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表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表(推荐7篇)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表 篇1

结合在统计工作中的实践,本人已经具备一定的统计工作从业能力,但政治理论学习、工作方法方面的新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现状分析

(一)工作方法方面有待提高

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在工作中有时急于求成,缺乏耐心。

(二)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平时虽然也学习政治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方面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自我要求有待更严格

不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有些实用主义的思想,急用先学,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

(四)学习知识还不够全面

从事贸易统计专业工作,对其他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作为一个统 计人员,应该学习和了解多方面知识,才能写出更好、更客观、更具有决策参考意义的统计分析。

二、提升目标和方式

(一)提升学以致用能力

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改进工作方法,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水平。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上争取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争取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持之以恒,坚持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工作实践,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加强纪律观念

严守党纪党规,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局党组的有关规定。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固树立“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理念,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再接再励。

(四)提升调研能力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表 篇2

2015年8~12月开展了农技员个人调研,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研的对象包括27个省份 (含直辖市、自治区) 、884个区/县, 共有10 627个农技人员参与。

2 调研内容

2.1 个人基本情况

按照性别比例划分,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 男性为6 822人, 占64.19%;女性为3 805人, 占35.81%。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男性居多。

年龄结构:年龄在20~29岁810人, 占7.62%;30~39岁2 962人, 占27.87%;40~49岁5 124人, 占48.22%;50岁以上1 731人, 占16.29%。其中, 40岁以上的占64.51%。农技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

职称平均占比:初级职称2 579人, 占24.27%;中级职称4 950人, 占46.58%;副高级职称1 593人, 占14.99%;正高级职称145人, 占1.36%;无职称1 360人, 占12.80%。 大部分农技人员职称为中级职称, 其次是初级职称, 副高级及正高级职称的偏少。

注:平均排名越小, 比重越大 (平均排名= (Σ (人次×排名位数) ) /本题填写人次)

调研的县/区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5年及以下的1 822人, 占17.15%;5~10年的1 431人, 占13.46%;10年及以上的7 374人, 占69.39%。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0年及以上的人数最多, 表明大部分农技人员长期甚至可能终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 日常工作地点在市区 (县城) 的有4 923人, 占46.33%;在乡镇4 592人, 占43.21%;在农村1 112人, 占10.46%。 绝大多数农技人员日常工作地点在市区 (县城) 、乡镇, 在农村工作的农技人员很少。

学历情况:学历初中及以下339人, 占3.19%;高中或中专1 620 人, 占15.24% ; 大专4 192 人, 占39.45% ;本科4 214 人, 占39.65% ;研究生262 人, 占2.47%。由此分析, 农技人员以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居多。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加入合作社或公司, 占2.61%;没有加入合作社, 占97.39%。由此分析, 目前已有少量农技人员多元化发展, 从技术服务转型为经营服务或者兼顾经营服务。加入合作社的农技人员身份多样。其中, 顾问占1.82%;理事长占35.27%;技术与管理指导员占1.09%;监事会成员占5.82%;监事长占1.09%;理事占29.09%;秘书长占1.45%;普通社员占20.36%;执行监事占4.00%。由此分析, 加入合作社的农技人员身份为理事长、理事、普通社员的居多。

2.2知识更新情况

2.2.1知识更新途径不同知识更新途径排序、人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 计算平均排名, 由前到后依次是: 会议培训 (2.38) , 函授进修 (2.96) , 同事传授 (3.15) , 报刊杂志 (3.24) , 广播电视网络 (3.61) , 其他知识更新途径 (5.35) 。 最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是会议培训和函授进修。

2.2.2 参加培训情况如表2所示, 调查2010~2015年农技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 (10 623人参与此项调查, 另外4人此项提交空白数据) , 参加省级培训的占82.37%, 近5年参加省级培训的农技人员中, 绝大多数参加省级培训次数为1~5次。 参加市县级培训的占97.87%。 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 10次及以上, 6~9次。 农技人员参加一周以上培训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6~9次、10次及以上。 参加一周以内培训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10次及以上、6~9次。

多数农技人员对参加的培训感到满意, 一小部分农技人员感觉一般。 农技人员参加培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培训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在实践中应用不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训结束后缺乏后续服务, 知识难于转化为生产实践;培训内容不能够满足农民需要, 培训目标与农民的需求脱节, 重复性培训太多, 针对性不强;培训教师不接“地气”、照本宣科, 脱离实际, 实用性不强。 建议农技人员给农户开展培训, 结合农户生产实际需要, 培训结束后, 及时提供生产指导, 效果会比较好。

2.2.3 新型知识获取方式农业科技网络书屋项目团队于2015年1月组织全国农业专家开发“农民科学十万个为什么”, 有针对性地回答基层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可随时随地查到解决方法。 调研的绝大多数农技人员认为这种服务模式很好, 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 形成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立体化、高效化、全天侯和无盲区传播。 少量农技人员认为:1)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业务能力, 但是要和各个地方的实践相结合, 因为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较复杂, 受环境条件等影响较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发挥作用。 2) 这种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等提供了海量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等知识信息服务, 但是对于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随时可能提出的各类个性化疑难问题, 需要一支长期在线的农业专家队伍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实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3) 此种服务比较先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一些基层人员来说工作地偏远、无网络信号, 手机上网费用太高。

2.3 推广服务情况

2.3.1 试验示范情况10 623 人参与了农技人员试验、示范情况的调查 (另外4人提交空白数据) 。 每年2次以上3 471人, 占32.67%; 每年1次3 875人, 占36.48% ;每两年或两年以上1 次1 652 人, 占15.56% ;没有试验、示范的有1 625人, 占15.29%。 数据分析发现, 试验、示范每年1次或者2次以上的农技人员人数居多。

2.3.2常用服务方式提供现场指导服务有9 334人, 占87.83%; 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有8 395人, 占79.00%;提供发放资料服务有8 324人, 占78.50%;提供技术承包服务有2 116人, 占19.91%;提供其他服务的有314人, 占2.96%。 数据分析发现, 农技人员常采用的服务方式为:现场指导、咨询培训、发放资料。

2.3.3 入户和到田指导情况10 621 名农技人员参与了此项调查 (另外6人提交空白数据) , 经常主动调查农户、示范户农业生产情况, 并提供技术指导的农技人员有7 042人, 占66.30%;单位有组织时, 入户到田指导的农技人员有1 506人, 占14.18%人;农户、示范户垂询时, 入户到田指导的农技人员有2 009人, 占18.92%;其他情况为64人, 占0.60%。 由此可以看出, 多数农技人员经常主动调查农户、示范户, 并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农技人员是否有作为主讲人对农户进行培训的经历开展了调查, 结果显示, 多数农技人员有主讲经历。

2.3.4 农户主动咨询的频次及培训情况调查了农技人员关于农户主动向其咨询农业生产相关问题的频次 (周) , 10 621人参与此项调查 (另外6人提交空白数据) , 1 702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5人 (次) 以上, 占16.02%;2 246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3 ~4 人 (次) , 占21.15%;5 655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1~2人 (次) , 占53.25%;1 018人反馈一周内基本没有农户主动咨询问题, 占9.58%。 由此分析, 农户主动咨询的频次多为一周1~2人 (次) 。 针对农技人员是否有作为主讲人对农户进行培训的经历开展了调查, 结果显示多数农技人员有主讲经历。 作为主讲人对农户开展培训主要内容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农业政策或法律法规宣传与讲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介绍、农资信息介绍。

2.3.5 农技推广过程中困难调查了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由主到次依次是7 063人反馈推广资金不到位, 占66.47%;7 036人反馈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占66.21%;5 029人反馈推广工具过于陈旧, 占47.33%;4 455人反馈管理体制不顺, 占41.93%;376人反馈有其他困难, 占3.54%。

2.3.6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难题调查农技人员, 服务新型经农业营主体的难题主要有:1) 农技推广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能否匹配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农技推广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更好地衔接, 也就是高校教授专家、农技推广服务者、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如何高效地传递技术信息, 确保技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没有自己的阵地和现代高效的办公设施, 现代农技推广技术和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和传播, 无法将最新的科技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新技术、新试验、示范无法进行, 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实效。 农技人员建议:1) 加强技能培训, 并应用于实践。 2) 多引导农民进行市场分析, 不要急功近利。 3) 多寻求政策方面的支持, 多以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为主体。 4) 多获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2.4 急需的实用技术及技能

由表3所示, 农技人员急需种植业的实用技术是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苗木花卉栽培技术;急需的养殖业实用技术由主到次依次是疫病诊断与检疫防疫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奶 (肉) 牛养殖技术;急需农机方面的技术是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保养技术、作业技术。 急需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服务礼仪和餐饮服务常识; 农技人员管理类需求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经营管理, 组织管理, 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营销类的需求主要是市场调研方法和营销策略制定方法; 品牌建设需求比重较大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宣传与推广, 其次是品牌营销模式、品牌产业链建立; 急需的标准化生产知识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农业标准化。

由表4可知, 信息类需求较大的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急需的农业产业化知识及技能是产业规划与实施、结构调整与布局、发展战略制定、产业环境分析。 农技人员打算创业, 选择的行业主要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经营特色餐饮、乡村旅游、经营小超市或特定商品店、农机服务。 农技人员当前的主要优势是有一定经营头脑, 地方特色明显, 有一定消费市场;主要劣势为欠缺相应的专业技能, 受季节影响, 市场波动较大, 相关人员起点低。 农技人员创业前期急需做好市场调研, 创业规划、设计, 熟悉各种资质证照办理流程。 农技人员最需要的经营指导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是优惠、补贴、专项扶持政策, 经营品牌打造;再次是经营状况分析, 政府资助项目申报。

3 研究结论

3.1 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性

农技人员服务于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分散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业生产者等, 通过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组织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开展培训, 将最新的政策、品种、技术等信息传递给服务对象。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咨询农技人员, 农技人员答疑解惑, 将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农户, 并指导其进行一线农业生产活动。 农技人员是将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到基层的主力军,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农技人员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非常重要。

3.2 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调查农业县/区单位农技人员整体状况, 农技人员个人情况, 机构调查与个人调查数据反映的基本情况 (年龄、学历、职称、职能等) 趋于一致:农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学历本科、大专居多, 初级、中级职称偏多, 大多数职能为农业推广指导人员。 农技人员学历层次不高, 需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充电, 不断累积知识, 有了坚固的基础, 才能更容易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户。 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工作绩效考评与职称、工资挂钩。 无论是从服务对象考虑, 还是从自身考虑, 提升个人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3.3 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农技人员是农业县/区农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 提高农技人员的能力, 是农技人员个人发展需要, 农业县/区单位人才的建设需要。农技人员能力提高, 间接带动农户发展, 有利于本地农业经济发展,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4 能力提升的紧迫性

农业企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对象已经出现, 农技人员掌握的传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服务对象的需要, 农技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及技能, 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时, 才能胜任工作。 通过个人调查发现, 部分农技人员已加入合作社担任理事长、理事或其他身份, 转型成为了经营管理者, 农技人员需从技术型人才转化为兼顾经营型人才。

3.5 能力提升的方向

3.5.1 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在种植业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 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 在养殖业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疫病诊断与检疫防疫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 在农机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保养技术、作业技术。 在信息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农资信息、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致富。

3.5.2 经营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营销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市场调研方法、 营销策略制定方法、营销环境分析、产品分销渠道、电商建立与营运、目标市场选择技术。 管理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品牌建设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品牌营销模式、品牌产业链建立。 标准化生产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内涵与特性。 经营类方面需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 优惠政策、补贴政策、专项扶持政策, 经营品牌的打造, 经营状况分析, 政府资助项目的申报等方面的知识。

3.5.3 产业规划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旅游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为服务礼仪、餐饮服务常识、娱乐服务常识。 产业化技术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产业规划与实施、结构调整与布局、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环境分析。 创业规划方面需提升市场调研, 创业规划、设计, 资质证照的办理等方面的能力。

摘要:2015年我国农业改革进入深水区, 如何使农业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 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农技员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任务, 开展农技人员能力需求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概述了开展全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需求个人调研的基本情况、知识更新情况、推广服务情况以及急需的实用技术, 明确了农技人员需要提升三个方向的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经营管理服务能力、产业规划服务能力。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表 篇3

关键词:青年 体育教师 个人能力

作为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体育教师,大都从体育院校毕业不久,有新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精力充沛;在工作中思想活跃,务实求真,争强意识强烈,有一定的进取拼搏精神;在教学中,这些教师与授课学生年龄差距小,表现欲强烈,有意识地展现自身的技术水平,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工作之初总存在一些不足,如思想认识与目标引导不明确,导致自身修养与敬业精神缺乏;工作环境影响和个人成长中没有注重学习与思考,导致教学内容不熟练,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当等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以后的工作,所以在刚参加工作的这几年,青年教师一定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规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好个人的工作态度,这样才会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青年体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提升个人发展的前提

作为青年体育教师,他们进入工作岗位的时间短,对很多职业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工作。如刚参加工作的体育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于是会自暴自弃,整天与烟酒麻将扑克为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有时会将对现实的不满发泄到学生的身上;或总想着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把现在的工作作为一个跳板,把教学的时间用于其他事情,不尽心教书育人,起不到为人师表的作用等。所以,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正视教师职业的特点,提升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既然已经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就要积极面对,认真工作,做一天教师尽一份职责,要学习有关的专业道德素养并掌握这些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素质。其次,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在体育道德作风上,执行规则,大公无私,对自己行为有责任感,让自己变得坚毅、勇敢、顽强、自信。同时具有进取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个人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人格品质、人格魅力及人格吸引力。

二、不断学习和感悟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捷径

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感悟。”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来说要想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就要多学习、多向名师学习并自己感悟,这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学习方法,更是个人提升最好的捷径。不管是本校的老教师,还是其他学校的,不管是现实的,还是网上的,只要你是一个上进好学的青年教师,就会有很多人帮助你。比如,我们以前的农村学校,有好几个体育教师,但就我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怎样去学呢?只有不断地在网上看教学视频,在QQ上向各位老教师请教。每次有问题,在网上就有很多的名师帮我解决,最知名的中国学校体育读者群就是我学习成长最好的地方。所以只要你有问题,网上很多新老教师帮你解决,他们就是你人生路上的名师;还有每一次的网上研讨活动,都有很多名师在无私地阐述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它分享给所有的体育教师,只要你能认真学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自己感悟也很重要,不管是名师还是专家,他们的经验方法都因时因地,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青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自身特点灵活运用,才能对自己有帮助。

三、教学新技能的掌握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

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完善教学的“新技能”(交往与合作技能、教育科研技能、课程的整合技能、课程的开发技能等),新技能的完善才能充分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提高青年教师交往与合作技能。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多的是利用肢体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学生在一起不只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家一起活动、交流、探讨,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高超的交往能力。再如,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技能,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好“教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确“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研究、对知识的重组与活化进行研究,对学习过程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等等,没有研究能力的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完全担负起体育教育的重担,更不可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才。所以,青年体育教师要掌握教学的新技能。

四、体能的保持与技能的提高是教学能力的保障

一般体育课,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示范而进行学习的。教师体能的高低有时就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有些青年体育教师,进入工作后,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渐放弃或减少锻炼,再加上社会应酬及过剩的营养,很容易造成体能下降,体型变胖等,但是有时候,当你让学生练习的时候都要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下。不管是简单的还是高难的,不管是学生会的还是不会的,你都要认真地、完美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学生心中塑造自己高大的形象。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不会或者做出来的动作既不协调也没有美感,那么学生会喜欢去学吗?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高吗?所以体能的下降,体型的变形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体能也是工作的需要。体育教师在学校工作面广量大,从事着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一年四季基本以操场为课堂,从上课到训练,从课间操到课外活动,特别是运动会这种大型活动,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因此,青年体育教师要保持好自己的体能与技能,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是一个合格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青年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工作需要。我们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就如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3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上所倡导的,要增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年轻的体育教师责无旁贷,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培养出健康合格的人才做出最大的努力。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篇4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各大高校的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等于事业的残酷现实,这种无形的压力也正慢慢地向我们靠近。于是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地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提高自我的职业技能,对决定自我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透过此次对当地教育局、中小学以及各企业的调查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现实,只要我们以此要求自我才能使自我获得企业或学校的青睐。

首先,我们需要具备的是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是最基本的。大学里我们都有自我的专业,只有学好了自我的专业,才能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因为在企业或学校的招聘中,在校期间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有优先思考的权利,更容易在同等条件下获得那份工作。很多时候,专业知识的体现就是各类专业证书,类似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及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证书……这些证书能够帮忙我们成为成功通往企业的敲门砖。因此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并且透过这些考试,是十分重要和有好处的。

其次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工作潜力。有潜力的人无论是在什么岗位,都是受欢迎的,而没有潜力的人,无论在那里都会觉得力不从心,什么事也做不好。潜力是锻炼出来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我的潜力是十分必要的。参加学生会以及各类社团是个不错的选取,能够培养自我的兴趣,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以及提高自我的潜力。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就业中以潜力取胜。

再次,是经验。经过这次的调查,我发此刻同等条件下,企业和学校等其他工作单位在招聘时都比较偏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因为,他们觉得培养一个新人所消耗的时间和金钱都是巨大的,企业单位都不乐意花重金去培养人才。但是像我们这些大学生都不可能会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两者构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在招聘时刚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们是出于劣势的。因此透过各类实习以及实践活动来增加自我的经验是尤为重要的。在实习时,我们能够尝试做不一样的工作,因为不一样的工作对潜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透过各类实习,我们能够充分提升自我的潜力,更是对自我经验的提升。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胜任。

据调查,大多数的企业单位都期望有新鲜的血液注入。他们期望自我的员工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思维,能够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出于不败之地。但是我们这一代从小到大受的都是应试教育,被动地理解知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我们很少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点点地抹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在此刻这个社会,创新性思维却恰恰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从此刻开始,培养我们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凡事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多提出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不要迷信书本和教材,本本主义是万万不可要的。

还有我们是要注意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团队精神。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于是有些人会有意无意间忽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类似的课程。但是他们不明白,其实这些课程为我们带给了人生的方向,是我们成功成才的指明灯。法律基础的学习更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将来在就业的时候,我们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保护自我,使自我免遭各类侵害。在工作中,良好的思想觉悟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学会礼貌待人,虚心向上,切不可因为觉得自我是大学生就高人一等,轻视那些有着很长工龄,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因为,我觉得他们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收获很多。跟从他们学习能够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地进步。

又或者我们也会忽略母语的学习,但是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一种积淀,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的底蕴。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端正的进取态度。我记得这么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这句话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真理,但是它的准确性也有目共睹的。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的精神,任何事情做起来都能够事半功倍。大学生常常会有眼高手低的弊病,一味的好高骛远,总觉得自我是大学生,就能够处理一切,但是往往事与愿违,那些眼高手低的人恰恰什么也做不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在工作以及学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

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 篇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越来越高,教师行业也越来越受人青睐。而我最为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数学师范学生,就业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剧烈的社会竞争下,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既要学习老一辈的教育经验也要和新老师多沟通交流,吸收更多的新教学信息。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承担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我们要不断强大,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做提前准备。为此我将做出如下计划:

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普通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基本的层面。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教育”所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关注在传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作为一名师范生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尤其在有关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的知识、课程教学知识、心理与辅导知识、班级管理知识、教育环境知识。多看一些教学案例,来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现在已经有了学习动机,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我还注重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在通过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考试之后,继续努力,报考计算机三级、英语六级等,争取有更好的成绩。

二、培养自身良好的教师品质

学生还处于认知阶段,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生活经验欠缺,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上的耐心教导,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需要在生活上的细心关注。在生活上,有些学生已经能够独立,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关爱与呵护,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并且给予帮助;在学习上,学生们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用一颗耐心一遍一遍的教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在观念上,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缺乏是非判断力,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使他们不至于走入歧途。这些,看上去都是挺简单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真正做到爱心、耐心与细心并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要一步一步来,在实践中反省自己,在反省中逐步培养与提升。

三、多参与有关教师的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自己

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所以教育的现代化是我们师范生所肩负的责任。比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人方式,一个好的成长离不开各式各样赛的锻炼。我觉得每一次比赛都像一次考试,为了考好,考前我复习考后我总结。在比赛中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作为师范生我们要多参加教师技能比赛、数学专业竞赛、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具制作”比赛等,以增强师范生自我训练教师职业技能的自觉性。比赛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个教师如果见识狭窄,就很难应付教师工作中各种复杂的挑战。同时,普通文化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更高层次的专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通用知识,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使课程丰富起来。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关注教育、关注文学,丰富自己。

五、注重道德的培养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回顾自己在学校的两年学习,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小学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小学教育开始,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小学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关爱每个学生,其一,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是小学教育区别其他教育的特殊点。尤其当个别孩子身体感到不适时,更要体贴、照顾好;其二,熟悉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员,孩子的性格、脾气、生活环境,这样,在教育时,就可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寻找相应的方法,因人而宜,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其三,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管是顽皮的,还是文静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到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同样有机会得到肯定。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在小学教育中,我感到在学生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 篇6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要面对许多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坦诚,实事求是的面对。

教师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的代沟的拉大,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教师对于学生的文化优势,从总体上看缩小了。一是迅速发展的大众传播使中、小学生在家里就能与教师同时得到大量的知识信息。改革开放扩大了学生的交往,教师的广见博闻大大失去了优势。二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家庭,那些熟练操作电脑及其他电子器具的孩子使捏惯了粉笔的教师相形见绌。三是家长开始介入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包括一大批大学生在内的家教队伍与中、小学教师同步教育教学过程与效果,随时受到来自家长与家庭教师的评判。教师在学生面前由职业而带来的那种“文化威信”下降了。

我们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自身的不足,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修养。

我努力的方向是:成为一名小学优秀英语教师能够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称小学英语教师。

1、短期目标:在大学期间,提高综合能力

(1)学习方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稳固稳固、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类等级考试,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2)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方面: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活动、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

(3)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观、道德观,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争取早日通过党审核加入共产党。

2、中期目标:毕业时能掌握娴熟的教师技能,发展多方面才能。

3、长期目标::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行好工作职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1、我的优势:

(1)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待人真诚,有责任心、爱心。

(3)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性格是偏内向,心思细腻,做事认真,考虑问题较细致。

2、我的劣势:

(1)做事不够果断,尤其事前作决定的时候瞻前顾后,没有很大的恒心。

(2)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对成败看得太重。

(3)对自己缺乏信心,喜欢随遇而安,竞争意识不强

1.业务素质: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所修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从事小学科学课和其它学科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2.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并能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达到相应的大学英语要求水平、普通话二级乙等、浙江省计算机一级水平。

3.身心素质:具有现代竞争社会所需要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优势受到威胁

当英语的地位随着它推行范围的广泛而日益上升时,“英语”的确成了当下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它成了出国、翻译、外交等一系列令人艳羡的工作的代名词。就像几年前家长们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美术素养一样,如今,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别的功课丢了不要紧,千万要把英语学好。”“只要英语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正因这样,才捧红了铺天盖地的英语培训学校,更是让高校的英语专业成了一个“皇帝女儿”一样的热门专业——在求职大军中,英语系同学的专业技能是技压

群雄的杀手锏;在不断升温的留**中,他们的英语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这是优势所在,首先,专业的师资提供了优异的英语学习环境,像专门的听说培训外教、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训练设备等,这些东西在他们上课时已是“家常便饭”,而其他专业的同学只是在每周两次的英语课上才能偶尔“享用”;而系统的学习,过硬的听说读写训练更是让他们练就了一身专业的本事,足以令相关的用人单位刮目相看;在出国方面,其他同学很难逾越的语言关对他们而言是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国家加强了英语普及力度,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仅北京地区1,300万市民中,就有60万人在学习英语。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儿童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年龄从12岁降到8岁。随处可见各种的英语培训学校,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学习英语;各高校更是为了向国际化进军,大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如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老外交谈不算什么稀奇事,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逐年看涨,据有关报纸统计,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大学生有80%以上英语水平超过专业要求,65%的本科生报考了托福或GRE考试。这股英语狂潮对占有优势的英语专业同学而言不能说是毫无影响。

制定行动计划

① 短期计划

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与发展需要。

业务素质: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所修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小学语文课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研究小学的能力。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审美观点,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身心素质:具有现代竞争社会所需要的自我学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具有现代竞争社会所需要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② 中期计划

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潜心专业教学,能胜任班主任工作,成为优秀的英语教师,掌握当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③ 长期计划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成人继续教育,深入学习知识,特别是对教育知识方面的专研。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表 篇7

一、大学生创业力培养的现状

20世纪末21世纪初, 我国高校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各高校从课程和课外实践着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鼓励。然而, 大学生的创业现实却不容乐观, 大学生创业履步为艰, 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低, 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发现, 大学生创业除融资等外部因素外, 更主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对创业实践准备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理论教育为主, 对长期创业所需品质的专项培育

目前, 这是我国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从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创业管理基础知识和创业案例分析等方面开展理论上的教学。这种教育常常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和健康的创业意识。不过, 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 难以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创业过程的各种难题, 因而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以专业教师教育为主, 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指导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 既要求他们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 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 但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十分缺乏。这使得创业教育往往流于想象, 难以克服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3.以虚拟的创业大赛为主, 缺乏对创业实践的了解

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和创业热情, 创业大赛成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然而, 这种为比赛而开展的创业实践, 既难以覆盖大多数的学生, 也难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企业转作的过程和细节, 常常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依然感到无从做起。

大学生创业教育出现的以上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目前, 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是一种新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其中融入创业教育, 将有效地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问题, 使大学生在了解企业运转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适合于提升理工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内涵及其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作用

1.“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内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该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点工作, 这是我国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开始的信号。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 26所高校成为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 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2.“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意义

(1) 有利于大学生清晰了解企业运转的实际

“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这是我国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工业企业参与大学生的培养过程。根据“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要求, 工业企业将深入参与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过程, 这就意味着, 大学生的教育不在仅仅局限于书本, 而是更多进入到鲜活的实践领域, 这是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运转的难得契机。

(2) 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实际需求

“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将使大学生走出学校, 接触工业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 不仅了解工业企业的运转和经营, 而且更深入地接触了社会实际, 这是难得的了解社会需求的有利时机, 这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减少大学生创业盲目性的一个重要契机。

(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品质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 创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利用这一平台, 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磨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个人品质, 这是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奠定良好的个人品质基础的最佳舞台。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案

我国“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时间不长, 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教育方式。这一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形成之初关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 将为举步维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需要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各个方面有意识地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1.将大学生创业品质与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目前我国已经有26所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但是该计划还未将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的培养考虑在内。其实, 该计划是锻炼和塑造大学生良好创业品质和创业意识的有效平台。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中, 可以将大学生以随机的形式分为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负责熟悉和了解一个环节的运作。这样在团队之中, 学生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团队成员, 也就是说, 他们必须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合作共事, 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团队运作,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

2.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由本校教师进行创业指导和教育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普遍形式。这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反过来, 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学生越学越多, 越学越新, 而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我们认为, 这不应该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倾向。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中, 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方便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讲座, 也可以在学生的实践中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工程实训的有机结合。

3.将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融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怀有创业计划和创业梦想, 但是, 他们的计划和梦想最多是通过模拟的形式来操作, 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真实的市场竞争。“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和教育学生, 这就使学生能够真正知晓、领会现代企业的产品、工艺、管理乃至企业文化, 深入到企业中去, 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尤其是对有创业计划的学生, 他们将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实践中接受创业的检验, 包括:团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调研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发展决策和发展战略调整能力;资金调控、周转也运用能力;计划控制、风险抵御与灵活调整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永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郭南初, 陶亦亦, 张义平.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4) .

[3]郎名华.“蜻蜓式” (1146)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1) .

[4]毛丰江, 路勇.“工学结合4-3-3”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8, (1) .

[5]徐秋儿.试论工学结合“五化基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1) .

上一篇:UI设计师培训心得下一篇:微营销培训学习心得感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