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精选9篇)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篇1

刘老师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朗读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说好英语的前提。《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 朗读

作用

朗读技巧

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是读书的一种形式,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中国人学习汉语要朗读,中国人学习英语更要朗读。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中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缺少使用英语的环境,除了多听外,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多读,高声朗读,阅读,进而熟练至背诵。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在朗读中得到体现,在朗读中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在朗读中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效率和效果都要比朗读能力弱的学生略胜一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教师更要充分重视朗读。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英语朗读,就会产生听力差、口语表达差、阅读能力差等负面影响。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

呢?

一、让学生知道朗读的重要性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朗读”并及早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

1、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把学得的词汇,长短句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记忆在脑海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而且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训练,从而锻炼了听力。

2、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提高口语水平。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间,大声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发音、听觉、呼吸等器官的生长发育,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朗读是说的前提,只有读得通畅,才会说得流利。学生如能坚持经常朗读文章,到需要说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朗读对口语表达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它能培养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会朗读,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

3、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由于在朗读的同时做到了眼见、口说、耳听这三个步骤,所记的东西当然要比看或 2

写所记的东西牢固得多。用朗读的方式记单词和句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句子:It’s time to play with my friends.I am busy studying now,because I want to catch up with other students in our class.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 time to do something.和短语be busy doing something.及catch up with.而且只有记得多,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和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1、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环境,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朗读、乐于朗读,教师还应努力为他们提供朗读英语的机会,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情境。总之,集体朗读有利于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也便于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个别或分角色朗读,有利于教师检查和督促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

3、布置教室舞台,展现学生才华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表现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由布置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a、朗读比赛。教师可以预先列出部分课文或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或课文等读物作品。让学生在班级选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并得到师生肯定,朗读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b.朗读表演。学生自己改编话剧、寓言、故事,一边朗读,一边表演,从而广阔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锻炼自己的英语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1、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2、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

3、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

4、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了。

朗读是阅读的不同形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叶圣陶 4

先生认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外语,朗读都是一种可以借助的重要学习方法和手段。

总而言之,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我们遵循它的规律,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参考文献】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篇2

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把握最佳时机进行范读, 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录音带等进行配合朗读, 将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和动作、姿势、表情等无声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背影》时, 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学生被多媒体播放的场景和有感情的朗读所感染, 沉浸在一种浓浓的慈母情中。接着提出:这首诗是歌颂伟大母爱的, 你们知道哪篇文章是赞美父亲的呢?然后引出新学课文《背影》,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学生在学习的热情中怀着极大的兴趣自觉学习了课文, 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大量的形象思维参与, 充分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先让学生听录音范读, 听准字音、节奏, 再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你们能不能在朗读中想像一下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朗读打开了思维之门, 展开丰富的想像力, 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 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深秋的黄昏, 一个骑着一匹瘦马的游子, 正在苍凉的古道上缓缓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暮鸦即将归巢;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 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 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 不禁悲从中来, 肝肠寸断。

实践证明, 通过听、读训练,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 同时, 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 无论是文学作品, 还是非文学作品, 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具有很强的美的感染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 不仅在感官上获得一次享受, 一种愉悦, 而且在朗读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 从而提高鉴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例如教学《春》, 我以交替运用配乐录音朗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朗读过程中除强调学生注意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外, 还要求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领悟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趣, 感受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我问, 在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中, “偷偷地”、“钻”两个词好在哪里?能否换成“慢慢地”、“爬”等其他词?通过反复朗读, 学生感悟出“偷偷地”、“钻”这两个词不能换, 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 形象地描写出初春时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突出了春草的清新可爱, 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又如教学《陋室铭》诗文, 在朗读中我提出“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诗句中“上”、“入”两个字好在哪里?能否用其他字代替呢?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 品味, 学生茅塞顿开:“上”、“入”二字不能用其他字代替, 它在语句中起到生动传神、化静为动的功效, 不但使描写的景物人格化, 而且更突出了诗人对这悦目的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4.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中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能感染人, 而且在语言上也令人叹服不已, 那精练准确的语言是作者精美构思的艺术珍品, 为语言贫乏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好材料。而通过朗读, 有助于发展学生交谈、发言、复述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切入点, 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舞台, 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桃花源记》时, 我先范读,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 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渔人离开桃花源为什么处处作记号?”“假如渔人带公差找到了桃花源……”这些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思维亢奋, 想像驰骋, 纷纷打开话匣子。有的学生说:“作记号是为了不迷路”;有的学生说:“从带公差找桃花源这一点来看, 渔人是想邀功请赏……”“假如公差找到桃花源, 太守会派兵占领桃花源, 就会发生流血冲突……”有的学生说:“渔人和公差可能私下请求长住桃花源”……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后, 已有一定的体验, 加上我设计的问题简约新颖, 便能吸引学生争相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5. 强化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 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读书感悟是传统朗读教学经验的精华, 它追求以读促悟,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 读中悟境, 读中悟意, 读中悟法。在语文课堂上,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 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对象发生共鸣, 体会文本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 张扬其思维, 唤醒沉睡着的意蕴情感, 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语感能力。

余光中的《乡愁》一课, 全诗共四节, 大体蕴含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约生动的画面。教学时, 我指导学生以舒缓的语速、深沉的语调、深挚的感情, 有节奏地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爱国心声,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感悟出诗人由个人的哀愁上升到家国之思、从强烈的思乡之情中领会作者的心声: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以结束两岸人民饱尝亲人离别的思念之苦。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3

一、朗读教学

学英语要先会读,然后是说。换句话说,朗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充分领会朗读教学的作用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首先要做的事情。作为一个英语教学人员。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重视晨读。朗读并不意味着就是大声的读,而是在朗读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加强记忆和理解,并且掌握和使用好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好晨读。

(二)课堂加大朗读力度。老师在教的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三)课后的英语朗读活动。学生在课后多读,多练。

二、朗读作用

学生学英语的时候,要为自己创造学习环境。每个人除了和老师、同学交流外,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进教学。

(一)朗读是记忆的基础:准确的识读单词,反复朗读课本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如:It’s time to get to school.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 time to do something(该是做某事的时候了)的用法,而不用机械的去记忆。

(二)集中精力,掌握朗读材料中的精华,并把这些东西用在我们自己的会话中,真正的做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

(三)朗读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英语常常会出现一些逻辑上的缺层、跳层和并层。如杰克在坐汤姆疯狂开的车时说到:“Be careful,don’t drive so fast,my mother loves me”(当心,别开那么快,我还不想死。)当我们熟记并记忆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自然会说出“Come on my mother waits for me!”意为“快点,我要急着回家呢!”

(四)朗读能培养语感,英语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让学生明白,更在于引导去应用。

三、创设朗读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

(一)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态度,打破他们的胆怯心理。

(二)根据教材,采取日常生活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

(三)利用更好的语言环境加强记忆。创造应用情境,加强语言的练习和应用。

四、培养朗读技巧

(一)强调中文和英文发音和节奏之间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汉语语调会影响英语交际的进行,它没有固定的词调。如,kite随我们念成平调,升调,降调,意思都不会改变。在汉语中,它译成“风筝”。经过不断的实践,我们的发音可能是完美的。

(二)跟读的技巧:跟读是英语课堂教学和基本的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开始几遍放慢速度,学生熟悉后,可加速增加学生跟读难度,在不同的方式讲读同一句显示不同的情绪和语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兴趣,让学生喜欢说“洋话”,流利的讲“英语”。

五、拓宽朗读渠道

(一)模仿老师的发音:教师可以有节奏的读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认真模仿,模仿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语速快慢来体会“语言”的艺术性。

(二)同学间练习:学生之间单独进行训练,或在教师指导下读,达到巩固、效仿和流畅为练习的目的。

(三)师生合作:学生读,听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进程,重塑沟通的热情,课外我们还可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

六、英语朗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听力: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听,精确的听懂词汇是很难的。缺乏足够的朗读做基础,也就更难听出连读、爆破等朗读效果,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

(二)培养语感: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认识,更能培养其语感,可在教学中省去许多繁杂的语言规则的讲解。

(三)学会用英语去思考,提高写作技能:大量的英语朗读能把语言材料变成大脑存储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被融合在一起,最后质变为英语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七、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培养听说技能的训练中得到升华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将初步形成,也促进了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各种实践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发音,语调和节奏都有进步。就像如下:

(一)学生的发音:语调正确到位,学生能够善于领会并及时捕捉对话双方的意图,并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听读、跟读、齐读、个别读等一系列朗读训练的练习方式,不仅在课堂,而且课后,都可以用英语很好的沟通。

(二)提高会话能力: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感觉,语言和会话能力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好说话的感觉,这也是在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词汇和句型记忆总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学生应多读英文刊物,扩大知识面,培养说话的感觉。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4

一、朗读,表达心中感受

我们深知,如果文本中所要讲解的内容并非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距离感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非常吃力。此时,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不仅能让学生自己观察,还能让学生用眼睛触摸文本中塑造的形象。如此这般,才能让学生以心贴近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发现事物的特点,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就能在心中架设与文本沟通,认同作者的观察,并与作者同悲共喜,然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感受。例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画家和牧童》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对画家戴嵩的高超画技由衷赞叹,做了一番有效的铺垫。我先出示《斗牛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拉近与生活中不常见到的两头牛相斗的情形,再用视频出示。这样,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表达对画家戴嵩画技高超的赞美。如此一来,学生怎能不如痴如醉,兴趣盎然呢?

二、朗读,促进学生悟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它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写好文章也得益于多读书,理解课文更是如此。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不管我们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对此,我们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的《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多进行几遍朗读。这样,学生的头脑中会渐渐显露出桂林之水的清,桂林之水的静,桂林之水的绿,桂林之山的奇,桂林之山的秀,桂林之山的险。有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第一自然段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学生也就明朗了。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又如,人教版六年级的《桃花心木》一文,文章中心是要让学生理解无论是人还是树能够在逆境中成长的就能成才,反之,就会像桃花心木的幼苗那样枯死。文中先介绍种桃花心木苗人的奇怪之处,有时它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紧接着,通过作者和种桃花心木苗人聊天才得知,这是种树苗人在模仿老天下雨,最后揭示文章的中心,像这样的课文,学生读得多了,理解课文内容也就易如反掌了。

三、朗读,丰富学生积累

知识不是通过一天两天的学习就能得到的,而是由学习者通过长期的辛勤地学习积累起来的。纵观世界博学之士,不也是靠积累而得的吗?当学生领悟了一篇文章,就得让他学会积累,这才能成为他的知识。怎样积累?这就得依靠朗读。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的《少年闰土》一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的特点,掌握人物的肖像描写。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闰土的外貌特征,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通过朗读,学生对闰土的外貌就定格在脑海中了,脸蛋的形状是圆的,颜色是紫的,颈上还套上个银项圈。单元练习中,学生写出来的外貌就能抓住不同人物的特征。请看学生所写的《我的妹妹》一文中外貌的描写:我的妹妹,今年5岁,柳叶似的眉毛,嵌入水灵灵的黑珍珠般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一笑,就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是我们一家的开心果,只要她在哪,笑声就到哪……又如,学生在《我的爸爸》中是这样描写他父亲外貌的:我的爸爸,是个建筑工人,由于长期在工地上班,岁月已经在他那古铜色的脸上,刻上了条条的皱纹。虽然如此,但他的精神却十分饱满……又如,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五”时,当学生学习了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等回文联后,我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

通过诵读,学生就悟出了这些对联的特点:无论是顺着念,还是倒着念,都一样。这样,回文联的奇妙之处,学生也就无师自通了。于是,我给学生提供了词语:黄山,落叶,松叶;山东,长生果,生;西湖,回,游鱼;京北,输油,管。学生就不难、对出下联:“黄山落叶松叶黄山黄”“山东长生果生东山”“西湖回游鱼游回湖西”“京北输油管油输北京”……每对出一对下联,我都让学生正念几遍,反念几遍。学生因浓厚的兴趣朗读积极性高,在反复朗读中顺理成章地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其意就是要激励学生多读一点,多积累一些,日积月累,用到时就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四、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思,体会深刻内涵,升华情感。例如,教学《掌声》一文时,我用朗读的教学方式教学该课。接近尾声时,我动情地告诉学生:老师想说说掌声:掌声是白帆,让小船儿扬帆远航!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掌声是蓝天,让小鸟自由飞翔;掌声是土壤,让花儿充满生机;掌声是清泉,让小鱼儿快乐嬉戏;掌声是雨露,滋润了万物;掌声是太阳,给了大家温暖;掌声是信心,让深处困难的人继续向前走……这样的课堂让我欣慰,因为,它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喷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更可贵的是,它激发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感悟,让感悟因此而意蕴深远。朗读感悟,积累运用,是学生亲近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的金钥匙。让我们正确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真正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因这样有效的朗读而精彩纷呈.参考文献: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篇5

【关键词】朗读、兴趣、记忆、背诵

中国人学习汉语要朗读,中国人学习英语更要朗读。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中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缺少使用英语的环境,除了多听外,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多读,高声朗读,阅读,进而熟练至背诵。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在朗读中得到体现,在朗读中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在朗读中得到发展。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由于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本族语言,我们的初中生除了英语课之外,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并不多,学英语的遗忘率也相对较高。孤立地、死记硬背地记下来的单词、短语很容易遗忘。而把单词、短语放在句子里、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认真学习,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识记、便于掌握,便于运用。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当学生认真朗读、琅琅上口以后,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犹如蓄势待发,水到渠成。

可是,现在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只是默读,而不愿或不敢大声地朗读英语。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而交际的本质便是口语。口语作为语言的第一性,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让每个学生开口学英语不但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一个初级中学英语教学者,我一直在探寻造成学生“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通过多年来在一线的英语教学经验,我的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每一个学生用英语开口讲话,得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天天读,大声读”的良好习惯,为今后“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英语朗读就会产生听力差、口语表达差、阅读能力差等负面影响。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Q195方管 无铅锡线 PJ-258耳机插座 TV-060轻触开关 防水密闭门 防火栅栏门?

一、让学生知道朗读的重要性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朗读”并及早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

1、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把学得的词汇,长短句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记忆在脑海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而且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训练,从而锻炼了听力。

2、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提高口语水平

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间,大声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发音、听觉、呼吸等器官的生长发育,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朗读是说的前提,只有读得通畅,才会有说得流利。学生如能坚持经常朗读文章,到需要说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朗读对口语表达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它能培养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会朗读,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

3、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由于在朗读的同时做到了眼见、口说、耳听着三个步骤,所记的东西当然要比看或写所记的东西牢固得多。用朗读的方式记单词和句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句子:It’stimetoplaywithmyfriends.IambusystudyingnowbecauseIwanttocatchupwithotherstudentsinourclass.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timetodosomething.和短语bebusydoingsomething及catchupwith.而且只有记得多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和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1、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环境,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朗读、乐于朗读,教师还应努力为他们提供朗读英语的机会,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情境。如教学OxfordEnglish广州版初三上Unit6ReadingA时,教师可让学生A扮成背景音或旁白,站在教室前面的一旁,而另两个同学则分别扮演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学生A进行朗读,其他两位学生则到时进行相应的对话;也可以采取集体与个别的方式进行表演,如几组同学一齐扮演背景音或旁白,另两个同学则分别扮演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也可以采取集体与集体进行对话的形式,如,三组同学扮演背景音或旁白,两组同学扮演爱因斯坦,而另两组同学则扮演成小女孩等。总之,集体朗读有利于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也便于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个别或分角色朗读,有利于教师检查和督促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

3、布置教室舞台,展现学生才华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表现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由布置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1)朗读比赛。教师可以预先列出部分课文或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或课文等读物作品。让学生在班级选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并得到师生肯定,朗读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

2)朗读表演。学生自己改编话剧、寓言、故事,一边朗读,一边表演,从而广阔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锻炼自己的英语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1)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2)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指导学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

3)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

4)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了。

朗读是阅读的不同形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外语,朗读都是一种可以借助的重要学习方法和手段。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篇6

语言能力・语感・朗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古人云:“授之学生于鱼,莫如授之以渔”。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 只授之学生以鱼,而后者却授之学生以“渔”。“渔”,意味着一种创造,它能捕获到更多更好的“鱼”。 笔者以为语文教育要授之学生以“渔”,应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浅谈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朗读教学改革的内容

1. 为了使学生朗读不流于形式, 我们应该留给学生

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课文的意思, 对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把发现的问题带到教师的讲课中, 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使学生达到预习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2. 朗读的范围不应该有局限性, 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好的氛围。

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因为单调简单的阅读方法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和烦躁, 很难坚持经常。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进行分层次的训练, 让每位同学都能在朗读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3. 在朗读教学中, 学生占了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读课文中, 要边读便想, 用心去读懂文章的含义,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反复阅读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理解了文中意思, 才能读出感情, 读出味道。

4. 朗读过程中, 一定要带有感情地去读。

有的学生读得琅琅有声, 但呆板没有韵味, 忽视了语气的轻重和顿挫。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 并讲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使学生读起来, 声情并茂;听起来如身临其境。

二、朗读的分类及形式

1. 欣赏与创设情境。

欣赏, 指的是“欣赏语言”, 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优美的文章比较适合。教师在朗读教学中, 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造出浓浓的教学氛围, 唤起学生的情感, 从而调动学习的兴趣, 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去理解作者的感受, 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通过欣赏好的文章,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词句。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 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思维的条理去领会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想象思维与情感触发。

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 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思维实现的。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 是触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 要从情感出发, 还要始终针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和想象。

想象出来的景象, 比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更具有形象感, 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 容易产生真情实感, 大大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角色演读与体验。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 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 可以让学生分别担当课本中各样的角色来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 这里仅谈了个人的见解。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 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 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 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 真正做到了以读促学。

摘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主要是靠读来养成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 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下工夫,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朗读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读好书, 爱读书, 是我们每一教学者的共同目标。

论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朗读;英语教学;作用

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达人的特征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妙的钥匙。古人说过:“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同时,它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因为它,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正如西方哲人莫里斯所说:“人类文明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既然语言在整个社会中如此重要,作为英语语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无疑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如何是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是我们思索探究的永恒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朗读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reading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对于朗读的作用,先辈们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现代文学家教育家朱自清先生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尽管如此,朗读在我们现实英语教学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重视,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考试的压力。虽然在我们的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都明确要求我们的学生的朗读应该达到何种水平,但是我们现行的英语科目考试中,却没有对朗读能力的测验。所以,在教师的英语语言和学生的学习中,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会重点抓看似可以立竿见影的语法,词汇,写作等等,而忽视朗读这一环节。

(二)教师自身的原因。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朗读水平欠佳,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范读这一环节,而让学生自己读。从形式上看,省略掉老师范读无碍大雅,但是正是少了它,学生读起来没有一个心理目标,会显得参差不齐。同时,教师也没有办法给学生的朗读给予高屋建瓴式评价和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难达到一定高度。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即使在短短的早读课上,仍然有教师在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的讲着各种习题。教师的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殊不知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换来的有可能是学生的恹恹欲睡。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只有调动各种感官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们来比较一下朗读、默读、听教师讲授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感官运转过程:朗读——目—脑—口—耳—脑,默读——目—脑,听——耳—脑。后两种方式从程序上简化了不少,这样,朗读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上,出声朗读这一身体行为给大脑带来了紧张感,使注意力得以集中,同时,朗读出声会促使自己用耳听,即眼、口、耳、脑同时工作,会增加对左右脑的刺激,激活脑细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说,语言是文化思想的载体,所以学习语言,也是对情操的陶冶,是一种审美活动。如果我们把这一审美活动比作是参拜真善美的殿堂,那么教师的范读就是为学生庄严地开启殿堂大门。教师动情的朗读会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其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润物有声”,学生会禁不住心为之动,神为之摇,随教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诵,通过自己的朗诵,实现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寻觅美的殿堂。而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常常会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情感依据。有了学生这种从心底的尊敬和爱戴,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该语言的兴趣,很少有喜欢这个教师而不乐意学习这门课的情况。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预感是指人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系统的感受能力,是一种心理行为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旦形成较好的语感,那么对语言的学习就会有轻车熟路之感。正是因为如此,现代神经语言学家华生指出:“所有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语言学习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培养学生的预感是一件至关重要但也费心的事情。其实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训练,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全面掌握。充满感情的朗读就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尽可能地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其语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

(四) 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他的“三最口腔肌肉练习法”中,就特别练习英语时,需要“the most loudly”,也就是要求学生用最大的声音练习。那样做可以改变我们传统的在说汉语时的口腔肌肉的运动模式,从而形成最有利于讲英语的口腔肌肉的运动模式。此外,朗读有助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协同工作,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那些喜欢朗读的学生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工作,记忆能力肯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堅持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没有或者缺乏朗读,学生必定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英语思维方式和能力,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准确无误的朗读对阅读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英语朗读在我们的英语语言教学中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朗读的践行者,下功夫提高自己的口语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这样也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胡建华,路仙伟,朗读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及课程设置[J].刑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陆敏霞,试论英语朗读与听说能力的提高[J].扬州大学学报,2001,09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篇9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第一小学 陈燕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指的是对语言的内容、语言所蕴涵的感情、语言的表现方式方法等的感悟。感悟是一种触类旁通的悟性,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种智慧。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学生就能把学过的优美语句内化到自已的语言仓库,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记事、状物、抒情也能达到随手拈来,呼之欲出,出口成章,文采飞扬,感情洋溢之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确立地位,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教材为媒体,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实行对话和交流是阅读教学,特别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激励,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品味和感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效果显著。运用比赛的形式,如小组比、男女生比、个人比等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朗读是对课文的理解和深化,是对作者的书面文字进行再创造,把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艺术地再现,其中渗透了学生的个性和见解,我们不能定个统一的标准,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长处,允许学生有其独到的感受的体验,只要读得准确,读出真情实感,就应该给予肯定,让更多的学生在朗读中解读文本,张扬个性,享受成功的喜悦。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缺点,让输的同学心服口服,从而有了克服缺点,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教完每一单元的课文后,我在班中组织一次“读书会”兴趣活动,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以个人诵读、二人或多人组合分角色读,还可以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读等等,在活动中评选出优秀节目,颁发冠、亚、季军“流动奖杯”。这些生动有趣的“读书会”活动对朗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班的读书风气浓厚,学生的读书情绪高涨,早读课,语文课往往是书声赛琴声,令人“赏心悦耳”,学生的朗读水平稳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有了质的升华。

二、抓住重点,指导学法

古往今来,凡成功者办事均要分清轻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读书也一样,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进行指导,要把指导的力量用到点子上,让教师的指导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重点指导了第八、第十二、第十三自然段的朗读。第八自然段作者通过密得没有“一点儿缝隙”、绿得“明亮”、“照耀”“眼睛”等重点词,并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把大榕树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特征充分地展现出来,此时,作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赞美之情就水到渠成,呼之欲出。而第十二、第十三两个自然段通过“鸟声”、“鸟影”、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等的描绘,以及“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反衬,栩栩 如生地展示了“鸟的天堂”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这两个部分的朗读指导,着重使学生掌握静态和动态描写是如何刻画事物的特点以及表情达意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通过描绘桂林的奇山秀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重点指导了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懂得作者首先通过比较的方法总体说漓江水的美与众不同,然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漓江水“静” “清”“绿”三个特点,朗读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词:“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无瑕的翡翠”,还.....................要注意文中“静啊(nga)”,“清啊(nga)”,“绿呀(ya)”等语气词的读法,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学生运用这个方法轻松地学习了第三自然段是如何描写桂林的山奇异的特点的。通过朗读课文,学生把桂林山奇水秀,山水交融,空中迷雾,山间红花,江上小舟的美丽画卷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出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深情赞美和无限向往之情。

这样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掌握了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方法,学生可以触类旁通,灵活地运用到其它课文的朗读中去。

三、优化形式,提高效率

1、认真备读,示范启发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朗读教学也一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浅显易懂的,可以以读代讲。朗读的要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往往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给学生作示范朗读之前要认真备深备透教材,不同的内容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语气进行朗读,怎样处理重音和轻声,怎样记事状物,怎样表情达意都要娴熟于心,轻车熟路,随手拈来,游刃有余。教师正确、流利的深情范读,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语气的轻重,再适时地加上一些表情和动作,绘声绘色,入境融情地表达出 来,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来,使学生对课文或有整体的感知,或对自己朗读的错误有所反省,或对自已在语言方面的困惑有所感悟,或对文字语言产生强烈的共鸣,或会激发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朗读愿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精彩示范中学生就可以领悟了。有的学生说,听老师的精彩范读,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如果教师的范读达到了如此之境界,那么还有什么比这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的呢?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在这愉悦的听读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

2、多种形式,合理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点拨、引导要准确、精练、简洁,要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特别是朗读。多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提升语言感悟能力的金钥匙。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蕴涵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读,整体感知课文;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课后读,复习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语言,提升语感。

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要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时采取个人读、自由读或指名读;为分清文章内容、层次时采取引读或接读;为活跃课堂气氛时采取小组读、齐读;为体现协作精神时采取开火车读、轮读等;为区分不同人物语言时采取扮演角色表演读;还有比赛读、评读等也是学生容易接受和积极参与的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朗读的形式和方法,保持学生的朗读热情,切实抓好朗读训练。

3、角色表演,营造氛围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喜欢参与和善于模仿,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人物对话多的课文,更适合于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朗读。表演读是朗读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朗读方式,是一种创造性朗读。学生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忘却自我,入境融情,将角色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抒发角色的感情,让听读的同学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争吵》《蒲公英的梦》等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进行表演。他们刚开始时,有的表演得词不达意,顾此失彼;有的念了台词又忘了表情和动作;有的做好了表情又忘了人物的对话。但是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读成诵后,学生就有了理解语言的悟性,掌握了朗读的技能和技巧,就能潇洒自如地进行朗读表演了。

4、配景配乐,创设情景

在教学《走进丽江》一文时,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丽江是我国风貌独特,自然景观神奇的旅游胜地,国内外很多游人都慕名前来一睹她的风采,看哪个同学能当个导游,向游客介绍丽江神奇美丽的景色?在我的“煽动”下,很多同学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争相尝试。此刻,我就势提出要求:要想做个出色的导游,首先要对课文能够熟读成诵,有条理地、绘声绘色地、充满激情地向游客介绍,才能使游客如临其境,留恋忘返。在同学们经过反复朗读之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城中的“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川滇藏茶马古道”,古城八卦形放射状的布局,城中小桥、流水、杨柳的江南景物特点,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玉龙雪山上玉龙飞腾、雄伟壮丽的景色,并配上时而悠扬时而激悦的古典乐曲。随着课件的播放,几个学生先后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洋溢的热情介绍了丽江古城奇特的风貌 和神奇的自然景观,听的同学如痴如醉,沉浸在奇特的丽江美景之中。入境融情地朗读的精妙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一类的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这种由学生来当导游的方法进行诵读乃至表演,学生会在角色的扮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为了成功扮演导游而要深入理解课文,反复朗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再创造的过程。

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词汇,积累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运用语言和表情达意的技巧,把握各种句式和各种表现手法,学会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下一篇:2019年放假安排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