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精选11篇)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篇1

“小气”的小燕

我跟小燕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上学。我觉得她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小气。比如说吧,一根雪糕三角钱,冰棒一角五,她就只买冰棒,不买雪糕。又如,我们去春游,同学们差不多都带了汽水,可她呢,白开水一壶。我想她一定是小气,舍不得花钱。“真小气!”我有意想气气她,可她只是笑笑。

一天早晨 我俩一块儿去上学 她对我说 我攒了十五元钱 打算买一部 少年自然知识辞典 明天你跟我一块去新华书店吧 哦 我这才恍然大悟 小燕攒钱原来是想买一本心爱的书哇

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读书,班主任走了进来,从他(忧伤、悲伤)的眼神里,我(侦察、检查、觉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居然、果然、突然),他说:“昨天,李红家里失火了,家具、衣服、电器全都烧光了……”还没等老师说完,小燕马上站起来:“老师,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对同学的困难不能袖手旁观。我愿捐十五元钱来帮助她。钱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放学路上,我问她:“你把钱都捐给同学了,还怎么买书?”她说:“以后攒钱再买不是一样吗?”

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她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我顿时感到她比过去高大了许多……

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2.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3.填空:小燕在 方面很“小气”,这种“小气”应该理解为 ; 而她在 、很大方。

4.写出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

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

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

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

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

l.把文章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3.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4.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填空。

①人们讴歌松柏是因为 ;称道杨柳是因为 ;颂扬木棉是因为 。

②一般人不喜欢臭椿树是因为 ;而作者喜欢臭椿树是因为 。

③文章采用借物喻____的写作方法,借赞美臭椿树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扬那种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2.第一段(第l~3自然段)讲臭椿树不像松柏、杨柳、木棉那样受人赞美的原因。第二段(第4~6自然段)讲臭椿树的许多长处。第三段(末尾段)讲作者赞美臭椿树的原因,同时抒发了对那些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为社会奉献的人的崇敬感情。

3.我爱臭椿树或我赞美臭椿树。

4、③人;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尽管受到冷遇,却不计名利,仍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勇敢的卫士

少先队员种的小树苗,已经长大成树。它们手拉手,肩并肩,很威风地站在田野上,组成一道防风林,日夜为庄稼站岗放哨。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好像在对庄稼说:“你们快快长吧,我们保证做你们的忠诚卫士!”

有一天 狂风呼叫着跑过来 要冲过田野 去毁坏庄稼 防风林挽起手臂 用身体挡住狂风 狂风发怒了 凶狠地说 快闪开 要不我就把你们连根拔掉 说着它带着黄沙和石子 向防风林猛扑过来 防风林团结一心 打败了狂风一次次的进攻 虽然有些枝叶被狂风吹落了 但整个防风林仍然生机勃勃。

狂风不甘失败,叫暴雨来帮忙。暴雨带着洪水朝防风林冲过来,想把泥土冲走,让树木和庄稼淹死。对暴雨的这一手,防风林早有准备。它们从小就把树根深深扎进土地,伸向四面八方,像钢筋一样,把泥土锁住。任凭暴雨多厉家,也没法把泥土冲走。

后来,暴雨又去请旱魔王帮忙,想把庄稼渴死。可它没想到,每一棵树都像一部抽水机。树木用根去吸收地下水,再通过树叶蒸发出来,空气仍然是湿润的。

敌人的阴谋全部失败了。你看。庄稼不是已经成熟了吗?微风中,饱满的麦穗正摇晃着脑袋,好像在说:“感谢你们哪,勇敢的卫士!”

1.在原文上用“‖”给文章分段,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各段段意。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在原文中,用“﹏﹏”画一个比喻句,用“____”画一个反问句。

4.用( )在原文上括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5.这篇文章所用的修辞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 )修辞方法;“勇敢的卫士”是指 。

6.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答案:

1.第一段(第1自然段):少先队员种的小树苗已经成长为防风林。

第二段(第2~4自然段);防风林抵御狂风暴雨、干旱对庄稼的袭击。

第三段(第5自然段):庄稼成熟了,称赞防风林是“勇敢的卫士”。

2. ,,,。,。,:“,!”,。,,,。

3.“它们从小……像钢筋一样…”“庄稼不是已经成熟了吗?”

4.“我们保证做你们忠诚的卫士!”“感谢你们哪,勇敢的卫士!”

5.拟人。

6.通过防风林与狂风、暴雨,干旱作斗争的故事。说明了防风林保护庄稼的作用。

攒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除了“攒钱”,请你根据文章中心再拟定一个标题。

答案:

1渴望指为妈妈买一件衬衫的迫切愿望;忍耐指我一次次忍受着饥饿的煎熬。

2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3短文记叙了“我”攒钱为妈妈买衬衫的事。

4文章表达了作者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野鸭

(1)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2)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3)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是十三只。

(4)我将她仔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5)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6)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7)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她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她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她们埋起来。我把她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这篇短文可以分为三段,判断哪种分法最合理。( ) 第一种(1)(2)/(3)(4)(5)/(6)(7);

第二种(1)/(2)(3)(4)/(5)(6)(7);

第三种(1)/(2)(3)(4)(5)/(6)(7);

2.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

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切: 敌人: 执意: 精疲力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判断短文的中心思想。①赞扬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②表达“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③赞扬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

4.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细节,用“ ”标出。

5、找出野鸭死去后的外形描写,画上横线。

6、作者描写野鸭死去前的一段生活和死去的原因,根据是什么?

7、读了短文,你想到些什么,选一二点主要的写下来

答案:

1.第二种。

2.这一切: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敌人:指大风雪。执意: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疲力尽: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野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一场暴风雪进行了殊死搏斗后死去了。

3.

4.“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一共是十三只。”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guān guàn)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āi ái)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bēi bèi)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yuè lè)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zhǒng zhòng)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画去文中( )里错误的读音。

2.用波浪线“﹏﹏”画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用双竖线“‖”划分本文的意义段,全文是先( )再( ),后( )的构篇方式。

4.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5.摘写出最能说明轻木轻、铁力木重的语句。轻木与铁力木除轻重大不相同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哪些特点?

答案:

4.

①树干的中心是乌黑的。

②主干锯了会再长二、三枝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

5

①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起来。

②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轻木还有:

①生长迅速

②高大挺拔的特点。铁力木还有:

①四季长绿高大

②入水即沉

③木质致密,坚硬。

★ 谈影响力阅读理解含答案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

★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 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 空巢老人调查工作报告

★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篇2

一、我爱读

1.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造阅读的声势,对那些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学生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进行小组间交换,使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每周确保一次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另外,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设置“书海拾贝”、“读书园地”、“阅读指南”等版块。

2.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每天都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保证学困生的阅读时间。三年级刚开学时,我总是一边叫学生自己安静地看课外书,一边辅导一些学困生订正作业、做练习题。可结果总是弄得班级里闹哄哄的。一部分学生趁着老师指导同学时就小声地讲话,假装或根本没有在进行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明白,补差工作不如留到课后,布置学生阅读时就纯粹地做好这一件事,自己陪着他们一起安静地看书,比“利用”那么一点点时间补差效果好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机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需要科学知识之光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需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全班同学一起安静地阅读,尤其是让学困生也一起参与进来,时间一长,同学间共同徜徉书海、畅谈心得的兴致,必定使一些学困生也动心,自然而然就慢慢地加入进同学们阅读的行列。

3.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求自己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示范熏陶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有一阶段时间在学生中颇受喜爱。于是我向学生借了几本阅读起来,读完以后,我选择了几段有关环境描写的段落和学生分享。看过的学生顿时都来了精神,纷纷举手想谈谈他们的看法;有些读完了不大记得的学生一脸遗憾的样子,当场努力回想着;没看过这套课外书的学生也被吊足了胃口,都表示下课了以后非常想要阅读这一有趣的课外书。

二、我会品

1.多读书。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在做到让学生有品种丰富、充足的书源的同时,告诉学生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能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也可以。这样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也能让他们真正没有压力地乐在其中。

2.读好书。光靠学生自己浏览群书,没有老师的指导当然也不行。所以作为老师,每学期选择一到两本课外书进行有指向性的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指导学生精读时,应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本学期我就选择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木偶奇遇记》进行精读指导。指导前,我首先自己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认真思考了应如何利用这本书,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经过整理,确定了以下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也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例如《木偶奇遇记》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樱桃师傅吓呆了。他的眼珠子差点儿从眼眶里跳出来,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也被吓得快伸到下巴了,活像是喷泉池子里的一尊怪兽雕像。”有学生在这一段旁写了一段自己的感受:“文章通过描写樱桃师傅的眼珠子、嘴巴、舌头,把樱桃师傅当时惊呆了的样子生动地写了出来,我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平时仔细观察别人的表情,写作时就可以用上了。”非常简单的语言,但是看得出来,学生已经通过课外阅读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3)写读书笔记。可以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我们三年级主要是作一些好词佳句的摘抄,品读语言,学习作品中常见的构段方式,获得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4)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由于《木偶奇遇记》是一本有趣的世界经典童话,学生在读过以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阅读的效果就更好了。

三年级阅读训练材料 篇3

题目设计:张爱凤

请你阅读

游行知园

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有个美丽的“行知园”,是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而建的。虽说是“园”,四周却有碧水环绕,颇有园在岛上的味道。园中树木丛生,花开四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星期日,我约了几个同学,一起来“行知园”玩。刚踏上一座石桥,看到桥右侧刻着两个大字:学思;再看另一边,也有两个字:成蹊。四个字苍劲有力,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呢!

下了桥,右边是一座小山。山上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十分赏心悦目。我们高高兴兴地爬上山,站在最高处向下看。真美呀!山的东边是一面三四米高的石壁,石壁上方是一棵长态歪斜的老松树,真像一位神态持重的守园老人。再向西看,是几棵黑松,树下坐着几个中学生,他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北边是一排冬青树,郁郁葱葱。

下了山,我们穿过被桂花树和槐树繁茂的枝叶拥抱的小路,来到碧水边。波光粼粼的小湖清澈见底,红的、花的柳条鱼在沙石中快乐地穿行嬉戏。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陶行知先生的大理石塑像。先生端坐在一块石头上,用和蔼可亲的目光看着同学们学习、休息、娱乐。人们只要一看见他,就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催你奋发向上!

红日西斜,我们又返回到那座石桥上,频频回首,只见那行知园在夕阳的余辉下更美了。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美丽的“行知园”就是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而建的。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学思”“成蹊”这四个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yí suō lín xī

心旷神怡 婆娑 波光粼粼 嬉戏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神情舒畅。

赏心悦目:欣赏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愉悦。

1.读原文,补充词语。

心( )神( ) ( )( )有力 鸟( )花( ) ( )心( )目

2.读文填空。

(1)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2)“行知园”是为了纪念( )先生而建的。

(3)石桥两侧刻着四个大字:( )。

3.细读文章,照样子填空搭配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郁郁葱葱)的冬青树 ( )的小湖

( )的塑像 ( )的大字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篇4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yì)的官署和邸(dǐ)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jìsì)孔子的`地方,孔子逝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碣(bēijié)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长久——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1)已死去的人的后代。(2)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三孔”指的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________。____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______。

4、为什么曲阜“三孔”能人选世界遗产名录?

5、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呢?

答案: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篇5

一、填空

1、《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日记),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68 年写的一部富含教育意义的小说。

2、“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3、(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3、青铜会说话了,他说的话是:“(葵——花)!

5、大麦地有一个祖祖辈辈养鸭的男孩名叫(嘎鱼)。、《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

7、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滨逊),这部作品叫(《鲁滨逊漂流记》)

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海伦凯勒)的作品,(沙利文)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9、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霜王》),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10、《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写的,作者谨将本书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

11、由小林校长设计的运动会特别比赛项目有(“钻鲤鱼”)、(“找妈妈”)、(拔河)、(全校接力赛)。夺取全部项目第一名的竟是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

12、《女儿的故事》作者是(梅子涵),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经长大,她的名字是(梅思繁)。

13、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借一个孩子——(英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1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是(美)国人,“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 这件事指的是(刷墙)

15、《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稻草人的骨架是(细竹枝),他的肌肉和皮肤是(黄稻草)。

16、“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17、《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9、《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20.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21.《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2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3、《夏洛的网》中夏洛一共编织了四张写上字的网,分别是(“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

24、《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先后到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

25、《哈利波特》是美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文学,共出版了7部,第一部的名称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后一部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二、选择题

1、青铜用(A)给葵花做了一盏全村最漂亮的灯。

A、萤火虫 B、蜡油 C、煤油

2、葵花读三年级下册,春夏之交,大麦地的庄稼被(B)吃光了。

A、狗 B、蝗虫 C、鸭子

3《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C)A.玛丽号 B.哥伦比亚号 C.约克逊号 D.诺曼底号

4、《寄小读者》中,作者此次远行的目的是什么?(C)A.旅游 B.会友 C.求学 D.治病

5、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不知这岛的名字是什么,姑名之为____吧。”(A)

A绝望岛 B希望岛 C鸟岛

6、海伦第一次自己完全读懂、读完的书是(A)。A 《方德诺小伯爵》 B 《红字》

7、“第三军团”是由五名辅民中学高二的学生组成。他们使坏人闻风丧胆;老百姓们拍手称快!可辅民中学的校长顾永泰以为“第三军团”是一个流氓团伙,并让一名新来的教师(D)装成学生,转到高二(5)班去,并调查高二是否有“第三军团”的消息。

A刘天人 B鲁湘舟 C常振家 D华晓

8、H4第一次见到米兰老师是在(A)A肯德基店

B麦当劳

C办公室

9、《呼兰河传》中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的人是(C)

A团圆媳妇

B 有二伯

C 冯歪嘴子

D祖父

10、古希腊“悲剧之父”是(C)

A、埃斯库罗斯 B、欧里庇德斯 C、荷马 D、索福克勒、11、(D)是太阳神并且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的神?

A.宙斯 B.雅典娜 C.阿尔忒弥斯 D.阿波罗

12、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见面是在(B)

A:医院

B:实验室

C:贝克街

D:房东家里

13、下列选项中最早的古人类是(A)

A.埃及古猿

B拉玛古猿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1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王子与贫儿》中,王子为了(A)和贫儿互换身份。

A、寻找自由 B、寻找母亲

C A和B都是

15、下面不是作家秦文君作品的是(B)。A.《男生贾里》

B《芝麻开门》

C.《表哥驾到》 D.《小鬼鲁智胜》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2、刘瘸子是专门给人拍照的。(√)

3、葵花的冰项链是老师给她的。(×)

4、小林校长经常对小豆豆说的一句话是“你是一个好孩子”。(√)

5、《惠安馆》讲述的疯女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6、主人公小英子最爱吃糖葫芦。(×)

7、《今天我是升旗手》中肖晓自治的名片的身份是天安门国旗班班长。(√)

8、米兰老师会跳巴拉巴拉舞。(√)

9、《王子与贫儿》中,王子的名字叫爱德华,贫儿的名字叫汤姆。(√)10、英国著名戏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莎士比亚一部重要的喜剧作品。(×)

四、连线题

把文中的主人公、书名以及作者连线。5分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篇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紧扣第二单元主题“永远的童年”编排, 包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 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选编的目的是通过理解诗意, 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诗中展现的童年趣事, 与当今城市孩子的生活有比较远的距离。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本着以诵读为主, 在情境化、故事化的吟诵中, 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从整体入手, 指导学生展开了逐步深入的比较阅读。

一、初读比较, 整体把握内容

在学生课前预习, 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课始, 就让学生三首连读, 比较它们的异同。学生能纵观三首诗词, 发现异同。相同点:都是写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叙事诗, 都有可爱的孩童形象呈现。不同点: (1) 三首诗词中儿童形象不同。有晚归休憩的一个牧童, 有渔船中的两个孩童, 有乡村人家三个可爱的儿子。 (2) 三首诗词中儿童所做之事不同。牧童或放牧吹笛, 或卧在草丛休息;渔船中的两个孩童在船中费力撑伞;乡村人家的三个儿子锄豆、编织、剥莲蓬。 (3) 三首诗词中描述的地点不同, 分别为乡村原野、安仁江上、农村人家, 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二、品读比较, 入境想象体验

这一环节, 我先留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 让4人小组合作互助, 结合注释, 交流三首诗词的意思。我分组聆听, 对“笛弄晚风”“怪生”等处作了指导, 学生汇报疏通诗意, 作好了深入品读的铺垫。

古诗词意境的品读开拓, 诗词中孩子对诗人感情的体会, 是我此次尝试比较阅读要突破的难点。我琢磨设计, 又按范读入境—插图浓境—想象创境的教学思路展开比较阅读。《牧童》这一课, 我配上笛子乐曲进行范读, 学生边看插图边用心聆听。请一男生用动作和表情范读《舟过安仁》, 其余学生试着从书中画面听出活动的小故事。《清平乐·村居》则配以古乐, 让男女生分开读词的上下阙, 漫步乡村。范读带入诗境, 插图染浓诗境, 我趁势让学生带上美妙的感受多次吟诵, 用心在脑海中创造更清晰和个性化的解读。如《牧童》中牧童放牧原野, 草色葱茏, 何其开阔, 归时晚风中笛声悠扬, 尤其是牧童饱饭卧月夜, 多么惬意!再如, 《舟过安仁》里渔船上稚气的两个孩童, 不再费力撑篙划桨, 异想天开地撑伞, 借风行船, 很是聪明!《清平乐·村居》低矮的茅屋前, 溪水潺潺, 安详的老夫妇略带醉意地闲聊, 三个儿子各自忙碌, 真是和谐幸福的一家人。

最后巧抓“诗眼”悟情感, 透过诗眼体会每首诗不同的情趣。三首诗词的诗眼分别是 (闲) “弄” (奇) “怪”“喜” (欢) , 联系每一首诗词, 体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我适时补充, 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让学生体会《牧童》流露出诗人吕岩 (吕洞宾) 对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舟过安仁》表现了杨万里对聪明伶俐的两个渔童的喜爱和赞赏。《清平乐·村居》则表达了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 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读出自己的感受, 使新课标“在诵读积累中感染熏陶, 培养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赏读比较, 感悟不同写法

在学生吟诵兴味正浓时, 我又引导学生对三首叙事诗词的写法进行了探究:《牧童》首句写景, 视野空旷, 平缓舒展, 第二句风中弄笛, 牧童由远及近。“六七里”“三四声”数量词的使用, 笔触活泼。三四句时间推移, 叙黄昏至月明时吃饭休憩之事, 平直自然。尾句“月明”渲染气氛, 一切又归于宁静、幽远、美好, 呼应首句。相比之下《舟过安仁》叙事更为直接, 用诗人的视角观察, 叙事动词使用准确, 突出孩童有趣的行为。三四句颇似自问自答, 表现出诗人童心未泯。《清平乐·村居》以词的形式表现田园之美、田园之乐, 更加清新、委婉和细腻。以景开篇, 词中一家五口各具情态, 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安详老夫妇写起, 一一描写, 着力于“小儿”的描绘, “溪头卧剥莲蓬”生动塑造出他调皮自在的可爱形象。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是读、写,阅读教学最终的收获仍然是读、写。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启步阶段,抓好读、写,至关重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1、导语设疑。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二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五彩缤纷”我没有让学生换词理解或者直接读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在课件中,我用黑色为底,把学生找出来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我还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说菊花还有哪些颜色?并给学生展示出其他美丽颜色的菊花。并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彩缤纷”。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学生对词语理解进一步加深。

2、走进人物内心,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抓住“犹豫”一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对英子的自卑、害怕的内心。在出示这一句话时,“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此时她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感受她此时矛盾的心情。再如: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抓住“沉默不语”一词体会金吉娅体贴家人的品质。我先让学生朗读感悟其他孩子买完礼物后的表现——“兴高采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朗读金吉娅的句子,找出金吉娅的表现——“沉默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表现截然相反。金吉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她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感悟金吉娅因为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感到难过,这就是她体贴家人的表现。

3、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是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昧文本内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张庆老师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书声琅琅,才能領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变化的微妙;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的温馨。反之,则难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之中蕴含的哲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

三、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1、要加强词语训练。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要加强句子训练。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要加强段的训练。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四、扩大学生阅读的数量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处理。因此小学生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认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面,从小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必要时指定具体的阅读内容,并提示阅读方法。定期检查阅读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接触新观念,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张扬.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

相关策略.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7):

37~38

[2] 李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新课

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84~85

《有趣的“三”》阅读答案 篇8

2. 不设统一答案。古代汉语中长用音同或音近字代替另一个字,可能是通假字。又“衅”古有“祭祀仪式”意,可从“仪式”上推测。还可从校对印刷传抄上考虑。(3分,推测合理2分,语言流畅1分。意对即可。)

3.句①是在算数中的运用,表数量多;句②表“行天之道”或数量多;句③表“行三之法”,用于营建制度。(3分,每句1分。意对即可。)

梅岭三章的阅读答案 篇9

一、自主实践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_____修辞: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_____修辞:_____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_____修辞:_____

(4)人间遍种** 意思:_____修辞:_____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风应有涯()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为家 ②应有涯()③取()义成()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旌旗十万__阎罗。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余()伤病 二十馀()日

②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

③旋()围解 ④旧部()

2.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3.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写作攻略

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自主实践

1.(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2)指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

(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2.(1)xīng yá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4)D

3.A

4.雨打芭蕉碧等

二、能力提高

1.我 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能够 写成不久、随即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2.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3.C

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并适当留下悬念,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告诉学生,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进行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边读边批注等等。告诉学生每一种阅读方法适合的文本内容,文体形式等,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会根据文本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经验,积淀预感,丰富自我。

三年级阅读理解答案 篇11

正如2013年高考英语(福建)《考试说明》所述,阅读是我国考生接触英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主要途径,是高中英语教学和测试评价的重点。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所占权重较大。

2. 阅读理解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它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选的文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语言地道,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要求考生根据短文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题目类型主要有:

2.1 理解短文中的具体信息

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大量的细节信息,用来支持文章中心思想的阐述。这些细节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

2.2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或句意

2013年《考试说明》强调推断生词含义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词汇是《考试说明》的重中之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或句意的题目应该会出。

2.3 作出简单判断和推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信息,也就是理解文章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些需要根据短文提供的线索和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推测出作者没有提到的事实或发生某事的可能性或趋势。

2.4 理解文章主旨和大意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和要义。在英语中,作者一般是在文章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就表明文章的主旨大意。有时则放在文章的最后。少数文章的主旨大意需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

2.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住全篇文章的文脉,也就是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解文章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者某一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等。

2.6 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意图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及意图。但是,这些信息通常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学生要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

3.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答题策略

在高考实际答题中,由于时间限制,考生不可能详细品读文章,最具实效的答题策略就是巧用关键词搜索答案出处,迅速准确地选对答案。以下以一篇人物传记题材的阅读理解题为例,说明如何确定关键词搜索答案。

【例】It was a very happy family.The life was fairly well off.Father, Leopold, was a music master in Austria.Mother was warm hearted.There were two children, Marianne, a schoolgirl, and little Wolfgang, a child not quite four years old.Marianne was learning to play the piano, and day after day Leopold stood behind her as she practiced.How patient her father was, and how cleverly he showedMarianne how to play som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pieces!She was making progress, very good progress, and that was excellent. (1) And there, almost lost in the big chair, sat Wolfgang, who never had to be told to keep quiet when Marianne was practicing.

One evening at sunset Leopold patted Marianne’s shoulder, saying she had done well.At that moment Wolfgang climbed on his father’s knee and begged to be allowed to play the pretty piece Marianne had now mastered.What a joke that was!Picking up his baby son, Leopold laughed and said, (2) “Look at your small hands.You must wait, little man!”

(3) There was no end of fun during tea, and Marianne had to tell her mother about Wolfgang wanting to play a difficult piece.When the meal was finished, Marianne helped to clear away the dishes.Suddenly Leopold got up. (4) “Listen!”said he in a surprised voice.“Listen!”“Marianne is playing the piece better than ever!”

But Marianne was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

His wife following, Leopold walked quietly upstairs, the lamp in one hand, his music book in the other.He pushed open the door, and there was little Wolfgang playing in the darkness.“I love it.”whispered the child.

It was the beginning of Mozart’s life of music.

1.Wolfgang was quiet when his sister practiced the piano because______.

A.he liked his sister

B.he loved music

C.he didn’t feel well

D.he didn’t want to make a noise

解析:推理判断题。根据判断, 关键词应为Wolfgang, quiet。用它们去文中扫描, 在第一段最后找到句子 (1) , 说Wolfgang不用别人提醒就会自觉安静下来听姐姐演奏, 表明他喜爱音乐, 故选B。

2.Wolfgang’s father told him he couldn’t play the piano yet because_______.

A.he was too small

B.his sister was taking lessons

C.he had to help his mother

D.he had to wait for his sister to finish practicing

解析:细节理解题。题干中出现told一词,跟说话有关,可能要在引号中找答案。在第二段最后找到句子 (2) ,说Wolfgang手太小,要等(到长大),故选A。

3.At tea time the family had______.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判断,关键词应为tea。用它们去文中扫描,在第三段第一句找到句子 (3) ,其中“no end of fun”说明应选C。

4.Shortly after tea Leopold heard the music from upstairs.He was astonished because_______.

A.Marianne had never played the piece so beautifully

B.Marianne was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

C.Wolfgang was playing in the darkness

D.Wolfgang loved the piece so much

解析:细节理解题。题干中出现after tea,说明答案出处在第3题之后,且关键词应为astonished。但用它去文中第三段以后扫描,却找不到。我们在句子 (4) 中找到了它的同义词surprised,从该句知道应该选A。

用题干中的关键词去文中扫描找到答案,对于半数以上的阅读理解题是适用的,而且大大节省了考生的答题时间。我觉得在高考第二轮复习指导阅读理解题作答时效果良好,各位考生不妨一试。

摘要:文章对照2013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 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了解新课程高考英语试卷特点, 适用有效答题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考复习,阅读理解,答题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劳动节到了祝福语下一篇:考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