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精选8篇)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 篇1

姓名:张馨天

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班级:2010级研三班

2012年2月

浅析公司的社会责任

摘要: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首次明确规定公司的社会责任,使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有了法律上的依据,但在实践上公司的社会责任仍有很多问题。本文从新《公司法》的规定入手,通过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特征、缺失及完善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增加全社会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深入认识,进一步完善公司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关键词:公司 社会责任 内涵 缺失 完善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司盲目追求利润,忽视社会责任的现象日显突出。近年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砷中毒事件等公司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层出不穷。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也为此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如何改变公司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促使公司切实承担社会责任,既是全社会的普遍要求,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

公司能扩展一个经济组织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分散商业活动的高风险,但同时,它把本应由公司内部的成本承担的风险推给了整个社会。加深了在公司扩张活动中受益者与非受益者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于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把“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原则确立。是对公司法法制化的一大创举。可以说走在了世界公司法立法的前沿。江平先生就指出:“《公司法》新增的公司社会责任不是口号之争。不是虚的东西。而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一)有权利必有义务

公司(Company)一般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基于法人的特性,公司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拥有独立的财产权,也可以享有知识产权甚至是名誉权。公司作为社会主体,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扩大其规模。1996年,美国两位研究人员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世界的前100大经济体中,49个是国家、51个是公司。甚至有些公司的经济实力超越了国家。公司已成为集“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三位一体的经济实体,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权力。从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角度来看,公司必须对社会承担应有的义务。这种义务包含两方面:第一,消极的不作为义务(不危害大众、社会秩序、自然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第二,积极的作为义务(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公益)。

(二)有义务必有责任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刘俊海,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思考与立法建议[EB/0L],中国法学网,http:///。

从法理学角度看,“责任”包含“关系责任”及“方式责任”两个方面。“关系责任”即“义务”,指一方主体基于他方主体的某种关系而负的责任:“方式责任”则是负有前述责任的主体不履行其义务所应承担的后果对于公司的这两方面的责任,我国《公司法》中亦有所体现,例如《公司法》第十八条规定: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公司决定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和建议”。就公司而言,即担负着依据《公司法》确保职工“监督管理权利”的法律责任。当然仅有“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原则的确立。无法有效的督促公司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分则中设计一套充分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制度,才是实现公司社会责任法制化的必然选择。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公司社会责任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司社会责任基本内涵的认识是否到位。当下,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严重,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要真正实现公司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弄清楚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那么,究竟何谓公司社会责任?对此问题,学者们的争论可谓由来已久。在国外,自1924年学者谢尔顿最早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以来,公司社会责任一直没有形成统一定义。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美国自由经济学者,将公司社会责任视同增加利润。与佛里德曼的一元社会责任论针锋相对的是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卡罗尔(Carroll)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论,即公司社会责任是社会在特定时期对公司所具有的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慈善方面期望之和。在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视角,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达成共识。

那么,究竟该如何界定公司社会责任?我们认为,应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充分考虑我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结合起来加以界定。所谓公司社会责任,即公司社会义务,是指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所负有的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不受损害的义务和违反此种义务所承担的法律上之不利后果,以及公司自愿履行的较高层次的义务。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一种修正,是构建公司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个范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其一,公司社会责任既区别于经济责任,又与经济责任相互依存,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排斥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其二,在性质上,公司社会责任兼具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性质,不过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侧重。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社会责任应侧重于法律责任层面。法律层面的公司社会责任是低层次、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与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相适应。道德层面的公司社会责任是高层次、高要求的社会责任。如果在我国公司现有条件下,公司社会责任被纳人道德范畴,成为停留在道德伦理层面的道德责任,则最终因缺乏强制性而难免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但当我国经济社会和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司社会责任最终将演绎、回归为较高层次的道德义务。其三,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社 王晓红,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现状及完善构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会责任的所指应有所不同。与阶段性相对应,公司社会责任又具有不同层次。公司首要的或者第一位的社会义务是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实现和不受损害;如果公司违反了第一位的义务,就应履行第二位的义务,即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目前,第一、二位义务是公司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在此前提下,公司可自主选择承担较高层次的道德义务。其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应主要限定在以下范围:公司对利益相关者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和承担法定义务、约定义务,如公司重视、保护并实现雇员的劳动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债权人履行合约义务等,或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以及在自愿原则下对社会公益事业如社会捐赠、社会慈善等的支持。其五,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对象是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除此之外,公司所支持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对象也是公司社会责任的对象。

三、公司社会责任特征分析

(一)公司社会责任是一种社会义务

我国《公司法》第五条关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中,公司社会责任准确的讲应该是公司的社会义务,公司的社会责任并不能认为是法律责任。违反这种义务将产生道德甚至是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上的责任实质上仍未纳入到公司社会责任这一范畴,让公司如何兑现其社会责任很模糊。公司社会责任是一种“难负”法律责任的社会义务。

(二)公司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公司成立的目是为了赚钱,公司的经济责任就是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司主要的目标。但承认公司的社会责任并不否认公司的经济责任,二者应该是可以相互依赖支持的,一方面加强公司的营利才能为实现社会责任打下物质基础,如果公司没有利润,公司的社会责任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公司如果根据社会责任的观念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友好的社会环境,其短期利益的付出最终会有长期利益的回报,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有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公司社会责任是介于法律责任与道德标准之间的一种责任 朱慈蕴教授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游走于法律责任与道德标准之间的一种责任,法律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的底线,道德标准是公司社会责任的理想,公司社会责任应在法律责任与道德标准的融合中落实。所以,公司的社会责任首先要给与法律的界定,通过原则性和具体化的立法确定公司的社会责任,强制其执行。道德标准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重要的是公司内部形成自觉行为来实现这一追求。

(四)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刮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移的直接体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边沁、穆勒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与耶林、庞德代表的社会法学的影响,促使社会利益已经剥离个人利益而成为一种独立的 刘智,公司社会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

常媛,高岚,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构建[J],中国商贸,2011。

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从安定社会生活和维护社会秩序出发,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社会本位原则,追求的是各种利益的协调,尤其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现代公司作为强大的经济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作为市场主体应以社会本位为其经营活动的原则,社会责任是公司摆脱个人利益羁绊的直接体现。

四、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

尽管公司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同期待,但实践中却事与愿违。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效果并不明显,漠视员工权益、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常见诸于网络和报端。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既包括责任意识的缺失,也包括责任行为的缺失。

1.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否,取决于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尤其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解。当前,大多数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模糊,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理解存在偏差。归纳起来,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公司社会责任等同于经济责任。目前,在许多经营者看来,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公司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及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就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显然,这种认识是将公司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混为一谈,没有看到两者的本质不同。二是认为公司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责任是公司身外之事,公司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会增加公司的成本,使公司利润最大化目标乃至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看法的实质是公司经营者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漠视、否认或抵制。它过分地强调了公司对股东负责,将利润作为公司唯一目标,却无视公司的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看不到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看法还对公司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将两者对立起来,认识不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无法正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公司持续发展的作用。三是在公司社会责任和社会捐赠之间划等号,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就是对社会进行捐赠。在一些公司经营者看来,公司对社会进行了捐赠,就表明公司履行了社会责任,而且公司的社会捐赠越多,则该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就越强。这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对公司社会责任的一种片面理解,扭曲了公司社会责任的要义。公司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只是公司社会责任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因此,不能将公司社会责任简单理解为社会捐赠。对社会捐赠,社会提倡公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愿选择,但必须以公司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为前提。如果公司本身大规模地污染环境,肆意侵害职工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连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无法履行,即使其有众多慈善之举,也只有沽名钓誉之嫌,而不能说明其履行了公司社会责任。四是将公司社会责任理解为企业办社会。许多经营者对公司社会责任是一头雾水,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误认为是要求公司办社会,承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因而对公司社会责任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并拒之于千里之外。其实,企业办社会的核心就是企业为其职工提供一揽子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公司社会责任与之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上诸多认识误区,表明公司社会责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许多公司对其不甚了解、一知半解或不屑一顾,公司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严重不到位。2.公司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上的缺失

与公司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相对应,我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公司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其一,公司对员工责任的缺失。一些公司恶意规避劳动合同法,要么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么使劳动合同流于形式,企图借以逃避责任;或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安全和劳动保护,职工工作条件差,缺乏应有的劳动保护,工伤事故频发,职业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或者人本观缺失,随意克扣、拖欠、压低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职工超时工作成为常态等。其二,对消费者责任的缺失。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为依法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然而,近几年来,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我国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形式多样的商业欺诈活动屡禁不止,坑害消费者现象层出不穷,充分暴露出我国一些公司短期行为倾向严重,为盲目追求利益而置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于不顾,甚至不惜以损害消费者利益来换取短期的利润。其三,在环保方面的责任缺失。许多公司在生产经营中考虑利润多,考虑环境保护少,更不愿在环保上有所投入,资源的再生化率不高,循环经济落后,生态破坏日趋加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除此之外,公司对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凸显缺失。

五、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建议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已是社会潮流,但依我国的国情,公司承担社会责任需要阶梯式发展,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其内容和标准都需要全方位考量,在学术研究上仍应请求如何将之具体落实的方法,否则将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

1.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通过社会学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运用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某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传统会计仅仅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盈利组织,而不是社会组织。因而所提供的信息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则不予计量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则要求企业要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来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影响企业的经营观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的经营行为正常健康化。法国政府在1977年就以正式法令规定企业必须编报“社会责任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德国,除了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以外,还要说明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程度虽然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基本上能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定性的结论多,定量的分析少,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较少。由于过于简单,导致了规范性和完整信息的可比性不强,并且因同行业企业社会责 崔汪卫,公司社会责任的反思[J],池州学院学报,2011。

任项目的比较基础不一致,使得各项指标缺乏可比性因此,应组织财政界、会计界、企业界以及环保、劳动、工会、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借鉴西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订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核算体系

2.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可以帮助公众、投资者、监管者等利益相关人了解公司情况,更好地实施决策,同时这种“信息披露”,会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和投资者、监管者了解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最终促进企业更好地担负企业社会责任。“单纯的经济数据已经无法完全建立市场对经济组织的持续而稳固的信心,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主流形式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已逐渐成为市场文明的一种要求和体现。”在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大型公司的年报平均近半页包含的是自愿披露的社会和环境信息,20世纪90年代这种信息已增至4页,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迫报告有关他们的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面向国家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息的使用对象只是国家,并未完全对外公开。2008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CSR)信息报告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方法,已经越来越被我国企业所推崇但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并不全面,披露报告质量还较低。由于企业对披露内容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因此报告内容比较散乱,定性描述过多,且存在相互抄袭、语言修饰等现象。很少有企业对与自己相关的社会责任进行全面的披露,大部分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还远不能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情况的需求另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缺乏必要的监督。今后我国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可能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社会责任管理范围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准则,用以对社会责任披露的事实、详细程度和披露方式进行规范。还应积极鼓励行业组织、消费者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3.明确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都是市场经济中非常本质的东西,在有效资源配置背后起着根本性作用。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保持公司利益与公司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是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和方向。事实上,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如深圳通过政府推出“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来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商务部也推出了若干举措,如在六类资源型产品出口配额招标时引人了企业社会责任审查程序,如果一家企业没有为职工按时足额交纳养老、失业、医 娄阳,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管理[J],青春岁月,2010。

疗和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或没有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或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则该企业就不具备投标资格。今后应当进一步通过法律和政府的引导,完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激励措施,如在对公司进行有关评价、认证及选择政府采购供应商、政府工程承包商的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把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公司内部,可以把经营者的报酬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联系起来,并作为考核其绩效的标准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应当被推广到公司从事商事违法行为的所有场合,以保护受影响的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非股东的社会利益代表也应享有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起诉权。

4、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的公司决策,这一决策符合公司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原则,符合公司的长远整体利益,因而使得企业的行为是可以预期和控制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这样具备有效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才能够形成实现社会责任分担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离不开董事等高管人员的管理,所以必须对董事等高管人员予以授权和规制,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放在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落实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上。其中,建立职工参与制度则又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工作,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然而,我国职工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远不如西方国家职工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角色活跃。因此我国仅仅制定职工参与的制度值得研究,今后可逐步考虑让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工会代表、与企业有关的社区代表以及有关政府人员等进入公司治理,原因是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董事会的地位,并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5、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一种用规则或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的、可重复使用的、有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行为规范。它是由跨国公司生产守则和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区域性组织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组成,迄今为止共有246种社会责任标准,其中将近半数是跨国公司生产守则。而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是众多社会责任标准中的一个,SA8000标准是根据瑞士通用公证行和美体国际公司的提议,由美国经济优先权认可委员会(其后更名为国际社会责任SAI)设计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认证体系。从SA8000企业责任标准产生开始,其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参与推广此项标准的组织和企业也逐渐增多从长远看,在我国推广和使用包括SA8000在内的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壁垒,扩大产品出口的根本途径,因此,组织专门机构认真研究SA8000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标准和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社会责任是衡量公司整体实力和素质的标准之一。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实现公司与社会、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云霞,吴连生,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J],企业管理研究,2005。

环境的和谐发展。200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0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471份,远远超过了2009年发布的371份。这是我国公司逐渐重视社会责任沟通,主动搭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平台的最好写照。然而,根据中国社科院举行的“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发布会”上披露的情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依然整体偏低。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仍有待提高。因此。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立法,引导更多的公司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王保树,商事法论集:第 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刘智,公司社会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2]王晓红,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现状及完善构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4]王保树,商事法论集:第 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云霞,吴连生,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J],企业管理研究,2005,(12).[6]朱慈蕴,公司的社会责任—— 游走于法律责任与道德 准则 之间[J],中外法学,2008(1).[7]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 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 出版社 , 2009:4.[8]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J],法学研 究,1998,(5).[9]王保树,商事法论集:第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7.[10]甘培忠,论我国公司法语境中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J],清华法学,2009,(6).[11] [德]罗尔夫·施托贝尔.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M].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8.[12] [德]卡尔·拉伦茨,王晓晔译.德国民法通论(上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马俊驹.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探讨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 篇2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

所谓公司的社会责任, 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谋求营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 而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其他主体利益的义务。由于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对公司绝对营利性目标的一种修正, 公司的社会责任也可以被称为公司的社会性或公司营利性性质的相对性。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特征

第一,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公司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一项具体的公司社会责任往往包括了公司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两方面的内容。例如, 环境保护是公司的一项具体的社会责任, 公司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标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是公司的法律义务;公司比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 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这又是公司的道德义务。这意味着, 公司的环境保护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统一于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之中, 共同构成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这一具体的公司社会责任形式。

第二, 公司的社会责任的主体既可能是公司本身, 也可能是公司的控制者。在通常情况下, 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是公司本身, 因为它是通过法律拟制而被赋予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依法具有对外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但在公司内部, 公司的重大事项除法律或公司章程另有规定者外, 均由股东会作出决定, 并形成公司的决议。因此, 如果公司是由大股东控制的, 那么大股东就必须对公司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社会责任负责。

第三, 公司的社会责任以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公司义务的相对方。那么究竟谁是利益相关者?这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 凡是能影响公司活动或被公司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等, 全都可纳入此范畴。第二种看法认为, 凡是与公司有直接关系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这种观点排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而通说则认为, 这些非股东利益相关者, 是指在股东以外, 受公司决策与行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的一切人。具体包括公司的雇员、客户、债权人、上游供应商、当地社区居民等。在公司社会责任倡导者看来, 因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中存在利害关系, 故公司对他们的利益负有维护和保障之责, 此种责任即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也便成为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至于公司的股东也是重要的公司利益相关者, 公司对他们负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直接责任。然而, 公司对股东所负有的利润最大化责任是公司的经济责任以及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责任, 而不是所谓的社会责任。因此股东应是公司经济责任的相对方而不是社会责任的相对方。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 预防公司滥用经济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司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得以聚集结合的最佳, 也是最大的场所, 是对全社会经济资源予以配置的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 绝非合伙、自然人独资企业所能比拟的。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 公司的经济力量只会越来越强, 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公司集中。据统计世界500强的财富就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而且, 一些跨国公司的实力, 就可以和一些小国家的实力相提并论。有些公司排挤中小竞争者, 使他们无法与大公司公平的竞争。从而使他们无立足之地, 破产、倒闭的小企业无法生存, 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较大的公司有很大的责任, 因此说公司对社会的影响会日益增大, 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就可以预防公司的经济力量, 被人为地滥用来损害社会利益。有些公司以“合法”身份大量出现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如:专以捞黑钱为目的的合办行政性公司。有些公司以筹集资金为名, 以高利润为诱饵, 利用社会公众追求低投资高收益的心理, 骗取巨额资金, 供少数人挥霍。公司的这些现象不彻底根除, 必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经济规律, 破坏经济秩序, 影响公司制度的健康发展, 阻碍经济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二) 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在市场经济中, 公司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加上市场经济下公司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利益相关者单凭自身微薄分散的力量无法与公司强大的经济实力相抗衡, 因此公司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去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而且在中国, 消费者买假货、债权人拿不回自己的债款的事情经常会见之于报端。所以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 完善公司立法, 规制公司行为便显得特别重要。

(三) 有利于公司的健康、长远的发展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会不会导致公司经营的低效益呢?这是学者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在美国, 绝大部分的学者把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特征。认为一个公司的持久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协调工作的结果, 它体现了来自不同资源提供者的贡献。因此公司治理结构还必须认同和适当保护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并且鼓励公司和利害相关者之间就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保护企业财务健全进行积极合作。当代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表明, 物质资本对公司的发展作用日益减弱, 人力资本, 尤其是掌握各种复杂的专门知识的人力资本更能决定公司的兴旺发达, 公司职员所拥有的高素质的劳动比物质资本更为稀缺。因此不应简单地把公司看成是“股东们的联合体”而应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日本学者大隅健一朗也认为, 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现实上, 股份公司都是股东利益、公司债权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各种利益的错综物。同时公司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 其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其他利益者的制约。1984年著名管理学者Freeman在他的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里, 第一次把利益相关者分析引进管理学中, 并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而且进一步指出任何一个健康的企业必然要与外部环境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 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另外, 他还认为处理好公司、股东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声望, 提高公司的调案和反应能力和增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像世界上一些发展较好的公司, 如通用公司、海尔公司, 它们就十分重视在公司与员工、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它们提供优秀的个性化服务, 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因此, 适当地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不仅不会增加公司的负担, 导致公司的低效益, 还会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强化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思考

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提到公司的社会责任或者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而只是在相关法条上有所涉及。因而,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我国关于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进程, 明确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相关规定。

(一) 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放在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落实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上, 其中, 建立职工参与制度又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工作。落实公司社会责任, 保护债权人、非控股股东、员工的利益, 在治理方式上应主要采取当事人自我实施模式。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概念, 其中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也是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保障措施。虽然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主要被视为保护公司债权人的一种法律措施, 但事实上, 其适用效果已超出对公司债权人群体的保护, 而囊括对公司有关的其他利害关系群体的保护, 例如, 一些公司在利润目标的驱使下, 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攫取高额利润, 致使当地居民遭受严重损害。如果仅根据环境法或侵权赔偿法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一般场合下即使将该肇事公司的全部财产都用于赔偿, 也难以弥补受害者的损失。而根据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就可以追究肇事公司背后的控制股东的责任, 以更好地救济受害的当事人。

(二) 建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没有一套比人类良心更强大有力的奖惩制度了, 任何实质性的经济制度都不可能很好地运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设计出强有力的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 鼓励公司自愿、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公司内部, 可以把经营者的报酬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联系起来, 并作为考核其绩效的标准之一。约束机制方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应当被推广到公司从事商事违法行为的所有场合, 以保护受影响的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而非股东的社会利益代表也应享有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起诉权。

(三) 以非强制性规范为主, 授权公司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

鉴于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现状, 以及企业改革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剥离传统上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的社会责任, 我国若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采取强制性规定, 其可行性和必要性都存在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方面, 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作用有限———通常都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 加之民商事法律的消极性, 使得它们的法律效力的发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依靠当事人的告诉行为, 其实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实际接受程度;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我们面临着竞争性市场环境缺乏, 保护投资者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社会信用机制低水平运行的现状, 而且司法系统和行政系统执行法律的公正性和效率性还亟待提高。因此, 我国的公司立法在设定公司社会责任时应仅作授权性原则规定, 其具体实现还应有赖于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的配合、保障。

尽管公司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应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而且这种理念在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规章中也有一定体现, 但公司作为营利性组织, 其基本功能只能是作为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如果法律过份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 并将此作为公司及其经营者的一般性法定义务, 很容易使公司异化为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组织, 最终不但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 公司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者的作用也将大大弱化。因此, 我国应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普遍化的主张抱持谨慎态度, 并且仍应坚持公司营利性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施天涛.公司法论[M].法律出版社, 2005.

[2]刘俊海.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A].商事法论集第2卷[C].法律出版社, 1997.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 2002.

[4]陈明添.公司的社会责任——对传统公司法基本理念的修正[J].东南学术报, 2003, (6) .

[5]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 篇3

关键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关系

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配置,有着独特的经济优势,经济实力也不断强大,公司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公司社会责任日益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而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之间客观上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公司社会责任一般理论

传统的公司理论认为追求公司利润的最大化是公司的唯一目标,公司的所有经营行为也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展开的。这种理论为公司制度的完善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它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并且引起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不断反思问题所在,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就要从制度的层面进行考虑,要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让公司承担起该有的社会责任。一些学者认为,虽然利润最大化始终是公司追求的目标,但追求利润应该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越其相关规定,更不能肆意践踏。公司在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对社会大众负责。

二、公司治理结构一般理论

公司治理结构的出现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公司治理结构出现后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从国内一些知名学者的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分析。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相互约束的制度,通过这种机制来分配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广义的公司治理不仅仅包括股东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关系,还包括一系列与公司有着利害关系的链条。

三、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

1.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积极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重视公司社会责任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近年来,随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出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又有了新的前进方向。事实上,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确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其理论要求公司在进行决策时不仅仅考虑公司自身的利益,还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考虑各种利益群体。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公司利益和社会相关群体利益之间进行制约和平衡,进而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重视公司社会责任还有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公司经营理念告诉我们:公司的经营决策不仅仅关乎到公司的股东,还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因此,在做出决策时,不能只让少数董事或股东做出決定,还要让职工、投资者和消费者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因为毕竟少数人的决定有时可能不够全面科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实现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从一些利益相关者理论中我们不难得知:公司是一些利益相关者为了各自的利益组织起来有效运行的组织。因此它并不单单只是属于股东的,它还属于这些利益相关者,这些人涉及的范围广泛、影响很大,一旦处理不好利益分配问题,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公司投入了这样或那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还要承担起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来说,公司的管理者控制着公司的社会责任最后如何履行。因此,要想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就要有一个合理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进行制约。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管理层的行为受到约束,才可以让公司真正承担起该有的社会责任。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高效运行、长久存在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只有有着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避免公司在追求最大利润时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才能更好地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调整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让职工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形成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的良好结构,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同时,重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正确的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有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凤君,刘伟.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治理结构:影响—问题—变革[J].中国商法年刊,2009.

[2]韩艳英,张胜魁.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河北法学,2005(12).

[3]赵忠龙.论公司治理的概念与实现[J].法学家,2013(03).

作者简介: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公司进行慈善活动是很常见的。按照卡罗尔的“公司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公司的慈善责任是最高层次的公司社会责任,[1]但此时将导致公司社会责任和股东权利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一方面公司在履行的社会责任过程有可能出现实现自身利益的情形,甚至不排除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而另一方面,股东也可能以信义义务的违反而干预或阻止管理层履行正当的社会责任。司法作为最后的一道争议解决机制,如果没有一种明确的理论作为裁判依据,法官很容易陷入裁判困境,正如学者所言,“失去了可裁判性, 法律 规则与一部随时可以翻看和抛弃的文学作品并无二致。”[2]而英美法在长期的 历史 发展 中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也许可以为我国原本贫乏的公司社会责任审判提供某些借鉴的资料。

二、英美法上公司慈善行为的裁判路径

历史上,英国的案例法表明,法官在长时间内对于公司的慈善行为表示的并不怎么热衷,有时甚至还带有明显的敌意,因为慈善行为的利他性似乎很难与资本主义精神协调起来。“多数人也认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股东牟取最大收益。尽管这一观点已经走进到历史的终点,但是多数人还是认为它仍然是公司主要的目的,而公司捐赠则减小了这种收益,除非它能够为股东带来长远利益,否则它就违反了这种 哲学 思想。WwW.11665.coM” [3]

(一)  商业判断理论

英国法院最早用于解决公司捐赠问题的理论是商业判断理论,尽管该理论在当时还并不为英国法学界所熟知。[4]

英国法院最早适用商业判断原则解决公司捐赠问题的案例是taunton诉royal insurance co。[5]本案中,保险公司的小股东试图去阻止公司向80多个利物浦的房东支付补偿费用,原因是这些房东向保险公司投保,而他们的房子在火药爆炸中受损。此外,原告还要求法院宣布董事在向因爆炸受损的被保险人支付补偿费过程中负有个人责任。经查证,该保险公司的章程已经授权董事去解决投保人对公司索赔请求,同时也授权董事按照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原则处理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赔付的公司事务。原告的律师认为,首先,保险公司对房屋所有人的赔付逾越了保险公司的正常赔付范围。然而,被告的律师依据foss 诉harbottle所确立的原则提出,保险公司对于爆炸受害人的赔付行为属于公司内部事务,法院对此无权干涉。其次,这种赔付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也是属于“顾客友好型”,尽管这些赔付本身并不符合保险公司赔付政策,但保险公司可以从这些“友好对待客户行为”中受益。负责审理此案的沃德法官认为原告提起的诉讼并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因为它不必要的阻碍了公司正常的商业运营。董事按照有利于公司的利益进行商业活动不应该受到束缚,公司资产的耗费本身也是符合追寻最大利益原则。由此,沃德大法官认为,董事做出这样的补偿决定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他们必须谨慎行为。最终,本案以原告败诉而告终。

本案还派生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对投保人作自愿性补偿,那么公司的利益和公司在社区中的声誉又将出现什么问题。公司可能试图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补偿来避免诸如顾客按照严格责任原理对公司提起诉讼,以及顾客对其吝啬的指责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没有对其顾客进行这样的补偿,公司的“形象”将受损,同时顾客也会对其表达强烈的不满情绪。

(二)  慷慨原则

在特定的情况下,英国法院也适用过慷慨原则处理过公司的捐赠案件。在公司的章程没有明确授权公司进行捐赠时,一些法院在某些案件中推定公司的这些捐赠有利于公司的商业利益,继而得出公司有进行这种行为的资格。1962年,jenkins委员在公司法修改过程中曾经重申了这种“慷慨原则”,并且走得很远:“公司对与其商业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所做的捐赠已经发展为一种传统,英国法院过去从没有对此行为进行挑战,并且我们斗胆认为这种有利于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也终将被现今的法院所接受。”[6]

在evans诉brunner mond一案中,“慷慨原则”被第一次适用。公司章程内部细则第三章明确记载着“公司可以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以及有益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活动。”公司的股东通过了一项决议,授权公司的董事为了支持 教育 和 科学 研究对不同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捐献10万英镑。一个持异议的股东为此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公司的捐赠行为发出禁令,其理由是这种行为属于越围行为。[7]原告的律师认为,捐赠超越了公司的权利能力范围,而且对公司没有直接的利益。然而,公司的律师则认为捐赠对公司主业有合理的促进作用,因为公司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从事科学研究,而向大学捐助则有利于公司这一方面的业务开展。通过董事宣誓方式提供的证据证明,公司进行这样的捐助确实是希望鼓励一批研究人员能够进行持续性的科学研究。那么,这恰恰符合原告律师所述的“捐助有利于公司”,由此这是合法的。eve法官认为,公司在为了推进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思想下,公司的营业范围应该被解释可以进行捐赠。他对过去法院区分公司的权利能力(power)与营业范围(object)的做法表示充分的认可,但是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对二者进行区分,现在仅仅对公司经营的范围进行解释就足够了。

“慷慨原则”也曾被美国法院用于解决公司的捐赠案件。在ap smith mfg诉barlow一案中,公司的董事试图向普林斯顿大学捐赠1500美元以及其后续研究做进一步捐赠。[8]公司中的中小股东提起诉讼要求制止公司的这种行为,认为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涵盖捐助行为,此外,公司业确实没有隐含的权力去这么做。但是公司的总裁认为这种捐赠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并且社会公众也会期望公司去资助慈善团体和机构。他还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当公司在资助自由 艺术 团体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确保训练有素的行政性和商业性人才的自由流动而有利于公司的自身利益。负责审理本案的jacobs法官回顾了公司治理方面的历史 文献 ,发现早期的公司章程中都强调了其对公众的服务。他认为公司的捐赠行为是有效的,因为这有利于公司的目标,并且通过与当地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提高公司的声誉也是收益菲浅。同时,法院也认为公司的捐献行为是公司对当地社区的广义的义务。jacobs法官陈述道:“新的形势要求公司学会感恩,要求它们作为它们所运行的社区的一个成员去履行私人和社会责任。”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会发现“慷慨原则”其实质就是运用公司对社区的社会 经济 发展方面的贡献来解释公司进行捐赠的合理性。

(三)  限制性原则

当公司处于破产或濒临破产而处于“歇业”状态时,公司也就不能进行捐赠或无法履行社会性义务时,法院就会适用“限制性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耗费其财产就属于“越围行为”。这种原则的宗旨是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和对公司投资的股东的利益,使他们免受公司的董事肆意耗费公司财产的行为的侵害。对限制原则的进一步解释就是,处于解散过程中的公司其存在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股东的最大利益而服务了。这一原则反映了传统的经济视角,即公司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为了其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服务。根据sealy的理解,“股东的钱原则建立在这样一种预设之上,即创立公司的首要目的就是盈利,而投资者也是基于这种理解贡献出他们的钱。”[9]

在英国法院中,hutton 诉westcork铁路公司一案中就适用了“限制性原则”。[10]该案中,铁路公司的债券持有人在对公司高管补偿决议中投了反对票,后为此提起诉讼。法院需要裁决公司给予其董事和高管1050英镑以对其失业的补偿是否合法。铁路公司试图将其资产出让给其他公司,但是对其董事进行补偿在其章程中缺乏明确的依据,并且以前公司也没有进行过这种行为。根据当时关于公司营业转让时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的.营业转让完毕时,公司就必须解散,除非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相关事务而继续存在。上诉法院认为,在公司停止营业后无法推断出公司还具有这样的权利能力。公司的权利能力仅仅在其行为有利于公司自身利益时才能被推定,但决不是在公司即将倒闭之时。

cotton男爵法官将本案与traunton和hampson案进行了对比,认为后者涉及到正常运营过程中的公司所作的捐赠问题,而本案公司已经停止了运营,提议支付给董事1050英镑是一种无偿行为,但法官却无法合理得出这种行为将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利益的期望。公司的这种行为被认定为是越围行为。

bowen法官对本案中的董事的处境表示同情,但同时认为董事的利益和持异议股东利益之间应该一个平衡。“董事可以去花公司的钱,但这是建立在这种花费有利于公司商业运营的前提条件下。”[11]bowen法官同时强调,善意原则并不是唯一的准则,“否则你可以胡乱地处理公司的事务,同时在善意的幌子下但却是相当非理性地花光公司所有的钱。”这种原则就是,一个支付是否合理地有利于,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公司的事务。在公司章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公司董事的任何支付事实上就等于是捐献。bowen法官认为公司拥有排他性的决定什么将是有利于公司利益的行为,然而,当公司停止运营时它就不会从其无偿行为中获得任何利益。此时,公司仅仅能够从事特殊和有限的事务,即“主持其葬礼,进行资产清理和处理内部事务。”

(四)  三个相关问题理论

三个相关问题理论来自于lee behrens有限公司一案,该案中公司的董事试图给予已去世的前任执行董事的遗孀支付五年的生活费,而公司的章程也明确规定了公司享有这项权力。此后不久,公司通过了解散的决议。该遗孀在解散过程中提出诉讼,要求公司履行剩余生活费的给付义务。原告的律师认为,这种生活费的给付不属于越围行为,因为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公司对于其雇员以及雇员的子女和配偶的生活补偿的责任。[12]但是,公司的清算人认为对该遗孀的生活费给付是一种无偿行为。eve法官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有利于公司或者对公司的业务有合理的推动作用,公司的章程中并不涵盖这种给付行为的权利能力,公司也没有通过股东大会决议方式对此事进行表决,因此是越围行为。在eve法官看来,这种支付行为是否属于公司章程明示或默式的授权,主要取决于三个相关问题,即该行为是否合理地有助于公司业务;是否是一个按照诚信决定的行为;该行为结果是否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或者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在本案中,eve法官认为董事仅仅考虑了救济该寡妇,根本没有考虑到这是否有利于公司。此外,法院驳回该诉讼请求的原因在于,这种支付完全是董事会对寡妇所作的馈赠,而在公司章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董事绝对是不能进行这种行为的。但是在本案中,确实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eve法官按照公司权利能力来作判断的话,那么他可能就是错的,因为本案中公司章程确实明确规定了董事会有此权力。所以,该案可能错误适用了越围原理。相反,本案的诉讼请求只能根据董事义务违反的原则为依据被驳回。三、未来我国法院裁决公司慈善案件的原则和路径

(一)   对董事职责的框定是裁判公司慈善问题的核心所在

目前,在公司社会责任裁判过程中,除了法官审判素养的缺乏以外,公司法中的“社会责任”条款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是制约司法审判的重要因素。因为董事会与管理层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13]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职责的框定成为处理公司慈善行为的关键所在,也是搭建“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框架”的关键所在。[14]在上述英国法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法官都是紧紧围绕董事职责来裁决公司慈善案件的。美国在实践公司社会责任方面也是通过重新界定公司目的,改革董事的义务责任体系来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15]

(二)   对越权理论和越围行为的重新解释是裁决公司慈善问题的具体路径

在上述英美法的案例中,虽然出现过不同的裁判理论,但就其实质都是围绕“越权原则”和“越围原则”而展开的。“越权原则”是指公司的董事超越了公司对其授权,而“越围原则”是指公司超越了其经营范围。正如我们在上文所见,即使是在英美法内部也曾经出现了混淆二者之间的区别。如果属于“越围行为”,该行为是当然无效的;“越权行为”是效力待定的,在股东大会批准或追认时,可以是有效的。

1.  对“越围行为”的重新解释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文 篇5

各上市公司:

为倡导各上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发展观,促进公司在关注自身及全体股东经济利益的同时,充分关注包括公司员工、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本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做出如下要求。

一、各上市公司应增强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重视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非商业贡献。公司应自觉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相结合,努力超越自我商业目标。

二、公司应根据所处行业及自身经营特点,形成符合本公司实际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及工作机制。公司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至少应当包括公司的商业伦理准则、员工保障计划及职业发展支持计划、合理利用资源及有效保护环境的技术投入及研发计划、社会发展资助计划以及对社会责任规划进行落实管理及监督的机制安排等内容。

三、本所鼓励公司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报告的同时在本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

四、公司可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即在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向银行等债权人给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对外捐赠额等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从而帮助社会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公司为其股东、员工、客户、债权人、社区以及整个社会所创造的真正价值。

五、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拟定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内容,但报告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一)公司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例如对员工健康及安全的保护、对所在社区的保护及支持、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等;

(二)公司在促进环境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例如如何防止并减少污染环境、如何保护水资源及能源、如何保证所在区域的适合居住性、以及如何保护并提高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等;

(三)公司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例如如何通过其产品及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及未来发展、如何为其股东带来给高的经济回报等。

六、公司申请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应向本所提交以下文件:

(一)公告文稿;

(二)公司董事会关于审议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决议;

(三)公司监事会关于审核同意社会责任报告的决议;

(四)本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七、对重视社会责任承担工作,并能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本所将优先考虑其入选上证公司治理板块,并相应简化对其临时公告的审核工作。

八、本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适时制定公司社会责任承担的具体信息披露指引。

九、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于2008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现制定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见附件,请遵照执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OO八年五月十四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企业应当公开环境信息的要求,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上市公司重视并改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监督,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5号)以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现就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明确如下。

二、上市公司发生以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事件,且可能对其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应当自该事件发生之日起两日内及时披露事件情况及对公司经营以及利益相关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公司有新、改、扩建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等重大投资行为的;

(二)公司因为环境违法违规被环保部门调查,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或被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决定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搬迁、关闭的;

(三)公司由于环境问题涉及重大诉讼或者其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的;

(四)公司被国家环保部门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

(五)新公布的环境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

(六)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

三、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或单独披露如下环境信息:

(一)公司环境保护方针、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

(二)公司资源消耗总量;

(三)公司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

(四)公司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

(五)公司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六)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

(七)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

(八)公司受到环保部门奖励的情况;

(九)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对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矿产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行业的公司,应当披露前款第(一)至

(七)项所列的环境信息,并应重点说明公司在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情况。

四、被列入环保部门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上市公司,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名单后两日内披露下列信息:

(一)公司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

(二)公司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三)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四)公司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今后的工作安排。

上市公司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前款所列的环境信息。

五、上市公司申请披露前述环境信息时,应当向本所提交以下备查文件:

(一)公告文稿;

(二)关于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等重大投资行为的董事会决议(如涉及);

(三)环保部门出具的处罚决定书或相关文件(如涉及);

(四)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的证明文件(如涉及);

(五)其他可能涉及的证明文件。

六、根据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公司必须履行的责任及承担的义务,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公司应当披露已经在财务报告中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的金额。

七、依据本指引第三条自愿披露的信息,公司可以仅在本所网站上披露。依据本指引其他规定应当披露的信息,公司必须在证监会指定报刊及网站上同时披露。

八、对不能按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环境信息的,本所将视其情节轻重,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

九、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司社会责任案例 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民主意识的提高, 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口碑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首份《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指南》,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就是由蒙牛牵头起草的,并联合了国内十余家乳品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历时三年半完成。

在指南中我们看到,乳制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业特性要求覆盖从原料、生产到储运、销售四大环节等14个具体环节,涉及牧场管理、动物福利、农牧户扶持、质量管控、运输安全、售后服务等。企业在每一个环节社会责任的践行,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也有利于恢复并提升消费者对中国乳品的信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蒙牛;企业责任;

责任行动:

一、带农增收

蒙牛致力于带动和帮助供应商发展,建立责任供应链;以不只做产业链的价值分割线,更做生态圈价值的放大器为理念,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共赢生态圈。

针对奶农,蒙牛依据战略规划每年投入巨资用于扶持合作牧场优化牛群结构、推进粮改饲落地、转型扩建、良种繁育、购买设备、解决流动资金困难等。提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奶业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给。截止底,帮扶资金投入累计达100亿元以上。以蒙牛牧场主大学为代表的社会责任项目,建立起可持续的奶业生态圈,在聚焦科学饲养,提高牛奶产量与品质的同时,精准帮扶牧场主技术领先、牧场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

针对供应商,蒙牛采用一对一项目负责的方式,加强对包材供应商的战略培养。同时,在工厂周围就近吸引投资,建设配套卫星工厂20余家,分布在全国10余个省市,在改善蒙牛供应链运转效率及成本的同时,解决当地就业1余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全链条质量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蒙牛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更营养健康、更高品质乳品的初心,全面聚焦营养健康,打造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首创牧场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引进牧场国际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工厂成熟度审核,持续提升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产品可追溯+,让消费更透明。

引入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理念与模式,建立端到端系统化、接轨国际的、以食品安全为保障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实现ISO9001证书覆盖总部及分公司,HACCP证书覆盖所有分公司。

从源头把关奶源质量,严格进行供奶方的准入、分级和日常管理,由监督型奶源管理向技术服务型奶源管理转型;引入国际牧场最严格食品安全标准,从优种良育、动物健康、科学饲养等方面,100%聚焦牧场“食品安全”;开展奶牛SPA项目,优化提升挤奶系统,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升原奶质量;采用MES(蒙牛卓越供方服务管理体系)和牧场服务工具箱对牧场进行服务管理,提升牧场管理水平,强化源头科学化管理与品质保障。

在生产管控上,引入国际通用的FSSC22000体系标准,优化蒙牛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并就体系实施情况对工厂成熟度进行审核;以4Q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支持为核心,严把产品开发、原辅料采购、生产和出库的质量关;同时严格进行产品质检,对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持续进行技术改进和QC改善活动,运用数字化LIMS系统和SAP系统,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质量准确度和稳定性。

持续推动产品可追溯体系升级,蒙牛目前正在布局的二维码一包一码追溯体系,都是从质量管理上不惜投入,践行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体现。

三、保障员工健康与福利的责任

蒙牛注重员工幸福感的提升,致力于将企业员工式的关爱转化为家庭式的关爱,让员工获得更多体验。同时构建完善的雇佣体系并为员工提供畅通的职业晋升通道,将员工的成长视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打造员工个人成长与发展平台。

坚持平等规范雇佣和多元化雇佣,保证劳动合同签订率100%;社会保险100%覆盖;员工诉求100%回应。健全的薪资增长制度和五重激励体系,员工可通过阳光沟通平台进行满意度评价。

为了培养不同的人才梯队,增强骨干力量,系统开展蒙牛100 系列人才培训。围绕管理人员推出管理100培训;围绕专职岗位推出质量100、技术100、奶源100、销售100 等培训项目;开发针对女员工发展而推出木兰100培训项目,不断激发员工创新能量和活力。

对员工家人般的关怀也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的精心安排,更体现在对员工日常生活中的关怀与帮助。三八节开展女工免费体检、中秋节发放月饼糖果、总裁亲自为春节优秀值班员发放红包;为罹患重特大灾病的员工给予救助金;夏季为员工发放冰淇淋等解暑物品,冬季为员工发放保温饭盒、保暖物等用品。小到健步行走,大到集体婚礼,我们认真安排每一个与员工相关的活动,不间断的向员工传递快乐。

四、保护环境的责任

蒙牛全力贯彻从源头到消费末端的绿色战略,率先打造奶源、产品、包装、物流、回收等全流程的绿色产业模式。引进国际先进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每年使用30亿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环保包材,积极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倡导物流资源社会化跨界整合。

从包装细节入手,将包装箱塑料提手更换为新型无纺布环保材质,实施“以纸代塑”;与保龄宝、金丹和格拉特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奶桶包装技术创新,研究并使用折叠循环吨箱替代原有的塑料桶。每年使用30亿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或SFI森林体系认证的环保包材,相当于种树100万棵。

重视能源高效利用工作,将节能理念融入工厂生产的各环节,定期升级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使用新型清洁能源,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水资源管理,并制定了节约使用、循环使用、共同使用的3U节水策略。 “十二五”期间,单吨能耗下降16%,单吨水耗下降13.7%。

五、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自成立以来,蒙牛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以一点一滴的感动,汇聚成幸福源泉,为世界注入更多美好。累计公益投入资金4亿元,公益足迹覆盖全国22个省市,联合数百家公益合作伙伴,推进“可持续生态圈”的社会责任战略,关注乡村教育、环境保护、青少年营养健康、社区发展、灾害援助等多个社会热点议题。从“我回老家上堂课”、“爱心井”、“大学生营养梦想”生态圈公益,蒙牛的企业社会责任之路,愈行愈宽。

“我回老家上堂课”是蒙牛百家生态圈伙伴针对乡村教育的一个可持续公益项目,奥运冠军赵蕊蕊、杨威,芭蕾皇后侯宏澜、航天员大队长申行运等都是“我回老家上堂课”名单里的教师。五年来,92位名人回家上课,蒙牛联合生态圈合作伙伴、支教大学生和来自社会的爱心人士走过22个省市,600余所学校,为超过10万名师生提供梦想的援助和爱心的陪伴。

“蒙牛爱心井”大型民生工程,开凿61眼爱心井,惠及20万内蒙古老乡和50多万头牲畜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以及1000多亩旱地灌溉问题,为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积极支持“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带动员工、伙伴等更多生态圈力量,深入参与到防艾行动中来,走访13个省区,对全国1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防艾教育。

发挥生态圈资源,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大学生营养创新公益项目,利乐、纷美、芬美意、人人乐等合作伙伴鼎力支持,为大学生搭建实现营养梦想的舞台。

履责成效:

1、蒙牛“乳品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奶源管理”和“乳品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牧场服务管理”,分别在20和20获得国家级现代化成果管理创新奖。

2、年6月,蒙牛牧场主大学获得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责任采购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企业公益蓝皮书(2015) 》,“蒙牛牧场主大学”获得中国50佳公益项目荣誉。

3、三年来,蒙牛牧场主大学项目获得281家合作伙伴参与支持,培训牧场主超1800人,2500次技术帮扶。帮助200家试点牧场提升牛奶产量、提高牛奶质量,在饲喂管理等24个维度平均提升20%。

展望:

蒙牛将产业链管理前伸到“前端”的牧场环节,借助丹麦Arla百年的牧场管理经验,建立了自己的MNGarrden牧场管理体系,从牧场原料、动物健康、饲养管理,原奶采集、挤奶设备清洗、运输管理,及牧场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步步精耕细作。通过蒙牛“牧场主大学”的系统培训,牧场管理者践行从“喂”到“养”的国际养牛理念。

奶源是乳企的命脉,蒙牛秉持为消费者提供更营养健康、更高品质乳品的初心,以助推“奶牛SPA”、“推动”粮改饲“工程”、“实施”智慧奶源“、”牧场主大学“等为代表的蒙牛奶源生态圈行动,致力于为中国乳业带来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思维,助力牧场运营水平的提升,奶源品质提升,打造高品质奶源生态圈。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篇7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概述

( 一)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时, 公司为全球81% 的人口解决工作机会, 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 , 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 , 全球100大经济体中, 51个是公司, 49个是国家; 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 公司是创造财富最为重要的经济实体。自公司诞生以来, 公司营利性的本质特征从未发生改变, 公司营利的直接目的在于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难免忽视甚至损害公司劳动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乃至社会公众利益。因此, 为了调和公司股东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1924年, 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公司了的社会责任理论, 旨在调和公司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

( 二) 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大约有两百余种,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美国, 从其产生便跨度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管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在我国法学界, 不同学者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不一。刘俊海教授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仅将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盈利或赚钱作为其唯一目的, 而且还应当包括最大限度的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竞争者利益, 当地社会利益、社会弱势者利益和整个社会公众利益。

( 三) 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

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 公司的社会责任从性质上来说属于法律责任, 也有学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应当属于道德层面的责任。我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了立法上的依据。不可否认的是,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规则主要属于倡导性的规范, 具有道德义务的性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理论界普遍承认公司的社会责任兼具法定性与道德性双重性质。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

当今世界, 各国通行的做法是既尊重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又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化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前文已经述及, 20世纪30年代,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美国产生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并得到蓬勃发展。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助推公司社会责任在立法上的固化, 诸如1983年宾夕法尼亚州在立法上授权公司的董事在考虑公司的最佳利益时, 顾及股东之外的其他人的利益。除此之外, 日本、英国等国家或地区关于公司的社会责任, 除了理论上的研究, 相继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

我国学者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经历了从起步阶段的理论化, 到现阶段务实化的转变过程。我国《公司法》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但是仅有一个条文。虽然分论部分零散的规定了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等职工保护制度, 但是公司对消费者, 公司对社会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提及。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实际情况下, 更应细化、鼓励公司自愿承担社会责任。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践行

公司社会责任在内容上体现了多维性, 即公司应当对其劳动者承担责任, 对消费者承担产品安全的责任, 对公众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等等。在实践中, 公司没有履行社会责任损害到消费者、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最为普遍。

( 一) 公司应当践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著名公司法学者刘俊海教授强调, 强化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落实公司社会性的重要内容。公司是否善待消费者是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尊重消费者价值的试金石, 是否具有诚信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三鹿奶粉事件。除了三鹿奶粉事件之外, 镉大米事件也让消费者惶恐不安, 地沟油事件更是成了消费者的餐桌危机。除了食品领域, 公司对消费者不诚信的行为还遍及服装、化妆品、药品等行业。

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 公司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来换取企业的利益和经济发展, 公司应当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公司践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实际上能产生双赢的效果, 当公司不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 提供或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损时, 消费者一方面不会再选择失信公司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 另一方面, 通过媒体曝光以后, 轻则影响公司的效益, 重则直至摧毁公司, 三鹿集团的消亡就是最深刻的教训。相反, 如果一个公司将消费者真正视为上帝, 以质量求生存, 真正践行着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消费者最终也会投桃报李, 公司也能长久存续下去。在西方国家, 公司经营良好, 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取信于消费者的公司不在少数, 这样的公司往往存续百年并得以辉煌发展。因此, 公司践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公司能够持久发展的动力。

( 二) 公司应当践行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

公司利益是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等的集合体, 劳动者在公司利益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践行对劳动者的责任主要表现在提供就业机会给劳动者, 按时按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实践中, 公司侵害劳动者的权益时有发生, 虽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制度, 但是劳动者在维权时困难重重。笔者在兼职从事律师实务的过程中, 曾办理过很多起劳动争议案件, 有企业拖欠工资的纠纷, 有企业不签劳动合同的纠纷, 还有企业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纠纷等等。劳动者在维权的过程中, 相对于公司来说, 处于弱势的地位。公司有专门的法务工作人员或者聘有法律顾问, 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劳动者拖延。由于劳动纠纷设有仲裁前置程序, 因此劳动纠纷的处理周期短则几个月, 长则几年不等, 劳动者在这冗长的程序里耗费了巨大的时间成本, 加之有的劳动者聘请了律师还得支付律师服务费, 因此劳动者最后能获得的利益少之又少。

公司践行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 要求公司模范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 尊重劳动者,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 一个对职工利益重视的公司, 必将获得职工的爱戴, 职工也将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四、结语

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虽然是公司法领域古老的课题, 但是却经久不衰,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实属必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落实到公司这一重要的经济实体层面, 要求公司应当为实现社会利益、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而努力。

摘要:公司的本质属性是营利, 即公司应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公司追求营利的目的在于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除了追求营利之外, 还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我国《公司法》不仅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公司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而且在《公司法》的分则中, 也设计了诸如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等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制度。本文将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 总结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实践以及国内实践, 探讨公司对消费者、劳动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营利性,公司道德义务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亟需强化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

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于美国,强调企业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所在社区以及所在地政府等)的责任。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提起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是指上市公司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第5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即公司理应对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公司所在地的居民、自然环境和资源、国家安全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承担一定责任。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纪守法,遵守商业道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并积极承担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责任。参与社会捐献、赞助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在股东权益保护方面,上市公司应当制定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和办法。制定切实合理的分红方案,积极回报股东。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制定整体环境保护政策,指派具体人员负责公司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并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和财力支持。

二、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清。在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尚处于引入、探索阶段,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涵盖范围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公司的第一要务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创造出经济效益,至于公司的其他社会责任,有能力就做,没能力就算。我国好些上市公司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还没有把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专门工作来对待,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2、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较淡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办社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受损。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例如,通过关联交易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或者进行选择性披露和不公平披露。造成中小投资者与大股东之间、公司与社会公众投资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二是员工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较少考虑员工的切身权益。员工在企业发展和运作中的参与、监督和分享未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债权人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破产申请需经主管当局审批,债权人往往成为破产程序中事实上的局外人。四是环境治理的支出水平比较低。涉及上市公司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五是上市公司的公益责任尚不强。

3、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不完整、不真实。截至2007年4月30日,深交所共20家公司披露2006年社会责任报告,仅占深圳主板上市公司的0.41%。从这20家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看还存在不足,一是披露不完整。由于公司受利润最大化目标驱使,在信息披露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经营者往往通过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责任来忽视或损害消费者利益;有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范围较为狭窄,如仅包括环保和捐赠,没有对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群体的社会责任表现。二是个别报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披露公司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定量描述。内容空洞。

4、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督导不力。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在于调节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结构的角色,因此。政府应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使之履行社会责任。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强制性责任的法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但实际上,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资金挪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养老保险、超时劳动等有损劳工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已成为我国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1、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导致公司社会责任缺失。在股东主权治理理念下,高层经理人员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为目标,而最大化股东利益与最大化公司利益相一致。股票价格涨落是衡量公司业绩和高层经理人员努力程度的标准。在这一价值标准下,公司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利益,并导致社会责任缺失。最大化股东价值是导致公司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公司财富创造的重要原因。

2、高管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公司社会责任缺失。高层经理人员往往过分强调自身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而侵犯股东利益和忽视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司高层经理人员损害中小股东、债权人和职工权益。自己确定过高的薪酬和在公司财富分配方面忽视社会责任。

3、公司文化契约的缺失导致高管社会责任缺失。公司文化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体现了公司共同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勤恳、敬业、忠诚、奉献和共生等,这种文化契约能够把公司员工凝聚成一个具有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团队。公司文化契约的缺失往往导致高层经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忽视团队成员利益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等损害公司利益。

4、外部环境不完善导致公司社会责任缺失。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还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公民和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参与环境决策和监督还不够。消费者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去抵制严重违背社会责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购买严格遵守社会和环境标准的产品。资本市场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并没有将企业的社会、环境和伦理表现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四、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1、上市公司要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上市公司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还应该考虑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公众信赖,不断做大做强。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借鉴西方大集团、大公司的经验,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制度规范来强化,要求公司制度和规章的建立要体现公司的责任理念,任何事情权责利划分明确;对负责和逃避责任的行为要赏罚分明。当前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对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时间范围等展开研究,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

2、上市公司要把承担社会责任当作经营的原则性目标。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应是社会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股东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方式给经营者承担社会责任以充分的激励。一是实行按劳取酬,在保证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格不会过于偏离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上,适当地以工资、福利等其他方式给予额外补偿。二是授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保证经营者有能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鉴于上市公司行为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会对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如果上市公司只顾自身发展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则不仅会严重破坏其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而且社会也会重新考虑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从社会高度看,承担社会责任应成为上市公司经营的原则性目标。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应是从属于原则性目标的具体经营目标。

3、提高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要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机制,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一要改进责任披露的内容。目前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广泛涵盖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安排及具体指标等。力求实现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严格性、时效性和可核实性(GRI,2002),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和指导。深交所也鼓励公司按照GIRl的指南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二要提高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定性信息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述的清晰、详尽。而定量数据最好注明来源或加以佐证。鉴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需要通过交易所审核,因此建议其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关键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要求企业提供数据来源或第三方证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引入社会责任审计。三要为社会责任报告提供技术规范和支持。如研究报告的格式标准、报告的质量特征及具体内容、社会责任信息的第三方认可等。

上一篇:植物睡眠运动阅读答案下一篇:石材地面施工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