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咨询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康管理咨询(通用8篇)

健康管理咨询 篇1

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工作制度

老年人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老年人运动、饮食指导,老年常见病发病危险因素及预防知识,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的常见退行性变化与防护,老年人常见意外损伤与自护,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等。

(1)专人管理: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需求,需有相对固定人员负责制订计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

健康管理咨询 篇2

一、健康管理与展望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 (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 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 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 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 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 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 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公司的赔付负担。随后, 健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套专门的系统方案和营运业务, 并开始出现区别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 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或直接面向个体需求, 提供系统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而相对狭义的健康管理, 是指基于健康体检结果, 建立专属健康档案, 给出健康状况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处方) , 据此, 由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 使客户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 服务对象较狭窄, 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 公众的认知度不高, 健康管理理念尚未被公众所接受。比如, 有些人一年抽烟能花费上万元, 而花几百元做个健康管理却觉得“太贵了”。那么, 如何促使人们认识健康管理, 接纳并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 这就离不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引领。健康教育作为与医疗技术、生物医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社区诊断、信息传播、计划与干预、实施与评估等手段运用于健康管理过程与某项单纯的健康教育活动并无二致。201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到2020年, 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具体包括“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得到较大发展”, 为疾控机构新辟健康管理职能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管理的实践与回顾

(一) 建立县级健康巡讲专家库, 精心组织健康巡讲。按照巡讲授课专家基本要求, 县疾控中心组建了县健康巡讲专家库, 成员分别来自7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疾控健康管理专家占三成以上。2014年, 共组织两轮县级健康巡讲, 覆盖城关、红塔、白鹤、土城、野人谷等10余个乡镇, 先后选派“县级健康巡讲专家”30人次, 分别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委会、学校或卫生院等场所举办“合理用药、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学校卫生与常见病防治”等公众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 听众逾2000多人。同年10月在东城小学和城关镇四中举办市级健康巡讲两场, 500多名中小学生听取了讲座。

(二) 针对目标人群, 强化健康管理意识。近年来, 结合县级健康巡讲, 先后在县老年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华新水泥厂举办了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职业防护与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 1000多名退休干部、企业员工听取了讲座。通过讲座, 使老年人群、职业危害人群、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了解了各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 提高其参与健康管理的自觉意识。

(三) 注重媒体宣传, 开辟健康栏目。2014年, 为加强媒体宣传, 县疾控中心与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合办“健康栏目”, 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针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 分别制定了《今日房县》报《健康促进与教育》专栏主题内容计划、县广播电台《健康知识讲座》节目播出内容安排计划和县电视台《健康有约》栏目主题内容安排计划。特别是自2013年在《今日房县》报新辟《健康促进与教育》专栏以来, 连续刊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 即健康66条问答180期, 社会反响良好。2014年在续办此栏目的基础上, 又新增电台《健康知识讲座》节目和电视台《健康有约》子栏目。其中, 电台节目每天18:30—19:00播出, 以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电视节目主要以各种“卫生日、周、月”或“疾病日”宣传为主题, 全年选题、采编、制作、播出24期, 每期重播6天、18次, 包括世界无烟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爱牙日等慢性病防治内容。同时与县电视台签订《播放公益广告》合同, 在县城十字街、西河广场、北门河广场三块城市户外LED大屏幕同时播出《健康需要管理》、《安全用药》、《送烟=送危害》等健康公益广告和“成良好卫生习惯,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等慢病防治标语, 实现了“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公益广告有视频”的媒体健康教育新格局。

(四) 打造健康阵地, 营造健康支持环境。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需要, 着力打造城区公园、广场“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步道”等健康教育阵地, 努力营造社区健康教育支持性环境。2014年, 在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298个村 (居) 健康教育宣传栏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达98.99%的基础上, 县疾控中心加大投入, 先后在城区公园广场建成北门河“健康广场”宣传栏5块、孙家湾“健康长廊”15米及孙家湾至西河公园拱桥千米“健康步道”3条 (3000米) , 并利用步道标识在其沿途设置“日行一万步, 吃动两平衡, 健康一辈子”、“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戒烟越早越好, 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健康需要管理, 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等“健康警示牌”100块。巩固完善了健康教育阵地, 营造了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

三、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管理的体会与建议

(一) 成立专业机构, 建立有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是落实健康管理的基础, 为此, 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制, 并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 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多年前已更名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 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薄弱状况的明显改善。从近年来十堰市《县 (市、区) 健康教育科 (所) 基本情况调查表》汇总资料结果显示, 全市8个县市区CDC均设立有单独的健康教育科室, 其中配备1名专业人员的占5家, 配备1名兼职人员的有2家, 配备2名专业人员的只有1家。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机构小、人员少, 而是能力与素质也参差不齐、差强人意。尤其是很难避免“设备配置不全、经费保障为零、运行机制不畅和行为能力低下”等诸如此类的共性问题困扰。长此以往, 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所面临的“一个人的孤岛”效应和行为乏力弊端, 足以制约整个辖区少则数万至数十万, 多则逾百万人的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 公益宣传任重道远。从房县近年媒体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来看, 媒体健康栏目受众广大, 且群众易于接受, 但要开设健康栏目, 就不会有“免费的午餐”。2014年, 仅媒体健康栏目一项, 县疾控中心就耗资逾8万元。同样的还有“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步道和健康宣传栏”等设施, 其经费往往缺乏专项支持。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意义 篇3

健康管理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的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上述标准就是我们在健康管理中要遵循的目标。

在健康管理中要做到:

一、了解身体年龄,判断疾病指向。要通过检测和咨询等手段了解身体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了解所处的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了解身体和心理是否正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准确判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是否必然会患某种疾病,并及早提出预防措施。

二、长期跟踪健康情况。身体有严重疾病的朋友,最好能有一名固定的责任医生和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跟踪每一次的治疗过程和健康事项记录。这样比患一次病就随意看一次医生的健康模式。更有预见性和准确性。

三、及时就医,避免拖延病情。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就要及时请教自己的保健医师。在需要治疗时,医生能够及时建议我们去医院就诊,对出现的问题及早进行处理,不但能避免贻误病情,还能释放压力,愉悦心情,远离疾病的困扰。

四、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科学和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够及时排除困扰我们的不健康因素。如果注意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就能逐渐在体内储蓄起健康的能量,从而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动态平衡。

五、投资健康,就有健康收获。一旦投资了健康,就一定有回报。平时舍得投资健康,可以节省由于疾病带来的费用支出,这就是投资保健的经济账。健康管理是防患于未然,是节省医疗费支出的最合算的办法。

六、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旺盛的精力。进行健康管理。能使我们的精力充沛,体能强健,办事专注,效率倍增。有科学理论指导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我们的身体就能永葆健康,精力就会旺盛。

在日常的自我管理中,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实行健康评价。只有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健康水平。专门的健康信息系统在分析相关健康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系列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帮助我们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

第二,有效管理健康,建立健康计划。个人的健康管理计划,是鉴别和控制个人健康危险因素的关键。以那些可以改变,或者可以控制的指标为重点。提出健康改善目标,提供行动指南,以及相关的健康改善方案,为医生和个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

第三,改善健康状况,采取实际行动。人到中年,身体就像—部待修的机器。有计划地积极地进行健康管理。就是在维护机器性能,延长机器寿命。

健康管理决不是一时一地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

人的生命就像一棵树木。如果树的根基不够深,即使长成了大树也很容易倒下。树长得越高,它的根基也应该越深,对生命管理就如同对大树的养护一样。离开了对生命的管理,生命之树就如同断了水源一样,逐渐枯萎,直至死亡。

健康管理咨询 篇4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证。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制度

安全为大家重视,是因为会出安全生产事故,看得到,影响大。但是职业病不同,往往是慢性的,影藏的,不进行身体检查一般难以发现,因此往往会被忽视。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

规范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职业健康行为。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二)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1.企业职业健康档案定义

(1)在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健康管理以及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

(2)能准确、完整反映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

2.企业职业健康档案作用

(1)系统、动态追踪和掌握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2)系统记录所开展的职业健康工作,积累资料;

(3)接受行政部门监督,受到法律保护;

(4)解决企业和劳动者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

(5)加强自身职业卫生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6)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3.企业职业健康档案特点

(1)真实

(2)客观

(3)清楚

(4)科学

(5)动态管理

4.职业健康档案分类

按照职业病防治活动主体分为:

(1)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档案

(2)企业职业健康档案

(3)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档案

(4)职业健康科研档案

5.企业职业健康档案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健康管理方针、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3)职业健康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健康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提供保存清单,注明保存地点)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

(9)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

(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12)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档案;

(13)职业病病人档案;

(14)各种监督文书;

(15)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最好建立健全这些物品的MSDS);

(16)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档案;

(17)各种汇总资料。

(三)职业健康管理措施与技术要求

1.职业健康管理措施要求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劳动过程职业健康管理技术措施要求

(1)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建立并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制度规程等。

(4)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5)设置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必要的泄险区。

(6)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7)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8)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治理措施。

(9)标示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化学品、放射性材料等。

二、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一)职业健康监护的意义

职业健康监护就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它的意义如下:

(1)健康监护对预防职业病有重要意义。

(2)通过预防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

(4)有助于发现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所不可缺少的。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按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

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禁止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活动;

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作业人员;

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

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对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周期与体检项目给出了具体规定。例如,该标准关于接触粉尘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规定如下:

1.接触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接触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2.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3年1次;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

3.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其他粉尘指除矽尘、煤尘和石棉粉尘以外按现行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可以引起尘肺病的其他矿物性粉尘,包括: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等粉尘。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1次,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3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健康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

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及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制订本制度。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员工创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消除和减少各种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王维斌经理对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本部门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安质部是职业卫生职业病防治的主管部门,协调各部门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设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由下列成员组成:

组 长: 苏岩飞

副组长: 王维斌

段明霞

成 员: 梁作付

袁炳光 王善泉 王玉春 董善泉

伟 陈海峰 唐红岩

李秀珍 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职责:

2.1分管领导要掌握全线整体职业病防治工作,及时处理请示

报告。

2.2制定和修改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审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3 生产部负责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提出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目标,推进和监督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并处理日常对外报表工作。监督《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护预案》的实施。生产部负责防尘技术措施的具体落实,统一调度指挥突发性泄漏事项的应急救护工作。

办公室负责《急性职业应急救护预案》的建立及落实。内容含:第一部份 : 应急预案制度、现场急救箱管理制度、急救站工作制度;第二部份: 现场急救及现场指挥;第三部份 :职业尘肺常规诊疗。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改进。负责完成职工健康监护定期体检工作,建立完善职工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工作。并将体检结果告知职工。

安质部负责对各个够本工段岗位的“三废治理”及达标排放的管理,对所有职业危害因素定时、定点进行监测,建立监测数据档案(含外来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月末报技安处。

办公室负责宣传、维护职工及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的合法权利,收集职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女工四期保护、女工结婚、分娩、计划生育等管理工作。

办公室负责新进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的把关;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告知新进人员其作业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排。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三章 职业病防治管理 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1.1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职业病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项目建设竣工,需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各经部门对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按照规定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所涉及《职业病目录》中的职业病种类:

3.1尘肺,3.2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3.3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4 应按照规定向作业工人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

严格执行职工上岗前三级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转岗职业卫生培训。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认真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8 对班组岗位落实职业病防治防护措施不力,对个人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应及时纠正、整改。必要时给予处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防治措施

9.1防粉尘措施:配备功能先进的袋式除尘器,可使作业点粉尘降为零。设置通风设备,搬运时加强抽风或通风,改善作业环境。定点定时喷水净化粉尘。在选用袋式除尘器应考虑以下几点:防爆结构设计、采用防静电滤袋及结构措施、设置安全孔(阀)、设置检测和消防措施、设置接地措施、配套部件防爆、防止火星混入除尘器、控制入口粉尘浓度和加入不燃性粉料。

9.2防噪音措施:防治噪声危害主要从消除或减弱生产中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着手。尽量减少机械使用数量或错开使用时间,对超出噪声限值的设备及时修理或更换。

9.3防中毒措施:

9.3.1 作业工人进入粉尘室时务必戴好防尘口罩,穿好工作衣,戴上工作帽,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车间内打扫卫生时,应先洒水再清扫,坚持湿式清扫;

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包括加料、出料包装等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贮存中注意温、湿度;对粉尘在密闭情况下进行的操作,辅以局部吸风,辅以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

第四章 劳动用工及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1 职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

员工变更到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岗位时,单位违反职业卫生如时告知等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单位不得解除终止原劳动合同。

加强对员工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掌握职业病防治方法,正确使用劳动防护设施、器材和用品。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业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不得因员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当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单位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退休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特殊作业体检。不得安排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者从事禁忌的工作。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进行岗位轮换。按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并按照下列保存期限妥善保存。8.1接触粉尘作业的职工,档案保存至职工离职后30年;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体检中若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需如实记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由职业病防治部门自体检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反馈给有关单位并通知体检者本人。

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及时安排女工健康体检。安排工作时间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第五章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请地方有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其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及时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及向劳动者公布。

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在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在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建立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账。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要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要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各单位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10、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11、单位应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12、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13、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改进。

第六章 职业病诊断管理制度

1、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由单位统一管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单位和当事人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2、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管理,实行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安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司的生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报告。

3、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由职业病防治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后,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办理。

4、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依照国家和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5、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同时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七章 职业健康监护

对新进和离岗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和离岗后职业健康检查。1 2 由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或由特定医院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健康体检。本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周期规定:

3.1对接触粉尘、从事电工作业人员2年进行体检。患职业病的职工,按照规定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安质部对体检的各种资料、表格,统一归档管理,并设专人管理,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对体检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第八章 附则 本制度解释权属山东禹城岩飞木业有限公司。

健康管理体系 篇6

第一篇

三元基本观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世界万物及自身都有了新的哲学认识。如对医学模式的认识与创建,人类已从最初的神学医学、经验医学发展至生物医学与多元多因医学模式。因此,“三元论”哲学思想终于在“二元辩证”哲学思想基础上破茧化蝶。

何为“三元论”?即阴、阳以及阴阳介体。这三部分共同按一定比例平衡、和谐构成。

这一哲学思想虽在中、西传统哲学思想上早见端倪,但正式被人们认识并得到应用,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医学从本质上讲,既是科学,又是理学,更是人文德学,它是“三元论”的体现。这样,我们可以在道德、伦理的指导下驾驭科学,而不至于让科学成为“脱缰的野马”、“双刃剑”与“新危险源”;同时,科学有节制的发展又促进了道德、伦理学的再发展,从而形成正良性循环。

“三元论”中之“三”是个哲学概数,意即“多”,是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识的承接与发展。

现代人为何迫切研究“三”,主要是用朴素的“二”实在难以从宏观、微观上更细致认识、解释丰富多彩的世界。

“天、地、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哲学例证。天者,乾也,阳也; 1 地者,坤也,阴也;人者,天地之精华灵物也。三者共处而造化。在地球上乃至宇宙中,“天、地、人”虽各有寿,但“人”必须依附“天、地”而得寿。天地无语,而人为天地灵物可语,是承接天地之理而又能表达自己德性的介体。

天地变化而永恒,人得天地之道而永恒。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正是研究天地之间的人如何尽“天寿”、增“天寿”的高深学问。所以,我们应借天地之道,正视科学,正视中西医学,正视健康与疾病,正视思想、方法、工具等诸多问题。

第二篇

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概念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整个躯体、精神和社会都很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躯体健康,功能正常;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适应环境。

这种概念给“健康”所下的定义,仅是理想化的一个终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对所有不同体质人群下一个健康定义,更难产生衡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真正符合以上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5%(对照WHO制定的形体、心智、行为适应等20条标准),有约20%的人需要找医生诊治,其余75%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

《辞海》对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 2 正常、体质健壮,体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种定义同样存在对“健壮”、“充沛”、“良好”,难以衡量和证明的问题,同时,忽视了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对人产生健康的问题。

从以上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健康”不可能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和量化的指标,只能对某个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状态作一种描述。

相比之下,传统中医学对“健康”定义较为适用,并历经千年站得住脚——“健康就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开篇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与健康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疾病是消灭不了的,但只要“阴阳互根、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形神合一,则健康永驻。”

传统二元论认为“健康”与“疾病”是一对相对概念,在生命中共处于一体。所以,中医关注“平衡健康”,西医关注“消灭疾病”,中医中不仅蕴含了精深的二元哲学思想,更蕴含了三元哲学思想,是天、地、人之通学;而西医靶向疾病方面,注重细致而深入的定性、定量的考量及方法探究,是门关于疾病(健康底线)的专科之学。

但不管怎样,中西医学都承认“健康是一种状态”。按照“三元论”哲学思想,我们对“健康状态”不妨按物质、能量、信息的三层次作相应的物态(形态)、气态、神态之描述。这也契合了“科学、理学、德学”三元论。

健康,追求的就是“平、和、通”,即生命的正演化状态,这即为天、地、人之恒理。平能稳定,平能固气,平能藏神;和能平形,和能布气,和能生神;通能传神,通能变形。生命的平、和、通就是健 3 康长寿;生命的失衡、失和、失通就是疾病。

第三篇

疾病与亚健康

《辞海》定义:“疾病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此时,人体正常过程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医学科学对疾病(disease)的认识:“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身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从六方面表述:一是疾病是有原因的。二是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三是疾病时,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四是疾病是完整的机体反应,但不同疾病又在一定部位、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它特殊的变化。五是有些疾病是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适应力降低,劳动力减弱或丧失。六是所谓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论——《说文解字》曰:“疾,病也;病,疾加也”。病皆与痛苦相连。《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掘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邪正矛盾过程,宜采取扶正、祛邪、治未 4 病等积极措施。阴精、阳气是一对可转化的关系,追求二者相对平衡,保持正常的生命规律,才是治疗疾病,永葆健康之道。所以,重在“调整、平衡。”

根据“三元论”观念,疾病指:一是形体或身体的疾病;二是气化(功能)或社会行为性疾病;三是心智或心理上的疾病,即神态失控或信息不通畅,心理精神异常。这三方面又不是独立的,彼此影响与转化。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治病因素,都有可发现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及意识的异常。亚健康状态大多如此,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地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人为什么会生病?现代基础科学证明:物质的变化都是由物理特性变化→化学特性变化→组织结构改变的一个过程,对于人体来说也是如此。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基础科学的发展都密切相关,但是都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更新非常迅速。比如:电子产品的更新是18个月,生物技术的更新是3-4年,而医学的技术更新:比如癌症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还是几十年前的方法!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 5 寿命,现在看来这些都归功于检测设备的更新,使人们更早的发现疾病。物理特性的改变的研究来源于爱因斯坦的能量转化理论,说简单一些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量子(电子)的得失。由于电子的得失诱发物质物理特性改变。当物理特性改变到一定的程度,就导致机体细胞的化学特性的改变,这时临床医学就有生化的检测,当生物化学反应损害到一定的程度就导致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这就是临床的影像学检测B超、X线等等。这时候基本都处于疾病状态。但是由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测的标准是疾病而非健康,因此每一步的检测都要达到疾病或者疾病高危时才能提示!这个和疾病预防就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未病情况下进行先期检测及先期预防、干预,是少得病、不得病的关键,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人类追求健康的主旨。

第四篇

我们的主张

既然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对调和、平衡的关系,而我们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疾病患者都承担着调和、平衡的职责。把健康恢复,疾病的医治单一寄托给医院本身就不是平衡观,就不符合“三元”哲学思想。每一个人机体内部都有化解疾病,调节、治愈疾病,追求健康之机能;医生只有在病人对于疾病无能为力,需要帮助情况下,才出手相援;我们——健康管理者,担负的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给予人们调节、干预、理疗等治愈能力增强的神圣使命。

江苏XXX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于2009年落户国家泰州医药城 6 的一家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使命的实体。公司的指导思想:秉承“三元论”先进理念,扎根传统医学,坚持中西合璧原则,面向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将目前最先进的关于健康、疾病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采取“服务中心+健康超市+销售渠道”的商业模式,不断整合各种资源,以期形成健康疗养、休闲旅游、医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健康教育、文化传播等产业链的发展,力争在行业中树立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标杆。

公司现有国家级专家30名,其中,学术带头人8名。健康理疗专业技师80名,管理经营人员40名。在北京、上海、苏州等一线城市皆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在手的成熟服务产品共九类,分别是:健康检测、心理(心灵)调节、体质分型、脊柱系统调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经络调理、营养调理、运动干预、癌症的预防及健康管理等。

第五篇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内容:收集健康信息。收集个人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健康促进干预管理。解决健康问题,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 7 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通过上述过程,达到改善状况,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规范化的管理和治疗;三级预防,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人残疾。

中医学的预防体系:

中医学除了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各科疾病有多种具体预防法外,还把预防贯穿于摄生保健、疾病治疗、护理、康复等整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体系。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疾病发生之前所进行的预防,即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和手段,提高人体素质,增进人体健康,以防止或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未病先防理论包括保养正气、慎避外邪、接种预防三个方面。

1、保养正气

中国医学的未病先防理论,不是被动消极地防避致病邪气,仍是通过顾护正气,主动积极地抵御外邪的侵袭。因此,它特别重视人体正气在抗邪袪病中的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进行。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因此,防病是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养生又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保养正气 8 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育锻炼、顺应四时、调理饮食、调适劳逸、节制婚育、调畅情志、安定居处等多种预防法,都为了保护正气,以颐养天年。

保养正气,还要注意顺应生命规律。人的生长衰亡是自然界不可抵抗的生命规律,人类必须也只能在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例如,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其生理变化就有显著差异。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青壮年处于“阴阳平均”阶段,老年则处于气血衰减的时期,妇女又有经带胎产之特殊性,根据这些规律,从饮食、起居、劳逸诸方面加以相应调摄,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2、慎避外邪

对外界邪气的主动防范是未病先防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是对异常气候变化的预防。因为人体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变化急骤,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疾病。故对异常气候——六淫,要及时防避。尤其要避免为“疫气”所伤而感染流行病。其次,注意对虫兽咬伤、金刃、跌扑损伤、工伤事故及各种中素的防范,避免意外伤害。

3、接种预防

接种预防方面,古代的中国医学曾居世界领先地位。预防接种是防疫措施之一,目的在于使机体内在一定时间内产生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殊抵抗力。

二、既病防变

疾病发生是由于体内正邪相争力量的消长,病情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化趋势和已经萌发的先兆证候采取各种有效防治措施,以阻止或逆转病情的发展,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这就是即病防变,它包括救其萌芽、阻止传变、预防伤残三个方面。

1、救其萌芽

《素问·八正神明论》有“上工救其萌芽”之说,是说在疾病已有征兆,但尚未形成气候时,即应早期诊治,避免疾病由轻转重。《金匮要略》首篇指出:“适中经络,末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今九窍闭塞。”早期医治,既易于愈病,又可使正气少受损伤。《灵枢、官能》云:“„„是故上工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成,因败其形。”高明的医生,当疾病初起,即可给予诊治,否则,必损正气。

2、阻止传变

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和传变规律,如伤寒循六经而传变,温病循卫气营血而演化,内伤杂病则表现出五脏五行生克制化的互相影响规律。故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把握这些发展演变规律,而将预防法则贯穿其间。如伤寒初期多为太阳病变。太阳主人体之表,表邪不解,则可由多种途径内传入里,治疗时当及早诊治,防止邪势蔓延。再如温病,在温热之邪尚未深入下焦时,若其人肾水素亏,则欲传之势在所难免,故在用甘寒药阻止病邪传入下焦。卫气营血四阶段治疗亦然。

内伤杂病亦有传变规律:“见肝之病,应知肝传脾,故当先实脾。”风寒湿痹,可内侵入心而致心痹。黄疸阳黄,失治误治可转为阴黄。此皆当及时治疗,以截断病情恶化途径。

3、预防伤残

伤残是在疾病作用下给人体结构或功能留下的永久性损害。如疮痈留下的皮肤瘢痕,骨折导致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温病后遗瘫痪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此事先予以考虑,采取措施。

三、病后防复

疾病证候基本解除,到完全康复(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劳动能力一如常人)这一段时间,属于康复期。此时当掌握去邪务尽、防止复发、和谐体用等预防原则。

1、袪邪务尽

疾病初愈之时,正气尚亏,脏腑气化功能未复发,源于体内代谢的各种内生之邪将留变不去,这种正虚邪变的状态,若失于顾护调治。可延续相当长的时期。周学海《读书笔记》云:“盖凡大寒大热病后,脉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痹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畅,元气终不能复,甚有传为劳损者。又有久病气虚,痰涎结于肠胃,此宜加涤痰之品。”故病后虽大邪已去,恶候皆平,然每有留恋之邪尚存,为防病复,当尽除余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指出:“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面色苍者,需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云就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说明不可认为病后皆虚,一律用补。补之过早反致余邪胶结滋漫。

2、防止复发

疾病初愈,因余邪未尽,或调养不当,可致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复发。预防之法,当着重防风复、防劳复、防食复、防药复、防志复、防房复。

防风复:初愈之人,正气不足,卫外亦必然薄弱,常易因感受六淫之邪而引起疾病复发。故应特别注意顾护卫气,避免时邪之侵袭。

防劳复:大病初愈,可因形体劳逸过度而致病复。劳复包括劳致复和过逸致复两方面。过劳致复,如忙于公私事务,奔波劳累,致“久行伤筋”、“久视伤血”;过逸致复,如过于久卧、久坐、久立,致“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故量力而行,小劳不倦,劳逸结合,可防劳复。

防食复:病愈之体,胃气薄弱,若饮食不当,也可致疾病复发。瘥后食养,当注重食品清洁卫生,易于消化,又可强食过量,凡有助于增邪伤正的饮食皆当忌之。如热病瘥后宜忌温热辛辣之品,水肿瘥后宜忌盐,泻痢瘥后宜忌油腻,皮肤病瘥后宜忌鱼虾海腥等。

防药复:疾病瘥后,当缓缓调治,以求彻底康复,不可急于求成。如选进大补而窒正助邪,或不辨寒热致药证相悖,每常使病情复发。

防志复:瘥后病人多仍有急躁、疑虑等各种不良情绪,积久不解,则可致病情又起。预防之法,当注意调节病人心理情绪,以防因情志伤及脏腑机能。

防房复:房复,《伤寒论》都为“阴阳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夫伤寒病新差,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 12 无不死也。”“夫病新瘥者,阴阳两气未和,早以房室,则令人阴肿入腹,腹内病痛,名为交接劳复。”房劳必涉及肾。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病理情况下,肾是补充各脏精气亏损的脏器之一,大病之后,肾精本亏,再加房劳必今其更虚,则生命之本动摇。

动态平衡预防观中的“平”字十分重要。动的目的是为了“平”,即阴阳平衡。一切预防疾病的原则和方法都应符合“以平为期”这一原则。体育养生有促进生理功能的作用,但同时要防止运动太过而损伤筋脉肌骨;在饮食养生预防法中,既要求重视五味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又要求防止五味太过而损伤五脏;在药物养生预防法中,既要求重视药物对人体的扶正袪邪作用,又要求防止补泻太过而造成新的病理性不平衡。其他诸法也是这样。

健康检测与干预调理:

A:健康检测

体检:

体格检查是关于健康状况及医疗诊断的前期环节。

如果以症状为中心和主诉,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检,称之为“医疗性体检”。

为了了解受检者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针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体检,称为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与医疗性体检是人的“双重保险”。

根据“木桶效应”,人体有很多系统,在漫长的生命活动中,其中 13 任何一个系统功能衰竭,都会成为“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任何一个系统机能丧失,生命活动也将终止,这也是人难以尽“天寿”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更侧重于健康体检。

定期健康检查及时早期发现异常体征,做出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措施,将疾病消灭于萌芽时期,为健康提供了超前保障,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时尚。

健康体检是从视触叩听的物理检查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成为自我保健,主动健康的重要方式。

健康体检能从各项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

健康体检,可以寻找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体检指导修正自身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 健康体检促进“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健康体检还能节省医疗开支。从长远考虑,万一有病而未及时发现,将来花的钱要多得多,而且病痛更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体检上的支出价有所值,比花在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功效不消保健品的消费要划算得多。

什么是基因检测? 怎样检测? 基因检测是从血液或从其他体液和细胞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 14 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一千多种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做诊断。

近年非常令人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份基因复制许多倍。复制后,有许多方法可以这部份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方法用有: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和基因序列检测的方法。

TDS经络生物电检测:

通过人体12条经络、24个穴位的生物电检测,可数据化反映人体上下、左右、表里、虚实的平衡状态,全方位评估人体阴阳气血变化。

根据上述情况,可准确诊断出受检者是否有头昏、胸闷、失眠、心理压力、疲劳等现象,分析出潜在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并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和互为表里的辩证方法,分析出五脏六腑的主要问题器官。

CES细胞能解级检测:

疾病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经历了从细胞能量改变——细胞组织能量改变——器官功能性改变的过程,人体对这一系列的改变是没有 15 明显感觉的,只有当器官功能性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疾病,人体才能感觉到。而实际上,通过主科技的量子级检测手段,是能够检测到器官、组织的功能改变的,包括细胞的能量改变。

功能检测:

功能检测评估的是器官现在的功能和储备能力,以及引起低下功能的原因是什么。能够为保健、养生、预防疾病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同时也能弥补现代医学只能查已病,不能查未病的不足。

功能检测与一般的体检有着本质的区别,医院的体检按照疾病的标准来检查是否患病,以达到或超过疾病诊断标准,对于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的,哪怕病理指标和标准只相差一点,也不足以诊断为疾病,不在医院的治疗范畴之列。而功能性检测则是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的检测来提示疾病风险系数、整体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告知你近几年可能有什么病。

功能检测,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慢性病或患有肠胃炎、肝炎、前列腺炎等慢性炎症的人,还能提示相关器官功能的损害程度,为预防恶性病变提供科学依据。

功能医学检测新译

1、因为功能的损耗将会渐进为疾病。因此功能医学检测的指标不仅是疾病指标还包括功能指标,如氧化压力、肠道菌群、重金属、过敏原、精神状态等。

2、功能医学检测指标主要用于指导人们调整生活方式以此保障健康。如饮食要多样化,保证肠道内平衡,不易长期饮酒,同时少吃食 16 物。长期接触高氧化物含量的环境和物品,要注意调整以减少氧化压力的积聚等。

3、通过了解体内维生素、矿物质的情况,指导人们养成食用营养品进行保健的习惯,很多营养品可以补充我们现代精细处理食品的营养不足。如有明确的功能损坏要对症使用一些针对性的营养品。

4、对于慢性病或治疗困难的疾病从功能上找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既使不能根治,也可以改善功能,或减慢发展速度。比如对于渐进发展的白内障,美国就有很有效的营养品可以减缓其发展速度。这里要强调,很多针对性强的营养品都有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

功能医学与我国几千年的中医体系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结合现代生物医学的技术理论,有望将此学科快速发展起来。我们提倡的预防医学概念以及中医的治未病的理论,可以与功能医学的临床应用直接挂钩,成为健康管理学的一个新工具。

B、心理调节

心理健康才可以生理健康。

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谢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因此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精神心理疾患,更是指个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能够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和 17 需求,并能够与人和谐相处,齐心合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心理健康的人具备以下条件: 1)对人生的主观感受良好和满意; 2)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价值; 3)了解、接纳和适当地处理情绪; 4)保持高度的个人自主和自我效能;

5)拥有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够接纳他人,亦能被人接受; 6)能保持有益身心的健康行为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是动态的。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我们应多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心理状况,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时刻保持身心健康。

1、(心灵)ICAN全方位心理服务

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亦将健康的定义由没有疾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心理平衡并非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人是社会的人,人们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及事物接触而孤立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决不会没有任何艰难险阻,不遇到矛盾、冲突,不遭受挫折;也就是说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社会因素,如果对这些心理、社会因素不能正确处理,就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情绪困扰,甚至导致或加重疾病。

C、体质分型

体质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生存状态的特点。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里,有胖的人,有瘦的人,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健步如飞,有人步履蹒跚,有人多愁善感,有人嫉恶如仇等等这些表现都是一个人体质的外在与内在的表现。具体来说就是表现在我们每个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上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点。

一、体质为何能指导养生保健?

第一是体质可分论: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经过研究发现的9种体质类型及其形成的概念系统,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为“体质辨识”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第二是体病相关论: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体质较多,成为发生这些疾病的“共同土壤”。人们过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被疾病“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而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现代医学也把这些病称为“代谢综合征”,从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去解释其发病原因。其他还有“结石体质”、“结核体质”、“痛风体质”、“糖尿病体质”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是体质可调论: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观点。比如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是寻找和针对“过敏源”,而不是治疗“过敏人”,我们在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哮喘与过敏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研究中,证明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体质因素,而不是过敏源。所以治疗过敏性疾病要调治过敏人(体质)而不仅是过敏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过敏人”的易过敏状态。

每个人都有着自已的体质及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对体质辨识及调理便可从根本上达到却病强身的目的。

二、体质对疾病有什么影响?

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辨证论治”、“辩质施养”,把体质学说同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和养生学等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指导临床实践。

1、体质与病因:

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易感性。如阳虚体质的人,体寒怕冷,容易感冒;阴虚体质的人,容易中暑;痰湿体质的人,容易中风„„。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体质的偏颇是造成机体易于感受某些疾病的根本原因。

2、体质与发病:

体质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人体受邪之后,若体质健壮,正气旺盛,则难以致病;若体质衰弱,正气内虚,则易于发病。如脾阳 20 虚的人,稍微吃点生冷的食物,就会发生拉肚子事件,相反脾阳不虚的人吃了冷的食物就不会发生拉肚子的问题。

3、体质与疾病的转化:

体质会影响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同是感冒的两个人吃同一样的药,如果体质不同,那疾病变化和发展趋势就会不同,疾病就像一条小溪,它以什么方式流动是由它周围的环境决定,这个周围的环境就相当于体质。

三、体质如何指导疾病治疗?

经常会看到同一种病,同一治法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故疗效不一。体质与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决定着治疗效果。

1、因人论治:如阳虚体质的人,若感受寒湿之邪,则非用姜附参苓之类大热方药邪不能去;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尚须通阳以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反之,阴虚体质的人,内火易动,湿从热化,反伤津液,故其治与阳虚之体必定迥然不同。故阳虚、阴虚之体,虽同感湿热之邪,治法却大不相同。总之,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由于体质的差异,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异。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同。

3、用药宜忌: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阴虚体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阳虚体质者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泄火;气虚体质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

4、善后调理: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中医学很重视善后调理,以促其康复。这也属于治疗范畴。此时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而异。如阴虚体质者热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圆等辛温食物或辛辣之味;痰湿体质者大病初愈,慎食龟鳖等滋腻之物及五味子、乌梅等酸涩收敛之晶。

D、脊柱系统的调理

我们认为脊柱的确是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系统。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头颅靠其支撑,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悬挂其上,机体的各种运动与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脊柱必须有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生物力学系统,以保证脊柱的稳定和各种运动协调;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看,脊柱区是人体信息主干网络之所在。人体的信息中枢(大脑和脊髓)以及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内脏神经)、还有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主要信息通道都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这些信息通道互联互通,组成了人体信息系统的主干网络体系。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之间的活动以及与大脑之间的通讯联系,都必须通过脊柱区的这个信息网络系统来传达、中转或处理等。因此,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与脊柱 22 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脊柱自身拥有的这种复杂的生物力学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决定了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而庞大的系统。

E、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

心血管系统运输氧和其他营养物质到达全身细胞,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血管和血液组成。像泵一样,心的节律性博动推动血液进入坚韧、富有弹性的动脉管道。动脉分支成较小的血管,运输富含氧的血液到达全身。动脉最终分支为细小的毛细血管,氧、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薄壁进入周围的细胞和组织,又从组织和细胞带走排出的代谢废物,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流。毛细血管进一步汇合,变得粗大,最后形成静脉。静脉将血液回流到心。

心血管系统疾病可以影响心的自身,导致心结构的损害或心节律的破坏。血管阻塞使得组织缺氧,引起全身相关的血供部位出现严重问题。其病因是动脉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畅,这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恶化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病必须从源头下手,净化血液,清除血管血垢延长血管的寿命是延年益寿的关键。

F、经络调理

经络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独立联络系统,可以远距离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双向传导生命信息,23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脏腑、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了人体;又遍布周身,纵横交贯,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网络交会,将人体联系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障了生命活动协调有序进行。

所以说经络是中医之魂,中医之根。中医治疗最经典的六大技法包括砭(刮痧)、针、灸、药、按硗(推拿按摩)、导引(气功),其中“五技”都是直接去调理经络的,剩下一个“药”也是按照性味归经的基本原则,通过脾胃吸收后,循行到对应的经络中去发挥作用。由此看出,经络才是中医调理气血、脏腑的“总开关”,是启动我们身体自愈潜能的“遥控器”。无论针灸还是刮痧,本身并不直接袪病,只是通过经络调理,唤醒了身体内那个真正能给你袪病的“医生”。

J、营养调理

营养是人类健康之基石。

人类自胚胎期到生命止息,都需要营养的补充通过外界摄取各种食物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人体的生存、活动(劳动)和生殖。各种食物的营养成份(即营养素)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组成。摄入的食物通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热能,以满足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以及从事各种劳动的物质需要。大家都知道,人体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组成,而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所以说,24 细胞的健康决定了人体的健康,而均衡的营养则是细胞健康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到营养的均衡?而不是首先考虑“我”想吃什么和补充什么营养,而是要首选考虑“我的身体”需要吃什么,补充什么,以及怎么吃,什么时候吃,这才是健康长寿的真谛。

营养调理的重要性:

当我们的身体被检测到营养不平衡,我们一定要重视,营养调理可以使身体保持最佳状态而抵抗疾病,尤其是患病人群营养调理更显重要,许多的健康食品可以辅助康复疾病。我们一直以“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为理念,“重视一日三餐”以及科学保健才能收获健康,营养是保持健康、抵抗疾病最简单、最便捷、最经济的措施。

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不能乱用

我们提倡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不能乱用,虽然全世界的人们都面临着营养不均均衡,但是究竟缺什么该如何补充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营养补充剂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个体进行调理。

H、运动干预

合理和适度的运动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活动,也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

何谓合理和适度:

1、运动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力”:(1)持久力(2)肌肉力量

25(3)其他(柔软性、敏捷性、平衡感等)

2、若超负荷运动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严重伤害。反之,运动量不足,对改善体质毫无帮助。

I、癌症的预防及健康管理

结束语

我们江苏XXX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追求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从三元平衡理论出发,积极探讨与普及健康新理念,从治未病的措施方法上进行有益实践,从而构建健康管理体系,为人类化疾病、尽天年、增人寿作出积极努力。

健康管理不是一个算命先生,它是一个和健康管理对象一起工作的健康预测分析与管理系统,提供健康管理对象最好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方案的健康专家。实际上,它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管理对象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行动。健康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让健康管理对象对自身健康有目标地行动起来!

健康管理咨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0例,其中男264例,女236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52.3±2.4)岁;30岁以下、31岁~50岁和50岁以上者分别为100例、290例和110例,占比分别为20%,58%和22%。

1.2 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500例,回顾性分析录入计算机内的体检资料。

1.3 体检项目

询问受检者家族史、既往病史,体检的主要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眼科检查、心电图、耳鼻喉检查、口腔检查、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以及X射线检查。

2 结果

本组纳入的接受健康体检人员500例,检查出疾病或异常的有290例,疾病检出率为58%。从高到低排列,位于前5位的疾病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肥胖症。对比不同年龄段的疾病检出率,30岁以下检出率4.5%,31岁~50岁检出率5.7%,50岁以上检出率为14.6%。见表1。

3 讨论

3.1 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

常规健康体检是指借助医疗设备、医学方法及手段,检查受检者身体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分析,从而掌握受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2]。

本文接受健康体检者500例,检查出患有疾病或身体异常290例,疾病检出率为58%,表明健康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堪忧,检出率位于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肥胖症。结果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人疾病以“富贵病”或慢性病为主[3]。不同年龄段人群疾病检出率对比,30岁以上显著高于30岁以下人群。因此,3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加强健康护理,关注身体健康状况。

3.2 健康体检护理管理对策

3.2.1 体检前的护理准备工作

按照体检者的不同要求,为受检者提供相应的体检服务,并需要结合具体的体检项目,在考虑受检者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将体检所需的物品准备妥当[4]。

3.2.2 体检后护理

受检者的体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整理受检者的体检资料、信息,并整理、汇总所有患者的体检资料,负责打印体检报告等。告知受检者在规定时间内领取体检报告,并向受检者解读体检结果、检查出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3.3 护理管理对策

根据健康人群的体检结果,应采用“预防为主、注重过程、系统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强化护理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健康体检人员集中在周一、周二,因此,医院应根据体检高峰时间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人员储备,提高体检高峰时段的护理管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周一、周二可适当增派护理人员、1~2名医生,对体检人群进行分流。

综上所述,目前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50岁以上的人群疾病检出率较高,应加强日常的健康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家人的交流,降低疾病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为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500例,回顾性分析其体检资料,并总结护理管理对策。结果 接受体检500例中,检查出患有疾病或健康状况堪忧有290例,疾病检出率为58%。在检查出的疾病中,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以及肥胖症。比较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疾病检出率,具有明显的不同。结论 威胁健康人群的疾病有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肪肝等,应做好预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健康状况,护理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的几点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121-122.

[2]曹晓燕,袁伟杰.电网公司人群健康状况分析报告[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71-272.

[3]陶琴.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分析及护理的几点体会[J].大家健康(护理研究),2013,7(7):165-166.

健康管理咨询 篇8

合理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膳食治疗的首要原则,以能够维持理想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理想总能量摄入的参考标准是:

理想总能量摄入=理想体重×生活强度125~35)

理想体重=22×身高(米)2

生活强度:轻度(如司机及脑力劳动者)为25。中度(如电工、木工)为30。重度(如搬运工、建筑工)为35

(1)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代谢和胃肠的吸收率不同,因此。在评估摄入总能量时。除了参考营养调查的计算结果外,应重点观测体重的变化。为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简单而有效地控制摄入总能量,提倡使用小碗盛饭盛菜,并形成习惯。油炸食品、甜点心和含糖饮料的热量很高但容易被忽视,应予以注意。此外,我们中华民族有不剩饭的传统习惯,但在当今这样食品丰富、营养过剩的时代,为了预防肥胖和糖尿病,应养成每餐七八成饱的健康饮食习惯。不应鼓励勉强地把饭吃光。

(2)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65%;要限制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摄入量,使其占总热能的25%以下;蛋白质的摄入量则与正常人相近,约占总热能的15%。主食类应选择低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杂粮及全谷食品(面食)。减少或禁食单糖及双糖类的食物。消瘦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增加主食量,每日约400~5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量250~400克;肥胖者应酌情减少,主食量约200~300克。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超过总脂肪量的10%~15%。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可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选择橄榄油、山茶油作为烹调用油则更佳。控制胆固醇摄入量在每日200毫克以下,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内脏类食物。蛋白质应以鱼类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

(3)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促进新陈代谢。对糖和脂肪的代谢有着积极作用。可多吃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且含糖量少的蔬菜、水果,如苦瓜、番茄、黄瓜、猕猴桃、火龙果等。

(4)高纤维素与低盐饮食。纤维素可减缓糖类在胃肠中的吸收速度及餐后血糖的高峰值出现,并带走一部分油脂,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在膳食中增加食物纤维量,每日20~35克,以食用天然食物(如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低的水果等)为佳,并与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时食用。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应少于6克。

(5)合理分配热能。通常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确定分配比例,应定时定量。常用的能量分配比例为早餐20%、午餐40%、晚餐40%,或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上一篇:骆驼祥子人物形象简介下一篇:小学生作文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