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反思心得体会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技术培训反思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教育技术培训反思心得体会 篇1

11月15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七天的教育技术培训。这次培训,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比自己单独看书,效果要好多了。我们15日上午报到,下午就开始培训。整个培训全部在电脑上操作完成,所有的学习、讨论、作业全在指定的模块中完成。通过这次培训,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还是有了不小的收获,使我初步感受了什么是教育技术,认识了本次培训的项目,学会了主题式教学设计,学生评价,多媒体技术等。其次,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小学技术教育的概念,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次培训共分十个模块,每一次学习,首先登录网络平台,进入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模块1主要进行选题初步计划,也就是你准备上哪一节课,制定出课题计划。模块2中,根据模块1的选题计划,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在这一模块中,先确定教学目标,即从三维目标(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来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正确定位目标对象,目标编写尽可能具体、明确,选用恰当的词来表达教学目标。再设计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即按模板要求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模块3中,根据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用的媒体,完成教学媒体内容流程图。模块4中,主要采用发帖形式进行小组和全班讨论,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及有效性。模块5主要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从中获取不同的素材,掌握音频、视频等素材的下载方法及图片素材的简单加工方法。模块六中,将

搜集到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策划选题所需的课件结构,最终完成演示型课件的制作。模块7中主要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亲身教学体会,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进行比较。模块8再将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进行反思,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分析与评价。模块9体验整个单元教学设计,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教学方案。模块10进行自我总结与提高,制定出后续学习计划和今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计划。

总之这几天从选题计划到教学设计,再到搜集素材,制作课件,最后再进行评价反思,一系列都围绕一节课而定,再将这一课所在单元进行设计,最后通过这一单元的反思制定自己今后的计划。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而这样的反思相对于自己学到的先进的理论更有意义。它让我明白,不能只会埋头苦干,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深体会到现在的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要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要相结合,学习中的收获与学习后的应用反思要相结合。从中,我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初步的方法。这次培训,时间安排上虽然很紧凑,可是自己尽最大努力去学习,还算不上那么精,在现实教学中,也不可能每一课都这样去做。但是,我会将本次学习充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做法,力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

经过几天的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培训,能够跟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第一天,经过培训老师的指导,我申请了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我发了一条邮件,还收到了两条,我真高兴,我又学到了一种和好友联系的方式。通过网络和朋友联系比经过邮局通道快多了,这真是一条快捷而又经济的通讯方式。

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感受到: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又迫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并且从中受益非浅。

2、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从他们的身上才能真正看到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保证。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 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培训老师认真的指导下,自己努力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虽然并不十分完美,但是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引导我在培训结束以后,还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收获也非常大,学会了很多以前不曾做过或做不好的事情。

教育技术培训反思心得体会 篇2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天,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越来越人性化。例如, 软件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使得学习操作越来越简单, 硬件的输入设备发展使得各种信息的输入方法越来越直接。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快速普及, 从而反过来又推动信息技术朝着更人性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这一发展特征, 也推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使得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都受到其影响。

自2000年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大会正式确认计算机课程改名为信息技术课程, 并发布了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时间进程以来, 对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起了大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很多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3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随着高中课改的进入正式推出。

目前, 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开设信息技术课, 而不同的学段之间至今还没有一个系列的课程标准, 很多地区小学、初中都在参考着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简称“指导纲要”) 安排各自的教学内容, 高中没有进入课改的地区, 分别借鉴“指导纲要”和2003年教育部推出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试行) 》 (简称“课程标准”) 安排各自的教学内容。由于“指导纲要”中对各学段的学习起点都定位在零起点, 而“课程标准”的起点定位, 是兼顾“指导纲要”中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 这也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致使各学段的教学起点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重复。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 高中差异就更显得突出, 教师尽管想尽办法因材施教, 但在我国这种大班制度下, 一个班中有没学过的, 也有已经掌握了相当多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 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出发, 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良性发展, 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还是应该有所侧重。

小学生还处于相对较幼稚的阶段, 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倾向于直观、具体的初步认识性思维, 喜欢具体的有形象化结果的操作等, 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渐发展到比较抽象、本质的认识, 开始学会理解公式、文字描述的概念与规律等, 学习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小学生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因此,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破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 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因此, 课程内容相对较浅显, 但例如鼠标、键盘的使用, 中英文的输入, 开关机操作, 启动、关闭应用程序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等应用信息技术的最基本技能应该掌握。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带着学生“玩”各种应用软件,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初中生是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 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不再愿意被动地服从, 希望自己探索、发现, 思维上不再需要依赖于某些具体事务, 开始比较多地进行逻辑推理, 开始对于不同的结论进行比较判断, 但仍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持, 能够进行认知的迁移, 开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认知角度出发,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 (初中普遍是在初一开设信息技术课) 较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差距较大, 对抽象的知识理解相对较差。初中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愿意上机操作,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高中较短, 致使操作层面的目标能很好地达成, 而对其较深层的理解相对较差、缺少兴趣。因此,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多地了解, 进一步掌握技术的使用, 提升技术的操作技能;对各种不同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更多地了解, 使其能根据问题选择工具;掌握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并能初步掌握软件的学习方法, 以便需要时能自主学习。总之, 在初中阶段, 学生应该在技术操作层面上达到较高的水准, 为高中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继续学习, 特别是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开始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及良好习惯。

高中生是由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阶段, 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自我意识明显加强。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 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能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推理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学习目的更明确, 学习的动机更强烈, 学习的选择性有所发展。能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能较主动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的自发组织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不如义务教育阶段时那么高涨, 他们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因此, 从应用角度, 高中生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 进一步提升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自主学习相关工具的功能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能力,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从技术角度, 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所以然, 这样可使新技术出现时, 能更快地理解并应用, 可以更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 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对数据管理、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有更多的了解。

自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推出以来, 很多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随之作了相应的调整。以“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为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 抵制不良信息行为, 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课程设置有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 其中, “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 划分为四项内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它们中的每一项在纵向上互相衔接, 高年段内容是低年段对应内容的自然延伸;每项内容又都在不同水平上整合了信息技术工具 (软件、硬件) 、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规范、社会意义等。各项内容在横向上互相联通, 内容也相互交融, 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 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重新整合。”

对比“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基础模块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试行) ”的必修模块, 以及曾经做过的一些调研, 本人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较好的地区, 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决定信息技术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在各学科中完成更妥当, 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信息文化,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取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可增加一个必选模块, 从而加强学生的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 进一步理解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及意义。同时, 满足学生的特长发展。

●其他学科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不仅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养成, 更应该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养成。因此,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创造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 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信息技术课的课时非常有限, 在一个学段中, 如果只开设一学年的课, 按每周2课时计算, 也就能占1.5%左右, 而信息技术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如果不能经常操作, 就连基本的操作都有可能忘记, 就更别谈什么信息素养了。因此, 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接触信息技术, 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应该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体。

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了“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为此, 九五、十五教师继续教育, 都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其中必修的内容普及提高。之所以这样做是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在迅速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查找资料, 利用信息技术备课、准备简单的课件等等;有些教师还能够给学生布置一些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作业等。

信息技术课程既可以为其他学科教育的现代化提供条件, 同时, 其他学科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延伸, 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 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任务, 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还必须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部或各地区尽快制定各学段之间可衔接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

各学段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除了必修的教学内容, 还可以设置一些选修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校或学生选择。这样各学段就可以在前一学段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同时, 相关的上级部门可以进行适当的考核, 促使各校完成本学段的教学内容。

2.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准及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 信息技术教师在以下几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存在很多转行教师, 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只满足于上课所教学生的教学内容, 后期的学习不够, 致使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深入等。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从计算机教育发展而来, 还有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信息技术教育等价于软件培训。正因为理念不到位, 致使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只关注操作技能, 忽略“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只是一种形式。

3.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其他学科的教师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教师忽略或不重视自身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分两方面:一方面, 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培训渠道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学习。

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反思

经常有学生当着我的面说:电脑如果不能上网不能QQ和聊天,那就干脆不上的好!在上機操作课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聊天”、“QQ”、完成学习任务三者之间交替进行着,令人结目的是,他飞快的输入速度、敏捷的才思和娴熟的操作技巧。这些技能不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么?因而,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当教师的也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

一、学生要不要接触网络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在“玩”中,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

二、指导学生信息技术的道路

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 B.Shaw)所倡导的那样:“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飞得更高

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是学生的所好,很多学生在那里自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正如前文所述的那个同时进行着QQ、聊天和学习的学生那样,因为他要多任务工作,因而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但我们一直在课堂上排斥“OICQ”和“聊天”这类东西,就连学生自己也莫明其妙地舍弃他们的所好。反过来想一想,“如何有效地组织起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这些爱好能不能为学习活动服务呢?这一类问题一直是教师们执行教学时所考虑的问题。

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而我们教师实施这一方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用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放飞学习者。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

《教育爱》反思体会 篇4

—— 聆听《教育“爱”与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有感

“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爱,等待每一朵花的盛开。”一句话道出了作为教师,们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行动才是对爱最真实的考证。欣赏完张红老师的精彩报告,猛然间触动了心中那根并不算坚强的神经,对“师爱”开始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正如张红老师所言,“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在执行的时候争议和矛盾冲突最多的地方。当我们陷入“爱学生却得不到理解”之中不能自拔,甚至怨天尤人时,是否反思过爱学生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爱的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能力。教育爱有三种类型,情感型的是喜欢,理智型的是宽容和耐心,超越型的是包容、欣赏和尊重。反思我们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情感型,仅仅是喜欢学生。甚至,我们喜欢的是优秀学生,喜欢学生的优点,喜欢学生的乖巧。而对于后进生、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却丝毫喜欢不起来。如此之爱只是本能的爱,称不上“师爱”。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包容、欣赏、尊重都非与生俱来,都需要方式方法。小学生还是孩子,缺点不少,错误不断,需要老师去包容,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包容学生的缺点欣赏学生的优点是师爱的直接体现,有的学生很难找到优点,就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能做到包容和欣赏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在学生的身上看到“爱的力量”。有时,我们面对学生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不可否认,老师相对于学生存在优势,但仅仅是“平等中的首席”的优势。尽管我们是现代学校中的现代教师,有时走的却是传统教育的路子。传统教育是权力教育,教育效果更多靠社会赋予的权力;现代教育是能力教育,教育效果更多靠教师本人的能力。当我们从权力的舞台上走下来,抛开体罚和惩罚,依靠能力来开展工作时,才发现我们是多么弱小。当猛然发现我们还不具备爱学生的能力时,才发现需要学习的道路真的还有很长很长。包容、欣赏、尊重,这是爱学生的能力,那就让我们的能力学习之路从这里开始吧。

教育爱是一种方式。爱是师德的灵魂,却并非没有限度,爱学生就要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良师引领方向,益友陪伴成长。不可否认,张老师在告诉我们师爱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种教育方式,陪伴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已经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并落实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仅仅如此依然不够,还需要陪伴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当我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时,老师也要拿一本书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探究书中的故事,让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走进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中;当我们制定班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时,老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讨论班规的可行性,一起修正班规,一起制定赏罚措施。爱学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爱学生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尽管依旧有师道尊严,但师道尊严的前提是尊重;尽管依旧有严师高徒,但严厉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尽管依旧是学生的领路人,但要和学生一起讨论行走的方向。当我们真的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也就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掩饰,也不会因为被学生指出失误而尴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来,这是一种师爱的方式。

教育爱是一种心境。教师要具有尊重的心、合作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说到底,这是一种心境,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是凭良心的买卖。当下,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和考核挂钩,可是,师爱无法考核。尊重、合作、欣赏、分享,怎么考核?每一个人都有功利性,正是因为人的功利性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老师也是人,也有功利性,这无可厚非,只是不能有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不能不重视考核成绩,不能不考虑评优晋级,不能不照顾家庭生活,更不能放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师爱的心境。张红老师说,教育需要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更需要冷静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许就是如此。同时,张老师说,世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教育的理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用师爱的心境衬托出的教育梦更令人向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只要我们的心境不变,只要我们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管能不能实现,只要我们在路上,只要我们是路上的行者,我们就是幸福的,我们就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以前,我一直认为师爱就是爱学生、爱工作,听了张红老师的报告后才知道师爱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底蕴,还需要我在工作实践中去思考,去理解。基于对教育爱的反思与重新定位,作为教师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关爱学生方面的利与弊,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在教育行为中教师要恪守师德规范,从严要求自己的言行。正如陈爱苾教授所说的那样“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教育爱的形成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前提。所以,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保持较高的思想境界,为人师表。

二、“情”的投入尤为关键。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情”不仅要有慈母般的柔情、还要有朋友般的热情,与学生亲密地融为一体。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像对待子女、弟妹般对待学生,像对待朋友般融入学生,构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彩虹桥。

三、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其是富贵还是贫贱、是聪慧还是笨拙、是淳朴还是顽劣,都要爱他们,“爱心”要普洒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爱优秀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容易做到的事情,但爱差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做到真诚地热爱差生,教师就必须克服自己的成见,坚信后进生一定会成为上进的学生,满腔热忱地激励问题学生正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认识自己蕴藏丰富的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积淀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走上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正确道路。

四、充分尊重学生。爱只能用爱来衡量,理解只能用理解来赢得,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你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对待你、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率先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向学生敞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心换心,以情感情,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通过感情的力量优化教育效果,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设计自我,实现教育目的。

五、理解和宽容犯错的学生。任何一个学生也难免不犯错误,金子有时也可能蒙上尘埃。教师要理解学生偶尔的错误是无心之过,没有恶意。抱着宽容的态度去原谅他们,而不是揪着不放。让学生感受到宽容之中爱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一颗恒爱之心,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不等于无原则的放纵,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师要把严厉教育与爱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教育学生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对他的惩罚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与他们过不去,这样就会减少他们对老师的敌对心理,减少抵触情绪,使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爱护他的,老师对他没有偏见。知道为什么错了,今后不再犯同类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明白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善于学习和总结,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成长,对于同一件事,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认识是不同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们现在在教育路上有了很多“困惑”“困苦”了,就该“困而学之”了。要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只要我们有一股学习劲,那么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教育的智慧翅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丁强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抱有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同桌,给予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帮助;通过平时面对面的辅导,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丁强同学终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我也将继续为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我的青春与热血。

听课,反思,成长教育心得 篇5

中秋小假过后,绵绵的秋雨,不知疲倦地洗礼着世间万物,毫不吝啬地将汩汩清泉洒向干渴了半年之久的河南大地。似乎有些奢侈,太多太多的甘露,让出行的人们,让久渴的大地,让万事万物有些应接不暇。

教室外是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教室内是刘老师温柔婉转的朗读课文的声音。正如王静老师在评课议课时所说:“诗一般的课堂融入秋雨中,诗一般的老师引领着三三班的孩子们,陶醉于丰收的秋雨之中”。

这就是昨天中午我们全校语文老师所听刘冬彩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授课的内容正是《秋天的雨》。

“同学们,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那是盛夏对大地恋恋不舍的眼泪啊。“一下子,将孩子们对这场没完没了的秋雨的烦恼之意一扫而光。孩子们的情感被感染上了怜爱的基调。

这样的导入,这样的选课,足见刘老师的细心、用心与别具匠心。

第二个环节是预习检测:从读词写字,到“爽“字笔画的重点指导,多音字”扇“的点拨,轻声词的归类罗列,显得扎实有效。无不彰显在识字写字方面的精心设计与有效落实。

第三个环节是“读书思考“。有教师的`有感情朗读,学生带着任务默默读书,巧妙的理解词义,优美词句的积累,最后落实到看图仿说仿写。

课程结束之后,在原校长的主持下,我们进行了评课议课。首先是刘老师对于这节课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以及设计的思路。接下来是各组代表发言。

胡娜老师:我借用韦校长的一句话,我是用欣赏的眼光看节课,我最欣赏刘老师的:“简单的内容简单读,重点的内容分层读”的教学理念或者方法。

刘冬敏老师:选课的别具匠心,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对于“频频点头、五彩缤纷”的理解的处理上做得都比较成功。

王娟老师:概括段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刘老师引导孩子们用文中语句概括段意,降低了难度,突破了重点,我觉得做得很好。如果在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后,让学生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那就更好了。

陈春玲老师:从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今天刘老师的课给我们三年级的老师们做了一个典范,感谢她!

王健老师说:胸中有目标,教学起来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刘老师做到了,她是在学期初以及备课时,就认真研读了本年段的教学大纲。我建议各年级的老师都要认真研读一下教学大纲,真正把握准年段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就不会漫无目的,课堂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了。

韦校长这样说:听课评课议课的目的,在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今天我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谈一下我的收获:第一,我学会了文中生字,并学会了爽字的写法;第二,我知道了,概括段意,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第三,我觉得,老师给我们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太少,希望老师多为我们创造说话、表达的机会。

当然对于这节课,我们理性观察,还是有欠缺的。比如,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前边的导入、预习检测,都做到了有条不紊。但在“读书思考”这个环节,有些杂乱,我大略记下了,一共有十多个环节:范读――交流――连读中心句――齐读第一自然段――默读第二段画词――自读画句-读喜欢句――试背――看图仿写――五彩缤纷的应用。环节一多,必然显得杂乱或者不深入。犹如蜻蜓点水。另外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做得不够,没有让学生用感情朗读去体现秋雨的美。

课后,我结合刘老师的这节课的大致思路,进行了思考,重新改进。如果这样设计,可能会更清晰些?

一、听读思考:

本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一个什么意思?

二、分段朗读,交流段意。

在交流的同时不妨让学生用曲线画出中心句,然后连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谁能给这些文字加个题目。是啊,多美的诗啊――一首赞美秋雨的诗。学生就会对秋雨的感情发生又一次的改变,由怜爱到喜爱。

三、研读第二段。

应该是本节课的有一个重点。文中说:秋天的雨是五彩缤纷的颜料,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点头”重点词语的意思。大声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看图仿说仿写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去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听课者,总是以批评的眼光看这节课。也许,讲课人有自己更充分的理由。

测验后的反思教育心得 篇6

细细分析可能是有的孩子养尊处优惯了,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遇到不懂、不会的题目,自己不动脑就直接喊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讲题,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就不会主动学习,心里就会想:“我课堂上,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回到家可以问爸爸妈妈.。”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的心里,课堂上任由自己的思绪进行无边的遐想,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

还有的孩子就是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孩子就养成了一个不认真写作业的习惯,现在这样的孩子就开始露头了,有的孩子不是一点不写,而是少写,今天少一道题,老师没有发现,就是老师发现了没来及批评他,他就为自己的侥幸过关而窃喜,于是明天就开始少写两道,甚至是三道,如此这般,到了学期结束就是直接一题也不想写,好像写作业就是给老师写的,只要老师不问他,家里更没有人管他,如此这样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孩子的成绩自然就会一落千丈。哪一学期都会碰到这样的孩子,而且这样的孩子还会把自己躲过老师检查作业的坏习惯教给别的孩子,带坏自己班级的学风。

我们老师对待这些孩子真的也是大伤脑筋,天天批评不见效果,就用夸奖的方法,夸奖久了,孩子也会飘飘然。有的孩子简直是软硬不吃,就是一副大大咧咧玩世不恭的样子,真的令老师看见就头疼。这不,成绩出来之后,不认真写作业的孩子,自然考试不及格,试卷不敢拿回家。

其实孩子都有自尊心,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也很怕爷爷奶奶伤心失望,但是就是不愿自觉去学习,也有的孩子是因为基础差,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很难一下子改掉,但是对这些孩子我们也是坚决不能撒手不管的,如果老师放弃了对这些孩子的管教,那么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然我也明白要想给这些孩子上劲,一个顶十个孩子费劲,因为这些孩子的坏习惯很顽固,很容易反弹,这边你苦口婆心刚刚教育好,那边转身就忘记了,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强压住自己心中的怒火,让欲脱口而出的狠话转出口为内消,坚决不对孩子说:“看来你是教不会的了。”“下次再不好好写作业,就让家长把你领走。”“你真是无可救药了。”等等,如此的狠话会让孩子自己对自己感到绝望,如果孩子看到老师都不管自己了,老师都给自己下结论了,好像自己真的就无可救药了,那么他就会破罐子破摔,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绝情”开始的。

从这次的测验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孩子们的头脑中绝不是一张洁白的白纸,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没有走进去,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那片生长着美好幼苗的肥沃田地,那么我们就没有去发现、扶正孩子们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对小学语文教育中技术主义的反思 篇7

一、小学语文教育理念的技术主义对学生生命之气的遮蔽

教育的起点在哪里?这是每个教育者都会思考的基本问题, 而答案的差异就反映了人们对待教育的不同理念和态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教育看成是促进灵魂上升的活动, 它是追求人性的卓越;施特劳斯则从自由教育出发, 肯定了教育是在与历史上那些伟大心灵的不断交流中实现人性的解放和提升。可见, 教育的起点在于学生的心灵、生命, 在于通过教育保持学生内在的、原初的充沛之气, 从而让生命在教化的过程中不失生命原初的激情, 使他们的整体生命形态优雅、健康、丰富而又不失自然的本色。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事件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活动, 由于其所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内涵, 就更应该承担起保持和激活儿童生命之气的责任。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与历史的或现代的文化事件的亲密接触和交流, 让儿童现在的生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命相沟通, 从而激活儿童作为人类存在的生命共同本质。儿童正是通过这样的语文教育实现了个体生命与民族命运的融合, 从而为儿童的生命注入了文化厚度。

但认真审视我国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就可发现, 严重的技术主义取向不是加强而是消解了儿童的生命之气, 儿童生命淹没在技术化的洪流中。知识工具化是技术主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语文教育被看成了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其目的在于“学好一门识字、读书、看报的工具。”或者把语文教育当成以后谋生的一种手段和国家进行政治教育的工具。这些外在的工具性目的与儿童的心灵提升无涉, 对儿童人性的卓越追求毫无价值, 从而遮蔽了语文教育的真正本质。知识的科学化是技术主义的另一重要表现。在科学理性的支配下, 语文知识被人为分割成了许多相互缺乏联系的知识点, 与之相应的是讲概念、定义、规律, 重理性分析训练, 对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分析它的层次, 段落、中心, 分析它的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 然后进行理性的知识训练。“这种理性分析和训练, 把原本形象生动活泼的, 充满活生生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变成了概念化的定义性的知识, 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形象和意境, 使得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厌烦学习语文。”可见, 技术主义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儿童生命之气的遮蔽和压抑, 学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感悟, 必然将失去成长的可能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化导致“教育性”的减弱

1806年,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在其教育学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中明确指出:“绝不是一切教学都有教育性。”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却充斥着太多的无教育性的教学, 公开课, 竞赛课多半注重的是外在形式的花哨和技术的应用, 而很少思考技术应用背后的真正目的, 也很少有人去反思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成人的作用。

技术主义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是为了外在秩序的“和谐”与整齐划一的符合教学顺利进行的各种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的是如何把文章的每一句话分析透彻, 如何概括出段落大意及其中心思想;在所谓的公开课和竞赛课中, 则完全变成了学校硬件与个人运用多媒体技术含量的大比拼。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及其管理者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关照, 忘记了技术只是作为实现培养学生成人的工具。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后的许多年, 多媒体技术是否运用及其运用的多少甚至成为了评价一堂课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要参加教学比武, 就必须要用多媒体, 否则就一票否决, 而无论多媒体是否只是把平常写在黑板上的字照搬到大屏幕上。我们的教师就是这样沉迷于声、色、光、电的技术时尚中进行着无“教育性”的教学而无法自拔。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告诫我们: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就小学语文教育而言, 技术是必要的, 换言之, 儿童生命之质的教育需要通过技术的进步而提升与超越, 但技术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去遮蔽和改变生命之质, 而是促进儿童生命自然之质的充实与发展, 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要义。

三、小学语文教育评价中的技术主义导致“人”的消失

教育的目标本应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精神成人, 因此, 小学语文教育就应该以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根本目的, 而不是单纯以外在的指标为圭臬。可恰恰相反, 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评价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却往往是从表面的、可见的、社会共同的目标出发, 来对教育结果作出客观性的评判。

1. 看重及时性评价, 不注重终身性评价。

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 它的主导思想是强调教育要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滞后性。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 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一时的表现出发、以一时的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好坏的唯一指标。小学教育本应该是儿童健康发展的最基础阶段, 其最大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潜力的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 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而不仅仅把小学教育作为与人的未来发展毫无关系的封闭的、完成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短时性、应试性, 却恰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提倡的是教什么, 考什么, 考试中注重的是零散字词的记忆和古诗的背诵。因此, 对于小学生来说, 当考试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学习完成的时候, 一次考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某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的评价, 而学习过程中丰富而生动的表现, 包括评价的依托———课本都没有了真正的价值, 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练习的题型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遗忘。由此可见, 在我国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所采用的这种以考试作为主要方式的及时性评价, 其实质只是以一种类似于生物中最低等的刺激—反应的纯粹技术化模式出现在学生的生命世界之中, 从而使学习、考试成为学生发展中不能不承受的包袱, 而不是带给学生精神成人的喜悦。

2. 注重客观性的评价而不注重模糊性的评价。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 有着明显的追求科学化和技术化评价手段的趋势, 而不顾语文教育中的特殊性, 对外在的即时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极其推崇和青睐, 而评价的本体意义倒成为无关宏旨的赘余等技术主义倾向。技术化被提到了高于个体存在的高度, 教育评价的对象成了没有任何主观性的纯客观现象, 作为评价者的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 只要掌握了评价和统计分析技术, 似乎就可以通过这些纯粹的技术来了解、认识、甚至决定学生的一切。“所谓评价的正当性与否, 关键在于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否反映了目标的内在逻辑、评价的技术线路和手段是否符合科学的规范、评价活动的主体是否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 是否将所有相关的教育事实纳入主体视野, 而不是带有主体个人的价值和感情偏好色彩。”于是, 评价越是精确无疑, 各方面技术越是控制得周全, 评价就越具有科学的价值, 就越值得肯定。这种客观性评价在小学教育中最典型的实践形式就是标准化考试。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具有许多的特殊性, 而目前的评价机制往往只关注到了作为可见的、表面的知识, 对于其背后所隐藏的无法言说的隐性价值, 那种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生命的感悟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王崧舟、窦桂梅两位特级教师的语文教学在于他们抓住了知识背后深刻的文化意蕴。特别是在古诗的教学中, 他们善于抓住关键点, 为学生挖掘出简单的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历史情境, 学生则通过这样的情境用生命去和古代的人物交流。他们的语言朴实而不花哨, 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在乎技术、技巧的应用, 而这些在我国的评价体制中是无法用精确化的数字体现出来的。因此, 注重对学生进行客观性、精确性的评价本身就可能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桎梏, 而纯然理性设计的工具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确定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法检查出知识背后所隐藏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多样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 因此, 也很难真正适应对丰富、独特的生命个体评价的需要。有些时候, 在客观的、确定性的评价结果之余, 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难以衡量的因素, 适当地进行模糊性的评价, 可能反而是对学生的无限可能性的保护。

四、结语:以对人性卓越的追求超越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对人性的卓越追求一直是古典教育的最高目标, 具体说来, 教育的目标是成人, 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自主的发展, 而每个人的自主发展只有在每个人追求自身存在的卓越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以追求个体人性卓越作为教育的灵魂, 同时也作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 乃是超越教育技术主义倾向的关键之所在。

教育技术培训反思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9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我国广大基层教师已渐渐开始重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之中,这也是全面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如何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依然是我国教育界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教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缺乏现代教育意识

部分教师依然沉浸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之中,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领导以缺少资金为理由对现代信息教育建设避而不谈,在思想上不认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教学没有实际帮助。而对现代教育技术表示认可的教师觉得教育部门缺少相关激励措施,让他们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缺乏动力。

(二)缺乏软件及硬件条件

过硬的软件及硬件条件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物质基础,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前期需要进行大规模大投入投资建设。目前,国家教育部门为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开展已经率先在引进软件及硬件设施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投入,并已经初具规模,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以适应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对教师看法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硬件条件差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有限的软件资源与硬件教学设备所限制。

(三)缺乏对设备使用的相关技能

现今我国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都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等主要教学媒体做不到熟练的应用,只对投影仪、CAI课件等简单教学媒体能够做到基本操作。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即使已经安装了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但由于教师不懂得怎样去操作怎样去利用,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板书加口述的传统教学方式。

(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拓展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但现今很多教师无法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形式上。

(五)缺乏对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

现今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也在不同程度上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培训,但仍然有很多学校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培训可有可无,主要靠教师自己摸索经验,只把培训停留在“扫盲”阶段,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全面、系统、深层次的培训不够重视。

二、对有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建议

(一)教育部门应制定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针对我国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来进行统筹规划,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并建立专项基金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在对资金的筹集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对筹集到的资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让资金能够真正地作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去。

(二)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充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培训工作。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让教师掌握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来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灵活选择。同时,应建立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方式来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培训效果。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完美融合

广大基层教师应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更深入的开展,在课堂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巩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因此,教师应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并研发出一套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地为人所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教育技术培训反思心得体会 篇9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学习了“五项教育”“五项反思”相关材料,结合县委办的总体部署,对照自我,重点从党性观、价值观、组织观、法纪观和群众观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刻反思,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加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

“我是一名党的保密干部,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我郑重承诺:对党绝对忠诚,对保密事业绝对负责,自觉遵守纪律,严格保守秘密,忠于职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随时准备为党的保密事业牺牲一切。”这是保密干部 的誓词内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密干部,首先要加强对党党性观念的认识,必须对照入党誓词和保密誓词,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在日常工作中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计个人得失,不存私心,讲究奉献,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权利义务,多想想“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坚守崇高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一名对党忠诚、群众满意的合格党员。

(二)端正价值观念,坚持爱岗敬业

价值观,简单的说,是对周围人和事的看法和评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本人虽然在保密岗位工作近30年,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但有时也存在抱怨工作待遇不好的观念,缺乏安贫乐道的思想,造成自己工作没有动力、缺少激情,没有去及时学习、钻研新的业务知识,满足现状,对业务知识的掌握求精求深不够。今后将着重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政治上更加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更加热情,爱

岗敬业,勤奋刻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组织观念,牢固纪律意识

县委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全体干职工共有的栖身之

所,每个人都把县委办当成自己的家。作为一名的党员,一定要把增强组织观念、强化组织意识作为日常必修课。要信任组织、忠于组织,始终对组织充满感恩之心。要服从组织,严格自觉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的各种安排,始终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在行动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从党组织的分配,执行党的决议,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任何情况下都按党章办事,即使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威胁到自己生命的情况下,也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增进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加强法纪观念,牢记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党员干部的道德底线,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

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近年来,全国查处的一批违法违纪领导干部,教训深刻,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法纪意识淡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有的同志犯案后才说自己意志力不强,被金钱美色所惑所俘,守不住底线,说侥幸心理是其走向罪恶的推进器。“守不住底线”就是守不住遵纪守法这个道德底线。“侥幸心理”,就是以为伸手不会被捉,法纪管不到自己。可见,丧失了法纪意识,也就丧失了走向违纪犯罪道路最后一道防火墙。一个人理想信念丧失了,权力观扭曲了,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但我想,只要个人脑子里还有一点法纪意识,他还可能会压住自己的想法,收敛自己的行为,遏制自己的贪欲。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地增强法纪意识,才能做到慎独,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作为一名保密干部,有时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机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会走上邪路和歪路。但也必须把遵纪守法作为工作准则,时刻警醒自己。时刻记住:“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的古训。

(五)强化群众观念,提升公仆情怀

对师德教育的反思和学习的心得 篇10

对师德教育的反思和学习的心得一:

昨天接到俞校长的通知,说要我在师德会议上谈谈自己的体会,诸如怎样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怎么样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等,我想这些题目的起点都很高,随便写写还可以,要是拿来读给大家听,感觉就是在鲁班门前弄大斧,无奈之余,回想这几天来的师德培训,感觉谈的比较多的是教育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并且面向全体学生。于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写下了微薄的一点体会或者说是反思!

一、一言一行,生之楷模

向师性是孩子天然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好多家长反映,说老师的话比我们更管用!孩子在家经常把我们挂在嘴边,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我也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叫孩子在电话里听我说不能这样做或者应该怎样做!我想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记得上学期,学校要开展跳绳比赛,早上的阳光体育活动就是孩子们练习跳绳的时间,我看到班中的一个小朋友在学跳绳,只见他弯曲着双腿,很夸张地把腿抬得高高的,左蹦一下,右跳一下,却一个也跳不过去,当时,我就乐了,不禁脱口而出:“杜天宇,你跳绳怎么像蛤蟆一样呀?”过了几天,一个课间休息时间,我在批改作业,杜天宇连蹦带跳地来到我身边,得意洋洋地说:“张老师,我会跳绳了,最多那次跳了12个。”我连忙表扬了他,可没想到他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张老师,102班的庄龙浩还不会跳,跳起来也像蛤蟆一样!”说着,就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的心着实咯噔了一下,没想到我无意中的这么一句话语却在孩子心中留下那么深的阴影,而且现学现卖,马上用来形容别的小朋友,这真的让我始料未及。看来,教师的言行尽管只出现微小的偏离,但在眼睛像“录象机”、耳朵像“录音机”、大脑像“电子计算机”的孩子面前,就会成倍地放大,并加以迅速地模仿。看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这些极想得到老师伙伴赞许的孩子们,我们的态度与言行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上学期在一节美术课上,我选了几位孩子们的画一一展示,然后问:你最喜欢谁的画?结果在回答问题的学生中大部分都选择了成绩较好的小朋友!但是,成绩一般的小朋友的作业也都很棒,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同学选择呢?面对这样一种结果,我不禁愕然,可能我对这些孩子平时赞赏不够多,也可能当这些孩子犯错时,我总是以发泄心中的愤慨为目的,缺乏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诚意,无意中已伤了孩子的自尊。记得有一次,早上收作业竟然有5个学生没做,气愤的我怒冲冲得跑到班里质问,看到 5个学生站起来了。前4个一问都说忘记了,而且这星期不止一次,不等第5个说话,我就按耐不住,开始严厉批评起来,一直批评到自己面红耳赤的时候,那第5个学生突然大声地哭了起来,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做错了事害怕了,这个时候坐在旁边的小朋友举手了,他说早上她妈妈来的时候怕她胆子小,就要我和老师说一下,昨天晚上她感冒了,所以没完成作业。当时,就仿佛一个晴空霹雳打下来,但班级里静得就只有那女同学的哭声。虽然我马上向孩子道了歉,但似乎从那以后,我的课她很少举手了,我想,是我的不分青红皂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管以后我怎么弥补,这个伤口都永远的留下了!从那以后,我更加认识到要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热爱学生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任小艾的报告中也指出素质教育第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尤其要爱后进生,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远的!但反思自己的言行,觉得真的很难做到。上学期102班中的夏宇鹏,每天都要惹出点什么事来。而且他写字怎么批评他,重写多少遍都是歪歪扭扭的,我最怕看到他的数学课要求画一画的作业,总会擦破本子,改都没法改。所以每天班主任和我都难免要批评他。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无论何时何地一看到我总是远远的跑过来挥动着小手,大声喊着“张老师好!张老师再见!”,更让我感动的是几乎每天吃好中饭,就跑到101班里来给我餐巾纸,然后就兴奋地跑出去了。我没有拒绝,因为那是孩子的一份爱心。也就因为他,101班的孩子也开始给我和许老师餐巾纸。所以每天中午我都特别感动,不是因为纸本身的价值,而是体会到师生的一种和谐,一种幸福!回想起来我这么批评他,可孩子就那么天真,那么宽宏大量,不光对我既往不咎,还那么热情。下学期我一定要偏爱这些孩子,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在他们的心田。希望在下次展示作业时,能听到他们真正公平的选择!

三、酸甜苦辣 乐在其中

回顾自己三年来的工作,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有备课时的忙碌,有领导听课时的胆怯,有遇到工作上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的惆怅,以及公开课和教学成绩这个教师的生命线给予的无形压力!但是,也就是在这些压力中我成长着,收获着!暑假里当在大街上有孩子亲切的叫你老师时,那种心情真得很好!这次,101班有个孩子黄山旅游,每天都给我发一条短信,把看到的都分享给我!当我最后问及是哪位学生时,他说我是李月,是你的学生李月呀!这个“你的学生”4个字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做教师的神圣!

我想我们在坐的所有老师都比我辛苦,都在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希望你们都能乐在其中!

对师德教育的反思和学习的心得二:

开学前几天,学校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与整顿的活动。通过这次学习师德师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下面我将自我反思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始终坚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方面,对学生我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爱岗,敬业,仁爱、奉献”的内在核心。反思自己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只是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及时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不善于积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1.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表面,屏弃“师道尊严”更多的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2.克服心理失衡,避免偏激行为,如训斥学生,向学生发火,体罚或变相体罚。

3.注意“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定位,作为教师应重点关注“爱生”的一面,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尤其对差生,更应给予较多的关怀。

4.放下架子,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来影响、感化学生,平等交流,善于包容学生的缺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

5.以诚相待,交换心理,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善于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言传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举止文雅。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方式,灵活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师德师风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克服自己的不足,就有目标完善自己,在校领导下,一定完善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对师德教育的反思和学习的心得三:

当你走上神圣的讲台时,当你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时,你想起了什么——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孩子的未来?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应该思索的。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教师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这颗良心就是师德。

面对着一个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孩子,作为教师,不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要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良好的人格。如果教师缺乏最起码的师德,耽误的不仅是一两个孩子,很可能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面对如此重任,我们又怎能不将师德牢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呢?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师德学习和师风建设的实践,我对师德师风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认识更加积极,思考更加深刻。

我们强调要为人师表,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教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更体现在他能“传业、授道、解惑。”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许在一些人眼里,师德是多么深奥,又是多么飘渺。其实,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知识和文化品位的展示。师德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教师无才无德,学生鄙视你;教师有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教师有德无才,学生轻视你;教师德才兼备,学生敬重你。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在振兴。无论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都要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任凭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何惧青春易逝,容颜憔悴。愿我们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用爱和责任熔铸不朽的的师德,培育时代的栋梁,让我们共同托起共和国明天的大厦!

上一篇:农田水利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家居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