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观后感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明风华观后感(通用10篇)

大明风华观后感 篇1

《大明风华》由知名导演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王学圻、梁冠华、俞灏明等人领衔主演。剧集改编自莲静竹衣的网络小说《六朝纪事》,以历经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传奇皇后孙若微的经历为主线,展现大明王朝从初建王朝到国力鼎盛的那段历史。

作为少见的明朝皇室剧,《大明风华》缘何毁誉参半?

明朝皇室剧不容易拍

虽然明朝距离当下并不遥远,但回想起来,以明朝为背景的古装剧的数量并不多(跟清朝一对比就一目了然),聚焦皇室权谋或宫斗的就更少了。古早一点的,有《大脚马皇后》(2002,朱元璋)、《江山风雨情》(2003,朱由检)、《永乐英雄儿女》(2005,朱棣)、《传奇皇帝朱元璋》(2006,朱元璋),最为出圈的当属《大明王朝1566》(2007,朱厚熜)。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明朝皇室古装剧不多?

相较而言,清朝无论帝王权谋戏,还是宫斗戏,数量很多、类型成熟。

首要原因是,古装剧市场也有惯性。清朝戏越多,观众就越熟悉清朝戏,观众越熟悉清朝戏,清朝戏就会创作得更多,创作链条更成熟,成本也低得多。久而久之,清朝戏的群众基础最雄厚,观众哪怕没什么历史知识,也知道康熙、雍正、乾隆的关系,但你若问起《大明风华》中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关系,很多人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另一个客观原因是,清朝不仅距离当下更近,作为一个大一统朝代,清朝各方面史料丰富且完备,民族关系也相对简单。但明朝别的暂且不论,复杂的朝局斗争与民族关系就是创作上的一个难点。

那为什么不拍宫斗戏?坦白讲,很多观众对于清朝的了解,是通过《金枝欲孽》《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宫斗剧。这又涉及到一个有趣的历史背景,明朝后宫不仅妃子数量比清朝少得多,并且几乎没有什么外戚势力。

《大明风华》第6集讲到,太子妃张妍(吴越 饰)着手给儿子朱瞻基(朱亚文饰)选秀女。太子妃在宴请秀女时就说道,“大明朝选秀女,首重家世,读书的也好,种地的农家也好,只要三代清白,姑娘愿意,都可以请进宫里来。”这样的选秀女制度,跟清朝是完全不同的。像清朝如果是充实内廷或为皇子皇孙指婚,秀女都得出身八旗。

明朝选秀女注重身世,并不是说出身得多高贵,而是看重“清白”明朝选秀女注重身世,并不是说出身得多高贵,而是看重“清白”

这跟当时有明一代的皇帝普遍提防外戚有关。朱元璋意识到,“朕观古往,深用为戒。然制之有其道,若不惑于声色,严宫闱之禁,贵贱有体,恩不掩义,女宠之祸,何自而生?不牵于私爱,惟贤是用,苟于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祸,何由而作?”并形成一套管理后宫的体制,比如压缩后宫编制,降低地位,严格管理。

而在选妃制度上,为了避免妃子因出身高贵而凭借家族势力干涉内政,明朝选秀制度规避皇室子孙与大臣联姻,秀女们多出身贫寒。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明史载明祖之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因此《明史》中的后妃,只有极个别明初的后妃出身较高。

也就是说,明朝的妃子出身不高,地位不高,皇帝对后宫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妃子们争权夺利的情形要少一些,要宫斗也没那个“氛围”。像《甄嬛传》中华妃利用家兄势力钳制皇帝,《如懿传》中乾隆因担心太后势力让人偷偷下药让舒妃绝育等情形,很难在明代的宫斗剧中得到演绎。

所以明朝的宫斗戏很少。而如果像《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权谋正剧,也有很大的挑战。虽然现在《大明王朝1566》以9.7分的高分成为豆瓣国产剧最高分,但它2007年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时候,创下收视新低,并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重播。

因此,明朝皇室剧并不容易拍。走严肃的正剧权谋路线,很容易触碰到敏感区,并且观众也常是“叶公好龙”,那些严肃好剧豆瓣叫好声一片,但往往收视哑火;如果是走宫斗戏路线,又缺乏足够的历史依据。

淡化权谋,凸显日常

了解这个背景,就能理解《大明风华》的风格选择。

《大明风华》以靖难之役开篇。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明史》说他“智勇有大略,智虑绝人,酷似先帝”。朱元璋也对他寄予厚望。朱元璋在分封诸王时,朱棣就藩北平,北平当时可是明朝重地,既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抵抗残元势力的前沿,由此也可见朱元璋对朱棣的信任。因为“立嫡立长”的沿袭,虽然朱元璋并不满意长子朱标,还是立他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储君之位本应由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继承,但朱雄英几年前也病死了,所以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有史料说,朱元璋也动过立朱棣为太子的念头,但碍于朱棣是第四子且朝臣反对,不了了之。建文帝即位后,为了集中权力,一口气削夺了五个藩王,叔叔们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搞得人心惶惶。燕王朱棣虽未被削藩,但手中势力也渐渐被剥夺,面对危境,朱棣起兵造反,开始了靖难之役。

《大明风华》虽然以靖难之役切入,但整个权谋争斗被压缩到极简,仅仅以开篇15分钟交代缘由,让女主角孙若微(汤唯饰)与女二号胡善祥(邓家佳 饰)成了亲姐妹,并且她们是靖难遗孤。也因此,孙若微与男一号朱瞻基一开始是仇人。

孙若微与胡善祥成了靖难遗孤,姐妹俩于儿时走散孙若微与胡善祥成了靖难遗孤,姐妹俩于儿时走散

而从第2集开始,《大明风华》的一条主线便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家庭生活,主要讲述朱棣(王学圻饰)与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朱高炽(梁冠华 饰)、二儿子朱高煦(俞灏明 饰)、三儿子朱高燧(栾元晖 饰),以及长孙朱瞻基的日常生活。

比如朱棣与太子朱高炽的关系。从一些史料上看,朱棣的确是不喜欢朱高炽,他最看重的是朱高煦,最疼爱的是三儿子朱高燧。朱棣不喜欢朱高炽,除了朱高炽体形臃肿不讨喜,个性和善与朱棣不同外,主要还是皇帝对于太子的天然提防,既信任太子,又担心太子削弱自己的权力。何况朱棣的皇帝是夺来的,他尤其警惕太子夺权。

历史上,朱棣对朱高炽的打压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朱棣即位后,将近两年才立太子;立完太子后,通过各种理由持续削弱太子的羽翼;纵容朱高煦以各种手段诋毁构陷太子……可以说,父子关系更近乎君臣关系,大概就是《鹤唳华亭》中萧鉴与萧定权父子关系的版本,只是斗争与虐心程度不同。

但到了《大明风华》,皇室日常简直就是“搞笑一家人”,轻松活泼为主,权谋争斗被极大稀释。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挺肥挺圆的,他的个性可爱、敦厚,一点太子的架子都没有。与太子妃的日常生活,就跟平常老夫老妻斗嘴一样,你来我往又接地气。

剧中朱棣对于朱高炽,的确是提防与打压为主。但剧情的表现,倒不是《鹤唳华亭》那样,皇帝给太子挖坑跳,变着法子让太子痛苦难受,它更近乎一个严厉的父亲对于一个个性软弱的儿子的不满,知道儿子个性软,也怕自己,反复试探捉弄儿子,把他当受气包。比如第2集,朱棣远征回朝,太子结束监国,监国期间朱高炽将今年军队冬装的军备拿去安置百姓了,太子来了,朱棣也只是对军官们嘲讽了太子一句,“你们都知道,太子是个抠砖缝的”。无论是朱棣的表情语气,还是太子的表情,像是家常的训斥,而不是一般皇室剧的肃杀氛围。

第9集,朱棣遭到刺杀,他怀疑可能是儿子干的,对三个儿子一番敲打,甚至怀疑太子。第10集,他下令锦衣卫来到东宫抓了太子府的属官。这在史书上是有依据的,但剧集的处理是一笔带过,太子也不太当回事,心态好得不得了。

淡化权谋的一个更显著体现是,朱高煦的一次未遂的谋反。历史上,朱高煦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他瞧不上太子,也不满于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在朱棣打压朱高炽期间,为了夺权,朱高煦没少添油加醋。永乐十五年(1417),因朱高煦暴露出武装夺权的司马昭之心,引起朱棣震怒,下令囚禁朱高煦并打算将他废为庶人。在太子的求情和力保下,朱高煦才保住爵位,强令就藩。

《大明风华》第4-5集,就影射到这一段历史。朱高煦早就该就藩,但他觊觎太子之位,迟迟不动身,于是朱高煦与朱高燧打算逼宫。他们计划三更时分,朱高燧把皇宫旁的火药库炸掉,制造混乱,而朱高煦趁着京城换防的时期,调动自己的军队入城,拿下皇宫,事情就办下来了。

但朱棣早就把一切看在眼里。朱高煦进不来火药库,圣旨在那边等着他,他赶紧掉头离开;朱高煦开城门,朱瞻基也早在那等着他,告诉他城楼上有几千御林军,朱高煦很识相,军队未进城。与此同时,朱棣搬着椅子在宫殿门口坐着,看朱高煦的军队是否会进宫。

一次本来可浓墨重彩、性质也相当严重的夺权事件,在剧中被处理得如“杯酒释兵权”般云淡风轻。

第6集,朱棣把三个儿子都叫过来,让几人发誓,以后都不准残害同胞兄弟。朱棣开始诉说起当年的苦,说着说着就动情泪流,对太子说“老大,你最辛苦了”,对朱高煦说“爹给每个给你治伤的医生升官,怕他们不好好给我儿子治伤”,对朱高燧说“你走路我听得出来,你腿上有箭伤”……最后叮嘱三个儿子,别闹来闹去,别折腾,“将来史书上写一笔,我朱棣是恶人,儿孙都是好人啊,把我打到地狱里去,我也高兴。”

朱棣动之以情,希望儿孙们不要为了夺权相互杀害朱棣动之以情,希望儿孙们不要为了夺权相互杀害

这一场戏,王学圻演得极好,这也是一个影视剧中罕见的朱棣形象。

历史上对于朱棣的评价有些两极,他争夺皇权,对于建文旧臣及靖难家属的残暴对待,以及一些暴戾行为,历来遭受一些史官批评。但朱棣同时也“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躬行节俭,创下一个文治武功的盛世。有人认为他在位22年,所做的事比封建社会任何一个帝王都多,从改造和新建北京城、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到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通使西域,内外扩张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这是建立在滥征民力、滥发宝钞的基础上)。

朱棣的功过是非各有评说,但就《大明风华》来说,朱棣的形象整体是正面的,并且,他立得住。剧中既有表现他勤政务实的一面,比如第4集,朱棣跟朱瞻基说起他的所有未了心愿后,问朱高炽私下怎么说他的。朱瞻基说,我爹说“您是想一代人把三代人的事都给干了,把大家伙儿活活累死”。更关键的是,这个朱棣有“人味儿”了,除了观众对于帝王的一般想象,比如集权、强势、计谋深沉等,剧集也呈现出他内心中的柔软与惧怕。

惧怕则在于两点:一,他篡位才坐上龙椅,他担心他的儿子步他的后尘,朱家的杀戮不会停下来。前文提到的对三儿子少见温情地掏心掏肺,让他们立下毒誓,就是源于此。

其二,他担心史书对他的评价,他担心死后的报应,他的殚精竭虑也是自身帝位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一种证明。比如第1集,他赶走了建文帝之后,拉着小孙子坐到金銮殿的房顶,流了两行泪对孙子说,“从今天起,爷爷是万古不易的贼了,我好悔”。第4集,他做噩梦梦到朱元璋要砍了自己,他娘也受到连累,梦醒后他跟老和尚姚广孝说,担心他娘在地底下受罪。第6集,他更是直接对姚广孝说,做梦梦到他爹朱元璋,“心里怕得要死啊,难道我一生的功绩,洗不清我的罪名?”……这些都让朱棣与传统的帝王形象不同,更像是一个威严又慈祥,且随着年岁渐长对死亡有更多恐惧的老爷爷。

朱棣有人味儿的一面朱棣有人味儿的一面

可见,《大明风华》将权谋置后,凸显皇室日常与帝王人性化的一面,是可行的编剧策略。

令人诟病之处

那为什么《大明风华》在网上还是遭到很多观众的诟病?

主要有两点。一则,虽然皇室日常这条线思路不错,但《大明风华》的重头戏是孙若微的大女主戏(也是该剧的宫斗戏),虽然编剧说只是利用孙若微串起历史云云。无论是哪一个诉求,目前看来,大女主这条主线还没有撑起来。

作为文艺片女神,汤唯给观众的感觉是,她有一种高贵典雅清冷的美,李安曾说汤唯有一种过去国文教师的感觉,确实如此,汤唯的气质很适合那种文艺、内敛又心思重的角色。每当角色的个性显得活泼,汤唯的戏就显得尴尬。汤唯在采访中曾说,“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我没有技巧,没有捷径,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里面,感受她的喜乐。”

在《吹哨人》里她的演技短板就体现出来了,《大明风华》是彻底暴露了。她饰演的孙若微,角色形象来讲是很讨喜的,活泼、有义气、果敢又有点轴。但汤唯的表演不怎么入戏,很像是汤唯在用力过猛地表演活泼,而不是角色本身的个性。窃以为,汤唯的肢体动作有挺大的问题,有点僵且动作幅度很大,缺乏一种自然细腻的流畅感,所以每次她活泼起来,总是摇头晃脑、甩手跺脚的,表情变化很大,让人感觉略别扭。

剧中她和朱亚文的对手戏很多,本来应该冒粉红泡泡的一些情节,总觉得火花不足。朱亚文的演技没有问题,只是他的着装、表情加上他为了表现活泼与狡猾刻意变“阴”的声调,有时不免令人觉得略像厂公。

朱亚文解释,为了表现朱瞻基不同人生阶段,配音时使用不同音色。这个有些“阴”的音色,是为了表现角色的“公子气” 朱亚文解释,为了表现朱瞻基不同人生阶段,配音时使用不同音色。这个有些“阴”的音色,是为了表现角色的“公子气”

撇开汤唯不说,从人设来看,宫斗这条线就有老套的嫌疑。历史上孙若微和胡善祥都有原型,孙若微是山东永城县的主簿之女,胡善祥的父亲是锦衣卫百户。但在剧中,她俩都成了御史大夫之女,是亲姐妹,且都是靖难遗孤。她俩先后成了皇后,姐妹共侍一夫,也许“宫中姐妹必然翻脸”的戏码很快上演。虽然古装剧可以这么改编,但该剧宣称是“正剧”,还说什么人物的籍贯、出身等与事实相符,结果为了老套的宫斗看点这么改,有点说不过去。

《大明风华》受到诟病的另一个点是,该剧从服化道到台词,存在不少历史错谬。比如第2集,朱高炽对朱棣说了想让出太子一位,想回顺天去,朱棣问他,是不是要回顺天培植自己的力量,“起兵勤王,把朕逼走”。“勤王”是起兵救援君王,而不是谋反的意思,这里用反了。再如第8集,朱瞻基恐吓孙若微,“罪臣的子女要发配边疆,为披甲者奴”。“披甲者”虽然是指军人,但“为披甲者奴”主要是清朝流刑一种,意思是给边疆士兵为奴,清朝剧常常有这样的台词“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清朝以前,罕有提及。

如果这是一部戏说剧,观众可能还会降低期待,但大张旗鼓宣扬是“高端历史正剧”,就怪不得观众挑刺了。

《大明风华》观后感剧评精选 篇2

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大明风华》在收视上屡屡破2,王学圻、梁冠华、朱亚文饰演的“朱家爷孙三代”虽都已“下线”,但已用“家长里短”圈了一大票粉,王学圻饰演的朱棣甚至被网友昵称为“Judy”。女主角的她,从剧集开播时造型被群嘲,到台词、演技被逐条质疑,始终未能迎来口碑“翻身”。

但汤唯有一点好,寻常演员遇到这种境况会对采访避之不及,躲起来缩进自我建造的“保护壳”里,但她没有,在本周接受楚天都市报的采访时,汤唯也提到,对于网上那些“客观指出问题的评价”,自己会“主动一遍遍去看”,“我也一直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我还有路要走。”

拍电视剧太“苦”了

《晚秋》台词一张纸,《大明》是睁眼开背

在《大明风华》播出期间,汤唯曾多次登上热搜,但几乎每一次热搜的背后,都是“幻灭”——网友接受不了《色戒》《晚秋》里的女神在古装扮相下露出个大脑门儿,也疑惑为什么剧中她饰演的孙若微说台词时一会儿有气无力一会儿比朱亚文还爷们儿。半个月前,那段孙若微为朱棣挡箭的镜头被人截成动图,许多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表情是不是太浮夸了,还我女神!”

汤唯的困境,其实多少体现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不同。许多人因为《大明风华》而怀念《晚秋》,汤唯在采访中就坦言,“拍《晚秋》的时候,我所有台词就那么一张A4纸,挺幸福的。”但拍电视剧可不是这样,她回忆,《大明风华》每天是“几页台词几集体量”地拍,而且整部剧她觉得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台词,“开拍前我就跟亚文请教过,他说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要用一切的时间来背台词,所以我基本上是一睁眼就背,刷牙也背,就连半夜起来上厕所,也先背一会儿才去。”

除了“没日没夜地背台词”,汤唯应该也不是特别适应电视剧的拍摄强度,《大明风华》拍摄期间她被传染了4次流感,“因为摄影棚是封闭的,病毒无法扩散出去,我的扁桃体永远在发炎,有一天发烧到39.9度我还躺在床上准备第二天的戏,医生一来马上让我去医院,结果去了之后才知道,肺炎已经很严重了,但每天嗑也不当回事儿。”

这种创作经历显然不同于她以往电影的拍摄,以致于记者问起剧组有趣的事儿时,她的回应是“好像没有”,“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至于还会拍电视剧吗?她的回应也是,“在我身体调整到能再次扛七、八个月的拍摄强度以后吧。”

“孙若微和我都是普通人”

没什么雄才大略,是被命运推到这一步

磨合,可能是汤唯在《大明风华》拍摄期间做得最多的,但她也说自己确实喜欢孙若微这个角色,“我接这部戏的时候还没有完整的剧本,但我就觉得这个人挺酷的,跟我以往演过的戏不一样。”她显然是喜欢尝试的,当记者提到周迅、章子怡、张震都尝试电视剧时她说,“不太清楚别人是怎样,但对我来讲,有更多的可能性,本身就是件好事。”

在孙若微这个角色身上,汤唯终于完整体验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的跨度,“再加上是古装,我就接了。”可她没有料到,自己的外形不是特别适合古装扮相,“阿叔(张叔平)做出来的衣服都很好看,但我的长相和气质不是古典美人那种的,就没有把衣服穿出它的韵味。”

剧中,孙若微与朱瞻基的感情也是很多观众探究的对象——女主出场便被男主家族杀光全家,孙若微怀抱复仇之心,到底有没有爱过朱瞻基?这次的采访,汤唯倒没有像之前一次视频访谈中说“没爱过”,她把这种感情形容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不自知之爱”,“可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很甜蜜,很偶像的,更像是一种互相怜惜,以及组建家庭后的相互扶持。”

而她认为,自己不觉得孙若微天生就是一个有谋略和野心的女人,“她是被命运推到了这一步。”汤唯觉得其实自己也是这么一个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没有什么野心和欲望,就是个普通人。”

《那时风华》观后感精选 篇3

电影《那时风华》讲述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肩负“荒漠造绿洲,保卫北京城”的神圣使命来到坝上,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那时风华》由李三林任导演,田运章担任总编剧,青年演员程琤、刘思博 、肖雨雨、秦朗主演,实力派演员刘之冰、刘佳、王姬友情出演。影片塑造了以郑百团、唐学燕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以苏铁为代表的林业工人形象,讴歌了他们历经残酷环境的考验、创业的磨砺和爱情的打击,甚至付出生命为代价,把荒芜的塞罕坝改造成绿色的海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绿涛林海中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那时风华》是一部表现塞北高寒自然和人类超凡力量抗衡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把人的自我与大自然的矛盾作为故事的最大冲突点,用于展现中国人光荣与梦想的主题。”导演李三林表示,影片采取“一纵二横”结构方式来为故事服务,以承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的苏青青之口来讲述塞罕坝三代人的故事,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地球卫士奖”的诞生过程贯穿事件始终,用生动感人的故事、鲜活丰满的形象、唯美浪漫的镜头、用宏大壮阔的场面,真实再现三代林场人战天斗地的精神,高站位阐述“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太感人了,太伟大了。”唐学燕的扮演者程琤说,“拍完这部电影,更能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塞罕坝精神’,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我之前是长发,为了演唐学燕这个角色,毫不犹豫剪了短发。”

罗舒娅的扮演者秦朗说,“可以说整部电影的拍摄环境是很恶劣的,有风沙,也有雨雪。拍戏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雪地里跳舞,那天正好下雪,气温很低,穿的很薄,所以当时冻了一天。也正是因为这样,更理解了林场工人们的艰辛和不易。”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观后感个人感悟 篇4

深圳经济特区正意气风发在第41个年头的发展大道上加速奔跑,深圳经济特区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我们再出发。

新一年,新期望——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21年新年贺词。继在新年贺词中点赞“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之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再一次提到深圳,既回顾了20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生”的喜事,又为“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点赞,更寄望特区“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春意拂来,寄意殷殷,为深圳启航新征程、奋勇当尖兵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新一年,新蓝图——

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深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党中央战略意图,感恩奋进、起而行之。

2020年12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今后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远景目标,都标注在这幅蓝图中。

未来的深圳将会是什么模样?这份《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深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等今后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可以预见,5年后的深圳,将是一座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更高台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城市运转更智慧的城市。

新一年,新气象——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1月4日,新年首个工作日,堪称是深圳的“超级开工日”,这一天,深圳用最昂扬的状态开启新一年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前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深汕铁路暨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先开段开工,件件都是谋未来、利长远的事。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圳正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创新发展新篇章。1月6日,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隆重表彰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部署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2025年、2030年、2035年,从“着力攻坚突破”到“基本自立自强”再到“全面示范引领”,深圳“三个五年三步走”的科技创新路线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创新发展动员令已经发出。

深圳经济特区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2020年,深圳迎来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科技创新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法规率先出台实施,“年度改革任务清单”上的43项任务基本落地落实。1月11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大明猩》观后感 篇5

首先我犯了个错,拿着肯德基迎接这个操蛋的开头,一连串的旁白,把泰妍MV中的几乎所有片段全部放完了,导演,我鸡翅还没啃完,爷爷咋就躺地上了呢?

然后,什么都没发生,泰妍唱了十几秒就把前戏给过渡完了。(这就叫主题曲了?)

徐娇,我没看过长江七号,也错过了星空,但是今天,我想问,这丫头韩国做什么了?!全片唯一一个原声演员,换个马戏团的小姑娘都比你出彩!没有一个镜头、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个神情值得称她为童星。差劲!

起初,韩国特效,堪称亚洲第一,何况棒球于韩国又属拿手话题,除了徐娇,整体团队还属韩系,自然,我对这中韩合作电影尚有看好之意。过看了《棒球之爱》让我这门外汉也差点掉泪,可惜该片导演新作《传说的拳头》在前不久在上海电影节上看完令我略显失望(题外话就不扯了)。结果,猩猩刚出场,我连期待都没准备好,他已经本垒打,当上大明猩了,然后,我告诉自己,导演是想先扬后抑,可是,他真的做了两个小时的大明猩。撇开之前那狗血的新闻联播十分钟,后面真的,我是说真的,很多很多细节我以为可以经过韩式电影之手打动观众,可是,却目睹这一个接一个在眼皮子底下溜走,不带走一片乌云。

一个成东日救不了这片,小田切让客串又如何,特效牛逼又怎么样,华谊兄弟,年年底就砸钱搞特效整了两部太极,然后呢?现在邀请韩国来做特效,又然后呢?观众真的是因为特效才来影院的吗?那好莱坞三十年前就在做了,你凭这个就想跟美国人抢票房?

金容华,我看了那么多韩国电影,就是不晓得你,你不是朴赞郁,不是姜炯哲,不是罗宏镇,你丫来中国骗什么钱,你也就能拍部中韩合作片,取国产糟粕,韩式精华。你已经完全忘了,韩国电影,究竟胜在何处。

平常看烂片,我连说都懒得说,可是今天,没看完就是一肚子的火,因为这两年有韩国电影入华趋势,原本中国观众就对韩国电影存在偏见,今日,又目睹这么一玩意儿将打着韩国电影的旗号闯入中国市场,无疑让观众更对“泡菜电影”嗤之以鼻。

不是演员掉泪,观众就会动情。

不是你放音乐,电影就会高潮。

不是你喊本垒打,观众就会尖叫。

朋友们,作为泰妍的粉丝,我真心不推荐你看这部电影。

寒假十课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观后感 篇6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从母亲河的“咆哮”中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汲取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取得的一场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取得的一场伟大胜利。“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牛羊一般任人宰割?”在这场长达的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歌曲慷慨激昂、大气磅礴,自1939年4月在延安演出后,迅速在大江南北传唱,深深唤起了亿万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家园、齐力抗战的血性和勇气,在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民是压不倒的、打不垮的,古老中国已经在世界的东方又昂首站了起来。而《黄河大合唱》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记,至今广为传唱,时刻警醒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勿忘历史,时刻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勇担时代重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不断前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从志愿军的昂扬斗志中感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汲取在新时代知难而进、坚韧向前的力量。“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场战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百姓都发自内心渴望和平,但面对帝国主义的粗暴挑战,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就在1950年,一首气势雄壮、节奏铿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由麻扶摇、周巍峙创作了出来,无数爱国青年伴随着这首歌加入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行列;无数老百姓伴随着这首歌把节省下来的物资捐献给了国家;无数志愿军战士伴随着这首歌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一战,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而这首战歌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高亢、最激动人心的歌曲之一,我们要感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的奋勇力量和必胜决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论面对任何风险挑战都能“杀出一条血路”!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从“春天的故事”中感悟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汲取在新时代开拓创新的力量。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新中国在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通过改革开放,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展开在人民群众面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感于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感于中华大地处处激荡的改革气息,《春天的故事》被蒋开儒、叶旭全、王佑贵创作出来,歌曲热情饱满、振奋人心,充满了生活气息,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写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让改革的浪潮涌向了大江南北,成了改革开放的代表曲目。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踏上“十四五”的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努力接好改革的接力棒,争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续写出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明风华观后感 篇7

“五四精神”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观看了此次的“寒假十课”系列团课,我的感悟颇深。

本次学习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祖国风雨兼程与无限未来。弘扬五四精神,要在继承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培养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回应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责任,提高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从容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开拓创新,报效祖国。

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篇8

画面上的精彩展现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但是演员与剧情上巧妙地融合,也使影片增色不少。不一样于金铁木曾执导的《圆明园》中的演员设置,只是作为影片的陪衬,而《大明宫》里的演员主角的安排更是有血有肉。影片没有从明星中选角,但正是这样,反而保证了盛唐人物的精神风范。霸气而妩媚的武则天,睿智开明的唐太宗,精通音律乐舞的杨玉环,文采横溢的李白,片中大多数人物,大至帝王皇后,小到宫娥士兵,都能反映出盛唐的风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是杨贵妃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突破性。导演打破了人们一贯认为的“环肥燕瘦”,找了苗条的白雨饰演杨玉环。她那浓郁的古典美的外表与清秀娟慧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美妙的舞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导演突出了杨贵妃的能诗善舞的诸多方面的才艺以及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性格。玄宗与臣子下棋时陷入困境,贵妃以猫和局,挽救了玄宗的败局。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真让人拍案叫绝。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编剧对历史严谨的考证和还原,导演对真实历史的注重,使得影片讲述的资料既有了历史的依据,避开了瞎编乱诌之嫌,同时又有了鲜活生命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斗转星移,辉煌与荣耀总是像那一江春水般渐渐消失与远去。大明宫像一个人,从婴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寿终正寝,它证明了大唐最辉煌也最落魄的时候。当那影片中响起那沉闷,忧伤,哀婉的音乐声,当长安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四处逃窜,当大明宫被残暴的农民军洗劫的时候,当看到贪婪的官军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宫室里坊,十焚六七的时候,一种无缘由的苦涩不由地涌上心头。在昏黄的夕阳下,残破的宫殿附近杂草丛生,日落大明宫,或许也意味着大唐的国运将近。

金碧辉煌的宫殿,万国归附的气势,海纳百川的气度,百花齐放的礼貌……随着大明宫的消失,大唐帝国的覆灭,这一切也俨然成了历史中那虚无缥缈的尘烟。

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精选 篇9

繁华落尽,一切已烟消云散。那充满着诗人慷慨情怀的唐诗,而今只能在学堂里听着稚童读诵出来,诗中那激扬的气魄已不复寻;那罗衣飘飞的曼妙舞蹈,那盛世丝竹管弦的美妙交响,却早已经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或许残留了一丝的吉光片羽;那威严宏伟的皇家建筑,那玲致精巧的宫阙楼阁,都已成断壁残垣,在风吹日晒之中铭刻着世间变迁。

大明宫,那盛世大唐所最雍容大气的皇宫,那象征着大唐气度的皇宫,如今只是在西安北部残存着过往岁月的一些遗迹。三倍于凡尔赛宫,五倍于故宫,十二倍于克里姆林宫,十三倍于卢浮宫,大明宫这座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落,我们只能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抽象的比较在脑海中想象那恢宏的气势,那庄严的气魄。

但是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透过声色影像把我们带回了那一个美丽而奢华的朝代,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盛世帝国。

历史总是记录在那泛黄的书画之中,画纸上那滚滚烟尘的金戈铁马,那罗衣飞扬的美丽仕女,那身着奇装异服的众多使节,那轻歌曼舞、丝竹管弦齐响的热闹筵席,那满布着皎皎梨花的瑰丽春景,使世人一下子就置身于那神奇的大唐气象中。纪录片《大明宫》就在那一幅幅充满着沧桑历史气息的泛黄古画的交错展现中开始讲述了那一段盛世繁华梦。

大明风华观后感 篇10

红领巾,它激励着少先队员们要奋发向上,要勇于助人,要承担起作为少年先锋队的责任。少年先锋队员是光荣的,戴上那代表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更加让人光荣的。因此,身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要每天戴着红领巾,好好地爱护这属于我们少先队员的红巾……。在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少年先锋队的队员了,那就要去发挥先锋作用。在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勤奋的孩子,负责任的孩子,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孩子。

每一次看到红领巾在胸前飘飞,都在时刻的提醒着我,我是少先队队员,要做好少先队员应尽的责任。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在操场上边上走着,微风吹起,脚下带过了随风而起的塑料袋,我因为赶时间,想装作的没有看见。加快脚步要走的时候,胸前的红领巾飘起,好象在嘲笑的对我说:“你这是什么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就应该做文明事,时刻维护少先队员的形象。”我放慢了脚步,低下头看着红领巾,内心是十分的羞愧,然后顺手捡起了那眼前飞过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又是一阵风吹起,再次看到红领巾,红领巾好像是在对我微笑了。

上一篇:留守儿童座谈会学生发言稿下一篇:2022机关团支部工作汇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