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篇1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作为初次接收一年级教学的我来说,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动力。课堂上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积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乐意读书的习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趣读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观察,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和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读中感悟,加强个性色彩。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四季图片,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此时,我又做了范读,还加上了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有了。

三、联系生活,重视积累运用。新课标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了第一节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有的说冬眠的动物出来了,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开了?此时,春天的景物更充实了,更显出了生机勃勃。接着,我又问:“这么多动植物,想像一下谁会对谁说些什么呢?”这样处理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四季各季节的景物图、单个的季节景物图片、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从图导入。

1、情景激趣。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爷爷。他是时间老人。时间老人托付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件礼物。下面我将第一件礼物转交给大家——会说话的图画。

2、出示图画。

⑴师:大家看(出示第一幅春景图),这幅图画了什么呀?(生:草芽、小鸟)你们听见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吗?(板书:我是春天)

⑵接下来逐个出示夏、秋、冬等图及句子。

⑶师:春、夏、秋、冬是时间老人的四个孩子。今天时间老人将美丽的四幅图片送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认识他的孩子们。

3、出示课题:四季

二、读课文。

1、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2、男女比赛读,是及时予以表扬。

3、出示时间老人的第二件礼物:词语卡。

⑴师:时间老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识丰富的孩子,所以他送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是一些词语卡。等我们将这些词语都认识了我们的知识就能更加丰富了。

⑵用词语卡片认读文中词语,在认读后粘贴词卡于图上。

⑶看图和词卡,师范读课文后生试着读出课文。

三、演课文。

1、师指导编创“谷穗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的动作,学生带动作读课文。

2、分小组指定编创春、夏、冬的动作。

3、各小组交流所编动作,老师相机指导“顽皮”的意思。

4、全班学生各自带动作齐读课文。

四、编课文。

1、小组内练习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指名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相机出示各季节的不同景物粘贴于黑板上。

3、师范例:你们看,草芽在对睡说话呢?它在说些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么?对呀,它在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它还可以对谁说话呢?(生:桃花、春雨……)那如果是这些景物聚在一起,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例:桃花红红,它对春雨说:我是春天。)

4、小组合作编创儿歌,师相机指导。

5、小组派代表展示编创的成果,老师及时肯定表扬。

五、拓展活动。

课后搜集景物素材,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物画,回赠时间老人。

教学反思

在课文《四季》的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这时有位同学举手站起来,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师,小草为什么只对小鸟说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曾经准备了许多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处理的预案,但是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当场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们觉得草芽是不是只对小鸟说话?”这时学生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这种意见的学生被书上的图画所局限,认为只能说书上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能,因为春天还有别的动物。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急于表达的红通通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再次提问:“那还可以怎么说呢?”此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和在上课开始所了解及在课前学生了解的,马上想到:“桃花对小鸟说……”“油菜花对小鸟说……”等等。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样,则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述说。我在此时进行适当提示:桃花是什么颜色?可以怎么说?学生马上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我继续引导:“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这时设置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3

上周五参加了在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举行的“杭嘉甬三地教学联谊”活动,聆听了来自宁波、嘉兴、杭州的三位教师倾情演绎的三节精彩的低段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现就省教研室附小的李敏霞老师的一堂《四季》谈些粗浅的感受。

《四季》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李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看图猜季节”导入新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建立起情感基础。

二、趣味识字,注重巩固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课的识字教学时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圈一圈、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赛一赛等多种方法,并在课中安排了带有本课生字的小儿歌配动作作为课间操,使本堂课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学生的喜欢。不孤立地识记生字,通过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还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多样朗读,感悟文本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李老师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有梯度地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关注习惯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李老师关注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老师来读儿歌,老师读到哪儿,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儿。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李老师还注重写字指导,通过笔画、笔顺、书写位置的教学,通过一次次的评价和比较,通过较长时间的练写,使学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书写技巧。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4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在情境中学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开课伊始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生字躲到动物的后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三、重视学法,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经过识记、练读、体会的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怎样使他们对课文印象更深刻呢?于是,我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学生们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5

上完《四季》一课,心里不知道是喜多一点还是忧多一点。课后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收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读四季诗,找四季景,编四季诗,画四季景等四个环节,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始提问,激发读书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先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学生的回答引出了课题—四季。“春夏秋冬”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板书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提出带领学生去找四季,学生都踊跃地要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检查了本诗的生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再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效果很好。

二、在片断二“读四季诗”中,主要是以读为主;我设计了自由读、指明读、体会读、师生接龙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让学生示范“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的样子,从而让其体会到谷穗成熟了和小雪人的顽皮。在重点教学“弯弯”的时候,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弯弯的物品说一说并体会弯弯的感觉,其次再读课文的秋天片段。又如让学生先体会谷穗的心情,再结合心情来读一读。由于读的方法多样,所以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课堂十分活跃,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在片断三“找四季景,编四季诗”中,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自己找四季来进行学生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编四季诗,扩展训练:

这样有梯度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获取的知识向课外延伸,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四、在片断四“绘四季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堂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设计难度较大。中途学生没有休息的时间。

2、调控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还需大大地提高和改进。课堂调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名老师,若是缺乏了课堂调控能力,就好比一个军队失去了将领,会变得一盘散沙。由于内容较多,前半节课中,我采用了拍手开火车,师生接龙、夸夸自己等形式来调控课堂纪律,但后半节课我为了完成任务,对于一些学生的差错也未能加以很好的引导等等。学生画四季就没有时间了。

3、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多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在教学冬天的片段时,未能通过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显得比较单调。

4、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从一年级开始,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理,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磨练。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6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3、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欣赏四季优美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的一处景观或其它事物自己编儿歌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二、经过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1、过分注重朗读教学: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以至教学时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运用语言。

2、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学生对读的不感兴趣,再加上本节课的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跟上辅助,使得教学节奏过慢,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7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本学期的第十一周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教学研讨周,在这个活动中我担任了上教研课的任务,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课《四季》。经过之前的自己钻研教材执教老师的试讲一年级教师的集体背课后,正式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师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课堂教学,下午又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一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更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

《四季》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品读课文,读中识字、朗读指导,体味文本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出四季,然后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从直观上感知四季的美,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

二 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一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语,放慢速度读;二是识字后再来整体感知读,要求读通顺;三是把课文流利,读出美的感觉。

三 朗读指导、体味文本 通过前面的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说说它写了这个季节的谁,是什么样子的来具体感悟,并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圆圆 弯弯 鞠躬 一挺”等词语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该怎样读。通过老师的示范读 、重音提示读 、学生个人练读、 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二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读来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通过多形式 多层面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较好。

下课后进行反思,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预设中课的第二个高潮:以说促读,说中激情。《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带头饰表演读之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中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景物特征,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红叶飘飘,它对大树说我是秋天……”在课堂上让他们那颗聪慧灵动的心得以放飞。由于学生对带头饰表演特感兴趣,让他们多表演了几遍耽误了时间,其实后面的几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戏演多遍无人看”,以至于预设的第二个高潮没有到来,不禁有点惋惜。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后面同伴互助的环节中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都是我自己没觉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宝贵的意见 ,正如前面所说 :它们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建议如下:

1 不要设计对达到目标没有作用的环节,不要提了问又没让学生回答而进入下以环节;

2 最好不要重复学生的答问,对学生没说完整的话指导说完整,让他们养成说话完整的习惯;

3 老师在课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给人“晃”的感觉;

4 戴头饰表演适可而止,戏演多遍无人看,节省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课堂会更充实。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8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因课本贴近生活,上课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时时闪现学生的智慧,精彩百出。

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生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拓展训练时,我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学生说出了许多另人意想不到的句子。孩子们先回忆了第一课时课堂上的换词说句子,然后进行仿说。学生马上想到了:桃花对小鸟说话;油菜花对风儿说话等等。接着我又进行引导:“花儿是什么颜色呢?我们可以仿照草芽尖尖”说一说。学生马上说:“春天桃花红红;油菜花黄黄”等等。夏天“西瓜圆圈,青蛙呱呱”。秋天“苹果红红;黄叶飘飘”。冬天“雪花飞飞,北风呼呼”等等。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互问互答,相互启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结果,学生参与率极高,兴趣也空前高涨。以致后来汇报时说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句子。如“夏天裙子飘飘,冬天棉衣厚厚。”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不同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体会不同,对语句的感悟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对学生多鼓励肯定,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发现与体会。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课堂上会收获许多意外的精彩!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9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完了《四季》,在学生做作业能描述四季的特征,我很是高兴。现将过程总结如下:

(一)教语文应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二)要体现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内容中的春夏秋冬是并列分布的.。根据这文章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先读描写哪个季节的话。我这样教是脱离了课文的整体,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脱离了课文整体, 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理论,把 “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权”“积极性”及相关的内容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如:《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应该说《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是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小学生对学习的喜欢!如果我们不坚定的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就有违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告诉我们,“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保护学生脆弱的喜欢,为了最大可能的发展这种喜欢,即使牺牲了对文章的机构的美的认识和体味也是值得的。当然,师者要努力,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不足之处有:

(1)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侧重点不好把握。教学生字环节设计最后一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

(2)缺少课间休息环节。

上《四季》一课教学反思

宜昌市杨岔路小学 蔡 雯

《四季》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是围绕识字和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重点来设计的。由课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导入课文,引出课题。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然后通过同桌互学、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反复学习生字,再通过游戏,开火车读、摘生字花检查巩固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生字认熟。

第一个重点完成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重点朗读课文的学习中,生字认读的掌握也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课文通读、重点读的基础上分段来学习整篇课文,并且学习的顺序并不是按课文章节的顺序,而是紧接上一个环节,选择喜欢的季节来学习,提问:“你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的理解是不留痕迹的,比如“荷叶圆圆”的“圆圆”是通过课件的出示让学生知道荷叶的形状,理解“圆圆”,非常直观。“弯弯”、“鞠着躬”、“一挺”这些词都是让学生亲自通过动作的演示来体会,生动形象,也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于课文的朗读也是通过师范读、比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两个教学重点都完成之后,最后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完全消化吸收。由课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图让学生欣赏,并指导学生以其中一幅为例编一首儿歌。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识字环节的层次不够清楚,识字环节应从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到不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其次,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的语言以及过渡的语言还需锤炼。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多鼓励,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再次,需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这也需要通过老师语言的魅力、课堂的节奏等多方面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师,共同学习。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0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导入课题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课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学生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另外,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三、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1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学习《四季》一课的“我会认”的生字的时候,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生字,再运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识记字形,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如编儿歌(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尖、地、就、弯),换一换(说-悦,蛙-娃),生活识字(青、夏学生的姓和名中的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这些生字,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人人都参与了课堂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

2.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2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的儿歌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文中要求会认字有10个。我设计的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同时也加了朗读训练。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我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散识字、分散难点,生字多次复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识字,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初,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写有季节名称的词卡,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很容易读出来,于是我便问:“你们都在哪认识的?”有的学生是在人名中认识了“冬”和“夏”字,有的通过读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别人教的,有的学生先记“禾”再记“”火“和起来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途径很多,除了从课堂中去学,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认识到汉字,汉字无处不在。这样在随同识字等多种形式识字时,分散了识字量,从而降低了难度。

2.展开想像,让朗读富有个性。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小草刚从地下长出来,很嫩,很绿。”有的说:“我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从地下钻出来,当两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它的心情怎样?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同学们的想像力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升华了情感,这时再来读课文,春天味道更浓了,感觉更深了。”此时,我又做了范读,我的朗读超越了文本内容,语气也不同,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齐放,让朗读富有了个性。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缺少游戏巩固识字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生做小诗人的这个环节时,回答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引导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的内容,在仿照书上的内容说话。

总之,上一次课就是成长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不断地进步。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3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课文一起走进春夏秋冬四季之美,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课的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读为本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

二、感受四季美,模仿说诗句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在教学《四季》时,我注重安排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柳树绿了,它对蓝天说:‘我是春天’。”“爬山虎叶子红了,它对小鸟说:‘我是秋天’。”……在学生表述时,我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和运用。

三、不足之处

第一、当我提出“小草会对小鸟说什么?”这个问题时,由于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没人能回答。假如我能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来说会比较好。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交给他们简单的方法,扶放结合,初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自学能力会更好。第三、缺少朗读情境的创设,这么优美的文章,孩子们却没有投入情感去读,可采用表演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尽情地读,有滋有味地读。第五,比较后悔没有把背诵课文穿插在教学当中。第六、

最后如果能把孩子说的“四季”串起来,成为完整的诗歌,我想效果更理想。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篇2

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该部分内容。在上该片段时, 我再次要求学生熟记课本里所讲明的方法步骤, 并以“铺”字为例。在每一步骤与实际查对时, 就有几个学生举手, 说他们已经学会了。我就把刚学的“近”字让他们查查看, 他们也一下子就查到了, 我心中一喜。分组合作学习安排后, 又有学生举手说“我数的笔画和他们不一样。”我走过去, 让他们边写边数给我看, 原来他把三画的“口”写成两画。

在我今年秋季接手这个班的时候, 就发现有些学生不按笔画笔顺规范写字的现象, 以往也常遇到, 如“争”的第三画和第五画写成一画, 结果六画的“争”字在他们的笔下就成了五画, 虽然纠正多次, 似乎是成了习惯而难以改正, 我想批评他, 却想到这现象不是他们所情愿的, 许多学生在没上幼儿园前或在上幼儿园时, 上一年级时……已经养成这个写法。我真想呼吁一下孩子们所有的启蒙老师或者正在教孩子们的老师, 当你教孩子们学每一个字时, 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都不能写马虎呀, 一旦发现孩子们有这方面现象时, 应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我摸着他的头, 轻声问他, 纠正后又忘了吗?他红着脸点点头, 回到座位上, 专心地查起来……

忽然又有学生在争吵, “你不会, 我教你……”“我不要你教, 就不要你教……”我不禁一怒, “严厉”一下子上了脸。学生都静了下来。“你过来我想知道原因。”他怯生生地走过来。我习惯地摸着他的头, “你怎么啦?”全班同学都在看他, 他把嘴巴贴近我耳旁, “他虽然懂, 也能教会我, 却因此嘲笑我笨。我偏不让他教, 我要老师教。”“好!老师教你。”

我拿出字典让他查“铺”字看看。他在部首处查到了“钅”部然后又将后面的正页页码数查到了, 问题解决后, 我俩会心一笑, 是的, 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后, 他产生逆反心理是难免的。相互尊重, 互相理解, 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但怎样使学生也能领悟这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并且切实地落实到行动上呢?

难道这不值得每一个执教者关注和落实吗?必须利用时间把这重要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在我思绪万千之际又一双小手高高举起, “我虽然会查了, 但字典中对每个字的注释又有许多不认识的字, 一个个查起来挺费力耗时间的。”我慢慢走过去, 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个好事呀!这样你又能多认识好多字了。”邻座的小华接着说, “是啊, 刚才查字典的时候, 有许多不认识的字都是他告诉我的。”这时这个学生脸上出现了自豪的神情, 我想让大家为他鼓掌加油, 但一想, 激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这位同学平时是很容易骄傲的, 还是免了吧!

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像放飞的鸽子般冲出教室, 而喧闹的教室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我正沉静在这段教学片段的反思中。

1.新课程改革, 低年级语文学科要把学会写字, 包括握笔姿势要正确、字要写规范、笔顺笔画要正确这些内容列为重点。

2.在课改中,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起主体作用, 教师也不能失去主导作用, 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全面发展。

3.全面了解学生, 熟练掌握所执教内容, 着眼于眼前, 放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明确认字任务

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量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如: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就第二学期而言,要求学生认会500个汉字,写会250个汉字,800个汉字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难道容易吗?虽说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但是怎样才能记牢这些面孔各异的汉字呢?恐怕还是要写才能记住吧?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认会写会十几个字,任务是很繁重的。再加上8个识字,8个语文园地,34篇课文,要在一学期四个多月一百多天(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一种挑战。我常想,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这些汉字而不觉得枯燥呢?如何让他们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魂?首先要从挖掘教材做起,利用教材吸引他们,把他们引进一个有声有色,有泪有笑的情感世界。

形象生动的认字方式

开学初,走进教室,我拥抱每个孩子,第二节课,孩子们不再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已经对我有了亲近感,我告诉孩子们我的喜怒哀乐,要他们也能说出心里话,我帮他们解决,有了这份亲密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一定会吸引他们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呀,是由一个个字宝宝‘手拉手讲出来的,他们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还有感情,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眼神流露出好奇。我说:“你们听到‘小雨沙沙和‘瓜果飘香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没有呢?”学生纷纷举手:“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我好像感受到下雨的清凉。”“我想尝尝雨水甜甜的味道”,“我看到好多果树”,“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多好啊,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字宝宝,看到他,你就好像能听到声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他们各有各的家族和名字,你要认准他,记住它,他才会领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你们喜欢上他们了吗?”就这样,我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汉字是有趣的,我常常带领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记住很多字,不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我在课余还编了许多字谜,在游戏中识字。容易写错的字,把它们编成一句话,一边说一边写,比如,许多孩子容易把“春”下面的“日”写成“目”,我叫他们记住这句话,“三人同日去春游”,他们边说边写,就不会写错“春”这个字了。有的字蕴含着一些道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懂得道理,他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我教值得的“值”,我说“直”字加单人旁,就说明做人要正直才是值得人们去称赞。有一次,一个同学问“臭”字怎么写,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又在下面写了一个“大”,我说你们把这俩字组成一个词叫什么?孩子说是“自大”,我说自大是什么意思,自大的人会怎么样呢?孩子們说:自大的人让人讨厌。我又在“大”上加一点,说“这就是‘臭字”,你明白这个字的含义了吗?孩子们知道做人一点也不能自高自大,不然就“臭”了,没人喜欢了。只要多钻研,每个字都能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我再谈一谈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是“乱哄哄”,孩子们不是静静地坐着听课,而是“动”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会给自己做好不同的头饰戴进课堂,让孩子们先根据我的头饰来编一段故事,训练他们的表达和想像能力,然后,我再把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朗诵,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语气和动作表情很快把课文读下来,有的甚至都能背诵下来,阅读教学变得轻松了。掌握了老师教学的特点,孩子们也会在课下让家长做好头饰的,所以,语文课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有一次,要学习《棉花姑娘》一文,我戴着棉花头饰走进课堂,看到教室有“蚜虫”、有“青蛙”、有“啄木鸟”、还有“七星瓢虫”,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小蚜虫。”只见那些小“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蠕动,“棉花姑娘”很痛苦,然后,“棉花姑娘”请“蚜虫,青蛙和啄木鸟”帮忙捉牙虫,他们都因为帮不了“棉花姑娘”而惋惜。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表演,真诚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善良,这样的课堂“乱”得值。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情投入,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标准。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抑一扬,眉目之间,语调之中,包含着的爱憎,喜恶,褒贬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发掘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要渲染这些美,表现这些美,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声情并茂的去感染学生,做好示范。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这些,更能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 篇4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

本课设计在教学中以“四季”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听、想、看、说、唱、舞、动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的四季之美。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歌曲《捉迷藏》,启发学生用稍快、愉悦的歌声表达对四季的赞美;《捉迷藏》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中表达对四季的热爱之情;欣赏德彪西的《雪花飞舞》,感受不同民族对四季的歌颂。

这节课上完后的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2、听唱结合,动静结合,突出了学科特点,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3、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基本了解,但还不够深刻。

通过今天的借班上课有以下几点认识:

1、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因材施教,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入手,让学生学有所用,乐在其中。

2、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中通过听音游戏、欣赏等形式加强听觉体验。

3、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互补的合作式学习机会。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充分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4、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自身的表达、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5、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课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我为歌曲创作的小游戏,在歌曲中边玩边学。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2

上周五参加了在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举行的“杭嘉甬三地教学联谊”活动,聆听了来自宁波、嘉兴、杭州的三位教师倾情演绎的三节精彩的低段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现就省教研室附小的李敏霞老师的一堂《四季》谈些粗浅的感受。

《四季》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李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看图猜季节”导入新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建立起情感基础。

二、趣味识字,注重巩固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课的识字教学时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圈一圈、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赛一赛等多种方法,并在课中安排了带有本课生字的小儿歌配动作作为课间操,使本堂课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学生的喜欢。不孤立地识记生字,通过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还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多样朗读,感悟文本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李老师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有梯度地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关注习惯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李老师关注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老师来读儿歌,老师读到哪儿,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儿。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李老师还注重写字指导,通过笔画、笔顺、书写位置的教学,通过一次次的评价和比较,通过较长时间的练写,使学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书写技巧。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3

四季这篇课文充满自然的气息。通过春、夏、秋、冬四种代表性的季节景物,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小组合作、美丽的图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内化、适度的延伸中学生字、学语言、学诗歌,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过拟人化的导语使学生产生了对四季探究的好奇心,同时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的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贴出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这4位课文角色拟人图让学生认识,并激趣说话引出《四季》课题并相机出示课题。这样就把文中的角色从文中“跳”出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长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让学生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这样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既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4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本学期的第十一周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教学研讨周,在这个活动中我担任了上教研课的任务,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课《四季》。经过之前的自己钻研教材执教老师的试讲一年级教师的集体背课后,正式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师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课堂教学,下午又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一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更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

《四季》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品读课文,读中识字、朗读指导,体味文本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出四季,然后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从直观上感知四季的美,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

二 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一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语,放慢速度读;二是识字后再来整体感知读,要求读通顺;三是把课文流利,读出美的感觉。

三 朗读指导、体味文本 通过前面的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说说它写了这个季节的谁,是什么样子的来具体感悟,并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圆圆 弯弯 鞠躬 一挺”等词语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该怎样读。通过老师的示范读 、重音提示读 、学生个人练读、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二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读来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通过多形式 多层面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较好。

下课后进行反思,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预设中课的第二个高潮:以说促读,说中激情。《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带头饰表演读之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中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景物特征,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红叶飘飘,它对大树说我是秋天……”在课堂上让他们那颗聪慧灵动的心得以放飞。由于学生对带头饰表演特感兴趣,让他们多表演了几遍耽误了时间,其实后面的几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戏演多遍无人看”,以至于预设的第二个高潮没有到来,不禁有点惋惜。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后面同伴互助的环节中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都是我自己没觉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宝贵的意见 ,正如前面所说 :它们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建议如下:

1 不要设计对达到目标没有作用的环节,不要提了问又没让学生回答而进入下以环节;

2 最好不要重复学生的答问,对学生没说完整的话指导说完整,让他们养成说话完整的习惯;

3 老师在课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给人“晃”的感觉;

4 戴头饰表演适可而止,戏演多遍无人看,节省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课堂会更充实。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四季各季节的景物图、单个的季节景物图片、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从图导入。

1、情景激趣。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爷爷。他是时间老人。时间老人托付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件礼物。下面我将第一件礼物转交给大家——会说话的图画。

2、出示图画。

⑴师:大家看(出示第一幅春景图),这幅图画了什么呀?(生:草芽、小鸟)你们听见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吗?(板书:我是春天)

⑵接下来逐个出示夏、秋、冬等图及句子。

⑶师:春、夏、秋、冬是时间老人的四个孩子。今天时间老人将美丽的四幅图片送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认识他的孩子们。

3、出示课题:四季

二、读课文。

1、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2、男女比赛读,是及时予以表扬。

3、出示时间老人的第二件礼物:词语卡。

⑴师:时间老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识丰富的孩子,所以他送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是一些词语卡。等我们将这些词语都认识了我们的知识就能更加丰富了。

⑵用词语卡片认读文中词语,在认读后粘贴词卡于图上。

⑶看图和词卡,师范读课文后生试着读出课文。

三、演课文。

1、师指导编创“谷穗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的动作,学生带动作读课文。

2、分小组指定编创春、夏、冬的动作。

3、各小组交流所编动作,老师相机指导“顽皮”的意思。

4、全班学生各自带动作齐读课文。

四、编课文。

1、小组内练习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指名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相机出示各季节的不同景物粘贴于黑板上。

3、师范例:你们看,草芽在对睡说话呢?它在说些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么?对呀,它在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它还可以对谁说话呢?(生:桃花、春雨……)那如果是这些景物聚在一起,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例:桃花红红,它对春雨说:我是春天。)

4、小组合作编创儿歌,师相机指导。

5、小组派代表展示编创的成果,老师及时肯定表扬。

五、拓展活动。

课后搜集景物素材,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物画,回赠时间老人。

教学反思

在课文《四季》的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这时有位同学举手站起来,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师,小草为什么只对小鸟说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曾经准备了许多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处理的预案,但是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当场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们觉得草芽是不是只对小鸟说话?”这时学生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这种意见的学生被书上的图画所局限,认为只能说书上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能,因为春天还有别的动物。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急于表达的红通通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再次提问:“那还可以怎么说呢?”此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和在上课开始所了解及在课前学生了解的,马上想到:“桃花对小鸟说……”“油菜花对小鸟说……”等等。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样,则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述说。我在此时进行适当提示:桃花是什么颜色?可以怎么说?学生马上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我继续引导:“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这时设置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6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完了《四季》,在学生做作业能描述四季的特征,我很是高兴。现将过程总结如下:

(一)教语文应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二)要体现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内容中的春夏秋冬是并列分布的。根据这文章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先读描写哪个季节的话。我这样教是脱离了课文的整体,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脱离了课文整体, 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理论,把 “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权”“积极性”及相关的内容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如:《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应该说《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是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小学生对学习的喜欢!如果我们不坚定的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就有违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告诉我们,“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保护学生脆弱的喜欢,为了最大可能的发展这种喜欢,即使牺牲了对文章的机构的美的认识和体味也是值得的。当然,师者要努力,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不足之处有:

(1)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侧重点不好把握。教学生字环节设计最后一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

(2)缺少课间休息环节。

上《四季》一课教学反思

宜昌市杨岔路小学 蔡 雯

《四季》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是围绕识字和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重点来设计的。由课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导入课文,引出课题。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然后通过同桌互学、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反复学习生字,再通过游戏,开火车读、摘生字花检查巩固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生字认熟。

第一个重点完成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重点朗读课文的学习中,生字认读的掌握也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课文通读、重点读的基础上分段来学习整篇课文,并且学习的顺序并不是按课文章节的顺序,而是紧接上一个环节,选择喜欢的季节来学习,提问:“你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的理解是不留痕迹的,比如“荷叶圆圆”的“圆圆”是通过课件的出示让学生知道荷叶的形状,理解“圆圆”,非常直观。“弯弯”、“鞠着躬”、“一挺”这些词都是让学生亲自通过动作的演示来体会,生动形象,也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于课文的朗读也是通过师范读、比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两个教学重点都完成之后,最后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完全消化吸收。由课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图让学生欣赏,并指导学生以其中一幅为例编一首儿歌。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识字环节的层次不够清楚,识字环节应从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到不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其次,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的语言以及过渡的语言还需锤炼。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多鼓励,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再次,需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这也需要通过老师语言的魅力、课堂的节奏等多方面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师,共同学习。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7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轻松愉悦的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景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在上课过程中,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从他们的感受出发,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学习,乐在其中。利用多媒体里出现美丽的四季景色,我和他们边看边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最喜欢冬天?”学生在看和说的过程中,对四季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

二、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跟生字宝宝打招呼,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摘苹果游戏。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三、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本着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四、自主选择,开阔思维

经过识记,练读,体会的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怎样使他们对课文印象更深刻呢于是,我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学生们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

五、激活生活积累,进入课文意境

《四季》描述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就小朋友而言,他们对四季已非常熟悉,看到过春天之绚丽,听到过雷雨之声,感受过雪后之欢。这为他们从课文语言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四季》课文中的生动描述,又为唤起学生的回忆、加深感受提供了依附。在这里我捕捉住“空白”点延伸,由文本引向生活。如让学生谈出生活中的春天,“春天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在学生感受到春天之美后,老师问道:“小草为什么说我是春天?” “因为春天,小草长出来了,很快活。”再让他们带着这种高兴的、自豪的心情,重点读好:“我是春天。”学生读后,及时评价:多高兴的小草芽啊,谁还是?既表扬又暗含朗读指导,激起更多学生的朗读欲望。

学习夏天的儿歌时,孩子们更加高兴了。因为夏天有他们爱吃的西瓜,有他们爱好的运动项目游泳,还有最长的假期暑假。从这些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立刻能找到情感体验的依托,入情入境。当我提问:“谁是美丽的荷叶?”时,教室里立刻响起快乐的读书声,仿佛自己就是那圆圆的荷叶了。

秋天,孩子们更是向大家展示了丰收的秋天:“秋天,枫叶红了。”“秋天,果园里苹果、橘子丰收了。”“秋天,稻子成熟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让生活一幕幕再现。在这里,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情思,就能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言语作品。而这些作品又会重新存入学生的“存折”之中。不过,这时的贮存,又有了新的意义和形象。

不足之处:设想得总是比较好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学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课,比较新鲜,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够响亮。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8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学习《四季》一课的“我会认”的生字的时候,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生字,再运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识记字形,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如编儿歌(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尖、地、就、弯),换一换(说-悦,蛙-娃),生活识字(青、夏学生的姓和名中的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这些生字,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人人都参与了课堂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

2.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9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3、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欣赏四季优美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的一处景观或其它事物自己编儿歌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二、经过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1、过分注重朗读教学: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以至教学时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运用语言。

2、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学生对读的不感兴趣,再加上本节课的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跟上辅助,使得教学节奏过慢,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0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在情境中学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跟生字宝宝打招呼、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摘桃子游戏。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三、重视学法,学以致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上课时着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是在识字时让学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对识字方法进行总结,并板书,如编儿歌,加一加,形象识记等方法。二是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然后总结,这就是想象读;接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演,并告诉大家这是表演读。

设想得总是比较好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学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课,比较新鲜,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时,居然有个学生不敢站起来读,这让我觉得很为难。由于课堂没把握好,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1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作为初次接收一年级教学的我来说,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动力。课堂上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积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乐意读书的习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趣读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观察,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和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读中感悟,加强个性色彩。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四季图片,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此时,我又做了范读,还加上了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有了。

三、联系生活,重视积累运用。新课标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了第一节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有的说冬眠的动物出来了,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开了?此时,春天的景物更充实了,更显出了生机勃勃。接着,我又问:“这么多动植物,想像一下谁会对谁说些什么呢?”这样处理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2

上完《四季》一课,心里不知道是喜多一点还是忧多一点。课后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收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读四季诗,找四季景,编四季诗,画四季景等四个环节,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始提问,激发读书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先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学生的回答引出了课题—四季。“春夏秋冬”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板书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提出带领学生去找四季,学生都踊跃地要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检查了本诗的生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再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效果很好。

二、在片断二“读四季诗”中,主要是以读为主;我设计了自由读、指明读、体会读、师生接龙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让学生示范“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的样子,从而让其体会到谷穗成熟了和小雪人的顽皮。在重点教学“弯弯”的时候,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弯弯的物品说一说并体会弯弯的感觉,其次再读课文的秋天片段。又如让学生先体会谷穗的心情,再结合心情来读一读。由于读的方法多样,所以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课堂十分活跃,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在片断三“找四季景,编四季诗”中,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自己找四季来进行学生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编四季诗,扩展训练:

这样有梯度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获取的知识向课外延伸,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四、在片断四“绘四季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堂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设计难度较大。中途学生没有休息的时间。

2、调控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还需大大地提高和改进。课堂调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名老师,若是缺乏了课堂调控能力,就好比一个军队失去了将领,会变得一盘散沙。由于内容较多,前半节课中,我采用了拍手开火车,师生接龙、夸夸自己等形式来调控课堂纪律,但后半节课我为了完成任务,对于一些学生的差错也未能加以很好的引导等等。学生画四季就没有时间了。

3、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多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在教学冬天的片段时,未能通过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显得比较单调。

4、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从一年级开始,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理,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磨练。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3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导入课题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课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学生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另外,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三、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4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的儿歌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文中要求会认字有10个。我设计的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同时也加了朗读训练。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我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散识字、分散难点,生字多次复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识字,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初,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写有季节名称的词卡,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很容易读出来,于是我便问:“你们都在哪认识的?”有的学生是在人名中认识了“冬”和“夏”字,有的通过读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别人教的,有的学生先记“禾”再记“”火“和起来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途径很多,除了从课堂中去学,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认识到汉字,汉字无处不在。这样在随同识字等多种形式识字时,分散了识字量,从而降低了难度。

2.展开想像,让朗读富有个性。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小草刚从地下长出来,很嫩,很绿。”有的说:“我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从地下钻出来,当两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它的心情怎样?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同学们的想像力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升华了情感,这时再来读课文,春天味道更浓了,感觉更深了。”此时,我又做了范读,我的朗读超越了文本内容,语气也不同,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齐放,让朗读富有了个性。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缺少游戏巩固识字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生做小诗人的这个环节时,回答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引导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的内容,在仿照书上的内容说话。

总之,上一次课就是成长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不断地进步。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15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文的第二课,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赌气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地创造表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创设情景,熟读成诵,悟诗特点。

课堂上我根据儿童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同时,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边做动作边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地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二、在读中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复现,达到朗读的目的,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和停顿,然后总结,接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演,并告诉大家这就是表演读。以读为主导,让学生感悟、提炼、归纳、总结,通过“赏语言、赏画面。”两个步骤达到“悟诗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随笔 篇5

一、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内在兴趣,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课前课件展现的五彩缤纷的四季以及教师悦耳的旁白,立马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怦然心动,对四季之美发出“哇!好美啊!”的啧啧称赞,学生由此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为愉快的“课堂之旅”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抛弃繁琐的讲解分析,实现以读为本,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注重了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呈现“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自主读、指名读、范读、选择读、配乐读、表演读、感情齐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读出情,激活思。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篇6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

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学习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与表演相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各种景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以连环形式出现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最后定格。)

师:这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说一说!(学生发言,师适时点评)

师:那么春、夏、秋、冬就构成了我们一年的四季。(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各的景色,都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四季的美景吧!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边看课文边听老师朗读,小耳朵认真听!(师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请你们在朋友的帮助下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二)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瞧!我们的生字宝宝来了!(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其实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呢,!请大家赶快把它们找出来,多叫它们几声,好吗?(学生边找出生字边读,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打过招呼了,你们认识了吗?(生:认识了!)你认识谁?怎么认识的?

生:我认识&&,以前学过的!(你真聪明!)

生:我认识&&,我昨天预习过的!(你真爱学习!)

师:还有些生字宝宝也想和大家认识呢!赶快借助拼音再读一读!(生再读生字)

师:和生字宝宝们都熟悉了吗?同桌互相教一教,看谁读的准?(同桌互相教学生字)

师:谁有信心把这些生字宝宝都读准了?

生:我有!

师:那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一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三)游戏检查生字认读

师:真是一个不错的小老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和我们的生字宝宝熟悉了,那么我们的火车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你来开!向后开!(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师:真不错!请你们再和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好吗?再大声叫叫他们!快!(生自己再读生字,师贴生字花)

师:同学们,快看哪!老师这有许多美丽的生字花呢!你们想摘吗!(生:想)那可要读准上面的生字宝宝哟!谁来摘!

生:我来摘!

(请11名学生上台摘下生字花,并读出上面的生字)

过渡: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那么,它们现在要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师:请同学们在生字宝宝和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并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同桌互相读)

(二)分段学习各个季节

(1)师:你喜欢哪个季节?(指名回答)

生:我喜欢春天!

师:还有哪些同学喜欢春天?(多名学生举手)为什么喜欢?(指名回答)生:因为春天有许多美丽的花!/因为春天有小鸟!/因为春天有小草!

师:都说的非常棒!那你们看看,春天的小草芽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春天景色图)

生:绿绿的/嫩嫩的/尖尖的师:尖尖的小草芽会对可爱的小鸟说什么呢?

生:我是春天!

师:它为什么说自己是春天呢?

生:因为春天才有绿绿的小草/因为小草春天才会发芽 师:你们说的真好!小草多高兴、多自豪呀!自己读一读课文,把小草芽高兴、自豪的样子读出来!(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带插图的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

(请几名学生朗读,老师适当评价)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我和~~比一比,你们听听有什么不同?(师范读,生比较)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很有感情!/我发现尖尖老师读的很轻

师:你们能够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吗?(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师:听了同学的朗读,我真想变成一株可爱的小草芽!你们想吗?(生:想)愿意变成小草芽的同学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师生一起表演读)

师:这株小草最高兴、最得意了!(指着一名同学说)老师请你到前面来表演表演好吗?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我愿意!

师:请你来!你们俩合作表演表演!

(两名学生带上头饰表演读)

师:你们俩合作的真好!老师奖给你们五角星!

(2)师:你还喜欢哪个季节?(指名回答)

生:我喜欢冬天!

师:喜欢冬天的同学请举手?冬天这么冷,你们怎么会喜欢呢?

生:冬天可以堆雪人!

师:那么雪人是什么样子的? 生:白白的!/鼻子是红红的!/肚子大大的!

师:大家快瞧!可爱的雪人正在笑眯眯的望着我们呢!(课件出示雪人的图画)那么挺着大肚子的雪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是冬天!

师:哦!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的说我就是冬天!(课件出示课文和图画,师范读,边读边做动作,一挺要重读)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指名学生表演读)

师:真是一个顽皮的小雪人!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个顽皮的小雪人吗?

生:想!师:愿意成为小雪人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都是小雪人!(师生齐表演读)

师:这位同学最像小雪人了,你来表演表演!(一生上台带上头饰表演)

师:表演的真棒!奖给你一颗五角星!

(3)师:秋天的景色也很美呢!瞧!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谷穗!

师:谷穗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弯弯的!

师:为什么是弯弯的呢?

生:谷穗长满了谷子,风一吹,谷穗就被吹弯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所以呀,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课件出示课文和图画)

师:鞠着躬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模仿弯弯的谷穗鞠个躬?(一学生带上头饰表演)

师:真像一个弯弯的谷穗在向丰收的秋天致意呢!

师: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向丰收的秋天致意吧!请起立!(全体同学表演读)(3)师:谁喜欢夏天呢?

生:我喜欢!

师:喜欢夏天的同学你们快看看,夏天来了,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青蛙/荷叶。

师: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荷叶图)

生:绿绿的!师:什么形状呢?

生:圆圆的!

师:圆圆的小荷叶会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生:我是夏天!

师:哦!原来小荷叶和小草芽一样的自豪,一样的高兴啊!(出示课文和图画)师:谁来读一读!

生:我来读一读!(一学生朗读)

师:真是一个自豪的小荷叶啊!你真棒!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成为一个自豪的小荷叶吗?想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都是小荷叶!(师生齐读)

师: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真的美极了,我们再来欣赏欣赏,一起有感情的把课文朗读一遍。(全体齐读课文)

五、扩展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好,老师呀,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快看!(课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图)这些图画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我们也给它们编上有趣的儿歌,好吗?先给这幅《蝴蝶和花儿》编一编!(课件出示相关图画)

(1)分布指导:

①花儿怎么样?(学生发挥想象回答)

可以说:花儿红红,花儿美美,花儿艳艳&&(师引导学生回答)

②它会对蝴蝶说些什么呢?

可以说:我是春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感想 篇7

(1)语文学习的内容方面。从之前的词句积累过渡至语篇的学习上。课文篇幅增大,字数变多,但每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并没有变化,这就给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增加了阅读的负担,对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学生的接受来讲,这些变化更多的是由课文编排而被动地让学生作出自我反应和调整的。因而,这就给学生“身不由己”地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难度。篇章学习的渗透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各个纬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之前的单项识记模式过渡到学生和文本内容间双向影响的模式,这对学生来说的确是极大的考验。

(2)身心发展的过渡。高一学段的学习给学生带来惶恐之感是在所难免的,相应的,课程设置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期待较之前的学习也就更大了。学生由原来的单向触碰生活、认识生活要过渡至复合参与生活、分享生活,课程内容的变化也将他们的思维空间扩充得更大、更有张力了,学习生活的竞争给学生心灵带来的考验也更加明显了,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艺术鉴赏气息更加浓厚了,给审美心灵的发展腾出了大片余地的同时也加重了艺术审美能力发展的负担。错综复杂的多维度学习要求既是学生有利成长的虚拟平台,也是惰性人格被激活且有可能愈演愈烈的实验室。

鉴于以上特点,七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拿什么并怎样教”就成为无可逃避的思考。人教版第一单元课文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的,“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成为了这一学段语文学习的内容,本单元所选文章有如下两个特征。

(1)内容上“联系过去”。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展现的“回忆式”内容给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生活模拟体验。如王家新《在山的那边》回忆了儿时的幻想,这种幻想生活的体验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活中都有过,他们都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在成长的,但此刻之前的语文学习中没有让小读者有过认真的感同身受,从没有在语文课文的阅读中让小读者也回味过自己“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扎根在了心里的自我感受。又如莫顿·亨特童年脱险的经历更是不光让孩子们勾起了生活回忆,甚至也学着用联比的思维活动总结经历背后的朴实但却永恒的真理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能够给生命增添理性的、极有向导意义的光彩。除此之外,以往生活中的所见之物,都在召唤、刺激着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美感,“蝉鸣”的影响心情、“藤萝”的骄人生机都在以学生常见的面目将当下的他们带入了并不如现实般可怕的困难的语文学习中来。课文内容上的联系过去真是一味镇定剂,给开启这一学段的学生缓解了复杂、困难内容面前的高压心理。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这种内容上的“联系过去”也是教学中始终如一地准备着的教什么。

(2)文本结构上的特征。这一单元所选文本都打上了极强的自我色彩,“我”是核心人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自我化的,没有丝毫与人分享的开放痕迹,当这样的文本配上“联系过去”的内容时,小读者们一经接触,文本中的“我”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小读者的化身,小读者的阅读和体味也会因文本自身以“我”为中心的叙写结构而带有极强的封闭性,字里行间流露的宁静也远胜于其他结构的文本。这种文本里的世界没有纷扰,简单却充满理趣,文中生活也不会因繁复而给学生的学习泼上冷水,这样的内容也会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得更多。

另外,这一单元的文章普遍带有回忆模式,这种叙写模式神奇地减退了横亘在生活和孩子之间的艰难,作者已经见识过、体验过的生活被“翻拍”,对小读者来讲,以似曾相识的形态出现,消除了陌生,增加了文本的亲近感。减少了对文本的紧迫、害怕、畏难情绪的话,也促进了思索,这就相当于将兴趣所在置于好奇心极强的孩子面前并给他充分的自由任其“观察、玩索”一般,即使再迟钝的学生也会有些许感想,至于能否和作者的感想保持一致,已经显得不太重要了。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三学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三学一反思的概念

“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是在吸收了“异步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所谓的“三学”是指导学、助学、促学,通过引导与帮助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导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导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新课程的学习,并向学生指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学”阶段。在学生进入自学阶段之后,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需要维持课堂纪律与教学活动的秩序。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是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所谓的“促学”过程。所谓的“反思”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堂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三学一反思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学一反思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与学的统一性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大部分的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够完备,同时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都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断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仅仅是带着两只耳朵去听,由于活泼好动是小学生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因此,许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较为低下。而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去。在三学一反思中的助学阶段,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指导,而最终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依赖学生自己。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实现了“讲堂”向“学堂”的转变,在过程当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三学一反思实现了“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直都具有较高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这就导致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单向的从教师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但并不会进行反馈。而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学生的朋友与同学,创造了一种轻松、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使得课堂教学逐渐变得开放起来。同时在教学模式方面,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也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机械授课的模式,教师不仅可以进行传统授课,还可以采用说、唱、赛、演等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成为以弘扬学生的主体行为为主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三)三学一反思实现了“重知识”向“多维目标并重”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点与内容。而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传输,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导学阶段,教师就通过设立问题,引起学生质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時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四)三学一反思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

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责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输,其最重要的责任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必须是要一个自主的过程,任何人的讲述都替代不了自己的钻研。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中,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之间并未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与研究,则必然无法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任务,在促学阶段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小学生往往都争强好胜,为了完成任务必然会在课前进行预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学一反思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特点,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应有着一定的帮助。在本文当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文川.新课改背景下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4.

[2]徐颖.对话精神下的中学语文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杨泽华.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与探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0.

[4]张玲玲.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5]赵兰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思路及方式解读[J]. 科技创新导报,2016(2).

作者简介:孙丽,女,1973年生,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吉林省和龙市光明小学。

上一篇:夏天。海边。欢乐600字作文下一篇:车间质量安全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