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范文(精选8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幼儿舞蹈教师也需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对幼儿的重大价值。在课堂上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运用分层教学来指导幼儿,尊重每一个幼儿个体,做到个性化教学,充分活动教学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学情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促进舞蹈教学的高效展开。
关键词:幼儿教育 舞蹈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提高幼儿主动性的教育被提上日程,我们在园内进行了一系列主动探索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活动。其中,打开幼儿的内驱力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是幼儿进行舞蹈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园开展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笔者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发现了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尝试把舞蹈的实用价值放到幼儿的沟通和学习当中,发现了幼儿对学以致用的教学非常鼓爱。从此,师生的关系也更加地融洽了。
一、舞蹈教学的价值阐述
舞蹈是可以不断地展现美、塑造美,对培养幼儿的形体大有好外,舞蹈教学在幼儿健康性格发育和形体塑造上都具有积极的功效。舞蹈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功能、社会功能,具有多重价值,如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等。
幼儿在舞蹈学习方面是有自主权的,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如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等,不管是哪一种类的舞蹈都可以通过基本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其体质,从而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纲要》过程中,我深切地意识到幼儿的教育一定是把美育发挥得极致,从而使其能够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形成,丰富其情感体验及纠正其价值倾向。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主要在乎的价值有变化快、竞争、神性、新奇、刺激等,从而在课程当中体验帮助他人、肯定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等作用。只要幼儿能够找到这些点,并且满足幼儿的需求,就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改为主动去学习。
二、舞蹈教学对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的舞蹈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多鼓励幼儿,让其在舞蹈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亮点,提高自己的能力,快乐地进行舞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其努力奋斗的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兴趣。可以说,幼儿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幼儿实现高效学习的途径。笔者在舞蹈的课堂上,通常会利用一些课堂小活动来促使幼儿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幼儿们两两结小组,或者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比赛,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同时,幼儿园里还配备有多媒体,可以集图片、视频和声音于一体,让幼儿在快乐当中学会跳舞,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潜能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认为,幼儿园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幼儿一些必备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幼儿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整体综合能力。学习舞蹈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能够迎难而上,加强其肢体练习,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幼儿会在学习成就感的激励下,开始认真学习并欣赏舞蹈优美的动作,再一板一眼地紧跟着学习,提升幼儿内在的音乐素质。最后,当幼儿把舞蹈动作烂熟于心后,就可以跟上节奏,一遍遍地进行表演,最终达到肢体与情操双向提高的目的。
(三)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其学习热情“阀”
成功的教学不是对幼儿实行强制,而是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开启幼儿的热情阀,通过动作、眼神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其艺术情感,通过节奏鲜明、有组织、程式化的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舞蹈学习是一项非常枯燥的事情,需要幼儿在兴趣的激发下,有着坚强的毅力才能够成。幼儿园教师只有激发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才能组织好课堂,上出高质量的舞蹈课。纵观古今,所有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都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运用新鲜的教法来使幼儿着迷。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更有助于幼儿理解舞蹈的内涵。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采用趣味性的导入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对幼儿的吸引程度。
三、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一些舞蹈活动
(一)幼儿园教师要确立多元化的舞蹈课堂培养标准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舞蹈基础,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到正确引导其价值观,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跳舞兴趣,确立每一个幼儿依据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从而以目标为导向,激发幼儿持久的学习动力系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分层教学,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参与课堂,注意不同学情的掌握,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排练,让幼儿的学习内容很充实,学习方式极为多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学法的训练,以尊重不同幼儿的自尊心,提高其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让幼儿真正沉浸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其舞蹈素养。
对小朋友来说,舞蹈教学要成为幼儿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教师要通过舞蹈教学活动来发挖幼儿的潜能,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从而给幼儿一个主动学习、探究新知的学习机会。
(二)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转化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
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幼儿积极学习的动力,也是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求知的重要前提。幼儿园的舞蹈教师首先要改变之前传统的教育思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幼儿,多做一些课堂活动。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先从思想入手,采访一下幼儿的学习在的学习愿望,从幼儿的需求出来,将舞蹈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实处。
我认为,幼儿教师要自觉地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多给幼儿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解放幼儿手和脚的同时,更要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是早在春秋时期就被孔子提出的教学理念,可是由于幼儿园班容量大,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幼儿在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时,失去了自己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幼儿学习起来的兴趣低下。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给幼儿自己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使舞蹈得到升化,真正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
可以说,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我们要为幼儿搭建一个自由宽松的舞台,激发其富有创意的思维,从中感受到快乐。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在幼儿时期的价值很大,教师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让其多参与课堂上的一些活动,亲身体验课堂,体会舞蹈的乐趣,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真正的幼儿课堂一定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幼儿成为舞蹈学习的小主人,从而提高舞蹈教学在肢体训练和情感塑造等方面的作用。
戏曲集体活动包括:唱、念、做、舞、制、画、欣赏、模仿。其中“舞”是可视性最强的, 也是难度较大的教学。考虑此因素, 我们在每周下午安排两个课时实施教学。如何开展幼儿戏曲舞蹈教学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学策略
1.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审美情感。
对幼儿来说, 音乐活动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他们在唱歌、跳舞、欣赏、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逐渐受到了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及感染。在这些音乐活动中, 音乐伴奏、人体动作必不可少, 而戏曲舞蹈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只不过戏曲舞蹈中的音乐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儿童音乐, 而是具有一定民族、地域风格的戏曲音乐。既然两者差距不远, 笔者认为, 戏曲舞蹈的教学可以借助于音乐活动来实施, 但如何有机地渗透, 首先就是审美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态度的反映。愉快、喜爱等情绪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 反之, 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及消极的态度。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 在舞蹈欣赏或舞蹈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对美的追求的起点。因而在小班的戏曲舞蹈活动中, 这种“审美情感”的培养对今后的戏曲教学至关重要, 将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策略1】培养孩子对戏曲舞蹈的兴趣。
兴趣对于任何活动的参与、学习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何况对于一个幼儿完全不曾接触、了解的戏曲活动, 更显得尤为重要。小班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情绪化的, 音乐恰恰是激发孩子们兴趣的调剂品。他们往往会“闻声而动, 听音而舞”。为此, 我们选择了一些节奏欢快的戏曲音乐, 如《小放牛》来让幼儿进行表演。在活动中老师运用双手的变化模仿出了牛角、牛爬山、牛叫、牧童吹笛等一系列表现这首音乐内容的动作, 这些形象有趣的动作及有别于其他儿歌的音乐, 很快吸引了大家, 他们纷纷兴高采烈地模仿了起来, 还边舞边说起了音乐中的念白:黄莺在枝头叫, 把牛儿赶上山, 赶———上———山……节奏欢快、鲜明的音乐, 动作形象生动的表演, 使幼儿对戏曲舞蹈有了初步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我们逐渐运用了戏曲中的道具———彩带、手绢、扇子等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戏曲舞蹈感性上的认识, 以提高幼儿对戏曲舞蹈更大的兴趣。
对小班幼儿而言, 游戏是他们的最爱, 因而在活动中, 教师注重了以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 有了它的帮助, 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学习与认识。例如, 在《小小手绢花》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以三个游戏贯穿其中:《蒙头摸人》、《捉尾巴》、《玩手绢》。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手绢在戏曲中的名称及其作用, 培养愉悦的情绪。
有趣的游戏在欢快的民乐声中愉快地进行着, 在前两个游戏中幼儿知道了游戏的道具叫“红绒八角绢”, 除了玩游戏, 它还可以用来表演。于是, 在第三个游戏中, 教师示范了戏曲舞蹈中手绢的一些技巧———转绢、顶绢、抛绢, 他们一下就变得异常兴奋, 纷纷要求老师教他们学习。这样, 戏曲舞蹈中技能、技巧的学习在游戏中就被幼儿的兴趣所推动, 而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因而, 在戏曲舞蹈活动中, 提高幼儿兴趣才是保证整个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
【策略2】创设环境、自由感受、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 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这句至理明言同样适用于戏曲舞蹈教学。在活动中, 我们注重创设良好的戏曲环境, 让孩子天天接触戏曲、听戏曲, 生活在充满奇异的音乐环境中。
(1) 恰当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 如幼儿晨练、饭前、离园前等时间播放戏曲音乐, 让幼儿欣赏、倾听, 教师时常以优美的舞姿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孩子们往往会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 现在即使在没有老师的带动下, 孩子们也会一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 便会尽情地手舞足蹈起来。
(2) 墙饰是孩子们天天都要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 为孩子创设一个新颖美观的墙饰天地, 是培养孩子对戏曲的感受、欣赏的一个有利途径。我们将戏曲中的人物脸谱, 如:旦角、花脸、红脸、黑脸用彩纸板做成半立体的墙饰贴在墙上, 那微微颤动的翎子、靠旗, 发髻上色彩绚丽的花饰, 随风而动的髯口, 无一不深深吸引起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常常会好奇地去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 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表演几个相关的舞蹈动作, 并不时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慢慢地, 孩子们会看着不同的人物脸谱自信地表演着舞蹈动作, 如:走步、晃手等, 有时会三五一群地合作性舞蹈起来。除了脸谱以外, 还运用了传统剪纸、绘画来展示戏曲人物的动作、形态, 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戏曲中的美, 并乐于表现它的情感。
(3) 在音乐角中, 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些戏曲小道具———手绢、彩带、团扇、折扇、髯口、官帽等, 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自由探索。他们舞一舞、动一动, 各自展示着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拿着手绢左右转动, 俨然是一束正在绽放的花朵;有的摸着髯口, 吹胡瞪眼, 还真有一点戏里武将的风范……孩子们在音乐角里无拘无束, 尽情表演, 充分激发了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喜爱, 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 可真是其乐无穷。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 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 而良好的戏曲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 一点点、一天天逐渐听懂戏曲、学习戏曲、表演戏曲。
2. 在中班戏曲舞蹈教学中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 仍然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 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 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戏曲舞蹈教学中。
【策略3】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欣赏教育中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作品, 而要对这个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必须为孩子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帮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的初级阶段, 笔者为孩子提供了画面生动的戏曲影像, 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选择了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军事题材———《智取威虎山》中的“夜袭威虎山”片断, 让孩子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反复地欣赏, 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内容与音乐结合着看, 并运用一些引导性的提问:“看, 剧中的叔叔怎么了?”“听, 这时候出现了一种什么声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逐步地将孩子们无意识的观看逐步转向对音乐的有意关注, 使幼儿逐步了解和体会故事情节的变化, 是与声响效果有一定联系的。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 就采取听音乐讲述的方式, 启发孩子们自由想象:这些解放军在做什么?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由于孩子们已有了先前的视觉印象, 再通过自己的奇妙想象, 有的孩子说:“解放军在用马鞭打马屁股, 让它快跑!”有的孩子说:“解放军骑着大黑马、白马、黄马飞快地向前跑!”有的说:“许多解放军骑着马去和敌人打仗……”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有着这么多丰富的想象力, 着实让人吃惊, 也充分说明了自由想象是在对音乐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戏曲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是有一定的成效的。
【策略4】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每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原有的经验来进行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例如, 在《小小马鞭》戏曲舞蹈活动中, 笔者在幼儿对戏曲音乐及故事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启发式提问:“想让马跑得快, 怎样用动作来表演?想让马休息一下呢?……”然后放上音乐, 幼儿自由组合, 按老师的提示创编解放军骑马的动作, 并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编的动作, 同时还教老师和其他同伴进行学习。这种换位教学, 对幼儿创造力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还树立了其自信心, 就连那些平时胆小、内敛的孩子也纷纷展示着他们创编的动作, 到了该总结的时候, 请孩子们推荐最好看的动作, 并把它们进行了有效地综合, 还配上了与之相吻合的儿歌, 《马鞭舞》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在音乐戏曲中尽情地舞蹈, 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性情, 还促进了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
3. 将两种活动有机渗透,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幼儿音乐活动与幼儿戏曲舞蹈活动同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范畴, 它们有着相同的教育特点: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而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中特别强调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因而,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将两者互相结合、有机渗透, 让幼儿在得到艺术陶冶的同时, 发展幼儿智力与非智力,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策略5】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 因人施教。
(1) 儿歌教学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掌握较快, 其原因是歌词浅显易懂, 并且反映的都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及所见所闻, 学唱起来朗朗上口, 中班的幼儿还可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一些体态动作, 边歌边舞。这种把唱、跳结合在一起的生动教学, 称之为“综合教学法”。为此, 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及以上特点, 我们在教授戏曲舞蹈时运用了“儿歌教学法”———即把技巧性的动作用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实施教学。
如:小班《手绢花》———“八角手绢手中拿, 找准圆环握住它, 手腕用力转一转, 手绢好似小飞盘。”在这首儿歌里已包含了“转绢”的教学方法, 它比起一般的说教, 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在边说边舞的过程中, 孩子们轻松地学到了戏曲舞蹈的动作。
如:中班《马鞭》———“小小马鞭套手里, 赤橙黄绿青兰紫, 马儿的名字任你取, 摇摇摆摆当马骑, (上马动作) 八大大仓———才———仓……”儿歌的内容充满了游戏的味道, 在说说跳跳已中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意识, 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经验给自己的“马”取着名字:白龙马、斑点马、小飞马。任意创编着“上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启发幼儿积极进行创造性活动, 甘愿当孩子们的观众。事实证明, “儿歌教学法”对于戏曲舞蹈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是一种适合于各年龄段幼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活动中, 说、唱、跳有机结合, 促进了孩子全面的发展。
(2) 示范法。在音乐活动及戏曲舞蹈活动中,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随着语言的讲解, 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 此方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3) 游戏法。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产生的, 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有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拔萝卜》、《小手爬》……孩子们连续玩上若干遍, 仍然兴趣盎然。在戏曲舞蹈活动中, 我们同样借鉴了音乐游戏, 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 集创造、表演、欣赏于一体, 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活动的热情, 只不过我们将游戏的儿歌音乐换成了戏曲音乐, 教师带着孩子们玩手绢、骑马 (用马鞭) ……幼儿在游戏娱乐中不仅增长了知识, 而且还愉悦了自我。
二、探究结果
在戏曲舞蹈的探索过程中, 我们从多方面对幼儿的戏曲舞蹈学习进行了策略的研究, 测查结果如下 (50人) :
结果证明, 探索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探索实践中的启示
1. 创设宽松、良好的戏曲氛围, 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戏曲舞蹈。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 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戏曲音乐, 并学会去理解它, 活跃他们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注重因人施教, 有计划地指导。
由于幼儿年龄、认识水平及心理发展存在着差异, 这对他们在学习戏曲舞蹈过程中的感受、领悟、表现及创造都会有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洞察力,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安排不同量的教学内容, 时间长度要因人而异, 在张弛有度的教学中, 逐步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戏曲舞蹈。
(1) 针对音乐活动和戏曲舞蹈存在的差异,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具有灵活性和洞察力之外, 活动前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多种活动预案, 反复示教, 同时还要善于针对每个活动、每个方案、有个性儿童做好文字记录及反思, 写出研究性、探索性方案研究报告。
(2) 幼儿容易受到戏曲舞蹈所规定板式的局限, 有些儿童容易显得过于拘谨、呆板。除“戏曲博大精深”受到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外, 还与幼儿所在班级教师的教育活动的引导、指导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戏曲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味学戏和模仿, 使儿童学戏后, 变得“死板”、“定格”、“城府”……失去儿童的童趣。因此, 教师的落脚点应该在于“创编”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克服不同的教育者对于教学存在着专业技能和指导策略的差异, 努力达到同步协调。
3. 将活动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 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提出: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面。戏曲舞蹈教学是遵循了幼儿园素质教育这一宗旨的, 它的引进是素质教育的多种手段之一,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审美情感在戏曲舞蹈活动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戏曲舞蹈,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戏曲舞蹈活动和音乐活动互相促进、相互渗透。
音乐与戏曲都是艺术活动, 艺术是需要人们用情感来表现的。在两种活动中, 幼儿情感的感受、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对于博大、精深的戏曲, 我们和音乐活动一样, 不只是片面注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满堂灌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发展能力、创造意识、探索精神, 两者在幼儿园活动中, 应有机结合, 互相促进, 共同为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音乐题材 感受音乐 参与动作
幼儿舞蹈不同于其它舞蹈 ,幼儿舞蹈是通过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集中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综合艺术。它是陶冶幼儿性情,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给幼儿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能够给幼儿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舞蹈的教学包括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等等。下面,我就以自己创编的几个舞蹈浅析一下幼儿舞蹈的教学。
一、对音乐题材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幼儿舞蹈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舞蹈需要充满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气息,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如幼儿舞蹈“小小交通警”。舞蹈选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而交通警察又是幼儿喜欢模仿的对象,让幼儿通过舞蹈体验交警的生活,将给幼儿带来惊喜及参与舞蹈活动的动力。舞蹈给幼儿提供了情感宣泄的舞台,让幼儿体验了交警的生活,做了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培养了幼儿关注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使幼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
二、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如果幼儿不能够正确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那么舞蹈必然不会跳得成功,教师如果不能够重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万分而幼儿学得无所适从的窘况。不是幼儿学不好,而是教师没教好,幼儿在不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下,缺少内心对音乐的体验,无法把握舞蹈的神韵,幼儿跳起舞来,自然会出现神情呆滞。只有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的想象力与音乐对话,那样幼儿跳起舞来就会神采飞扬,因为幼儿知道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当幼儿在音乐中畅游时,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也成为音乐中舞动的小精灵,音乐和幼儿发生了互动的作用。如舞蹈“草原小牧民”。幼儿很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是欢快,跳跃的,他们自然呈现出愉悦的表情,根本不用教师提醒要“高兴点”之类的词语。小牧民喜欢骑马,又生活在草原,住在蒙古包里,这些是幼儿熟知的场景.。随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宛如自己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眼前。舞蹈中可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如在舞蹈“草原小牧民”中有一段间奏的音乐是让幼儿自由发挥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有的幼儿一起做摔跤状,有的结伴做游戏,有的自由的相互追逐,有的幼儿原地做骑马状等等。幼儿在充分体验音乐后,作出自己认
为贴切的动作,使幼儿能够利用舞蹈进行感情交流,舞蹈时自然会表情丰富,轻松活泼。
三、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
创编的动作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形象性,易被幼儿所接受。动作的选择不宜过难,易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动作的幅度及活动量不宜过大,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应有规律,便于幼儿的记忆。
舞蹈的动作可选择幼儿舞蹈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进行简化、分解、加工和组合,不易选择对肌肉控制,身体平衡要求较高的动作。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是新鲜而不猎奇,夸张而不失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去诠释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的创编者,真正成为幼儿舞蹈的主人。不仅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去表达。
幼儿舞蹈的队形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设定的。它特点要简单清晰,变换队形时要有疏有密,穿插跑位要合理,不能偏台和拥挤。在创编舞蹈时,应充分考虑到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变化要合理,队形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的整体效果。
在创编舞蹈“草原小牧民”时,幼儿大部分喜欢用圆形、纵队、正方形等,最后决定把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队形作为舞蹈队形变换的基调。队形简单明了,却能够使整个舞蹈流动起来,充满活力、富有朝气,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再次得到有力的印证,给幼儿一个机会,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份惊喜。
舞蹈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其加工提炼,用幼儿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舞蹈成为幼儿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为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推波助澜。教师要善于将难度大的舞蹈化整为点,利用日常的游戏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有些舞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基本功,而这一块教师仍然可利用一些游戏进行训练,减少幼儿的枯燥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开胯训练,就可以利用小青蛙的动作来训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舞蹈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具有表现力与生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提炼适合幼儿跳的舞步,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幼儿积极参与舞蹈作品的创编,加强日常有目的的音乐节奏及基本功的训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舞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运动机能的健康发展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增长幼儿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生长发育。学习舞蹈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形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X形”腿形,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有利于孩子们身体运动机能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舞蹈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幼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幼儿舞蹈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符合幼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会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天赋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的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式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而从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得能力,例如:《大灰狼与小红帽》、《警察叔叔》、《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蹈可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通过无形的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
(四)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发展和情感表达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他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根据儿童好幻想、好奇心强、好提问等心理特征,设计好趣味性多样性的幼儿舞蹈,利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舞蹈的本领,在玩乐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与环境中,与舞蹈建立密切联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在愉快的舞蹈学习中,提高艺术素养,在舞美的阳光沐浴下,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幼儿舞蹈的创编
儿童世界,五彩缤纷,斑驳陆离,在这个世界里,幼儿舞蹈则以其神奇的想象,美妙的意境,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把孩子带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使他们在趣味高尚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幼儿舞蹈的编创人员,不仅要有一颗纯净明亮的童心和对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儿童,认识儿童舞蹈,儿童舞蹈的创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动作简单且有一定的情趣
创编幼儿舞蹈时,必须深入幼儿。在和幼儿共同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爱动及动作的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
幼儿骨骼软,容易变形,肌肉纤维细,弹力小,收缩力差,容易疲劳。而幼儿的大脑发育很快,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幼儿头大,四肢短小,所以为幼儿设计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动作尽量简单。上肢在摇动同时,下肢动作不要太大。在初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简单的舞步,如:小碎步、小跑步、踵步、双脚一齐跳等。到第二学期可加入滚动步、进退步及一些其随意的舞步,如:小丁字步、连续跳等。动作简单,孩子易学会,这对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他们不会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
另外,动作要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强调某种正规的动作,这会影响他们学的兴趣,稍加点情趣,效果就不一样。如在创编《唐老鸭》这个舞蹈时,孩子们站成一排,学习小鸭子走路时左右摇摆的样子,在音乐拍点处做出停顿,而后,再加一些前挺肚子后撅屁股的可爱动作,最后,在跳舞的时候都撅起小嘴巴,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非常喜欢跳这个舞,而且还表演的淋漓尽致,形象到极点。
(二)舞蹈要有一定的情节内容
舞蹈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舞蹈,更深入的应该说是一种游戏,或者说是一个正在表演的故事,幼儿感兴趣的不仅是舞蹈动作,更感兴趣的是它的内容情节。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会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感化他们的情操,他们才会用动作把他们心理的真正想法表现出来,舞出他们的感情,舞出舞蹈的内涵。
在创编舞蹈《动物园狂欢节》时,更多地加入了内容情节、且有各种不同的动物角色的表演,孩子们扮演着自己喜欢的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角色,有抓耳挠腮的小猴子,可爱乖巧的小兔子,憨憨笨笨的小熊,机灵敏捷的小松鼠,啃竹叶的小熊猫,绽放美丽羽毛的小孔雀,张牙舞爪的小狮子等等,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表演,他们跳着不同的动作,音乐虽然很长,但孩子们却始终都很投入,动作到位、节奏准确,从开始学舞蹈到最后的表演,孩子们一直没有厌倦过,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次很愉快的表演。
(三)音乐欢快、节奏鲜明、结构脉络清晰、情绪风格特点突出
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还比较简单,只能欣赏音乐的表面,对其中的内容还听不懂。他们比较喜欢欢快、活波、节奏鲜明的曲子。所以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
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才能引起幼儿的动感;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便于幼儿理解;歌词应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幼儿舞蹈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幼儿对“景”的理解,并且歌词的节奏对幼儿的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为好的动作配适合的音乐,而是为好的音乐配合动作。
孩子们因为喜欢音乐,受音乐的感染而加入动作的,是通过听觉神经对动作神经的一种刺激。比如在创编幼儿舞蹈时,我特别注重了这一点。如《欢庆》的曲子《喜庆秧歌》、《天竺公主》的歌曲《天竺公主》、《葫芦娃》中的《葫芦金刚》等,都是一些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音乐,孩子们听到,就会很开心的想舞蹈,自然在这种音乐下创编的舞蹈,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让孩子们参与舞蹈动作的创编
在幼儿舞蹈创编中,采用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的方法,通过引导和探索,提高幼儿对舞蹈的表现力,促进幼儿创造意识和潜能的发挥,让幼儿在创编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满足。在创编舞蹈《小白兔》时,大家多以双手竖耳朵、蹦跳来表现。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
兔一起跳来跳去,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观察小兔子的三种形态:长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偶尔还会站起来;神态:东张西望、机警、灵敏。观察后再进行律动创编时,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点揉合到自己的即兴表演中。有的幼儿双手立于头上做长耳朵的动作,有的幼儿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还有的幼儿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状,眼睛还机警地左右看,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这种即兴舞蹈的创编,激发了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天赋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三、幼儿舞蹈的排练
(一)舞蹈的排练方式要让孩子喜欢
1、把舞蹈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
每个舞蹈都有它表现的内容。因此在排练之前要象讲故事一样把舞蹈的内容告诉给孩子们,这不仅会提高孩子们跳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某个舞蹈动作的掌握,如我们在排练《小毛驴》时,告诉孩子们,他们是骑着小毛驴去赶集,手里扬着鞭子可神气了,可是半路上摔了个大跟头,弄了一身泥,孩子们听后都哈哈大笑,并且争先恐后要跳这个舞,因为他们了解舞蹈的内容,有了学的兴趣,也就爱跳爱动了。幼儿年龄小,对那种老师上面教,孩子下边学的死板教授方式根本接受不了,既学不会又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要走下讲台来,用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进行。
2、排练中多以鼓励、表扬为主。
孩子们的感情比较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排练过程中切记说一些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话,有时学个新动作,孩子们一时学不会,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鼓励安慰孩子,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可能会比老师还要急,如果这时我们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对学舞蹈生恐惧感,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排练中,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例如: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解除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地语言向幼儿说话;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儿童这些方法有助于年龄稍大的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
舞蹈课上孩子们联系时我们要经常鼓励他们,激发每个孩子的自信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练习中以表扬为主,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幼儿才能精神饱满。多说些像“对,就是这样,你真棒!”“真聪明,做得非常好!”之类的话,这样他们才会爱学,才会喜欢舞蹈。
(二)舞蹈的排练时间要短。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管他们是学知识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不能时间太长,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还会打消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我们有时在排练舞蹈是,为了学会某个动作,或是赶排某个节目,忽略了时间的长短,一味的学、跳,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被抹杀了。因此,我们在给小班幼儿排练节目时应切记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他们在这个时间内能认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舞蹈中的道具要画龙点睛。
道具是幼儿舞蹈中常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动作来自于他们的肢体,道具是对肢体的一种衬托。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了道具会更加增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同时也能给舞蹈增添美的色彩,所以从一开始排练就要准备好道具。精美的道具会让孩子们跳舞时更投入,更认真。在排练舞蹈《动物园狂欢节》时,我为每个孩子都做了不同的道具,我画了美猴王的面具给扮演小猴子的孩子,做了亮晶
晶的羽毛裙子给扮演小孔雀的孩子,做了粉红色的兔子耳朵的毛线帽子给扮演小兔子的孩子,做了金黄色的毛绒头冠给扮演小狮子的孩子,还做了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给扮演小松鼠的孩子···他们穿上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卡通服装,在舞台上表演的活灵活现,每个孩子都成功完成了表演。
以上,是我在幼儿园实习音乐老师,学习并体会到的经验和感受。幼儿舞蹈的魅力无穷,犹如春风化雨,有纯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还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通过无声的美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开满绚丽多彩的鲜花而努力。当前幼儿舞蹈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我们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的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志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胡尔严.舞蹈创编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皮亚杰.幼儿舞蹈创编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 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6] 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者.2007
[7] 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致谢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2012年7月
对于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特点并不是了解的很透彻,所以当我们要让幼儿舞蹈的教学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时,必须要做足一切舞蹈教学和舞蹈创编的准备,而且还要在教学中多观察和记录。这样不仅能让自己了解到自己的职业特点,也能知道幼儿舞蹈教学应该如何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
幼儿舞蹈看起来不是那么的起眼,但是在一个幼儿舞蹈从创编到教学是一个繁忙、辛苦的过程。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与接受。幼儿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舞蹈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没的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学习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实现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在早期儿童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想的美育教学形式,它能引导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激发幼儿初步热爱民族文化与美感,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来培养幼儿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但舞蹈过程中,一时走不开出传统的教育观,不由自主的用不恰当的干预和限制的手段,采取单纯的技能灌输,枯燥的模仿,不尊重儿童,不注意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习惯于“听从我”的教育。
幼儿舞蹈教学应该如何符合幼师的职业特点必须先知道幼儿 1
舞蹈教学应该如何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所以我认为要从孩子们学习幼儿舞蹈的过程中寻求。
幼儿舞蹈教学的关键在于用成人化的基础来训练要求天真活泼的幼儿,怎样能使他们“服服帖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只要让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要让幼儿舞蹈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不能过于成人化,而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
作为以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生活在幼儿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生活会给我拿很多启示,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的兴趣是不稳定而多变的,兴趣浓厚,情绪积极时他们接受事物不快;在没有兴趣、情绪消极时,往往对作用于他们感官的事物没有反应。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以形象、直观等形式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儿童的审美特征是腻味陈旧、单一,喜爱新鲜趣味,所以幼儿的舞蹈务必加强趣味性。同样的训练内容,可能采用多种形式,不同音乐、不同组合。
在有的时候,我们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户外散步,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和体验孩子的心理。幼儿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所以他们会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打下基础。教学过程需要贯穿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在教学
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整个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还要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主义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编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的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
幼儿教师职业须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应有专业的理论素养,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超成熟的技能技巧,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她们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非常注意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幼儿,同时教师示范动作的节奏要鲜明,要有充沛的感情。舞蹈的学习与教师的讲解是分不开的。在教授舞蹈动作是,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动作的规格、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而要让幼儿把学过的动作做到位后在教下一个动作。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幼儿愉快的学习和模仿。否则,如果一旦形成坏毛病,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一开始就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舞蹈训练步骤。舞蹈训练有节奏训练、基本训练和感情训练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干,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非常重要。幼儿舞蹈教师对幼儿舞蹈教学质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
前言:舞蹈是对人体动作进行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为主要表现手段, 来表面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可以培养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同时还可以借助舞蹈来抒发和表达感情, 从而培养教学对象良好的道德品质, 使其对生活更加热爱。幼儿舞蹈是通过幼儿身段的动作、语言、表演和音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形式, 充分的表达幼儿生活和情趣的歌舞。
1 幼儿舞蹈的特性
1.1 富有情趣
幼儿是最天真、单纯的, 在他们充满童趣的世界坦克, 对世间万物都充满着好奇, 其快乐来源也极为简单, 所以对幼儿舞蹈的设计也力求最简单自然, 尽量少些遁藏性, 这样富有童趣的舞蹈中可以更好的将孩子的天性展现出来。
1.2 直观模仿性
在对幼儿的舞蹈设计中, 更注重模仿性, 特别是对动物的模仿, 不仅更能增强幼儿的吸引力, 而且动作简单易学, 能够很好的迎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简洁明快
幼儿的思考都较为简单, 所以在进行舞蹈编制时, 需要动作简单、欢快, 在情绪和舞蹈情节上力求单一明了, 利用纯正风格的音乐, 从而使舞蹈形象更加鲜明化, 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特点相符合。
2 幼儿身心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
幼儿时期相对于婴儿期其在智力和理解力上发展较快, 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功能处于较快的发育阶段,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对什么东西都好奇, 喜欢问为什么, 喜欢模仿。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身段肌肉和各器官机能的成熟, 而且对其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审美力, 使其身心健康能够更好的发展。如在教授小班的舞蹈《大红花》时, 幼儿在学习小碎步跑, 半蹲左右摆臂, 模仿解放军叔叔握抢, 向解放军叔叔鲜花, 手拉手小碎步换位跑等基础动作的同时, 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机能都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也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感情。
3 循序渐进地实施舞蹈教学
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中, 需要从培养幼儿欣赏和兴趣出发, 使幼儿在教师设计的游戏中增加对音乐的熟悉度, 利用音乐来对情感进行调节, 逐渐使幼儿从浅入深、秩序渐进的提高对舞蹈的喜爱, 更好的领会教师舞蹈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3.1 引导欣赏, 激发兴趣
幼儿时期其学生的动力来源于兴趣, 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才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故,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这阶段, 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利用自己的声情并茂的表演来让幼儿欣赏, 并请大一些的幼儿参与到表演中来, 这样更能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起他们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从而调动起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这样教师就能更顺利的进行舞蹈教学。例如, 在教授小班律动《走路》时, 首先我进行了形象的示范表演, 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等幼儿常见的可爱的小动物在我的表演下活灵活现, 有的幼儿在我表演时就已经坐不住了, 学着我动起来, 他们也想做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有一次, 我要给中班的小朋友教《绸带舞》, 由于在大班教学中已学过这个舞蹈, 所以在教学中请来大班同学来进行示范表演, 这样中班的小朋友跟着大班的小朋友一起跳,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2 游戏增加舞蹈的趣味性
幼儿园的教育是让幼儿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在幼儿园的教育里, 游戏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缺少了游戏, 学习将变得枯燥无味。在教舞蹈教学中, 游戏也很重要, 比如:舞蹈《蝴蝶花》, 课前, 我领幼儿去小区里的公园找蝴蝶花、找蝴蝶, 当我们看到那一簇簇长得像蝴蝶的花儿, 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看到一只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幼儿高兴地手舞足蹈, 我及时地提醒幼儿, 让他们观察蝴蝶怎样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回到教室, 我设计了找蝴蝶的游戏, 幼儿兴高采烈地在游戏中学会了舞蹈, 整个舞蹈学习得非常顺利。又如:在学习舞蹈《洗手帕》中, 我和幼儿一起游戏, 拿着自己的小手帕, 端着小盆, 模仿洗手帕, 搓、漂、晾, 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 做完游戏, 幼儿已经对舞蹈的动作要领有所掌握, 再学习舞蹈动作就轻车熟路了。
3.3 音乐调节情感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中起源最早、最典型的孪生艺术形式。在一般情况下, 有舞必有乐, 音乐和舞蹈同步进行, 舞蹈借助音乐表达舞者情感, 音乐直接刺激人的动作, 并通过人体动作直接体现音乐感受, 吴晓邦在《新舞蹈艺术概论》中说:“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意想完整地表现出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舞蹈动作, 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教师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 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学习舞蹈时, 他们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先别忙着合音乐, 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 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 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并重复听音乐, 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 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 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 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3.4 创编提高创造美的素质
创编是舞蹈的升华, 创编的过程是对幼儿舞蹈素养培养和提升。幼儿创编舞蹈的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如:《洗手帕》, 幼儿已有洗手帕的生活经历, 教师再加以逐步的启发引导, 让幼儿模仿洗手帕的过程, 再现生活情境, 然后强化动作, 就会很顺利地完成创编。又如:在舞蹈《蝴蝶花》的学习中,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花和蝴蝶怎样飞舞, 巩固幼儿观察模仿的动作, 完成舞蹈的创编。整个创编过程, 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 还培养了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4 结语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幼儿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幼儿教师应根据舞蹈教育和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 有计划性的向幼儿开展各种形式的舞蹈教学活动, 并将自己掌握的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到幼儿舞蹈的教学中去, 提高幼儿的舞蹈艺术水平, 使其身心能够得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盛丽.幼儿舞蹈艺术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45-46.
关键词:幼儿;体育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
一、幼儿体育舞蹈的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对于4至6岁的幼儿来说,初期学习体育舞蹈时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兴趣变化快、被动学习动作等现象,所以体育舞蹈的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体育舞蹈舞蹈的学习要求幼儿集中精力,通过对动作的模仿、理解和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将这种习惯运用到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上,从而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
体育舞蹈需要身体许多部位协调配合进行,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能力,使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幼儿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在掌握一门舞蹈技术的同时,为身体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大脑小脑处于发育的初步阶段,体育舞蹈的持续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幼儿的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机能。体育舞蹈的活泼和动感能够引起他们长期持续的兴趣和关注,而体育舞蹈自身对于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要求,使得幼儿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正确、稳定地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
3.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是这一时期的幼儿接触的主要社会活动环境,通过体育舞蹈中双人舞或集体舞的学习,能够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舞蹈作为积极阳光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质,可以使刚刚步入幼儿园或小学的幼儿在心智发育的启蒙时期得到正确、积极的指导,更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幼儿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
1.兴趣引导式教学
幼儿刚刚开始学习体育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时往往会因为内容比较单一或动作规范性强等特点产生枯燥与乏味的心理,继而出现學习不认真、思想不集中、动作无力等现象,这时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幼儿天真、活泼、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在舞蹈动作当中加以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在学习拉丁舞手位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自己身旁的空间画一棵高高的苹果树,让幼儿想象树上结满了好多大红苹果,然后请求幼儿帮助自己摘一个大红苹果回来,这时幼儿需要延伸手臂并且转动手腕才能将苹果摘回来,立刻就将幼儿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幼儿很自然对拉丁舞手位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兴趣引导式的教学抓住了幼儿天真、活泼、爱模仿的的心理特点,提高幼儿对体育舞蹈基本动作的理解能力,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开拓性和创造性,容易使幼儿对体育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交替练习
一般来说体育舞蹈的地面练习较少且大多时间都以站立的舞蹈动作练习为主,这对于初学体育舞蹈的幼儿来说是不好适应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长时间的站立会使他们感到疲惫、困乏,继而无法认真的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2到3组进行分组交替练习,当其中一组幼儿跟随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时,其余组坐于地面上休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休息中的幼儿为正在做动作练习这一组数节拍喊口令或者找动作错误,这样教师既能分别纠正每一个幼儿的舞蹈动作又能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使幼儿在舞蹈动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注意力大大集中,锻炼了幼儿节奏感的同时还能增进其团体合作的能力。
3.启发询问式教学
4至6岁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当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循循善诱,采用启发询问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授教学内容提出不同形式的问题让幼儿独立思考回答,根据幼儿回答的结果进行二次辅助教学。如在体育舞蹈的学习中很多动作都是左右对称的,在学习这些动作时,教师应先将其中一边动作进行仔细讲解、示范,待幼儿反复练习至完全掌握这一边动作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让其独立完成另一边动作的要求。这时幼儿会积极开动脑筋回忆所学内容,并根据教师的启发引导尝试另一边的动作练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提醒幼儿动作中的错误,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正确动作。启发询问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规范了幼儿学习舞蹈动作的方法,并且提升了其求知的兴趣。
三、结束语
4至6岁的幼儿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幼儿不仅提高了对动作及节奏的模仿能力,还加深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自信的同时提高了各项学习能力。教师要抓住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认识和挖掘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多种活动模式,合理地组织幼儿开展体育舞蹈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体育舞蹈带来的乐趣,极大的发挥幼儿在体育舞蹈方面的潜力,更好地发挥了体育舞蹈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庆庚,张蓉;浅谈体育舞蹈的训练与教学[J];山东体育科技;1995,(02)
[2] 陈玲玲. 试论拉丁舞教学的美育功能[J].艺苑,2009,(04)
[3]丛艳华.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0,(01).
[4]冯蓓蓓.浅谈幼儿拉丁舞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9,(02):33-35
作者简介: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范文】推荐阅读:
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计划07-24
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特点12-01
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计划中班06-19
儿童舞蹈视频大全,幼儿舞蹈视频06-02
幼儿舞蹈编排的特点12-01
幼儿园大班优秀舞蹈10-10
幼儿园大班舞蹈总结10-12
幼儿教师舞蹈中国范儿10-05
幼儿园爱舞蹈教案优秀10-19
幼儿园舞蹈特色班总结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