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作家的小老师(精选9篇)

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萧伯纳严于律己和小姑娘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3、从萧伯纳的话中懂得不能自夸、永远谦虚的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齐读课题

(一读课题:老师听出了这位作家的名声很响;二读课题,老师听出了这位作家的才气很大。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大作家”是谁吗?(板书:萧伯纳)他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老师这儿有相关的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3、你知道文中是怎么介绍他的吗?快速地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出示: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萧伯纳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是一位世界大文豪。让我们一起夸夸他!

4、由此,你想到了哪些形容很有名的词来夸夸这位大文豪呢?

(指名说)出示成语:举世闻名 驰名中外 名扬四海 赫赫有名 大名鼎鼎 齐读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此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大作家萧伯纳,为下文感悟人物形象垫下基础。】

过渡:那这鼎鼎有名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呢?(板书:娜塔莎)

5、(出示图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小姑娘的外貌吗? 指名描述

【设计意图: 描写人物外貌的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教学中先引导观察图中的小姑娘,然后按顺序说说小姑娘的外貌,学生在说话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小姑娘的可爱。】

6、书上是怎么写她的可爱的呢?

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小姑娘的可爱。

7、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不仅我们喜欢,萧伯纳也很喜欢,(引读)——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他们可能会一起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有着一颗童心的萧伯纳。

【设计意图: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想象萧伯纳和小姑娘可能会一起玩什么?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二、直奔中心,感悟道理。

1、这么可爱的小女孩怎么就成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的老师呢?谁来告诉我?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相机板书: 不能自夸、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2、领读“自夸——谦虚”,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吗?(反义词)相机教学生字“虚”谁来做小老师教会同学们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教学生字,从字形、字意等方面着手,从而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3、古人云:“一字为师”,何况小姑娘让大作家明白了做人(指板书)——不能自夸,人与人之间应该(指板书)——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三、品读对话,深化理解。

1、萧伯纳在说这段话时是“深有感触”。(显示:深有感触)你知道什么叫“深有感触”吗?

2、是什么让大作家如此感动,如此有触动呢?这要从萧伯纳和小姑娘的那次道别说起。萧伯纳和小姑娘临别之际,是怎么话别的?自由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3、指名学生当萧伯纳和小姑娘,其余一起读。

4、我们先来听听萧伯纳说了什么?(出示:萧伯纳的话范读)同学们,你觉得萧伯纳在对小姑娘说这话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得意、骄傲、自豪、高兴„„)相机指导学生得意、自豪、高兴地读一读萧伯纳所说的话。

5、如果你就是与大作家萧伯纳玩了好久的小姑娘,当你得知与你玩耍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时,你心情如何?(欣喜若狂、喜出望外)你会有什么表现?

【设计意图: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此,我让学生想象他们遇到大名人的情景,让他们进入情境。相信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地感受到惊喜万分,由此能明白萧伯纳的本意只是想让小姑娘感到快乐】

6、是啊,我们的惊喜万分,欣喜若狂,这就是萧伯纳预料中的情形。他暗想——(生读)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7、可见,萧伯纳更多的是想给孩子一份惊喜,让孩子高兴高兴。然而,小姑娘的回答却让萧伯纳出乎预料。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天真、可爱、大胆、自信)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

8、简简单单的一次对话,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的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多么可爱!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对话!同桌两个人学着他们也来对对话吧。

哪一桌愿意扮演他们的角色,重现当时的精彩瞬间呢?指名分角色读对话。这么多人想读,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请男生读萧伯纳的话,女生读小姑娘的话。【设计意图:抓住人物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想人物所想,读人物所读,使有名的大文豪和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导读探究,体现伟大。

1、同学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这句有可能逗着玩的话,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萧伯纳听了——(出示第四自然段)生齐读。

2、其实,萧伯纳刚刚说的是大实话,可他听了小姑娘的话,不但没有生气,还为之一震,在反思自己的言行,此时,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胸怀宽广的人。和善谦虚的人。知错就改的人)

3、是呀,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的。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就让他深有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深有感触地读一读。

4、萧伯纳认定小姑娘是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她让萧伯纳明白了——

出示:(齐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其实,小姑娘的这番话不仅教育了萧伯纳,还启发了我们——

(齐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设计意图:“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永远谦虚。”这是文章的重点语句,我主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从而体会做人不能自夸、永远谦虚的道理。】

5、小姑娘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可见小孩并不小。此时,你觉得大作家的“大”除了指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还指什么呢?(胸怀宽广)让我们带着敬意再一起来读课题。

五、进入角色,升华情感

1、原来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这么一回事。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读一遍。一人读萧伯纳的话,一人读小姑娘的话。其他部分大家齐读。

2、学到这,你能说说萧伯纳和小姑娘谁是您的老师,为什么? 出示: 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生各抒己见)

3、严于律己的大作家萧伯纳和天真可爱的小姑娘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想想还有谁给了你启发呢?(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再次出示: 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

(刘翔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明白只要敢于挑战、不断进取,就能超越梦想。布鲁斯王子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学会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设计意图:“ 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这个句式训练使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本内涵,使学生情的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4、同学们,让我们必须牢记—一(齐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5、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同学们铭记于心。(齐读)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毛泽东

六、作业布置。

1、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谦虚的名言和故事。板书设计:

10、大 作 家 的 小 老 师

萧伯纳

娜塔莎

不能自夸

永远谦虚

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2

(1) 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 进行外貌描写; (3) 学习课文内容, 感悟人物形象, 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萧伯纳的话语, 深刻体会其自省自律及勤于反思的精神, 领会人物的伟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 (出示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学生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大作家是——萧伯纳, 小老师是——娜塔莎 (教师相机板书:萧伯纳、娜塔莎) , 萧伯纳是一个名气大、才气大、成就大、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大文豪。娜塔莎是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

二、感受小女孩的可爱 (第一自然段)

(1) (出示娜塔莎图片) 这位小老师长什么样呢?仔细地看一看图, 说说她的样子。 (2) 指名看图说外貌。 (3) 课文中是怎么写娜塔莎的呢, 找出来读一读, 想一想:哪些词让我们感觉到了娜塔莎可爱漂亮? (可爱、漂亮……) 指名读句子, 教师相机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 一对大眼睛很有神, 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 真是可爱极了。 (4) 喜欢她吗?萧伯纳喜欢她吗?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对她的喜欢和萧伯纳对她的喜欢都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完这段话, 你觉得这时的萧伯纳是怎样的人呢? (平易近人、喜欢孩子……)

三、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

过渡:难道只是因为娜塔莎的漂亮、可爱萧伯纳就说她是他的老师吗?肯定不是。那么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究竟教给会了萧伯纳什么, 让萧伯纳把她当做老师呢?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就会找到答案。

1. 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教师相机出示:“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 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 都应该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简单的说就是小姑娘教育萧伯纳要——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平等待人、谦虚。

过渡:是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们相遇时的情景。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2—4小节, 出示友情提醒。

导学:大家一起来听听萧伯纳说了什么?

同学们, 你觉得萧伯纳在对小姑娘说这话时, 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 (得意、骄傲、自豪、高兴……) 生1:得意;师:很有道理, 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悟到的?生1: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师:你来读……生1得意地读;生2:自豪;师:多自豪呀, 他是世界上著名的大作家吗?你再来读……生2自豪地读;生3:觉得很高兴;师:“别忘了”, 是一个友好的提醒。你来读……生3高兴地读;师:如果你就是那个与大作家萧伯纳玩了很久的小姑娘, 当你知道他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大作家时, 你心情如何?生1:太高兴了!生2:惊喜。师:你会什么样的表现?生1:瞪大眼睛。生2:兴奋地跳起来。生3: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生4:抱住他的手, 请他给我签名。师:你们的这种又惊讶, 又兴奋的心情就是文章中的——生:惊喜万分。

2. 小姑娘的话及她的想法。

师:可是, 小姑娘的话让萧伯纳大出预料。仔细品读课文, 你感受到她是一位怎样的小姑娘?生1:她是个天真、可爱的姑娘。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1:天真 (朗读) 。生2:她是个纯朴的姑娘 (朗读) 。师:板书:天真、可爱、纯朴。生3:顽皮 (朗读) 。师:你读出了小姑娘的顽皮。生4:自信 (朗读) 。师: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话, 这真是一个天真、可爱又直率的小女孩啊!我们能读出小姑娘的这种感觉吗? (一起读) 男生读萧伯纳的话, 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3. 导读探究, 体现伟大, 感悟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 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 就是这句有可能逗着玩的话,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 萧伯纳听了…… (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师:心灵有所震撼, 有所触动,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生:为之一震。师:“震”是指什么?生:震惊。师:使萧伯纳震惊的是什么?生:是小姑娘学着他的口吻说的一句话。师:姑娘的率直不仅使萧伯纳为之一震, 他还马上……生: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师:再读这一自然段, 此时, 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生1:善于反思。生2:严于律己。生3:自省自律。 (师相机板书) 。师:就是这么一件小事, 让善于反思, 自省自律的萧伯纳深有感触, (出示第五自然段) 一起深有感触地读一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师:萧伯纳认定小姑娘是自己的老师, 是因为她让萧伯纳明白了什么?生: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 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师:可见, 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胸怀宽广。师:其实, 小姑娘天真的一番话不仅教育了萧伯纳, 还启发了我们什么?生: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 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师:小姑娘成了大作家的老师, 可见其“小”不小。而萧伯纳不光文章写得好, 还具有严于律己、自省自律、谦虚等好品质, 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带着敬意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生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几句话,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 并认真地抄写在摘抄本上。

出示:

1.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 懂得平等待人, 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

——理查德斯蒂尔

2.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3.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论语》

五、课后作业

仿造小姑娘的外貌描写, 写一写萧伯纳的外貌。

板书设计: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谦虚自律 天真可爱

大作家讲述的小历史 篇3

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新作《真历史在民间》,主要篇幅是对他所经历的20世纪50—90年代的民间生活史的回顾。书的第一章聚焦于这个时间跨度内,不同年代的中国女性的遭遇,这也是全书最具可读性、最具讨论价值的章节。梁晓声成长于东北的哈尔滨,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了解到20世纪50年代至“文革”之前,东北城市居民特别是以工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平民的生活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通过多部专门法律对妇女的婚姻、工作自由和平等身份等方面给予了保障,这可谓是中国社会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尽管如此,被解放的妇女依旧承担着照顾家庭的主要职责,“贤妻、良母、孝媳便是她们至高无上的名誉追求”,实际地位仍低于男性。梁晓声用富有趣味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不同身份的女性的面貌。

到了20世纪60年代,首先迎来的是饥荒之年,女性居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当时的女学生,由于极度的饥饿和营养缺乏而中止了发育,身体情况非常糟糕。接下来就是“文革”、上山下乡。按照这些人的年龄推算,很多人还将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下岗、居住的单位房或自建老旧房屋的整体拆迁(迁徙到城郊),面临没有医疗保险等各项保障的困境。而今仍然在世的那一代人中的老年妇女,成为活跃于祖国各地的“广场舞”主力,她们的行为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和批评,但人们确有必要了解“广场舞”老太太们这一生的经历,对她们的行为给予更多的谅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女性是从20世纪50—70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得到了实质性的解放。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梁晓声,在书中分析了当时热衷参加各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的女性的复杂的心理动机。梁晓声指出,“她们当年的恶,所包含的个人功利内容和复杂性的心理内容,远比政治的内容多,绝非‘愚忠’二字所能解释清楚的”,包括失落感、报复性、表演性、反抗长期以来受到的压制,等等。

“文革”结束后的十多年里,曾出现了知识热,甚至是文学热、哲学热、美术热。这一时期也被很多人定义为知识和文艺的黄金岁月,赞赏当时的知识青年、文艺青年的追求和探索。梁晓声在书中就上述认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女性当时要求和向往自身知识化的强烈冲动,其实与后来对时装、减肥、美容、出国旅游的追求一样,都具有功利性,目的在于拿到文凭,谋到理想职业。这是一种解构性的评价。梁晓声推出此论并不是为了对女性的功利选择开展批评,相反,他很赞赏“通过最容易的方式达到某种目的”这样一种符合人性的选择,肯定了中国女性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社会嗅觉选择解放自我、发展自我的意识。当然,他也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女性重新选择依附男人来获得稳定生活的做法,表示出强烈的遗憾。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4

我的读书指导确实没有到位,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得有些少了,缺少反复的自由练读,还应该关注一下读书能力稍弱的学生,指导一下他们的读书,更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感觉。

课堂上应减弱预设的束缚,多让出一些空间让学生交流碰撞。譬如,对萧伯纳的话到底应该读出什么像的语气,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辩一辩。“小女孩的话又应该怎么读”这个环节也是一样。以上两个环节我处理的节奏的确有些快了,没有给足学生思维碰撞的时间。

大作家的小老师优质教案设计 篇5

2、这位大作家是谁?(简介)

这位小姑娘是谁?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大家介绍。指导朗读

二、读文体悟

(一)、这位小姑娘可给萧伯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请你:

1、默读课文,想想:在萧伯纳心中,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二)、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指名汇报。

1、是朋友。读相关句子,板书

2、是老师。读相关句子,板书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萧伯纳受到教育的过程?(2~4)

请你:a、小声读读第2、3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旁边。

b、哪些词语让你感受特别深?请标出来,再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分角色朗读

(5)齐读第4自然段

3、再读第5自然段,有什么新的理解吗?谈谈对“她是我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三、超越文本

1、你觉得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

2、再读课题,“大”仅仅指他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他。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小姑娘 天真无邪

大作家 知错就改

教学反思:

今天是借班上课,因为课前准备不足,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后,专家和领导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梳理如下:

1、备课时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文本,总认为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连我自己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都偏离了,更别谈指导学生了。

特别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大作家为什么称小姑娘是他的小老师?不是因为大作家知错能改,而是体现了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善于反思。小姑娘的话也许只是无心之语,并不是蕴涵深意的,是因为萧伯纳善于反思才会有所触动,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受到启发,这正是萧伯纳的人格高大之处。而我之前仅仅把他定位在“知错就改” 上,就显得太过于肤浅了。

课堂上,因为我自己之前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小姑娘在教训萧伯纳时,我完全不知所措。

2、指导朗读不是仅仅只是字音读准就行了。比如,在读写小姑娘娜塔莎的句子时,还应该引导孩子们注意到人物外貌描写的技巧。文中只一句话就勾勒出了小姑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样子,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写作技巧应该向孩子们渗透。

3、关于“扎辫子”的读音,虽然课堂上我也提醒了,但当后面的孩子还是接二连三地读错时,应该带领全班孩子把这个词多读几遍加以强化。很显然,当时是游离了,没有真正关注学情。

4、结课时还应该回归板书,再次带领学生梳理脉络、升华认识,感受到大作家不仅仅是年龄大、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高大。

剧作家秦川小品世界的小与大 篇6

在剧作家秦川的小品故事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泥土的气息。这便是他在小品艺术中寄寓的一种情怀,这是对普通民众的一种关爱甚至悲悯。在他编剧创作的小品中,人们常常感到一种笑中带泪的触动。他会让你感受到小品艺术“小中见大”的真义。

秦川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小品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得益于他多年来专注于戏剧小品创作,而且更是各类小品大赛的获奖大户。他的剧作屡获中国戏剧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群星奖、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CCTV小品大赛优秀奖等国内大奖。由他编剧的小品《局长家事》获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并进入CCTV-3《周末喜相逢》栏目播出,之后又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得群星奖。之后,《动物园游记》《时尚生活》《学习雷锋好榜样》分别获得第二、三、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连续参加第七、八、九届 CCTV电视小品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有数十个作品获广东省戏剧曲艺花会、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等省级大赛金奖。

十多年来,秦川创作的小品成为登陆CCTV3的常客,并在北京、天津、广东、贵州、四川等地卫视频道播出。这位来自四川达州的剧作家,让南方城市东莞的一个工业小镇——常平,醒目地贴上了小品的文艺标签。而目前,常平镇已经成为与上海虹口、深圳罗湖、江苏张家港并列的全国四大小品创作基地之一。

笑中带泪的民生关怀

从2003年至今,秦川被引入东莞市常平镇文广中心担任编剧,主持常平小戏小品基地的日常工作,策划了各类小戏小品的编、导、演活动,并带动了一批人走近小戏小品。

工作生活在南方工业发达地区,秦川的创作题材向来善于思考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为了反映农村留守问题,他与人合作创作了一部《杀年猪》的小品。这种乡村留守的题材虽然文艺创作者常常涉及,但秦川的创作视角显得格外有新意:在偏远的山村,男人们进城务工,他们常常几年都不能回家,剩下女人、老人、小孩留守家乡。到了年底,三位妇女听说自己的男人要回家过年,格外高兴。她们就准备杀年猪,过一个欢快的春节,也让全村人能吃上肉。但是,全村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杀年猪的事情还必须女人们自己解决。于是,三位妇女上演了一场女人如何杀猪的喜剧。故事的最后,她们还是获知,自己的男人今年又因为多种原因,都回不了家。在十几分钟的舞台演绎里,她们经历了喜与忧的心情峰谷转变。一种底层百姓苦与乐、离与合的人生百味,直浸观众心间。

秦川以他的小品创作,给人展现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真实性。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尤其对于小品,它的容量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情节简单,却寓意深长;让观众在欢乐之余抚慰心灵,宣泄情感。秦川的小品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让观众相信矛盾冲突的真实性,相信这些行为、情感的合理性,这是感动和吸引观众的重要前提。

另一部表现农民工题材的小品《动物园游记》,其故事同样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观后还是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动物园游记》讲的是民工的女儿要交一篇动物园游记的作文,可她没去过动物园,只得向父亲求助。没想到,城市的动物园正是他爸爸建设的,爸爸给女儿绘声绘色地描述动物园里的建筑,可连比带画地表演出的动物却和女儿想象中的不大一样。后来,爸爸坦白了,他说虽然动物园是他参与建设的,但建成后也没有去过,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动物,而是继续为城市建设机场、道路……于是,女儿写了一篇独特的《动物园游记》,那就是一个没去过动物园的民工女儿写的动物园游记。她勇敢承认自己没去过,但也骄傲地告诉大家,动物园是她爸爸妈妈修建的。

关于为何对底层群众有如此深切的创作热情,秦川说,因为东莞是一个外来务工者集中的城市,他自己也是农民的孩子,也有亲人在城市务工,因此对这一群体的生活和遭遇感同身受。许多人都认为《动物园游记》这个小品感人,就是因为这个小品展现并讴歌了农民工的奉献精神。

《动物园游记》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这是小戏小品界的国内最高奖。在2009年第七届CCTV小品大赛中,《动物园游记》代表广东电视台参加大赛,CCTV3面向全国现场直播,这是广东省在本次大赛中唯一进入决赛的作品,也是东莞第一次有小品走上央视的小品大赛。

实际上,这就是艺术真实,它源于艺术家的内心和睿智的头脑,这里离不开艺术家真挚的情感态度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就如秦川自己曾说的:“我是个用键盘写作的农民”。

东莞常平: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自从秦川来到东莞常平镇之后,这里的小戏小品事业犹如常平镇中心的高楼般拔地而起。

2006年5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常平挂牌成立了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此后,基地不仅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参加全国各类赛事,还经常举办培训班培养小戏小品编导演人才,并在各类文艺汇演中参加演出。自此,原本就有较好基础的常平小戏小品进入高速发展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地自成立以来,获得了4次“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作为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性常设奖项,十年中,也只缺了一次,这对于一个镇级文化单位,是难以想象的。

自成立以来,常平小戏小品基地举办了各种创作研讨会、表演培训班、小戏小品编导演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招收学员不局限在常平镇,而是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授课老师也是小戏小品界的重量级人物,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光,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文启,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冯继唐,总政话剧团陈嘉陡,著名编剧宫凯波、毓钺、张华,以及《剧本》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李小青等。

常平镇为各位学员提供了众多的创作与表演机会,每年举办常平镇廉政小品晚会、常平镇儿童故事大赛等专题活动,参与常平商贸旅游文化节、工会“五一”文艺汇演等全镇性活动的演出,还应邀参加过东莞市春节联欢晚会、广东省农村基层廉政文艺调演、广东省庆祝国庆职工文艺调演等活动、中国文联“中国梦·百姓梦·我的梦”全国优秀原创作品全国巡演。

作为常平小戏小品基地的负责人,秦川说:“在常平,很多人喜欢学习小戏小品,尤其少儿表演培训班更是一位难求。招收人数是30人,结果每次都有几百人报名。”

在秦川的带领下,2014年,常平小戏小品基地被授予“中国戏剧家协会东莞(常平)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同时被广东省文化馆授予“广东省戏剧小品创作常平基地”及“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秦川本人获市文广新局颁发“东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秦川小戏小品工作室”。

基地的作品创作,在主题上一向立足于主旋律,但艺术视角却新颖独特。秦川透露,廉政小品一直是小品基地的特色创作项目,诸如《局长家事》《局长家事2》《请客》《背后的眼睛》等作品,主题鲜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常平的小戏小品堪称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引起了全国戏剧界的关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光说:“从一个镇的角度看,常平小戏小品的创作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该成就背后的原因,周光同时还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政府重视,能够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就引进了作品,并且不断地创造条件支持专业人才发挥才干。

东莞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阮喜生也认为,政府重视和引进人才的重要作用。阮喜生说,常平镇有关负责人的不排外,对小戏小品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小品一般用普通话演,广东不少地方对普通话节目或多或少有些排斥,常平镇不但不排斥,还提供平台,所以小戏小品能够在常平繁荣起来。

敏感的心不认命

来自四川万源市的秦川,来东莞常平之前,原本在万源市文化馆担任编剧。

内心对文学创作及小品艺术的执著让秦川一直想到外面做一番事业,从2003年开始,从巴山腹地转至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东莞。回顾成长的经历和文学创作的历程,他忘不了早年求学时的清苦。

“从我的成长环境来看,我是最不可能与舞台结缘并且从事文化工作的人。”秦川笑道,小时候家里很苦,在初中以前从来没上过音乐课,从未看过一本课外书。

1985年父亲去世后,4年时间里他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一个月的生活费是一元钱。学生时代的秦川每一天都面临着失学。然而由于他的成绩总是全校第一,家人便千辛万苦借钱供他继续读书。幼时的苦难,给了秦川一颗敏感的心和不认命的性格,“童年的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如何与文学结缘?他想起初中时的一段往事。当年的语文老师要秦川写一首以山上桃花为题的抒情诗,他的诗作受到老师的赞扬,自此他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轻时的自卑,苦闷和抱负,都是通过写诗歌的方式来发泄。也正因此,后来在师范读书时当了学校文学社的主编,在当时的不少中学生刊物发表了逾百首诗歌。

1992年,秦川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四川一所偏僻乡村学校任教。那是一所教室没有窗户,不通水电和公路的偏远学校。学校艰苦的环境让秦川感到失意,也让他能够专心地在山村中进行写作。1995年,秦川考上了四川教育学院,进修结束后回原乡担任初中教师。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秦川听说四川达州市要开一个剧本创作会议,便拿着已经发表作品找到市文教局,却意外地遇到了伯乐,作品受到认可。秦川为参加这次会议而创作的《山村分来女教师》等两个剧本也在这次创作会议上获得好评。他当时没有想到,这部乡村学校题材的剧本《山村分来女教师》后来获得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比赛第一名,并于2000年获得“曹禺戏剧奖”三等奖。现在想想,连他自己也还惊讶:“我创作的第一部小品作品,就获得了这么高的奖项,你说这个鼓励有多大?”

《山村分来女教师》可谓一开始就展示出秦川作为编剧的天赋和所秉有的独特视角,故事讲的是偏远的山村,没有人愿意前去任教,全校基本上是男教师。突然有一天,获知要分来一位年青女教师,于是几个男教师争着要去迎接……三位教师跃然纸上,戏剧情节活跃有趣。同时,在含泪的笑声中,讴歌了山里教师的默默奉献与坚守。

作品中看到“幽灵”

秦川的文学创作也不仅限于小戏小品。目前,秦川已经出版的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血战大巴山》、《一个战士的回忆》,长篇小说《春殇黑水河》和一部名为《站在山顶的男孩》的诗歌散文集。

“如果别人用同种角度写过同样的内容,你还去写有什么意义?”他总是告诫自己“要像预防非典一样预防雷同和复制这个艺术传染病”,努力让他的作品能有与众不同的角度。在大学学历史的秦川,也喜欢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历史观,并听取旁人意见后反复地进行修改。

秦川说,他写的剧本都是小品,目前还没有去尝试写大戏。他坦言,在生活中他将姿态放低,因为他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他满意的作品还没有创作出来。秦川没有因为自己在编剧和小说领域的造诣而得意,他认为一个作家的能量很小,不但在生活中小,甚至在作品中力量也很小,很多时候他感到作品的发展是由故事中的人物决定而不是由作家决定。

在创作方面,他还有一个关于幽灵的比喻: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物,艺术工作者应该像巫婆一样,看到阴阳两界。“我认为优秀的作家把人带入自己的作品情境中,让人看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幽灵”。秦川说的幽灵,是指作家要透过普通的、表象的、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发掘和提炼出独特的、深层的、个性化的人物故事展示给读者。

秦川有时会半夜起床写作到天亮。如果你问他这是不是他的习惯,他会如此反驳说,“但凡一个正常的人,他应该有一个正常的作息”。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 篇7

1、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人物对话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读对话,感悟小姑娘的率真纯洁,像一面镜子,让大作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谦虚自律、胸怀宽广的大作家萧伯纳从小姑娘那里受到了教育,从而诚心诚意称小姑娘为小老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人物对话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难点:通过品读对话,感悟小姑娘的率真纯洁,像一面镜子,让大作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谦虚自律、胸怀宽广的大作家萧伯纳从小姑娘那里受到了教育,从而诚心诚意的称小姑娘为小老师。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大作家的小老师》。(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家”有三种解释:(1)家庭:(2)有某种专长的人:(3)量词:你觉得选哪种解释最合适?“大作家”是有哪种专长人呢?

3、课文中有写作专长的大作家叫萧伯纳。(出示萧伯纳的简介)生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板书:萧伯纳)

4、这么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怎么会有一位小老师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录音)

二、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初步感知小姑娘和大作家的特点

(1)听了课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娜塔莎)

(2)那娜塔莎是怎样的一个女孩?生动手在文中找出句子画出来交流回报,师出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生齐读。

(3)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她是怎样的姑娘?

(4)刚才,我们从课文中找到了直接描写小女孩的句子,这种写法叫正面描写。老师还从描写别人的句子中感受到了小女孩的这个特点,比如说: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出示句子)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生齐读这句话。

(5)情感是相互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觉得萧伯纳是这样的人?

(6)是啊,我们读书要学会体会字面背后的意思,学习正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7)过渡:一位伟大的作家为什么称这个小姑娘为老师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认真思考,寻找原因。

2、交流理解大作家与小姑娘的.对话

(1)大作家临别时对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生汇报。(出示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自夸)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世界有名大作家)生学着大作家的样子表演。

(3)那么此时萧伯纳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说话。萧伯纳心想:小姑娘一定会,说:“。”

(4)萧伯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小姑娘的反应和萧伯纳的预想一样吗?从哪个词语看出小姑娘的反应不在萧伯纳的意料之内呢?(出乎意料)

(5)不在意料之内就叫――出乎意料,那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种意思?(竟)

(6)小女孩到底说了什么让萧伯纳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呢?(出示句子)

(7)读读娜塔莎的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板书率真可爱)

(8)她为什么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9)这真是个聪明、可爱、大胆的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小姑娘的话语。

(10)让我们再现小姑娘和大作家的对话情景,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深入感悟萧伯纳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

(1)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是一种什么表现?(为之一震)他为什么所震动?“马上”有说明了什么?

(2)小姑娘的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萧伯纳的自夸,虽然萧伯纳本意不是炫耀自己,想给小女孩惊喜,竟无意中让别人感受到了自己的自夸。通过小女孩的话,大作家觉察到了什么?哪个词是觉察、发现的意思?(意识)

(3)大作家萧伯纳“意识”到了什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配乐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

(5)是啊,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板书不能骄傲永远谦虚平等相待)

(6)萧伯纳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称小女孩为老师,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谦虚自律)

三、拓展升华发展语言

1、请你想象一下,萧伯纳以后到别国访问时,遇到别人,他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2、师生互动,演一演见面时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巩固内容

1、收集一些关于平等相待或谦虚的名人名言,我们来比比谁找得多。

2、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

3、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小老师”呢?请动手写一写你的“小老师”。

五、总结课文

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8

本文仅仅只涉及到两句对话,一位是萧伯纳,一位是小女孩。

萧伯纳的话中可以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他的自夸语气,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萧伯纳这样的语气究竟是为了炫耀,或是为了让小女孩惊喜万分?

教学前,我仔细斟酌,从第一小节中萧伯纳的表现: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并没有在自己的视线中遗漏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不仅如此,还因为喜欢这个小姑娘,和她玩了很久。试问,一个心中只有自己,居功自傲的人,又怎会发现身边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她的可爱又从何谈起?那就更不会与她玩很久了!因此我得出结论,萧伯纳之所以说出这样“自夸”的话,绝非存心,实实是为了带给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一个特大的惊喜!

教学中,我已注意到这一点,为了让同学们对萧伯纳产生正确的第一映像,我在教学第一段时让孩子思考,萧伯纳会和小姑娘玩些什么?“猜谜语”“讲笑话”……是呀!身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大作家却会与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一起“猜谜语”“讲笑话”,你们觉得身为大作家的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快体会出萧伯纳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就为萧伯纳这“自夸”的语气是否真正出自真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之后的教学也很顺利,直至“为之一震”,这儿的“之”指什么?指小女孩模仿着萧伯纳自己之前的语气。是呐,能从自己的无心错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为此而改之,试问,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被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呢?

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9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金刚钻是有一支“神笔”。

我一贯认为,中国语文老师要有过硬的“中国功夫”!我给自己定位“当好老师”要炼成或拥有“三铁”,即铁笔——能写文章,铁嘴——能做讲座,铁课——能上好课。铁笔,是我的重要的金刚钻,对我的铁嘴、铁课的炼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近些年,经济膨胀,物欲横流,不少人迷失方向,泯灭良知,教师职业也一度受到非议,甚至不少教师自己也逐步走向平庸,走向堕落,走向毁灭。学生的身后是社会,是现实,是生存,是尘嚣,校园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净土,校园写作的现状令人担忧。过去的校园写作,学生们都是心怀崇高感、神圣感,对文学、对学者有一种虔诚的态度,有着当作家、学者的梦想,或者对这些职业充满尊敬,而现在学生们对写作普遍缺乏热情,偶一为之只是为了抒写性情,动辄表达对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不满,并无多少文学性可言。教师呢,也很少动笔,或者根本就不动笔,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好多都是上网抄。课堂,也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学生成了一只盛知识的容器,任由教师注入。尤其是写作课,教师头疼,学生头疼,多半是教师将题目写在黑板上,而后任由学生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学生呢,也像挤牙膏似的,挤到哪里算哪里,或者是冬瓜田扯到西瓜田,前言不搭后语,生搬加上硬套,索然无味,索然无趣。如此教育,状况堪忧啊!因此我想,教师要唱《国歌》啦,要排除一切困难学习啦!教师要想摆脱平庸,不再迷失自我,写是万万不能或缺的。

我的体会和“我读我在”是一样的——“我写我在!”

【讲述】

我从走上工作岗位就没有停止过动笔(各种的练笔,不一定都是去发表),现在专职教育科研管理,更离不开笔墨的舞蹈、键盘的歌唱。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慢慢讲述。

从“写”开始我教学的有效行走

1. 以写促读,读有目标。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说明读书时要动笔墨,如果光读书而懒得动笔,是随意地或者是肤浅地没有目标地读,收效不会很大。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书读多了,就能笔下生花了。问题是你得下笔,如果光读不练,是天桥的把式,神从何来?学生读书最终是落实在一个“写”上,考试达标、生活运用、思想表达等等,离不开个“写”。教师更是,写了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才知道怎么去读,文化业务提升进步才能快些再快些。

我从1965年读小学一年级,1975年高中毕业,接着我就回村当上民办教师了。10年几乎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众所周知“文革”牌的高中毕业生是没有读什么书的,除了毛主席语录,就是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又学军,三机一泵等等。我当民办教师也是当时形势造成的,是我个人择业的无奈之举。既然做了教师,怎么办呢?不停地学习,争取符合教师的要求。其中重要的学习是“写”。教作文和学生一道写下水文,觉得作文真难,就去看书,包括读作文选。在学校上学写作文,写得多的是大字报,也写过发言稿,也只是“开头抄段报,中间照着套,结尾喊口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能再教学生这样写作文了,自己也不会写,我有目的地“急用先读”走着从仿到创的过程。假如不是写的需要,我不会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么如饥似渴,也不会像蜜蜂那么勤劳地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那么认真。浮光掠影是填不饱肚子的,走马观花是酿不成蜜的。我认为,你想写了,去读书是最有效的。我研究课题,写报告需要参考资料,需要理论支撑,就得有目的地去读。这样促使我读有用的书,读我原本并不感兴趣的乃至枯燥无味的书,而且读得有滋有味。有朋友问我,怎么读得下去的,觉得聚精会神地读没有故事情节、没有生动趣味的书是不简单的。事实上,没有写的需要,读书绝不会这么有目标,这么深刻,这么认真,这么自觉,这么有毅力。人都是有惰性的,我有时也偷懒,意志薄弱,雷声大雨点小,再能坚持的人也往往会有不再继续向前的借口。

2. 以写促教,教有方向。前面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不是也可以说:不动笔墨不教书! 这不仅仅指上课之前的备课写教案。当然,我初始教书也抄参考书,抄现成的教案,但更多的是设计、多元地去设计课案,每备一课都像写论文一样,水平有限,要慢慢思考,查阅资料,费时费心血,常常熬夜,很艰辛,但也很兴奋,像打一场一场战役。我设计教案的特点是:收尽奇峰打草稿,课如看山不喜平,学生当老师满足参与意识,帮学生寻找快乐……我的实践是:课备得好,教有方向,课的质量高,学生兴奋,参与度大,满足感很强,课堂犹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老师和学生的脸上都是红扑扑的,眼睛里有光,学生常常是“不知铃声之既响”。除此以外还认真写教后记即教学反思。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有了想法,写成论文,再到课堂上去实践、检验,从而不断提升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3. 写读结合,更多创造。我曾经写过关于学生“读写结合”的文章,是强调写;这里我想说“写读结合”,把写放在首位是强调读的重要。文章写得好,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肚里有货,有货思路才广,才能多写想写,写深刻,所以读书是很重要的。写离不开读,读了要去写,两者不可偏废。我教书的时候爱好写,但写不好,读了书,慢慢知道了。有段时间忙,顾不上读书,写起文章来就很艰难,也不深刻。在学校经常要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不读书提笔就有千斤重。后来我几乎学会了所有文体的写作,全是书本帮的忙。我很欣慰,有次听袁浩教授的讲座,他很赞成并提倡语文教师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我为自己的做法与大师观点暗合而感到甜美。我坚持写读结合,无论是上课,写作(包括下水文、文学作品),创造了满载的成果,也给更多的人带来启迪和快乐!学语文,教语文,有读书,有生活,最终看你的“写”力。当教师,不会写,那不是一大缺憾吗?

正如有学者说的那样:一个优秀的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文化的象征。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丰富的积淀,就会缺少大气,缺少一种内在的气质,就只能停留在“小家碧玉”的层面上,很难在教学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我们在听一些名师的课时,感觉整个课堂犹如流淌着柔美的音乐,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他们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每一名听课者,让大家沉浸于思维的海洋和情致的天空里。名师们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他们的潜心研究和用心修炼分不开的,这个研究和修炼的过程就是多读书,多练笔,不浮躁,不取巧,然后才有不断的新创造,真正的大创造。

“写”字当头教师会“写”才行

1. 动笔,好生存。教师“写”字当头,一写就灵。写是个习惯,万事开头难,写写就有瘾了,不信你试试。动笔是个好习惯,这个好习惯对你的生存有帮助。我就是个很好的个案。

我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做教师很专心,追求教师的高境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教书也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一时风头正劲。然而,会招来阻碍,甚至有些领导把小鞋子给我穿,说一个人连牌都不会打还能干好工作吗?说人都有一好,不打牌,不喝酒……必有一个想法(野心)等等。我不陪他们打牌、喝酒、洗桑拿,自然不讨人喜欢。当时也犹豫、痛苦,我也知道这不奇怪。毛主席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古人也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毁之。”我小时候就看到,猪圈里几头猪整天吃吃睡睡,有一天一只公鸡跳到猪食槽上打鸣,几头猪被吵醒上来就咬,它们看不惯公鸡的不同姿势和状态。我能理解,但不肯同流,怎么办,写文章,寄出去发表,这个他们是拦不住的。我发表了,我获奖了,如江苏省“教海探航”一等奖(很有分量的教学论文奖),大地方都知道了我,他们有什么办法?那些人也只好是“老鼠掉到面缸里——翻白眼”。

后来他们不仅没有挡得住我的脚步,我的步子更大了,被教育局看重,调进了机关,不靠写,哪有出头之日?正是“我写我在”!

2. 勤写,求发展。教龄长了,经历丰富了,书也读得不算少,就要写,不写是一种浪费,不写对不住自己。新教师读书刚出来,什么也没有,更要写,立即就写,不写就落后,落后就“挨打”,“挨打”的日子是不好过的。作为教师,写了才心明眼亮有思想,写了才能有拓展发展的空间。

我有个文友,中学生时代向我办的地方《教育周刊》投稿,发表了,他的校长、老师拿着有他文章的报纸高兴地大声叫道:某某,你的大作发表了,从办公室一直喊到教室。这个学生到了大学勤奋写作,毕业后边教书边写作,书教得好,又出了两本书,一年后得到重用,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当认可,他的精神是可贵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我的发展更是得益于“写”。我“文革”民办教师出道,水平一穷二白,教书非常艰难,而今天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贡献,和我同时期民办教师出身的老教师都夸我,羡慕我,我的诀窍无他,唯有一个“写”字!

3. 妙手,得幸福。写文章是艰辛的,得到的快乐就不一般。我的体验是:写,不断提升自己,快乐;写,使自己充满自信,快乐;写,状态趋于淡定,快乐;写,生活走向简单,快乐;写,生命圆融自由,快乐……写,不只是“偶有文章愉小我”,从我无数个生长点出发,步步深刻和幸福。

有句话叫:“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时荣。”还有一句话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坚持努力地写,是要成为一个作家(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建立有独特视野的宽阔的教育观、文化观,对教育、文化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对课程改革有自己的见解,关注和思索社会和教育世界里人的和非人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种种存在,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思想,从而带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提供给学生一个指南针,引导着学生朝着真、善、美的终极目标行走,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力求做一个名教师,得在写作、学习和发展上下一番工夫。这样,我们才能把开阔的文化视野,化为优质的教育智慧,才能以睿智的眼光、发展的心态去教育培养学生,才能真正给学生有益的教育和影响,也才能丰富和充实自身生命个体的意义和内涵。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文化和教学风格,才能建立起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让课堂永远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当万山红遍的时候,去收获和享受笔底乾坤里的美好阳光。

作家(学者)梦越做越圆

1. 作家(学者)梦,教师成长的摇篮。毛主席老人家说过:一要靠枪杆子,二要靠笔杆子。我说,做教师也要靠笔杆子。教师的成长需要适合的、扎实的摇篮。我的成长就是在“作家(学者)梦的摇篮”里摇出来的,笔杆子写出来的。我做教师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县里广播稿,写学校学农田的,用了;我写的第一篇论文是谈“读写结合”的,县里教研室编的《邮教新绿》,发在扉页;我发表的第一首诗《野花》是在家乡的《珠湖》报上,写民办教师的,登载在报眼上……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是这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

我已经告诉大家,我学习了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诸如记叙文、应用文、论文乃至顺口溜、广告词,而我写得最多的是教育论文和诗歌、散文、小说。论文写作对教师的成长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文学创作是生活和文化的连接,更是教师言传身教的结果。我觉得文学作品写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以为,落到实处就是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和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验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吸收语言精华,提升文化品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带学生走进字里行间,走到广博的文学空间里去,让他们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因为语言是思维和智慧的载体,当一个人有了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后,往往会激活、挖掘出他在其他领域的潜能。因此,“作家(学者)梦”做对了,这个摇篮承载着说不尽的美丽。

2. 作家(学者)梦,专业提速的“高铁”。专业提速,需要助推力。我有个课题是“做作家(学者)型老师助专业成长的模式研究”,我觉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写”力和写的实践,他的教育专业成长速度就快得多,如果阻碍少而又得天时地利人和的话,就有神速的进步,我把它比喻乘“高铁”是不为过的。

“不做教书匠”是很多有志教师的共识。然而,遗憾的是,一段时期我也落入俗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俨然一个教书匠,使我的专业进程减速甚而停滞。但我始终忘不了叶圣陶、朱自清等作家、学者,他们都是老师、教授,他们的文学成就对广大读者产生的深远影响,令世人惊叹;他们的语文教学之路一直以来乃至永远都令人们钦佩。他们走的就是一条从知识型向经验型,再由经验型向作家型语文教师的典型之路。从他们身上,我发现,基础教育改革中“作家(学者)型”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可行性。而“作家(学者)型”教师正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所以我继续做着我的“作家(学者)梦”。我重新起步后,朝着专业的方向不断提速,而没有走进蹩脚的死胡同里。这个梦,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使自己的整个知识深度和广度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使自己的教学视野更宽广,教育科研烘云托月,文学创作积极而有意义。盘点我的2011年成果(正常工作和成绩除外),教育科研:分别捧回省、市教育科研成果大奖;先后被授予全国、省、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扬州特级教师;论文除了发在其他刊物外,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语文课“课堂实录”在《江苏教育研究》“课堂围观”发了一个专题,连自己的“名师档案”“教学反思”和全国小语界的泰斗袁浩、著名特级教师陈萍的评点两万多字。文学创作:较长的组诗7首发在《钟山》(2011.1);有4首诗被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文摘》(2011.1)转载;分别在《青春》《扬子江》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长篇小说《母亲望着我》(有关教育、留守儿童、青春励志的)入围江苏省第六届重点扶持作品项目工程,全省一共21人。

3. 作家(学者)梦,成就未来的梯子。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经常动笔,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教学经验文章,才能辅导自己的学生写作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但我又有一种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感觉,我写文章,生怕又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做作家(学者)梦,仿佛是做了小偷。

有一次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被单位某同事看到了,向领导打小报告说,他工夫真多,你找点正事给他做做。领导就找我谈话,说:“你又发表文章啦?”我说:“不是现在写的,是我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写的,正好在我们比较忙的时候发出来了。”领导说:“我说你你就跟我顶嘴!不要再写了,有篇把文章证明你有这个才能就行了!”挨了一顿领导的“好心”之后我什么话也说不出,但我心里不服气:我是用你们打牌、喝酒、泡桑拿的业余时间写的,根本没有占用上班的时间。还有领导说:我要的是学生的分数,不是老师的论文!领导把教师业余写文章与工作、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看,好多教师和我一样,只好偷偷摸摸地写点儿,真可悲。

是的,表面上看,我读书、写文章是自己进行文化构建,使个体化生命得到张扬,得到创造,得到发展,得到享受,得到实惠(名利双收)。但向高远处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是文化的构建,老师业余写作、读书正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文化构建。不知他们有没有看到,有些时候,只要我们老师勤练笔,多读书,学生也一定勤练笔,多读书。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写作的行家里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位“作家(学者)型”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而一个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和感受,哪怕谈得头头是道,到底隔靴搔痒,难以切中肯綮。只要我们是学者型、作家型的语文教师,就将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作家(学者)型知识人才。我想即便不能,他们也会像崇拜歌星、影星那样崇拜他们的老师。事实也证明,这些作家(学者)型教师纷纷受到学生颂扬与效仿。

其实哪个名师、名校长不会写文章?我很崇拜、赞成会写文章的校长、老师,也提倡老师、学生多练笔,多收获。我走到哪里为师生的写作平台就搭建到哪里。我在曹庄小学创办红领巾广播台,播送师生的广播稿,好的向上级广播台推荐,促动师生多动笔写广播稿。我在车逻中心小学创办了《车逻教研》和《小记者报》,为全校师生提供破土的机会。在这两所学校我的学生和兴趣小组的学生作文兴趣很浓,我有文章发表、获奖,回来都请他们吃几片大糕(云片糕),“骗(片)”他们说:“你们将来比我还要高!”我鼓励全班学生投稿,县里作文比赛获奖,不断提到我班学生的名字,我和学生一起幸福地欢呼。我和学生一起投稿,比赛,看谁能获奖,发表,每次都有学生投中,全班的那种高兴无法形容,暂时没有发表的还有机会,他们就盼望写作课。寄出的稿子仿佛是寄出去的希望,一时读书、作文争先恐后,学习语文蔚然成风。学生在写作,观察事物,提炼生活,分辨美丑,给编辑写信、寄信,憧憬中精神得到升华。我在教育局机关创办《高邮教育周刊》,为全市师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办得很成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周边县市纷纷前来学习,回家效仿。

老师的梦传递给学生,老师的写作成为学生圆梦的阶梯。我提倡教师多写作,多渠道写作,“阳光写作”,如写博客、黑板报、班报、手抄报等;提倡大力发展校园文学,精心打造校园文学报刊,彰显校园文学的特色和魅力;提倡营造浓烈的校园写作氛围,如社会实践、作品争鸣、写作交流、问题研讨、文化讲堂、专家报告、名作欣赏等。让更多师生直接投身到美的创造中去,并在其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铸就健全人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作型人才。

【会心】

梦好做,圆梦很难;说写不难,写成作家(学者)难。千难万难难就难在意志和时间,有了意志,拒绝平庸,不让自己下滑,时间总是有的——写在八小时以外。别人玩的时候正是我写的时候。心态要调整到“我以写为快乐”。我写我快乐,我写我存在,我写我精彩。一天不写就手痒,三天不写心就慌。语文教师要学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如果这样,料想不久的将来,我们当中,或者周边,将会有更多的教师,由教书匠转向学者型、作家型人才,也最终会带动一个集体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热潮,彰显母语的真正生命力,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名师。

当然,写得好,专业成长快,就要抓紧时间多读书。黄庭坚说过: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唯有大量阅读,才能使自己思想通达,视野敞亮,才能体味到哲人和大师们著作里宏深的思想,才能完成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全身心地体验生命的深邃,达到心灵的升华。

让我们在与智者的对话中、在勤奋的深度的写作中做一位学识广博、文化气息丰厚的作家、学者吧!让我们恢复曾经丧失的才情,重新提高曾经降低的审美趣味,再次丰厚曾经削弱的文化底蕴,重显敏锐的思想触角!让我们站在讲台上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伟大的称号!

上一篇:开学第一周范文100字下一篇:科学探究的物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