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精选9篇)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1

长兴位于浙江省北部,与苏、皖两省接壤。东临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苏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历史悠久。

五千年前,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高耸矗立的仙山之麓,横亘绵延的龙山脚下,碧波万倾的太湖之滨,涓涓细流的箬溪两岸。他们在这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上耕田种稻,植桑养蚕,烧制陶器,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前514――前495年),吴王阖闾派弟夫概在今雉城东南两里处筑城,作为夫概王邑。因城狭长,故名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从长兴走出了一位开国之君――陈霸先,公元557年,他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国号陈。当时,长兴属吴兴都。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罢吴兴都,长兴并入乌程县,属苏州。仁寿二年(602),复立长城县,属湖州。隋唐时期,长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顾渚贡荣院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茶圣陆羽将贡茶命名为紫笋茶并写入《茶经》,湖州刺使颜真卿、张文规、杜牧等亲临监茶,诗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苏轼、王十朋等都前来品茗赏景,赋诗题咏。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改长城县为长兴县,自此县名一直沿袭至今。

民国元年(1912)1月17日,革命军光复长兴。抗战爆发后,长兴成为抗日根据地,长兴人民为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县1600多人参加新四军。长兴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取得了数十次战斗的重大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6日解放了长兴。

改革开放以来,长兴人民更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长兴建设得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长兴又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建成了“全省十强”的长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在刚刚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长兴例51位,两年上升56位,长兴成为全发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面对长兴日新月异的变化,长兴人民深感自豪和骄傲。

长兴历来风云际会,人杰地灵,长兴――这颗镶嵌在太湖西南岸的明珠,在大家的呵护下,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加迷人光彩!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2

1 国外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史

欧洲人在15世纪至18世纪末的“大航海时代”,用当时的船舶开展一些海洋调查活动,其中主要代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海、詹姆斯·库克航行至澳大利亚、达尔文随船环球探险等。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主要是发现航路,船上大多仅安装大炮等武器装备,并没有专业的海洋调查设备;船长在40m以下,排水量在350t以下,采用木质帆船结构,勘查对象主要是海上航线和陆地[1]。这一时期的船舶并不是专业的海洋调查船,不足以承担海洋调查任务。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专门用于海洋调查的船舶。英国“挑战者”号为三桅蒸汽动力帆船,船长68.9m,排水量2 306t,配备当时最先进的调查仪器设备并增设独立的自然史室和化学实验室;1872—1876年,“挑战者”号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开创有系统、有目标的近代海洋科考先河;“挑战者”号的改造成功以及投入使用成为世界航海史、地球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提供海洋学研究的“样板”和规范,开启人类从宏观上对世界海洋水体进行科学研究并探索其自然规律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船不仅关注世界海洋表面,而且关注海面以下的空间以及海流、温度等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因而与中世纪的“发现新大陆”有本质的不同。与此同时,虽然专门用于海洋调查的船舶已经出现,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各国海洋调查船均仅能进行以生物调查为主的综合性海洋调查,且全部为探索性的航行调查,而不是对特定海区的专门调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海洋学研究和国际科学活动的重新升温以及回声测深仪等仪器的发明,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船不仅能进行以生物调查为主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还逐渐承担起海水理化性质和地质地貌调查任务。20世纪20年代以后,德国建成“流星”号调查船,船上首次安装回声测深仪并应用其他近代科学方法;“流星”号的问世标志着综合性海洋调查船由以生物调查为主的时代进入以海水理化性质和地质地貌调查为主的时代。

随后,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的海洋研究与军事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于水声探测研究对于定位潜艇的意义重大,波浪研究对于特种部队执行两栖作战任务尤为重要,因而海洋调查船突出发展水声技术、海浪观测和预报技术,而且很多船舶兼具作战能力。由于历史原因,“二战”期间美国建造大量海洋调查船,其中美国海军就建造26艘。

以上几个时期建造的海洋调查船多由其他类型船舶改造而成,即使是新建船舶也并非根据海洋调查需要而专门设计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才进入专门设计建造海洋调查船的时代[2],海洋调查事业也从此得到更为显著的发展。此后,综合性海洋调查船已不能满足海洋学各分支学科深入调查的需要,从而陆续出现各种专业调查船和特种调查船;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海洋调查设备越来越先进,现代化高效率海洋调查船逐渐诞生并普及。1959年苏联建造“罗门诺索夫”号6 000吨级综合海洋调查船,1960年美国建成3 400吨级的“测量员”号航道和海洋调查船,1962年英国建成3 100吨级的“发现”号海洋调查船,这些均为第一批专门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3];其中,美国“测量员”号航道和海洋调查船是美国第一艘配备多波束系统的调查船,其兼备深水回声系统和浅水回声系统,同时还有稳定的声呐导航系统、水文数据回收系统、地震反射轮廓处理模块,设置干湿海洋学实验室、重力实验室、摄影实验室。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船在设备、性能、布置以及实验室与专用设备的匹配等方面,与旧船改装调查船相比有很大改善。

20世纪60—70年代是新建海洋调查船的大发展时期,经过这一时期到80年代,随着造船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海洋调查船在某些方面出现质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1962年美国建造的“阿特兰蒂斯II”号(AtlantisII)首次安装电子计算机,标志着现代化高效率海洋调查船的诞生。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船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自动化、电子化和计算机应用。

2 国外海洋调查船最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2.1 船舶自动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海洋调查船实现高度自动化,这种自动化使船员人数减少、素质提高、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善,调查资料的时空精度也得到提高。如,西德的“彗星”号海洋调查船配备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数据处理系统,在现场观测到的数据可以直接整理出来并打印绘图,避免冗长的计算,节省人力和物力[4];美国和欧洲的众多海洋调查船(如美国“Sikuliaq”号、德国“Maria S.Merian”号、英国“James cook”号等)均安装动力定位系统,这种系统无须借助锚泊系统即可不断自动检测船舶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再根据风、浪、流等外界扰动力的影响,计算出使船舶恢复到目标位置所需推力的大小,并对船舶上各推力器进行推力分配,进而使各推力器产生相应推力,使船舶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要求位置上,为进行数据采集、深潜器布放等提供更好的海洋调查作业环境[5]。近年来,大部分海洋调查船还安装自动驾驶系统,使调查船通过卫星定位和一整套计算机系统即可实现航线自动化、导航自动化和避让自动化。

2.2 计算机网络化

80年代以后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逐渐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实现系统软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资料共享和调查数据交换。如,德国的“Meteor”号、日本的“白凤丸”和英国的“James Clark Ross”号均用计算机网络把导航仪器和实验仪器连接起来,将船舶的导航数据(如船位、航速、航向等)提供给各实验室,并以图形、表格的显示方式供观察使用,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3]。近年来美国工程师还发展出视频交互系统,如美国Rhode Island大学的“Endeavor”调查船分别在陆地控制室、船舶实验室和作业甲板安装摄像头和显示屏等视频互动设备,帮助科学家远程指导海洋调查活动,同时还能进行海洋调查公开课等,极大地推动海洋调查活动的开展。另外,美国很多海洋调查船安装的卫星定位系统还实现与陆地的信息互通,可在陆上实时查看调查船动态等。

2.3 建造模块化

随着海洋调查作业对多学科立体综合观测研究要求的提高,80年代以后的海洋调查船出现模块化的实验室,不但简化船舶设计和建造、提高船舶使用寿命,同时提高调查船使用的灵活性、缩短调查仪器设备的更换时间,极大地提升海洋调查的效率。如,俄罗斯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调查船设计有8个现代实验室模块,可针对不同任务进行替换,船上装备大量现代化科考测量设备,可保障海洋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冰等大范围调查研究工作;英国于2007年3月投入使用的James cook号也设有8个集装箱模块化实验室,分别从事不同领域研究,可根据不同研究任务在后甲板搭载相应模块[5];此外,英国的“Prince Madog”、德国的“Polarstern”、挪威的“Johan Hjort”、美国的“Pathfinder”调查船等均设置模块化的集装箱实验室。

2.4 船型多样化

80年代以前的海洋调查船全部为常规的单体船,而由于调查船上需要布置大量海洋调查仪器设备,为了更好地兼顾船舶稳定性、快速性和整体性,80年代以后逐渐出现小水线面双体海洋调查船,如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Ferdinand R.Hassler”、美国海军的“Impeccable”和“Victorious”调查船以及日本建造的一些小水线面双体调查船。与同吨位的单体船相比,双体船总宽度更大,具有更大的甲板面积和舱室容积,因而也更加便于布置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同时,由于双体船的每个船体均较单体船更瘦长,可减小兴波阻力,因而提高船舶航行速度及其海上作业效率。美国海军的5艘海洋监听船由于采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可使声学设备在水面以上工作,受水下噪声影响小,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

2.5 调查学科专业化

随着很多海洋学科调查研究的深入开展,80年代以后出现更多专业性更强的海洋调查船。如,因开展海洋水声调查对船舶噪声有更高的要求,调查船推进系统逐渐由柴油机改为电力,美国的“Sikuliaq”号、俄罗斯的“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均采用柴电推进系统,一方面便于船舶总体的灵活布置且噪音较小;另一方面兼顾海洋调查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要求。由于近年来海洋地质钻探方面有更大需求,美国“地球深层采样海洋联合协会”(JOIDES)建造世界上首艘深海钻探调查船“JOIDES决心”号,于1984年改装交付,满载排水量18 720t、钻塔高约80m,采集获取大量海洋环境地质数据和生物数据;日本海事协会所属的“地球深层探索中心”(JAMSTEC)于2005年接收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钻探船“地球”号,排水量达56 752t、钻塔高121m,其高科技钻头可配合海沟裂缝钻达地底7km进入地幔。由于极地科考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物种进化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际上越来越重视极地研究,相应兴建众多极地调查船;如,美国的HEALY号破冰船长128m、宽25m、吃水9.8m、满载排水量16 700t,主要作为高纬度科学研究平台并执行冰区护航任务,可在-49°C下正常作业,并可以3kn的速度连续破1.4m厚的冰。

2.6 深潜需求加大

由于深水海洋调查、水下标本采集、潜水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的需要,现代海洋学研究越来越依赖AUV、ROV、UUV等深潜器,为顺利安置这些深潜器并对其进行下放和回收,出现一些专业的深潜器母船。如,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Atlantis”号调查船排水量达3 566t、续航力达17 280nmile,其船艉和船侧都有各种起吊设备,用来升降各种海洋科学考察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阿尔文”号深潜器;“阿尔文”号深潜器诞生于1964年6月5日,其主体部分是一个可用于载人载物的钢制球体、直径约2m,安装的6个推进器可使其在崎岖的海底地表自由移动,目前其最大下潜深度已经达到8 000m[6]。

2.7 型值合理化

这一时期欧美海洋调查船的型值分布更加合理,即并未追求大型化,而是根据本国及本地区海洋调查的需要进行合理建造。如,美国在2015年发布的《Sea Change 2015—2025 Decadal Survey of Ocean Sciences》中特别强调在海洋调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要尤其重视3艘区域级调查船(RCRV)的建造和使用,且要弃用部分大型的、船费较高的老旧船只。

综上所述,从国外海洋调查船的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海洋调查船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调查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海洋调查需求的深入而不断发展,新近建造的海洋调查船在船舶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建造模块化、船型多样化、调查学科专业化、型值合理化以及海洋深潜需求加大等方面均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

3 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发展经历几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将渔船、拖船、旧军用辅助船等改造成海洋调查船,摸索积累近海调查的经验;60年代,伴随世界各国开始设计建造专门海洋调查船的潮流,我国也加快自行设计和建造海洋调查船的步伐,成为第一批专门设计建造海洋调查船的国家[3];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为满足国家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等国防工程和相关重大海洋专项的调查需求,我国有计划地发展不同型号的远洋调查船,开创自主设计和建造批量大型远洋调查船的时代[7];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我国建造的海洋调查船虽然数量不多,但使我国真正进入深远海以及极地调查时代,对我国海洋调查活动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海洋调查船发展高峰期,先后建造“科学”号、“向阳红03”号、“向阳红01”号、“张謇”号等较先进的海洋调查船,目前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地质调查局和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均在建和筹建远洋调查船,并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下水并交付使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调查船从近海级发展到远洋级、从数百吨级发展到数千吨级乃至上万吨级,为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国际地位。然而我国目前拥有的海洋调查船在数量、调查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借鉴国外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程、特点、经验和趋势的基础上,我国应做出重要改进。

3.1 提高船舶驾驶和海洋调查的自动化水平

国外海洋调查船已经实现机舱自动化和航海自动化,很多船舶还安装动力定位系统,极大地改善船员工作条件、增强航行安全性、提高调查作业可靠性。我国海洋调查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提升自动化水平,近几年建造的新船如“向阳红01”号、“向阳红03”号、“实验1”号等也安装动力定位系统;但我国海洋调查船整体自动化水平仍较低,尤其目前使用的很多船舶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需要通过船舶改造和新建船舶逐步更新换代。

3.2 实现更高程度的网络化覆盖

国外海洋调查船不但已做到全船不同系统之间联网,而且可与陆上系统及其他调查船之间联网,实现系统软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资料共享和调查数据交换;近年来美国UNOLS还在推行Teleprescence系统,可实现陆地与船上人员之间的实时视频互动,将船岸一体化推进到更高程度。我国海洋调查船大部分已安装GPS定位系统,近年来为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还逐步安装“北斗”导航系统,但这些系统目前还存在安装率不高、定位精度较低以及故障率较高等缺点;在互联网连接方面,我国只有较新的海洋调查船如“考古01”号、“向阳红18”号等有网络覆盖,且仅能在近岸连接网络,在深远海仍不具备大数据交换能力,更无法实现与陆地人员的实时视频互动。

3.3 完成模块化建造,提升其使用效率

模块化建造在提高海洋调查船的经济性和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这已在国外多艘海洋调查船上得到证实。我国在海洋调查船模块化建造方面经验仍严重不足,需要继续努力发展。

3.4 发展多样化的船型

双体船具有甲板面积大、兴波阻力小、便于调查设备安装等优点,国外在80年代以后便发展多型双体海洋调查船。我国于2009年建造第一艘2 500吨级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和技术引领作用;双体船型的使用实践和深度优化,还需要船舶设计、使用人员的继续探索。

3.5 提升海洋调查船在新型学科中的专业化水平

随着海洋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海洋调查船的静音性能、深海钻探能力、破冰能力、深潜调查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也在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发展具备相关能力的船舶,如“实验1”号具备良好的静音性能、“实验6”号具备一定的海洋钻探能力,此外我国也在计划建造新的极地科考船和新的深潜器母船等。

3.6 完善型值分布的合理化程度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早期海洋调查船需具备伴随军舰航行的能力,因而选择瘦长船型;这种船型具有兴波阻力小、航行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燃油消耗量大、甲板面积小、横摇周期小等缺陷,不利于提高海洋调查活动的经济性和舒适性。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提升新建海洋调查船型值分布的合理化水平,同时逐步编制海洋调查船分级方案。

参考文献

[1]莫知.贝格尔号:重塑人生之船[J].海洋世界,2011(11):40-43.

[2]张炳炎.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与未来[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4):36-43.

[3]张炳炎.发展中的海洋调查船[J].上海造船,1997(2):24-27.

[4]李福荣.国外海洋调查装备发展概况[J].海洋湖沼通报,1984(1):72-79.

[5]陈练,苏强,董亮,等.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4,36(S1):2-7.

[6]廖又明.载人深潜器HOV在海洋开发中的运用及现状:海洋考察中的HOV特征、用途、能力及作用[J].江苏船舶,2002(5):38-42.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3

一、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长兴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由乡政府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医生和其他类人员构成。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7名,专业技术人员为14名,编制数与实有人数相等,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人,中专学历的有10人,高中以下学因的有4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有6人,31至40岁的有8人,41岁至55岁的有6人,55岁以上的有1人,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人,初级职称的有8人。

非公经济领域人才总量较快增长,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较快,截至2011年10月份,全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00多人,比2010年增长20%。对推动全乡科技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成为长兴乡实施人才强乡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采用的方法措施

乡党委、政府通过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人才提供创业舞台形成广阔的发展环境等措施,总体上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不断提升。苏凤山,作为一名农经战线上的老兵,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优良的敬业素质,满腔热情工作的态度,在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干群的一致好评。2010年被新兴区评为劳动模范。2011年曾被七台河市授予优秀党员。随着中央对“三农”政策的大力加强,作为农经站站长,他一方面做好防止和纠正以发展生产为由的各种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为民服务。注重引导农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帮助农民增收。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全乡的财务管理管理上了一个大台阶,群众对村干部由过去的不信任变得信任,积极性也高了,全面反映了全乡民主化管理的丰硕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乡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是教师、医生和农技中心的技术员,其他从多的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数是 “半路出家”,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人。与发展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地理分布不均。边远乡镇人才

奇缺。如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些村居然找不到合格的执业医生,村卫生室都不能开办。教师都集中在县城及周边乡镇,致使这些

学校严重超编。二是行业分布不均,教育、卫生和党政群机关人才相对集中,文化、广播电视、质量监测、地质灾害预测、畜禽防疫、环境保护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等都十分缺乏。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很大一部分技术人才都是半路转行而来,没有专业技术培训,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需要。

4、人才流失严重,招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在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上作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招引。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1、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

2、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

3、搞活人才流动机制,储备优秀年轻人才。

4、创新用人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真正落实用人单位职务自主聘任,实现职务能上能下。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4

丁欢欢

2012-9-21 15:35:30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6期

摘要:近年来,位于浙江省北大门的长兴县依托自身优势和生态资源,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旅游管理规范有序。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还有待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旅游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长兴县主要从理顺旅游产业机制;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大力发展本县旅游产业。

关键词:县域旅游,现状,具体战略,长兴县

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能带动、吸纳就业,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县域旅游经济角度出发,以长兴县为例,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和未来方向。

长兴县是浙江省的北大门,与苏、皖两省接壤,位于太湖的西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三县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长兴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成功打造了“国际花园类城市”城市金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科普示范县、省生态县等各类名片。

一、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近年来,长兴旅游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政府主导、体制创新、特色打造,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努力使长兴旅游实现“从有到优”的发展。数据显示:2006-2009年,长兴县接待游客从146万人次上升到624.38万人次,年均增长62.3%;旅游年收入从8.7亿元上升到44.1亿元,年均增长71.6%,2009年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县GDP的18%,景点门票收入从241万元上升到2032万,年均增长103%。

2.旅游资源特色鲜明。长兴建县历史悠久,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诞生地,历史上佛教兴盛、名刹众多,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共有大小寺院200余座,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誉为“帝乡佛国”。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曾同治长兴,吴承恩在长兴为写《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是革命老区,有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群。近年来,长兴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着力建设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体验为主要特色的“十大景点”,构成了长兴独特的旅游景观。

3.旅游设施日益完善。长兴县用于旅游景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近10亿元。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扬子鳄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山沟桃源山庄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3A级景区;大唐贡茶院、四座文化名山、朱氏宗祠、仙山湖景区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仙山湖景区又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生态旅游区,成为湖州市首家省级生态旅游区;陈武帝故宫、西太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一大批景点的建成和成熟,彻底改变了长兴无景的历史,为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奠定了厚实基础。

4.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借助发展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

位和自然优势,因势利导,长兴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00多家,初步建成和启动建设的休闲农业观光园20处,乡村农业旅游固定节庆活动13个,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2007年至今长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96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28亿元。

5.旅游管理规范有序。全县已发展旅行社(营业部)12家,其中三家旅行社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一家连续五年进入全省五十强。星级饭店8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家,二星级酒店3家,正在申报三星级酒店1家,接待国内旅游者等各项旅游指标增幅明显,同比增长均在35%以上。全县旅游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1182人上升到目前的3818人,年均增长50.76%。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也于近年得到突破性发展。一个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乐趣”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彰显。

二、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有待加强。长兴虽具有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趣味性、参与性项目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不能全部投入到使用中去,旅游景点内部配套功能还有待继续完善,如大唐贡茶院目前需进一步做好深层次开发和设施维护工作,扬子鳄村因征地与当地村民发生矛盾,需要建立一个保护区参与式管理、合作管理、协作管理模式。同时,已开发的景区景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小、散”现象,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知名度还不高。

2.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目前全县能够接待旅游团队的二、三星级中档旅游饭店数量还不够多,吸引中高端消费者的高档商务、会务、休闲度假的度假村或度假酒店还没有,休闲接待设施明显不足,各个景区内休闲配套设施也相当缺乏。通往部分景点的交通指示牌还不够健全,给外来旅游车辆带来了不便。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不够。县城的旅游集散功能不强,缺乏县城直达景点的旅游公交线路。中心镇旅游宾馆、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所比较缺乏。

3.旅游发展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长兴通过实施目的地营销方式,已经初步将一些资源整合起来,但与大部分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运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如包括旅游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林业部门等经常因为部门利益关系而相互牵扯,直接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牵绊多、步伐缓。同时,由于旅游起步较晚,行业整体素质还不高,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现象,缺乏带头示范性企业;与国际国内品牌企业相比,长兴本土企业经营理念、发展规划、品牌意识较为滞后,在行业内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三、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战略

1.理顺旅游产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旅游核心资源的开发投入政府主导机制建设,把重要旅游景点和旅游基础项目列入政府基础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强化乡镇主体意识,将乡村旅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魅力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范引导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观光园发展,积极举办各类农业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进一步强化部门、乡镇联动,强化对部门、乡镇综合目标责任制中旅游工作的考核,更好地形成相关部门

和旅游部门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加速旅游“资源向产品转换”。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既整合产品资源又整合营销资源。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支持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或主导旅游产品资源的整合和开发;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规范管理,强化旅游要素的培育和建设,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多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一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投向旅游景区(点)建设项目、生态环保项目、观光农业项目、休闲度假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鼓动工商企业投资旅游,我县旅游发展筹资丰厚的资金。

2.推进旅游空间发展布局。“十二五”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有机结合,空间布局合理的“一中心六区一廊道”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中心”:以县城城区为中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要素,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将县城打造为旅游服务和集散的中心,宜游的城市。“六区域”:(1)顾渚茶文化旅游风景区。以大唐贡茶院为龙头,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合溪水库古生态旅游区。以十里古银杏长廊、合溪水库、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为重点,将其打造成为古生态旅游的精品产品。(3)仙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以仙山湖景区、中国扬子鳄村、二界岭山乡休闲度假区为主体,初步形成一个集科普、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带。(4)城南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以城山、周坞山、城山沟桃源山庄、白茶特色街等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和高端休闲度假产品。(5)环太湖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塑造长兴县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个性特色,打造与无锡和苏州太湖差异鲜明的太湖休闲度假品牌,初步形成环太湖旅游度假区雏形,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6)经典红色旅游活动体验区。以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旧址群为核心,争创4A级

风景区,以“江南小延安”为亮点,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廊道”:乡村休闲观光绿色廊道。将顾渚、金钉子、二界岭等各组团串联起来,形成乡村休闲观光绿色廊道。

3.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强化旅游市场营销。搭建旅游营销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介的传播推广功能。同时,以旅交会为重点,组团参加浙江省、长三角、国内、国际及周边重点友好城市旅交会,积极探索展会促销新方法,增强推广实效。充分调动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全面扩大长兴县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巩固并深度开发以上海、江苏、浙东南、皖东南为主的长三角市场。积极培育市场半径500公里范围内的赣、湘、闽、鄂、鲁等新兴市场。组织特色专项旅游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独具长兴地方山水特色的各类节庆活动,如登山节、自行车赛、垂钓节、摄影赛以及采摘、土特产展销等活动,不断扩大长兴旅游的影响力,全面提升长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进一步推进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结合,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载体,对长兴县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完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研究、提升和确定旅游主题形象,建立全县旅游视听识别体系、游客解说系统、形象宣传推广系统,通过外部加大宣传和内部打造品质,进一步提升长兴旅游在长三角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5

为贯彻长兴县《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前期物业管理行为,维护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持物业小区正常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履约保证金:

(一)凡在本县内参与新建项目管理、与建设单位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必须向县物业主管部门交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用于保证物业服务企业信守合同,诚实经营,保障物业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二)履约保证金的交纳标准按照招标物业总建筑面积确定:

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下的,履约保证金不少于5万元;

2、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的,履约保证金不少于10万元;

3、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履约保证金不少于15万元;

(三)物业服务企业应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到物业主管部门备案前将履约保证金缴入物业主管部门设立的履约保证金专用帐户上。

(四)物业服务企业不按合同履行义务时,可由业主或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物业主管部门确认,根据实际发生金额代扣除其履约保证金,也可由物业主管部门动用履约保证金直接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义务:

(五)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不续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服务企业凭《移交协议》和经业主委员会签字同意支付的退款申请单向县物业主管部门申请退还履约保证金,退还时连本带息;小区业主委员会续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决定是否返还履约保证金,业主委员会也可决定款项由物业主管部门继续保管还是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

(六)物业服务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不退还履约保证金,待处置到位后经业主委员会认定,物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办理返还手续:

1、挪用预收的公共能耗周转金的;

2、本应在物业费中开支的费用不按时向专业单位缴纳的;

3、退出小区管理时已预收退出时间后的物业费或小区物业经营用房租金,又不退还给业主委员会或转给新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的;

4、合同约定责任期内,未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尽到维修责任,造成损坏、影响正常使用的;

5、合同终止时,不移交或少移交物业服务用房的;

6、合同终止时,不移交相关资料或资料缺失的;

7、合同终止时,未按相关要求有序撤出的;

8、合同未满擅自退出的。

(七)物业服务企业有恶意退出项目管理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或发生不诚信行为的,由物业主管部门审核,将没收履约保证金。

(八)物业服务企业被扣除的和被没收的履约保证金,用于小区善后处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或纳入小区住宅维修资金帐户。

二、前期物业服务费

(一)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对前期物业服务费的缴交、使用进行约定。

前期物业服务费,是指建设单位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的、用于新建物业项目交付前的、物业服务企业前期介入和开办的费用。前期物业服务费主要用于以下支出:

1、物业招标文件或管理方案中明确的前期介入人员的工资及培训开支;

2、物业管理办公用房的装修和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购置;

3、从业人员的劳保用品及操作器材购买;

4、办公电话、电表、水表等安装费用;

5、业主入住手册等资料费用;

6、前期物业服务其他费用。

(二)前期物业服务费的交纳

1、缴纳标准和缴纳时间:按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实行不同规模不同标准、5万平方米以下不得低于5元/平方米,5—10万平方米不得低于4元/平方米,10—15万平方米以上不得低于3元/平方米,15万平方米以上不得低于2.5元/平方米具体标准在招投标中确定。

前期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向县物业主管部门缴交。其中70%应在物业管理招投标开始前交纳,其余30%在物业交付联合检查之前交清。

前期物业服务费缴交时,县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

建设单位不按规定交纳前期物业服务费的,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将不予发放预售证。

(三)前期物业服务费的管理:

1、前期物业服务费管理实行按项目设帐、物业企业申请、分批划拨、专款专用的原则。

2、前期物业服务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当执行国家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并依法接受同级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四)前期物业服务费的支付:

1、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后15日内,物业服务企业可凭其合同、前期介入人员的工资及培训开支预算单、拨款申请单等相关资料,向县物业主管部门申请划拨30%的前期物业服务费。

2、第二次拨款申请在物业交付前3个月,物业服务企业可凭开办费预算单(含物业管理用房装合同或协议)、拨款申请单等相关资料,向县物业主管部门申请划拨50%左右的前期物业服务费。

3、物业交付后,县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对物业服务企业前期物业服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聘请中介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费用在前期物业服务费中列支。检查后前期物业服务费使用符合审计结果的,物业主管部门应拨付前期物业服务费剩余款项。

(五)其他:

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项目服务时,按照《浙江省物业项目服务退出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办公桌椅等固定资产按前期物业服务费预算单中列明购置的数量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挪用前期物业服务费或弄虚作假的,由县物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追回挪用的前期物业服务费,并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情节严重的,由物业主管部门向上级物业主管部门请求依法吊销其物业管理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物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6

长兴县是浙江省的北大门, 与苏、皖两省接壤, 位于太湖的西南岸, 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三县之一。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长兴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 成功打造了“国际花园类城市”城市金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科普示范县、省生态县等各类名片。

一、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近年来, 长兴旅游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关心指导下, 坚持政府主导、体制创新、特色打造,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努力使长兴旅游实现“从有到优”的发展。数据显示:2006—2009年, 长兴县接待游客从146万人次上升到624.38万人次, 年均增长62.3%;旅游年收入从8.7亿元上升到44.1亿元, 年均增长71.6%, 2009年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县GDP的18%, 景点门票收入从241万元上升到2 032万, 年均增长103%。

2.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长兴建县历史悠久, 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诞生地, 历史上佛教兴盛、名刹众多, 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共有大小寺院200余座, 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誉为“帝乡佛国”。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明代中叶, 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曾同治长兴, 吴承恩在长兴为写《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是革命老区, 有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群。近年来, 长兴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 着力建设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体验为主要特色的“十大景点”, 构成了长兴独特的旅游景观。

3. 旅游设施日益完善。

长兴县用于旅游景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近10亿元。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扬子鳄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山沟桃源山庄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3A级景区;大唐贡茶院、四座文化名山、朱氏宗祠、仙山湖景区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仙山湖景区又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生态旅游区, 成为湖州市首家省级生态旅游区;陈武帝故宫、西太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一大批景点的建成和成熟, 彻底改变了长兴无景的历史, 为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奠定了厚实基础。

4. 乡村旅游异军突起。

借助发展新农村的大好时机, 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位和自然优势, 因势利导, 长兴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 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00多家, 初步建成和启动建设的休闲农业观光园20处, 乡村农业旅游固定节庆活动13个, 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致富, 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2007年至今长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96万人次, 实现经营收入7.28亿元。

5. 旅游管理规范有序。

全县已发展旅行社 (营业部) 12家, 其中三家旅行社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 一家连续五年进入全省五十强。星级饭店8家, 四星级酒店1家, 三星级酒店4家, 二星级酒店3家, 正在申报三星级酒店1家, 接待国内旅游者等各项旅游指标增幅明显, 同比增长均在35%以上。全县旅游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1 182人上升到目前的3 818人, 年均增长50.76%。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也于近年得到突破性发展。一个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乐趣”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彰显。

二、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旅游资源开发有待加强。

长兴虽具有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 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 趣味性、参与性项目的建设起步较晚, 目前还不能全部投入到使用中去, 旅游景点内部配套功能还有待继续完善, 如大唐贡茶院目前需进一步做好深层次开发和设施维护工作, 扬子鳄村因征地与当地村民发生矛盾, 需要建立一个保护区参与式管理、合作管理、协作管理模式。同时, 已开发的景区景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小、散”现象, 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 知名度还不高。

2.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

目前全县能够接待旅游团队的二、三星级中档旅游饭店数量还不够多, 吸引中高端消费者的高档商务、会务、休闲度假的度假村或度假酒店还没有, 休闲接待设施明显不足, 各个景区内休闲配套设施也相当缺乏。通往部分景点的交通指示牌还不够健全, 给外来旅游车辆带来了不便。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不够。县城的旅游集散功能不强, 缺乏县城直达景点的旅游公交线路。中心镇旅游宾馆、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所比较缺乏。

3. 旅游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 长兴通过实施目的地营销方式, 已经初步将一些资源整合起来, 但与大部分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运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如包括旅游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林业部门等经常因为部门利益关系而相互牵扯, 直接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牵绊多、步伐缓。同时, 由于旅游起步较晚, 行业整体素质还不高, 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现象, 缺乏带头示范性企业;与国际国内品牌企业相比, 长兴本土企业经营理念、发展规划、品牌意识较为滞后, 在行业内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三、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战略

1. 理顺旅游产业体制机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旅游核心资源的开发投入政府主导机制建设, 把重要旅游景点和旅游基础项目列入政府基础建设项目, 全力推进。强化乡镇主体意识, 将乡村旅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魅力乡村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规范引导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观光园发展, 积极举办各类农业节庆活动, 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进一步强化部门、乡镇联动, 强化对部门、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中旅游工作的考核, 更好地形成相关部门和旅游部门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加速旅游“资源向产品转换”。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既整合产品资源又整合营销资源。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 支持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或主导旅游产品资源的整合和开发;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规范管理, 强化旅游要素的培育和建设, 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 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 建立和完善旅游多元化投入机制, 吸引多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一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吸引外资投向旅游景区 (点) 建设项目、生态环保项目、观光农业项目、休闲度假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鼓动工商企业投资旅游, 我县旅游发展筹资丰厚的资金。

2. 推进旅游空间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 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有机结合, 空间布局合理的“一中心六区一廊道”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中心”:以县城城区为中心, 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要素, 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将县城打造为旅游服务和集散的中心, 宜游的城市。“六区域”: (1) 顾渚茶文化旅游风景区。以大唐贡茶院为龙头, 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2) 合溪水库古生态旅游区。以十里古银杏长廊、合溪水库、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为重点, 将其打造成为古生态旅游的精品产品。 (3) 仙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以仙山湖景区、中国扬子鳄村、二界岭山乡休闲度假区为主体, 初步形成一个集科普、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带。 (4) 城南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以城山、周坞山、城山沟桃源山庄、白茶特色街等为依托,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和高端休闲度假产品。 (5) 环太湖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塑造长兴县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个性特色, 打造与无锡和苏州太湖差异鲜明的太湖休闲度假品牌, 初步形成环太湖旅游度假区雏形, 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6) 经典红色旅游活动体验区。以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旧址群为核心, 争创4A级风景区, 以“江南小延安”为亮点, 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廊道”:乡村休闲观光绿色廊道。将顾渚、金钉子、二界岭等各组团串联起来, 形成乡村休闲观光绿色廊道。

3. 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

强化旅游市场营销。搭建旅游营销平台,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介的传播推广功能。同时, 以旅交会为重点, 组团参加浙江省、长三角、国内、国际及周边重点友好城市旅交会, 积极探索展会促销新方法, 增强推广实效。充分调动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全面扩大长兴县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利用区位交通优势, 巩固并深度开发以上海、江苏、浙东南、皖东南为主的长三角市场。积极培育市场半径500公里范围内的赣、湘、闽、鄂、鲁等新兴市场。组织特色专项旅游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独具长兴地方山水特色的各类节庆活动, 如登山节、自行车赛、垂钓节、摄影赛以及采摘、土特产展销等活动, 不断扩大长兴旅游的影响力, 全面提升长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进一步推进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结合, 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载体, 对长兴县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完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研究、提升和确定旅游主题形象, 建立全县旅游视听识别体系、游客解说系统、形象宣传推广系统, 通过外部加大宣传和内部打造品质, 进一步提升长兴旅游在长三角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摘要:近年来, 位于浙江省北大门的长兴县依托自身优势和生态资源,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旅游设施日益完善, 乡村旅游异军突起, 旅游管理规范有序。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旅游资源开发还有待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旅游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 在“十二五”期间, 长兴县主要从理顺旅游产业机制;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大力发展本县旅游产业。

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篇7

一、主题简介

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所以,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集中在对旅游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上。同时,我们还会在调查中更深入了解历史遗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历史旅游景点在周围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二、活动日程

1、搜集、筛选相关资料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2、走访历史遗迹、采访有关人员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8月13日上午九点,我们出发前往xx镇雕花楼景点。13日最高温度达39℃多,所以我们事先做好了防暑降温的工作。带上了水、毛巾等等。雕花楼在xx镇镇中心,所以我们直接步行前往。

雕花楼门票价格是60元每人,我们出示了介绍信和学生证,并简单介绍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有关负责人同意我们进去拍照、参观并做调查。

上午九点半,我们开始调查。入园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花园,园内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池水清澈,游鱼可数。

雕花大楼又名春在楼,坐西面东。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是xx香山帮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楼”。自西向东依次为照墙、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分布合理,功能分明。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雕花大楼的砖雕、木雕。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分别有:“尧舜禅让”、“文王访贤”“八仙庆寿”、“鹿十景”、“郭子仪庆寿”、“子孙满堂”、“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蝙蝠捧寿”等。

另外,室内家具的布置也别具特色。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家具都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少爷房里的一张床价值高达一百多万,是江苏省价值最高的木结构大床。门窗安彩色玻璃,具有西洋色彩。同时,雕花大楼还是一个著名的影视基地,有很多剧组都来这里拍过戏。

近些年,雕花大楼旁边还建起了宾馆,浴场,饭店等,人们可以在参观的同时消费等。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以前他们还可以在雕花楼里随意进出,里面的水井也是公用的。

参观大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有关领导不同意在我们的实践表格上敲章,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等。

8月17日上午8点,出发前往xx镇启园景区。乘坐629线路公交车,在东山宾馆站点下车,车程大约是20分钟。我们事先了解到启园的门票价格是45元每人,学生票不打折。到达启园后,我们与启园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出示了我们的学生证和学院的介绍信,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简单介绍了我们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最后,负责人同意我们免费进园拍照并调查。

进园时间是上午8:40,由于天气较热或是时间尚早,园内游客稀少,十分的清静。只有工作人员在进行着到扫、修建花草等工作。盛夏时节,园内的花草十分的茂盛,满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鸣声宛转悠扬,仿佛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

柳毅井、康熙手植杨梅和御码头是启园的“三宝”。所以我们入园后,就主要调查这三处历史景点。首先,我们来到了柳毅小院。柳毅小院里的柳毅井和王鏊(东山人士,明朝宰相)题刻的石碑是明代文物,“柳毅井”三字于明正德九年(1514)由王鳌所书。井边贴墙而筑的半亭也以“柳毅”命名。整个小院环境幽深,故意盎然,丝毫不见因柳毅井是历史文物而需“特殊照顾”的景象。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处奇怪的景象:柳毅井的井壁上布满着绳子勒出的痕迹。在问了一旁的工作人员后,我们才知道,以前启园没有建造之前,柳毅井是周围居民的公共财产,大家都可以到这里来打水,想必从有这口井就开始了,所以才有这么深的绳子勒出的痕迹。可见年代之久远。

从柳毅小院出来后,我们经过了清代建筑融春堂,飞檐翘角,古朴端庄的四面厅,环翠桥,挹波桥等,来到了康熙手植杨梅树。本以为,康熙手植杨梅树此处会有一个大大的围栏,但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包住杨梅树身的铁栅栏,十分的简单,周围也只是立了石碑介绍。杨梅树掩映在其他树木之中,并没有“鹤立鸡群”感觉。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已经是8月,杨梅的采摘季节已过。

最后,我们来到了御码头。启园是xx地区唯一的山麓滨湖园林,所以,御码头也是独具特色的景观。码头深入水际,气势雄伟壮阔。堤亭可以进去参观,并没有设限。站在堤亭向远处眺望,太湖波澜壮阔,景色优美。

此次园内参观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半小时,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工作人员都有沟通,了解了启园的保护现状。

8月19日上午8点,我们出发前往著名的千年古刹,紫金庵旅游景点。乘坐629路公交车在绿化村下,再步行前往。紫金庵坐落在山麓,掩映在群山之中。我们步行了差不多15分钟左右,就来到了紫金庵门口。紫金庵的门票价格是30元每人,我们与工作人员沟通了很久,也出事了我们的介绍信和学生证,工作人员也没有答应我们免费进去调查。所以,我们买票进去参观。

紫金庵,又名金庵寺,在东山西卯内。1956年10月,紫金庵罗汉像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欣赏古代雕塑艺术的圣地。寺内的工作人员跟我们介绍,寺内有佛像54尊,其时代文献无载,相传是南宋雷潮夫妇所塑,但据其风格推断,有元末明初之说。据紫金庵《紫金庵净因堂碑记》记载,庵创建于两陈时期。清康熙《xx府志》则记述庵创建于明洪武年间。

我们先来到了大殿,54尊佛像分正中、二侧、后壁、后侧。殿正中一字排列,塑有“药师、释迦摩尼、阿弥陀佛”。三佛神态安详,背后衬有由莲花、火焰、卷草组成的背光,表现出“佛光普照”的意境。

三座佛像的后面是一面塑壁,有云气、海水、悬岩构成。壁面正中是“鳌鱼观音”像,神情优婉。观音上方的华盖形如轻薄的丝绸在微风中飘浮,表现出匠师高超的雕塑技艺。

大殿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是庵内塑像的精华所在。塑像比例适中,神态各异,极富性格特征。关于这些罗汉像的原型,也有很多说法。就此,xx电视台还专门来此进行采访调查。虽然这不是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但我们也很感兴趣。

暑期的时候,游客较少,所以紫金庵内有一些建筑工人在做修葺工作。原本紫金庵只是一个小小的寺院,但现在当地政府在外围造了一个围墙,园内种有一些xx镇当地特有的果树,园外有一些亭台楼阁可供游客休息观景,视野非常宽阔。

3、整理资料,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东山,民丰物阜,经济发达,是明代xx著名大学士王鏊的故乡。全镇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及文物古迹,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6个:紫金庵、轩辕宫、雕花楼、明善堂、凝德堂、怀荫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瑞霭堂、楠木厅、诸公井亭、务本堂、绍德堂和三山古文化遗址;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控保建筑33处,其他明清古建筑100多处。文物古建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保存之完整,在全省少见。

此次暑假啊社会实践,我们挑选了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雕花楼、紫金庵和启园。

2、调查目的了解历史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了解历史文物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影响;了解游客对历史景点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的满意度。

3、调查对象

景区工作人员、游客、景区附近居民、当地景点

4、调查方法或工具

调查方法:口头采访、查阅资料、实地调查

调查工具:相机、记录本、笔、数据分析或现状与问题分析

采访记录

问题一:您觉得东山的旅游景点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在我采访的几位游客中,他们的回答都集中于:环境比较静谧、比较有特色、历史底蕴深厚这几点中。他们认为这些旅游景点把自然和人工环境结合的很好,虽然都看得出有人工修饰的成分,但还是能够感受到散发出来的清新自然之风,并不觉得矫揉造作。

问题二:您觉得这些旅游景点保护得怎样?

游客们对于这个问题,大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说道,虽然不是那种规模很宏大的保护方式,但是看到那些历史文物或是历史景点与周围自然景观或是当地居民“相处”的很好。

问题三:对于近些年来,在旅游景点周围发展出的很多的周边产业,您有什么想法?您有去消费吗?

游客们说道,如果这些周边产业能很好的服务于景点的特色,譬如风土特产店等,就很好。但他们也说道,有些景点周围的饭店,杂货铺太多,破坏了本身景点所具有的安静、自然的气质。他们也认为东山的旅游景点需要有规划的、统一的发展,而不是自由、散漫的那种发展模式。

问题四:生活在景区周围,有没有感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有刻意的去保护它们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他们并没有感到什么特殊。因为这些历史文物或是景点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相反,当现在它们被保护了起来,周围居民,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反而有些不适应。另外,他们也并没有刻意的去保护这些历史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和谐相处。

问题五:你们对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有什么建议呢?

这个问题,我们问了游客、当地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虽然他们的知识层次、社会角色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提到了要好好的保护这些历史旅游景点,在不要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发展一些周边产业。不要让人工修饰的成分掩盖了原有景点的神韵。

6、解决方法

从以上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xx镇的历史旅游景点在有效的保护下,正朝着一个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要xx镇的旅游产业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景点得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注意:

一、在修葺景点的时候,太多的人工建筑会破坏原有历史景点的意境,所以还是以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为主;

二、在景点周围的饭店、宾馆、土特产店等的数量应适当控制,虽然这有助于当地居民提高收入,但太多的第三产业会使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下降,尤其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的时候;

三、正如第二点所说的,历史旅游景点周围的第三产业因得到一个很好的规范,尤其是服务质量,这代表着xx镇甚至是整个太湖风景区的形象,所以应该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当地政府需加强注意。

四、结语

此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比原先计划的推迟了一个月,所以时间上比较的紧。但是,我们还是完成了此次调查。走访了xx镇三个历史旅游景点,采访了有关人员,了解了历史文物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

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xx镇作为太湖国家风景区东山景区,一直是远近游客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吸引他们的,不仅是东山的各色特产、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还有xx镇独具特色、历史悠远的旅游景点。这些历史旅游景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布在东山的土地上。他们有的以精湛的雕刻、雕塑工艺,有的以巧夺天工的建筑技巧,有的以悠久的历史闻名。

这些旅游景点,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保护下,正朝着一个有益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以前,每个旅游景点现在都配有专业的导游。他们向各地的游客展示着这些旅游景点的魅力所在。我们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帮助,景点内的导游们友好的为我们讲解了景点的特色及渊源。

近些年来,各旅游景点都在为发展周边产业而努力。启园就与东山宾馆互赢互利;雕花大楼周围则发展出了宾馆、浴场;紫金庵则与绿化茶庄毗邻。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实地走访的景点,比如陆巷古村,周围也有船上农家乐。同时陆巷古村落里还住有当地村民,每当旅游旺季到来,就会有大量的游客来到陆巷古村,但他们日常起居,生活如常,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另外,人们也因为这些旅游景点走上了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比如三山岛风景区。生活在岛上的居民开起了旅馆、农家乐、杂货店。岛上的居民因此也收入颇丰,乐得其所。

父亲节发展历史和起源 篇8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 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中国父亲节起源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譬如,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父亲节这天,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心是无可比拟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苍所赋予他的负重角色,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一样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父亲节习俗

国外

美国 为父母做早餐

在父亲节这一天,凡是父亲已故的美国人都会佩戴一朵白玫瑰,而父亲在世的美国人则佩戴红玫瑰。在宾夕法尼亚,人们也会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而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佩戴白丁香。在美国,父亲节当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们来做,父母可以继续睡觉,不必早起。由子女们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给父母亲食用。此外,在美国儿女也会给父亲寄贺卡,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日本 给父亲念感恩信、搓背

在日本父亲节时,女儿一般会念感谢信给父亲。她们会和父亲团聚,给父亲送上礼物和祝福。在日本,不管是已经出嫁的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儿,一般要给父亲写一封挚爱和祝福的信,将这封信捧到父亲面前,大声念给父亲听,感谢父亲的生身和养育之恩。日本的洗浴文化历史久远,泡澡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父亲节这一天,女儿们要亲手给泡澡的父亲搓搓背,也是给父亲最大的温暖一种方式。

德国 父亲喝啤酒庆祝

在德国的父亲节这一天,嗜酒的德国父亲们可以想喝多醉就喝多醉,而且回家之后媳妇不许管。一些小镇上的男人一早推着载满大木桶装的啤酒小车出门,碰上谁就和谁喝,直至醉倒在街上。 [5]

国内

各式各样的祝福方式

照片见证父女感情

分享与父亲30年来的成长“萌照”,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父亲节,赵萌萌将她和父亲每一年的合照上传网络,时光变迁下的父女情感动上万网友。

拍摄微电影

回忆与父亲的点滴生活:一部由20多名警察子女参与录制的微电影——《最可靠的人》,曾引来了许多网友关注。虽然视频只有短短5分多钟,但家属们发自内心的话,让很多人为之感动。视频短片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在给 “警察爸爸”们送上一份特殊礼物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警察的酸甜苦辣。

做拿手菜、旅游、送礼物

我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篇9

自黄帝时代在村级设“里”开始, 农村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划设置就一直沿用到清末。春秋分化出家长制的家庭公社, 聚族而居。战国时期出现了李典、伍老管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设里正维护治安、组织生产, 职能很明确, 这样的基层组织模式一直沿用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东晋时, 出现了“村”的概念, 村作为自然村, 和“里”这种行政组织交叉并存。唐代“村”成为了基层的行政组织, 设有村正, 平民皆可担任。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出现了保甲制, 十家为一保, 保以下为甲, 每户一人轮流为甲头, 主要职责是管理甲内事务。保甲制一直沿用到清代。

在漫长的时间里, 中国古代村治的基本内容基本上没有质的改变, 尽管在形式上有不同的称谓, 但村民自治的方式却从未改变过。在这些村级自治组织内, 宗祠和乡绅称谓主导性力量, 他们依靠自身的影响力来处理乡村事务。我国现今的能人治村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民国开始, 政府加强了对基层农村的管控, 乡民选举的模式开始出现, 一些县乡选举自治的法律也相继出台。随后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一些进步人士在村一级进行过各种改革和尝试。但乡绅和宗族治理仍然是乡村自治的主导。

马克思在援引一份关于中国村社制度的调查报告中说:“从远古以来, 这个国家的村民就生活在这种简单的地方自治的形式下。村社的边界很少变动, 虽然村社本身有时候受到战争、饥饿和疾病的损害, 甚至变得荒无人烟, 但是同一个名词、同一条边界、同一种利益、甚至同一个家族都世世代代的保存下来。村民对于王国的覆灭和分裂漠不关心;只要村社仍然完整无损,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受哪一个君主统治。”

解放后, 人民公社制度出现, 农村社会被纳入到国家体系当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行政权力逐渐从农村社会中撤出, 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的混乱秩序, 使得村两委登上历史舞台。这里的村民自治还是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而且出于行政管理便捷高效的需求, 地域上通常一个行政村往往是有不同的自然村组成, 这些自然村是由原来的宗祠、家族和同姓聚居而形成的, 由之前的生产队和小组转化而来。

90年代初, 我国取消了公社和大队, 导致了国家权力重心下移, 即乡镇行政地位不断加强, 村两委走上历史舞台。但是村级自治的角色定位仍不明确, 村委会作为我国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其主导力量还是源于政府指派, 农村的财政大权和决策权由乡镇决定, 它们或多或少地充当着国家行政体系的行使主体。

2 我国农村治理的现状

乡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正处于转型时期, 在这样一个危机高发的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矛盾普遍存在, 并且容易转化与并发。从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说, 我们绝不能采用被动应付的态度, 而应重点应对, 积极化解。只有这样, 我国农村改革的结构矛盾才能顺利化解, 奠定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纵观当前我国基层农村治理模式, 治理方式、治理历程, 就可以发现我国农村治理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治理主体过于单一。

政府在农村治理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政府组织作为农村社区自上而下的唯一领导主体, 几乎掌握了所有资源和权力。在农村治理中, 政府是领导的单一中心, 独自承担着领导重任, 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农村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 以认同和归属感为特征。目前, 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一般指行政区划内的村民委员会辖区, 在独立性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性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农村社区的治理主体过于单一, 其群众性和民主机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管理手段仍以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方式为主。

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管理, 政府通过对组织与资源的控制来达到治理的目的。对于作为管理对象的农村社区来说主要是接受和服从。

2.3 农村社区治理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我国现行的农村治理是在理论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起步的, 治理结构存在争议, 价值取向、分析框架甚至基本概念都很不成熟, 造成各地实践缺乏理论先导, 各自“摸石头过河”探索的艰难局面。

2.4 村民参与农村社区活动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 简单粗暴的行政区划不能激发村民的集体参与意识。

由于参与的主动性差、农村社区意识不强、整体素质偏低, 村级自治的热情和能力都普遍偏低。村民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治理关系为依附与庇护关系。村级事务的公开性、透明度仍然十分有限。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明确了对社会组织的态度, 肯定了社会组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的作用, “推进政事分开,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关于社会组织管理方面, “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 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 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在有关农村村民自治和农村社区自我管理方面,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3 小结

综上所述, 本文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回顾与反思, 深入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治理过程和治理方式。通过研究探讨可以得出, 中国的农村治理是一种由政府主导、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农村治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政府行政管理的的一些手段, 如政治动员、经济激励、精神鼓励等在治理过程中同样适用。但无论是在我国的改革时期还是建设时期, 农村治理的主要手段都是教育与合作, 是农村民主发展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曾芳芳.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构建与实践理路——基于农村治理主体结构困境的解析[J].理论研究, 2008 (05) .

[2]崔晓芳.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9) .

[3]曾芳芳.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构建与实践路径——基于农村治理主体结构困境的解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5) .

[4]吴理财.中国农村治理60年:国家的视角[J].探索与争鸣, 2009 (10) .

[5]向俊杰.农村治理的政治文化分析——对建国以来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历时性考察[J].学术交流, 2007 (09) .

上一篇:编辑记者个人总结下一篇:最新公司股东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