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用11篇)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 1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知道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留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爱国主义
仁爱宽容
吃苦耐劳
一.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含义
中国传统的道德乃是道和的两个词的缀合,道、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难度的动态生存方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修为核心兼“道”、”佛“等为辅助的道德理念,包括”仁”、“礼”、“德”等,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便始终是主线之一,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是许多仁人志士的抱负所在,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荣,主张舍小家为大家。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倡“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国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也有”以公灭私,其民吮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礼“、”德”,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还包括:
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在一起,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就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
(三)谦敬礼让的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虚礼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恭敬之心,礼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说:“不学礼,不以立”,《左传》也说:“礼,人之千也,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克教防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支。谦敬礼让的同时,历史也在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诉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启示着我们青年:谦敬礼让,将助我们走向成功„„
(四)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之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饶、艰苦磨练,造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含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世纪以来,所有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人的。西方的现代化技术,实业和市场,都是从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上合乎规律地生长出来的,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批判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应当从自身的传统文化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的生长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相统一的历史过程。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的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于优良的文
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知道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青少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的建设,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1.失信现象泛滥。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在当领导机关,个别干部钱权交易、买官卖官乱用职权等现象屡禁不止。
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3.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
4.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二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
四.弘扬我国的传统道德的方法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总的来说对现代的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其中的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亦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第一,要分析。分析,就是如是地把传统文化传统看成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有其历史性和阶段性。它主要形成和发展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其中既有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地主阶级伦理道德文化,又有以农民为主体得劳动人民的伦理道德文化。就地主阶级的道德文化来说,也不是从
来如此、地铁一块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它们之中也有过不同层次的阶层和集团,产生过革新和保守、进步和反动的斗争。因此,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精神要求,必须承认这种历史性和阶级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为了揭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一种基本的认识方法。
第二,要鉴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就是要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有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要做出这种价值区分,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明确评价的应有主体,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文化水平有评估对象的复杂构成,这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既要看其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 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了,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却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3.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世界
传承文明, 开拓创新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千百年来活在人民心中的道德文化受到了世人的认同和推崇, 并在各个时期都产生了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在新时期我们理应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文件精神, 努力拓展学校校本课程内容, 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学生中扎根、生长, 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全国青少年一样, 回族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鉴于本校地处回民聚居区, 因此, 加强对回族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下面, 笔者就结合学校实际, 谈谈新时期校本理念下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回族家庭教育。
2 新时期校本理念下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回族家庭教育
2.1 现状与原因
“现在, 兰州市穆斯林社区相对密度较大, 人数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增加:兰州市共有本地、外地穆斯林近18万, 其中城关区共有穆斯林近6万, 以回族居多, 多集中居住在靖远路、草场街、广武门、互助巷一带;七里河区约有穆斯林近5万人, 多集中于柏树巷、五星坪、西园堡等地”[2]。而兰州市第十中学正处于靖远路和草场街之间, 属于回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所以, 回族学生相对也较集中。现本校共有回族学生173名, 初中139名, 高中34名。我们抽选了其中100名同学进行了摸底调查:学习成绩排名本班10名的有2人, 占2%;学习成绩排本班后10名的有87人, 占87%。从家长职业统计来看, 个体户有92人, 92%;工人7人, 占7%;干部1人, 占1%。从家长文化层次统计看, 文盲6人, 占6%;小学文化程度18人, 占18%;初中文化程度59人, 占59%;高中文化程度16人, 占16%;大专1人, 占1%。另外, 抽选了100名汉族同学, 进行了对回族同学主要印象的摸底调查, 选重义气的有85人, 选热爱劳动的有91人, 选与同学相处融洽的有73人, 选爱学习的有9人, 选遵守纪律的有11人。
根据以上统计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从本校的回族学生的表现来看, 这些回族学生普遍表现为重义气, 热爱劳动, 与同学相处融洽, 但不重视学习, 成绩差, 经常违反学校纪律, 有厌学情绪;“从社区穆斯林的经济来源看, 来兰的穆斯林多以小贩形式的经营饮食业为主要生活来源, 其中开餐馆者居多, 其他多以卖牛羊肉、羊杂碎及干果、熟食为主”[2], 从本校回族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看, 多以小商贩形式的经营饮食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其中开餐馆者居多。其他多以买牛羊肉, 羊杂碎及干果, 熟食, 摆地摊为主;从这些回族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来看, 绝大多数属于初中文化程度, 几乎没有一个上过大学。这些现状说明, 本校的回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隐患和不完善之处, 追本溯源, 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2.1.1 地理因素
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城市边缘) 。“城市边缘地区的穆斯林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 他们在自己建立的穆斯林社区中彼此适应着对方的文化与传统, 并且与城市文明相交融, 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交流中, 城市穆斯林社区的伊斯兰教在不知不觉中便背离了原有的传统, 脱离了以前穆斯林聚居区的伊斯兰教的发展轨迹, 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城市文明的夹缝中发展”[2]。城市边缘地区的回族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 在与汉族的交错杂居中彼此适应着对方的文化与传统, 在这种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中, 这些回族群体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了原有的传统, 脱离了以前伊斯兰教的发展轨迹, 家庭成员的宗教意识已相当淡漠, 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城市文明的夹缝中发展。这在无形中造成了这部分回族群体的信仰的缺失。处在这种夹缝中的回族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误与偏差。
2.1.2 生活因素
以小商贩形式存在的这些回族个体在谋生过程中, 思维方式进行的是自然选择, 重利轻义的商人心理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行为方式上, 难免不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影响。另外, 在这一部分群体中, 不乏有经商成功者, 这就更助长了一部分回族家长及学生没有知识也能过上好日子的侥幸心理, 严重制约了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
2.1.3 文化因素
由于本校回族学生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 这就严重制约了他们重视教育、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和辅助教育的活动, 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模糊与混乱;该保持的没保持, 比如回族优秀的伦理道德观念, 行为准则等为人标准;该摒弃的没有摒弃, 比如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一些东西和经商过程中的重利轻义的一些世俗的东西, 长此以往, 从而在根本上造成一种信仰的缺失。
2.1.4 宗教因素
“族即教, 教即族”这一根深蒂固的认识强化了回族家庭的伊斯兰文化主流。回族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信仰”, “为人”和“谋生技能”3个方面。信仰教育和为人教育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的内涵。谋生技能教育则同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联系。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以造就具有良好的宗教素质, 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 有着一定的谋生技能的传统人格为目标的。这种“重宗教文化轻现代文化”的传统自觉不自觉的地排斥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作为教育者的长辈, 心目中的理想目标仍然是信仰, 为人, 谋生合一的传统人格, 对于现代文化知识的教育往往以能识文断字会算账为满足。这种状况直接阻碍了回民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 随着历史的进步, 社会的开放, 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已成为现代人格的必备因素, 因而, 以培育宗教人格为目标的回族传统宗教教育, 与现代文明的要求打开了距离, 不可避免地步入教育的误区。
2.2 措施与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回族家庭教育在新形式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它要求我们必须找出学校、社会的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和回族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以提升回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使学校教育效能最大化。
2.2.1 加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回族家庭教育
回族家庭教育一般包括三部分, 即“信仰教育”“为人教育”和“谋生技能教育”。“六大信仰”是伊斯兰正信的要素, 他们是信真主, 信天神, 信经典, 信圣人, 信复生, 信前定。回族群众为了表白自己的信仰, 在实际行动中, 履行五功, 即念, 礼, 斋, 课, 朝, 它们合起来, 实际上就构成了回族家庭的信仰。宗教生活, 品德修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都以《古兰经》为准则和指导。“在人生态度上, 回族奉行拒恶从善、驱邪扶正、主持正义、守正自洁、诚实宽恕、做善人而不做不义者。在伦理上讲求为人正直, 诚实做人, 仗义疏财, 赈济贫民, 孝敬父母, 尊敬长者, 优待亲戚, 怜恤孤寡。在经济活动中恪守公平买卖, 合法经营, 禁止高利盘剥, 反对互相欺诈, 以强凌弱, 提倡遵纪守法, 禁止犯罪作恶, 把饮酒、吸毒、淫乱, 赌博等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归属与不宽恕的犯罪, 在家庭生活中有持家节俭, 讲究卫生, 团结互助, 和衷共济的美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诚实守信, 和蔼可亲, 有礼有节, 不卑不亢, 讲求礼仪的传统”[3]。成熟的回族个体, 是这些优良的习俗, 风尚和准则的载体和传播者, 在家庭教育中, 长辈把他们继承下来的这些优良传统, 通过言传身教和他们为人处世的立场, 态度, 方法, 潜移默化地再次传递给晚辈, 形成了晚辈们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 这是以伊斯兰基本原则为核心, 以家庭父子传承为形式的教育。
“步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穆斯林受城市文化的冲击, 一方面要传承自己的宗教信仰,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与城市主流文化相适应, 因此, 这些穆斯林群众在重视宗教教育的同时, 必须学习和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 这样才能既保留自己的宗教文化, 又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从娃娃抓起。回族家庭应坚定自己的信仰,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循循善诱, 以事明理, 引导其分清是非, 辨别善恶, 要在家庭生活中, 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 互相影响, 共同提高, 形成良好的家风。既不放松子女进行传统宗教文化的教育, 又大力鼓励和支持子女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既严格遵行伊斯兰信仰习俗, 又积极投入现代文明的建设, 既保存着强烈的宗教意识, 又具有极好的现代文明素养。鱼和熊掌兼得, 宗教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重, 宗教优良传统与中华传统美德融合提升, 应该是现代回族家庭教育的理想模式。
适当参加一些经堂教育也是回族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在恰当的时候,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附近的清真寺, 听寺里德高望重的阿訇讲述一些伊斯兰先知、圣贤的事迹以及本民族中主要先烈的故事, 使子女懂得自己民族的历史及信仰来源, 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接受和领悟伊斯兰教的精神和实质, 再将这种感悟外化于日常生活实践中, 不但大大拓展了回族家庭教育的空间, 充实了回族家庭教育的内容, 而且彰显了民族特色, 有助于本族子女的长远发展。
2.2.2 形成辐射家庭和社会的学校道德教育
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在学校接受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整体, 走出校门他们又是实施教育内容的个体。学校是一个大的辐射源, 作为每个个体, 在社会生活中都随时间在外界展示着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也接受着其他个体的影响, 尤其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依据《中华美德》、《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学校制订切合实际和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 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中有“敬业乐群,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的为政风范, 厚德载物, 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奋不顾身, 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4]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 形成了“爱国, 明志, 持节, 自强, 诚信, 知耻, 改过, 厚仁, 重义, 尚勇, 好学, 审势, 求新, 勤俭, 奉公, 务实”[4]等传统美德。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提倡“爱国守法, 明理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强调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要求我们树立自立意识, 竞争意识, 效率意识, 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弘扬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知难而进, 一往无前, 艰苦奋斗, 务求实效, 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本校结合自身实际, 开发了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校本课程, 建立了“忠, 孝, 诚, 信, 礼, 义, 廉, 耻”的教育体系, 大力开设《传统经典诵读———感受生命的姿态》课程体系, 专题模块内容包括:
语文:《论语》和《三字经》的讲座, 礼仪讲座;
英语:诵读有关生命教育观点的经典英文故事;
历史:穆斯林文化, “三大宗教的生命观”讲座;
生物:“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讲座;
地理:保护环境的本质是尊重生命;
政治:生命的另一种称呼叫幸福;
心理:我们应该这样感受生命;
法律:我国法律关于尊重生命的基本条款。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敬畏他人的生命, 关注异类的生命。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 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
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突出教育是基础, 实践是关键, 强调从我做起。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 深入到社区、军营、农村、工厂、养老院去观察、去感悟、去实践、去成长。“社会是最好的大学”, 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学生才会真正学会明德,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将学校所学反馈给家长, 从而达到通过学生教育家长的目的, 这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优势资源对弱势教育群体的传、帮、带, 巩固学校、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形成良好的互动, 扩大教育的功能。
从道德规范的依据来看, 整个中华民族是以中华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 回族以《古兰经》为主;从教育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家庭是对青少年开展启蒙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回族的《古兰经》, 还是中华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无论是回族家庭教育, 还是学校道德教育, 都以追求人类社会的“至真, 至善, 至美”为目标, 在客观上起到教化风气, 提升个人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所以, 应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以学校为主导, 家庭为补充, 两者之间积极互动、整合的教育体系, 努力优化学校道德教育和回族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寻求使教师, 学生, 家长等不同角色能够共同行动, 整体参与的载体。以结合点为中心, 学校与家庭共同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基础, 设计互补互动, 各有侧重, 内外一致的整合模式。这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模式。
“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 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 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 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5]。接受汉族回族双重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坚定宗教的信仰, 踏着时代的节拍, 认真做好家庭、学校教育实践工作, 是每一个回族个体、回族家庭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M].中国教育报, 2001.
[2]王建斌, 李庆勇.城市边缘地区伊斯兰教探微——以兰州穆斯林社区调查为个案[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9 (2) :122-124.
[3]慕经财.论回族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J].固原师专学报, 1994, 18 (2) :89-90.
[4]王新龙.中华美德[M].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关键词】敬重长辈 培养品德 陶冶情操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敬重长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一生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的社会风尚才会蔚然成风。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有一个文明、和睦、幸福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那么,如何培养“小皇帝”、“小公主”尊敬长辈呢?
一、注重日常学习养成良好品德。
敬重长辈这一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学生必须从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说起,逐渐养成习惯,将尊重长辈贯穿于日常学习始终。“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课本中有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这样的形式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努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努力提高思想教学实效。例如: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有两篇课文,《陈毅探母》和《奶奶的白发》,都是赞美真挚感人的亲情,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做人的文章。这两课的目的都是對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教育,尤其是《陈毅探母》的故事,陈毅自己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替母亲洗衣服。学生开始并不能理解,于是对教学进行了精心地设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朗读,并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品位文字,了解陈毅对待母亲的孝敬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表现在具体行动的,从而体验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最后,请小朋友们对敬重长辈为自己提出了行为上的要求,可以将行为要求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经常主动地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这一课,同学们的认识普遍有了提高,不少同学放学回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些简单家务,他们自己也说为长辈做了事心里很高兴。其实这样的课例在我们教材中比比皆是,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将事半功倍。
二 、利用特殊契机培养良好品德
作为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教育,从学生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各种特殊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教育,把敬重长辈贯穿于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是父母把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来,也是父母教会了这些小生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父母为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使现在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全家我最大,全家都为我服务的思想。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连自己父母的年龄和工作都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父母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简单的三个字“不知道”,面对这一现状,我们班级开展了《介绍我的家》活动,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自己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经过学生的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了解了父母的工作、年龄、生日等等信息,有的学生在介绍到最后的时候说:“以前我从来也不考虑我花的钱是哪里来的,只要伸手向爸爸妈妈要就可以了,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他们除了要负担我的学费,我的吃、穿、玩、用之外,还有家里的一切费用也要由爸爸妈妈去赚,爸爸妈妈真辛苦......”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按照敬重长辈的要求约束自己,在有些特殊的时候也要认真对待,对长辈奉献爱心。例如在“3.8”妇女节时,给学生讲清了节日的来历,要求学生每人送妈妈一份礼物,本以为他们人小,不过是画一张卡片什么的,没想到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各尽所能,送出了一份份各具特色的小礼物,有的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一份小礼物,有的表演了一个自编自演的节目,有的送上了一个轻轻的吻......逗得妈妈们各个喜笑颜开的。现在长辈过生日时,过年节时,长辈身体不适时,小朋友们都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意,怎样精心照料他们,怎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等等。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优秀品质。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励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促使自己向高层次发展。
从古至今,在敬重长辈方面有许多优秀人物,优秀事迹。通过网络孩子们收集到了许多敬重长辈的小故事,如“黄九龄温席”、“恣蚊饱血”、“卧冰求鲤” …… 利用班队会、故事会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在班级中开展“讲孝顺故事会”,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虽然不能让小朋友们真的如古人一样去做,但是故事本身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会告诉小朋友们父母的恩情重如山。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声的行动,行动应该是无声的语言”,说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教育着学生具有敬重长辈,教师自己又是怎样对待父母和长辈的呢?有些小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教师把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孝顺事说给学生听,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出教师的示范性和强大的感召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心目中那个学识丰厚的老师原来也是很孝顺父母的,正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开展各项活动以来,班级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年龄大小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学生信服和接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美德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对于每种美德的热烈情感,要胜过对于它的空谈。”敬重长辈包含一种情感成分。那就是对长辈的爱,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的形成可以通过教育,通过自己多看、多想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采取陶冶的方法。如欣赏敬重长辈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非常有利于这种情感的形式。
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仅凭几节品德课就能养成的,它是在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影响、教育及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使传统美德的教育效果得以巩固和提高,我们还注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道德认识,促使学生把学到的观点付诸于行动。如上面所讲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我班开展了“孝敬日”活动,规定每周三为“孝敬日”,统一印发了“孝敬日”调查表,由学生把自己在家孝敬父母、长辈的事情写在表中,然后由家长填写评语,定期交回学校,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说:“以前我也想帮爸爸妈妈干活,可他们就是不让,帮他们洗碗,他们怕我把碗摔坏,想帮她扫地,他们总说扫得不干净,帮倒忙,想帮爸爸沏杯茶,他们更是心疼得不得了,不是怕烫着,就是怕你累着,还说什么,你还小,甭尽想干这干那,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现在好了,有了这张表,他们就没的说了”。通过开展“孝敬日”活动,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尝到了劳动的愉快,他们说,我们刷一双鞋就累得满头大汗,爸爸妈妈每天下班要干那么多的家务,多辛苦呀,我以后要多帮家里干活。就这样,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教学活动引起了学生兴趣,也引起家长的重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重长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一生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养成敬重长辈的好习惯,成为一个敬重长辈的好学生。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的社会风尚才会蔚然成风。只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点播,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六年级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并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现在我们国家给重阳节赋于新的寓义,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我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让每个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作为海宏小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安慰。因此,我提议,请每一位少先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这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让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阳光,永远是春天!
小林镇中心学校思品组
【背景材料】
材料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材料二:《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
2016年12月4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强调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材料三:2016年12月12日,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材料四:2016年11月30日,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期望: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
【考点链接】
1、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相关考点
2、传统美德(诚信、孝敬父母、艰苦奋斗等)
3、责任(感动中国人物、公益活动等)
4、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5、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题聚焦】
(一)学习先进人物
1、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2)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3)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4)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5)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2.《感动中国》人物和“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对中国公民有哪些具体要求?(1)思想道德建设。
(2)①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②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③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⑤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我们青少年怎样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弘扬最美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2)磨砺坚强意志,勇于面对挫折,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做生活的强者,(3)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
(二)继承优良传统美德
1.获奖最美孝心少年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最美孝心少年”向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孝亲敬长、勇担责任、意志坚强、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勤劳善良等。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②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②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4.结合自身实际,列举生活中“孝”的表现。(1)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倒杯茶;(2)在父母忙碌时,帮助他们做家务;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3)经常父母沟通、交流;(4)陪父母看一场电影。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②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③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④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6.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诚信的人必须遵循哪些诚信守则?
①坚持实事求是。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我们要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我们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④在情与法冲突时,我们要站在法律一边。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内容)有哪些? ①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中学生应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崇高使命;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实践者;③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4.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准备参加哪些有意义的活动? ①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务宣传活动;②捐款捐物等献爱心活动;③慰问敬老院活动;④学雷锋、参加志愿者活动。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
(1)要有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2)对不同文化要采取客观、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
(3)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照抄照搬。要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平等交流,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2、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你将会采取哪些实际行动?(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积极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4)增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积极为文化遗产保护献计献策。
(5)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学习珍惜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养,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继承者。
(7)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和体悟民族文化的精粹,增强文化认同感。3.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举例:方块字、京剧、书法、武术、长城、故宫等。(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认同感?)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②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4.中华文化传统包括: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等。
(1)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何不同的体现?
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当代(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5.中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青少年怎么做:
①用积极的行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吸取其精华,弃其糟柏 ④青少年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6、先进文化的内涵(特点):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文艺为什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8、我国文艺要坚持什么方向?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须发扬什么精神?为什么?
又比如读到《卧冰求鲤》。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鱼,于是王祥就躺在冰山用己的温度融化冰,用手到冰冷的水里抓鱼……这样,这个故事又给我们讲了美德:孝。王祥尽了孝道,但他却付出了很多……虽然时代在飞速前进,可是令我欣慰的是,这些美德还流传了下来。比如在公共交通上,总看见一些可爱的上海人让座,每有乞丐经过,一些爱心人士总会投一些零钱。可是“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痛心,让我们反思:这世界是不是真的开始冷漠了呢?在古代的时候,我相信这种惨剧从来不会发生。那冷漠的18个人,难得没有反思吗?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我深有感触。特别是曾子杀猪这篇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让他在家呆着,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她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能言而无信,要遵守诺言,更不能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欺骗小辈,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发生言而无信的事情,家长曾欺骗孩子,但要分清是是非,他们是为你好还是对你不好。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不曾有意欺骗孩子。而本文,母亲只是不要让孩子惹麻烦欺骗孩子,是有意的。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有许多深刻的道理。状元还乡也是其中之一。
数控08-1班 088347002 刘欢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国家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关键词:继承 爱国 弘扬 民族 精神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又‘我中国人’之观念浮于斯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个人自从呱呱坠地起,便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国家。每个人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以及寻求慰籍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都要靠国家来得以实现。没有国,何来家。国是大家,只有大家存在,才有千千万万的小家。爱国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首先,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不计其数的名山大川。那巍峨的五岳,那滚滚东流的长江,那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这些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吧。保我国土,爱我中华。多少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我们的国土。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低头!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打击侵略者,创造了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般的悲壮事迹,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荣诗篇。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维护作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我国有56个民族。正如一首歌中唱的“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对自己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坚强,汶川坚强。河南人,河北人…….四川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一个中国人和海外侨胞,都伸出援手。捐赠、献血、义卖。每个中国人都在行动。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给中国一个奇迹。于是,解放军到了,医生护士到了,捐款到了,紧需的物资到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在灾难中毁灭还是在灾难中重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严峻的考验,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辉映。再次,要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以民族得以延伸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我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的四大发明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大多名不副实,所谓埃及,所谓两河流域,所谓印度,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文化更是谈不上。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最后,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无论你属于哪个阶级,你都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4月13日电 13日中午,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的市中心,悉尼近6000名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活动,维护祖国团结统一,呼吁西方媒体停止不实报道,谴责暴力和谎言。美国CNN电视台的主持人卡拂帝用恶毒的语言攻击、诽谤中国人民。华人华侨以及留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昭示海外华人的拳拳爱国之心,“我们希望祖国知道我们和中国同在…….我们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爱国的血液。”在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以及统治阶级中的爱国者,不知多少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辛万苦。一切爱国者,不问来自国内哪个民族、哪个阶级,他们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受到人们的尊礼崇敬。而那些背叛祖国的败类受到世人的不耻与痛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首诗歌名为《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其诗如
下: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的这首诗描绘的假设情景使人民明白了不去打仗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情绪,比从正面抒写爱国思想和抗日志向,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刺激了当时国人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用一种强烈爆发出的民族尊严与人格尊严回答了侵略者杀气腾腾而得意洋洋的挑畔。也充分显示了一个诗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首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我国虽被外敌入侵,但终究并未亡国。楚汉之争,南北两朝分治,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未曾亡国。我们的文化并未改变。这得益于我们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其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进行斗争。先后从事于推翻清政府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进行护国、护法运动进行两次国共合作等。一切的一切均出自于孙中山的爱国之情,出自于他的历史责任感。合则长治久安,分则积贫积弱。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的退让过。
再次,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华民族始终利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我国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激发了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最后,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的发展要求。一位民营企业家把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镌刻在公司旗帜的基座上,来提醒自己。她后来取的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能作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作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四、新时期爱国主义应注意把握好的重要关系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首先,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关系。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与维护祖国统一拥有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已经被写入宪法。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其次,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建立后,许多留学海外或在海外工作的科学家,毅然辞去在国外有着丰厚待遇的工作。回到祖国,建设新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神圣不容侵犯。我门在国际交往中要不卑不亢,维护祖国的尊严与主权。再次,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后,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改革开放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近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弘扬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我们自觉的投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如何做到爱自己的国家。
首先,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当奥运圣火在法国巴黎传递时,藏独分子企图破坏奥运内火矩的传递,金晶用自己残疾的身体保卫奥运火炬。当藏独分子在国外举出雪山狮子旗时,在场的留学生围起他手拉手唱国歌。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想抵触时,人们放弃了个人利益,而维护国家利益。当我们在国外旅游时,外国人问你是哪国人,你很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我们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即要有人格,也也要有国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次,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2008.3.14,藏独分子在拉萨制造了打砸抢事件。这种分裂国家的行为遭到了全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国土尺寸必争。不容侵犯。
再次,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入侵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屏障。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最后,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努力作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在这读本科的两年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日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当今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很多学生多年来只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督促,很少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之甚少,践之尤难。多年的学校教学工作,深感现代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严重。
一、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现状
礼貌尊重缺失。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尊重、恭敬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最讲究温良恭让,谦和宽厚。《论语》有云:“恭而无礼则劳,勇而无礼则乱”。俗话常讲,“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礼让三先”。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为妇孺所皆知。然而,在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中,一些学生却缺乏起码的礼仪礼貌。男同学对女同学不知谦让;一些同学见到老师不打招呼,低头而过;老师来到宿舍,个别同学不是说明未去上课的原因,而是用被子蒙着头装睡;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经常出现骂起来甚至打起来的情况。
孝悌缺失。人生之初来自父母,父母之于子女,养育之恩天高地厚。因此,中国人历来重视孝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但有些学生对家长的养育难见感激之情、报恩之心。个别学生跟家里打电话恶声恶语;对家长的关心、思念不理不采,不能及时报平安、通情况;有的学生任意挥霍家长的血汗钱,吃喝玩乐,甚至彻夜打麻将;有的学生沉溺于网吧不能自拔;个别学生假期外出打工或会友竟不及时告知父母,有的甚至陷入传销泥潭,每个假期都有家长焦急寻找子女的事例。
爱心缺失。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都是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的超越了狭隘自我的爱心,人因为有了这种爱心,世界才变得博大,人也变得伟大了。正所谓心通四海,目接八方。但在我们的大学生中却有人不知爱别人,只知爱自己。一些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自私自利,总是占便宜,不能吃亏;评个先进,如果自己没评上,就怀疑别人捣鬼了;遇到点小纠纷,说翻脸就翻脸,全不顾同学间的情谊;别人比他强就嫉恨,别人比他差又瞧不起,让人很难与他相处。
正义感缺失。“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世界上凡正义占上风的地方,善良一定盛行。正义感是一个人一切善行的基础,因此,正义感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而我们有些大学生正义感缺乏。见热闹就围观,却见义而不能勇为;是非不分,把帮助个别同学出气打群架当成集体观念,甚至有时两个系的两名同学打架,所在班的男同学几乎全上;同学之间发生点小矛盾,男同学竟能对女同学出手。
诚信缺失。子曰:“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袁氏世范》有云:“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一个人没有诚信,在世上就无法立身,也难以成事。而我们有些同学心中却很轻视诚信二字。有些同学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写了保证,却屡改屡犯;同学间借点钱,不要不还;有的同学视“实习协议”如废纸,实习一段时间,不打招呼,说走就走;有的同学故意欠费,学费拖到毕业后,一走了之。
二、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不是简单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冷静分析。
历史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大都受教育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或以后,“文革”时无人敢提传统美德,“文革”后恢复高考,学校教育成为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又无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了,这一代人是喊着建设四个现代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但是现代化却化掉了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这使得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本身就缺乏对传统美德内容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更甭提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了。因此,邓小平同志早在八十年代就指出“我们的失误在教育”。
社会的原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造成了很多人的思想道德困惑。当代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教育理念和手段相对滞后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但在家庭受到的往往是有功利倾向的实惠教育,在社会受到的是单纯追求效益的商品教育,而在影视网络中受到的是游戏娱乐的世俗教育。更何况在我们现在的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所熟悉的传统道德力量已是日薄西山,很多丑恶现象却堂而皇之地浮出水面。贪污腐败、打架斗殴、见利忘义、坑蒙拐骗、满街办假证的小广告、夸张虚伪的推销、同行间的明争暗斗,等等,都使学生感到社会的不可信和可怕,甚至人们乱闯红灯、嫌贫爱富、随地吐痰、请客送礼等陋习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学生很难受到来自社会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影响。
文艺作品的原因。本来,影视作品可以引导人、感动人、教育人,而近些年来我们的影视作品大都描写些什么呢?从权力到暴力,从江湖到官场,或是精于权谋的帝王将相,或是官场内部的明枪暗箭,或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或是残忍血腥的凶杀恶斗。不外乎历史题材、反贪题材、公安题材、武侠题材的跟风之作,总想在题材上取胜,在取景上引人,而不是依靠艺术作品本身的道德、精神和情感力量来打动人,这样的作品能吸引人于一时,时间一长,也让人腻烦,更对观众有什么教育意义呢?而反映大多数人的生活、大多数人的情感,给人以循循善诱、感召教诲的儒家传统道德影响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三、加强对大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
造成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十天半月养成的,而教育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则需要多方入手、多管齐下,而且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华传统美德。人类文明在发展,人类文化在完善,历代思想家对美德思想作出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提出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并对各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
其次,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己先要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准,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在思想上领悟,在行动上践行,各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传授学问之道,又传授做人之道,用心灵塑造心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传统美德表率。
再次,在学校开展多样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针对一些大学生传统美德已经缺失的现状,不断开辟新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已是刻不容缓。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应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制定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纲要。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把传统美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章守纪教育以及毅力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课下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内外活动。
另外,应加强新闻报刊、文艺作品的正面引导,强化网络文明,崇尚传统家庭美德,增强家庭民主意识,努力建设法制社会。使学生在社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三(5)董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闪耀着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也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发出光芒,于是中国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之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繁荣时,中华民族的光芒却因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的冲击下被人们忘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文德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和使命。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交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中华美德:从孔融让梨到一诺千金,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爱国、明智、孝顺、知耻与诚信。其中,我认为诚信最为广泛。子曰:“人而无言,不知期也。”我认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好似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既是为人之道又是做人之本,也是当代人民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
关于诚信,有这样一则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曾子的妻子阻止道:“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别当真啊。”可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是跟父母学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在教孩子说谎骗人啊。”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他告诉妻子:“许诺过的话就一定得做到,因为这就是诚信”。
增资除了懂得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说话算话。若失信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春季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今社会有许多不守信用的人,他们不懂的诚信的重要性。不论你学位有多高,不论你权力有多大,不论你有多么富有,真诚与朴实才是一个人高贵的品质,席勒说过:“即使你衣衫褴褛,也不要忘记穿上诚信的衣裳,因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唯有诚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我最喜欢,也是对我最有益处的一条经典名言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条名言的意思是:在学习过程当中,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坦白说不知道,去请教知道的人,不能为了面子,而不去问别人,这样就永远不会知道。
还记得上个学期的一个中午,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想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答案。可是已经有好几个同学都做完交给老师了。弄得我愈加心急火燎,我好想去询问其他同学,可是却放不下面子,我平时学习很好,为什么去问别的同学呢?这多不好意思呀!后来一直思考到预备铃打响,才求出答案。我抬头一望,大家都在抄作业,抄完的,就拿出课外书来看,这让我又羡慕又恼火。羡慕的是同学们都完成得这么快,恼火的是我做的太慢。
午会课上,黄老师又赶我们积累了几条名言,其中就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当老师解释它的意思之后,我不由得羞愧不已,是呀,古人说得真有道理,我也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我应该去问问其他的同学,这就叫“不耻下问”嘛。
从此之后,当我遇上难题的时候,就会找好朋友一起讨论,找到答案;而当别的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会一起解决;有时,我们还会找一些课外的难题,一同讨论,增加了不少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到这儿,我要告诉你,名言对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好好去钻研吧!
前几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巨大的考验面前。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白医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前赴后继,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进一步激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万众一心?是什么力量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心?——是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小荷作文网,你也可以投稿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考验着中国人民,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锤炼着民族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抗击非典,奏响了一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科学求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壮歌。这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这场斗争中的集中体现,这是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小荷作文网,你也可以投稿
多难兴邦。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唯有那些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天灾人祸的民族,才能培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唯有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才堪称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历史总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磨难中取得发展的,人类总是在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昂首前行的。几个月来,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人们自然联想到了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当年,面对百年不遇、南北为患的滔滔洪水,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凯歌,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的民族精神又一次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从那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日夜奋战在救护和科研第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身上,看到了当年三江军民抗洪抢险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从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抗击非典的实践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体验着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抗击非典的过程是我们坚定信心,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抗击非典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战场,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
实践证明,打赢这场抗击非典攻坚战,既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力量,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民族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随着历史发展而薪火相传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从几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当代社会实践特别是迎接各种挑战中得到锤炼。当前,防治非典形势仍然严峻,斗争还在继续。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再接再厉,乘胜前进,进一步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民族精神、锤炼民族精神;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升华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以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已有40年了。4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近20多年,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打开
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一直是我国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的一种主旋律。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并长远地发挥着积极影响呢?这是因为雷锋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雷锋平凡、短暂但又光辉的一生,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坚持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也就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这是站在历史高度,对弘扬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作出的精辟论述,由此也更加突出了我们坚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着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为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正是这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无数可敬的爱国民族英雄,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始终不曾被任何一个侵略者所灭亡,虽然历进艰难却仍然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向他们致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被马克思称为“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代世界科技史权威也公认“中国在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在许多重要领域,中国一直独占鳌头,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
学习历史,使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联想到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升空,不仅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更放飞了我们崭新的希望!我们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民族英雄那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荐阅读:
新时期如何加强党性修养10-24
乡镇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12-02
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05-30
新时期如何上好大学生党课10-06
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10-09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0-14
新时期如何学习焦裕禄精神11-03
新时期如何开创学校统战工作新局面09-25
新时期如何创新党员思想政治教育05-28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