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精选10篇)
以规范促公正廉洁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高检院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就《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答记者问
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下称《执法规范》)。为帮助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进一步把握《执法规范》主要精神,高检院政治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问:请您谈谈制定出台《执法规范》的意义。
答:制定《执法规范》是高检院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求、加强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步骤。《执法规范》充分吸纳了近些年检察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各地加强规范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全面整合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业务规范,系统梳理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流程,对每一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执法措施都作出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的规定,形成涵盖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和各个工作环节的统一、完备、权威的业务工作规范体系,实现了执法标准统一化、执法环节具体化、执法要求明确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有效解决执法办案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办案质量,促进执法规范化。《执法规范》既是各级检察机关所有业务部门、业务岗位的基本操作规程,又是各级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强制性规范,对于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请您介绍一下制定《执法规范》的基本情况。
答:按照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高检院于2010年初启动《执法规范》编纂工作。高检院党组非常重视,多次研究部署,要求作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经过近一年的周密论证、深入调研和反复修改,征求各省级检察院意见,高检院业务部门审核把关,曹建明检察长主持高检院检察委员会两次审议。可以说,《执法规范》的编纂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发扬民主、凝聚全国检察机关智慧的过程。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执法规范》把握的主要原则。
答:《执法规范》在制定过程中,把握了以下四点:一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到各个执法环节和执法岗位,引导办案人员牢固树立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意识,树
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思想。二是认真贯彻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比如,《执法规范》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对检察机关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提出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在遵守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同时明确了适用条件、办理程序。三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最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环节入手,对执法办案的重点环节、关键岗位作了明确规定。四是严格遵循检察工作基本规律。比如,《执法规范》着眼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体制的优势,建立刑事抗诉一体化机制,合理调配公诉资源,统筹使用公诉人才,着力提高办理刑事抗诉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着眼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和纠错,从制度上明确了公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内部职责分工和协作配合关系,确保依法公正行使职权。
问:《执法规范》的定位是怎样的?
答:《执法规范》坚持以执法流程和程序性规定为主线,适当兼顾实体性规定,依据检察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明确检察人员执法活动中的基本要求,便于检察人员理解、掌握和执行。一是系统编纂。围绕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这条主线,遵循检察业务工作运行规律,整合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努力使《执法规范》成为全面、系统、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业务规范体系,而不是条文的简单汇集。二是限定范围。为防止文件内容泛化,将《执法规范》范围限定为重点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对综合调研、法律政策研究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则暂未涉及。三是以法为据。条文原则上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业务规范及纪律规定为依据,保证《执法规范》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四是突出重点。坚持以执法流程和程序性规定为主线,适当兼顾实体性规定,依据检察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明确检察人员执法活动中的基本要求,既全面概括,又突出重点,便于检察人员理解、掌握和执行,便于规范执法工作。
问:请您介绍一下《执法规范》的体例结构。
答:根据检察机关执法特点,《执法规范》以检察执法流程为重点,适当兼顾检察业务部门设置,按照总则→控告申诉检察→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侦查监督工作→ 公诉工作→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特殊程序→其他规定等基本流程和逻辑顺序展开。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各项检察工作既在一定流程中,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些工作并不全部包括在一个工作流程中,有的工作在每个执法环节都有体现,单纯按照检察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会导致重复或遗漏。二是各部门业务有些并不完全独立,如果按照现行检察业务部门设置情况,分别提出每个部门的执法要求,容易导致内容重叠。
问:请您介绍一下《执法规范》的主要内容。
答:《执法规范》分为总则、控告申诉检察、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侦查监督工作、公诉工作、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特殊程序、其他规定等9编,共63章 127节1423条。
《执法规范》的总则归纳、概括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共性要求。控告申诉检察分别从信访、举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分别从自侦案件的管辖、强制措施、立案等方面进行梳理规范。侦查监督工作围绕审查逮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等三大职责进行规范。公诉工作分别从案件受理、告知等执法环节进行规范。监所检察分别规范监所日常执法检察内容、方法,列举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的情形。民事行政检察分别从受理、立案等方面进行规范。特殊程序系统规范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全国人大代表转交案件的办理程序等。其他规定主要对附属于执法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作了系统规定等。
问:如何做好《执法规范》的贯彻落实?
根据福建省国有林场主管部门年度工作安排并结合三明市部分国有林场场长工作岗位调整的实际情况, 2011年7-8月三明市13个国有林场中有10个国有林场接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 其中:场长离任审计8个, 年度财务收支审计2个。这次审计涉及面广, 审计内容包括了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涉及林场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木材产销、营林生产、对外投资、多种生产经营、林地征占用和林政资源管理等方面;审计采取了经济责任和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两种不同方法。通过审计, 全面地对三明市国有林场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总结, 各场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都有好的经验, 但也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漏洞和不足。因此, 有必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抓好审计整改, 进一步规范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工作。
一、内部审计在国有林场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国有林场内部审计是由福建省林业主管部门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单位的规章制度,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相对独立地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其对加强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和保证国有林场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内部审计是国有林场进行生态林业建设的客观要求。为适应现代林业建设需要, 国有林场应明确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经济责任, 建立明确的经济关系和具体的经济责任评价、考核、监督制度。内部审计的职能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开展内部审计, 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 促进国有林场加强财务管理。它通过对单位的经济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增收节支的指标是否现实, 有无具体落实措施, 措施的可操作性如何, 各单位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进展程度, 执行计划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 对核实单位的经济活动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衡量其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能有效地揭露国有林场过去经济行为的不规范之处, 促使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管理。
3.开展内部审计, 实行严格的经济监督, 有助于促使国有林场提高经济效益。明确监督国有林场财务收支, 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严肃财经纪律, 提高经济效益等一系列审计目标, 通过查错防弊等一系列手段, 可以促使每个林场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从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查明单位管理混乱或亏损的原因, 可以对症下药, 促使国有林场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4.开展场长离任审计, 可以促使领导廉洁自律。开展场长离任审计是对其在职期间业绩的评价,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内部审计可以约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造就一支优秀纯洁的干部队伍。
二、内部审计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货币资金管理方面
1.银行多头开户。大部分林场除了基本账户外都有2个以上银行账户, 主要是用于定期存款。有个别林场的所有账户都在运转, 也有的林场账户从开立以来就没有多大用处, 一年发生不了几笔业务。
2.存在出借账户给他人 (单位) 使用, 为他人代收代付各项费用现象。
(二) 资产管理方面
10个受审计国有林场, 有9个林场在资产管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 主要问题有:
1.资产采购未办理申购、领用手续, 材料 (如肥料、苗木等) 采购未办理进出仓手续。
2.资产管理部门 (综合科) 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及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
3.资产账实不符, 主要表现为:①部分资产盘点时未见实物, 但财务账上仍体现;②盘点时有的实物存在, 但已损坏, 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③资产、木材盘亏 (盈) 未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处理;④资产盘点未真正按规定到实地清点, 而是为了写盘点报告, 只进行账面盘点, 不能做到账实核对。
4.个别林场呆账处理未经审批擅自处置。
5.大额对外投资及林场间拆借资金未报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三) 在建工程管理方面
1.存在未报省、市等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先行动工建设现象。
2.存在违反国家政策集资建房现象。
3.存在工程建设招投标程序不规范现象, 如项目规划设计尚未完成, 就先行招投标。
4.在建工程资金支付不规范, 主要是:①未按规定支付工程进度款, 有的工程款已支付100%;②预借工程进度款没有提供有效附件, 未附工程监理部门出具的工程支付申请书;③支付工程协调费未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④专项工程结算支出手续不完整, 如没有相关验收人签字、领款人与合同签订人不一致、没有办理竣工审计等。
(四) 专项资金管理方面
专项拨款没有核算到具体明细科目, 未按资金项目分开核算, 无法做到各资金项目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清晰明了。年末大都将营林生产开支直接冲转专项拨款, 未明确项目, 无法体现专款专用要求。
(五) 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方面
1.部分林场原始凭证处理和费用报销手续不规范。如:直接造表体现个人的会议加班补贴等;报销招待费时没有附《公务接待审批单》和结算清单;接待烟酒没有办理进出仓审批手续直接列支;发票项目、客户名称、内容和时间未填写, 且无经办人签字等。
2.未严格按省林业主管部门的审计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科研经费未纳入专项核算;预借营林、生产工资列“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预付工程进度款项列“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购买固定资产和装修费用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购入林间边缘地村民插花种植林木直接列支“育林基金——其他支出”等。
4.违反规定向职工个人提供借款, 主要是代职工个人预交电话费用等。
三、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和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虽然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了国有林场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省级主管部门也按程序出具并下达了审计报告, 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 被审计单位和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存在着对整改重视不够, 效果不明显等现象, 主要表现有:对问题整改不彻底、整改督办不科学、整改执行有障碍等。因此建议:应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工作质量, 补充完善现行规章制度, 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明确整改程序及职责, 制定整改标准和要求, 增强整改的可操作性, 将整改列为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 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促进提高整改效率和效果。
(一) 认真抓好审计整改工作
1.积极配合省林业主管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并将整改意见和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
2.对每一份审计报告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 不走过场。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落实, 发现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做严肃处理。
(二) 确实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1.组织会计辅导小组成员或业务精通人员专门对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林场进行辅导。
2.认真按《国有林场场圃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3.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三) 加强财务管理, 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1.加强资产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①建立健全国有林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要求完善资产登记, 建立资产卡片, 实行管账和管资产相分离;②对国有林场年终木材仓库的清仓盘点、固定资产和材料的清查盘点进行检查, 做好账实、账账、账卡核对, 对核实后各项资产的盈亏, 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和进行账务处理;③对国有林场国有资产的购入、变卖、出售、报废等事项严格把关, 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处理;④清理银行账户, 对无需用的进行合并取消。
2.加强基建项目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基建工程建设程序做好上报审批、预决算、招投标、施工、质量验收和竣工决算审计等管理工作。
3.加强资金的管理, 特别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每年有大量的资金下达到各林场, 如用油 (石油) 补贴、国债资金、扶贫资金、林业事业费、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等, 必须按照各类资金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应按项目做好明细管理和核算, 做到专款专用;用油补贴要细化到作业工序, 在木材 (营林) 生产合同中体现, 并随生产工资结算。
4.增强成本、费用开支合法性的意识, 加强法制观念, 加强计划考核和管理。
5.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各林场应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 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总之, 应充分认识国有林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确实加强领导, 认真抓好审计整改, 进一步规范国有林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在新一轮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带头模范作用。
1.1档案管理体制上“散”。一是部分单位没有成立机关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工作经费和设备没保障;二是部分单位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重收集保管文书档案,轻会计、声像、科技、荣誉、电子档案;三是档案工作人员兼职的多,有的身兼数职,不能保持档案队伍相对稳定。
1.2档案业务“两基”建设上“软”。一是工作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单位没有室藏档案应急处置方案和计算机档案信息网络应急处置方案;二是部分机关档案室对各门类归档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完整,党委党组会议记录、办公会议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和年度统计报表及人员编制名册未及时归档;三是部分机关档案室没有建立全宗卷,有些机关档案室虽已建立全宗卷,但全宗卷主要内容不齐全;四是部分机关没有单独的档案库房、阅览室和办公室;五是有的机关档案保管没有实现“三铁”,达不到“十防”措施要求。
1.3档案信息化建设上“松”。很多单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与之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应配备的计算机、刻录机、扫描仪、档案管理软件未能配备,文档一体化管理难以实行。
1.4档案提供利用上弱。档案检索工具编制不全,编研材料单薄,提供利用效果不明显。
2机关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2.1领导认识不到位。由于机关领导认识不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工作被动。
2.2对档案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第一,机关档案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调动过于频繁。第二,机关档案工作人员少,不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如濮阳市法院有诉讼档案、文书档案四万多卷,工作量大,档案员疲于应付。第三,档案员业务素质不高。有的档案员不是学档案专业的,有的是从其他岗位上调动过来的,对档案工作知之不多。第四,档案员待遇低,其积极主动性很难发挥,机关档案工作也很难有起色。
2.3经费投入不到位。机关档案工作需要适量的资金投入,但很多单位没有投入开展档案工作必需的资金,该配备的空调机、去湿机、灭火器和计算机等没有配备或配备不全,机关档案库房达不到“十防”措施的要求,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
3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对策
3.1抓领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①凡是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就请分管领导、主管负责人参加,增强其重视支持档案工作的责任感;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收集编辑档案利用实例汇编,发给机关领导学习,加深他们对机关档案工作的认识和理解;③档案部门的干部在对机关单位检查工作、业务指导时,利用正反实例宣传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抓队伍,加强对机关档案干部的管理。首先,要保持机关档案干部的相对稳定。实行机关档案干部备案制度,各机关档案干部交流调动前,要向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征得同意后,原档案干部方可调动。其次,提高机关档案室的规格。如能把机关档案室编制为机关内部科室,提高其规格,既能保持机关档案干部的相对稳定,发挥档案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又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最后,提高机关档案干部业务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集中与分散,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级机关档案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轮训,使其提高业务素质,推进机关档案工作开展。
3.3抓主管部门,发挥主管机关的作用。只有发挥主管机关的作用,共同履行指导、监督与检查职责,才能把机关档案工作搞好。如河南省国税、地税系统开展的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工作很有成效。
3.4抓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促使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提高机关领导档案意识,加大档案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机关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妨硬起手腕,加大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力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对那些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业务“两基”建设软,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慢的单位要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针对具体情况,该行政处罚的要处罚。通过抓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强力推进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
工作的通知
(蚌政办秘〔2010〕1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对公文处理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各级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近期不按规范程序和要求报送公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公文未按要求标注签发人,公文不符合一文一事要求,公文未在附注处标注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公文格式不规范(如发文时间、标题、附件、印章、用纸),公文未标注正确主题词等。公文是行政机关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公文质量是衡量一个机关工作水平、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志,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公文处理工作,为服务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现就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报送公文工作通知如下:
一、正确制作行政机关公文,严格执行公文格式标准
(一)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要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安徽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规定执行。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包括版式和体式,一般由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组成。
(二)行政机关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抄送栏设于公文末页下端、印制版记之上。公文应正确标引主题词。公文除会议纪要、电报外,一律加盖印章。请示件应在公文主题词之上成文日期左下方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人一般以本机关经办科室负责人为宜。
(三)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四)公文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五)请示、报告、意见等上行文应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签发人应为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
二、认真执行上报公文的行文规则,提高公文运转效率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请求市政府发布、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其内容应是关系全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规划等,需要各级政府贯彻的重大事项,按法规、规章、规定必须由市政府审批的事项或需要市政府报省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直有关部门批准的事项。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直接报送公文,不得以简报、签报、专报、呈批件等非正式公文形式向市政府或市政府领导同志报送请示事项,除市政府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个别事项和确需直接报送审批的敏感绝密事项、重大突发事件外,不得将应报请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所有上报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文电科)统一受理,并按规定进行拟办、分办等。市政府办公室(文电科)对未经登记的上报公文不予处理。
(三)“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采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公文文种不得用“请示报告”一类混合文种。各单位所有涉及经费的请示,如属预算内列支部分,直接送市财政局;如属非预算内列支部分,应在文件中注明相关国家及省市文件规定、会议要求、法律和法规要求、领导批示等事项。各部门报送的需要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的代拟稿,应以“请示”报送市政府。部门管理的单位原则上不直接向市政府报文。
(四)向市政府行文必须按规定的份数报送。上报市政府的公文一般为一式3份,应在成文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凡能以口头或电话请示、报告的问题,应当不行文。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部门提出意见的公文,部门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市政府办公室(文电科);涉及人财物及其他需要协调解决问题的公文,部门应力争在3个工作周内办结。
三、加强公文知识学习培训,认真执行公文处理的相关规定
(一)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安徽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蚌埠市人民政府公文处理工作制度》等规定,正确、及时处理好本部门的各类公文,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二)全市各行政机关应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公文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公文处理工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水平和效率,并对全市各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
(三)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市政府办公室将严格实行退文制度,同时依据退文时出现的情况进行定期通报、错文公示,并作为年度目标考核依据。
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新区干部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新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新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使干部作风明显改善,纪律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彻底解决慢、懒、庸现象,现将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干部素质,强化队伍建设。市委、市政府对三年大会战提出“一年一大变,三年大变样”的要求,需要新区干部保持求快、求质、求新的态度去应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工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工作效率。一是要抓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树立干部讲奉献、讲纪律、讲正气,从思想上强化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在部门内形成一种团结、严谨、廉洁、进取的工作作风。二是要抓制度管理。要求新区干部发挥团队智慧,形成一整套科学、严格、规范的程序和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办公制度、奖励制度、惩罚制度等,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行为。三是要抓学习任务。通过星期六干部学院这一平台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增强个人素质,加快工作效率。
二、强化督查机制,严格落实责任。督促检查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执行力的有效措施。再好的政策、制度、操作方法,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制,也难以起到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落实责任制,是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保证。一是形成督促检查机制。要以查摆问题,促进整改为目标,明确督查的任务和目标,创新检查方法,突出检查实效,坚持把集中检查与重点抽查、上级检查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督查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要明确各部门职责。要从制度上明确规定各部门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真正做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具体的责任人,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从而影响工作进度;三是制定工作限时落实机制。对领导交办的事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落实,没有规定落实时间的要在一个星期内着手落实,部门负责人负有工作进度的督查责任。四是形成督查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哪些环节还可以做的更好,哪些环节值得其他工作借鉴的好经验都要具体分析,促进整改。
校内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管理人员招聘工作,建立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招聘机制,现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聘范围
学校各单位空缺的一般工作人员管理岗位应首先面向校内正式职工公开竞聘,确无合适人选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招聘时间
一般每年两次:4月、10月。
三、应聘者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2.具有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背景。
3.具有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985”或“211”重点高校或国(境)外知名高校或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博士研究生可适当放宽。
4.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0岁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5岁及以下。5.适合应聘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及应聘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6.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人员优先考虑。
四、招聘程序
1.各用人单位向人事处提出招聘申请,包括所需岗位名称、招聘人数、招聘范围、招聘条件等。
2.人事处在学校及相关网站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发布时间不少于十个工作日),招聘信息应包含招聘岗位、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3.人事处受理应聘人员申请,负责应聘人员基本条件审查。如符合应聘基本条件的应聘人员少于拟聘人员的2倍,原则上应重新公开招聘。
4.各用人单位初选。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招聘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设组长一人),负责对通过基本条件审查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初选等工作,按招聘岗位数50%至100%的差额确定通过初选的人员名单,并将《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岗位人员进校审批表》、相关证明材料、初选情况及讨论结果等报人事处。
5.通过初选的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学位等信息)在人事处主页公示,时间不少于七个工作日。6.学校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管理人员进校考核组(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设组长一人),对通过初选的人员进行面试答辩,按招聘岗位数确定进入实习考察的人员名单。
7.各用人单位安排通过学校考核的人员实习,时间不少于两周,实习期间由人事处组织心理测试。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在《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岗位人员进校审批表》中填写实习考察结果,并将拟录用人员名单书面交人事处。
8.人事处根据实习考察和心理测试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在人事处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个工作日。
9.公示期满,由人事处办理录用手续,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意向书。
五、实行回避制度
凡与用人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用人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当回避。
六、严格招聘纪律
对于应聘人员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或在考核过程中作弊等行为,取消参加考核或聘用资格。
对违反本规定招聘的人员,一经查实,解除合同并予以清退。
七、招聘工作开展平台
主要依托学校信息门户系统的人事管理系统(招聘管理子系统)开展: 招聘信息发布和投递简历:http://zhaopin.uestc.edu.cn/zpstar/; 岗位申请和简历接收等:http://portal.uestc.edu.cn/index2.jsp。
八、专职辅导员、机关与直属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可参照本通知执行。招聘过程中的特殊情况,须经分管校领导批准。
九、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上述提及的冤假错案或因“亡者复活”, 或因“真凶归来” (1) 颠覆司法审判而引起媒体、社会公众关注, 从而重新走入司法纠错环节, 而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自侦案件, 却因其特殊性即便出现错案也很少会受到如普通刑事案件的关注程度。本文拟以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为视角展开论述。
一、自侦错案鲜受媒体、社会公众关注的原因
检察机关负责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2) , 这些案件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 即国家工作人员 (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中的普通自然人, 这就大大缩小了潜在涉案人员的范围。其次, 这些案件侵犯的客体一般不会涉及到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权 (除刑讯逼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 , 除非贪污贿赂类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或者渎职类犯罪有引起较大社会影响外, 很少会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第三, 这些案件的犯罪手段越来越趋向于隐蔽性, 且案件在侦查阶段中一般都处于保密状态, 案件情况不易被外界所知, 犯罪结果也不会出现诸如“亡者复活”或“真凶归来”等明显推翻司法判决的情况。
正因为自侦案件出现错误很少能引起媒体、社会公众的关注, 就等于缺少了一条监督渠道, 客观上导致错案出现后不容易被发现进而得到纠正, 任其发展只会造成损害升级、后果恶化;加之自侦案件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 这些人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由国家专门培养, 出现错案便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又自侦案件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 即原则上由检察机关集侦查权和监督权于一身, 一旦出现错案, 首当其冲会造成检察机关公信力下降, 进而引发公众对整个司法体系和机制的质疑, 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强调, 各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严防冤假错案发生作为检察工作必须坚决守住、不能突破的底线,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办好每一起案件。
二、检察机关当前面临的可能引发自侦错案的潜在因素
(一) 立案有数量考核与案件线索少、成案率低的矛盾
近年来, 各级院对检察业务工作的考评基本上以办案数量的多少决定考评的名次, 办案质量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占分值比例较小 (3) 。这一规定的本意是防止一些地方出现压案不办和不愿办案等问题, 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当前职务犯罪查办难的现状:不仅作为案件生命线和原动力的案源匮乏, 导致侦查工作无从开展, 而且犯罪越来越呈现人员高智商、手段高科技、高隐蔽性等特点导致侦查工作成案率低。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急于立案凑数、忽视办案质量, 出现冤假错案。
(二) 受举报人情绪影响或行政机关干预, 力求维稳、防止上访
有些署名举报人因自身利益受到被举报人侵害, “复仇”情绪明显, 又不熟悉检察机关办案的制度、流程, 迫切要求检察机关按举报内容快速并严厉查办被举报人, 结果不合其愿, 便会以办案人员收受贿赂、好处等为由滋事、闹访造成不良影响 (在多人联名举报的案件中更为严重) 。这种情况下办案人员迫于自身处境的考量或受到行政机关干预就容易从维稳、防止上访的角度制造出错案。
(三) 办案人员自身能力欠缺, 办案理念落后, 办案程序违法
一起案件经历初查、立案、侦查环节必然凝聚办案人员不少时间和努力, 因证据不足或犯罪构成要件欠缺而审结, 作不立案或不起诉处理使部分办案人员“心有不甘”;或者部分办案人员对犯罪构成分析不到位, 在认定事实、证据方面出错, 将无罪视为有罪或适用法律错误等。办案过程仍遵循惩治犯罪至上, 办案方式仍以攻下口供为主线, 继而以威胁、利诱、疲劳审讯等违法方式获取口供;忽略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忽略证据的收集, 或者片面收集有罪、罪重证据, 对无罪、罪轻证据视而不见等, 这些行为极易引发冤假错案。
(四) 侦监科、公诉科的审查意见不独立
自侦案件由于侦、捕、诉集于检察机关一体, 法律规定由检察机关不同部门来行使权力以起到互相监督制约的作用。然而实践中, 一方面, 侦监科、公诉科因面临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多、办案时间紧的压力, 对于来自同一系统的自侦案件往往会在听取自侦部门办案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相应批捕或起诉决定;另一方面, 自侦部门因受侦查期限、办案考核等因素影响, 往往会向侦监科、公诉科表达自己的办案意见并请求被采纳。这种的做法容易使得审查监督环节流于形式, 实际上形成自侦部门“一言堂”的局面, 错案的滋生便有了合适的土壤。
三、解决途径:进一步完善自侦错案的预防、发现、纠正及责任追究机制
(一) 预防环节
一起刑事案件经由侦查机关的立案侦查到检察机关的批捕起诉最后到法院开庭审判, 源头上一旦出错就容易导致后续步步出错, 最终酿成冤假错案。这是因为在我国, 检察机关实际执行的是以“侦查卷为中心的审查起诉”主义, (4) 而审判机关执行的是以口供笔录为核心的“案卷笔录中心”主义。 (5) 以致“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 真正决定中国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命运的不是审判, 而是侦查”。 (6) 因此, 做好侦查阶段的错案预防工作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要求自侦部门办案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相关法规的规定行事。
1. 自侦部门
首先, 重人权。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并体现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程序等具体法条中, 就是要求公检法人员将这一理念贯穿工作始终, 侦查人员要做到:告知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排除非法证据;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采取强制措施后及时通知家属;拘留、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逮捕人送看守所;讯问过程实行同步录音录像等。
其次, 重证据。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 重调查研究, 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就要求侦查人员改变传统“口供至上”的观念和做法, 转为由证到供, 且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证据应当确实、充分, 这不仅有利于案件突破, 还能有效防止威胁、利诱、疲劳审讯等非法行为的出现。
第三, 重程序。证据的收集方式要合法, 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对收集的书面证据材料注明出处并由相关人员签名摁指印或由单位加盖公章;询讯问在法律规定的场所进行, 并执行讯问全程录音录像。
第四, 重提高。自觉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熟练并准确掌握每一种类型犯罪的犯罪构成, 明确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善于用一名专业法律人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排除外界舆论导向、举报人情绪或行政权力机关的干预;尊重法律、尊重事实, 不盲目攀比立案数, 不以办案数量多少论英雄。
2. 刑检部门
人民检察院基于履行诉讼监督的职责, 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过程中排除侦查机关违法获取的证据, 能有效地纠正违法侦查行为, 保障侦查活动依法进行, 并维护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7) 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应做到:第一, 认真审查案卷, 形成自己独立的办案意见。自侦部门报送的案卷本身就带着侦查人员的办案意见, 其中呈现的证据材料必然是经过筛选整理形成的, 其中可能存在片面收集有罪、罪重证据材料的情况;另外, 为顺利通过审查, 侦查部门会以案件有深挖价值或者侧重有罪描述的做法对审查人员进行说服, 这就要求审查人员通过审卷排除干扰, 发现疑点。第二, 认真核查证据, 排除非法证据。对证明犯罪事实的关键证据考证凿实, 确保证据的真实性;从询问、讯问笔录中仔细寻找有无诱供、逼供现象存在, 并可通过观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发现是否存在供述与笔录内容不一致的现象, 确保证据、证词的合法性;证据之间进行对比, 排除互相矛盾或者存疑的证据。第三, 认真讯问, 排除口供、证词干扰。
3. 法院
法院应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职责审判案件, 不参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联合办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不能因舆论炒作、当事方上访闹访和地方“维稳”等压力, 作出违反法律的裁判;强化证据审查机制, 案件审理机制, 审核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制约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办案质量。
(二) 发现及纠正环节
从理论上讲, 杜绝冤家错案发生几乎是不现实的, 完善预防机制虽有助于减少错案发生, 但不能从根源上杜绝。错案一旦发生, 成为既定事实, 就必须建立相关的机制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以确保将错案对当事人以及司法公信力可能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首先, 从各级检察机关自身角度而言, 应安排办案人员定期对所经办案件进行自我排查, 一旦发现错案, 及时报告领导并进行纠正;充分发挥各院案件管理部门的作用, 对业务部门案件的进展情况及案件处理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发现程序上的违法违规现象并督促改正;重视并强化控申部门的作用, 增加控申部门专业化人员的配备, 进一步健全刑事申诉案件的接收、受理、办理、移送、答复及跟踪监督制度, (8) 对于却有冤情可能的错案要及时移交业务部门进行复查, 并将复查结果通知申诉人。除了各职能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 各级检察机关还要经常组织全院检察干警尤其是青年检察干警参加学习、培训。既要提高干警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确保办案质量, 又要培养干警的政治修养和价值理念, 增强干警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忠诚度,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
其次, 加强上级院对下级的检查、指导。上级检察机关不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对下级检察机关所办案件进行有规模的案件质量检查, 深入发现办案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上级院的指导、检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对执法办案环节进行规范, 有助于下级院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 并在造成不良后果之前进行纠正。近年来, 中央巡视组深入各地方进行视察、调研就发现并查处了一大批违法犯罪活动, 为整个党政机关, 尤其是司法系统肃正了风气。
第三, 广开渠道, 接受网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 2010年-2014年间, 公开曝光的100名公检法司落马干部中, 至少有40人是因群众举报落马, 因此, 百姓监督举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鼓励百姓参与揭发、检举违法违规办案情况就需要畅通揭发、检举的渠道, 除了传统的设立举报信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外, 更要重视新媒体时代的沟通渠道—网络。各级检察机关要建立健全网络建设, 构建网络举报信箱、网络咨询答疑专块以及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 方便老百姓通过网络直接地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并通过官网及时面向公众公布案件处理情况和相关法律文书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三) 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机制是把“双刃剑”, 中政委《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正确发挥错案责任追究机制的作用, 一方面要对造成错案的责任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提高办案人员的责任心, 另一方面, 也要防止办案人员因为怕承担责任而放弃履行职责或者影响冤案的纠正, 准确界定错案责任追究的范围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民检察院错案追究条例 (试行) 》第二条的规定:错案是指检察官在行使职权, 办理案件过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案件, 或者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因违反法定诉讼程序而造成处理错误的案件。从该规定可以看出, 主观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是前提条件, 而责任追究机制也应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
因为行受贿等故意违法或者严重不负责任导致的错案应严惩, 对办案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纪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而因为办案人员技术层面的水平问题, 就应该适度追责, 不能“一竿子”到底, 严格追究办案人员的责任, 甚至将错案和全法院考评挂钩, 这样反而可能导致司法人员有错不究、有错难究或有错不敢究。
注释
11 王松苗.打造防范冤假错案的制度链[Z].2013-11-26.
22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试行) >[M].北京:中国监察出版社, 2010.
33 冯显清.对检察环节错案的反思[J].法学研究, 2010.
44 胡志凤.刑事错案的侦查程序分析与控制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
55 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学研究, 2006 (4) :63-79.
66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
77 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J].中国法学, 2010 (6) :5.
应该说,哈尔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林铎书记和希斌市长,不仅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倾注了巨大心血。2012年7月,市委在通河召开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启动实施了“12311”强基工程。近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委部署的5大方面40项具体任务不断推进,服务群众、社区村屯建设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通河县“包村驻村”工作经验得到大力宣传和推广,带动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道里区抚顺社区“中心社区”建设经验,辐射带动全市累计投资2.92亿元,新建千米以上的中心社区30个,社区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1+3+N”服务管理模式的推广,为广大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学习推广延寿县延寿镇“大调解”体系建设经验,全市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 001个,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 882人,受理各类纠纷10 368件,调解成功9 917件,成功率达95.7%。通过开展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公共安全隐患“三项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共排查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253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349起;全市治安形势持续平稳,突出的公共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改。
可以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目标,对于我们哈尔滨而言,既有着现实而迫切的需求,也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强基工程”抓下去,坚持不懈地干起来,哈尔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刚刚履新就已经为全党做出了承诺和表率。落实中央的要求,就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转变作风,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一是探索沟通群众的新方法。把老传统与新载体有机结合,把“面对面”沟通与“键对键”交流有机结合,在推动广大干部走基层、转作风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网站、QQ、微博、飞信等新平台,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哈尔滨政法网已经完成建设,2013年初开通运行。“平安哈尔滨”微信、微博平台也在加紧筹划。二是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2013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通河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全面落实领导基层联系点、机关部门包点、干部挂职蹲点的工作制度,推广党员干部亮明身份、结对包户联系群众的有效做法,使干部在群众中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一切工作为了群众真正常态化。三是建立民意评判的新机制。改革完善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坚持用群众满不满意来评价干部称职不称职、工作合格不合格,通过运用电话征询、入户走访、网上调查等有效手段,收集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只有群众掌握了话语权和评判权,干部才会围着群众转,干群关系紧张、作风不实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二、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我们进一步夯实社区、村屯两个基层服务管理平台
群众生活在社区和村屯,建设好社区和村屯,创新管理、服务群众才有了可靠保证。具体地说就是,“以投入保服务,以服务换满意”。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解决好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哈尔滨市城区尤其是老城区人口拥挤、用地紧张、房价居高,建设千米以上中心社区的难度确实很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香坊区新建2 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区10余个,道里区也利用废旧厂房、俱乐部改建一批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中心社区。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因此只要我们全市上下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坚持多条腿走路,通过政府投入、政策配套、资源整合等方式,克服建设难题就有办法,建设进度就能加快。二是解决好拴心留人问题。社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而目前社区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不仅影响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很难拴心留人。因此应该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的办公经费投入,能够满足其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适当提高城市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标准,把人才留在基层。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对社区、村屯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改革社区用人制度,打破条块限制,实现社区管理人员由区里统一录用、社区统一使用、做到同工同酬,并探索推广专职社工的聘用模式。三是解决好服务功能问题。在城市,在已有十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还要深入研究还有哪些服务和管理能够下沉到社区,这些服务和管理应当以哪一种流程方式下沉到社区,使社区的责、权、利相统一,使群众在生活圈中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直接接受管理和服务。在农村,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大力开展“集中代办服务”,也就是“群众张嘴,干部跑腿”,节约群众的办事成本,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信息化是十八大报告确定的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五项建设之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目前,哈尔滨市村屯和社区的硬件建设正在不断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也要同步推进,使基层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一个质的提升。当前我们的思路是:一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抓紧研究制定出台全市社会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方案,将数据库类型、接口标准、数值内容等固定下来,并留有日后拓展的足够空间,为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自开展建设提供先决条件,也为日后统一整合数据资源提供便利。二是从基层试点入手,逐步摸索积累经验。目前我们正在平房区和道里区抚顺社区进行试点,尝试筹建区一级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应用平台,逐步实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的目标,力争用2-3年时间,在全市建立起全面覆盖、简便易行、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体系,使全市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社会组织是联结政府、社会、群众三方的桥梁纽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解决群众的需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一大块,但必然也存在着政府的公共服务触及不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对公共服务形成有力的补充。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哈尔滨市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数量、作用发挥等情况还不理想,社会影响力也还不够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市级指导意见,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备案制度;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对一些能够承担政府职能的组织给予优先扶持;尝试建立多元社会组织孵化和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服务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壮大做强社会组织;推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四、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市工作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党委、总支:
为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党费收缴的标准。目前,全县党费收缴数额是以08年工资标准为基数核定的。近两年,全县职工工资额度变化较大,各党委(总支)要按2010年工资标准重新确定党费收缴基数,对本党委(总支)党费收缴数额进行测算。在测算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必须按照上报人事、财政部门的最新工资收入总额(税后)为计算基数,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以结构化(或职业化)工资的基础补贴为计算基数预测。收缴比例必须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执行。(附后)
二、党费上缴的程序。党员按规定把党费上交给党小组或党支部,党小组长或党支部书记在收缴时必须为党员本人开党费收据(党费收据党委自行购买),各党小组或党支部收齐后,交到党委,党委要及时将党费交到县委组织部户头。开户行:肇源县农行,户名:中国共产党肇源县委组织部,帐号:***。交款后,党委组织委员携带农行开具的现金存款单到组织部基层组办理交纳党费手续。
三、党费上缴的时间。党员应按月交纳党费。遇到特殊情况,1
经党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党委(总支)每半年至少向组织部上缴一次,上半年完成时间为6月20日前,下半年党费完成的时间为12月20日前。
四、党费的管理。各党委(总支)都要建帐,各种票据装订留存,做到帐据相符。在用帐方法上,要求党费总帐、分户帐用一本帐,总帐在前,分户帐在后。
五、加强党员教育。交纳党费是党章规定党员应尽的义务。党员交纳党费应由本人按月亲自交给党支部或党小组,各党委(总支)对不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应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党员,所在党委(总支)必须提出初步处臵意见和完成时限,上报县委组织部。
附:
1、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2、党费收缴汇总表、党费收缴明细表、未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党员情况统计表。(注:填报“党费收缴明细表”,“党员姓名”栏应填写所有党员,与“党员信息库党员名册“数字一致,行政村只填报“三职”干部姓名,农民党员写清总数即可;“月收入” 栏必须与财务上报人事部门工资额度一致;在上半年一次性交齐全年党费的,将交纳数额填到“上半年实交党费数额”,下半年一次性交齐全年党费的,填写方法同上半年,不用分开填写)。
肇源县委组织部
通知)
关于印发《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
工作规范(修订)》的通知
各市、县公安局:
《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在充分征求意见,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座谈讨论会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及时报告省厅.安徽省公安厅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为规范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安部《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户籍政策、公安部、省公安厅已出台的便民利民措施,本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严格执行各类常住户口登记的审批规定
(一)严格执行各类常住户口登记的受理程序和审批权限规定。除按照规定由派出所户籍窗口当场受理办结的户口登记外,其他户口登记,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各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分别履行派出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手续,不得擅自下放审批权限,严禁越权审批。
(二)派出所民警对申报审批常住户口登记事项,必须实地调查了解,提交完整准确的综合调查报告,不得仅凭借证明材料上报审批。
(三)派出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治安大队、户政科、市公安局户政科(处)应当对呈报的常住户口登记审批事项严格把关,核准各类证明材料,对房地产权证等法定证件,能够通过政府政务网查询的,应当进行网上查验。
(四)关于漏登、补录户口作如下规定:
1、在父母户口所在地申报出生户口登记,凡不满1周岁的婴儿,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父、母户口不在一地的,另一方须出具婴儿未落户证明),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户籍民警直接办理;非婚生的婴儿,随父办理户口登记时,应有亲子(女)鉴定证明;1周岁至13周岁的儿童(包括14周岁以上有《出生医学证明》的),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批(也作为出生户口登记)。
2、14周岁以上且无《出生医学证明》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属补登、补录户口。需提交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村(居)委会证明,由二名民警调查核实(调查相关知情人2人以上),写出调查报告,经派出所所长、县(市)公安局二级审批;设区的市须经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三级审批。
3、因婚嫁而漏登户口的人员,实行“谁漏登,谁补录”,即由当事人原户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实施补登、补录手续,然后迁至现居住地。
二、建立户口受理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常住户口受理和审批实行“谁受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受理审批责任制。各级户籍窗口的民警,对受理或直接办理的常住户口负责,户籍民警是直接责任人,派出所所长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常住户口审批权限规定,市公安局户政科(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户政科(股、室)和派出所负责常住户口审批的领导负责把好审查关;市、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分管领导行使审批权并对审批结果负责。
(二)承担常住户口审批的领导,应熟悉有关户籍管理的政策规定,认真履行审批职责,不准自行将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下级部门负责。
(三)常住户口审批工作实行纸质呈批材料与网上审批并行的审批制度,不准以网上审批替代纸质申报材料;负责常住户口审批工作的领导,在履行申报材料审批后,要由本人通过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批,不得委托下级部门或本科室工作人员代为网上审批。
(四)对因工作疏漏,不履行职责,或故意违反有关工作制度,办理“私上户口”、“虚假户口”的民警、派出所负责人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予以纪律处分,直至辞退或开除;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反上述常住户口登记审批制度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进一步放宽大中专毕业生户口迁移政策
(一)入学时已办理户口迁移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应当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向就业地公安派出所直接申报迁入登记。
(二)户口仍在原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可直接将户口从原籍地迁往工作地。原籍地派出所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办理迁出手续。
(三)凡我省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指应届和历届的未婚毕业生),毕业后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地(父母所在地)的,一律准予办理,凭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对回原籍地不在同一派出所落户的,还需提供原迁出派出所出具的迁出注销证明。
(四)对毕业多年无法办理改派手续持证未落户的高校毕业生,根据不同情况办理落户手续。对本人仍在原报到城市就业的,应准予在原报到城市落户,凭劳动合同和过期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办理。对本人已在另一城市就业的,凡符合现就业城市落户条件的,经申请批准后在现就业城市落户;凡不符合现就业城市落户条件的,可根据本人申请将户口迁回原籍地,凭过期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办理。对回原籍地不在同一派出所落户的,还需提供原迁出派出所出具的迁出注销证明。
(五)取得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或者国家学历文凭毕业证书的本省籍非在职高等教育学历考试毕业生,可以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向就业地公安派出所申报迁入登记。
上述五种情况的大中专毕业生户籍转回原籍地且要求办理“非转农”的,可凭本人申请、行政村和乡(镇)两级单位同意接受并加盖公章的书面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六)我省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不迁户口,可就地办理农转非,只限当年,过后不再办理。
四、关于分户、立户
(一)共用一本《居民户口簿》的大家庭要求分户的,凭本人申请(应具备已婚成年人、单独起火做饭、共居一处等条件)、《结婚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或行政村、乡(镇)证明、居民身份证,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手续。
(二)要求单独立户的,凭本人申请、《房屋产权证》、居民身份证,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理立户手续。
五、几种特殊情况的户口登记
(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或者非婚生的婴儿,办理户口登记时,不得设立任何前置条件(如《准生证》、违反计划生育罚款收据、社会抚育征收费收据等),只需由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合法有效证件,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随父随母落户自愿)。
户口登记部门要及时向辖区计划生育部门通报新生婴儿户口登记情况。
(二)出国(境)人员在国(境)外生育的子女(未取得他国国籍或居留证明),回国(入境)后,凭国外所生子女的《出生证明》(附“司法翻译件”)、父母及子女回国使用的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在父或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父母常住户口已被注销的,可在其他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落户。
取消出国、出境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对以往出国人员户口已经注销(尚未取得他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现要求恢复户口登记的,由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经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并出具《恢复户口通知书》,由派出所为其办理恢复户口手续。
(三)收养登记 1、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且已经建立事实收养关系的,根据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公证的通知》(司发通[1993]125号)的规定,收养人持有关材料到其住所地公证机关办理事实收养公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民政部关于《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收养人应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并领取《收养证》。
收养人持主管部门出具的《收养公证书》或《收养证》、收养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收养人申请书,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手续。2、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收养关系当事人共同生活多年,已建立事实上的收养关系,因故难以办理收养公证的,收养人持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收养人合法有效证件、收养人申请书,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落户,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并填写《申请迁入户口调查情况登记表》,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3、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省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严格按照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8]132号)执行。
(四)港、澳居民、华侨在内地居住的,应办理暂住登记。居住在居民家中的境外人员(外国人、外籍华人、港、澳、台、华侨),在城市的应于抵达的24小时内,在农村的应于抵达的72小时内申报住宿登记。
六、几类特殊情况的户口迁移办理
(一)因婚迁、协议或判决离婚等原因,户口本被一方无理扣押的户口迁移
1、因干涉婚姻自由,一方户主不愿出具户口簿,经教育调解劝说无效,派出所可凭当事人书面申请、结婚证、村(居)民委员会的证明办理分户或迁移手续。同时在户口登记簿或《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迁移的日期和原因,再通知持原户口簿的人,由派出所对原户口簿的有关婚姻当事人的户口予以注销,书面申请和结婚证复印件存档备查。
2、经法院判决离婚或子女归一方抚养而对方不出具户口簿的,经公安派出所调解说服无效的,离婚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法院现已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移手续。同时在户口登记簿或《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迁移的日期与原因。书面申请与判决书、调解书(复印件)存档备查。
3、夫妻在离婚后,有一方无房,要求将户口(包括非农户口、农业户口)迁到自已父母亲(包括非农户口、农业户口)户口上,经本人向其父母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离婚证》、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或判决书、无房证明;系“非转农”的,尚须提交行政村、乡[镇]同意接受证明等),按审批流程办理。
(二)其他户口待定人员的户口办理
1、对于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人员,凡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规定的,可在原迁出地换领新的户口迁移证件后,在拟迁入地落户;不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条件的,原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应予以恢复户口。
2、对于遗失户口迁移证件的人员(须迁入地派出所出具未落户证明),原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审核后,应按原证件内容予以补发,并注明补发情况。
3、对于因长期外出户口被注销,经民警调查核实,现已回原籍居住的人员,应予以在原籍恢复户口。符合现住地户口迁入条件的,在原籍恢复户口后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4、对于农村妇女与外地人员结婚,户口未迁出又被原居住地派出所注销户口的,应准予在原居住地恢复户口,其所生子女,可以随父亲或母亲在当地登记常住户口。
5、对孤寡老人,已经与自愿赡养人或抚养人共同生活二年以上的,凭社区(村)委员会证明,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公证机关公证后,经市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准予其在自愿赡养人或抚养人处落户。
七、严格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
公民的出生日期、姓名、民族等涉及公民权利、义务、责任、劳动、保险、公民身份号码等,关系重大,且历年人口普查均予核对,尤其是2004年全省人口信息会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查纠错,信息已上报公安部人口数据库,因此,原则上不予变更。情况特殊,有正当理由确需变更更正的(指有证据证明户口登记或迁移错误的),凭相关证件和书面申请,办理变更更正登记。
(一)出生日期更正
公民出生日期更改,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未满18周岁的,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出具出生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等原始凭据;有工作单位的,还须由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具原始档案证明,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后填写《户口登记项目主项变更更正审批表》,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后(县[市]公安局须经派出所、县[市]公安局二级审批;设区的市须经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三级审批),方可给予更正。
(二)姓名变更
姓名变更应从严掌握。对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变更姓名。凡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将乳名改为学名,应由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责任区民警核实,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予以变更更正;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变更姓名,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是干部、职工的,还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劳动部门出具的准予变更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审查认定理由正当的,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方可给予变更。
要求在居民户口簿等户籍材料中加入曾用名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持相关有效证明,如单位人事档案记载,就读学校原始学籍档案记载或公民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等,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局审批后,方可给予添加。
因经济纠纷等问题正在接受调查(尚未结案)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接受刑事处罚的人,以及正在劳动教养的人,一律不准更改姓名。
(三)民族变更
公民变更更正民族,未满18周岁的,由父母或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已满18周岁的,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年满20周岁不得更改民族(属公安机关笔误除外)。凡申请办理变更更正民族的,本人、收养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持市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填写《户口登记项目主项变更更正审批表》并审核,报市、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方可给予变更和更正。
(四)父母离婚后子女姓名的变更
对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不予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其子女原姓名,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
对上述所列户口申报事项,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接到上报材料后,经审查,对有权作出审批决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报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或者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市级公安机关;市级公安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二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八、关于户籍证明问题
(一)本省范围内的户口迁移不再使用户籍证明;省外公民申请户籍迁入我省,能够出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通过人口信息系统查询其信息的,可不必再要求出具户籍证明。
(二)除我省公民户口迁移到外省去,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坚持要求我省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的特殊情况外,取消出具户籍证明的做法。
(三)公民因社会活动需要,要求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的,应告知其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可提供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由户籍地派出所与人口信息系统进行核对后,加盖户籍专用章予以确认,并签注日期。
九、户籍窗口工作规范
(一)户籍窗口单位:
1、应配备1名以上户籍民警。户籍民警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2、户籍民警应保持相对稳定。户籍民警工作调整须征得县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的同意,并报市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备案。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
3、实行户籍民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户籍民警上岗须经市级公安机关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县级公安机关对户籍民警的业务培训每半年一次,市级公安机关对县级户籍民警的业务培训每年一次,省公安厅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专项培训。
4、户籍民警经培训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户政管理政策;(2)熟悉办理户口程序;(3)熟练操作计算机办理户口业务;(4)能识别办理户口所需证件的真伪。
(二)户籍民警在工作时间应当警容严整,须佩带胸卡。接待群众要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户籍窗口应放置服务台卡和便民宣传资料。
(三)公安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居民的申请材料,如有丢失或者毁坏,由责任单位负责补办材料。
(四)严禁非警务人员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户政管理政策性强,户籍簿、册、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事项的法律效力,派出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必须由国家正式民警依法办理。协警人员可在民警的指导、监督下从事户籍管理的辅助性工作。一旦出现因非警务人员直接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而发生问题的,将坚决处理所领导及相关责任民警。
(五)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收费规定。各地公安机关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乱收、滥罚。收取户籍管理证件工本费和居民身份证证件工本费,一律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票据。
十、加强户籍资料、证件、印章的管理
各级公安机关要做好户籍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要将居民办理居民身份证、户口登记、迁移、户口项目变更更正、更换的旧《常住人口登记表》等档案材料进行装订并妥善保管,特别是《出生医学证明》、《准迁证》、《迁移证》、《居民户口项目变更、更正审批表》、《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等资料,要长期保存。
户口迁移证、准迁证和户口专用章由户籍民警负责保管和使用,不得随意转交他人。办理户籍的微机用户口令和密码由专人掌控,不得随意授权他人。户籍民警姓名印章由民警个人保管和使用,不准使用已调离户籍岗位民警的姓名印章办理户籍事项。需要重新制作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到省厅治安总队户政科办理,领取新印章的同时必须交回旧印章,由省厅治安总队户政科统一销毁。户口专用章如有丢失,要立即报告。
十一、严格户籍管理工作的纪律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推荐阅读:
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报送工作的通知10-13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06-23
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作服着装规定的通知07-04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11-15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06-19
为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07-03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10-25
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10-04
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实施意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