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中卫市第八小学:张勃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求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中国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任务。“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的确,“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给孩子终身享用的知识与本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必须强烈的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牢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我市当前教育现状的需求
我们现在虽然在进行课改,但很在程度上也是“穿新鞋走老路”。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许多教学活动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教学条件差,怎样教给学生知识,怎样迎接考试,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残缺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等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订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课题进行研究,以此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优化语文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特征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学习的团队明确的分工,复杂的任务等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同时语文是文化,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工具性是着眼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议实践的能力;人文性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可分离。
2、“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
“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在被学生接受之前,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权威性的,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教材知识正确性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也不能用专家、教师的权威性压迫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已有经验、知识为背景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已有知识对接,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从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3、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观认为,就是在教育中优化环境,使学生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中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就可以做到主体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4、尝试教育理论
尝试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现有的教学条
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获得成功。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教学方面:探索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给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提供一条新路。
2、学生方面: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
3、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争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二)研究的内容
以“感知——领悟——展示”为基本教学过程,以自主建构思想为核心,以教与学平台为生长点的教学操作体系,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重点选择课型为呈现方式,探究符合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模式。主要在一、二年级进行研究,探索出高效、快捷、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在中高年级也就重视。
2、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这一块是我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3、习作与评讲模式。习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习作指导给学生起到了引路之用;习作讲评对学生作后予以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学习中提高。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结合采用调查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针对教学目标调控,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检测。
2、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关注全体学生,既提出统一要求,又照顾每一个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都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发展。
3、客观性原则
教学中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根据教材的内容,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探索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4、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读写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5、整体性原则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乐于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 互相学习, 互相沟通, 互相帮助, 团结协作, 共同探究, 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在探究中发现
探究从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结果, 讨论假设等。通过体验探究,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 我设计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 学生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 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联系了生活实际, 进行了课外探究, 经历了探索过程, 体验了成功情感, 又培养了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又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一杯清水中的沉浮现象, 再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另一杯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这样通过观察对比, 学生会在头脑中产生问题, 激起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欲望, 自然会主动学习、探究了。
二、在合作中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 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从小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 科学课实验小组应由座位前后的四人组成, 我们注意了合作学习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进行分组。这样做不但有利学生间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另外, 还要注意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分工, 只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 才会使课堂“活而有序”。并且组内的角色需要互换, 一学期下来, 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 从而锻炼他们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不知道怎样合作, 或不善于合作, 有的甚至不参与合作, 只等坐享成果。所以,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 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倾听别人就是尊重别人, 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你讲的话我愿意听”“出现意见分歧时, 讲清自己观点的理由, 保留自己的观点”, 学会如何有礼貌地向同学提出问题, 如何耐心等候发言, 等等。
最后, 在合作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 团结互助。在合作活动中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 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要为其所在合作小组的同伴学习负责, 使他们坚信他们是“荣辱与共”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如教学《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时, 要求每个学生都会正确运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混合物。这就需要学生在过滤操作中互相合作才不会出错。在这个实验操作中, 我们看到由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配合默契, 实验做得相当成功。
当然自主、合作和探究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很难完全独立。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形成的基础, 是内在动机, 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 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 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增强能力, 这是高效课堂的根本。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 兴高采烈, 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 团队成员相互了解, 彼此信任, 互相交流、支持和帮助, 构建和谐友爱的伙伴关系。很多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活动中, 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吸收同伴的智慧。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优良风气的逐步形成, 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的形成和提高。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为此在这一宗旨下的实际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 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一、倡导自主合作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由此不难看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第72回)时,文章是以倒叙的手法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所以在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学,之后我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素质教育下要求教师要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识,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包含的那份人间至情,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文本主要讲述一件什么事情?(2)全文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3)儿子真正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文本,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中心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度,使学生学会感恩。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进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个组是我们班的演艺明星?这样老师只担任评委的角色,不用在课堂上大喷口水!当然,我也不是放任自流,在旁边留意每个小组的情况,及时帮助。并且利用每个细节帮助学生们从表演中理解课文。比如,有同学很不想演东郭先生,我就要求他要说清原因,又叫他能否有能力找到人换角色,同时借机表扬他们组的合作精神。这样,不但学生在合作中了解了课文含义,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同心协力互相进步!这种教学的效果,靠老师的口干舌裂地讲解是达不到的!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合作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摸索出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伙伴学习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如以“校园一角”为话题作文,不少学生把目光放到了优美“校园一角”中的另一面:有人把纸屑、食品包装袋、饭盒等随手丢在校园一些角落中,这在美丽的校园中是多么不和谐的一幅画面啊。这些现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探究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治理学校环境的方法,探究学校的管理漏洞。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收获,写出一篇篇好文章,还收获了人生美德的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走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
1——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
探究性作文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写作的综合性作文训练。它把生活的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学生心理的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生活与作文、作文与研究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特点。
高考作文进入话题作文时代,可以说是历年来高考命题中的一个最成功的改革,它改变了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在作文命题中轮流坐庄的单一局面,使作文教学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适应话题作文的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究。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探究性作文训练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性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自主探究法
探究性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因为学生只有融进生活,有丰富的感受,才有作文的愿望,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自主探究性作文,正是为了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以“母爱”为话题作文,学生写歌颂母亲,感谢母亲,不少作文总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原因之一是学生平时已习惯于母亲的付出,而对母亲的“伟大”并未有真正的体会。我作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写一篇《妈妈一天纪事》,这就要求学生对母亲一天的所有事情进行跟踪记录。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作文任务比在课室里凭空想像更饶有趣味,更引人入胜,而且更能加强自己对母亲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忙碌,为家庭做出的无私奉献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那么,所有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对于礼物,学生是乐意领受的”。
二、情景探究法
情景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作文的情境,创造业种宽松、自主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作文。只有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情境:一对新婚夫妇在路上遇到了一起车祸,在千钧一发之际丈夫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推开了新娘,自己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学生听后眼眶湿润了,随即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挚的爱”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切入了文章的主题,并且明白了很多。学生这种结合自身感受的畅所欲言,有的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多带来的效应是学生在评价的同时,学会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审视,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更乐于去探索未知领域的东西了。
三、多向探究法
多向思维方法,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如以“校园一角”为话题作文,不少学生把目光放到了优美“校园一角”中的另一面:有人把纸屑、食品包装袋、饭盒等随手丢在校园一些角落中,这在美丽的校园中是多么不和谐的一幅画面啊。这些现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探究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治理学校环境的方法,探究学校的管理漏洞。
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四、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主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我根据高考命题以话题作文为主的趋向,吸收外地教师的成功经验,尝试进行专题读写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如“体察亲情”“关爱生命”等,搜集一组多种文体的佳作,自己创作一篇,写上一段序言,整理成册,定期进行交流,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在这个合作探究活动的推动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学生注意了思考,重视了摘抄积累。大家纷纷亮出精心制作的专题,如《生命的本色》《成长的足迹》《倾听动物的呼声》„„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仅仅作为个人情感的宣泄通道,而是将其视作一种创造性活动,并把自己独特的创造贡献出来,影响其他同学,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五、读写结合探究法
阅读与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但阅读与写作又是密切联系的,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动人的故事,美丽的景色,独到的见解,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会在同学们的心底激起波澜,使他们产生写作交流的冲动。
譬如我在教《阿Q正传》时,要他们在认真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一为阿Q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自传,二代理法院写一份判决书,三为阿Q写一份上诉书,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进行了多种文体训练。当然,探究性学习方法还有许许多多,在运用中重要的是能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综合使用。关键用之合适,行之有效,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笔者将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角度阐述,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乐学、愿学、会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2.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物理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物理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物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合作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摸索出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伙伴学习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物理不再枯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从新的教育形势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其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作过不少的尝试,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尽人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提高,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学。
2、从新教育理论和高效课堂要求来看,在课堂中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调动学生,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
3、从班级现状看,个性不同、习惯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有差异的学生被分在一个班级里,由于绝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同的作业要求,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这种“一刀切”的学习方式产生的情况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选择这个课题作为研究内容。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 课题实施方案
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特征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学习的团队明确的分工,复杂的任务等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改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从依赖性、独力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独立、合作、开放的全新方式,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研究性学习”等,都可以在该理论中找到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其作为理论支撑,就在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教育价值论、教育理念体系建设方面的借鉴,而且还可以直接指导我们进行教育策略和方法的革新。把多元智能理论从价值观的指导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这样的研究才有实际价值,并会成为教师、学校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功能强大的发动机。
3、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地灌输、强迫地塑造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是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学习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内容
(1)课前学生搜集资料,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2)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目标;②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目标;③小学语文情感陶冶目标。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理。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获取知识、提高小学语文能力的途径。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程现模式。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索是目的。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③课堂流程:A、激情导标→B、独立自学→C、讨论交流→D、思维拓展。
(5)小学语文教学评估。三个转变:①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②评价内容从“结果”转向“过程、效果”;③评价重点从“教师讲评”转向“生生互评、学生自评”。(6)课后拓展
六、实施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
1、调查论证,选定课题。建立健全课题组。
2、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对一、二、三、五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并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5、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4月—2015年6月)
1、按方案制订个人课题实施工作计划。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3、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做笔记,写心得体会。
3、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说课;认真听课评课,写教学反思、随笔或教学论文。
4、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5、个人阶段总结;课题组阶段研究总结报告。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学论文、个人总结工作。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八、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一节课,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语文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活动,来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教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
要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课文教学。(4)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教师群体中有浓厚的科研意识。
2、我校地处210国道,在铜川市区和宜君县城之间。具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3、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课题研究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4、我校拥有多媒体大教室1间、电教室1间以及宽带网的接入,还有图书室1间,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备承担课题科研的硬件、软件条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5、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1、具有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
2、师生和生生之间借助计算机,可以实现实时、非实时、实地、非实地的有效便捷的沟通和交流;
3、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4、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反省,通过积极参与和角色转换等方式不断提高协作沟通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5、网络环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特别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平台,学生借助于网络环境能够进行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效果都出现了崭新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最突出的特征。由于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同步工具和异步工具,如音频会议、网络会议、视频会议、聊天、及时消息、白板、讨论板、BBS讨论系统、学习日历、各种链接、小组公告、Email、调查和测验、内容集成、课件、流媒体、幻灯片、电子书等都可以成为课堂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基于网络档案管理功能所构建的学习资源库、版本跟踪和控制、基于许可的网页访问更是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浩瀚的学习资源。在新课程所提倡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我认为网络学习协作模式的设计应着眼于以下三点:一是该合作模式如何应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二是这些学习活动又如何提高学生之间、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水平和交流质量的;三是学生使用该合作学习设计模式中的反应如何,并附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实践该模式后的反馈情况。内容可分为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评价方案、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设计网络学习环境等等。
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2、“发言人”采取轮流担任的制度。
3、教师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这个故事使我感慨颇多, 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新知识, 了解和认识世界。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最适合学生发展呢?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环境呢?是像第一个父亲那样只关心考试成绩?还是像第二个父亲那样,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像第三个父亲那样,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深切感受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必要性。下面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 其实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 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 最后将客观的知识转换为主观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在数学课堂注入了一种新的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 让他们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去找答案。例如教学《平行》内容时, 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例如短跑、双杠、跳远, 然后让他们举出生活中带有“平行”特征的例子。如商场中的手扶电梯、铁轨等, 然后诱导学生观察每个情境中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把学生观察的焦点, 由形象思维引向对书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抽象思维, 从而获得“平行”这个新的概念。又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时, 考虑到学生对“密铺”这一概念比较念陌生, 于是我从生活中挖掘“密铺”的实例, 新课引入时这样导入:“请你描述家中客厅或卧室地面是用什么材料铺成的?”问题一出, 同学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是用木地板, 有的说是用瓷砖。我接着问:“大家留心过没有, 每一块瓷砖或木地板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大小和形状相同。”看着学生已“上钩”, 我接着问:“师傅用什么方法拼接木地板或瓷砖呢?”由此引入“密铺”的定义。事实表明, 教师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提供一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情境问题, 就能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从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 应该着力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与生活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 以利于学生去参与、探究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自己可以做事情, 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例如在教学《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中,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 一座大山的两侧有两个村子, 一个在A处, 一个在B处。有一天, 一个村民想测量一下A村到B村的距离, 你能帮助他想出一个好办法吗?”
经过几分钟的思考, 学生甲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看法:“我过A点引线段AD, 再过B点引BE平行于AD且BE=AD, 然后连接DE, 如图2所示, 只要量出线段DE的长度就行了。”紧接着学生乙走上讲台说:“我过A点引一条直线AF, 过B点作BD⊥AF于点D, 在直线AF上截取DE=DA, 连接BE, 如图3所示, 由于△ABD≌△EBD, 所示AB=BE, 量出线段BE的长度就得出A村到B村的距离了。”“老师, 我还有另一种方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到黑板前, 演示他们的方法。在这一连串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仅仅起到一个“导”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 得到了答案, 这些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而学会的知识, 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教材新教法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们已不满足于课堂45分钟的探究与交流, 渴望老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地进行一些数学探究和动手活动。时势如潮, 数学作业悄然“变脸”, 单一机械训练普遍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数学小制作、社会调查、数学小报及论文等, 极具趣味性,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点亮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在《平行》这节课上, 我让学生设计一张迷宫图, 在确定位置之后, 给学生布置“如何到你家”的作业, 让学生借助画图来表示从学校到自己家的具体路线, 借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概念, 学生兴趣盎然, 甚至互约到家里玩时彼此间特意叮嘱:“别忘了我家的路线啊!”一位男生平时不太想学数学, 但这次画图设计挺认真, 也富有创意, 我抓住机会及时表扬他, 他在总结时也很自信:“我画图很棒, 以后我在其他方面也要努力。”总之,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式, 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 更能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 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教学《a表示什么》时, 先让学生动手搭正方形, 亲自操作与思考, 经历探究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然后安排小组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探究一般规律的必要性, 最终形成初步用符号表示。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式使得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 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比如讲授《打折销售》时, 我有意识地将这一节内容安排在周一进行。上个周五将表格发给学生, 要求他们以数学活动小组为单位, 由组长负责, 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去任何一个有打折销售的商店, 逐项填写表格中要求的内容, 然后按要求设定问题, 并求解, 最后填写本人评价。在周一的数学课上, 他们交流调查体会、编题的技巧, 然后轻易地解决了课本提出的问题, 成功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他们感受到了走出“教室”学习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3.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4.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兴趣地学习。
二、培养阅读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条件,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2.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非常大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
3.课外阅读中的应用。借助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我们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为孩子们购买适合的儿童读物,订《小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读书报比赛、故事会、每日读报等多种方式检查评比,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
3.让学生盡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来操作的不足。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加强教学评估。
3.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俞峰.试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J].教学月刊,2006(2).
[2]孙志璞.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3]奚定华.研究型课程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1999(12).
[4]曹冬仙.自主探究主动发展[J].教学月刊,2002(5).
[5]任效峰.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5).
[6]霍兰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让学生在知识的课堂中去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如何在所教的学科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是很多老师都在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里,我结合我所教的课程初中数学,简略的谈下我是怎么来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老师在其中所应起到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解答这三个环节是我们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
一、自主探究,课前预习。现在我们的教学实际是课时紧,任务重,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
内完成教学任务,搞好课前预习是必须的,更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例如我在讲《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前,先提出“为什么不能在正方体中截出一个七边形来?”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回去预习这一节的内容。通过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一个疑问去预习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就会主动的去预习这一节的内容,努力的寻求为什么不能截出七边形来的原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将要讲到的内容,从而达到预习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师生适应,教学默契。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合作学习既有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有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创造一个既有学生单人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还有师生一起学习的学习氛围。既能让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得到共同探索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中对单个学生提问,或者让学生们一起回答,师生一起来探讨等,例如让某个学生上台解答,台下的学生来做批改,教师在最后进行讲解等,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所学习到的内容。
三、精讲点拨,提高效率。课后的作业批改能使得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掌握所学到内容的情
况。而对作业的讲评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我常常讲课前,先对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受到外部活动的刺激,从而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的给学生提供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感性材料,多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方式主动学习,通过观察、操作等途径,为把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成果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学生,数学,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特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接受性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出来的最多是主动的接受,这不符合自主性的意义。其次小学生更不会与学生一起以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大多是抱着完成学习内容的心态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效率,学生也丧失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创新、合作、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无疑为教学添加了新的活力。
1、探究模式下的研究性。探究模式主要是通过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来增加学习的创造能力与加深学生对探究性的过程的认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具有研究性,不再要求学生简单的理解与接受知识,应给予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知识,尽量摆脱前人的探究模式,以自己独特的模式去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开放性与实践性。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开放性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深化体验,并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取知识,评价也呈现多元化,整体过程表现出发散性、求异性等。实践性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依据日常事务,来找出客观规律,促进探究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探究知识的能力。
3、学习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着引导、激励、辅助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与其它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测量等活动中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价值,集体感受成果,同时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究,感受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这样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依赖学生的记忆与模仿能力,更多的依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性的实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驱动与选择性学习。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意愿自觉与主动学习,依据资料、经验分析处理解决问题。自主性具体体现在学习空间、目标、方法等的自主性,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种自主性减少了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现象,他们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促进创新能力。在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老师起着诱导作用,学生通过把生活实际作为研究的对象,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并积极的与学生配合,以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为单位,提供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自己的经验为主导性情况下,常常能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身能力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形成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的数学意识、交流能力、应用等能力,这些能力更能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下,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主动、开放等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数学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价值定位于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为核心,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其教学方式可概括为“听中学,练中学”,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呢?下面,我就以教学“找规律-简单的搭配”为例,就新课程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课堂教学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原型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学生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例如:课件出示小猴挑选运动服装的场景
师:今天,森林王国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拔河比赛,并邀请我们小朋友参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小猴正在挑选比赛服装呢。它有2件背心,3条短裤,从中选一件背心、一条短裤配成一套服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们愿意帮小猴的忙吗?
生:纷纷猜测,各抒己见。……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探索现实的、未来的问题氛围之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个体探索、尝试解决
教师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精心安排个体独立探究的内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独立自主学习中,自我尝试、自我探究、自我体会、深化已有知识、掌握新知识、建立新理念、发展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
例如:教师提出要求
(1)到底有多少种穿法呢?请你拿出图片移一移、配一配,用操作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2)学生动手操作。……
在这个环节中,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初步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达到促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充分发挥。
(三)小组互助、组织交流
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
A、没有规律地搭配,没找全。
B、找全了但比较乱。
C、从背心出 发分别和三条短裤配,共有6种配法。
D、从短裤出发分别和两件背心配,共有6种配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组织交流。
师: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哪些想法是正确的?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是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数学活动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机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使小组学生成为最佳的学习伙伴,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集体评价、难点剖析
小组学习、交流后,师生应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或对有些学生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自评与互评的活动中,在教师的精讲剖析下,使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得到发挥,对知识、技能得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小组反馈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如果不摆图片,你有什么好方法把6种不同的搭配方案表示出来呢?
生:我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这样更方便。
师:怎样连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有规律地依次连线。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有规律地依次搭配比较好,并且学会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案。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自己说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延续上面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精心安排变式的,综合的问题。学生则通过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知识,建立或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
例如:出示2种饮料和4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小猴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如:《田忌赛马》的搭配。
这几个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又延伸于例题,富有变化,而且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中,其思维不断得到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 学习方式 物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物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并对别人(包括教师)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以及做出必要的比较,它包括探索、交流、表述、比较、讨论、改进与纠正错误等多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学校这学期派我去学习了一周,回来后我带领高一物理组全体老师负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活动,这个专题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尝试。在组织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建立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三个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偏重形式;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
一、营造浓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氛围
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
首先是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主动活动的时间;其次是空间。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扩大了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改变过去按知识组织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状态,不仅教知识还要教知识结构,教学这类知识的方法,把书本知识按其内在逻辑的组织,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由点状积累转化为结构的逐步复杂化。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同时,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及时发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困难,不断降低子级问题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探究”式学习。
二、课堂教学新模式建构
通过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落实“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促进所有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我设计了物理教学流程,构建了“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上自主探究,师生心灵对话;合作学习,进行思维碰撞;课上归纳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当堂检测;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等,设置预习提纲,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解决部分问题。课上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力图把课堂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小型的课题研究过程。这样做有助于淡化教师复制知识意识,而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课堂上以任务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强化任务意识,而淡化“启发”“诱导”“导入”等讲解意识,运用这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2.课上自主探究——师生心灵对话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到学生中巡视,判断学生的学习心理,找出学生的困惑所在。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针对现场实际,提供下一级子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自主探究。教师采用变换问题的方式(在必要和可能时,再三变换问题)帮助、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以解决问题或任务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围绕问题师生互动。
3.合作学习——进行思维碰撞
当自主探究基本完成后,个别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完善,这时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探讨、交流,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使他们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也以学员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理解和答案等(或者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讲解(或教材)相对照,进行对话,并对他自己的思路或结论作出判断。在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当然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包括提出常规和非常规性问题),也是其中的教学环节之一。
在这个环节,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要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再次,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4.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终结阶段,给学生提供一个促使学生把新概念、规律与原有知识体系协调一致的问题,并遵循上述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总结。
5.当堂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让学生感觉到知识不只是在书本上,而且也在生活中,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也为了提高和完善自己。
学生自主地探究,是可以探究出东西来的,而且自己得到的东西理解地更深入,体会地更透彻。学生是有探究能力的,把时间交给学生探究,教学要求能达到。
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最初进行的过程中,不免会有些问题。表现最突出的是,好学生和中等学生能积极进行探究活動,但随着实践的进行,好学生和中等学生,你只需稍加点拨,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来。对学习差的学生,个别的进行重点教学后,他们的进步是很大的。从完全听不懂课、不听课,到开始“自主、探究”式学习,这一变化对学生会带来终生的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罗列,不亚于我们任何老师,而且经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学生体会的更细致,理解的更全面,更到位,那是我们老师讲给学生,学生们无法体会到的。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过去的昏昏沉沉地听我讲,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究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兴趣盎然。而课堂上的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逐渐对自己建立起信心,而后又变成了课后积极主动地学习。随着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逐渐建立,动手解决问题实践的意识和习惯逐渐形成,当探究成为一种习惯,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0-05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07-14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09-13
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10-25
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29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07-08
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论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