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黄果树瀑布》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黄果树瀑布》(精选8篇)

语文教案:《黄果树瀑布》 篇1

1、利用本课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学科间的联系,扩充知识面。

2、仿照文章写法,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同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教学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预习任务,为更好的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第一组同学负责找中国从古到今的地理学家的相关资料介绍。第二组同学负责找世界各地的瀑布图片、视频。第三组同学负责查找因为旱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瀑布断流的图片材料。第四组同学负责查找描写瀑布的好词好句、古诗、现代诗。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是语文综合性学期的体现。)

二、课前复习。

1。齐读生字词。听写。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先复习重点难理解的生字词和课文的写作顺序,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去过黄果树瀑布,然后看介绍黄果树的视频,指名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感官上去认识黄果树瀑布,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后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更容易体会作者对形容黄果树瀑布的用词的含义)

2、自由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并说作者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了一部杰作。

3、师再问:课文写了黄果树瀑布哪些方面的特点?指名答出:形态和声响。再让学生分别用“―”和“n”画出写形态和声响的句子。

学生汇报,学生每找一句,课件就出示相关句子,然后齐读、指名读。

描写形态的句子:

⑴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⑶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⑷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描写声响的句子:

⑴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⑵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⑶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⑷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品读词句,在读中品位词语的妙处(如泻、洒、溅),也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并找到课文中所用到的写作方法(全文贯穿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也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美。

5、全班有感情朗读句子。

6、在学生分别汇报完描写形态和声响句子后,要求学生再用一个字来概括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同时老师板书;形态宽声响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黄果树的壮观,它的美,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妙。)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介绍徐霞客。

1。过渡:不仅作者被黄果树瀑布所吸引,就连徐霞客也被它所陶醉了。

2。介绍徐霞客,朗读第八段,品词“凝神谛听”,“沉醉”用徐霞客的静听突出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大,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徐霞客,理解“衬托”这种写作方法,)

五、小练笔:填词练习

师小结,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体会怎样用词才能使句子更形象。)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书籍、报纸等媒体,把语文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扩大课外知识面。)

七、板书。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宽

感受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一、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③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用“”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子。

语文教案:《黄果树瀑布》 篇2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用心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今日的枯竭, 激发学生的情感, 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教学准备:

制作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播放大瀑布的课件。

师:今天同学们看到的是世界著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板书:大瀑布) , 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那雄伟磅礴的气势, 飞流直下的伟大奇观, 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曾让世界各地的游人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也一定会把你深深震撼。我们一同来欣赏。

2. 学生欣赏课件。

3. (欣赏完毕) 此时此刻, 假如你正站在瀑布脚下最想说什么呢?学生发言。

4.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

其实本文作者曾和我们一样被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奇的景观所震撼, 不由自主拿起笔来写下了一段赞美的文字。下面我们一同来品读。

5. 指导朗读。

这段文字让你来读, 你认为要读出大瀑布的什么气势?

生:读出瀑布的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震耳欲聋。生朗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 我真想身临其境去感受瀑布的美, 聆听瀑布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可是你们知道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雄奇的景观, 竟然在逐渐消失。我们现在只能去参加它的葬礼了。 (生表示惊讶, 师板书:的葬礼)

6. 引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怎么会有大瀑布的葬礼呢?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等等。

师归纳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太有价值了, 非常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 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看能回答自己提出的哪些问题。

师巡视指导:找到答案的可拿笔批画出来。

师:有的同学已是信心百倍准备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则在凝神苦思。那么现在让我们集思广益, 小组合作学习, 看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2. 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个问题。

(1) 同学们都已出色完成了任务。现在让我们来交流学习结果。谁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现状最为关注 (举手) 好, 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好, 在读这段文字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大瀑布现在的样子。

放课件, 师配旁白:今天, 我们再到塞特凯达斯瀑布, 已是满目疮痍, 再看不见昔日雄奇的气势, 再听不见昔日震耳的水声, 像生命垂危的老人,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3) 同学们, 看到这儿, 你心情怎样?站起来说一说。

生:伤心、难过、悲痛、想流泪。

(4) 学生带着上述感情朗读有关段落。

(5) 师生一起带着悲伤的心情朗读这段文字。 (配上音乐)

(2) 第二个问题。

(1) 过渡:大瀑布的满目疮痍奄奄一息让所有爱它的人为之心痛, 那么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谁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学生读有关的内容。总结:因为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水源大减;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浪费水资源;沿河两岸森林被乱砍滥伐, 水土大量流失。

(3) 大瀑布的枯竭让人痛心疾首, 扼腕叹息,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 再朗读课文, 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 感动同伴, 感动老师。同桌互读, 指名读。

(4) 由于人为的破坏, 难道正在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课件出示有关人类破坏生存环境的画面, 并让学生说说感受。

(3) 学习“葬礼”, 深化主题。

过渡:是啊,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 大瀑布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这么大变化,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 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 令人震惊, 为了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让大瀑布重新充满活力, 巴西总统为瀑布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特殊的葬礼。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一定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

(1) 自由默读, 边读边想象葬礼的全过程。

(2) 让我们回到1986年9月为瀑布举行葬礼的这一天, 在这神圣的仪式上, 面对着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假如你就是菲格雷特总统, 你会怎样饱含深情地演讲?

(3) 学生写简要的提纲。

(4) 请同学扮演菲格雷特总统, 表演在葬礼上的演讲。

师: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 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 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板书:保护地球)

(4)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起来朗读这段文字 (放音乐)

(三) 总结全文

总结:是啊,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温馨美丽, 永远生机盎然。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课件出示) 回来吧, 雄伟壮观的瀑布, 回来吧, 属于我们的蓝天、白云、溪水、花草……我们绝不会再伤害你们。

(四) 拓展练习

1. 现在, “环保”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课下搜集与环保有关的事件, 设计一张环保知识宣传报。

语文教案:《黄果树瀑布》 篇3

一、“瀑布的流动”——感知形象美

文章一开始就写到:“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一简短巧妙的开头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下文,探寻作者停下脚步的缘由。接下来展现的是一场动感迷人的审美大宴,紫色的藤萝宛如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泛着点点银光,正是美的吸引,让作者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美总是蕴藏在一定的形象之中,并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作者笔下的紫色藤萝先将学生带进审美的情境之中,唤起学生经验世界中关于藤萝的印象,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审美化的表象。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审美情境之中,切实感受到藤萝的形象美。

所谓美文美读,散文的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捕捉文中关于紫藤萝的点点滴滴的印象,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正音正字,为文本的理解扫除障碍。然后让学生重点朗读文中描写藤萝繁盛的语句,体会紫藤萝美在哪里,它有什么美的特征,让藤萝这个景物的形象之美更加明晰起来。紫藤萝美在深深浅浅的紫(第2节),美在活泼热闹(第3—6节),美在淡淡的芳香(第8节),这些一般学生都能够感知到,教师需要点拨出作者实际上从花色、花形和花香三个角度展现了景物的美,这种美给人的感觉有所不同,“紫色沉淀、泛着银光”是热烈沉静的美,“宛如瀑布、船舱鼓鼓”是繁盛充盈的美,“淡紫香气、梦幻笼罩”是朦胧梦幻的美,那么朗读也要读出不同层次的美。

如果学生对紫藤萝之美的感知力有所欠缺,教师可提供恰当的图片辅助美的感知,如展现紫藤萝紫色沉淀、宛如瀑布的情景,表现藤萝像船舱一样鼓鼓的形状。图片具有直观形象性,能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成具体可感的视觉图像,强化学生对紫藤萝的美的印象。

审美感知还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宗璞笔下的藤萝花之所以那么美丽迷人,笔者认为是因为这种美不是静态的,它是流动和变化着的,颜色在流动,芳香在流动,就连花儿的形状也像笑容一样在似动非动。让学生想象紫藤萝像瀑布一样的流动,想象阳光的挑逗,想象色彩的变幻,想象推挤的热闹,想象氤氲的芳香,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种美的景象,学生或多或少会获得审美的体验。

二、“文字的灵动”——品析语言美

在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语言文字本身也构成了审美的对象。

宗璞的语言文字造诣很高,“她的散文讲究语言美,她追求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长于以极其精炼、形象、隽永的文字写人绘景,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带学生沉入文本,品析语言文字,不仅可以积累表达技巧,还可以从形式层面把握文章之美。

那么宗璞是用怎样的语言去表现紫藤萝的美丽的呢?她不仅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还用了精当的修辞手法。字词如“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中的“挑逗”,把紫藤萝写活了,花儿浅淡部分在阳光的照射下本是被动地泛着银光,可作者却说花儿与阳光互相挑逗,写出了花儿的活泼可爱。又如“推”“挤”“笑”和“嚷”将花儿拟人化,这些动作写出了藤萝的生机与活力,就像小伙伴在一起熙熙攘攘,热闹却无朱自清笔下争春的吵闹。修辞上如将藤萝上跳跃的阳光比喻为迸溅的水花,更呈现出“瀑布”的灵动。又如“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嗅觉的感受诉诸于视觉,更加具体可感,藤萝是深深浅浅的紫,似乎香气也被晕染了似的弥漫在“我”周围。

语言的品味还是要运用朗读的法子。如读藤萝推推嚷嚷那段,就要让学生读出那个精神劲儿。让学生自己化为一朵朵藤萝花,想象着尽情释放美丽,并欢快地向世界宣告:“我在开花!”初中的孩子不乏青春活力,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活力,并做些朗读的指导,比如重音要落在关键的动词上面,读“我在开花”的时候语调要高昂,语速要明快。又如读紫藤萝的香气那段时,得随着文字的流动,闭上眼睛感受香气的流动,仿佛紫色的香气梦幻般地笼罩着自己。

宗璞的文字是灵动的,就像流动的紫藤萝瀑布一样,潺潺流入人的心底。带着学生品味文章隽永活泼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前面获得的审美表象落定下来,进而渐渐上升到理性的审美层次。

三、“生命的律动”——领悟哲思美

对景物和语言的审美观照只是表层的审美感知与鉴赏,如果要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必须关注文中的审美主体,包括作者的情感意志和经验经历。

梳理审美主体即文中作者的行为和心理发现,“我”在赏花、忆花和悟花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有情感的流变。一开始是驻足观赏,从“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可以看出作者邂逅繁茂藤萝的惊喜与赞叹,顿觉生命的蓬勃与美好;接着紫藤萝瀑布流进了“我”的心里,带走作者心中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让她收获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然后十多年前家门外的大藤萝从“我”的记忆深处浮现出来,那株藤萝全然不是作者现在看到的模样,它花朵稀落,孤苦伶仃,因为和生活腐化扯上什么关系而被果树替代,其中透露着作者的遗憾和惋惜;最后“我”看到如此繁密的紫藤萝,赞叹生命的蓬勃顽强,心中生发出希望,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耐人寻味的,也是引人深思的,这是教师教学本文的难点所在。作者对生命的顽强和蓬勃的喜悦还是相对容易理解,但是怎样解释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以及花和人的“不幸”呢?作者为何花费笔力去描写十年前那株“命途多舛”的藤萝呢?此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搭建支架,补充作者和背景的介绍,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拨乱反正的1982年,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

可见,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与小弟的病患有关。作者曾在《哭小弟》中说:“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2]此句正应了本文中所提到的“焦虑和悲痛”。现在,作者把它写出来了,只是,写得那么含蓄,“生死谜、手足情”寥寥六个字,蕴含了多少悲痛复杂的情绪!

此外,作者回忆的那株藤萝为何遭遇“迫害”呢?一株藤萝能和生活腐化有什么联系?读来有些戏谑,但在文革年代,养花和赏花是资产阶级的情调,资产阶级的东西是万万碰不得的,一株花都有这般遭遇,何况是人呢?宗璞的笔法含蓄委婉,引人深思。

通过背景的介绍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步步深入,在共同的思考与探讨之中,理解人与花的不幸,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意蕴,此时的审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但是,作者的悲痛又是怎样化解的呢?此处又是一个审美理解的难点。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谈到审美与移情,移情包括观念联想上的移情和内模仿意义上的移情,前者是由人及物的“外射”和“移注”[3],后者是由物及人的感应,两者最后都会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本文中紫藤萝瀑布两次流入作者的心里,给予他生命的动力,审美对象的蓬勃生命感染到了审美主体,让他产生共鸣,并获得积极的生命意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移情的作用。人和花儿的命运很相似,花儿虽遭摧残却生命不息,人遭受挫折仍要顽强生存,从花到人再到花,是主体与对象的对话过程,是心境与物境的融合过程。正是在这样的审美境界中,作者悟出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个体的生命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部分,正是无数个渺小卑微的个体生命汇成了生命的长河,生命的河流虽有曲折,但是永远奔腾不息。审美也是一种认识活动,给学生适当引入一些审美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试着去理解审美活动,有助于深化对文章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生态度。

至此,学生不仅从文章中感受到了紫藤萝瀑布的流动之美,还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灵动之美,亦领悟到了生命的律动之美。为了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不妨让学生对照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比较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写一篇小论文,培养学生审美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审美创造的尝试。

从《紫藤萝瀑布》纵观整个语文审美教育的过程,从初步的审美感知,到基本的审美鉴赏,再到最后的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实际上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紫藤萝瀑布》作为一篇散文,本身具有“景——情——理”这样一个逻辑层次,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也要考虑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这三个层次,感觉、知觉、情感和认识这些心理要素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人的认知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这要求语文审美教育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符合教材选文的个性特点,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连续开放的体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而且还要贯穿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之中。

另外,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要遵循基本的认知和逻辑层次,还要遵循一定的价值层次,因为语文美育和语文智育、语文德育总是相伴而行。认识紫藤萝的形状、颜色和芬芳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汲取生命的蓬勃力量,呵护生命的尊严,释放自然的天性,是一个求善的过程;在求真和求善的过程中获得感官和心灵的审美体验,享受审美的愉悦,建立审美的意识,提高审美的能力,是一个求美的过程,反过来又促进对真和善的捕捉与理解。

当然,语文审美教育必须以语言为本体,这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最基本层次。语文课毕竟不是艺术课和思想政治课,任何脱离语文本体的语文审美教育无疑是空中楼阁,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应该牢记的。

注释:

[1]张雅东:《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理论观察,2010年,第2期,第142页。

[2]宗璞:《红豆》,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页。

[3]朱光潜:《谈美书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4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

于谦华

学习目标:

一、学习作者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画外音: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江上,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风景图片,想要感受真实的瀑布,还必须亲临,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走进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写了哪两个瀑布,对它们的感情如何?

温馨提示:

(一、)大声朗读课文

(二、)拿着笔随手勾画出关键词、句 明确:

1、图片中的瀑布,无聊、概念、不激动„„

2、亲历的瀑布,激动、震撼„„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一、)自学探究: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黄果树瀑布的,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1、但那时我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当时我的心里一阵..激动,„„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我和它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我越接近它,我的生命和它的肌肤相触的面积就越扩大。它先是侵入我的 耳朵,然后灌满了我的耳朵,最..后,是震耳欲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激动、震撼)

2、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

巨手,从高处向我合拢过来,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

a、手“抚摸”,“亲近”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拍打,和刺激”呢?作者为什么会有此感受?

b、能“呼吸”和水声,潮湿吗?

3、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是激动还是惊恐,是快乐还是疼痛? 明确:

听觉:声音

气势宏伟

视觉:形态

姿态优美

触觉:因水打湿而表现出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受,痛快,喜悦之情。

四、相信自己,仿写练习提示:

1、调动各个感觉器官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五、拓展欣赏

多媒体展示同题散文朗读《黄果树礼赞》,让同学们欣赏。

六、达标练习

《语文助学,学习测评》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听觉

触觉

视觉

感受

夸张

比喻拟人排比

立体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5

这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3段。

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设计意图]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大胆运用齐读”的方法顺利实现。本课还有大量优美的语言--准确传神的动词,大量的四字词语,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这些都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引导学生积累这些优美的词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教学本篇课文,还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多样的表达方法--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的描绘;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采用“多个角度描写”的方法;先总写后分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瀑布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课前准备]

1、瀑布声、形的资料。

2、收集介绍徐霞客的资料。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11月13、14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3、具体学习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浏览的所见、所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简介黄果树瀑布:

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漂浮 聆听 胸膛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认读,正音。

嘶sī 嚣xiāo 撩liāo 聆línɡ 膛tánɡ

挟xié 掩yǎn 谛dì

齐读。

(3)理解词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聆听:听。

白练:白色的绸带。

凝神谛听:集中思想注意听。

(4)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

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

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根据出示的句子,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哪几段?

(1)出示:

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

②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去,一直来一谷底。

③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2)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

(3)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起,赞美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4自然段):写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

第二层(第5~7自然段):写下到谷底时的感受。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指名分段朗读,体会声形特点:

1、理解第一段中的“杰作”,指导朗读突出“真是”“杰作”。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声音)

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文中把瀑布比作 和 ,

从中你体会到 。

(微风拂过树梢,潮水,由远到近。)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3)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读句体会--感情朗读。

3、用上述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形:……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声:……成了千万别样织布机的大合奏。

(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嚣”:上中下结构的字,四个“口”要写得均匀平稳,下面两个“口”稍大,托住上面。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一、把下列带点字的拼音补充完整。

x ì x

喧嚣 挟来 谛听 缝隙

u l z

瀑布 撩拨 聆听 沉醉

二、查字典。

1、“嚣”若不知读音,应用 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意思是 。

2、“撩、挟、掩“在字典中的排序为 。

三、形近字组词。

谤( ) 挟( ) 幅( ) 泻( )

啼( ) 浃( ) 副( ) 泄( )

漂( ) 练( ) 簿( ) 撒( )

飘( ) 炼( ) 薄( ) 撤( )

四、填上合适的词。

( )的水声 ( )地呼唤 ( )的生机

( )地思考 ( )的缝隙 ( )的工作

( )的奇景 ( )地回答 ( )的缝隙

五、缩句。

1、瀑布激出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向上。

2、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松树林。

4、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自读自悟,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人喧马嘶 喧嚣 悬挂 撩过来 雄伟壮观 山回谷应

聆听 胸膛 挟来 掩映 沉醉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课文第2~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

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三、细读第5~7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

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段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四、细读第8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2、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3、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说说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最让你陶醉。把这一段读出来,表达你对瀑布的感受。

3、填空:

这是一篇 ,写了“我们”在 ,描绘了 ,讴歌了 。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iàn jiǎo yuè ěr hónɡ dà zhù mínɡ

( ) ( ) ( ) ( )

diē luò hòu zhònɡ fán huā sì jǐn

( ) ( ) ( )

pénɡ bó shēnɡ jī yōu yōu yánɡ yánɡ

( ) ( )

二、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宏伟( ) 生气( ) 陶醉( ) 聆听(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 )马( ) ( )山环抱 直( )而下、

山( )谷( ) ( )树掩( ) ( )神( )听

上面的词语中,表示人的神态的词语是 ;表示场面热闹的词语是 。

四、摘抄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另造一句。

1、

2、

3、造句

[板书设计]

闻其声

17、黄果树瀑布{看其形

舒服极了

谈感受{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被崛媳究紊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苯岷仙舷挛募吧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1苯淌荷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毖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苯淌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崩鲜σ彩占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鼻胙生谈感受。

4备詹盼颐撬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苯淌焊峡於烈欢琳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背鍪敬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蹦闳衔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苯淌旱髌さ纳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苯淌涸跹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

1倍亮丝挝模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痹俣量挝模请学生找出京京观看瀑布的不同位置,用“△”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3彼伎迹壕┚┰诓煌位置发现瀑布各是什么景象?用“”勾画出来。

4毙∽榻涣骰惚ā

远处:声如打雷,形似飞河,20层楼高,水珠飞溅,晶莹耀眼。

观瀑台: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洗去疲劳。

水帘洞:泉水丁冬,形似巨幅窗帘。

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

四、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蹦阕钕不赌男┚渥樱浚ㄏ嗷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背鍪居泄鼐渥樱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如:瀑布落到深深的潭里,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

结合“20层楼高”上下文,想象水珠溅起的壮观景象。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如:罩——把饭罩上、面罩……

3泵烂赖乩识痢#ń淌Ψ抖痢⒁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4笔员场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毖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苯淌氐阒傅“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毖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六、小导游解说评比活动

1毖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黄果树瀑布。

2笔ι评议,评出最佳小导游。

语文教案:《黄果树瀑布》 篇7

关键词:写景文,文眼,资源

就现在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而言, 写景文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北大荒的秋》《西湖》《九寨沟》《黄山奇松》……每学期教材中都会有一两篇此类散文。这类文章, 文质兼美, 常常有诗歌的韵味、丰富的想象、细致的描摹、饱满的情思……意蕴悠远, 回味无穷。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 他们常常只看文字, 不见画面;只知景美, 不识文韵。基于此种学情与文情, 教师在教学写景散文时的教学设想和思路也会惊人的相似, 无外乎是引领学生立足文本, 反复吟诵, 进而品味语言, 感受景美、人美、情美。

这样的教学常常带来两种效果:要么, 文章“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像漂浮于课堂上空的一缕神秘的流云, 看不见, 摸不着, 与文同在, 却随着教学的开展来不及虚晃身影就不见了;要么, 教师会长久地“驻扎”在文字的理解中, 花费三四个甚至更长的课时来面面俱到, 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写景文的教学在教师心中竟成了望而生畏的“雷区”。

究竟该如何轻松地突破写景文教学“缥缈”“绵长”的现状, 在有限的课时内长文短教, 带着学生与文字共舞, 从而轻松愉悦地学习底蕴厚重的写景文呢?笔者以为应该依托写景散文的语言特色, 在文眼的探究、资源的延展、意境的创设三方面浅入回旋。现以《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为例, 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于文眼的探究处浅入——意在笔先, 先韵后形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从所见、所闻、所感多个角度来描写瀑布之独具一格。文章共八个自然段, 篇幅较长, 学生常常限于长文的逐段消化中无法厘清文章的主脉。

课始, 老师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总起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后, 抓住文本的落脚点“特别”一词探究“声音”而去, “声音特别在哪里?”看似简单而直白的问题, 却耐人寻味。既是紧扣文本后对于文字内容的剖析和揣摩, 又像一个强大的磁铁, 极有探究价值, 因为此情此景下的声音不仅“特别”在其若隐若现、“渐近渐响”, 更在于“微风拂面”“人喧马嘶”所呈现的一种或低柔或雄浑的感觉。

一个中心问题的设计, 常常如同一扇窗, 一扇在文本和学生的心中打开的情感和思维之窗。果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很快罗列出很多“特别”之处, 并由此及彼地质疑出更多的课堂生成点——“声音为什么会飘过来, 而不是传过来?”“声音为什么会涌上来?”在学生“愤”“悱”时, 老师顺学而“启”、而“发”, 通过调换“飘”“涌”让学生对比读, 直到学生恍然顿悟此时“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的难以言说的精妙之处, 由此, 瀑布之“韵”一点一点地酝酿而成。

二、于资源的延展处丰盈——立体勾连, 言意共生

孙双金老师在《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一文中曾希望语文教学“起点高一点、容量大一点、难度深一点、视野宽一点、积累厚一点”, 因为这关乎学生的终身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乎全民族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而言, 文字背后的画面丰富、情感丰厚, 特别是一些精妙的比喻句, 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难理解。老师如能聚焦重点句子, 旁征博引, 巧引妙拨, 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而开放地融合多样元素, 就可让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呈现出不简单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1. 画面与文字的勾连——悦目

【比喻句:那哗哗的水声变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作者的比喻句好在哪儿?

生:比喻很恰当。

师:其实这个比喻绝妙, 我们要从瀑布的形状来看。 (出示织布机和瀑布图片)

生:黄果树瀑布的外形像织布机上的白练一般。

师:想一想, 他为什么必须把瀑布比作千万架织布机呢?

生:因为不仅声音响, 而且样子有点相似。

师:太棒了。

生:我觉得瀑布万马奔腾, 就像白练。

师:也就是说, 不仅仅它的样子非常像织布机, 而且它的声音也如同织布机, 千万架齐鸣的声音。同学们, 这就是好的比喻, 不仅仅把形和声比喻出来, 而且恰如其分。

案例中的老师明晰现代孩子不了解织布机的教学起点, 将织布机图和瀑布图并放一起, 比比画面, 读读句子, 谈谈感受, 在如此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中, 再让学生练说类似的比喻句, 既顺应了现代孩子不了解“织布机”的学情, 又环环相扣, 水到渠成, 学生的回答精彩连连, 妙语如珠, “敲木鱼的声音就像清泉‘叮咚’”。“那湖畔的杨柳倒映在水中, 像少女柔软的头发。”课堂再一次被推向情趣的高潮。

2. 音乐与文字的勾连——怡情

【学习“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 如雷声轰鸣……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老师这儿有两段音乐 (播放两段音乐, 一段舒缓, 一段激昂) 。哪段音乐比较适合这段文字呢?

(学生选择第二种音乐后, 教师指导朗读。)

师:有气势, 有力度!其实每段文字的美妙都是有性格的, 有情感的。什么样的文字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音乐, 那么这段舒缓的音乐应该配上什么样的文字呢?同学们, 到全文中找一找。

(生在文中找文字并配乐朗读。)

写景文的学习可以引入适合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上面案例中的老师让学生默读文本后选择契合的音乐, 再听音乐选读契合的文字, 看似简单的双向互动, 却在文字、音乐、学生、作者之间轻轻松松地走了几个来回.读文字选音乐是一种对文意、文境的吸纳和酝酿, 听音乐读文字则是和作者进行内心交融的过程, 更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个性倾诉和表达。如此, 学生一点点沉浸在黄果树瀑布所带来的如梦如幻的美景和意境中, 读得声情并茂、别有情致。

3. 诗意与文意的勾连——养心

师:作者的心中, 可以装得下一切美好的事物。此时作者胸膛里装下的是什么?

生: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生:美不胜收的奇景。

生:訇然作响的瀑布声。

生:飞流直下的瀑布流水。

师:在作者的胸膛中, 瀑布是这样的。在李白的胸膛中, 瀑布是—— (出示名句)

生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胸膛中, 瀑布是——

生齐读:珠帘钩不卷, 飞练挂遥峰。

师:在明代才子谢三秀的胸膛里, 瀑布是——

生齐读:素影空中飘匹练, 寒声天上落银河。

师:在著名书法家严寅亮的胸膛里, 瀑布是——

生齐读:白水如棉, 白水如棉, 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 何须梭织天生成。

案例中的老师适时地在语境中拓展、引入, 学生始终处于想象、感悟、表达的文字玩味中, 感受文字的“似淡而浓, 似癯而腴”和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意蕴, 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让诗意栖息在学生的心中。

三、于意境的创设中内化——一唱三叹, 情意交融

“银雨洒金街”这一自然段虽只有短短的4行, 57个汉字, 却别有意蕴, 回味无穷。如何找到这段文字的锻铸点, 引导学生触摸到文字背后的画面, 感悟到文章的情感和意境呢?在学生自由朗读这段文字, 探究“奇”在何处后, 教师围绕“奇”字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1) 找一找这段文字中, 哪些词形容了水花的动态?

(2) 试着用上这些动词, 把水花漫天浮游的过程说出来。

(3) 音乐声中, 请闭上眼睛, 走进这段奇景当中, 自己选择一个角色, 你可以是游客, 可以是一棵大树, 也可以是一棵小草, 还可以是林中的小鸟。是昆虫, 是野兽, 都可以。就在这瀑布中, 闭上眼睛去想象吧!

这三个问题, 紧扣一个“奇”字, 层层深入。探究奇妙——复述奇景——想象奇境, 看似随意的三步已经将学生由文外引入文内, 由旁观者变成亲身体验者。思考发现, 记忆内化, 表达吐纳, 环环相绕, 复沓含咏, “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似幕布在学生心中徐徐拉开, 课堂已沉浸在一片因瀑布的水花四溅而如梦如幻的文境中。

结语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 但应该扎实、充实、平实、真实。写景文的教学, 应注重文眼的探究, 聚焦重点句子, 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而开放地融合多样元素,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 将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呈现出不简单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让教学从丰盈走向简单, 简化教学环节, 凸现学生主体;又可从简单走向丰盈, 从书本走向生活, 多元建构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 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由此, 教学方可“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韩梦姣.中学朱自清散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徐霞客和黄果树瀑布 篇8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他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十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徐霞客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用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始终矢志不渝。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共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

在旅途中,徐霞客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 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经后人编辑成约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千古奇书”。

早在300多年前,徐霞客就游历了贵州,途经黄果树瀑布时,便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详细的描写,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对黄果树瀑布进行详尽记载的第一人。今天,为了纪念徐霞客,人们就特意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放了徐霞客雕像。这座雕像是用条形石英沙砾岩雕成的工艺品,高约5米,色呈灰白,其面朝北,衣角发须随风拂动,形象逼真。

同学们,你们如果有机会去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一定要去拜访一下徐霞客哟!

脑瓜转一转

上一篇: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下一篇:未来的清洁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