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各大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期间,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是发展企业的主导者,怎样才可以好的利用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从宏观角度上讲,财务会计是企业的核心,以自身的优势来完善企业的全面发展。文章简单介绍了财务会计的内涵,之后对其反映、监督功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经济管理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
一、财务会计的内涵
现如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成长,然而财务会计的本质意义是指对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全面观察及监督,并且还会将一些企业的经济问题以及财务问题传输与企业相关的财政部门以及投资人等等。在当前局势下,我国现下各大企业,财务会计属于企业的发展核心,从价值利益上讲对企业都有很大的价值,并且还是企业的运营的根基,其作用则是为企业营造更大的利益,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财务会计的功能
自从进入信息时代,现代经济发展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会计信息与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越是这样发展财务会计这个行业发展意义性就更大,因此财务会计工功能越来越重要。1.反映功能。财务会计基本能力归属于财务会计的传统最为基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在于会计的变化而演变的。财务会计利用利益的形式,在记录、计量、确认以及报告之后,再根据数据报告问题对经济利益的总结进行上传,让分析数据的职员给内部系统营造全面、正确的财务报表或者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当前社会经济形式复杂,我国人们对经济的变动以及经济活动都了解的透彻,也正因如此,财务会计也会根据经济的变动对企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运转,例如:记账、报账以及算账等等形式,对企业的经济进行合理的操作。2.监督功能。财务会计的反映功能的延伸所产生的是监督功能,如上文所述,财务会计会根据经济的变动对企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运转。而财务监督功能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控制行为,为了保证企业根据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发展。一方面需要坚持制定好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积极干预。比如,企业活动必须在相关的法律之下进行经济活动,而且也要保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财务会计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进行,第一:会计信息核算能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符合;第二:会计信息核算能否与我们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符合;第三:会计信息核算能否与会计主体相符合,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三、经济管理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
1.财务会计反映功能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的反应功能一般都源于经济的发展趋势或者凭借一些会计的专业知识,这样做不单单可以证实经济发展的活动,并且还可以为今后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影响提供真实的依据。所以,一个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的发展是一件非常缜密的机构。若企业要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利益,首先要做的事则是将内部的财务会计彻底完善,这样能够证实企业的财务会计的能力,并且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自身企业的利益。2.财务会计监督功能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财务监督功能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控制行为,为了保证企业根据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发展。会计的监督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管理的方式,并不是目的,是经营管理中的“补充项”,为了弥补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得以体现。本职功能是财务会计实现的方式,可以对企业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贯彻落实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的指标,监督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经济活动。比如,监督、考核劳动损耗的现状,利用成本的指标的方式,另一方方面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利用利润的指标来测试。利用这些流动的资金指标实现产品的考核工作,并且也可以顺带考核产品储备现状以及成品量等等。因此,企业想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就不可以忽视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对财务现状监测,落实财务管理的制度。要做到,科学地应用资金、合理地储备物资、不乱摊成本、注重预测市场、避免盲目性地生产、缩短生产期限、降低库存积压量、疏通流通方式,提高生产效益。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地体现企业的潜能,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3.财务会计预测能够避免企业失误。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同样能够影响财务会计的作用,,企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往生产经营型逐步地转变,因此,预测企业的经济变得日益关键.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当今,企业要想改革和创新,就务必实施有效的预测,再以此作为根据实施决策.而预测跟财务会计联系密切,这是由于财务会计的特点是接触范围大、信息灵敏,全面体现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利用工作实践来对现有的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完成现实的利用。4.财务会计分析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利用会计核算从而对价值值指标体系(利润、成本、资金等等)对企业财务规划的贯彻实施现状进行考核,这是会计分析的概念。进而对某个期限的经营现状进行客观性地评价,指明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策略与目标。通常而言,会计分析能够在比较规划数和实际数的基础上对完成规划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在比较先进水平或者是上期和本期的基础上对企业本期生产经营状况的孬好进行分析,探究出跟兄弟企业存在的距离,然后认真地分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对工作事项中面临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进行鉴别,进而积累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最终指出完善的策略和办法。5.财务会计属于经济管理的关键性基础事项。通过分析、监督、考核、控制、规划、预测等一系列的方式,有效和科学地应用资金,通过最少的支出实现最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以及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优化经营管理。其次,会计工作者属于实施与执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人员,在实施会计法规、法律,以及其它财经法纪当中的责任非常关键,且体现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财务会计事项属于财务收支的窗口,有利于维护债权人、投资人、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这三者之间的利益.一方面,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对本企业的利益进行维护,对本企业的财务收支要精打细算和谋划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结论
总的来说,财务会计的发展决定着企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者需要在加强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保证企业、国家财务会计的处理工作,进而推动企业发展的步伐,为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努力。另一方面,面对竞争激励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一席之地,必然要在财务管理上下足功夫,使企业的发展顺应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还可以对市场行情清晰的了解,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建康.ERP在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1):151-152.
[2]关惠婷.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中重要性解读[J].经营管理者,2016,(27):171.
[3]王永爱.会计稽核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17):233-234.
[4]张传平.会计稽核在科研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思考[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第一期增刊)[C],:2.[5]赵喜春.浅析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290.
企业集团相对于其它企业来说是相对复杂的, 不仅业务众多, 而且拥有众多的子公司,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是必需的, 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资金纽带, 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而且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企业集团如果实行分散管理, 各下属单位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都会实行独立核算, 但是如果这样, 对于财务信息的分析处理都带有太多人为的主管因素, 不仅影响了企业集团的整体信息的有效性, 企业集团内部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 企业集团应该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整个企业集团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但是各个部门以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是要相互流通的, 如果各个子公司都作为会计主体独立进行核算, 然后将信息层层向上传递, 这样财务信息的路线就很长, 传递环节也会很多, 就会掺杂过多的人为因素在里面, 财务信息的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 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信息, 对信息需求者造成误导, 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新的修订, 也加大了合并财务报表的难度, 企业集团的相关业务是相当复杂的, 特别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任务尤为复杂, 如果各个子公司作为单独的会计主体进行编制, 而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话, 就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如果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企业集团的内部交易可以相互抵消, 而不必掺杂更多的人为因素在里面, 既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因此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是必要的。
二、企业集团加强财务集中核算的对策
(一) 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将全部收入、支出列到具体项目, 切实解决单位资金滥支乱用的问题, 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保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切实加强对单位政府采购支出的事前审核控制, 防止单位盲目采购、重复采购和违规采购, 防止单位自行采购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行为, 严格依法实施采购, 不断规范单位的政府采购支出;核算单位要对往来款项全面清理, 对呆账及时核销, 对能够收回或支付的, 中心应发挥预警作用, 及时提醒单位组织清收或支付, 切实解决单位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
(二) 会计中心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牢固树立为单位服务的意识, 按照“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核算中心根据《会计法》《预算法》和有关法规制度, 认真做好所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及时记录、计算和报告单位各种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要替企业当好家理好财。为了保证各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 应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岗位分工和职责, 各个会计岗位权限按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界定, 对每个会计人员都建立责任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 并实行会计人员定期与不定期轮岗制, 确保资金运作的安全完整。
(三) 建立完善的核算管理体系
一套完整、可行的核算管理体系是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基础, 是体现会计工作绩效的前提。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 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特点,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借助财务ERP系统, 建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系统, 并制订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程序。企业集团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应建立在会计主体明确、责任定位清晰的基础之上, 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战能力。按照财务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数据决策分析三阶段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 外派到工程项目或分公司的会计人员 (报账员) 主要履行会计监控职能。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定期到二级单位调研了解情况, 并充分发挥审计监察人员的职能作用, 使其对财务支出的真实性承担审核工作。立足于电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等功能系统, 充分发挥报账员的工作能力, 实现财务数据资源在企业总部、分公司、工程项目之间的自动化、共享化。
(四)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外监控制度, 确保企业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 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确保财务工作高效运转。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防范财务风险,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审计监督和独立评价。一方面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内部控制与自我约束, 严格操作, 防范风险。由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后, 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 必须加强内控, 建立内部制约机制, 防范风险。对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 核对金额, 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 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 明确责任。另一方面, 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 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 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 保证企业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生产成本
一、企业中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介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可以体现出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反映以及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种的费用支出,然而在现代成本会计中,它不仅是成本核算同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而且还将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方法,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劳动耗费,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以及核算、分析等进行一系列的价值管理活动。现代成本会计符合当前企业的经济运行条件,可以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反映出企业内资产价值的变化,有着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一)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正确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中加强预见性与计划性。为了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和对费用开支有效地进行控制,成本会计工作应在企业各有关方面的配合下,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市场调查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拟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案,进而进行成本决策,选出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再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作为对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开展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支出的基础。
(二)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贯彻增产节约的原则,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客观要求。在此方面成本会计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
(四)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的分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和企业内部有关单位的工作业绩。因此,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正确评价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业绩和揭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中的不足
(一) 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调控。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有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称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重点在于宏观调控,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成本会计方法落后。在当前企业的现代成本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已取代传统的记账方式,这样才可以建设流通中不必要的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
(三)市场环境适应不足。随着企业制造工艺和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日趋国际化趋势,所以,需要改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鉴科学的生产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水平,这样才可以有效应对市场中宏观环境的时刻变化。
(四)传统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时的成本管理县域单纯的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的过程等有时甚至出现编织成本报表的工作人员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制定。
(五)成本会计范围存在局限。对于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不但要关注市场环境中的成本控制变化,而且也要对产品的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生产中的效益进行管理,更加有效的强化成本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改善企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健全成本会计的组织结构。为适应我国内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在企业中需要完善自身成本会计的组织结构,健全成本会计管理中的相应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现代成本会计执行中上级主管机关部门的配合。
(二)完善成本会计的实施对策。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推广现代成本会计方法,采用先进有效的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应考虑企业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国情完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三) 完善管理对策。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联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质量求生存,强化会计体制规范,完善会计体制,优化部门结构,有效地提高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
(四) 重视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现代成本会计应用中,应该树立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重视企业内的成本效益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应分析成本升降对企业今后效益的影响,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中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思想,强化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加强企业生产中的成本控制。
(五) 建立会计考核机制。在企业的现代成本会计应用中,深化员工的会计理论实践工作,建立完善成本会计理论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完整全面的成本会计考核体系。
(六) 强化企业中ERP系统的应用。对于当前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变,在企业的现代会计成本管理方面,应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在ERP系统环境下实现对企业业务的有效管理。
(七) 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
四、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
主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和规模,来选择合适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交易或事项能对决策产生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核算中的意义(1)成本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重点,核算繁杂,工作量颇大。(2)在成本会计核算中,要想事无巨细,百分之百精确,势必难以做到。
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经营以财务预算为核心,财务预算是驾驭企业最主要的缰绳”,这是企业管理者们在实践中早已取得的共识。因此,抓紧缰绳,确保驾驭目标方向准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短期,轻长期
1、有些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发展目标,使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调控目标短期化,是一种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经济效益,轻资源深层次开发的粗放行为,把可持续发展当成短期成本来控制,强化的是一种短期行为,弱化的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家去争做“短跑冠军”,不愿做“长跑健将”。这种行为极大损害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式,非但没有引起重视,反而一次次要求提高这种政策的执行力。恰恰相反,执行的越好,损失就越惨。现行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预算的实效性。五年 十年规划
2、预算管理观念落后,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并没把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工具,而是作为调节管理者意向的手段,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为了争取到对本集体有利的预算指标,不惜余力讨价还价,有的故意做宽松的预算,目的是容易完成进而取得相应的奖赏;有的故意将预算做得很高,目的是显示能力,取得某种资格。这种在缺少道德意识的前提下做的预算,预算指标很难客观公正。
(二)重部门,轻整体
1、正如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一样,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也由财务单一型转变为多部门复合型。但也有部分非国有企业尚未具备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实际参与程度较低,加上对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将组织经营的各单位、部门和相关阶段有机的结合起来,财务预算工作最后都被迫落在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关起门来画表格、定盘子。这种缺乏整体观念的预算管理,往往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操作性和前瞻性。
2、现实中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大量存在,部门协调、整合能力差,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并未起到提高效率、渗透企业战略目标的作用,许多企业预算目标过多强调单一化的定量目标,各个业务部分到的多是完成多少利润任务或费用指标等等,而企业战略目标却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因此以任何一个惟一的数量指标作预算目标,都将导致预算目标导向存在局限性。
(三)重编制,轻控制
主要表现在:预算保证书上手印一摁,责任状上姓名一签,就基本万事大吉。以文代控,以包代管,用“形而上学”落实预算目标的单位不在少数。不分析生产变化、不考虑市场价格浮动、不对照前因后果,就是死抱预算方案,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有些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支出,表面上每年有预算,其实年年在上升、在超支。特别是当企业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预算已不能实现时,既无相应的应急预案,更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使脱离实际的预算成为管理的“装饰品”。
(四)重客观,轻主观
部分企业在预算指标分配时,企业上下一片东奔西走,上下齐心找领导,发动大家做工作,讨价还价蔚然成风。年终考核时,更是四面出击,挖空心思找客观,努力寻问找挖潜。预算指标考核兑现时,本应以实绩应对考核,变成了以问题、客观“挖潜增效”。结果是“问题战胜了方案,客观战胜了主观”。文件硬、执行软成为预算考核的软肋。
增量预算的缺点,过分依据历史数据为依据,墨守成规认为销售增加 费用要增加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以战略目标为指导,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强调财务预算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的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可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同时完善制度是基础,民主管理是方向。一是要摒弃只顾眼前不讲长远、只重显绩不重潜绩的各种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如财务预算委员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负责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宜,并确定企业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三是要强化民主管理,提高各单位、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主动性,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让民主管理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新理念,调动全员预算的积极性首先,预算管理不可能由财务部门单独来完成,它需要整个单位的协调配合。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与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单位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创造企业更强的竞争力。
(二)注重财务分析,保障预算管理的实效性财务分析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手段,企业只有全面地、综合地对预算全过程实施分析、才能找准病因所在,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责任管理和绩效评价,预算的实效性才有保障。因此,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是预算实效管理的重要步骤和有效手段。
(三)以完善“三个结合”为切入点,强调预算与执行的结合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表明,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管理,不纯属是一种财务行为,更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可以包揽的。没有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没有相关部门、单位的配合,财务预算就成了空中阁楼,花拳秀腿。
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结合。固定预算的特点是符合业务水平比较平衡的项目。弹性预算的特点是比较适用于变化较大的项目。通过财务与生产部门的结合,对固定费用或随业务量变动不大的折旧、管理费用等,采用固定预算编制,强调的是对一种水平法的控制。对于随业务量变化较大的材料、燃料等费用,采用弹性预算编制,强调的是对变动过程的控制。通过这样的分级预算编制,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模式,细化完善了预算的内容,丰富了管理的方式,做到了收支配比。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的结合。增量预算的特点是考虑了历史成本,但却不注重现有的资源数量。零基预算的特点是不考虑历史成本,重视现有的资源数量。
通过财务与企业管理部门的结合,对于自然灾害、社会援助等预算之外的费用,根据整体的预算盘子,及时进行调整和综合平衡,确保预算的约当进行,强调的是对突发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经营费用,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上级给多少,就编制多少,上面给下多少,就花多少,与历史数据脱钩,强调的是对现有资源的配置。通过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使预算更贴近实际。
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的结合。定期预算的特点是以基期为出发点,缺少连续性。滚动预算的特点是以连续为特点,具有持续性。根据这个特性,在预算的编制中,把资金、成本、利润等当期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在“一切收入进入财务的笼子,一切支出纳入计划的盘子”中编制实施预算管理,做到控制当年、盯着明年、规划后年。强调基期发展的同时,又强调未来的发展,解决管理中重短期,轻长期的问题。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健全预算管理网络建立内部信息一体化。通过内部信息的共享、交换和无缝链接,清除财务与业务、财务与实物、财务与管理决策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协助管理者进行各项计划的监控、预算和成本的管理控制等,以利于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和发展策略。建立集团上下一体化。通过集团财务网络的搭建,上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下级单位的财务动向,基层单位也不需要天天忙于向不同的上级部门报送不同的数据,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通过网络即可实施管理和控制,减少控制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和高效化。构建内外信息一体化。供应、生产、销售、市场及外部管理部门,它们都是企业资金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企业的信息必须与其保持动态一致,才能充分利用价值链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测和科学的决策,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纠偏粗放行为为挖潜点,强调精细管理与挖潜增效相结合精细管理的诞生和实施,标志着以大规模投资拉动赢利增长的模式与科学的发展观
不相适应。同时标志着,以精细管理为代表的挖潜增效模式,将成为企业深化预算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1.树立“用数字说话,用流程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预算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定量管理。过多的定性管理和经验感觉,本身就是一种缺少科学依据的粗放管理的表现。以“用数字说话,用流程办事,靠制度管人”作为预算管理理念,首先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财务预算管理的环节中,通过目标细致分解、层层落实,确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各个部门的方向明确、责权利清晰。其次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管理和考评。同时采取“理论先行、操作跟进、逐步完善、总结提高”的科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引导挖潜增效。
2.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精细纠粗每一个核心环节和控制点。“从财务的观点看经营,从经营的角度看财务;用“换位思考”来分析,用“倒算方法”来解决”。经过研究分析,“二八”现象同样适用于企业挖潜增效。也就是说,决定挖潜增效的少数事件即“二”,决定了挖潜增效的广度和深度,是大多数的“八”,反映的只是挖潜增效的一些个别现象,不决定本质。为此,我们积极开展要素分析,找出了关键要素,即影响经营发展的相关要素、重大投资中的关键要素和资金管理中的核心要素,简称“三要素”。所谓经营发展的相关要素,指产量、成本、效益。即产量的增减引发一系列的成本费用支出,导致效益发生变化。所谓重大投资中的关键要素,指企业每年的投资方案,即方案的优劣决定项目建成后的产出及挖潜增效的效能。所谓资金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安全与运作。“安全才能回家”不仅是安全行业的一句口号,也是资金管理的一条格言。引喻到财务上,就是“安全运作才有效益”。对“三要素”采取“一类一策”的办法,分别实现控制管理。对于经营发展的相关要素,采取产量与成本挂钩的办法,站在战略的高度实行持续经营的宏观管理。对于重大投资中的关键要素,从优化设计方案,到立项、实施、监督、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站在确保投入产出角度实施综合平衡的管理。对于资金管理中的核心要素,重点是完善细化每一个核心环节和控制点,逐一精细纠粗,达到“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穿透管理”的目标。三类要素的控制,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战略管理靠制度、过程管理靠流程、流程管理靠细节”。根除“善小而不为”的思想作风和行为。
3.以不断完善细节控制为重点,提高控制效果。根据每年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预算从零开始,业务从预算开始,管理从平衡开始,考核从业绩开始”的办法,用“新思路、大财务”的经营思维,不断进行对投资、成本、资产、利润等核心指标细化、补充和完善,强调核算初始就应立足于细化,既清楚地反映了业务,又为实施价值流、物流的动态管理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内部会计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要管好用好资金,保护企业投资者,提高经济效益,都必须借助会计工作进行日常核算和监督。
而企业进行日常情况核算和监督必须遵循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这种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指导和约束下,由企业自行设计的、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规则、方法和程序通常称之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立的作用
1.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在不同单位的具体化,它能把国家有关会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是单位理财意志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2.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都是与单位会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有利于改善企业经济管理
制定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使会计工作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会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客观要求
1.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产权清晰,必须建立相应的财产核算和管理制度,尤其是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
要保证权责分明,必须通过会计处理好经济责任受托及利益分配关系。
要做到政府和企业分开,必须明确会计人员的单一身份,强调会计应把企业作为其服务主体;要实现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和完善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有序,健康,灵活地运行。
可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2.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适应会计改革、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需要
会计规范即会计工作应遵守的规矩,它是处理各项经济业,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准绳。
根据自身的国情结合国际惯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化制度要求的会计法规体系,即建立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为中心,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法规体系。
企业完全可以依据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使会计规范成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宏观指导性与微观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
3.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贯彻落实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后,要保证和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企业必须在具体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
从而,可在制度中明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会计核算方法,以指导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工作按规范运行。
可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能使前两者的普遍指导意义更加具体。
可以说,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保证会计法规和具体会计准则正确贯彻实施的基本前提。
4.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适应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各项会计改革措施的逐步展开,对会计快捷、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行势在必行。
而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则完全有赖于一套完整、便于操作的程序,有赖于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则操作。
任何不规范的指令都会被电脑拒绝接受,所以日常会计工作要进入电算化程序,必须遵循适合企业的规范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5.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为了满足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需要
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就是从社会角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审查和监督。
而注册会计师有效的查账、验资工作,必须建立在企业有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上。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不但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前提,也是保证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基本前提。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已成为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笔者建议加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理论研究的力度,认真总结我国会计实践中的有关经验,尽快形成一套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使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水平的论述
1.建立一支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会计人员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而且还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
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首先是下力气建立一支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目前我们的会计队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改变这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就要通过正规的培训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主要包括:第一,企业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
企业领导人应当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全面负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
总会计师负责对本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三,明确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
各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
3.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首先,做好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根据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确定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其次,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分工,根据每个会计岗位业务量的大小和繁简程度,同时考虑会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实行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以尽可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第三,制定轮岗办法,要定期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轮换,使每一个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都能熟练掌握,从而提高本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工作考核办法,保证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4.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
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中,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相结合。
其主要工作是: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财分离、账务分离等制度;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领导和部门对限制性岗位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等。
5.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建立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分析的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改善单位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必须与时俱进,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发展的动态概念。
企业面对的市场经济格局,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整合,管理层对所处环境感受认知度的深化,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必须自觉地、不断地自我完善,以保持生机和活力。
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单一,是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因而,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这既是适应客观形式发展的需要。
也是财务管理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应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流程,完善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建立信息披露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增强投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战略计划、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变化,为企业绩效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管职能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出现的频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从而维护经济秩序、防治腐朽、在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
所以通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监控体系。
当企业将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之后, 会计预算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 会计反馈的市场信息是否具备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会计预算的水平取决于企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因此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 本文立足于分析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详细地阐述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预算水平的影响, 希望对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一些借鉴性的意义。
2 国内企业在成本预算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会计的准确概念是指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而会计预算是指以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为管理中心, 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 用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分配与管理[2]。有报告显示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决策70 % 是来源于会计的预算信息, 因此可以看出会计预算对企业领导作 出精确的 成本投入 有着无法 替代的作用。
企业的年度预算是评价一个企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指标, 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市场决策的有效依据。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逐渐降低企业的部门费用预算额度, 这就可能造成部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而且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不会考虑降低各个部门的成本投入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只是一味地通过奖励相关财务部门来降低企业的成本预算, 这样不仅加大了会计的工作压力, 也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3 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预算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龙头,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提高会计预算水平来实现,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预算水平就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3]。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 只要有经营的业务范围, 就具备持续改善自身业务条件的空间, 进行更好的业务经营并不断扩大业务的范围, 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还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3. 1 从成本控制方面来看
根据我国企业以往的经营方式来看, 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只是针对产品的生产成本, 却忽略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的成本控制, 例如: 由于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导致后期维修产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 此外还有因经营管理不当引起的其他问题, 如: 企业的资金被大量的占用在产品原材料上, 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进程, 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等, 这一系列的成本问题都是因为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造成的, 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会计预算体系才能切实地降低企业的损失, 使企业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机制, 增加企业的收入,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3. 2 从成本核算方面来看
很多企业的会计在制作财务报表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分析一下企业的产品的制造成本, 对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品牌效益不做统计和说明, 而且企业的其他部门又没有预测市场信息的资料, 因此各个部门就无法对市场当前的具体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效率, 也使产品的原材料产生了很大的浪费, 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预算, 因此合理的会计预算体系能够更好地预防因成本核算不精确带来的市场风险, 使企业的经营更加完善, 发展更加稳定。
3. 3 从预算管理方面来看
很多企业的会计在做财务报表时都是选择性的预算, 直接忽略了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消耗, 例如: 原材料的质量成本、产品销售地区的成本以及全面的采购成本等, 经常出现预算不精确造成与实际运作脱节的严重问题, 对企业预算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而会计预算能够对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金做出精确的判断, 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针对容易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关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4 改革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提高企业会计预算水平
4. 1 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 1) 制定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是指将企业内需要购买的各种设备、占用的流动资金和企业费用开支这些项目规定明确的数目金额, 而且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实时地检查反馈, 如果出现超过额定数目的情况要做全面的调查分析, 总结原因为以后有效控制财务支出提供参考。
( 2) 健全财产登记盘存制度。这项制度是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等, 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要从购买、接收、管理、使用等全方面管理, 而且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要建立单独的明细表, 要为每一处固定资产粘贴固定资产卡, 以便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掌握它的使用情况, 如果设备的购置时间超过了一定的年限要对它们的价值进行重新的评估计算, 如果已经接近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不用设备要及时地办理报废处理手续。
( 3) 完善内部计划价格制度。内部计划价格一般是应用在科研单位及管理相对成熟的企业的成本核算当中, 在单位内部经济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也可以作为企业内部价格结算的基本依据。
( 4) 健全财务原始记录。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核算企业的成本使用, 企业的会计要重视原始的记录, 采用合理的方法填写信息, 对已经完成的登记要做详细的核对, 将成本核算的流程统一化、规范化。
4. 2 明确多种项目成本核算
要将生产所用的费用与其他开支建立明确的界限, 明确划分各种不同的项目能够更好地了解成本支出的使用途径, 对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成本项目的分类要根据企业经营的业务类型制定的成本管理要求, 如果成本使用的对象比较清晰则可以将其直接记录为成本的核算对象, 如果不能明确成本使用的直接对象则要考虑其间接的使用对象, 如果所使用的费用与产品的研究、实验和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 则不用计入产品的成本当中。
5 结 论
综上所述,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财务支出现象, 会计合理的成本预算能够切实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项目投资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 不仅为企业做到了开源节流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既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因此加强和提高企业会计的预算水平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孙义波, 蔺善祥, 孔庆瑜.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 2011 (34) :42-45.
[2]钟惠敏.会计预算对成本的影响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2) :31-34.
[3]张梦雨.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0) :108-111.
[4]雍渠.对预算会计发展的展望[J].中国市场, 2013 (12) .
[5]彭淑艳.浅谈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中国市场, 2013 (5) .
关键词:财务理论;学习
开滦集团在2009年财务工作任务中,提出了“加强财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学术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的要求,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以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的创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动力,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财务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客体等理论,还包括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行为理论等。
应用理论包括应用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两部分。应用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应用方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如经济订货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技术性方法。
熟悉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中的各种基本观点、方法,结合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可以很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实践,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等具体的财务实践服务.
2.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结合开滦集团的实际,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要关注以下方面内容:(1)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权力划分与配置问题;(2)企业福利货币化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转型的研究;(3)对“十二五”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4)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的资金投入政策的研究;(5)企业年金、住房补贴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政策;(6)内控授权、绩效考评等激励机制研究。
二、企业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应考虑的因素
1.制度因素
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制度经济学派,揭示了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人类行为与制度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可加入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将其与财务管理研究结合起来;实证研究中,必须体现现实社会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会习俗、价值偏好等社会因素。
2.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代理理论的研究:企业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重视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5方面与母公司的分离,防止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金和利润,禁止募股资金的使用方向随意改变,防止长期不分红或恶意分红现象的发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3.国际化经营的相关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与国际化竞争战略相结合。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开展,外汇风险管理、跨国投资的环境分析、跨国投融资策略和跨国税收管理等财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化经营中的任何决策不当将带给企业巨大影响甚至损失。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会计和国际税收等多学科。开滦集团以建设成为国际能源化公司为战略目标,以国际开采、国际工程为载体的国际化业务不断延伸,迫切感受到需要进行跨国资本运作和国际税收等方面国际财务问题的理论研究。
三、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途径
1.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研究能力
企业是财务理论实践的主体,积极开展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有利于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重点利用自身的财务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工作,这为财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应从企业的层面或更高层面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培训,通过参与其他人员的课题组、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升其研究能力。其次,必须建立财务理论研究相关的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参与财务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将科研经历作为财务人员职称评审从优的条件,促进财务人员对积极参与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可从课题经费、科研时间等多个方面为财务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2.加强企业与高校及中介机构的合作
通常,中介机构与高校联系紧密,经常邀请著名的财务学教授、专家担任公司顾问,接受高校学生的实习与合作研究,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和更为活跃的研究思路,为专业分析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我国高校财务学专业的教师很少具备与中介机构、大型企业合作的条件和动力,使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践基础,不利于财务理论体系更深入地研究和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对企业财务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与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其理论研究的能力和作用。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具体研究了我国制造企业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财务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制造企业在迎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竞争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内制造行业的全面发展,还有国际上知名制造企业带来的强烈冲击,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已经制造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作为制造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某种角度讲,一个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规避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影响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效果。在强烈的内部需求和庞大的外界压力下,众多制造企业都想从内部管理上寻求突破,如何才能够提升自身财务管理的水平,成为每一个制造企业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制造企业进行融资和资源合理配置
制造企业想要扩大经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融资是一种必要的举措,资金充足、到位,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更快。融资的管理是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较高的融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足,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之后,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也是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現[1]。拥有较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企业,能够将资金用到最合理的地方,让有限的自己发挥最大的价值。反之,筹措到的自己不仅不能保证正常生产,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诱发财务风险。
(二)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制造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由于市场自我调控的特点,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高,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不是让企业故步自封,而是提升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让企业承担较小的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收益,寻求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企业的经营决策,直接决定着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展发现,决策失误,对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有很多企业都是因为决策的失误而被市场淘汰。拥有较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制造企业,决策者能够依照各种财务数据,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的走势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从而使决策的准确性提升,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重视自己管理,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力度
资金是制造企业财务活动的命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才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树立起对资金的监管意识,涉及到资金使用的决策事项要足够慎重,将资金的筹措、使用,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相结合,严格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制度。根据制造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好资金使用的规划,避免企业出现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确保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良好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其次,有公司领导层亲自牵头,建立起完善的现金流管理机制,确保现金流的流动都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将企业现金使用的流程严格化,规范化[2]。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部门都应当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升整个制造企业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生产需要,建立详细的预算指标,重视企业生产各个换环节的综合预算,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制造企业应当有自己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制造企业在一定的发展时间内,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变化,与自身发展的实际和长远战略相结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不宜过大,不切实际的预算目标失去了对企业的激励作用,而过小的预算目标太容易实现,又不能激发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制造企业还要有完善的预算执行制度。预算制度在制定时要切合实际,不能因为制度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完善的预算制度之后,要严格的执行,加强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沟通,定期对企业整体的预算情况进行汇总,向管理层汇报。
(三)重视并加强财务分析
准确详实的财务数据,是制造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最有效的依据。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主管,要重视财务分析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数据的汇报,让企业的管理制度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正确有效的财务分析,还可以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进行补救,避免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影响,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监督机制,确保财务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财务分析流于形式[3]。
产品管理科宁伟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成为经营者口中的热门词汇,尤其是在一些成功的跨国企业和百年企业影响下,企业文化成为商界视为通往成功之路的尚方宝剑。不仅大型企业甚至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纷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也成为企业经营主业之外的另一文化产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那么,产生一个问题,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为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
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企业管理者缔造的、隶属于文化范畴的一种精神,也可以说是
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其价值如果得到了企业成员的广泛认同,便成为一种真正的、得以传承的企业文化。
比如国内外就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他们的企业文化就做得很好,不仅成为自己员工的共识,也成为企业的另一个招牌,如崇尚创新精神的海尔。海尔在中国家电业是少有的能与外资叫板的民族企业,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已经生成特色的文化体系:从观念到战略、从人才到技术、从市场到服务,海尔的创新不仅成就了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同。又如联想的企业文化,它的核心是责任意识。讲求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个人对企业的责任。青岛啤酒的企业精神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韩国三星电子的企业精神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企业信念是“以消费者需求为永恒追求”。IBM的文化经营之道有三点,“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微软的企业文化是“激情文化”,认为激情是工作的动力和灵魂。可口可乐的文化更有些家的味道,注重情感的沟通和诉求,拥有这样一个全球著名品牌的企业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品牌,是一种情感”。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看的出,这些国际巨头们不同的文化风格了。那么,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作用是什么?我认为,这些大企业的文化对内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对外是一种保障性的宣言。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的感召下,所有的企业员工具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统一性,换句话说,就是有了较强的执行力,这样就保障了企业的高速、高效运转。同时,在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员工共同营销的氛围下,所
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就具备了极高的附加值,被消费者所信赖。企业通过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达成了多方共赢的结果。
关键词:企业;会计诚信;重要性;良好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043-02
现如今,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基准点就是“契约经济”与“信用经济”,经济交往不管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要注重诚实守信。会计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生产力,是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健康运行的关键,其重要性众所周知。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和关注。
1 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1.1 企业会计诚信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所有经济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缺少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持续的在一个健康、稳定的轨道中运转。若是诸如企业等市场主体进行了不诚信的会计活动,那么大量会计信息将会失去真实性,最终导致各项经济指标的不可靠,危害了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产生诸多不公平的竞争,进而有损于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客观调控,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信用危机。因此,企业会计诚信是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良举动,只有所有企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各项会计工作走向正轨,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源泉。
1.2 企业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之本
诚实守信是一切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命线,而且与企业以及各市场主体的重大利益息息相关。守信者会得到应有的利益,而失信者则势必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有利于帮助他们开拓更广阔的业务,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使得青睐和支持企业的客户与日俱增,在进一步凝聚更多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使得企业的合作方也逐渐增多,让企业在合作中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环境与条件下的会计之本,是会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1.3 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是顺应“入世”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标准或者会计政策所编制出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它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成熟型的运行规则,加入WTO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遵循国际所通行的“游戏规则”,作为国际性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不断强化会计诚信建设,完善会计活动,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让诚信成为为企业增添色彩的重要法宝,引领着企业时刻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探索良好的发展道路。
2 加强企业会计诚信的良好对策
2.1 社会大环境方面
首先,要注重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监督的重要主体之一就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它作为第三方,可以公正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以保证企业能够取信于社会公众。因此,要实行彻底的财务公开制度以及严格化的年度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为企业会计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与监督;同时还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优化社会监督系统的功能与构造,比如构建专门意义上的社会公众监督平台、群众意见箱等平台,真正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合理性;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督的力度,这其中涵盖以人大为基本主体的法律法规的监督以及以国家审计机关为重要主体的国家审计监督,除了颁布与完善必要的《会计法》、《公司法》等企业必须遵循的制度外,还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现实情况制定更多的规定与说明,对于失信的企业要予以严厉的惩罚,并且采取必要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表彰诚实守信的企业,从而督促企业的会计诚信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再者,要建设必要的诚信工程,实施诚信教育,以便提升整个社会对于诚信的理解与感悟。这一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①打造信用型政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府职能,坚决杜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不良浮夸风,将诚信作为各部门、各地区的政绩考核的指标,在切实地减少地方主义的基础上强化政府的信用度,赢得人民更真切的拥护。
②要构建必要的诚信档案,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个人、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的信用档案,使得有不良行为的主体能够收到法律的制裁,名誉扫地。从如今的现状来看,信用档案建设仍然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将违反诚信的个人或者企业记录在案,并且使得公民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查询,从而在更好地增强个人、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等诚信意识的前提下,使得整个社会的诚信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水平。
③要注重强化诚信教育,会计诚信并不单单是道德要求,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准则。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广播媒体、舆论杂志、电视新闻等多种有效的途径,使得诚信精神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2 企业自身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就要注重采取各项合理的措施加强会计诚信建设,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详细一点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借助于诚信教育专题会议,以会计诚信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会计工作手册内容的完善与补充、诚信表彰大会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将诚信的力量逐渐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任用制度,在会计人员的聘用、调离、撤换等工作上,要上报给有关部门,并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任用,严格会计人员的入行指标与工作标准,并且拓展会计人员任用的范围,吸纳更多社会上的优秀人士加入企业会计工作中,为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转凝聚更多的人力资源;③要注重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诚信表现、职业道德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与夯实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动积极性,促使他们时刻将诚信作为重要工作标准,不断地夯实他们对会计诚信、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审计方法,在检查核对方面,要从银行的账户入手,通过相关人员了解与掌握究竟有多少个银行账户,进一步检查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在此进程中所发现的可疑问题要到银行进行查询,并且获得必要的证明材料;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在会计诚信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以及相关部门要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建立必要的举报制度,将举报电话公布给社会公众,引起全社会对审计工作以及企业会计诚信的认识与关注。再有,企业要注重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可以适当地考虑增设一些涉及到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性会计指标,使之与会计诚信相关联,从而真正地使得企业所有人员认识到,会计诚信不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更是企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为会计诚信度的增强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3 结 语
总之,分析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财务管理的性质使然,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取得更好经营效益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陈建英.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5.
【浅谈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改后09-07
企业财务文化论文07-22
浅谈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07-06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06-17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07-12
中小企业财务预算论文10-15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11-19