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杜威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精选3篇)

杜威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 篇1

杜威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

作为民主哲学家,杜威从新个人主义的主体论出发,以积极演进的运作论为特征,形成了其新自由主义的民主理论框架.这一框架的完成是美国社会转型在政治理论领域内的`反映,同时也凸现了杜威民主理论的内在矛盾性.

作 者:佟德志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天津,300073刊 名:孝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年,卷(期):21(5)分类号:B712.51关键词:杜威 民主理论 新个人主义 积极演进

杜威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 篇2

关键词:杜威,教育理论,民主主义教育,民主社会

一、民主与民主主义教育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 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杜威说过:“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 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 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因此, 杜威的民主概念首先具有一种政治含义, 民主首先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 一种管理政府的方法”, 与专制或独裁相对立, 这是民主最基本的含义。要形成作用于社会的公共意志, 就要借助于主体间的公开讨论、互相辩论和自由交往, 而民主就是进行这种讨论和交往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 民主具有内在的道德性质, 应当成为个人道德行为的准则, 成为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民主主义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教育, 不再是少数人的教育, 不再是特殊阶级的教育, 这种非歧视原则是民主教育的基本特征。民主国家的持续存在依靠的是通过教育系统进行有意识的社会再生产, 对于民主社会而言, 教育是其中一项关键机制, 教育是形成一个社会所必需的共同性的基本条件。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延续或传承, 教育应该影响社会, 教育是为了民主而存在, 为了保证公民利益而存在, 是民主社会延续的必要条件。教育民主社会就是要使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参与社会, 共同享受社会利益,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的相互影响来建造灵活机动的制度, 构建和谐民主社会。因此, 教育成为一个民主社会内在而必然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二、教育促进民主社会的形成, 民主社会保证教育的公平

民主法治是构建民主社会的首要内容, 社会民主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民主法治, 而民主法治需要有教育作保障。提倡民主精神, 培养民主内涵, 人们依法办事, 这都需要教育作为一种先决条件才能实现。

(一) 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教育本身具有民主性, 民主本身也具有教育性, 充分发扬民主, 是办好教育的保证, 搞好和谐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民主能力和水平, 才能真正体现国家的民主精神。民主源于教育后的觉醒, 民主原指人民的权力用于国家形式的表述, 即成为一种国家制度。从民主的含义我们看到, 这些权利和义务正是人们通过教育, 在比较了不同制度之后, 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选择。人们在接受了知识和民主的教育之后, 对民主和权利有了反思的条件, 对照制度中规定的纪律, 人们便有了选择民主和反对专制的要求和行动, 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讲以人为本, 就是要充分发扬人的民主权利, 而民主权利的逐步落实, 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二) 教育与法治的关系。

民主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 也是一个教育和谐的社会, 只有在一个法治社会中, 才能发展教育和实现教育的公平。首先, 教育是实现法治的基础。一个公民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和水平来自于教育, 人们通过教育来了解法治的内容和条件, 建立起守法的理念。“以法为教”有两点含义:一是用法治教育人们, 二是教育人们守法, 这两个方面都说明了教育是法治的基础条件。其次, 和谐教育要有法治作保障。依法治国包括了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就是按照法律要求去管理教育, 要使教育和谐, 让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也必须有法律的保护。管理教育的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 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做到教育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如果教育没有法律作保障, 教育的公平、教育的公益性则无法实现。

(三) 自由、民主与教育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从教育上来说, 民主社会实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 在这种社会中, 各种利益互相渗透, 并不断进行调整,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这就要求民主社会比其他社会更加关心有系统的教育。每个社会成员只有经过必要的现代教育和训练, 获得现代意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 才能担当起参与社会和政府的管理的职责。教育是实现自由、民主的首要工具, 学校的责任就是要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就是“严肃地准备我们的社会成员, 使其完尽民主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从民主来说, 民主意识的养成和提高, 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关系极大, 把民主思想和行为变为人民的习惯, 成为人民素质的一部分, 这样民主才能巩固, 而这正是教育所要实现的民主目标。自由、民主是教育的原则, 教育是为了民主意识的培养和自由的发挥, 民主和自由是教育利益大众化的基础, 三者不可分割。

三、发挥民主教育的重大作用, 促进民主社会构建的思路

从训练个人政治参与技巧, 教给人们获得政治知识的方法, 接触大众传媒, 了解政治的正式结构, 以及政府、政治体制的重要性和传播民主的参与与责任的明确准则的角度而言, 教育是短期内建设民主文化的最明显的途径。教育促进着民主的形成, 是民主意识的基础, 也是民主社会构建的基本措施, 民主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教育的公平与发展。我们要发挥教育的民主作用, 引导民众民主意识、民主观念的形成和提高, 从而促进民主社会的和谐构建。

(一) 努力培育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能力。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生命线和评价坐标。公民的政治参与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本质和起源, 同时, 政治参与决定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存亡和质量。民主教育不仅要教会每个公民必要的政治品质和素质, 包括对民主政治的信任、希望、守护以及公民间相处的自尊、自爱、友谊、诚实、信赖、勇敢等, 而且要培养其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以促进民主政治的践行和完善。我国当前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 政治参与方式单一、层次不高, 这里固然有观念意识上的因素, 但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能力比较差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缘由。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需要依靠民主教育的大力推行, 要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 了解公民权利的完整内容并懂得如何行使, 大力加强我国公民尚不熟悉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相关知识的教育。要培育公民的平等观念, 使其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使广大民众认识到, 作为公民, 他在法律面前、在人格尊严面前、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都是平等的。还要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 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观念和责任意识得以真正实现的保障和前提。一名合格的公民首先应该是一名懂法守法的公民, 懂得且善于自觉运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实现自己的权益。

(二) 着力促进学校成为雏形民主社会。

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怎样实现这种理论, 杜威的回答是:“学校即社会。”信仰不能硬装到学生的脑子里去, 而要通过环境的作用, 来唤起学生的某种反应, 使其养成某种行为方式与某种动作的倾向。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是他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是一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有了相互关系时产生的,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人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某种教育。一个社会培养未成年的成员, 就是通过控制他们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活动和思考来实现的, 学校是这种典型的环境。培养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人, 只有在民主的生活环境中进行, 所以, 学校要办成一个雏形的社会, 一个具体而微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这也是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观点的主要依据。但学校作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与社会紧密联系。民主主义的理想要求学校把理论和实际融为一体, 学校生活是简化的现实社会生活, 两者要能自由地互相影响。

(三) 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教育模式。

教育既然是为民主政治生活做准备, 其具体目标的设定就必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首先, “民主”进入国人政治生活的时间不长, 社会成员较普遍缺乏民主意识。我国的民主教育需要面对全体社会成员, 民主政治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从基础的工作做起。与此相适应, 我国公民教育的体系构建应该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模式。其次, 我国是在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大国中建设民主政治, 而众多的人口在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上呈现出多层次性,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因而, 我国民主教育在内容、模式上既要有共性的要求, 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 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保障贫穷落后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权利, 改变投资结构,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合理优化配制教师资源, 从而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 优化教育体系, 把公民民主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公民社会的形成、多元文化的产生,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构建公民民主教育体系, 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途径、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在学校中开展系统的公民民主教育, 并且紧密联系社会和家庭,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把公民民主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就是强调公民民主教育的渗透性, 即渗透到学校教育以外的非正规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中去;就是强调公民民主教育的社会化, 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 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 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的教育局面, 从而提高民主意识, 构建民主社会。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美]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5.

[3]冯庆福.杜威的社会民主观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3.

[4]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杜威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 篇3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17-04

有人说,没有读过杜威的著作,没有读过《民主主义与教育》就不能算真的懂得教育。对这个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有着巨大成就的教育界第一人的研究,人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有人说杜威没有给我们的现实问题留下太多的建议,可是在我看来,建议是束缚人思想的框架,建议越具体,束缚越严重,在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中,永远没有足够的建议,但是杜威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对生长的理解可以说是最好的建议,也是能产生最多想法和办法的建议,这些都可以在杜威的作品中发现。本文是在仔细研究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产生的对教育目的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1 杜威的思想成长历程

杜威生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他那九十多年的生涯历经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鉴证了美国由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工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演变。美国学者称他创立的使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成长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观点有很重要的意义。

约翰·杜威, 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灵顿,在其出生的那年,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他改变世界学术理论的《物种起源》。达尔文思想对杜威一生的作品影响都很大。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杜威在当地完成了小学,中学,又在柏灵顿镇的佛蒙特州立大学完成了大学课程。由于学校教学水平很差,杜威在小学,中学,大学获益都不大,只是从参加的一下课外的活动和大量的阅读中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和可贵的启发。

1897年大学毕业后,杜威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伯灵顿乡村学校,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882年杜威成为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攻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在该校学习期间,杜威接受了许多名师的指导和影响,于是他把兴趣点转向现实,目的是为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寻求科学和哲学的答案和解答,从而转变为一名实用主义者。

在杜威所生活的时期,美国的思想领域十分活跃,接受世界上的许多思想,有达尔文派,德国理想主义,康德、费希特等等。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就是根植于达尔文派的进化论,,从他的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足以见得。

杜威教育思想上的大发展始于他离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开始担任大学教师。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从1884年至1894年的十年,是教育革新和教育思想的酝酿时期,这期间,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他参与了密执安大学的教育改革。在接触到当时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贫乏,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的呆板机械,回想起他童年学习时的枯燥的学习情况,使他产生了教育改革的诉求。从1894年至1904年杜威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系主任。这是他教育改革的尝试阶段。他于1896年创立实验学校,以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创新教育。这一阶段杜威的教育理论开始形成,并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三个时期是从1904年杜威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授课之后,在他任教的26年中,他和孟禄,康德尔,桑代克等共同推动了学校改革。当他经历了长期的教育研究和实验后,与1916年出版了经典巨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本完整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作品,它体现了杜威一生始终一致的教育哲学。

2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自称,这本书是他的哲学“最充分的阐明”。杜威在序言中写道:“该书要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穿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断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书中,对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以来几乎所有英、法、德等国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讨论;同时吸取现代哲学、 社会学、生物学、 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要想充分理解杜威的教育观点,明白本书的这些观点是必不可少的。从杜威1896年创立芝加哥实验学校,1897年发表《我的教育信条》,到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发表的二十年,杜威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学校和社会》、《儿童和课程》、《我们怎样思考》、《明日之学校》等。杜威一生的作品是逐步深入,到《民主主义与教育》最终成为他完整而系统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的。他之后发表的《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题》,也是《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引申和补充。《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说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总纲。为了不误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这本书是不能不读的,本人就是研读了数遍之后,深感民主社会中杜威教育目的的意义的重大,下面就是我对其教育目的的粗浅的理解。

3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只有当目的确立了,教育活动才有展开的前提,目的指挥着教材的选择,教育课程的设计。教育目的的毫无争议的重要性致使它成为教育界争议最多,最难处理的问题。

3.1 教育目的解析:首先要说明的是,杜威的教育哲学是建立在达尔文的生命有机体的进化论的框架之上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出现的约定俗成的译法“生活”一词,其实在杜威作品中life是取了它的双重含义,即“生命”和“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生命或生活的本质就是努力让自己继续不断的生活下去。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教育是人们自我更新的手段,使人们有能力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环境的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杜威指出,文化穿越时间而被保存下来,由于教育的传播功能,文化传播和保留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得以实现。所以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该被看成生活的准备,更不该将教育和现实生活脱离。儿童不能缺少儿童生活,这就像成人不能没有成人的生活一样。既然“教育即生活”,生活的目的是生存,生长是生命的特征,那么,生活的目的就是不断的生长,更多的生活,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的能力,在他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因此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要生命不停止,教育就没有终点,所以教育本身就是目的,并不应该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并使教育活动服从这个外来的目的。一个目的指引着活动的展开,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后一个活动的进行又利用了前一个活动的结果,而达到下一个结果。所以任何一个教育目的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杜威所说的教育目的有下述特征:

第一、所设立的目的的活动要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目的的意思是指有秩序的,安排好的,程序化的活动,自然展开的,目的本身就含有方法。所以在学习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行动不应该只是完成老师推挤如山的任务,而是针对目的一步步有秩序的展开的。

nlc202309011152

第二、目的要有预见终点或可能的结果的能力。如果目的作为一个预见的结局,为达到这个目的所从事的活动就有了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被目的指引着的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有目的的行动和明智的行动是一回事”,预见一个行动的终点的过程就是一个观察,选择并对对象排序,再调动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用我们的大脑,运用我们的智慧,要想使预见的结果和目的一致,订目的者必须先经过对所处环境的情况仔细的观察,审慎的衡量,去发现达到目的的方法,找出存在的障碍;安排好所选择方法的顺序,要做到井然有序,合乎经济,有效的原则;当然,达到目的的方法不只一种,在选择方法时同时选择好可供选择的备用策略。一个教育目的的制定之所以失败可以说是制定者不够明智,没有充分考虑清楚要做的行为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要做到明智,我们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必须“停,看,听”。

第三、目的的价值在于在生活经验中起作用。“活动有目的就是行动有意义,而不像一个自动化的机器;是为了一种意义做某事,并根据这个意义来认识事物的意义。”

3.2 良好目的的标准:杜威对良好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三条标准。

第一、所确立的目的应由当前存在的情况中产生。制定目的时必须是以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占有的资源所做的研究为依据的,而不是和活动进行没有工作关系的外部设立的目的。

第二、“目的是实验性的,”它在行动中受到检验,并不断的发展。好的目的是具体的,不抽象的,不遥远的,目的更不能是僵化的。目的的价值就在于用行动实现它,在行动中不断修正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最伟大的意义。

第三、点强调的是目的的实现过程。“目的必须体现活动的实现过程。” 人们在追求目的的时候经常更注意孤立的结果,而事实上结果或目的只是一个标志或符号,最重要的应是其中的过程或用结果做些什么。例如,练习羽毛球时,要努力打中球,羽毛球并不是目的,打中球提高了球技从而更好的打球才是目的。像打中球这样的对象只是目的的一个阶段,它是成功的把活动继续下去的一步。教育活动也是一样,考上清华大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备战高考和在大学中习得的知识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就是杜威的“实现过程”(a freeing of activities)的意义。

4 杜威教育目的的启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对事物观察、预测和安排活动的过程。有价值的目的是时时帮助我们观察、审视、选择、计划从而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教育”这个抽象的词本身没有目的。一个好的教育目的应该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建议他们在解放学生和指导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中的运用能量时,如何更好的观察,如何展望未来,如何做出选择以发现自我。

当理解和牢记杜威教育目的的这些性质后,我相信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都会受其启发。面对现代社会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真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对杜威教育目的现代应用笔者有两点感想。

第一、教育目的必须要建立在受教育者个人本能、获得的习惯和需要的基础上。教育目的的制定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教育者不应该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特殊需要,不应该忘记一切知识都是在个人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获得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儿童期时简单的临摹、复写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每个个体的教育目的因其个人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这样的教育目的也正适合民主社会的要求,民主社会中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这样的教育目的也顾及了个别差异,使人人都能按其各自所肯定的方向生长。

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可实行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要和受教育者是合作关系。大部分的教育目的都是社会、教师、家长强加在学生身上的外来的。学生既不愿意合作,更无法与之合作。教育目的应有助于制定具体的程序,这个程序又能检验,校正,发挥这个目的。教育目的应具有实验主义色彩。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对教育的实用要求大大增强。社会需要教育培养人们“如何思考”,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目的成为现代社会的旗帜。教育目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正符合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法则。受过教育的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5 总结

教育即生活,这是杜威的教育名言。后工业社会和民主社会的来临使社会以人们无法控制的速度变化着,二十年后世界的样子很难预测,而教育人才的过程又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日,一个人在踏进学校时为他设定的目标可能完全不符合他离开学校时社会的需要。所以教育目的要使人在变动不居,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被淘汰,那么,最具有意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个体和环境有机的结合,和谐的发展的能力,就是杜威追求一生的“生长”指向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M].New York: Macmillan, Free Press, 1916

[2] John Dewey.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 Macmillan, Free Press, 1963

[3] John Dewey. The School and Society,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0

[4] (台)林玉体.西方思想教育史,[M].九州出版社,2006

[5] (美) 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美)杰拉尔德·古特克.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美)哈罗德·奥兹曼,赛米尔·克莱夫.教育的哲学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工期拖延的原因下一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