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几个游戏(通用12篇)
一、目的:团队有了共同目标,体会蒙眼合作的特点,对照日常工作,
二、时间:45分钟
三、道具:粗棉绳一条、眼罩(依人数而定)
四、步骤:
1、用眼罩将所有的学员的眼睛蒙上,将双手举在胸前,像保险杆般保护自己与他人。蒙上眼后,在原地转三圈。
2、培训师告知在地上有一根很长的绳子,团队的任务是找到这根绳子,并将它围成正方形,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完成时每个人都必须握住绳子。
3、游戏进行中,培训师可多放1-2条短的绳子,进行至一半时间或尾声时,培训师可悄悄让2-3位同学拿掉眼罩(不许说话,做观察员),继续参加活动。
4、蒙眼人可以说话交流。
五、分享:
1、怎样使队伍成功围成一个正方形?什么导致了这个活动的成功和失败?
2、想象和蒙上眼之前看到的差异大吗?蒙眼与不蒙眼做事的差异在哪里?
3、这个游戏和工作类似吗?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再玩一次,会使什么获得改善?
游戏名称:穿越“死亡电网”
一、目的: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时间:30分钟
三、道具:“电网”
四、步骤:
1、分组(每组10至15人)。
2、说明:此电网为380伏高压电,除底线外不能有任何触碰,否则即为死亡;要求全体通过;
3、规则:每组预先给满50分,触电一次扣1分,滞留一个扣5分,每超时1分钟扣1分。
4、规定时间内完成:20分钟。
5、注意事项:不允许借助任何工具,不能越界(此岸不能到彼岸,彼岸不能到此岸);每一网洞只能过1人/次,不允许实验。
6、公布结果。
五、分享:
1、每组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培训师总结:
(1)经验是在失败的先例中形成的,要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
(2)要想实现目标,只有团结、协作、互相鼓励;
(3)计划性的重要性;
(4)讲节奏,求精确,听指挥(要产生领导者,大家服从);
(5)失败的原因:不了解规则、盲动、相互不协调;
(6)要敢于尝试,有必胜的信念。
游戏名称:人浪与人椅
一、目的:增强学员间的友谊关系和相互的协调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时间:15分钟
三、道具:大缆绳(长度以每人一尺为标准)
四、步骤:
第一部分:
1、全体学员手握缆绳围成一圈,面向圆心,同时向后靠,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圈。
2、培训师发出指令:
(1)让某一个方向的人向下蹲,另外三个方向的人感觉中间力量的变化。
(2)按顺时针方向逐一向下蹲,完**浪的操作。
第二部分:
1、每位学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
2、听从培训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员的大腿上。
3、培训师再给予指令,学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4、看看整个团队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不松跨。
五、分享:
1、别人向下蹲时,你觉得有什么变化,你会有什么直接反应?
2、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
3、我们这个团队是怎样达成相互配合的效果的?
游戏名称:罐头鞋
一、目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二、时间:30分钟
三、道具:
1、三只空汽油桶(标上符号或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两块长约4米,宽约40厘米,厚约10厘米的木板。
四、步骤:
1、组成13至19人的小组若干个,组员之间不许讲话。
2、全组人员全部同时站到事先预备好的木板上。
3、全组人员在木板上将三只桶、两块木板都进行位置变换(不许落地)。
五、分享:
1、团结才能胜利。
2、有序、有指挥是一个团队获胜的条件。
3、团队角色:实干家。
游戏名称:动力圈
一、目的:团队合作、创造精神。
二、时间:约30分钟
三、道具:挖一个直径8米、60公分深的坑,6-7瓶矿泉水,25米普通绳(划线或砖头),拔河绳一根
四、步骤:
1、把6-7瓶矿泉水放置在事先挖好的坑内,小组成员站在圈外(由25米普通绳围成)。
2、站在圈外借助唯一的工具(拔河绳),将坑内的矿泉水一一取出。
五、分享:
1、团队的配合、协作,将形成巨大创造性能力。
2、方法是可以找寻的,要打破框框,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3、要完成需有好的体力。
游戏名称:利润中心
一、目的:体会团队是如何选择计划方案以及如何发挥所有人的长处。
二、时间:50分钟
三、道具:蒙眼布、胶带、15根5米左右的细尼龙绳,橡胶管2-3根(第根长约50-70厘米), 5-6捆吸管,一次性筷子20-30双;一只塑料盆,4至5只杯子,1根约10-15米左右的绳子,1条2米左右的绳子(以上材料及数量可按小组数量及实际状况增减)
四、步骤:
1、给学员材料:蒙眼布、胶带、细尼龙绳15根(每条约5米左右)、2-3根橡胶管、吸管5-6捆、数双一次性筷子。
2、培训师用材料:约10-15米左右的绳子放在地上,围成一个直径约4米的圆圈,圈**放置一只塑料,倒扣在地上,盆上放一杯水。杯子可以是不同材料的,比如硬玻璃杯、敞口塑料杯等。杯子中装有水,每一个这样的结构称为一个“工作站”,
资料
一次培训可设4-5个这样的工作站。用2米左右的绳子围成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圈,当作一个“利润回收中心”。
3、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少于3人不多于8人。
4、小组的任务是:从每个工作站内将杯子从工作站内取出,放入利润中心,不能将水从杯子里洒出来。成功运送第1杯水可得1万元,第2杯水2万元,第3杯水4万元,第4杯水8万元,第5杯水16万元。
5、运水的规则如下:
1)任何人不能进入绳围,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直接碰到绳围内的一切。
2)取水的工具可从以上提供的物品中自行选择或任意制造。
3)使用工具取水的人在行动开始之后直到将水送到利润中心都要被蒙住眼睛。
4)(如果不只一个小组)先完成的小组可任意选择下一步从哪一个工作站中取水。
5)任何一个工作站中的不在运的过程中翻倒,不再补充新水,此工作站废弃。
6)活动时间累计为40分钟。
五、分享:
1、在活动中,你们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感到满意?觉得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事情开始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一件事情的失败往往由多个环节引起,不仅仅是领导或决策上的失误。很好的计划成败还取决于是否能很好地执行和良好的配合。执行阶段需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的问题,以及相互间的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3、一旦方法形成,一个团队往往很难打破常规,采用新方法(比如有的团队老是用胶带粘,虽然效果不好)。至少一种将水运出的方法:用橡皮筋做一个圈,在圈四周拴上1条绳子,4个人分布在圈四周,拉紧绳子将绳圈打开,套住瓶口,而后放松绳子使橡皮圈固定住杯子,缓缓将杯子提起,运出绳圈,送到“利润中心”。
游戏名称:盲行
一、目的:团队协作、战胜困难。
二、时间:约30分钟
三、道具:设桩、2-3根木棍、短绳几根、木板、若干眼罩
四、步骤:
1、全体列队,选出一领队为明眼人,其它人全部带上眼罩。
2、在明眼人的带领下,大家手拉手,过桩,走台阶,完成预先设计的路线。
3、注意事项:行进过程中,不许摘掉眼罩,不许说话,但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交流,相互帮助,完成任务。
五、分享:
谈谈行进过程中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启示。
游戏名称:盲阵
一、目的:体会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提高团队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中的领导能力。
二、时间:约40分钟
三、道具:每人一眼罩
四、步骤:
第一部分:
1、分组:15人分成3个小组,每组5人;每人发一个眼罩并戴上。
小组A:20米的绳子,建一个正三角形;
小组B:18米的绳子,建一个正方形;
小组C:12米的绳子,建一个圆形。
2、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
3、注意事项:行进过程中,不许摘掉眼罩,不许说话,但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交流,完成任务。
4、培训师在行进过程中,给每组的一人拿掉眼罩。
5、完成请举手示意,原地不动,等摘掉眼罩后,验收队形。
第二部分:
1、当完成第一部分后,培训师布置更进一步的任务,全体成员戴上眼罩,3个小组共建一个绳房子。如图所示。
2、培训师计算完成时间。
五、分享:
1、谈谈你们的感受与启示?
2、明眼人看到的如何表述,如何让团队其它人和领导相信?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3、对比一下游戏过程中哪一部分更加混乱,为什么?
【案例1】:在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中的应用
在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练习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第一, 投掷角度不合理, 出手过早会将垒球投得过高, 而远度不够;出手过低又会使垒球过早地擦地, 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过短, 达不到投远的目的。第二, 投掷时没有做到用大臂带动小臂, 而是采用直臂投掷。第三, 上下肢不协调, 如只挥臂不蹬地, 或者忘记蹬地、转体、挥臂的顺序。当然教师也有许多相应的解决方法, 如要求学生投过一定高度的横绳、练习投纸飞机、做满弓练习等。
对此, 笔者则引入了“石头、剪子、布”的徒手练习,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设计如下:当口令为“石头”时, 学生原地侧向站立, 右手握拳 (以右手为例) 模拟持垒球动作;听到口令“剪子”时, 向后充分引臂;听到口令“布”时, 蹬地、转体、肩上屈肘用力挥臂。在实践中, 可先进行分解练习, 再过渡到连贯练习, 并随着口令节奏的变化巩固动作。同时, 应要求学生注意出拳的角度, 因为出拳角度是否合理决定了投掷的出手角度是否合理。在该练习中, 学生练习兴趣浓厚, 并能够较快地掌握投掷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加入实物练习, 效果较好。
【案例2】:在篮球原地运球中的应用
在篮球运动中, 学生在运球时要做到用手控制球、眼不看球。但在运球时, 学生往往会去看篮球, 尤其是小学生, 如果教师仅仅是口头要求他们运球时不要看球, 这种做法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好。事实上, 教师可以做如下设计: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边运球边猜拳, 做到一心二用, 在猜拳中, 学生运球时不会再去看球, 并可以逐渐培养球感, 使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案例3】:在支撑练习中的应用
在支撑练习中, 学生上肢力量不足的现象较为明显。对此, 一些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练习俯卧撑, 以增强他们的上肢力量, 可随之也造成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因为俯卧撑练习相对较为枯燥,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效果自然也较差。笔者则认为,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即在“推小车”练习中, 加入“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样,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猜拳的同时练习单臂支撑, 使上肢力量得到了有效锻炼。
博主:体育小严
家庭也会伤人
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太简单啦,家长们七嘴八舌给出了答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最放松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似乎,家是每个人最美好的向往,最神圣的天堂。可实际上真是这样吗?古老师说——
家是温暖的港湾吗?似乎家里面的暴风骤雨比外面的风浪还要猛烈得多;
在家里哪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写作业、做家务、不许哭、不许闹;
⋯⋯
家理应是每个人放松疗伤的地方,可现在的家似乎没有这么理想。“原来家庭也会伤人!”王妈妈感慨。古老师的到来,正是要让大家认清这个现实,从自身开始改变,让家真正变成人们心中向往的“温暖港湾”。
再来做次小孩
不当小孩很多年,大人们似乎都忘记了做小孩是什么感受。
学员们“剪子包袱锤”,决定谁当“家长”谁扮“小孩”。 灯光变暗,“小孩”蹲下,“家长”站立。我胜出,伙伴小曹只好蹲下,我“巍峨”地站在他对面。我用手指着他,面无表情,他已经慌张地不敢看我了。
我这个当“家长”的哪能这么轻饶了他,大吼起来。
“还看电视,都近视了还不知道爱护眼睛!”
“快写作业!别玩了!”
“还吃这么垃圾的食品,看你都胖成什么样了!”
⋯⋯
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平常温和的我怎么变成了这样?仿佛被恶魔附了体。那神态那语调俨然成了我妈训斥我的样子。而在我的怒斥下,小曹竟然哇哇大哭起来。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换成我当小孩蹲下,那一刻,看着墙一样的小曹站在我面前,他不说话我都想哭。我抱着头,用手捂着耳朵,努力摆脱他的斥责,他说了什么我没听清,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听,不要听。”
游戏结束,每个人脸上都是泪珠涟涟。仿佛,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严厉的父母和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会训斥别人又害怕被别人训斥。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经常做的事呢?“严厉的父母”责备“受伤的小孩”,总觉得他不够完美,做得不够好,要不停地努力,不停地甩着鞭子催自己进步。怪不得,我们看孩子时总是满眼的缺点,原来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这样看待人,包括自己!
优点留下,缺点撕掉
真正的爱,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可是要做到接纳,谈何容易?
一张纸撕两半,左边写优点,右边写缺点。找优点,有些困难,就像挤牛奶,很费力:真诚、热心、善良。没了。找缺点,那在行啊,我们整天就干这个:长得不好看、不会打扮、丢三落四、表达能力不好、磨蹭⋯⋯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时间到了,还不停笔,终于逮着机会好好自我批斗一番,不畅快淋漓不罢休。习惯了用这种方式看自己,怎能不用这样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
看看别人的,也都差不离:优点不超过三点,缺点都得十条以上。
自我批评似乎成了传统,仿佛不批评不找缺点就显得自己不够谦虚。可是,批评的方式真能让我们进步吗?就像开头的小孩,光顾着逃离指责了,哪里还有能量去进步?人需要对自己基本满意,接纳、喜欢自己,才会愿意去发展自己。对于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怎么会愿意花精力去培养呢?
还是古老师的建议好:缺点,不用改,撕掉。优点,每天早晚各念一遍,当作早晚课。回去好好练习,有益身心!
有效的沟通
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
只讲感受,不讲道理;
不指责,从自身找原因;
⋯⋯
王妈妈坐不住了,举手发问:“我知道遇到问题不要指责别人,先反思自己,我也是这样做的。可老公却是个总把责任往外推的人,一发生矛盾都是我承认自己有问题,他就顺水推舟地把问题推到我身上。我很害怕一直纵容他,会加重他指责别人的倾向。有天老公出差回来,带了挺多东西,让我去接他,结果我晚了五分钟,他就对我大发雷霆。我很不理解,不就晚了五分钟吗,至于吗?但他就是生气了,还气得胃疼,到现在半个月了,总说胃疼,说都是那五分钟造成的。我看他这样也很心疼,就对他说自己的情绪自己控制,不要指责别人,要反省自身。没想到,我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矛盾更激烈了。”
古老师微笑着说:“不要指责和说教别人,要反省自己,咱们一起来看看你是否做到了?听你的描述,老公对你迟到五分钟表示很不满,可是你并没有接纳他的不满情绪,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晚了五分钟不值得这样生气’。可是,不管这五分钟在你眼里值不值得生气,你老公就是生气了,生气的情绪需要被接纳。你教育他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这是说教,虽然很对,却不会有效,他的火气会越来越旺,也是很自然的。情绪这东西是‘见光死’,一旦被接纳,就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被接纳,它会愈演愈烈,直到得到承认和接纳。如果你的心理能量够强,那就低头说:‘是的,都是我的错。’”
王妈妈点头称是,回到座位上当即对一起来听课的老公说:“老公,那天我迟到了五分钟,是我的错。没有好好接纳你生气的情绪,也是我的不对。”老公嬉笑了一下,“这就对了嘛,你迟到是你的不对。”
【小链接】:
孩子一起做英语小游戏,在玩中学,帮孩子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今天向大家推荐几组小游戏,爸爸妈妈可以在家与宝贝们一起挑战智慧。
安全标识对对贴(Security ID)
现代城市里交通情况复杂,各种道路标识很多。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各类标识,既可以了解标识意义,锻炼记忆力,又可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道具:各类安全标签(如图),剪刀、胶水。
人数:2-3人
适合年龄:4-6岁儿童
玩法:首先,介绍各类标识的意义,与孩子一起认读中英文标识,让孩子记忆各类标签。接下来,动手将标签和文字剪下来,打乱顺序。然后,与孩子一起玩竞猜游戏,凭记忆去找与名称相符的标识,并一一粘贴。在动手操作和竞猜的过程中,孩子学会通过观察、联想等方法进行快速记忆。TIPS: 在引导孩子了解标识的中英文名字的过程中,可以顺便介绍这类标识的用途。与孩子一起绘画标识,也可以让孩子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标识,培养孩子的英文运用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垃圾大分类(Waste Sorting)
通过将生活中常见垃圾进行分类,实现对所学英文单词的融汇贯通,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技能。
道具:四个垃圾袋,报纸、纸盒、塑料袋、牙刷、塑料瓶、玻璃瓶、易À¬罐、桌布、洗脸巾、书包、菜根菜叶、果皮、废电池、过期药品、陶瓷±¬子等。
人数:3-5人
适合年龄:4岁以上儿童
玩法:四个垃圾袋上分别注明: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包括其英文名),让孩子把各种废旧物品一一分类放入不同垃圾袋内。TIPS:
引导孩子大声讲出每一个投放物品的英文名,并尽可能详细地陈述这样归类的Ô¬因。家长可以充当“劳动者”,让孩子当“裁判”判断对错。日常生活中,家长看到垃圾可及时与孩子探讨如何分类,巩固扩充知识。
世界城市大搜索:(Great World City Search)
世界千奇百怪,大城市也有小学问。这个游戏简单易于操作,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世界地理知识,了解各国风土人情和文化知识,还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道具:一张世界地图,10个标有城市名称的标签
人数:3-4人
适合年龄:6-8岁
玩法:在世界地图上圈出10个不同的城市,让孩子将10个城市的标签插到正确的位置上。位置确定后,孩子需要讲出这个城市和所在国家的英文名称,并力所能及讲述一些这个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气候特征等等。TIPS:
当孩子完全掌握了这10个城市之后,就可以更换新的10个城市,也可以寻找同一国家的10个不同城市,分析对比各个城市的不同。一家三口轮流当裁判,并对另外两位参与者打分,游戏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开拓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器材场地12~16人一组,每组一个呼拉圈(每个呼拉圈有三到四种颜色更好)
活动目标:观察力的训练
资料规则
1.每组围成一个半圆,由训练员应对伙伴手持道具,开始宣布:此刻要进行的是一个很严肃、且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生命课题『生与死』。我此刻用『1代表生』、『2代表死』(训练员开始示范1与2的表示方式)。
☆训练员先将呼拉圈摆放一个位置(例如转单数圈…等)后,然后说明:『注意看,这是1』
☆训练员再将呼拉圈改变摆放方式(例如转双数圈等),然后说明:『这是2』
2.示范完后,训练员开始变换呼拉圈的摆放方式(刚开始2~3次依照示范的方式,然后开始改变,因为规则不在于此),然后询问伙伴『这是1还是2?』
3.当几位伙伴应答后,有伙伴答对时,训练员必须确认:『对!这是1(或这是2)』;错误时,则告知:这是1(或这是2)
4.如果学员表示明白,可请他继续参与、确认,或者举手向训练员单独确认,学员不要直接说出答案,以尊重其它伙伴的学习权力。
5.答案在每次训练员的提问方式:
当问句是:『注意看、这是1还是2?』代表1
当问句是:『这是1还是2?』代表2
分享重点
1.人们都习惯用亲眼所见来确定事情,当你所看到的规则不断被打破,你有什么感觉?是什么让你改变原有的观察模式而找到答案?
2.过程中,你是否较多的时间都在观看训练员每次的示范动作、其它伙伴每次的行动?问题是否所以被解决了?你觉得自我的行动力够吗?
3.当执着于动作、答案的对错时,你观察(发现)到什么?当找到答案后,你又观察(发现)到什么?两者有没有不一样?
4.(过程中如果有人质疑训练员的对错时,较适合将这问题提出)当我们应对问题而无法解答时,你是先换个方向、反问(反求)自我,还是先质疑别人?在生活、工作中,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情形?
5.团体中可能有某些人不气馁、不断供给答案(意见),这对你会不会造成影响?是什么?或者当团体越来越沉默,会不会让你更不敢开口表达?在你的生活周遭,是否有类似例子?
6.应对生、死的议题,你是否能够豁达的看待此问题?同样的,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问题是你能够从容以对的?哪些是你避免去碰触的?(这个部分能够请学员不必回答,改用写的;如果愿意,事后能够找一位你愿意与他分享的人,彼此讨论这个话题)
(2)强渡金沙江
模拟背景:生活在云南边陲金沙江边的一个少数民族,每年春江水暖的时候,都要举行声势浩荡的传统渡江比赛,趣味的是他们的渡江工具并不是“船”而是“桥”,并且除了渡江速度外,桥的美观度、比赛选手的配合熟练程度等都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在他们朴素的民间游戏中,包含着丰富的团队管理思想……
活动目标:
体验统一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对于团队绩效的重要性;
领导本事和创新精神的训练;
练习“分析、目标、战略、计划、分工”的工作程序;
强化团队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
回归自然,娱乐身心。
资料梗概:
分组:所有参赛人员每10人为一组,按照龙、虎、狮、豹等命名…….。
任务:每组按照组织者事先供给的各种原材料和工具(包括纸板箱、封箱带、百得胶等),自行设计、制作两座相同的桥,并以这两座桥作为“渡江”工具,渡过规定宽度的“金沙江”。其中,所用原材料和工具较少、制作时间较短、“渡江”速度较快、桥身强度及美观度较高、计划性较好、队员的分工配合较优的组获得优胜。
渡江要求:同组的10个人全部站在A桥上,然后把B桥移到A桥前,10个人再全部转移到B桥上,如此不断前进。过程中桥不能塌陷、任何人不得从桥上下来……
(3)建塔
一个人有创造力不难,难得的是一个团队的创造力能充分发挥。经过团队创造力配合的练习,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团队就诞生了!
活动目标:让团队成员在执行团队任务中发挥创意,并且让每个组员都能扮演各自主角,为完成团队任务作出贡献。让团队的成员们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
形式:全体学员,5人一个小组为最佳
时间:30分钟
教具:每组吸管30支,胶带一卷,剪刀一把,订书机一个
过程:
1.发给每个小组材料,并说明每组要在25分钟之内用这些材料建一座自我认为最漂亮的塔。这座塔的塔高至少50cm,外型要求美观,结构合理,创意第一。
2.做完之后,每组把塔摆在大家面前,进行评比。胜出小组会得到一些小礼品。
讨论:
1.你的小组工作过程中,是否每个人都有参与;当别人参与程度不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2.你的塔的创意是怎样得来的?
3.你对小组的合作有什么看法?
变化:
1.经过不一样的资料来考核团队的配合程度,例:改建塔为建造房屋等。
2.难度变化:资源越少、时间越短、难度越高。
(4)五个简单的问题
人类的某些行为、态度或反应受遗传、环境、文化等影响是能够预料的。经过观察力的培养,你就能发现人类的一些行为的规律。
活动目标:用实例说明某些行为是能够预料的,培养学员的观察力
时间:15分钟
教具:根据人数每人配备一张纸、一支笔
过程:首先发给每位与会学员一张纸和一支笔。请他们在听到五个问题后迅速给出答案。答案应为他们的第一反应。然后快速说出问题:
1.你最喜爱的颜色是什么?
2.说出一件家具。
3.说出一种花。
4.在1~4之间选一个数字。
5.说出动物园中的一种动物。
然后给出下列答案:红色、椅子、玫瑰、3、狮子。
讨论:
1.每个问题有几人“答对”?(请“答对”者举手。选择这些答案的人数多的惊人。)
2.在你看来说明了什么问题?(人类的某些行为、态度或反映是能够预料的。关键是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
变化:
1.选择一些生活的细节或者容易被忽略的规律来替代问题。
2.难度变化:让学员自我去发现可预料的行为并检测。
(5)囊中失物
形式:11-16个人为一组比较适宜
材料与场地:有规律的一套玩具、眼罩
适用对象:所有人员
时间:30分钟
活动目的:学员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们之间应对同样一个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如何到达共识,并进行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操作程序:
1、培训师用袋子装着有规律的一套玩具、眼罩,而后发出游戏规则:我有一套物品,我抽出了一个,而后给了你们一人一个,此刻你们经过沟通猜出我拿走的物品的颜色和形状。全过程每人只能问一个问题“这是什么颜色,”我就会回答你,你手里拿着的物品什么颜色,但如果同时很多人问我就不会回答。全过程自我只能摸自我的物品,而不得摸其他人的物品。
2、此刻培训师让每位学员都戴上眼罩。
有关讨论:
你的感觉如何,开始时你是不是认为这完全没有可能,之后又怎样呢?你认为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你对执行过程中,大家的沟通表现的评价如何?你认为还有什么改善的方法?
锻炼目的: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
游戏方式:约上一个孩子的好朋友,找一块空场地,或者家里比较安全的开阔空间,发给每个孩子两个气球。当你喊“开始”以后,他们要把手中的气球抛向空中,然后在你事先规定的时间内(比如3分钟),通过各种方式击打气球,不让它们落地。几次之后,你可以增加难度,比如要求他们只能用左手击打,用鼻子顶等。
教育原理:孩子们会在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伴的力量和协作的乐趣。以后再遇到需要他跟别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别忘了提醒他这次的经历,用以激发合作热情。
二、项目名称:绘声绘色
锻炼目的:告别哼哼唧唧的腔调
游戏方式:挑选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中的一句话,然后分别用开心的、温柔的和烦躁的、腻腻歪歪的口气来读它。读之前告诉孩子,当他听到令人愉快的声音时,就把右手高高举起。当他听到不好的腔调时,就把嘴角撇一撇。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可以改由他来用各种让人高兴的、舒服的,和不喜欢的、难受的腔调来读一遍。
教育原理:这个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腔调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那些哼哼唧唧的、耍赖皮的、蛮不讲理的口气,会让爸爸妈妈不喜欢。
三、项目名称:发现闪光点
锻炼目的:学会乐观地看待生活
游戏方式:这是一个讲故事的游戏,你给孩子讲一个令人心情不爽的开头,由孩子给故事续上一个令人心情愉快的转折。比如你说“早上一睁眼,青青就觉得不舒服,因为天气太热了。”然后孩子说“好在,青青已经和妈妈说好了,liuxue86.com今天去游泳!”孩子一开始可能不太领会编故事的要点,你可以多给他举几个例子。然后,你们就可以继续下去了,你更换不同的坏开头,孩子续上一个一个的好结局。
教育原理:帮助孩子为生活中每个看上去不太美好的事情,找到值得欣慰的一面,养成积极乐观看待问题的心态。
四、项目名称:我是带头大哥!
锻炼目的:培养自信和收拾房屋一箭双雕
游戏方式:和孩子站在混乱的房间门外,自豪地宣布:“现在,我是最棒的带头大哥!我做什么,你就学什么。如果你学得像,就轮到你当带头大哥。”你们可以设计一个很酷的击掌动作,然后就开始行动。你叠被子,他也叠被子,你装箱子,他也装箱子。如果他能很好地copy你的动作,那么你就按照约定,请他来领队,并且郑重其事地恭祝他:“你一定会是一个好的带头大哥!”
教育原理:孩子会发现其实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好到可以带领爸爸妈妈一起做。
五、项目名称:异想天开
锻炼目的: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方式:和孩子坐在地板上,面前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奶粉筒、小鞋子、铅笔。随意拿起其中一样,和孩子一起商量,这件东西都能做什么。比如奶粉筒也可以被用作小凳子、装玩具的容器、翻过来就是小铁鼓,在沙坑里可以运沙子。你们轮流说,然后换另外一件东西。
教育原理:孩子会发现一件东西的n种妙用,形成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六、项目名称:我的最爱
锻炼目的:培养同情心
游戏方式:告诉孩子5件让你高兴的事,比如“吃冰淇淋、开怀大笑、遇上清朗的天、看见你的爸爸和睡一个懒觉”,然后让孩子重复你说出的5件事。如果他复述正确,你就再增加一项,让孩子再从头开始讲一遍。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孩子再也不能全部讲出来。现在,轮到他来说出令他心情愉快的5件事,你来重复。在以后的时间里,你们可以变换列举的主题,比如令你们伤心、着急、害怕、兴奋……的事。
教育原理:你的孩子开始接触一些负责的情感,并且逐步学习了解和体谅别人的情感,而不仅仅是他自己的。
七、项目名称:鱼与熊掌
锻炼目的:让孩子明白打断别人的话是无礼的行为
游戏方式:和孩子一起想想哪些事是可以同时做的(比如一边拍手一边唱歌,一边跳跃一边点头),而哪些不能(比如在坐着的同时站着,捏着鼻子的同时用鼻子呼吸),然后你们一起亲身实践。
教育原理:让孩子知道,因为你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听到他在说什么,看到他在干什么。所以当妈妈正在做事情(比如打电话、做饭)的时候,他要多一点点耐心,给妈妈一点时间。
八、项目名称:寻宝行动
锻炼目的:为一天画上美好句号
游戏方式:晚上临睡前,随意挑选一张卡片或者其它细小的东西,藏到他卧室的某个角落(你藏宝的时候可以安排孩子去刷牙)。藏好后,寻宝行动正式开始。你可以不时地给孩子一些线索:“它在你的左边”,“它在一个红颜色的东西下面”或者“你现在距离它很近”。你还可以为这个寻宝行动设立小小的奖赏,比如一个他最喜欢听的故事,明早的一份他最爱吃的糕点,或者周末的一次出游。
小技巧一:游戏要有童趣,情景创设要贴近儿童生活
低段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模仿能力和从众心理强,想象力丰富,有扮演游戏中各种角色的意向。因此,利用情景教学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笔者在进行水平一教材“模仿性的走”时,搭配了游戏“老鹰捉小鸡”,根据主教材和游戏的内容特点,创设了“森林游乐园”这一情境。学生们随着音乐,跟随教师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走。当游戏开始时,“鸡”在“草地”上随音乐自由活动,“老鹰”在“草地”外巡视。听到信号后,“鸡”迅速按事先分组集合,等“小鸡”集结完毕,“老鹰”进入“草地”开始“捕猎”,最终以保留“小鸡”人数最多的小组为胜。这样的设计,使主教材和游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以一个情境贯穿,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使教学过程更流畅,更有趣,充满吸引力。以各组的“小鸡”保留人数为胜负依据,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协商解决问题。
小技巧二:游戏要有规范,评价点应该多元化
低段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弱,亲师性强。但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更享受游戏的过程,相对于游戏的输赢,他们更在意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能不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由此,低学段既是最难遵守游戏规则的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低学段的学生理解力有限,不太能听懂复杂冗长的规则讲解。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在游戏开始前,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简单清晰地说明游戏方法,着重示范,强调规则。以游戏“迎面接力”为例:学生们第一次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笔者以火车做例子,着重强调两点规则:第一,按点发车(不要抢跑);第二,沿轨行驶,不能出轨(不要窜道)。在第一轮游戏时,不以速度论胜负,而是将评价点放在“谁是安全小标兵”(哪个小组的犯规少)。在进行本轮游戏的点评时,重点评价学生们遵守规则的情况。第二轮游戏时,笔者发现学生们的犯规现象明显减少,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这时,教师才将评价提升入第二个层次“谁是金牌小司机”(“火车”开得又快又安全)。同时,学生的队伍排列、同伴之间的合作鼓励等等都可以纳入游戏的评价点之中,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规范。
小技巧三:游戏要有创新,引导人的选择要多变
低学段的游戏中,引导人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而引导人既可以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担任。但是通常是由学生担当,由于引导人的角色通常是非常有趣的,所以,有时引导人会故意延长自己的引导时间,其它学生为了担当引导人,也会出现消极游戏,通过故意失败来转变角色。所以,在游戏开始前,笔者会向学生说明游戏角色的转换规则,一是规定引导人的工作效率;二是提出积极的引导人选择条件。比如:游戏“网鱼”,引导人持呼啦圈扮“渔翁”,其余学生在场地内扮“小鱼”,“渔翁”用呼啦圈套中“小鱼”后,两者交换角色。由于“渔翁”角色的吸引力极大,是学生们最乐意担任的,到最后,往往出现了“小鱼自投落网,渔翁东躲西藏”的怪现象。于是,笔者将游戏规则做了一点小调整:被“渔翁”网到的“小鱼”暂时退出游戏,“渔翁”每网到一条“小鱼”计1分,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后,统计分数,同时从没有被网到的“小鱼”中,选择下一任“渔翁”。在全场游戏结束后,得分最多的“渔翁”当选“网鱼能手”。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整,瞬间调动了学生们的游戏热情,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完成自己的游戏任务,将此游戏发展灵敏素质、提高反应速度,培养奔跑能力的目的落到实处。
小技巧四:游戏要有控制,及时调整游戏进程
下面我就谈谈在书面表达训练中,批改这一环节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众所周知,导致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平时学习过程中累积不够所造成的。它在书面表达中的表现,则是学生的每次习作未得到及时的批改或者教师批改后学生并未进行及时的修改,致使错误重复出现,反而被认为是正确的而牢记在心并反复出现在作业和卷面上。及时性原则就要求老师及时批阅,学生及时修改,以避免缺陷的积累。同时,贯彻这一原则还能收到另一个效果,即教师批改得越及时,学生便写得越认真。
二、鼓励性原则
如果说及时性原则是为了避免缺陷的累积,那么鼓励性原则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坚持写作,直到成功。
批改时的鼓励方式多种多样。我曾为仅写了60多个字的作文写了100多字的评语,也常用well done/a nice job/excellent之类的简单评语以及诸如“星级达标法”等方式来鼓励学生。
鼓励的目的是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成功感,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带来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而这一原则实施的要点便是“因人而易,区别对待”。对于一篇错误百出的作文,我们与其批个“完全错误”,不如大大方方表扬其中使用较好或者闪光的地方。
三、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指的是对习作本身的具体修改,这也是批改的关键所在。我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批改,都必须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错在何处,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资借鉴,以达到训练的目的。以前我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有位学生拿着一篇打了低分的习作发呆,我问他“为什么得分这么低?”“写得不好。”“哪里写得不好?”“我也想问老师呢。”还有一次两位学生拿着批有“重写”字样的作文同时来到办公室,其中一位递给我的已经“重写”的作文竟与原文只字不差,只是抄写得更整齐罢了;另一个学生则说道:“老师,我能不能换个题目重写一篇?”
显然,这都是批改的模糊性造成的。在批改中切忌只打分数、只评等级或只写寥寥几字的批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当面批改,这样更直接,更有效,更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规范性原则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所谓规范性原则在批改中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式的规范:大小写、标点、拼写、移行、标题、常用文体格式以及规定的词数。
2. 内容的规范:①时态、语态、语气、一致关系等语法方面的规范;②清楚、连贯、围绕主题等表达方面的规范。
3. 批阅符号的规范:即采取通用的批阅符号,并且特别要向学生讲清各个符号的含义及修改的要求。
只有注意了运用批改这一手段来不断规范学生的习作,学生才能逐渐养成正确的英文书写习惯,形成合乎礼仪的写作格式,以及通顺清楚的表达方法。
五、民主性原则
在批改中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原则。教师们已习惯于说“把这个词改成……”“把那个句子改成……”这样的话,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借此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以及给学生一个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
1: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简单,为你的准备工作节约大量时间(时间就是什么 ,你懂得……)
2:无论是用于哪个环节,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3:能够让大家在捧腹之余,回顾自己以往的思维模式,建立化简思维。(项目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此不做过多赘述,百度即可)时间:
15~20分钟
材料:
两端有绳套、长为1.3米的绳子,按人数准备若干
操作流程:
1、培训师发给每位学员一条上述的绳子。
2、每位学员分别将两端的绳套套在自己两只手腕上。同时将绳子与另一位组员手上的绳子交叉连接,让学员想办法解开绳子。
3、告诉学员解绳方法,然后让所有学员组成一个大的绳结,两两相交叉。让学员尽量用最快速的方法解开绳结。
注意事项:
1、在解绳结的过程中,每个学员手上的绳套都不能脱离手腕。
2、不能将自己两只手上的绳套交换。
组织分享与讨论
1、你是否曾经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你们的交流过程和思维演变
3、恍然大悟过后的思考
通过拓展培训,整合团队,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这才是拓展培训的真正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拓展训练小游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城堡攻防
讲解故事和玩法:古时候有天使、魔鬼、法师三种,天使怕魔鬼,魔鬼怕法师,法师怕天使。
他们各自的代表动作:
天使:扬翅膀,魔鬼:伸爪,法师:双手合十。
将人员分成两批,相距约 30 米,各自划定一区域作为本方的城堡,本方的说话不能让对方听到,中间相距 5 米划两条线,作为各自的攻击发起线。
双方在自己的城堡各自商量好准备做的动作及先后次序,然后前行至攻击发起线准备,听口令 1-2-3-开始,同时做动作。
1、按照“天使怕魔鬼,魔鬼怕法师,法师怕天使”的原则,赢的一方开始追赶输的一方,输的一方则开始尽力逃回本方城堡,在回到本方城堡前被赢方任何人碰到身上任何部位即成为对方俘虏,停止逃跑;等逃的一方未被俘虏的人员逃回本方城堡后,获胜方带着俘虏回归本方城堡。然后双方重新商量好后重新开始游戏。当一方全体被俘或者游戏一定时间后,活动停止,人多方获胜。
2、如果第一次出的动作相同,则按事先商量好的次序继续做动作,因此事先要商量好 3-5 个动作次序。分出胜负后按 1 继续游戏。
注意:如果做错动作,即自动成为对方俘虏,到对方城堡等候处理。
2、盲人闯雷阵
教具:实心球若干个。
场地布置:在 10~15 米长的前进道路上,无规则地放若干个实心球。
方法:每人预先选择捷径通过一次,碰球为失败,看哪个能闯过雷阵。
规则:
1.不允许睁眼睛看。
2.不许出声或其他暗示。
3.碰球人不许继续前进,立即将球放回原处。
要求:练习人注意开始的前后间隔,以免碰撞。
3、万花筒
比赛项目:50 人混合团体比赛
比赛规则:
所有的参赛者务必记住以下的 7 条口诀:
牵牛花 1 瓣围成圈;杜鹃花 2 瓣好做伴;
山茶花 3 瓣结兄弟;马兰花 4 瓣手拉手;
野梅花 5 瓣力气大;茉莉花 6 瓣好亲热;
水仙花 7 瓣是一家。
人随意站立在指定的圈内,游戏开始,主持人击鼓念儿歌,主持人的儿歌随时回停止,当主持人喊到“山茶花”时,场内的参赛者,必须迅速包成 3 个人的圈,当喊到“水仙花”时,要结成 7 个人的圈,“牵牛花”就只要 1 个人站好就可以,凡是没有能够与他人结成圈,或者数字错误的,都被淘汰出局,到最后圈子里剩下的为赢家。
评:要求你的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当然记忆力要相当的好,50 个人的大游戏,难免会乱作一团,到时候你要记得相信自己!
奖励方法:等到圈内剩余人数到 5 人左右,游戏即停止,这剩余的人即获得个人奖。
游戏时间:每轮 15 分钟左右
游戏人数:每轮游戏人数 30-50 人
关键词:少年儿童 耐力训练 注意 问题
根据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我认为,进行儿童少年耐力训练时,应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加强思想教育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宠儿,一般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耐力训练的本身较为艰苦,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对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要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思想教育,启发自觉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刻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注意选择良好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心理上对儿童少年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减少疲劳;同时发展耐力素质,最主要是保证机体供氧充分;如在河边、树林、公园或在氧气充分的露天场地等进行训练练习,就能充分保证机体供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时,也要注意尽量不在坚硬的水泥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等。如果长期在硬地面练习,就会使下肢骨的骨化点受到过大、频繁的刺激,易引起过早的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所以,选择环境场地进行训练和练习是不可忽视的。
三、注意呼吸方法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由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不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与动作往往不协调,特别在速度加快时更为明显。所以要教会他们采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采用“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练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有氧耐力是指心血管耐力而言的。由于儿童少年的心脏血管正处在发育之中,与成人相比,他们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分布较少,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脏的容积、重量都比成年人小,从而心脏收缩力较弱,心脏的每搏出量和每分搏出量都比成年人小。根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这一特点,耐力训练应发展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用以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系统的功能,发展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步提高运动成绩。训练中不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以免使儿童少年心脏的心肌壁增厚,心肌增强,短时间内成绩会提高很快,但心腔较小,会缩短运动寿命,拔苗助长,训练应从长远观念考虑。
五、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
儿童少年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强度不宜过大,必须严格地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为儿童少年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体消耗的氧量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比成年人相对少,紧张练习不能持久,耐力差。同时,在紧张练习时,儿童少年血乳酸含量较少,说明他们无氧代谢能量物质储备较少。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人制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儿童少年在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男女区别对待。同时,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儿童少年会对训练感到厌倦,易引起疲劳。因此,训练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2006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容仕霖《运动训练学基础》200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姚洪恩《体育保健学》2006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安利《运动医学》 2005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
关于语感训练的方式与途径, 国内语文界已有过诸多探讨。在此, 仅就当前语感训练中的几个误区略加分析。
语感技能的获得要不要语文知识的引导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被废弃。然而, 强调语感教学也不该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完全排斥知识、脱离知识。我们主张把语文知识作为一种言语规范和成熟完善的经验来指导学生的言语实践, 同时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 直至成为一种素养。
我们的观点并不违背当前“淡化语言知识”的提法, 因为我们只是强调利用语文知识帮助语感的生成, 提高语感的品位, 而并非把掌握语言知识当作终极的教学目标而机械传授、反复强化。“未学习语文知识以前, 儿童在言语实践中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 仅是单纯的言语感受经验。儿童入小学、中学以后, 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语文知识, 初步理解了语法规则, 并用之指导听说读写实践, 进一步积累了言语经验。这种言语经验的特点是有理性渗透, 能促使语感进入到高级的层次。”
当然,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使用语言的人, 而不是语言学家。语文知识只能作为语文学习中的手段和途径, 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才是其最终目的。因此, 为培养语感服务的语文知识, 应当是“精要、好懂、管用”的, 而不是“繁琐、晦涩、无用”的。在语感训练中, 教师一定要把那些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 充分发挥知识对能力培养的作用。
读———语感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就有“重读”的传统。主张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惟一途径的思想, 是对古人优良传统的一个继承。大多数语感较好的人也都承认阅读的重要。既然语感是一种言语经验, 那么, 学习者在感知、阅读他人语言材料的过程中, 就可以把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言语经验的获得过程。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课外阅读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国内也有些学校甚至做出了“将阅读课排进课表”的明智之举。只可惜这样的学校毕竟极少。语文课堂上忽视“读”的状况普遍令人担忧。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可走进现在的校园, 琅琅读书声倒成了“稀有产品”,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往往还是“满堂灌”, 很少给学生充分阅读、自主研究的机会。
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无论其方式如何, 最终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语感, 进而提高其语用能力。语感训练中的读可以是出声美读, 也可以是无声默读;可以是精读, 也可以是略读;可以是速读, 也可以是慢读。无论如何, 其科学性就体现在:阅读规范性的文字, 可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有了这些痕迹, 大脑对语言的反应自然就更快、更准、更敏感了。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文课应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记得一位语文教研员在强调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大声读三遍, 小声读三遍, 哼哼唧唧再三遍”, 这样说其实也不为过。
语境创设与语感培养
生活经验是语感活动的源泉所在。离开了生活经验, 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就会同第一信号系统的现实刺激物失去了联系, 不能成为信号, 因此也就不容易获得具体的语感。学生读一些时代久远的作品, 哪怕是经典名著, 也很难“找到感觉”, 这便是缺乏生活经验而难以唤起语感。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 多体验、积累各种生活经验, 不可做“死读书本”的呆子。
叶圣陶、茅盾等先生都曾强调过生活经验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今天的青少年过多地被局限在家庭、学校、班级这些小的范围里, 能够有时间、有机会接触其他生活空间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之在家中娇生惯养、备受呵护, 他们的情感体验也难以丰富多彩。为了弥补这些时代造成的缺陷, 语境创设便成了当前学生语感培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水平足以令栩栩如生的语境创设成为可能。讲《听潮》, 可以为学生播放潮涨潮落的录像;讲《雷电颂》, 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有关屈原的影视剧;讲《故宫博物院》, 则可以边看有关图片边谈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特点……尤为可贵的是, 现行新课程教材安排的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语言环境, 更给学生体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些课很符合学生的口味, 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在这些课的组织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尽情地去说、去听、去演、去看、去感知。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读、写、听、说的欲望, 同时也可大大弥补其生活经验的不足。
语感培养问题显然已引起了语文教育界乃至语言学界的关注, 但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 作为一种修养, 它需要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训练和运用中逐渐养成, 不可求之过急。
参考文献
[1]杨成章《语感学习的心理探索》, 《语文学习》1992年第11期。
[2]王尚文《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拓展训练几个游戏】推荐阅读:
拓展训练游戏-----造桥06-05
拓展训练感想拓展激发工作热情09-18
拓展训练教案07-26
拓展训练个人10-05
拓展训练计划12-01
拓展训练活动体会06-08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06-09
南京素质拓展训练06-19
警察拓展训练心得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