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精选8篇)

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篇1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北京化工大学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为规范基金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资助范围

第二条

基金面向全校本科生,原则上以一至三年级学生为主,申请者要求品学兼优、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社会实践等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条

基金项目课题应以学生科研兴趣和想法为出发点,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项目,鼓励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

第四条

基金资助项目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的选题必须为学生原创项目,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教师、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的科研课题不能作为选题内容。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处长、各学院教学院长组成。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项目申报、评审和考核等全过程管理,并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第四章 项目的申请和立项

第七条

管理办公室定期发布《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指南》。项目负责人按指南要求向管理办公室提交项目申请书纸质版(含项目经费预算), 电子版提交至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每个项目的成员不得超过5人。

第八条

管理办公室按照科学民主的原则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申请的项目进行遴选,确保公正、公平、透明。评选结果(包括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在教务处网站上公示,项目公示一周后,如无疑议,项目即正式启动,不另行通知。

第九条

项目周期为一年,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项目组织程序包括申报、遴选、立项公示、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评优和成果展示。

第十条

普通项目在项目周期内未能完成结题(包括中期检查时被终止的项目),其项目成员(含项目负责人)不能参加新一轮的基金项目申报;项目成员(含项目负责人)同期参与的项目数不得超过2项,项目负责人在本项目外的项目中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

第十一条

重点项目在项目周期内未能完成结题的,其项目成员(含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新一轮的基金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但可以申报1项普通项目;项目成员(含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参加1项重点项目,1项普通项目;在普通项目中可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

第五章 项目的中期检查

第十二条

中期检查的时间为项目启动后的第6个月的最后一

周,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中期报告提交至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

第十三条

普通项目的中期检查由学院组织进行,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院检查后,将结果报管理办公室。中期检查不通过的项目,学院通知其进行整改,并在一周后再次检查,若仍不通过者,则终止项目。

第十四条

重点项目的中期检查由管理办公室组织进行,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并进行中期答辩。中期检查不通过的项目,管理办公室通知其进行整改,并在一周后再次检查,若仍不通过者,则终止项目。

第六章 项目的结题验收、评优和成果展示

第十六条

结题验收的时间为项目启动后的第12个月的最后一周。并在规定时间内将验收报告提交至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

第十七条

普通项目的结题验收由学院组织进行,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验收报告、项目论文(按毕业论文的格式提交)、专利、软件、实物作品、调研报告等由项目产生或与项目相关的材料,并进行结题答辩;答辩不通过者,按项目未结题处理;对于通过的项目,学院按一定比例进行评优。

第十八条

重点项目的结题验收由管理办公室组织进行,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验收表、项目论文(按毕业论文的格式提交)、专利、软件、实物作品、调研报告等由项目产生或与项目相关的材料,并进行结题答辩;答辩不通过者,按项目未结题处理;对于通过的项目,管理办公室按一定比例进行评优,并在教务处网站上公示。

第十九条

管理办公室对评为优秀的项目(包括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表彰,颁发相应的证书。

第二十条

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包括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提

交展板样图,管理办公室负责展板的制作和展示活动。

第七章 项目经费

第二十一条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开支范围按《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173号)的规定执行,包括:

(一)设备费。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二)材料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消耗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水电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水、电、气、燃料等消耗费用。

(五)差旅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含出差补助)、住宿费、市内交通费。

(六)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论文论著出版、文献资料检索与购置、专用软件购置、专利申请与保护的费用。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二十二条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开支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科技经费管理的规定执行。基金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不得分摊学校公共管理和运行经费,不得偿还学校债务,不得支付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

第二十三条

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经费均分两次拨付,项目启动后拨付50%,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50%;经费须项目材料按照要求提交至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并经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可拨付。

第二十四条

项目运行结束时如果经费未使用完,将自动收回经费并转为学校下一的科技创新经费

第八章 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五条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第二十六条

项目取得的成果要按照有关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涉及国家秘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项目形成的论文及专著须标注“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字样。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必须自觉接受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不接受监督检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负责人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申请承担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格等处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一经

查出,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并取消其承担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资格。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篇2

1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构成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简称“校科协”) 是校团委直接指导下的全校在籍学生广泛参与的研究创新型社团, 校科协是紧密联系各学院科技创新社团的纽带, 也是有效沟通其他各高校科协的桥梁, 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国外大学的教育创新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就拉开了帷幕。[1]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 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 大致经历了启动、正规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2]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成立于2011年, 自成立以来, 秉承“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的服务宗旨, 本着“自愿参与,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 挑战自我”的工作原则, 依着“开展活动—热情服务—引领思想”的三步目标战略, 瞄准全球科技发展前沿, 以科技创新为主线,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 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支持, 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 以期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及时吸收并着力培养科技创新类人才。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改革, 校科协建立了齐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制度章程。目前, 校科协由5个职能部门 (办公室, 竞赛部, 财务部、公共关系部、考核监察部) 、2个中心 (网宣中心, 培训中心) 和5个项目培育孵化部门 (立项部、发明社, 创业部、赛扶部, IDEA精英汇俱乐部) 以及科创学刊编辑部共13个部门组成。 (如图1所示)

1.1 中心部门分工

1.1.1 网宣中心:

是科协的喉舌。负责校科协各项活动的内外宣传, 收集记录各项活动会议的图文视频, 稿件编辑, 组织海报、传单、广播稿、网络媒体等形式的宣传, 扩大其影响力。向校团委上传校院科协的活动资料。

1.1.2 培训中心:

是科协的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创新培训网站, 互联网上的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3]负责对校院科协干事组织管理、计算机操作、科技制作等方面的培训, 针对各大型科技赛事于参赛者的赛前培训及相关兴趣小组的科研、创新项目等的培训。通过课程设置, 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的认识不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 这样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 对于创新大有裨益。[4]

1.2 职能部门分工

1.2.1 办公室:是科协的中心枢纽。沟通协调科协的整体工作, 主要负责科协的制度建设, 档案、活动资料及财务的收集管理, 展板及沙盘的借用, 会议组织及记录, 会议的纪律维持, 出席考勤及日常值班等。

1.2.2 竞赛部:

是校级科技赛事的组织者。配合培训部展开校内赛事培训, 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商业策划赛, 省级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 协助各参赛选手联系指导老师, 保障各大赛事的良好进行。

1.2.3 财务部:

是科技创新协会经费管理与使用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相关活动的经费审计以及预算制定工作, 在社团经费的管理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 为各类创业大赛以及ERP沙盘模拟提供实践平台。

1.2.4 公共关系部:

开拓校内科技创新团队, 负责科协的声誉维护与危机公关, 增进校企合作, 为科协各项活动筹集资金, 科技嘉年华暑期科技实践的组织开展。

1.2.5 考核监察部:

是科协的监督部门, 负责管理、监督、考核各部门的工作, 督促各部门完成工作任务。该部门需要定期向科协委员会上交考核记录。

1.3 项目培育孵化部门分工

1.3.1 发明社:

属实践类职能部门, 发明社活动以“制作”和“专利”为两大主线, 校园金点子大赛是发明社的一大精品活动, 主要是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各类小发明并进行评选的创新类的活动。同学们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构思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进行创新性小发明活动, 并将实物模型制作出来, 最后就方案的创新性及可行性而进行演讲陈述。

1.3.2 创业俱乐部:

是创业爱好者锻炼商业头脑, 提高创业水平的良好平台。开展实际创业项目并对校内同学进行行业教育, 开展走访企业实习活动, 商业计划书竞赛活动, 创业意识及技能的培训工作等。

1.3.3 立项部:

是负责协助老师进行校级立项的整理、审批工作以及组织会员进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的申报工作。通过立项的申报培育一批具有推广价值以及实用价值的产品或研究成果。

1.3.4 赛扶 (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 部:

是一个全球性的以大学生为主的公益创业实践团队, 团队通过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发公益项目创业, 公益教育等项目为社区带来可持续的商业利益以及改善目标群体的生活质量。

1.3.5 Idea精英汇俱乐部:

是针对全国大学生TRIZ创新比赛的一个职能部门呢, 部员通过对TRIZ理论的学习, 有针对性的培育相关项目, 推荐参加全国TRIZ创新大赛, 通过比赛来培育部员的相关创新理念, 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1.4 科创学刊编辑部门分工

编辑部:是编撰“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创学刊”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学术论文, 进行编辑、出版以及发行工作, 给佳大学子发表学术成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2 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管理模式

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佳木斯大学团委在党委领导下, 切实承担起对科技创协协会发展的指导和建设工作, 依托各个学院团总支,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人才优势, 实行学校宏观指导, 各部门分层专业指导的模式。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下辖机械工程协会、ACM创新协会、信息创新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等学院或学科创新实践协会, 通过深化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社团星级化管理, 校科协组织具体指导、充实和加强社团指导队伍、学生骨干队伍, 各学院创新社团积极配合, 从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配合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构建起结构合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的协会管理机制。

3 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具体活动

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注重创新, 精心策划和设计, 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例如各类学术竞赛、学术报告讲座、暑期科技下乡等等。近年来, 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活动内容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 活动范围由校园型为主向校园型和社会型兼顾扩展, 活动经费由单靠学校划拨步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良性运转模式, 从而使得校科协成为广大学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 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学风、校风建设。

3.1 校内学生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

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科技创新活动,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 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5]以“挑战杯”为龙头, “科普大赛”、“机械工程大赛”“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等为依托, 加大科技创新活动力度, 大力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在各大竞赛、教育实践、实验等活动中选派优秀教导教师, 定期开展讲座、学术交流、科技实践。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明德励学, 崇尚实践”的学术氛围。并且每年依托学校晨星讲坛, 推出百余场学术讲座,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作学术报告, 及时让学生们了解接触科技文化最前沿的发展动态。

3.2 校外学生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

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 推进科协内部重点团队打造品牌项目、突出一个“精”字, 推进科协内部普通团队发觉特色项目, 突出一个“特”字, 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团队结合自身特点, 找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 挖掘和发展自身特色, 做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兵扎实推进普通学生找准参与项目, 突出一个“广”字, 联系家乡实际, 必须参加一个“面”上的实践活动, 找到一个适合学生自身的参与项目,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调研活动、知识宣传和社区服务等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针对本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活动, 着力为地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使得各项校外科技服务活动富有实效。佳木斯大学结合自身实际, 与桦南、桦川、富锦等区县中小学结成帮扶对象, 定期送科技下乡, 利用科协成员的发明设计, 现场演示与讲解, 为广大师生送去了一场又一场的科技盛宴, 承担起了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科技启蒙的艰巨任务。

结束语

随着佳木斯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构建、管理模式、日常活动的日臻完善, 使得科技创新协会活动经常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成, “明德励学, 崇尚实践”的精神已然在学生中传播开来。在日后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 佳木斯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将不断革新, 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新平台, 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是组织引导高校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 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平台, 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现状, 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与管理的诸种因素, 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洪波.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2]邹海贵.知识经济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3.

[3]李勇.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9) .

[4]耿艾莉, 王岩松.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20) .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建设 篇3

摘 要:为了解决多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设计实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本系统的建设对降低项目管理者工作强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监控项目研究过程、促进项目成果共享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同类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44-03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针对多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总结各兄弟院校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建设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包含如下几个环节:教务处发布申报指南→学生填报申请材料→导师审核→院系初审→教务处筛查→学校专家组评审→正式立项→签订合同→划拨经费→启动研究→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评价)→优秀项目展示。整个管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七个主要部分:用户注册与登录、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研究过程管理、项目分析、项目交流与展示、数据查询与处理、系统管理。这七个部分表面上相互独立,实际上通过数据库系统在后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同完成数据处理与终端显示。项目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主要功能介绍

(1)用户注册与登录

用户注册主要是对用户进行审核并获取合法用户的基本信息,为数据统计、分析和报送提供基础数据来源。本系统主要有学生、导师、评审专家、院系管理员和教务处管理员五种角色。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注册与登录入口。新用户可以随时注册,注册时从注册界面选择相应的角色即可,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注册页面,填写的注册信息也各不相同。评审专家一般由教务处管理员后台建立,专家登录后可以完善或修改自己的信息,导师可同时兼任评审专家。通常情况下,学生和导师的注册信息由其所在院系管理员审核,院系管理员由教务处管理员审核。为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保护项目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审核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该系统申报项目,未经审核的用户,只能浏览系统已公开的项目信息。

用户登录时,系统根据用户名、密码和角色三者相结合来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具有该角色的相应功能,同时显示相应的首页提示。

在进行信息注册时,为保证数据标准准确,尽可能给用户提供“选择”输入,如院系、专业、入学时间、性别、职称等;对于必须采用“填写”输入的,要及时做好数据校验,并给出提示,如姓名、学号、身份证号、联系方式、Email等。我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所需的必要信息通过表单形式一并列出,让用户一次性填写完毕。

(2)项目申报与评审

项目申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中有可申报的项目主题,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和2013年校级项目为两个主题;二是申报者在可申报的对象范围之内,如一般限制毕业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申报。不在申报对象范围内的学生登录系统后,是看不到项目主题的。

我校根据项目申报要求,将传统的项目申报表进行了电子化,并预留了扩展功能。通过设置多种类型的表单让学生(项目负责人)填写,填写后可在线查看或导出对应的Word或PDF格式的文档。一个项目从填写申报资料到结题验收,中间要经过多个环节,为便于学生和老师跟踪项目进展,在系统中设置了多个项目状态,如草稿、待导师审核、导师退回、待院系审核、院系审核未通过、待院系上报、待教务处审核、待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中、立项未通过、待中期检查、待结题验收、中期检查未通过、结题验收未通过、通过结题验收、成果评定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每次遇到有“跳转”类动作发生时,项目状态都可能产生变化,同时会触发对应的事件提醒,如给特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消息(又称消息盒子),以便特定对象能够及时跟进了解项目情况。

项目评审可以分为导师审核、院系审核和专家评审。项目申报与审核过程如图2所示。从我校的情况来看,有的项目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最终通过院系审核并被推荐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后,正式发文公布并进行资助。在项目审核的三个不同阶段,审核人登录后会呈现不同的审核界面,项目对应的状态分别为“待导师审核”、“待院系审核”和“待专家评审”。在专家评审界面,专家还需根据相应的评审标准对各项目进行评分。

(3)项目研究过程管理

通常的过程管理主要是做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项主要工作,我校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实施让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人工管理,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控,逐步实施过程管理精细化。即除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个重要环节外,还要求学生不定期进行工作进展报告,统称为“研究日志”。日志具体内容可以多样化,如研究心得、问题探析、成果分享、后续研究计划、导师指导情况等。在过程监控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系统设定了几个记录研究过程的时间间隔,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如果该项目“研究日志”中没有新增日志,系统则会给项目组每个成员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消息进行提醒;若超过时间间隔一周仍没有新增日志,系统会向指导老师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信息进行提醒,请导师进行特别关注;若再超过一周没有新增日志,系统会向项目所在院系管理员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信息进行提醒;三次提示均无效,教务处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时如不能按期完成,则导师和院系的年终考核均会受到影响,该项目组成员将失去以后再次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依此来对项目研究中的各方进行约束。过程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重在过程”的基本原则。endprint

在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申请时,我校设置了与项目申报类似的流程,要经过导师审核后才能提交到院系,院系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向教务处提出申请。项目立项后,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记录对项目组成员、导师、院系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评审专家都是公开的。项目结题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发布权属声明,被授权对外公开的项目则会在“项目交流与展示”中进行展示,供其他用户观摩学习或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4)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各类项目统计信息,便于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各类项目及参与学生的整体情况,为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后期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主要有项目年度预览、项目类型统计、项目进度统计、项目成员统计。

项目年度预览显示本年度所立项的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总数、参与总人数、参与总院系数;各院系的项目数、参与人数;各学科大类的项目数、项目人数等,同时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形进行显示。

项目进度统计显示总体项目研究进展、某批次项目研究进展、某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进度统计,显示2013年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取得成果及形式、项目信息变更等相关数量关系,并进行直观显示。

项目成员统计主要显示项目参与人员分布情况。项目类型统计主要显示已立项的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如整体情况、院系情况、学科情况等。

(5)项目交流与展示

项目交流与展示是我校为提高项目研究质量而提供的一个信息交流、项目展示的场所。注册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一些信息公告,如某选题招聘队员、某学生自荐等;管理员可以将已结题的优秀项目在这里进行范例展示(经过项目组成员和导师同意),建立项目集群。展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树立典型示范;二是促进项目传承。在我校,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要遵照《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署名管理办法》进行署名。研究成果经学生和导师授权后,已结题的项目就可以让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申报项目时一味求新求异,又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后形成成果并实现产业转化。在项目成果继承过程中,系统会把前面项目组成员和导师的情况,研究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在“新项目”中,同时鼓励后面的研究团队继续公开研究成果,以便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也会日渐成熟,距离产业化也越来越近。

(6)数据查询与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提供系统数据的查询、导出和变更。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组合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界面,如查询某一期项目申报情况、已结题项目、成员、成果等,查询的数据可导出为Excel或Word文档。信息变更主要提供人员信息修改、密码重置、项目信息修改、项目延期或注销等事件处理。

(7)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和页面显示信息。包括主题创建及设置、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页信息设置、项目升级设置、事件提醒设置等。

主题创建与设置是指教务处管理员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发布项目申报信息和项目申报指南,一般称之为创建项目主题。在系统中新建一个项目主题时,需要设置一些相关参数,如设定申报学生的范围、学生申报起止时间、导师审核起止时间、院系审核起止时间、学校评审起止时间、项目类别、经费额度、团队人员限制、导师最多指导项目数等信息。这些参数设定后,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到时启动,过时关闭,准确获取数据,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多个主题可并行运行。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主要建立学生注册时选择的院系、专业、入学时间等信息数据库。

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要是根据申报项目评审需要,将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如文科组、医科组、工科组等。每个小组可单独设定评审标准和项目数量,同时指定一个评审专家组,每个评审专家组可设定多名评审专家。

主页信息设置是根据用户角色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页面。不同主页上显示的提示信息、帮助信息以及功能模块都不相同。

项目升级设置是我校根据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项功能。我校项目有院系级项目、校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三类,层次逐渐提高,全部纳入项目管理系统。院系级项目由各院系自主管理,校级项目由教务处和院系共同管理,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管理。申报校级项目时,由各院系从院系级项目中推荐优秀项目进行申报,申报国家级项目时,由教务处从校级项目中设定申报范围,不在升级项目范围内的项目将不能申报国家级。项目升级时,原则上不更换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项目研究能够逐步深入,避免了一些学生好高骛远,投机取巧。

事件提醒设置是系统中设置了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或关键动作,当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或用户触发了某个关键动作,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程序向预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消息盒子等通知信息,做到信息传递及时。如当系统到申报时间时,向各院系管理员发送信息提醒:××项目正在申报,截止时间为××。事件的提醒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勾选设置。部分事件提醒配置图如图3所示。

三、结束语

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审核、评审、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信息变更、数据统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在过程管理、项目升级、项目展示与集群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了管理效率,弥补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12:1-1.

[2]徐小龙,陈丹伟,陈春玲等.大学生创新计划师生协作资源池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3):8-10.

[3]潘涌璋,唐启红,张秋明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146-149.

(编辑:杨馥红)endprint

在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申请时,我校设置了与项目申报类似的流程,要经过导师审核后才能提交到院系,院系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向教务处提出申请。项目立项后,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记录对项目组成员、导师、院系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评审专家都是公开的。项目结题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发布权属声明,被授权对外公开的项目则会在“项目交流与展示”中进行展示,供其他用户观摩学习或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4)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各类项目统计信息,便于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各类项目及参与学生的整体情况,为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后期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主要有项目年度预览、项目类型统计、项目进度统计、项目成员统计。

项目年度预览显示本年度所立项的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总数、参与总人数、参与总院系数;各院系的项目数、参与人数;各学科大类的项目数、项目人数等,同时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形进行显示。

项目进度统计显示总体项目研究进展、某批次项目研究进展、某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进度统计,显示2013年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取得成果及形式、项目信息变更等相关数量关系,并进行直观显示。

项目成员统计主要显示项目参与人员分布情况。项目类型统计主要显示已立项的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如整体情况、院系情况、学科情况等。

(5)项目交流与展示

项目交流与展示是我校为提高项目研究质量而提供的一个信息交流、项目展示的场所。注册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一些信息公告,如某选题招聘队员、某学生自荐等;管理员可以将已结题的优秀项目在这里进行范例展示(经过项目组成员和导师同意),建立项目集群。展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树立典型示范;二是促进项目传承。在我校,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要遵照《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署名管理办法》进行署名。研究成果经学生和导师授权后,已结题的项目就可以让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申报项目时一味求新求异,又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后形成成果并实现产业转化。在项目成果继承过程中,系统会把前面项目组成员和导师的情况,研究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在“新项目”中,同时鼓励后面的研究团队继续公开研究成果,以便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也会日渐成熟,距离产业化也越来越近。

(6)数据查询与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提供系统数据的查询、导出和变更。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组合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界面,如查询某一期项目申报情况、已结题项目、成员、成果等,查询的数据可导出为Excel或Word文档。信息变更主要提供人员信息修改、密码重置、项目信息修改、项目延期或注销等事件处理。

(7)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和页面显示信息。包括主题创建及设置、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页信息设置、项目升级设置、事件提醒设置等。

主题创建与设置是指教务处管理员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发布项目申报信息和项目申报指南,一般称之为创建项目主题。在系统中新建一个项目主题时,需要设置一些相关参数,如设定申报学生的范围、学生申报起止时间、导师审核起止时间、院系审核起止时间、学校评审起止时间、项目类别、经费额度、团队人员限制、导师最多指导项目数等信息。这些参数设定后,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到时启动,过时关闭,准确获取数据,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多个主题可并行运行。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主要建立学生注册时选择的院系、专业、入学时间等信息数据库。

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要是根据申报项目评审需要,将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如文科组、医科组、工科组等。每个小组可单独设定评审标准和项目数量,同时指定一个评审专家组,每个评审专家组可设定多名评审专家。

主页信息设置是根据用户角色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页面。不同主页上显示的提示信息、帮助信息以及功能模块都不相同。

项目升级设置是我校根据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项功能。我校项目有院系级项目、校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三类,层次逐渐提高,全部纳入项目管理系统。院系级项目由各院系自主管理,校级项目由教务处和院系共同管理,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管理。申报校级项目时,由各院系从院系级项目中推荐优秀项目进行申报,申报国家级项目时,由教务处从校级项目中设定申报范围,不在升级项目范围内的项目将不能申报国家级。项目升级时,原则上不更换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项目研究能够逐步深入,避免了一些学生好高骛远,投机取巧。

事件提醒设置是系统中设置了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或关键动作,当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或用户触发了某个关键动作,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程序向预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消息盒子等通知信息,做到信息传递及时。如当系统到申报时间时,向各院系管理员发送信息提醒:××项目正在申报,截止时间为××。事件的提醒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勾选设置。部分事件提醒配置图如图3所示。

三、结束语

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审核、评审、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信息变更、数据统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在过程管理、项目升级、项目展示与集群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了管理效率,弥补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12:1-1.

[2]徐小龙,陈丹伟,陈春玲等.大学生创新计划师生协作资源池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3):8-10.

[3]潘涌璋,唐启红,张秋明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146-149.

(编辑:杨馥红)endprint

在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申请时,我校设置了与项目申报类似的流程,要经过导师审核后才能提交到院系,院系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向教务处提出申请。项目立项后,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记录对项目组成员、导师、院系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评审专家都是公开的。项目结题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发布权属声明,被授权对外公开的项目则会在“项目交流与展示”中进行展示,供其他用户观摩学习或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4)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各类项目统计信息,便于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各类项目及参与学生的整体情况,为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后期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主要有项目年度预览、项目类型统计、项目进度统计、项目成员统计。

项目年度预览显示本年度所立项的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总数、参与总人数、参与总院系数;各院系的项目数、参与人数;各学科大类的项目数、项目人数等,同时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形进行显示。

项目进度统计显示总体项目研究进展、某批次项目研究进展、某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进度统计,显示2013年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取得成果及形式、项目信息变更等相关数量关系,并进行直观显示。

项目成员统计主要显示项目参与人员分布情况。项目类型统计主要显示已立项的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如整体情况、院系情况、学科情况等。

(5)项目交流与展示

项目交流与展示是我校为提高项目研究质量而提供的一个信息交流、项目展示的场所。注册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一些信息公告,如某选题招聘队员、某学生自荐等;管理员可以将已结题的优秀项目在这里进行范例展示(经过项目组成员和导师同意),建立项目集群。展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树立典型示范;二是促进项目传承。在我校,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要遵照《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署名管理办法》进行署名。研究成果经学生和导师授权后,已结题的项目就可以让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申报项目时一味求新求异,又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后形成成果并实现产业转化。在项目成果继承过程中,系统会把前面项目组成员和导师的情况,研究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在“新项目”中,同时鼓励后面的研究团队继续公开研究成果,以便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也会日渐成熟,距离产业化也越来越近。

(6)数据查询与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提供系统数据的查询、导出和变更。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组合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界面,如查询某一期项目申报情况、已结题项目、成员、成果等,查询的数据可导出为Excel或Word文档。信息变更主要提供人员信息修改、密码重置、项目信息修改、项目延期或注销等事件处理。

(7)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和页面显示信息。包括主题创建及设置、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页信息设置、项目升级设置、事件提醒设置等。

主题创建与设置是指教务处管理员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发布项目申报信息和项目申报指南,一般称之为创建项目主题。在系统中新建一个项目主题时,需要设置一些相关参数,如设定申报学生的范围、学生申报起止时间、导师审核起止时间、院系审核起止时间、学校评审起止时间、项目类别、经费额度、团队人员限制、导师最多指导项目数等信息。这些参数设定后,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到时启动,过时关闭,准确获取数据,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多个主题可并行运行。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主要建立学生注册时选择的院系、专业、入学时间等信息数据库。

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要是根据申报项目评审需要,将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如文科组、医科组、工科组等。每个小组可单独设定评审标准和项目数量,同时指定一个评审专家组,每个评审专家组可设定多名评审专家。

主页信息设置是根据用户角色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页面。不同主页上显示的提示信息、帮助信息以及功能模块都不相同。

项目升级设置是我校根据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项功能。我校项目有院系级项目、校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三类,层次逐渐提高,全部纳入项目管理系统。院系级项目由各院系自主管理,校级项目由教务处和院系共同管理,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管理。申报校级项目时,由各院系从院系级项目中推荐优秀项目进行申报,申报国家级项目时,由教务处从校级项目中设定申报范围,不在升级项目范围内的项目将不能申报国家级。项目升级时,原则上不更换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项目研究能够逐步深入,避免了一些学生好高骛远,投机取巧。

事件提醒设置是系统中设置了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或关键动作,当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或用户触发了某个关键动作,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程序向预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消息盒子等通知信息,做到信息传递及时。如当系统到申报时间时,向各院系管理员发送信息提醒:××项目正在申报,截止时间为××。事件的提醒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勾选设置。部分事件提醒配置图如图3所示。

三、结束语

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审核、评审、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信息变更、数据统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在过程管理、项目升级、项目展示与集群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了管理效率,弥补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12:1-1.

[2]徐小龙,陈丹伟,陈春玲等.大学生创新计划师生协作资源池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3):8-10.

[3]潘涌璋,唐启红,张秋明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146-149.

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篇4

(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学校《关于推进“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创新实践,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意见》(荆理工党发【2011】30号)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旨在训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生和指导教师

1.学生是科技创新训练活动的主体,是计划研究课题的实践者。参加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学生为在校本科生,原则上以二、三年级为主,五年制以二、三、四年级为主,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学科组建团队;对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有浓厚兴趣,并具备全程参与计划的时间和精力。

2.指导教师为愿意承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

二、课题来源、经费、研究周期与成果

1.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学生自己设定的研究课题(为项目的主要来源)。

(2)教师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不同领域中的研究课题,经细化或转化为学生能够完成的研究课题。

(3)基层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调查与研究课题。

(4)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5)已获得竞赛奖励或已经完成的项目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2.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学校设立的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专项经费;

(2)有关学院及教师提供的资助;

(3)各种赞助。

3.项目经费资助标准,一般课题上限为800元,重点课题上限为1500元。

4.学校对列为省级以上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配套经费资助。

5.研究课题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重点课题不超过两年。

6.项目组可围绕课题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与探讨,要求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软件、设计、硬件研制、专利等形式。

三、工作流程

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采用项目管理机制,具体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为:

1.每年三月,学院成立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做好宣传工作。

2.每年四月,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后组成项目组,向教务处提交申请。

3.每年五月,教务处组织专家会同学院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审批立项申请、公布审批结果。

4.每年五月到下年一月下旬,学院和立项负责人实施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5.每年十月,学院对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

6.次年二月,教务处会同学院组织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结题答辩、验收。

7.每年三月到六月,教务处汇编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交流。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1.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实行学校和学院二级管理。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成立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组,负责项目的规划、指导、评审和验收工作。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承担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团委、学生处,科技处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宣传、组织、成果展示等工作。学院成立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负责学院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2.教务处职责:

(1)制定和不断完善有关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实施办法,编发有关文件和通知;

(2)组织学校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组,对各学院申报的项目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3)落实并管理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经费。

(4)汇编年度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南、研究成果等,及时总结、交流,收集制作实物。

3.学院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职责:

(1)宣传、组织申报本学院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

(2)检查、监督和总结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并上报教务处;

4.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职责:

(1)填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申请表;

(2)确定参加项目的学生;

(3)完成立项项目的研究工作;

(4)协助学校和学院做好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中期检查;提供结题所需的表格、文字、图片等材料;负责优秀成果(论文)的发表与推广(产品和专利)。

5、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学生申请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在学院支持下尽可能提供学生完成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所需的实验室或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资料、信息等;

(3)检查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结题、答辩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五、奖励

1.学生奖励:

(1)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并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通过结题验收),可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分;

(2)学校鼓励学生利用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推荐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的评选;

(3)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成果(实物、论文等)可作为参加学校各类评选的依据。

2.教师奖励

(1)指导项目在通过结题验收后,参照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指导教师工作量;

(2)学生参赛作品获奖后,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奖励指导教师。

六、经费管理

1.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以学校指导组审定,教务处正式发布的资助额度为准。

2.教务处对项目经费进行集中管理。使用手续为:立项负责人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学院指导小组组长签字、教务处相关负责人签字、财务处报销。

3.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元器件、加工、制版、消耗材料、复印、印刷、上机、上网、少量资料等费用,市内调研所发生的差旅费用按财务有关规定执行。

七、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1.为了保证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切实起到应有作用,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保证创新实践学分的真实价值,必须对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2.中期检查在当年的十月上旬进行,由学院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负责实施,主要检查项目申请书中进度安排的执行情况和相应成果。

3.结题验收由学校和学院联合组成专家组于次年二月份实施。结题验收时,项目组的成员应全体到场,共同汇报和答辩,并提供项目验收书所确定的各项成果及汇报用的电子文档。

4、每一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验收结束后,教务处发文公布验收结果并颁发证书。

5、学校对每一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进行汇编,并择优推荐参评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

八、附则

1.论文及成果需注明“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篇5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和规范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的管理和运作,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科大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依法设立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三条 南科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自主办学和管理,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条 南科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地方和国家发展服务,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五条 南科大坚持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遵循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培育和发挥大学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按照本办法和南科大章程对大学实施管理。

第二章 权 责

第六条 南科大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非因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事由,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 南科大对下列财产依法管理和使用:

(一)市政府提供的财产;

(二)包括学费收入在内的合法收入;

(三)包括财政性资助在内的各类资助和捐赠;

(四)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

第八条 南科大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内部组织机构。

南科大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下设机构,但举办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的,应当报市机构编制部门批准。

南科大可设立服务于大学的顾问、咨询机构。

第九条 南科大在市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编制标准范围内确定人员总额;确因工作需要,需超过编制标准配备人员总额的,应当报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

南科大可以根据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工资薪酬、职业年金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南科大可以在人员总额内依法聘用教职工。

第十条 南科大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依法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南科大以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学科设置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人文与管理学科,积极发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南科大根据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第十一条 南科大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招生方案,按照科学、公开、择优的原则探索依法自主招生。

第十二条 南科大按照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制定减免收费制度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 南科大根据自身办学需要,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南科大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第三章 治理结构

第十四条 南科大设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并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等组织机构,按照本办法和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

第十五条 理事会由政府代表,南科大校长及管理团队、教职工等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理事长由深圳市市长或市长委任的人员担任。理事由市政府聘任。

第十六条 理事会为南科大的决策机构,按照本办法和章程的规定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本办法规定聘任或解聘校长;

(二)根据校长提议聘任或解聘副校长;

(三)审定学校章程或章程修改草案;

(四)审定学校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

(五)审议批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

(六)审议批准学校人员总额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制度;

(七)审议批准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的设立、变更或撤销;

(八)审议批准关系学校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

前款第(三)项应当按规定报国家教育部批准,第(四)项应当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批准,第(二)、(五)、(六)、(七)项应当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理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理事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不少于三名理事的书面提议,召集理事会会议。理事长可以委托副理事长代为负责召集和主持。

理事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以举行。理事会作出决议,须经出席会议人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十八条 校长是南科大的法定代表人,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对理事会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 理事会根据校长遴选委员会的推荐提出校长人选,报经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审定后聘任。

校长遴选委员会由政府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境内外高等教育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设主席一名,由成员选举产生。成员由理事会聘任,其中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资格的成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校长遴选委员会提出校长推荐人选后,自行解散。

第二十条 校长每届任期为五年,届满后经理事会同意可以连任;连任两届以上的,应当启动遴选程序并经理事会按相关规定确定。

校长不称职或不能履行职责的,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提出免去其职务的建议,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决定。

第二十一条 南科大可以设若干名副校长,协助校长处理校务。

副校长由理事会根据校长提名聘任。校长卸任后,副校长需由新校长提名并经理事会重新聘任。

第二十二条 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学术与行政单位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组成,设主席一名,由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审议与学生相关事项时,应有学生代表列席。

第二十三条 校务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议学校章程或章程修改草案;

(二)审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报告草案;

(三)审议学校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草案;

(四)审议批准学校重大财务和资产处置事项;

(五)审议学校人员总额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制度草案;

(六)审议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设置方案及其负责人的任免,并按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七)审议批准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招生方案及学术委员会提交的其他各项草案;

(八)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校务委员会审议涉及学术事项的,应当先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四条 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由教授会协商产生,其中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代表所占比例应当不少于二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教学、科研等重大学术事项进行审议,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议学校的学术发展规划;

(二)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方案,教学、科研计划方案;

(三)审议教师、教辅人员的聘用、晋升及解聘事宜;

(四)组织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五)审议其他学术事项。

第二十六条 南科大设立学术单位。学术单位负责学校内教学和科研有关事务,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学术单位负责人应当具有教授资格。

第二十七条 南科大设立行政单位,负责处理具体行政事务,服务教学科研工作。

第二十八条 南科大设立教授会,作为南科大教授进行学术、科研交流,参与大学管理的自治组织,负责协商产生校学术委员会成员。

第二十九条 南科大设立顾问委员会,作为南科大的咨询机构,负责对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工商界人士等组成,由校长聘任。

教职工

第三十条 南科大教职工实行聘用制,根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南科大应当与其聘用的教职工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实行合同管理。

第三十一条 南科大根据岗位要求,参照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水平状况,合理确定教职工薪酬分配方案。

南科大可以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特聘教授实行协议工资制度。

第三十二条 南科大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续聘、解聘、奖惩以及确定薪酬待遇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 南科大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为其聘用的教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第三十四条 南科大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组织形式,负责选举代表参加理事会和校务委员会。

理事会审议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事先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第五章 学 生

第三十五条 南科大应当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提供学习、科研、交流和文体活动等必要的设施和条件,并按照有利于培育人才、增进教育效果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南科大学生拥有学籍,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第三十六条 南科大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资助。

第三十七条 南科大学生可以依法组织学生团体。

南科大学生组织设立学生会。学生会是学生处理其在校学习、生活及其他与其权益有关事项的自律组织,负责选举学生代表参加校务委员会。

南科大应当为学生依法组织学生团体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第三十八条 南科大建立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权益。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南科大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办学经费体制。

市政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形成多元办学筹资渠道。

第四十条 市政府将经理事会审定的对南科大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由市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

南科大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属于政府有关专项资金资助范围的,按政府相关规定申请资助。

第四十一条 南科大可以按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设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用于学校的办学和科学研究。

第四十二条 南科大转让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获得的收益,除按规定用于科研人员奖励外,应当用于学校办学。

第四十三条 南科大应当建立科学、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十四条 市审计部门依法对南科大实行审计监督。

第四十五条 南科大应当将经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提交市政府,并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六条 理事会理事及教职工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南科大筹建期间,其筹建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本办法有关南科大的规定执行。

青岛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管理办法 篇6

(2013年9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操,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按照学校和共青团整体工作部署,根据实际情况,特修订《青岛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管理办法》;

第二条 国旗护卫队的任务是根据《国旗法》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在非假期周一、国家或学校重大仪式或庆典活动上执行升降旗任务;

第三条 国旗护卫队由校团委负责管理、指挥及后勤保障;

第四条 国旗护卫队队训是:心系国旗,严守纪律,护我国旗,扬我国威;

第五条 国旗护卫队队伍建设要求是:政治先进、成绩优良、技术过硬、纪律严明;

第六条 青岛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现役队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国旗护卫队指导员、副队长和各班班长对贯彻执行本条例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严格要求,检查监督队员认真贯彻落实。

第二章 誓 词

第七条 大学生加入国旗护卫队必须进行宣誓;

第八条 誓词:我志愿加入青岛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热爱祖国,热爱科大,遵守《国旗法》和校纪校规,维护国旗尊严,履行队员义务,执行护卫队条令,严守护卫队纪律,爱岗奉献,团结合作,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和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章 队员选拔

第九条 凡我校在籍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国旗护卫队;

第十条 国旗护卫队队员在队时间一般为1—2年;

第十一条 校团委每年九月份新生军训期间选拔新队员,选拔条件:

1、爱国爱校,自愿报名参加国旗护卫队;

2、身体健康、体态良好,男身高175cm以上、女身高170cm以上;

3、经新生军训团各连队推荐、辅导员老师推荐或自荐。

第四章 国旗护卫队队员职责

第十二条 国旗护卫队队员的工作职责如下:

1、队员必须维护和捍卫国旗的尊严;

2、努力学习政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3、认真学习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青岛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条例》及本《管理办法》;

4、严守纪律,服从指挥,尊重领导,团结队员,维护国旗护卫队的集体荣誉;

5、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愿服役,无私奉献,荣誉第一;

6、刻苦训练,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第五章 队员礼仪

第十三条 队员听到上级呼唤自己时,应当立即答“到”,回答问话时,应当自行立正,领受领导口述命令、指示后,应当回答“是”; 第十四条 对外礼仪:

1、队员应当文明、有礼貌;

2、遇到上级视察应当敬礼。

第六章 队员仪容

第十五条 队员应保持严整的仪容,按照规定着装等。

1、队员在执行任务时必须按照规定着制服,保持仪容严整;

2、严格按照规定佩带帽徽、肩章、领花等;

3、制服应当保持整洁,配套穿着,不得外罩便服,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将手插入衣裤兜等有损军人形象的行为;

4、除执行任务外,不得随便穿着制服,不得外借;

5、队员头发应当整洁,男队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和胡须,帽墙下长发不得超过1.5厘米。

第七章 国旗护卫队组织建设

第十六条 国旗护卫队受校团委和青岛科技大学学生联合会的双重指导;

第十七条 国旗护卫队隶属于校团委直属机构,结合学校要求及国旗护卫队情况开展工作;

第十八条 国旗护卫队分崂山校区、四方校区、高密校区三个分队,设队长1人、指导老师1人,副队长3人,负责护卫队行政事务,队员60人左右;

第十九条 队长、副队长和护卫队队员共同负责国旗护卫队的建设,直接向团委和青岛科技大学学生联合会负责。

第八章 队 员

第二十条 队员的权利:

1、队员有权在适当场合、以适当形式对组织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队员有权参加护卫队举办的各项活动;

3、队员享有国旗护卫队提供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和获得国旗护卫队编发的有关资料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队员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及组织章程,执行组织制定的各项自律制度和决议;

2、关心、支持组织的工作,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

3、承担组织委派的各项任务,接受组织有关的询问和调查,并提供组织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

4、维护组织的合法利益和亮丽形象;

第二十二条 奖励措施:

在规定时间内由正、副队长对队员进行考核,按总人数20%的比例评出优秀工作者候选人;由校团委进行最后考核与评定,按总人数10%的比例评出优秀工作者;被评为优秀工作者的队员同时也可享受青岛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推荐校内其他荣誉和学生组织竞聘的评选。

第二十三条 惩罚措施:

1、队员受到举报其有不文明行为并经调查属实的,根据情节将对其进行相应的处分,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及取消各种奖励等。

2、队员如果违反本章程,组织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下列一项或多项处分:(1)口头警告;(2)通报批评;(3)报校团委备案;被处分的队员有权在讨论决定前向组织就该项事宜进行申诉。

3、在执行任务和参加训练的各项考勤中,累计2次(含2次)以上缺勤、4次(含4次)以上请假者、6次(含6次)以上迟到者,上报校团委,给予取消国旗护卫队队员资格的处分,登记备案并取消其本学年参与各项荣誉评选的资格。

第九章 升、降旗仪式程序

升旗仪式范围:非假期周一、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等。升旗仪式时间:非假期周一上午7:00。相关学院学生6:50以学院为单位,在指定位臵列队,参加升国旗仪式。地点:各校区田径场。

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根据活动要求进行。

日常升旗仪式:周一—周六、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所在的周天;地点:图书馆门前、高分子学院楼前、高密校区惠众餐厅前。升旗时间如无例外一般7:15-7:30。

所有降旗时间:18:00(或按规定)。第二十四条 升旗仪式程序:

1、全体肃立

全体师生员工面向旗杆正站立。出旗手右手擎国旗(旗杆部分贴在右胸前),两名护旗手在出旗手两侧,仪仗队列队在后踏着音乐的鼓点,经过主席台和队伍时,由齐步换正步走到旗杆旁,出旗手上前一步将国旗授给升旗手,一人接旗,一人托旗,做好升旗准备。

2、升国旗,奏国歌;(敬礼)、(礼毕)升旗开始,队列指挥员行举手礼;全体师生员工面对国旗立正,行注目礼,目光随国旗的徐徐上升上移,不得他顾;场外人员在升旗开始时,也得驻足行注目礼。

3、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可默唱)。

4、领导讲话,国旗下的讲话、发言、倡议或爱国主义教育及相关事务性工作安排等。

国旗下讲话可邀请各级领导出席,要求讲话者服装整齐,有讲话稿,简短而主题突出,教育性要强。讲完话宣布仪式结束。

5、升旗仪式完毕,队伍带回。

6、若遇其他不能升旗情况,如下雨、下雪或旗杆损坏等,可以推迟升旗时间或暂时不升。

第二十五条 降旗:

1、降旗时不列队,由国旗护卫队按规定时间降旗。

2、根据国家、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国旗护卫队具体实施降旗工作等。

第二十六条 无论何时何地何故升旗、降旗环节,至少两名国旗护卫队队员参加仪式。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共青团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外交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国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业制作。第五条 下列场所或者机构所在地,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一)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边防海防哨所。

第六条 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级委员会,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

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第七条 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和春节,各级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应当升挂国旗;企业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楼)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升挂国旗。

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纪念日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升挂国旗。

第八条 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可以升挂国旗。

第九条 外交活动以及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升挂、使用国旗的办法,由外交部规定。

第十条 军事机关、军队营区、军用舰船,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升挂国旗。

第十一条 民用船舶和进入中国领水的外国船舶升挂国旗的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公安部门执行边防、治安、消防任务的船舶升挂国旗的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十二条 依照本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升挂国旗的,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升挂国旗的,遇有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第十三条 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

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第十四条 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依照本条第一款

(三)、(四)项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

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第十五条 升挂国旗,应当将国旗臵于显著的位臵。列队举持国旗和其他旗臶行进时,国旗应当在其他旗臶之前。国旗与其他旗臶同时升挂时,应当将国旗臵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臵。

在外事活动中同时升挂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旗时,应当按照外交部的规定或者国际惯例升挂。

第十六条 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第十七条 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第十八条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

第十九条 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条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附: 国旗制法说明

(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

国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五星两面相对。为便利计,本件仅以旗杆在左之一面为说明之标准。对于旗杆在右之一面,凡本件所称左均应改右,所称右均应改左。

(一)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二)五星之位臵与画法如下:

甲、为便于确定五星之位臵,先将旗面对分为四个相等的长方形,将左上方之长方形上下划为十等分,左右划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

五、左五右十之处。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的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之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

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

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

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

一、左十右五之处。其画法为:以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个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角星。此四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浅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篇7

1. 大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队伍不断壮大, 大学、高等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涌现了出来。大学数量的增多与办学规模的扩大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硕果的部分体现,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学生数量的增多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无力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就导致了上课交头接耳、玩手机与睡觉等一系列违反纪律现象的发生。另外, 尤其在一些民办高等院校, 由于受自身师资力量限制而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采用高薪聘任外校教师来临时担任教学任务的方式。该情形下部分外聘教师并未对教学活动担负起责任, 甚至对学生的旷课、早退等违纪现象置之不理, 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与大学规章制度、教师应尽责任背道而驰。

2. 大学扩招带来的问题。

大学教育旨在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建设现代化的后备力量。大肆扩招学生、无节制地创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大学的本质所在, 原本“精益求精”的高等教育似乎越发倾向于“粗制滥造”, 严重扰乱了严谨治学的教学纪律和严肃求真的学术氛围。导致应届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更是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 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不仅对难以做到对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 甚至对人生目标与就业方向都缺乏合理的规划, 对学生自身的就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筛选都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 大学教育大众化教学质量下降。

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高低好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大部分高校为了民主、便捷起见均采用互联网评教的方式, 致使学生评教方式过于自主化和自由化;部分学生烦于评教,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草草了事, 并不会耐心地去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学生即使是对某位教师存在意见, 迫于压力, 也会忽略实际给教师评优;另外, 某些大学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致使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再加上学生本身的自律性不高, 形成了散漫、落后的学风,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具体举措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学生学习、品格养成与价值观念形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养料。在扩充教师数量的同时要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个人素质, 戒骄戒躁, 保持谦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 要以严格纪律来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还需贯彻终身学习理念, 与时俱进, 用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值得注意的是, 大学生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骨干力量, 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核心一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首先要具备关爱学生的博爱情怀, 其次要掌握高水准的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 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育指导能力等。大学要针对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态势定期组织岗位培训, 积极优化辅导员管理体系, 提升辅导员的服务水平;还应当建立健全辅导员综合考评及机制, 及时查漏补缺, 逐步完善辅导员的各项素质与综合能力。

2. 提高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控能力。

“君子必慎其独也”, 现代化人才的高素质不仅应体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 更重要是对个人自身情绪、能力的合理调控。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当代大学生都要做到严律克己, 克服单纯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管控, 不管是在集体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 都要确定远大志向。只有提高学习自主性, 做到不因外部环境改变而改变自己内心, 树立高水准的个人发展目标, 在梦想的驱使下奋力向前,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习自主性, 实现自主学习。

3.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高校学风注入新活力。

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是民族希望与国家的宝贵财富, 大学要秉持着宽容并包、自由开放的办学精神, 鼓励学生在各个领域内进步创新, 为广大学子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稳扎稳打, 努力夯实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锻炼学生的自我综合素质, 挖掘其自身的潜能, 促进学生在人文思想、跨学科领域合作等方面取得进步;另外, 加强当代大学生优秀品德的塑造工作刻不容缓, 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作为大学生逐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衔接环节, 大学为当代大学生探寻自我、发现自我以及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平台, 是大学生迈向未来的重要基石。大学应当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从师资队伍壮大、学风建设、学生德育工作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着手, 各部门积极配合, 为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万山.浅谈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改革与开放, 2011 (5) :79-80.

[2]曾艳.“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4 (9) :27-28.

[3]员艳玲.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0) :24.

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PDCA大学生创新实践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途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因此,强化科技创新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实践能力差,且科技活动参与性不积极。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

2、培养的针对性有待于加强。为了培养而培养的现象仍然在部分高校中存在。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措施缺乏针对性。

3、培养过程中不注重分层次培养。目前在许多培养环节不重视分层次培养,活动互相间没有联系,没有衔接,预期的效果不理想。

三、PDCA模式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PDCA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DCA模式分别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执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体现着科学认识论的一种具有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工作程序。

基于PDCA模式,结合里仁学院近年来实际工作,我们构建了PDCA模式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过程策划(P)

过程策划是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策划,就要不断完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思路和体系,制定和健全学生培养的规范和制度。

(1)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的规范和制度,为创新素质教育提供坚强的保证。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2)设计和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思路,按照“先培土,后育苗,勤施肥”的培养思路,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营造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提高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扩大普及面。

(3)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系统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科技创新的培养体系,在培养过程中构建组织协调、培训指导、实践操作、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方面有效体系。

2、过程实施(D)

过程实施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依据过程策划所提出的要求,积极搭建平台、构建载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1)里仁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办法》等管理办法,为学生创新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另外,学院逐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开通电子精英班、建立专业的实验室,为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特点,学院分年级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逐步实现梯队式发展。同时通过广播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通过活动示范、媒体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关注自我培养。

(3) 培养过程中,将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按照“先培土、后育苗、勤施肥”思路开展活动。如开展桥梁结构设计比赛,第一年鼓励所感兴趣学生参加;第二年要求队伍中至少有一名道桥专业学生;第三年要求参赛队伍中须有两名以上道桥专业学生,必须用CAD绘图、计算桥梁理论受重等。

(4)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養,制定和颁发了相关文件、制度;培养过程中,聘请专业老师为指导教师;成立专业实验室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和实践;另外学院发挥系级平台,打造院系二级管理、培养模式,加强监督和评核,有效的提高了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3、过程检测(C)

过程检测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培养过程的总结和反思,确保学生培养的质量。虽然我们按照计划开展,但仍遇到多样的问题。

(1) 对指导教师缺少有效考评。由于指导教师是专业课老师,较难保障时间合理的安排,导致学生疑难问题不能尽快解决,活动不能按时进行。

(2) 对隐性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科技活动不同于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是否参加有很大随意性,在我院开展的“我爱科技”、“科技讲堂”等讲座,由于学生专业课考试或其他安排,参与积极性不高。

(3)科技创新激励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院科技创新奖励体系尚不完善,由此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科技氛围不高。

4、过程改进(A)

过程改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重要举措。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改正不足,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局面。

1、制定指导老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制定激励政策来提高指导老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可招聘科技骨干学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

2、积极开展并实施“培训教学计算学分”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科技培训的重视。加强对活动的宣传,进行广泛的动员,提高我院科技氛围。

3、完善科技活动激励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培养专项基金,资助大学生创建兴趣小组,课题立项和各类竞赛。另外,评选“科技之星”“大学生科技标兵”,树立榜样。

四、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引用PDCA模式不仅可使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思路更加条理,还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升。PDCA模式应用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学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方针,是实现创新型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下一篇:副护士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