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典礼演讲集(精选1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所有老生欢迎我们新同学的到来!说是发言,我想,更主要的是一种交流,交流所有的老同学对新同学的期望。
首先,我们期望,所有的新同学都能够形成一种荣誉感、为自己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而感到光荣!我们进入华师,大多数同学是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来;我们的研究生,大都是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考研岁月,我们的本科生,也度过了十年寒窗,终于跳过了龙门!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们值得为此而感到骄傲!华东师大是一所著名的重点高校,教育科学学院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镇,我们应该为身处其中而感到骄傲!
其次,我们期望,所有的新同学都能够形成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认同自己所在的群体、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融入这个环境。也就是说,曾经,华师是我们的梦想,但是,今天,它已经成为了现实,我们应该有新的梦想和希望!曾经有很多同学,在过了很长时间、甚至一个学期将近结束的时候,仍然把华师想象为自己的梦想。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尽快把华师转变为自己的起点,尽快的适应环境、形成主人公意识,意识到华师就是自己的家!
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范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时节,我们大一新生为了心中的理想走进了大庆石油学院的大门。大庆石油学院是一所悠久历史的学校。现在全中国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大庆石油工人的“铁人”精神,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添加大庆石油学校的概貌〕……
在大学的日子刚刚开头,但是我觉得长大了许多。在这里,学校领导和老师如亲人一般,对我们关爱备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之间如同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切都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温馨融洽。此外,紧张地学习,激烈的竞争也让我感受很深。
在今年的高考中,同学们的成绩令人骄傲。xx年寒窗苦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同时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对我们大一新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唯有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学校和班级争得更高的荣誉!
作为大一新生,我们一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大庆人。古人说过:“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大庆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以“铁人”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做一个合格的大庆人。
其次,我们应该明确来大庆的目的,并且时刻铭记在心。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因为大学四年转瞬即逝。虽然我们现在刚刚踏入大学的校门,但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从现在起就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学习之中,将其他繁杂事务置之度外,才能学有所成。同学之间不要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在生活上不要相互攀比,而要在学习中比高低,在品德上论英雄。
“今天我以大庆为荣,明天大庆以我为荣。”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新的历史将由我们来书写。历史的重任在肩,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一定会勇敢地挑起肩上的责任,虽然前方会有巨浪滔天,但是也会有彩虹贯日。
拿出你“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的根是苦的,学习的果子是甜的。我们奋发努力、勇往直前,一定会迎来收获的那一天。
晚上好!欢迎你们来到“浙里”,这也许是你们漫漫人生的一小步,但一定是你们拥抱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大步!
自1897年创校以来,浙江大学就是一所胸怀天下和面向全球开放办学的高等学府。求是书院时期,倡导中西兼修, 开创选送高材生赴日深造之先河;抗战西迁时期,保持国际学术联系,办学成就蜚声海外,赢得“东方剑桥”美誉;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首批大学组团赴美考察, 率先重启了国际合作交流;新浙大组建以后,全球声誉与日俱增,世界名校纷至沓来,国际校区雏形初现……浙江大学始终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和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从未停歇攀登世界学术高峰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同学们,浙江大学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国际视野意味着开放包容的胸怀,塑造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从容自信地与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一起学习和共事; 国际视野意味着谋划全局的眼光,全面深刻地看待事物,从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维度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析研判;国际视野意味着博采众长的视角,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掌握来自全世界的知识和资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国际视野意味着心怀天下的格局,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发展与区域发展、国家发展、全球发展统一起来, 努力担当起引领社会、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使命。
以塑造国际视野为目标,注定“浙里”的学习将与众不同,更与高中迥异。 在这里,你们将有广阔的空间自主学习, 可以自由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你们将有足够的条件交叉学习,可以跨学科上课、跨专业研讨、跨领域交流;你们将有良好的环境探究学习,可以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社团工作的激情、创新创业的奋斗;你们还有充分的机会跨境学习, 可以参与全球名师在线课程、世界名校交流访学、国际顶级会议竞赛。你们在 “浙里”会不断努力提升国际化修养,为未来承担大任做好准备。
为实现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我们将努力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平台,赋予你们更多的国际化培养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让你们与来自全世界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融洽相处,为你们创造多学科和跨文化的学习交流环境,帮助你们拓展全球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我们将打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课堂进行协同培养,加强第一课堂启发探究式的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学术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强化第四课堂的海外学习、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要求每个学科专业都制定特别的国际化培养计划。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 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校都有至少一次国际化学习的机会。
同学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开放互通的时代,你们正见证强大自信的祖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你们正目睹这个美丽奇妙的星球走向更加多元化、一体化的未来,你们正体会到互联网将全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深入。在“浙里”,学校将为你们打开通向世界未来的大门。
同学们,你们是我担任浙大校长之后迎来的第一届新生,作为校长和学长, 我很高兴和大家携手同行、共创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世界,为我们的未来!
谢谢大家!
立意:要有大学气象和办学特色
大学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今天的大学在其承载的精神、承担的使命方面备受社会关注,甚或是质疑,本质上都是期待大学能够更多地回归到大学本真。因此,大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讲话,首先在立意上要体现出大学气象、传达出大学精神。气象和精神是无形的东西,如何把无形的东西转换成说者和听者的真情实感,这是开学典礼讲话稿最难的部分。一般说来,每所大学在诠释大学精神的时候,如果能够和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特色生动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找到“无形”和“实感”的最佳结合点。 比如2011年武汉大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讲话,通过列举武汉大学的十数位先辈的事迹,如“桂希恩教授以医生的良知和责任,拉响了艾滋病在中国大地上蔓延的警报:宗福邦教授历经18个寒暑,编撰出版了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吴于廑教授创新了世界史研究方法”等等,以生动且充满激情的言语,将武汉大学“追求真知、潜心为学、勇于创新”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诠释出来,很好地体现出大学的气象。
主题:要有针对性和引领性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讲话,面对的是刚刚告别高中时代的少男少女,他们对大学以及大学生活抱有似懂非懂的认知。因此,好的讲话稿要能够从当下青年学子所遭遇的普遍问题或期待之中找到合适的主题, 见微知著, 由表及里,既能站在校长的立场从人生观上引领新生,又契合他们的思想动态,避免官话和套话。比如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讲话中关于担责意识的表述,是从学生的高中生活说起,非常自然地引申出“培植担责意识”的主题:“有很多同学在高中时代就有意识地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助力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今天,作为大学生的你们,应该更加彰显这种公益之心、这种担责意识,因为若干年后,你们能不能代表自己主张权益,能不能代表所在群体指点利弊,能不能代表人民献言献策,能不能代表国家和民族发出声音,从根本上说,就取决于今天你对担责意识的培植”。主题的表述亲切自然,很好地实现了针对性和引领性的结合。
文字:要风格多样,更要中肯、畅达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讲话有共性,也有个性。有共性,是因为受众的同质性——都是刚刚通过高考的新晋大学生,所以讲话稿一般都要阐释大学理念,明晰大学宗旨,引导求学方法,寄予嘱托希望。有个性,是因为学校和学校的历史不同,校长和校长的风格不同,所以开学典礼讲话可以在风格上多姿多彩,但语言上还要紧扣中肯畅达。具体而言,可以有平实但直面弊端的风格,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大学的问题,即“大学的问题绝非仅仅是重科研、轻教育质量而产生的滑坡,更多的是面对压力和竞争而产生的集体功利主义心态。这或许能带来学校规模的增长,却也会使学生目光短浅、所事平庸。所以,作为校长,我感觉责任重大,也显得势单力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为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努力”。这种直言弊端有言辞中肯的风格,非常容易引起听着的共鸣;也可以有通篇大排比的风格,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2010年开学典礼讲话稿《质疑》,16分钟的演讲中先后出现82次“质疑”;也可以引用网络或影视流行语,如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说:“作为新一代川大人,既要善于仰望星空,充分发挥创造潜力,又要坚持脚踏实地,努力积累广博知识,不抛弃、不放弃,将奋斗进行到底”,也可以充满生活气息的风格,如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汪劲松从生活着手,“如果在月初你'挥霍无度',月末你不得不节衣缩食。”可见,官腔套话已经遭到摒弃,要有让学生乐于聆听的言语风格,可以是风趣幽默、可以是文采飞扬、可以是朴素平实,但一定都要中肯畅达,不要过于追求词语的押韵、时髦或者精准。
总之,一篇精彩的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讲话稿,文辞可以每有新意,风格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宗旨却是一致的,即如何做好学问,如何为社会与国家服务、如何做人。不管是民国时代的大学校长,还是现今的大学校长,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都在阐释这一宗旨,其他的一些重要要素,如立意、结构、文字,也都以此为中心谋篇布局。当然,精彩而有风格的开学典礼讲话,其源头还是要来自校长本人对大学的理解和热爱,来自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认知和追求,正如《楚天都市报》2011年的一篇报道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文章标题所述,爱得深沉才能说得动人。校长开学典礼讲话,一定要传达出对大学办学的思考和观点,这也是社会对大学校长开学第一讲予以关注的原因所在。总之,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讲话,既要具有生活的质感,更要具有精神的高度,能够表达一所大学的当家人办学治校的理念和风格,从而激发年轻学子以饱满的热情开启他们美好的大学生活。
(作者简介:中央财经大学)
又是一度金风送爽,又是一年硕果飘香,金色九月是喜庆的季节,我大商高在此隆重集会,举行20xx-20xx年度的开学典礼,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我是数学老师,讲话水平有限,但我所有的感言都发至肺腑,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20xx高考我校成绩喜人,有5人考上清华北大,包揽全县文理科状元,高一高二统考各项指标均占全县绝对优势。成绩属于过去,直面20xx,我们的目标更高更远更强!
九月也是播种的季节,今秋我们迎来了1800多名优秀的高一新生和900多名志向远大的高三复习生,这些同学的到来为商城高中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动力,商城高中必将因你而更精彩!
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作为教师,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愿倾我所能全力以赴,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带领大家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请同学们相信老师,多与老师交流,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开启你的智慧,也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与你们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20xx年我在浙江嘉兴全国珍珠班培训会上介绍我校的办学经验,当我图文并茂的展示了我们一个贫困县级高中不到3000考生中有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时,台下掌声雷动满座皆惊。多少全国名校的校长欲与我交换名片提议相互学习,我不是校长学校也没有名片,那一刻我是尴尬的但我为我的学校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河南省商城高中就是一张最亮的名片。同学们,今天你以商高为荣,明天商高必然以你为荣!我们的老师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数度春秋,走出去才知道自己已是满天桃李,自己的学生已是国之栋梁,自己的学校也被处处点赞。“高徒出名师,名师创名校”的说法随时得到有力的诠释。有你们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商高何尝不是名校?
同学们,我们的商高有着优良传统充满正能量,社会尊师重教,领导团结务实,教师精耕细作,学生拼搏向上,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xx年汪健康考入清华大学飞行班算是一个奇迹,一年后,程鸿翔又以济南军区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清华飞行班并已成功试驾战机翱翔蓝天;20xx年朱玉东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中科大提前半年预录取也是奇迹吧,但是商高自古不缺创造奇迹的优秀学生,今年的杨自昊江扬帆直接从高二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20xx年理科女孩陈挚考入了北京大学,今年的雷菁又为女生续写佳话。同学们,榜样就在身边,奇迹等你创造!进了商高门就是商高人,为了你的未来为了母校的明天,我们一起耕耘一起拼搏一起去超越,厚积薄发只待一鸣惊人,志存高远等你续写辉煌!
展望新的征程,在这神圣的时刻,我代表我们的团队向大家郑重承诺:我们争当你的良师益友,甘做你的坚强后盾,新来的同学们,把你的手伸给我,我们将用最短的时间带着你养成习惯,改进方法提升能力,让我们手拉着手快速步入正轨,随时向着目标奔跑;高二的同学们,把你的心交给我,从相识到相知,你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我都了若指掌,高二的任务重压力大诱惑多,我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扬好帆掌好舵,面对困难,我们将心连心,一起乘风破浪;即将高考的同学们,把你的命运交给我,如果你想跳得更高,请踩到我的肩膀上,即使燃烧自己也要照亮你前行的方向,就算用尽洪荒之力,也要把你推向985、211,为了明年的高考,你能不离不弃,我就生死相依,让我们一起坚持到底!
最后,祝愿全校师生在新的学年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一切都好!祝福我们商城高中的明天越来越好!
能力越高责任越大,我们是大学生,是祖国的新生代,就要有超越前辈们的能力和勇气,不能轻易被一些挫折所打到,我们每天都要做好学习努力,而今天是我们开学的时刻,也是一个学期的新起点,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完成自己的工作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管过去成绩的好坏,不管未来的艰难坎坷,都要把当下做好。
新的学期是我们新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也有能力成为我们学校里面的风云人物,是我们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重大责任都肩负着使命,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付出辛劳,坚持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必备动力。
我们学习了十多年在大学的最后阶段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最关键的时候,是关系到未来我们的成就的重大转折,不要因为一时的沉迷错过了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放弃了坚持,没有到最后都不要放弃,我们通过弯道超车,也知道雄鹰展翅,更知道一飞冲天。这些都需要靠我们自己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把学习当做一次蜕变升华,把学习当做是一次完美体验,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有趣也是最重要的机会,请大家一定不要轻易的错过这次几乎,请大家一地你给不要轻易的放弃这次机会。让我们在大学里面学有所成,让我们用我们的优秀成绩来回报一直默默付出不图回报,静静守候的父母吧,把自己的努力学习的成果献上,把自己的机会与未来抓住,不做时光中摇摆的孤舟,不能前进不可后退,我们要做那可乘风破浪的战舰劈浪走向远方,走向新生。
亲爱的新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收获与喜悦的季节,以这样一种隆重而热烈的方式迎接你们的到来。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们,欢迎你们走进树大,加盟树大,更希望你们能够在树大的校园中挥洒你们的青春,收获你们的成功。
同学们,作为校长,我除了要表达对你们最热烈的欢迎外,更想表达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愉悦之情,感谢你们在选择高校时对树大寄予的厚望与肯定,也更希望你们能以一个树大人的身份,用自己的青春、责任与我们一起缔造属于我们共同的梦想:创建国内一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
同学们,大学是人生当中一段重要而特殊的经历,它不仅是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还是你一生当中为数不多可以改变未来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将可能决定你今后以怎样的姿态步入社会。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并充分利用好大学的时光,从内心深处去走近大学,去感悟它带给你的点滴,无论是收获、喜悦、欢笑或是失落与挫折,用责任与梦想去重塑心中的象牙塔。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同学们谈谈责任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三句话:
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激发出青春梦想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应该成为每一个走入大学校园的青年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大学三年或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在面对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大时代背景下,要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善于学习、掌握、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培养、提高分析和解读实际问题与疑难问题的能力,做一个视野开阔、勇于创新、胸怀宽广、知行统一的人;在求知的道路上“博学之,审问之、善辩之,笃行之”,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和有精神追求的大学生,并把自己全部的热情、激情、活力投入到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中去,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发挥个人应有的社会价值,让自己的青春梦想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大学新生开学演讲稿
个同学请了一天假一起陪同,还有很多个同学一路上反反复复、一会儿一个的电话、短信、微信,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身在xx的那份温暖和感动。
去年此时,xx院长就讲到:xxmba培养的不仅是管理人才更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自XX 年起,xx广东mba不断注资xx工商北坡希望小学的行动,更是高度契合xx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也深深为生活在这样的组织中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就是xxmba的精彩生活,一扇大门就这样向你们敞开,在这扇门内,有xx老师的循循善诱、有教学点老师的亲切关怀、有同学们的友爱互助、有深圳校友会的强大后援、更有xxmba“睿智、坚毅、激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师兄,我由衷希望
XX级所有同学能在xx收获自己想要收获的知识与友情,学好每一门课程,不断地成长、成才、成熟,让自己的mba生活更加灿烂,并向着更高的人生高度昂首迈进。
在这里我也有两个不一定正确的自己的小认识和诸君分享:
一、提到成熟,我个人所理解的成熟,我特别想引用尼采的一段话: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二、社会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在困难中存活下来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自古悲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衷心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愿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事业进步、前景辉煌。最后送给在座的精英们一句话来共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敢于赢得成功,永远激情澎湃!
xx必将以我们为荣!
谢谢大家!
工作的很多指导,教会我们学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我们经常四五个小时的讨论,直到深夜一点,肚子已经饿得不行,蔡老师再带我们去买东西吃。在蔡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也和耶鲁大学的汪小京教授比较深入探讨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进展。
自此以后,一代代人来了又去,哈佛的校园也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当年的几间小木楼。但没有变的是,每一代人都充满信心,想要建立更好的社会,每一代人也都相信,这所大学将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正如一位早期创始人Thomas Shepard 所说,我们希望毕业生走向世界之后,能够成长为对国家有益之人。
而如今,将近四个世纪后,我们发现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历史时刻。我们应如何鼓励我们的毕业生去做对他人有益之事?我们是否培养出了以造福他人为目的的毕业生?还是,我们所有人都已变得对个人成就、机遇和形象如此痴狂,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的互相依赖,忘记了我们对于彼此和对于这所旨在促进公共利益的大学的责任?
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
不要误解我:自拍真是件令人欲罢不能的事儿,而且在两年前的毕业典礼演讲上,我还特意鼓励毕业生们多给我们发送一些自拍照,让我们知道他们毕业后过得怎么样。但是仔细想想,如果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开始过上整天自拍的生活,这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呢?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
韦氏词典里,“利己主义”的同义词包括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和“自私”。我们无休止地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形象、我们得到的“赞”,就像我们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来美化我们的简历,去申请大学、申请研究生院、申请工作——借用Shepard 的话来说,就是进行不停的“自我放大”。
正如一位社会评论家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都在不停地为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努力。我们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我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不是被我们体验到的,而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Snapchat 和Instagram 等APP 上的——最终它们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我们所有人合成的自拍照。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大学?
批评家们问道:我们就不能全靠自学吗?硅谷创业家Peter Thiel 敦促学生们辍学,甚至还给予他们经济补助,让他们辍学创业——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哈佛的一些本科生。毕竟,从逻辑上来讲,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辍学了,他们似乎都很成功。事实如此,没错。
但是请大家别忘了: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是从哈佛辍学的!哈佛是孕育他们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哈佛以及其他像哈佛一样的学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商业分析师、律师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这些都是Facebook 和微软公司赖以生存的员工。
哈佛也培养了无数的政府官员和人民公仆,建设和领导国家,让像Facebook 、微软以及类似的公司可以繁荣发展。哈佛大学还培养了无数的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新闻工作者,是他们的作品给互联网增添了“内容”。
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大学是人类和社会技术革新的源泉,这些革新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基石——从早期创造计算机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成功,到为如今无处不在的触屏奠定基础的样机的发展。
我们还被告知,大学将土崩瓦解,颠覆性的创新将使得每个人可以自学成才。
人们可以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中选课,并设立DIY学位。但在线学习与大学学习并不相悖,前者可以拓展——但不会取代——后者。通过类似像edX 和HarvardX 的这样的在线课程平台,我们已经开始与全球数百万的学习者分享哈佛的精神财富。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世界各地的在线学习者中,有一个群体人数众多,那就是老师——他们正用这些在线课程中的知识来丰富他们自己线下的学校和课堂。
总而言之,主张大学已经没有存在意义的断言来源于人们对于机构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的根本在于我们对于个人权利和感召力的陶醉以及对于名人的崇拜。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都和大学一样,成为了质疑和批评的靶子。
很少有反对的声音来提醒我们这些机构是如何服务和支持我们的,我们常常认为它们的存在理所应当。你的食物是安全的;你的血液检查是可信赖的;你的投票站是开放的.;当你拨动开关时,一定会有电;你所乘坐航班的起落都是根据航空安全规定进行的。设想一下,假如所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停摆一周或一个月,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机构体现了我们与其他个体之间持久的联系,它们将我们不同的天赋和能力拧成一股绳,去追求共同的目标。同时,它们也将我们与过去和未来维系起来。它们是价值的金矿——这些恒久的价值超越了每一个自我。机构促使我们放弃眼前即刻的快乐,思考更远大的图景,更长远的全局。它们提醒我们世界只是暂时属于我们,我们肩负着过去和未来的责任,真正的我们要比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自拍照要广博得多。
而大学的责任正在于此——用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大家去开拓未来——这个未来将由今天从这里毕业的数千名哈佛学生去创造。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承诺,它并不针对单一的个体,甚至不针对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它是对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承诺,是一个对于正在等待它服务的时代的承诺。
哈佛校园正中的约翰·哈佛雕像
1884年,我的前辈、Charles William Eliot 校长为约翰·哈佛雕像揭幕,并谈到研究约翰·哈佛——这位冠名了这所大学的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带来的启发。
Eliot 校长说:“他(约翰·哈佛)会告诉人们善行会流芳百世,会以超越所有计量方式的速度和规模繁衍。他会教导人们,在这个教育花园里播下的种子,如何迸发出喜悦、力量以及永远新鲜的能量,年年花开,随着时光流转,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花繁叶茂。”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代表研究生导师,向20xx级研究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的加入,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再仅仅是学生,还将作为导师的合作者,为学校的学术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体会。
第一点何为研究生。与本科阶段的学相比,研究生阶段更加侧重思考。如果把本科阶段的学比作知识的收集和储备的话,那么,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过程。系统的学术研究训练,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希望大家在关心收获几条鱼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渔的能力的培养;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关心一下自己发现问题的眼界;看到别入的不足的同时,更能看到别人独特的优点。
不可否认,你们可能会说,我毕业以后并不想从事学术研究。这可以理解,也很正常,因为真正能够从事或者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我也不是忽悠你们都去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因为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能否认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希望你们在这个宝贵的阶段,能够少点享受,多点勤奋;少点浮躁,多点思考;少点附庸,多点清高,做好自己的研和究。
第二点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尽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公,但毫不疑问,整体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无论你是随大流,还是逃避或为了更好地就业,或者应父母之命,还是真心喜欢科研,也不管你来自985或者其他高校,大家今天坐到一起,则都处于同一个坐标系的相同零点。因此,要学会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情。学会用“与其---,还不如---”的方式来勉励自己,因为人生不止是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人生犹如生命的起源一样充满了N多的不确定。可能也正是这种不确定,造就了生命的的珍贵。因此,要学会用概率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个人的机遇与运气,注重过程,看轻结果;注重内涵,看淡标签。
无论是人文还是理工,科学自身是整体的,而学科则是人为划分的。因此,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不同学科没有选择性。因此,学会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正如杨叔子先生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最后,预祝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活愉快,收获预期!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xx院xxxx的xx,此次报读的是xx学xx业。在阳光灿烂的金秋时节,在充满活力的xx学的校园里,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今天能代表xx有就读本科班的同学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了我们继续学习深造的宝贵机会,感谢xx机构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为了让我们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落后于别人,学校领导未雨绸缪,与自考培训机构合作,让我们重圆本科梦想!
今天,我很激动也很开心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感所想。历经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来到了xx院,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多彩的校园文化。现在,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自学考试专升本”。面对这样难得的学习机遇,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努力拼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在学好专科各门课程的前提下,学好本科课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同学们,科技进步,永无止境;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无愧于历史使命。我们要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时刻准备为社会奉献青春!
人,要学会自尊,自爱,自强!从来都相信自尊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从来都坚信人要学会自强不息。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也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也许,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时间会更加紧张,压力也有所增加。但是我们坚信:”不经风雨,就难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两年的努力拼搏,所获得的甜蜜果实将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的付出,这才是我们要执着追求的。
同学们,人生非坦途。让我们共同恪守“寻真求是,格物致知”的校训;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拿出“吹尽黄沙拾到金”的毅力;来迎接大学的风雨洗礼!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为学校,为祖国的未来拼搏奋斗!
我们承诺:我们将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为我们的青春增添新的风采!
X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像一条被训练的狗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 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2018年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新生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杨玉良校长(2009年3月31日)
一、大学的使命
1、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
大学担负着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这个似乎是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大学的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织结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这样一股思潮,说大学校长不是简单的管理大学,而是要经营这所大学,注意用了“经营”这两个字,这是差别很大的。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对。因为你这所大学如果你去经营它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你把这个大学当做一个大型的公司。如果把大学看成是一个大型的公司的话那么大学是非常的大。即使是世界五百强,也绝对办不出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规模很小但是很有名的大学。
从一个大学来说,他是一个民族性极其强的学术型机构。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民族性。因为曾经我们国内有这样一种思潮,认为我们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大学的一个参照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所谓的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忽略了大学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民族性极强的大学。我记得大概十年以前,国际上一个大学排行榜把北大排在了第十七位。那是非常高的。但当时的一些教育学者包括北大一些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的教师,他们讲如果你要数一数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这些硬指标的话,那么北大根本算不上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是如果你要看一个大学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在这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话那么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能起到像北大起到的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包括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和钱理群教授他们写过文章,他们非常清楚北大为什么能排到这么高的名次,原因就在于在一个如此巨大的民族崛起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还承担着培养人才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大学所要做的工作一个就是要把思想、文化系统化,这是大学的教授在做的事情,规范化并且把它传授给学生。因为思想文化需要人对它进行总结规范化,这样就可以变成课程进行传承。这样就是把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文明、精神进行传递,这个传递是学者们先进行研究然后才能传递的。在大学里面,老师和学生共享着人类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吸收着人类最广泛的资源,用人类文化和一切人类知识财富来充实我们大学生的头脑。他们不仅学了专业知识,比如说医学的、化学的、物理的等等,更应该为其一生的精神成长打下基础。
同时,大学培养的学生继承着将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任务。任何专业,请大家注意这不仅仅指的是人文社会学科,实际上包括自然学科医学在内都要起到这个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复旦在前些年开始了通识教育。虽然它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大学尤其像复旦这样的一所大学,培养一个人的精神观念那将是我们大学的最最重要的任务,而传授专业知识固然也重要,但是首先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德性的人。
英国著名教育家Eric Ashby经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环境的产物。实际上,环境是外部力量来促成大学的改变,所谓的遗传是整个大学在坚守和传承道德。所以它处在这样一个平衡的状态下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更重要的作用是传递积淀和创造人类文明。所谓传递与积淀人类文明,你得保护她。
保守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的话保守就是坚守的概念,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大学的这个保守的文化品格使得大学非常的稳定而且非常有力量,是世界上所有机构中最稳定的。这种稳定来自于大学的自信,自己所采取的镇定自若的态度,也源于大学本身自己的自尊和自贵。
当然,大学也不能脱离现实。我说过,它另外一头的力量实际上就来源于整个环境对它施加的外力,促使它变化。但是从保守性来说的话,大学尽管不能脱离现实,但我们又必须要和世风和俗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经常讲大学要远离尘嚣,所以她与社会要有相当的介入和接近,但是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前些年有些说法,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如果它只是物理的围墙,我觉得应该拆掉,但是大学的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这一拆以后,大学存在的价值就没了。这样保持大学的宁静和保持大学的清醒,大学不仅不可以随波逐流,更不能对世风恶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不良现象,如果你来衡量一下的话,这些年的大学,有不少有失规范的地方,国外的大学也有,国内的大学也有。大学应该是社会的一记清新剂、社会的中流砥柱,尤其在民族危难的时候和社会有失规范的时候,大学对精神的坚守显得极其重要。所以大学也只有在稳定宁静的环境当中,才能够排除各种纷繁和躁动的社会干扰,潜心钻研学问,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才能够一心向学,否则所受的干扰就太大。我刚才主要讲大学的保守性的一面,有些人说是引领社会,如果我们保守一点地说,我们不是去引领社会,但是我们要跟社会上的世风恶俗保持相当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大学保持清醒,这是它保守性的一面。
2、大学的使命在于创造
大学同时也具有它创造性的一面,大学还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创造,对已有的社会发展形态、文化和知识体系以及人类本身要不时地做出各种各样的深刻的反省,这是大学应该做的,所以她在跟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情况下,然后对社会、人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来对它进行反省。
人类的社会永远不是完美的,所以总应该有一批人,在非常认真地反省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现在文化当中的糟粕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做的话,就丧失了大学应该担负的文化建设的责任。反省实际上一方面是批判,一方面是创造。大学不仅要回答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说当今的金融风暴和社会的道德问题等等。这是现实,我们要进行讨论,要进行反省,而且大学要为这个讨论提供思想的武器,它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发发牢骚,这是大学在讨论一个问题时候最最重要的方面。但是将来我们也不排除有一些大学教授,他没有起到这个作用,比如说他在课堂上可以煽动学生的情绪,但是他没有为他所批判的问题提供思想和理论的武器,那么这样的教授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不是一个节目主持人,他不应该如此的煽情,他应该为学生提供分析这些问题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在当今中国,我们要对未来的中国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给出我们的回答,就如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中提到的“大学要仰望星空”。这些问题看来好像跟当今的问题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它可能是非常纯的理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恰恰是为民族、国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创造了新的精神资源、新的思维方法,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大学具有极其革命性的一面,或者说创造性的一面。
大学在一个保守和革命、坚守学术和创造之间维持着一个张力,而这种张力是必要的,如果大学完全偏到复古,大学也丧失了你的责任;如果大学忘记了传统,如果想完全流俗,那么也是丧失了大学的责任。实际上,好多高等教育研究专家都认为,大学的这种坚守性,或者说保守性,以及她的革命性,或者说创造性,实际上构成了大学之魂,大学的魂就在这里。
3、大学的使命在于服务
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大学还有第三个功能,第三个功能实际上是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是一个新增加的功能,如果你去念纽曼(Newman)的书《大学之理念》,他这个书里不会明确地提到我下面要提的,就是大学必须服务于国家与社会。我们并不认同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划分,因为教学不等于培养人,教学和教育不是同一回事,科研也不等于培养人,因为科研必须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你才能真正地培养人,所以我更情愿用我前面的说法,就是大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大学对新的文化的创造,以及大学对社会的服务,这三大功能来看大学的真正的使命和功能。
说到大学的历史,为什么会把服务国家和社会这一点加上去呢?实际上这个特征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有点像我们先秦战国时期一样,所以孔夫子当时就要教育,说礼崩乐坏,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是这个样子,就是人类心灵当中邪恶的一面得到了巨大的爆发。在那个时候,全世界为了反对法西斯,所以在很多国家尤其在美国的一些大学,他们也要服务国家和社会,所以政府给了这些大学很多资源的投入,希望他们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服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在这场世界性的竞争当中崛起的,因为他们发明了雷达,使得德国人的飞机还没有飞到伦敦上空的时候,就可以检测出来。所以自从政府介入到大学以后,大学就带有更多的国家意识。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后,大学又扩展它另外一个功能,实际上就是跟工业界、实业界的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大学里头一下子建设了两三百个和工业界联合建立的工业实验室,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对科技知识以及各种其他的知识,它能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有着充分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所以大学就扩展了这一方面的功能。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大学马上就开始反省,他们认为在这一头走地太远了。
所以加州大学的原来的校长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在《大学之功用》这本书当中就认为:“今日之大学主要的功能不止于教学与研究,并且已经扩展到服务。”事实上,大学与其所处的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服务的关系。所以他认为大学就是服务社会的。但是总是希望及时地就社会的需求做出反应,为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以各种方式对自身进行功能调整。
而我要说,有些调整是应该的,而有些调整是有问题的,大学服务社会的任务也应该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前社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卫生、国际关系等等诸多问题,实际上都需要依靠综合的、并且非常深奥的知识来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事实上,要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大学,因为只有大学有那么综合的知识和一批学者在里边研究非常深奥的问题。其次随着社会、国家和国际上各种竞争局面日益加剧,所以知识和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所以作为知识的积淀、生产、传播者和人才培养的机构,大学必须为一个国家、民族乃至社会提供知识和人才的服务,大学也将为此为自己谋得一个更加合适的发展环境,因为一所大学你要获得政府的支持、获得社会的支持、获得民众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与政府、工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结合十分紧密,大学成为整个社会知识工业的中枢,所以有些大学有些自大,他们说,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也不是一个万能者,她不可能承担社会上所有的责任,正因为大学把自己挪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认为大学就是社会的中枢,所以大学就会遭受到社会各方面对她的诟病,任何事情都说你大学出了问题。就像我们国内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的讨论,关于教育的讨论,实际上就带有很强的这种倾向,当你把大学或者把教育强调地过头的时候,社会上就会用这个过头的要求来衡量大学或者整个的教育是否实现了这个目标。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认为自己的大学已经堕落成为“服务站”,不是说为社会服务是错误的,但是它自己堕落成为服务站,人们怎么样来评价“服务站”呢?他们说,社会需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政府需要什么,大学也就给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你大学也就给什么。这样的话,大学就渐渐地过重地社会化、政治化、市场化,大学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的清醒的距离就丧失了,我前边说的大学保守的一面就丧失了,这样必定导致学术精神或者我们说“象牙塔”精神的丧失,所以有好多学者认为,中国的大学从办起来以后,就从来没有出现象牙塔精神,如果确实这个情况的话,那中国的大学对学术精神的坚守可能比美国欧洲的大学更加重要一点。
为什么“服务站”这个想法会使得美国的大学沿着这条路走得很远呢?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服务站”能够为大学带来财富和各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大学的这个做法是有点媚俗的。所以,这种服务站理念它所带来的祸害,我们不能忽视;也就是它对学术精神和道德的削减。大学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媚俗、媚众,也就是媚大众,或者媚上的这种陋习,这就使得大学本身独立的精神有所丧失。因此,这样的大学就受到了很多学者,乃至大众的诟病。当时,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Hutchins)在上世纪70年代时,对大学“服务站”的做法提出了非常严肃的批评。
因此,为了维持大学的精神品格,需要保持大学本身应该有的稳定性和宁静性。我们不能老是说改革,改革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实际上改革本身是没有方向性的,我们必须知道这一点。所谓改革你改回去也叫改革,往前改一个新的也叫改革。但是如果说你把改革完全认作是一项全新的东西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可能当今对大学来讲,改革固然重要,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对一些大学精神的回归。
二、大学生的责任
1、大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学习
1912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在严复辞职以后代理北大校长,在他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严明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需尊重道德,专心学业。”这段话要我们不辜负“大学生”三个字。你要尊重道德,不辜负学业。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变,这是我们所需要坚守的。
1919年,英国的教育家Whitehead,他又是个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哲学史》的作者罗素(Russell)就是他的学生。他1919年说过一句话:“归根结底,作为学生,你们必须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我刚提到的香港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在一篇题为《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当中也提到,“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所以学习是学生一进入大学的职责。
最近我收到一份调查报告,说我们有些学生进入复旦以后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学习的动力哪里来,只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学,为何来到复旦,就马上能找到答案。我想可能是因为有些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和大学的学习方式,因为和你们在高中学习的有巨大的差别。
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每个学生都要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来到复旦上大学,你为了考大学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旦大学,所以我希望大家非常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尽管可能每个人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五花八门的,但是你归一下类的话,没多少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为了毕业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说他不喜欢体力劳动,要找一份白领的工作,所以他要上好的大学,因为会比较容易找到这样的工作,尤其在现在就业问题似乎有点严峻的前提下。有些人会毫不忌讳地回答,我为了毕业以后能够赚大钱,这个在国内外都一样;也有一些纯粹是为了取悦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也就是让父母亲和亲戚朋友觉得很荣耀,自己的孩子考取了复旦、北大、清华;也有不少学生对他所选择的学问有非常大的兴趣,或者说有着更大的报负,他意识当今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性,他意识到这个国家民族依然有很大的危机在,他想对此负担责任,所以他来复旦学习。当然这个几种答案不是说每个人只有一种,而可能是几种交织在一起,但是看哪些东西是占了主导地位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比较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李登辉先生对于为了前面的那些目标而来求学的不是很赞成。我想即使在现在,我们复旦的历任校长,也不会对因前面的那几种理由来上复旦大学的学生投以非常赞成的眼光。事实上在国外也是,德国的大学是非常鄙夷那些为了谋生而求学,因为你去掉了为了谋生而求学这个纯粹的目标的话,那么你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高尚性,你对学问就有一种尊崇的概念。
2、大学生应保持一种理想主义 一般来讲,年青人是很有理想主义的。一个人年龄大了就会老于世故,所谓老于世故就是缺掉了理想主义的成分。我认为理想主义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这些年在我们国家带有一定的贬义,人们认为它和“不食人间烟火”似乎是一个同义词,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有那个理想主义的情怀,那么你就应该认真学习,并设法让这个有缺点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人类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如果大家认真思索一下,我们整个人类所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比如现在世界上所存有的原子弹的量,如果爆炸的话可以把地球毁灭掉几十次,人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我们也应该认真地保护理想主义,为理想主义而学习,而复旦大学也会为这样的学生提供精神家园。你们同学间去接触不同高校的学生,会感到有一些差别,这就是因为大学的文化氛围。复旦的学生包括教师们,包括校领导,和其他周边高校相比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包括我自己在内。
理想主义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复旦大学校友王沪宁教授,他有一段话非常有道理,他说,复旦大学的氛围让我立刻感受到了理想主义的魅力,是复旦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对于人的人品和情操,理想主义也是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这块磨石上磨砺的人,也就越会在生命中放出异彩,因此王沪宁教授提出“我们应该时时审问,我还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吗?”我觉得不仅是年轻人,包括我们年龄大的人,都需要审问自己这个问题。
1960年,有学者对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做了学习的动机的调查,就一个题目:你到哈佛商学院上学就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理想?结果有1245个人选择了为了赚钱,占到了81.9%,有275人他们选择了为了理想而到哈佛上学。有意思的是,20年之后,人们对于这1520名学生做了跟踪,让人大吃一惊,1520名学生有101名,成了百万富翁,而其中100名当时他选择的是“为了理想”。
为什么是这样?我想是因为如果没有理想,你就会感到学习的苦。理想主义是深藏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源泉。因为理想主义,在世俗干扰他的时候,他就能够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滋养生息,重新出发,有理想主义的人是一棍子打不倒,因为他有信仰。所以历来理想主义者面对挫折面对死亡,他都可以坦然处之,他相信信仰,所以才能克服困难。作为学生,有了理想,就会懂得怎样学习,为了什么学习。必须懂得尽管上各种课,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自己教导自己。台湾有位学者叫吴咏慧,他早年留学哈佛,写了一本书叫做《哈佛琐记》,人们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而且深有体会。这本书栩栩如生地体现了哈佛那些人文学者的素养、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这本书里叙述了一个名叫John Rose的教授在哈佛讲课的情景。Rose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正义论》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法学、道德哲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和一些著作等身的学者不同,他只有《正义论》这一本著作。这本书是1971年出版的,全世界单单是研究它的论著就超过了5000多部,所以这本书显然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哈佛琐记》里头,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Rose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授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立即自发地起立鼓掌。Rose走出教室以后许久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没有停下来。”作者忍不住悄悄问坐在身边的同学:“你们鼓掌要鼓到什么时候为止?”这个同学回答道:“让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能听到为止。”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第一,这个教授很有学养,学问过人,我相信他也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但是另一面,我们不能忽视,我们要问问自己,还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恐怕这也是一个试金石。当你面对一个品学兼优的学者,在他讲课结束后,你会不会站起来鼓掌?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鼓掌?这就代表在学生当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对学术尊崇的理念。如果你一心想着赚钱的话,我相信Rose的课不会交你如何赚钱,你也不会去鼓掌,因为他是讲哲学课的。
Whitehead对学生说过,你们不是一块让聪明的老师们随心所欲的捏成文化人的胶泥。我相信在座的很多都是独身子女者,父母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们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期望都加在了你们身上,不像我们这一代,父母对我们没什么期望。因为你们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在文革中丧失了受教育机会的一代,所以他们把受教育看得极其重要。因此他们对你们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这有好的一面,但是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清楚,你们也不是被父母随心所欲塑造成某个人的胶泥,因为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在自己教育自己。
对于那些值得做的事情和值得想的事情,同学们还是要做到:一是要培养一种兴趣;二是要把这个看成一种享受。其实我们科学家在追求某个科学答案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很苦的事情,但作为探求它的科学家,他没有感到辛苦,他觉得很有乐趣。所以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取决于你们怎么看它。再次引用Whitehead的话,你们不可能对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发生兴趣,除非你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也就是说,渴望改变人类社会,乐于造福祖国人民,勇于赢得困难前进。
3、大学生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大学主要是栽培普遍的理性和理想,平等、公正、和平等等,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要去参加很多社会志愿者的活动。耶鲁大学也极其重视这一点,把他的学生派到社区去做义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的公平、公正、正义的理念,对纯洁而有朝气的大学生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但是也有另外的一面,如果到现实中去,就会感觉到,现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当现实和你的理想产生差距的时候的话,学生的素养在这个时候又是一个试金石,你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的事件的话,就会难以容忍,慷慨激昂,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觉得这是他们的正义一面,大学生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一般来说不会采取妥协的态度,因为他们比社会上的一般人更有的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色彩,而且这种状态是世界级的。
我们的革命前辈李大钊先生故居有他亲笔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以这明显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的时候,大学生总是冲在前头唤起民众。复旦的学生也是有此光荣的革命传统的。“五四运动”是北大发轫的,而“五四运动”在上海、甚至于讲南方的策源地和组织者是复旦大学,当时的复旦被视为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摇篮。大学坚守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是非常的清晰。
在日本侵华时,复旦的学生是组建了学生义勇军,组建了学生请愿团去南京请愿,逼着蒋介石当着我们复旦大学的学生代表,当面签字“保证抗日”,所以说复旦大学的大学生,在民族国家为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份额民族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李登辉老校长在当时提出了复旦的精神:牺牲、团结和服务。我有时候把这个称之为“S of 3S”,因为精神就是spirit,牺牲、团结和服务分别是sacrifice、solidarity和service。
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我反复强调这是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期,大学生的责任实际上已经转换成国民的责任,是一个有着一定的知识、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国民责任。这套方式在非国难时期,我们的学生是不能用的。我认为是无为的,没有什么作用,没什么意思。
国家永远不是完美的,如果这时采取了激烈行动走向社会,实际上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达不到的,结果就会出现向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情况。包括法国在内一些大学生的**,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辱没了大学的理性和尊严。如果像文化大革命这样,我们就走到了大学该做的事情的反面。所以要保持理性。
很多假革命中,大学生沦为了祭品。如果不是非常时期,而社会必须要大学生去鸣不平,这是对社会一种极大的讽刺,因为正常的社会应该有种调节的功能,用不到大学生采取激烈的行动。这也是学生的大不幸。服务社会是学生的功课之一,但是不是刚才的那种方式,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先生有过评价,如果让学生这样参与社会的话,那就是让学生莫名的承担了无限责任。
“五四时期”的蔡元培先生鼓动学生游行,因为要阻止巴黎和约的签订,导致了大量学生被捕,但是这些学生被营救出来以后,他说“你们一定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因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以研究为第一责任,使大学成为文化中心,所以在大学当中学生应该不断吸收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再对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要离开教室、离开图书馆、离开实验室的直接参与的话,这并不是社会对你的期待。这也是有识之士最近所呼吁的,要给大学一张安静的书桌,因为大学已经不够安静,我认为大学生责任在此。
最后我简要地讲一下大学对大学生为什么如此重视?而且大学生比研究生更重要。哈佛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说过,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全在于哈佛的学术;你们这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聚集于此,这才成就了哈佛。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就来自于学生的影响力,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要离开学校,留下的只是一下部分。耶鲁大学校长在新生的欢迎会上说过“耶鲁是什么,你们在座的就是耶鲁”。
大学生的存在在一所大学保守还是改革张力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Donald Kennedy在担任校长期间,每年就要给几个新生作指导。他发现这项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事实上,它有时是无可估价的观察方式,因为他找到了一个窗口,可以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这所学校。通过学生的眼光来发现大学里到底什么是管用的,什么是不管用的。这是他当了大学校长之后后来的感受。而最终要的收获在于,通过对这些聪明而又充满精力的年轻人发展私人交往关系,他们总是提醒我,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事实上大学真正的存在就是为了你们本科生而存在的。
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前校长Stern Kimpton说过:“我非常愿意告诉大家,我认为你们是这所大学里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你们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他说你们很重要,因为帮助你们培养自我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你们有趣,因为你们聪明伶俐,但是尽管有个别迹象表明你们并非那么样的聪明伶俐,你们有时很幼稚。”
我觉得这很实在。因为如果跟一个大学校长来比的话,可能你们在某些方面是比较幼稚,但是正因为这些幼稚,才能成为大学发展的主动性的,非保守性的一面。所以学校和老师就是要帮助你们克服这些幼稚里面不良的部分。要培养你们好的德行,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的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培养你们。
说句实话,我希望我们每一个教师也能抱着这样的情怀来培养我们的学生。所以,最后我借用一句复旦人常说的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今天我们以复旦为自豪,明天复旦以我们为骄傲”。我相信复旦的每一位有理想的学生,你们将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复旦大学一定会以你们的明天而感到骄傲。
【大学开学典礼演讲集】推荐阅读:
大学辅导员开学典礼演讲稿10-31
清华大学教授老师邱勇开学典礼演讲词06-17
清华大学教授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07-01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06-18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精彩致辞09-20
大学校长新生开学典礼致辞10-16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10-12
清华大学2011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范文06-01
大学开学典礼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06-13
大学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稿优秀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