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通用10篇)

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 篇1

内容空洞,平淡单薄,虚假做作,是学生作文里的弊病。我们往往给学生讲很多方法技巧想来弥补作文内容和感情的空洞,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效果当然不佳。我们又常把症结归为阅读量少,但阅读量少是个难解决的现实问题。该怎么办呢?通过观察思考和摸索发现,以“我”做基点,以情为纽带,可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大部分解决学生无话说,无东西可写的,或有话说,却言语无味的现状。

一、以“我”做基点

“我”就是作者自己,即把自己作为作文的基本素材,或是写作素材的出发点。学生看到作文要求后不知道些什么,写起来就跟挤牙膏一样不痛快,主要是因为心中没内容,没材料。如果写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怎么可能没话说。他们最熟悉谁呢?当然是自己。不仅熟悉自己的外貌,还最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思想。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这当然不是让他们只关心自己,而是以自己为一个基点,写和自己紧密相连的人、事、物、情等等。

引导学生首先从自身观察思考。看看自己的内心活动的细微轨迹,看看所思所想在何方。看清了就知道,无非是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等留下的一些感受。而这里面主要是熟悉的人、事、物,集中于一点一个人一件事物和由此带来的内心活动来写,从因到果,从表及里,思路打开了,内容有了,一动笔收都收不住。

二、情做纽带

这一点和上一点紧密相连。一切好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有的文章技巧高妙,语言华丽,美则美矣,却不能让人动心。反观有的文章没有多少技巧,语言粗糙,却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给我们以启迪。我们喜欢有感情的文章甚于华丽的言辞。

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很难在有限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感情不分年龄性别。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能打动人。那些深藏在她们内心的悲喜苦乐每天都有不同,是什么带来的这些情感,引起这些情感的流动,它们在什么时候高潮,又将怎么结束,以情为纽带,把那些相关的人事物写出来,就会解决一篇好文章的大问题。

从自身出发,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并用感情做纽带,贯穿全篇,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肯定会有好文章出现。

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 篇2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文档一体化意识

认识的提高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用先进理念代替传统理念,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与管理不相适应的传统手段和方法。文档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是一个连续统一、前后衔接的过程, 而且前一阶段的文件质量将直接影响后一阶段档案的质量, 这要使原来相互独立的但又在不少具体环节上相互雷同的两个管理系统, 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真正交融在一起, 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 保证档案的质量, 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程序, 改变档案部门事后监督指导的被动局面, 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 使档案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每一位文书工作人员都要树立严谨的档案意识, 在工作中自觉将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不仅仅为当前的工作服务, 更要按照“文档一体化”的要求规范地办理好每一份公文, 实现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有机统一。

二、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组织机构

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档案管理费时费力, 开发利用困难, 无法优质高效地提供保障服务。现行的文件和档案管理流程实行分块管理, 肢解了文件运转的联系性和连续性, 制约着文档一体化的实现, 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处于分离状态, 文件与档案“两张皮”现象严重。档案管理只是各项工作中的最后环节, 只是起到保存历史的作用的认识。档案管理体制不改革, 文档一体化就无法实现。笔者认为,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负责管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 能在体制上解决文档同步管理问题。规范部门职责, 同时要赋予档案部门一种新的职权, 统一协调和指导从文件到档案的各环节的工作。确保档案管理职责渗透到各部门, 使文件的形成处理、立卷归档与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在统一监督指导下有机衔接在一起并在掌握控制之中。

三、搭建功能完善的文档一体化业务平台

从目前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现状看, 系统不完善是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 除了技术因素外, 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低、一体化管理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是很重要的原因。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核心, 集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要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必须从文件材料的产生开始, 就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完成文件运行的全过程, 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两个不同阶段和性质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计算机自动生成目录、辅助立卷和自动检索, 可以进行文件、档案的快速查询、统计、借阅等管理工作。因此, 文档一体化必须树立前端控制思想。在文档一体化的软件系统设计中, 要使用兼容性强、应用性好、智能程度高的信息化系统, 使文件与档案的运转、传递、处理、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更加方便快捷, 能满足现代办公环境下文档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这就要求把档案数字化管理设计进去, 对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功能需求。档案人员应主动参与“系统”的设计, 根据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对各模块、各工作环节的管理功能如何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等问题进行思考, 并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而档案人员要配合设计人员做好“元数据”的编制工作, 通过各种“元数据”的设置, 尽可能将电子文件管理过程各环节工作的管理功能和安全保密功能更好地实现标准化和智能化, 从而实现“前端控制”、“全过程管理”和集成化提供利用的目的。因此, 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与信息技术部门一起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 遵循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的客观规律,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高效安全的业务平台。

四、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人员素质

档案人员的素质高低, 是影响文档一体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是集信息处理、业务流程、知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知识管理模式,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既要熟知现代档案管理业务, 又要了解文书处理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知识, 能独自开发、使用、维护档案管理软件, 进行档案信息编辑、存储、检索、利用等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创造有利条件, 引进人才, 并留住人才;二是通过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 破除职务终身制, 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 给人才晋升的机会, 从中选配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的档案工作人员来充实档案工作岗位;三是要重视和积极组织在职培训工作, 尽快使档案人员由过去的单一的专门型向综合的通才型转变。档案人员积极参加各种档案培训、讲座、业务交流, 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现代化管理知识,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档案人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学习、学习、再学习”,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干中学、学中干, 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提高驾驭现代技术的能力, 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适应新的变化, 能够在文档一体化方面掌握主动权, 从而适应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和互联网的成熟发展, 文档一体化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课题。文章探讨推进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文件,档案管理,文档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丽.电子时代下的文档一体化[J].兰台世界, 2006, (2) .

[2]陈忠海.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档案管理, 2003 (, 4) .

[3]马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文档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 1999 (, 1) .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3

一、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悟真性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之美。

二、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乐写会写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至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意所欲言,元不随意所欲,文如泉涌,应笔而生,滔滔不竭。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仿写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仿写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三、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通过基础训练之后,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把写作基本常识贯穿于教学之中,学写书信应注意它的格式、信头、地址、称呼结尾等,描写文常用来描绘一幅人物、事物、环境或景色的图画,描写时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次序,要突出重点抓住最富有感染力的情节来写,其中构思要避免过难过偏,书写上要认真。训练方法可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从缩写、扩写、仿写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因为有了范文指路,而且题目与学生生活有实际联系,他们感到有版可依,有话可说,所以就没有无从下手的畏难心理,从而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命题作文是学生按照拟定好的题目进行写作。当然写作时要注意审题,不可忽略和遗漏要点,表达某个要点时,要力求准确、词句恰当、层次分明而且有连贯性,同时掌握好规定的字数。

四、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培养学生写作激情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批改作文往往以分数论优劣。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面临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有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失败的写作经验积累较多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不高,然后作文得分又低,所以极易丧失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同时教师要宽宏大量,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标准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80分。当然这与优生的8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不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并给较好的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中学语文作文改革之我见 篇4

10汉语言文学(1)王丹丹10205042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一个传统就是重视作文,从《春秋》到《孟子》,从《离骚》到《史记》,再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灿烂多姿的文化和华夏子孙的智慧,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文化内涵,关键的就是看他会不会“作文”,虽然对中学语文的作文水平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写作能力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必须加以重视。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称得上是中学语文作文的“半壁江山”,从它的实用性来说,作文写得好坏会直接影响语文的成绩和升学,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我们会认为这个人思路清晰、文化素质高、有思想,而且写文章可以使人思考问题,促进人更好地沟通,可见,写作能力对人的重要性。

然而,纵观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我们不得不为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深深地忧虑。

一、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写作动机

人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在做事情之前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写作也是如此,学生在写作文时也会问为什么,而在老师、家长那得到的答案却是考试,我们不否认作文的一部分原因是问了成绩和升学,但却不能完完全全地把写作文的目的归结于此,这样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恐惧、厌烦心理,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为了考试成绩去作文,缺乏的真正的主动的写作动机,而如果想要顺利的写出文章,写一篇好的文章,这种主动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在受到外界刺激下急切想向社会,他人表达自己内心愿望,心理情绪的一种强烈的动机,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学生作文才会文思泉涌,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当前过于功利化写作的情况下,学生缺乏的这是这样的写作动机、情趣、导致学生不愿写,不去主动写,不会写。

2、缺乏写作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不是没有写作的愿望,而每当提笔想写作时却发现头脑里空无一物,没有写作素材。学生生活范围狭窄,社会实践少,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他们的生活圈子几乎就是学校、家庭。作文写作的素材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一讲到写记叙文,就觉得生活每天都一样,日复一日,没有什么新奇可感的事情值得去写,写出来的文章如记流水账一样空洞、贫乏,或者就故意编造“奇闻异事”却失了真实,少了情感,读起来要么味同嚼蜡,要么艰涩难懂。一讲到写议论文就不知用什么素材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将知道的有限的一点素材套进里面,结果就写成了一片条例不清、思维混乱、不知所云的文章。所以,学生写作素材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3、修改主体错位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把学生的作文收上去有教师进行批改,打出分数或评出等级再发下来,这样不仅效率低下,不能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反馈,而且学生对如何评价作文,怎样算一篇好的文章也不得而知,返回来的作文多是被学生弃之一边。结果是教师累的半死,学生却不领情。这样的修改方式把学生置于附属位置,教师变成了主要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无法使学生养成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将最终得不到提高,写再多的作文也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导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当前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材方面的原因

现今的语文教学教材还是沿用着旧的体制,在编写理念上注重阅读教学,忽视写作,翻阅中学的语文教材,大量的阅读篇目,而写作训练所占的比重屈指可数,因为人们认为读好是写好的前提基础,只有学生具有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因此语文教材编写将阅读教学作为主体,写作教学处于附属位置。这是一种偏颇,其实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全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是重点,而不仅仅是阅读。

不仅如此,目前在写作教学领域缺乏具有使用价值,行之有效的作文辅导教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走进书店,关于写作的作文书不倒少,翻开一看才知道都是大同小异,采用的都是选取范文、专家点评、方法指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都只是理念,没有真正的告诉学习如何写出好的文章来。最主要的是,里面所选取的范文是根据教师的经验和和喜好来编写的,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对学生的启发也就不大,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运用不上。因此传统语文教材编写的失衡,作文辅导教材范文狭窄、模式雷同,且缺乏多样

性和实际的操作性是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低的一个基础原因。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中国当前的“应试”制度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技巧,模式,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而写作本是来源于生活的,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就提出“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强调教师应把学生在写作中的“立诚”放在首位,而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以为强调写作技巧以应付考试,把学生写作中最重要的生活和情感抛到一旁,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写作就是胡编,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流露,整篇文章都是作者杜撰的虚情假意。

在评价和批改方面教师方法太过简单,效率也不高。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收集上去进行批改,发下来时学生发现老师给每个人的评语几乎是一样的“内容不够新颖,语言过于繁琐,结构上要注重过渡„„”这样笼统、千篇一律评语不仅使学生无从下手进行修改,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还有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才将学生的作文分发下来,经过时间的隔离,也使学生降低了对自己当时作文写作好坏的关心,缺乏热情。

3学生方面的原因

不可否认,学生写作能力低,写作水平不高于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原因。

(1)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在中学的课程中将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三大主要科目,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更加偏向于数学和英语,特别是花在数学上的时间远远大于语文,大量地做数学练习题,而对于语文,连日记和随笔都不愿意写,老师留下的作文作业也是胡乱拼凑。

(2)学生生活积累少,思想认识不深刻。虽然学生的生活范围不宽,学校、家庭的生活已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思考、感悟,无法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如在初中老师常设置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第一次________》,而学生写出的东西大都是第一次做西红柿炒蛋、第一次骑自行车等,开始都是这样写:“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用筷子,第一次学做家务,„„但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那第一次”然后就开始叙述做西红柿炒蛋的过程,内容繁琐不说,也没有生活感悟,融入感情。

(3)阅读量少,范围狭窄。阅读是弥补学生生活实践少,增加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而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完完整整的读过四大名著的几乎没有,多是只读过一部分,阅读外国的经典书籍的就更少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视

野不开阔,写作起来也老生常谈,缺乏思想和灵秀。

三、解决传统中学语文作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语文作文教材作为最基本的部分应予高度重视,在教材编写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中学生心理倾向,做到有的放矢,比例均衡。

1、有“阅读本位”改为“读写并重”

“读”和“写”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在教材编写上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使它们共同发展、齐头并进,不仅有大量的阅读篇目,也应该设置写作专项,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促进。例如在每篇阅读篇目之后可以根据该篇阅读篇目的主旨,手法上的新颖、内容上的亮点来开展一个写作训练,将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其中。

2建立科学、系统,以学生为本的作文教材辅导体系

在作文教材体系方面,应组织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编写一套系统、有序、操作性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材,以深入指导学生的写做,从学生的视角来构思素材、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编写顺序上要有系统性,有深入浅,前后衔接,让学生有规律可循,有兴趣学习下去,深入下去,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写作。

(二)“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提高语文教师认识、改变传统观念。

张志公先生说:“学作文是为了用,教作文是要教给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不断提自行高实际应用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摒弃功利性心理,认识到学生学作文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基础,增加他们的文学功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作文教学同生活联系起来着眼于整体发展、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拥有娴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修养

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强,这就使教师不仅要具有语文基础知识,有能力将中国千百年积累下来的语文基础知识科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求语文教师准确的掌握语文专业知识,语言、文学、中外文学史及理论都要掌握。懂得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如何写作,自己也要勤“练手”。叶圣陶先生也说:“当了老师后,多数老师只教作文了,自己不作文了,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只给学

生讲修辞、讲篇章结构当然可以帮助教学。但真正要对学生练习作文其作用,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还在乎教师消化那些书而不是转述那些书,还在乎老师在作文的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因此,经常动动笔四大有好处的。”

(三)学生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应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阅读书籍的习惯,从书籍中汲取养料,促使学生重视语文作文学习,主动投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

1、在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放在首位。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首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对某一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不随波逐流,使他们明白语文是抒发自己内心,表达情感,认识外界的重要方式,不仅要重视语文学习,更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心热爱语文。只有这样他们的兴趣才会被激发,由被动接受语文作文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语文作文,并有不断提高语文作文水平的强烈愿望。

2、除了生活这个直接的素材来源外,阅读就是一种最主要的获得素材的方式,从阅读名篇中收集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学习美国的教学中的长处,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给学生设置了必读书目,我国也应如此,虽然我国的中学教材已经选取了很有优秀名篇,像鲁迅,朱自清的散文,冰心的诗歌,国外莫泊桑的小说,但这些绝不是学生阅读的全部,教师应适当的向外扩展,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他的《匆匆》、《背影》等其他名篇,并在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外篇目时指导他们如何获取素材,转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参考文献:

【1】熊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2012-04。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5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我作为班主任、语文教师,每年都要学生在农忙季节亲自参加劳动。在劳动中用心体会劳动的滋味,学习劳动技能,磨砺意志。劳动结束后再让学生写《劳动的滋味》。有了亲身的参与、有了真正的感悟学生能将自己劳动过程中的深刻体会——热、渴、累,以及学会的技能、对劳动的认识、父母艰辛劳动的不容易一一描述出来。这样,不光在思想上教育了学生,使他们对

劳动的意义有了认识;而且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过程。体验了多少,体验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三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我的组织教学内容也有了改变。有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投影仪打出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观察了几秒钟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我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每节课,都在屏幕上打出一、两个好句子或一段词句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用一分钟识记,积累写作的“砖”和“瓦”。经过训练,发现许多好词好句已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2、阅读。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第二学期,配合写事作文的教学,就轮流让学生利用一分钟说说新鲜事。这新鲜事来源广泛,生活、广播、电视皆可。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

小学生作文指导之我见 篇6

小学生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能让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老师,从教至今,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发展仍不容乐观:作文课上老师方法单一,没有真正的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学生懒于动脑,抄袭成风;词汇贫乏,立意肤浅等等现象,最让人心急的是现在的学生竟然还在写流水账。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分析原因:

现在多数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上作文课,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抓耳挠腮,老师则束手无策。那么,我分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道怎样写才好。其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相对而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现象比较突出。改进的方法:

面对这种现状,我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而这个生活,就是学生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视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业余生活、社会生活。”

一、引导学生记录收集生活中的点滴。如起床后,那恭候多时的香喷喷的早餐;出门上学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回家晚时,父母焦急的神情„„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等,这些都可以变成精妙的写作题材。

二、培养孩子们写日记的习惯,辑录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学校里,每天与不同的老师、同学们亲密接触,不同老师的不同风采,就是一篇篇新颖别致之作。而同窗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上课有的全神贯注,有的心不在焉东瞅西瞟;下课有的脚板印满天飞,有的三五成群地轻声交谈,动情处还时不时高歌两句,„„学习生活有酸甜苦辣,这些真情似实感学生感知深切,如考场上的后悔,赶作业的焦急,进步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成功的保证。

三、结合作文书、课本,拓展想象的空间。天下文章一大抄,刚开始联系写作的时候可以模仿作文书中优秀的文章来写,慢慢的将这些优美的语段变成自己的。课本中也有人物鲜明的故事,含蓄隽永的散文,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或故事新编,或老歌新唱,或诗词新解。

四、多读课外读物。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会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读书角内的读物,将学生带到随心阅读,用心记录的环境中。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作文教学中,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让他们先说出来,然后再写的过程中丰满作文的羽翼。

2、精心课堂设计,尽量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和思维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作文形式的创新。

4、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的信息领域,解决“素材枯竭“的问题。

5、丰富自身的作文教学知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本身 是一个教学素材,常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自身的教学修养一定要能满足对学生正确指导的需求。

激发中学生作文兴趣之我见 篇7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兴趣;导课

如何激发中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才能“乐之”,才能有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教师苦口婆心,费神耗力,学生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教学结果可概括为“高耗低效”“事倍功半”。如何解决这种困顿局面?结合自己十几年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经历,感觉下列几点做法实效不错:

一、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作文课,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在这方面,我经常结合近期学过的课文内容、学校开展的活动、流行歌词、网络热词等或唱歌,或讲故事,或诗歌朗诵,或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我校本学期组织了一次感恩励志主题校会,我就从校园标语“感谢祖国,是她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感谢老师,是他们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感谢朋友,是他们让我们的人生不孤独;感谢对手,是他们让我们一次次挑战自我……”入手导入关于“感恩”话题的作文写作课。一段激情昂扬、振奋人心的导语,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他们纷纷奋笔疾书,展现自己的感恩故事。在写《我读懂了 》时,我以自己读懂父亲的亲身经历导入,讲得许多学生满眼泪光,使他们也敢于講述自己家人的真实故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布置作文《 也美丽》时,我导入时在“也”字上下功夫,我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我说“月圆美”“红花美”“晴空美”“成功美”等,学生就顺理成章地接出了下半句,接下来的审题就轻松多了。巧妙的作文导语,能吸引住学生的心灵,的确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料之外的效果。

二、抓住学生心理,选题具有针对性

这个世界因为差异而美丽,在教育上我们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时而异,所以我选择的作文话题注意了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阶段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新奇过后,陌生感可能使他们有一些失落感。我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调整按各个单元写作的格局,布置了一些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作文题目,如《说说我的烦恼》《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宽容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一次委屈(或兴奋)》……而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学生彼此比较熟悉了,他们天真活泼、充满幻想喜悦的一面展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便布置诸如《放飞一下我的心灵》《生活其实很美》《我终于有了一个快乐的心情》等,这些轻松的话题吻合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话可说。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迫于升学压力他们不得不在书山题海中摸爬滚打,他们也想开开心心地玩耍,但又迫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花许多时间钻研书本,矛盾的滋味集聚在心头。对此,我布置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常立志和立长志》《责任是生命之魂》《少年也知愁滋味》……这些题目把住了学生思想的脉搏,切合了他们热议的话题,他们愿说,也愿写。

作文题目或话题能够有针对性,抓住他们的心态特点去布置,写作文就宛似储满水的水库打开了泄洪之闸,会思绪横飞,兴趣盎然。作文成为他们舞文弄墨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场地、真正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讲堂,使他们有话可说,说出真实事,说出真心话,打开自己封闭的心灵之窗,从而畅所欲言,各显其才。

三、紧跟生活,精心拟题

社会、学校常为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调整作文题目,使学生写作更有针对性。例如:我们学校举办勤工俭学——摘辣椒,可布置《摘辣椒散记》;举办国庆65周年演讲比赛,让学生试写《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班内召开《克隆技术孰是孰非》的辩论比赛,可布置想象作文《三十年后的克隆技术》……学生对有关内容熟悉,对话题的敏感度高,能充分掀起学生写作积极性,效果不错。

另外,季节、天气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作文题目及话题选定的一个依据。这样的作文易于打开学生的记忆闸门,写的事件新鲜,一些新鲜词、细节、过程学生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可谓“一箭双雕”。这样的作文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有话可写,也愿意写,更能佳作频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为考分而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关键。对于作文的教学,我们必须常抓不懈,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李艳香.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D].教师,2011(22).

小学生上网之我见300字作文 篇8

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何利用是关键。的确,网络也是有其两面性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学习方面的帮助,还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浏览新闻等。但是,长时间上网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视力也会下降。在此时,我们最应该注意的就是 “自制”二字。

我们上网,决不能没有自制力,如果你没有自制力,还不如不要上网。在上网之前,要仔细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上网?相信除了查资料,大家也应该会玩点小游戏吧?这时,自制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没有自制力的人,终将沉迷于游戏之中,甚至为此违法犯罪;反之,另外一些人会借助此机会舒缓压力,放松情绪,这都是有益可取的。因为人人都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运转,我们都需要适当的休息。

不过我认为,一些同学在网上抄作业或者抄袭作文的行为非常不可取,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网络背上个黑名声,也是一种违背道德的.举动。我们要上网,就要尊重网络,不要做些不好的事情。人类与网络应该处于平等互利的状态,人类努力使网络的功能更加发达实用,网络给人类带来帮助便捷,如果自己能以这种心态上网,我们小学生又为何不随着时代的变迁,去认识面对和接受网络呢?

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 篇9

我见

《全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厌烦,没有一丝兴趣和激情,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得瞎编乱造,抄袭佳作应付检查及备考。作文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可见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写好作文呢?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

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笔者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粉笔”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笔者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出来。根据他们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笔者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抓住了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文题目,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写、能写作文。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写作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前提下,只有教师及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1 让学生学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笔者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2.2 让学生学会联想。

什么是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即写作材料)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海,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讲到学习刻苦,不由得想起匡衡凿壁偷光;议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的感人事迹一件件涌上心头;若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及其《谈骨气》浮现眼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自觉地由口中吟出,仿佛又看到了那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的朱自清,还有那长须飘飘、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也决不屈服的闻一多;如谈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则回响耳边;要论亲情,难忘朱自清的《背影》,以及自己父亲的叮嘱和母亲的抚拍。文章的内容不只是记人叙事,还得写景状物。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这也得借助联想。通过联想,找出甲事物和乙事物(或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点、相似处,再运用拟人、比喻、通感的形式把这种联系、相似表达出来。《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描写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众多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不断变化着的云的不同姿态。对云的姿态的准确描绘,也得益于作者在观察基础之上的联想。

小学生作文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小学作文;要求;策略

提起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学生很少有不头疼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做好作文教学,我想阐述如下观点:

小学生作文,无论是哪个版本,无非都是按照这样一个教学环节:(1)说一说身边的人或事,把人或事简单描述就可以,可以加入他的简单的心情描写。如“我真高兴”“我很伤心”“这人对我真好!”……(2)再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把图上的内容简单说清楚,并能根据文中景或人加入相对应的情感,也就是看懂图意,再表达。(3)离开看图写话,接下来就是留心生活,走进一篇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的文章来。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看图作文并不难,而且学生兴趣还挺高,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作文要求,但到了三年级,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文就出现了难度,常常是教师棘手,家长挠头。有的同学很快入门,有的却不知如何成篇。其实,这时作文就出现了一个空档,是从几句话到成文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好,我的做法虽有不足,但效果还是令我非常满意。每篇作文,我根据具体内容来规定,把要求具体到字、句、段三部分。

一、字数有要求

每次作文根据不同内容对字数做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一年级看图写景作文要不少于60字,看图写事作文不少于50字。二年级写景写事作文字数不少于100字。三年级写人或写事、写景作文要求不少于150字,四年级不少于300字,五年级不少于350字,六年级不少于400字。

二、句子有规定

1.一年级写看图(图上有事件)写话,有时间、有地点、人物,天气情况、图上画了什么,强调按顺序写,对话要几句,事情要写完整,最后要写清自己或图中人物心情。看图写景的作文相对更好写一些,我要求首先要想到季节,在写之前指导是充分引导学生说出季节特点,抓住图中景物的特点,充分练习说话,每说一句话,让学生记录在本子上,表扬说得好的,可以借鉴别人的话,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顺序把句子连成段落,加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这种做法在我教的几个低年级时真的很奏效。

2.二年级通常训练就已经走出了看图写话的情景,而是开始注重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的表达,所以,二年级的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感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除了教材上要求的表达之外,我每周都会让学生交流一下这周发生的事,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让学生养成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并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写成一段通顺的话,具体句子要求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必须有自己的心理描写和自己的独到见解。然后,每周一篇日记。

3.三年级的作文要求是独立成篇。我的做法是写人写事必须有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感受。给出固定的一些词语、成语要求运用到作文中。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比喻,有拟人的修辞方法,有心理感受,并直接说出对景色的评价。教师指导时一定要事先准备好词好句,使学生可以参考、借鉴。并结合每月的节日、班级的活动、学校的活动、季节的变化、雨雪雾霜变化随时随地进行练笔,每周一节好词好句好文章交流。其中,以学生的习作交流为主,适当设计一些优秀篇目让学生品析。

4.四年级时,学生的独立写作水平已有一定基础,所以,我的要求是要适当引用古诗、谚语、名师大家的优秀句子,从细微处入手,抓住细节变化,把句子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让每一个句子中的景物都诉说你的感受。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根据具体习作要求加入适当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并要求运用一定数量的成语来构造句子。让学生把该运用的描写方法、修辞方法、成语等用到了,字数相应也够了,内容也就自然充实了。每周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内容,学生收集相关好句好段背诵一篇,日记两篇。

5.五年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定难度,学生的基础成文水平达到了课标要求,但如何写出更好的文章,我曾下大力度研究过,心得是把事情做细,把观察和描写更为细致化、具体化。我的作文指导由谋篇布局转变为段落指导。我会帮助学生恰当地设计作文布局的详略,抓住细节描写的特点,适当地借鉴一些优秀篇目的精彩部分,与学生分享品析,平时在语文授课时让学生学习名家们的创作方法,利用动静结合、环境渲染等写法,指导用词的精炼,除正面描写,可适当加入侧面描写。

6.六年级的作文,我的做法是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回归生活,寻找活水源头,积累丰富的素材。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是他们生长的摇篮。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感受自然之美。在生活中感受和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

三、段落有要求

一年级,几句话组成一段。二年级写完整的一自然段或有表达心情的第二自然段。三年级简单总分总三段式。四年级精彩第一自然段,详细第二自然段,总结性第三自然段,或适当增加一自然段。五年级段落至少四自然段。六年级不做具体要求,其实是更高的要求。

总之,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观察生活,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参考文献:

[1]茅永新.指导小学生作文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版),2008(1).

上一篇:五位一体包保责任制下一篇:初三月考反思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