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形容词讲解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语形容词讲解(精选6篇)

汉语形容词讲解 篇1

活泼动人、激情四溢、热情奔放、激情四射、热情洋溢、激情似火、诙谐幽默、古色古香、星光耀眼、辉煌舞台、氛围形容词:

掌声四起、排山倒海、群情激昂、群情振奋、高谈雄辩、庄重而热烈、兴致勃勃、即席而起、隆重热烈、气氛高涨、风起云涌、热火朝天、沸腾、火爆、欢快而热烈、白热化、气势旺盛、如火如荼、空前高涨、愉快温馨

温馨 浪漫 紧张 活跃 热烈 安静 喧闹 热闹 幽默 和谐 祥和 安宁 活泼 精彩 幽静 清静 美妙 动人 恬静 愉快 畅快 陶醉 开阔 美满 美好 团圆 尴尬 融洽 欢腾 温情 舒畅 哗然 热火朝天

音乐动词:

演奏、演绎、诠释、诉说、描述、奏鸣、奏响、弹奏、勾勒、倾泻、涌动、喷涌、喷洒、喷溅、划动、蹦出、跳出、渗透、升腾、迸发、绽放、跳跃、跳动 推广、推荐、指挥、品味、欣赏、收听

音乐形容词:

美妙

幽雅

高亢

雄浑

柔美

柔和

柔情

清脆

嘹亮

含蓄

圆韵

圆润

宛转

轻快

悠扬

悠然

悦耳

动听

幽雅

古典

古雅

纯朴

醉人

陶醉

空灵

灵动

灵透

激昂

欢快

动人

凄婉

凄美

优美

甜美

忧郁

甜蜜

抒情

舒缓

澎湃

激昂

磁性

粗犷 细腻

剌耳

沙哑

悲壮

雄壮有力

低沉

凄凉

哀怨

朦胧

信手拨弹

回味绵长

天籁之音

高山流水

珠落玉盘

荡气回肠

铿锵有力

慷慨激昂

雄浑激昂

抑扬顿挫

让人陶醉

余音不绝

余音袅袅

余音缭绕

余音绕梁

余音切切

袅袅余音

袅袅不绝

不绝如缕

气势恢宏

珠圆玉润

不绝如缕

清风明月

泉水叮咚

行云流水

响彻行云

清耳悦心

千回百折

缠绵悱恻

柔情似水

沁人心脾

浸人肺腹

腾空而起

蜿蜒曲折

婉转流连 潇洒飘逸

淳朴古雅

高亢急促

缠绵悲切

优柔飘渺

欲发欲收

空谷幽兰

山涧泉鸣

宛如天籁

朗如珠玉

银铃悦耳

莺声燕语

曲尽其妙

靡靡之音

如泣如诉

声震林木

阳关三叠

繁弦急管

曲高和寡

绕梁三日

出谷黄莺

一唱三叹

若即若离

虚无飘渺

震耳欲聋

弦歌之声

乳莺归巢

云起雪飞

抚掌击节

兴云致雨 淳和淡雅

清亮绵远

意趣高雅

走马摇铃

细雨抚桐

急雨敲阶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1、我所以爱古筝曲,是因为它的曲调灵透柔和,音韵较为明亮清脆、潇洒飘逸、纯朴古雅。如空谷幽兰,像清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在那彩云之际。

3、古筝曲听起来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又热情奔放,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弹奏出来的曲风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从曲子中,可以一下子就明白弹奏者的心情。

5、动起来,像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涧,溅出美丽而坦率的小花,不知疲倦地一路歌着。纯净时,会使你怀疑它是否果真经凡人之手,筝声紧,则若急雨敲阶,筝声缓,则如细雨抚桐;张扬似朔风吹雪,舒展如微风拂柳。飘逸时,会使你仿佛看见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着飞旋的衣袂与玄妙的身姿。

7、古筝的琴声十分优美,像小溪那泉水叮咚,又有着忧伤,好似那山谷的幽兰,也不少那份气概,好像一位英雄豪杰,古筝的琴声是多变的,要看弹琴人的心情和感觉,古筝是一种琴声让人陶醉的让人仿佛生临其境。

8、拿起古筝,缓缓划动下细细的琴弦,优美的音符一个个轻快的跳出,弹奏一曲古典之韵,用琴勾勒出来的音蒹葭动人的美感。低头吟唱,从嘴上蹦出的词变的顺畅,像一条流动的溪水,把人带进聒美的心境,这些文字编奏的词,自然淳朴。

9、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会把你带到远古,使你在思绪上宁静,即便是听完,也觉余音切切,回味绵长。

10、你再看那弄琴者,信手拔弹,从容典雅,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泻出,凉凉的,穿越时空,使你惬意的神情不自觉地随筝音露出。

11、听起来或缠绵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马摇铃。它的余音长短适中,最富于表现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那筝音有如桥下潺潺的流水,孤鸿飞过时的几声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叹息;有如看薛涛的浣花小笺,看一朵淡淡的兰花,静静的开放在遥远的夜空;又恰似那一树紫丁香的缤纷。

12、突然,一阵弦音腾空而起,蜿蜒曲折,婉转流连。冲上屋顶,飘向脚下,忽而高亢急促,余音绕梁。那是熟悉的古筝音。它优柔飘渺,欲发欲收,回转之际却突然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它能渗透每一个毛孔,流到人的心里。我甚至能想像到弹琴的女子,清面紫衣。我甚至能感受到她的指尖,纤细得如若无骨,悠然,舒缓地在琴弦间游走,乐自指发,而伤,由心生!

音乐成语:

1、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2、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3、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4、甘酒嗜音: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5、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6、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7、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8、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9、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10、肉竹嘈杂: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声音喧闹,杂乱。形容音乐杂乱无章。

11、千部一腔:部: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1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3、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14、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15、丝竹八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16、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7、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8、袅袅不绝:袅袅:声音宛转悠扬。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19、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20、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1、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22、戛釜撞翁: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23、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24、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25、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26、乐以道和:乐:音乐。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27、靡靡之乐: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28、妖歌曼舞:曼:柔和。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29、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0、吹竹调丝: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31、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32、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33、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4、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35、丝竹陶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36、郑声乱雅:郑声:郑国的音乐。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比喻邪扰乱了正。

37、乱世之音:指扰乱世道和人心的音乐。

38、朱弦玉磬:弦:乐器上的丝弦;磬:一种打击乐器。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

39、独自乐乐:乐乐:欣赏音乐。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40、干酒嗜音:甘:喜好;嗜:嗜好。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形容享乐腐化。

41、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42、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

43、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44、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

45、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46、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47、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48、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49、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50、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51、举酒作乐: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52、囚拧浚好音:囚牛:胡琴头上所刻的兽。刻在胡琴头上的兽,表现出一副喜爱音乐的样子。比喻冒充内行。

53、洪钟大吕: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54、初试啼声: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55、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56、大乐必易:指最美妙的音乐一定简单,雅俗共赏。

57、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58、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59、引商刻角: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同“引商刻羽”。

60、轻歌妙舞: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61、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62、知音谙吕:吕: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此处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

63、箫韶九成: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64、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①古指淫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65、五音不全:五音: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66、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67、丝竹之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68、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69、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70、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71、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72、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同“桑间濮上①”。

73、肠回气荡: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74、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75、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76、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77、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78、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79、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80、钟仪楚奏: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奏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音乐句式:

1、催人前进,达到意境合人,这就是音乐。

2、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3、更如朗照松间的明月,清幽明净。

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6、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7、让人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8、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欢快洒落在心窝里,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9、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

10、宛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悄声无息。

11、宛如阳春白雪,天籁之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12、因形创声,随时造曲,应物无穷。

13、音乐,人类的灵魂,只有懂得音乐的人才懂得生活。

14、音乐给人灵感,给人奋起。

15、音乐就是记忆。

16、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17、返璞归真的童乐。

18、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19、气势恢弘的歌。

20、清纯不一般的歌。

21、让人深在浮世中,却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

22、温暖明净的歌。

23、拥有阳光般温暖美好的歌曲。

24、优美的灵魂,优美的歌谣。

1、最初的时候,我很偏执,我的世界里除了摇滚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碟机里只会有一张碟,每次都是一张碟听很久再换成另一张。

12、这首歌声音悠扬婉转,纯洁好听。

13、在上班的烦躁中爱上了钢琴的清澈甜美,优美的旋律把工作的不安份卷走了。尤其在困倦的下午,听听恬静的曲子,是件非常enjoyable的事情。

15、音乐是流畅飘逸的绸带,让人心旷神怡。

16、宛如阳春白雪,天籁之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17、宛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悄声无息;又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

18、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欢快洒落在心窝里,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19、让人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20、让人深在浮世中,却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

25、更如朗照松间的明月,清幽明净。

26、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汉语形容词讲解 篇2

第一步,Lead in

1. The teacher, adopting the PPT as the teaching aid, shows some pictures.

2. In the first picture, He Jiong and Pan Changji-ang are showed. Then, students should compare who is thinner and who is fatter. Then, students should compare other people in Picture Two, Picture Three and so on.

3. The teacher lists these words for students, such as thin and thinner, fat and fatter.

4. Tell students that these listed words are today’s learning aims.

【设计意图】

执教者首先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在图片上展示学生所熟悉的何炅、潘长江、《爸爸去哪儿》等热播剧中的天天等,这样可以在上课开始阶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起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欲望。另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还进一步将同学们所提到的形容词的原级及其比较级进行整理并罗列,从而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总之,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而且能使学生慢慢形成一种思想,即英语的语法学习不是单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

第二步,Group work

1.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work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and probe into the specific forms of the compar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 with the help of these words listed by the teacher in the last stage.

2. 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room. If stu-dents have some questions, the teacher can tell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ail parts of every comparative form.

3. After five minutes, some groups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their findings and the teacher writes thei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4.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students summa-rize the regular changes of these compar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设计意图】

根据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其实,英语语法学习也不例外。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将语法知识点一条一条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仔细观察、讨论,并努力得出结论,即形容词的比较级的规则变化有哪些。然后,其他组的同学还可以就前面一组同学的答案进行进一步的点评和补充。这样,课堂的主体便从教师变成了全体学生,符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步,Practice

1. Show some other pictures again for students and let students compare these things using the com-par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For example, the yel-low building is higher than the white building.

2. Listening practice.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wo time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listening contents. All the blanks are about the compar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3. Writing practice.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themselves with their best friends with the compar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Six sentences are OK.

【设计意图】

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进行口头和笔头的英语表达。因此,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首先设计了口语练习,继续以图片为载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的内容运用目标语法点进行造句。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教师还加入了听力练习,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运用比较级来比较自己和自己的最好朋友。所有练习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体上结构较为完整、清晰,重点难点比较突出,并且相应的课堂活动都能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最后课堂目标的达成也比较成功。该课的亮点是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的实践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规则变化和基本用法。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反馈,课堂上的鼓励还不够,同时,在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引导,而是简单地请其他同学进行更正或者补充等,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打击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后需要特别注意。

结语:

句位占据与汉语形容词定位适应性 篇3

关键词:句位占据;内涵;外延

现代汉语中定语有着很特殊的句法分布,就单个句子而言,定语占有两个句法位置,一个位于主语中心语前(主位定语),一個位于宾语中心语前(宾位定语)。定语会因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而产生形式和意义上的区别。张国宪(2011)指出,作为句法形式表征的句法位置不单纯是语言线性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语义内涵。我们一起先来看下面两例:

(1) a.3位客人陆陆续续来了。

b.陆陆续续来了3位客人。

(1a)中“3”是一个全称量,(1a)可以解读为“3位客人都来了”,可以用“都”代替“陆陆续续”,“3”表示客人的总数。(1b)中“3”却不是一个全称量,“3”表示来的客人数目,不能从中推断出客人的总数,所以(1b)中“陆陆续续”不能用“都”替代。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数词占据不同的句位有不同的“量”的表现,这种不同的表现是由句位体现的,并不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基于这一现象,本文重点考察形容词作主位定语与宾位定语时表现出来的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差别,从而确定句位占据对汉语形容词定位适应性的影响。

一、句位占据与形容词内、外涵表现

沈家煊(2004)指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说话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时总要表明自己情感。这里的情感是一种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态度等。主语中心语前和宾语中心语前的形容词存在一个情感表述的主观性倾向,宾位定语表达出来的主观性更强,即宾位定语更能体现言者的主观性,倾向于凸显词语的内涵。例如:

(2)她的头艰难地转动着,身体痛苦地前倾,眼睛里闪着悲哀的目光。(1995年《作家文摘》)

(3)守候在老人身旁的人们喜出望外,悲戚的面容现出几丝微笑。(2000年人民日报)

(4)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选集文集文选》)

例(2)和例(3)中“悲哀”和“悲戚”是一种情感感受,当它们置于具体的句子位置时,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语法意义。例(2)中“悲哀”位于宾位定语位置,这种“悲哀”的感觉本来是主人公所具备的,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感觉被更高层次的言者赋予了。“悲哀”这种感觉首先来源于言者的感受,言者置身于事件之外,又像是亲临现场亲自感受,整体把握事件发生过程,以主人公的角度来体悟情感,构建语言。也可以这样说,位于宾语位置的定语其实就是言者的心声。例(3)中“悲戚”位于主位定语位置,“悲戚的面容”是作者根据上文的转述,作者的主观情感没有在此体现。例(2)“悲哀”的主观性更强,倾向于凸显词语的内涵,是对中心语的描写。例(3)“悲戚”倾向于凸显词语的外延,倾向于对中心语的分类。例(4)中第一个“愚蠢”是言者的评价,主观性强,而第二个“愚蠢”是言者对前一句的转述。再如下列几组例子:

(5)我们现在就要注意他的行程,因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安徒生童话《钟声》)

(6)雷恩说,这无伤大雅,是必要的,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等等。(曾胡译《荆棘鸟》)

(7)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的眼前,只是看您怎么去感受。(闻卓《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8)毛主席派解放军解放了和田,他和千千万万个穷人翻身得解放,分到了土地,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2001年新华社新闻报道)

(9)快乐教育是一师附小为坚持全面育人,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实验。(2000年人民日报)

例(5)中“聪明”位于宾语位置,这里的“聪明”是作者的评价,作者觉得主人公具有“聪明”这种性质。例(6)中“聪明”充当主位定语,无论是“聪明孩子”还是“聪明的孩子”,其实都是事实的描述,不会因为说话人的地点或者时间而发生改变。例(7)和例(8)中“幸福”是一个情感形容词,但是例(7)中的“幸福”我们更容易看作是性质,而例(8)中的“幸福”我们更易看成是一种状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例(7)的“幸福”有着“分类”这个功能,而例(8)的语义功能是描写性的修饰。例(9)“快乐”是对“教育”的一种分类。通过查询北大语料库,并没有发现“快乐的教育”这样的说法。

句子的信息编码一般按照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排列循序,句子内容越靠后,其信息内容越新。宾位定语作为宾位中心语的修饰语,该修饰语的主观性很强,同时也是言者最想让听者听到的内容。有时说话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意向情感,往往会把宾位中心语掩饰掉,而提升宾位定语的地位,显示自己的说话意图。

二、宾位形容词的内涵义表现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定语的主观性强,越易居于宾位修饰语位置。宾位定语除了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外,还倾向于表达一定的主观情绪。形容词里形容词里有一类是情感形容词,它们具有很高的主观性。典型的情感形容词有悲哀、悲伤、悲痛、愤怒、高兴、激动、得意、激动、绝望……形容词的基本功能是作定语,情感形容词自然也不会例外。但是,经初步考察,发现情感形容词作定语时存在句位选择差异,情感形容词更易居于宾位中心语前,也就是说宾位定语更适于表达情感,例如:

(10)工人和农人养活了我们,而他们自己却过着贫穷、悲惨的生活。(《巴金选集》)

nlc202309031354

(11)她的头艰难地转动着,身体痛苦地前倾,眼睛里闪着悲哀的目光。(1995年《作家文摘》)

(12)两个人扎扎实实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13)1995年7月26日,这是迟暮岁月中的蒋老夫人宋美龄最为快乐的日子!(陈延一《宋氏家族全传》

以上四例中“悲惨、悲哀、幸福、快乐”是言者认为句中的主人公具备着某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并非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表达,而是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性也更为强烈。例(10)“悲惨”这种情感首先来源于言者的感受,言者置身于事件之外,又像是亲临现场亲自感受,整体把握事件发生过程,以主人公的角度来体悟情感,构建语言。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置于宾语位置的定语其实就是作者也就是说话者的心声。“幸福”是个情感形容词,位于主语时更易识解为性质,而位于宾语时更易识解为状态。

赵春利(2007)指出情感还是一种心理事件,具有有因性,主体是由于某种人、事、物而引起某种情感体验或者处于某种情感状态中,因此,情感总是处于一定的因果链中。来验证这一点的是“(使/令/让)+人+情感形容词”这个格式,大部分情感形容词都能进入这个格式,例如:

(14)她满心不愿地作了(令人)悲痛的决定。(《龙枪编年史01》)

(15)总体上说,这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在这股热潮中头脑须保持冷静。(1994年人民日报)

例(14)和例(15)“令人”和“让人”中的“人”并不是别的人,而是言者自己。例(17)中的人表示的是某类虚拟的人,但至少作者肯定是具有了“悲痛”或者“高兴”这类情感了。例(16)中的“悲惨”是言者的推断,是说话人根据主人公的表现而推断出来的情感。情感形容词居于主语定语的情况也是非常多的,例如:

(16)我深切地感到,外婆一家的悲惨遭遇,是当时中华民族国弱民穷、落后挨打的缩影。(2000年人民日报)

(17)有的才离苦海,不久便含冤而归地下;有的虽然实现了愿望,却也经受了极其曲折悲惨的遭遇,几乎丧命。(当代报刊《读书》)

“悲惨”在例(16)中作主位定语,在例(17)中作宾位定语。“悲惨”是个情感形容词,居于主语的定语更倾向于被认为性质,偏向于词语的外延,其主要语义功能是分类性限定;居于宾位的定语更倾向于被认为是状态,偏向于词语的内涵,其主要的语义功能是描写性修饰。“的”的基本功能是描写,所以这里可以推测得出主语位置定語后面不用“的”是常态,而宾位定语后面加“的”是常态。

汉语中存在一种现象,定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会相互冲突矛盾,但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会不和谐。在具体的句子中,这样的定语与中心语组合往往会放在宾语的位置,例如:

(18)面对铺天盖地的夸奖赞扬,她心头无际的悲哀化作嘴角苦涩的笑容。(1996年《作家文摘》)

例(18)中“苦涩的笑容”与句子前文描述的场景并不符,但是我们发现“苦涩的笑容”用在这里并不会不协调,反而很贴切。“苦涩”除了表达一种概念意义之外,还带了说话人的个人情感,说话人通过场景判断解读出“笑容”背后具有的情感,“苦涩”具有暂时性的特点。

三、结语

本文在现代汉语语料的基础上,考察了形容词句位占据与形容词内、外涵表现之间的关系,确定句位占据对汉语形容词定位适应性的影响。宾位定语倾向于凸显词语的内涵,主位定语倾向于凸显词语的外延。定语因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表现出不同的语用价值。相对比主语位置的定语,宾语位置的定语更具说话人的情感。

形容词的内、外涵表现制约形容词做定语的句位占据。形容词的主观性越高越易居于宾语位置,形容词的主观性越低越易居于主语位置。名词的显隐性也制约着形容词做定语的句位占据。相对看得见的事物,看不见的事物确定范围较难。这些看不见的隐性事物更需要言者去体悟,那相对应这些事物名词的修饰语更具说话者的主观性。隐性事物名词倾向居于宾语位置,相对应的修饰语也位居于宾语位置。

参考文献:

[1]张国宪,卢建.言者的情感表达与定语句位占据的语用斜坡[J].世界汉语教,2014(3).

[2]刘润清,刘正光.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

[3]刘丹青.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8(1).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5]沈家煊.汉语词类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

[6]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6).

[7]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1).

[8]赵春利.感情形容词与名词同现的原则[J].中国语文,2007(2).

[9]魏在江.隐喻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

汉语形容词讲解 篇4

对外汉语教案:汉语学习中修辞部分的讲解要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在课堂中讲解关于汉语语法方面的的知识点,其中就会牵涉到修辞,关于修辞的讲解,在对外汉语教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和准备:(对外汉语教案)   修辞和修辞学习(对外汉语教案)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通常有四种含义: 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例如: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讲究逻辑、语法和修辞。 上例中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本身,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例如: 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 上例中的“修辞”(动词)指的就是修辞活动、修辞行为。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不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在追求最佳表达效果,这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例如: ①从此就看到许多〔新〕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号内的字是修改时删去的字,下面加有“・”号的字是修改时加上去的字。下同。 ②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硕果。 ③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 修辞活动是具体的,多变的,但在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却包含了稳定的、共同的、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的东西,即规律性。这规律性就是人们一般说的修辞。如“思想感情的潮水”、“知识的海洋”、“生命之树”、“想象的翅膀”、“革命的火车头”、“思想的火花”等,尽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不同,使用的词语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但它们有共性。表现在:都是比喻,都有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拿本体去修饰喻体,构成“本体――的喻体”的格式,都十分生动形象。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一视同仁地为人类交际服务,谁都能掌握它,谁都能运用它。 第三,指修辞现象。例如: 上例中的“修辞”指的是修辞现象,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象。修辞现象是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果,是修辞活动的最终语言表现形式。例如:“我们喜爱祖国”中, “喜爱”用得不当,应改用“热爱”,这就是对语言进行了调整的语言现象,即修辞的现象。这种把错的.改对了的修辞的现象,有人叫做消极修辞(又叫规范修辞、一般性修辞);又如把 “少先队员在做好事”改为“红领巾在做好事”,这也是对语言进行了修饰加工的修辞现象,用“借代”这种修辞格把“少先队员”说成“红领巾”,使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种把“对”的改“好”的即改得形象生动的修辞的现象,有人叫做积极修辞(又叫艺术修辞、特殊性修辞)。 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 我们要学点语法、修辞。 王先生是搞语法的,张先生是搞修辞的。 以上两例中的“修辞”都是指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以修辞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修辞活动中的各种规律、方式以及效果等。 修辞的成败,除了取决于是否切合题旨、是否切合语体外,还取决于是否适应语境的需要。适应语境,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恰当地选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陈望道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二)修辞的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效果,那就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这也是修辞的基本要求。(对外汉语教案)   更多对外汉语教学信息请点击: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

汉语形容词讲解 篇5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 程度副词作为副词中的一大类, 在两国语法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笔者一直把关于程度副词的中日对比研究作为自己的一个课题在不懈努力着。07年发表的《日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对比研究》 (收录于《语言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2月) 一文主要研究了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这一特殊语法现象中两国语言存在的异同点。而修饰形容词这一语法功能, 在日汉语中都是程度副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出日汉语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的异同点, 以期对日语程度副词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助益。

2. 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

为使读者一目了然, 下列例句及译文中出现的程度副词用“__”标注, 形容词用“”标注。日语例句多引用自静山社1999年出版的松冈佑子所译的日文版《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 中文例句多引用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由苏农翻译的中文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另有部分例句出自北京日研中心2003年研发的CD-ROM版日中对译语料库。先看日语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的具体情况。

2.1 日语

(1) 髪もひげもあまりに長いので、ベルトに挟み込んでいる。

对应译文:银发和银须长到都能够塞到腰带里了。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p16)

(2) とてもきれいな時計だ。

对应译文:那只表样子很好看。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p23)

(3) ここがあの子にとって一番いいのじゃ。

对应译文:这对他是最合适的地方了。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p23)

(4) 大丈夫、少し頭が痛いだけだと僕は答えた。

对应译文:我答说不要紧, 只是有点头痛。

(《ノルウエイの森》日中对译语料库)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 日语的形容词 (日语中形容词有两类:形容词和形容动词, 本篇论文中所指形容词为这两类的统称) 在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时候, 结构一般为“程度副词+形容词”。比如前三个例句的程度副词“あまりに”“とても”“一番”分别在形容词“長い”“きれい”“いい”前直接对其程度进行限定。但有时也有像例 (4) 那样程度副词“少し”不直接位于单个形容词“痛い”前, 而是位于形容词句“頭が痛い”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程度副词不仅是对单个形容词的程度进行限定, 还对形容词所修饰的这个句子的程度进行限定。

2.2 汉语及与日语的对比分析

(5) 不, 他太愚蠢了。

对应译文:まさか、自分がはなんて愚かなんだ。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P3)

(6) 德思礼太太这一天过得很好, 一切正常。

对应译文:奥さんは、すばらしくまともな一日を過ごしていた。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p3)

(7) ……那个男的显得比他年龄还大, ……

对应译文:あいつなんか自分より年をとっているのに、……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p2)

(8) 此时听得妈妈和姑妈又这么说, 就更加烦闷。

对应译文:いままた母と叔母からこんな風にいわれて、ますますたまらなくなった。

(《霜叶红于二月花》日中对译语料库)

以上四个例句充分说明了汉语的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同样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结构。程度副词“太、很、还、更加”都位于形容词“愚蠢、好、大、烦闷”前对它们的程度进行修饰。在这一点上, 可以说两国语言是相同的。但是, 仍然有不同的地方存在。那就是汉语的例句 (8) 还可以有下面这种表述方式:

(8) ’就更加的烦闷。

(8) ’和 (8) 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变化, 唯一区别就是在程度副词“更加”与形容词“烦闷”间加入了“的”。可是, 并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在修饰限定形容词时都可以在中间加上“的”。比如例句 (5) (6) (7) 就不可以。因为出现在这三个例句当中的都是单音节的程度副词。在汉语当中, 单音节的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结构非常紧凑, 不允许再在其间加上“的”这个助词。

那么, 日语的情况又会是如何呢?反观日语的程度副词, 不论其音节是长是短, 与形容词的结合都非常紧密, 从没在其间插入大体相当于汉语的“的”的“の”的用法。例句 (1) 的“あまりに”与“長い”也好, 例句 (3) 的“一番”与“いい”也好, 都不能在其中间插入“の”。从这一点看, 可以说日语“程度副词+形容词”这一结构的紧密性要比汉语强。

另外, 如果把以上八个例句的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 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目的现象。当日语原文中有程度副词出现时, 对应的汉语译文也基本上使用了相应的程度副词。我们看例句 (1) — (4) , 除了例 (1) 之外, 对应的汉语译文中都出现了程度副词。而事实上, 例句 (1) 也可以译成诸如“因为银发和银须太长, 都塞到了腰带里了”这样的句子, 或许是译者出于文学效果的考虑译成了原句。但反观在汉语例句中出现程度副词的情况下, 对应的日语译文却不一定使用了程度副词。就如例句 (5) — (8) , 后面所举的对应日语译文全部都没有使用程度副词。

这个现象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带着疑问, 笔者对分别出现在日语版和汉语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对比, 由此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现象。之前在阅读这两个版本的时候就感觉汉语版本中的程度副词要多得多, 对具体的数字进行统计之后发现结果也确实如此。当然, 其中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占大多数。将两个版本的小说中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进行统计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备考栏中为修饰单音节形容词的程度副词的词数。

与汉语版中程度副词出现的次数多达571次相比, 日语版中只有239次, 与汉语版的差距高达332, 还不到其一半。

那么, 在其它小说的日汉语不同版本里, 关于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是否也是同样的现象呢?笔者以日中对译语料库中的日语原版小说《挪威的森林》及其汉语译本、汉语原版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及其日语译本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为:日语原版小说《挪威的森林》中, 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为426个, 而汉语译本中则更多, 达到833个, 差为407个;汉语原版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 与形容词搭配使用的程度副词个数为372, 日语译本中要少182个, 差为190个。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

对以上所列的几本小说的汉语版本中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的语例进行进一步考察后发现, 在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当中, 单音节的形容词非常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294例, 《挪威的森林》中有398例,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有198例。日本明治书院出版的《副用語の研究》一书中收录了玉村文郎的《外国語の副詞と日本語の副詞》一文, 这篇论文指出汉语是一种单音节词语。所以, 汉语中单音节的形容词多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因为在使用单音节的词语时, 其音节少而短, 容易使句子失去“平衡”, 所以经常会用其它词语或者词组进行修饰后再进行使用。比如说, 像单音节的形容词就经常和程度副词或者表示程度的词组一起使用。而且, 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些统计得出的数字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三本小说的汉语版本中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单音节形容词的语例分别为294例、398例、198例, 与这三本小说的日汉语版本中出现的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的总数差332、407、182非常接近。可以说, 这个调查反映出汉语单音节词语 (单音节形容词) 多这一特征正是引起两种语言的版本中出现的程度副词有如此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这个原因, 使得汉语版本中的与形容词一起使用的程度副词的出现频率比日语的高得多。

3. 结论

通过以上考察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

(1) 日语中“程度副词+形容词”结构的紧密性比汉语强。

(2) 因为汉语中单音节词语 (单音节形容词) 多的缘故, 程度副词出现的频率比日语的高。

摘要: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 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都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但是, 关于这个功能, 两国语言中仍然存在着差异。本文旨在通过中日对比分析出两国程度副词在这一主要功能上存在的异同点, 使日语学习者和教学者能更好地把握程度副词。

关键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日对比

参考文献

[1]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 1995, (2) :100.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中国:学林出版社, 2001.

[3]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学概論[M].日本:宝文館, 1936.

[4]工藤浩.程度副詞をめぐって.副用語の研究, 1983.東京:明治書院:176-197.

汉语形容词讲解 篇6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一”、“不”变调讲解内容的编排对比

(一) 编排位置的对比

1. 置前式

在一些对外汉语课本中, 在教材全部课文开始之前, 以专题形式简单介绍汉语语音知识。变调作为语音的一部分, 因而也置于课文部分之前。例如《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 、《目标汉语·基础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 (一)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体验汉语基础教程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等。

同样是置前式, 也各有不同。《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中, “一”、“不”变调和三声变调同属于变调, 变调则又和轻声、儿化同列为音变的部分, 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讲解之后。在《体验汉语基础教程上》和《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 (一) 》、中, 变调部分是语音中一个独立的内容, 包括“一”、“不”变调和三声变调。在《目标汉语·基础篇》中, 三声、轻声和“一”、“不”的变调同属于声调的变化这一部分。由此可见, 儿化、轻声和“一”、“不”及三声的变调是否同属于声调变化, 是这些教材在变调编排方面的主要差别。

2. 中间式

与置前式不同, 有些对外汉语课本中, 语音、课文、语法、汉字同时编排。虽然这四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同步性, 但是每一部分又有自己的编排顺序。语音部分的编排一般都是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变调、拼写规则的顺序, 因此, “一”、“不”的变调讲解一般安排在第一册教材的中间部分。这种中间式的编排方式又分为集中讲解和分散讲解两种。

集中讲解是在课文中的某一课集中讲解“一”或“不”的变调。因为教材是语音、课文、语法、汉字同时编排, 所以在没有讲解“一”、“不”变调现象之前, 课文中有时已经出现了变调。在本文列举的十部教材中, 有五部教材都是变调的讲解在变调情况出现之后, 如《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 (第二版)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 、《新实用汉语课本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 (修订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当代中文1》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10年1月) 、《尔雅中文·基础汉语综合教程上》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例如, 《汉语教程》分别在第三课和第七课讲了“不”和“一”的变调, 但在讲解之前, 出现了多次变调现象。在第一课的生词表中“不”都标注的是本来的声调“bù”, 在第二课中, “不太难”课本标注的是“bú”。在第三课中, “不”出现了两次并且分别标注了不同的读音, 如在“-- 学英语吗?”“-- 不, 学汉语。”中, 课本的注音是“bù”, 在“-- 你去银行寄信吗?”“-- 不去。去银行取钱。”中注音为“bú”。在两种变调出现之后, 本课的注释部分讲解了“不”的变调。又如“一”的变调讲解编排, 同样在第一课生词表中“一”的注音为本音“yī”, 在第三课“今天星期一。”中的注音是“yī”, 在第七课中出现了两种“一”的变调, 如在“一个”中的注音为“yí”, 在“我要一碗鸡蛋汤。”中的注音为“yì”, 在生词表中也出现了“一些” (yì) 。在本课出现两种变调之后, 课本的注释部分对“一”的变调进行了讲解。

分散讲解是初次出现一种变调现象时, 变调后附有注释, 对出现的变调做出说明。在“一”、“不”变调现象出现多次之后, 在某课的语音部分做出小结, 对“一”、“不”的变调现象进行总结和讲解。例如《海外汉语课本1》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 单词表中的“不”注音为“bù”, 第一课中出现“不客气”的注音是“bú”, 并在其后标有注释符号, 解释为“‘不bù’changes to“bú”when it isbefore syllables with the Fourth tone.”在第五课的语音部分, 教材对“不”的变调做了小结, 对两种声调的变化进行了归纳讲解。又如“一”, 第一课中“一”的注音为本音“yī”, 第四课中“我有一个姐姐”在其后也有注释, 并解释为“‘一yī’changes to“yí”when it is before syllables with the fourth tone, e.g., 一个yígè. Themeasure word个ge is often read as neutral tone gewhen it follows a number or an indicative pronoun ina sentence.”随后, 教材在第六课中的语音部分对“一”的变调做了总结讲解。

(二) 讲解内容的对比

1. 共同点

“一”的变调, 教材中都讲到了基本的两点, 一是“一”后面的音节是第一、二、三声时, “一”读成第四声。二是“一”后面的音节是第四声时, “一”读成第二声。

“不”的变调, 教材中都讲到了“‘不’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前面时, 声调不变 ;在第四声前面时, 读成二声。”

2. 不同点

“一”的变调的讲解除了上述内容外, 一些教材还讲到其他知识点。例如,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中讲到, 数词“一”的本调是第一声, 在单独念、数数或读号码时, 读本调。再如, 《目标汉语·基础篇》中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讲到“一”在词语末尾时用本调第一声以及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中间, 读轻声。

“不”的变调在教材中的讲解基本一致, 但是在《目标汉语·基础篇》中还讲到了另一知识点, “不”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三) 讲解方式的对比

1. 图例式

因为“一”、“不”的变调是在不同条件下读不同的声调, 所以一些教材采用了明了的表格或者大括号的形式说明。例如, 《海外汉语课本1》中“一”的变调小结就采用了表格法, 每种变调情况为一行, 后跟举例。

2. 描述式

描述式, 与图例式不同, 即用语言表述讲解的内容, 说明变调的条件。例如《,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新实用汉语课本1》、《汉语教程第一册上》等多部教材都采用了描述式。如《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中“一”的变调讲解为, “一”单念或在词尾时读为yī, 在第一、二、三声前读为yì, 在第四声前读为yí”, 用的就是语言描述的方法进行讲解。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一”、“不”变调讲解内容的编排分析

(一) 编排位置的分析

置前式的编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变调现象, 这样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接触到变调现象, 就会有据可依。而集中讲解式, 在知识点讲解之前, 有些变调现象已经出现, 学生容易把握不准字音, 甚至认为是多音字, 也没有知识点可以参考。分散讲解式则避免了这种缺点, 在出现变调现象时及时讲解, 在出现多次后附有小结,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更系统明了。

(二) 讲解内容的分析

“一”“不”变调的讲解, 教材主要根据“一”、“不”后面所跟音节的声调来判断“一”、“不”的读音, 但是在数数、词尾以及重叠的单音节动词间如何读, 一些教材没有涉及。对于一个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初学者来说, 这样的解释容易让学习者迷惑, 比如在接触到数数或后面没有音节时, 学习者会把握不准字音。

(三) 讲解方式的分析

图例式的讲解方式看上去更清晰明了, 每一种情况都在表格中相对应, 这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 更容易了解掌握。而描述式与之相比, 一段文字的描述对于学习者来说, 略显复杂。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一”、“不”变调讲解内容的编排建议

(一) 编排位置的建议

“一”、“不”变调讲解内容的编排, 应考虑置前式的语音专题或分散讲解做小结的方式。置前式的语音专题能够在汉语学习者遇到变调现象时有据可依, 提前了解变调现象。而没有将语音专题置前的教材, 应该在变调出现时做出注释, 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同步了解如何变调。同时根据教材语音编排的系统性, 在编排到变调的内容时做一个小结, 这样不仅对学习者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还能使知识点更系统。

(二) 讲解内容的建议

关于“一”的变调的讲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 在教材中除了根据“一”后面的音节声调作为讲解依据外, 还应该把“一”作为序数词、读号码或词语末尾时的读音加入到教材中去。同时, “一”夹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中间也很常见, 比如“看一看”“说一说”等, 所以教材中也应该有所涉及。关于“不”的变调, 在实际中一般是根据后面的音节声调来判断“不”的读音, 但是“不”有时会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如“吃不吃”“看不看”等, 如果教材不列举此种情况, 汉语学习者就很难把握正确读音。因此, 教材也应该把夹在词语中间的“不”的读音列为讲解内容。

(三) 讲解方式的建议

“一”、“不”变调是根据不同的条件, 来改变字的声调, 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采取清晰明了的方式, 比如图表式和分段式。正如前面所举例的《海外汉语课本1》中“一”、“不”变调的表格, 能够让学习者更加清楚地区别变调的条件。即使不采用表格式, 教材编排时也应该以分段的方式区别出变调的不同条件, 并在每一变调条件讲解后附以例子, 这样同样可以达到清晰明了的目的。

总之, “一”、“不”变调的正确掌握是汉语学习者能够说出地道口语的条件之一。作为学习者学习的依据, 教材应该在各方面改进“一”、“不”变调的编排, 使汉语学习者能够高效准确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并在交际中减少偏误, 达到正确运用的目标。

摘要:声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眼于对外汉语教材中“一”、“不”变调讲解内容的编排, 通过对十部权威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对教材“一”、“不”变调讲解内容的编排所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以期学习者能够在交际中出现更少的偏误。

关键词:变调,讲解内容,教材编排

参考文献

[1]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3]宋海燕.对外汉语教材语音教学编排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1) .

[4]谭小梅.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的编写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上一篇: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下一篇:家务扫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