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年终报表(精选7篇)
一、两种会计报表简介
联合报表是基于总、分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编制的用于反映由总、分公司所构成的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是基于母、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编制的用于反映由母、子公司所构成的公司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报表。
(一)二者的联系
1. 编制原理相同。
二者均把整个公司(或公司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以公司(或公司集团)成员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对公司(或公司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进行一定的抵销与调整会计处理后得出公司(或公司集团)的整体报表。
2. 作用相同。
二者均用来反映整个公司(或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其变动情况,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需求。
3. 合并报表经常结合联合报表来编制。
不少大型公司集团内部既包括总、分公司,也包括母、子公司。编制公司集团的合并报表时,应首先编制基于总分公司的联合报表,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基于母子公司的合并报表。
(二)二者的区别
1. 会计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
(1)总公司是法律实体,具备独立法人的各种特征,其所辖的各分公司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分公司在法律上没有独立性,不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总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组成公司集团的母公司和若干子公司各自都是法律实体,在法律上各具独立性。但集团并不是法律实体,有关的法律与税务的权责问题,并不是由集团来处理,而是由相关的母、子公司各自依法处理。会计主体的法律地位的不同,是联合报表与合并报表最基本、最重要的区别,它决定了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区别。
2. 在编制过程上合并报表较联合报表更为复杂。
(1)由于母子公司之间的经济交易均为经济法人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它们之间的会计核算要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核算规定进行;而总公司所辖的分公司的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的分部核算,其内容、范围及实施方式要比子公司的会计核算灵活、方便。(2)母子公司之间不仅要反映二者之间的业务往来,还要清楚地反映二者之间的投资与接受投资的复杂控股关系及其利益分配情况等;而总分公司之间则没有此类事项,其业务处理也就比母子公司要少且简单得多。
3. 部分报表项目不同。
(1)用于编制联合报表的个别报表可以有“分支机构往来”、“总部往来”、“存货加价”等特色报表项目,分公司无“所有者权益”类报表项目;联合合并报表中无特色报表项目。(2)用于编制合并报表的个别报表无特色报表项目;合并报表中有合并价差(或合并商誉)、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等特色报表项目。
二、两种会计报表编制举例
以公司(或公司集团)成员日常购销业务为例。母子公司之间的存货购销业务一般均确认内部交易损益;而总分公司之间的存货购销业务一般有两种核算方式:一种是确认内部交易损益,另一种则不确认内部交易损益,仅将其视为存货在内部不同部门间的调拨。在前一种方式下,总分公司与母子公司的会计处理相同(即均确认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联合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也相同(即均需要对内部交易损益进行相同的抵销处理)。在后一种方式下,由于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二者的编制过程也有所不同。笔者对此予以举例说明。
例:A公司所有运到B公司的商品均按成本加成价格计价,正常售价为A公司商品成本的120%。B公司也从外界购货,这些商品按发票价格的120%加价出售。2005年上半年发生的存货购销业务如下(本例A公司代表总公司或母公司,B公司代表分公司或子公司;不考虑期初余额、税收等因素):
(以下所有分录的计量单位均为万元)
1.全部外购商品为450万元(A公司400万元,B公司50万元),货款尚未支付。A公司将成本为100万元的商品按成本加成价格120万元运给B公司。
(1)总分公司会计处理:
①外购商品:
②内部购销:
(2)母子公司会计处理:
母公司:
①外购商品母子公司相关分录同总分公司
②内部购销:
2.全部对外销售收入为259.2万元,其中:A公司的对外销售收入为180万元,B公司的对外销售收入为79.2万元(外购存货的销售收入为36万元,内购存货的销售收入为43.2万元)。所有销货均为赊销。
(1)总分公司会计处理:
(2)母子公司会计处理:
母公司子公司销售分录同总分公司
母公司成本结转分录如下:
3.期末结账分录:
(1)总分公司会计处理:
(2)母子公司会计处理:
4.抵销与调整分录:
(1)总分公司会计处理:
(2)母子公司会计处理:
关键词:会计准则报表粉饰
1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报表粉饰
1.1利用金融工具准则粉饰报表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资产实行不同的后续计量原则,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实行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但前者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而后者直接计入权益。有的上市公司利用金融工具分类来粉饰会计报表。
1.2利用企业合并准则粉饰报表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应当采用购买法。采用购买法时企业利用合并进行报表粉饰。比如故意将商誉抬高,采用购买法时,按公允价值确认购买方可辨认的资产、负债和商誉。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商誉不再定期摊销,而定期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减值计提非常具有弹性,可提可不提,因此在采用购买法时可以虚减资产或虚增负债,从而可以将商誉抬高。再比如操纵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在购买法下,被并购企业购买日后的收入、成本费用才可以并入购买方的报表。这意味着,购买日前被并购企业财务报告利润再多也与购买方无关。同样的,购买日前被并购企业报表上体现再多的亏损,也不会影响购买方的业绩,因此,不少上市公司可以在并购谈判完成之际,要求被并购企业将本应确认的收入推迟至购买日后确认,将本应在购买日后确认的成本费用提前至购买日前确认,将被并购企业的利润转移至购买日后确认。
1.3利用债务重组准则粉饰报表根据《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通过债务重组不仅可以取得“债务重组收益”,而且可以取得“资产转让收益”,从而使企业账面业绩出现很大变化,甚至可以造成扭亏为盈的假象。
1.4利用所得税准则粉饰报表根据《所得税》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即我国的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计税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非常有弹性,再加上所得税税率的变动,导致操纵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机会大大增加。
1.5利用借款费用准则粉饰报表根据《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报表粉饰:①利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以资产达到其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为界。新准则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包括固定资产、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②利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新准则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原来的专门借款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③利用资本化的时点。新准则资本化的时点以资产达到其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为界。企业可以扩大利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延长利息资本化的时点,从而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
1.6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粉饰报表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符合条件的,其入账价值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该交换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和利润。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报表粉饰:①使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根据准则的规定,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可以和关联方對不同类别的资产进行交换,只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关联方就能“盈利”,达到粉饰报表的且的。②可以和关联方多次进行交换。通过多次交换企业不仅能取得原有资产的所有权,还可能使关联双方的资产和利润进一步上升。
2新会计准则下公司报表粉饰的防范
新会计准则可能被一些公司利用,使其成为报表粉饰的新的手段,鉴于此向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以下防范意见: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合理化、权责利关系对等化、经营者激励和约束。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只有实现持股主体多元化,才能达到真正的企业所有者有效监督经营者的目的,实现治理结构对报表粉饰的“威胁的可信性”。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应各司其职,在他们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合理有效地运用他们的权利,承担各自的责任,享有各自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经营者在明确行使自己权力的同时,对自己的违法、违规等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将会减少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减少报表粉饰的可能性。
2.2规范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新准则的地位相当重要,而公允价值却最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应当规范谨慎的使用公允价值。新准则限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以及公允价值的确认的条件,但是要正确使用公允价值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新准则实施细则对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可设定计价基础、计价依据等相关的限制条件进行明确和规范。
2.3严格会计信息披露新准则实施中的利润粉饰大都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化来操控利润的,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时,应依据重大事项的标准予以清晰详细披露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原因以及对利润的影响数,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有一个准确了解。对于上市公司而言,2007年财务报表与2006年报表相比较,很多会计处理上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新准则中无形资产中开发费用资本化及摊销、非货币性交换等会计处理变化对利润的影响都非常大,应当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详细说明。如此一来,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异动原因可以一旦了然,而上市公司利用新准则粉饰利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4重点审查利润异常变动的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初期,要重点审查因实施新准则利润异常的公司。特别是重点审查实施新准则企业的会计政策变化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同时审查上市公司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真实披露。另外还要严格执行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利用新旧准则过渡期人为调高的利润,绝大多数可视为非经常性损益,是不能纳入主营业务利润范畴之内。因此,为使正常业务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有较好的区分,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认定非经常性损益的标准,并要求上市公司严格披露扣除非经济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降低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动机。
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那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正确揭示各种会计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了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西方发达国家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发展了四类财务报表的分析技巧供人们灵活运用。其中包括: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
(1)横向分析的前提,就是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即将企业连续两年的会计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并增设“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编制出比较财务报表,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
(2)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
纵向分析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采用“百分率”或“可比性”形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采用这种形式编制的会计报表使得在两家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比较成为可能。
(3)会计报表的趋势百分率分析,看上去也是一种横向百分率分析,但它不同于横向分析中对增减情况百分率的揭示。区别就在于前者不采用环比的方式,而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这种报表分析技巧对于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特别有用。
(4)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2.适用范围:本考核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及负责编制会计报表岗位的会计人员。3.考核内容:3.1月、季度、半年报、年度报表。3.2季、年度财务经营情况分析说明。4.考核办法及标准:4.1计分标准:4.1.1以每张报表计5分值,即月份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费用明细表计15分,8个月份小计120分;季度报表(每年3月31日、9月30日)除按月份报表3张表外,增加:现金流量表、业务地区分部报表、内部销售统计表、应交税统计表、合并报表抵销表、应收预收前五名明细表9张表计45分,二个季度小计90分;半年报、年报(每年6月30日、每年12月31日)除按季度表外增加年度附注各类明细报表、坏帐准备计提明细报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12张表计60分,半年及年报小计120分。全年共计报表分值330分;4.1.2季度财务经营情况分析说明,每季度5分,全年四个季度共计20分;4.1.3两项总计分值350分。4.2考核情况:4.2.1报表时间,月、季、年报按规定时间内报送,即月报在次月初6日以前,季报、年报所增加的报表在次月8日以前报送的,每张报表分别按1分计,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的得满分1分,提前不加分;迟报要扣分,迟报一天扣0.5分,迟报二天扣1分,迟报3天扣1.5分,以此类推,可扣到负分,报送方式:先以电子邮件、集团邮箱、RTX发送过来,以确认收到时间为准,然后再将书面加盖公章的报表报送公司财务部存档(注:以上规定的报送时间是指一般情况下执行,如有特殊要求以另行通知的报送时间为准。);4.2.2报表质量,报送报表内容真实、完整、准确,报表与报表之间衔接,没有错填、漏填现象得满分4分;反之,有错填、漏填每笔扣一分,报表与报表之间不衔接数视同错填数,按错填笔数计扣分,以此类推,可扣到负分;4.2.3季、年度财务经营情况分析说明,能简明扼要把核算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说明,满分5分,未写不计分也不扣分。5.奖惩办法:5.1全年累计得分达到330分,为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得分。累计超过基本分,每超出一分奖励20元计,以此类推;反之,累计分未达到基本得分,每少得一分扣款20元,以此类推。5.2全年得分在280分(含280分)以下,建议核算单位更换经办人员。5.3由公司财务部指定专人负责对各分子公司报表报送情况作统一记载,年终进行考核评比。5.4奖金来源:5.4.1扣款所得,对未完成累计基本得分的会计扣款,通知其所在单位扣罚责任人工资,由内部银行划款交到公司财务总部计入奖金发放额;5.4.2不足部分由公司财务部向公司申请专项奖金。6.附则:6.1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6.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6.3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ccountingreports,are the further supplements,explanations and justifications to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 reports.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accounting reports,the not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and enhance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financial reports, so that users of the reports,with today’s increasing complexity in econoIIlical busines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vestment entities,can have amore full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for enterpris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and cash flows,thus making a more reasonable prediction and decision-making.However,the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 are also to be perfected.
With the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 as the central topic.the thesis will follow the line of“questions—analysis—solutions”,mainly discus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the thesis will define the financial reports,the accounting reports,and the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introduce the maincontents of the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compare the new“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No.30-Financial Report Present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Standards No.30”)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n February 1 5,2006 with the Standards promulgated on December 29,2000,and make an analysis,in order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
Second,combined with the case analysis,the thesis reveals th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terprise’s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the information is false disclosed,non-timely,inadequate,irrelevant and incomplete.
Third,the thesis makes a deep and careful analysis to the problems in disclosure of the enterprise’s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 referred to in the previous part,and explores where the problems arise.
Fourth,the thesis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otes to the accounting reports.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 solution was offered:perfect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improve the qualities of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and rule on law.
会计控制工作应当以内部控制为主, 其它控制为辅。不但要完善控制的整个体系体制规范, 并要落到工作实处, 通过政策, 人文, 群众监督等各个角度实现强化会计工作正规化的状况, 提升管理办法, 加强执行力度, 树立检查威信。这才能全面而真实地解决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 国际上亦遵循会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1.1 内部会计控制是以《会计法》为依
据, 以会计核算和监督为中心, 以会计相关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 研究制定操作程序, 便于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权责明确, 相互制衡, 内部牵制。这首先要从对主管领导、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会计等人员工作的制约机制抓起。利于管理层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保证全部资产得到有效的安置和处理, 减少损耗和外流。关于材料信息等实现准确性和真实性, 规范性的结合, 这有助于辨别风险, 找到纰漏之处, 为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同时, 应当促进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对上层领导进行制约。a.必须有正规的法律程序作为行事依据和理论支撑。b.领导与财务人员, 销售人员, 采购人员应保持上下级关系, 更不可由一人担任。c.确保会计报表格式准确, 内容无误。责任到人。d.在工作范围内, 没有人有权利编纂虚假报表。e.给会计提供稳定而有理有据的工作空间, 不能超范围履行工作责任, 也不可逼迫他人履行自身的非法要求, 不合理要求。第二, 对财会人员的制约:出纳会计实行钱帐分管制, 相互监督、分工负责。 (1)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以及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2) 出纳之间必须职责分清, 各司其责, 支票和印章要分人保管;不得一人既开支票、记录支票登记, 又负责银行帐的对帐工作;既管现金、支票又掌管存单、债券和票据。 (3) 会计绝对不得办理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A、不得变造伪造经济业务项事或会计资料并以此进行核算, 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B、不得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 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不得虚列或隐瞒收入, 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D、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E、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 编造虚假利润或隐瞒利润。F、不能做两套帐, 搞资金体外循环。G、不得瞒报少报偷税漏税。第三, 对于与相关人员有亲属或好友关系者要求回避, 不可同时担任关键职位, 更不可同时作为领导阶层。一来引起下层人员的不满, 二来相互之间的独立关系受到影响。为了促进数据完整性的实现。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岗位责任明确, 相互监督, 保证各自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促进整体工作的和谐。相互帮助的同时, 相互制约。建立明确的责任意识。
1.2 内部会计控制始终贯穿于三产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对三产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强化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会计核算, 从而渗透到内部各项业务的管理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组织规划财务预算, 保护财产安全和为财务报表提供真实完整的相关程序和记录。包括对外的重大投资、资金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程序。实事求是制定各项人工、原料、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 合理编制各项经营费用预算, 健全各项原始费用的稽核制度。要特别严格控制购销和收付款中的进项价和销项价的结算控制, 工程项目的全程控制, 成本费用的控制中原料和辅助材料成本的高低和经营费用开支的大小并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益。对这些作为关键数据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新的财务决策。
1.3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体系
1.3.1 建立仓库管理制度:
对于仓库的看管和整理要有正规的手续和专门的人员, 健全记录工作, 保证准确, 每段时间, 通常是一个月, 一个季度或一年要重新整理账务进行核对, 及时发现账面疏漏, 以保证最终记录工作得到认可。
1.3.2 建立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清查制度:
一定保证账目和实物能一一入号。周期性进行清理和计算, 得到的盈亏数字立即上报, 实现记录价值。
1.3.3 建立货币资金及票证管理制度:
第一, 现金的管控有专门的人员, 每日每月实现收支完毕。现金的限额与库存应当保持平衡。第二, 对于重要工具必须分派给专门人员看管, 实行问责。例如支票, 印章, 钥匙, 对于重要的交易过程应当联合进行, 一来避免纠纷, 二来可相互监督, 废旧支票不可随意丢弃, 乱放乱用。第三, 专人看管存单和债券。分别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设账户, 并做到真实有效。第四, 对发票收据固定一处放好, 经过必要的利用和废弃手续。实行签名制。第五, 以上各个款项流程等要保质保量, 周期检查。
1.3.4 建立健全会计与主管会计制度:
A、与各分管货币资金、实物帐定期稽核。B、总分类帐、分类明细帐与各分管货币资金、实物帐之间要一致, 做到帐实、帐帐、帐证、帐据、帐表及内外往来帐务核对相符。C、判断资金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包括人、工、料、辅成本支出的合理性;经营、管理、财务等各项费用开支的合理性, 资产保值增值的成长性, 原始凭证审核的真实性, 记帐凭证科目处理的规范性。
2 财务报表与审计控制
财务报表的内容怎样能够做到准确和透明, 除了内部控制机制外, 还要突出审计力度。审计部门的工作应当有所遵循, 对单位内部的资料进行检查和控制。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保证单位的工作通畅进行。应当增强审计工作的力度, 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办法, 这有助于提升审计部门的信誉程度, 不但要严格规范会计的行为, 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心中有数, 正直, 思想独立无偏见和守旧。
2.1 内审:
内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内审工作应当将全面性和独立性共同发展, 如果遇到问题应当注意解决的及时和态度的端正, 积极组织跟踪访谈和回访工作。
2.2 外审:
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多流程检查, 检查工作必须有注册会计师的参与。这样才能在法律上得到承认 (1)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有友谊要求委括方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帐簿、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2)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行和职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审计。 (3) 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各个单位都应当将诚信作为自身安身立命的标准, 注重自身的行为准则, 保证不做假账, 洁身自好。以法律为重要参考, 增强自身独立判断的能力, 增强内部审计控制, 最终得到最真实, 透明, 完整, 准确的报表。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有关人员之间, 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 就是要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行为、纠错治弊、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确保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报表工作失真时间以及较长, 而改善情况并不理想, 引起群众的责问。并在这个会计行业中引起了争议, 影响行业声誉。对社会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应该明白, 数字的不真实已经带来实际利益的受损, 而且数字巨大, 应严厉打击。今后应以真实现状作为报表工作的主要依据, 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运行现状, 不谋私利。将会计工作作为一项公正透明, 真实独立的工作来对待, 本文说明会计工作的几项要点, 希望有助于行业规范的形成。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表,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楠.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J].吉林财经大学, 2011.04.01.
关键词:会计;报表;发展
自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知识经济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对国内企业的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断开放的市场将企业推向了国际经济竞争的热潮中,然而企业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工作,只有实现会计国际化和标准化,才能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比性。
一、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企业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因为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导致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意的是财务信息,而知识经济下不但需要获取财务信息,还需要获取非财务信息;同时要更多的获取定性信息、不确定信息、历史信息、预测信息及获取分部信息。
2.对资产的未来经济信息反映差
传统的会计系统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它以“财富分配”用途为导向,主要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一种“向前看”的报告模式,只会反映经济活动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了。为了正确的做出“投资决策”,报告使用者要求会计报告可以满足他们“向前看”的需要,提出了更多相关的信息以及种种不确定的信息。
3.无形资产计量反映差
对于有形资产的使用和占有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能够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也需要围绕企业的有形资产的记录、确认和报告来展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开始转向对新产品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对高素质人才的利用。这些无形的资产的价值总量甚至超过了有形的资产,同时也成为了企业价值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形资产在企业资源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与此同时,传统的会计系统也需要转向对技术、人力资源等进行充分的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报表的发展趋势
1.计量原则的改进
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交易事项进行计量、报告、分析和确认。在物价变动频繁的今天,历史成本不承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货币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不能反映出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严重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在未来的财务报表中,会计计量属性已不再单单依靠历史成本这一信息来源,以未来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已逐步进入到会计财务报表中,企业会根据两者的不同及其优势来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来为企业财务报表服务。
2.提高财务报表时效性
现行的企业财务报表在时效性上以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能够保障财务报表信息时效性的财务报表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仍要存在;另一方面,编制的实施报告能够作为使用者决策的有效依据。为保证财务保镖信息的时效性,可以在时间上采取季度报编的形式,在内容上突出重点,避免出现“小而全”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财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并直接自动生成报表,大大缩短了报表输出的时间间隔。
3.强化会计信息监管
为保证会计信息在披露过程中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质量要求,应将强会计规范和法规的建设和落实,从根源上杜绝制度性的失真,并建立统一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管体系。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再监督,对违规执业的事务所进行罚款,停业整顿,甚至是吊销执照的处罚,并在媒体上公之于众;同时对委托关系进行优化与改革,改变由企业直接委托事务所的方式,有信息使用人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摆脱单位的影响,自主执业。企业内部要建立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系统,从法尔代表、到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担负起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责任。
三、总结
企业中会计在财务工作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与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观的形成,使得企业每天都在经历的改革与变化,其直接影响就是给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完整的、充分的展现出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对会计报表的现状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为企业的健康长足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蔚松:企业如何加强财务决算管理 浅析企业年度决算报告的工作要点[J].上海国资,2011,(12):65-67.
[2]王 蓓 崔荷求: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核的现状及对策——基于政府性投资项目[J].财务与会计,2011,(12):32-33.
【会计年终报表】推荐阅读:
总账会计年终总结11-02
简洁会计年终总结11-09
会计的年终总结报告11-04
建筑行业会计年终总结11-04
会计年终总结怎么写03-07
存货会计年终工作总结06-17
高级会计年终工作总结09-23
企业会计年终工作反思总结10-10
会计文员的个人年终总结02-25
2019学校会计年终工作总结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