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 发言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织部长 发言(通用6篇)

组织部长 发言 篇1

中共**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徐州市委的部署,积极适应发展要求,从加强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三制”建设入手,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健全领导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关键在县委,主体在镇党委,根本在村党组织。我市把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体制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突出市委书记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和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

紧扣关键,市委书记有效指导。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委扩大会和全委会,研究出台政策,明确农村基层党建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认真落实“五个一”制度,即:一个专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专题会;一个联系点,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挂一个镇、一个村,督促指导党建工作;一份责任状,市、镇、村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状;一份通知书,每月向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送交党建通知书,提醒工作要点;一套考核细则,统一制定党建工作考核细则。作为第一责任人,徐州市委常委、我市市委书记陈德荣同志定期听取工作报告、调度工作进展情况。他具体联系新安镇臧圩村和两户贫困群众,今年以来先后到联系点工作调研12天,并多次赴相关镇村开展党建调研和现场办公,提出指导性意见。

突出主体,党委书记靠前指挥。市委与各镇党委签定党建目标责任状,明确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职责,每半年进行一次党委书记专项述职。市委组织部每季度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例会,研讨热点难点问题。各镇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同时,建立镇领导包村、包站所和各站所包村的包联机制,健全从镇党委到各村党组织、从党委书记到村书记的责任落实网络。

把握根本,村党组织书记强化落实。结合“五星”争创活动,以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负责人职责为重点,构建系统的选用管理体系。一是“选”,由“两票制”向“三票制”改进,加大公推直选力度,2008年集中换届228人被推选为村书记,占总数的90%;二是“育”,实施多维培训,创建“五星论坛”,搭建村书记交流平台;三是“用”,在徐州市率先开展优秀村书记定向招录公务员工作,先后有18名村书记考录为公务员;四是“管”,就村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分4类20项内容进行“反向测评”;五是“考”,实行“综合评价、两级

会考”,将星级考核与奖励报酬挂钩,激励村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

二、优化运行机制,探索方法路径

加大点上调研、面上宏观指导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激活内生动力,全面构建开放、动态、规范、科学的农村党建运行机制。

“党群一体”全面推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题,推进“党群一体化”工作。各级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建与群团工作统一谋划部署、配置力量、督查指导。市委组织部每季度召开由16家党群部门参加的联席会,以农村党建工作为重点,协调解决队伍和场所建设、活动经费等问题,活动场所统一规划,制度规章统一制作,设施设备统一管理,活动资金统筹安排,建立“党群一体化”目标考评体系,加大考评力度。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团、专家党课团、党建巡访团“三团下乡”活动,促进市镇机关党建与农村基层党建同轴运转。充实调整新农村建设服务团驻村单位和驻村队员,长效性驻村服务发展;抽调农技、医疗、政策等专业人员,组建专家党课团,开展“村村行”活动;组建党建巡访团,对镇村党组织落实党建责任制进行巡回走访和督查指导。6年来,全市机关单位先后帮扶2300万元,新建村部用房326间,建成规范化村级党校243个,培训党员群众12万人次,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3个,52个村成为特色专业村。

“三级评议”立体督查。开展市、镇、村三级民主评议,市级评议对象为机关综合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镇级评议对象为镇属和驻镇单位,村级评议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镇级突出廉洁自律、执法水平、服务意识、工作效率等,村级突出遵章守纪、办事原则、联系群众、工作实绩等,每年分别开展两次和四次评议,评议结果纳入镇党建工作和村“五星”考核体系。

三、严格制度规范,提升标准水平

出台《农村基层组织标准工作法》,在政策执行、民主议事、服务群众、自身建设等方面确定标准,严格制度规范,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决策力、服务力和战斗力。

狠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带头领会上级政策和精神,做好工作谋划;宣传教育群众,广泛听取意见,达成共识;结合村情,设计执行预案;实施方案做到责任到人,率先垂范,确保落实;做好总结,积累方法。

严格程序,提升决策力。明确议事主体,一般性事务由村党组织提议,“两委”议定;重大事务召开“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三会”议决。议事程序按照征求意见、确定议题、提出预案、形成决议、决策执行、定期报告、民主评议七步进行。

健全网络,提升服务力。以市新农村建设服务团为龙头、镇代理服务中心为主体、村代办服务点为基础,打造“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各村代办服务点代理16大类40项内容,由代办员受理、“两委”成员分片代办、代办员办结回复,开展全程服务。

组织部长 发言 篇2

我先把中国新闻奖设立的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当说这个奖项的设立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我国的新闻事业开始了繁荣和发展。80年代后, 新闻界开始酝酿每年评选和推荐一批优秀作品, 以供新闻界学习借鉴, 由《人民日报》的《新闻战线》率先组织起了全国好新闻的评比, 当时中国记协因文革后期刚恢复组建, 只是介入其中。到了1990年, 经中宣部正式批准该项工作由中国记协主办, 并设立了全国性常设新闻奖, 命名为“中国新闻奖”, 1990年为第一届, 每年评选一次, 即评选上一年度全国新闻界 (报纸、广播电视) 的优秀作品。2006年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时, 把网络新闻作品纳入评选范围, 同时也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名专栏”评选并入其中, 每届只评选10个。截至去年中国新闻奖共举办了19届, 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即将举行第20届。从18届田聪明主席担任评委会主任后, 对评奖工作又做了许多调整, 对评奖文件做了反复修改。现在设奖项目为28个, 今年新增加了一个国际传播类奖, 总共为29个项目;获奖数额不超过280个, 其中一等奖不超过47个、二等奖不超过87个、三等奖不超过146个。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程序为:评选委员会分成7个小组, 即报纸通讯社一组 (消息、系列、摄影) ;报纸通讯二组 (通讯、评论、副刊、漫画、版面) ;广播一组 (消息、评论、专题) ;广播二组 (系列、访谈、直播、编排) ;电视一组 (消息、评论、专题) ;电视二组 (系列、访谈、直播、编排) ;综合组 (网络评论/专题/访谈/页面、专栏、论文、国际传播奖) 。参评作品分别由各小组评议、讨论, 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候选作品, 小组推荐的一等奖候选作品提交评委会全体会议评议、讨论, 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出获奖作品。评委会分成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视网络两个大组评议、讨论二、三等奖候选作品, 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出二等奖作品、等额选出三等奖作品。一等奖获奖作品须获得实到的全体评委会评委的2/3票, 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须获得实到大组评委的1/2票, 每个等级最多进行三轮投票, 如第三轮仍未评出规定数额的获奖作品, 则设奖名额空缺。如此可见, 评奖程序的缜密, 获奖的机会有多难。

下面我综合近几年中国新闻奖各类作品的获奖情况讲几个特点:

1. 作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主题鲜明、特色突出, 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主题重大不等于被贴标签, 而是要通过事实说话, 寓事于理, 达到折射出重大主题的目的。例如前两届获奖的作品, 《节能减排, 一项技术带旺两家企业》、《小账本里看巨变》、《沼气带来的新生活》、《咱们的农民工》、《省长与猪倌侃猪价》、《交警来开会, 高速路堵车》、《教育资金滞留挪用严重, 财政局长却在全省教育会议酣然入睡》、《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大官司》、《五河县:城市贫民背不动豪华广场》、《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和《治病?骗钱?》等, 都是以具体事件为切入点, 各具特色, 入情入理, 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产生的亮点和热点, 这些作品既有从不同侧面来讴歌成绩的报道, 也有从不同方面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力作, 对配合整个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 用敏感的洞察力及时抓住新闻的落点, 小中见大 (文

字有细腻描写、广电用好同期声) , 以增强报道的力度和厚重。新闻的落点都是蕴藏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细节之中, 关键是记者到达现场后能不能敏锐地发掘到新闻的亮点, 并提炼主题、选择好报道的角度, 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例如, 黑龙江电视台获得第18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一等奖的作品《交警来开会高速路堵车》就是一篇优秀的作品。本来这位记者是被邀请去参加新闻发布会的, 但到了现场发现, 两省交警为了开会将高速路给封闭了, 造成双向车道堵塞、被堵的车辆排成了长龙。会议的本意是好的, 要求两省交警联手打击高速路违法行为, 但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造势, 不顾交通的正常运行, 利用手中的权利就断然把高速路封了, 这就有些过分, 说得严重些就是公权力乱用。前去采访的记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现象并及时地发回报道, 把本应做的一篇正面会议报道变成了舆论监督的消息,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两省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后来民警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试想一下, 如果记者不顾当时的情况, 仅把会议消息发回来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去做, 而是凭着敏锐的新闻嗅觉抓住了开会造成高速路堵塞的原因, 跳出了一般会议的报道。整篇报道仅有一分四十九秒, 全部运用同期声, 没有一点记者的评论, 让观众看后留下事实清楚、一目了然的效果, 这才是记者的硬工夫。再比如《黑龙江日报》获得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的作品《治病?骗钱?》, 也是通过记者抓住医院为了乱收费, 在患者的化验单上做手脚的具体事件折射出了医疗行业存在的一切朝钱看、失去医德的腐败现象。全篇稿件完全用事实说话, 非常有说服力。

实践证明, 无论是事件性消息还是非事件性的报道, 只要记者善于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小中见大, 抓住新闻落点来揭示深邃的大的主题, 就有利于实现报纸、广播电视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用好现场的音响和画面也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点的最好表现手法。

3.精心采撷, 构思新颖, 写作 (制作) 讲究。这些年来各地报纸、广播、电视的参评作品都在围绕精心采撷、构思新颖、写作 (制作) 讲究这一特点上下功夫, 越来越注意参评的作品是提供给评委的一份赏心悦目的精神大餐。例如, 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一等奖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报送的《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大官司》这篇报道, 好就好在是报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第一例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案。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大国, 马铃薯关乎农民、企业和社会需求, 温家宝总理将其评价为:“小土豆、大产业”, 但是我们却远远不是马铃薯加工和贸易的强国。入世以来, 我国企业起诉国外倾销案件的总数仅为遭受反倾销诉讼总数的十分之一, 为此对弱小的中国马铃薯淀粉制造业能够打赢对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反倾销案, 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它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在于关注农民、与农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这篇作品的特点:一是紧扣主题, 围绕打赢官司的主题层层展开, 如“春之序曲”、“风云突变”、“绝地求生”、“胜诉启示”四个部分层层递进;二是选材突出, 从头到尾都是围绕沃华马铃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展开的;三是文章的前后, 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如同章回小说, 环环相扣, 吸引听众不得不听个分晓;四是整个节目精心构思、布局谋篇、音效文字都十分讲究, 听起来如行云流水。再如, 黑龙江电视台获得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电视评论一等奖的作品《欠债咋就不还钱?》, 是剖析一个民告官表面赢实际输的例子。地方政府欠钱就是不还, 你越告我越不还, 法院的判决也变成了一张空文。作品评述结合相得益彰, 在叙述扬志光要回区政府欠他11年的旧账过程中, 记者始终突出细节, 特别是身为行政一把手的区长竟然为躲债不到办公室上班, 而他训斥当事人的野蛮态度更让人震惊!细节加画龙点睛的评论, 层层推进, 揭示了政府官员有法不依问题的严重性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急迫性。这两篇作品的突出特点都是注重细节的描写, 整篇的构思、布局也十分讲究。

4.报纸作品标题的制作讲究,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特点鲜明、语言驾驭的能力较强。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制作到位, 读者扫一眼就可以明白正文的大意, 这是独见编辑功底的地方。在近几年参评的作品中, 有的作品对标题的制作十分不讲究, 想标新立异又借喻表达得不准确, 出现授人以柄的笑话。例如, “晋国有大矿成违法生产主体”, 若只看标题会令人费解, 晋国在哪里?看了正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说的是山西省在治理小煤矿生产上存在不安全隐患, 采用以小煤矿入股的形式组成大矿便于统一管理, 但是组成后仍旧是各个小煤矿各行其是, 管理没有到位, 生产的隐患也没有消除。我们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的地域属于晋国, 山西才有了晋的简称, 编辑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把山西称为晋国就会给人留下错误的信息:山西是国中之国!这就不妥, 不如把“晋国”改为“晋省”。再如, “温州非公企业党建迎来党务工作生力军———首批44名大学生‘红领’上任”这则标题, 人们习惯把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比喻为“白领”, 把在室外一线劳作的人员比喻为“蓝领”, 却从来没有把党务工作者比喻为“红领”, 这就是编辑的异想天开, 这种比喻既不严肃又不准确, 在参评中会大打折扣、大受影响。因此, 一个标题的成功与否, 会决定整篇作品的命运。

从这些年广播电视参评的作品来看, 各个台都非常注意主持人的特点和风格, 主持人的语言驾驭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些作品是记者直接参与的口播, 效果相当不错, 而主持人和记者的口播效果能否给听众与观众留下第一印象, 是给评委留下印象的关键。广播与电视的主持人或直接出声出镜的记者, 所使用的语言倡导讲普通话, 语句要简练、准确, 语速要均匀, 当然电视出镜的主持人或记者还要在衣着和修饰上有些讲究。在主持新闻类节目方面, 有的电视台对主持人的形象和设计不知是出于标新立异的目的, 还是受了娱乐风气的影响, 十分不严肃, 剃个大光头, 穿着也是十分随意, 若是主持娱乐性节目还情有可原。平时着装如何, 那是个人的喜好, 无可非议, 谁都无权剥夺, 但是出镜时, 你的报道就有指导和引领作用, 会让许多追逐新潮的年轻人以为这是电视台的倡导, 这就不妥。我们的广播电台曾一度出现过以模仿港台味为时髦的现象, 主持人说起话来嗲声嗲气, 而我们毕竟不是港台, 国家语委一直倡导国人要讲普通话, 地方特色的节目例外, 如粤语广播电视, 那是为了满足一些不会讲普通话或听不懂普通话人群的需要。

以上四点是我参加几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当中的感悟。那么, 还有一些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朝着中国新闻奖这个最高目标努力注意的地方呢?我也想说四点想法:

1.一定要有创新、创优的意识, 要在选题上下功夫。每当得到一个选题前, 先要反复地比较权衡, 把在地方局部的选题拿到全国的大局里权衡一下, 看有没有指导性、它的分量有多重, 这就要求记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要做到心中有数, 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性和引导性, 这可不是空洞的道理, 是指导我们当一个政治敏感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2004年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疆电视台获一等奖的新闻专题《维吾尔乡村有所汉语小学》, 单从题目上看, 给人的印象不就是报道一所汉语小学吗?但要放到南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农牧区来看就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理由有二:一是所报道的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维吾尔族青年自发回家乡开办汉语学校的事, 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二是新疆的南疆地区, 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开展反动宣传, 在教育领域与我们展开争夺下一代的激烈斗争, 大力推进汉语教育, 不仅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需要。这篇作品就是通过介绍这所小学, 达到了宣传民族团结的目的, 小中见大。再如, 《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这篇报道, 写的是我们修建青藏铁路时施工人员如何为保护好珍惜动物藏羚羊的产仔, 夜间主动停工, 尽力不去惊扰藏羚羊的事, 记者抓住了这个具体的细节, 用小镜头来折射出我们自觉保护珍稀动物的大主题, 对世界一些攻击我国修建青藏铁路破坏生态平衡的噪音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2.研判中国新闻奖有关各项参评的要求, 要做到体裁、题材的一致。从参评的作品来看, 有的不符合要求, 报错了项目, 白白地失去了一次参评的机会。比如, 什么叫新闻专题、什么叫新闻性的评论、什么是新闻现场直播, 这些体裁一定要研究清楚。有的把新闻性的评论当做专题报, 有的把记录片或是社教类的专题片当做新闻专题报, 尤其是新闻现场直播, 报的就更是五花八门。大家一定要选择体裁重大的新闻事件, 例如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现场直播一等奖的杭州电视台报送的《大雨袭杭州———抗击“罗莎”特别直播》, 就是围绕受台风“罗莎”影响, 杭州遭遇50年一遇的大暴雨, 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 杭州电视台紧急动用卫星直播车、全向微波直播车、光缆、监控、电话、网络、可拍摄手机等各种直播技术手段, 短时间内整合了城市各种有效资源, 全方位地传递雨情、水情、灾情及城市公共设施运转的及时资讯, 展现了全城上下齐心抗击“罗莎”的生动场景。还有沈阳电视台参评的《历史罕见暴风雪灾突降沈阳》、中央电视台参评的《嫦娥奔月特别节目》、山东电视台的《节能减排第一爆》、湖北荆州电视台的《谢家桥一号墓考古发掘直播》、广东电视台的《“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直播特别节目》, 都是新闻现场直播的典范。再有, 节目一定要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有的节目片头做的偏长, 一分多钟还没有进入主题, 有的访谈节目拖沓, 说了半天才进入正题, 还有的现场直播节目选用的资料介绍, 往往多于现场直播的内容, 这都不妥。

3. 严禁、杜绝各类参评作品弄虚作假的行为, 凡发现参

评、获奖作品和相关申报材料存在篡改、伪造等严重违规问题, 经核实确认后都要严肃处理。这一点非常重要。近几年在评奖工作中经常出现这个问题, 尤其从2006年开始, 评前和评后都在网上公示后, 接到作假的举报就多起来, 一方面说明我们这个奖项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 大家都在用心去维护全国新闻界新闻作品最高奖的权威性和纯洁性。导向是新闻的根本,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为了获取荣誉而不顾新闻的真实或参评作品与播出时不一样, 甚至重新修改的做法是要坚决反对的。

4. 要注意字幕用词的准确, 切忌出现错别字, 注意画面的剪接。

一个错字出现, 再好的节目也会前功尽弃, 因为你的报道是对社会、对观众负责, 是教人的益友, 给出错误的词句就会误导人。如在节目中多次出现“绝对关注”, 这就把话说过头了, 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 绝对的东西是没有的。我上面举过的《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 是一篇非常好的作品, 大家在讨论时一致认为可以获一等奖, 但在最后要正式投票时, 发现了一个错字, 稿子中把“迁徙”给写成了“迁徒”了, 这虽然不是作者的问题, 属于排版和校对中出的错, 但也不能给一等奖, 因为一等奖是有导向和旗帜引领作用的, 如果连错字都可获得最高奖, 那么我们的评奖工作就失去了它应具有的作用。在广播节目中也要注意主持人或记者的口播不要出现读错音的字, 要按国家语委和现代汉语字典标明的准确读音为准, 如有的节目把“着手” (zhuo shou) 读成 (zhao shou) , 把马厩 (ma jiu) 读成 (ma gan) , “阿” (a) 字在地名上的发音也不同, 山东“东阿”读 (dong e) , 而黑龙江“阿城“读 (a cheng) ……一个好的作品, 本有获奖的机会, 但就因一个字读错了音被淘汰出局。电视的画面也有个剪接的问题, 不能太自然主义和太苛求写真, 如一个节目报道居民区的居民勇敢地围截偷自行车的小偷, 这本是件好事, 但画面上出现的是长达2分钟的居民打小偷的过程, 小偷被打得满脸流血, 打的人仍旧是拳脚相加不肯罢手, 而且画面重复播出。这个镜头不应采用自然求实的手法播出, 似乎电视台倡导对小偷可以动手打, 打的越狠越解渴。还有的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喜欢当判官, 喜欢抢话, 不等被采访的对象发表完意见就叽里呱啦地表态, 有的超越了政府行政部门的职权, 这样的问题在参评的民生新闻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当下, 民生新闻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报道样式, 但是一哄而起的民生新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俗化倾向, 这就容易步入一个误区, 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忽略了媒体的引导力和公信力作用。在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时, 新闻报道只有做到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 注意倾听各阶层的声音, 围绕和谐这个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 提倡宽容理解, 媒体才能在报道中发出权威、动听、独特、多样的声音。一个好的新闻记者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 更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去促进问题的解决, 节目不但要好看, 更要对生活有启迪。关注民生、倡导和谐, 才能让新闻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引导和舆论支持;才能让新闻有温暖和直指人心的力量, 赢得社会最大范围的信任与爱戴。

组织部长会议交流发言材料1 篇3

中共**县委组织部

**的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匮乏、活力不足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突破**”战略,抓住金融危机中人才流动性加大这一历史机遇,创新工作机制,健全人才网络,引育并重、多措并举,人才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

一、实施人才抄底,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大力引进名牌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普遍降低了就业期望。我们抓住这一心理,面向全国排名前三十位的高等院校进行复合型人才的抄底。今年6月,县委书记王天琦亲自调度,县委组织部、人事局深入这些高校发布招聘信息,举办现场招聘会,吸引了近千名的应聘者报名。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和政审考察,我们一共录取了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5人,本科生29人,硕士以上学历约占总数的70%,北京大学2人,人民大学8人,复旦大学6人,南京大学26人,南开大学6人,华中科技大学6人,西安交大4人,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县现有的人才结构。二是大力储备经济管理人才。在金融危机中,倒闭了一些企业,这就有一大批经济管理人才面临下岗失业。我们抓住这一机遇,面向全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在省、市人才网、温州人才网、智联招聘网站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宣传,公开招聘了来自雨润集团在内的22名工业经济管理人才。被录取的22名专业人才已经分别安排在县经济开发区,发改委、招商局、招商考核办公室、重大项目建设办公

室、财政局等经济部门、招商一线,有效地提升了我们干部经济管理的能力。三是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农业、水利、化工、机械、建筑、环保、规划、信息、营销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今年初,我们一共引进了36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林牧渔业局引进5人,水利局引进4人,财政局引进6人,开发区引进2人,规划局引进4人,环保局引进6人,检察院引进4人,法院引进5人,有效地缓解了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推进人才拉练,培育后备人才。一是科级干部挂职锻炼。去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聘60名专业招商人才,分配到长三角、珠三角区域15个发达城市长期驻点招商。今年上半年,又在全县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开选拔40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拥有较强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作风正派的科级干部到河北唐山钢铁厂一类的全国500强企业挂职锻炼。二是机关干部下乡心力提升。开展“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机关干部下基层行动。为了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拟定了“体验艰辛、感受激情”这个主题语,通过电视台、《今日**》报、中国**网、**广电网等县内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案。方案在明确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又按照时间节点设置了自选套餐,全体机关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下乡时间,轮流经历一个月农村一线生活、一个月招商一线拉练、一个月信访接待体验,在“三个一线”中,实现“七个寻找”,即:寻找一线感动故事和感动人物、寻找需要自己帮扶的贫困农户、寻找需要自己帮扶的孤寡老人、寻找自己最想见的客商、寻找一件最

难处理的事情、寻找解决最难处理事情的路径、寻找心目中的改变,让机关干部真实还原基层一线生活,真切体验基层一线工作,切实提升机关干部的心力。三是党政后备干部下乡锻炼。前期我们在北大、人大、南大、山大等名牌院校招聘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作为**党政后备干部。为了使这些大学生更能符合基层工作需要,安排所有人员在定编定岗后下乡锻炼三个月,在与农村老百姓的共同生活中体验艰辛,在与基层干部并肩工作中锻炼成长。

三、创新用人机制,公开选拔人才。一是开办毛遂论坛,让人才脱颖而出。我们把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交给人才自己,为默默工作的有识之士提供直接在县领导面前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考其绩”,让有知识、有能力、靠得住的优秀人才在论坛中破格起用。目前,我们开办五期“毛遂论坛”,共提拔使用人才31名。二是实施公推直选,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我们制定实施了《关于规范初始提名方法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就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把初始提名权交给普通群众,县委常委会及各级组织,不画圈圈,不定框框,一切选择权交给群众,让群众选出候选人,常委会履行确认手续。我们先后拿出岚山镇镇长、县城管局局长、教育局副局长、法院副院长、县纪委常委、县中医院院长、**高级中学南北两校校长等职位,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公开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群体选拔,实现“群众选干部、老师选校长”。三是推行政府雇员制,专项人才一人一议。急需人才,采取一人一议的办法,根据

工作需要定待遇。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城建规划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突破制度性制约,现聘任来自全国各地人才60余人。

组织部长 发言 篇4

根据喀什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我在认真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着重对改进作风、解放思想和推进跨越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为了切实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真诚欢迎班子领导及其他同志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同时,本着对同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班子其它成员提出批评意见。

一、2009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

在2009民主生活会上,我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方案。一年来,通过端正思想、扎实整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学习方面能够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自觉运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工作实践,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我能够结合组织工作实际,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入手,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组织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较好地实现组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二、自我批评的内容

今年中央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作来一名组织部长,不光要加强自身言行的约束,在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中还担负着重要责任,虽然我在工作中能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公道正派的工作原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对一些文件精神的学习理解还不够透彻。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对党的章程、干部工作政策法规要熟练掌握并坚决贯彻执行。但我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只局限于学习重大时事政治、新出台的政策规定、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党的基本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思考;虽然比较注重实践探索和总结,但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虽然比较注重把本职工作放到宏观背景和全局工作中去定位、去审视,但未能养成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思维习惯。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实际,就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如何运用好中央的优惠政策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二)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不够,有些工作还局限于按部就班。

在新形势下,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注重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放到全县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但如何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上,思考得还不够深入,办法还不够多,全县大党建工作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我始终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沉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抓好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努力,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乡与乡、村与村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有一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也落实不到位,这严重影响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对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得不够全面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作为县委班子的一员,组织部的主要负责人,由于受组织部工作性质的影响,为了保证干部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平时与其他班子成员之间交流思想比较少,个别交换意见做得不够。同时,对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形成科学决策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不得力

我时常以党员领导干部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虽然在大方向和

原则性问题上把握较好,但有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些规定、制度落实得还不够好。特别是平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调的多,具体抓的少,虽然大会小会都在讲,但没有很好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监督掌握不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对照这些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切实将基层干部群众的要求和建议落到实处,并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监督!

组织部长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篇5

今年以来,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大力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我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唐山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郭金龙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学习会议上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并结合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总结回顾和认真反思。下面,我简要地谈一谈自己今年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帮助。

一、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党性观念进一步得到增强 一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根据自己分管的组织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研究,力求学得深一些、学得透一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织工作,不断提高应对新局面、新问题的能力。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

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三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认真遵守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组织纪律,自觉履行职责。在集体讨论重大问题时,敢于坚持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自觉从维护集体领导的大局出发,积极参加讨论,提意见、谈看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定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对常委会议决定的自己分管工作尽职尽责抓好督办落实,并及时反馈。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积极支持班长和其他成员的工作,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有意见能够讲在当面,通过加强互相沟通,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工作。四是严格遵守换届工作纪律。能够严格贯彻落实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在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精神,坚定“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的信念,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去留,未因党委换届而放松、影响工作,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五是严格遵守中央关于制止奢侈浪费有关制度规定。我能够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各项规定,自觉坚持“两个务必”,特别是注重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杜绝了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作风,杜绝了脱离实际、不务实效,脱离群众、劳民伤财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二、大力加强组织部门工作力度,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组织工作必须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唯此才能找准方向、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积极探索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围绕保持改革发展的良好势头,引导和鼓励干部大胆干事、大胆创业,坚持把是不是“靠得住、有本事、肯实干、能干好”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依据,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对全县干部交流使用,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并且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对全县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大规模轮训,提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为民”的意识和能力。着眼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大力推进人才兴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关于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办法和规定,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立足于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突出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三个重点,以创新党建工作为目标,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培树先进典型为载体,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深刻剖析自身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一年来,自己尽管在各个方面取得新的进步,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高要求来衡量,以新形势与新任务来比

照,自身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不够刻苦,思想上存有“惰性”,有时借口工作忙、事务多,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缺乏刻苦钻研的劲头。有时满足于浅尝辄止、浅显认识,缺乏对理论的深刻理解。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结合不够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开拓创新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还不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思想不够解放,往往是执行政策多,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少,没有能够做到超前创新,与时俱进。具体到组织工作上,表现在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上做得还不够,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缺乏新点子、新办法;在选人用人上,仍习惯于传统的办法,对干部了解听汇报多,与干部谈心少,选人视野还不够开阔,识人渠道还不够宽。三是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认为机关干部的素质比较高,作风比较好,平时关心爱护多,教育管理还不够严格。在人员少、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有时降低了工作标准,放松了要求,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锤炼。四是深入基层还不够经常化。到乡镇农村、街道社区、企业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寻策问计、解决问题做得还不够到位,到乡镇农村,多数是与乡村干部接触,沉入基层、深入群众还不够,脱离群众、作风不够扎实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在准确把握区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使组织工作与全县工作大局,在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在指导思想上相协调,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要增强创新意识,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在今后工作中,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新思路,争创一流业绩。在干部工作上,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为县委选人用人当好参谋。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办法,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在建立干部干事创业、能上能下方面有更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党建的同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机关、学校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推动组织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时刻牢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领导干部的第一任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挤

组织价值观、组织效能及其关系 篇6

一、组织价值观的涵义

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 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 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 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日本经济和管理对美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荡, 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组织文化, 并引发了大量研究。组织文化被视为组织整合内部力量、适应外部环境的关键手段, 会在组织和个体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的运行。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 这些基本的组织价值观被视为一种内化了的规范性信念, 指导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研究者在对组织价值观进行界定时, 许多时候是与组织文化一起进行界定的。

在被誉为“掀起了组织文化研究高潮”四本著作之一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 William提出, 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 它主要包含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 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经理们从雇员们的事例中提炼出这种模式, 并把它传达给后来的工人。Terrence等在同样经常被提及的“四本著作”之一《企业文化》中指出,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 以及大家共同遵守并不用写在纸上的行为准则, 而且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观念的仪式。”

科特等认为,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 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企业中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在较深层次的层面, 企业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 即使这一群体中成员不断变化, 文化也会得到延续和保持。在较浅的层面上, 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组织新加入者在原成员的鼓励下, 会自觉仿效这些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

Schein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赞同。沙因在《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 对组织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为事物。这是文化创立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它包括可观察到的物体空间布局、群体的技术成果、组织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语言、艺术作品以及组织成员的公开行为。第二层次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的潜在信念。第三层次是基本假设。假设是一种更为深层的信仰, 它指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指导他们怎样观察和思考事物。

迄今为止, 对组织文化的定义共有180多种。Key总结认为, 尽管研究者对组织文化的界定有许多, 但对组织文化的定义至少存在着这样的共同点, 即组织文化都被认为是一种共享的现象, 一种共享的价值观。

有许多学者在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对组织价值观进行解读时, 还对组织价值观进一步进行了界定。如田奋飞认为,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或企业中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或大多数成员对评价对象及其价值性的基本一致的看法、评价和判断, 是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 是企业在其长期的存续发展过程中以企业家为主导而形成的、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乐于接受的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 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思想和信念。综合各类文献, 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在探索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统合问题时逐渐形成、组织成员广泛共享的观念系统, 它为组织及成员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

二、关于组织效能

1. 组织效能的涵义

研究者对组织效能的理解有所不同, 在组织效能定义方面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Seashore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一文中探讨了组织的目标类型及其特点, 并对衡量各种组织目标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将各种评价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 从而使原先处于混乱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了逻辑和秩序。这种见解引起了管理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德鲁克认为, 效能是指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 按照他的说法, 就是去 (并完成) 正确的事情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设定目标必须适当。二是目标必须达到。效能是知识工作者包括管理者的一种特殊技术, 它们只有对组织真正有所贡献, 才算是有效。

我国学者对组织效能的研究并不多, 关注组织效能研究的一些学者对组织效能的界定不尽相同。罗珉在《组织管理学》一书中指出, 界定组织效能的涵义应注意三个核心要点:一是组织的总体表现。虽然一个企业由许多不同的部门构成, 每个部门都有其各自的目标及评估标准, 但是各个部门的标准及表现不能代替总体。二是组织的既定目标。三是社会的普遍期望。

2. 组织效能的衡量指标

在实践中, 有效的管理需要给所有对组织总体效能有贡献的每个方面都要确定标准。最早提出量度企业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及效能高低的标准是德鲁克。德鲁克指出, 评价企业业绩和目标的标准至少得由八个领域确定:市场情况、创新、生产率、实物和金融资源、利润、管理人员的表现和培养、成员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感。他的分类并没有表明这些标准之间哪个方面的标准更为重要, 只是简单地指出了这些标准所必须考虑的全部范围, 每个标准的先后次序将视企业在具体时期所面临的情况而定。

Seashore是国外首位系统研究组织效能评价标准的学者。他在其《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一文中, 对组织效能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面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 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的总体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二是由若干项短期指标衡量的短期经营业绩, 这些指标通常代表着经营的成果, 可以由其自身的取值加以判断, 将它们综合为一组指标后, 往往决定着组织的经营情况。三是许多从属性低层次子指标群所反映的当前经营效益状况, 这预示着实现目标或结果的可能性和迄今所取得的进展。

Campbell是在组织效能标准方面最有名的研究者之一, 他构建的组织效能指标体系被人们经常使用。Campbell的组织效能指标体系列出30个用以衡量企业表现的标准。这些标准既包括企业在个体层面的表现, 如员工的士气、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等;也包括企业在组织层面的更为宏观和抽象的标准, 如准备状态、环境的运用、角色与规范融合等。

我国对组织效能标准的研究不多, 对企业表现的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1995年1月10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十大评价指标, 这10项指标分别是: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累计率。这是从政府的角度衡量企业的经济状况。这一评价指标体系, 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经济效益之外的标准并没有涉及。

王重鸣等人采用国际工商管理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指标对中外合资企业进行了管理诊断和评估。这些指标包括中外合作程度、人力资源利用率、任务达成、市场与产品、人员更替程度、长期管理行为以及企业的独立性等。同时, 他们提出组织效能评估的标准包括三个层面的变量:一是组织层面的总体目标, 如利润、市场占有能力、人力资源利用率及社会效益。二是部门与群体层面的目标, 如部门绩效目标、协调合作、群体气氛和适应能力。三是职务层面的目标, 如目标实现、工作满意感、任务绩效等。

三、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效能的关系研究

许多学者阐述了组织价值观对组织的作用。Schein认为, 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所能发挥的作用是解决组织的两个问题:一是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保障组织长期生存和适应能力的内部结合能力, 即外在适应和内部统合的功能;科特等认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可以提供组织所需的结构与控制, 用以取代正式的科层组织, 避免组织丧失创造力与革新性。秦启文等指出, 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理念的核心, 企业理念的价值取向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价值取向一旦内化为员工的信仰, 就能够促使全体员工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工作,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上一篇:中学语文体验教学缺失与策略论文下一篇:机电信息系班级量化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