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通用12篇)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1

陕鼓小学

韩利利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4.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5.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6.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

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运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

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五)减轻课业负担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2

语文教育的载体是一篇篇美文佳作,积淀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优秀成果,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审美人格得以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创造性与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向善求真,形成理想的人格。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探究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交流协作精神。如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通过让每一位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语文教学以其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知识陶治,优秀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直击学生心灵之门,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顺利发展和形成。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教育的途径

2.1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格化

小学语文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一部好的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温馨的至亲至爱……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把这些情感发掘出来,启迪学生的灵性,陶治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灵魂呢?

2.1.1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教白居易的《忆江南》,可在背景音乐中引领学生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境:太阳快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被朝霞映照得火红火红的,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犹如晶莹碧透的翡翠……学生感受到了江南迷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而学了《桂林山水》,学生无不被桂林水独特的美所吸引,想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随之升腾。

在教材中挖掘出审美价值,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欣赏文章内在美的同时就已无声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2.1.2 挖掘教材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人生观是人格形成的导向。人生观的核心是理想和信念。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丰富,教师可结合教材挖掘潜在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如教《丰碑》,引导感受军需处长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关受他人的品格;教《我不能忘掉祖国》,体会宋庆龄的强烈爱国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小珊迪》,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教《落花生》,培养学生做朴实有用的人;还有独立自主的《乌塔》;有集体主义精神的《邱小云》;与人如何相处的《杏儿熟了》;建立友谊的《赠汪伦》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春风化雨般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感悟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让学生形成美的人格,在阳学下美丽的成长。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堂的道德生活的丰富的人生体验,并逐步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2.2 大力推行教学方式的人格化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不尊重学生个性、人性,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教育既然要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那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1 尊重学生人格,让自主精神“活动”起来

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按照平等的人格地位来对待学生,这是一个众生常谈的问题,却是一个很重要、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态度决定成功。有感于一位幼儿教师的做法,一次“认识钟”的活动中,大部分小朋友都在认真观察摆弄,老师发现有个孩子老是抓住钟摆不放,结果钟停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询问原因,他回答说:“我想知道钟摆不动,钟是不是还会走。”老师当即肯定了他的这一探究行为,他笑了,笑得很开心,试想,在这样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怎能不被激跃呢?

2.2.2 挖掘“创教”因素,让创造精神“亮”起来

创造精神表现为探索、创新、奋力拼搏、献身事业、为社会服务,这是学生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要素。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蕴含着创造因素。我们要善于弘扬人文特点,提供“创造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动力源泉,让学生懂得创新、勇于创新;要立足教堂阵地,以情激情,在语言感悟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语言训练中丰富创造内容,在语言熏陶中提高创新能力。如教《将相和》时,当问到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时,有个学生说喜欢赵王,因为赵王会用人。这就是创新精神火花爆发,它来自于课文而超出教材。

2.3 发挥教育者人格表率作用

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常言道: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这说明教育者对学生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影响。因此,教育者应以人格为学生所效仿、以博学为学生所仰慕、以自正为学生所景从、以德高为学生所尊崇。教育工作者应铸造爱生、敬业、进取、奉献的师魂:有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在孜孜以求中有自我实现的体验和快乐,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以言传身教和自身良好风范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有平等民主的精神,善于团结人;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效调节自我。因此,教育者应自觉在人格教育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正大先正已,做事先做人。

参考文献

[1]李小平.论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J].攀登,2008,04:175-177.

[2]龚艺华,黄希庭.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03:36-39.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从最基本的语文课堂入手。为此,我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分认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能性。

1.必要性: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基础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否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的高低。

2.迫切性: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也关系到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迫切需要会生存、会关心的一代新人。

二、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1.思想道德的培养。义务教材从方便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方面进行编写,除了选入一些写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古今中外科学家、歌颂祖国等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外,还对原教材作了调整,并更新补充了一些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内容,并安排了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其美妙的意境。这些新教材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语言环境上与儿童都很接近,更容易被接受,更有利于与世纪、与世界接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思想性强的课文,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实现义道统一。

2.语文能力的培养。义务教材的编排充分地利用了课文潜在的语文基本训练因素,体现为理解性训练、结果性训练、运用性训练,形成纵横交错、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现行义务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体现把训练重点落实到每组教材的教学中,围绕训练重点按组编排,注意训练重点之间的联系和过度,使训练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如课文《大森林的主人》讲雨后翻船,猎人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冷”“饿”“累”的困难,作者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要求学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像猎人一样还是像作者一样?或者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会拿来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有依赖思想,不存在侥幸心理,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胜利一定属于强者,属于聪明人。

3.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尤为重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于教师,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课文不是一段一段地讲完,而是引导学生一层一层逐步由浅入深地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己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练由不懂到懂,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指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实践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在反复训练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效应。

1.加大教学容量,在第一课时找效率。针对大部分教师本应在预习中解决的浏览课文内容,解决语言障碍放在第一课时,存在时间浪费多、密度小的问题,我们加快了由语言文字到主要内容到思想内容的节奏,原则上一节课讲完。这样加大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第一课时开始要效率。

2.要在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完成“来回趟”的教学,如果只注重“由语言文字到主要内容到思想内容”的教学,忽视由“思想内容到主要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教学,这种教学不仅在结构上不完整,而且没有完成“讲读课例”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完善“来回趟”的教学结构,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出效果。

四、运用正确的课堂评价,使“教”“学”得到辩证统一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过程。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教学的情感因素,使师生特别是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快、思想活跃,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智与情感结合起来,形成学中以情促智、以智增情、情智并茂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一行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一手段,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当后进生正确地答出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其他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有独创性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富有启发性的评价,促进他们不断地钻研,充分挖掘潜能,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2]。语文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要为文,先做人”这个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终结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徐志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网络转载.

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 篇4

在素质教育由研讨转入实施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部分的现象。这不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体会,与同行商榷。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2美国布切尔主编的体育理论中写到:体育的目标是追求人对于集体的适应力,作为社会一员的适应力。例如:“合作精神、宽容、大方、公正而又有高尚道德的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3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体育教学不仅是健身,更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开发人的智力。

1.3.1动作练习中,如长距离跑,使学生感到十分疲惫,这时教师通过鼓励,让学生克服困难。这样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1.3.2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在竞赛中,运动员们你争我抢,顽强拼搏。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竞争意识和一种勇往直前的的精神。

1.3.3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它的对抗性。在对抗中,除了肢体的外在对抗,更有内在的智慧较量。例如:球类运动中,要求人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对于人参加多变的社会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重视个性发展。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跳橡皮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跳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先比赛一种跳法(如:小马过河)。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啄木鸟”、“东方红”等)。教师启发,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学生兴致很高,试验,效果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要求学生可以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既使学生动体,又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2重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2.3在普及中提高。一些学校中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抓住了一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比赛成绩还可以,达标考试项项红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体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标一直以来是中小学校体育的重点,以前,仅仅通过体育课的练习,很难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本上提高,达标率也一直居低不高,我通过组织全校性的冬季向征性长跑(3~5年级)的方法,一个学期下来,全校的达标率由原来的87%提高到100%,而且达标优秀率也由原来20%提高到了45%。由此可见抓普及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一项重点。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5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座右铭。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 ”的艰巨劳动。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6

人生以许是这样,过得平平常常是一种幸福。如果碰到是是非非就要经得起考验。在经济大潮中,有人腰缠万贯。在仕途前程上,有人身居高位。但这些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触犯国法律条,一切又将随之改变。

法,自古以来就有。它是立国安民的重要武器。建国以来,法更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它为国为民而立,规定了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却出现了违反法律的行为:出现在贵州省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事件,贵定某中学的“9.16”事件。透视出学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下分析:

一、学校方面。首先,自从搞两基扫盲以来,学校要整理的资料较多。要抓的工作较多,如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这些都要付出较多的精力。要全面抓,要落实深入,师资力量显然不够。其次,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辅导老师,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从道德和情感的层面去处理。虽涉及法制,但内容不具体。

二、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受到监控的,每一学年的统考统评和教学质量奖惩,让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要学科上。千方百计的提高考试学科成绩,与考试无关的学习内容不太重视。

三、学生方面。法律条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法律术语让学生理解出现困难。加之学校老师都不够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知道多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呢?

一、我们要重视理论指导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法律知识。而且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法治的世界,其中有法律的成分。学生不可能离开这样的世界而单独存在。要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就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其次,在小学语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有跟思想教育的联系,有跟听说读写的联系,有跟其它学科的联系,跟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联系,自然也有跟法制方面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是孤立的,他它们是纵横交错在一起的,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抓好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也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二、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要渗透法制教育凭借的是教材。教材入选的课文类型有多种,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语文教学应把法制教育寓于其中,如淡淡阳光沐浴着学生的行为,如点点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直接灌输。要靠语言的感受力,要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要一步一步扩展他们的法律知识。

每次渗透法制教育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严肃地对待要讲授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到好处的用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引导他们。利用课文中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丰富的课文内容,自觉地,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法制教育课。教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抓重点,要以学习语文为基础。此外,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言行举止。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我们要准备探索创新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固守现有经验,不因时而变,面临教学困境不善于打开局面,那么,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而且会阻碍它的开展。

不管渗透法制教育的路有多难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法制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法制论文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二郎张尧小学

试论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7

素质教育旨在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的、大众的、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国民教育。但同时,素质教育也强调个体差异,要求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拥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体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本任务的一种课堂教学,但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体育课特有的活动形式和竞争性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发展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耐受力和接受能力,结合学生的愿望、喜好,设计、编排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比如,学生经常观看电视上中国队的排球比赛,对中国队的这个强势项目很感兴趣。于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我在课堂上开展了排球训练的项目。上课前我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基本技术动作。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中国女排比赛时的精彩镜头,学生看得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接着,我向学生示范其中的技术动作,然后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和讨论,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的接发球、颠球动作。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接发球比赛,其他同学点评比赛学生的技术不足,指出其动作不到位的地方。通过这样一堂形式新颖的体育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

2.多角度深入,实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的发展,体育课因其特有的活动形式和竞争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将文化和思想品德课融入体育课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因此,开展多角度深入、多层次引导、多领域实践的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3.优化个体体验,实现普及发展

部分小学将体育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体育特长生身上,而忽视了对全校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的培养,这不符合素质教育中普及性和全民性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体现全民性及普及性的特点,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处理师生的从属关系

传统教育管理理论遵循以学校为主体的落后教育方式,教师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工作。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成为教学行为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扩大课堂教学的外延

身体健康是国民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不只局限于课堂,更是针对全民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把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当前中国正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故而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培养一部分体育尖子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健康的接班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体育教学的观念应该由片面向系统、由低等向高等转变,教学体制应该由应试教育升级为素质教育模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重点谈谈在体育教育改革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单维杰.关于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

浅析小学语文创新与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素质教育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1、引思型。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2、讨论型。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情景诱发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一个新课程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沿着课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等。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教学将学习目标定在升学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4、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假设: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如果是你帮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会选择白菜种子还是白菜呢?

学生:白菜种子。

教师: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种白菜,怎么办?

由于这是书本上没有考虑的,学生一时间会对这个问题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如向老山羊学习,问妈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素质教学中实现创新,勇于创新,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为课堂增加别开生趣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创新化的表现。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快乐和充满趣味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联结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本人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感受音乐美,增强语感和想像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音律与节奏创作了音乐艺术。这种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巧妙地运用音节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想像,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1、把握语句的节奏,培养良好的语感。

节奏,又叫节拍,它是由音节的组合,诗句的停顿决定的。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如我在指导朗读《荷花》中的一段话:

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第一句话总起句,句首的“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二至四句起始“有的”读时稍加停顿;第二句描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有的花瓣全都开了,“全都”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荷花怒放的气势;最后一句语音稍低,稍重,好似花骨朵积蓄力量,就要竞相开放。通过这样的美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像,体味白荷花的美姿。

2、借助器乐创设情景,激发想像力。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如教《观潮》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跃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音乐声,浪潮声,声声入耳。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浪潮越来越近,一齐向这边涌来,声音非常响。”理解了潮来时的“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当时学生所表现出的眼神和表情,证明了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大潮的壮美。

在教学中,我还曾运用了快板、小鼓、电子琴等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合着节拍诵读诗文。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享受、感悟,得到美的熏陶。

二、玩味文段的图画美,激发爱国热忱。

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相当强,语文教材编有大量优美的富于教育意义的图画。老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图画美、图案美,唤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例如:《桂林山水》的插图,描绘的是玲珑剔透的山水风景图。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观看图画。之后提问:

1、作者写漓江水是抓住哪些特点来写的?(板书:静、清、绿)

2、漓江的水清得怎样,绿得怎样?(重放画面,要求学生从画面进行玩味、联想)

通过让同学观察、诵读、玩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秀丽。然后在抒情优美乐曲声中,用当导游的方式,边看画面边背诵,可谓声情并茂。桂林山水的风景图,让学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豪情。

教学中除了注重欣赏图画美之外。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汲取知识,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如教学《春风》一课:

春风吹,春风吹, 春风吹,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来了燕子,

吹红了桃花。 吹醒了青蛙。

在指导学生阅读后,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线条轮廓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所想给单线条轮廓涂上色彩。并要求学生边涂边想:大自然的春天由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物组成?学生完成涂色后,再朗读就能很好感悟春天的美了,那“绿”的叶,“红”的花,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青蛙构成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增强了感性的认识,拓展了思维。

三、领略诗文的意境美,获得情性和理性的交融与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教诗词,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才成。“多读多练”是教学诗词的一个特点。反复吟咏,方能读出韵味来,细细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同时使思维产生发散。如教《朝发白帝城》,这是李白在唐朝元二年春天遇赦,离别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山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听有感情的配乐导读,学生进入情境了:全诗展示了三峡美景,洋溢着诗人遇赦东归时轻松,喜悦的心情。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对部分文章的精彩片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做到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合。使审美教育成为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的氛围中分析情境和再现情境,使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得到发展。

四、锻炼品格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为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基础的,也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识别伪恶丑,自觉丰满人格力量,增强道德修养。

1、人格力量的培养。

教师要把塑造学生真善美三种人格作为奋斗目标。依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去完善学生美好的人格。如第五册《中彩那天》,文章里的小作者多希望能把中彩的那辆奔驰汽车占为己有,但爸爸却把汽车还给了库伯。这体现了爸爸品格上的“真”。讲课时,我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然后自由发表意见。并说说:你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将向爸爸说什么?大家异常热烈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总结时,同学们懂得了:爸爸的诚实是最珍贵的,是一辆几十万的奔驰汽车无法比的,因为诚实正直是心灵美的体现。

不论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或是无私奉献,崇敬英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还是和蔼谦虚,谈吐文雅,举止端庄等都体现了人格的真善美.教师针对这些内容,要善于引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2、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

一种情感向道德、人格、价值观的升华,都离不开一个“知”字,学生在优秀 篇章中接受到健康崇高的情感熏陶,是认知的成分。一旦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

首先,要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所谓“势”,即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能力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在教童话《幸福是什么》,我先让学生上台谈谈最感幸福的事。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长在甜水里。所讲离不开吃、喝、玩、乐及亲人的疼爱。此时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结合课文领会“劳动最幸福”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文章中鲜明的英雄形象,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张思德……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英雄为国捐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会深刻印在脑子里的。这时候的教育会影响他们一生,也正是理想教育,奉献教育,爱国教育的大好时机。

综上所述,审美的熏陶、启迪、养成教育是学生长期的认知活动,是潜移默化、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个过程和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联。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把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而审美教育(即上文论述的如何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过程)也尤为重要。做好这一环,对全方位育人,塑造学生优良道德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树立无私奉献的理想观念等教育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注重审美情趣和意识的锻炼与培养,能唤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亟待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10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与素质教育 之 我 谈

[摘要] 数学变式教学法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内涵,它重视思维开发,情感投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素养,重视学生动手与操作,培优辅差,实践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数学 变式教学 素质教育

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而数学教育又是组成这一工程的重要支柱。数学变式教学法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运用多家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等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设计,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充分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智慧与良好的人格为目的,科学构建系列变式,让思维教学进入课堂,实施由“英才数学”向“大众数学”的转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试图就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蕴含素质教育内涵作一探讨。

一、变式教学法重视思维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思维品质。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把数学定义为数学思维活动,因为它的许多成果是理想思维高度凝聚的结晶。大量事实说明: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数学,同时数学学习本身又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应该把现存的数学结论生搬硬套地教给学生,而应是把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思维过程再现给学生。

变式教学法利用构建系列变式的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形成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下面结合教学实例简要谈谈。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课时所用的一组变式题。 标准题:一个长方形长25米,宽8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缺条件变式:一个长方形4分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条件变式:一个正方形周长12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结论变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宽是7厘米,长是多少? 4、过程变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边长与一个长方形宽相等,长是宽的两倍。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教育者如同魔术师,通过条件、过程、结论、逆向、图形、情景等变式,不断扣拨学生思维的琴弦,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发掘学生智慧的潜能,让他们去寻求,去探索、去创造。

专家认为现代人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思维的整体性,即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从而揭示它的功能与特征,以达到最佳处理。变式教学法让学生立足知识的制高点,了望知识的来龙去脉,观察知识的整体结构,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起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用。

二、变式教学法重视情感投人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位数学家说过:许多艺术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没有哪一种艺术能比数学更有成效地去美化和修饰 人们的心灵。变式教学法重视构建情趣变式,情景变式,情感变式,营造“情、趣、乐”的教学氛围,把表面看来枯燥无味的数字问题,严密的逻辑推理,冗长的运算改编成符合学生认知情趣、生活实际的“数学小品”(数学模型),渗透辉煌、曲折的数学发展史,众多数学家为数学孜孜以求的奋斗史,数学在生产、生活、科技领域的重大贡献,使教学目标内化,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熏陶。

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用许多的圆卡片、彩带及直尺动手操作得出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常数即圆周率π值的再现过程。另外也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我国学者对圆周率的计算。如南北朝祖冲之最早得出π前7位精确值。不过尚需各位同学“奋发图强,再创辉煌。”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求数学新知的使命感。

三、变式教学法重视学法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素养。

素质教育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同时教会学

第1页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我谈

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变式教学法主张学生掌握变式的学习方法,倡导“变式学习法”。因为大千世界,千变万化,新问题层出不穷,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中,所以一个人最可贵的思想品质就是进入新环境后敏捷反应的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变式学习法的核心就是把握“双基”的“变”的因素和水平,“变”的方向和方法,构造系列变式,要求学生在“变”中学,在“变”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变式学习法”具有跨越学科,并渗透到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性。

四、变式教学法重视动手与操作,不断提高学生劳动、实践、应用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二十世纪下半叶数学教育带头人弗赖登塔尔从数学的特点出发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一位数学家认为:数学教学之根本目的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她们提供应用于其它学科的推理方法,而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给学生提供某种求解具体问题的工具。用变式教学去设计“阅读与操作”、“动手与验证”、“操作与获取”,通过学生自己画图、计算、验证,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可通过如图1拼叠、操作、发现完成。

图1 同时设计“实践课”,让学生走出教室,用自制的工具测量树高、河宽,利用分割法测量土地的面积等等,让学生体会劳动蕴含智慧、劳动创造智慧。

五、变式教学法重视培优辅差,实践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承诺。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特点是“坚实”,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方法科学。同时素质教育是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教育,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短处。

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

“大众数学”是在国际范围内,经历了近20年考验的一个属于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口号,强调基础教育的数学应该是“一切人”的“大众数学”,因为在未来世纪的综合国力较量中,优良的公民素质(含数学素质)是最重的法码,是科技竞争、经济腾飞、民族兴旺、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变式教学以面向全体、实践“大众数学”为己任,具体体现为:(1)构建各种知识桥梁,如“导学阶梯”、“学法指导”、“观察与归纳”等等,设计妙趣横生的简单变式(属一级变式,至多二级变式),对优等生开辟“考考你”、“思维一题”、“为竞积累”、“小试锋芒”、“兴趣一题”等栏目,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2)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课型和教法,追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的最优正相关。(3)班级教学设计和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引人层次教学、复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变式教学之中,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的质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我们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纵观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差距与优势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数学变式教学法如一缕清新的风,为数学素质教育这片沃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无限的启迪。

参考文献: [1]胡运凤.初中数学变式与素质教育.成都教育学院报.1999年7月第2期

[2]肖凌戆.从被动接受学习走向变式创新学习.数学教育与教研.2003年第10期(5~8)[3]张子卫.谈利用数学变式题活化思维.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月第4期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开放性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也要相应地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兴趣。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就应当把创新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在教师的教案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二)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分量———采用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第四个特征是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

(三)明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的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情况,教师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中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并把创新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志洪.小学语文优质教学常态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 系统介绍了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期能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1. 网路时代冲击着小学生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高速发展, 计算机高度普及, 各种思想在小学生中快速传播,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冲击着小学生心理, 出现了炫富等不良现象, 例如:2011年的“最小炫富女”童心怡 (7岁) 。小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初期, 对外部世界的抵抗能力弱, 经不起各种诱惑, 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不利于健康成长。

2. 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城市小学经济条件较好, 基础设施齐全, 教育资源丰富,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与此同时, 为了取得更高收入, 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 留守儿童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 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消极等心理问题, 再加之, 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缺乏, 使得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加大。

3.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深入发展, 但是有些学校由于升学的压力, 依然采取传统模式管理学校, 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成绩的指标, 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直接取消了体育课、心理课等, 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优势

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的严峻形势,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更好地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实践经验, 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它们结合拥有许多优势。

首先, 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天然契合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强调“主体参与性原则”, 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体验, 从体验中领悟其内涵, 增强学生的自我抵御能力。同时, 教师注意参照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来设置不同的情景, 以此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众所周知, 教师通过课本来“灌输知识”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这种形式没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 现代语文课堂当中随处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中体验作者的真实感受,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们熟知的童话故事, 主要讲述了小女孩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和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我们在讲授这些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抓住最后一段:小女孩的遭遇明明是遭遇的, 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再反问大家, 什么是“幸福”?在大家发言之后, 要告诉大家安徒生对“幸福”的解读: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 对苦难的承受。结合这些, 教师要告诫学生要拥有一颗隐忍的心, 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不要放弃对幸福渴望和追求。

其次, 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从业者除了自己主修课程之外, 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成为必修课程, 这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供条件。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 通过认真研究语文教材, 来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素材, 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结合。例如:《乌鸦喝水》, 通过这篇寓言来告诫学生, 遇到困难时, 要善于思考, 勤于动脑, 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践经验, 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拥有众多优势, 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铭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学周刊, 2014, (9) :94.

上一篇:文明班集体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智慧装配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