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听课感受(通用12篇)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教研。做课的是二年级的王老师,五年级的黄老师。都是语文课。
这2节课,各有千秋。王老师讲的是《蜜蜂引路》,他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从一次次不同的读文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有时还会提出问题。如:一开始,教师板书课题,就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问:“蜜蜂会引路吗?他也不是导游。”“他怎么引路的?”“他给谁引路啊?”提的多好啊!不是自己亲耳听到,我都不会相信,这是二年级的学生啊!还有,一个学生问:“那有门挡着,蜜蜂能飞过去吗?”学生不但读文字,还仔细看图,动脑思考,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方法实在太好了。王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解答。这以成为他的风格了。
黄老师的课先安排学生学习,课堂上学生直接展示,课的开始与结束播放德德玛的关于草原的歌曲,给我们带入的广袤的草原之上,效果特别好,只是准备不充分,播放方法出了问题。学生朗读特别好,声情并茂,有读有评议,发言自由而又有序,声音洪亮,学生胆子大,没有扭扭捏捏的。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地方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的指导方法,不知道他的学生怎么学习的,这是我最想学习的。黄老师能不按照教学进度学习课文,而是选择便于展示学生优点的课文,看出老师的智慧。因为有老师听课,与平时不一样,还必须照顾到听课老师的感受。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 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 意识中的一切, 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度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包括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以后注意。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 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 才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二、为什么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1.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有年龄的特征, 一般注意力会随着人年龄的曾大而曾强, 一般婴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在5分钟左右,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20分钟左右, 青少年的注意力在40分钟左右。所以, 对于较低年级的老师来说, 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让孩子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 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一个孩子在语文课上是否专注直接决定这个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高低。有足够定力, 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学生, 他会神迷与语文课堂中, 沉醉与美文中, 能做到心灵和书中精神的共鸣, 感受到其它同学感受不到的文学魅力。而对于那些在课堂上三心二意的学生, 他们只能游离与课堂之外, 心与课文所描述的世界隔着很远的距离, 只能感受其表, 而不能差生共鸣, 永远也不能进入课堂, 融入课堂。注意力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现在主要谈谈低年级语文课堂上, 在孩子注意力方面的一些问题。
3. 目前大多数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听课的现状决定的
注意力不集中, 易分心, 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 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 有些孩子的情况更糟, 几乎片刻不停, 忙忙碌碌, 被各种事物所吸引, 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 但对感兴趣之事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语文老师非常头疼。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情境教学, 而情境教学对于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要求非常高, 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听讲, 他就很难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三、怎样提高语文课堂中孩子的注意力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运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期待。长期以来, 很多教师都在为学生不认真听讲伤透了脑筋。诚然, 不少学生学习习惯差, 爱开小差, 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他们自制力弱, 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为教师, 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 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听课?我们的语言是不是没有吸引力?是不是讲课内容枯燥乏味?是不是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在近一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 我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用生动有趣的导语吸引学生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好导入语, 有时用谜语, 有时用故事, 有时用图画。例如在教学《识字7》时, 我讲了《小蚂蚁搬大青虫》的故事, 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故事讲完以后, 我抛出了一问题:为什么一只小蚂蚁搬不动大青虫, 而成百上千只蚂蚁能成功地将大青虫搬进洞里去呢?学生纷纷回答:因为一只蚂蚁的力气太小了, 而许多只蚂蚁团结起来力气就变大了。这样也为学生理解“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这句话作了铺垫。
2. 精心设计游戏, 激活语文课堂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 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游戏中的孩子注意力非常专注, 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
(1) 猜谜语识字。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 我通过编字谜教会低年级学生识字, 如“碧”:王大爷, 白胡子, 坐在石头上休息;“幸”:土财主真有钱;“旦”: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编字谜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把抽象的生字变得形象具体, 易于识记,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通过编字谜记住的生字, 学生记得非常牢固, 默写生字时, 这些字基本不错。
(2) 表演。低年级孩子喜欢表演, 乐于展示自己。在课文中有很多人物的对话, 充分利用好对话, 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比老师单独讲解效果好, 因为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理解的过程。除了阅读教学以外, 还可以把表演引入口语交际教学, 模拟真实的情景, 让学生充分的表演,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竞赛。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例如:爬格子游戏, 把班级分为几组, 回答对或者表现好就可以爬格, 这样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游戏中, 在课堂的学习中, 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 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 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通的灵通性。”一个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 良好地口语表达能力;高超的朗诵水平;能够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能够像话剧演员一样表演……这些能力都可以让低年级孩子对课堂产生兴趣。课堂中, 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教师的语言也对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上的课让学生昏昏欲睡, 而在名师的课上学生则是两首直举, 两眼发光, 精神百倍, 除了课堂设计之外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原因的就是教师的语言。这一年的教学让我感觉到, 一般冗长、罗嗦的语言, 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 课堂上的积极性很低, 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 而清晰明白、简洁精当、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往往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同时, 教师在讲课是语调要有起伏, 不能停在一个语调上, 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产生疲惫感, 集中注意力听讲。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173-01
作业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社会呼声最强烈的“学生负担过重”又恰恰主要是指学生作业过多。如何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明确作业的作用。作业是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一种手段。它必不可少,知识不经过复习,技能不经过操练是不可能巩固和掌握的。但决不是多多益善,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看都不允许我们要求学生做过量的作业。过量的作业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其次要分析作业过多的原因。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当前,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认为负担重,除了指作业量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感觉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因此,本人认为,就当前的普遍情况而言,重书面,轻口头,是原因之一;书面作业形式单调,内容简单重复,重量轻质,是原因之二。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训练,又减轻学生负担呢?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在作业的形式上下功夫,要着眼于效率,着力于设计。
下面以二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谈谈作业的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要让学生掌握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建立主谓句的概念,同时还要渗透段的教学。从中不难看出,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并不容易,训练必须是大量的,其中必定有不少的作业量。如何才能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呢?
1作业设计要讲究趣味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比如一位教师布置学生抄写生字,先要求学生用生字卡片做游戏:第一步,把生字按字形结构归类。第二步,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再按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情况重新排列,即按左宽右窄、右宽左窄、左右各半、上大下小、下大上小、上下各半的字再归类(视具体情况选用哪几种,且确定先后顺序。一般把量多的放在前面)。学生在归类的过程中,动眼、动脑、动手,兴趣盎然,同时反复观察每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加深了印象,一般抄写三四遍就足够了。再如一位教师把抄词语变为写词语,即鼓励学生在抄词语的时候,抄写一遍生字组成的新词,再根据生字的意思自己组一至两个词语写下来。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留有创造发挥的余地,又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就不再视抄写词语为苦事,而是津津乐道于此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2作业设计要讲究多样性
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听说读写的训练。这里的多样性指的就是作业设计要顾及听、说、读、写诸方面,同一项目的训练要注意形式多样。比如,一位老师除了设计一般形式的作业之外,还设计了同学互读课文;用磁带录下自己读的课文,再放给同学听;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听电台的少儿节目和故事磁带;读课外书;互讲故事和互读日记;互默写词语再互相批改,最后由教师检查等形式的作业,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作业设计要讲究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首先指的是作业形式要采用“优选法”,能达到同样目的的形式,要选用所占时间最少、效果最好的。比如区别同音字、音近字,有些字采用比一比,组成词语的办法就能达到效果;有一些字诸如“在、再”;“做、作”;“坐、座”;“已、以”,采用选词填空的形式就优于比较组词。其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习题。这主要是指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以后的订正题的设计。
4作业设计要讲究综合性
作业的综合性是指要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作业设计讲究综合性可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做口头作业时,从不重复学生说的答案,也要求学生不重复同学已说过的,还要求学生努力汲取前面同学答案中好的成分,这就在训练学生说的同时,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如,学生写句子、写话,要求学生写完后必须自己先读一读,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融为一体。再如,抄生字与抄词语、组词语结合,抄字、组词、写句结合。这位教师还把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综合训练的好形式。批语有鼓励、批评的话,有订正要求,有告诉学生错误原因的话,也有传授新知识的内容。新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个使用正确,但不会书写而用音节代替的词语。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机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作业的趣味性、多样性、有效性、综合性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Second-grade Language Job Design
Wang Cuiying
Abstract: The work is uses for to help the student to review and reinforce studies the knowledge, transforms by the knowledge as the skill one method. The work is a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essential content.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teacher must formally work hard in the work, must focus on the efficiency, tries in the design.
课文记叙了宋朝学者王洙因家贫不能读书便在学堂窗外听课,经过努力最后终于成才的事。赞扬他刻苦好学的精神。文章语言朴实简练,自然流畅。文中的王洙当时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容易引起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窗外听课的孩子》和其后“快乐读书屋十”中的三首古诗都是围绕勤奋学习这一单元主题安排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这两部分内容融为一体、交织进行,使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感悟,加深对《窗外听课的孩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在细读、品读《窗外听课的孩子》的过程中提升对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让两种不同文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字内容,在教学中交叉进行、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王洙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2.大致领会三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从而珍惜现在的大好读书时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4.认识“龄、津、庭”等6个生字和多音字“重”,会写“堂、传、遍”等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和“快乐读书屋中的三首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读背三首古诗,初知大意
1.检查预习,在读读背背中正音,指导朗读,初步领会诗文大意。
(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快乐读书屋十”中的三首古诗。)
(1)指名背诵《惜时》,注意正音“为(wéi)学”。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学习要赶早,教师板书“早”。感情朗读指导视学生读背的具体情况而进行。)
(2)请男同学一起来背《长歌行》,不熟练的可以借助大屏幕的帮助。对这首诗应该怎样来理解?
(3)全班齐背《劝学》。读了这首诗同学们知道了些什么?(读书不但要早,还要勤,教师板书“勤”。)
2.自主合作学习。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同桌听,看谁背得好。
二、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同学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的环境条件都这么好,感到幸福吗?老师已经布置了大家预习《窗外听课的孩子》,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你们能读准确、读流利吗?赶快再读一读吧。(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2.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正音。
3.同桌互读。
4.找6名同学分自然段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5.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板书“读不起书”。)
2.播放课件,文中的第1幅插图(制作成动画的,或者直接让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王洙怎么会这么高兴呢?(因为他想出读书的办法了。)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用心体会王洙当时上不起学读不了书的心情。可以用笔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
(1)学生汇报自己的读后体会。
(2)品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领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朗读最能体现王洙当时心情的一句话。(“我要读书,我要读书!”)读出王洙心中的渴望,读出王洙心中的呐喊,读出王洙心中那坚定的读书信念。(教师板书“渴望读书”。)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充分地体会、领略这段文字的优美,用词的精妙。重点指导读“每当、非常、一遍又一遍”这几个词语。
3.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知道王洙没有放弃“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又可以读书啦!配合第3自然段的学习,学习古诗《惜时》(打开屏幕或出示小黑板:“三春花事好,为学需及早。花开有时落,人生容易老”。)
(1)学生交流汇报小王洙的好办法。(教师板书“设法读书”。)
(2)请同学们轻声地把这段再读一读,画出最喜欢的词语。
4.请同学们读读课后“说”这道习题,然后再带着习题中的两个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
(1)学生交流并汇报老师为什么能够允许王洙站在门口听讲,还借书给他读?假如当时你就在学堂里读书,你会给王洙什么帮助?
(2)教师启发生想象并练习老师发现了经常站在窗外的王洙后,和王洙的对话。
5.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回答王洙在得到了老师的热情帮助后是怎样读书的。
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这一自然段,判断王洙读完《诗经》和《论语》所用的时间,比一般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少)
王洙能用这么短的时间读完那么多的书,还学会了写诗和作文,想象一下他是怎么读书的。(起早贪晚地读……)这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呢?指名背诵“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教师板书“刻苦读书”)
6.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使学生知道王洙就是这样的勤奋苦读,当官后出钱办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教师板书“助人读书”)
四、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和他们比起来,你们是幸福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现在的心情和想法。
其实,像小王洙这样从小读不起书的孩子,不仅在过去有,现在也有,我们的希望工程就是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
五、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赶快与时间赛跑,与书拥抱,去爱书、读书吧!最后一起来背诵《劝学》和《长歌行》。
2011年11月1日我在我校听了二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数北京康乐里小学王老老师讲的《纸船和风筝》。课堂上王老师带着孩子进入了审美的天地!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并进入了审美佳境。
本文对两个好朋友的情感进行了描述,“眼睛眯成了缝”“高兴的蹦了起来,手舞足蹈”“飘呀飘”,写出了俩个朋友之间的友谊,在感知这些语句的时候,王老师采用了各种方式,逐层递进的指导学生朗读。在训练学生比较说话时,于老师巧妙地用情景对话表演的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不仅起到了指导朗读的作用,还给学生做了示范。孩子们在紧接着的训练中就能迅速掌握了方法了。
王老师通过课件展示故事情节,感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美,让学生们自己化身为美丽主人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动物设身处地的去体会爱,带上自己的感受来赞美文中的小动物。孩子们在王老师营造的氛围中,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表演边读,学生的心怎能不充满对文中小动物喜爱呢?
在王老师的执教中,我惊叹于孩子们精彩的朗读,深刻的体会,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听课期间,我几度被学生的富有情感的朗读震惊,被他们精彩的回答所吸引,都忘了写听课记录。这样出色的朗读和思考,是经过怎样的引导和训练才培养起来的呢?仅仅就是一会的熟悉,王老师就能和我校的孩子配合的这么好,我也不由得佩服王老师,有机会希望她能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一些宝贵的意见!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卢老师以谜面的形式出示,先让学生说说这谜底是什么?谜面有几个字,你是怎么知道的?激起学生的兴趣,随后让学生回答共有几个字?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老师先指一名学生编出一六、二六的乘法口诀,再指名学生整理出6的其余几句口决。这样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数字,教师放手让学生合作编口诀,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整理知识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成功编写口诀,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卢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才有了感悟口诀特点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回答,当卢老师提出问题,读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学生汇报:下面每个得数都比上面多6。教给学生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和实用性。
为了巩固6的乘法口诀,卢老师由易到难设计了六个练习,第一是摆1个六边形要用几根小棒?摆2个、4个、5个呢?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熟记口诀。第五是摘星星练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设计的一道练习题是解决问题:一排有6只蝌蚪,3排一共有几只蝌蚪?这个问题设计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同时也开阔了学生思路,学生很轻松的算出。整个练习有坡度,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97-01
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学习起来就变得轻松。教学中,识字这一块,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错别字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就显得很重要了。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我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一、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有很大帮助。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方法。我在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等方法。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错。
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去”就是“丢”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 家”没有了房盖就成了“豕”。学习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这样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猜一猜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
通过这些方法加上辅助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就充满了乐趣,也大大的提高了识字量,省去了重复书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识字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读出来吧,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本及家长为孩子购买的低幼儿童读物,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大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了识字空间。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布置、检查、展示、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4月30日上午,在南阳市十五小的东操场,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广播操比赛。
30日上午,阳光明媚,彩旗飘扬,三、四年级的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衣着整齐,像出征的士兵一般,列队肃立在操场的四周。8点30分,比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场的是三年级,别看他们年龄小,可动作整齐到位,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四年级的同学们也不示弱,一个比一个做得好。随着广播操音乐的一次次响起,比赛越加激烈。同学们斗志昂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最终,三(4)、三(7)、四(4)、四(3)班获得了年级的.一等奖。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出示)着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决心
?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 1 读、齐读。(出示)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
【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习了旧知,又为下文学习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2 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 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习。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 读。“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和“着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读。指名说。师范读。指名说。
【评: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用同义词理解词义。同时不忘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出示句式: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好像在说。)想想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鸟,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你会说些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词语:心急如焚。(板书:心急如焚)领读。5 练读,指名读,齐读。
4、师引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时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夸奖他呢,5、出示: 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轻声读读。你觉得哪一句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小男孩对小鸟的爱护,你就读哪一句。
【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6、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指课题)6
7、这时小鸟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飞回了广阔的天空,这时的小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板书)【评:第三次抓住教学主线,虽说是让学生说说此时小鸟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8、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9、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羽、非”。认读。
2、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非”。
“羽”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也能写得很好。打开《习7 字册》,写吧。
【评:指导学习生字,先让学生比较,找出共同点,再重点指导一字,剩下的字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临写,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足之处是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了一些。】
评课: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吴琼恬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吴琼恬老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她的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将思维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吴琼恬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阅读教学中,吴琼恬老师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能照顾暂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吴教师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吴老师给予他们鼓励、胆量,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阅读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學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我班王彦飞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语文六年级听课记录
一、景仰之情
听课时,顺口而出两个字――“大师”,的确是真正的大师!“师”之所以为“师”,在于他们的不断追寻,不断探索之中,他们永不停歇,将教育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试想,孙双金教师对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彻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让我们跟着先沾了沾仙气,而后,又去体味人间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独……)。坐车很累,可坐在这样的课堂上丝毫也感觉不到疲惫,只是拼命地睁大眼睛,努力地聆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巧妙的过渡,精彩的点评,在他们的教案空白处,密密麻麻地记着,有时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写了!
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这些老师的课,能很快地引人入胜,让我们跟着学生一同走入那美妙的意境之中呢?
首先,他们都是语言素养很高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为了一堂课,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在课堂中得心应手,妙语佳句信手拈来!
其次,他们对于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从文本中读出画面,悟出诗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么有滋有味!
他们研究,他们探索,他们思考,才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享受!那样美妙,那样诗情画意!
二、把握好“度”
25日下午,听了崔峦先生的专家报告《提高实效性――语文教学的不断追求》,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中,崔峦先生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提出了要求,指出了问题与原因,以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他指出,当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偏向人文性,重内容,轻语言;重感悟,轻训练,层层拔高要求等等。语文即是语文,不能叫做××语文。
我想,专家的.报告是提醒,是告诫,是语重心长的教诲。报告中,崔峦先生细致地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做法,对我们的教学的确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就像给大海中的船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告诉我们,不能偏离。
当前,语文教坛可谓“百花齐放”,正如文艺界一样,教育界同样也允许“百家争鸣”。“诗意”语文,“情智”语文,主题“教学”语文……他们实际上都是语文,只要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他们都是有效的语文,只是,我们在提倡这些特色的时候,不要一味跟风,夸大其中“诗”、“情”、“智”等的成份,而脱离了语文的本来面目。
那些提出了这些说法的专家们,他们把握好了这个“度”,我们如果盲目模仿他们的表层,便会偏离航向。所以,崔峦先生的讲话如警钟,给了我们提醒――“要掌握好这个度”,还语文本来面目,返朴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把握了“语文”这条主脉的基础上,提倡“百花齐放”,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身的风格!
我们在不断学习中思考,在语文实践中探索,博采众家,吸取多种营养,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为“有效”!
授课教师:周xx。
授课班级:一(1)班。
授课时间: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
师:同学们看见什么?
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
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
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老师讲台上有这六种昆虫名字的生字卡片,谁能上来把它们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上?
(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呢?
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
生:(齐声)认得――。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认识这些字呢?
(散评:学生反应不上来,回答不出。其实,教师的意思是:这些生字去掉偏旁后,另外部分的字已经在上学期学过,如:青、科等。但这个提问表述不清、指向不明,导致学生无法回答。)
师:这些字我们在上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了。
六、多媒体依次相关昆虫图片。
1、展――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展翅”的意思?
(散评:学生在下面有的做,有的没做。教师对没做的学生没有要求,对做不正确、不到位的学生也没有纠正。)
2、运――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蚂蚁从早到晚都在干什么呢?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3、师:蝌蚪长大后是什么?
4、网――蜘蛛房前织网忙。
七、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偏旁加红)
师:这些字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虫”字旁,都跟昆虫有关。
师:(依个指着)这些字去掉“虫”字旁怎么读?加上“虫”字旁又怎么读?(生跟着师依个读)。
师:这就是形声字。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这样的形声字?
(散评: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并没有等候学生去数,也没有要求学生回答。)
师:除了这篇课文的形声字,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散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应尽量少用第二人称“你”,而多用“同学们”、“咱们”,这样会显得亲切些)。
生1:(教师用于投影)虹 蚕……
师:“蚕”字是形声字么?不是。(散评:为什么不是,教师没有解释)。
八、师:请打开课本54页,用圆圈把课文中的生字圈起来。
(散评:生按照要求在课文中圈生字。但有些同学没圈,有些同学圈不全,有些同学圈不对,教师没有巡查发现。)
师:(范读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并用手势表示昆虫的动作。
(散评:老师在本堂课中,至少有两次采取学生自由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是自由读生字,二是自由读课文。当然,我不是说自由读的方式不好,但我觉得在学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巡查倾听,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不然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下课铃响)
师:打开小练习册23页,做第四题(将昆虫图片、地点、动作连线)。
总体印象:
1、关于学生课堂状况:整节课有3位同学睡觉;我听课位置旁边有3位同学的铅笔不到一寸长;学生写字习惯不好,书写时不认真,刚写完就使劲用橡皮胶擦,弄到本子上全是橡胶泥。这些现象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
2、关于课时安排。对照上传博客的教学设计方案,显然周老师这堂课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可能是周老师将一个教案分成两节课来上吧?要是这样,我不敢苟同。我还是觉得,老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包括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并做到分课时设计教学方案。因为,如果一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话,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是不相同的。
3、关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抓住规律帮助学生识字。《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周老师这堂课,能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11个字,也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认识“展”字,但未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运网”这2个生字。我觉得,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分别认识这2个字:加一加认识“运”字(“云”字加走字旁),换一换认识“网”字(把“同”换成“网”)。
4、关于课件运用。老师在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似乎有点泛滥。整堂课,像放电影似的,一个课件接着一个课件,使人感觉眼花缭乱――这似乎已是当下我们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我觉得,课堂就如散文一样并不是越华丽越好,有时候越是简单朴实才越值得称道。课件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目的是借助其能够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件太过泛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关于课堂板书。我发现,自从学校装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不说电子白板的功能至今还没有得到挖掘使用,就连传统黑板的教学功能也被一些老师渐渐地忽视了。周老师整堂课下来,手不沾粉笔,字不写一个,连课题都没有板书。我还是坚持认为,课堂板书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黑板的中心位置显示并固定下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件演示绝不可以替代教师的板书。因为,一节课当中,教师的课件演示往往像走马灯一样窜过来窜过去,不用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不一定能够记住。
【二年级语文听课感受】推荐阅读:
二年级语文备课07-22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二》09-06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6-28
小学二年级语文作文06-16
二年级语文句子转换07-04
语文二年级课外阅读07-20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07-25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07-27
语文二年级下册生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