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精选8篇)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令
第210号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5年3月2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促进城镇绿化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城镇规划区内城镇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镇绿化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绿化建设、养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自治区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管理工作。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和旗县级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林业、国土资源、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镇绿化工作。
第六条 城镇绿化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开发应用当地植物资源,选育适应本地区自然环境的植物品种,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和微喷、滴灌、渗灌、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术,探索并推广集雨型绿地建设。
第七条 自治区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植树纪念等形式,参与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鼓励城镇居民在其私人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环境。
捐资、认养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享受绿地、树木一定期限的冠名权。
第八条 城镇中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城镇绿化成果,有权对破坏行为进行制止、投诉和举报。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城镇绿化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备案。
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编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批前,将绿地系统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以下简称绿线),并向社会公布。
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地和已建成的绿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绿线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系统规划、绿线和绿地性质、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而减少规划绿地面积的,应当予以补足。
第十二条 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二)新建学校、医院、疗休养院所、公共文化设施、机关等公共设施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三)新建工业园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工业园区内各项目的具体绿地比例,由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确定;工业园区外新建工业项目以及交通枢纽、仓储等项目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新建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项目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并应当建设宽度不少于五十米的防护林带;
(四)新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五十米以上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道路红线宽度四十米以上不足五十米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道路红线宽度不足四十米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十五;
(五)城镇内河、湖等水体周围以及铁路、公路两侧应当按照规划和技术规范进行绿化,并符合河道防洪、铁路、公路安全运输等要求;
(六)其他建设项目的绿地率,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和旗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
旧城改造区建设项目的绿地率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可以比照前款规定的绿地率标准降低百分之五。
第十三条 城市和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镇绿化建设的需要,合理确定生产绿地。生产绿地的用地面积不低于城镇建成区面积的百分之二。
第十四条 城镇行道树应当选用遮阴效果良好,抗风性、抗病性、抗旱性强且适宜本地的树种。
第十五条 公园周边应当划定一定范围的景观控制区。景观控制区内禁止建设超过城市和镇人民政府规定高度的建筑物、构筑物。
公园绿地周边新建建设项目,应当与绿地的景观相协调,并不得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十七条 城镇各类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应当有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参加审查。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变更时,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城镇绿化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应当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参加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 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应当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与各种管线以及其他城镇设施保持规定的安全间距。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鼓励、推广和发展立体绿化,开展阳台、屋顶、高架路、立交桥等建筑物的立体绿化和建筑物立面的垂直绿化,但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影响建筑物安全。
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面积可以按照比例折算为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地面积。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城镇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城镇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城镇各类绿地,由城市和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自建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内依法属于业主所有的绿地,由业主或者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四)铁路、公路、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防护绿地,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
(五)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负责;
(六)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绿地,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城镇绿地,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旗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保护和管理单位。
负有绿地保护和管理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专业养护单位进行绿地养护。绿地养护应当符合城镇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镇绿地。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镇绿地的,应当经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临时占用城镇绿地需要迁移树木的,使用单位应当在申请临时占用城镇绿地时一并提出。
临时占用城镇绿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因特殊原因确需继续临时占用城镇绿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办理延期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占用期满后,占用单位应当及时清场、归还;临时占用城镇绿地造成相关设施损坏的,占用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开发利用城镇绿地地下空间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地下设施上缘应当留有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覆土层,不得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绿地的使用功能。
第二十五条 城镇公园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在公园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遵守公园绿地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因城镇工程建设、公共设施运行安全需要或者严重影响居住采光、居住安全等确需移植树木的,应当在移植前书面告知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并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移植树木的原因和株数应当在移植现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移植树木未成活的,应当补植相应的树木。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城镇树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砍伐:
(一)经鉴定已经死亡的;
(二)危及人身安全的;
(三)严重影响居住采光、居住安全的;
(四)对公共设施运行安全构成威胁的;
(五)发生检疫性病虫害,可能危及其他植物的;
(六)因树木生长抚育需要的;
(七)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无法保留的。
一处一次砍伐少于五十株的,由旗县级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一处一次砍伐五十株以上少于一百株的,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一处一次砍伐一百株以上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镇管线、交通设施等公共设施应当避让现有树木;确实无法避让的,相关单位在施工前应当会同城镇绿化主管部门确定保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 城镇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城镇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树木进行定期修剪。
因树木生长影响管线、交通设施安全的,管线或者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按照兼顾管线、交通设施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原则,及时组织修剪。
树木生长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城镇居民提出修剪请求的,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修剪。
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导致树木影响架空线安全的,架空线权属单位可以先行修剪树木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同时向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以及古树后续资源,依照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分级保护。
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以及古树后续资源进行普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确定养护技术规范,加强管理。
单位管界内或者私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单位或者居民负责养护。
第三十一条 在城镇绿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树木上刻划、涂污,悬挂物品或者张贴广告;
(二)停放车辆;
(三)倾倒垃圾、污水、有害物质,堆放杂物,焚烧物品;
(四)种植蔬菜,采花草,放养家畜家禽;
(五)采石,挖沙,取土;
(六)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七)损毁绿化设施;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破坏城镇绿化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植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绿化防灾应急预案,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绿化植物的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第三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镇绿地普查,建立城镇绿地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城镇绿地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已经作出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砍伐城镇树木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所砍伐树木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二项规定,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四项规定,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五、六、七项规定,处以1000元罚款;其中涉及违法经营,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组织编制、调整绿地系统规划的;
(二)擅自变更绿线,改变绿地性质、用途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临时占用城镇绿地、砍伐城镇树木审批手续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及街头绿地、小游园等。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卉、草皮、种子的圃地。
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等。
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单位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1.1 绿化养护应贯穿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
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 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应设法保证移栽树木的水份平衡, 就应对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 应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 可用浸湿的草绳缠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 进行叶面喷洒, 以减少水份蒸发对树木造成的伤害。种植后要浇透定植水, 以保证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紧密接触, 以利于根系的恢复。
1.2 绿化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
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 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可起到绵上添花, 这也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 打造城镇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 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 同时, 养护要从实现满足功能、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创造合适尺度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来对设计进行再提升, 以弥补园林设计的不足。
1.3 绿化养护应为市民服务, 应贯彻生态的理念
绿化养护应适应市民的生活习惯, 为市民生活休闲提供舒适的环境, 特别是对病虫害的防治、杂草的防治、树木的整形都应做到适时适度。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贯彻生态的理念, 可以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精雕细琢的高标准, 使人们崇尚自然美。
2 具体养护措施
2.1 草地的养护管理
2.1.1 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 新植草地的地床, 要严格清除杂草种子和草根草茎, 并填上纯净客土刮平压实10cm以上才能贴草皮。贴草皮有2种:一是全贴、二是稀贴。稀贴一般20cm×20cm一方块草皮等面积留空稀贴, 全贴无长满期, 只有恢复期7~10天, 稀贴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满, 春季贴和夏季贴的草皮长满期短仅1~2个月, 秋贴冬贴则长满慢需2~3个月。
在养护管理上, 重在水、肥的管理, 春贴防渍, 夏贴防晒, 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1周内早晚喷水1次, 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 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2~3周内每天傍晚喷水1次, 2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2天喷水1次, 以保湿为主。
2.1.2 旺长阶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1~5年是旺盛生长阶段, 观赏草地以绿化为主, 所以重在保绿。水分管理, 翻开草茎, 客土干而不白, 湿而不渍, 一年中春夏干, 秋冬湿为原则。施肥轻施薄施, 一年中4~9月少, 两头多, 每次剪草后1~2kg/667m2尿素。旺长季节, 以控肥控水控制长速, 否则剪草次数增加, 养护成本增大。剪草, 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 剪草次数多少和剪草质量的好坏与草地退化和养护成本有关。剪草次数1年控制在8~10次为宜, 2~9月平均每月剪1次, 10月至下年1月每2月剪1次。
2.1.3 缓长阶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 生长速度有所下降, 枯叶枯茎逐年增多, 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易发生根腐病, 秋冬易受地老虎 (剃枝虫) 为害, 工作重点, 注意防治病虫为害。
2.1.4 草地退化阶段的管理。
植后10年的草地开始逐年退化, 植后15年严重退化。水分管理, 干湿交替, 严禁渍水, 否则加剧烂根枯死, 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 除正常施肥外, 每10~15天用1%尿素, 磷二钾混合液根外施肥, 或者用商品叶面保, 叶面肥如大丰田等根外喷施, 效果很好。对局部完全枯死处可进行全贴补植。退化草地剪后复青慢, 全年剪草次数不宜超过6次。
2.2 绿篱的养护管理
2.2.1 绿篱的肥水管理。
绿篱要不断修剪, 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初植绿篱, 按设计要求的篱宽, 挖40cm深的沟, 填上纯净肥沃的客土, 或在客土中拌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 这样植后生长快。施肥原则是:基肥足追肥速, 以氮为主, 磷钾结合, 勤施薄施, 剪后必施。必要时还进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 以保湿为主, 表土干而不白, 雨后排水防渍, 以免引起烂根, 影响生长。
2.2.2 绿篱的修剪。
平面绿篱、图型绿篱、造案绿篱, 都是为了符合设计要求通过人工修剪而成。修剪的作用:一是抑制植物顶端生长优势, 促使腋芽萌发, 则枝生长, 墙体丰满, 利于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 满足设计欣赏效果。修剪的原则:从小到大, 多次修剪, 线条流畅, 按需成型。一般的绿篱设计高度为50~150cm, 超过150cm的为高大绿篱 (也叫绿墙) , 起隔离视线用。
2.2.3 绿篱的病虫防治。
山子甲绿篱, 常有木虱、潜叶蛾和白粉病为害, 福建茶有木虱、蚧壳虫、白粉病为害, 黄心梅较抗病虫害, 偶有木虱。以上虫病, 用常规的杀虫剂速扑杀等和杀菌剂、多托布津、多菌灵等除治均能达效。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 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 如果种植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 种植好的树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 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 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 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城镇;园林绿化;大树;移栽;养护管理
作为城镇园林绿化中的一种,大树移栽能够帮助城镇快速形成绿化生态环境,并为市民提供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对于城镇园林绿化来说,大树移栽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及措施之一。但大树移栽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大树移栽成活率低已经成为各大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大树移栽技术以及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以及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城镇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
1.1 树木选择 由于大树移栽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和生境相似性原则,因此在大树移栽技术上,树木选择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一是对选择移栽的树种能否适应栽移地区立地条件的考虑;其二是对树高、干径、冠幅等外形方面的考虑,选择移栽的树种一定要具备美观的条件,当然选择移栽的树种还要具备旺盛的长势、极强的再生力,而且只有没有病虫害且处于壮龄的树种才能考虑移栽;其三是要核算选择移栽树种的品种、规格以及成本,将起苗、运输条件、成活率等因素逐一考虑周全;其四是将选定的大树按照生长区块进行南北标记,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为其编号、挂卡及建立档案,这样可以方便在移栽时保持树木原来的朝向。
1.2 断根处理 在大树移栽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对被选中的大树进行断根处理,断根处理的时间一般是在移栽前2~3年的春秋季节。断根处理时,应当以树干为中心,以胸径的3~4倍作为半径,依照画出的圆形开始挖掘30~40cm宽、50~80cm深的沟。如果在挖沟的过程中碰到树根就将其切断,但有些树根相对而言是比较粗壮的,工作人员可以先对其加以修剪以保证沟内壁的平整度。沟挖好后可以将肥沃的土壤及时填充进去并分层夯实土壤。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必备的浇水、保湿工作。移栽大树的根部切口经过2~3年的精心养护将会生长出许多新的须根,这非常有利于移栽大树成活率的提高。
1.3 修剪 为了减少树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接下来的运输和栽植工作提供便利,一定要对移栽大树进行修剪工作。修剪过程的重点是去除徒长枝、病虫枝以及过密枝,在修剪之后工作人员还需注意的一点就是对大枝剪口进行涂漆操作或使用塑料膜加以绑扎。
1.4 挖掘 在正式挖掘被选树种前,一定要测量其土球径,对于没有进行切根处理的大树,土球径应为胸径的7~10倍;对于已经经过切根处理的大树,则需要在断根坨的基础上再向外延伸10~20cm,然后再向已经划定的土球外缘挖宽60~80cm。挖掘工作完成之后,需用草绳或蒲包片等软材料对树根进行包扎以避免损伤。
1.5 装车运输 挖掘工作完毕之后,需要及时地将大树吊装运输至所需城镇绿化区。通常来说,吊装大树采用的都是机械起吊、载重汽车运输的方法。装车前需要在树体与车厢接触的地方衬垫草帘或麻袋,这样可以防止树干受到损伤。运输过程中还要符合“上不超高、梢不拖地”这一原则,在吊装和运输这两个环节都要保护好大树根以及大树枝条,这样才能保证大树移栽的成活率。
1.6 适时栽植 大树移栽工作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但秋季树木落叶后到春节树木萌芽前这一时间段相对而言更加适宜。将大树带土球移栽后,可以在树穴周围埋植3~5个10~15cm口径的排气管,管口一律竖直向上埋植且分别埋在根部的不同方向。栽植时,还应当向坑底部回填适当厚的肥土与基肥,这样可以保证大树生长所必须的养料充足。将大树慢慢放置进入坑内时,工作人员需将树木保持竖直状态,树冠方位一定要调整至尽量与原朝向相符,然后再撤出之前包扎所用的蒲包片或草绳,最后填土夯实移栽。三脚架的设置可以帮助大树的主干固定,竹条或木条则可以用来稳定树干,这样可以避免根部松动造成的毛细根和新根折断等现象的产生。
2 城镇园林绿化大树移栽养护管理技术
2.1 浇水 大树进行栽植后,一定要浇三次透水,第一遍浇水时间是栽植当天,第二遍浇水时间是栽植4~6天后,第三遍浇水时间则在10~15天之后。三次透水浇灌完毕之后则根据气候情况来决定是否浇水。
2.2 整形 为了提高大树移栽的成活率,一定要将运输以及栽植过程中受伤或被碰断的枝条全部剪除。此外,在大树移栽生长的过程中,还要对枝叶进行适当的修剪,当然这一修剪过程不能影响树冠的基本完整以及树形的美观。
2.3 输液与施肥 为了确保胸径较大的树木树体能够获得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料,可以直接向其树体内输液,这一操作有助于恢复树体活力,从而维持树体生命的平衡。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一直是大树移栽极易遇到的难题,因为移栽的大树都经过了断根、修剪等处理,枝条与根部的伤口比较多,再加上大树萌生的新叶比较幼嫩,树体的抵抗力还比较弱,难以抵御病虫的侵袭。一旦发现病虫后一定要对大树移栽进行药物治疗,在冬季一定要将树干涂白或喷洒石硫合剂,彻底消灭树干上的虫卵及蛹。
3 结束语
本文对城镇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讲解了大树移栽技术以及养护技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期待更多相关专业人士加入到本课题的讨论中来,为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继琴.城镇园林绿化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92.
[2]郭纯爱.园林绿化大树移栽后的养护管理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4,20:213-214.
[3]郑翔,郑瑞杰,高荣海.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4:18-20.
【发布日期】1998-04-02 【生效日期】1998-04-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8年2月25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8年4月2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合理制定和实施城镇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加强城镇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镇,是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本条例所称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城区、城镇近郊区以及城镇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依照规划进行控制管理的区域。其具体范围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或建制镇人民政府在编制城镇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制定、实施城镇规划,以及在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政设施完好的义务,并有权进行监督。
第四条 第四条 城镇规划和建设,应当依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镇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民族特点、历史和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条 第五条 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城镇规划确定的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和市容环境卫生事业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可以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第六条 第六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第七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规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自治县辖区内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城镇规划、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在自治县人民政府主持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总体规划,负责编制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详细规划,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管理;
(三)指导自治县辖区内其他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四)参与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
(五)负责城镇规划设计、市政设施建设、城镇勘察、市政测量以及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
(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对违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城镇监察机构受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实施监察。
第八条 第八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计划、土地、环境保护、交通、公安、工商、林业、水利电力、邮电、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农业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协同做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九条 第九条 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和执行有关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参与编制本辖区内城镇详细规划,其他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该城镇总体规划和辖区内的城镇详细规划;
(三)受理本辖区内建设项目的申请、初步审查和上报工作;
(四)参与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
(五)负责本辖区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的管理;
(六)配合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城镇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条 第十条 建制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城镇规划区内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自治县各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秉公执法、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城镇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总体规划,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详细规划由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审查。
依法制定的城镇规划,未经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和废止。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永久性或者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管线铺架设等工程建设的必须按规定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对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建设申请,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受理、审查和上报。对符合条件的,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上报材料的30日内核发有关证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在30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未办理征拨用地手续的,或者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未动工兴建的,所取得的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按规划要求将人行道、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消防设施、邮电设施、绿化设施、市容和环卫设施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定点位置图、设计通知单进行设计,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有关证件并经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位放线,方可开工;基础工程完工后,经复验无误方可继续施工。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工程项目峻工后的30日内,报请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进行验收,并在验收之日起6个月内将有关建设工程资料报送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档。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应按有关规定建设并保持间距。
重要地段、主要街道临街面不得修建影响市容观瞻的建筑物、设施。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河道行洪规划,城镇规划区内不得修建影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
对已建成的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危害城镇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已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不符合城镇规划的,由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在规划道路红线和公共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因工程建设确需修建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使用期满或者确需提前拆除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无条件拆除。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因建设需要在城镇规划区内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被拆迁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拆迁,逾期未拆迁的,作出拆迁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制镇建设管理机构应按照统一管理、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逐步提高的方针,确保市政公用设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城镇道路及其附属设施,不得随意占用或挖掘城镇规划区内的主干道、次干道、区间道路以及街巷道路。确需在道路红线以内新建、改建管线,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在作业范围内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车辆、行人安全。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城镇规划区内的桥梁、过街人行桥、涵洞等设施的安全控制范围内任意挖沙取土、堆放物料、搭建设施和进行其他危害安全的作业。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超重车、铁轮车、履带车,因特殊情况需要通过城镇道路时,经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通过,不得损坏路面。
机动车辆过桥时,不得损坏桥梁设施。严禁超载、超速。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城镇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负责本单位和房屋四周排水设施的维修和养护,保持排水设施畅通。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需接通城镇排水设施和变更排水条件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严禁在给、排水管道上兴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向排水设施、检查井、雨水口内倾倒垃圾以及有毒、有害物质。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城镇公共照明灯具、变压器、配电箱、灯杆、地上地下管线及其照明附属设施等均不得损坏、擅自移动或拆除,不得随意搭接或者安装其他设备。
第五章 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自治县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应按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城镇街道、广场、车站、公共用地等,除按规定设置街道标牌、交通标牌、消防设施、通讯照明设施、交通站点设施、垃圾容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堆放物料、机具、渣土和设置有碍市容的其它设施。确需临时占道的,必须办理占道审批手续,并按规定交纳占道费。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临街施工一律实行封闭式作业,因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必须随时清运到指定地点,严禁随意倾倒。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在城镇规划区内运行的车辆,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准乱停乱靠。不得泄漏、遗撒运载物。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必须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并按登记的地点、形式、规格、时间设置发布,不得擅自更改。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讲究公共环境卫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建筑物、电线杆、交通护栏等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张贴宣传品和晾挂物品;
(二)擅自在街道牵挂过街横幅;
(三)乱堆乱倒垃圾、污水、渣土、粪便等废弃物;
(四)在非指定地段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开办洗车场;
(五)在城区喂养家禽家畜,或在近郊区散放家禽家畜;
(六)其他有碍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各类集贸市场及公共场地按下列规定清扫保洁:
(一)各类集贸市场由市场主办单位组织清扫保洁,并将清扫出的废弃物、垃圾清运到指定的地点;
(二)城镇区域内个体经营户必须在指定的地段内设置摊点,备置废弃物容器,经营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一律由经营者负责清运到指定的地点;
(三)车站、广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及其附属设施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清扫保洁,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垃圾容器;
(四)城镇区域内主要街道的车行道、人行道和城镇公共厕所由环境卫生管理单位负责清扫,全日保洁,并及时清除街道两旁垃圾容器内的垃圾;
(五)其他地段按划定的卫生责任区由责任单位(居民)清扫保洁。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搞好庭院绿化,保护各类树木花草的义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行道树上牵挂绳索、架设电线;
(二)在树木下面生火,倾倒有害物质;
(三)在绿地内乱扔废弃物,堆放物料;
(四)在树木上刻划,攀折、损坏花木;
(五)其它破坏城镇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产生的污物、污水,生物制品单位和屠宰场点产生的废弃物,严禁混入生活垃圾,责任单位应当按规定采用专门容器处理,或委托环境卫生专业机构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统一处理。
第六章 建设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自治县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修建市政设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有偿使用。
鼓励捐资捐物义务修建市政设施。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自治县鼓励城镇规划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结合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兴建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自治县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应当依法入库,专款专用。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凡在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向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市政设施配套费。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供电部门收取的公共事业附加费,用于城镇照明设施的兴建、维护以及支付城镇公共照明的电费。
城镇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收益的增值部分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部门收取的公用事业附加费,交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用于供水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违反第十三条规定的,由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城镇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影响城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违法建设工程造价的5%-20%处以罚款;严重影响城镇规划的,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建筑物,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买卖、转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吊销两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违反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拆除或没收,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违反第二十条规定的,由自治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由自治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拆除或没收其物品、设施,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三十四条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强制拆除或没收。
(五)违反第四十条规定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拒绝、阻碍、干扰城镇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城镇规划、市政设施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可制定实施本条例的具体办法。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
(内政发〔2006〕3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月11日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
根据《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内党发〔2003〕18号)和《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05〕2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自治区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自治区中心城市,按超大城市规划建设;赤峰市为自治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按特大城市规划建设。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乌兰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拉善盟所在地为盟市中心城市(区),其中,通辽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按大城市规划建设。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为所在盟市的中心城市之一,要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口岸城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对上述城市(区)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经济建设项目方面要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二、各盟市要以盟市所在地为中心,同时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级市和旗县所在地镇作为重点城镇,适当集中项目和资金促进其优先发展。
三、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要尽快修编完成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合作和设施共享。各盟市要在2006年年底以前完成当地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规划中设市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要控制在150平方米左右。
四、切实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切实保障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权和执法权要高度集中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下放和分离,目前存在规划管理权下放的城市,要立即纠正。要严格实行城市规划和建设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经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和土地用途以及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严肃查处。
五、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建设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城镇基础设施总体发展目标要求,坚持地下设施与地上设施、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同时规划建设的原则,列出建设计划,重点加强城镇交通、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建设。各地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公共客运场站和停车场站的建设,彻底根治和有效预防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现象。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城市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大城市要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城市要超过自治区规定的全区发展目标以上水平,重点城镇也要力争达到自治区规定的全区发展目标水平。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供水系统要逐步实现分质供水,供热系统要达到分户计量标准。
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国、省道与城市出入口连接道路建设。2010年以前要以设市城市和重点城镇之间的交通畅通连接为重点,加快公路和运输场站建设。
电力部门要加快电力输配网线的改造,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城市建成区内的空中电力输配网线要全部进入地下;其他设市城市建成区内的主次干道以及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范围内的空中电力输配网线要全部进入地下。
教育部门要适应城镇人口快速聚集的要求,按照当地城镇化发展目标,以确保城镇适龄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把城镇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住宅区建设和城镇新区建设同步进行。
水利、林业等部门要重点搞好城市河道整治、防洪及城市郊区绿化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城市通讯、消防、人防、地震及其他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城镇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呼和浩特市要在2010年以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包头市要在两年内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赤峰市、通辽市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盟市所在地城市(区)要在2010年以前达到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标准。要开展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和垃圾处理产业化。2010年大城市基本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2020年所有城市都要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实现垃圾处理产业化。各盟市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
七、加强城镇管理,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市,健全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广泛开展以城市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为重点的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城镇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积极创建文明城镇、文明街道、文明小区。
八、逐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质量。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组织引导科技力量开展建筑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注意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要加强污水处理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九、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每年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预算资金要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要保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各种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配套费等城建规费足额征收,不得随意减免。三项费用作为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要全额用于城市维护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发展,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财政部门要会同物价、建设等有关部门研究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范围,适当提高费用征收标准,提高公共财政对市政建设的支持能力。
十、城镇土地收益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城镇土地收储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从城镇自筹资金建设的各类集贸市场收取的管理费,要重点用于城镇市场的建设和维护。自治区监察、财政、审计和建设主管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规范资金的使用,查处违规案件。
十一、交通、水利、环保、城建、土地、林业、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凡是城乡都可以安排的,要有适当比例优先安排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优势比较明显的城镇。专项资金可以随建设项目和转移人口与城市建设项目配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二、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金融贷款投入城镇建设。办好体现政府信用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土地收储中心,充分发挥政府授权的投融资平台作用。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政府投资实体的管理办法,审核投资项目,补充偿债资金,提高城市政府信用度,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积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十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按照“平均成本(包括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合理调整和确定公用事业产品的基准价,并确定一定的浮动范围。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回报率的确定,应高于同期银行利率。
十四、切实落实政府的各项补贴资金。对不向消费者收费的纯公益性的市政公用行业,其经营成本和回报率要由政府财政全额拨付,由主管部门向社会招标确定运营单位;对提供城市公用服务,并向消费者收费的项目,产品价低于基准价的,要逐步调整价格标准,一时无法调整到位的,要由财政给予定期定额补贴;对于经营性市政公用行业,应实行合理计价、自负盈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要实行统一管制和监督,由各地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确定。
十五、对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各城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燃气、公共交通等行业率先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可以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招标拍卖出让公共交通线路的经营权。在同一城市或地区,在规范、有序竞争的前提下,允许多家经营公共交通。
十六、建立特许经营合同的评估和公示制度。旗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成立特许经营评估委员会,具体负责特许经营合同的评估工作。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及签订程序的合法性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拟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须按规定权限分别报经自治区和盟市特许经营评估委员会通过后方可正式签署。签署后的特许经营合同内容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十七、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针对部分市政公用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确实无力支付改革过程中分流和下岗人员欠缴的各项保险费用的,各级财政要按照其欠缴数额的适当比例给予资金补贴,促进改革顺利进行。对市政养护维修、园林养护、环卫保洁等由原事业性质改制为企业,暂时不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单位,可在市场准入、任务划拨等方面,在3年内给予扶持,通过3年的过渡期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推向市场。对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企业实现的所得税,可在3年内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减免,用于弥补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性亏损。
十八、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公益性项目要全部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法人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经营性项目要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按市场化方式组织建设和经营。城市的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政府直接投资的日常养护作业性的非经营性项目,要根据业务量划拨经费,以招投标的形式面向社会选择承包单位,实行市场化运作,以降低成本,有效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
十九、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普通商品房为重点,加快城镇住房建设。要根据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平均房价以及地方财力情况,积极推行住房补贴制度。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住房补贴资金的筹措力度,力争5年内基本解决拖欠住房补贴的发放工作,以支持职工改善居住条件。除现已实行住房补贴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外,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也要逐步开始实行住房补贴制度。
二十、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要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要确定为城镇中等偏下与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认真落实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实行政府指导价格。同时,积极试点探索转变土地无偿划拨政策为货币补贴政策的方式,对低收入购房居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土地价格占住房价格的比例确定。房管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政策的落实,制定专项制度和相关标准,对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定。
对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其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保障方式应当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以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单位面积租赁住房补贴标准按照市场平均租金与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的差额计算。各盟市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并积极筹措廉租住房资金,以保证廉租住房制度的尽快实施。
二
十一、加大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力度,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应由财政补贴的住房公积金,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缴交比例足额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不得发生欠补现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偏低的盟市、旗县,要限期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标准。为鼓励职工贷款购房,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调整至20万元。对于挪用、占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要立即纠正,严肃查处。
二
十二、各城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及农牧民进城人员住房租赁登记备案制度和住房租金指导标准,凡经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免征住房租赁有关税费,通过采取减免税费和实行住房租金指导标准等措施,切实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及农牧民进城人员的住房消费成本。
二
十三、加快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要继续加大实施国家康居工程和自治区住宅小区示范工程工作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做好住宅保温节能工作,提高住宅的居住舒适度。
二
十四、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与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重点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允许以盟市为单位,异地有偿调剂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的调整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和建设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二
十五、建立有利于城镇建设发展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进入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其原有宅基地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城镇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利用未使用土地和废弃地进行建设的,在规费收取上均执行下限标准。允许乡镇企业在确保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经核准等量置换到城镇的工业园区选址建设。
二
十六、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自治区境内的农牧民在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相对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均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当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二
十七、进一步放宽城市在引进人才、投资、购房落户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大专以上毕业生、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先入户后就业,配偶子女可随迁落户。凡到城镇投资开发、经商办厂的人员,均可办理所在城镇户口。凡在城镇购房居住的,可凭住房产权证办理其本人和直系亲属的落户手续。
二
十八、加快城镇及近郊区无地、少地农民的“村改居”步伐。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居民应转为城市居民户口,纳入城市统一行政管理。
二
十九、进城镇落户的农牧民,可以保留其原有承包土地和草场的经营权,也可以用土地和草场经营权换取城镇社会保障待遇,但所涉及的土地和草场一律不准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对放弃土地、草场承包权的农民,收回土地的集体组织和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其土地收益和投资综合折价作为补偿,统一纳入当地城镇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不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
三
十、城镇户籍管理部门对按照规定正常办理落户手续的人员,要热情服务,简化程序。除户口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三
十一、对于迁移到城镇并且取得城镇户口的人员,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要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并逐步纳入其他社保范围。凡是因政府组织的村改居、生态移民、“城中村”改造等进入城镇的人员,要同步全部列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所需资金一部分可从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中直接提取,另一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和开发商共同解决,各部分资金所占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
十二、各地要增加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经费。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农业、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三
十三、教育部门要把进城农牧民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托上学统一纳入城镇教育规划当中,不得另收费用,保证这些人员的适龄子女能够方便入学。对于取得城镇户口的进城人员,必须保证其子女就近入学,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三
十四、对于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的农牧民,在5年内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相关税费。
三
十五、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发展的统计工作。自治区统计、公安、城建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进一步扩大对城镇人口的抽样调查比例,提高调查准确度,特别是对设市城市,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其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
三
十六、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降低进入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公用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各项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对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要避免重复征税。
三
十七、理顺管理体制。要按照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需要和统一高效的原则,由编制部门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调整,确保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统一纳入和调整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现上下对口统一管理。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辽宁省城镇绿化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2号
《辽宁省城镇绿化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于2012年1月5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1月5日 辽宁省城镇绿化条例
(2012年1月5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镇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镇,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镇规划区内城镇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建设计划,确定本行政区域各项绿化目标,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安排资金保障城镇绿化建设和管护的需要。
第四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工作。
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工作。街道办事处依照职责做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
城镇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交通、水利、河流保护等部门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五条 城镇绿化应当坚持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城镇绿化的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镇绿地(以下简称绿地)系统。
第六条 城镇中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城镇绿化建设。捐资、认养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享有绿地、树木一定期限的冠名权。
第七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爱护城镇绿化植物和设施,有权对破坏行为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有关城镇绿化的举报;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组织开展创建园林城镇、园林单位、园林居住区和优质园林工程等活动,对在城镇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市、县绿地系统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镇的绿地系统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绿地系统规划报批前,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应当采取召开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检查、督促绿地系统规划的落实,并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条 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应当明确绿化目标、绿地规划布局、各类绿地的面积和控制原则等内容。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以下简称绿线),并向社会公布。
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地和已建成的绿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绿线管理。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系统规划、绿线和绿地性质、用途;确因基础设施建设等特殊需要改变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重新审核,报上一级机关审批。
改变绿地系统规划、绿线和绿地性质、用途涉及到城镇总体规划布局变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依法履行报批程序,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应当落实新的规划绿地。改变绿地性质、用途造成绿地面积减少的,应当在该绿地周边补建相应面积的绿地。
第十三条 城镇总体规划应当安排与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绿化用地面积,并应当优化绿地分布结构,实现绿化覆盖的均衡化。城镇建成区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划安排附属绿化用地。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当按照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下列标准确定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
(一)新建居住区的绿地面积不得低于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
(二)城镇道路主干道绿化带用地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次干道绿化带用地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三)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绿地面积不得低于单位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
(四)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面积不得低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五)产生有害性气体及污染企业的绿地面积不得低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五十米的防护林带;
(六)城镇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当根据水利、铁路等用地范围,条件允许的应当不少于三十米,并符合河道防洪、铁路安全运输等要求;
(七)生产绿地面积不得低于城镇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二。
属于旧城改造区的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建设项目因特殊情况达不到附属绿化用地标准的,应当征求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十六条 绿地建设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城镇人民政府投资的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绿地、市政设施绿地、防护绿地等,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
(二)单位附属绿地,由该单位建设;
(三)居住区绿地,由建设单位建设;
(四)铁路、公路、机场、河道等管理范围内的防护绿地,由相应的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五)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建设。
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由市、县、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利于建设、管护的原则确定建设单位。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落实管护责任。
建设项目附属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应当有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审查。
城镇的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按照规定报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时,应当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八条 从事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依法应当实行招标的城镇绿化工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招标。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应当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单位,应当通知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验收。附属绿化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
十五个工作日内将附属绿化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报送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有关资料应当纳入城镇建设档案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绿化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规范。
鼓励、推广和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开展阳台、屋顶、高架路、立交桥等建筑物的立体绿化和建筑物立面的垂直绿化,但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影响建筑物安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和种植城镇绿化植物,广泛应用环保、节水技术,加强苗木基地建设,选育、引进节水耐旱、抗病性强、美化效果好的优良植物品种,培育适合本地生长的乔、灌、花、草等绿化植物品种,提高绿化植物成活率。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现有绿化成果,提高保存率,加强对城镇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维持城镇地域的自然风貌;应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广泛应用乡土植物,不得随意更换树种或者盲目移植大树绿化。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城镇人民政府投资的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绿地、市政设施绿地、防护绿地等,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自建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内依法属于业主所有的绿地,由业主或者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四)铁路、公路、机场、河道等管理范围内的防护绿地,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
(五)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负责;
(六)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树木,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由市、县、镇人民政府确定保护和管理单位。
负有绿地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招标或者其他方式委托专业养护单位进行绿地养护。绿地养护应当符合城镇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十四条 绿地保护和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方式落实目标责任制:
(一)建立健全绿地保护和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岗位保护和管理责任,确定责任人;
(二)签订绿地保护和管理责任书,制定奖惩措施,并由责任人签字;
(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签订绿地保护和管理协议,明确各相关方保护和管理责任;
(四)建立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责任制档案。
第二十五条 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应当书面通知被考核单位,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绿地。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绿地的,应当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补偿费。
临时占用绿地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的,应当办理延期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恢复原状。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镇公园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确需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的,应当向城镇公园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同意后,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在城镇公园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城镇公园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的规定。
在城镇干道绿化带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应当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批。
第二十八条 开发利用绿地地下空间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地下设施上缘应当留有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覆土层,不得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绿地的使用功能。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植、砍伐城镇树木。
确因城镇建设、居住安全和设施安全等特殊需要移植树木的,应当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移植原因和株数应当在移植现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移植树木未成活的,应当补植相应的树木。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无移植价值的树木,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砍伐;按照有关规定需要缴纳补偿费的,还应当缴纳补偿费:
(一)经鉴定已经死亡的;
(二)严重影响居住采光、居住安全的;
(三)对公共设施运行安全构成威胁的;
(四)发生检疫性病虫害,可能危及其他植物的;
(五)因树木生长抚育需要的;
(六)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无法保留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次移植、砍伐三十株以上树木的,应当报市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次移植、砍伐五十株以上树木的,应当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管线、交通设施等公共设施应当避让现有树木;确实无法避让的,相关单位在施工前应当会同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保护措施。
第三十一条 绿地保护管理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需要,按照城镇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树木进行定期修剪。
因树木生长影响管线、交通设施等公共设施安全的,相关单位可以向城镇绿化管理部门提出修剪请求,城镇绿化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兼顾公共设施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原则组织修剪。
居住区内的树木生长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居民提出修剪请求的,保护管理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组织修剪。
第三十二条 确因抢险需要砍伐、迁移、修剪树木的,抢险单位可以先行处理,但应当在抢险后四十八小时内向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并补办有关手续。
第三十三条 城镇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级保护。
树龄在三百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实行一级保护;其余古树名木,实行二级保护。
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挂牌设立标志。
第三十四条 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明确管护责任,加强保护管理。
在单位管界内或者私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单位或者居民负责养护,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五条 禁止砍伐或者擅自迁移古树名木。
确因省以上重点工程项目或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特殊需要迁移古树名木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实行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实行二级保护的古树名木,向市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同意后,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 禁止下列损害城镇绿化的行为:
(一)在树木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
(二)在施工等作业时借用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
(三)剥损树皮、树干、挖根或者随意摘采果实、种子以及损毁花草;
(四)向树木旁或者绿地内排放、堆放污物垃圾、含有融雪剂的残雪,以及喷撒、倾倒或者排放有害污水、污油、融雪剂等影响植物生长的物质;
(五)在绿地内擅自设置广告牌或者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六)在绿地内采石、挖砂、取土、建坟、用火或者擅自种植农作物;
(七)损坏绿化设施;
(八)其他损害绿化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镇绿化资源调查,建立绿化资源档案,完善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依法公布绿化建设、养护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绿化资源监测和效益评估。
第三十八条 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绿化植物的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建立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
禁止使用有病虫害的苗木、花草和种子进行绿化。苗木、花草和种子未经植物检疫机构检疫的,不得引进。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新建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附属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或者城镇的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的,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占用绿地、临时占用绿地不按期退还,以及擅自在城镇公园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的,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恢复原状,并可以按照缴纳补偿费的两倍以上三倍以下处以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砍伐、移植城镇树木的,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植树木,并可以处所砍伐、移植树木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砍伐、擅自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按照评估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在树木上刻划、贴张或者挂悬物品,以及剥损树皮、树干、挖根或者随意摘采果实、种子、损毁花草的,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在施工等作业时借用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向树木旁或者绿地内排放、堆放污物垃圾、含有融雪剂的残雪,以及喷撒、倾倒或者排放有害污水、污油、融雪剂等影响植物生长物质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四)在绿地内擅自设置广告牌或者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采石、挖砂、取土、建坟、用火或者擅自种植农作物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五)损坏绿化设施的,处该设施价值三倍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变更绿线,改变绿地性质、用途的;
(二)未落实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责任制以及履行考核责任的;
(三)违规办理临时占用绿地和砍伐、移植城镇树木以及迁移古树名木审批手续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章 附 则
关键词:城镇园林建设,重要性,问题,措施
1 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镇园林绿化养护是城镇园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城镇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城镇环境, 而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效果的重要措施, 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 这是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的主要手段。如何让园林绿地持续的发挥作用, 绿地的养护管理是关键。
2 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建设轻绿化
各城镇普遍存在对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全国很多城镇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缺乏实用性且浪费资源的建设项目。城镇园林建设还普遍存在只重视实现短期目标, 而忽略长远目标管理的现象。
2.2 养护工作创新不够
目前, 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 因养护方法不科学, 管理制度不健全, 造成很多项目资金投入不均衡, 造成采购浪费, 养护不足, 植物过早死亡的双重资金的浪费;另外, 养护管理人员技术与素质普遍较低也是导致养护不科学, 管理低效的原因之一。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企业中有一些园林工程师, 但是实际参与养护工作的工程师较少, 实际参与工作的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一线养护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园林绿化意识不够, 有关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培训较少, 这是导致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的一大因素。
2.3 管理水平欠缺
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 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小城镇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不到位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缺乏问题。很多绿化部门只管园林绿化建设不重视维护和管理, 这些园林项目在建设之后长年没有人认真维护, 最终会面目全非。然后有关部门又会重新对其进行规划、重新建设, 如此这样循环下去, 浪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3 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法
3.1 重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是我国城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城镇总体规划中,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占其重要位置, 同时城镇园林绿地建设也要按照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来进行, 也就是说,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是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时, 应该根据城镇的具体情况, 把握好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特征, 建立一个能够突出城镇文化特色的园林。
3.2 增强市民的护绿意识
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仅靠政府园林绿化养护人员是不够的, 园林绿化养护是为整个城镇的居民服务的, 因此, 还需要公民的配合。通过设立环保标牌, 利用各种方式来宣传护绿, 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举办生态旅游观光、种植实践等活动, 培养市民关心热爱绿色环境的热情, 激发人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唤起全民对生态建设的关注, 尽快参与到绿化美化环境中来, 营造绿色家园。同时, 要加强法制教育, 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3.3 加强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的养护技术水平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应该注意工作中的细节, 并且依据科学的园林绿化养护方法, 养护工作人员要针对城镇园林养护过程中不同的工作时期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比如在土壤、施肥、排水、灌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等方面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法, 不断地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质量及水平, 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3.4 加强园林队伍建设, 培养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的创新意识
先要建设一支规化设计水平高的队伍, 加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 有利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和设计方式、方法。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只有充足的知识基础才能所有创新。园林绿化企业要定期给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的人员提供相关培训, 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施工及养护过程中的新技术、新趋势, 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认知能力。另外, 对相关人员还要进行园林植保技术的指导, 让员工了解常见的病虫害, 提高他们的养护专业技能。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实践, 解决绿化养护中的实际问题。
4 结语
城镇园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在园林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对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 对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改善, 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 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进中.探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J].四川建材
关键词:绿化设计;城镇居住小区;基础设施
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美丽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美丽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一、城镇小区绿化设计的现状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房、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尤其是在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兴起的草坪热,更是将这种单一性倾向推向了顶峰。另外,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将这些植物群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地体现出城市绿色景观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
二、城镇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
(一)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洁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二)注重人性化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坚持高质量美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并要与四周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
(三)不断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重伟大,但求安静精巧,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觉有天然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沉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上来看,其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有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心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四周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宋晓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2002,(5).
[2]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1999,(1).
[3]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魏小琴.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畜禽屠宰管理办法07-17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办法07-11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职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09-27
内蒙古大学管理学10-27
内蒙古的变化07-13
内蒙古政府采购06-15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11-04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07-26
内蒙古工作发展前景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