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春》教案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踏雪寻春》教案

《踏雪寻春》教案 篇1

1、找出并能体会文中体现早春特点的用词,能够概括出早春的特点。

2、赏析文中几处雪景并能把握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早春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中几处雪景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感受早春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春天的样子)

预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芳草如茵、桃红柳绿……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春天、春景有关的散文《踏雪寻春》看看这篇文章所描绘的春天跟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春景是否相同。

2、预习检测

给加点字注音

唬弄()挟着()两颊()发醅()胡诌()杳无人迹()瞅()捱()跌足叫悔()一跛一滑()剥去苇衣()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我和妹妹一起去踏雪寻春/我和妹妹去寻找春天

为什么要去踏雪寻春呢?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

有一个动词写出了迎春花开得状态,哪个字?(闹)大家想想开得正闹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文出现过闹字?(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诗文来印证)《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写出蜜蜂喧闹的场景,表现了春的生机。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通过文章的第一节,我们了解了谁去踏雪寻春及为什么要去踏雪寻春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齐读②至⑥节,看看他们都到哪里去寻春了,又寻到了怎样的春景?

用“他们在----------寻到了-----------的春景”的句式回答。

江滩 野鸭戏水

生读描写兄妹二人看见这一景色后反映的句子。

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写兄妹的反映这里连续用了4个极具表现力的动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惊呼、遥指、擦净、极目)

惊呼:看到野鸭戏水而惊奇的呼叫,可见妹妹的欣喜之情。

遥指、擦净:写出了野鸭所在之处距离我们十分远,不仔细观察很难寻到这一美景。

极目:穷尽目之力量,写出我们用心寻找春天的情景。

芦苇丛 苇心泛绿

生齐读第五节,感受这一美景。

文中有一个字写出了他们见到苇心泛绿这一景色时的意外,哪个字?(竟)写出了他们怎样的心情。(惊喜之情)我们试着来把这种惊喜之情读出来。(找学生读、齐读)为什么会惊喜?

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摄人心魄。

见到遭遇火焚,且残干枯叶的芦苇是很难会想到苇心泛绿。“泛出”,是透出的意思,这个绿是浅浅的,淡淡的,是微弱的,但是顽强的。如果让你用一句我们之前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残干枯叶的芦苇,苇心泛出新绿,你想到了哪句诗?(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芦苇如同小草一样,纵使遭遇火焚,春天到来,依旧顽强的生长起来。

柳林 柳条拱芽

生读兄妹见到柳条拱芽时的反映。

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

“拱芽”、“发芽”之比较:拱,向上向前推,顶动的意思,拱芽写出了柳条努力发芽的状态。而发芽则比较平淡无奇。为何不用拉或者扯?牵,有扯、有拉的意思,此外,还多了层小心翼翼的意思,体现妹妹对柳条的呵护。

见过了野鸭戏水、苇心泛绿,此时,当妹妹再见到柳条发芽时她的心情是欢呼,而不是惊呼,大家能理解吧。

经过刚才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找到了野鸭戏水、苇心泛绿、柳条拱芽的春景,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都带有早春的特点)在这节课开始我们也概括了春天是生机勃勃、生意盎然的,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本文中的春景又具有怎样的特点?(预设:不畏严寒、看似弱小实则顽强,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应表扬)

与风雪严寒抗争。

虽然柔弱却十分顽强,不可战胜。

在苦难中显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唤起人们的希望,鼓舞人们的信心。

说得真好,踏雪寻春,不仅寻到了美丽的春景,而且展示给我们一种早春的顽强与希望。

看到如此美景,因此妹妹最后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这与文章开头妹妹不愿的态度截然相反,是什么导致了她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妹妹情感的变化,思考:是什么让使得她发生变化?

明确: 不愿—来了精神—跌足叫悔—满脸无奈—满腹怨气—惊呼—笑答

通过刚才对几处春景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妹妹惊呼、最后笑答,那为什么她不愿、跌足叫悔、满脸无奈、满腹怨气呢?

明确:顶风冒雪、环境恶劣

4、再读课文,欣赏雪景

由文章的题目,我们也知道了出行的坏境—有飞雪相伴的。对于雪,作者可以说是花了大量的笔墨,作者都描写了哪些雪景呢?又有什么样的作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篇文章。

① 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飞舞一词不仅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状态,也表现了雪下得大。)

②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学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挟着雪团儿,雪团儿而不是雪花儿,不仅写出雪下之大,“挟着”二字也突出了风大,可见天气非常寒冷,出行不易。“钻”字也写出了雪的来势凶猛,雪之大。)

③ 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雪之厚)

④ 雪落碧波。(给人以动态感)

⑤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再次映衬雪滩茫茫)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雪的大、雪的厚以及“我们”顶风冒雪出行的场面。那么作者花大量笔墨写雪有什么作用呢?

一方面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更突显出春的顽强与不可遏制。起到了扣题与突出主旨的作用。

5、合作探究

①题目中的“寻春”改为“游春”好不好?

a 时间不同:游春一般在仲春之后,寻春往往在初春、早春。

b所见不同:游春所见是桃红柳绿,寻春所见一切尚在萌芽之中。

C“游”,漫游、畅游之意,“寻”,为搜寻、寻找之意。

6、学完这篇文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交流分享

7、总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火焚雪欺,芦苇不死。环境再严酷,希望依然存在;遭遇再凄惨,生命永不息。生活中,也希望同学们拥有春草与芦苇的精神。

【《踏雪寻春》教案】相关文章:

1.踏雪寻春作文

2.踏雪寻春散文

3.踏雪寻春写景作文

4.踏雪寻春阅读答案

5.踏雪寻春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6.踏雪寻春的抒情散文

7.《踏雪玩冰》优秀教案

8.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

巩乃斯草原云中踏雪寻春 篇2

那一年,英国探险家希拉登经乾隆皇帝允准,到天山腹地测绘地图,队伍在天山腹地迷路,但却误打误撞闯进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繁花似锦,河流竟然从东往西逆向流淌,穿越在森林与草原之间……巩乃斯的美景令他大为惊叹:“我要把这儿的美写尽,介绍给全世界,让这儿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都绚丽多彩。我要把全世界的爱情都施放与它,把世上的美和它做个对比,使它显示出无可比拟的美。”

天山外的牧民告诉希拉登,那片圣地叫作“巩乃斯”,蒙古语意为“太阳坡”,属伊犁河最大支流巩乃斯河水系流域草原,是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是整个天山山脉的生命之源。

神奇的逆流之河与12眼圣泉

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在巩乃斯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由天山融雪汇集而成的巩乃斯河是这幅巨画的灵魂所在。她蜿蜒在广阔的森林草原间,银白色的河流熠熠生辉,而最为奇特处是:它打破了我国境内河流自西向东的规律,以逆流的气势由东到西贯穿整个巩乃斯地区。生活在巩乃斯的人们,世代收获着它的馈赠,因此他们虔诚亲切地称呼巩乃斯河为“母亲”。

巩乃斯最著名的就是水资源,其中又以森林中的阿尔先温泉最为神奇。阿尔先温泉由12眼泉水组成,当地人将其视为圣泉,传说每一眼泉水都具有不同的医疗奇效。比如名为“德鲁合尔次坎”的第四眼泉水,曾为许多蒙古战士疗伤,传说有一位勇敢的蒙古王子在激战中遍体鳞伤,昏迷不醒,而在这眼温泉中洗浴后,立即强健如初,所以这眼泉水又名“王子泉”;又如第十二眼泉水“望子泉”:这个间歇泉时而涌流,时而断流,传说哪位新娘子能用双手接水而点滴不漏,就会很快怀胎生子……

阿尔先沟水秀山青,鸟语花香。坡谷中云杉挺立,高山草甸平铺,生长着党参、贝母、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附近的断崖上,现存三处不知何时何人绘制的佛教壁画,至今色彩如新。其中有一幅长着三只眼的神佛,名叫“切精布勒汗”,传说是温泉的守护神、神医监督者。

漫步在巩乃斯峡谷,唯有深情的呼吸和贪婪的张望,每一处风景都不容错过,每一片山水都精致绝妙。

传说中的乌孙古国与汗血宝马

巩乃斯古属乌孙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这里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联姻招引乌孙,远嫁细君、解忧公主,与乌孙结盟,共同夹击匈奴。17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这片土地处在准噶尔部统治下,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乾隆雄视万里,大气磅礴,写下了千古名篇《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并在格登山上建立了永载华夏史册的格登山纪功碑。至清朝末,民族英雄林则徐流放伊犁,其不顾年老体衰带领各族群众修筑了皇渠,全长215公里,直到今天还灌溉着这里大片土地。皇渠也被当地百姓称为“林公渠”。

这里不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而且也是中国天马的唯一产地。历史上因盛产“腾昆仑、历西极”的天马而享誉海内外,早在2004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

伊犁天马以哈萨克马为基础,混入俄国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以及土库曼斯坦的阿哈捷金的血液而得来现在的伊犁天马,人们称之为“汗血宝马”。汗血宝马为何流“汗血”?据说,奔跑劳累流出的汗液与毛色混杂一起,便呈现出鲜红如血的颜色。也有专家认为,“汗血”是受寄生虫的影响,在马奔跑时,寄生虫将马颈上的血管撑破,而流出鲜血。

从汉家公主教乌孙人养蚕织丝,到清乾隆稳固边疆,到民族有志之士屯垦戍边造福一方,一个个历史故事被后人传送着,犹如一首首牧歌飘荡在巩乃斯草原上。

醉美四季风景如画

温凉的气候,发达的水系,让草原类型复杂多样,在山底与中山带山地草甸,海拔较高的亚高山草甸,直插云霄的山巅雪峰,植物种类繁多,有“一山观四季”的盛景。山花野果遍布,珍奇异兽出没,这里不仅有松鼠、旱獭、雪兔、雪鸡等动物出现,还是雪豹、北山羊、盘羊等国家珍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每当春夏季节,徜徉绿茵草地,雪莲怒放,蜂飞蝶舞,鸟鸣鹰翔,水沛草丰,流香溢人,牛羊肥壮,嬉戏追逐,马群奔驰,一派生机,真是天地造化的草原,辟一处人间美景。争奇斗艳的繁花,点缀五颜六色,弥漫馨香,直达内心,尤其是燃烧火焰般的天山红花,千朵万簇竞相绽放,宛若亭亭玉立的西域美人,娇艳、热情、奔放。巩乃斯草原上万亩天山红花连成一片,面积之大,在世上十分罕见。

秋冬的巩乃斯草原,树叶青草燃起生命全部激情,把巩乃斯妆点得金光灿烂,澄明剔透而宁静高远;皑皑白雪,玉宇澄明,周天寒彻,褪去了葳蕤的色彩;茫茫的白雾,掩盖了流水的喧哗,天山、森林、草地,都坦坦荡荡地亮出了本真的色调,和着膘肥体壮的天马,悠闲信步的骆驼,以及忠实的牧羊犬,风景绵织长卷,生动而绚丽,一切生命等待春天的召唤,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生生不息的巩乃斯草原,更是大地四季不灭的轮回。 编辑 袁媛

TIPS

交通:

1、从乌鲁木齐乘机飞那拉提机场(该航线每年只有5-10月通航,每天2-3班)然后沿218国道向东行128公里,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巩乃斯。

2、乘机从乌鲁木齐飞库尔勒再乘车沿218国道向西行驶320公里到达巩乃斯,需5-6小时。

3、从乌鲁木齐乘汽车,沿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312国道)至独山子,再走独(山子)库(车)公路(217国道)到达巩乃斯。前一程247公里需3小时,后一程253公里需5小时。

温馨提示:

1、以上路线最省时的是1号线,风景最美的是3号线,景色种类最多的是2号线。

2、去以上景区旅游最好安排3-5天时间,可根据线路不同和交通工具的差异确定。

3、无论什么季节上天山都要备足衣物,特别是秋季和冬季一般都要按照冬季进行装备。山路崎岖,最好准备晕车药。对高原反应强烈者慎行。

4、山区和草原主要以肉食和奶类为主,蔬菜较少,可准备所需的消食药物及维生素类。

5、以上景区一般季节住宿比较方便,宾馆酒店和山庄蒙古包都可住宿,价格根据住宿条件不同而定尚能接受,但是夏季旅游旺季一定要先确定住宿后再行前往,否侧只能露宿草原。

踏雪寻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教学重点: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教学难点:

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㈠设问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㈡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指代高洁。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意喻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向往。梅:腊梅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来表达一种坚强不屈、超拔脱俗的志趣风格。

(二)歌词分析(出示课件)

1.出示歌词,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2.词作者介绍:(出示课件)《踏雪寻梅》词作者刘雪庵(1905-1985)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等等。

3.屏幕中出现诗中的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温和的暖阳使人心情愉悦)

B、“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灞桥一般修建在城郊或乡村,这样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静的氛围)

C、骑驴——表现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响叮当——驴铃的响声衬托更加幽静的氛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铃儿的响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离作者向往的梅林越来越近,心境更舒畅)

E、好花采得瓶供养——找寻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的由衷热爱 F、伴我书声琴韵——采枝腊梅,伴我读书弹琴,共度这幸福美好时光,作者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培养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

(三)朗读歌词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描绘不畏严寒的腊梅。瞧,那骑驴的雅士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意境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介绍曲作者黄自,出示课件。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实践

1.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用X X ︱ X X X音型伴奏)2.出示歌谱(课件)学生随乐用lv哼唱旋律。3.学生随琴视唱曲谱。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评价 4.学生找出难点,教师引领,突破难点。5.视谱唱词。6.表现歌曲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0 1 3 5 ︱ ì 7 .6 ︱ 3 6 5 ︱ 好花采得瓶供养师:“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发自内心地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哪一个字唱得更强些呢?——“花”,(力度记号强,用f表示。曲谱中出现记号)②、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③、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④、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一起唱唱看看。教师点评,示范。

四、拓展: 1.播放导入时的《踏雪寻梅》课件(活泼欢快)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课刚开始时听到的那个版本,比较我们自己演唱的这个版本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即兴点评。(前者活泼欢快,有点像骑着马在采花,而后者更像骑着驴在寻花,表现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这首艺术歌曲《踏雪寻梅》词曲都堪称经典,我们听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现出非常活泼、欢快的情绪,但实际却忽略了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常说演唱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歌曲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们应该尊重作品,尤其对经典作品更应该安静的审视。)3.根据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控制,内敛的表现)

4.师:尾声老师做了一点点修改,同学们听一听,谈谈感受(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生:表现赏花人骑驴渐行渐远,同时也引发人无限遐想。

五、小结: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 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句在霸桥风雪中的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灞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们也骑上一回,体验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寻梅的乐趣。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篇4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 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

师:(看完图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我想邀请大家一同去踏雪寻梅,但直接去是不是太没意思了呢,所以要考考大家哦!

第一关 你们能唱一唱下面这条旋律吗?

35 50

25 50

35 50

11 10

响叮 当 响叮 当 响叮 当 响叮 当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休止符了吗,下面就让小毛驴来提醒大家。

学生:齐唱

第二关:加上了顿音记号,你们会吗?

大家觉得自己正确吗?小毛驴又来提醒大家啦。

学生:唱

我:嗯,大看来大家都有好好的看小毛驴的提醒哦。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接再厉,就剩下最后一关了。

第三关:别忘了之前认识的渐强记号。

大家还记得这个符号吗?那大家来试试加上他效果会如何。

学生:加上渐强符号演唱。

过关,播放梅花图片

三 新课教学 (听梅)

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一起读一读歌词。学生:齐读

我:同学们读完之后,知道词中“雪霁”、“坝桥”、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答。(不知道,没关系。有老师来告诉你们。)

了解了歌词后,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该曲的词作家。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了解完曲作者,老师来和大家做个游戏。(踏歌寻音)

四 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

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 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 课后小记

上一篇:无印良品品牌管理制度下一篇:首都博物馆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