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阅读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古诗词赏析阅读(精选8篇)

中考古诗词赏析阅读 篇1

内容分析

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写作特色(手法﹑写法)

引用典故

“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看孙郎”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如少年人的豪情。词语品析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语言特色

豪放派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内容分析

1.上片描述了军旅生活,说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2.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接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语言特色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忆江南》 内容分析

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3.“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词语品析

第二句中的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名句赏析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赏析: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渔家傲 秋思》

1.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武陵春》

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3.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这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很新

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渔家傲 秋思》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下阕,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诗词赏析训练题

目录:

1、望岳

2、天净沙秋思

3、归园田居

4、渡荆门送别

7、次北固山下

8、春望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时间是从 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答案: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二、赏析《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的心情。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三、赏析《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哪些内容。

A.不善种田: B.不辞劳苦: 答案:A、草盛豆苗稀 B、晨兴理、带月

2、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答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四、赏析《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答案:怜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6、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D)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五、赏析《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2分)答案:青山、绿水

2、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六、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

答案:抵万金 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____,__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_。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A)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七、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自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示例: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古诗赏析1 1黄 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3.诗歌以春为题眼抒发了 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

4.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可以吗,为什么? 4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上片中诗人通过人物行动来写主人公内心悲凉的句子是 和

二.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他们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你想到了学过的哪句诗? 二.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二.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由原来的低沉、伤感转为、___,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情感?

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自古被人称道,试选一个角度作简要的分析。6破 阵 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 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什么 3.体会“杀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二.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7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诗中的“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二.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描写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

二.真正的“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诗人 的豪情壮志。

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9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1分)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时节的一种_____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境。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12相见欢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填空。(1)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_____,季节是。(2)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写俯视之景。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13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14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 的战斗场面,勾勒出将士们 的勇雄形象。

2.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下列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正确,为什么?()A孤城将破,将士们拼死守城

B孤城将破,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并趁夜出击 C孤城将破,远方援兵趁夜而至 参考答案:

《黄鹤楼》1.C。2.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意思大致相同即可)3.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夜雨寄北》

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钱塘湖春行》1.D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3对西湖春天景色的热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4“几处”,“谁家”体现出数量少,更能体现早春的 特征。而“处处”,“家家”是一种繁闹的景象,与早春现象不符。

《武陵春》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A句侧重抒发愁之重,无法承载,B侧重抒发愁之多,绵长无尽。

《渔家傲》

1、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孤城紧闭,表现边塞的悲凉和形势的紧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高亢,激昂;“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美好的生活必将到来,表现诗人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次北固山下》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A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表现出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C“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D“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答出两点得满分)

《破阵子》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饮酒豪放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抒发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2、抗金杀敌,收复国土。

3、既点明了细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饮酒》1悠然,闲适,恬淡,自然2“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登飞来峰》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到。

《泊秦淮》1迷茫,朦胧,冷寂,悲凉。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江城子》1狩猎;报效国家2渴望早日受到朝廷的重用;作者巧妙的用典,以云中太守魏尚自况,委婉的表达总结的心声。《渡荆门送别》(1)怜(1分)(2)A(2分)《西江月》(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2)略 《过故人庄》1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飘零;暮春;飘零离别的悲凉。

2、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的愁心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所以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1。清幽(或:清净、幽静)2.欢悦(也可答“宁静”“安详”“空灵”,意思对即可。)3.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庄严,使一刹那成为永恒……(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相见欢》1。(1)西楼 秋天的夜晚(2)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3.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天净沙》1。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雁门太守行》

1、悲壮惨烈,以死报国。

2、诗人把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浓缩在一个昼夜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幅画面,一是在白天将士们严阵以待,一是黄昏前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故答案是(B)

古 诗 词 阅 读 题

一、己

龚自珍(清)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浩 荡 离 愁 白 日 斜,吟 鞭 东 指 即 天 涯。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3、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5、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

1、略

2、“浩荡离愁(离愁)

3、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4、诗人想舍的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

6、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钱

白居易(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水 面 初平云 脚 低。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3.《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怎样的景象?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不够

3。春水初涨、莺飞燕舞、春花渐开、春草初萌的早春景象。

4.“几处”“谁家”,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5.“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 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6.“水面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7.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3、望

杜甫(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岱 宗 夫 如 何,齐 鲁 青 未 了。造 化 钟 神 秀,阴 阳 割 昏 晓。荡 胸 生 层 云,决 眦 入 归 鸟。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造 化 钟 神 秀

(2)会 当 凌 绝 顶

3、翻译下列句子。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4.赏析句子:

(1)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表达效果。

(2)赏析“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作用。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句诗表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6、尾联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

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钟:聚集。

会当:终当,终要。

3.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4.“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高达雄伟的特点。6.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

7.诗歌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赏析句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左迁:贬官。

与:给。

3.(1)漂泊之感,离别之情。(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4.本诗是一首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关切之情。

5、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轼(宋)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左 牵 黄,右 擎 苍.锦 帽 貂 裘 , 千 骑 卷平冈。为 报 倾城

随 太 守,亲 射 虎,看 孙 郎。

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鬓 微 霜,又 何 妨!持 节 云 中,何 日 遣 冯 唐 ? 会 挽雕 弓 如 满 月,西 北 望,射 天 狼。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2)会 挽 雕 弓 如 满 月

3、翻译下列句子。

(1)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左 牵 黄,右 擎 苍.(2)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鬓 微 霜,又 何 妨!

4、解释下列句子用典的含义。(1)亲射虎,看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西北望,射天狼。

5、句子理解。

(1)试对“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6、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太守形象?

7、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 骑 卷平冈 ”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略。

2、姑且、暂且;定将。

3、(1)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2)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4、(1)写出了作者以孙权自比,所具有的那份少年狂气。(2)写出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3)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5、(1)形象地写出了太守出猎的雄姿、壮观的场面以及高昂的情绪。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6、虽然年老、但仍希望报效国家、为国建功立业的太守形象。

7、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8、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6、天 净 沙 ? 秋 思

马致远(元)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枯 藤 老 树 昏 鸦,小 桥 流 水 人 家,古 道 西 风 瘦 马。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4、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思想的感情?

5.简析该曲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1、略。

2、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3、答: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4、这是一篇抒情作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愁绪。

5、答:示例一: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通过选取九种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处于动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互映衬,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让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加悲凉。

7、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怀 旧 空 吟 闻 笛 赋,到 乡 翻 似 烂柯 人。

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暂凭杯酒长精神

3、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请分别说说作者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思想感情:

蕴含哲理:

6、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略。

2、(1)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增长、振作。

3、“怀旧空吟闻笛赋”句借向秀对嵇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翻似烂柯人”句借晋人王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表达了诗人被贬23年后回来的恍若隔世、生疏惆怅的感受。

4、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蕴含哲理: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8.使 至 塞 上

王维(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萧 关 逢 候 骑,都 护 在 燕 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略

2、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表达作用: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具有画面美。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本诗通过书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到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雄浑的沙漠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所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9、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宋)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醉 里 挑 灯 看 剑,梦 回 吹 角 连 营。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五 十 弦 翻 塞 外声。沙 场 秋 点 兵。

马 作 的 卢 飞 快,弓 如 霹 雳 弦 惊。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可 怜 白 发 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马 作 的 卢 飞 快

(2)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3)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4)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3、翻译下列句子。

(1)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2)马 作 的 卢 飞 快。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5、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7.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8.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9.“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10.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1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1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14.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略

2、(1)作:像……一样。(2)翻:奏。(3)八百里:指牛。炙(zhì):切碎的熟肉。(4)了却:了结

3、(1)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2)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

4、可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7.答: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8.答: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9.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10.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2.答: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答: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14.答: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10、赤

杜牧(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

(2)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

3、翻译下列句子。

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4、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5.①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②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6、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案:

1、略

2、(1)销:销蚀(2)将:拿起

3、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4、答:周瑜5.、①B②B

6、答: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中考古诗词赏析阅读 篇2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分析和表达等综合能力。

2013年中考古诗阅读是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 (1) :

春泛若耶溪 (1)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2)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 (3) , 愿为持竿叟。

西赣州人, 其诗喜写山林, 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2) 南斗:味精美语言; (2) 感知艺术形象; (3) 描述画面意境; (4) 体会思想感情; (5) 赏析艺术手法。例如, 上述第7题中的A项和第8题中的D项都属于赏析点 (3) 的内容;第7题中的B项和第8题中的C项都属于赏析点 (1) 的内容;第7题中的D项属于赏析点 (2) 的内容;第8题中的A项属于赏析点 (4) 的内容;第8题中的B项属于赏析点 (5) 的内容。如果考生对这些赏析点了如指掌, 答题的准确率就会高很多。

失分的原因之二是考生对古诗的整体感知能力不强, 理解能力差。比如第7题中的C选, 许多考生对本诗的整体感知不够, 没有感知到这是一首诗人归隐后的作品。一般来说, 诗人都是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归隐。只要理解了这一点, “潭烟”就不容易理解成“炊烟袅袅”, 而是理解成潭周围的“雾气”。

失分原因之三是课后很少主动接近古诗人及古诗词, 所以对一些诗人的情况, 如生活背景、艺术风格知之甚少。比如第8题D选项, 只要考生对诗人归隐后所作的诗的风格有所了解, 就有可能选择D这一正确选项。

二、应对措施

1. 掌握课本内容, 扩大积累, 打实基础。

江西省多年来古诗词选材都避开了深奥的典故, 凭考生的积累都能读懂。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 不但要能熟练背诵, 而且要能理解、会运用, 要有意识地用鉴赏的眼光品赏作品。对教材中的其他古诗文篇目, 也要熟读, 以便积累、体验, 培养语感。

2. 明确古诗词赏析点, 提高整体感知能力。

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赏析都离不开这五个赏析点 (品味精美语言;感知艺术形象;描述画面意境;体会思想感情;赏析艺术手法) 。诗歌精美语言的赏析是其他一切赏析的基础, 而赏析精美语言重点就是赏析好词佳句。学生平时就必须以品析好词、佳句的方法为切入点, 进而探究赏析古诗词其他方面。

3. 整理积累规律, 学会方法。

通过整理提炼, 有意识地重温并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规律, 是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关键, 通过做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练习检验和强化能力。

4. 加强针对性训练。

中考古诗词赏析阅读 篇3

一、从注释中寻找写作背景

命题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诗词,会在注释里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做一个大致的交代,或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做一简单介绍,如果我们能从中寻找到写作背景,对于诗歌内在意蕴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而具体了。如: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此诗为王昌龄晚年被贬龙标途中所写,可联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如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曾多次游览博山,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清平乐》即是其中一首。

问:诗歌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

在回答时我们就可以从注释中寻找到“王昌龄晚年被贬龙标途中所写”和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曾多次游览博山”“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找到这些写作背景,学生就不必再苦思冥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

二、解释诗句中的字词

有些古诗词的注释中会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作出解释,对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和主旨会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如: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根据注释中的“没有什么用处”,学生很容易领会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西京:即长安。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凤阙:皇宫的代称。龙城:匈奴名城。借指敌方要塞。百夫长:古代军队里的低级军官。

依据注释,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从而顺利解决所有题目。

三、解释相对应的典故

运用典故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学生一般对典故不清楚,命题老师会在注释中作简单交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来解题。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觅封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

典故。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俩首诗,学生从注释中知道了“觅封侯”和“胧头梅”的意思,其他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

四、介绍作者

一般情况下,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作者是我们语文书上的,但有时也会考一些陌生的作者,命题老师会在注释中略作解释。如:

雨后池上

北宋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柳,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庆历六年进士,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字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辞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两首诗的注释对我们解题几乎不起作用。

注释——开启古诗词鉴赏的钥匙,让我们灵活运用注释,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内涵,从注释中充分挖掘有效信息,准确解答各类古诗词赏析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篇4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了哪些“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本诗借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和《石壕吏》中的老夫妇因官差抓人当兵而被迫别离的故事。

作者在后两句诗中强调 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的悲剧可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意对即可)

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阅读 篇5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杜甫,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杜甫

【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意思是平常的意思,“几度”是多次的意思,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世,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生活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丽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落花时节”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点明了时节是暮春,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对于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3、画面描写。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瞪裂。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低矮渺小。《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忧国感时思亲悲己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析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战乱的危害,表达了诗人的伤时忧国之情。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画面描写国都沦陷,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草木一片荒芜沉寂。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战火已经燃烧了数月,此时若得一封家书,能抵得过万两黄金。因烦恼而搔头,使白发更稀疏,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主旨:表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怒号”,“怒号”二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示例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示例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名的理解。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羌村三首》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换不定。

3、联系尾联内容,分析“聊”字的作用。

“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感慨,可叹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而今只有刘禅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臣。苦于报国无门,诗人只能在黄昏之时姑且吟诵那《梁父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伤感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8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绵谷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江雪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篇6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答案:15.(共2分)逐移

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四)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答案:15.(2分)依恋(不舍、挽留)

16.(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 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 四年级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 课外阅读试题及其答案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会计试题及答案

★ 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 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例说中考古诗文名句赏析策略 篇7

一、从思想情感角度赏析

诗歌是我国文学长空的一颗璀璨明星, 她以自己特有的情感魅力, 照亮着文学的长廊。

诗歌是思想的载体, 是情感的结晶, 而情感的种类也非常丰富, 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然, 有“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的委婉含蓄, 有“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愤慨,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毅不屈, 有“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深情怀念, 有“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热烈奔放。

诗歌以它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思想, 深深地吸引了历代读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以从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的角度, 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诗歌的意象角度, 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作家创作风格的角度, 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阅读赏析历代优美的诗歌, 丰富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阅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从蕴含哲理角度赏析

我国是诗的国度, 唐宋诗歌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辉煌阶段, 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诗歌非常重视“趣”与“理”在诗歌中的体现, 这方面名家辈出。苏教版新课标初中教材中有不少诗句不仅意蕴深厚, 而且饱含哲理。

对蕴含哲理的名句赏析, 不仅要关注其丰厚的意蕴, 而且要深入分析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揭示诗歌对人生等方面有益的启示, 才抓住了赏析这类诗歌名句的关键。例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是唐代大诗人王勃送好友杜少府离京出任时所作, 一扫送别诗的缠绵绯恻、黯然神伤, 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广大的胸襟。诗句告诉我们,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 彼此拥有深厚的情谊, 哪怕远在天涯也好像是近在咫尺。意在说明朋友间只要有真挚的友谊, 即使彼此远在天边, 也互相息息相通, 真诚的友谊能经得起时空的考验。再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龚自珍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专制, 强烈渴望社会变革, 但一直不被重视, 后被迫辞官, 离开京城。这首诗抒发了他在旅途中的感想, 主要有三层意思, 即辞官离京的忧伤, 回归故里的喜悦, 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把自己比喻成落花, 表明虽然已经离开官场, 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引发读者的深思, 富有情致, 令人回味无穷。

三、从诗歌形象角度赏析

有的诗歌“诗中有画”, 有的诗歌则“诗中有形象”。虽是不长的一首诗, 短短的几句话, 却刻画了一个生动形象、相对完整、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给读者留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具体而深刻的印象。阅读赏析这些诗歌,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字词的探究与关键诗句的理解, 借助联想和想象, 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人物形象, 借助语言文字表现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 200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第7题的第1小题, 就是考查诗歌描绘的人物形象试题。原题是这样的:所选材料是杜甫的《春望》, 原文是“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问题是“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分) ”这首诗写于唐朝安史之乱后, 作者不幸被叛军俘虏, 饱受磨难。作者途经昔日繁华的长安城, 目睹如今破败不堪、草木深深的京城春景, 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诗。诗人杜甫和当时的黎民百姓一样, 饱受战乱之苦, 渴望祖国统一, 国家安宁, 但不可得。“搔”就是挠、抓的意思。“浑欲”是将要的意思。“胜”是能承受的意思, “簪”是旧时人们连接发和冠的一种长针, “不胜簪”就是插不住簪子。意思是说, 愁白了的头发越挠越稀少, 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子。这样, 我们就不难描绘出诗人的形象:诗的尾联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 愁肠寸断渴望幸福安宁的诗人形象。

中考古诗词复习策略 篇8

古诗词的复习包括背诵、默写和鉴赏三个板块。可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分数。

1.熟练背诵是基础。96首古诗词的背诵任务非常艰巨。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第一阶段按册背诵,两个早读复习一册大约12首,三周左右的时间完成,达到对着课本目录熟练背诵。第二阶段按时代和作者择重点背诵,依次是《诗经》、曹操、陶渊明、王维、大李杜、小李杜、刘禹锡、苏辛、李清照、张养浩,两周时间完成,达到对诗人的经历、思想和风格有比较清晰地认识。第三阶段加强环节,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出下句,对上句,查缺补漏。

2.理解是准确默写的前提。有很多学生背诵花了大力气,可默写丢分很多,原因是对诗歌不理解,经常出现同音异形的别字。如,“燕”和“雁”,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前者在春景描写中表喜悦希望,后者在秋意描写中寄托思乡和忧愁,只要对古诗文的情感基调有所了解,就不会发生混淆。再如,“洲”和“州”,地方名为“州”,“思君不见下渝州”;水中陆地为“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芳草萋萋鹦鹉洲”“肠断白蘋洲”。因此,提醒学生在背诵时要思考意思,头脑中要有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和理解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在指导学生默写时,教师要加强检测,可以每节课听写五至十个名句,也可以听写名句中易混易错的词语。当天听写当天批改,复习一点,检测一点,砸实一点,积少成多,力争让每个学生拿到全分。

3.鉴赏要做到举一反三。古诗词的鉴赏,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做到句句赏析指导,所以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可选择有较大影响力的诗人或某一风格流派的作品进行鉴赏专题讲座,如诗坛上的双子星专题、豪放和婉约专题,将初中所学李白和杜甫的、苏辛和李清照的所有诗词放在一起研习,了解诗人的背景,真正读懂作者的思想演变,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名句赏析是常考题型,答题的格式一般是:确定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象)……+表达了(主题)……

赏析的角度一般有:

①炼字角度,把握句中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抓住“直”和“圆” 字赏析妙处。

②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如:“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③用典角度,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使用了魏尚重新得以重用的典故。

④写作手法角度,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⑤画面角度,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寥寥数字就描摹出丰富的画面。

上一篇:小班语言教案:美妙的琴声教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面对挫折优秀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