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长禁毒责任书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与家长禁毒责任书(推荐8篇)

学校与家长禁毒责任书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深入开展创建“无毒学校”活动,继续保障学校无毒目标,推进学校平安建设,根据县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和学习实际工作需要,特与我校教职工签订本责任书。

1、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服从学校安排,积极参与学校禁毒活动,自觉接受毒品知识和禁毒法令法规的学习,以防毒、拒毒为己任,时时处处严格警惕自己,当好禁毒工作的表率和先锋,远离毒品,不吸毒、不种毒、不藏毒。注重饮食卫生,提高警惕,增强防毒能力,坚决与一切从事毒品犯罪的不法分子作斗争,把毒品拒于千里之外。

2、全体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向家人、学生和亲友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动员身边人员积极参与禁毒工作。管好自己的家人,确保自己的家人无涉毒行为;教育身边人不参与、不从事毒品活动,发现可疑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不迁就,不姑息。

3、五年级和八年级地方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课上好禁毒教育课,每学期至少6节,备好教案。

4、各班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开展好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每学期至少2节;并按照学校的相关安排和要求,深入开展好“九个一”教育活动。

5、各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实际,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异常学生要掌握情况,加强防范,强化教育,防止涉毒现象发生。

6、教师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记入教师绩效考核。学校临聘职工中有涉毒现象的,学校将立即解聘;教师中有涉毒现象的,当年考核不合格,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学校、教职工各执一份,并从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学校盖章:

学校法人签字:

责任人签字:

2015年

2015年

学校与家长禁毒责任书 篇2

一、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育人环境

学生的教育环境主要有: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育人环境。这三种环境中, 应该说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作用最为重要, 尤其是在学业上, 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育;但是,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我发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品质、意志、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已经远超过了学校的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表现在:家庭成员结构和家长的基本素质。

自2007年以来, 我一直担任着学校中成绩最差的班的班主任, 对这些学困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研究。我认为, 这些学生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 有的学生甚至是非常聪明的。那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处于落后的位置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道德品质问题。我认为是不健全的家庭环境, 会使孩子们的心理受到伤害, 形成心理障碍, 性格发展扭曲, 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 健全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环节。父母的素质修养、行为习惯都会看在学生眼里,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 教育的成败不仅仅在学校, 也与家长的做法和想法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长, 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注重自身的言行和素质的提高,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向导, 指明方向。

二、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关注孩子的成长

首先,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 一旦孩子进入学校, 家长就如释重负,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 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其实,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长期教育的责任。诚然, 学校都是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人的场所, 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引导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通力配合, 只有在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共同对学生施教,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次,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成绩, 孩子成绩优异, 则大加赞赏、奖励;一旦成绩考得不理想, 轻则骂, 重则打, 致使部分孩子不敢上学、不乐意学、怕上学, 进而使孩子们失去了活泼的天性, 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 孩子的心理问题是需要每一位家长严肃而认真地思考的。现实生活中, 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 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样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格扭曲, 心理问题成堆。尤其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子女, 以及留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更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受特殊家庭环境的影响, 这些孩子在思想、行为上会有所偏颇, 自卑感强, 自暴自弃, 容易用极端的行为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理解、掌握这部分孩子的心理, 帮助他们平衡心态, 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是当今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再次, 家长不可溺爱孩子。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不少孩子娇气、自私、霸道、顽皮、上课纪律差。这种性格和行为的养成应该说与家长的娇惯和放纵是分不开的。高尔基曾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 如果仅仅是为了爱, 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一种低本能的爱, 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希望家长不要以“以恶小而可为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缺点, 而要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态来教育孩子,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所为的好学生。

三、家长不能只管孩子的吃穿, 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

有的家长长时间在外打工根本顾不上教育孩子, 他们只是经常给孩子寄些东西钱物, 并提醒孩子要好好读书。要知道, 孩子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 无论家长都有多么重要的事, 都应该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 或是经常和老师沟通、交流, 共同解决好孩子的思想问题, 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我发现, 不少学困生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甚至有的学生甘愿落后, 自暴自弃, 学习中怕苦畏难情绪严重, 有的同学连作业都完不成。因此, 我们的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孩子上进精神、独立精神和吃苦精神的重要性, 并且落实在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学习品质,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上进心, 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孩子遵纪守法、惜时守信、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 这既是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 也是我们学校教师的任务。我诚恳地希望各位家长能与老师、学校一道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共同实现孩子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思想品质。

四、家长应与学校紧密结合, 相互沟通

当家长发现, 近一段孩子的表现异常或不理想时, 应及时与学校或老师联系, 以便听取老师对学生近一段的学习、表现情况的反映或评价, 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因此, 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 分析孩子的行为, 加强与老师学校的沟通, 时刻把握孩子的成长方向,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每个学期结束后,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绩, 并注意家长通知书上老师对孩子的操行评语。如果你认为成绩或评语不太满意时, 可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 了解孩子近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情况, 从而正确认识和分析孩子的发展前景,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 提出更好的建议或方法。

当孩子犯错误时, 家长要耐心听取老师的解释或说明, 弄清事实真相, 和老师一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配合老师正确处理, 或理智地分析不良行为或犯错误的原因, 讨论和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中, 家长和老师应互相信赖、理解, 互相支持, 这是配合教育工作的基础。

创新家长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篇3

【关键字】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合作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34-02

【作者简介】张寅,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01)副校长,工程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专业教学及教育管理。

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并促成“三结合”教育体系的桥梁。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存在不重视家庭教育或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方法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开办好家长学校,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提升家长科学家教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家长委员会,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强化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家长学校指导服务的内容等途径,传递科学家教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寻求多方合作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育人环境,有效落实学校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

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创造家校携手的良好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影响。从单纯的家长会到成立专门的家长学校机构,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使家长学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设计了一份《家长问卷调查表》,在2015年4月和9月,分别面向3657名学生家长和1239名新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家长学校办学方式和授课内容的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激发了学生家长对参加家长学校活动的热情,创设了家校携手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校建设好家长学校的信心。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构,做好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一是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组建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学工处主任兼任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兼任教务主任,优秀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任委员,四系、本科部德育主任兼任家长联络员。四个系和本科部各组建一个家长委员会,每班建立家长QQ群,由班主任做学生家长的联络员,每班推选1—2名家长代表加入系部家长委员会。二是通过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制订家长学校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设计活动记录表册(授课记录、学员签名表、活动反馈表),并由活动组织部门做好活动的相关记录(含活动通知、拍照和报道等),活动结束交家长学校的教务主任汇总存档。三是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统一制订家长学校的建设方案,每学期结合实际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学校确保家长学校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地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四是组建家长学校的讲师团。通过学校培养和外聘等多种方式,组建一个家长学校的讲师团,承担面向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讲课和面向全校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导等工作。

三、专业培训、外聘专家,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组建具有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合格教师队伍,是提高家长学校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通过选拔校内优秀教师、组织专业培训、外聘知名专家,倾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由校长室成员、学工处主任、各系分管德育工作的主任、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等组成家长学校讲师团,同时外聘李惠兴、余静、季丰等专家充实到讲师团的队伍中。为提高校内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素养,学校先后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省级德育骨干培训,“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教育”“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团辅课设计与应用”等培训课程,提升了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素养。

四、系统培训、形式多样,确保家长学校的课程质量

学校从增强家长学校实效性入手,科学规划家长学校课程,通过多样形式,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

一是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举办高质量的讲座和访谈节目。如聘请暨阳大讲坛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张雁作《回归教育的本质——从百善孝为先谈起》讲座,让家长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感受教育的本质;邀请江阴电台《家长也来晚自修》节目主持人俞静作《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访谈节目,通过与三位教育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讲师团团长钟琪女士为本科部家长代表作《发挥孩子潜力,成就幸福人生》讲座,使家长掌握发挥孩子潜力的方法;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默,给学生家长代表作《陪伴孩子走过迷茫的青春期》讲座,针对家长教育难题提出解决方法,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

二是要求各系、部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和展示学校的积极教育理念,邀请家长代表分享成功家教的经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交流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家校合作与交流。学校网站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利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学校教育信息、传递优秀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关注学校教育,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合力。学校以“重视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家长示范、亲子关系、倾听孩子”等为主题,利用校信通平台,每周向全校学生家长发送主题短信,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传递科学家教理念、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班主任利用每班家长QQ群,定期分享科学家教的视频、文本等资料,让家长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学习和培训。

五、课题研究、社会合作,开拓家校合作育人新局面

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关于“家长学校”课题的研究和申报,拟通过课题的形式深入研究家长学校建设,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计划通过三年的建设,结合实际自编家长学校家长读本1本。

学校与家长责任书 篇4

尊敬的学生家长:

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与学校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安全重于泰山,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您的孩子安全,请您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对您的孩子的监管。我校提醒学生和家长时刻注意安全,并签定《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一、温馨提醒同学和家长:

1、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和证件,谨防被盗或遗失;请勿轻信他人,谨防受骗,爱护公物,不侵占、不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室内无人或晚上睡觉时要锁好门窗。

3、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请向老师、班主任、领导或相关部门反映,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4,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勿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和车况不好的车辆。

5、禁止使用、收藏治安管制刀具和其它器械,禁止学生在无监护人监管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居住,校园内禁止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禁止学生带宠物入校。

二、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1、学生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放学后、节假日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安全事故。

2、学生在教室私自生火取暖,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接电线发生的安全事故。

3、学生在校外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摊点购买食品发生饮食安全事故。

4、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实验等,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学生未按照教师的要求私自违规操作发生的安全事故。

5、学生翻越或推拉围墙、栏杆、门窗,私自进入施工区,私自下河、大的积水塘游泳、水窖上玩耍发生的安全事故。

以上各条未涉及到的有关方面参照教育部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执行。要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其它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学校,密切与学校配合,确保学生在校、在家或其它任何场所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建议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人身平安保险。

作息时间:7:00起床、8:30上课、2:00下午上课、7:30上晚自习、8:30晚睡。周五4:20放学,有值周教师护送学生过公路,疏散学生;跑学生早上7:00前到校,下午放学回家,不上晚自习。星期天五点钟晚饭后到校,星期一到五不带零食,无特殊事情不准出校门,每周酌情使用零花钱。

家长签字:

学校签章:

学生签字:

___ 年级___ 班

班主任签字:

学校致家长禁毒主题倡议书 篇5

一、认识毒品,远离毒品,做禁毒政策的宣传员。广大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国家禁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拒毒、防毒知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构筑抵御毒品侵害的牢固思想防线。广大青少年要向自己的家人宣传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深入社区、农村向群众宣传禁毒知识,进而增强全社会的毒品防范能力,有效遏制毒品传播和蔓延,为禁毒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崇尚文明,倡导新风,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青少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广大青少年要胸怀祖国,放眼未来,自觉把个人的抱负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要踊跃参加禁毒志愿者活动,自觉树立“防毒拒毒,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要珍惜生命,关爱生活,养成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御毒品的侵害。

三、关爱未来,携手共进,做吸毒人员的挽救者。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对毒品的愚昧无知和好奇心,是绝大多数吸毒青少年失足的根本原因。他们因一时的不慎铸成千古之恨。他们渴望新的生活,他们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情和社会的关爱。对于那些已吸食毒品的青少年,我们要用亲情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做到精神上鼓励、生活上体贴,使他们彻底戒掉毒瘾,重获新生。

学校与学生家长安全责任书 篇6

为确保您的孩子在家和学校的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仙阳中心小学特此与您(孩子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

1、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孩子的校外监护责任。

2、未经家长同意不私自外出,外出必须由家长陪同。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左右两侧的车辆安全。

3、教育孩子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不合格车辆。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更不要骑电动车上街。

4、教育孩子不到网吧、游戏机厅。

5、教育孩子严禁私自下河,不到池塘、河边、水库等水域游玩。严禁进行不安全的游戏。

6、教育孩子安全用电;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严禁到施工场地或危险楼房、危险地段、桥梁游玩和逗留。

7、教育孩子严禁玩火。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明确由于不遵守课堂纪律,不遵守校纪校规而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由本人负责。课间不文明活动追逐打闹等产生的人身安全或他人伤害责任学生及家长负责。

9、教育学生注意上、放学的交通安全。按规定时间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由家长负责,教育学生不在校外大闹、逗留,按时回家。

10、严防一切伤亡事故,确保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的向学校汇报。望家长带领孩子认真学习此责任书,并要求孩子讲责任书具体内容说给家长听。家长签字后让孩子带回学校。

2018——2019学年学校与学生家长安全工作责任书回执

我已经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安全责任条款。我承诺认真履行家长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会经常对孩子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防暴力、防踩踏及交通安全教育,也会常常对孩子进行乘车安全教育,拒绝让孩子乘坐无牌无证车辆,经常教给孩子一些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 :仙阳中心小学(学校盖章)

年级

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学校与家长禁毒责任书 篇7

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即家长对学校教育施加影响、通过采取一定手段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过程。从内涵上看,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指家长从事的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 (学生) 的教育活动。”[1]由此可知, 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辅导孩子学习、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等影响孩子成长的活动都属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范畴。狭义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是指家长与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家长支持并参与到学校教师的活动中, 帮助儿童在品德、学业、社交、能力等方面取得进步”。[2]因此, 狭义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更多地指家长对学校事务的直接干预。从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现状来看, 广义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内涵更符合我国国情。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 但这一目标的实现, 又涉及了多个层面的权责问题。每个层面中, 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而具体的权责也不一样。

1.教育主体层面的参与

作为广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家庭教育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与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长自觉地承担起了相应的伦理责任。这种责任使家长成为教育主体, 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教育施加自己的影响。具体来说, 对于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不仅会很关注, 也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尽力进行干预, 如在家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 或给孩子提供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培训等。

2.教育投资者层面的参与

长期以来,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都有一些收费项目, 国家虽然承担了大部分的基础教育开支, 但无法包揽, 家长分担部分教育费用成了一种必要。即使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免费后, 高中阶段教育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仍由家长分担。因此, 除了在伦理责任层面扮演教育主体的角色外, 家长还扮演了教育投资者的角色。尤其是农村地区, 很多家长把送孩子上学当成一种投资, 有投资就会关心相应的回报。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希望学校教育质量与自己的投入相匹配就成了很多家长的最大愿望。

3.公民权利层面的参与

除了履行伦理责任和关心投资回报, 作为纳税人, 家长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权利诉求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公民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烈, 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且, 作为准公共产品, 中小学教育理应受到公民的监督与干预, 这既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朝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让现代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困境:当前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实写照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从整个中小学家长群体看, 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提高,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不少家长不惜重金, 为孩子的教育创造各种条件; (2)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使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苏醒, 家长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干预学校教育的行为愈发常见; (3) 由于历史原因, 面对社会巨变及人们的权利诉求, 从教育行政部门到中小学校, 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 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行动方面, 都滞后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需求增长。以上因素, 导致了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矛盾与困境急需克服。

1.缺位与越位:教育主体层面参与的现实问题

从本质上说, 教育主体层面的家长参与中小学教育, 是家长践行伦理责任的一种表现。中国社会历来都很重视, 在今天, 这种传统被经济社会发展所冲击, 呈现出了一些新问题。

(1) 主体缺位:家长影响学校教育空白。从地域分布看, 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农村;而从社会阶层分布看, 主要存在于下层低收入者群体。在农村, 很多年轻家长常年在外务工, 留下了大批留守儿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这些家长无法履行自己的伦理责任, 他们把监护权转让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但替代性家长要么无暇顾及, 要么无能为力, 其结果是在参与学校教育问题上的主体缺位, 孩子一出校门就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中小学校孤军奋战, 教育质量堪忧, 问题孩子成了最大的牺牲品。这种情况在城市低收入者群体中同样存在, 不少家长为了养家糊口忙碌奔波, 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2) 主体越位:家长干预学校教育过度。与家长参与中小学教育时主体缺位相反, 大部分城市家长和一些农村家长 (这部分人正呈增大的趋势) 依仗自身在经济上的较好条件, 千方百计干预孩子的教育。一方面用课外辅导或培训来弥补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包办孩子的成长, 干预孩子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其结果是架空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不仅加大了孩子的负担, 也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在儿童社会化方面的功能发挥。

2.个体性与公共性:教育投资者层面参与的现实冲突

“教育投资可以分为两类:政府教育投入和非政府教育投入。政府教育投入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非政府教育投入的种类较多,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学杂费, 此外还包括社会捐赠经费、民办学校办学经费及其他教育经费。”[3]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实行收费制度, 即使近几年开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费, 高中教育依然向家长收取为数不小的学杂费。但是, 除去私立学校,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承担, 作为个体的家长只分担了少部分。

今天, 由于受市场经济思想影响, 中小学家长作为教育投资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把学杂费当成学校教育的价格, 希望像购买一般商品那样, 用个人的投资换回相对等的教育产品。但事实上, 作为准公共产品, 学校教育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样明码标价, “通常所谓‘教育价格’不能当做一般产品价格来理解。价格在教育资源配置中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教育价格’只具有比喻意义”。[4]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是一项必须兼顾社会各方利益的公共事业, 因此, 任何投资主体都没有权利单方面要求学校教育满足自己的主观意愿。但在现实生活中, 不少家长缺乏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相应了解, 曲解中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 喜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 无形中忽视了中小学教育的社会公共性质, 把个体与国家之间的教育成本分担关系错误地理解为消费者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的买卖关系。在与中小学校的交往过程中, 家长容易以个人的一己之私衡量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学校教育行为, 往往出现对学校教育行为的误读与误判, 给中小学教育措施的实施、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带来消极影响。

3.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公民权利层面参与的现实障碍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最高层面, 是公民在教育领域中实现应有的权利与履行该尽的义务。相对前面两个层面的参与, 这一层面的参与和家长的个人利益没有直接关系, 因而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大。

(1) 权利实现的渠道不通。公民权利不仅指一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基本生存权利, 还包括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与参与权利。作为公共事务机构的中小学校, 家长自然有权利了解其日常运行的相关信息, 并能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针制定、措施的施行发挥个体的影响。就其本质而言,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中公民权利的实现乃是国家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与一般民众对公共权利的分享。分享的前提是给家长赋权, 并给家长提供实现权利的平台与空间。然而, 在今天的中小学校, 这样的平台尚未真正建立, 传统形式的家长委员会亦或家长学校只是中小学公布信息的场所, 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依然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

(2) 义务践行的意识不明。公民权利的实现是以履行义务为代价的, 没有义务, 就无所谓应该有的权利。作为公民, 家长有权利参与学校事务, 表达个体的意见与声音, 同时, 也有义务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家长对个体的公民角色认识不全面, 把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片面理解为个体维权, 即把自己与学校的关系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关系, 时刻想着的是学校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 他们随时做好了出手纠错的准备, 却很少想过, 当学校发展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 如何帮助学校渡过难关?这种状况使学校在有困难时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从而让学校对家长失去信心, 也正好给其消极应对家长的权利诉求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三、出路:当前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究其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困境, 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发挥不足、教育开支的分担制度不健全以及公民权利与义务实现的途径不顺畅造成的。因此, 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才能找到跳出困境的出路。

1.巩固学校主导地位, 重申学校教育功能

面对家长的缺位, 除了采取让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上学等对策外, 中小学应该积极作为, 为家长伦理责任的履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创设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进行直接交流的渠道:如在学校建立网络聊天室, 给孩子提供一个与父母视频交谈的空间;或者与通讯部门进行合作,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互通平台, 及时把孩子的在校表现告知家长。当然, 这类措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但至少能产生一定效果。

至于家长的越位问题, 其成因除了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与隐性竞争外, 还有家长对中小学教育的不信任。近年来, 诸如教师在课堂上保留一些关键知识点, 以备课后辅导之用的丑闻时有发生, 这让家长对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孩子成才产生了怀疑。尽管让孩子脱离学校, 在家接受教育的现象极少, 但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过多干预孩子学习的行为却是见多不怪了。因此, 要想树立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必须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中小学要一如既往地禁止教师开展有偿补课, 同时, 应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 尤其是要对师德师风内涵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 把按课程标准传授完整的知识体系当成师德师风内涵的基本点, 以确保学生能接受到应有的知识、技能教育。同时, 建立与完善相应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监督制度, 除了督查教师的教学时间与教学方法外, 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完整性也纳入监督的范围。

2.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建立学校财务公开制度

“教育成本分担, 或曰成本补偿, 指的是教育投资由谁支付、如何支付的问题, 即教育投资如何在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合理分摊并最终实现的问题。”[5]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确立各教育投资主体间的关系, 并通过教育法规、学校财政预算的方式让家长知晓。让家长清楚自己的教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 使其明确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 从而明白个体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另外, 学校应建立财务公开制度, 及时把学校的各项收支情况告之于众, 这样, 既能够满足家长对学校教育经费去向的知情权, 也能很好地监督学校的财务工作。

3.加强公民社会建设, 形成志愿者活动的常规化

作为公民的家长分享学校教育活动的相关权利,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在全社会建立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 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几千年来, 我国都是一个由政府独揽公共事务的封闭性国度, 民众既无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权与决策权。要打破这种局面, 唯一的做法就是建立公民社会, 与政府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建设。“公民社会的含义是指在政治的民主自治程序及国家所不能侵犯的公民个人权利空间, 通过细化的制度得到很大程度保障的前提下所组织的志愿组织、并能保障公民的生活权利、休闲权利等。”[6]公民社会的作用主要是能够给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一个稳定而规范的平台, 当然, 公民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中涉及了政府的放权, 也需求家长转变观念, 实现从学校教育的旁观者向主人翁身份的转身。目前, 可行的策略是改造传统的家长委员会, 使其变为涵盖家长、教育专业人士等的学校教育评估与监督组织。

不过, 当前“我国公民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于转型中, 公民社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具有过渡性和不成熟性, 在发展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7]除了需要建立与完善相应的公共权利分享机制, 公民社会建设离不开民众的自觉奉献, 这需要培养人们的公民责任意识。“公民的责任意识是指公民对于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公民除了对自身负责之外, 还要对所处的群体及社会负责, 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8]当前, 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所配备的资源有限, 很多事务需要家长在人力与物力上的自觉支持。显而易见的是, 当前靠个别家长通过捐助等形式为学校教育添砖加瓦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要调动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建设的积极性, 加强国民的公民责任意识养成无疑是当前整个社会的一大任务。“公民的责任意识靠‘自生自发’的长期博弈和试错来形成恐怕很难和现代化的速度相匹配, 这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所以我国公民责任意识的提升就需要人为的干预, 公民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就是提升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8]根据国外公民社会建设经验, 志愿者组织无疑是公民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但成熟的志愿者组织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 政府不能袖手旁观, 在必要时政府要提供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只有建立了成熟的志愿者组织, 用组织来引导和规范家长的行为, 才能最终形成家长自觉投身学校建设的良性循环。

总之, 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一种涉及多个层面和多种权利的社会活动。只有厘清每个层面的家长角色, 并确定相应的权益范围, 才能在概括现实问题的基础之上, 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41.

[2]马天宇.左手&右手——上海市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13.

[3]袁连生, 田志磊, 崔世泉.地区教育发展与教育成本分担[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1) :74-82.

[4]刘业进.教育成本分担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6) :87-90.

[5]平新乔.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M].上海:三联书店, 1992:320.

[6]马喜亨.关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与路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3 (1) :155-156.

[7]金璐, 戴雪松.公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J].大庆社会科学, 2012 (3) :104-105.

学校与家长禁毒责任书 篇8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家长委员会;本质属性;核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18-06

2012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标志着中国大陆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以此为“坐标”回溯,从2011年开始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中家长委员会研究——基于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是在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中对家长委员会进行全面研究的开始;2009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及随后两年多以山东省教育厅主导下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则为我国密集生成了省域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系统资源,为在全国推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再往前,中国大陆的家长委员会实践一般限于区县或学校个体的草根行动,缺乏规范和层次,也缺乏独立、成系统的相关研究。

笔者鹿永建作为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参与家长委员会研究和推进工作一年之后,从某省主管德育的一位教育部门官员口中听到了这样的问话:家长委员会是不是家长学校?这样的误解颇有代表性,不少教育工作者把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混为一谈,或者根本没有清晰把握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更别谈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了。本文意以现代学校制度的视野,厘清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特征与功能,从而打破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对于家长委员会的陌生与隔膜。

一、家长委员会的本质: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

首先,现代学校制度必须有家长委员会。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就其内涵而言,它是一种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以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一种调整学校职能主体与其内外环境关系,遵循学校教育生态规律的学校制度,民主性、平衡性、人本性、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现代学校制度强调通过提高学校的民主性,可以使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可以使好的建议转化为决策,可以少犯错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倡通过学校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互相制约,实现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方向、同时间、同力度移动;倡导以人为本,高度尊重所有与学校有利益关系的人的人格,高度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主张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学校内外部的相互开放。学校民主决策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机制。[1]

家长委员会之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构架的必要性,在近年来得到不断的强化和认同,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国家领导层面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中得到强烈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并最终完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和要求(第十三章)。《意见》提出“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正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推进。

其次,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是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所在。家长委员会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关系是多层面的,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层面即指向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笔者以为,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

学校是谁的?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公立中小学校是谁的?从最直观的来看,校长在学校事务中担当着主要的角色,他负责日常管理,决定人事任命,统领招生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而就产权和隶属关系而言学校是属于政府的,校长是政府任命的,政府是学校的主宰。因此,看上去在学校的权力结构中,政府最强势,其次是校长,再次是教师,最弱势的是学生和家长。但是,学校是为学生而设的,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家长则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公立学校其实是政府用纳税人即广大家长的钱举办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讲,处于最弱势的家长从其最终本质而言应是最强势的。然而,现实是,在广大家长对集体教育的参与权的认识还未觉醒或未被唤醒之前,家长无疑处于弱势。目前,我们的教育法只规定了家长的义务而没有明确家长的权利,而相对于作为个体的家长的教育参与权而言,家长的集体教育参与权特别容易受到忽视。

现代教育法学观点认为,学校教育权是受家长的委托而产生的。儿童的教育本来属于家长的自然权利。在现代社会,由于单靠家长力量已经不可能完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为了儿童的发展,家长把一部分教育权委托给学校行使,这种观点在当前日本和欧美学术界较为普遍。这一法理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学校等负有尊重家长教育权利的义务,只要条件允许,学校教育必须在尊重多数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运行,同时意味着由于家长具有“原始的教育委托者”的资格,作为教育委托契约的当事者一方,有权参与公共教育的运营和管理,有权对“受委托者”提出合理希望和要求,行使教育契约上的多种权利。只有深刻理解这种教育契约关系,才能真正打破由学校一方专制管理学校的局面。[2]

由此可知,学校教育中有属于家长的权力,除了作为个体的家长有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知情权、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权外,家长作为一个群体还有对于学校管理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家长群体对于教育教学的参与权利在法学上被称之为家长的集体教育参与权,实现这种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营。[3]这样的权利实现方式对于学校教育有益,有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实际上就有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帮手和伙伴,家长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也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通过学习交流和参与管理而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方面能够起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再次,忽视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将会给家长委员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属于家长的自然权利,然而由于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和家长教育的依附性,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对家长教育权利表现出了推卸和放任以及畏难情绪,使得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利越来越被削弱。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广大家长行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实际上是对家长自身权利的尊重和积极维护,是家长教育参与权的回归。山东家委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从山东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同时具有全员性、志愿性、特长性和不干预性的特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进这项工作,如果不切实认识到这是把家长的教育参与权还给家长,而只是希望家长更多地贡献资源、提供帮助,那就是对于家长委员会本质属性的背离,必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育部文件发出之后,家长委员会的社会关注度快速升温,社会质疑的焦点就包括“家长委员会将成为官员俱乐部”“家长委员会会成为敛钱利器”。这些质疑客观上提醒我们,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必须代表所有家长行使权利,所以必须具有代表性;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是所有家长的家长委员会,如果有成员不同意而以此组织名义收钱就行不通。这些学校意识的缺位其实质是表现出了对家长权利的漠视,同时也是对家长委员会组织构架的误解。只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本质是家长参与权的实现平台,才可能推进家长委员会健康发展,从而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社区委员会共同构建现代学校教育运行的体制环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贡献构架上的支持。

二、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特殊公民自治组织的双重特征

与政府有关的机构被称为社会的第一部门,与市场有关的企业被称为社会的第二部门,与市民有关的社会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在教育部门备案而成立、在街道一级政府备案而开展活动的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草根型社会组织,属于第三部门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组织;与需要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才能成立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组织、民办非企业机构相区别,有时被称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可以称为公民自治组织。

《意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对照教育部和山东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对家长委员会属性的界定,我们可以认定,家长委员会可以称之为群体自治组织,其实质是公民自治组织。而这种公民自治组织有一种特征,就是它的双重特征: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

(一)依附性

有学校才能有学生和家生家长,然后才能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组织的建立、运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和年级、班级的平台,因此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组织对于学校组织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家长委员会依附于学校而产生,依附于学校而存在,依附于学校而发展。

由于这种依附性,学校的校长如果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不积极,不支持,初期的家长委员会就很难建起来,即使建起来也可能会被搁置和萎缩。正是由于这种依附性的客观制约,在家长委员会建设初期,必须借助深入的培训和强力的推动来解决校长的意识问题。而从长远看,则要通过增加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校长考核甚至任命中的投票权来加以根本解决。

由于这种依附性使然,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不仅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家长委员会建设预置了成长基因。因此,校长的态度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校长一定要有眼光、有胸襟、有勇气、有作为,在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善意地理解家长的动机,善于保护和放大家长的热情,擅长引领家长逐渐担当起职责,进而肩负起社会责任。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学校重视,特别是校长理念到位的,家长委员会的建立都比较顺利;凡是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与家长委员会主任关系融洽的,家长委员会的后续运作和管理都相对比较规范,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加明显;凡是家校之间机制规范、合作顺畅、活动有序的,都达到了家校和谐、家长拥护、社会满意的效果。在这里,家长委员会之于学校的依附性,得到正面的体现。

从这个特点里派生出其他特点,比如成员的流动性。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由现任学生家长组成,成员的流动性不言而喻,建设的难度由此而增加,所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继星研究员称,现代学校制建设是一块“硬骨头”,而家长委员会则是“硬中之硬”。由于成员的流动性强,所以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因此,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研究必须更加强调制度性、文化的传承性、情感的凝聚力,从而克服成员流动性所带来的价值和资源的流失。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流动性,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可以成为义工精神和义工能力的学校和训练营,成为公民成长的基地。

(二)独立性

家长委员会不是学校的下级组织,而是学校的伙伴组织。台湾一位从事三十多年中小学教育的校长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关系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探戈舞的舞伴。也就是说家长委员会虽不是学校的一个部门,但它是学校的伙伴,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相互配合,才能精彩。比如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是主角,家长委员会是配角和帮助者,就要注意支持而不盲从;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主导,家长委员会是监督者和咨询者,就要做到监督而不越位;在提升家庭教育和家长水平及一些校外实践活动方面,家长委员会应敢于当主角,学校也要敢于当配角,家长委员会要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必将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教育特色的建设者,教育教学的智囊团。

家长委员会是依附于学校的组织,却又不是附属于学校的组织,更不是学校管理和领导下的教育组织。家长委员会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机制。家长委员会是由广大家长选举产生的,而不是由学校任命的。它的人员构成不是追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领导层的意图,而是最大限度地代表学生家长的心声、意愿和诉求。

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家长委员会虽然从物理存在上常处于学校之内,却具有自我管理的属性。家长委员会有组织章程、有制度、有约束、有机制,可以自我运行,自我管理,民主管理。

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的自主性。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家长教育和家庭锻造活动等等,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一定事事都要与学校商议。

家长委员会的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它与学校的关系是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同盟军,是协同者,是同路人。

三、家长委员会核心功能的潜力与张力

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和丰富性,概言之,其核心功能在于向内推动教育改革,向外发育公民社会——具体表现为向内-显性功能和向外-隐性功能。

(一)向内-显性功能

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家长委员会对于教育内部的推进作用。作为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的第一层次的功能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也就是说围绕着培育下一代,主要体现以下四种功能:

第一,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长委员会最有制度意义的功能。

没有家长委员会参与的教育不能算是现代教育。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有三个层次,最表层是参与一些会议,听取学校的意见;第二层是家长委员会对于教职工特别是校长的绩效考核可以有切实的发言权;最深层次,是家长委员会代表在校长的选、聘用上可以有投票权。

目前我国大陆家长委员会发挥参与管理的功能还处于前两个层次上,而且主要是在第一层次上。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家长委员会组织已在三个层次上参与管理。1996年台湾《教育基本法》第八条规定:“在国民教育阶段内,家长有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事务的权利。”《台北市中小学校学生家长会设置自治条例》第十一条把“参与学校教育发展及提供改进建议事项”作为家长会的任务之首。这里提到的家长会其实是一种类似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在台湾地区,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对学校的重大及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校长遴选、学生奖惩、校务会议等等,家长会都拥有广泛的参与权。基于此,各级学校纷纷成立“学生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笔者鹿永建于2012年1月在香港沙田循道卫理公会中学座谈时得知,这个学校的校长三年一聘,有三名家长教师会(香港地区建立的是家长教师会)成员参与投票。在台湾,具有推选公立学校校长权利的委员会成员中,也至少有两至三位是家长会的成员。

第二,支持教育教学,这是家长委员会最日常化的参教方式。

家长是潜在的巨大教育资源,家长资源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学校家长委员会支持教育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支持和协助学校的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科技化建设;尊重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帮助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与或帮助学校编写校本课程和专业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教学等;提供校外实践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帮助;提供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其他支持,比如尊师活动、优秀家长评比等等。

第三,沟通家校关系,这是家长委员会的常规强项。

实践表明,家校携手是提高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家校关系的重要平台,有了家长委员会,校长就可以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举措,同时,家长委员会可以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家长的意愿,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了解学生家庭及其生活社区的环境,对弱势家庭(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遇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家庭等)进行帮助扶持;协助学校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调动社区资源力保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

沟通家校关系就要构建家校沟通的平台。从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项目组获得的信息来看,这种平台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建立家长QQ群;协助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接待日;设置家长课程,举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培训班;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开办家庭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甚至以开办家长委员会刊物、建立家长委员会网站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开展家庭教育,这是家长委员会的潜在优势领域。

很多家长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有了家长委员会,就可以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

(二)向外-隐性功能

作为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的公民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在完成以上帮助学校,服务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向内-显性功能之外,还有向外-隐性功能,其主要内在机理是在助人中自助,在助人时互助,建设优质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在个体成长和家庭和谐中促进公民社会成长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志愿服务中提高个人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第二,在家庭互助中建设各自的家庭,提升婚姻幸福感和家庭幸福度。第三,在公民组织的成长过程中,培育各项公民意识,从而间接提升所在社区的建设水平,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支撑。

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很不成熟,相当多的社区建设比较落后,这与社区中居民参与意愿比较低有很大关系。而广大中国家长普遍拥有对于培育下一代的极大热情,参与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动力更足,潜力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后发的家长委员会建设极可能在建设水平上后来居上,也就是说,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局面:众多公民在家长委员会中积极参与,学习做好公民,回过头来再在本社区中做一个好公民。

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为新时期家长委员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使命,家长委员会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转型时期的新行动,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育规律,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理念、新追求、新期冀、新突破,所孕育出的巨大能量和作用有待成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翼。

参考文献

[1]朱小曼.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9-26,175-176.

[2]郭礼智,李小兰.论我国公共教育体系中的家长教育权利[J].教育探索.2007,(11):60.

[3]申素平.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5-137.

上一篇:劳务运输协议书下一篇:四年级心爱之物的作文 我心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