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司法鉴定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检察院司法鉴定

基层检察院司法鉴定 篇1

中牟县人民院检察官队伍状况分析报告

一、对中牟县检察院检察队伍状况的总体评价

1、我院现有编制115人,实有干警96人,研究生10人,本科学历78人,50岁以下73人,51岁以上17人、从整体上看人员年龄比例相对来说较为合理,学历程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但人员总数与案件数量相比仍然较为紧张。缺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检察队伍人员短缺情况及原因分析

1、一线办案力量严重不足,以公诉科为例,真正有检察官资格,并在一线担任实际办案任务仅有5人,而着5人要办理案件每年近400起,另一方面随着对人才的提拔任用,被提拔到一定领导岗位后的检察官往往就不在实际办案,这也是一个次要原因。

2、人员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基层检察院业务量大,但干警普遍职级低、升职晋级受限制大。因此很多具有检察官资格的检察干警或者通过内部遴选进入上一级检察机关,或者自找门路,或通过其他考试进入其他待遇较好,上升空间较大的单位工作,例如我院近两年就有6名检察官通过各种渠道离开单位。

3.检察服务保障人才短缺。检察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政

工、行政管理、统计、装备技术等保障性服务工作,但由于检察系统几乎是清一色的法律人才,中文、司法会计、计算机网络人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统筹安排和人员的调配,使一些已经拥有检察官资格的人无法发挥专长,必须坚守非业务岗位。

三、尚未通过司法考试人员情况分析

1、学历问题,尚有部分人员因学历尚未通过本科考试,因此无法报考司法考试,另一方面因为基层院人员少任务重,所以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2、我院尚未通过司法考试人员年龄已普遍较大,上升空不大,缺乏考试动力。

四、意见建议

1、充实一线办案力量,再案多人少的现实状况下,尽力将具有办案资格、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干警留在工作第一线。

2、努力解决干警实际困难,对于干警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尽量予以照顾,让他们安心工作。

基层检察院司法鉴定 篇2

一、目前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管理模式欠缺规范

有的是人员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 形成属业务科室管理的模式;有的是名义上编队, 但人员仍在各业务科室, 形成了业务科室与警务部门双管的模式;还有的是人员虽然集中, 但实际承担的仍是大量非警务工作, 形成了事实上“管的不用、用的不管”的格局, 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既不利于司法警察职能的发挥, 背离了司法警察工作的定位。

(二)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工作不被重视

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击犯罪、履行检察职能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尽管提出了依法配备司法警察, 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 目前相关的办法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司法警察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其专项工作也未能得到具体体现, 甚至不少人仍然认为, 从检察各部门工作和保密角度来讲, 检察官直接行使司法警察的某些工作, 不但可以节约人力, 而且能够减少案情扩散范围, 减少泄密。

(三)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队伍体制有待完善

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即司法警察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 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但目前, 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队伍管理仍然由所在检察院实行块块管理, 没有落实双重领导体制。由于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 无法实现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垂直管理, 导致司法警察无法接受专业管理。由于客观原因的长期制约, 司法警察这个概念便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忽视, 认为他们“无足轻重”, “可有可无”, 具体表现在工作中的“警检不分”, “以检代警”。

(四)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编制未能到位, 有的还未进行编队管理, 有的虽进行编队管理但大部分法警分散于各个科室, 这些法警平时还兼任其他科室工作, 缺少正规化的领导, 不能真正做到警有所用, 警有所归, 流于形式, 形成“空壳式”管理, 编队管理徒有其名。同时由于人员不集中, 不能统一调度, 司法警察的整体作战能力受到限制, 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基本没有发挥。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置实用不到位、人员构成不合理、履行职责错位等现象。

(五)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司法警察作为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 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的法定成员, 司法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着检察业务的开展。司法警察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些基本素质是司法警察履行检察职能的必备条件。但是, 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在司法警察录用及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缺乏对司法警察进行过正规训练, 导致我国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文化素质偏低, 业务技能素质不强。

(六)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相关待遇不能及时兑现

警衔是确定司法警察身份的主要标志, 也是司法警察是否具备执法资格的重要依据。但是, 有些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警衔任命上, 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按照高检院关于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 有的司法警察授衔和待遇没有得到兑现, 存在服装、津贴的标准不统一, 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有的还是“准司法警察”, 职级、警衔、待遇等就更无法兑现,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警察队伍建设, 制约了司法警察队伍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二、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问题的存在, 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历史原因, 造成司法警察工作被动

绝大多数基层检察院从建院以来, 就没有成立司法警察机构, 办理案件时一般都是由检察官“一竿插到底”, 这就是原来的体制造成的, 而当上级检察机关要求组建司法警察机构后, 原来的体制仍然起着作用, 一些基层检察院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组建起司法警察队伍, 就更谈不上开展司法警察工作。

(二) 机构人员少, 造成司法警察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由于基层检察院人员少, 有的地方还没有给司法警察有相当的编制, 有的地方是有机构无人员, 有的基层院是有司法警察而无组织, 或者说是组织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司法警察的作用, 只是形式上有司法警察这一组织, 现有人员不可能完成所赋予给司法警察的各项工作。

(三) 不够重视, 制约司法警察工作开展

由于长期以来主流观点认为, 司法警察业务素质低没有办案资格的理论占主导, 这样以来基层检察院上从领导班子, 下到一般干警都在思想上有一种潜在的意识, 有无司法警察都一样办案, 所以在个别领导心目中觉得司法警察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要。

(四) 队伍管理不规范, 影响司法警察履职作用发挥

司法警察队伍管理包括司法警察的录用、培训、考核、奖惩、任免等多个方面。按照我国当前各级检察机关的现状而言, 要着力解决的是司法警察队伍在检察机关内部应该归谁管和怎样管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就很难有效调动司法警察的积极性,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势必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履行和检察职能社会效果的实现。

三、加强司法检察队伍建设的方法

(一) 规范管理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检察实践中, 检警不分、以检代警、以警代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严重制约了司法警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 应将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实行统一集中编队管理,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闲、懒、散的问题, 还可以促使司法警察队伍自上而下形成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减少无序化指挥, 做到工作有计划、管理有制度、训练有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警察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 进一步加强司法警察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 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训练有素的司法警察队伍。

(二) 明确职责分工, 提高办案效率

在实践中, 大多数基层检察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司法警察参与办案的工作运行机制, 存在着用警派警制度不健全、手续不完备的问题, 办案中应该由司法警察履行的职责, 如传唤、提解、送达法律文书等都由检察官代行的现象十分常见。笔者认为, 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应当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 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警务保障工作任务,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使检察官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投入到案件侦破和固定证据工作中去, 促进办案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配合业务部门履行其职责时, 要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明确看管责任、制定安全防范预案、严守保密规定, 努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确保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较差的情况, 与专业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学习、抓好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 如聘请法律专家、驻地武警教官等任教,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将相关法律知识、规定和要求及擒拿格斗、警械 (具) 的使用、执行警务经验等进行系统培训, 使司法警察胜任本职工作, 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处置突发性事件。

(四) 加强装备配置, 解决职级待遇

司法警察的装备配置是否到位, 将关系到警务保障工作的质量。因此, 基层人民检察院应根据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 配置执行警务工作应有的装备, 如警车、警械 (具) 等, 从制度上落实, 从日常工作中管理, 确保警务工作的质量。

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司法警察的职级待遇问题。目前, 很多基层检察院的部分司法警察的职级待遇没有按规定予以解决, 还有很多单位的司法警察大队长或副大队长不在相应的位置上履职, 应采取适当措施, 落实编队管理, 正、副大队长必须到位, 对于该退警、补警的, 应及时办理退警、补警手续, 必要时可从当年的退伍军人中招聘部分协警, 以解决当前司法警察队伍警力不足的问题, 确保司法警察队伍的健康发展。

摘要: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作为我国警察的警种之一, 目前在依法参与检察活动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如不加以解决, 将直接影响到司法警察队伍的健康发展。笔者就如何加强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谈一些看法。

基层检察院司法鉴定 篇3

[关键词]检察;司法警察;队伍建设

检察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一个独立警种,是人民检察院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一支准军事化武装力量,实施法律监督和发挥国家强制力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肩负着基层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犯罪案件的现场保护,执行传唤,参与搜查,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送达法律文书,死刑临场监督活动等任务。对于打击犯罪,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检察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着特殊的司法职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管理模式欠缺规范

有的是人员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形成属业务科室管理的模式;有的是名义上编队,但人员仍在各业务科室,形成了业务科室与警务部门双管的模式;还有的是人员虽然集中,但实际承担的仍是大量非警务工作,形成了事实上“管的不用、用的不管”的格局,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既不利于司法警察职能的发挥,背离了司法警察工作的定位。

(二)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工作不被重视

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犯罪、履行检察职能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尽管提出了依法配备司法警察,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目前相关的办法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司法警察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其专项工作也未能得到具体体现,甚至不少人仍然认为,从检察各部门工作和保密角度来讲,检察官直接行使司法警察的某些工作,不但可以节约人力,而且能够减少案情扩散范围,减少泄密。

(三)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隊伍体制有待完善

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即司法警察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但目前,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队伍管理仍然由所在检察院实行块块管理,没有落实双重领导体制。由于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无法实现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垂直管理,导致司法警察无法接受专业管理。由于客观原因的长期制约,司法警察这个概念便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忽视,认为他们“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具体表现在工作中的“警检不分”,“以检代警”。

(四)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编制未能到位,有的还未进行编队管理,有的虽进行编队管理但大部分法警分散于各个科室,这些法警平时还兼任其他科室工作,缺少正规化的领导,不能真正做到警有所用,警有所归,流于形式,形成“空壳式”管理,编队管理徒有其名。同时由于人员不集中,不能统一调度,司法警察的整体作战能力受到限制,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基本没有发挥。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置实用不到位、人员构成不合理、履行职责错位等现象。

(五)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司法警察作为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的法定成员,司法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着检察业务的开展。司法警察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些基本素质是司法警察履行检察职能的必备条件。但是,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在司法警察录用及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缺乏对司法警察进行过正规训练,导致我国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文化素质偏低,业务技能素质不强。

(六)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相关待遇不能及时兑现

警衔是确定司法警察身份的主要标志,也是司法警察是否具备执法资格的重要依据。但是,有些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警衔任命上,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按照高检院关于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有的司法警察授衔和待遇没有得到兑现,存在服装、津贴的标准不统一,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有的还是“准司法警察”,职级、警衔、待遇等就更无法兑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制约了司法警察队伍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二、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原因,造成司法警察工作被动

绝大多数基层检察院从建院以来,就没有成立司法警察机构,办理案件时一般都是由检察官“一竿插到底”,这就是原来的体制造成的,而当上级检察机关要求组建司法警察机构后,原来的体制仍然起着作用,一些基层检察院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组建起司法警察队伍,就更谈不上开展司法警察工作。

(二)机构人员少,造成司法警察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由于基层检察院人员少,有的地方还没有给司法警察有相当的编制,有的地方是有机构无人员,有的基层院是有司法警察而无组织,或者说是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司法警察的作用,只是形式上有司法警察这一组织,现有人员不可能完成所赋予给司法警察的各项工作。

(三)不够重视,制约司法警察工作开展

由于长期以来主流观点认为,司法警察业务素质低没有办案资格的理论占主导,这样以来基层检察院上从领导班子,下到一般干警都在思想上有一种潜在的意识,有无司法警察都一样办案,所以在个别领导心目中觉得司法警察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要。

(四)队伍管理不规范,影响司法警察履职作用发挥

司法警察队伍管理包括司法警察的录用、培训、考核、奖惩、任免等多个方面。按照我国当前各级检察机关的现状而言,要着力解决的是司法警察队伍在检察机关内部应该归谁管和怎样管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很难有效调动司法警察的积极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势必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履行和检察职能社会效果的实现。

三、加强司法检察队伍建设的方法

(一)规范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检察实践中,检警不分、以检代警、以警代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司法警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应将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实行统一集中编队管理,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闲、懒、散的问题,还可以促使司法警察队伍自上而下形成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减少无序化指挥,做到工作有计划、管理有制度、训练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警察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司法警察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训练有素的司法警察队伍。

(二)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办案效率

在实践中,大多数基层检察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司法警察参与办案的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着用警派警制度不健全、手续不完备的问题,办案中应该由司法警察履行的职责,如传唤、提解、送达法律文书等都由检察官代行的现象十分常见。笔者认为,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应当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警务保障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使检察官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案件侦破和固定证据工作中去,促进办案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配合业务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要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明确看管责任、制定安全防范预案、严守保密规定,努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较差的情况,与专业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学习、抓好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如聘请法律专家、驻地武警教官等任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相关法律知识、规定和要求及擒拿格斗、警械(具)的使用、执行警务经验等进行系统培训,使司法警察胜任本职工作,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处置突发性事件。

(四)加强装备配置,解决职级待遇

司法警察的装备配置是否到位,将关系到警务保障工作的质量。因此,基层人民检察院应根据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配置执行警务工作应有的装备,如警车、警械(具)等,从制度上落实,从日常工作中管理,确保警务工作的质量。

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司法警察的职级待遇问题。目前,很多基层检察院的部分司法警察的职级待遇没有按规定予以解决,还有很多单位的司法警察大队长或副大队长不在相应的位置上履职,应采取适当措施,落实编队管理,正、副大队长必须到位,对于该退警、补警的,应及时办理退警、补警手续,必要时可从当年的退伍军人中招聘部分协警,以解决当前司法警察队伍警力不足的問题,确保司法警察队伍的健康发展。

基层检察院人员现状分析 篇4

——略论中国特色检察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即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地方党委领导地方检察机关。在双重领导体制中,地方党委采取行政管理方式,对检察机关人财物进行管理,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主要是业务指导。在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尚未真正实现、地方保护和长官意志依然存在的大环境下,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使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受到制约和干扰,公正执法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给基层检察院的创新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亟待改革完善。

一、基层检察院人员状况令人堪忧

1、空编多,人员严重不足。2002年,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检察机关在进行机构改革时,普遍实行了“一刀切”政策,凡超过规定年龄上限的同志统一实行提前离岗;加之自然减员和调出人员多,调进人员少,使得增减比例严重失调,形成有编制无人员的结果。据报道截至2007年6月底,四川省检察机关政法专项编制为12556人,实有10412人,空编达2144人,空编率为17%。就笔者所在检察院而言,自2002年以来,每年空编人员10人左右,到2007年底,检察编制61人,实际在编45人,空编16人,空编率达26.3%。

2、检察官年龄结构不合理。根据基层检察院检察官队伍年龄的调查数字表明:年龄在30岁以下的检察官仅占5%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以上,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和一些年龄偏高的检察官,因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只好长年休假或是安排到非业务部门工作,无法发挥检察官的重要作用。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进行了修正,将初任检察官的选任资格纳入到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而近几年检察机关参加初任司法考试的人员通过率仅2%左右,书记员全部是中青年干警,从现有的检察官队伍的年龄梯次看,出现明显“断档”现象,实在是令人担忧。

3、检察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需要。在现有的检察官队伍中,80%以上是在2002年1月实行司法考试前任命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大多数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水平,尽管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办案经验,能基本胜任本职工作,但与现行检察官法和检察工作的发展要求相比,专业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已成为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4、主要业务骨干从事非业务工作,影响高层次检察官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招干和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生充实,检察队伍专业素质有了逐步提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他们大部分都已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由于人员紧缺,一些业务骨干被安排到综合部门,从事非检察业务工作,浪费了人才资源。现有的检察官中,在综合部门工作和担任领导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占45%左右;还有部分通过司法考试的干警调离检察机关,加入律师行业,加剧了人员紧缺矛盾,这势必对培养优秀检察人才带来冲击和影响。

5、检察官队伍后续力量匮乏。近几年,基层检察院进人主要是统考公招和接收军转干部,由于司法考试难度大,他们难以进入检察官序列,有门路的就想方设法调出检察机关,造成检察官队伍不能有序发展,检察后备人才缺乏。如我院2003年通过统考招入5人,有2人未通过司法考试,本人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调出了检察院,2001年以来安排到检察院来的4名年轻军转干部没有一人通过司法考试。

二、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历史和政策的原因。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时,由于检察人才短缺,进人渠道除从其他行业和部门调入外,主要是部队军转干部安置,这些人2000年后就到了退休年龄,再加之2002年实行机构改革,检察机关缩编10%,人员减少,虽然后来人事部门按有关政策陆续增加了检察编制,但因进入检察机关的门槛提高,基层检察院没有人事决定权,致使空编人员未及时补充。

二是进人渠道不畅。省检察院规定检察机关进人有三种渠道,即面向社会全国统考公招、从高校选调优大生、从党政部门考调实用性专业特长人才。近些年来,上级检察机关加强了对基层检察院的领导,其

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了对基层检察院人事管理力度,基层检察院进人必须经过省级检察机关批准,否则,即使地方党委同意也不能调入。基层检察院一方面普遍存在检察编制空编多,所需人员无法顺利调入,每年为地方财政节约数十万元的工资和人员经费;另一方面对缺少的特殊岗位人员,又不得不在外聘请,才能保证检察工作正常运转,其工资、福利、保险等全部由检察院自行解决,加大了检察经费负担。我院近几年每年聘用驾驶员、财会员等各类人员达6人之多。事实上,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只有个别年份和极少数检察院才能分配到优大生,绝大部分基层检察院进人都是统考公招,这种逢进必考制度,使那些愿意从事检察工作的司法考试过关人员和全日制法律本科生、硕士生,不能顺利进入检察机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检察机关招募人才。

三是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未有效实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2000年前后就在部分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开展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制定了《2004—2008年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到2008年底前,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将检察人员按3∶4∶3的比例分为检察官、检察事务官(检察官助理)和检察行政人员,通过分类管理改革,建立符合检察工作特点和司法规律的检察人员管理机制促进检察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时至今日,基层检察院还没有看到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的影子,检察人事管理制度依然套用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办法,检察干警职务晋升讲资历,以工龄长短、进院时间迟早等因素,作为晋升职务职级的主要依据,资历浅、工龄短的年轻干警,级别永远在最底层,即使成绩再突出,也只能一级一级地熬。检察官等级评定也是以行政级别为依据,工龄长、行政级别高,检察官等级就高,反之则反。而行政级别职数的配备和评定权,又掌握在党委组织部门手中,地方组织人事部门主宰检察机关的人事权,自然也就无法打破检察机关进人难的瓶颈。

四是经济落后,待遇差,缺乏吸引力。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经济利益是人才流动的诱因之一,但基层检察院特别是落后地区检察院,由于地方财力极为簿弱,检察经费保障相当困难,检察人员福利待遇和职级待遇普遍偏低,无法吸引优秀人才,造成检察机关在人才选任和待遇机制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进入了检察机关,又难通过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的因待遇低又要“跳槽”,社会上真正通过司法考试的,也不愿到检察机关工作。从统考公招中落后地区检察院报考人员少,就能得到印证。2008年全省检察机关招考检察人员755人,报考经济条件较好的成都及市、州所在地检察机关的人员要比报考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检察院人员多一倍以上,许多落后地区基层检察院无一人报考助检员、侦查员等职位,甚至连绵阳市、雅安市、遂宁市、阿坝州等条件较好的市州检察院的个别职位也无一人报考。

三、检察人事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近几年来,基层检察院人员少和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上级检察机关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人员空编多的问题,导致基层检察院完成日常业务工作都较为困难,更不要说创新发展。因而应理性认识和分析检察机关人员现状,检察体制改革与完善,应首先从检察机关自身能解决的检察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具体问题。

1、实行省检察院垂直管理下级检察院。《检察官法》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因而,应借鉴工商、税务、质监、药监等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经验,由省检察院垂直管理下级检察院,将检察机关人事管理权收归上级检察机关,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协管。按《宪法》和《检察官法》的规定,制定适合检察工作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检察经费由中央和省财政保障,才能彻底解决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人员和经费问题。

2、积极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对检察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规范检察权的分配与行使,明晰执法责任,使各类检察人员用心钻研业务,提升检察队伍专业化水平,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上级检察机关特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下决心及早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按《检察官法》的规定,以检察官等级为依据,制定适合检察工作特点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与公务员相区别,对其余人员按现行公务员管理办法执行。这样从检察人事体制改革入手,首先解决人的问题,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3、畅通进人渠道,广纳优秀人才。在目前基层检察院缺员严重,而检察机关进人又十分困难的特殊情

况下,要改变只通过统考公招一个渠道招录人员的作法,把招录人员的部分权力下放到市一级,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办法。

一是考核招录司考过关人员。通过统考招录进入检察机关的人员,因不具备法律资格,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参加司法考试,无疑加大了司法成本。而通过司法考试过关人员,已取得法律资格,进入检察机关后,可以顺利被任命为检察官。因而,对已通过司法考试者,可以不再参加公招考试,直接由市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市检察院对报名对象进行面试和考察考核,符合条件的即可招录到检察院工作。

二是考试录用全日制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据2008年4月17日《检察日报》报道:我国目前有法学本科专业高等院校603所,每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十万人,而法学大学生就业率很低,2002年法学本科生就业率排在全国214个学科专业的187位,2005年排在了末位。一方面是司法机关急需法律专业人才,笔者所在检察院至今没有一名全日制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同级法院也只有5名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另一方面是法律本科毕业生进不了司法机关,使国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大学人才处于闲置、浪费状态,实在可惜。因此,可以借鉴学校每年录用教师的作法,由市检察院和市组织人事部门,结合检察工作特点,单独组织考试、面试、考核,招录符合条件者进入检察机关。

三是从党政部门考调实用性专业特长人才。根据检察人员分类管理要求,检察人员除检察官外,还有检察事务官、检察行政人员,对不愿或不能通过司法考试的干警,不必强求其走晋升检察员的道路。目前,基层检察院也缺乏文字功底好可从事检察宣传调研人才和一些技术性强的专门人才。这些特殊人才一般是在本县范围内流动,可由市检察院会同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县组织人事部门和检察院,通过考试、考察考核,对符合条件者,报省检察院同意后,直接商调到检察院工作。

四是选调优大生。由县检察院按工作需求,向组织部门和上级检察机关上报用人计划,并按计划分配优大生,而不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随意分配一些不适合检察工作要求的非法律专业优大生,避免人才资源浪费。

五是按现行办法面向社会统考公招。只是对统考公招的条件和报考职位应科学设置。如2008年全省检察系统招考对象的报考条件中,把侦查员职位限定为男性,这有些不妥。且不说它有性别歧视的嫌疑,单就实践看,查办职务犯罪案件需要女检察官,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都有女性从事侦查工作,有的还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十佳检察官。因而,应取消这个限制,以吸引更多优秀女性加入检察机关侦查行列。另外,报考职位设置有侦查员、书记员、法律文秘员,这也不很科学,因为新进检察机关的人员,如果要进入检察官序列,除助检员外,都要从书记员作起,由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报考者因对情况不熟悉,不知道到底该报那个职位,导致有的职位报考人多,有的又很少,如2008年全省报考检察系统的侦查员、书记员、法律文秘员与录用人员比例分别为1.7:

1、4.4:

1、12.1:1,报考侦查人员远未达到3:1的开考比例,很容易浪费招录指标。

怎样当好基层检察院检察长 篇5

青海省门源县检察院 检察长孙金林

基层院检察长,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前沿阵地上的指挥员、战斗员。如何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开展业务是基层院检察长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怎样当好基层检察院检察长?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这是个大题目,对于基层院的“一把手 ”来说,是一个必须做出回答而且没有止境的永恒课题,下面本人谈一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观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检察机关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领导下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权机构,检察队伍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重要力量,政治上过硬是做一名称职基层检察长的起码标准。作为基层检察长,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性,绝不能片面强调独立行使检察权而忘记或脱离党的领导。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各项检察业务工作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服务大局;三是坚持执法为民;四是坚持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五是坚持检察队伍自身建设。

二、要有探索创新精神,作科学发展的推动者

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变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地推进,检察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检察工作,才能够适应政治经济和法治建设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检察长必须树立开拓创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探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进检察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对各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处在当今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加强法律监督,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将成为检察机关越来越繁重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基层检察长只有不断研究解决法律监督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履行好我们的职责。近年来,我院将工作创新作为检察工作科学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如:建立了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机制、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工作联系制度、检警工作联系机制,开展督促起诉、民事行政执行监督等工作,一些列的探索创新活动,使我院工作年年显亮点,岁岁有新意,检察工作充满活力。

三、建设和谐班子,作院党组的好“班长”

一要有尊重意识。首先是要尊重班子成员的人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朴素的要求。班子每个成员在来年龄、性格、学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容忍相互间不影响大局的一些小毛病,勤交流、多沟通,找共同点,彼此尊重人格。其次是要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班子成员提出的意见,往往是针对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把手”要认真地对待这些意见和建议,正确的意见要尽量采纳,不完全正确时要和班子成员一道,进一步理清思路,共同研讨出更切实际的意见。再次是要尊重班子成员的权限。班子内部都有明确分工,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虽然在重大问题上要由集体讨论决定,但在日常工作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一般情况下“一把手”不要无原则地越权干涉。要通过相互尊重为正确处理班子内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有民主意识。要摆正“一把手”在班子中的位臵,当“班长”而不能当“家长”。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营造相互关心、支持、谦让、理解、合作共事的良好工作氛围。要制订和完善集体议事制度,把好议事内容关、议事程序关和决议落实关,从而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真正使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确保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要有亲情意识。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可割舍的浓浓亲情。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就是动力,这种因感情而迸发出的能动性是片面说教所无法比拟的。能够在一起合作共事是缘分,有了这种缘分就要珍惜,要树立“同志加兄弟”的为人关系,工作中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生活中相互体贴,彼此照应,要通过交心达到知心,甚至成为朋友,这种关系处理好了,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磨擦,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工作起来就会心情舒畅,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情感人,作广大干警的贴心人

作为“一把手”,要时刻把干警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想方设法多为干警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特别对职级待遇、子女上学、就业问题,家属的工作问题,家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干警的住房、福利等方面的敏感问题,要根据政策规定,尽可能给予照顾,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干警感受到检察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检察工作中去。

我们国家在提出以法治国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德治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有特性。带好一支队伍有着同样的道理,制度和纪律固不可少,但情感和真诚也不可或缺,只有如此,领导与群众才能心心相印,才能做到思想上“同心”,言论上“同声”,工作上“同力”。

五、统筹协调各方关系,当好检察院的“外交官”(“社会活动家”)

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能够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地位,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一要处理好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与坚持依靠党委领导的关系。既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又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要服从党委,要尊重党委,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多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党委对检察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由于我们的努力,去年至今年,一年当中,我院的10名干警的职级待遇得到解决,县委为检察院的干警前所未有地大开绿灯,正科级(不包括非领导职务)领导职数由原来的两人增至四人;二要正确处理好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关系。加强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增进沟通和理解; 三要处理好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与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配合的关系。依据宪法规定的职能,检察机关对公安、法院执法活动实行监督,同时在执法工作中又互相配合和制约,日常工作联系非常直接,检察机关要摆正位臵,处理好关系。在履行监督职能上要敢查,敢究,保持力度,同时,又要接受执法工作中的相互制约,不能以监督者自居,要平等地处理好执法工作关系。在打击刑事犯罪上,要发挥职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形成整

体合力; 四要处理好检察机关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法律监督与提供法律服务保障的关系。检察机关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部门有实施法律监督和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双重关系,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服务保障关系更为突出。检察机关与这些部门的工作联系中,应该兼顾双重关系,特别是要把服务保障提到重要位臵上来,以服务为主;实施监督和查办职务犯罪要注意政策,区分界限,慎重准确地查办。

此外,检察机关的日常衣食住行,生活经费保障,需要社会各部门的支持,检察长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好这些关系,保证检察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不受损失,工作中所需的物资和办公办案条件得到保障。

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先进事迹材料 篇6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现有干警8人,自编队三年来,立足高起点,牢牢锁定“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目标,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骄人的成绩,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维护公平正义的金色盾牌”。该大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十佳政法先进单位,2005年分别被**省、**市检察院评为先进科(处)室,大队长***被授予**市十佳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荣誉称号。他们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中探索推行的与武警部队“三同步”作法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成为检察工作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

一、根植执法为民理念,苦练业务本领,打造一支硬队伍。他们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向法警灌输执法为民理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法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系统学习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刑法》、《刑诉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检察和警察”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使干警做到能背会用,特别是对法警的职责熟记于心,对各项禁令和规定应用于行,从队领导到一般干警,都能把《司法警察手册》内容背下来、写下来,照着做,确保在执法中文明执法,依法办事。按照高检院“一熟、二懂、三会”的标准要求,制定训练计划,每天早上坚持半小时队列或擒拿格斗训练,每周召开一次队务会,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技能培训,每年开展一次专业技术大比武,切实提高业务素质。2004年4月,他们争取驻地武警中队和市武装部的鼎力支持,请武警中队官兵当教练,按照军训从难从严的实战要求,与武警官兵实行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检查考核“三同步”,组织全体法警进行为期20天的五公里长跑、队列、擒拿格斗、押解、枪械、实弹射击等专业体能、技能强化训练。并将司法警察九项职责按规定程序进行逐项学习和岗位演练,对每项职责的履行都在操作上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训练中,法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苦练巧练,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的学,摸、爬、滚、打、摔,有时一个动作不规范,反复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反复练,练反复,达到准确规范,培养法警雷厉风行,敢打硬拼的工作作风。训练结束前,法警队员以熟练规范的擒拿格斗动作和整齐划一的队列向全院干警作了汇报表演,赢得了院领导的和同志们阵阵喝彩。在执法中他们要求每位法警24小时保持通讯联络,随时做好待命的准备,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胜得了”。2005年5月中旬,**市一家大型国企改制,部分下岗职工准备堵住工厂大门,他们接到指令后,仅用15分钟的时间,赶赴现场,耐心细致地向下岗职工宣传国家现行政策,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做好疏导教育工作,最后使职工自动疏散。同时,将2名故意无理取闹,恶毒攻击党和政府的疑犯抓获,为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和改制的成功发挥作用。三年来,他们先后二十余次出色完成市委、政法委交办的突击任务,受到市委领导赞扬。

二、严格执法程序,确保安全文明办案,出色履行职责。他们坚持按程序派警,严格出警制度。根据案件的需要,凡需使用法警执行任务的部门,首先填写用警申请单,由分管检察长审批后,再到司法警察大队填写《派警证》,由大队长签字后派出2名以上司法警察执行警务。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的出警由检察长或分管检察长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出警。法警出警前必须要详细了解执行警务的时间、地点、执行警务的种类,携带何种警械(具),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护送证人回家(单位)时,规定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鸣警笛、选择恰当的时候和适当的环境,将证人安全送回家,确保证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权的保障。在协助执行拘留、逮捕任务时,全副武装,带齐“警官证”和“拘留证”(逮捕证),要求法警特别注意保持警惕,切实防范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自残、行凶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办案,用实际行动感化嫌疑人,对许多案件的突破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年来,他们的先后派警500余人次,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71人,执行传唤9人,协助执行拘留、逮捕26次,参与搜查10次,执行长途押解任务16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10起,跨省追逃3次,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提供警务协助10次,送达法律文书、案卷214次,保护公诉人出庭2次,执行检察长交办的其它中心工作20次,参与维护改制企业稳定,夜以继日驻厂60多天,没有发生任何失误和安全问题。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管理规范化。他们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规范化管理方面狠下功夫,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实效。在认真执行上级的各项制度和规定的同时,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司法警察工作准则》、《法警大队大队长工作职责》、《法警工作职责》、《司法警察大队规章制度》、《司法警察大队关于安全办案、文明执法的十五条规定》。为了便于携带和应用,将上级和本院的各项制度和规定汇编成《司法警察手册》,法警人手一册,要求随身携带,熟记于心、规范于行、应用于案,作为法警学习、办案、管理基本依据,做到有章可

循、有“法”可依。建立健全了档案柜和资料库,制定了“三簿、二表、一本”的工作制度(即《法警履行职责情况登记簿》、《警械(具)使用管理登记簿》、《专业技术训练登记簿》、《警务值班登记表》、《宣传信息登记表》、《法警出警情况登记本》、《司法警察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等,并抓好落实,使警务工作管理规范,秩序井然。在警务值班制度中,每天安排一名法警实行警务值班,要求着装、挂牌、戴袖标,负责接警、出警,处理当日警务事务,并协助机关值班人员负责机关安全工作,维护机关工作秩序,同时负责举报中心接待来访群众的秩序和安全。该项制度既能管事,又能管人,切实可行。为了确保办案安全,制作了一套司法警察业务工作流程图和司法警察办案流程图,并采用镜框式制作上墙,以图表的形式将司法警察职责范围、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办案程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集中在一起,看起来一目了然,用起来简单易行。这两图被法警们称为“两图在手、办案顺手”。为激发干警活力,实行“酬绩挂钩”制,把大队工作目标按六项十个方面列入评分标准进行逐项打分,年终根据得分情况进行奖惩。此举有效增强了法警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进一步调动了法警工作积极性。

四、不遗余力改善办公办案条件,装备设施系统化、科技化、人性化。他们积极争取院领导重视和支持,从2004年10月起着手筹建办案区,建立起了指挥、协调、监视、监控于一体的指挥中心,以及讯问室、询问室、恳谈室、待诊室、专用卫生间、休息室、法警备勤室、警械具存放室。安装了隐蔽探头、同步录音录像设备,使整个区域里的监控设施与指挥中心构成监控网络链结,形成整体互动。从办案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等有关人员进入办案区开始,他们就实行全程录音录像,所取得的资料既可作为出庭公诉的证据,也为当事人权利救济提供了重要保障措施。在改善办公条件的同时,他们还挤出资金建成了2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拳击训练场,配备桑塔纳警车一辆,警用摩托车2辆、电脑2台、警棍7支、电警棍2支、警绳2副、手拷5副、拳击沙袋1个、拳击手套2副、衣柜、文件柜、保险柜等。

对基层检察院新进人员培养的思考 篇7

一、年轻队伍的基本情况及新进人员特点

(一) 主要特点

总的来看, 通过招录, 检察队伍的知识层次、整体素质得到明显优化。新录用人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促进检察队伍年轻化。广西灵山县人民检察院现有检察干警65人, 其中35岁以下干警32人, 约占全院干警49.2%, 其中有年轻检察官占全院检察官36.3%。二是学历较高、素质较好。新录用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 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1人, 占3.3%;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14人, 占46.7%;第一学历大专15人, 后进修已获本科文凭12人, 占50%。目前已考取法律职业资格A证12人, C证9人, 占70%。三是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法律专科以上学历20人, 占66.7%;具有会计专科以上学历3人, 占10%;具有计算机专科以上学历3人, 占10%;具有文秘专科以上学历2人, 占6.7%;具有其他专业专科以上学历2人, 占6.7%, 基本能满足执法和其他检察业务需要。四是有一定的地域流动性。来自本地的有22人, 来自于外地的有8人, 已调走4人中有3人是外地人员。

(二) 培养使用的情况

灵山县检察院历来重视新录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从加强工作调研、科学安排岗位、参加岗位培训、加强岗位锻炼、注重选拔任用、加强人性化管理等方面入手, 为其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目前, 新录用人员中, 担任中层干部的有13人, 其中正职4人, 副职9人, 占50%。另有几位政治思想好, 业务水平较高, 综合表现比较突出的被作为业务骨干使用。他们为检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改善了队伍的人员结构, 推进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二、新进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新录用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主要表现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有调到经济较发达的其他地方或待遇较高部门工作的强烈愿望。二是少数录用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作风不够严谨, 粗心大意, 忽视细节, 对有些法律文书的严肃性、权威性重视不足。三是少数新录用人员实践能力较低。少数公务员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工作几年, 业务不娴熟, 不能独挡一面, 有的在转换科室时很久不能适应新业务工作要求。四是少数新录用人员对司法考试有畏难情绪。部分非全日制法律专业的人员在司法考试时多次冲关不能成功, 未能获得执法资格,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五是部分新录用人员上进心不强。有少数录用人员安于现状, 自主培养、挖掘、加压的意向不高, 不想下大力气进修或提高自身水平。六是新录用人员思想汇报不积极。多数新录用人员出于性格、习惯等原因很少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 与领导主动交流较少。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内因”:新录用人员本身存在不足

年轻人精力旺盛, 思路敏捷, 接受新知识快, 可塑性强, 但由于他们个人家庭、成长经历和所处的市场经济下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影响, 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自我个性过强。新录用人员有21人是80后, 占75%, 追求个性比较明显。个别人员在工作上急于求成, 与他人合作意识不强, 不善于向老同志学习, 大局观念较弱, 集体荣誉感较差。二是角色转换较慢。部分人员参加工作后思想状态、生活方式还停留在大学生阶段, 未能及时从应试型学生角色转换为实干型检察干部, 纪律有些涣散。三是职业定位过高。部分人员没有正确的职场定位, 期望值过高, 优越感较强, 不愿意到条件艰苦、工作难度大的岗位工作, 或者报到后发现实际情况与理想差距太大, 产生抵触情绪。

(二) “外因”:培养使用新录用人员的工作机制、环境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务员录用机制存在弊端。年轻队伍流动大, 不稳定。另一方面检察院的进入门槛太高, 一般要求本科毕业, 在经历公务员考试后还必须考过司法考试。但目前检察院的待遇远没有律师那么吸引人, 造成招不到人, 或者招来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二是培训机制不完善。部分人员岗位目前在职培训仍属偏少, 掌握业务技能主要依靠工作中点点滴滴积累, 在应知应会掌握到一定程度后, 不可避免遇到了个人成长的瓶颈。三是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机关内部后备干部制度落实有些不到位, 培养有些滞后, 如该院35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没有确定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影响到年轻领导干部的配备和提拔使用。另外, 基层检察院的干警的发展空间太小, 政治级别晋升难度很大, 与其承受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责任大不相对应。

四、培养新进人员应注意的建议

(一) 思想上高度重视

一要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年轻人的观念。曹建明检察长曾说过:“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 更好地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 营造各类检察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良好局面, 为检察事业的兴旺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人才智力源泉。”年轻干部素质如何, 关乎检察队伍未来总体素质。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全面分析年轻干部的优缺点, 以对事业负责任的态度, 信任、支持、爱护、培养年轻干部, 逐步将重任交付给年轻干部, 确保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二要针对年轻干警的思想特点, 做好对应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在新录用人员报到后, 立足本地实际, 开展形势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阐述检察机关在发展大局中的历史重任, 引导端正职业心态, 从思想上建立一座桥梁, 引导他们从学习型学生向实干型干警过渡, 尽快融入检察院工作环境。其次是负责对年轻干部培养的院领导、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平时要主动多与年轻干部谈话, 同时鼓励年轻干部要多向分管领导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以便院党组对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得以了解, 更好开展工作。

(二) 培训上促其进步

一是继续狠抓学历教育。鼓励干警继续读本科、研究生,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法律法学理论基础水平。二是狠抓司法考试培训组织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人财物保障, 强化集中培训学习, 采取多种形式复习助考, 建立奖励机制等, 对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 在评先选优、晋级晋职方面优先考虑。三是落实业务培训。认真贯彻实施《检察官培训条例》和《“十一五”期间全国检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全面落实年度培训计划, 重点抓好新进人员、新任人员培训, 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四是工作中抓好“传帮带”, 安排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思想品质高的干部与新公务员结对子, 发挥好启蒙老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 培育年轻人对检察事业的挚爱, 强化职业技能教育, 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检察官助理, 促其尽快掌握业务技能, 增强工作经验, 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

(三) 业务上薪火相传

一要合理配置新进人员。有计划地把新进人员培养对象配置到关键岗位, 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 从而做到人才培养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素质提高和岗位业绩双促双赢。二要完善交流轮岗制度。在轮岗交流中锻炼, 提升工作活力。年轻干部不仅要到批捕、公诉、反贪等重点业务部门锻炼;也要到机关办公室、政工等综合、协调性较强的部门任职, 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 开阔视野, 积累经验。三要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有意识地抽调年轻干部参加一些重大、疑难案件查办和专项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等全院阶段性重点工作, 多压担子、多给任务, 挖掘才能, 使其尽快成熟起来。四要在上挂、下派挂职中锻炼。通过上挂下派, 使年轻干部经受多方面的考验, 加快成长成才的步伐。

(四) 事业上提携成才

一要不拘一格地选拔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应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敢于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委以重任。二要突出重点地选拔年轻干部。根据每个人的特点, 制定近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 并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让更多的能力强、素质高, 懂业务又有工作成绩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三要实行后备干部制度。落实好后备干部有关制度要求, 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 把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实行动态管理, 严格考察。对已经成熟的后备干部, 要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达到“挖掘一批、储备一批、提拔一批”的目的。

摘要:检察队伍是检察事业的根本, 是关系检察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其中基层检察队伍建设是重点, 也是难点。年轻干部素质如何, 决定检察队伍未来总体素质。加强基层检察院新进人员培养是研究检察队伍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浅论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检察文化 内涵建设途径

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机关的价值观、道德观的集中反映,是检察精神、检察形象的全面展示,主要是由干警的知识、精神、信仰、追求等组成的观念形态。同时,建设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由注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到“德智体美乐”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是提升检察机关整体素质的有力支撑,是不断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障。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机关群体在长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和内部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机关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既传承了中华文化"修身、自律、刚正"的历史性,又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性。先进的检察文化反映法律的精神本质,是检察从业人员优秀品质长期深厚的积淀。

文化的特有功能与检察机关的职业特点、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期望相交融,便产生了检察文化。广义上的检察文化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检察制度的改革、检察从业人员良好道德的形成、公众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等等。狭义的检察文化是与检察职业、检察活动相关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检察机关的建筑、设施、装备,检察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着装,检察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等;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检察人员在法律监督业务、岗位培训、调查研究、人际关系、生活娱乐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模式;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与检察职业精神、司法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内部管理、组织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检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二、检察文化建设的作用

检察事业是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全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而检察文化体现以先进的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形态和检察文明,因而检察事业需要检察文化作为根基加以支持。通过检察文化建设,将检察干警的思想意识统一起来,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干警振奋精神、奋发向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新执法理念,自觉做到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水平。

一是有利于增强检察职业责任,确保公正执法的实现。公正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公正执法集中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殷切期望和要求。检察文化所包含的执法理念和价值观念,与公正执法的法制要求是一致的,它能够增强检察人员的职业责任,规范检察干警个人和检察机关的整体行为,促进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二是有利于培养干警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单位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检察文化是作为检察实践主体的检察官的思想、观念的结晶,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能够促使检察人员勇于实践、认真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增强道德修养,提高执法能力,牢固树立先进的执法理念,形成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观念,从而提高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是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管理水平,确保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检察文化以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为指导,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特征,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形式,能够进一步体现检察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法为民意识,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把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保障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向前发展。

四是有利于发挥检察机关的宪法职能,实现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目标是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通过检察文化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把"强化法律监督"的措施和机制落到实处,把"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目标落到实处,将公平、正义、效率等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三、检察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法律监督工作实际,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良性互动中推进检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全员参与原则。检察文化建设应注重群策群力,发掘每个人的智慧和潜能,依靠全员的力量构筑起检察文化大厦。

(三)循序渐进原则。检察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从点到面、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完善提升的过程。因此,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检察文化建设的内容

培育和弘扬“检察精神”是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是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注重提高干警政治、业务素质,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具体内容有:一是检察精神文化。主要指团队精神的培养,包括凝聚力、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刚正不阿、善于监督、执法为民、无私奉献、和谐高效等。二是检察培训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业务,清正廉洁,质量、安全等培训内容。三是检察制度文化。主要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执行性。四是检察管理文化。主要指对干警的执行能力的培养,形成自觉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的良好习惯。五是检察形象文化。主要指办公场所的庄重化、工作理念的超前化、办公办案的文明化、内务管理的规范化、干警着装的统一化。六是检察体育娱乐文化。主要指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干警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五、检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检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认为搞好检察文化建设,应抓好四个围绕和落实三个到位。

四个围绕:(一)围绕后勤物质保障,着力推进检察物质文化的建设。检察物质文化是司法理念的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是社会公众可以直接通过感官感受的具体实物,其所表达的意义或象征应能凸显国家检察机关的庄重、庄严与神圣,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权威性、独立性和便民性。这不仅是维护检察院法律监督权威和形象的需要,更是捍卫法律尊严需要。检察物质文化应包括:检察机关的场地、建筑、设施、装备、制式服装,以及检察人员工作、学习环境等。办公大楼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检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外观上体现出整洁、庄严,要用悬挂检徽和明示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宗旨等形式体现出检察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区别。办公楼内部房间构造和装饰要尽量创造出一个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使检察干警能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二)围绕形象塑造,着力推进检察行为文化的建设。检察机关是具有行使国家法律监督权力的国家机关,检察官是直接行使法律监督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为此,检察机关、检察官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检察机关办公环境要体现职业特征,办公室、执法标志性设施都要体现法律监督工作的特有氛围。检察干警应着重体现在检察官的职业形象上,工作时应着制服、佩带检徽。要注重规范个人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努力符合检察官的职业要求。要从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讲求时效、热心助人等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的行为习惯。(三)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着重推进检察法治理念文化建设。检察法治理念文化,是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它是整体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统一,追求的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文化,以实现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公正诚信、浩然正气的作风转变,达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凸显检察机关的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从传统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习惯做法中解脱出来,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切实转变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要更新执法观念,廉洁执法,公正执法,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在运用执法权力时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切实严格依法办事。要增进执法感情,文明执法,时刻以和谐执法的理念来展现人民检察院“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四)围绕司法公正,着重推进检察素养文化建设。检察干警个体的素质如何,对是非的评断、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关系极大,直接影响到法律监督的质量和司法公正。检察干警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要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全面加强检察干警素质培养,着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检察队伍的职业化、高学历化,把检察干警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一篇: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测量工程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