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发展党员工作报告(共9篇)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回头看”的通知》的要求,对我乡党委自2009年至今,近四年以来的全乡各支部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四年以来,我乡认真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从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预备党员的确定到预备党员转正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工作细则执行,严把每个环节,使我乡发展党员工作健康发展,有效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从2009年至今,我乡三年发展党员共计121人,其中农村第一线党员110人:占到发展党员总数的85.7%;女性党员37人占到近三年发展党员总数的25%,基本达到了发展党员的比例要求。
二、具体措施
(一)、发展严把审查关。我乡党委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严格把关。从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到支部通过其为预备党员,均为一年以上的考察培养期。培养教育期间,各支部均确定了2名培养人,培养人按照要求每半年填写一次考察鉴定。入
党积极分子要求经过培训。本人参加支部吸收其为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的党员大会。党支部的会议记录完整,会议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记录人、党员总数、实际出席缺席党员人数及缺席原因、参加会议的预备党员和列席人名单、会议讨论情况、表决形式及结果都有详细记录。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指导预备党员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入党材料上填写的时间与各种记录具有一致性,符合逻辑关系。
(二)、培养严把质量关。我乡入党积极分子都经过群众民主推荐,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举手表决产生;在乡党委的指导下,各党支部能够按规定,每半年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都经过党支部研究;党支部让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时,需经过上级党委同意,并对发展对象进行填写前的认真指导。党支部对发展对象都形成综合性政审材料,综合性政审材料有结论性意见;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后,党支部能及时报乡党委;做到每季度讨论一次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能及时讨论预备党员转正事宜;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后,按时上报乡党委。支部召开吸收预备党员大会和讨论预备党员转正大会时、党员到会的人数都符合《细则》的规定。发展党员,均经认真培养、考察,主要包括以下程序:一是申请入党同志个人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二是确定党员同志负责与申情入党同志的联系;三是组织申请入党同志参加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参加支部和党委统一组织的培训;四是申请入党同志能积极地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五是申请入党同志能够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发展党员的意见;六是认真做好对申
请入党同志的政治审查和有关社会关系的调查;七是各支部均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八是发展党员时均召开党员大会,认真审查,做出决议,并能按时报乡党委审批;九是加强预备期限考察工作。
(三)、结构严把科学关。随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我乡共有党支部x个,其中农村党支部x个,机关支部x个,党员总数已达x人。四年来,我乡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了按照《党章》规定和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并逐年完善提高基础上,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同时做到了,坚持标准,注重质量,真正做到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强化培训,提高了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确保能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优化结构,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打下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注重培养,全面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掌握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健全机制,规范程序,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工作亮点
(一)、优秀人才的涌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多年来通过乡党委不断坚持,严格把关,严肃入党纪律,将一批有思想、有觉悟的同志吸纳到了党组织之中。乡党委风清气正,党员队伍精神饱满,团结奋进。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我乡党员队伍里涌现了例如致富路上“领头雁”x;科技致富带头人x;壮大集体经济个人典型x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的成绩是个人的辛勤努力和不懈追求,更是党组织
严肃发展纪律,注重人才培养的结果。
(二)、优秀支部的产生。一个支部,一个堡垒。在乡党委全面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中,各支部起到了重要的培养和审查工作。党支部就是党员的家,只有党员的家是团结的、向上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乡各党支部中x党支部就是代表。x村党支部几年来严格要求自己,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刻对照、衡量、检查自己的工作,团结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实现全村共同致富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表彰奖励,连续七年被评为县、乡先进集体。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乡党委认真履行工作义务,努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农村青年培养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得不够,二是党组织与发展对象的谈话制度还有待于完善,谈话人水平有待于提高。三是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力度不够,存在前紧后松现象。
三、调整措施
为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开展和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一)、突出重点。要加大在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适时组织优秀青年参加党课学习,做好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要从思
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青年同志们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来。
(二)、抓住关键。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乡党委将重点对支部委员进行发展党员工作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发展党员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推优制、培养考察制、公示制、预备党员考察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加强组织领导。以争创党建先进单位为目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要求各支部,坚持做到每年都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每半年召开一次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确保发展党员各项工作再次落到实处。
一、我国乡镇财政税收的现状与问题
想要改变目前乡镇财政税收不平衡这个艰巨的问题,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探索制定一套顺应乡镇发展又能促进乡镇发展的财政税收新模式。需要不断改良和完善乡镇财政税收的管理制度。从制度、模式两方面上入手,才能增加乡镇税收的渠道来源。需要重视对财政税收这一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一)乡镇财政支出负担大
从90 年代起,在完全取消农业税的过程中,我国面临乡镇财政税收急剧减少的困境。国内企业没有强劲的经济实力,还处于发展幼年阶段,过重的赋税负担会影响企业发展,税收收入只通过增加企业负担将会对税基产生严重伤害,税基可能会急剧萎缩。现在,我国乡镇财政在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税改后,乡镇财政与小税种的支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支撑乡镇财政支出,分税制导致债务的偿还等问题无法用乡镇税收来填补。
(二)有待完善的乡镇组织机构,
乡镇组织收支水平是不合理的,收支极度不平衡。分税制和农业税取消都大力度消减了税收收入,而不停增长的支出包括基础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建设等费用,乡镇组织收支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乡镇组织机构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运行方式。
(三)我国乡镇财政管理高耗低效
现阶段,我国各乡镇财政管理层都在为行政费用高这个问题头痛,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问题的尖锐程度。政府通过对零户和预算方式统一的管理,但仍然治标不治本,财政管理理念并没有被完善改进,还是沿用了以往粗放的方式进行管理,严重的影响财政管理的效率。首先,从事乡镇管理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在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更加加剧了行政费用支出不合理、管理支出过高的问题。其次,税费配套设施不配套甚至有的地区严重缺乏,即使分税制向基层不断渗透,相应的配套设施依旧是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独生子女费、乡镇医疗卫生需要的配套资金、环境支出这些费用都突飞猛进的增长,财政管理并没有合理的发挥它在财政上的作用,行政支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成为乡镇的沉重负担,严重阻碍了乡镇的发展。
(四)乡镇财政资金预算审核力度低
乡镇财务业务管理范围:乡镇教育方面、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资金扶持方面。鉴于支出频次的频繁然后审核的力度却很低,这共同导致资金运转很随意,这严重威胁了资金的安全。
二、乡镇财政税收发展改革的应对的方案
我们必须根据本国当下的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改革模式,城乡统筹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现在,农村的经济改革不断增加试点地区,乡镇这一级别的财政权力和行政权利无法达到平衡,这是很难通过短时间来改变的问题,所以应该转换角度,从税收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个管理系统监督管理资金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我们的税收的渠道是固定,税收的对象是固定的,那么我们能入手的就是整个资金收取和支出使用这一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力度,乡镇税收支出的主要地方是居民公共设施上,如马路建设、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这些都是规模大,投入,人员调动性强,且很难短时间创造出实际经济收入。所以我们要对这些项目进行缜密细致的评估,避免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流失、流失去向混乱和资金金额不限定等问题,要监管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一个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力的保证资金支出能效率。在财务管理具体操作上,要严格对财务会的核算工作,发挥起乡镇会计核算的作用。建立一个债务消化监督制度,并且做到上级财政一定要严密监控下级政府债务,把这项工作纳入考核的项目指标。
(二)税收分层次管理
以全国范围为参考,我国各个省份的经济能力的差距已经很明显,然后下分到各乡镇更是经济实力参差不齐,有的地区的税收非常可观,但更多乡镇的税收非常不尽人意,即使是在同一县区内的各乡镇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税收多少之分。因此,要想能充分调动各乡政府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因地而异,对于财政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乡镇适度下派一些财政任务放宽一些财政权力。对于那些条件差经济实力弱的部分地区,就可以用上“县镇”联动的管理方法进行援助。
三、结束语
本文从改进乡镇财政税收发展的角度讨论财政税收目前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我们提出每一项新模式都要结合我国国情。现在城乡统筹不断推进是我们乡镇地区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要从税收分层次管理、监管资金等方面入手,努力改善乡镇财政税收困难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如红.乡镇财政税收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5,(2):260-260
[2]王青松.乡镇财政税的模式和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46-47
[3]秦兰玲.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税收的改革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5,(8):68,71
[4]钟芳山.发挥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理念[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2):99-99
[5]郁红艳.试论增强乡镇财政调控能力的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49-249
关键词:乡镇财政;重要性;问题;发展;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乡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一环,而其中乡镇财政是影响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乡镇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会对农村的建设和基层政权的稳固带来影响。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一是对农村的社会问题进行管理和公共服务,包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等;二是对农民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减少贫富之间的差距;三是进行经济建设,保证经济健康的发展。以上列举的乡镇政府的三个职能都只能靠乡镇财政才能保证,一旦失去乡镇财政的支撑,乡镇府的许多职能都将无法执行,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乡镇政府进行综合性经济管理的部门。乡镇财政在巩固基层政权的稳定,服务基层百姓、增加农民收入、医疗教育事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在进行专项资金监管,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都会对乡镇的经济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乡镇财政的建设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乡镇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建设,“三农”问题得到了足够多的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各级财政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资金越来越多,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这种形式下,加强对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愈显重要,只有加强了乡镇财政的建设与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才能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二、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的问题
(一)财政收支失衡,刚性需求增大。
目前我国乡镇财政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收支失衡,乡镇政府举债成为了常态。自从废除了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税源和税收都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乡镇财政的收入仅仅只是来自相对薄弱的工商税收。虽然乡镇财政的税收减少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乡镇财政仍然要拿钱出来进行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支出。尽管上级采取了一定的资金补助,但是仍然无法解决根源问题,支出严重大于收入导致乡镇财政举债常态化,给乡镇的各方面发展都来了负面影响。
(二)乡镇财政机构不完善,专业财政人员严重缺乏。
我国目前乡镇的财政机构还不健全和完善,虽然遵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乡镇机构改革中,财政机构的理财能力被削弱,乡镇政府没有加强对财政进行管理。乡镇府只管进行征税,但是却疏忽了对税源基地的培育和建设,乡镇的财政管理职能渐渐淡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乡镇财政税收的困难,也使得乡镇财政在政府部门中地位的降低。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三农”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在资金,农民补贴等工作,因此乡镇财政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财政机构的不完善,很多乡镇财政部门没有积极的去协调国税和地税部门,疏忽了对重点税源基地的关注,导致一些税源的流失。除了财政机构不完善外,我国的乡镇财政还严重缺乏专业的财政人员。财政人员是进行税收工作的主力军,专业的财政人员会深入企业和项目单位了解税源情况,及时发现新的税源和有效减少一些公司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保证正常的财政税收。而严重缺乏专业的财政人员会不可避免的给财政工作带来阻碍,财政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极易导致一些企业进行偷税、漏税行为,给乡镇财政收入带来严重亏损。
(三)支农资金缺乏有效的整合,资金监管不力。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国家投入农村建设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支农资金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有力监管的问题。由于涉农资金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缺乏监管的力度,导致资金滴漏现象严重,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一方面,许多农业、教育、医疗等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值,虽然项目的实施地是乡镇,但是乡镇财政却对项目资金无权过问,以至于资金监管流于形式。另外一方面,乡镇财政一直受乡镇政府的约束,当一些支农资金被挪用时,乡镇财政部门却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了。
三、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建设乡镇财政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乡镇财政机构工作的特点,应该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章制度,让财政人员可以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办事,杜绝工作的懒散性和随意性,同时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部门的指导力度。财政部门要细化各项工作的要求,严格监督工作的过程,提高财政机构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工作的流程,努力使财政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了完善管理体制外还要提高财政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对财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其素质。进行培训时要明确培训分工,例如乡镇财政所长可以由省财政部门对其进行培训,普通干部则可以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贯彻理论并且要联系实际,加强财政人员对当今相关政策的了解和提高实际办事能力。
(二)加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力度。
笔者认为要加大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首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资金监管的重要性。乡镇财政部门是离农民群众最近的财政部门,所以乡镇财政部门要站在农民百姓的角度,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充分认识支农资金监管的重要性。省市级的财政部门要重视乡镇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职能,督促其履行相关的监管职责。其次是财政部门要明确资金监管的范围,不断的优化监管机制。这里要特别加强对一些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财政部门也要及时公布资金账册,欢迎基层百姓一起参与资金的监管。对一些重大项目的资金进行全程监管,杜绝资金被挪用和侵占的现象。
(三)有效整合涉农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益。
涉农资金是贴近农民自身利益的资金,同时涉农资金也是乡镇财政部门管理的重要资金。但是在当前存在一些乡镇财政部门没有对涉农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部分的涉农资金流失或者利用效率不高。对涉农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乡镇财政的重要工作之一,涉农资金牵涉到许多农民的切身利益,财政人员要认真分析农民的问题,对涉农资金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努力使有限的涉农资金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四)强化税源建设,摆脱财政困难。
乡镇的税源建设是进行乡镇财政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税源是乡镇财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人员对建设税源的紧迫感,要把税源建设放在乡镇财政建设工作的首位。乡镇财政还可以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来乡镇投资办厂,通过建设乡镇工厂和工业园区来快速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壮大乡镇的税源,有效的提高乡镇财政的保障能力,使乡镇摆脱财政困难。
四、结束语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同时也是离基层百姓最近的财政部门。乡镇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离不开乡镇财政的资金支持,乡镇财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乡镇的大展。加强乡镇财政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有效稳固省市级财政,对整个国家财政体系都有巨大的帮助。(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李章峰.浅析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4).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在淄博市张店区的一个小镇中。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比较发达了吸引了三、四家外资企业来我镇投资建厂:纺织厂、加工厂等这些企业都使我们家乡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变,同时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 村民的物质条件或者是精神生活。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今年寒假,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我镇包含23个自然镇,其中的中埠镇以及黄金村等都是重点的镇,其主要特点是:
1是农业产业比重大。该镇拥有耕地5.64万亩。04年我村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镇经济总值的 73.2 %,同比增长15.3%;
2是新兴产业发展快。我村最近三至五年吸引了不少的外商的投资,不断有新的厂子建立,这不仅解决了我们村的人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还改善了村民的整体的生活水平;
3是工业发展相对弱。虽然我们村最近的厂子不断的建立,但是都是一些轻工业的厂子,例如,纺织厂、针织厂、加工厂等。工业性质的厂子很少,工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的发达;
三、近年来,我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果蔬、纺织、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重点镇。我从这短时间的调查中总结了几条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政府扶持,思路创新,加大投入。中埠镇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突出科技支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及时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由以往抓生产、增总量转向抓流通、促增收上,把主要任务放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社会产业化经营上,加大力度扶持地方特色产业。为了更好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规划布局,镇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府文件和政策性优惠文件,对人们的行业进行补助,对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充分调动了农民、企业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规划现代化示范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农田38000多亩,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各方面的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
3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
4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
5是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农”。近几年随着镇政府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利用党员电教室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培训,努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实现以培训促成长,育人才促发展。今年上半年由广陈镇农技站组织,举办了水产养殖、家禽管理、栽培等七期培训,受训人员361人。通过为农民传授农业、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效益增长。6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长效管理。我镇农技站协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由分散农户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技术
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田间生产档案。
四、虽然我镇近几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1、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给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规模效益不凸现。
2、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缺,流通渠道相对单一。
3、现有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低,带动和辐射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合力支撑效益农业。
4、人们的综合素质仍然是比较的低,例如现在仍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不懂计算机技术。
五、针对这次的调查结果我总结了几点我们镇今后的发展思路:
1、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大农业大提升的意识。
所谓大农业实际上就是传统农业与加工业的产业融合。要发展大农业首先应从思想认识上确立大农业理念,树立大提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把握“两个趋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会议精神,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各项制度,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积极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希望之路。通过这个过程,既使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又使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得以反 农业与农民。
2、在产业发展上要求形成生态化、规模化格局
在巩固特色农业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内涵,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必须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在统筹规划产业的同时,应根据各村的实际,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两种优势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凸现经济效益,推动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3、在运行机制上向企业化合作化经营发展
发展规模经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区域产业;另一条是围绕某一主导产品,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继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前者需要有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后者则需要农村合作社、供销社等服务中介组织的引导与管理。所以不难看出,要发展规模经营,推进产业化进程,就必须要做强龙头,提升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流通渠道。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初加工和再加工产业;摒弃传统的农户、市场两点一线的单一模式,积极推导“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或“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多渠道流通模式。从而使整个产业链形成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是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在这个产业带中,采用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并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使之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4、在政策扶持上要向农业和农业大镇倾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农民将特色化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继续加强对农业龙头的支持和培育,尤其要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和培育购销大户。在资金上给予补助,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寻求各个突破,实现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特色效益农业的整体发展。三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
合作社在协调、管理、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积极解决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种养业大户贷款难问题,保证生产资金畅通到位。
5是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科技推广站职能。
6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保障机制,缓解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加农民从事效益农业的信心。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搭建三产发展平台
——关于***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第三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对拉动城镇升值、集聚人气、解决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就城关镇经济发展的现状,摸清第三产业情况,找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镇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镇大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战略,在农业和工业强势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第三产业经营户1583户,从业人员达到5303人,逐步形成了餐饮、服务、娱乐、休闲、购物等五大行业,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特点:
1、主导产业地位稳固。XX年,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3626万元,占第三产 业的72.4%,这三个传统产业是目前全镇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行业,也是带动全镇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2、餐饮住宿业迅猛发展。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XX年,餐饮和住宿业实现生产总值9490万元,占第三产业的20.4%。
3、仓储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消费品市场活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发展明显加快。XX年,仓储物流业实现生产总值2402万元,占第三产业的5.2%。
4、文化旅游业、家政服务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随着居民服务需求的增长,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家政服务业相继发展。XX年,文化旅游、家政及其他服务业实现生产总值920万元,占第三产业的1.98%。
二、存在问题
从全镇三产发展的现状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客观地看,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
一是三产内部结构不协调。当前,第三产业的增长主要依赖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不高,规模小、层次低。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对餐饮、服务、交通相关行业的影响力较弱。
二是市场建设不够快。目前全镇新建市场不多,特别是专业农贸市场几乎没有,致使许多小摊小贩在各个街巷口乱摆乱设,不仅缺乏统一管理,而且影响市容。
三是三产大项目不太多。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比较多,但新型服务企业少,发展带动力弱。
四是市场辐射能力不够大。我镇的商贸设施陈旧,经营方式和营销理念落后,在周边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的不多,带动作用不强。相对集中商贸市场规模小,辐射能力弱,市场主要以零售为主,缺乏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且比较分散,管理经验欠缺,影响商贸市场的发展。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结合当前三产发展的形势,针对三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应该拓展空间,突出重点,抓住优势,转化劣势,挖掘潜力,加快三产发展,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拓展空间,促进三产发展。针对全镇三产发展的现状,加快三产发展,必须拓展三产发展空间,结合实际,当前重点要加快县城南大门外豆腐村段、纸坊街、西关街“品”字型商贸区建设步伐,不断促进三产快速发展。
2、发挥优势,抓好城区三产。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络。支持专业配送、仓储经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带动城区三产经济。
3、立足发展,抓好农村三产。发展农村三产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农村特点,围绕农业生产,加强主产、主销和集散地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贯通城乡的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市场营销、技术和信息咨询等服务。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规划,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4、打造亮点,壮大房地产业。结合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以商住房为主体,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街区和商务楼宇。城中村改造要突出三产服务业,力争改造一个城中村,建成一个商住一体的经济街区,形成一个特色经济园区。
何淑艳 何好生 朱敏方
少数民族乡镇是我国较为特殊的民族群体组织,其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大部分少数民族乡镇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和扶持。本文就如何推动汝城县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展开调研,对该县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举措展开了分析。
一、汝城少数民族乡镇的基本情况
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居有少数民族26个,有5个瑶族乡镇(三江口镇、小坦镇、延寿乡、岭秀乡、盈洞乡),17个散居少数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5%。世居少数民族以瑶族和畲族较多,其中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6.33%,畲族占全县总人口0.65%,其他少数民族只占0.02%。该县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山区县、市排第5位,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乡村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县之一。近年来,各少数民族乡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两委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乡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该县5个少数民族乡镇的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56元,增加到2011年的2460元,年均增长12.43%,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初步优化。各乡村基本形成了能稳定解决群众温饱的支柱产业,少数民族村因地制宜,开发一批与解决温饱有直接关系的短、平、快种养项目。各乡镇党委、政府以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环境为抓手,以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出台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建立各类农副产品种植基地:2009年-2012年,三江口镇被省市列为楠竹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出台了《关于加快楠竹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100亩和肉牛养殖基地;盈洞乡建立了以蔬菜、瓜果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和金银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项目;岭秀乡建立了以生姜、水晶梨、弥猴桃、油茶为主的农业产业项目,成立了香岭生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商标“香岭头”,成为全县唯一一个有注册商标的生姜生产基地和组织;延寿乡建立了以小米椒、玉米、大豆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基地;小坦镇建立了以矿产资源和木材加工为主体的民营加工产业项目,成功开发了湖南省名牌产品“汝垣牌”细木工板;通过努力开发形成了一个个富有地方乡村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和民营生产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近年来,各民族乡党委,政府带领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在上级帮扶下,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3800余万元,完成了5个民族乡镇通乡、通村公路改造(通乡、通村水泥路建设规模达780余公里),大大改善了各少数民族乡村交通状况,为实现“交通引领经济”奠定了基础。投入100余万元开发了引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各村基本上实现了“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同时,农村危房改造和改圈改厕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经过乡村的共同努力,各民族乡镇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实现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恶劣。各民族乡镇是典型的“八分山一分地”的地理环境,旱地面积的比重高达64.7%,人均水田面积仅0.8亩。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的限制,各乡镇大部分村组只作单季作物,且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问天田”的比重大,农田收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气。由于受地域环境的制约,村居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2、基础设施差,交通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是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存在的普遍问题,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通乡、通村公路,但因道路等级低、弯道多、路况差,加上客流量少导致车辆短缺(30%以上的自然村简易公路都不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5个民族乡镇中仍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村未安装程控电话,群众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少,接触外界新鲜事物少。由于不懂科学技术、不主动了解市场信息,少数民族群众陷入信息封闭观念陈旧,导致经济落后的困境。
3、农民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各少数民族乡村,有60%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高效农业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村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而且随着扶持效益农业补助资金的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的步伐将会减慢,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农业高新技术难以推广,实用技术难以掌握,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4、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乡镇GDP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二、三产业相当薄弱,而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林、牧、渔业产值偏低,农业中又是典型的“水稻+蔬菜(瓜果)”种植方式;加之林业发展经营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该县启动“封山育林”政策,从而导致山区经济增长更为缓慢。
三、推动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着力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一是要更新观念。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制约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才能焕发摆脱乡村贫困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创新思路。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加大扶贫攻坚、项目建设、科教、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资金的投入,村支两委班子要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广大群众突破传统耕种模式,推广普及应用新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要科学引导。注重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科技致富能人,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增强少数民族乡镇群众的“造血”功能,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从“我想富”的观念向“我要富”的目标转变。
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乡村条件。一是抓新农村建设。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巩固脱贫致富的基础。为此要继续加大少数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二是抓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广泛动员,组织村民修建小水库、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三是抓农村合作医疗。要不断改善少数民族乡镇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乡村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大病统筹,全力推进农村医改工作。
3、发展特色产业,定位发展方向。一是打造产业品牌。善于打特色牌,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劳动力等优势,发展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产业;二是整合产业资源。善于独辟蹊径,集中生产要素和力量,抓住大型企业“不愿搞”或发达地区“不能搞”的配角产业,率先发展,形成优势产业;三是明确发展方向。在积极招商引资的同时,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融入他们的产业链。选准经济发展方向,紧紧抓住“矿产”、“水电”、“旅游”和“农林”四大特色产业不放松,使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社会和谐的目标得以实现。
4、注重素质教育,提高经营理念。一是抓综合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加快少数民族乡
宣传思想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同时加大宣传资金投入,落实宣传思想工作活动经费,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只有确保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开展,才能达到我们做好宣传工作,为大局的发展做好号手,为建设添彩传花,达到实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宣传效果。
2 统一思想,苦练内功,努力增强思想宣传工作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党委政府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首先得自己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深入研究新时期基层各项工作的特点以及工作方法。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多渠道抓好全镇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一是通过抓好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等方式学习。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扎实、认真地以先进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树典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面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坚强党性,又有创业和服务群众本领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二是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在做好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委政府班子的科学化发展水平。三是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基层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强化服务措施。四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业务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的写作能力、灵动性、责任意识,着力培养能力强、纪律严、作风正的专门宣传工作者。
3 完善机制,找准亮点,认真开展各项宣传工作
3.1 建立激励机制,科学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宣传氛围
一是凝聚人心。极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宣传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努力营造思想大解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在各村、各单位安排专门信息员,宣传工作者分村包组,确保宣传素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到岗到人,使工作件件有落实。三是完善奖罚机制。将宣传工作成果纳入干部绩效考评范围,科学制订奖惩办法,进一步发挥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个团结奋进的宣传工作局面。四是建立与新闻单位的长效联系制度。要坚持“请进来”,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乡镇工作动态,实行邀请新闻单位记者为上门做报道,便于做好宣传;要坚持“走出去”,虚心向新闻单位学习,有条件的安排新宣传工作者到新闻单位去跟班学习,提高其从事宣传工作的能力。
3.2 创新载体,拓宽渠道,深入开展营造强有力的宣传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做好乡镇的宣传工作,应结合实际,用任何可以宣传的机会,借助标语专栏、农信通政务易、远程教育、开会等形式,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不定期宣传;结合工作重点、特别时期,策划动态报道、专题报道,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编发简报、向新闻媒体推荐、工作动态装订成书等方式,做到工作前有宣传,工作后有宣传;有短期宣传、持久性宣传。
3.3 密切关注,快速反应,抓好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倾听民意,迅速有效地处理了网络舆情所反映的问题,积极维护社会舆论的稳定。一是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及时调整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小组,明确人员分工职责,部门协作制度,并配备专职宣传干事作为网络评论员,负责日常的舆情监控和回复工作。二是密切网络监测,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舆情信息。联络评论员注意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负责收集和掌握新闻媒体、网民对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落实情况、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在舆情监控方面做到情况明确、底子清楚、应对适度,把隐患和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着力提高政府各项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掌握组织工作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摘要:本文从宣传工作作为乡镇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出发,从做好乡镇思想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统一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和结合工作实际找准亮点深入开展各项宣传工作等方面进行阐述观点。
关键词:乡镇,宣传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1]高哲.依托“两微一报”构建基层宣传新平台[J].科技传播,2015,10.
关键词:乡镇财政;农村经济;措施
一、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的现状
1.乡镇财政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乡镇财政却出现了财源不足的现象,而且在财政改革的过程中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目前财政管理支配面相当大,资金量也很可观,仅靠政府支持根本满足不了财政需求。所以,尽管现在政府正在完善乡镇财政建设,但这个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2.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深化进行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政府缺乏农业生产的控制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限制、现社会给予的经济压力、农民缺乏正确的意识等仍是现在农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
二、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中存在主要问题
1.乡镇财政建设的主要问题
(1)目前乡镇财政收入少,财源乏力是主要问题。乡镇财政造血功能差,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向人民征收。而且现有的乡镇企业较少且规模不大,乡镇发展不统一,政府支持又较少等造成了乡镇财源有限,稳定性差,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乡镇财政支出较多,收支过程存在问题。乡镇财政作为政府机构之一,其职能就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建设各乡镇基础设施等,以满足乡镇经济发展需要,但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使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但县镇支出却随着乡镇的发展日益增多,造成了现在乡镇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3)由于乡镇财政负责面太广,包括乡镇的教育、医疗、农业、林业等各方面,使之出现债务量大的现象。但乡镇行政单位中存在太多需要供养的人,使之需负担的人员经费长期居高,还有现在乡镇的历史债务仍未还清,现在乡镇财政出现债务过于沉重的现象。
(4)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严重。由于乡镇财政面临着收入少、支出多的压力,为了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人员工资等,财政部门借用行政经费、挪用项目资金、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在乡镇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体制不完善,内部财政控制不严密,造成了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
2.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农村经济建设中政府缺乏农业生产的控制力,尽管农业部门有相应的支持与辅助,但主要都是由农民自己决定农业生产。这种情况由于农民自身缺乏对行情的判断能力,种植又缺乏专业性,导致了生产缺乏科学性,会使农民失去很多机会。
现在农民对于农业的意识存在问题,现在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一种是传统的小农民思想,他们只要求生存温饱,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拒绝学习新的、科学的农业知识;还有一种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的弃农心理,他们一心向往大城市、新生活,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放弃了农业。这两种思想直接限制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再者,是由于目前农业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制度当初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就现在农业生产而言,但这种制度还是造成了土地资源分散的现状,也使规模性的经营和整体农业把关的生产方式很难进行。
最后,现在的社会现状,诸如:子女上学、医疗问题、养老问题等造成了现代农民沉重的经济压力。所以现在农民对农业的将来持有的态度是偏悲观的。农民并不认为现在的一方土地可以解决现有的经济压力。
三、完善财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目前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明确的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乡镇财政不能仅仅依靠税收作为财政来源,应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鼓励人们创业,同时理顺县乡与上级的财政分配,促进城乡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所以乡镇财政建设和农村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应满足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尽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基本上满足了温饱,但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重。而财政来源主要依靠乡镇财政的投入,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更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对农村基层财政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乡镇财政建设困难重重,在满足农村社会需要、配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满足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等方面仍有不足。所以,目前乡镇财政需要放弃就公共产品论公共产品的现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基层财政公共支出制度,促进乡镇发展。
2.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规范财政财务工作流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是现财政的首要任务。在财政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强化债务债权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等措施规范理财行为。
3.统筹城乡发展
在促进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村经济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乡镇财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素华:关于乡镇财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J].经济评述.2009.
[2]焦 岩:乡镇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财政.2012.
——小汤山区域发展浅析
【摘要】中国的乡镇产业区发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由于专业化产业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乡镇区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的强弱往往体现在县域经济上,而县域经济的强弱则主要体现在乡镇区域经济上。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找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课题。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区域 区域发展
一、小汤山基本情况
(一)小汤山区域概况
小汤山位于北京正北,昌平卫星城东南,处在前门、故宫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镇域总面积7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人。全镇辖2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辖区内中央、市、区属单位120余家。小汤山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地方,2003年因抗击非典而“一战成名”。先后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被中国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的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2006年又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辽代已建树村,称小汤山。小汤山有温泉,明代此处曾辟为皇家禁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在此建汤泉行宫,在泉旁开凿荷花池,供皇帝、显贵洗浴。乾隆年间扩建,并在原行宫以北拓建一座清幽的园林。行宫殿宇楼阁遍布,富丽堂皇。园林则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山巅北崖镌刻有“九华兮秀”四字,为乾隆御墨。小汤山温泉泉水涌溢无穷,水温较高,水质含多种元素,对治疗皮肤病及关节炎和心血管等病尤有特效。
(二)小汤山区域地理特征
小汤山是京北重镇,素有“温泉古镇”之美称,西北距昌平卫星城东南10公里,南距亚运村17公里,东距北京首都机场16公里,总面积70.1平方公里。小汤山温泉出露在元古界雾迷山组灰岩裂隙中,水温大部分在40℃—60℃,最高可达76℃。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总矿化度每升大于800毫克,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三)小汤山区域自然气候
小汤山镇域内两座突起的大汤山和小汤山,温榆河水系的八条主要支流自西向东流经本镇。全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53%,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6.1%,镇域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4平方米。目前,全镇获得市级花园式单位的有20家,占庭院在2000平方米以上单位的71%,达到了园林式小城镇的要求。据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的《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按深度2000米、井出水温度大于40°C圈定,全热田面积共计86.5平方公里。小汤山曾是北京平原地区唯一有天然温泉的地区,有9处天然温泉出露于大、小汤山山麓,最高泉水温度5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泉水逐步消失,转入钻井开采利用。热田内地热井最高出水温度70余度,位于热田中部常兴庄以南地区。在86.5平方公里范围内,按深度3000米计算,热田储存的热量相当于6.5亿吨标煤的发热量。如果按每年热水位平均下降1.5米计算,则可开采量为每年437.2万立方米,是北京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四)小汤山的历史文化
温泉古镇小汤山,有着深厚的温泉文化底蕴。公元2005年11月,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小汤山温泉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湿水又东,经昌平县,温水注之,疗疾有验”的记载。元代,朝廷视小汤山的温泉如“圣汤”,小汤山温泉用于医疗洗浴,早在《大元一统志》上就有记载。明清时代,小汤山被辟为封建帝王的寰游禁地,乾隆皇帝在此修建了汤泉行宫,并御笔题词“九华兮秀”,慈禧太后浴池遗址至今犹存。在小汤山疗养院内保留着慈禧浴池的遗址和乾隆御笔“九华兮秀”的字迹。民国年间,建有汤山公园,抗战时期遭战火劫难。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有小汤山疗养院,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到此视察。大文豪郭沫若游小汤山时,曾即兴赋诗一首《念奴娇·咏此泉·小汤山》。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1994年,小汤山镇被确定为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计划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镇试点,2003年国际环境保护局为其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的称号,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把小汤山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并成为1887个重点乡镇之一,2005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将小汤山称为“中国温泉之乡”和被国家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颁授“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的自豪称号。在国家、市、区有关领导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小汤山镇按照“发挥优势、用好政策、注重实效、形成特色”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建设方针,“基础工作起步,加大招商力度、第三产业引路、完善政策上路、建设管理同步、两大文明兼顾”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农业、巩固提高工业、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城镇建设”的措施,使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17.7%;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13%;企业总收入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27%。人均劳动所得7865元,同比增长9.2%。税收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9.2%,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通过10年的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种植业比重由39.44%下降为26.73%。农业生产从以粮食种植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多种经营模式。背天葵、番杏、叶甜菜、人参果、巨型南瓜等特色果蔬,农业生产经营逐步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已初见雏形。
21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自然、向往绿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绿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事物,散发的蓬勃生机逐渐迈着步伐像人们走来。小汤山农业园从2000年建园以来,经过七年,最终建设成为一个集观光游玩、农业视察、科普教育、温泉疗养、特色饮食、种植采摘、绿色蔬菜生产集中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小汤山镇是本市唯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小汤山农业园;至今小汤山已经应有日光温室2964栋、春秋大棚264栋,草莓种植户108户,有四家单位获得 “菜篮子”工程优秀“三品”基地奖励。高新品种展示温室内利用电脑技术有效的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立柱式栽培、墙体栽培、管道式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采用岩棉、泥碳等基质种植了多种特色果蔬,其中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几株水培番茄,每株可结果10000—12000个,单果重达250克左右,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科技含量,也是餐桌上的佳品。打破地域的局限,兴建了集观赏与休憩于一体的园林植物园,从南方引进的各种植物长势良好,真正实现了“南树北栽、南花北开”。
(二)主导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小汤山温泉发展得到传承和创新,从上世纪50年代以温泉资源为主导的阶段,到90年代初以会展市场为主导的阶段,再到如今集温泉、会展、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生态会展集聚区,小汤山镇的旅游发展可以从经济数据中“管窥”。数据显示,2006年,小汤山镇全年旅游收入为7.1亿元,而在2011年,小汤山镇旅游收入则实现了8.45亿。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广泛兴起,小汤山镇看到了‘文创和旅游’强强联手所组成的迸发力,开始将发展目光锁定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旅游与文创紧密结合,重点打造生态会展经济集聚区’的目标上。据地质勘探和地质构造分析表明,小汤山地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以小汤山为中心,方圆三十公里内均有地热水。地热水的深度在各区域内深度不等,大约为150—1400米,以小汤山为最浅,不足百米。地热水由于区域和深度不同,水温也不同,大部分在40—50℃,小汤山中心部分温度可高达55—64℃。正因为温泉水中含有以上多种多样的微量元素和少量放射性气体,故而有导致极高的医疗价值。根据小汤山康复医院至今的临床治疗表明,温泉水对皮肤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治疗的功效,对其他运动症状的病也有少许的辅助疗效。民间流传“洗桃花浴”可治百病之说,来源于北京地热水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测定,小汤山人的免病球蛋白、血钙、植物向凝素等都远远超过不接触地热水的人。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热水具有强身健体、护肤养颜、延年益寿之功能,所以被誉为为“一盆金汤”。小汤山地热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发利用于生产和医学研究等生活领域。20世纪80年代普及到宾馆服务业和种植养殖业。20世纪90年代更加扩展到旅游度假、房地产业、康复疗养。地热资源是一种节能、无污染的高效能源,带有很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利润。
(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2002年以前,小汤山商铺和集镇人流量极少。现在,镇内集镇内商铺、饭店、宾馆达87家。2012年,全镇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8.1%;依托温泉资源,小汤山镇已举办了九届温泉文化节,小汤山生态会展经济集聚区效应凸显,拉动了旅游会展产业的飞速发展。2012年,共接待游客44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亿元。作为昌平区重点扶持的8个文创集聚区之一,小汤山生态会展经济集聚区覆盖小汤山镇辖区内11个行政村,占地面积约28.25平方公里。集聚区内集中了小汤山镇3大类产业:以九华山庄为龙头的综合型会展业;以 “军事”、“农业”等为主题的专业性展览业;以医疗体检、展览制作、休闲体验娱乐服务共同构成的会展周边服务业。会展业的发展正在带动小汤山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小汤山生态会展经济集聚区将重点推进汤泉古镇、养老产业、户外休闲区、军事会展与节目制作基地四个项目的建设。小汤山镇将以温泉生态型会展经济聚集区为主体,结合科技农业与文化旅游功能区,及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区共同发展。小汤山镇将搭上全区经济转型发展快车,积极谋划温泉、生态、会展的深度转型,推动温泉会展业向着高端发展。
(四)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小汤山坚持实施小集镇建设带动战略,注重集镇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集镇功能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近两年,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集镇功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兴旺活跃,连锁超市、特许经营、经销代理等新型流通业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专业商场,初步形成了配臵市场化、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的商贸流通新格局。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小汤山镇加强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全市“四化同步”的典型示范区,小汤山镇将按照“一城四园、组团发展”的产业布局,吸引龙头项目、标志性地标建筑落地产业组团内,以重点项目带动园区发展,以园区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有力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今年,小汤山将启动“汤泉古镇”建设,将温泉会展、康疗产业定位为未来科技城研发服务配套产业。在建设中将打造创意古镇街区,引进文化创意、大型购物中心、私密高端温泉会馆等项目,拉长旅游产业服务链条,提升汤泉之乡的整体品位,推动小汤山温泉旅游向高端转型升级。同时,该镇还将探索研究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就近就业、创新社区管理等方式,实现小汤山城镇化建设。
(五)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大幅增长,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人居收入也是呈逐步上升趋势。
三、小汤山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小汤山温泉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获得了不凡的成绩,“中国温泉之乡”的建设,也得到了光速般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缺点,主要表现在:
(一)应该优化温泉产业的结构。目前,小汤山镇应经开发的地热井达到71眼,其中包括回灌井6眼,开采井36眼,观测井3眼,年均开采地热水350万m3,其中最大的年开采量高达470万m3。其中温室种植、水产养殖和地热供暖的用水量最多,占全部的72%;医疗健身用水量最少,仅占4%。根据医疗健身九华山庄、龙脉温泉、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地热水开采利用经济效益的研究表明,耗水量取得的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医疗、娱乐单位,大于100元/m3;采暖、洗浴其次,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的效益最低约在3~10元/m3之间;,在1~2元/m3之间。由此表明,小汤山镇需要优化调整在温泉产业上的结构,应该在开采水量最少同时产生效益最高的方面发展,就是减少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用水量,扩大医疗、健身和娱乐的用水量。
(二)应该加大在温泉资源保护发面工作。由于逐步扩大的开采规模,导致以前的天然温泉的慢慢消失以及地热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位,告诉我们应该重视开发和保护地热资源等发面,小汤山不仅需要靠地热资源取得效益,而且还需推动经济的大力发展,还要有规律的运用这一可贵的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地热资源和持续发展地区经济。根据有关规划与《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评价报告》,如果根据每年热水位平均下降1.5m计算,那么每年水资源的开采量即为437.2万m3,目前每年平均已开采377.5万m3,只有59.7万m3的可开采量,且地热井密度非常集中的地区是在中心区。如果继续放任下去,再引进大型温泉企业,那么必然导致以后的用水量将会受到限制。所以,大力推动采灌结合,控制开采量,增大回灌量,逐步实现采、灌平衡,提升梯级利用的水平,积极促进地热开采动态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加强管理水平和监测水平是以后重要的任务,以便实现今后可持续利用温泉资源的想法。
四、加快小汤山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在小汤山镇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小汤山镇党委、镇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以温泉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强镇。近期的“中国温泉之乡”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温泉之乡,会展之都”,实现北移北京旅游会展中心。要最大程度上利用小汤山温泉的丰富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应用先进的技术优势,在使温泉资源得到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温泉会展业,使得温泉经济做大做强,建立“温泉之乡,会展之都”的品牌,实现北移北京旅游会展中心。到2010年,以温泉旅游会展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70%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是大力建设龙头企业和发展温泉旅游。把北京郊区的九华山庄建设成为展览企业的 “旗舰型”。2010年前需要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的总面积达11万m2的九华国际会展中心,投资16亿元、九华主题公园的总建筑面积的40万m2的建设,而且完美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览。在2010年,九华山庄的总建筑面积要超过100万m2,每年来观光的游客高达400万人次,年营收突破15亿元,国家上缴税收达到1亿元。要把汤山假日、龙脉温泉、富来宫、英达生态园等发展成出名温泉旅游企业。于此同时,再引进2~3家具有高品质的温泉旅游企业,使温泉企业达到集聚效应。到2010年,小汤山的星级企业达到15家,总餐位3万个,总床位2万张,实现每年克接待的旅客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
三是不断深究小汤山温泉文化的底蕴,树立温泉文化形象与品牌。应当根据“人文奥运”的要求,增强对温泉文物历史的探索和小汤山历史的温泉古建筑与修建力度,并建设一批具有温泉文化特色的景观和建筑,根据塑造温泉的文化形象,表现出小汤山温泉的质量和要求。要不断地深入发现名镇温泉的深层次文化,保持搞好小汤山温泉文化节目,加大增强激活温泉历史文化的力度。应当充分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重要机会,来展示出小汤山深厚的温泉文化底蕴,创造历史文化名镇。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工业强镇战略,努力改善招商引资方式,营造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优质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立足我镇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扎实有效地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储备、上报、推介等工作;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个人合作,尽快加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
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促进城乡同步建设。根据昌平区“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实施规划整个城镇建设区域的核心城市,来创建“一镇两中心”的发展模式。
二是加快农村规划编制和旧村改造,为加强人口和土地的集约和利用,计划完成9个村村庄的规划工作。开始发展规划调整阿苏卫垃圾循环生态示范园环保产业区开发用地和详细的编制工作。一步步促进少量用地的调整工作和规划,启动阿苏卫垃圾循环生态示范园环保产业区建设,逐步推动工作的选址与搬迁。
三是通过建设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完成东北部区域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准。年内推进园区“产业用地道路规划方案、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及市政工程规划综合方案”,包括外部道路交通、市政九大专项、三条河道及管网综合方案的审批工作。计划投资1.2亿元,启动包括路网、绿化照明、综合治理等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科研园区土地开发项目。对园区雨水、污水、再生水、电力、电信等管网进行市政管网综合改造。
四是加快建设中部城镇,综合改善区域发展的品质。打造养老养生、循环产业链和“汤泉古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顺沙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小汤山供暖中心前期准备工作,小汤山中心小学项目实现年内开工,力争年内启动部分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
五是建设“汤泉古镇-科技新城”,也是推动小汤山根本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的中国将以生态、绿色、环保和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作为为主要的经济发展趋势。“汤泉古镇”的建设理念,旨在以驱动温泉旅游、休闲、娱乐和一系列的会展产业发展的高端服务, 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建设生态、绿色、环保的小城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专注于未来科技城和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新城”的概念,将为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五、结论
目前,小汤山温泉用于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增加农民收入;用于九华山庄、龙脉温泉等大型旅游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用于小汤山疗养院,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突出温泉医疗保健、供暖、休闲娱乐、温泉农业、温泉房地产业等代表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单位的深入发展与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也许我们可以将视角放得更开阔和长远一些,“十二五”时期,昌平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其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包含了位于小汤山镇的未来科技城北区及其成果转化基地,这就决定了建设“科技新城”将成为小汤山镇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汤泉古镇”和生态农业,将作为“科技新城”的配套服务产业,为“科技新城”的经济发展和吸引人才提供美化环境、旅游休闲、会展服务的功能,这也意味着,前者与后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汤泉古镇—科技新城”的整体发展格局。
京畿左翼,小汤山,一脉温泉无色。广厦万间新建立,引入玉池清澈。冬日疑春,朔风孕暖,溪内游龟鳖。华清何似?令人高下难说。小伫怀碧桥边,荒池待理,犹自封冰雪。遥指颓废思往事,人道胜朝为截。那拉常游,浴宫已毁,独乐亡家国。请看今日,兵民共享温热。这是郭沫若游小汤山兴致之时赋词一首,题为“念奴娇咏此泉 小汤山”。如今,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开发利用好温泉资源,不断提高小汤山温泉品牌的知名度,为小汤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富裕提供更好的资源保证。同时,小汤山人民也愿与各界朋友一道,携手共创发展大业,并肩开拓“中国温泉之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京文2 1 世纪中国城市化对策研究,理论前沿;2000
2、撩扬: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国经济问题;1996
3、国风: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劳动世界;1998
【关于乡镇发展党员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乡镇干部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09-18
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方案10-15
关于做好乡镇团委工作信息录入工作的通知09-10
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10-24
关于乡镇农机管理站工作职责的探索07-08
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10-13
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调研报告09-10
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