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共10篇)
课程设计时间虽短,但是这次我也基本熟悉了一种新的集成开发环境CCS,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
TDS510USB 仿真器驱动程序的安装以及相应的配置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仿真环境的配置,到工程的建立,文件的加载,到程序的仿真,与目标板的链接与调试,整个过程在摸索中逐渐熟悉。对已有程序进行修改,重复相应的过程也能实现预定的功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能掌握这些基本就差不多了,由于有的需要配置的文件的缺失,无法完成对相应工程的配置设置,所以采用的参考例程里的程序,完成整个过程,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做项目不是一个人的事,每个成员都应积极的参与,为整个项目的完成提供保障,团队的协作,尽可能的去发挥每个成员的专长,在整个项目的完成都能有所收获,这才应该是做项目的真正目的,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用心付出,共同享受带给大家的成功的喜悦。相关课程的学习只是个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对相应的硬件与软件结合,切实去体验一个芯片所能实现的各种功能,去发现所学的知识会在哪些方面用到,是如何应用,有怎样可以改进的方法,更深层次去掌握跟其他相关课程的交叉点,提升学习能力,从近期来看,可以为我们将要开始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当做是一次练手,争取出色完成毕业设计,为四年的大学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从长远看,为自己以后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的奠定基础,学习能力强了,自己就能比较快的接受新知识,更能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
相信团队的力量,同时也要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将个人融入团队中,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好好珍惜每次锻炼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成就人生美好的梦想!
专业班级:微电子学
姓名
罗锦彬
(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与科研结合三个方面对“DSP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讨论,使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DSP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示符:A 文章编号:
DSP既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缩写,也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缩写。前者是指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后者则是只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可编程微处理器。在这里是指通用的或者专用的DSP处理器,用于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与技术。“DSP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自动化、测控仪器、生物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用新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1]。它以工程实践为主的技术类专业课程,其内容发展快、应用越来越广、实践性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有它独特的重要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DSP及DSP控制器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DSP及DSP处理器的硬件结构及其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DSP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学会TMS320系列中1至2种DSP芯片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重点利用DSP及DSP控制器设计典型的应用系统, 为今后从事相关设计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DSP技术应用能力,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教学内容探索与实践
1.1 理论讲授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DSP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其课程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和掌握DSP器件有哪些资源,通过系统配置和软件算法,对这些资源加以合理的应用。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调DSP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DSP结构和DSP的开发环境与工具。在教学中我们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开设了相关实验,最后落实到DSP应用系统的开发上。
1.2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的出现,使DSP的性能和高新技术含量都有很大的提高。DSP的应用需要考虑数据格式、数据宽度、速度、存储器的安排和系统开发工具等方面[1]。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调整授课内容和顺序,增减课时数,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过程中,根据通常情况下开发一个DSP系统,80%的努力以及80%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软件这一特点,把“DSP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DSP开发的关键——软件编程能力上。把学生的DSP软件编程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编程开发能力。使学生对DSP的开发与应用有清晰的了解。1.3课程内容与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
DSP应用技术集中了大量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知识。例如:一个DSP应用系统,很多情况下,先将模拟输入信号经过预处理后变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之后,再变换为模拟信号输出。这就涉及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转换的问题,应用到数[2]字信号处理中的信号采样及奈奎斯特定理。因而,“DSP技术”教学要与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
1.4 教书育与人相结合
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教风促进学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原则,使课程体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等特点。让课程突出了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通过课程内容及其逻辑运算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DSP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的同时,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电子竞赛和全国DSP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2 教学手段的探索与实践 2.1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DSP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器件复杂,算法灵活,授课难度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表现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交互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全兼容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各种教学信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使课堂教学由被动变为互动[3]。例如在讲解DSP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时序时,可参照相应的硬件连接原理图,在课件中利用动画丰富的表现力并配合讲解,可将控制信号有效的先后次序及其产生的效果一览无余。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一知识难点,提高了授课效率。图片的大量应用,使DSP芯片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更直观展现出来, 课堂教学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都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2 理论教学与开发实践相结合
有关DSP处理器及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的DSP实现的问题,最终都要落实到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面对具体的开发目标,分析其技术指标和要求,确定适当的算法,估计运算量、存储器的使用和功耗,从而选择适当的DSP处理器,进行软硬件的设计、实现和调试,是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的工作。只有在大量工程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学习与完善,才能越做越好[4]。因而在教学中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应用中,掌握DSP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通过DSP开发和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DSP的应用设计方案思路,如基于DSP方案设计中的数字化的实现、DSP基本系统设计、DSP系统软件开发思路以及工程应用的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的实现。通过DSP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有更多的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知识、掌握技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直面困难、克服困难,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精神。2.3 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
DSP课程作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学好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承担一定的开发任务,使学生把课堂和课后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2.4 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提供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这些资源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的空间,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范围,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人。在“DSP技术”课程教学中,布置学习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任务,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采取网络查询、图书阅览、讨论交流、互动协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作品的创制中采取鼓励性评价方式,给学生以体验开发过程的激情和感悟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在上课时告诉学生自己的电子邮箱号码、QQ 号码、手机号码。在课后,利用网络和通信等各种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辅导答疑,与学生及时地沟通、讨论教学内容。把DSP技术相关资源的网址告诉学生,并指导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3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3.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科研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上台阶。立足本校实际的科研条件,重视专业发展,体现自主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3.2 教师科研与学生科研相结合
从科研课题和开发项目中,提炼出一些关键问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题目,使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更加接近实际应用,有利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将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及科研的新动态引入到课程教学,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科研工作及时改变实践环节的选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把科研工作的思维方法融入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结束语
“DSP技术”课程探索和实践的指导思想是: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DSP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DSP技术”课程探索与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学习的主动性更强, 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和实践方法, 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科军,黄云志.以科研促进DSP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6):94-96.[2]彭启琮,李玉柏,管 庆编著.D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3.[3] 李天华,杨秀德.“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遵义: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4):62-76.[4]彭启琮,李玉柏,管 庆编著.D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9.作者简介:罗锦彬(1973-),男,福建龙岩人,助教,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微机及电子技术应用。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DSP Technology Curriculum”
Luo Jin-bin
1、不影响执行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c或c/c++语言提供的函数库,也可以自己设计函数,这样更易于使用“裁缝师”优化处理,例如:进行绝对值运算,可以调用fabs()或abs()函数,也可以使用if...else...判断语句来替代。
2、要非常谨慎地使用局部变量,根据自己项目开发的需要,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3、一定要非常重视中断向量表的问题,很多朋友对中断向量表的调用方式不清楚。其实中断向量表中的中断名是任意取定的,dsp是不认名字的,它只认地址!中断向量表要重新定位。这一点很重要。
4、要明确dsp软件开发的第一步是对可用存储空间的分析,存储空间分配好坏关系到一个dsp程序员的水平。对于dsp,我们有两种名称的存储空间,一种是物理空间,另一种是映射空间。物理空间是dsp上可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实际空间(包括外部存储器),我们的数据和程序最终放到物理空间上,但我们并不能直接访问它们。我们要访问物理空间,必须借助于映射空间才行!但是映射空间本身是个“虚”空间,是个不存在的空间。所以,往往是映射空间远远大于实际的物理空间,有些映射空间,如io映射空间,它本身还代表了一种接口。只有那些物理空间映射到的映射空间才是我们真正可访问(读或写)的存储空间。
5、尽可能地减少除法运算,而尽可能多地使用乘法和加法运算代替。
6、如果ti公司或第三方软件合作商提供了dsplib或其他的合法子程序库供调用,应尽可能地调用使用。这些子程序均使用用汇编写成,更为重要之处是通过了tms320算法标准测试。而且,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均有包括!
7、尽可能地采用内联函数!而不用一般的函数!可以提高代码的集成度。
8、编程风格力求简炼!尽可能用c语言而不用c++语言。我个人感到虽然c++终代码长了一些,好象对执行速度没有影响。
9、因为在c5000中double型和float型均占有2个字,所以都可以使用,而且,可以直接将int型赋给float型或double型,但,尽可能地多使用int数据类型代替!这一点需要注意!
10、程序最后至少要加上一个空行,编译器当这个空行为结尾提示符。
11、大胆使用位运算符,非常好用!
摘要:和异步机的各种控直接转矩控制目前已经应用到同步机制系统中,由于其采用Bang?Bang控制,长控制周期将导致大电流和大的转矩脉动这两个突出问题,要使控制性能更为优越必然对控制周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控制平台性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TI公司的系列DSP是电机控制领域常用芯片,针对电机控制设计的事件管理器具有突出优点。3X系列DSP则是性价比很好的通用芯片,浮点运算,数据处理速度快。为此采用双DSP系统结构,从电机控制领域特点出发,利用TMS320LF2407A控制上的强大功能而专注于控制方面的工作;TMS320VC33浮点运算能力强,则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使用双口RAMCY7C025实现双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流和通信,使得不同MDSP优势充分体现,协同工作,大大提高控制平台的性能。
关键词:电机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双DSP;双端口RAM;通信
引言
直接转矩控制[1]是目前广为研究的电机控制理论之一,已在异步机上取得了成功,而在同步机方面的应用也已有了一定发展[2]。由于该理论直接对转矩进行控制,故瞬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其采用的是Bang?Bang控制,控制周期过长会使电流过大;同时大周期会使转矩脉动加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控制策略上加以改进,比如采用SVM?DTC[3]来取代传统DTC方案;也可以在控制平台上加以考虑,提高处理器速度,缩短控制周期。以单个DSP为核心的控制平台(常见的芯片如TI公司的2000系列),由于既要完成复杂的算法,还要执行数据采集、控制信号输出、系统保护以及人机交互等一系列操作,无法有效地缩短控制周期。在综合考虑了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性能之后,决定采用双DSP并行工作的体系结构;并同时考虑到该控制系统的`特点,即在每个控制周期内两个DSP之间交换的信息很少,不同于诸如图像采集系统[4]那样,需要大流量的数据交换。由此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设计思想。首先,在芯片的选型上兼顾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专用于电机控制领域的芯片TMS320LF2407A专注于控制;高速通用数据处理芯片TMS320VC33则着眼于复杂算法的实现,从而充分利用了各自的特点。其次,针对电机控制这一特定领域,需要采集的数据相对较少,同时反馈的也只是计算结果,即PWM波发送策略,并无大量中间结果,因此,需要考虑的重点是控制方法的实现,和数据采集的实现必须占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同时由于数据量较少,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来实现数据的冗余,使得数据处理时更加灵活和方便,DSP之间并不一定保持同步工作状态。为了实现两个DSP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选择了双口RAM作为两者之间的媒介。并从硬件和软件上相互配合,避免存储空间争用[5]的同时,使得数据存储过程尽量少耗费各种资源。
1 硬件系统构成
TMS320LF2407A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事件管理器模块:共有两个事件管理器EVA及EVB,提供了8个16位脉宽调制(PWM)通道。这些都是针对电机控制而设计的,在PWM波的产生上相当方便可靠;可编程的PWM死区控制可以防止上下桥臂同时输出触发脉冲而导致直通。同时每个模块还提供了两个外部引脚PDPINTA和PDPINTB,当该引脚上出现低电平时事件
两周的化工机械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我们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腹激情到最后疲惫不堪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开始大家都很有耐心地计算,可到后面很多都不懂怎么算,还有些计算出现了错误。不过我想这毕竟是第一次接触,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另外,在画图过程确实也有些辛苦,事先要定比例,考虑整个图的位置设计,而其中的线有粗有细,也有弧线,我觉得比较麻烦。到了第三天,我感到这画图设计很枯燥,而且看着很多同学第一幅图都画得差不多了,心也开始浮躁了,人累的有些腰酸背痛,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这次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学习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更考验了我们团队间的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
经过将近两个礼拜的艰辛付出,有痛苦也有快乐,有坚定也有抱怨,但是最终我们大伙还是都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12月23日,我的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尽管在设计中遇到的很多专业知识问题,但是通过老师的辛勤指导和同学的耐心讲解,我们迎难而上,我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与此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们也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此,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指导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一、 对硬件设计的一般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该课程设计,我们初步了解了硬件设计的一般流程,课题分析---verilog HDL编程---调试程序---仿真波形---综合生成器件。
二、 学会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
刚拿到题目时,感觉非常盲目,没有思路,无从下手。但我们多方收集资料,力求先对同步FIFO有个初步认识,进而去理解同步FIFO的工作原理,最后产生自己的设计方案。当所以准备工作搞定后,我们顺利设计了输入端口时钟信号clk,复位信号rst,读控制rq,写信号wq以及数据输入端口data,输出端口满状态full,空状态empty以及数据输出端口。但是对同步缓冲器的存储单元的表述方法不是很清晰,开始想到可以直接调用现成的双口RAM器件,但是考虑到由于数据缓冲器存储读取并不是随机写入读取,而是按照顺序进行的,所以最后讨论用二维寄存器(8*16)来组成FIFO的存储单元。
三、 自学了verilog HDL编程
因为verilog HDL语言语法和以前学过的C语言比较相近,所以在看了些相关书籍和程序范例后,就入手编写verilog HDL代码,开始时候没有遇到太大问题。但是毕竟verilog HDL和C许多还是有差别的,如case的用法等。但是经过我们一起的努力,顺利的完成了verilog HDL代码的编写工作。
四、 学会使用Modelsim,LeonardoSpectrum软件
学会了常用的IC仿真生成器件的软件Modelsim,LeonardoSpectrum的使用方法。在Modelsim环境中,经过简单的修改调试,运行,但是得到的仿真波形始终不能满意。仿真波形显示控制电路,包括读写信号,满空状态都很正常,不过却出现输出波形为高阻态,进一步验证数据未写入存储寄存器。经过答疑老师的帮助,发现由于开始地址指针指向不明造成此问题,初始化后即解决了此问题。用LeonardoSpectrum综合生成器件也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不过在耐心老师指导,我们共同探讨研究下最终都得以解决。
五、 加深了对许多课程的理解
IC课程设计联系到很多门课,是对很多理论课的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例如在讨论同步FIFO的存储单元方案时候,我们通过查资料对微机原理学的存储器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整个verilog HDL编写过程都是按照C语言要求的结构化,模块化,加上注释的详细清晰,所以也使我们的程序可读行强。
六、 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像这种课程设计,由于要自学verilog HDL,以及Modelsim,LeonardoSpectrum的使用,对初学者来说是个很大的工程,所以我们坚持团队合作,分工明确,有多种方案共同研究拍板,有了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总的来说,这次IC课程设计确实学到很多,不仅学到以上六点,而且也锻炼了我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以及遇到挫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这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将会非常重要。
PS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日益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前只是看到别人处理出来的图片,比如宣传海报、大幅广告等,虽然觉得很漂亮,但总觉得这隔自己很远,也从没想过自己去制作photoshop作品。通过这个学期学了多媒体这门课,渐渐的感到PS技术的有用之处,不但实用,而且还非常有趣,很能吸引人的兴趣。
此次的photoshop课程设计是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的,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做什么主题的作品好,因为我一开始还担心我做不好,因为平常在机房练习时有很多东西没掌握,所以我就在决心从头开始,先把老师发给我们的案例看一遍,循序渐进。当我看到一个制作水荷花墨画的视频时我非常惊异,因为其中的去色反相那两部轻易就处理出了黑白水墨画的效果,所以我就仔细的看了几遍这个视频,一步步练习,直到自己也做出那个效果。当我做出这个效果时我内心也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但同时我也发现图片比较单调,这只是非常简易的几部,于是我灵感突生,想到自己来完善这幅水墨荷花的图片,使其内容更丰富,表现出更多的意趣。
设计中我发现自己想要的景物很难绘制出来,就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素材,导入到原来的荷花图案中,一步步对素材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片。于此我也更深地了解和熟悉了对PS各个工具的使用,图片处理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渐变、滤镜、路径、选框、喷枪、画笔、羽化、钢笔、和文字等工具;也了解了一些快捷键的使用(如Ctrl+T调整大小位置、Ctrl+R辅助线,Alt+backspace前景色填充,Ctrl+D取消选择,Delete删除,Shift+ctrl+i反选等),进一步提高并且熟练了自己对图形图像处理的能力。在图片处理过程中,我也更清醒的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有很多效果我还实现不了,所以有时候会想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实现。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失去安全保护作用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失去安全保护作用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失去安全保护作用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我认为,在这次培训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这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培训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第三章心得体会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一共有10个人,但其他两个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怎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10 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
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他们组也只有他一个人动手),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分享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拓展。
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水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路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1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
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
还好,验收还算成功,得了3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他们好厉害,在高中劳动课就成功的做出过调频收音机,大一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竞赛培训接着比赛,不过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汗。看来要多保持联络,这次回家就好好找他们叙叙旧。三 1前言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增强和巩固我的知识。特别是作为高职生,更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人材。
整个设计通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
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应该说是相当大的。一开始我们从参考书上找来了课题,但是毕竟是参考书,做到后来发现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看着别的小组都弄得有模有样了,可是我们连一个课题都还没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课题,可是结果还是很不尽人意。程序接线什么的都弄好了,调试也没有问题,可是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参考书毕竟只是一个参考,设计这种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动脑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从平时做的实验﹑老师上课的举例﹑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老师的辅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应该说这是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动脑完成的,虽然内容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觉得设计的过程相当重要,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课程设计意义很深,和其他4位同学的共同学习﹑配合﹑努力的过程也很愉快,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耐心辅导。
致谢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使我再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方面都得了到很好的提升,在此,要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课设的成功,少不了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以及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大力配合。没有大家的默契,也收获不了今日的成功,在课设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努力查找资料,仔细检查,认真核对,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艰辛,在此,谢谢所有人的努力和帮助,才使实验能够得以顺利地完成。
第四章心得体会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对程序的设计和编写,从中体会到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方便和巧妙,动的了在进行编写一个程序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设计思想,另外某些具体的细节内容也是相当的重要,这些宝贵的编程思想和
从中摸索到的经验都是在编程的过程中获得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对我以后的编程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我要好好利用。
虽然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参考程序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和锻炼。我很欣慰自己能在程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有关程序内容,也就是对它的程序改进了一番,并有创新。但是我感觉自己的创新不够典型,总之还不是很满意。另外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对知识的了解不够广泛,造成了系统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功能上还不够完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大胆创新,争取能编写出投射着自己思想的程序。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写出更好更完善的程序,为以后的编程打好基础!
第五章 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增强和巩固我的知识。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第六章心得体会
经过三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测绘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测绘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物欲很流的世界,很少有机会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但我们可以,而且测绘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实习,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测绘确实很累,但当我们所测的数据制成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野外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测绘的工作环境不好,但我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决定沿着自己的测绘路,执着的走下去。
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决定沿着自己的测绘路,执着的走下去。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语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本着终身学习的宗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很高兴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对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将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首先,平台的课程按照模块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精选出的若干教学工具软件,这就帮助了我进行高效率的课程学习,顺利地完成培训任务。平台的课程深层剖析了教育技术的内涵,让我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魅力。在学习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难,通过请教老师和学友,外加自己动脑琢磨、动手操作,这些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增强了自己发扬坚定顽强的学习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心。
其次,通过培训和学习,我从真正意义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也解除了我原来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充分认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了主题单元设计的重要性。以主题单元进行课题设计大大优化了 教师的教学设计,以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规划,可以很好的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课程结构,更有利于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强了专题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具优化和逻辑性,比如说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把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学习,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通过培训改变了我的观念,并且尝试着设计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学友们讨论了研究性课堂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真是受益匪浅,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独特价值,今后我决定在课堂上大力推广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学习,我学会制作主题资源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对于教学的意义是在于它是由特定主题的资源构成的一个资源包,可以包含多种资源形式,且比较适合于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共享资源。主题资源网站是一个半结构化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及时补充单元学习实施过程中所生成的新专题及其活动案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单元学习合作平台,不仅
保证了信息化学习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也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和学习交流的广泛空间。尽管我制作的主题资源网站只是初具雏形,但随着我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会让它尽善尽美,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
通过学习,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要做到切实掌握各种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有效地把它们融入教学实践中:要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关注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习交往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多角度评价和综 合评价,使学生由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参与发展,做到自我调控、自我更新、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学习,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怎样去设计单元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在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其所设计的活动准确地展示出来,必须研究管理策略,研究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控制与管理、教学的任务分配、学生学习的诊断与调控、学习活动的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同时,要学会对单元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就要涉及对这些方面进行重新审视、修改和完善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地进行。
知识是无止境的,而真正意义的培训才刚刚开始,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学会把学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语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设计培训。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
经过近一个月的对高中语文新课程创新设计的网络培训学习,我学到如下东西:
我们都应该知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角度出发,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语文课程目标有机整合为“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构成了整体有序的课程目标体系。“总目标”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分目标之中。这种整合性的课程目标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里,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平面的,比较单一的。只有语文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容易把握。至于能力目标则体现得较为笼统,教师很难把握,这也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设计了三个维度的立体化课程目标,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依然是交融性。三个维度六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理论上看,可以分割为一条一条地培养,一条一条地落实。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往往是无法分割并交融在一起的。
纵观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中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层),与这一层次相对应的目标内容是“积累与整合”。积累和整合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会梳理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但是,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不是靠教师去灌输,而是靠学生自主去建构。然而,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琐碎的、零乱的,知识之间缺乏整体的联系,这是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在积累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在个性化的学习中,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既有共性的一面,更有个性的一面。三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这里的“整合”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认知方面(包括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的整合;其次是认知与情意方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前者属于显性的整合,后者则属于隐性的整合,这两种整合是在语文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学会整合,同样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二层次(发展层),与这一层次相对应的目标内容是“感受鉴赏”和“思考与领悟”。这一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发展。“积累与整合”涉及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入高一层次读写的基础。“感受与鉴赏”和“思考与领悟”主要指的是阅读,这是属于发展性的阅读。“积累与整合”阶段的阅读,主要是通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的积累与整合学会阅读,而到了“感受与鉴赏”和“思考与领悟”阶段,不仅要读懂,读出味道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而且,要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能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与第一层次相比,第二层次读的内容扩大了,读的要求也明显提高了。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检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必不可少的的过程。
起初,我对夹具设计的内容很模糊,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这次设计以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搜集资料过程中,无形的我就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梳理了一遍,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通过这次设计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这次设计是分组进行的,大约每十人一组。我们这组同学相互分工、相互协作,谨然有序。有的同学分析零件和工序,有的同学设计夹具,有的同学确定毛坯尺寸、工时,有的同学画零件图……从容不迫。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想要一个人在两周内完成设计,那是相当困难的。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耐心。我是一个多血质的外向型女生,比较好动。但是设计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而且时间又比较紧,我就不得不静下心思来,认真地搞设计。有两次我因为不小心计算错误前功尽弃而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又重拾信心继续算。就这样,不断地警示自己,鼓励自己,终于完成了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力和做事踏实认真的作风。
说老实话,设计真的有点累。但是当自己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时候,那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倦意都吹散。犹如一阵春风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今后我会走得更加坚定。
短短两周的设计,我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很有限。这次设计,我翻阅了很多资料。越是看的书多,我就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贫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注重积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dsp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DSP数字图像取反课程设计06-06
课程设计体会12-30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2-19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06-21
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12-09
电子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07-1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心得06-1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07-17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怎么写09-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