险物品须知
当低速货车驾驶员遇到货主要求运送危险物品 (主要是燃油) 时, 必须掌握以下几项安全规程。
(1) 了解危险物品的范围。目前危险物品包括以下几类:
(1) 易燃品, 包括易燃固体, 例如硫磺、油布、火柴等。易燃液体, 例如汽油、煤油、酒精、香蕉水、油漆等。易燃气体, 例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 易爆品, 包括炸药、雷管、火药、导火索、烟花、爆竹等。 (3) 腐蚀性物品, 包括强酸、强碱等。 (4) 放射性物品, 包括同位素、稀土粉等。 (5) 毒品, 包括农药、砒霜、罂粟等。
低速货车运输上述物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必须到公安消防部门办理专门的《危险品准运证》, 否则就是违法经营。
(2) 运输危险物品时, 必须按照公安机关批准的时间、路线和时速行驶, 并且悬挂带有“危险物品”字样的明显标志。
(3) 除押运人员外, 车上不准搭载其他无关人员。
(4) 运送危险物品的车辆停放时, 应当选择安全地点, 并且要有专人看管。
(5)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对于容易挥发、散落、飞扬或泄漏的危险物品, 必须封盖严密, 以免危险物品溢漏而伤害沿线群众和污染周围环境。
(6) 要挑选有经验的司机驾车。初次领取驾驶证的驾驶人在第一年内不准驾驶装载危险物品的车辆。
(7) 运送危险物品的机动车禁止滑行操作。
(8) 驾驶室内人员禁止吸烟, 尤其是烟头不能往车窗外丢, 以防烟头随风落到车厢的危险物品上。
【关键词】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
钳工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制造工种,主要是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可分为辅助性操作、切削性操作、装配性操作以及维修性操作。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已经有多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得到应用,但是由于钳工具有的工具简单、方法灵活、操作方便以及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在许多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大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对钳工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1.要遵守“一般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钳工分为普通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和装配钳工,机修钳工作为钳工的一种,所以在工作时要遵守一般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工具是要遵守常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所要用的工具禁止有裂纹、毛刺等。
操作设备时要遵守常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检查防护设备、动力开关等是否符合要求。
起吊和搬运重物时要遵守起重工、挂钩工、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要与行车工等其它工种密切配合。
登高作业时要遵守高处作业相关规定,工作前要检查梯子、脚手架等是否坚固牢靠,操作工具要放在工具袋里,系好安全带,并做好防滑措施。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Ⅰ类工具要使用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干燥的场地上或者使用漏电保护器,在金属器内及潮湿、狭窄环境内工作;Ⅱ类工具要配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配用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每隔3个月应送交有关责任电工检查登记备案。
钳工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加工前清理毛坯等的准备工作,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加工刮削或研磨机器等精密零件;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工作,当电线路或电动工具、电气插头、插座有故障时,应该交给电工维修,自己不能擅自修理。
手提照明灯在钳工的工作中应用广泛,在使用时要采用安全电压,不能直接使用220伏电压。
工作时要注意周围人员以及自身的安全,防止因挥动工具、工具脱落、工件及铁屑飞溅造成伤害;当两个人以上一起工作时要注意协调配合。
2.机修钳工工作前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钳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水平比较高,因此工作前,机修钳工要熟悉钳工的工作范围和量具(尝使用的量具有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游标读数量具、螺旋测微量具等)的具体使用,即使有新人上岗,也应该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由师傅带领;机修钳工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不能擅自使用陌生的机床、量具等。
检查所使用的量具,看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有没有损裂等不合格的痕迹,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具。
机修钳工的工作对象一般是大型通电设备,人是导体,因此在进行维护机械前,要确保电源、气源已经切断,必要时,应在电源和气源的开关处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对开关箱上锁或派人监护。
要事先确定整理好工作场地,把所有的障碍物清除,清除铁屑时不能用手拉和嘴吹,应该使用所规定的的工具。
3.使用操作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凿、铲工件及清理毛刺时,严禁对着他人工作,并戴好防护镜,防止铁削飞出伤人;使用手锤时禁止戴手套,不准用扳手、锉刀等工具代替手锤敲打物件,不准用嘴吹或手摸铁削,以防伤害眼和手,刮剔的工件不得有凸起凹出时和毛刺;用台钳夹持工件时,钳口不能超过最大行程的2/3;钻小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进行固定,不能用手拿着工件进行钻孔;使用扳手紧固螺丝时,应该检查扳手和螺丝有没有裂纹或损坏,在紧固时不能用过猛的力气或用手锤敲打扳手;使用手提砂轮前,要认真检查砂轮片是否有裂纹,防护罩是否完好,电线是否有磨损,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用完后要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防止砂轮片接触地面或者其他物品。
4.机修钳工工作人员在具体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在拆除和安装齿轮箱的箱盖等侧面机件时,要注意操作螺丝的顺序:拆除时要先操作下部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上部的螺丝;当机件的垂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拆除时要先操作远离垂心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较近于垂心的螺丝,目的是避免弹簧崩出伤到工作人员。
机械设备上的零件一般比较零散、数量较多,所以操作工人应尽量把拆卸的零件按照相关规定安防,避免随手乱丢弃的现象,以免影响之后的工作效率。
当用人力转动机件时要遵守起重工、搬运工的安全操作规程,事前要配备好人员,并协调好人员间的相互合作。抬轴杆、螺杆、管子和大梁等一些列的动作要稳起稳放,稳步前进。
铲刮设备或机床导轨面时,工件底部要垫平稳,用千斤顶时下面要垫枕木,以确保安全;刮研操作时,被刮工件必须稳固,不得串支;校准工具时必须装有固定提手环和吊环,不准一个人搬动较大或较重的校准工具;两个人以上操作同一个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刮刀的方向,不准对人操作;搬运工件和校准工具时,要统一行动,步伐一致,往复研合时手指不准伸向吻合错动面或有危险的地方。
当清洗机械的零件时,严禁吸烟、打火或进行其他的明火作业;不能用汽油清洗零件,擦洗设备或地面的废油要倒在指定容器内,定期回收,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倒入下水道,以污染周围的环境。
当温度降到40度以下时,才可以修理容器设备必要时,还应有通风设备和专人监护;检查有毒、易燃的容器或设备时,应严格清洗和通风;修理大型高处作业时要把上面的油污擦洗干净并做好防滑措施,禁止站在圆型或斜度大于20度的突出部位,当角度大于20度时,要搭脚手架或用梯子进行工作。
设备试车要按照单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在没有安装好之前,不能进行试车和移交进入生产状;设备检修完毕后应检查所带的工具是否已经齐全,在确认没有遗留在设备里前提下,方可启动机床进行试车,试车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各种仪表,声响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停车。
检查设备内部注意要用手电筒,不能用明火,防止火灾。
在修理带有油压、气压、风压的设备和管道时,必须先清除压力。
检查修中不能把手伸入到齿轮箱内,摸滑动面和转动部位不能用手指找正对孔和试探螺纹孔;不能用锤打击淬火部件,而要用铜锤或铜棒进行敲打。
工作地点要时刻保持洁净,避免地上有油液污水等液体,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滑倒摔伤;工作后应清理用过的棉纱、油纸等。
5.结论
任何工作都应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大型机械制造业尤其如此。经过本研究的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机修钳工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意识,在维护和管理机械设备时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不论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中,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率地完成作业,为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钱泽河.机修钳工在设备保养中的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2]胡占明.钳工实习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成才之路,2009(29).
锦天货〔2013〕021号
关于发布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规程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各项目标,特制定《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3年9月5日
主题词:
报送: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抄送:公司各部门
共打印2份
审核人:XXX 1 s
发布日期:2
锦州XX货物运输有限公司
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2013年9月
实施日期:2013年10月【
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大,造成的损失大,人员伤亡大,火灾扑救难度大,为了做好运输管理工作,保证所运输安全,特作如下规定:
1、车辆进入危险物品装卸区,应严格遵守该区安全规定,装卸货物时应听从指定人员的指挥,车辆与货物之间要有安全距离,并不准堵塞安全通道,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
2、装卸过程中,车辆的起动机必须熄火,并切断总电源,在有坡度的场地装卸货物时必须有防止车辆滑坡的有效措施。
3、装卸过程中,驾驶员负责监督装卸,装车完毕必须对所装货物遮盖捆扎等安全措施,以及对影响车辆起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
4、装卸过程中需移动车辆时,应先关上车厢门或栏板,若原地关不上时,必须有指定人员在车上监护才能移动车辆起步要慢,行步要稳。
5、禁止装卸作业区内调整汽车的油、电线路及维修车辆。
6、所运货物到达地点后,应及时卸货,卸货后车辆应及时开出装卸区,不准在库区内货物停放、停留。
7、装卸货物时应严格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具,车厢内不得粘有油脂污染物及强酸等残留物。
8、车辆的机械部分,必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制动、方向操纵,方向批示等部分,必须保证绝对良好,车厢、地板必须平整完好、牢固铁质底板车厢应采取衬垫防护措施,如铺垫橡胶板等,不可用松软可燃材料。
9、机动车辆必须装有有效地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电路系统应有切断电源和隔离电火花的装置,并配有相应的灭火消防设施(灭火器)和捆扎、防散失的工具。
10、驾驶员、押运人员对所运输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应了解其化学和物理性质,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必须有经过岗位消防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合格的才能上岗作业。
11、出车时各种证件(驾驶证、准运证、行驶证及培训合格证等)应携带齐全,随车携带的遮盖、捆扎、消防器材等工具必须齐全、良好,车厢内应清扫干净,不得有与所装货物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同时必须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必须排除后方可投入运行。
12、行车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消防、交通治安等法规,严格控制车速,保持与 前车的距离,严禁违章超车,并尽量避免急刹车,确保行车安全。
13、押运人员必须乘坐指定位置上,车上严禁搭乘无关人员,严禁吸烟和携带与所装货物相抵触的物品。
14、运输车辆在途中应经常停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铁路交叉口及复杂路口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任何情况下不能熄火滑行,并尽量避免在铁路道上换挡。
15、途中遭遇雷雨时,不得在树下、电线杆、高压线、铁塔等容易遇到雷和产生火花的地点停车,在雨雪风雾视线较差的天气行车或通过泥泞积雪、结冰、坡大、狭窄等危险路段或有警示标志时,车辆的时速不应超过15km,并应避免使用紧急刹车或急速转向,与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0m的距离。在暴雨和雷电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产品不应出入库。恶劣天气能见度在5m以内时,或坡度在6%以上且能见度在10m以内时,应停止行驶。
16、车辆发生故障需修车时,应选择安全地点,严禁明火照明作业,需进入修理厂时严禁截货进入场内。
17、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并负责维护现场,如实汇报事故发生经过。
18、生产区至总仓库区运输民用爆破器材的行车路线,不应随意更改。
19、运输民用爆破器材的机动车在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区和民用爆破器材总仓库区内的行车速度不应超过15km/h,前后两车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不应超4
车、追车;在道路不平、视线不好、人员聚集的地方,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20、各种车辆的装载量不应超过额定负荷。车辆起停时,应避免突然起动和急刹车。驾驶员离车时,应拉紧手闸、切断电路、锁好车门,车辆不应停放在纵坡大于5%的路段。
21、机动车辆不应直接进入危险建筑物内时,宜在距建筑物不小于2.5m处进行装卸作业;当建筑物内火炸药粉尘或易燃易爆溶剂挥发气体时,机动车应在建筑物门前不小于5m处进行装卸。
22、运输车装车时,控制装载质量不应超过额定负荷,包装件应码放整齐,严禁超高装载。中途卸车后,及时调整包装件的堆放高度,防止高位坠落和撞击。
23、装运民用爆破器材时,驾乘人员应对爆破器材的包装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包装要求和破损的,要及时报告和处理,同车运输不同品种民用爆破器材时应按表1规定执行。
1、押运员应熟知所押运货物(氧气、乙炔)的危险特性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2、押运员必须随身携带证件。
3、在装货物(氧气、乙炔)前应协助驾驶员检查车况和安全防护设施,如:灭火器、雨布、捆扎绳是否齐全等。车况良好,具备装载条件方可装车。
4、装钢瓶时,押运员应在场协助仓管员检查危险货物(氧气、乙炔)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未处理,拒绝装车,车辆装好后清点货物数量并捆扎牢固后方可出车。
5、行驶中应经常检查、清点货物数量。特别在遇到颠簸不平的路面时,应立即停车检查货物情况,发现问题,重新装车、扎紧,严防运输途中丢失。
6、抵达目的地后,必须清点数量,办好交接手续,如发现差错,应立即汇报公司领导和公安机关,并协助查明原因。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记录人: 会议内容: 一.出车前
1、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有关证件、标志应齐全有效,技术状况应为良好,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故障应立即排除。
2、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车厢底板应平坦完好、栏板牢固,对于不同的危险货物,应采取相应的衬垫防护措施(如铺垫木板、胶合板、橡胶板等),车厢或罐体内不得有与所装危险货物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
3、检查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配备的消防器材,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4、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检查随车携带的“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是否与所运危险货物一致。严禁超载、超限、超范围运输。
5、根据所运危险货物特性,应随车携带遮盖、捆扎、防潮、防火、防毒等工、属具和应急处理设备、劳动防护用品。
6、装车完毕后,驾驶员应对货物的堆码、遮盖、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对影响车辆起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确认无不安全因素后方可起步。
二、装卸时
1、车辆停靠货垛时,应听从作业区指定人员的指挥,车辆与货垛之间要留有安全距离;待装、待卸车辆与装卸货物的车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不准堵塞安全通道。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
2、装卸过程中,车辆的发动机必须熄灭并切断总电源。在有坡度的场地装卸货物时,必须采取防止车辆溜坡的有效的措施。
3、在装卸过程中,驾驶员负责监装监卸,办理货物交接签证手续时要点收点交。装车完毕,驾驶员必须对货物的堆码、遮盖、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对影响车辆起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
4、装卸过程中需要移动车辆时,应先关上车厢门或栏板。若原地关不上时,必须有人监护,在保证安全情况下才能移动车辆,起步要慢,停车要稳。
5、禁止在装卸作业区内维修车辆。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1]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共有3节19条, 规定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安装、使用与维护, 甲烷传感器设置等, 在瓦斯防治、火灾防治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对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的需求, 笔者根据AQ 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2]、AQ 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3]、AQ 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4]、AQ 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5]和当今安全监控与人员位置监测技术现状[6,7,8,9,10,11,12,13,14,15,16], 提出《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监控与人员位置监测修订意见, 仅供参考。
1 一般规定
1.1 装备要求 (修订原第158条)
1.1.1 修订后条款
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调度通信系统、广播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和图像监视系统。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本规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严禁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替代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
1.1.2 原第158条[1]
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本规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1.1.3 修订说明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煤矿井下超定员生产、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所有矿井必须装备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广播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是安全生产调度和应急救援的重要语音通信工具。因此, 所有矿井必须装备调度通信系统、广播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
图像监视系统可实时监视煤矿井下主要生产环节和地点, 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事故等, 为隐患处理和应急救援提供支持。因此, 所有矿井必须装备图像监视系统。
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井下本质安全型电话经电缆直接与地面安全栅和交换机相连, 只要电缆不断、电话不坏, 系统均能正常工作。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均需在煤矿井下设置基站和交换机等有源设备, 当瓦斯超限等停电时, 将无法正常工作, 其可靠性远不如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因此, 严禁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替代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
1.2 系统布置图 (修订原第159条)
1.2.1 修订后条款
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 必须对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 信号、通信和电源电缆的敷设,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 并绘制布置图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控制图。
1.2.2 原第159条[1]
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 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 控制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 并绘制布置图。
1.2.3 修订说明
除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外, 增加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和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1.3 信号电缆、防爆、电磁兼容等 (修订原第160条)
1.3.1 修订后条款
严禁安全监控信号电缆与调度电话电缆和动力电缆等共用。严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光纤。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光缆和电缆应分设2条, 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矿用调度通信电缆应分设2条, 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电气设备, 优选本质安全型, 其输入、输出信号必须是本质安全型信号。矿用手机必须是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无线设备发射功率应不大于6 W。
系统及设备必须满足煤矿井下电磁兼容要求。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 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必须具有防雷措施。
系统必须24h连续运行。电网停电后, 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 并配备不小于2h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矿井监控网络应通过网闸等网络隔离设备与其他网络互通互联。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软件应采用组态软件。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的主机及联网主机必须双机或多机备份, 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 备份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
系统显示和控制终端、调度台必须设置在矿调度控制中心, 全面反映监控信息。矿调度控制中心和上级调度指挥中心必须24h有人值班。
设备使用前, 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 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 合格后方可使用。
1.3.2 原第160条相关部分[1]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 严禁与调度电话电缆或动力电缆等共用。
防爆型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当电网停电后, 系统必须保证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2h;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中心站主机应不少于2台, 1台备用。
1.3.3 修订说明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矿用调度通信系统是本质安全型防爆系统, 其信号电缆和通信电缆上传输的信号均为本质安全型信号。但没有进行本质安全防爆联检的2个本质安全型防爆系统共用电缆的芯线后, 其信号能量迭加, 有可能引爆瓦斯。因此, 严禁安全监控信号电缆与调度电话电缆共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号电缆与矿用调度通信系统通信电缆分设, 还起到了冗余作用:当矿用调度通信系统断缆时, 矿调度控制中心可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煤矿井下瓦斯等;当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断缆时, 瓦斯检查员等可通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及时报告井下瓦斯等。
瓦斯防治等要求监控信号实时性强。图像信号传输带宽远远大于监控信号, 特别是高清图像信号传输带宽更宽。如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光纤, 难以保证监控信号的实时性, 即使使用万兆网络。因此, 严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光纤。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瓦斯、火灾等灾害防治的主要工具, 为防止顶板冒落等造成电缆和光缆断缆, 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光缆和电缆应分设2条, 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 为防止顶板冒落等造成电缆断缆, 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矿用调度通信电缆应分设2条, 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
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是各种防爆类型中最安全的。在当今技术条件下, 矿用手机可以制成本质安全型, 并具有安全性能好、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因此, 矿用手机必须是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
无线设备发射功率大, 不但会引起瓦斯爆炸, 还会对接受电磁波辐射的人员造成伤害。因此, 无线设备发射功率应不大于6 W。
电磁兼容是电工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基础。因此, 系统及设备必须满足煤矿井下电磁兼容要求。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 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必须具有防雷措施。
为实时监控瓦斯等, 系统必须24h连续运行。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 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 并配备不小于2h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为防止黑客对系统攻击, 矿井监控网络应通过网闸等网络隔离设备与其他网络互通互联。
为便于系统配置和维护,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软件应采用组态软件。
为减少系统主机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必须双机或多机备份, 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 备份主机应在5 min内投入工作。
为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系统显示和控制终端、调度台必须设置在矿调度控制中心, 全面反映监控信息。矿调度控制中心和上级调度指挥中心必须24h有人值班。
为尽早发现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 设备使用前, 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 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 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安全监控
2.1 甲烷电闭锁、风电闭锁、煤与瓦斯突出报警 (修订原第160条)
2.1.1 修订后条款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 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 自动解锁。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当主机或系统电缆发生故障时, 系统必须保证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全部功能。系统必须具有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系统必须具有煤与瓦斯突出报警和断电闭锁功能。系统必须具有主要通风机监控功能。系统必须具有瓦斯抽采 (放) 监控功能。
2.1.2 原第160条相关部分[1]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 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 自动解锁。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当主机或系统电缆发生故障时, 系统必须保证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系统必须具有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
2.1.3 修订说明
甲烷断电仪 (具有甲烷电闭锁功能) 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 (具有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 已被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替代。因此, 将原“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修改为“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
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报煤与瓦斯突出。但可以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监测到的甲烷、风速和风向等信息, 分析判断是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发出煤与瓦斯突出报警, 及时停电和撤人, 避免或减少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因此,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煤与瓦斯突出报警和断电闭锁功能。
为减少电缆或光缆用量, 降低投资, 减少维护量, 便于系统使用与维护, 利于信息共享,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主要通风机监控功能和瓦斯抽采 (放) 监控功能。
2.2 电源设置与断电控制 (修订原第161条)
2.2.1 修订后条款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严禁设置在断电范围内:①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风巷;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③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④掘进巷道。
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 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 提供断电条件, 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在改接或拆除时, 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 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 必须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 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2.2.2 原第161条[1]
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 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 提供断电条件, 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 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拆除或改变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及控制线、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安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 须报告矿调度室, 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2.2.3 修订说明
为避免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切断系统电源,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严禁设置在断电范围内。
删除了原“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 表述更准确。
2.3 调校 (修订原第162条)
2.3.1 修订后条款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零点、显示值、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控制逻辑等调校, 每月至少1次。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 必须定期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调校, 每15d至少调校1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d至少测试1次。会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调校, 每半年1次。
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 必须及时处理, 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 并填写故障记录。
2.3.2 原第162条[1]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 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 每7d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d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 必须及时处理, 在故障期间必须有安全措施。
2.3.3 修订说明
AQ 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3]中4.4.2.2规定“传感器的稳定性应不小于15d”, 目前, 载体催化元件的稳定性均不小于15d。为减少调校工作量, 将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调校周期由原7d调校1次, 修改为每15d至少调校1次。将每7d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修改为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d至少测试1次。
局部通风机停电会造成瓦斯积聚。因此, 会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调校, 每半年1次。
2.4 维护 (修订原第163条)
2.4.1 修订后条款
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 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 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矿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 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 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传感器经过调校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 必须立即更换。
2.4.2 原第163条[1]
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 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 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监测值班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 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 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
2.4.3 修订说明
为便于调度指挥、应急救援和地面远程控制, 煤矿应建立矿调度控制中心, 并24h值班。因此, 将原“监测值班员”修改为“矿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
为便于操作, 增加了“传感器经过调校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 必须立即更换”。
2.5 矿调度控制中心 (修订原第164条)
2.5.1 修订后条款
矿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 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 填写运行日志, 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 并报矿主要负责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签阅。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 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 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上级调度指挥中心, 处理过程和结果应记录备案。
矿值班领导接到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后, 应采取措施, 及时处理。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他区域时, 应按瓦斯事故应急预案手动遥控或自动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
矿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接收上级调度指挥中心下达的报警处理指令后, 应及时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向上级调度指挥中心反馈。
2.5.2 原第164条[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变化及被控设备通、断电状态。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日报表必须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
2.5.3 修订说明
为便于操作, 及时处理报警、断电和馈电异常等, 提出了相关要求。
2.6 联网 (新增)
2.6.1 新增条款
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向矿务局 (公司) 调度指挥中心上传实时监控数据。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必须向县 (市) 调度指挥中心上传实时监控数据。调度指挥中心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指导, 每月对瓦斯超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应认真监视监控数据, 核对煤矿上传的隐患处理情况, 填写运行日志, 打印报警信息日报表, 报值班领导签阅。发现异常情况要详细查询, 按规定进行处理。
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发现煤矿瓦斯超限报警、馈电状态异常情况等必须立即通知煤矿核查情况, 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发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信中断或出现无记录情况, 必须查明原因, 并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处理意见, 处理情况记录备案, 并报值班领导。
2.6.2 修订说明
为加强监管, 增加了监控数据上传至矿务局 (公司) 、县 (市) 调度指挥中心等要求。
2.7 便携仪 (修订原第165条)
2.7.1 修订后条款
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安全员下井时, 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数字式甲烷检测报警矿灯。瓦斯检查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光学甲烷检测仪。
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充电、收发及维护。每班要清理气室上的煤尘, 发放前必须检查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零点和电压, 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
2.7.2 原第165条[1]
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充电、收发及维护。每班要清理隔爆罩上的煤尘, 发放前必须检查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零点和电压或电源欠压值, 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
2.7.3 修订说明
用于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甲烷检测元件, 除载体催化元件外, 还有红外、激光等工作原理的传感和敏感元件, 不一定有隔爆罩。因此, 将原“隔爆罩”修改为“气室”。
删除“或电源欠压值”, 表述更准确。
2.8 校准气样 (修订原第166条)
2.8.1 修订后条款
配制甲烷校准气样的装置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选用体积分数不低于99.9%的甲烷标准气体作原料气。配制好的甲烷校准气体不确定度应小于5%。
2.8.2 原第166条[1]
配制甲烷校准气样的装置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相对误差必须小于5%。制备所用的原料气应选用体积分数不低于99.9%的高纯度甲烷气体。
2.8.3 修订说明
表述更准确。
2.9 布置图、接线图、技术资料与数据 (修订原第167条)
2.9.1 修订后条款
煤矿必须绘制煤矿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并根据采掘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改。布置图应标明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控制器、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断电范围、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断电控制图应标明甲烷传感器、馈电传感器和分站的位置, 断电范围, 被控开关的名称和编号, 被控开关的断电接点和编号。
煤矿应建立以下帐卡及报表:①安全监控设备台帐;②安全监控设备故障登记表;③检修记录;④巡检记录;⑤传感器调校记录;⑥中心站运行日志;⑦安全监控日报;⑧报警断电记录月报;⑨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⑩安全监控设备使用情况月报等。
矿调度控制中心和上级调度指挥中心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 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a。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a。
2.9.2 原第167条[1]
安全监控设备布置图和接线图应标明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器、分站、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断电范围、传输电缆等, 并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
2.9.3 修订说明
为规范操作, 细化了系统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要求, 增加了技术资料和监控数据要求。
3 人员位置监测
3.1 识别卡 (新增)
3.1.1 新增条款
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 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 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的装置, 设置人脸或虹膜等唯一性检测的装置, 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
3.1.2 修订说明
规定了识别卡佩戴、数量、唯一性检测等要求。
3.2 分站 (新增)
3.2.1 新增条款
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 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 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3.2.2 修订说明
规定了分站设置地点等。
3.3 矿调度控制中心 (新增)
3.3.1 新增条款
矿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 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 填写运行日志, 打印监测日 (班) 报表, 报矿长和有关负责人签阅。接到报警后, 值班员应立即通知值班领导, 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 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3.3.2 修订说明
规定了矿调度控制中心要求。
3.4 资料 (新增)
3.4.1 新增条款
应建立以下账卡及报表:①设备、仪表台账;②设备故障登记表;③检修记录;④巡检记录;⑤中心站运行日志;⑥监测日 (班) 报表;⑦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煤矿应绘制设备布置图, 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 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 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每3个月应对数据进行备份, 备份数据应保存1a以上。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a以上。
3.4.2 修订说明
规定了技术资料、监测数据等要求。
4 结语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优质双孢蘑菇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适用于以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栽培的双孢蘑菇的安全优质生产。
二、产地环境
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离,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酵、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要合理分区。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对菇场进行消毒,并进行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环利用。
三、生产技术要求
1栽培设施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以利于保温、降温、保湿、遮阴和防治病虫害。可采用层架式菇房、冬暖式塑料大棚、林地拱棚或人工土洞、人防工程设施栽培。
2栽培季节 利用冬暖大棚栽培,培养料开始堆制发酵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时间从9月上中旬开始可延迟到10月上旬,秋菇生产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春菇生产集中在次年4月上中旬至5月份。层架式菇房和林地拱棚栽培可适当延长出菇时间,人工土洞和人防工程设施栽培可进行冬夏反季节生产,采用工厂化控温车间栽培可周年生产。
3品种选择及菌种质量要求
①品种选用。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山东省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双孢蘑菇品种或菌株。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菇形和颜色的品种。
②菌种质量要求。双孢蘑菇成品菌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无老化、退化现象。
4原辅材料
①主辅原料。可利用的作物秸秆类栽培原料有:小麦秸、玉米秆、稻草、玉米芯、花生茎蔓、棉秆等,要求无虫、无霉、无有害污染物。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秸秆,在收获前1个月不应施用高残毒农药。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
②覆土材料。应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河塘土、草炭土、林地腐殖土或农田耕作层以下的黏壤土。
③用水管理。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能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④培养料添加剂。培养料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氰氨化钙、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灰、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
5培养料配方和堆制发酵
①培养料配方。配方一:小麦秸(或稻草)2200千克,干牛粪1600千克,饼(粕)肥100千克,尿素25千克,石膏粉8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轻质碳酸钙60千克,石灰粉60千克。配方二:玉米秆2500千克,干鸡粪500千克,饼(粕)肥120千克,尿素15千克,石膏粉60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石灰粉50千克。配方三:玉米芯1200千克,棉籽壳4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麦麸150千克,石膏粉50千克,轻质碳酸钙50千克,石灰粉50千克。
②培养料预湿。建堆前2~3天,将小麦秸、玉米秆、玉米芯等用石灰水淋透,使其吸水均匀,然后堆放预湿。
③建堆。料堆呈南北向,堆宽1.6~2.0米,堆高1.6~1.8米,长度视场地而定。料堆的四周呈垂直状,顶部呈龟背形。建堆时每隔1.5米竖立1根粗木棒或竹竿,建好堆后拔出即形成透气孔。
④翻堆。建堆后,当料堆中心温度最高达到72~80℃后3~4天料温开始下降时,可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48小时,料温最高可达75~80℃。第一次翻堆后的5~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为提高温度和保持适宜的湿度,料堆可适当建窄一些。一般第二次翻堆后4~5天即可进行第三次翻堆。主要调节料堆四周表层水分,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堆料pH值7.8~8.2,并保持料堆内通气良好。第三次翻堆后4天,进行第四次翻堆,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5%~68%,pH值7.5~8.0,同时检查培养料内是否有氨气味和害虫。第四次翻堆后,料内温度稳定在50~55℃时,可进行后发酵。
⑤后发酵。后发酵可分3个阶段进行,即升温阶段、持温阶段和降温阶段。经过后发酵,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pH值7.2~7.8。
6播种、发菌培养、覆土及耙土管理
①播种。采用混播與表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1.5千克/米。
②发菌培养。播种后控制菇房的温度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在75%左右,尽量减少通风。若菇房温度超过28℃,应加大通风量,并向菇房中和草苫上喷水,以迅速降低菇房温度。
③覆土。当菌丝已深入到培养料的2/3(一般在播种后15~20天)时即可覆土。
④耙土。覆土后7—10天,菌丝爬土生长到覆土层的3/4厚度时开始耙土。耙土后4~5天,为了诱导原基形成,要在夜间外界温度较低时最大限度地通风换气,把温度降到16~18℃,并适量喷水,促进出菇。
7出菇管理
①控制温度。耙土后8~10天,菇蕾即开始陆续出现。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3~18℃,因此菇房温度不能低于5℃或超过23℃,温差不大于10℃。
②保持水分和湿度。耙土后菌丝重新接合,重喷结菇水使原基开始在覆土表面大量形成,总用水量约为2千克/米2,在2天内分8~10次喷完;原基至谷粒大小时,要暂时停止向床面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当子实体长到黄豆粒大小时,需再喷1次重水,喷水量为1.5千克/米2左右,在2天内分6~8次喷完。喷水时间应掌握在温度为16qC左右时进行,水温尽量与菇房内温度接近,喷水后立即进行通风。出菇期间,要求菇房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
③通风管理。菇房内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不断排除有害气体,增加新鲜氧气,以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通风应选择菇房内外气温相差不大时进行。
8采收一般当双孢蘑菇菌盖直径达到2.0厘米以上时,就可根据等级标准采收。菇柄长度一般以不超过1.5厘米为宜。采收时注意菇体整洁,防止菇体沾带泥屑杂质。采收过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9加工、包装与储运鲜菇采收后应尽快整理分级。预冷后进冷库保存、冷链运输,干菇应采用脱水机烘干,保鲜及烘干的材料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含有荧光增白物质的包装纸等包装鲜菇;不得使用含有亚硫酸盐、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害物质的水溶液漂洗双孢蘑菇。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应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安全的防控措施。
2防治对象双孢蘑菇主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线虫病;主要杂菌有石膏霉、黄瘤孢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脉孢霉等;主要虫害有菇螨、菌蚊、菌蝇、瘿蚊、跳虫等。
3防拉措施
①菇棚应结合晒棚、闷棚,在进料前7天,将地面整平,撒1层石灰粉,然后浇灌1次透水;进料前4天,用1%的漂白粉溶液或波尔多液200倍液将菇房内墙壁全部喷洒1遍,喷后封闭门窗、通气孔,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剂2~3克/米3熏蒸24小时;进料前2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4.3%高氟氯氰·甲阿维乳油2000倍液将菇房内墙壁、地面、层架及立柱分别喷洒1次;进料前1天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残留的气味。
②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发菌场所、菇房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降低空气湿度。
③调节好培养料酸碱度,培养料采取二次发酵法处理,要求发酵全面、均匀、徹底,杀灭病虫源。
④确保菌种的活力和纯度,不带病虫。播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播种后菌床覆盖物应经过消毒处理。
⑤发菌培养期间,菇房和培养料温度应控制在26℃以下,不需喷水,避光培养。
⑥发现杂菌污染床面时,及时采取通风、降温、降湿措施,对污染严重者,应清除污染物、喷施杀菌药物和及时补种。
⑦栽培场地经翻土、暴晒、灌水、撒石灰粉、施氰氨化钙闷熏等措施消毒处理。菇房内安装黑光灯、杀虫灯、黏虫板等进行防虫。菇房通风口封两层阻隔网,外层为防鼠的金属网,内层为0.28毫米孔径的防虫纱网,以免栽培袋和子实体被咬破蛀伤。出菇期间进出菇房做到随手闭门,门口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
⑧菇房内外环境、菌畦、覆土均要进行定期消毒杀虫处理。栽培用具应及时刷洗干净,可用石灰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漂白粉等溶液清洗擦拭消毒,床架材料喷洒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药剂消毒。定期用1%的石灰水上清液喷洒菌床覆土层或做调菇水使用。
⑨出菇期间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使菇房内温度适当偏低、湿度适中偏干,防止温差和湿差过大。
⑩采菇后要清理料面,将残菇、病虫菇、病料及时挖除,移出菇房外。接触过病菇、病料的手或工具,应清洗干净,并用75%酒精或0.25%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
五、质量安全控制
1农药安全使用原则禁止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和覆土中加入或在发菌、出菇期喷洒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及重金属制剂、杀鼠剂等,不得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
2合理使用施药器械应根据病虫为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配药时应使用标准称量器具。合理用药,不应随意、频繁、超量及盲目施药防治。
3采后质量安全管理采收应及时,采收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推行双孢蘑菇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应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六、生产档案建立
【道路运输安全规程】推荐阅读:
道路运输安全风险09-18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09-16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12-17
道路运输安全的心得体会06-07
道路运输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方案12-10
道路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系统通过验收12-19
烟花爆竹道路运输安全承诺书(生产企业)11-29
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11-05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评指标目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