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对人的影响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家庭对人的影响(通用8篇)

论家庭对人的影响 篇1

而我就是一个平凡而又快乐的女生,在这个无奇不有的世界里,受着种种的有大有小的影响,而对我影响的人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是一位普通工人,但是在我心中仿佛像一束阳光,而我是一棵正在长大的绿树,在受着大自然所带来无穷的影响,在每一次在我面对挫折想要放弃时,爸爸就会射出一缕缕强烈的光,仿佛是一句句勇敢的呐喊声鼓励着我,安慰着我。

记得小时候,我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总是下着哗哗的小雨……我爱哭,一遇到不顺自己的心时我总爱哭,一哭起来就像六月的雨,缓缓的下不停,每次我哭泣时,爸爸总会给我讲笑话,想尽办法逗我开心。

有一次,那是有阳光的一天,我在打扫房间时,无意间翻开了那些现在看来已经是铺满灰尘的老照片时,想想照片里那些让人回忆无穷的画面,心中便会有一阵说不出来的开心和感动…

爸爸的脸色没有原来好了,皱纹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岁月痕迹。

以前,我家院子后面的小山坡上有一篇绿绿的草地,每次一到夏天,那就成了昆虫蝴蝶的天堂,绿绿的青草香,落英缤纷的小花,随处可见……那是爸爸总会带我去那里捉蜻蜓,找太阳草

春天,我会和爸爸到那里去放风筝,那时天空总是那样的蓝,我喜欢躺在青草上望着蓝蓝的天空,听着爸爸讲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一个个故事像一个个一千零一颗的小星星,每一个都闪着耀眼的光芒。

爸爸那是总是叮嘱我要好好的学习,爸爸从来都没有在学习上为我有过多的操心,,因为,他相信,我会做好自己的事,爸爸总是对我说:“人活着,不是为谁而活着,而是为自己活着,做什么事,要对的起自己”这句话,多年一直陪着我,在我在困难面前时一次次脱险,因为有爸爸那句鼓励。

放下那张老照片,看着窗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微笑,用微笑度过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用勇敢而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懂得开心,懂得珍惜……

论家庭对人的影响 篇2

众所周知,高校是青年人向往的地方,也是天之骄子云集的地方,谁能跨入大学的门槛,谁就在通往辉煌前程的道路上多一份自信。有的大学生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或学习压力太大,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或感情受挫,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碰到这些问题困扰时,他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据从事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反映,当前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又称“成长的烦恼”,如学习与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心理承受力脆弱,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恋爱受挫无法自拔等。其中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动力,情绪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差等。看来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可掉以轻心。要抓住新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针对实际情况,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意识地进行辅导,要全面发展需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保证。

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体育锻炼中,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研究人员还发现,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二)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常常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锻炼可改变这一现象,因为体育锻炼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据长寿老人的问卷调查,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很强,与人相处融洽,情绪乐观,大多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独创,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马赛等人调查发现,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需要可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的相互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人们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掌握并发展一些运动的技能和技巧。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于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除此之外,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还反映在对精神分裂症、酒精和滥用药物、体表体型症状的研究等方面。

就目前而言,这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锻炼有助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开始流行起来。在学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

总之,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概念、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体发挥最优的心理效能。

二、怎样在体育锻炼中发挥心理效应

(一)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

对于个体来说,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关键在于其是否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悦。运动愉悦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活动参与者不能从体育锻炼中体验愉悦,就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体育锻炼就很难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中体验到的愉快感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应。对于那些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锻炼者来说,愉悦感是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有氧练习、封闭式运动、没有人际竞争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娱乐性游泳、慢跑等项目能降低人体的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等。同时在没有竞争性的情景中练习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能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二)控制科学的运动负荷

即控制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活动强度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人体的最大吸氧量与心率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体育锻炼的大、中、小强度与耗氧量密切相关,耗氧量又与最大吸氧量存在一定的百分比关系,因此,人们一般用心率指标作为评价运动强度的依据。运动心理学规定:体育活动的大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5%~75%;小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左右。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

(三)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目标

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有意识增加任务的难度,让个体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那些自卑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来说,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创设相对易于完成的情境,使其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感。同时在集体练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有效发展协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

在体育活动中设置合理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有效步骤、策略、时间安排,使人们在一步步实现目标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体育活动对于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科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年人对考试、学业、个人前途等普遍存在心理压力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鼓励支持人们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将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经常而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困扰程度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者。

论信息媒介对人的存在的影响 篇3

萨特重视“人的存在”。人的绝对自由,所以人具有某种意向性、选择性和超越性,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存在和本质。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传播规模。随着信息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自身的信息接收量大于需求量,造成信息剩余,从而导致人们在信息量化的世界里失去自我。通过媒介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自由”。但是同时也不能因为这种“自由”而失去我们自身的“自由”。

关键词:人的存在;信息媒介;自由一、存在主义

在20世纪西方哲学流派中,存在主義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关于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定义。萨特综合了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两派哲学家们的观点,“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二、人的存在的释义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主的方向,还是把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更加失去自我,更加远离了真实的世界和鲜活的人生?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过程,人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人是一种以劳动、实践的方式存在的存在物,人的存在的首要特征在于人是感性存在物或者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1]萨特对存在的理解是,一切的存在都是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有自身的特质和个性。每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都有自己的思想,喜怒哀乐,这些都是自身特点,是其他无法代替的。随着信息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自身的信息接收量大于需求量,造成信息剩余,从而导致人们在信息量化的世界里失去自我。

三、信息媒介对人的存在形式的影响

(一)信息媒介对人存在的虚拟化

“虚拟”一词,来源于中世纪神学家邓斯·司各脱创造的拉丁词语。语言符号的虚拟和数字化的虚拟都属于虚拟的方式。德国哲学家卡希尔在《人论》中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2]人的社会存在都是在一堆符号中进行的。

20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慢慢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它是将符号的虚拟和数字化的虚拟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现实。成功地用语言符号和数字符号征服了全世界。

首先,电话、电脑、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它们以虚拟技术为载体,人们不再只用纸张来记录信息和传播信息了。这些媒介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迅猛发展。

其次,电子娱乐项目、电子商务等虚拟技术的出现,出现在人们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实现了麦克卢汉所描述的“地球村”。[3]人的现实存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交流可以不用面对面,通过几个按键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事情。像现在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淘宝、京东、当当等这些购物网站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鼠标轻轻点击几次,就可以满足人们消费的欲望。网络社交亦是如此,生活中出现的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可以让我们坐在屋中而知晓天下事,随时了解身边朋友、好友的动态。电子游戏更是如此,开启一个账户,设置一个虚拟的身份,就可以畅游在虚拟世界的每个年代,满足游戏者对探索虚拟世界的欲望。信息时代呈现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比以往每个时代都明显。所以在虚拟的当下,我们对这些媒介是越来越依赖。人们逐渐被这些虚拟手段“绑架”。

(二)信息媒介对人存在的图像化

图像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示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图像学这一概念是在19世纪下半叶,由法国学者E·马莱最早提出来的。图像学最初被看作历史学科的一个附属部门,它在很大程度上被限于纯文献价值的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图像学在美国发展称为一个重要的学科。[4]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读图时代。信息时代已经渐渐变成了图像化。各种各样的图像信息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到人们的视线里。读图能让人直观地获取其文字的内涵,省时省力,视觉传播正在逐步取代文字传播而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人们的阅读自由被一张小小图片所控制。尽管有时候图片不能充分表达其含义,不如文字表达详尽,但是人们已经沉浸于这种“自由”的表达之中。

(三)信息时代媒介与人的互动性

新浪微博在2008年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特点就是便捷,短小精干,随时随地都可以记录自己的状态。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由于有字数的限制,人们不用反复推敲其文字内容,形成一种快餐式文化。

微博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传播方式。有些传播方式是单向的,而微博既可以单向传播可以双向传播,既是与好友之间分享信息、与读者之间相互留言、与共同好友互看主页,实现了编者、读者与中间人的相互交流。在微博的每个环节——原创、转发、评论、私信,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既是信息的传者,又是接收者。微博时代,人们共同创造传播的内容,所要表达和沟通的内容变成新传播的客体,传播内容的形成过程也成为传播的过程。

四、结语

从出生到成长,直至死去,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来都是局限的,我们无法做到像万能的造物主那般,可以对整个世界了然于胸。所以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载体来超脱我们的肉体樊篱,从而使得心灵可以通达久远的过去,遥想漫长的未来,想象异邦的人世间,以满足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媒介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会越发依赖这种虚拟媒介。我们只能通过媒介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自由”。但是同时也不能因为这种“自由”而失去我们自身的“自由”,被媒介束缚和“绑架”。

【注释】

[1]胡应涛,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探究—对马克思与萨特思想的比较[D],兰州大学 2011(05):15

[2]卡希尔.人论[M].李琛.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06):62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07):221

[4]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05):347

环境对人的影响 篇4

长期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生活的人,很难和其他环境中的人有共识和近似行为。一个圈子里的人,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的行为会有很大的相似度。因为对特定环境中问题的认知以及对某种行为作用的不一样认知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社会态度,从而对人群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个体作为社会的成员会受到很多外在环境的影响,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许多环境变量或者是心理变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比如吃辣椒,在一些喜欢吃辣椒的地区,人们的味觉、态度和喜好决定了对辣椒情有独钟。从很小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吃辣椒,家庭、食堂、餐馆,不吃辣成为“另类”。那么在这其中他人的态度、社会准则、个体行为感知、经验习惯等都能够与态度一齐协同影响行为。没有人说辣椒的坏话,没有人拒绝辣椒,如果你迁移到哪些地方,渐渐也被同化,入乡随俗了。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的涵义,知道了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一旦产生就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下面我们就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相关连接,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特点呢?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例如,乡音难改,就是表明经年累月形脆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相关连接,并思考所提问题

颜色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篇6

颜色对人的情绪的影响2007-02-22 21:39现代社会,色彩心理效应的研究早已不仅限与心理学家、艺术家的范围。色彩涉及到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我们不能把色彩的感情效应绝对化,更无法理解在西班牙斗牛场上为什么公牛见到红色就进攻、见到黄色就退却的真正理由,但是大量的实践发现人们在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中确实有着某种共同性的东西。合理应用色彩,有助与调节人的情绪。

情绪不同 色彩不同

情绪一:紧张、压力大、疲惫

推荐色彩:蓝色、绿色

忌讳色彩:红色

科学家们通过人么脑电波随颜色视觉而有所变化的实验发现,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是放松。蓝色和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到公园或海边看看,心情会很快恢复平静,这正是蓝色和绿色对心理调节的结果。这些色调还有帮助降低皮肤温度、减少脉搏次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所以,当工作了一天的你感觉身心疲惫.压力重重.精神紧张时,适当接触一下这两种颜色会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解除疲劳的作用.尤其是自然的绿色对晕眩.疲惫.恶心与消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提要注意适度,长时间在绿色的环境中可能使人感到冷清,影响胃液的分泌,造成食欲减退.另外,一般来说红色是容易让人感觉激动.心奋的颜色,不利于情绪的放松.情绪二:悲观.抑郁.失落

推荐色彩:红.黄.橙色.粉红

忌讳色彩:蓝色

通常在人感到压抑.失落时,视觉上接触暖色调,例如红.黄.橙色可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所以一些娱乐场所常用暖色调,如粉红.橙黄色等,并配以灯光效果,使房间显得活泼.热烈,可帮助人们内心郁闷得以缓解和释放。

一般认为,心情郁闷时,尤其是患有抑郁症的人不宜接触蓝色,否则会加重病情。另外,对患有孤独症。精神忧郁的患者也不宜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情绪三:心烦.多疑.想发火.情绪不稳定 推荐颜色:白色.黑色.粉色.浅蓝.浅黄

忌讳颜色:大红等过于鲜艳颜色

研究证明,鲜明的颜色往往能强烈地激起情绪的奔放,而暗淡的颜色则对情绪起镇静和压抑的作用。一般来说白色具有清热.镇静.安定效果,对激动.烦躁.失眠的人来说,接触黑色可起恢复安定的作用。白色和粉红色都可对易动怒的人起调节作用。粉红色.浅蓝能使人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情绪趋于稳定。例如医院病房里常出现的淡蓝色.淡黄.淡粉色可使病人情绪稳定。

情绪四:受挫失意.缺乏自信.孤独

推荐色彩:红.橙色.黄色

忌讳颜色:灰色

众所周知,红色能使人激动兴奋,给人以燃烧和热情感,是一种较具有刺激性的颜色,对适宜的人可祈祷鼓舞的作用;另外,黄色给人清纯.温暖的感觉,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容易给人积极的联想,如联想到硕果累累的金色秋天等,带来积极效应;橙色可以让内心寂寞.孤独的人感到温暖.安全。

灰色容易给人沉闷.无力的感觉,对受挫.失意的人来说,会增强内心的失败.无力感,不利于负性情绪的消除。

生活中也有色彩学

1.不同个性特征来选择颜色

如果你办事效率高.生活节奏快.在人们眼中属于风风火火闲不住.慢不下来那一类,那么你的生活可以多一些冷色调。例如可以选择用淡蓝.绿色装饰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容易让你安静和平,调节个性特征可能给你带来的一些日常心理压力或不适合;反之,如果你属于内向.郁郁寡欢.有事自己承受不爱宣泄那类,则应选择暖色调,如大红.橙黄色的生活用品或装饰.明亮鲜艳的灯光等,多给自己兴奋和鼓舞为好。

2.依据不同的场合氛围来选择颜色

生活中房间布置..着装.食物等颜色的选配都会对人的情绪起着调节的作用。例如日常工作中竞争恶劣.精神紧张的朋友可以在办公地点或家里客厅多一些浅粉.浅紫色调,让自己在办公时或一回到家尽量感到温和.舒服.安全;对正在节食减肥的女士,建议把家里餐厅布置成使人产生凉爽感的蓝色.绿色或灰色,不但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同时也会缩小你的胃口;对厌倦了厨房生活.常对厨房内务叫苦的家庭主妇,可在厨房里多增加一些“快乐”颜色,如鲜艳的黄.红.蓝及绿色等,颜色越多,便会觉得时间容易打发。

3.依据情绪变化来选择颜色

如果你最近觉得和另一半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隔阂越来越大,不妨在你们的卧室里增加一些暖色调装饰,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如果觉得自己最近总是精神不济.干啥都觉得没劲和缺乏成就感,不妨买个红色的包包.换个绿色的手机外壳,让自己多体验到一些朝气蓬勃的活力;如果最近杂念太多,每天心烦意乱,事情一堆却集中不了注意里去处理,不妨多接触蓝.青.绿色等冷色调,如在办公桌上放个兰色相架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悦目明朗的色彩能够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神经细胞,从而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发育。在和谐色彩中生活的少年儿童,其创造力高于普通环境中的成长者。若常处于让人心情压抑的色彩环境中,则会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从而使智力下降。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还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有,暖色及明快的色彩对人的情绪有激活作用,适宜用在餐厅和客厅,这样在家会缓和紧张的神经。冷色及亮度较低的色彩可以使人精力集中,情绪安定,适宜用在书房。清丽的绿、神秘的紫、欢快的黄、浓艳的红、浪漫的淡粉,由于餐厅、客厅、书房等各自用途不一样,最好选择不同色彩的墙纸。

黄色书房,让人懒洋洋,容易造成眼疲劳,因此建议书房用米色,这个颜色自然清新,不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不会对眼睛产生过度刺激。

颜色与情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颜色会影响人的情绪。颜色的物理光刺激会对人的生理产生直接影响而诱发不同的情感。例如,病人处于四壁洁白的病房里感到安静。相反,如果处在红色氛围就感到烦躁不安。这是因为,红色光谱最长,容易使人兴奋、紧张和激动。红色光在视网膜上成膜的位置最深,给视觉造成扩张感与迫近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除红色外,橙色也是活泼而富有光辉的颜色,它在发冷的蓝光中能呈现出太阳一般的光辉,会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令人兴奋而不安定。与橙色相近的黄色则是光感最强的色,它在同暗色调对比时能够产生辉煌的鼓舞人的效果,处于红底上的黄色还能产生热烈的、欣喜的氛围。可见,像红、橙、黄这类颜色,由于接近火焰、阳光,能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人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相反,蓝色与水、天空等的颜色接近,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人们称之为冷色。蓝色光在视网膜上的成膜最浅,能够产生出空间的深远。而人的眼睛对紫色光变化的分辨力弱,对紫色光知觉度最低。因此,紫色是神秘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但也显得沉闷。

人的眼睛最适应的颜色是绿色,对绿色光的反应最平静,人眼长时间注视绿色彩疲劳。绿色也称之为中间色。黄绿色具有自然界的清新;蓝绿色则具有冷色的端庄。

绿色具有镇静神经、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改善肌肉运动能力等作用。但长时间在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影响胃液的分泌,食欲减退。

蓝色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但患有精神衰弱、忧郁病的人不宜接触蓝色,否则会加重病情。

黄色是一种象征健康的颜色,它是光谱中最易被吸收的颜色。有对健康者的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但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

白色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这样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但对于患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患者则不宜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粉色粉红色能使人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情绪趋于稳定。孤独症、精神压抑者不妨经常接触粉红色。

红色给人以燃烧和热情感。但不宜接触过多,过多凝视大红颜色,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心脑病患者一般是禁忌红色的。

试论曹禺悲剧对人的哲学探讨 篇7

从悲剧的发展来看, 真正的悲剧艺术, 不应该仅仅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反映民众的苦难。它同时还应该“有对死亡的沉思, 对命运的探究, 对存在的追问, 对超越性的渴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这些东西, 就不可能有悲剧的伟大。”[1]换言之, 一个真正的悲剧艺术家, 在表现人的苦难与不幸的同时, 还必须对人的存在本体作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和回答。在西方的悲剧艺术中, “命运”、“生或者死”、“罪与罚”等具有形而上意味的问题, 几乎是一切悲剧的内在主题。它们在表现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同时, 还蕴含着人对世界之谜的本体反思, 对生存、死亡、价值等问题的哲学感悟, 比其它艺术形式都更突出地提出有关人的处境的种种问题。但在注重现实、历史与群体的中国, 对人, 对悲剧中的人则往往缺乏这种哲学深度的思考。而曹禺作为悲剧艺术家, 则正是这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员。他的剧作“不仅仅是把自己感受到的社会历史现象中当作特定时代的人类现象, 他还将之纳入到了一种更普遍的人类现象中做了更多的形而上的思考。”[2]在阅读他的悲剧时, “同时应当作为时代的与超时代的, 特定的与普遍的两种艺术概括来阅读。”[3]这里的“超时代的”和“普遍的”便是对人类本体的哲学思考, 即对人类命运、宇宙根本及人性的探索。曹禺曾这样说:“我一生都有这样的感觉, 人这个东西, 人是非常复杂的, 人又是非常宝贵的。人啊, 又是极应该把他搞清楚的。无论是做学问, 做甚么事情, 如果把人搞不清楚, 也看不明白, 这终究是一个很大的遗憾。”[4]而他的悲剧作品正是探索“人”的最好表征。“他把莎士比亚、奥尼尔等戏剧大师们看作是最懂得人、最了解人、最尊重人, 对‘人’有着透彻深刻见地的巨人。”[5]他在早期便是沿着这些戏剧大师的足迹, 在中国的现代悲剧艺术界里对人进行了种种新的探索。尽管后期他中断了这种探究, 但他贡献给我们的5部悲剧杰作, 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上极难得的对人的存在作了形而上思考, 对人性的复杂作了深入挖掘的优秀悲剧作品。几乎在每一部悲剧里, 他对人本性都有新的独特的探索和新的表达。这种发现留给读者和观众的是不尽的疑惑和深深的思考。像“什么是命运”“存在的价值”“生或死”“罪与罚”“灵与肉”“存在的超越”等一些属于人的最基本的形而上问题在他的悲剧里都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回答。它们构成了曹禺剧作的精华、曹禺悲剧的灵魂。正是对“人”所做的具有形而上高度的探索, 使其剧作获得了永恒性和普遍性的艺术价值, 具有了始终新鲜的艺术生命力, 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在中国现代悲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雷雨》人们以往责难最多的是存在于其中的非常浓烈的“命运”观念。今天看来, 因说命运观念是唯心的而轻易否定其存在是肤浅的, 是对世界本源的简单理解、是缺乏对生存的深层体验的一种表现。命运观念的存在与其说是弱化了《雷雨》的悲剧性, 不如说正是它增强了《雷雨》的悲剧价值, 使其有了一种更加深刻的积极意义。或者说, 没有命运的观念, 也就没有今天意义上的《雷雨》。侍萍、四凤的不幸命运, 就像四凤在雷雨交加的夜晚, 不知怎么绕来绕去总是找不到非常熟悉的周家大门;就像侍萍在大千世界不知怎么避来避去总躲不掉灾难与惩罚;也正如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 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早就注定的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一样。到底是“什么”使她们不幸?这在曹禺是一个谜一样的难以做出确切回答的:“《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 并不是报应, 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它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一一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 希腊的戏剧家称它为‘命运’, 近代的人摒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 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 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相。因为它太大、大复杂。”[6]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都在寻求这新的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 其实造成人们不幸的这种“残忍”和“冷酷”, 就是叔本华认为的原罪:“他的怀胎是罪恶, 诞生是刑罚, 生活是穷苦, 死亡是必然。”[7]在这样的生存境遇里, 人越是想努力摆脱这种悲剧的命运, 他反而会越深地陷进悲剧的泥淖中。“落在里面, 怎样呼号也难逃脱那黑暗的坑。”[8]侍萍的命运不就是这样吗?四凤、周萍“他们快活, 谁晓得就是罪过?”[9]仇虎、花金子对人们为什么非要杀了人、犯了罪才去黄金铺地的地方的困惑不解;翠喜, 小东西她们对同样都是父母养的, 小时候也同样都是妈妈的小宝贝, 而现在却又为何遭遇悲惨命运的不明白;还有对不知道是哪个人把她和曾霆硬拖在一起的瑞贞;以及觉新在新婚之夜对“为什么得到的是不想要的而想要的却又得不到?”的喟叹和疑问。都是这种人类与生俱有的“原罪”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显现。它表明, 人的苦难和不幸, 根本在于生存本身的罪过。这种命运之事是人们与生俱有而又是谁也难以摆脱的。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美国戏剧家奥尼尔才如此断言:“我们本身就是悲剧, 是一切已经写出来的和没有写出来的当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10]由于命运观念表现出了极深刻的生命合理性, 我们就不应轻易否定它的存在, 而应该在形而上的高度上给予肯定, 用全部的生命去感受它。至少对每个真诚看待人类生存命运, 对人的存在有深层体验的评判者来说, 应该如此。曹禺在他的悲剧创作中对人类普遍命运作了尝试探索, 使原罪意识在中国悲剧艺术里最先得到了形象的表述。

曹禺对陈白露的死是这样谈的:“陈白露是神志清楚地死去的, 你可以责备她‘无知’, 但她是个真正的厌世者, 用自己的‘毁灭’来证明自己已是彻底的厌世。”[11]这就是说, 陈白露并不是为负债而死, 因为她“生得并不算难看, 人也不算老”, 依然年轻貌美, 在藩月亭之后完全可以找到另一个为她还债并供养她的藩月亭式的靠山。她所做的也不是一种因堕落而糊涂地死去的简单自杀行为, 因为她死时神志清楚。对陈白露死的这种选择, 无疑包含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生存意义以及人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形而上思考和探究。它向人们表明:陈白露的死仍然是她对苦难世界的抗议、质疑和对人类自由、幸福、博爱的渴望、追求及期待。仍然寻求着一种自身悲剧的超越。这种超越就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人性与奴性、尊严与屈辱、醒悟与麻痹、解脱与痛苦, 毁灭与存在中, 陈白露选择了前者, 摒弃了后者。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她感悟到“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 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信念时, 人是不愿活着的。宁可自杀, 也不愿活在世上。尽管她周围全是面包。”[12]对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失望, 使陈白露对活着失去了坚定的信念。在这种情况下, 对她来说活着比死更艰难。自我意识的感悟, 终于明白了黑暗过后的太阳也已永远不属于她, 只有去毁灭自己才是唯一的选择。也就在这一刹那, 陈白露以死确证了她自己的存在, 闪放出了只有真正的人才具有的光芒。正如尼采所赞:“即使在她的生涯的最短促瞬间和最微小部分中, 她也能够遭到某种神圣的东西, 足以补偿她的全部奋斗和全部苦难而绰绰有余。”[13]因为这死的悲剧, 对陈白露来说既是一种了结, 也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是一种升华了生命意义的完全实现。她付出一切后终于完成了在都市旅馆里的人生使命。死昭示了她自我意识的醒悟和对生存意义的重新认可。在单纯地“活着”的意义和外在方面来看, 她失败了, 而在生命的内在意义上, 她却高于她周围的世界。她有选择的死, 比起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等的苟活, 要有价值的多, 给人的启示也比翠喜悲惨而善良地活着深刻得多。她神志清楚地死去与其说被夺去了生命, 不如说从生命中得到了解脱。曾文清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着和陈白露相同的启发。他也“既不是死于家庭的倾轧, 也不是死于钱财的枯竭, 而是死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是作为‘耗子’而活着、作为‘人’而死去的。”[14]也正如陈白露是作为“交际花”而活着, 作为“真人”而死去。在她 (他) 们, 生存的首要问题已非在世时间的长短, 而是价值方式及意义。在这里, 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发生了质的重大转化。这种对人生边缘状态的展示, 对生或死的选择, 对命运的深透视, 对生存价值的思索, 达到了哲学的深度, 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表达出了一种现代人特有的生命价值意识。在曹禺之前的中国悲剧里, 还很少有人如此深入地思索和表达过人的生死观和人生的价值观问题。

悲剧表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失败不是外部原因所致, 原因在于自身。的确, 理解悲剧的关键在于, 必须承认所有悲剧都植根于人的抗争, 产生于我们分裂的本性。”[15]《原野》里仇虎的悲剧恰好表现了这样的事实:他始于抗争, 终于本性的分裂。曹禺说他写仇虎为的是表明“一个脸黑的人不一定心黑。”于是在仇虎的身上, 他“改变了对人不是绝对肯定就是绝对否定的简单态度;打破了那种用单一的观点来衡量人的陈旧观念, 也避免了那种把矛盾的不同方面分割开来的机械方法, 充分地表观了现代人的复杂和自相矛盾, 并且强调矛盾的各个方面的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的内在联系, ”[16]因此, 可以这样说, 曹禺并不是为写农民而塑造仇虎的形象 (他选取不熟悉的农民作为形象主体, 便可证明他的意图不单是写农民的悲惨和不幸) 。他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仇虎这一对象客体, 对人性的复杂和深刻作新的探索, 以展示人的全部及整个。为此他找到了一条最佳的探索途径———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以森林为象征载体;运用强调直觉潜意识, 突出幻觉、视觉的具象化;增强活动区域的神秘性;加剧氛围的恐怖和紧张度。把活动于其中的人的外部行为与内在意识全部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从而引导读者和观众透过人物的沉甸甸的无灵性的肉体, 洞察深藏在内部深层的坦率灵魂。只有这样, 才“在黑的原野里, 我们寻不出仇虎一丝的‘丑’, 而逐渐发现他是美的。值得人的高贵的同情的。[17]也只有在这时候, 他原先的“那种狡恶、机诈的性质逐渐消失, 正如花氏在这半夜的折磨里由对仇虎的肉体的爱恋而升华为灵性的。”[18]花金子在分裂的人性里看到了真的仇虎是美的、善的。莎士比亚认为人性的善与恶在内心世界里是同时存在着的, 在“美”的灵魂里潜藏着“恶”的种子;在“恶”的灵魂里也有“美”的因素, 在客观的或主观的条件下, “美”与“恶”会发生转化、滋长、膨胀, 以至变成另一个人。仇虎的转化正是在主客观条件下“恶”向“善”、“丑”向“美”的滋长。怎么也走不出去的森林其实象征的是那属于分裂者自身的“心狱”。仇虎的真正悲剧正是他从现实的地狱逃出来后, 又跌进了更难逃脱的“心狱”。那么, 从仇虎身上挖掘出的符合他身份的特有复杂人性是什么呢?这就是“被压迫者不可遏止的复仇心理。宗法社会农民的狭隘眼光和中华民族的善良天性, 三者错综交织, 共同推演出了这幕惊心动魄的悲剧。”[19]其中宗法社会农民的狭隘眼光如马克思指出的:“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 (在仇虎就是所处的‘原野’———笔者按) 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 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 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 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20]传统规则表现在仇虎身上就是说“父仇子还”的狭隘眼光, 而它恰是中国宗法社会农民的普遍心态。仇虎之所以在森林里出现极度的惊恐, 造成人性的分裂, 也正是由于他杀死了无辜的大星和小黑子。这种复杂矛盾的人性的发现不能不说是深刻的、准确的、普遍的。

仇虎之外, 在曹禺剧作里, 较全面展现了矛盾冲突的还有另一类人, 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反叛与软弱、憎恨与爱恋、希望与失望、现实与理想、人性与礼法、意识与潜意识、罪与罚、灵与肉相矛盾相冲突又并存于一体的多重复杂人格。周萍、文清、觉新是这种人格的主要代表。他们都是“没用的好人”。但曹禺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他们, 而是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同情。这种同情首先来自于剧作家对“人”复杂的深刻理解, 它是曹禺对人性深处的矛盾所做的挖掘。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 (丑的也包括在内) 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这是说妇女的解放程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女性问题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作为“人”的关注者和探索者, 曹禺同样在其悲剧中非常明确地表现了他对妇女命运的极大关心。不仅他在创作中一直把苦难中的女性作为悲剧的中心人物。并且把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关切作为探索的基本出发点。在这里, 他以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家”为基本载体, 以妇女的婚姻问题为透镜, 成功塑造了繁漪等女性形象, 充分肯定她们对封建家庭的反抗与叛逆。他剧中的女性形象有年轻而孤寂的后母;有母女两代都被命运嘲弄了的公馆侍仆;有高级交际花、善良的娼妓、野性十足的媳妇;有极能忍耐的老姑娘和具有传统美德的理想妻子;也有妒性极强的妇人、刁横残忍的老婆子、恶毒无情的姨太太、耽于肉欲的寡妇;还有作为“真人”象征的“原始女”。对于这些女性形象, 曹禺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表现。从这些角色身上, 我们看到了封建宗法的腐朽及其对人性的摧残。无论是繁漪、瑞贞、愫方、梅小姐这些上层的知识女性, 还是处于低层的侍萍、婉儿、翠喜, 甚至曾思懿、焦大妈之类, 都逃脱不了封建文化施加于她们的毒素, 都自觉不自觉地遭受着它的侵蚀和毒害。她们所遭受的摧残、不幸和异化都是封建文化作用于人的结果。“我受难, 故我存在”, 便是她们的总特征。从女性全是受害者的基点出发, 曹禺在对妇女命运的关心和考察中, 从一种特有的女性意识的角度对封建文化作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文化批判, 向读者、社会明确尖锐地指出了封建旧文化存在的不合理。同时表明;若要妇女得到解放就必须彻底摧毁“家”文化统摄的旧世界。正是在这种整体反思的意义上, 剧作家对繁漪、花金子“大逆不道、违纲背礼”的行为给予了热情的称赞, 对她们的追求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要求选择了肯定的态度;对侍萍、翠喜、小东西、婉儿的悲惨遭遇表观出极大的关切和怜悯;就是对被封建文化异化了的曾思懿、焦大妈, 在蔑视、仇恨、唾弃的同时, 也给予了她们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从“人”的高度, 把妇女的悲惨作为人类整个的痛苦去感受, 把妇女的不幸看作是全社会的不幸来看待。这就是曹禺在其悲剧创作中表达出的极强烈又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既来自他对妇女生活的深切感受 (对巴金《家》的改编可看出他对家庭、婚姻问题感受更深更敏锐, 对女性的关切也尤为突出) , 也来自自身对“人”, 特别是对“女人”的深入探索和深刻理解。正是这种意识的催使, 曹禺悲剧深刻地反映出了妇女在中国, 尤其是在现代中国新旧文化交织冲突下的全部处境:对生活的追求和爱的眷恋, 既有甜密的回亿、幸福的憧憬、会心的欢乐, 也有伤心的眼泪、痛苦的屈从、愤怒的呼喊、沉默的反抗、畸形的爱恋。由此而塑造的一系列妇女典型形象对中国悲剧文学, 乃至世界悲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和价值。

如果说曹禺在悲剧创作中对封建家庭罪恶的揭露和批判是他作为悲剧作家对社会的一种不自觉的感知, 是不自觉地继承了“五四”新文学反封建伦理道德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那么, 剧作中体现出的对“人”的探索, 则是曹禺一种自觉的探求意识, 它是受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古希腊命运悲剧家们、人性解剖大师莎士比亚、人道主义精神的宣扬者易卜生、心灵复杂的表现大师奥尼尔以及忧伤地思考人类命运前景的契诃夫等巨匠的启迪下, 对人, 尤其是中国人的多方面、深层次的探索。其中的哲学深度和形而上高度, 不仅使剧作产生了普遍的世界性意义, 而且赋予了悲剧以永恒的光彩和持久的艺术魅力。剧中突出地表达出来的原罪意识、生存价值问题、人性的复杂意识、女性意识等人性中的重要方面向我们表明, 曹禺虽不如同时代的“左翼”剧作家那样尖锐, 但比一般作家深刻。在中国, 如果说他之前的悲剧创作是人写剧本, 那么在他就发生了剧本写人的重大转变。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 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曹禺悲剧的贡献正是在形而上高度对中国人作了以上种种新的探索, 为我们提供了前人所没有提供的新东西。

摘要:曹禺悲剧艺术能表现出无穷魅力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他对“人”所做的种种探索和表达具有一种浓厚的形而上意味。这种对人的哲学高度的思考, 不仅使悲剧获得了普遍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 同时也把悲剧引向了深刻和伟大。

论家庭对人的影响 篇8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4949﹑国内统一刊号:CN61-1231/R)7月中旬刊中,笔者撰写了《出生时间可能对人有终生影响》一文。在上文中,笔者认为,一个人出生时间,确实与人的命运存在一定的联系,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时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因出生时间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笔者为了证明这个真理,已经积累了上千例实例,在上文中限于篇幅仅列出十几例予以证明。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是真理。

1揭开"出生时间对人有终生影响"的面纱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化差异?我们从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宇宙空间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充满人类看不见的微波引力﹑射线﹑磁场等等,统称为有综合作用的宇宙能量场。同时,还有太阳及月球和"金木水火土"等离地球较近的星球及地球本身磁场,对人类也会产生看不见摸不着潜在影响。这种重叠起来复合的"宇宙能量场",对人类及万事万物都有影响。这种能量场的大小﹑好坏作用,有一定规律可循,它随时间的改变而呈周期性的减弱或增强。宇宙能量场作用于人体,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好处,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坏处,也有规律可循。这种特定的能量场在特定的时间段,或强或弱﹑或好或坏的作用,足以宏观上影响人类的受精卵和刚刚出生婴儿的遗传基因和DNA的性状。此称之为"辐射作用"。这种"作用"将会恒定的持续一生的时间。刚出生的婴儿的DNA受到了好的或坏的影响,有了不同的好的或坏的基因表达,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身体机能﹑体质﹑智商﹑性格等等。这些素质的综合作用只是基本的因素,还有主观能动的努力因素也不可忽视。

古人云:天人合一。人体只是小小的宇宙和磁场,而外太空﹑地球及太阳和月亮﹑金木水火土则是一个大宇宙。人在受精卵期﹑胚胎期和刚出生时,均会受到大宇宙的无形影响。在物理学中,一个小磁场必须受到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人也一样,人必定从刚出生时就会受到当时的特定时间段的宇宙能量综合场(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并从中获取当时特定的能量级别,此称之为"获能作用"。人体小磁场经过出生当时宇宙大磁场的辐射作用和获能作用后,就为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个或好或坏的基础,并持续稳定的影响终生。

其实,"宇宙能量综合场"对人的影响,这和"太空育种子"是相似的道理。"太空育种子"就是把种子装入太空舱内,在远离大气层的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的照射,选育出受到良好太空射线辐射的优质高产种子在地面栽培,受到良好辐射后种子产量质量大增。人也是一个道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特定的时间段,受到强度适中作用良好"宇宙能量综合场"的作用,自然如同太空育种育出的优质高产的种子,容易茁壮成长,优质高量,人也容易大富大贵一些。但是,再好的外因,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地球是一个转动的圆形的球体,宇宙能量场作用于地球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球的转动,而地球上各处的人是基本不移动的,所以作用于地球上各处的人的作用也会变化。而且,宇宙综合能量场本身作用的性质﹑强度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山顶与山谷接受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宇宙能量场,也有不同之处。地球上空大气层的厚薄﹑云层的厚薄﹑地表颜色深浅,对宇宙能量场作用均有增强和减弱的作用。

这就是我所摸索并思考出来的,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为什么会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2应对之策:如何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

如前所述,一个人会因出生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就是出生当时受到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结果。

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好的个体差异,大富大贵;中等的个体化差异,自给自足,平平淡淡;坏的个体化差异,则是贫践早夭。无疑,谁都不愿摊上差的个体化差异。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很差的个体化差异呢?

那就是,采取人工干预,人为控制的办法,人为测定好的时辰(年月日时),实行百分之百择吉剖宫产子。

人在出生之时,有的秉受天地之精气之灵气,有的很不巧,秉受的是天地之浑气之浊气,各个相同,有的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有的受到了不良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随机自然生子,大如撞大运,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后悔一辈子。人为的选择好的年月日时去孕育去择吉产子,是一个可行的稳妥的方法。当然,前提条件是在胎儿已发育成熟的基础上。这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适宜他生存的好宇宙综合能量场的环境,如同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一样重要。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险终生。这是我在文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主动是在最适宜的时间出生,可以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3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感受到了出生时间对人类个体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的特点是:1﹑每个人都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相似的或不同的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2﹑从人的出生时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大致的吉凶祸福﹑贫践富贵﹑生命健康等等情况的。3﹑人的出生时间一旦形成,对人即形成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倾向和影响,这种倾向个影响是十分稳定的。4﹑这种好的或坏的倾向和影响,即是人的命运﹑是具有前瞻性的,可以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看出来的。5﹑人类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出生时间的办法,选择有利的倾向和影响,避开不利的倾向和影响。这是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我自己命运主人。其实,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顶多只能主宰自己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由人的出生时间控制着。人的出生时间堪称一个人的生命密码,又如同一个计算机内在编好的程序,很稳定的控制着人生的运行轨迹和生命历程。人的出生时间影响着人的健康,寿命长短,有官无官,有大财无大财,妻子﹑子女﹑贫践富贵﹑凶吉祸福等等方方面面的人生作息。还可以了解自己或生命中最坏的阶段预防灾祸。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指导人类去主动人工控制人的出生时间,选择最有利的时间出生,避开最不利的时间出生。以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优生优育。通过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获取,了解和评价任何人的人生信息,用于指导自己或他人,用作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指南。

笔者在前面论述过,"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官位﹑吉凶祸福﹑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再举几个实例来证实一下:

1﹑比尔盖茨的富贵八字。1955年出生,男,十亿人中才有一个的八字。乙末﹑丙戍﹑壬戍﹑庚戍﹑财库三个为用﹑年上食伤又生财﹑满盘多财﹑命中是个吸财的八字,故为世界首富。

2﹑深圳某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八字(小W女士提供)1965年生,男,我与小W是好友,她告之我她的上级领导之八字。此人身家几十亿。乙巳﹑丙戍﹑壬戍﹑乙巳﹑此出生时间,与比尔盖茨有相似之处。财库两个为用,年﹑时干支食伤又生财,年﹑时与巳火为财,此人出生时间极为优秀,为一两千万人中才有一个。

3﹑钢琴家朗朗,1983年出生,男

当今少女们,做梦都在梦想:"嫁人要嫁高帅富"。朗朗,就是一个高富帅的典型。仅在2006年,他的收入就超过1.5亿人民币,此种八字,几百万人之中才有一个。壬戍﹑丙午﹑戍辰﹑火炎土燥﹑午火生土﹑日主强旺﹑可胜财官﹑喜金喜水﹑命中用神得力﹑金生水化为财﹑财极旺﹑年上之水﹑时上庚申为财星,故一生有大财。以上三个是因出生时间好而大富。

4﹑三个穷人的八字(因出生时间不好而贫穷)

A﹑男,丙戍﹑丙申﹑丙午﹑壬辰,此男八字,是我原单位上的看们老头,月入300元,命中身旺,只有此许之财,基本上一世贫寒。

B﹑男,乙巳﹑辛末﹑乙末﹑丁卯,此男八字,自身身旺,命中以水为财,却滴水全无,一世贫寒到老之象。

C﹑男,庚申﹑戍子﹑壬子﹑辛亥,此男八字,自身旺,命中以火为财,却一点火也没有!苦寒终生。

为什么?为什么同是为人,有人富可敌国,有人穷的揭不开锅?这都是出生时间好坏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形成的不同结果。

下面我举例我收集的三个死刑犯的生辰八字,身体非常强壮没有任何疾病,他们死亡的共同原因是因犯罪被处决。因不知生命的黑洞出现在何时,而死于横祸。

1﹑癸卯﹑乙丑﹑丁丑﹑壬寅(男),生于1964年1月29日早3点多。

评命:丁火生于丑月,孤弱而外援少﹑官杀多,全靠木为用神补救,忌金土水。总体仍是偏弱,如风中之烛,随时可熄,33-42岁之间行乙酉大运,38-42岁酉运五年为生命中最危险五年,如可以过生命才可以延续。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大凶﹑酉丑合金局,砍倒用神,更大凶,因贩毒被抓住正法。如果此男子早知自己的出生时间有何缺陷,不在最弱之时去做犯法之事,也许可以活下来的。

2﹑甲寅﹑癸酉﹑乙巳﹑癸酉﹑生于1974年9月25日,男。

评命:乙土生于酉月﹑寅巳相刑﹑命局不稳,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寅刑巳,巳刑申,大凶,故死亡。

3﹑甲午﹑庚午﹑甲子﹑辛未,生于1959年7月7日,男。

评命:甲木生于午月﹑处死地,靠子水﹑未土的乙木相帮赖以维持﹑喜木﹑水﹑命中午午相刑,子末相害﹑命局不稳,2003年癸末年乙丑月﹑丑末相冲﹑子未相害﹑命根尽坏,被明正典刑而死。原因是出生时间有重大缺陷。因不知而死于刑法。

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八百万人非正常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早先测定个人的出生时间的缺陷,并加以避免,那么这么多人的生命也许可挽留的。研究人出生时间对人影响的这门学问,内容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限于篇幅,只略提一二,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门新的学科《人类出生时间学》即将问世,为人类造福。

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害终生。这是一条真理。

而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产妇生子仍然是随机的﹑撞大运式的乱生,没有选择好的出生时间。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先天八字不好,而导致的贫践﹑残疾﹑夭折早亡的孩子,给他们自己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全人类的痛苦。

我为他们,为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痛心!中国每年有800万人非正常死亡。痛心啊!

我期盼着,有一天,全人类都可以通过"择吉剖腹产子"的方式,实现人为的控制宇宙综合能量场对人类的影响,以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类质量素质的目的。造福全人类!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为自家人而活,而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活着。

上一篇:思想汇报:反腐倡廉下一篇:教师节征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