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实力如何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牛津大学实力如何(通用9篇)

牛津大学实力如何 篇1

最近的校园文明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之而来的各式督导项目也应运而生。然而事实上,文明应该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自我的内在约束,而非强制监督下的产物。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校园督导行为在我们眼中看来虽显幼稚,却仍有其存在的道理,当最基本的文明常识仍需外在监督时,可见大学生的软实力确实有待提高。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软实力这一概念, 相对于国家的硬软实力定义来说,专业知识技能算得上是大学生的硬实力,而软实力即相对于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例如,团队合作精神、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心态、领导能力等等。种种的软实力都将在我们大学生面临就业和在职场上的拼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该如何学好“软实力”这一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一:多读书、读好书、学做人。

俗语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应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大学里更不应该错过这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阅读来自各个作家的精华不断地汲取知识养分以丰富阅历、拓展自身的视野。从而在这过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处世态度。由此而形成的个人涵养也将成为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把握机会、锻炼自我。

一进大学,有个学长就告诉我们“在大学里,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要懂得自己去要,否则你将一无所有”。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过了这村,就不可能存在这店,永远不要天真地幻想机会会为你而停留。想清楚、就争取。抓住任何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你的处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你将发现你的抗打击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在我们身边的人当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却很少;在日趋浮躁的社会当中有多少人愿意停留下来静心处事、耐心听教、用心待人?过分追求效率使敷衍了事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使得细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范围。忽略了注重细节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四······

牛津大学实力如何 篇2

一、提升大学软实力, 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软实力”一词第一次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它标志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胡锦涛同志强调,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加快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伟大觉醒。大学作为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和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 大学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大学本身就是国家软实力的品牌, 是传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国家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大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动力, 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大学软实力的强弱程度、提升速度和增长幅度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程度、提升速度和增长幅度。

另一方面, 大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离不开来自大学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改革开放30年, 不仅创造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神话”, 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 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又将助推大学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 大学软实力建设不仅仅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不仅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二、提升大学软实力,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流的国家, 需要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 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达2 600万, 规模居世界第一, 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 我国还不能算是高等教育强国。我们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拥有多少所世界一流大学。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今年5月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 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 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是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项重大任务。

通过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 我国高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于一所大学而言, 并不是有了漂亮的高楼大厦、先进的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就能成为一流大学, 还必须看其软实力。实事求是地说, 就硬件条件, 特别是校园建设而言, 我们现在已经有一批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不相上下, 但是在软实力方面, 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就综合实力而言, 我们还很少有高校能问鼎世界高校200强。因此, 要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角度, 深刻认识软实力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 更加重视加强大学软实力建设。

三、提升大学软实力, 是促进大学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要义是发展,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论是落实以人为本, 还是做到统筹兼顾, 进而实现大学的科学发展, 都需要进一步重视大学软实力的提升。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的“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 有大师之谓也”, 就是对大学软实力之于一流大学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注释。如同一台计算机, 既要有硬件, 又要有软件, 才能正常运行, 一所大学要真正成为一流大学, 不仅要具有一流的硬实力, 而且要具有一流的软实力。

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大学管理、大学品牌、大学形象、大学声誉和大学环境等, 广义上的大学软实力还包括大学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软实力对内影响大学的凝聚力, 对外影响大学的竞争力。实践表明, 一所没有凝聚力的大学, 绝对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一所没有竞争力的大学, 根本不可能奢谈建设一流大学。一流的大学, 必然拥有一流的软实力。

四、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

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 软实力是硬实力持续发展的支撑。环顾世界,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之所以能傲视全球, 就是因为它们兼有很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应当看到, 重视大学软实力建设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我国未来大学的竞争中, 软实力的权重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中国大学的领导人必须认清形势, 未雨绸缪, 在提升软实力上多下工夫, 下大工夫。

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把提升软实力摆到了学校发展的重要日程上, 有的学校还将此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 并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大学对此重视不够, 大学软实力理论研究在我国还几近空白。我希望提升大学软实力的问题, 能够得到更多高等教育界同仁的进一步关注。

实践实力高考如何考 篇3

1. 数学实践能力高考解读

考试大纲中以体现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有创新意识.它要求考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2. 数学实践能力考题如何考

2.1 实践操作题如何考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操作题在高考中涌现出不少好题,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理解并掌握有关性质,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类比猜想和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下面重点剖析两类实践操作题.

2.1.1 折叠与探究

折叠,就是平面图形立体化,或是轴对称变换.此类试题往往以图形的对称性为知识背景,考查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折叠前后图形中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

【例1】 (2005年高考广东卷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长为2、宽为1,AB、AD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A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如图1),将矩形折叠,使A点落在线段DC上.

(1)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试写出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折痕长的最大值.

【分析】 第(1)小题的实质是轴对称知识,利用几何关系可解,注意k=0的情形;第(2)小题可借助实验操作的辅助作用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折叠矩形纸片,观察留在纸片上的痕迹,易发现:如图1所示,当点B与点C重合时,点F恰好为线段BC的中点,此时k=0,|EF|=2;当点F在BC上由线段BC的中点→B运动时,点E在OD上,折痕EF的长度逐渐增加;当点F在BO上由B→A运动,且点E在OD上时,折痕EF的长度先减后增;当点F在BO上由B→A运动,且点E在DC上时,折痕EF的长度逐渐减小,直至点G与点C重合.

如何建设文化软实力 篇4

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第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 ,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第二,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是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但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优秀文化才能与人民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上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的学者、作家、艺术家能否不断创造出文化精品,我们的企业、地区和文艺院团能否逐步形成一些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是衡量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否具有强大和持久的重要标准。

第三,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文化产品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而完善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虽然一些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与海外文化机构加强合作,推进了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始终缺乏国际竞争力,文化品牌建设薄弱,特别是缺少国际性的、符号化、可参与性的文化品牌。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应加大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开发与推销,文化产业部门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输出,才能改变我们在软实力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5

摘要: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

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国家利益;文化产业

1.前言: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2.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2.1.软实力的概念的由来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

2.2 软实力概念的内征界定

一切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

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3.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利益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3.1.中国近代以来的道路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不够强大。因此,提高文化实力,是全民族的事业。从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中国一直处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下风,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独立并走向富强。

3.2.苏联解体案例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工业布局的不合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名族政策,制度僵化以及共产党的腐败。而归根结底的最深层次最直接的原因是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其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推手。美国在苏联周围建立了六十多个电台,用苏联各个名族的语言全天候对苏联广播,宣传西方价值观,歪曲,丑化,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最后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宣布解除“报禁”“党紧”允许私人创立党派,创办媒体。

4.正确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今天中国的崛起一方面依靠国内的和谐,一方面则依靠国际形势的稳定,但是中国所面对的世界正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

4.1我国的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断腿。

2009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超过美国成为国内汽车销售的最大国家。2011年2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4月开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防力量日趋强大。身处当代世界之中的中国,其未来处境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在20世纪末,美国《华尔街导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是“花架子”的中国,看上海、北京、深圳都是穿西装打领带像模像样,而再往西部看就是穿草鞋和短裤,这叫做“花架子的中国”。正是因为中国内部发展的不均衡,使得西方在1985年提出了“七国论”——日本最早提出然后得到美国的附议,而在21世纪初被李登辉加以系统化。以七国论为代表,西方、日本和美国等西方现代国家存在的形形色色中国分裂论,使得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变得空前复杂。文化问题空前重要。如果当年秦始皇不在文字方面统一中国,在今天看来会是多么危险。科技、制度的并轨阶段都将过去并成为常态,构成我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文化之道需要“大而化之”,需要去检视冲突进而化解冲突,这种工作应由未来的思想家、学者、知识分子去做

4.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CCTV4等在世界落地虽广但影响力仍相对有限。“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 未根本扭转。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美国文化产业(电影、电视、新闻广播等)收入,早已超过其最发达的军火工业收入。日本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的4倍。如今,全国60%的动漫产自日本,占据了世界各电视台半数以上的动漫播出时间。韩国电视剧和电影在亚洲观众中有很大市场和吸引力,乃至形成了“韩流”现象。

4.3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要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最近几年,一些中国电影逐渐走出国门,在为世界所认知的同时,也赢得了部分海外市场,其中贡献大者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但恰恰是这些大踏步走出去赚取海外票房和美元的电影导演,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作品不仅“媚洋”、“求大”,而且“没有思想”。结果,钱投得越来越多,电脑制作越来越虚假,画面越来越残酷。成本越高,就越期待从市场获得高回报。这在美学上被称为“形式取代思想”——即以形式的视觉狂欢取代了思想的深层感动和内在灵魂的拷问。面对美国文化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中国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处于“失声”状态。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5.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很自信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的时候,身体力行地宣传“和谐世界”理念中蕴涵的中华文化思想,充分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形象,恳切表达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心愿,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的亲和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判定租车公司的实力 篇6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说明看事物应当从最根本出发,然而对于如今异常火爆的新型消费产业——租车而言,如何去阅其根本呢?怎样衡量一个租车企业的实力雄厚与否呢?是不是一个租车企业一定要拥有庞大的团队才算实力雄厚呢?至于这个实力的标准如何就由广州租车公司宝捷行的小编带您一起揭开租车企业的神秘面纱吧!

标准一:公司的外观印形象

行业机构的认证证明、公司驻点、占地面积、公司的外观装饰如何等,这些给人最直观印象的东西可以让人一眼望穿,是衡量一个租车公司实力雄厚与否的标准之一,也是判定一个租车公司是否存在的系列论据。

标准二:公司产品质量

对于一个租车公司来说,所谓的产品就是指所出租的车辆。一个租车公司的车辆实况如何是直接关系到该租车公司实力的,也是一个内在规模的体现形式,这与外表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说一个租车公司的实体门面给人的外观印象是一个美丽的光环,那么拥有坚实的出租车辆阵容就是一个租车公司的实质性内涵。这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租车公司对于车辆拥有与否存在这两种情况,其一是依靠私家车为出租车辆的主要来源,其二是租车公司以本身就拥有的车辆作为车辆来源。倘若租车公司是以自有车辆作为出租车辆那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若以私家车为出租车辆的来源,那就另当别论了。

标准三:公司的服务质量

这是衡量一个租车公司实力如何的最重要标准,这是因为任何服务行业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服务的质量优劣与否。而租车公司的服务质量就是指能够为客户提供怎样的人性化待遇以及当车辆出现故障时的解决方法。其中待遇是租车公司有别于同行业的个性化特征以及服务特色,而车辆故障的解决方法则是一个善后工作的如何处理,是衡量一个租车公司是否有能力解决突发问题的标准,涉及到责任的履行,相关权限等问题。

如何快速判断汽车涂装店维修实力 篇7

一、烤漆房

设置烤漆房是为了给待喷漆的车辆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密封的环境。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车身涂装主要使用金属漆、珍珠漆、素色漆以及少部分的水性漆, 不论是哪种漆的涂装, 烤漆房都可以根据喷漆技师的设置使待修复的漆面均匀升温和迅速烘干, 同时烤漆房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的灰尘或其它污染物, 防止其对新车漆造成污染, 提升后期漆面处理的效率。所以, 有没有相对密封的烤漆房是检验一家汽车维修店硬件的关键因素。一家合格的汽车涂装维修店, 至少要配有1 个独立空间的烤漆房。

二、品牌油漆

虽然近年市场上出现了更为环保的水性漆, 但因成本高、喷涂工艺繁琐等因素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油漆在整个涂装行业中的占比一直不容撼动。

油漆质量是影响涂装效果的重中之重, 质量差的油漆在喷涂完毕一段时间之后会发乌、起皮, 因此, 选择一家放心的汽车涂装维修店, 应注意其使用的是否是大品牌油漆。

大品牌的油漆不仅颜色更加亮丽, 附着力也较强, 修补漆膜的硬度在烘烤之后相比一些廉价杂牌油漆要高许多。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油漆品牌有巴斯夫、PPG、SPIES、杜邦和ICI油漆等。

三、干磨机

目前使用干磨机打磨已经成为涂装行业的主流趋势, 由于传统的手工打磨工艺耗时费力且效果一般, 更重要的是容易使金属受潮, 造成车身从内部锈蚀。而使用干磨机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减少粉尘污染, 而且打磨质量也比手工打磨的要好很多, 有效避免了水磨工艺常见的桔皮、气泡、砂痕等现象。同时干磨机也更为环保, 因为水磨工艺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回收, 还会造成水污染。

目前市面主流的干磨设备品牌主要有费斯托和路贝斯等, 能使用这些大品牌干磨设备的汽车涂装维修店, 其硬件设备是值得信赖的。

四、调漆设备

调漆仪是经过扫描原有漆面颜色后, 再调取存储在电脑中的该品牌车型的油漆配方, 根据油漆配方显示的色母组成和剂量, 技师再进行颜色的微调和最后确定颜色样本一致性的工作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 调漆仪虽然价格昂贵, 但是电脑调漆不一定很准确, 在经过扫描后仍需专业技师进行微调。由于车辆的使用年限不同, 车身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这都需要技师现场将原有色彩和油漆样板进行比较。因此微调才是电脑调漆的最为关键的环节, 而技师对色彩的把握也决定了修补颜色最终的准确程度。另外, 为避免在阳光照射下技师对色彩判断出现偏差, 在室内调漆时还应使用日光灯达到模仿阳光照射的效果。

五、如何检验漆面修补质量

很多朋友都习惯把待修车辆直接放到美容店或4S店就不管了, 取车时草草看一圈就完事儿了。殊不知在喷漆修复后, 还需要仔细检查漆面质量。首先应用手心去摸一摸做过漆面维修的表面, 检查其平整度以及漆膜厚度是否均匀;其次用手背滑过维修过的漆面, 检查漆面的光滑度。高质量的漆面维修应该保证顺滑、无桔皮、油坑等现象。最后, 因为油漆中含有许多金属银粉颗粒, 所以在室内或者阴天不容易发现色差, 在阳光下多角度查看就能明显看出来是否存在色差。

六、总结

关于大学软实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篇8

关键词:大学 软实力 建设

一、大学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软实力理论滥觞于美国的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企业成长、个人修练等诸多方面,为全世界的政治领袖、企业精英、机构领导所重视。为什么软实力理论如今会如此走强,我们认为这是由当代世界的两个基本面所决定的。一个基本面就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另一个基本面就是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竞争又必须以和平的方式,这就使得软实力,这样一种“依靠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凸现其重要性。比如在一项对成功企业的分析中,其精神的因素要占到50%,法规占到40%,资本只占到10%。而精神和法规都属于软实力范畴,可以说,软实力就是一种特殊、高效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一些硬性指标的竞争,而是涉及到学校规模、科研经费、SCI论文数、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的的竞争,即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近年来,现代大学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软实力的竞争。大学的精神、理念、知名度、影响力等潜在的柔性因素,实际上对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以及办学资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大学软实力建设之于当代大学的持续发展而言,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和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样,要讓学校立足于世界高校之林,大学也必须学会培养和使用自己的特殊竞争力量——大学软实力。

二、 大学软实力的内涵与结构

近年来,学界已有若干对于大学软实力的研究。在现有的文献中,对于大学软实力的界定通常是从大学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比对中得出的。

一般认为大学硬实力主要是一些可以直接测度和对比的指标及数据:包括是否列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计划;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门类的数量;在校学生数、研究生人数、留学生人数等反映办学规模的数据;教职工人数,其中教授(正高职人员)数量,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数量等反映师资水平的数据;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反映综合实力的指标;科研经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被SCI、EI等收录论文数量等反映科研实力的指标;以及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在全国的排名情况等。

而与之相对,大学软实力则指向大学精神、大学历史、学校的校名、校徽、校训、大学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大学在社会所具有的声誉、影响,校园内部的各种文化,师生间流传的校园故事等等不可量化的精神、文化因素。

根据上述静态的罗列,笔者试图对大学软实力作一较为理论化的梳理。笔者认为学界现有对大学软实力的认识比较静止和狭隘,把软实力仅仅对应在大学的一些静态指标之上。按照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的思想,软实力是一种影响力,具有交互和动态的特征。因此大学软实力不是简单的所谓大学理念、大学历史之类的休止的文本,而应当是大学作为主体性的实在,在客体认知中的反映。比如某学校推行了一项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念,如果为人所知、口耳相传、深入人心,那么我们说这项改革和理念就构成了该校的软实力。反之,如果改革无法推行,理念无法传播,那它只能是束之高阁的孤芳自赏,不能算作大学的软实力。

因此,我们认为大学软实力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一、大学硬实力的各项静态指标、数据为社会各界知悉认同的程度;二、大学软实力的各项静态组成;三、大学软实力的各项静态组成为社会各界知悉认同的程度;四、为使大学实力(静态)为社会各界知悉认同的传播能力。而传统对于大学软实力的认识,只是软实力结构中的第二个层次而已。

三、提升大学软实力的若干思考

按照本文对大学软实力分作四个层次的解析,笔者认为提升大学软实力也相应地从四个方面入手。即既要从静态的角度,提高各项硬实力指标、数据的水平和排名,并注重对自身蕴藏软实力的概括、提炼和梳理,又要从动态的角度,注重对自己硬、软实力的宣传、播化,以对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学生和投资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这个思路,笔者撷取一些想法与学界交流:

1、注重对软实力的梳理和总结。每一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校园故事,但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意识到将自己的文化资源进行编撰整理的重要性。但理念、创举、故事这些软实力资源非常重要,他们对于外界而言有时比数据排名更有吸引力,更能打动人心。比如《北大旧史》、《老北大的故事》等书的出版就对北大软实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2、构建大学自有媒体的体系。大学要完善自己电视、电台、网站、报刊、杂志各类传播系统,有条件的大学还应使用外文进行传播。在构建媒体系统中,还要特别注重对外媒体的建设,比如在局域网与www网之间,要注重www网的建设;由于校园电视和电台节目无法覆盖周边地区,就应该制作一些精良的VCD/DVD等影像制品,流传出去。

3、充分利用社会媒体渠道。大学要完善自己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与记者、媒体的良好关系,避免因沟通不畅通而产生的负面报道。要鼓励优秀的大学教师和学生精英参与媒体的活动,发表真知灼见、展现良好风貌,扩大大学的正面影响。

4、关注和支持各类大学排行榜。近年来,各类大学排行榜虽然充满争议,但的确对于各大学的社会声誉等产生巨大的导向工作。大学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可以适当研究排行榜的排名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于一些利于排名的指标建设,取得与自己实力相称的名次。

5、引导学生重大社团活动。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学生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要对学生积极、健康的大型社团活动提供后勤的支持和有序管理,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比如浙江大学学生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盛大的“毅行”活动,通过网络组队,一次活动吸引6000以上校内外人士参加,社会反响非常好。

6、做好校庆和校友的发展联络工作。校友是大学最为基础的宣传队,外界对于一所大学的了解很多就是在与该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交流中取得的。因此必须把校友工作从本科生做起,通过爱校、荣校教育,使学生对于母校充满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学生在各个人生阶段都会自觉维护学校声誉和宣传学校优势。大学软实力就是这样通过大学的全体成员在点点滴滴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中,逐步形成并发挥功效的。

7、加强大学硬实力建设。大学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没有硬实力的各项数字支撑,仅凭借大学的宣传系统粉饰自己的光彩,终将是空中楼阁。每一所大学在塑造制订自己的软实力策略时,必须考虑硬、软实力间的相称。

注:本文为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会2006年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

[2]蔡先金:《软实力:大学竞争力提升之道》,《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3期。

[3]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4期。

[4]陈平原:《大学排名、大学精神和大学故事》,《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

企业文化如何打造企业软实力. 篇9

企业文化,打造企业软实力

贾福春

这几年,文化似乎逐步被人重视,企业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又开始在企业流行。把企业文化上升到企业软实力的高度,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提出异议。营销的三个境界:低级营销卖产品,中级营销卖服务,高级营销卖文化。中国企业也逐步从80年代的生产导向、90年代的营销导向,过渡到今天的品牌导向。国人也逐步熟悉到,目前我们缺的不是产品,不是技术,缺的是品牌意识。以至于我国鞋行业出口生产量全球第一,但是加起来的利润都不如耐克一家企业。原因是什么?由于没有品牌。在品牌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阅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内涵。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消费者的一种综合体验。品牌是文化的外表,文化是品牌的内涵。一个企业产品是不是品牌,不是它有没有着名度,而是有没有文化内涵。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企业文化的理念。维护企业的竞争力就是维护企业的核心品牌价值。同样,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如同没有灵魂的组织,无论多大强大终极都不会走远。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正确熟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都包括哪些内容?企业文化对企业真的很重要吗?

美国IBM老板汤姆斯华生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生产力,竞争力。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就像空气之于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离开他企业尽对无法存活。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桶箍和木板间的粘逢剂,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盘散沙。”

第一,我们如何正确熟悉企业文化?

文化首先是一种精神气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企业才存在了几百年,而其他形态的组织,如国家、学校、军队、医院、教会等,几乎都存在了几千年。在这些组织的发展中,实践证实,精神的气力是巨大无比的。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在于“道”。何谓“道”?“道”者,令民与上同一也,固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是上下认同的东西和目标,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可以抛私利,置生死与度外。这个“道”就是文化的精神气力。宋代大学问家张载在讲到儒家的历史使命时,用了四句话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尽学、为万事开太平。”作为儒家的立身之道。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为之不懈奋斗,建立不朽的功业。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运营和发展,给企业以正确的“定位”。从而有效规避市场和行业风险。假如没有文化理念的支撑,那么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就即是没有“灵魂”,就失往了方向,更谈不上发展。

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心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心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治理学家沙因曾说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发号施令;当员工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协调各方,相互配合,努力工作;当员工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后面,双手合十,以虔诚之心祈导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治理者亲力亲为,带领员工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行了;但到了中等规模时,要善于治理,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加上强硬的手段就可以使企业正常运行;当企业规模非常庞大时,就要祈求员工万众一心,自发拼搏,这里需要全体员工有一种共同的信仰,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一种无穷的气力,这种气力来自于治理者的魅力,来自于一种伟大的思想影响力,一种高度升华的精神气力。而这种精神气力,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二,我们应该向谁学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真的很重要吗?

一说到企业文化,我们很多企业家的思想里总以为企业文化是洋文化,是美国人发明的企业理论。到底对我们中国企业有没有作用?我们心里都不是太清楚。很多企业家以为没有企业文化,我不是一样做企业吗?或者是,我的企业目前规模很小,没有必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等到规模做大了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都是熟悉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说到底不是美国人的发明,也不是日本人的发明,而是中国老祖先自己发明的。企业文化回根结底来自中国。

二战束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企业创新治理。他们以学习中国儒家思想来进行企业治理、以大和民族精神为核心,不断吸收学习欧美科学技术。在60年代迅速崛起,到7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称雄于世界。1979年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所傅高仪教授出版日本研究专著《日本名列第一》---弱小日本的成功,骄傲美国的教训。第一次公然表露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引起了很多美国学者和企业界的关注和爱好。促使美国反省自己的不足与骄傲。使美国开始研究日本和学习日本。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企业学习推崇的三位导师都是美国人:戴明,全面质量治理的倡导者、朱兰,正点存货治理制度的发明者、彼得德鲁克,市场营销治理学家。既然,日本企业是向美国学习的企业经验,为什么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企业超越美国企业的根本原因呢?后来,美国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与美国的企业不一样。日本经济崛起的神话,令自以为是的美国人十分尴尬,他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往窥探、往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日本现象”的根源在于日本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量研究企业文化的著作开始在美国问世,《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治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上风――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4部著作,使企业文化热在美国达到了高峰。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企业文化书籍大多来自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治理理论。

很多人可能要问,美国的企业文化来自日本,那么日本的企业文化来自于哪里?他的根在哪里?事实证实日本的文化来自于中国。中国才是企业文化真正的起源地。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就确定了现代化的发展策略:以不牺牲民族文化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在发展现代化的条件下,首先提出了什么是要现代化,是要变的,什么不能要现代化,是不能变的。这种变与不变是发展的条件条件。日本现代化的核心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概念。所谓和魂:就是大和民族之魂。洋材:就是欧美科学技术。和魂:日本的文化与传统是永远不能变的。洋材:欧美的科学技术、科学治理就是治理人与机构的匹配是可以变化的。也必须随着变化而变化的。日本人的学习策略:足于和,一手伸向汉,一手伸向洋。和就是大和民族,汉就是中国,洋就是欧美。中国文化一直是日本文化与传统基础。和魂、中国古典文化、西方商才是造就日本治理、日本一流企业、一流治理者的三大基础。

日本软银团体CEO北尾吉孝说:中国古典是日本教育的根本,没有中国古典作为根基,日本百年前不可能那么迅速地崛起,更勿论脱亚进欧!我建议:日本人不论什么年龄、性别、学历,都应从头再读一遍中国古典。经纪人追求成功,聪明和见地缺一不可,想成为这样的人,阅读中国古典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汉字是中国给予日本最宝贵的财富。日本首富:堤义明说:我一生只精读一本书〈荀子〉,提拔下级时,我一定会见他们的妻儿,对我来说,文凭只是一张废纸,用人的原则:决不启用聪明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一生经营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他一生的经营理念来自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

反观中国改革现代化的30年,我们倡导的猫论:不论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只是倡导了洋才,没有洋魂,更没有华魂。彻底抛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导致了我们今天很多企业贸易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双重缺失。为赚钱不择手段,出现三鹿奶粉等企业危机。这在国外是不正常的。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丧失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要重新熟悉文化的气力,重新审阅文化带给我们的价值。重新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因此,党中心在新的改革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既是回回文化,回回经典,回回传统。百家讲坛国学热和社会国学热的背后,不正是印证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回回吗?

第三,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大部分: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核心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物质文化包括企业标志、环境氛围、标准色等。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伦理是企业的标尺、企业标志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统帅。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它明确指出: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明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无论是个人或者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不同的价值观会选择走不同的路。企业的价值观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取向:A、经济价值取向:主要表明企业对利益的看法。企业是经济实体,必然以赢利作为经济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但企业不是单纯的谋利组织,必须文明经营,适合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利润是企业为顾客提供服务后所得到的报酬。比如:为企业创造效益、时间就是金钱。B、社会价值取向:

表明企业和社会关系的看法。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要为社会做贡献,增进社会利益,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企业要确认并积极处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社会影响,确认社会题目的存在并积极参与社会题目的解决、既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无形价值。比如:促进就业、为国为民。C、伦理价值取向:主要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合作者之间等的关系。企业应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以正直、善良、老实、取信的企业行为,确立和各方的良好关系,以实现持续的发展。D、人文价值取向:企业即人,往人则止。企业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依靠人,具有人文关怀。比如:TCL团体的价值观: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效益。价值观必须是真实的,假的价值观不可能成功和持久发展。以往价值观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违反现实与常理的极端教育。结果是:坏人是极端坏,只作坏事,不作好事,没有一丝善心。好人是极端好,只作好事不做坏事。没有一毫私心—违反人性。结果造成:极端坏人很少有,好人榜样不长久。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叫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员工是否认同,是企业精神形成与否的首要标志。员工的认同,是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基本依据。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的体现,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品格与风采,凝聚着企业的精气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特质中最富个性、最先进、最有号召力的内容的反映。

伦理是指道德关系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企业伦理是伦理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道德企业规范来调节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企业伦理表明的是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存在,将会以什么方式和途径来体现和实现存在。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处理好企业、国家、社会的关系,建立“企业道德”的约束机制

2、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企业生态道德的约束机制

3、处理好企业与人的关系,建立企业人际道德的约束机制

4、处理好企业的本职工作权利和企业的特殊行为责任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行业道德的约束机制。比如:联想团体的道德价值观:宁可损失金钱,决不伤势信誉,生意无论大小,一律一视同仁,勤勤恳恳劳动,理直气壮挣钱。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个体形象、类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自为形象的复合集成。企业的个体形象,是企业内部各种边界清楚的实体的相貌、外形的复合集成。企业的类形象,就是和该企业所属种别的本质相一致的可以感知的外在形象。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属于该企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各种对象,组成标志和象征系统而形成的感性表象。企业的艺术形象,是由该企业的理想、理念以及对它们的具体生动的表达所组成的感性表象。企业的自为形象,是企业把理想、理念转化而成的客观实在集合而形成的感性表象。

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治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动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企业发展的内外矛盾的条件下,企业才能确立其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的辨证方***。企业哲学包括: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财务理念、生产理念、治理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等。

第四、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的硬件是可以买来的,但文化和品牌的软件是不可购买的。企业厂房、设备、员工、技术、产品等等都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但企业唯一不变的是品牌和文化。

日本松下电器产品日新月异,但是松下幸之助兼容中西文化思想的23条治理法则没有变。TCL团体治理层的活动性很大,但是TCL的文化没有流走,却影响着离开TCL的多数员工。从做灯泡起家的GE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性企业,但从爱迪生时代留下的严谨的治理文化没有变,而是在逐步发展。所有的品牌和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

假如一个企业的品牌和文化变了,结果只有两个:要么企业死掉,要么企业被吞并。企业死掉,品牌和文化随之消失。企业被吞并,自己的品牌和文化将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别人的品牌和文化。中华民族产业太多被国外企业吞并的案例。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多少民族品牌的大企业。

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就是治理的灵魂,经营的坐标,营销的触媒、生产的动力、技术的先导、品牌的内涵、服务的核心、人才的根本。

上一篇:文言虚词于的用法下一篇:5.4青年节手机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