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4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精选12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往教学经历谈谈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新的数学课程教材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又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 是学生作业的内驱力.机械重复、内容僵化枯燥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 甚至会导致厌学.设计趣味性的练习, 不仅使孩子们感到轻松有趣, 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解题的兴趣.所以, 教师设计作业时在考虑教学需要的基础上, 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求趣的心理特征, 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 学习完乘法口诀后, 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把作业融入游戏中;学习小数加减法时, 创设“购物”情境, 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 让学生自主购物, 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能, 把知识点融入情境中,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设计自主性作业,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能力是有差异的, 对作业的要求自然也应该有所不同.“一刀切”的作业, 有的学生“吃不够”, 有的“吃不消”.因此, 老师设计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为每一名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 促进人人成功.根据自主性原则, 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选择性作业.例如, 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作”两个层次, 也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分为A (基础型作业) 、B (提高型作业) 、C (拓展型作业) 三个层次, 让学生自己选择数量和内容,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选用不同层次的练习, 让学生自由选择, 使每名学生都各有所获, 学优生能充分施展才能, 中等生能尽量发挥水平, 学困生能独立完成任务.
三、设计合作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传统教育提倡独立完成作业, 片面地强调了独立思考, 很少把“合作”、“探究”当做一种必备的素质来培养.新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会合作, 并把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 在作业设计时, 我们要打破传统作业“独立型”的形式,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 设计相互切磋, 共同合作完成的“合作型”作业:学生与学生的“友情合作型”作业;学生与家长的“亲情型合作”作业;学生与教师的“师生合作型”作业.以“友情合作型”作业为例, 学习完“统计”知识以后, 让学生“友情合作”, 进行社会调查, 收集、整理相关数据, 制成统计图表.在完成这一作业过程中, 既有独立分工, 又有互动合作, 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那些资料的收集、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或活动型作业, 更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 采用友情合作的方式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合作型作业完成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交流, 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互相尊重和妥协, 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 合作型作业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教学中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而提出的.在新课改的环境下, 开放性作业是相对于原来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开放性作业表现在内容的开放、形式的开放、解题方法和策略的开放、所求问题的开放、答案的开放, 等等.如有这样一道题:“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度, 求其他两个角的度数.”因为40度的角既可能是顶角, 也可能是底角.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拓宽思路,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样就发挥了学生作业的自主开放性、主动性、独创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 寻求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解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一个创新者.
五、设计探究性作业,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25-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规定:小学生单科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样虽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不大,那么想要提高学习效率,落实“三维”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作业设计。
一、传统小学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觉得数学就是在不断地练习中得以提高和巩固的,当然这种观点也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伴随着这样的观点而来的是,教师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而且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怎样的,对于每个学生都布置同样的作业量,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评阅学生的家庭作业时往往是走马观花,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常常关注的是分数而不是错在什么地方。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和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讲究的是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业作业的改革,就是要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显然这一改革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而且这样的改革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完成作业。
在新课标的教学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6个原则:实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从这些原则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业的设计就应该符合教育的目的,且紧紧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成长。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析
1、设计游戏性作业。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的载体。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他们单一的作业形式很容易感到乏味,怎样才能达到作业要求,又能使学生感兴趣呢?把作业融入游戏中,如设计采花蜜,每只蜜蜂身上写有数,每朵花上有算式:还可以设计摘苹果游戏,推算对了,就把苹果奖励给谁:还可以设计邮递员送信等等。这些游戏学生很感兴趣,把作业穿插在游戏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做作业的热情,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进而让学生在游戏作业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2、设计竞赛型作业。竞赛是按照人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而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我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设计的作业就是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变换形式背下来,并且背得又对又快。在比赛时,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然而,学习和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的最终目标,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植树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妈妈要做一件衣襟长60厘米的衣服,需要钉6个扣子,该怎样钉?”很多学生在解题时都是呆板的硬套公式,殊不知衣服的下襟一般是不钉扣子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4、设计实践性作业。通过操作活动可以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一些难以解决较抽象的问题在操作中得到解决。例如:在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要给边长1.2米的方桌四周镶上花边,学生的计算方法是:1.2×1.2。这样做是混淆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两个概念只见的区别,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用报纸,铁丝等物品做一个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2.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设计查阅性作业。课本中,有不少“你知道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查阅。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会了解到很多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之后,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查阅时,了解了祖冲之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也被他在研究圆周率时表现的勇气和精神所感动,领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会阅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会认识科学成果得之不易,也会了解到数学知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广泛应用。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使学生得到了感染、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1.通过专题一《怎样备好一堂课》的学习,请你结合自己的备课实践谈谈一份教学预案包括哪些内容?并设计一份教学预案(第二课时),课题、年级自选。
答:
(一)、备课艺术包含的内容:
首先是把握大纲和处理教材的艺术。把握教学大纲的艺术:1.明确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2.反复学习和分段领会教学大纲。处理教材的艺术:1.处理教材的原则有统筹兼顾、适应对象、灵活处理和“举一反三”四种原则;2.处理教材的方法有专研大纲,明确目的;通览教材,鸟瞰全局;疏通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把握“三点”;精心设计,妥善安排;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其次是编写教案的艺术。教案,又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这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一步。
最后是板书设计的艺术。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它要求以简驭繁,浓缩信息。好的板书不但能产生美感,又利于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板书的设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使用彩色粉笔,充实板书的色彩。板书的形式体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挂图,简笔画,图表式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红三军团过草地时,部队断粮,为了解决部队断粮的燃眉之急,彭德怀将军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杀掉给战士们充饥的事。大黑骡子是彭德怀将军最钟爱的坐骑,但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了它,这样一位爱兵如子的将领形象便展现在读者眼前。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反映彭德怀的内心矛盾,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高贵品质,赞扬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芬角色朗读。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戴之情。
4、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指导朗读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的经过,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有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重点指导朗读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的经过,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有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导入课文。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这中间,红军翻过了大学山,穿过的大草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在生与死的决战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导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今天,就让我们借红军彭德怀长征时的一个故事,一起回到那红色的时代。(板书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3、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巧妙点拨,自读感悟
1、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深埋在他心底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和疼爱。这份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你认真读课文,画出体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边读边在旁边简单的写上自己的体会。板书:爱大黑骡子
2、抓关键语句,品读彭德怀的“爱骡之情”。
(1)有人说:“读书给人智慧,给人灵气。”你们从哪些语句看出他爱大黑骡子?谁来读读你勾画的语句,并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了。”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彭德怀背过脸去。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学生品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找出关键词语:抚摸、念叨、悄悄、一直看着、背过脸、深情地望着、缓缓地摘下、发火中体会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朋友似的友情,对大黑骡子的不舍。
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体会这份爱!
通过同学们踊跃的发言和各自深切的感受,让我们在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现在,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体会这份爱骡之情。
(2)抓关键语句,品读彭德怀的“爱兵之情”。学到这里,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你知道是什么吗?对,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了它呢?从课文中,我们还发现,为了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一共下了三次命令。
出示: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一出口就是命令。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读一读这三句话,为什么和他共同患难的大黑骡子,彭德怀却下了三次命令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杀!抓住有些不耐烦,怒吼等词,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矛盾心情。
复杂的情感交织于彭德怀的内心,爱兵如子的他,眼见战士们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每天近百人活活饿死在草地上,这怎能不让他心痛呢?
然而,杀了大黑骡子,他忍心吗?在多年的征战中,他早已把大黑骡子看做出生入死,任劳任怨的战友,此刻,却要在他的命令之下,永远地离开他,他多么不舍啊!
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同生共死的战友,舍去哪一边都是如同割去自己的心头肉,彭德怀内心复杂的情感撕扯着他的心,但是,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他怎么忍心呢?板书:更爱战士们
指导感情朗读。
(3)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着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更凝聚着战士们对谁的爱?战士们爱大黑骡子爱得那样不舍,对彭德怀爱得那样真诚,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读此部分。
枪声终于响了,让我们一起走入长征,感受这令人揪心的一幕。
(课件播放影片中彭德怀枪杀大黑骡子的镜头)
影片后出示句子: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同学们,一个驰骋沙场,横刀立马的大将军,竟对这头骡子致以最高的礼遇,让我们看到他对大黑骡子哪难以割舍的爱,也感受到他的侠骨柔情。这么一段打动我们内心的文字,怎能让六个小圆点戛然而止?你认为可能省去了哪些内容?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个动作中。(再读此句)
(课件播放红军艰难行走在草地上的镜头,教师动情讲述:)
正因为有着爱兵如子、和战士们生死与共的将军,才让士兵们有了钢铁般的意志;正因为有着这样一支将军爱士兵,士兵爱将军,官兵团结,同甘共苦的队伍,才能翻过飞鸟无迹的雪山,才能走过被称为“死亡沼泽”的草地,才能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势不可当,才能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个胜利!所以,我们要骄傲地宣布:(课件出示句子)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全班齐读句子。
让我们用自豪的声音向全世界呐喊──(再次朗读此句)
的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本,感悟真情”的方法,让孩子们边读边圈画,抓住一字一词一标点来多元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彭德怀复杂的内心,只有沉浸在文本中的阅读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了解到了一位爱兵如子,与战士们同生共死的彭德怀。在红军长征的路上,还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了解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举办一次故事会,说说红军长征的故事。
2.专题二《怎样上好一堂课》中提到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请你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
教的最终目的是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是人人尽知的,既知其重要性,就要努力去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好多教育论著上都有这方面的详细阐述,但看了,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有没有细细去品味,有没有在实践中去尝试应用呢?我自愧在方面做得不足。尽管缺乏有效的探讨,但在关注学习兴趣方面,我还是一直在努力。教学实践中,我喜欢用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有时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去效仿;有时是意味深长的一个结束语,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再形成文字;有时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小故事,生动形象的故事的诱惑往往是儿童难以抗拒的;有时是几句可能与课文无甚关系的笑谈,虽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去学习,效果不是更好么?这些一般都是随机的,自然生成的,我应该在备课时有目的、有准备地去思考激趣的方法,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要习得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方是终身学习之路。如在教《伯牙绝弦》一文时,要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参考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相商讨。又如学习记人类文章,就要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让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起来,即明确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各种描写方法,并及时练笔,巩固应用。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有效解决今后遇到的新的学习问题。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本文对传统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问题和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特点作了探讨,着重探讨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新举措,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 作业设计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题。就此,课堂教学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却未受到相应的关注。许多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无从体现。因此,重构作业设计,承辅课堂教学,共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所需。
一、高中语文作业存在问题
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我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受调查的90项作业中,朗读(背诵)作业5项,看课外书为9项,其余都要求学生书面完成。书面作业占总数的84%。语文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教师布置的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差距很大。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总是根据试卷上的题型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固定,灵活性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抄写、作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新课、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名列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前几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质量观、狭隘的人才观造成的。
二、新课程标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新举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语文教材全面体现了这一理念,在练习设计上,抓大放小,重在整体把握,重在个体感悟和独特体验。题量上减少了,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激活情感和兴趣,变做题机器为思维的主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1、坚持“开放”理念 树立人文性的思想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是开放的“共享”式师生关系。语文作业的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布置与学生的执行,而是开发与创新、合作与实践的一个开放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我给学生布置了每周摘抄的作业(散文或名著片段):
⑴、摘好词好句。
⑵、编写内容提纲。
⑶、写读后体会。
学生积极性却不高,频频出现好词好句乱摘,内容提纲瞎编,谈谈体会无味的糟糕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对学生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自由选择作业,可以是一项或两项,甚至三项。”学生们竟然为这句话而热烈地鼓掌欢呼起来。而之后由于题目难度分层,学生不仅没有了畏难情绪,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均在自己的“基点”上得到了发展与升华。所以无论什么形式的语文作业,只有树立了人文化,生本化的原则,才有原动力,才有生命力。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性的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如学完《十八岁出门远行》,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几道有层次性的作业:
⑴、学完本文,你有什么体会。
⑵、写下你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从本文中受到的启示。
⑶、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资料,课后阅读卡夫卡荒诞小说《变形记》,比较一下与余华小说的异同。
第一题是必做题,要求每位学生及时完成;第二题是选做题,要求每个小组(四人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推荐一些学生参与班级交流;第三题是提高题,要求有兴趣的学生完成,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3.坚持设计开放性的作业,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 进而激发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意识 , 养成了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
开放性作业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题目内容与数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它讲究个性与灵性,心得与悟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学生的思维和潜能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展示。开放性作业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 、布置学生就课文学习进行巩固性复习性的狭义的语文开放性作业,把上课的学习内容再阅读再思考再积累,主要编成作业题,看谁编得快、编得多、编得好,题型不论、题数不限。
⑵、 做读书笔记,包括写读后感、做摘抄。这种类型的作业,一般是讲完一篇课文之后进行。相当于写了一篇小作文,比如读了某篇课文联系实际写读后感,摘录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或者围绕一个话题自由作文。
开放性作业评价是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以教师评价为辅,教师宏观调控,构建结合家长、社会客观,评价的评价体系。教师在抽查作业时,要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作业及时在课堂上点评,做好辅导工作。
4、开展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⑴、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积累作文素材。
每个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收看新闻周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很多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化了,我还要求学生写一些感想。学生通过收看新闻周刊节目内容和写自己收看新闻的感想,有效地避免了在写作文时经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
⑵、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学校播音员、辩论会、手抄报、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如果在假期里布置语文作业,注意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可以办一份报纸,游一处名胜,搞一项社会调查,评一种街头文化等。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课标语文教材(必修)》,北京: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
【4】《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语文报社, 。
【5】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李银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教学新理念,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尝试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举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的作法是:
一、自编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拟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
比如,我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后,学生都为索溪峪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所折服、陶醉。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愿意为这篇优美的课文设计一项作业吗?”同学们听了,都高兴地开始设计作业。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配乐朗诵。”有的学生说:“仿照文中‘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有的说:“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有的说:“以索溪峪为背景,设计一张特种邮票。”还有的学生说:“为索溪峪设计广告词,让中外游客都到那里观光游玩。”……
学生自编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作业质量也很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实践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让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比如学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称象”的实验,验证一下课文所讲的方法,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一说。比如教学《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让学生相互说说这个故事,也可以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此外,老师还可以提出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如“开卷是否有益?”让学生召开辩论会,进行辩论。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辨析能力。
3、演一演。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演一演。
4、查一查。在教学《落花生》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帮助学习和理解。
5、写一写。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让学生对本地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和实际考察,并撰写调查报告,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造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思维成果,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设计创造性作业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改编体裁。在学了《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按照《奴隶英雄》剧本的故事情节,将剧本改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
2、续写故事。学了《穷人》后让学生从《穷人》的结尾接着想下去。即:在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怎样?根据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合理的想象,然后用文字写下来。
3、画示意图。如《詹天佑》一课,可让学生画两张示意图,分别说明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不同开凿方法。又如《田忌赛马》,让学生用简单示意图说明田忌和齐威王两场比赛的方法等。
4、直接对话。即让学生和文中人物进行直接对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这一形象之所以感人,这么令人同情,是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分不开的。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们会怎样做?
5、想象情节。如《鲁滨孙漂流记》文中写到:“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的内容,充分想象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生活的情形,写一篇具体的短文。
一、谋求学科整合, 设计多元化作业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 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进行方式、方法、形式、内容的优化设计和全方位、多角度的转变, 作业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充分实现.
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如制作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剪报、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写数学日记等, 这样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如:
制作作业:制作小年历.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 利用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趣味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 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小明的一天》:早上6 () 30 () , 小明从2 () 长的床上起来, 用了10 () , 很快刷完了牙, 洗好了脸, 吃了大约200 () 的早饭, 就背起2 () 重的书包, 飞快地向400 ()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 小明遇上红灯停留了1 () , 碰到了体重55 () 的小胖子球球, 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 小明一回到家, 马上拿出1 () 长的钢笔和1 () 厚的练习簿在面积约96 () 的办公桌上做起了作业晚上6 () , 动画片开始了, 看了大约半 () .吃完晚饭后, 小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 喝了一盒125 () 的牛奶, () 时准时上床睡觉.
二、建立民主氛围, 实行自主作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师生之间创造的这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思维活跃, 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挥.实行自主作业就是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更是一种享受!
“多一把尺子, 就多一批好学生.”“情感评语”以简洁的符号、亲切的话语, 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深刻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信任、鼓励和希望,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促进作业习惯更早、更快、更好地形成.如果对自评等级还不满意, 可重新做一遍, 进行二次自评.
三、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分层作业
传统作业的“一刀切”“齐步走”, 造成了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改变传统作业划一性的弊端, 设计和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套餐型”作业:基本题, 重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操练, 分量相对较轻, 一般适合学困生;综合题, 一般适合中等生;发展题, 一般适合优等生完成, 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联系生活实际, 加强实践作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结合本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这一环节, 常布置这类题目:
如图所示, 正方形的边长是6米, 1米一只小海龟沿虚线爬行, 你能估算出它全程爬行多少米吗?
当大多数学生无从下手时, “点子王”王凯说:“受以前测量圆周长‘化曲为直’思想的启发, 我认为可以走一段, 用线轴放一段, 最后用米尺量一量线的总长, 这叫‘化多线段为单线段’……”紧接着“智多星”李路说:“王凯的思路可行, 但实际操作困难.我受妈妈用拖把拖地板的启发:假如我用1米宽的拖把拖地, 每拖1平方米的面积, 拖过的长度就是1米.因此根据该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 去掉正中的1平方米, 是35平方米;所以小海龟爬过的路程长为35米.”
李路的回答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真”欲望.
这个猜想对不对呢?
6+5+5+4+4+3+3+2+2+1=35.
显然, 猜想是正确的!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 在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中解决了问题, 学生个体创新的“火花”随处可见, 他们既能将已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运用到实际中去, 又巩固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了学生乐于动脑、勤于实践的意识, 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有效促进了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五、设计探究性作业,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 宽是5米, 如果长不变, 宽增加3米.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践中,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个体主动参与的热情,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六、转变学习方式, 布置小课题和长作业
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也可以要求学生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 这就是长作业.它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这种作业的布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体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都有新的变化,给小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了很多便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纵观新课程改革,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都还有一定的欠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弥补,还可以通过小学语文作业的精心设计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1、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复习当天学习的语文知识,二是为了让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三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三方面的目的来看,当前,大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达成了前两点,而学生们也习惯于将完成作业当做复习和预习的方法。
2、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1)适量原则。语文作业是课外作业的一部分,在当前减负的要求下,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应遵循适量的原则,不应给学生布置过多作业、占用学生太多课外时间、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和生活。(2)灵活原则。语文作业的设计还应遵循灵活的原则,主要是作业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应避免都是抄写、背诵类型的作业,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如查阅资料、生活日记、动手实践、观后感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作业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更多自主抉择的权利。(3)协作原则。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还可以与其他课程作业相结合,一方面是确保各科作业都有均衡的时间,一方面是能够促进共同进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与其他各科教师进行充分沟通,给学生设计更有效的作业内容。比如语文和品德课的结合就可以通过品德实践,为语文作文写作提供素材;语文和计算机课的结合,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作业等等。这些都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可以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应主动去探索开发,给小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选择,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角度探索出相关的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
1、趣味型语文作业。小学生正处在积极接受各种信息的年龄段,对外界的好奇心强,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能够开心快乐地完成作业,并不知不觉地巩固学过的知识
[2]。另外,趣味型作业的关键在于作
业形式上完全摆脱了抄写背诵的模式,而是给学生更多时间来进行动手实践和思考。比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利用课外时间准备两个寓言故事的表演练习,而且学生也可以上网查询资料,选择《农夫与蛇》、《狐狸和乌鸦》等其他寓言故事进行表演。这类作业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课文,还提高了学生们开拓学习的兴趣。
2、开放型语文作业。小学语文作业还可以设计开放型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可以充分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们认识了一只聪明的乌鸦,但是近几年来,网上对于乌鸦喝水的细节问题争论很大,教师可以结合网上提出的关于瓶子形状、瓶内水量的问题让学生们作为课外作业来进行试验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元型语文作业。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因此自身的兴趣点、接受能力、生活环境不同,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况也有所不同。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充分认识自身,也找寻自己的优势所在。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有一定的选择权。比如在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作业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朗诵、仿写、创作等不同的作业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发挥特长,融合艺术的其他方式来表达阅读后的感受。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就用山水画的形式再现了桂林山水美景,还有位同学完成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书法作品。这种作业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完成作业成为学生们所热爱的一项任务。
4、合作型语文作业。合作型语文作业是教师专门布置由多名学生共同完成的作业,这和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成为同一体系。这种作业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来完成一些困难度较高的作业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调研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如最常见的错别字调研、网络流行语调研等等,这一类的作业可以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来完成,每学期2次为宜。
5、实践型语文作业。小学语文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耐心、加强创新。实践型的作业主要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比如在学习了植物相关的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养一株植物,并写下观察日记,并将此作为学期作业来完成。对于一些有影视资料的相关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写出观后感。另外,有些实践作业还可以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完成,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家庭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作业环节也需要格外重视。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加强创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有充分选择的、能够展示个人特长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促进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 孙艳玲.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J].吉林教育,2016,25:29.
[3] 许化蕾.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6,17:349.
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提纲)
湖北省教研室 刘 莉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老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些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
有效教学的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目标、追求方式与策略。21世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历史时期,有效教学意味着什么、有效教学有什么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怎样„ 有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教学中“高耗低效”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中没有抓住基本概念或教师没有能力提炼出基本概念——这些教师或是因为水平低,不懂得传授基本概念、促进学生发展的原理,分不清哪些是学科基本概念的知识,哪些是说明基本概念的知识:没有能力从繁多的、多种多样的题目中筛选出能覆盖它们的基本题目,不具备将100个知识浓缩为20-30个,将一节课的内容在15-20分钟讲完的能力;或是因为偷懒,把教师应该做的对教学内容的复制筛选、提炼整理知识的劳动专家给了学生。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广义的“有效教学”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智慧教学法则)认为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是提高学生有效知识量的知识量——学生的有效知识量是他知识总量中具有迁移性的、是学生实在受益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量,是智慧(发展)的象征。
思考:
(一)教什么?
(二)怎样教?
1、哪些知识是教学中的智慧含量高的、教学的有效知识?
2、知识教的越多,学生就能有大的发展?
3、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否等同于有效性?
4、如何提高教学有效知识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操作
(一)有效教学前的思考-——教什么?
1、用基本事实的知识——基本概念,来发展增进学习者的思考力。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基本概念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表现为: 第一,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第二,掌握概念有益于获取新的知识。第三,掌握概念有益于认识解决问题。第四,掌握概念有益于创造新的知识。
2、通过传授方法,使学生获得持久发展的力量。
方法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体力劳动的方法和智力劳动的方法。智力劳动的方法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方法。在此,我们关注的是思维方法。因为任何智力活动的方法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方法是“方法中的方法“,是智慧的核心。
方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价值表现为:
第一,没有方法就没有知识,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结论。第二,没有方法就没有智慧。第三,方法是人的基本素质。
教学中如何传授方法呢?基本观点是:通过传授知识传授方法。具体说来:
1)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2)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3)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4)培养运用方法的技能。
3、通过精心组织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结构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在于:
1)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迅速内化新知识,使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并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合理的知识结构能使人迅速提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想的知识结构呢?
第一.就一门学科来讲,首先从“纵”的方面,给学生一个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第二,从“横”的方面,给学生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
(二)有效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怎样教?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1、关于有效的“讲授”。有效的“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讲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讲授”应保持一定的节奏。(3)重视教学中的鼓励性即时评价。
2、关于有效“提问”与“倾听”。
(1)有效地“提问”。——“精心地设计问题” 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第一,问题要有开放性。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2)有效地“倾听”。
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学会“等待”——为学生的思考留出“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第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作出“回应”。第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倾听。
第三,教师要在 “赏识”和“追问”中,捕捉“生长点”,将学生的“回应”转化成教学的资源。
(三)有效教学后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反思,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回头观看和追溯。由于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每一堂好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教学充满了智慧和挑战。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能有效补充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记成功之举。
2、记“败笔”之处。对“备课”进行反思:我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这与什么问题有关?这个问题我以前见过或听说过吗?别人曾经遇到并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别人是怎样解决的?我能否借鉴别人的想法或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涉及到某些“教学理论”问题?„如一教师执教《平均数》后的反思;对“上课”进行反思: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我应该怎样应对怎样的事件?我怎样应对合理吗?我该怎样调整我原先的教学方案?
3、记教学机智(策略)。
4、记学生见解。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汪洙的《神通诗》里有这样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见,古人心目中读书是多么高尚、多么重要的事啊。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占领了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以“读”为主,抓住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我国古代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因此,“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因材施教,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方法。比如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等写景散文时应该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学习《巨人花园》、《小摄影师》等记叙性的文章时可以选择分角色读;在学习《蟋蟀的住宅》《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说明文时可以用抓住重点语句读等形式。还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表演地读等。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另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评价和鉴别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优秀的阅读资源,提高阅读的品味。要定期进行一些,如:故事演讲、读书笔记展览、课外阅读汇报会等活动提供交流与展示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围绕理解课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给语文知识教学以恰当的地位。一般说来,语文知识包括“文字知识”、“标点符号”、“基本的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写作知识”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基本涉及以上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将这些知识集中列在一起,也没有把这些知识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而是渗透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中,体现随文学习、学以致用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围绕理解课文内容,随文学习那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要抓住课文中那些最能揭示意蕴,最富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融会贯通,从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三、自读自悟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突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一理念充分说明阅读教学中既要发扬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又要突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征(即课标中所说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单纯地停留在集体讨论或者自读自悟的层面上,而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加引号?”相对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同学集体讨论解决,而有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个体的形式去加以解决。总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自读自悟与集体讨论”之间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而不越俎代庖。
四、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充满活力的“对话”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苦苦求索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我也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条不太成熟但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理解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来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
二、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数学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课后练习。“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是教师留给学生课余完成的作业。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作业不仅得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且要当场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必能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困难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三、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的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作业前,先浏览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以便为研究教学、精选作业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 注重趣味性
1. 巧用导语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唤醒求知欲.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同样是改错题, 只要语言稍稍改变, 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说:“同学们打开书第几页将错题改正过来”, 学生只能应付地改正;如果你说:“同学们, 数学小医院来了几位病号, 你们愿意当小医生吗?看谁是高明的医生?”学生的兴趣就来了.
因此, 有经验的老师, 常常会将题目的导语以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如将口算题改为“数学直通车”;填空题改为“知识万花筒”;选择题改为“大浪淘沙”、“快乐ABC”;判断题改为“我是小法官”;计算题改为“神机妙算对巧快”;拓展题改为“我是智多星”等.如此人性化的导语, 拉近了学生的作业情感, 进而喜欢上作业.
2. 创设情境
如果说巧用导语对低年级学生很管用, 那么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 创设情境式作业, 往往能使他们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 而且还能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 引起自身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 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习百分数后, 设置如下作业: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吗?
据书中介绍, 我们人类的身高与标准体重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男性: (身高厘米-80) ×70%=标准体重 (千克) .
女性: (身高厘米-70) ×60%=标准体重 (千克) .
体重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正常:低于标准体重10%或高于标准体重10%.
偏瘦:低于标准体重11%以下.
偏胖:高于标准体重11%以上.
根据以上信息,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我的身高 () 厘米, 我的标准体重应该在 () 千克左右.
(2) 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45厘米, 体重是38千克, 小明属于 () 的人. (正常、偏瘦、偏胖)
作业布置完毕, 学生的兴致极高, 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这样将枯燥的计算赋予有价值的情境,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联系生活, 注重现实性
华罗庚说:“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 新课改十分强调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的联系.其实, 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 我们老师在设计作业时, 要结合鲜活的生活素材, 将原本单一、枯燥的知识置身于现实生活中.
三、尊重差异, 注重层次性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 他们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尤需要我们教师把学生分成A, B, C不同层次, 设计不同作业, 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正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紧扣目标, 注重典型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紧扣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和设计题型, 要处理好作业的质和量的关系.如果只讲求作业数量, 搞题海战术, 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且效率低下, 事倍功半.但如果只注意作业的“质”, 练习量太少, 也难以达到巩固知识, 促进发展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要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容量大、质量高、训练实”的作业, 使之有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有助于知识面的延伸和扩展, 有助于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五、学科整合, 注重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既然是一种文化, 我们设计作业时, 要走出数学学科, 要加强同各学科的联系, 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 以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如特级教师林良富在教学了“最小公倍数”后, 设计如下一首诗体数学题:
三个女儿来看娘,
三五七天各一趟,
今日都往娘家走,
何日一齐再看娘?
短短28个字, 省略了许多繁琐的叙述, 简洁明了, 读来朗朗上口, 极富诗情画意.
又如学习“百分数”时, 可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文中, 计算百分数问题.
秋中赏月望东楼,
月望东楼酒客游.
游客酒楼东望月,
楼东望月赏中秋.
1. 朗读这首诗, 看看哪几个字出现最多?
2.“月”字出现的次数约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3.课后找一首诗, 使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在欣赏我国古代“回文”诗体中, 解答数学问题, 趣味横生.课后又要求学生找诗、读诗、算诗, 把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有机整合, 让理性的数学作业多了点人文情趣.不仅缩短了学生与作业之间的距离,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也是有情趣的, 而不是冷漠、单一、枯燥的.从而把做作业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
【作业4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感受11-09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01-03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10-04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09-22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09-12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一12-27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论文11-29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学策略12-07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04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论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