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篇1

分院院长: 崔秋华 执笔人: 陈亮 分院名称: 高职学院 编写日期: 2011 课程编码: 1208029 课程中文名称: 网络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 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3.5学分 总学时: 48学时(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

基本教材: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第二版,陈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参考书:【1】《网络安全标准教程》,穆振东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

【2】《防火墙技术标准教程》,曾琼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已经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少有一个网络独立存在的情况,即使在一个单位内部也是若干个网络(网段)的互联。因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掌握广域网技术的主要标准,如帧中继、综合业务数字网,异步传输方式,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局域网,广域网的应用,了解ATM、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以及Web技术等相关知识,能较好地学会网络的基本应用及维护方法。初步掌握规划与管理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包括网络技术的选择,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的配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织实施,以及网络安全与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规划、构筑和管理中小型网络系统、尤其是Intranet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2.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基础; 3.掌握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4.掌握网络需求分析;

5.掌握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机房设计; 6.掌握配置路由器; 7.掌握企业网设计; 8.掌握网络安全设计;

9.了解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工程设计概论(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和安全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信息安全等级和标准,以及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我国信息安全形势和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

2、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3、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

4、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5、信息安全等级与标准

6、信息安全法规

7、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黑客与攻击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和防范方法,包括: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技术。

了解:了解黑客的攻击技术,能够根据攻击的手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黑客攻击与信息安全的关系。2.重点和难点

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黑客概述;

2、网络扫描;

3、网络监听;

4、WEB欺骗;

5、IP地址欺骗;

6、缓冲区溢出;

7、拒绝服务攻击;

8、木马;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分类。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3、计算机病毒原理;

4、计算机网络病毒;

5、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

第四章 信息加密与鉴别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信息加密基础,包括传统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了解:密钥的管理与交换、报文鉴别技术和身份认证。2.重点和难点

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数字签名。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信息加密的发展和数据加密模型

2、传统加密技术

3、对称加密技术

4、非对称加密技术

5、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6、数字签名

7、报文鉴别技术

8、身份认证

9、密钥管理和交换

第五章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防火墙的功能、类型、主要技术以及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设计,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结构和分析方法。

了解:防火墙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防火墙的概念和功能

2、防火墙的类型。主要技术和常见的体系结构

3、防火墙的设计

4、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5、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6、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安全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2.重点和难点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基于任务的角色控制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2.自主访问控制 3.强制访问控制

4.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6.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7.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第七章 Web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Web的安全问题,包括Web服务器存在的漏洞、Web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以及Web客户端存在的问题。

了解:Internet的脆弱性,脚本语言的安全性 2.重点和难点

Web服务器的安全和Web客户端的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Internet的脆弱性

2、Web的安全问题

3、Web服务器的安全

4、Web客户端的安全

5、CGI的安全性

6、ASP.NET的安全性

第八章 数据数据库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安全的概念、数据完整性、容错与冗余技术和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特性 2.重点和难点

数据安全和数据库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

2、容错与冗余技术

3、备份与恢复技术

4、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

5、数据库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7、数据库安全系统特性

第九章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电子商务安全工程以及电子政务安全工程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评价标准和框架 2.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3.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

2、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制、策略建设

3、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需求、体系结构和安全措施

4、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习题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

2、参考其他教材或同类书目加深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的技术。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篇2

1 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育平台的基础是互联网, 我国高校网络建设自二十世纪90年代起, 经过蓬勃发展, 已成为各高校必备的基础设施[2]。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转播点播资源中心等的建设也促进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和发展。近年来, 推广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支撑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已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关注的热点之一。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向学生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它具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和不断更新的学习内容, 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便于创设情境、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注重学生的参与,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交流。

2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

2.1 理论论据

目前, 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三种流派, 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学生要识别信息, 加工信息, 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建立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并主动去探索现象, 从而发现事物间或知识间的结构, 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最后转换为有用的信息输出[3]。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为依据,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教师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强调主动学习、协作学习与讨论学习,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2.2 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介绍

本教学平台在互联网基础上提供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自测等服务。

2.3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方法

2.3.1 研究式教学法

安全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安全预测、分析、评价等, 目前应用的管理、分析、评价方法有数10种之多, 并仍在不断的发展。因此, 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并有所创新。

研究式教学法, 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引导、促进、支持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自主钻研与独立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 确定研究题目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研究题目创设相关情境, 题目的选择要难度适中, 开放性的题目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给定学生研究题目的同时把要求具体化。

(2) 研究调查阶段

这一环节,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与研究题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供学生查阅参考, 学生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自己所选专题进行知识搜集的和相关材料调查, 然后将相关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相结合, 围绕课题自主地提出构想, 然后针对构想寻找证据、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修改构想, 再重新收集信息, 以此循环, 得到最终结果。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从多渠道获得信息, 他们不仅可以查阅本校电子图书, 甚至可以跨越国界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但在大量信息面前, 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定位关注点, 并就一些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或组织学生之间交流。

(3) 提交研究报告、答辩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 学生最终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以书面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提交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就此组织学生开展答辩会, 老师和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 在交流的基础上, 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 分享研究经历。

2.3.2 合作学习式网络教学法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系统安全分析、预测、评价及危险控制等需要多人参与, 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也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教学中学生是通过团队来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也有为完成共同目标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安排小组组成员, 对各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 并明确个人责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探索、研究, 并以PPT、网页或论文等形式展示其学习成果,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适时进行指导, 答疑, 并组织展开讨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运用相关的知识, 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全新的知识体,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3 专题讨论式网络教学法

专题讨论式网络教学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选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解决问题和提高认识, 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实行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深化教学内容, 开阔学术视野, 改善教学效果, 达到时教学相长。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完全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也并不是孤立的, 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相互的配合, 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信息反馈, 适时进行引导、指导。

3 总结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灵活;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更加深刻, 并能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了学生质疑意识, 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虽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已收到了明显有效果, 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仍需在探索中不断地完善。

摘要:《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为了提高其教学量, 结合本课程特点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探讨了三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林柏泉, 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魏晓俊.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现状分析研究[J].学理论, 2012, 1.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

为推动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完善。本文旨在探索研究如何构建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技能型人才的认识

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角度看,网络人才可分成创造型、研究型和技能型。从职业角度看,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的部署、实施、管理以及销售工作,在业界担当“网络管理员”、“助理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服务员”、“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从人才规格角度看,他们应具有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利用现有技术构建网络平台、部署网络应用、实施网络工程项目和管理网络系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除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等三个层次人才的共性要求外,对他们的技术操作及应用能力、工程实施与工程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分析

根据技能型人才的定位,我们提出了“以工程化思想为指导,强化技能操作,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为有利于实践课程体系的结构化设计,我们从技术构成、功能构成和梯度构成三个特征维度对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行分析与分解,如图1。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构建网络工程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等的支撑。网络实验(训)平台的设计和搭建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网络工程方向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动手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建立设备完善、功能全面的实验、实训基地是极其重要的。

1.网络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主要承担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等课程的学习。网络实验室设计有8组网络工程实验的设备,每组由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和6台计算机组成,每组6人,总共每次可容纳48名学生。网络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有“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管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网络设备调试”、“CCNA”、“CCNP”等课程及课程设计、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实训、开放实验室、毕业设计等。

2.综合布线实训室

综合布线实验室主要承担网络布线、网络测试、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的学习。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等内容是网络工程教学的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环节。因此布线实训室相当重要,其中包括了线柜、各种光纤、双绞线等传输介质、各种接入设备、施工工具、检测工具等。目前我系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只进行了一期建设,应加快进行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匮乏是实践教学的“软肋”。教师的工程能力是我们师资的一大弱点,而网络工程方向的教师如果工程能力弱,学生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培训力度。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采用课程组负责制,每门课程配备课程组主讲教师,同时负责课程的实践环节建设。为了锻炼教师的实践动手及技术能力,应定期派教师参加CCNA、北大青鸟等各类培训。

2.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工作任务和企业项目中进行锻炼、进行专业实践。在此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使老师把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或者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3.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社会岗位发展变化很快,校内的实习实训条件不可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而且也不可能搞大而全、小而全。让学生到生产岗位进行实训、比模拟岗位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学生更快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和缺陷。但由于我院所在地域的IT行业欠发达,一直没有较对口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给我们的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制约因素。如何打破原有思维方式,跨过地域及行业限制,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质量,必须建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评估、实验课程评估、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考察和监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在此方面,我专业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对网络工程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明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面对社会需求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其工程特点,多方位考察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要素,并以此为依据考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篇4

网络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描述了使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并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些师生角色的再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是以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教师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体,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而网络教学恰恰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这种应用。

一、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所能比拟。我认为它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较为显著的便是:

1.交互性强,反馈及时

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传统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顺畅地和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2.内容丰富,自主性强

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性格和学习能力,致使统一授课任务、统一授课进度的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在使用网络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进度和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力所能及的任务来完成,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在网络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启发式、情景式和案例式教学,可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活泼、互动、应用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构成多边互动机制进行协作学习,不再是忽略学生主动精神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利用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下,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变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二、网络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相较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在使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师生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从“依赖型学习者”到“独立型学习者”的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又突出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必要的时候给“迷失”的学生带路或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搭配。相对于学生们在学习中“主角”的作用,教师更是“辅助者”。

三、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网络教学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否真正地提高。网络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有很强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养,并能够将获取的信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能够将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精确、创造性地来使用。

2.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管理沟通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发布信息,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目标、任务、学习方式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辨别课程内容、信息、技能、态度或价值观;组织学生用他们所学的内容练习技能;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主要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并将讨论带回主题: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取得进步,帮助学生决定是否需要改变策略;另外,要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

四、结语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前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毕竟还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因此,虽然使用网络教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只有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避免它的劣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进,从而在教学上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工程训练教学大纲 篇5

工程训练(Ⅱ)

课程学时:80 学分:2 开课专业:机械制造、物流工程、机械测控技术、机械日语强化、化机过程装备制造、材料成形控制、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机械创新、机械英语强化、动力工程、动力汽车工程、电子工程、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设计、电信创新、计算机技术、船舶工程、电信信息工程英语强化、电气自动化、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物理、光信息科学技术 开课学期:2、3、4、5、6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

后续课程:工程训练(Ⅲ),金属工艺学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辅以专题讲授。学生通过实习获得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在劳动观点、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由15个实训项目组成。其中实训概论课为理论教学环节,2学时,在其它各实训项目之前统一进行,占用总课时时间,其余每个项目,实行分组轮换制,相对独立完整。

㈠.工程训练实训概论课:(2学时)

1、工程训练实训的内容:机械制造过程,实训内容、教学环节、安排及分组

2、工程训练实训的目的:制造工艺的重要性

3、工程训练实训的要求:四项基本要求,学习方法,主要规章制度

4、实训安全动员 ㈡.普通车削(16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普通车削基本概念。了解车床的型号,熟悉卧式车床的组成、运动、传动系统及用途。(2)了解常用量具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3)了解轴类、盘套类零件装夹方法的特点及常用附件的大致结构和用途。(4)熟悉车削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5)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普通车削基本概念,包括普通车床型号、规格、部件及附件的名称和作用、传动系统、加工范围及工艺特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

(2)示范、讲解刀具的安装,工件的装夹以及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3)演示、讲解普通车削常见形面(外圆柱面、端面、台阶、圆锥面等)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要求;(4)学生练习操作姿势,用手动走刀均匀地移动大拖板、中拖板、小拖板,空车练习,按图纸要求车削工件,正确对刀,自动走刀,教师实时指导;

(5)知识扩展:介绍大型普车、镗床及立车的基本知识 ㈢.铣削(8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螺旋槽的铣削方法、齿轮齿型加工方法;万能铣头、回转工作台和分度头的基本构造。(2)熟悉铣刀的种类及其安装方法,万能铣头、回转工作台和分度头的使用方法,X6130卧式万能铣床和X5030立式铣床的型号、基本组成部分、运动及各部分的作用;铣削加工的基本工艺特点及应用;各种铣削方式的特点。

(3)掌握铣削的切削用量及其选择和计算方法;铣键槽、铣多边形零件的操作方法;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及基本构成。

(4)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铣削基本概念,包括铣床型号、规格、组成、传动、加工范围及工艺特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

(2)介绍分度头的使用方法;

(3)演示、讲解多边形的铣削方法及工艺要求;螺旋线的加工方法(4)学生实际操作,铣六边形零件、铣键槽、铣螺旋槽,教师实时指导(5)讲解、演示立式铣床的加工方法及其应用(6)示范、讲解齿形加工方法,介绍齿轮加工设备 ㈣. 刨削(4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刨刀的基本类型及用途;插削、拉削、推削加工的特点和应用;拉刀的基本组成部分。(2)熟悉B635-1牛头刨床的型号、基本组成部分、运动及各部分的作用;刨削加工的基本工艺特点及应用;刨削加工常用夹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直角尺的使用方法。

(3)掌握刨削的切削用量及其选择和计算方法;六面体零件刨削、V型体零件刨削的操作方法。(4)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刨削基本概念,包括刨床型号、规格、组成、传动、加工方法及工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2)演示、讲解平面、异型面的刨削方法及工艺要求

(3)学生熟悉设备,实际操作,刨削六面体零件和V型体零件,教师实时指导(4)知识扩展:介绍龙门刨床及插床 ㈤.磨削(4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砂轮的种类,砂轮的检查、安装、平衡和修整方法;磨削圆锥面的方法。

(2)熟悉M1420万能外圆磨床和M7130平面磨床的型号、基本组成部分、运动及各部分的作用;磨削加工的基本工艺特点及应用。

(3)掌握磨削的切削用量及其选择和计算方法;轴类零件和平面零件磨削的操作方法;外径百分尺的使用方法、基本构造。

(4)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磨削基本概念,包括磨床型号、规格、组成、传动、液压系统、砂轮平衡方法、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

(2)演示、讲解外圆柱面、外圆锥面、平面的磨削方法及工艺(3)学生实际操作,磨削外圆柱面、外圆锥面、平面,教师实时指导(4)示范、介绍测量方法

(5)学生实际测量(在磨削外圆柱面时进行)㈥.钳工(16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钳工工作在现代工业制造和设备维修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2)初步掌握普通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包括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的方法和应用。(3)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教学片,了解钳工在机制制造及设备维修中的作用,钳工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演示、讲解锯割、锉削平面的工艺要求,样板的制作方法(3)学生练习锯割、锉削平面,制作样板,教师实时指导

(4)演示、讲解摇臂钻的工作原理、应用及操作方法,钻、扩、铰、攻丝及套扣的加工方法及台钻的操作方法

㈦.数控车削(4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数控车床的数控系统、机床组成结构、应用及数控车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初步掌握数控车床编程和操作的基本方法。(3)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幻灯、视频教学,介绍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包括数控机床的发展及应用,工作原理,数控程序的编制和输入。

(2)现场演示、讲解数控车床型号、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数控车削与普通车削的差别,程序编制方法及机床操作步骤

(3)示范、讲解数控车削常见形面(圆柱面、圆锥面、端面、成形面及切断等)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要求等

(4)介绍数控车削程序编制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给定毛坯零件的编程与制作,教师实时指导 ㈧.数控铣削、精雕加工及加工中心(4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数控铣床的数控系统、机床组成结构、应用及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初步掌握数控铣床编程和操作的基本方法。

(3)了解铣床加工中心的特点,与一般数控铣床的区别,XH714型加工中心的结构、性能及用途。(4)了解精雕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加工特点、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5)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幻灯、视频教学,介绍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包括数控机床的发展及应用,工作原理,数控程序的编制和输入。

(2)现场演示、讲解数控铣床型号、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数控铣削与普通铣削的差别,程序编制方法及机床操作步骤。

(3)示范、讲解数控铣削常见形面(水平面、垂直面、曲面等)的编程、加工方法及工艺要求等(4)学生完成简单二维图形的设计、手工编程与制作加工

(5)介绍加工中心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加工工艺,表演XH714型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6)介绍精雕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等 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3.5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特种加工的意义以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地位与重要性;(2)初步掌握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3)了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程序的手工编制方法和输入方法。

(4)了解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机床的组成结构、加工原理、操作方法、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5)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组成及其功用等;演示、讲解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操作方法;(2)演示、讲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自动编程及图形扫描等(3)学生进行任意图形自动编程练习,教师实时指导;

(4)知识扩展:表演、讲解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机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加工方法 ㈩.电火花成形加工、激光雕刻加工(3.5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特种加工的意义以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地位与重要性;(2)了解激光雕刻与切割机床的组成与结构,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等。(3)初步掌握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加工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4)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电火花成形机的组成及其功用等;演示、讲解电火花成形加工的电极装夹、对刀、找正及操作方法等

(2)学生练习操作过程,教师实时指导;

(3)介绍激光雕刻机的组成结构、加工特点及应用范围,示范、讲解激光雕刻机自动编程的方法和操作

步骤,并加工演示。

(十一).新技术介绍(1学时)

1、教学要求:

本实训项目包括柔性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塑料真空成形机、快速成型机、XY运动平台和现代制造技术知识扩展

(1)了解柔性加工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自动化生产线的一般构成和功能;(2)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应用和简单的工作过程;(3)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测量原理、主要功能和测量步骤;(4)了解塑料真空成形机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成形工艺步骤;(5)了解快速成型机的基本类型、结构及应用;(6)了解XY运动平台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等(7)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知识

2、教学内容:

(1)FMS-50系统的观摩教学,介绍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情况,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成、功能及应用。演示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过程。

(2)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情况、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基本分类、系统构成、基本参数以及应用。表演工业机器人的点运动、位置运动、单轴运动和程序演示。

(3)介绍测量的基础知识、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原理、DC—3000数字式测量投影仪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及测量方法等。操作演示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方法和测量步骤。

(4)介绍塑料真空成形机的结构、基本参数、特点、成形工艺步骤以及应用等。

(5)介绍快速成型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基础知识。表演快速成型加工过程。(6)介绍XY运动平台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应用范围等。

(7)现代制造技术知识扩展介绍,参观A530D+MARK25标准型慢走丝线切割机、三维表面轮廓仪、AP2000+MARK20P超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机、Talysurf CLI2000型多测头三维形貌轮廓仪、KIC高速小孔加工机床、Talyrond圆度测量仪、平面度测量仪、A50R+MARK21、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Prismo navigator

三坐标测量机、A35R+MARK21高速高精度大面积镜面成型机、DMU 70V数控加工中心、多功能快速原型与制造系统。

(十二).焊接(4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气焊与气割、等离子弧切割、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电焊设备性能与使用;了解焊接件常见缺陷及其检验方法。

(2)初步掌握手工电弧焊的实质及其操作方法、电焊条的组成及作用;气焊与气割、等离子弧切割原理;气体保护焊的实质;点焊原理。

(3)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讲解焊接基础知识,包括气焊与气割、等离子弧切割、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电焊设备性能与使用;焊接件常见缺陷及其检验方法。

(2)演示、讲解手工电弧焊(平焊)、气焊与气割、氩弧焊、空气等离子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压力焊(点焊)的操作方法

(3)现场讨论、分析焊接工艺

(4)学生进行平焊操作练习,教师实时指导(十三).锻造及压力加工(4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锻造加热设备;胎膜锻概念及其特点;

(2)初步掌握锻造加热目的与锻造温度范围;空气锤工作原理、结构及各部分作用(3)初步掌握锻造加热缺陷及预防;空气锤操作方法及自由锻的基本工序;(4)了解数控冲床工作原理、编程方法、组成结构及各部分作用(5)了解数控冲压的加工特点

(6)基本掌握冲压工艺、工序分类及其各自特点和常用冲压材料、常用冲压设备;压力机工作原理、结构及各部分作用;冲模结构基本组成及其分类;

(7)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锻造原理及空气锻锤(2)演示、讲解机器自由锻操作方法

(3)讲解冲压加工的基本概念、特点、原理、工艺及材料等,介绍冲压设备并操作演示。(4)介绍液压折弯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加工方法等(5)学生工艺训练

(6)介绍冲压模具的组成及用途等

(7)介绍数控冲床组成、工作原理、加工方法等;演示加工过程;(8)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十四).铸造及注塑成型(6学时)

1、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2)了解型砂、芯砂、造型、造芯、合型、熔炼、浇注、落砂、清理及常见铸造缺陷。熟悉铸件分型面的选择。掌握手工两箱造型(整模、分模、挖砂、活块等)的特点和应用.了解三箱造型及刮板造型的特点和应用。了解机器造型的特点和应用。

(3)初步掌握手工两箱造型的操作技能。

(4)了解铸造生产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并能进行简单经济分析。

2、教学内容:

(1)介绍铸造的整体概况,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等;(2)演示、讲解整模造型的方法及工艺(3)学生进行整模造型操作训练,教师实时指导(4)演示、讲解分模造型型芯的造型方法

(5)学生进行分模造型操作训练,浇注、打箱、清理并进行质量分析,教师实时指导

(6)铸造知识扩展:表演、介绍机器造型、消失模铸造、中频炉、压铸机等铸造方法、工艺特点及要求

(7)介绍注塑成型概念、组成、传动、工艺特点及加工范围等(十五).热处理(2学时)

1、教学要求:

(1)了解钢的热处理原理、作用及常用热处理方法和设备。(2)了解碳钢热处理后的性能特点。(3)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教学内容:

(1)介绍热处理概念、原理、常用设备及基本操作要点(2)示范、讲解表面硬度检验方法及所用硬度计的使用步骤(3)演示、讲解:对45钢锤头进行淬火处理

三、使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的教材:

(1)《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第三版,清华大学金属工艺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工程训练教程-机械类实习报告分册》,梁延德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出版。(3)《工程训练教程-非机械类实习报告分册》,梁延德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出版。

2、主要参考书:

(1)《金属工艺学》(上、下册,第四版),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数控技术》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杨有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9(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傅水根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傅水根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习题集》张学政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6)《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周世权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7)《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陈隆德、赵福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倪小丹、杨继荣、熊运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赵雪松、赵晓芬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2006 篇6

课程编号:09130014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朱健、夏雪伟

指定教材:教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化工制图是在几何、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一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课时:3周,共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影法及三面投影图

1.1 投影法

了解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了解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和应用。

正投影法的特点是投影的大小和投影之间的距离无关,度量性较好,因此工程制图多采用正投影法。

1.2 点的投影

点投影的基本规律:空间的一个点需要三面投影才可判断其空间位置。

点的三面投影:投影体系的确立,以及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正面、水平面和侧面三面投影体系,以及投影展开。

点在HVW三面投影中的投影规律。

根据两点的三面投影,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1.3 直线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面投影(在同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同面投影。

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比空间线段短

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反映线段实长(实形性)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重合为一点(积聚性)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投影规则:

水平线:在H面投影有实形性

正平线:在V面的投影有实形性

侧平线:在W面的投影具有实形性

此外还有正垂线、铅垂线和侧垂线的投影也各有其特点,主要是在各自所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表现出积聚性,积聚成一点。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1.三个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2.投影长度小于直线的真实长度;3.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直线与点的相对位置: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1.以投影特性(点在直线上,则该点在三面的投影也在该直线的投影上)2.以定比定理来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

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

直线相交:若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投影必符合空间一点的投影规律。

两直线平行:空间两直线平行,则其各同面投影必相互平行,反之亦然。

两直线交叉:同面投影可能相交,但 “交点”不符合空间一个点的投影规律。

两直线相对位置的一些特殊情况:

两直线垂直相交:若直角有一边平行于投影面,则它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直角。

1.4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表示方法:非共线的三点、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两条相互相交的直线、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平面图形。

平面的投影特性:

★平面平行投影面-----投影就把实形现(实形性)★平面垂直投影面-----投影积聚成直线(积聚性)★平面倾斜投影面-----投影类似原平面(类似性)

平面的分类:

1.一般位置平面 2.和某个平面垂直 3.和某个位置平行

投影面的垂直面:在其垂直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显示出积聚性(投影为一直线)投影面的平行面:在其平行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实形性。一般位置平面:其三面投影之间有类似性。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定理一:

若一直线过平面上的两点,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内。

定理二:

若一直线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该平面上的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在该平面内

1.5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平行问题:直线和平面之间平行

1.直线和平面平行: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互平行。

平面之间相互平行

2.平面和平面相互平行:①若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②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相互平行,则它们具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必相互平行。

相交问题:

1.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交点是直线与平面的共有点。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判别两者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判别可见性。2.平面和平面相交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为直线,交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同时交线上的点都是两平面的共有点。① 求两平面的交线

⑴ 确定两平面的两个共有点。⑵ 确定一个共有点及交线的方向。

② 判别两平面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 判别可见性。1.6 换面法

一、问题的提出

★ 如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 ★ 如何求一般位置平面的真实大小? 解决方法:更换投影面。换面法:

物体本身在空间的位置不动,而用某一新投影面(辅助投影面)代替原有投影面,使物体相对新的投影面处于解题所需要的有利位置,然后将物体向新投影面进行投射。

二、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

1.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题位置。

2.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

三、点的投影变换规律

⒈ 更换一次投影面:更换了一次投影面之后,点在新的投影面内投影规则。2.新旧投影面之间的关系

3.更换两次投影面: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

四、换面法的四个基本问题

1.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 2.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 3.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 4.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

五、换面法的应用 空间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互交叉的直线之间的距离 两条相交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两个相交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思考题:

1.为何正投影法在工程制图中使用最为广泛,这取决于正投影的什么投影特性?

2.如何理解平面投影中的积聚性、类似性和实形性,分别在何种状况中才会体现出以上的三种特性?

3.换面法中怎样确定新的投影体系,换面法能解决那些问题?

第二章 立体的投影 2周,6课时

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平面基本体和曲面基本体

1.平面基本体:棱柱(由两个底面和几个侧棱面组成。侧棱面与侧棱面的交线叫侧棱线,侧棱线相互平行)和棱锥(由一个底面和几个侧棱面组成。侧棱线交于有限远的一点——锥顶)

2.曲面基本体:曲面基本体主要是研究的回转体。

圆柱体:由圆柱面和两底面组成

圆柱面是由直线AA1绕与它平行的轴线OO1旋转而成。直线AA1称为母线

圆柱面上与轴线平行的任一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轮廓线素线的投影与曲面的可见性的判断 圆柱面上取点(圆柱面上点的投影和可见性的判断)

圆锥体

由圆锥面和底面组成。

圆锥面是由直线SA绕与它相交的轴线OO1旋转而成。

S称为锥顶,直线SA称为母线。圆锥面上过锥顶的任一直线称为圆锥面的素线。轮廓线素线的投影与曲面的可见性的判断

圆锥面上取点及该点的可见性的判断(辅助圆法)

圆球

圆母线以它的直径为轴旋转而成。轮廓线的投影与曲面可见性的判断 圆球面上取点

2-2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截切:用一个平面与立体相交,截去立体的一部分。 截平面 —— 用以截切物体的平面  截交线 —— 截平面与物体表面的交线

 截断面 —— 因截平面的截切,在物体上形成的平面。讨论的问题:截交线的分析和作图。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并连接成多边形。截交线的形状

1.分析截平面与立体的相对位置以决定截交线形状:多边形,其边数取决于截平面截到的棱面数。

2.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以决定截交线的投影形状。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截交线的性质: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封闭曲线或由直线和曲线围成)。

二、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圆柱体的截切 圆锥体的截切 球体的截切

复合回转体的截切 2.4 两立体表面相交

两立体相交叫作相贯,其表面产生的交线叫做相贯线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多体相贯

相贯线的主要性质:相贯线位于两立体的表面上。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通常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或空间曲线。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

其作图实质是找出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若干共有点的投影。思考题:

1.平面基本体和曲面基本体各有哪几类,其投影各有什么特点? 2.平面基本体和曲面基本体的相贯,其投影的画法应遵循什么原则? 3.立体被平面截切其截断面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周 6学时

3.1 制图基本规格

图样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文件,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以及科学地进行管理图纸。对图样的各个方面,如图纸大小、图线、字体、图样画法、尺寸标注等等都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以使工程技术人员有章可循。这个规定叫做制图标准。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树立标准化的概念,自觉贯彻并执行国家标准。

现在我们遵循的标准是GB4457.1~4-84和GB4458.4-84,这里“GB”代表“国标”,“1~4”指的是标准的编号,最后的“84”是标准颁布的年份

图纸幅面和标题栏(GB/T14689—1993)

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为了便于图纸的装订和保存,必须对图纸幅面作统一的规定。了解各号图纸的尺寸大小。图纸格式分为有装订边和无装订边两种格式。

标题栏及其方位和格式

标题栏是由名称及代号、签字区、更改区和其他区组成的栏目。

标题栏用来表示零部件名称、所用材料、图形比例、图号、设计者、审核者、单位名称等等。每张图纸的右下角都应有标题栏。

标题栏的格式国家标准也有规定,但由于很复杂,因此制图作业推荐使用的标题栏的标准格式。

比例

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即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3.2 GB/T14691-93)

图样中除了用视图表示机件外,还要用文字和数字说明机件的技术要求和大小。所以学习制图,还应学习书写符合标准的工程字体

国家标准中对图样中采用的汉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作了规定。

图线及其画法

图线的型式及应用

图线分为粗细两种。粗线的宽度为b=0.5~2mm,细线的宽度为b/3。(1)粗实线(A型线)宽度为b 应用:A1——可见轮廓线

(2)细实线(B型线)宽度为b/3 细实线的用途较多,共10种。主要用于: B1——尺寸线及尺寸界限 B2——剖面线

B3--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3)波浪线(C型线)宽度为b/3 C1——断裂处的边界线 C2——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4)双折线(D型线)宽度为b/3 断裂处的边界线

(5)虚线(F型线)宽度为b/3 F1——不可见轮廓线

(6)细点画线(G型线)宽度为b/3 主要用途

G2——对称中心线 G3——轨迹线

图线的画法

(1)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2)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虚线、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及其间距。推荐用画图所示的数值。根据图形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

实线、虚线和点画线相交或连接处的画法 线条的深浅程度要一致,不要粗线深细线浅。尺寸注法(GB4458.4-84)1.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要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思考题:

1.就绘图的方法为何要标准化,有何种意义?

2.简单说明绘图标准中对工件图纸的绘制和标注的要点。3.简要说明在标注长度和标注角度时各需要注意那些要点。

第五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 3周 9学时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体的投影,实质上是构成该体的所有表面的投影总和。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叠加、相交 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两形体表面相切时,相切处无线;两形体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画图步骤及要领:

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解 —— 分块 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

按照各块的主次和相对位置关系,逐个画出它们的投影 分析及正确表示各部分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检查、加深。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要标注制造零件所需要的全部尺寸,不遗漏,不重复 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标注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

二、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

尺寸数值为零件的真实大小,与绘图比例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以毫米为单位,如采用其它单位时,则必须注明单位名称 图中所注尺寸为零件完工后的尺寸 每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最能清晰地反映该结构特征的视图上 尺寸配置合理

三、尺寸三要素

1.尺寸界线:尺寸界线为细实线,并应由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用这些线代替

⒉ 尺寸线:尺寸线为细实线,一端或两端带有终端符号(箭头斜线)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一般应注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可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线性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般应按上图所示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范围 内标注尺寸,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尺寸数字不可被任

何图线所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四、角度、直径、半径及狭小部位尺寸的标注 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

角度数字一律水平写。

标注直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标注球面直径时,应在符号S 半径尺寸

标注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尺寸标注必须合理

所谓合理就是标注尺寸时,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符合加工测量等工艺要求 正确地选择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中的位置的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在加工或测量时的基准

第六章 轴测图 1 周 3学时

基本概念

前面学习的是正投影图,它是正多面投影图,绘制正投影图时,是让机件的主要平面平行投影面,所以正投影图能真实地反映机件的形状和大小,作图简便,因此,在工程上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机件的主要平面都垂直或平行投影面,使机件这些平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不能在一个投影图上同时反映长、宽、高,所以缺乏立体感。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一、将物体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叫做轴测图。

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正轴测图 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斜轴测图 1.正轴测图的形成

改变物体和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使物体的正面、顶面和侧面与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用正投影法作出物体的投影。

2.斜轴测图的形成

不改变物体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改变投射线的方向,使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

二、两个基本概念和一条基本规律 1.轴测轴和轴间角

建立在物体上的坐标轴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叫做轴测轴,轴测轴间的夹角叫做轴间角。2.轴向轴向变形系数(伸缩系数)

物体上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在轴测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叫做轴向变形系数。3.平行性规律

在原物体与轴测投影间保持以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它们的轴测投影也平行

两平行线段的轴测投影长度与空间长度的比值相等

三、轴测图分类:正等轴测图 p = q = r 正二轴测图 p = r  q 正三轴测图 p  q  r

斜等轴测图 p = q = r 斜二轴测图 p = r  q 斜三轴测图 p  q  r

6.2 正等轴测图

平面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6.3 斜二轴测图画法 思考题

1.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轴测图来表示工件的几何信息? 2.轴测图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平面基本体和回转体的轴测图各有什么特点?

第 七 章 表达机件的常用方法 1周 3学时

六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六个投影面的展开

六面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 局部视图的范围用波浪线表示。当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轮廓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配置形式配置,也可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斜视图的画法: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但需在斜视图上方注明

剖视图的形成(全剖视、半剖视和局部剖视):假想用一剖切面将机件剖开,移去剖切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确定剖切面的位置

想象哪部分移走了?剖面区域的形状?哪些部分投射时可看到? 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剖视图的标注: 剖切线:指示剖切面的位置(细单点长画线)。一般情况下可省略。剖切符号 :表示剖切面起、迄和转折位置及投射方向。剖视图的名称。

移出剖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轴测图中的剖切画法:为了表示零件的内部结构和形状,常用两个剖切平面沿两个坐标面方向切掉零件的四分之一

思考题:

1.局部视图在表示复杂的工件时有什么优点?

2.剖视图在何种场合下使用,有何特点。

3.轴测图中用剖切的方法表示工件的画法应注意什么?

第 八 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 周 3学时

8.1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一、螺纹的形成、结构和要素 螺纹的形成

螺纹末端:螺纹收尾和退刀槽

螺纹的要素:螺纹的牙型、螺纹的大径和小径、螺纹的中径、螺纹的线数n、螺距和导程、螺纹的旋向、二、螺纹的种类

三、螺纹的规定画法

★牙顶用粗实线表示(外螺纹的大径线,内螺纹的小径线)。★牙底用细实线表示(外螺纹的小径线,内螺纹的大径线)。★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3/4圈。★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

★不管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其剖视图或断面图上的剖面线都必须画到粗实线。★当需要表示螺纹收尾时,螺尾部分的牙底线与轴线成30° 螺纹局部结构的画法与标注 ⑴ 倒角 ⑵ 退刀槽 ⑶ 螺尾

螺纹连接的画法

大径线和大径线对齐;小径线和小径线对齐。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画;其余部分按各自的规定画。

四、螺纹的标注 ⒈ 标注的基本模式

☆粗牙螺纹允许不标注螺距

☆单线螺纹允许不标注导程与线数

☆右旋螺纹省略“右”字,左旋时则标注LH;☆旋合长度为中等时,“N”可省略。⒉ 标注示例

六、螺纹紧固件装配图的画法 ⒈ 螺栓联接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⒉ 螺钉联接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⒊ 螺柱联接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8.3 齿轮的几何要素和规定画法

1、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2.圆柱齿轮的画法 8.4 键与销

1.键的功用、种类及标记 2.键 联 接 的 画 法 8.5 滚动轴承

滚 动 轴 承 的 画 法

思考题:

1.简述螺纹标注的基本模式,试述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含义。2.简述螺纹紧固件装配图的画法,简述其要点。3.试述齿轮的画法规则。第九章 零件图 2周6学时

零件的概述以及零件分类 9.1 零 件 图 的 内 容

一、零件图的作用: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

二、零件图的内容: ⒈ 一组视图

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⒉ 完整的尺寸

确定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 ⒊ 技术要求

加工、检验达到的技术指标 ⒋ 标题栏

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必要签署。9.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二、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⒈ 分析零件 ⒉ 选主视图 ⒊ 选其它视图 ⒋ 方案比较

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⒈ 箱体、支架类零件 ⒉ 轴类零件 ⒊ 盘类零件

四、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在零件图上需标注如下内容:

1.加工制造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2.零件表面的粗糙度要求。⒊ 尺寸公差和形状位置公差。注:标注方法在下节介绍

有关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应达到的其他一些技术指标,如材料的热处理要求等,通常作为技术要求写在标题栏上方的空白处。

9.3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 轮廓最大高度——Ry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⒈ 表面粗糙度代号

⑵ 表面粗糙度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9.4 公差与配合和形位公差简介

一、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

二、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⒈ 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最大极限尺寸: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最小极限尺寸: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配合的概念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间隙或过盈: δ=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 δ≥0 间隙 δ≤0 过盈 配合的种类 ①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② 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③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配合的基准制 ① 基孔制 ② 基轴制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9.5 零 件 结 构 的 工 艺 性

零件图上应反映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各种要求。

一、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⒈ 铸造圆角 过渡线 :

由于铸造圆角的存在,使得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明显,为了区分不同表面,以过渡线的形式画出。⒉ 拔模斜度

铸件在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有斜度, 称为拔模斜度。当斜度较大时,应在图中表示出来,否则不予表示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⒈ 倒角

⒉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⒊ 钻孔端面 ⒋ 凸台和凹坑

9.6 零件图的看图方法与步骤 思考题:

1.试述零件图的标注方法及注意点。

2.试述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在零件图中的标注方法。3.试述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

第十章 装配图 2周 6课时

10.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

内容:(1)一组视图。(2)必要的尺寸。(3)技术要求

(4)标题栏、零件编号及明细栏。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一、规定画法

⒈ 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⒉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⒊ 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二、特殊画法

⒈ 沿零件结合面的剖切画法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绘出其图形,以表达装配体内部零件间的装配情况。⒉ 假想画法

与本装配体有关但不属于本装配体的相邻零部件,以及运动机件的极限位置,可用双点画线表示

⒊ 简化画法

10.3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⒈ 完全 部件的功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及安装关系等内容表达要完全。

⒉ 正确 视图、剖视、规定画法、及装配关系等的表示方法正确,符合国标规定。⒊ 清楚 读图时清楚易懂。

10.4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件编号和明细栏

一、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性能(规格)尺寸 2.装配尺寸 3.安装尺寸 4.外形尺寸

二、零件编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1.零件编号 2.明细栏

10.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两个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只能有一个接触面或配合面。10.7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

1.简述装配图的画法原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2.在装配图的简化画法中,那些元素可以忽略不画。3.装配图中尺寸标注应包括那些尺寸的标注?

参考书目

《机械制图》郭纪林 余桂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机械制图》吴机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图》江苏大学工业中心 组织编写,化学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夏雪伟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学,网络工程实验,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 网络工程实验对科技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科研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网络工程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适应发展需求, 必须优化网络工程实验。

1 积极建设和应用网络仿真硬软件

网络仿真设备, 是指可模拟各种真实网络条件的各种软件。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借助网络仿真设备, 可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 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的网络工程常常还需要众多的路由器及网络设备, 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 且教学呈现的便易性也远不及仿真教学。因此, 高校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 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降低网络工程实验的成本。在当前的研究中, 最为大家偏爱的是网络模拟软件NS2就是一款免费的软件模拟平台, 适合并且能满足虚拟网络工程实验需要。NS2是一个新进的模拟器, 可全真模拟离散事件, 也可支持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免费模拟。因此借助NS2构建虚拟的模拟环境, 既可大大节约实验成本, 还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可借助该方法, 将NS2仿真设备巧妙应用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中, 使其积极发挥作用。

2 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建设

高校网络教学中网络工程实验创新的目的, 是为了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 可借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牢固、清晰地把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笔者依据自身多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经验, 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驱动观点, 其包含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两部分。 (1)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指社会所提供的研发环境及试点项目等所透露出来的导向信息。社会应积极扶持及手段及网络工程实验教学, 以为网络实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借助校企联合形式, 构建高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平台, 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建立足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基地, 促使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更有效地渗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 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2) 学生需求。学生是网络教学的主体, 要想提高他们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 使学生们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以激起他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才能长久地促进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3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及提升型实验基地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及提升型实验基地, 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方式。

第一,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建立虚拟型实验平台, 主要包含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由于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起步较晚, 基础设施还不够先进, 加上资金紧张等客观因素, 因此导致了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和实验基地建设需要的软硬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这就给虚拟实验平台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 在学生们进行的很多项实验中, 因条件限制, 实验都无法完整完成, 也不易得出精准的结果。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新生技术, 学生对于实验环境不熟悉,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来没有充分熟悉环境, 实验就做完了, 这都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率。笔者依据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个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借助外网构建虚拟性质的实验平台, 以弥补实验基础设施不足的缺点。这样的话, 就冲破了当前只利用局域网的缺点, 为学生创造了更充足的实验机会, 促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 首先教师应布置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工作, 让学生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计算机程序操作技能能先做个预热甚至是熟练掌握。其次, 教师应巧妙设置疑问和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注重实验方法的选取,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 建立提升型实验基地。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 主要是实现实验项目的模块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建设提升型的实验基地。这里所说的提升型实验基地, 应拥有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及优良的实验设备, 将以往的实验项目稍加改良, 就可实现网络实验项目的模块化。另一方面, 也应加强网络虚拟系统的管理, 使之形成更为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实验基地实验性质实验性质应该是:创新性与提高性;实验硬件应该包含:实验硬件:屏幕布、投影仪、数据中心、计算机等等。

总之,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在高校的网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重视其地位, 并积极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 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将网络实验与网络知识有机结合, 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教师与校方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多措并举, 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芳琼.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 2011年1期.

[2]魏来, 吴坚.浅谈计算机虚拟网络实验在高校实验教学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年21期.

[3]朱智俊, 乐孜纯, 朱冉.基于NS2的OBS网络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J].通信学报, 2009年9期.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网络信息编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1-02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网络案例教学,是指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中开展案例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廉价快捷的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在技术上、经济上、方便性等方面具备了可行性。为了有效地在网络中开展案例教学,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案例教学工作,首先了解一下网络教学的教学流程图,此教学流程图包括了整个教学过程。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网上教学流程,但是实际工作又是很复杂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流程。

二、实施案例教学

此网络教学案例以“专题策划”为例,进行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主要对象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其动手能力。

1 案例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网上案例教学,任课老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大体的知识水平,例如Dreamwaver等基础知识,是否能应用自如,是否已经预习了理论知识。根据以上的情况,老师从案例库中查找适合教学目标阶段网络教学的案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巧妙的设计,当学生在面对这一案例时,会有种冲动,想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说明这个案例是成功的。

2 案例讨论

(1)首先,进入案例教学页面,此页面就是自己设计的网络案例教学网站,在网站上给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同学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商精英。

(2)案例引入

给学生一个网络专题进行观察。此网络专题可以是老师自己开发的,也可以是某一网站的专题,例如新浪网的“奥运专题”,要引导学生从这个专题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

①对其版面进行观察,布局是否合理。

②对此专题的文章进行观察,是否内容归类正确,是否符合网络语言的习惯。

③讨论该专题的优点。

④此专题有哪些不足。

根据上面讨论,给同学布置一个作业,作业要求如下:

每组结合网站设计的构思,策划一个网络专题,要求通过浏览各大网站,寻找近期时事热点,确定专题选题、角度及栏目,并收集专题需要的有关资料;合理组织内容,并完成专题页面的设计与制作。

(3)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

①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②哪些信息至关重要?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④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⑤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⑥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

⑦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

⑧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许多案例讨论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作出具体的决定,所以案例讨论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开始;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如何实施。

(4)结论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与长处,当然也可以不做总结或评论,让学生自己课后进行思考。

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有这样三项:

一是检查学生对案例的了解程度。案例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如何变化?所定的策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案例中所要反应的问题?如此等等的诸多问题。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考察,并对学生予以评判。

二是调控讨论氛围。随着学生见解的增多和不断出现的新观点,教师有要对学生的意见做出适时的评判,并促使学生达成共识,以便减少冲突和分歧。

三是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进程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巩固阶段

要求学生会做一个网络专题不是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网络专题。案例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所以老师在学生完成过专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再交分组讨论,并结合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行反思总结,这样能够对学生自己的思想进行再一次整理、补充,使之更加具体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巩固阶段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然后通过网络交互环境提交学习报告。学生在讨论中吸收借鉴了其他学生的智慧,在完成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把最终结果简明的表达出来,以此更好巩固学习内容。

上一篇:园林简历下一篇:政审评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