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小继教 “新理念”教案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二五小继教 “新理念”教案(精选2篇)

十二五小继教 “新理念”教案 篇1

培训时间:2012年8月29日

辅导教师:周科刚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

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

问题背景:

目前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围绕教材、教参、考点来进行上课。易将自己当作复印机,学生你需要吗?我复印一份给你,完事了,没有点燃学生学习欲望。比较孤独、比较保守,比较平淡、比较封闭,具有排斥心理,不喜欢领导、老师听他的课,主要怕影响自己的教育生命,长期以来走入了职业倦怠症。

十年课改,我们教师的适应性表现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穿新鞋,走新路

特点:入位、到位

第二种:穿新鞋,走偏路

特点:错位、越位

第三种:穿新鞋,走老路

特点:认同、乏力

第四种:穿旧鞋,走老路

特点:缺位、抵触

现实要求我们领悟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式。

第一节

新课程呼唤

“研究型”教师

一、“经验型”是传统教师的重要特征

1、计划性

2、统一性

3、强制性

4、虽然作了一些改革,始终还是停留在教法层面上,即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二、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

(一)教学重心的转变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

1、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学重心从传统教育价值观即“关注学科”到“关注学生”的转变,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

首先,学生作为一个生命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即使相同年级,今天的学生也可能不同于昨天的学生,昨天的教学经验也不一定可以简单的移植到今天。

3、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同一年级也有差异,因此,一个教师设计的教学预案不一定适合同一年级的另一个班。过去的经验显然无能为力。

(二)课程管理的开放性要求课程实施具有创造性

过去国家在课程管理上一统天下,现在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这极大地扩大了学校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给教师的教学发挥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实施已不在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教学充满不确定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当新课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后,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后,教学过程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

三、研究是教师实现“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要途径

(一)通过研究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二)通过研究科学认识新课程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现象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在改革的广度,还是在改革的深度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如果用过去的习惯去看待新事物,教师会产生:怀疑、没有信心、用简单的办法应对,会成为课改的阻力。

(三)通过研究获得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

1、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一味地用过去的经验去处理,往往会陷入困境。

2、通过研究,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克服思维惯性,丢掉经验的包袱。

第二节

以研究的眼光认识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6页至17页)

2课时

下午15 :00~17:30

一、关注教育理念的变化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位学 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在关注的重心上,新课程从“关注学科”转变 为“关注学生”,反映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2、在关注的范围上,新课程从 关注“少数精英”转变为关注每位学生,反映了大众教育思想和尊重学生个性的 民主教育理念。

3、在关注的内容上,新课程从“关注学业成绩”转变为关注学 生发展,反映了终身教育思想。

二、关于课程功能的变化

(一)新课程在课 程功能方面的变化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 标。《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过程。

课程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的转变。

1、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三 个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

2、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解决问题中共同 发挥作用。

(二)课程功能发生转变的原因

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 点和归宿点对课程的认识:

1、传统的认识:即学科、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 参考书等文本材料。

2、新理念:课程是一个过程,即学生经验的建构,师生在 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包括师生活动,教 学环境。

三、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纲要》指出”改变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倡导新学习方式的原因

1、学生观的变化。

(1)学生是具有生命独立意义的人(2)学生是具

有社会属性的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完整独特的人

2、学习理论的发展

(1)学习是一个积极意义主动的建构过程

(2)课本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是一种 较为可靠的假设(3)学习中知识的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通过合作交流而 形成(4)学生学习过程由个人情感、经验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

3、新学习工具 的产生。

四、关于教学方式的变化

(一)新课程在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平等的师生关系

2、信息传递中的开放性

3、新课堂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 提出了新的要求(1)、学会组织

(2)、学会沟通(3)、学会尊 重

(4)、学会引导

(二)课堂教学方式变化的原因

1、对教学过程 认识发生了变化

2、学生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

五、关于学生评价理念的变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培训时间: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09: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一章

从研究的角度走 进新课程(1页至34页)

第三节

用研究的方法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18页 至27页)

2课时

上午09:00~11:30

一、用研究的方法转变教育观念

案 例:常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还 是有这么 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学生太笨了,那么多学生考满分,他却考得那么糟糕!某某 学生拿他没办法,我给他补课时,讲得那么详细,当时他听懂了,可这次又忘了 „„

分析:中国教师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教师的抱怨与无奈也着实让人同情,但是,这不是学生造成的,是由于我们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第一,学生 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不是我们复制后粘贴他就能够获得。

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差异的人,用划一不二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是不科学的。

第三、学生有时确实听懂了教师的讲解,但这只能说明学生已 经知道了教师按自己的方式得到了解题程序,并不代表学生一定获得了对这问题 的理解,发生遗忘也是正常的事。

上述现象的存在,只能说明教师并未真正形 成新的学生观,教师之友用研究的方法,把对学生

的每一次不满、意外、困 惑作为研究对象,并尝试用新的学生观去分析,寻找合理解释,慢慢地就会把关 于新学生观的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的新认识。

二、用研究的方法改变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习惯上称为备课)

(二)教学实施策略的改善(习惯上称为执行教案)

1、组织策略

2、合作策略

3、引导策略

(三)学习评价策

略的改善

1、着眼发展性

2、注重过程性(注重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注重 过程是注重“未来”的评价)

3、体现差异性

三、用研究的方法更新教师的知 识结构

(一)通过研究,重新组织知识结构

(二)运用研究,改善教师的学习方式

1、纲目式阅读

2、追踪是阅读

3、合作与交流

第四节

以研究的态度 追逐新课程的教育思想(28页至29页)

2课时

下午15:00~18:00

一、以开 放的心态去反思,不断摒弃与新课程相背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案例:在新 课程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很好”,“真棒”等一类恭维性评价。

分析:这种评价具有片面性,是一种畸形的评价。

第一,评价不等于表扬,表 扬只是一种评价方式,有时对学生发言缺陷的客观分析、对学生回答质量的更高 期待,也许更具有激励作用。

第二,这种评价缺乏公正性,对质量高低不等的 学生回答,均给予高级别的褒奖,容易滋长学生虚伪的表现;

第三,这种评价 不具有针对性,对差异程度不等的学生回答,一律采用雷同的等级评价,难以让 学生做出积极的心里认同,势必逐渐丧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二、以试验的 勇气去大胆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失误

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第五节

以研究的理念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29页至34页)

一、教师研究 意识的基本含义

是指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并能自觉地

以教育科学 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追求和探索。

二、教师研究意识 培养的意义

(一)育人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研究意识

(二)新课程要求教 师有研究意识

三、教学研究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师德的根基,是教师工作的动力。

(二)成就意识的培养

成 就意识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自觉追求成绩,追求进步的倾向。一方面创 造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研成果奖励 机制

(三)自我定位意识的培养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研究意识 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新,研究也是去了价值。

(五)学习意识的培养

(六)问 题意识的培养

(七)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

(八)协作意识的培养

(九)实践意 识的培养

(十)动笔意识的培养

培训时间: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10: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

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二章 新课程程教学研究问题选 择与资料积累(35页至68页)

第一节

以研究的态度追逐新课程的教育思想(35页至38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问题的实质

(一)问题的涵义

(二)问题的特点

1、问题通常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个成分

2、问题通常不能用“是”、“否”或简单一句话解决

3、问题具有主观性

二、教学 研究中问题产生的途径

(一)从教育规划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发现问题

(二)从 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1、教学工作问题

2、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

3、教学管理问题 ;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 ;

5、小学教育社会环境问题 ;

(三)从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或质疑出问题

(四)从过去中的研究发现问题

(五)从与专业人员交往中发现问题

第二节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39 页至43页)

2课时

下午15:00~17:30

一、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方法

1、问题追溯法

2、经验提炼法。

3、资料寻疑法。

4、由大缩小法。5、借题法。

二、选择教学研究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

4、准确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培训时间: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

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二章 新课程程教学研究问题选 择与资料积累(35页至68页)第三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实施方案制订

(44页至53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教学研究课题的准确表述与 论证。

二、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

三、明确探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

1、分析研究变量。

2、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研究方法。

4、写出课题研 究方案。

第四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与筛选(54页至58页)

一、教 学研究资料的积累。

1、搜集教育文献资料的渠道(1)、通过图书杂志搜集资料

(2)、通过个别交流,专家咨询搜集资料(3)、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搜集资料(4)、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

2、收集教学研究资料。

(I)、收集材料必须有目 的、有计划地进行(2)、收集材料应多方面进行

(3)、收集材料应尽量避免主观 臆断和个人偏见

(4)、收集材料要注意确保收集材料的技术与手段的信度和效度

二、教学研究资料的筛选。

1、审核研究资料。

2、教学研究资料的分类。

3、教学研究资料的选择。第五节

教学研究资料的处理(59页至61页)2课时

下午15:00~18:00

一、定性分析。

1、因果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归纳和演绎法。

4、分 析和综合法。

二、定量分析(又称数学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六节

新课程 教学研究的随笔与研究文章的撰写(62页至68页)

一、教学研究随笔的撰写。

1、教学经验总结的撰写。

2、教学案例的撰写。

二、教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

1、教学研究调查报告的撰写。

2、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3、教学研究学士 论文的撰写。

培训时间: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16:30~18:00 辅导教 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一节

个体实验法(69 页至83页)

一、个体实验法介绍与范例。

二、实验法与范例。

1、什么是实 验法。

2、实验法的三个因素。

3、实验法的特征。

4、实验法的分类。

5、实验 法的一般操作过程。

6、实验法设计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群体比较法(84页至89 页)

一、什么是群体比较法?

二、比较法有哪些种类

三、同类整体比较。四、群体比较法的基本步骤

1、明确比较主题。

2、制定比较标准。

3、搜集比较 资料。

4、解释比较内容。

5、作出比较结论。

五、用群体比较法应注意的问 题。

1、比较的资料必须真实可信。

2、供比较的资料要有可比性。

3、衡量比 较对象的标准要统一。

4、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5、比较要注意所具备条件和 范围。

6、比较研究的结论有其相对性和实践检验性。

培训时间:2013年3 月5日

星期二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 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9页至126页)

第三节

行动研究法(90页至97页)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

1、行动研究发的起源和引入。

2、行动研究法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

3、行动研究法的适用范围和优势所在。

二、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 类型和模式有哪些?

三、、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和程序。、步骤。(1)预珍。(2)初步研究。(3)拟定总体计划。(4)制订具体 实施方案。(5)行动。

(6)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7)新课程教学研究 采用行动研究法的程序。

四、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三个层次。、“135模式”的行动研究。

2、“螺旋模式”行动研究。

3、课题与行动研究。

五、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 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四 节

个案研究法(98页至110页)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和特点。

三、个案法类型。

1、诊断性个案研究。

2、指导性个案研究。

3、探索性个案研究。

四、个案法研究步骤。

1、确 定研究对象。

2、个案现状评定。

3、诊断与因果分析。

4、个案资料的收集与 分析。

5、矫正特殊行为或个案发展指导。

6、追踪研究。

7、撰写研究报告或 论文。

五、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简介。

1、追踪法。

2、追因法。

3、临床 法。

4、产品分析法。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16:30~18 :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 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五节

简介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方法和做法(111页至126页)

一、几种新课程 教学的校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文献资料法。

3、统计分析 法。

4、综合评价法。

二、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做法。

1、教学叙 事研究。

2、教学移植研究。

3、教学案例研究。

4、教研沙龙。

5、研

究性备课。培训时间: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

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四章 从他人的研 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127页至159页)

第一节

走向新课程教学研究的 准备(127页至128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 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二、通过各种渠道全 面深入地了解新课程试验区的经验。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

第二节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129页至133页)

一、常 用的课堂教学研究基本模式。

1、“过程——成果”式。

2、“中介过程”式。

3、“教室——生态”式。

二、课改课堂教学新模式。

1、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 模式。

2、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在新课程的实验 中寻求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法(134页至143页)

2课时

下午16:00~18:00

一、基本理论

1、预习。

2、提问。

3、解问。

4、练习。

5、总结。

6、复习。

二、理论依据。

1、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 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 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 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 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2)由 “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5)由“信息源”向“信 息平台”转变;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0)由“园丁”向“人 生的引路人”转变

三、互动教学法的研究。

1、“互动教学法的”提出。2、“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思考。

四、“互动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其

推广价值。

培训时间: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10:00~18:00 辅导教师 :×××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四 章

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127页至159页)

第四节

在 新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和他人研究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的 切入点(144页至151 页)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2、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改革严重滞后。

3、农村 学校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4、课程综合化的困难。

5、课堂教学形式化。

6、大班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7、新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的问题。

三、在他人研 究的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切入点。

第五节

新课程、教学与技术整合的研究(152页至159页)

2课时

下午16:00~18:0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 不是“新理念”

二、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 特点

1、在对数字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利用彩色显示屏连续动态输出的优势。

2、在逻辑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的交互性和智能化优势。

3、各种信息资源的数 字化和对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和整合的功能。

4、现代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重要 优势,是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观测手段整合。

三、如何进行整合。

培训时间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09:3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 动向(160页至213页)

第一节

国家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60页至166 页)

2课时

上午09:30~11:30

一、新课程目标的反思和设计。

二、新课 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2、课程的评价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1、对地方课程开发的反思。

2、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3、对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四、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培养与评价。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方法。(1)、观察。(2)、访谈。(3)、问卷。(4)、利克特量表。

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节

各地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 动向(167页至175页)

2课时

下午15:00~17:30

一、学习方式研究。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得益彰。

三、关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1、预 设与生成——关于备课的思考。

2、教学设计之定位:从“教案”走向“学案”。

3、教学设计改革之着力点:从“框架设定”到“构建策略库”。

4、教学设 计之价值定向:从“服务一课”到“服务终生”。

四、教学案例研究。

五、信 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培训时间: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10: 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 室培训内容: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160页至213页)

第三节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176页至190页)

2课时

上午10:00~12 :00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由于学科不同而各有不同。

一、小 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的关系。

3、强化“导学”功能,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关系。

4、增强资源意识,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与开发、利用相关 课程资源的关系。

二、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

1、关于设计思路。

《标准》中设计思路表述的不够清晰,修改稿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 是对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做了明确的阐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确立 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描述 .

2、关于课程目标。

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 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关于内容标准。

(2)数与代数。(3)空间与图形。

(4)统计与概率。(5)实践 与综合应用。

3、关于实施建议。

三、数学教学中算法优化和算法多样化的关 系。

四、实施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探讨。

1、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2、实施“品德与社会”课采取的教学策略(1)开放式的教学策略。(2)活动化 的教学策略。(3)对话式教学策略。

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 思。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反思

2、、对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管理的反思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和 学校两个层面来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 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2)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学校对 课程资源的管理;责任安全问题

3、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反思

(1)存在精 英主义取向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3)学习内容出现 偏颇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第四节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文章范例(191页至213页)

2课时

下午15:00~17:00 范例一:实施新课程 教师缺什么? 范例二:播种个性收获丰富。范例三:表扬越多越好吗?

范例 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把握缺点资源。

2、研究疑点资 源。

3、利用错点资源。

4、挖掘亮点资源。范例五:课堂:预设还是 生成。范例六: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2、无节制地 合作学习。

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范例七:课前亲自实践教材有多重要。、课前准备。

2、“我知道!我知道!”

3、咬了一口的西红柿。

十二五小继教个人学习计划 2 篇2

学习计划

教师:马媛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社会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教育正在发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机遇与挑战来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好十二五小继教学习工作,特拟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服务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坚持公平与效益并重,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根据“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全面构建惠及全体教师、提升全面素质、促进全程发展、实现全力服务的服务型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具体目标如下:

1、高质量完成五年共360学时的全员岗位培训任务。

2、了解各科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正确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3、不断加强自我改造与学习,以提高自身修养,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4、正确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5、提高本人对课程的施教与研究开发能力。

6、健全本人的心理素质。

三、具体措施:

1、坚持每天学习。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所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3、认真写好各科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4、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各学科作业。

四、学习安排:

一切都按进度完成。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概论试卷下一篇:开展综合整治,建设平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