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共11篇)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1

作者:田涛 单位:楼德中学

中小学中国画教学浅谈

田涛

摘要: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她始终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的特有的材料,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在美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中国画经历了自身发展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毕加索就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第一,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中国画以白描,勾填和泼墨写意的方法表现对象。中国画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体系,它本质上不是西方概念的纯绘画,特别是诗,书,画,印结合的文人画,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也正因如此,中国画才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但是,在当今社会中的有部分画家因看不懂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文人画而逐渐放弃中国画特色而屈就西方画。在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到底是应该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去欣赏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精华呢,还是应该要求艺术降低传统文化含量和品位,去屈就没有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化不高的现代人,答案显然是前者,因为文人画不能被欣赏就认为是它的错,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西倾之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要普遍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提高现代人对诗,书,画,印文化的欣赏水平,很重要的一

个手段就是将中国画从“精英培养”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大众教育”。通过学校教学将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事业“从娃娃抓起”!学校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艺术基础教育对于审美能力,情操品味,形象思维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打下基础,培养爱国之情和提升民族自豪感。第二,意象思维的培养

意象思维是审美意象思维指在创作中所采取的以主观情意为主导,把物象置于“意”的统辖之中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方式。意象思维崇尚迁想妙得,最能体现中国画崇尚自由的艺术理想,具有最为开阔的想象空间。画家要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充分的分析、研究,选取并凭借那些具体的富于感性特征的事物,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但是,其思维的核心或特质是必须以主体的主观情意为先导,如徐寅所说:“先须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斯为上手矣”。强调主体情感对外物的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云:“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顾氏“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指名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

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齐白石用一句简单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解决了多少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

第三,“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在写意”的造型观念

传统中国画的造型观可以概括为四字“传神写照”。“传神”作为人物画的创作理论,最早在绘画界明确地使用这个概念并系统地加以论述的是东晋的顾恺之。相传他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阿堵之中。”“写照”一词源于佛学,代表着主体的神妙感知能力,就应表现出人的心灵、智慧,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画之妙不在形体塑造本身,而妙处在于能传其神。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形象在概括、提炼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通过形象的神似,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形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西方文化差异,造就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受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影响所造就的写意的造型观,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技法形式如果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在写意”的造型观念,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国画教学除了课堂内的规范化教学,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等。让我们欣喜的是中国画画家在民间不乏有之,默默耕耘的他们是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竭后盾。中国画博大精深,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中国画的未来更将飞黄腾达!

参考文献 :

《艺术发展史》(包括注释)贡布里希著

《中国绘画美学史》陈传席著

《国画家》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徐强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2

一从用笔用墨入手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在于“笔以立其形质, 墨以分其阴阳”。笔到墨随, 有笔必有墨。在第五册第一单元介绍了绘画中国画的墨色和点线面的构成, 让学生体会图画工具的基本使用和下笔成形意识, 这是中国画的基本功, 应扎实学生基础。

学习国画, 首先要学用笔。笔法, 是运用毛笔的方法, 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各种运笔方法各有不同的趣味, 选择和发现适合自己的笔法, 常常是构成自己画风的重要因素。以下四种笔法, 风格迥异, 要求学生多练, 掌握运用。

第一, 中锋笔——笔锋在上居中, 笔杆垂直于纸面, 由上向下或由左到右运笔, 有浑厚、刚韧、劲挺的意味。

第二, 侧锋笔——笔锋在左、笔根在右, 笔杆向右倾运行, 反之亦然;或笔锋在上、笔根在下、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运行, 有松动、秀逸的味道。

第三, 逆笔锋——笔锋在前笔杆向后倾斜, 朝笔锋方向运行, 有苍茫、古朴、老辣之意。

第四, 顺笔锋——笔杆横卧, 顺笔杆方向横抹或顺拖, 有潇洒、活泼、利落的感觉。

笔、墨、水三者是鱼水关系, 不沾水、不沾墨的净笔不会出形, 纯水、纯墨不用笔也难上画面。故有用墨得体, 则墨色有精神。在教学中我把“墨分五色”作为用墨的指导原则, 学生在理解“焦、浓、重、淡、清”五色的意义后, 引导学生大胆实践, 浓淡搭配有度, 湿墨、干墨对比自然。

二从名画欣赏入手

名画欣赏是小学绘画的重点。通过名画欣赏, 可以培养学生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激发他们学习和发扬中国画的情感。

在教学中, 我结合实际着重做了以下两点:

第一,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选择名画让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绘画技巧。我在教学第九册《水墨画动物》一课时, 选择了齐白石的《群鱼》《螃蟹》、徐悲鸿的《奔马图》、林风眠的《舞》等四幅名画让学生欣赏。学生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倍增。

第二, 结合地方艺术活动, 积极主动参与名家、名画欣赏。如2008年举办的“百名画家画温州”活动, 百名画家来到楠溪江的石桅岩、岭上人家、丽水街、狮子岩等景区景点采风, 创作楠溪江优美山水风光作品。通过简介作品作家, 分析技法特点, 找出笔墨规律, 来品味家乡山水之美。还有每年组织学生欣赏我们永嘉文化艺术节上的中国画展, 研究临本布局, 陶冶情操。

三从临摹白描入手

学习掌握传统的中国画, 对初学者来说, 有效的途径是“临摹入手”。选择有临摹价值的古今作品, 学习掌握传统的笔墨技巧, 体察古今人的用心。

临摹时, 先指导学生“读画”, 做到心中有画, 切不可看一眼画一笔, 也可以用铅笔在宣纸上画草图, 仔细观察, 用心作画。

临摹作画的一般步骤是: (1) 读画 (做到心中有画) ; (2) 临摹 (用铅笔画草图) ; (3) 落墨 (落墨要谨慎) ; (4) 着色 (用手涂的方法) ; (5) 整理 (纠正不当之处) 。

白描是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 即单色水墨画。学写意画从工笔白描入手, 有利于严格造型训练, 便于用线造型, 懂得传统用笔真谛。对初学学生, 在教学中我把注意力放在形体比例结构上, 用在墨线的勾勒上, 即指导学生用毛笔工具, 采用国画线描形式进行有水墨特点的素描练习。

四从范画指导入手

学生爱模仿, 教师示范作画, 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画的步骤, 运笔的方法, 墨色在宣纸上的显现等作画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梅花》作画时, 我采用边画边讲的范画指导教学方法, 并做适当板书, 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效果很好。

作画步骤方法如下: (1) 用重墨、干笔、侧锋画老干; (2) 在老干转折处画分枝; (3) 在分枝上加小枝和辅枝; (4) 用朱点花瓣 (画在枝上) ; (5) 在梢头上点花蕾; (6) 用重墨点花蕊 (七蕊) ; (7) 用浓墨点花萼。

以上四点, 是笔者粗浅的教学体会。除此之外, 还应当进行写生,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作画, 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学生初次接触绘画中国画, 初次使用毛笔, 用笔用墨不习惯等情况,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能, 分别从用笔用墨、名画欣赏、临摹白描、范画指导等四方面入手进行中国画入门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国画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通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2]奚传绩.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3]余乐孝.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浅谈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 篇3

要开始上国画课了,我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画。担忧的是如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跨入中国画的大门呢?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生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没有太多的想像,创造的自主空间。几堂课下来,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少之甚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逐渐冷却。

针对一贯的临摹教学出现的弊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我对中国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简单地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变枯燥为乐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好。如果生硬地把一个知识传授给他,那将事倍功半。我上第一堂中国画课时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今天是《中国画笔法练习》课,我让学生带了毛笔、水墨、宣纸等中国画工具进画室。在学生好奇与渴望的眼光中,我宣布今天要开一个有趣的“舞会”。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学生们个个充满好奇和自信,课堂气氛变得好轻松。“舞会”开始了,学生们自由尝试毛笔、水墨宣纸这些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用笔用墨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笔墨情韵。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的发挥,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笔墨的基本训练。

二、培养观察力,变临摹为写生

经过“中国画笔法练习”之后,学生对中国画有了一些兴趣。那么让学生画一幅完整的中国画过过瘾!可采用什么方法好呢?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发现表现方法,变临摹学技法为探究创技法。例如《荷花》一课:

第一步:读画。让学生了解荷花的有关知识。如:荷花的形状等,对荷花有一些感性认识,再仔细观察荷花的绘画作品,它是如何表现的,与平时所画的蜡笔、水彩画、线描画、油画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二步:试画。放手让学生自己调色,调墨学画荷花,试画一张对照范画提出问题,如荷花的用笔方法、杆子之间的穿插呼应、整张画的布局,学生可以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第三步:改画。改画就是让学生在原画中作添加、作改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以上三个教学环节连成一条纽带,融知识、技法、观察、想像于一体,多方位地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想像能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稚气十足。既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表现技法的创新,变单一为丰富

综合材料与特殊技法的应用为中国画的创新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它的不定性与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在充分利用中国画固有特色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丙烯等有机结合。

2.技法上的应用。揉纸法、剪贴法、冲水、冲色、吹墨、拓印法,让学生在玩中画,在玩中学。

对中国画课堂教学实践快一年了,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对中国画也慢慢有了兴趣,这是值得欣慰的。当然,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我会继续探索研究,让学生深深爱上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

浅谈小学美术国画教学 篇4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应从引领学生观察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上,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上,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根据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以及感受世界的能力,把握好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开展。

在多年的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养以外,更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才能感到有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小学国画课教学,必须区别于成人化教学,而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方法一。从笔墨游戏开始让学生熟悉国画课,并培养其乐趣。生动活泼是小学美术课的显著特点,也只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小学生通常都乐于游戏的方式接受新事物,教师一开始采用笔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美术课,熟悉国画课便是顺应了这一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接触国画课时,便能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之对国画课学习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教笔墨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在纸上滴几滴墨,然后通过“猜猜看”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宣纸上随时添加,随时观察,随时猜想,看看最后整张画面会呈现一幅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最后通过添加变成什么其它的样子。这样在促进学生把握整体的同时,还把握了局部,正确地处理好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学生作业画面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有添几笔变成人物的,有滴几滴墨色变成景色的,通过这种游戏的导入,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训练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方法二。从画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入手。从笔墨游戏的期待中走来,下一步教师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从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入手,更进一步地学习国画课。简笔画的特点是以简单的线条画出生动有趣的图像和表情,这无疑是对孩子们的又一个游戏。当孩子用他们手中的毛笔画出那些可爱表情,有趣图像时,他们的成就感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同时,这份成就感也将成为推动学生继续进行国画学习的巨大动力。

方法三。让学生画儿童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联想打开他创造力的源泉。在成就感的巨大推动下,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就会发挥到极致,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创作。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画儿童画。现行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以儿童画的方式进行美术国画课的创作已成为小学美术国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儿童画需要学生的想象空间非常之宽广,联想地域非常之深邃。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大纲指出: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一节课堂上,我先在宣纸上滴一大滴墨,让学生猜像什么,有的说是苹果,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地球,有的说是后脑勺,答案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再在刚才的墨色上加一笔形成一个大嘴巴,这会就有学生说像一个张开大嘴吃人的怪兽,再加一笔呈现一双怒瞪的眼睛,一个很夸张的脸部表情就出来了,通过我的不断添画,学生不断去猜,这个过程正是发挥了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将来的国画课造型作铺垫。

方法四。从小品画入手,进行创作。学生掌握了国画笔墨的基本技巧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从事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教学。从小品画入手,进行规范地美术国画教学,把学生引领进真正的充满文化底蕴,艺术氛围的国画课的殿堂。在这里,孩子们有了之前笔墨游戏的吸引,有了墨色干湿变化的掌握,有了思维的开阔,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于学生而言,这才是美术国画课学习的开端,相比之下,之前的学习只是整个美术课学习中的热身运动而已,所有的铺垫和准备便是为了迎接这个开端,继续这个过程而来。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5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出示课题《别了,我爱的中国》

学生读题

2、释题

我指谁?简介作者郑振铎

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词?

别写作的.线索 爱是课文的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

作者被迫离开又是一种什么的 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句子在课文反复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3、学习单元提示,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

那些句子写出了依依惜别之请?

比较句子练习

A、我听到鞭炮啪啪的的响着,我流泪了

B、我听着镜面模糊了

这样写有什么用?

2、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朗读(语气伤感,中速缓慢 ,第一句要强烈)

四、学会字词,完成作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巩固

1、课文是水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中心句在文中出现几次?第一次在那里?

3、带着依依惜别的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研读第二段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哪里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比较句子

(1)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2)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3船慢慢驶出港口,我看到哪些景物?这时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我在感情上从热爱祖国变化到对帝国主义的恨。

3、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思考:我不忍离开祖国,为什么又要离开?我 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哪些词写出了作者不忍离开。

2、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体会用词正确

3、读出热情,激昂、坚决的语气

4、读最后一句话体会

四、巩固练习

1、作业本3、5、6题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6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可通过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能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理解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积累语汇。

【教具准备】课件:地图、图片、歌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初步理解诗歌语言。通过默读课文,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归纳,初步体会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意思,默读初步感悟诗歌语言,学习简单归纳,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教学难点】能简单的归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感悟归纳的方法。初步体会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上网或其他途径了解文中相关的事物;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同伴交流。

二、新课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内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诵祖国的诗歌。

板书课题:1 我们爱你,中国

3、教师范读,学生谈谈诗歌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或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②读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生活实际理解,交流。

③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歌颂伟大祖国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句。

4、初步理解,归纳交流。

幅员辽阔(地域)

山河壮丽(山川)

物产丰富(名产)

文化灿烂(多民族)

民族伟大(历史发展)

奋发开拓(民族精神)

5、诗歌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段(1):祖国幅员辽阔。

第二段(2-6):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7):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6、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诗。

2、理解诗歌中的部分词语: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3、思考:

(1)这一段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借助地图)

(2)“啊,我们爱你,中国”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指导写字:

巩固生字的读音,自己找出形近字比较组词。

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2、朗读诗歌。

3、抄写课后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语言。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以吟诵、感悟、抓词语展开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感情,激发爱国之情,同时积累词汇,学习归纳方法。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背诵方法:“一个基础(熟读)”、“一条线索(抓住顺序)”、“一把(关键)词语”背诵课文1-4小节。

【教学重点】以吟诵、感悟、抓词语展开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感情,激发爱国之情,同时积累词汇,学习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它就像一只雄鸡,永远充满昂扬的斗志,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怀抱,(板书:中国)

默读诗歌,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

结构相同,反复出现5次“我们爱你”——表达了强烈的爱。(板书:我们爱你)

二、新授

1.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可能提到帕米尔高原,结合地图指出在西部的位置。

(2)结合地图方位和诗句,说说读懂了什么?——祖国面积辽阔。

品味词语:想像北方“银装素裹” 南方“盎然春色”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3)想象读,读出祖国地域之辽阔,读出赞美和自豪。——借助课件演示背诵

(4)结合内容,为本段补充一句:我们爱你,爱你的(地域辽阔)

师:诗歌还分别从哪几方面歌颂了祖国呢?

请你默读诗歌,为每节诗,补充一句:我们爱你,爱你的

2.第二小节

(1)引领学生概括出“名山大川”

(2)把你了解的诗中提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

(3)借助图片,说出对这些美景的感受,引出“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缥缈”“波澜壮阔”的理解和想象。

(4)读出特点,读出感受。训练想像读,将文字转化成画面。

师:祖国的美景数不清,你还知道有哪些名山大川呢?——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3.第三小节

(1)概括出“名特产品”

(2)引领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这些产品的情况

——英文“中国”的来历,与瓷器的关系。

——古代闻名的丝绸之路。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特产品。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名特产品?

(3)欣赏图片,读出特点,读出赞美、自豪。

4.第四小节

(1)你能发现诗中有哪些民族吗?

(2)补充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5.第五小节

(1)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

(2)谈谈身边的变化,看看国家的成就(图片),想像未来的发展。

(3)读

6.第六小节

(1)说说硕果,从斗争史中感受民族精神。

(2)读

7.第七小节

怎样读出颂扬之情。本节四行我们要读出节奏变化。

三、巩固

1.出示图片,选择词语与之对应

银装素裹 盎然春色 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云雾飘缈 波澜壮阔 光洁绚丽 壮丽巍峨

2.我们生活在风景优美的北京郊区,这里的特色众多,把你知道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了解同学想表达的内容,据此分组。

开展小组活动:

要求:要抓住重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

注意要说明白,言之有序。

听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评选“怀柔特色小导游”。

小组交流,评选“北京特色小导游团”。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物产闻名世界

我们爱你,中国 民族风物迷人 我们爱你,中国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7

课件呈现

剪刻华夏风骨, 雕琢民族精魂。我们利用课件可以表现剪纸的历史沿革、分类等基础知识。以课件活泼多变的交互形式, 使学生掌握剪纸方法, 如构图 (自由式、均衡式、对称式) 、篆刻手法 (阴刻、阳刻) 、装饰手法 (月牙、锯齿、橄榄、鳞片) 。

风韵袅娜传海内, 裙袂纷扬舞天宇。在视频切换中, 我们可以遥望唐代敦煌莫高窟中圆润富丽的飞天散花, 惊艳于春节晚会上唯美浪漫的舞蹈《飞天》, 为我国“嫦娥一号”飞天探月的壮举所自豪。思维的线索从歌舞升平的佛国乐土, 辗转到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这就是美术课《飞天》。沿着时间的纵轴, 饱览各种形式的“飞天”, 学生得到视觉上的震撼, 并创作心目中的“飞天”。

五光十色美华服, 四面八方异风情。计算机为我们推开中国服饰世界的窗棂:汉服的洒脱、唐装的雍容、旗袍的婀娜、少数民族服饰的五彩斑斓、琳琅满目……学生从中捕捉不同民族的符号, 大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读图方知颜色情, 比画顿悟构图法。通过对比色彩、构图差异鲜明的作品,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如在色彩学习中, 将冷与暖、对比色与邻近色进行对比;在构图学习中, 将大与小、疏与密进行区别;在《象形文字的联想》一课中, 制作从画变成字的动画效果, 启发学生将象形文字构思扩展为与字有联系的图画。

一曲吟罢解玄机, 多色拼就画脸谱。借助歌曲《说唱脸谱》中色彩象征性格的唱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颜色所象征的人物性格。在脸谱绘制环节, 可出示绘制脸谱的动画, 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

烟雨酿造天青色, 歌曲蕴藏诗画韵。一曲如梦如幻、音画搭配的歌曲M V《青花瓷》:论意境, 宛然一轴烟雨朦胧的水墨山水, 水云萌动醒新绿;论词句, 是一幅笔端蕴秀的素心笺, 走笔曲折心芳菲;论曲调, 仿佛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 空灵透亮沁心脾。三者叠加一处, 《青花瓷》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 洗尽铅华, 古朴典雅。歌声伴着水墨画、青花瓷等中国美术形式及典型意象, 使学生沉醉于中国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中, 体验着美的熏陶感染。

激情昂扬奥运景, 壮志澎湃中国心。《中国风奥运创意卡》是一个典型的课例。通过回顾北京申奥成功、标志诞生、吉祥物设计等几个历史性的画面, 融合中国元素向学生揭示奥运标识, 并播放以中国文化为主线的短片《民族风》。接下来, 沐浴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歌曲《We are ready》营造的热烈氛围中, 师生共同设计奥运创意卡, 使学生的运动激情与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电脑绘画

水墨淋漓描摹神韵, 意境朦胧抒发胸臆。我们利用金山画王、P h o t o s h o p等软件描绘古韵画片、水墨画。中国文人对绘画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 即强调个性与自我感情的抒发。电脑绘画虽无法替代手工绘画的笔墨神韵, 却可以体现画作逸品的特色, 还具备视觉时代图像效果好、可修改、可复制等优点。

水火云气意象单, 多倍重叠造声势。中国艺术作品中纹样有程式化、图案化、重复性的特点, 使用电脑复制并粘贴能够减少烦琐的重复劳动。如《形的重复》一课就可以借助P h o t o s h o p或其他绘图软件来表现。

网络探索

互联网是一座能够提供各种作品展示的最大空间, 既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 也可长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国元素星云布, 网络撷取细梳理。生活中隐藏许多中国元素与民族符号, 大到建筑, 小到手工艺品。凭借广博宏大的互联网,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梳理过滤, 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提升研究本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文臣武将保家院, 网络查寻解疑窦。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提出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在相关网站搜索答疑, 提炼有效信息。如《门神的创作》一课, 首先设疑“门神的来历是怎样的”、“门神有什么造型特点”, 再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到网站上寻找答案。

谈谈小学国画教学的教学形式 篇8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9

促学校特色发展

[内容摘要] 中国象棋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古今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得出的成果。象棋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芒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之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接受中国象棋文化的熏陶,领略中国象棋文化的精髓,在活动中学会下棋,学会思考,学会严谨,学会尊重,学会处事,学会做人,这正是我校开设象棋特色课程的目的所在。[关键词] 象棋、特色、促发展

中国象棋不仅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提高辩证分析能力,提升人的品位。为此,2009年育英小学推出了“中国象棋”特色教学课程,正式将中国象棋引进课堂,先在小学1—3年级兴趣社团中试行,这一活动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后学校特聘嵊州市中国象棋棋王马俊奇先生为教练,对全校学生和教师开展象棋培训,并同时充分挖掘象棋内涵,借助体育课开展“象棋课”“精英挑战棋王赛”和“中国象棋文化节”等活动,将棋艺与棋品教育巧妙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象棋文化,明白“人生如棋”的道理。中国象棋重视开局、谋篇、布局到收盘的每一环节。学校在提高棋趣棋艺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们从“车马炮兵象”中所领悟到的“勇往直前、与时俱进、跨越发展、执著追求、内政外交”的“五子”精神和竞技中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与全局意识等,努力促使学生拥有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轻负高效、启智育人的教育目标。身为象棋社团的负责人,为了展示学校所开展象棋教育这一特色,主要采取了以下

一些措施:

一、开发新课程,教学特色化。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会中国象棋的精髓。我们开发了象棋的校本课程,自编了一本《中国象棋》的校本教材,在一、二年级各班每周安排了一节象棋课,由科任老师按照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为提高孩子们的象棋素养,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象棋文化知多少”、“我们的象棋大师”、“象棋与校园活动”等一系列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探索象棋文化的内涵,领略象棋文化的魅力,达到以棋育人的目的。目前,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教学制度,这一做法有力地保障了师生个人才华的得以实施,促进了学生们知、情、意、行的发展,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受到了很好地熏陶。校本课程从开发到实践的过程中,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多年的教学、多方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我校特色的“普及教育、兴趣培养、精英培养、外出比赛”的棋类教学模式。学校通过开设象棋校本课程不仅让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国象棋的活动中得到熏陶,智力得到发展,还培养出了一批象棋小精英,他们在嵊州市乃至绍兴市的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好成绩。

二、象棋特色显,师生齐欢愉。

“车如流水炮争鸣,龙腾马跃显深功”。每到校园象棋节,学校就会举行由全校学生参与的象棋比赛,在这一个月校园里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关于象棋的欢声笑语,到处都充满了象棋棋子碰撞的声音,如悦耳的歌声。又似战场的号角声,次起彼落。学生们结对厮杀,从班级杀出棋王棋后,再从年级杀出棋王棋后。先进行校内挑战赛,又进行挑战嵊州市棋王的车轮赛,在校象棋社团的组织下,象棋教练们纷纷摆下擂台,接受校象棋精英们的挑战,象棋选手们踊跃参战。此时校园内,除了参赛对擂的还有观战加油的,欢呼呐喊声响成一片,场面极为

壮观。

三、重抓校棋队,刻苦磨利剑。

校象棋队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象棋比赛的队伍,是学校象棋水平的代表,因此抓好校队的建设,提高校队象棋水平,是展现学校象棋文化特色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最佳生力军。学校规定大课间活动时,各班每周定时进行象棋训练。而对于校队队员,则要求每人每天必须进行一个小时的特训。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则鼓励学生上网下象棋、与家长、与校外朋友下棋。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学校师生去各个象棋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力争将学校的象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四、增强师资,提升教学水平。

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校象棋的整体水平。为让我校象棋社团能够争创一流,我校特聘请本市“中国象棋棋王”马俊奇老师亲临我校指导每一节社团课,并专设一名有象棋特长的老师作为校象棋社团的专职指导师,配合马老师上好每节社团课。为让更多的老师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全员指导,学校不定期邀请马俊奇教练为全体老师进行象棋培训,开展象棋讲座,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培训。长此以往,我校让不少教师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逐步提高了他们的象棋教学水平。

五、连创佳绩,打响品牌特色。

经过学校多年的努力和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辛勤耕耘,最近几年来,育英小学的小棋手们代表学校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级各项的无数比赛且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9年7月嵊州市第十四届嵊州市中国象棋比赛团体第三名 2010年7月嵊州市第十五届嵊州市中国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

2011年7月嵊州市第十六届嵊州市中国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 2012年7月嵊州市第十七届嵊州市中国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 2013年7月嵊州市第十八届嵊州市中国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 2014年7月嵊州市第十九届嵊州市中国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 2011年绍兴市少年儿童象棋比赛男子乙组团体第二名 2012年绍兴市少年儿童象棋比赛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 2013年绍兴市少年儿童象棋比赛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

2014年绍兴市少年儿童象棋比赛男子甲组团体第二名、女子乙组团体第三名

2014年绍兴市“绿洲杯”少儿象棋棋士等级赛中男女乙组团体第一名 几年来,育英小学开展象棋特色教育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国象棋特色教育活动,进一步形成“以棋启智,以棋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条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上继续阔步奋进,传承特色,发展象棋,发展教育,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 篇10

英德市第四小学 苏淑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知道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难点)

2.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重点)【课前预习】

仔细看图后,我会填(可口头填空)。

我通过观察图画,知道

是我们祖国的标志,还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民族。【体验学习】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小学开始了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在第一次的语文课上,将要学习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我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① 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它的名字叫什么吗?

② 中国是我们祖国的名字。这个名字是简称,有谁知道它的全称?(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认读祖国的全名。

③ 练习说话: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的祖国。

二、学习课文

1.认识“五星红旗”和“天安门”。

①观察书中图画,说一说:五星红旗是怎样的?

②你看到了怎样的天安门?

③音乐律动《我爱北京天安门》。

④ “天安门”“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你还知道我国的标志有哪些?(适当补充介绍:国徽、国歌)

⑤ 创设情境,模拟升旗仪式的情景。

引导学生注视着国旗徐徐上升,在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

⑥小结: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让我们光荣地喊出:“我是中国人”(板书)。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后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国旗、国徽,认真地唱国歌。

2.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①仔细观察图画上人物的打扮: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想一想:从小朋友不同的打扮上,你认出来他们分别是什么民族的?能说几个就说几个。

·说一说:认识自己的民族,用“我是()族。”说话。

·小结:我国是一个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

②他们背着书包去干什么? 【学习检测】画一画:在下面的方框内,画一画我国的国旗、天安门。

(国旗)

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基本素质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也相对较轻,没有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小学生应该在这个黄金的学习阶段多接触与学习一些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以外的内容,如培养艺术审美素养、音乐修养、运动竞技技能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事实上,现在的小学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安排了很多丰富的课程,如国画欣赏课,其出发点是好的,在提升下一代审美趣味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达成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上,我们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必要性

美术、音乐等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艺术推动社会变革的案例便是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波提切利的《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等无数优秀的绘画作品发起了一场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人类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欧洲的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我国的国画也同样博大精深,丰富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仅是我们看历史风景与人物的窗口,也是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政治、宗教、道德、社会的认知与探索的平台。小学的国画欣赏课则让学生们得以通过古人优秀的绘画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另一方面,只有学生们普遍具备欣赏国画的能力之后,未来才有可能有意识地保护与发扬那些古画。除此之外,较早地接触优秀的绘画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线条的曲柔刚直中蕴含的美感、意境美等,让学生在国画欣赏课上有直观的视觉享受,并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品位。另外,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最有效的鼓舞与激励。只有具备了鉴赏绘画艺术的能力,才有可能从这些绘画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无论是对学生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小学的国画欣赏课都是益处多多的,值得好好地开展下去。

2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画欣赏课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国画欣赏课的授课内容主要为赏析和临摹,即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国画的用笔、用墨和构图,然后讲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国画落笔的精妙和丰富的寓意。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国画欣赏课在赏析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首先是由于欣赏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人们可以赏析山水画作品的整体气势,也就是美术作品的构图、着色、笔墨、笔力等传达出来的神韵和造型上的逼真所表现的“形似”。人们也可以赏析国画的意境美,尤其是山水画比较讲究写意和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它博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人们还可以欣赏国画的诗意美,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诗词。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了![1]正因为国画欣赏如此复杂,并且国画赏析要领会画作传达出的意境和感受,而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将这些意境美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审美也是比较个性化的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画作,但若照本宣科反而会禁锢学生对国画的理解和领悟。而赏析若没有打好基础则会影响学生对画作的临摹,临摹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画作有了了解之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若学生一开始在赏析环节就没有充分了解画作,那临摹就成了程序化的课堂作业。另外,临摹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耗费时间的事情,国画欣赏课可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临摹也很仓促或者只是简单地选一两幅国画临摹,这样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3 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意见

相对来说,年级越低的学生想象力越是大胆和奇特,年级越高的学生想象力越容易被限制,而小学的国画欣赏课从某一角度来说也是在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这就需要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是活泼的、不拘泥于形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为了达到这一课堂效果,国画欣赏课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第一,在赏析的过程中传授关于国画的基本知识,对于任何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总是无从下手的,更无法较快地领会其精髓,但若单纯地讲解绘画的理论知识不免晦涩枯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老师可以在讲国画的神韵时补充书法、画工的说明;在讲国画的意境时补充笔锋、色彩中传达出的意境之美;在讲国画的装裱时,补充装裱材料、装裱工艺等差异与绘画的关系。[2]

第二,一般情况下的国画赏析,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图片。这种方式虽然在教学上比较方便有效,但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观赏真作带来的震撼感。因此,老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们去博物馆或画展现场欣赏国画,这样视觉上的冲击远远会比看图片强烈。而且博物馆或画展的灯光等环境条件都是经过考量的,更为适合观赏画作。

第三,不能忽视对国画的临摹,能够看懂一幅画只是国画赏析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领会和升华阶段则藏在国画的临摹过程中。通过临摹一幅国画,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国画的落笔、色彩、构图的精妙,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国画的基本功,培养部分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在传承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虽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也许并非每个孩子都对国画感兴趣,但可以重点指导对国画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

4 结语

小学的国画欣赏课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而我们的文化更需要传承。国画欣赏课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了课堂,用其意蕴和诗意滋养着下一代的青少年学生。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的国画欣赏课教学模式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国画欣赏课在落后偏远地区的普及也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的国画欣赏课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会失传。

参考文献:

[1]李卓.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新形势下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路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