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校本课程实施总结(共8篇)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根据《决定》的精神,教育部于1999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的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要求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为贯彻以上精神,自2002年开始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从开始的面向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逐步转向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团体辅导。“倡导以人为本,以班级为核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模式”的理念正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重要的一环。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团体辅导,利用班级团体的动力,增强学生努力塑造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自觉性。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发挥个人生活经历和自我调节的关键性作用;
4、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课程内容
共有六大主题,十节课程。
六大主题: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异性交往,学习辅导,情绪辅导,生涯规划。
十节课程具体是:
1、个性的底色——气质
2、我是谁——高中生自我意识辅导
3、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4、心灵之间架桥梁——学会沟通
5、雨季,我们携手共进
6、钟表•发条•指针
7、科学管理你的时间
8、做情绪的主人
9、快乐我懂的
10、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四、课程特色
1、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都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2、强调体验和感悟。
通过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
3、以互助、自助为机制。
每节课都依据学生一定的心理需求制定主题和目标,这样在学生中容易形成共识,学生乐于接受,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在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
五、实施效果 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增强。在遇到心理困扰的时候自助和寻求他助的意识明显增强。
六、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思考。
1、如何更好地适切每一个孩子?虽然本课程是依据学校的实际,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做”的,但如何做到适切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获得较大较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在实施过程当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预期的教育效果没有达到或者学生的问题教师没有估计到
等等,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实施当中应当借鉴,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教师的专业水平要继续提高。虽说学生是主体,但是一堂好的心理课,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较好的心理素养,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一、开发目标
(一) 课程目标
1.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探索开放性的办学模式, 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的内涵,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陶冶人的情操, 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2.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 学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积累文化艺术底蕴, 发展个性, 激发学生对艺术和技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多元发展, 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不断探究的能力。
(三) 教师目标
1.转变教师观念, 形成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改善知识结构, 转变教学行为, 增强课程意识。
2.以科研带动教学, 继续实施校本教研, 以此激发教师创新。让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长、发展, 进而成为科研型教师。
二、开发原则
(一) 主动性和兴趣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人文情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为主, 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二) 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思维, 形成能力, 获得创造的体验。
(三) 动态性和开放性原则
一切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 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三、按学科建立选修Ⅱ课程模块 (专题) 资源库, 并不断充实完善
四、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高一第二学期开设六个模块, 高二再增开四个, 高三第一学期选开以上模块中的四个, 供选修Ⅱ中学分不足的学生选修。要求全校教师在搞好原来所教的科目外, 选开1~2门校本课程, 每学期每位老师教授选修Ⅱ的模块不少于9个学时。
五、开发步骤
(一) 建立领导机构
1.校级领导和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校长任委员会主任, 各处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聘请校外专家, 成立专家咨询小组, 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号脉把关”, 引领指导。
(二) 培训师资
1.培训目标: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2.培训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 课程改革的学科培训。
3.培训方式:定期派出骨干教师接受培训, 进行系统的专业业务脱产培训, 参加相关的研讨会议;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 指导课题研究。
(三) 前期论证
1.将初步拟定的模块选题印发到各个教师手中, 并发布在校园网上, 征集教师意见, 确定校本课程选修模块的具体内容。
2.征求学生及家长对开发的课程模块的意见, 看学生、家长是否满意。
(四) 认真选题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结合学校的师资确立课题, 并做出评估, 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可行性。
(五) 撰写选修Ⅱ课程模块提纲
1.课程模块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模块内容和活动安排要体现以下要点:课程模块的专题名称;开发人简况 (特长和优势) ;开发实施的具体内容和进度;总课时数和活动学段;适宜对象。
3.课程模块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活动场地、所需设备等。
4.课程模块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体现评定方式、计分办法、考勤记录设计、成果展示等。
5.成果展示:将表演、作品、文本等成果都存入电子档案, 不定期地在校园网上展示。
(六) 慎重审定
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选修Ⅱ课程模块提纲的内容, 结合主持教师平常的业务能力和爱好特长, 对选修Ⅱ课程模块做出慎重的审定。审定的依据:
1.目标上。课程模块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
2.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 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3.要求上。结合学科特点, 明确过程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符合要求的, 同意开发;对有疏漏的, 对不具有操作性的, 提出参考意见, 重新选题。初审通过后, 提供学生选择并实施。
(七) 灵活实施
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求对特殊情况应灵活应对, 巧妙引导, 并写出教后反思。
(八) 评价方案
1.对学生的评价。 (1) 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发展性评价。 (2)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 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 (3) 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并分出等级。
作为现代课程的一种形态,微型课程是一种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在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微型之“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成系统,但具有专题性质;二是周期短,一门课程可在一个学期完成,也可在几周,甚至几个课时内完成。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课程”,微型课程专题涉及面较窄,搜集资料的难度较小,更容易驾驭,一般教师都能胜任课程的编制和教学。这种介于活动和课程之间的形式自由而开放,教师可立足学科尽展其能,学生也更加乐于参与。
一、学科·影视“微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影视资源这种超文本载体具有题材丰富、形象、直观等特性,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使用教材文本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整合超文本方式与纯文本教学,发挥影视资源丰富的表现功能,能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立体生动。同时,教学从静止的展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动态画面,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达到“课亦始,趣亦生”的教学境界。
基于这一思考,在研究初期,学校发动各学科组根据教材内容,尝试列出“教材与影视结合教学安排表”,选取相应的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做到“手中有书,心中有片”。借此,希望让教师感受影视资源的价值,主动思考课程开发策略。例如,语文学科组立足单元主题,尝试将影视资源融入写作教学(见表1)。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往往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课上,借助影视艺术,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创作背景;品德课上,蕴含着浅近哲理的影视故事,常常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数学课上,直观、形象的影视素材则快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音乐课上,影视更成为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助力,帮助学生把握情感主线……运用优秀影视作品辅助课堂教学,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二、同一主题“微选择”,激发探究热情
各学科与影视资源“微结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极大鼓舞了老师们深入开发影视教育课程资源的信心和兴趣。影视是集文学、艺术、科技为一体的活教材,优秀的影视作品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表达着生活,更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极富教育意义。其中,许多影视作品表现形式各异,却指向同一题材。为此,老师们着手整理众多影视作品,形成了同一主题的课例资源。
具体来讲,即以同一主题为核心,汇集相关电影,组成“自助餐”系列电影资源库。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检索资源库,从中选择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则利用资源库介绍电影故事梗概,收集主题电影参考资料,并设计电影赏析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每学期初,各年级组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针对本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影片主题。围绕每一个主题,教师从资源库中选择三至五部相关影片,并分为必看和选看影片。必看影片安排在学校统一设置的影视教育课中,集中观看(同一年级安排同一时间段观影);在集中观影前,教师会进行导看教学,介绍其拍摄背景、影片梗概等。选看影片则让孩子自由选择,至少选一部在课余时间观看,一个主题系列一般历时一个月。
例如,在众多优秀影片中,有不少以科学家、发明家为主角,如《少年爱迪生》《伟人爱迪生》《居里夫人》《莱特兄弟》等。我们汇总这些影片,组成“发明家”主题资源库,并形成了主题课例,开展影视教育活动。在导看环节中,教师介绍发明家的生平事迹,而后组织影片赏析,课末则推荐一些同一主题影片,并将其内容发送至学校微信公众号,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选看。同时,布置相应的探究延伸活动,如搜集这些发明家的相关资料,或写观后感言,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报《我心中的发明家》等。在每月最后一节影视教育课上,孩子们争相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孩子们收获良多,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感言:
一部部影片把这些发明家的真实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觉到伟人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敢于付出,敢于拼搏,说不定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我们。
通过影片,我了解了居里夫人充实、不朽的人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惊叹于她获得的荣誉,而是应该学习她执着、坚毅、勤奋的精神,学习她的伟大抱负,为“手持知识的火炬,创建崇高的殿堂”而努力奋斗。
三、分段开发“微价值”,促进个性表达
在梳理同一主题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同一部影视作品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无法充分激活这些教育价值。同时,孩子们个性不同,对同一影视作品的感悟各不相同。唯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规律,开发影视资源的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其情感活动,满足儿童不同的表达需要。
影视作品题材多样,有童话、故事、科幻,它们或重现战争场景,或展现人物生平,或畅想未来世界……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受此启发,老师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多种作文练习形式,如利用影片学习表达,讲影视故事,写影视片段等。例如,《海底总动员》是经典的美国动画大片,作为影视作文资源,不同年段对其内容的选择和价值取向迥然不同(见表2)。
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表达作品拍成影片,制作了DV儿童作品,孩子们热情极高,踊跃报名为电影配音。孩子们喜欢影视人物、故事和画面,自然有话要说,有情要诉,激发起极大的写作热情。优秀的影视作品情节丰富,人物刻画生动,环境渲染到位,事件描述详尽,这些都值得作文教学借鉴。观看《海底总动员》之后,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表达特点,选择不同的写作点及表达形式,拓宽了习作天地,创设了儿童自由表达,展现生命灵性的平台。
四、分科提炼“微应用”,满足学习需求
随着微型课程资源的累积,学校教师对于影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逐步加深。在主题课例的开发中,老师们发现,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涉及自然、社会等多领域,内容丰富,极具人文价值,更容易吸引和感染学生。据此,可以立足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深入挖掘同一部电影的教育内涵,“吃透”一部电影,从而将影片效能最大化。基于此,各学科组开展合作研究,挖掘同一部影视作品与不同学科的结合点,从中提炼学习点、训练点,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
同样以美国影片《海底总动员》为例,各学科组开发了不同的应用方式:
影视语文——沿着影片主题,创编动画故事;影视美术:抓住鱼的形态特征,运用点线面创造鱼的纹样;
影视音乐——依托影片中的音乐,听辨声音的强弱;影视科技:观察、了解海底生物的多样性;
影视信息技术——用金山画王描绘海底世界;
影视英语——表演影片中Nemo和Dory的对话,并有感情地配音;
影视体育——鱼的游姿在加速跑中的练习与运用。
实践证明,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组合、剪接后,影视资源营造了特有的情境场,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影视写作课上,孩子们尽情续写父亲玛琳在营救儿子尼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影视美术课中,孩子们有滋有味地欣赏着各类鱼的纹样;影视音乐课上,孩子们则静静地感受背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影视科技课上,孩子们又饶有兴致地探究海底生物的多样性……一部影片,表面看素材单一,实质上内涵丰厚。我们借助这一“材”,做足文章,变出了精彩。同一部影片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实现了影视资源更深度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主题课例为呈现方式的微型课程开发,让学校走出了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困境。教师对于影视资源的教育功能有了深刻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得以提升;学生也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影视学习模式,开始用自主探究、个性表达和创新行动,实现着生动而有个性的成长。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33068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富强学校2013.5
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们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收到一定的实效。现将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及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方面: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2.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姜校长为组长,以刘校长、冯主任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
3.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设日渐改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各类教师人才俱全。从学生角度看,有特长的学生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精心研究,最后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艺体类的课程有:葫芦丝、巴乌、剪纸、乒乓球、速滑,学生德育、安全方面有:学生安全常识、团结友爱教育学生对这些校本课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中又有相关的教师能承担起这些课程的实施。
在确定好校本课程的内容后,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又对其具体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计划》,并指导部署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具体过程
(1)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学生实际,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艺体类由我校音乐教师杨文斌老师负责。成员有:纪亚梅、郭瑞梅、王彦峰、郑蕾。每周一、三下午第六节课。一二年组主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三-五年主要对学生安全教育。全部由班主任负责。周五下午第六节课进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学资料。另外,在教程开发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刚一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家长会提出一些疑议,甚至遭到反对;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学校有必要给予指导、帮助。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剪纸、葫芦丝、巴乌,还是乒乓球、速滑,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4)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5)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学生剪纸作品展,艺术节上展示学生的巴乌、葫芦丝演奏,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速滑比赛,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使同学们的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哀叹。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们在不断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
3.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地方课程的实施方面:
(一)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设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二)加强对地方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建立地方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五)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更新。任课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地方课程的内容。
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这方面活动的开展。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因:
学区通过问卷、访谈等各种形式,对各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2、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
3、对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有兴趣。
因此学区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入手,决定从这三方面入手开发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1、“我与自然”系列校本课程
2、“我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
三字经、古诗诵读、书法
3、“我与社会”系列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办法:
1、“我与自然”系列校本课程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从小事做起,对周围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行为、习惯等环保问题进行调查,探究、访问,认识到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到地球母亲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结合校本材料的学习,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自然科学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学会合作。
2、“我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
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古诗。“ 古诗诵读”则让学生懂得朗诵是
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在朗诵中提高文学素养;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我们要从小打好每一个孩子的写字基础。
3、“我与社会”系列校本课程:
“我爱我家”告诉我们:祖国、社会是大家,学校、班级是小家,我们共驻一个爱的家。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家的温暖,亲情的关爱,同学的友爱,用爱心去爱家及家里的每一个人。
生活离不开口语、离不开交际,“口语交际”重视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会读、会听,而且知道自己怎样读和为什么读,成为有能力的交流者。
“安全教育”旨在安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四、校本课程得到的收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从学校的发展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
从教师发展方面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走向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文化课教学,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验活动意义的省思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发现人生的意义。
五、校本课程的困惑: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总是感到效果不是那么好,学生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六、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不大,实效性不高;
一、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2、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我校既有自编的教材,又有各种兴趣小组,不一而足,关键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提高。
3、生成性原则。课程以计划性、兴趣性、学生个性为主,更重于过程和活动,多给学生自学、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在编写和审核校本课程中,校本课程不应过于“知识化、系统化”,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而应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实验性,探究性的活动和学习,不能太强求“正规划”,二、我校校本课程具体内容
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的年龄特点以及所处年级特点编制教材。我校七年级的教材题目是《我的家乡》。宁河县地处蓟运河畔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远近驰名的美味特产,可开发的乡土资源极为丰富。此书中有对家乡风貌的介绍,有对名人趣事的描述,有对风俗习惯的简述……促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身为宁河人的自豪感,以及爱家乡的情怀。八九年级的教材题目是《朗诵古今》。通过大量诗歌美文的欣赏品读,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文化的美。值得说明的是不管是七年级的教材还是八九年级的教材,每一章中不仅有短文的介绍,我们还设置了交流活动部分和实践调查部分。使我们的课程具有生成性,实践性。
选修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时间定在周二周四的最后一节课,每周两次。课程丰富多样,配有专业教师授课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具体兴趣小组有:篮球兴趣小组、排球兴趣小组、田径兴趣小组、歌唱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阅读兴趣小组、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兴趣小组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又一道风景。
三、我校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一)校领导重视关注,统筹安排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教研指导小组和校本教材编写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二)全员参与,通力合作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尽力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四、取得的成绩
在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的稳固提升。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增加了接触课程理论并研究课程问题的机会,激发学习的愿望,从而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专业素质,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也提高了教师与他人共处及合作的能力。
我校连续几年在县级篮球比赛中,赢得桂冠。在读书征文活动中,26人获奖,7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绘画、歌唱在每次活动、比赛中,都能获得领导好
评。学生可谓在校本课程中获益匪浅,人人都有收获,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学习机会以及展示机会。
五、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近一年来,我们一直在理论的指导下努力实践着。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我们在师资配备上还存在着缺陷,有两门课程只配备了一位指导教师,如果该教师临时有事请假,就出现了空堂现象,而校本选修课程授课时间一致,调课很困难,所以补充新的师资力量,加入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团队之中,是我们必须着手去做的工作。
2、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今后打算:加强对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虽然,我们的校本课程还不成熟,我们所走的路还不长,但是,我们始终坚信,风雨过后定能见彩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课程将会因不断调整而日趋完善,我们的学校将会因特色突显而日臻完美,我们的师生将会因不懈追求而日益飞扬。
宁河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总结
宁河镇中学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学生、教师及学校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正因为这样, 对一个学校来说, 办学特色也就突出出来。“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对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基础性工作”。[2]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的全过程中, 个性发展的实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 能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通过校本开发的过程,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1.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将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实际上, 学生本身就是课程的开发主体。校本课程实施以后,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为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3]教育要从学生身边最为普遍的现象入手, 鼓励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地进行学习和运用, 发挥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 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与学生自身技能的提高。正因为实施了英语校本课程, 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能动性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 学生的发展空间才能得到纵深的拓展。
2.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英语课程授课的时间相对别的课程来说稍微多点, 课程的知识量大, 教师的工作任务也非常的繁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很难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强化自己对教学中的研究意识, 在实践中思考, 在思考中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并使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而提供更具有适切性的课程, 体现新时代民主参与的精神以及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4]
3. 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每所学校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 也有自己的一些外部支持条件和内在的发展动力。英语校本课程在开发中就要体现这种特色, 必须实现课程开发的科学化, 课程开设的制度化, 课程实施的规范化等, 也只有这样, 才能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的特色发展中, 要凸现出学生的发展目标是核心, 也只有这样, 培养的人才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另外, 英语校本课程的设置还必须基于学校的良好的课程资源, 这种资源是不能随便丢弃的, 因为, 这些资源能对新课程的开发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而且那种课程其实在长期存在过程中, 已经能很好地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了。
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与缺位
1.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
(1) 整体性。一个学校自身的教育哲学趋向还有学校具体而实际的实践情境, 这些方面决定了英语校本课程的宏观目标的取向。从英语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来看, 必须服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而英语课程教学校本课程具体的目标和结构主要从课程资源的系统性中体现出来。包括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和教材系列的系统性等。为此, 知识技能的系统性是指课程资源应尽可能多地涵盖英语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策略、文化策略等, 这些知识具体到每一阶段的要求, 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充分而有特色的发展, 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特色化。校本课程一般是学校自主开发行为, 它并不是对国家课程的无条件的执行, 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经历、背景知识及认知特点决定他们在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本校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需要, 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正因为这样, 有了特色才有优势, 才能对学生英语的学习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体现了课程为教育服务的目标, 只有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才能适应今天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 校本性。脱离学校自身实际的课程资源不是最有效的校本课程。因为, 一所学校的英语教师一般都有自身的教学共同点, 有自身的教学条件与研究条件。学生群体也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 学习环境、学习习惯、背景知识等方面具有本学校的特殊性。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重在培育和彰显学校自身的文化精神, 因为, 作为学校的主体,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这种交往在新的英语课程资源中应加以吸收,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
(4) 渐进性。中学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新的、长期的与系统的工作, 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从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材的使用都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从而促进教学的动态化发展。另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要符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 渐进性明显。
(5) 动态化。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各种复杂的因素作用于开发的过程, 通过这些复杂的因素的作用, 课程不断地改进。这种过程体现了动态的发展过程。因为,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理念需要首先得到确定, 在此基础上, 明确采取什么样具体的开发策略与对策, 比如说, 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及校外的相关资源,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 如何能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变化水平, 这些问题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形成的, 通过探索问题, 不断地提出课程创新的一些具体而有效的方案, 最终实现动态性课程实践过程。
2.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环境因素单一。课程的环境因素单一导致了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差、效果欠佳。比如在观念上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校长课程。在学校课程开发中, 因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简单, 往往也由于缺乏民主的课程决策程序, 没有达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共识, 从而导致校本课程不能很好实施。
(2) 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在实际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英语教学的目标越具体越利于具体实践开发工作的开展。这方面很缺失, 除了具体的目标外, 一些纲领性的文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这方面缺失的话, 会导致课程开发中目标模糊、教学随意、评价失范、管理松散、流于形式等。
(3) 忽视学生评价。在具体的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人们过多的关注一些原型评价的范围, 比如目标如何, 教材怎样使用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当然, 课程本身的问题确实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忽视了对象, 也就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那么, 校本课程的评价缺乏实效。只管开设了课程, 缺乏有效的工具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评价。
三、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优化原则与策略
1.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 开放性原则。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 即由校方领导、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校长要意识到学校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 校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师的开发能力而设置的, 要不断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提供自由选择权和民主管理权, 多方协作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
(2) 实践性原则。在选择课程的内容时, 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要求做到“学以致用”, 有直接操作的特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体现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 在不同的价值观的作用下, 教育的活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价值观、知识观和师生观等都必须更新, 增加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3) 综合性原则。课程开发要强调综合性, 形成与构建研究型的创新的实践活动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校本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
(4) 多元性原则。校本课程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 通过科学的校本课程评价来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也可按照自身校本课程的特点选择与之适合的多种评价模式,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体现课程评价的连续诊断性及广泛的参与性。
2.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课程的实施的具体过程及在这过程中关系的把握, 从而形成既定的教育目标。一般来说, 课程设计得越好, 实施起来就越容易, 效果也就越好。但是课程设计得再好, 如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 那也就没有意义了, 课程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 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5]。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一定的目标, 充分把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进行一定的制度机制创新, 强化校本课程本身的特点与诉求, 把握校本课程在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 坚持民主与开放的课程观。走出观念上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校长课程的困境。坚持民主的课程决策程序, 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 树立校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师的开发能力而设置的, 强化课程的适应性要求。
(2) 整合课程资源。课程编制的过程需要明确目标, 整合现有的一些资源, 构建与编制出有特色的多种多样校本课程内容。在具体的英语课程的开发中, 要把文化和语言的教学结合在一起, 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 使学生在学习中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等统一起来, 这样, 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形成更深入的知识的认识与经验的体验。
(3) 倡导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是单一的知识传输, 而是师生对话、交流与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因为, 教育情景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要将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 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其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将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发挥出来,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的情景, 从而实现有智慧的课堂。
(4) 增强教师参与积极性。由于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如何活化是掌握在教师手上的, 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 而是需要与自身的兴趣结合起来, 这为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 主要有三点, 即缺乏课程开发技能、决策技能、人际技能这三项技能[6]。因此, 要使不同的教师能进行讨论交流、集中研讨、相互评课, 实现智慧互补、思想互补, 相互促进并共同成长。
(5) 设计课程与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就是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在课程实施之前邀请课程专家对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一定的评估, 得到专家的指导。其次,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改进,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 积极进取,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最后, 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明确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突出过程的重要性。“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那些现成的事实, 而是学生自身的体验, 是关于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的知识, 那些能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的东西, 那些使人变得更为自由的东西。”[7]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高云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3]李兵.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教育探索, 2002 (5) .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施良方.课程理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6]沈兰.浅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和问题.当代教育科学, 2003 (3) .
一、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养成一定习惯,形成一定观点.通过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更好地体现数学的价值.
二、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但它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遍性,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
三、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可开发与实施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贺州市中学也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了高中数学校本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学的发展概况
1.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2.外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古埃及数学、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玛雅数学、印度数学).
3.中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阿基米德、欧拉、高斯、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进行励志教育.
(二)生活中的数学
1.数列与金融生活.在人生旅途中,助学贷款、个人存款、信用卡、分期付款、个人住房贷款等陆续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何合理设计存款方式、选择合适的贷款方案等都离不开数列知识.
2.寻找校园中的数学.
3.让数据说话.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数据客观地告诉我们有关信息,并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4.数学优化问题之一——线性规划.原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因提出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资源最优配置的定量分析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线性规划可解决广告投放、配货、投资、生产、绩效等问题.
(三)美丽的数学
1.数学经典著作:介绍《几何原本》、《九章算术》等著作.
2.数学中的美:简洁美、和谐美、严谨美、构图美与组合美、对称美、数学方法美.通过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学冲动成就科学发现.
3.曲线与曲面的艺术美
(1)建筑中的曲线和曲面.
(2)雕塑中的曲线和曲面.
(3)生物中的螺线.
(4)天文与圆锥曲线.
(四)神奇的数学
1.神奇的几何体:柏拉图几何体是神奇的三维几何体,常见的有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几百年来,它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数学家.
(1)开普勒—普安索多面体(小星状正十二面体、大正十二面体、大星状正十二面体、大正二十面体).
(2)柏拉图对偶多面体(对于每一个多面体来说,存在另一个多面体,这两个多面体的顶点和面的位置互换)、阿基米德多面体对偶、Johnson多面体(所有的正多边形构成的凸多面体).
(3)阿基米德多面体(由多于一种的正多边形组成,每个顶点由相同顺序的正多边形围绕的多面体)、扩展阿基米德多面体(每个顶点只要由相同的一组多边形构成即可,不必考虑环绕的顺序).
(4)计算机模型.
2.探寻数学未解之谜.
(1)求(1/1)3+(1/2)3+(1/3)3+(1/4)3+(1/5)3+…+(1/n)3=?.
(2)e+π的超越性.
(3)素数问题.
(4)存在奇完全数吗?
(5)除了8=23,9=32外,再没有两个连续的整数可表示为其他正整数的方幂了吗?
(五)先进的数学
1.数学与各学科的整合.
2.数学模型(函数、线性规划).
3.信息技术与数学(电子表格与统计、几何画板、flash、网页制作等).
4.数学的发现(体验数学发现过程).
(六)案例教学
1.网络课(三角函数、概率、随机事件、球等).
2.优秀案例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1.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要在开发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逐步充实、完善,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校本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现代科技;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更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
4.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5.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心理校本课程实施总结】推荐阅读: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01
校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11-10
小学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7-19
崇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15
三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1-19
剪纸校本课程总结06-18
中学校本课程总结06-26
校本课程培训总结07-04
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总结10-08
小学二年级校本课程总结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